放鞭炮能滿足人們什麼需求?
放煙花的話還好理解,畢竟煙花絢爛奪目,但放鞭炮只有噪音和刺鼻的氣味,甚至很危險,除了傳統之外,人們為什麼要熱衷於放鞭炮?甚至是二踢腳這種危險性很強的鞭炮?
凡是危險的,就可以是驚心動魄的,就可以是激動人心的,就可以是絢麗奪目的。
小時候去野三坡玩。那時候北京已經禁放些年了,野三坡還是山清水秀的景區。那時候到那兒玩的北京人,很少不放炮的,甚至放炮成為旅行團行程的一部分。即使小孩子如我,也會買很多很多盒摔炮,摔著玩。也有些自駕的土豪,他們肯定不屑於幾塊錢一盒的摔炮,而是買些高級貨,一捆就是好幾百。我沒玩過,我把那叫手榴彈,我也沒見過真手榴彈,至少從外形和投進水裡的效果都和手撕鬼子片里的一樣一樣的。
說放炮是從驅趕年獸留下來的傳統,似乎也解釋不了這些人驅車上百公里,花大價錢,在五一放炮的行為。還是那種毫無美感可言,看上去還很有殺傷力的准武器。顯然,繼承傳統和追求視覺美感,並不可能是我們放鞭炮的根本原因。難道我們要祭出弗洛伊德的死本能了嗎?還不著急,我們就從離生活最近,路邊最常見的二踢腳說起。
我想,大部分人都有過被二踢腳驚嚇的經歷。這種感覺就像,走夜路竄出只野貓,一睜眼看到慘白的臉,看視頻突然彈出的鬼臉,或者心愛的瓷瓶從手中滑落。這種感覺,能體驗到心臟驟然的收縮,一瞬間奮力的泵血,搏動的速度猛地提升,呼吸也開始急促起來。如果這時候沒有癱倒在地上尿褲子,妥妥能夠百米衝刺的速度,力拔山兮的氣勢高喊著CNM,做出反擊;不管之前是如何疲勞、如何冷靜,甚至是身體受傷。
我們將這種狀態稱之為高喚醒狀態,由於供血水平的提升,機體運動水平也得到了相應的提升;同時腦,尤其是杏仁核也出現了明顯的激活,通過多種信號的傳遞,增加了對新異刺激(也就是這些快速呈現的/未習得的/差異性的目標刺激)的注意。這種狀態就是我們所說的警戒/驚奇狀態。這種狀態從進化上或者是用於捕獵,或者用於保命。至於什麼時候追擊、什麼時候跑路,則是取決於目標刺激的類型。
在我們聽到二踢腳的爆炸聲,看到一瞬而過的火光和飄散的煙時,果斷的進入高水平的警戒狀態。然而由於我們知道是燃放的鞭炮,能夠確定自己處於一種安全的情境和經歷的背景中,我們在形成情緒體驗的時候,就不會將這種警戒狀態劃分到恐懼或者憤怒中,而是選擇了興奮和激動。但是,如果這種背景我們不能確定是安全的呢?試想一下如果瞬間切換到伊拉克、烏克蘭或者緬甸呢,想來即使是真的二踢腳,也只有恐懼沒有興奮了吧;再試想一下如果之前受到過鞭炮的傷害,再聽到鞭炮的聲音,只怕不嚇得蒙住被子就算是恢復的不錯的了吧。
所以說,恐懼和興奮,是相通的;所以說,危險和絢爛,是相通的。不只是放鞭炮,同理的還有寂靜嶺、蹦極、華山、川藏線、眾多極限運動和漂亮的女人by金庸。在安全的背景下,我們期待著新異刺激的出現,即使這些刺激可能蘊藏著危險。從本質上,滿足的是適應環境的需要。從小時候的表現中就能發現,對於新出現的東西,孩子們總是在還沒有受到傷害時,會反覆的把玩,這就是探索世界的過程。和知乎一樣,發現更大的世界。
雖然燃放鞭炮從認知上已經不再是探索世界了,然而我們的杏仁核和其他腦區還享受這樣的體驗,尤其是在平淡而略顯無聊的生活中,這種體驗對於古代的人們來講實在是太重要了。就像是總在城區道路上開的汽車,偶爾也需要拉拉高速,恢復些機能。當然,對於現代的物質豐富而言,鞭炮的體驗倒也無足輕重了。想要極限的感覺,健身房都能滿足,跑遠些在十渡也有蹦極,甚至足不出戶都能玩到真實度越來越高的對戰/動作類遊戲了。
剛解禁那兩年,鞭炮真的是新鮮的東西(對於孩子)/承載著回憶(對於成人)——這時候真的算是探索新世界,畢竟大部分花和炮都是沒放過的——每年三十都要十一點就下樓放花放炮,接近一點才結束。慢慢的覺得也沒什麼意思,這兩年放炮的也漸漸少了。或者說越來越多的人不再依賴著過年來獲得興奮感了,他們可以在五一、十一或者是自己年假的時候,真的去見識更大的世界,舊時候春節最重要的喜慶意義也就喪失了部分價值,也很難通過鞭炮再彰顯這種價值了。
當然,鞭炮仍然作為獲得興奮的方式存在著,即使沒那麼新潮。也許還能滿足些其他的需要,畢竟萬響的鞭炮才百元左右,可以說是最便宜的炫富了。謝邀 @劉柯 ,我的結論是,放鞭炮無所謂什麼需要,爽就足夠了。
廣告時間:
更多情緒相關請關注有關情緒,自己回答。
我的專欄就這樣,情緒上線啦,每周三準時講情緒。
最新專欄文章請戳情緒的「節律」。
除夕那晚,我們家的傳統是早早吃過年夜飯後就各玩各的去。
爸媽本來就是天生一對,不怕寂寞最怕打擾的那種!!
我哥找我未來嫂子去了,我也不知道是哪個嫂子,或許分上下場也說不定,我也不好意思打擾了。
我弟是FFF團資深團員,除夕當晚還不忘帶隊LOL,還說十一點前誰的電話都不接......
總而言之,我成了落單的那一個,而且也不願意承認我落單了!
宣布解散的那會春晚都還沒開始,我哥早早開車出門,我也跟著騎單車就出門了。
路上人很少,超市甜品店都關門了,在路上猶豫了許久之後我發出了這麼條信息:
是的,當天下午跟我表白的小兄弟傍晚把我拉黑了。
這回我就真的是....
你見過有人除夕夜騎個單車在外面瞎晃悠的么?!!
明明有家卻回不了啊!!!
明明有家人卻一個人過年啊!!!
當時真的是每蹬一下腳踏板心就涼一節,我心想難道我的年就要在這麼悲愴的氛圍下過了么? 連個見證的人都沒有,就這麼在公路上來回騎來騎去,會有人注意到我這個傻逼么?
說我傻逼也行啊!!!
至少有人知道我在以這麼特殊的形式過年不是么.....
突然心裡有個聲音在喊:「放煙花吧!!」
就算是一個人放煙花也行!!!
好歹過個像樣點的年不是么!!!
然後...
就這點煙花可是從小巷深處大伯的庫存里大手筆買入的!
我把它們插在單車後輪前面的縫隙里,心裡想著老娘沒有伴也可以像孔雀般招搖過市!!
後面的故事就不講了,大意就是:
在廣場放煙花被保安追了一路,後來還是回到小巷裡放。
隔壁一大娘說不準把煙花弄到她窗口晾的衣服,所以我又滾到小河邊放。
知道小河邊怎麼放煙花么?
Biubiubiu~~
然後扔水裡滅了它。
滅!了!它!
滅......了............它..................
(不然一個人看著它慢慢燒完真TM煎熬!)
(你們別笑先,我好好哭一下)
終於挨到十一點,我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
他們問我玩什麼去了,我說我在后街那條小河邊放煙花呢!
他們的反應很一致,「放煙花?!!怎麼不叫我!!!」
......
我當時就笑傻了。
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艹
我們總是抱怨現在的年味越來越少了,小時候看著煙花噼里啪啦打了一晚上,拿著砂炮滿街跑見著小夥伴就扔,覺得那種感覺才叫過年。而我後來才明白,為什麼原本各有安排的大家一聽到「放煙花」立馬就萌生了一起放的想法?其實那不關煙不煙花鞭不鞭炮的問題。
重點是我們喜歡因為放鞭炮而聚在一起的那種感覺。
這是一個人放煙花時所不能感受到的。
滿足自身的擴張意識、權威展示、吸引他人關注、抒發內心感情、傳遞信號、驅散恐懼與不安。
人在內心深處都希望自身力量能夠不斷強化,不斷延伸,以便於自身意識的貫徹範圍不斷擴大。由於身體結構限制,普通人頂多在兩三米內直接貫徹自身意識。鞭炮通過距離、聲音、光亮這些特點使得人們感覺意識在自身極限範圍外得到了貫徹,所以會喜歡。
鞭炮的聲音和閃光效果實際上對「其他人」是一種侵犯,但由於積累的社會習慣,導致人們對這種侵犯必須採取寬容態度,只要不被炸傷,就不能表示抗議。所以,希望獲得權威感的人也會喜歡這個活動,可以通過無責任的侵犯他人來獲得暫時的權威感。
巨大的聲響和炫目的光亮總會立刻吸引他人的注意力,這也算是鞭炮最直接的效果。在點燃鞭炮的那一刻,他人的關注點都會集中在燃放者的身上。也能小小的滿足一下燃放者希望被他人關注的願望。
人通過自己嗓子製造的聲音總有極限,如果遇到巨大的感情波動,悲喜超過了自身表達能力上限,就交給鞭炮這個大嗓門來宣洩了。
鞭炮最初應該是用來傳遞信號和嚇唬野獸的,這算是鞭炮的原始功能。在現代社會這兩項功能已經弱化,僅存的可能就是宣示年節到來、婚喪嫁娶、新店開業這些信號功能了。
過度燃放鞭炮招人煩,尤其是不顧他人感受胡亂燃放的。城市人口密度大,休息時間燃放鞭炮很容易給他人帶來麻煩,即使在年節也應該限時燃放,例如春節凌晨1點之後到6點之前不要放炮,至少給大家留出一個睡覺時間。
不知道為什麼我挺喜歡那種氣味的
看到這個問題,簡直太激動了,每年過年的時候我都會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每年都會有一些收穫,但一直也沒有機會整理,這終於是有了個由頭,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寫下來了。
老規矩,先說結論,我認為,鞭炮是屬於中華民族的最有情懷的非線上社交產品,沒有之一!
鞭炮這種東西,看似即簡單又普通,但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東西從消費到使用幾乎處處都有不和邏輯之處。
我們先從鞭炮(或稱煙花爆竹)的用戶價值談起。其實鞭炮的用戶價值,倒是好分析的,無非以下幾點:
- (鞭炮)聽響,圖個熱鬧。
- (煙花)看花,圖個漂亮。
- 習俗如此,圖個彩頭。
- 點信子,圖個刺激。
- 習慣性消費。(以前都是這麼過的,不放鞭炮不算過年)
- ……
以上這些,沒什麼難理解的,但真的這麼簡單嗎?
問個問題,如果你不買鞭炮,只呆在家裡或是在旁圍觀,看煙花聽爆竹,按照之前的分析,鞭炮的用戶價值你都享受到了,你還沒花錢,你覺得這樣爽嗎?
再多問幾個問題:
別人買來點燃你圍觀的鞭炮,和你自己買來點燃的鞭炮,區別到底在哪裡呢?
你把鞭炮聲音錄下來,每年過節的時候放一下錄音,恩,用高保真立體聲的,這能夠達到放鞭炮的效果嗎?
聲音、亮光、氣味、氛圍、時節……這些東西幾乎缺一不可,共同形成了鞭炮的產品價值。
答案呼之欲出了,鞭炮這東西,看似古老,可是,你買的是實打實的體驗啊!這概念多新潮!
我們再來拆解一下鞭炮的消費使用過程,來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鞭炮的消費者是誰?
這個很明顯,在「指定煙花爆竹銷售點」掏錢買鞭炮的,就是鞭炮的消費者。
2、鞭炮的用戶到底是誰?
鞭炮的使用,應該是在引信被點燃那一刻開始的,所以,我們可以認為,用火柴/香/煙頭/打火機點燃引信的那個人,是鞭炮的直接用戶,這個人可以是鞭炮的消費者,也可以不是(比方說爸爸賣給孩子放)。
3、享受到鞭炮用戶價值的又是誰?
這個問題就比較難回答了,如果按之前我們總結的用戶價值,所有聽到聲音的、看到煙花的,都應當算是用戶價值的受益人。(這裡暫不討論有人其實十分想在除夕的時候睡個好覺的情況,比方說我)
這個受益人可以是放鞭炮的人本身,可以是一個家庭,也可以是其它放鞭炮的人,甚至可以是不小心瞥見一朵煙花在天上炸開的人。
產品的消費者不一定自己使用,產品的使用者讓所有能夠圍觀的人都能享受到產品的價值,但明顯光看是不過癮的,還是要自己買來放才給勁兒。
於是逢年過節每家每戶買來鞭炮,噼噼啪啪其樂融融,這過節的氣氛就這麼起來了。
消費是自己的,快樂是大家的,這是多麼利他的消費行為啊,恕我愚鈍,我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產品能有像鞭炮這樣神奇的屬性了!
再來看鞭炮的社交屬性。
我們先盤點一下春節時我們能夠做的社會活動。
串門拜年、包餃子、年夜飯、看春晚、搓麻將……
所有以上社交活動的範圍,基本全都發生在以個人到家庭這個級別的小群體中。
放鞭炮可不一樣,這種活動直接將春節的慶祝活動提升到社群層面。
恕我愚鈍,除了放鞭炮,我也實在是想不到大冷天的還有什麼活動能把互相不認識的人從溫暖的家裡拉到大馬路上一起做同一件事兒,而且這事兒還是大家各自燒著自己花的錢,樂呵呵的一起營造起一個過節的氣氛。
中國有句不怎麼好的俗話,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放鞭炮這個過程,你咋控制來?
你能力再大,可也總不能讓聲音不傳播爆竹聲只給你自己聽,讓光線扭曲煙花只給你自己看吧。
如果真是這樣,大家都指望別人,那禁放煙花爆竹也不會那麼難了。
這簡直就是典型的哈定悲劇啊。
偏偏鞭炮這種產品,就是這麼邪性,無法用常理解釋。
也許這就是文化的力量吧。
不說其他的,鞭炮曾經滿足了我的這幾項需求:
1,第一次放鞭炮,我戰勝了自己的膽怯,其實現在放那種長長的鞭炮還是有點怕額。
2,可以把一串鞭炮,拆開,一個個點火玩,不留神就炸到手,我找到了刺激和心跳的感覺,簡直每次都要小心翼翼啊。由此玩那種兩個大拇指那麼大的,一點火就扔,當初玩的時候我都猶豫了好久,現在想起來真有些後怕。
3,小夥伴們都在拆著玩,我也玩,我找到了我在集體中的存在感。當然,為了這種存在感,總是盡量把一盒鞭炮玩久一些。要是玩沒了,就成了跟屁蟲看著別人玩,求賞賜一枚鞭炮啊,啊啊啊啊……
4,手被炸過一次,很疼。我明白了刺激的東西用蘊含著危險。
5,用鞭炮炸魚,炸牛屎,炸啤酒瓶,有的還想到去炸別人的文具盒啊,簡直了……現在回想起來覺得也是童年的重要組成部分,讓我找到了回憶的痕迹。
6,小時候不敢放鞭炮,長大了,過年放鞭炮都是我來放,我感受到了責任。
7,最重要的一點,不應該是長大後對童年回憶的需求么?
順便吐槽一句,現在的鞭炮真的不經放,好長一卷鞭炮噼里啪啦一下就沒了,還都是一地碎屑,以前五塊錢一卷抵現在二十塊的燃放時間啊,而且不是碎屑,都是一個個的鞭炮殼,哎,時代真的變了么?
通過炮聲來掩飾自己麻木的心。並且告訴自己,過年了,高興點吧。
過年,對於很多人來說,與親友相聚、交談是主菜,
然,
主菜之餘,副菜對於很多追求「氣氛」的人也尤為關鍵。
鞭炮、煙花,都是那個娛樂信息匱乏且環保意識不強的時代的產物。時至今日,很多人過年不放炮,不點煙花,正是精神上找到了替代品,有更現代化的娛樂來填充自己。自然,也就無法理解放炮的人。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於「年」的定義,有的人覺得親友相聚已夠,有的人覺得不放炮便不是年,不必苛求他人,隨著教育普及,再過些年就好了。家家戶戶都放 你家不放 會有閑話
瀏陽人,家裡做鞭炮的,從前習以為常,也並不覺得放鞭炮有何意義。
今年結婚了第一次自立門戶過年,老爸特地從瀏陽送了一箱鞭炮來,說是精挑細選的好貨,聲音響亮又夠久,放完後地面的紙屑又紅又滿,那熱鬧喜慶的氣氛,那吉祥的兆頭,寓意著我倆以後會過上幸福吉祥熱鬧美滿的好生活!
年三十那晚,我倆在家寂寞地看著春晚,之前還為著點雞毛小事一言不和。爸爸特別交代,照瀏陽規矩,零點前是要放串鞭炮關財門的。老公說,就那麼回事,小區不許放就別放了,不環保還擾民。
我原本也是覺得此事可有可無,可到此刻,不知道為什麼,心裡卻突然覺得這串鞭炮非放不可,如果不放,彷彿這一年未曾過去,新的一年也未曾到來,那種空洞的失落的感覺,和對老家的思念一起湧上來,我拿起鞭炮和打火機,老公便也跟了出來。
我們走到小區附近的燃放點,看著他點火,我們倆一起哇啦哇啦叫著跑遠,噼里啪啦熱鬧的響聲和隆重的煙霧和我們的歡呼聲中,一切的不愉快彷彿消散了,過去的一年圓滿地過去,新的一年彷彿帶著滿滿的幸福和吉祥也朝我們奔來了。傳承和延續一種傳統
每天早上代替鬧鐘把豬叫醒,醒了就開始餵食。赫赫
放鞭炮是一個小小的冒險。真正的好鞭炮是以前的手工鞭炮,有幾個特點:
1. 你不知道它會不會響
2. 你不知道它有多響
3. 你不知道它引線燃燒速度有多快
放這種鞭炮是真正的好玩、刺激,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刺激。當然也比較危險。
都有炮打了,你還需求什麼?
看別人驚慌失措自己惡作劇得逞的感覺吧
把怪獸年嚇跑
滿足了人們昊的需求。
上墳還燒紙呢,請問滿足了我的什麼需求?
放鞭炮和貼春聯一樣,這是種習俗,和個人的需求無關!!!同個人的喜好無關!!!同個人的心裡狀態無關!!!媚俗與儀式感。
人們很怕自己舟車勞頓、千里迢迢、精心準備、全情投入的事情是無意義的。
而事實上,其意義也確實聊聊。
因此必須做點什麼。燒錢的快感
推薦閱讀:
※你見過或經歷過哪些令人感動的陌生人的善舉?
※男性的身高到底有多重要?
※有哪些比小說更好看的商業故事?
※核電到底好不好?
※生孩子對女性健康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