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超市的商品價格比便利店便宜?


問題背景:
大賣場的綜合毛利率約為10~14%左右,便利店綜合毛利約為28~35%左右,為什麼會有如此差異?
便利店不是街邊雜貨店,是指集團運作的現代CVS。

帶來這個現象,最主要是運營成本差異,其核心是單位店面租金差異,也就是租金差異

運營成本差異除了人力水電等小頭,最重要的就是單位租金差異
首先我們回憶一下各種「零售點」的情況。便利店業態多是30~100平米左右的街鋪。大賣場在都是2、3樓全層,一般佔地7000平~20000平。

因零售業是非常具體的行業,沒法給出一個平均日平米單價來給大家參考。但是我們能輕易的從常識上知道,樓層越高生意越差、樓層越接近地面大街房租越高。可見,因為便利店佔據了黃金位置,便利店的單位租金更貴。
便利店購物多是衝動型購物,大賣場多是計劃性消費,這是因為集客力不同造成的。如果把一個便利店放在2樓以上,那它的生意肯定不怎麼好;如果把一個大賣場放在步行街的1樓三角窗位置,那它也因為房租關係活不下去。

同樣道理,因單位租金差異,服裝品牌的專賣店數量遠遠小於其百貨商場專櫃的數量。因為百貨商場通過各種活動各種運作,成功把大樓不怎麼值錢2~7層全部變成了有效樓層,換成用扣點的方式計算傭金,從而讓品牌商、百貨公司、顧客達到三贏。

國美蘇寧也是同一道理,宜家、玩具反斗城也是同一道理。
——————————————————————————————————————————
沒錯,我們在便利店裡多付的錢,大部分都貢獻給「一鋪養三代」的房東大人了。
——————————————————————————————————————————

樓下幾個說法值得商榷的回答
大賣場採購成本更低?
因為大賣場採用的是單店存貯制採購制,便利店採用的是總倉存貯採購制度。一般都是大家直接找同一個中盤商大盤商等,數十家便利店採購量也不比大超市低。所以家樂福進價不一定比全家、7-11便宜,就算有差,差異很小。(活動除外)。

便利店因為便利所以貴?
雖然便利店因為便利而有溢價,但是所有的buyer都願意東西賣得更便宜,帶來更大的營業額。雖然可以說因為便利成本高所以賣得貴,但我們不能說便利店因為趁火打劫而賣得貴。

大賣場盈利能力較強?
給大家參考一個數據,便利店客單價:12~20元左右、大賣場客單價:30~50元左右。
來客數差異各單店差異較大,無法比較。
像不能光比GDP,要人均一下才能知道國際標準差異。如果按面積換算,毛利潤/㎡,大賣場每平米毛利獲得能力遠不如便利店。大賣場的錢是省出來的。

大賣場因規模效應賺錢?
規模效益是指因為規模擴大,使可變成本下降而產生效益。零售業的可變成本實乃小頭,無非人力、水電、損耗等等。大賣場能靠規模省下來的錢,頂了天占銷售額3%。但是毛利一項可能差出20%呢。

New:便利店因為稀缺獨家產品而賣得很貴?
便利店的採購不是無良商家,價格設計只要能夠滿足毛利率的基本水準,價格越低越好,越低顧客才願意嘗試新購買。
雖然便利店是衝動型消費,但是整個業態生存條件是顧客的多次重複消費,強調的是顧客的終身價值。和旅遊景區一生宰你一次是兩個概念。

附帶一提:在下曾經是7-11調理麵包類採購,左邊位置是好燉採購先生,右邊位置是麵包類採購MM。也就是說,我同事就是當事人。

7-11為了保證高品質 麵包類都是一些獨家的麵包廠製作。

我表示的說法,我從來沒聽說過,也不太可能執行(1.暫時養不起,2.競爭關係有利於提案)。


我來回答下吧~~
其實說來也很簡單,就是便利店的運營成本更高。
一般而言便利店的營業時間都比大型超市要長(甚至有些是通宵營業的),這部分的人力和運營成本其實是很高的。
而且,就單位租金來說(總租金除以單位面積),也是便利店比超市要高。
就採購成本而言,倒是不一定。如果便利店的店數規模夠大,採購成本也能壓低。
但是一般客單價而言,肯定也是大型超市比便利店要高,而且,留住一個顧客的成本也要更低。
綜上,便利店商品價格一般而言都比超市要高,當然也會有特例~~


算了,碼了很多字,我覺得這兩者的差異不用搞得這麼麻煩
這是兩種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業態差異
一個採購便宜,平均總成本地,以價低量大取勝
一個採購不算很便宜,運營成本與物流高,以精確的客戶分析達到便宜的東西貴著賣取勝


便利店因為便利而更貴

=== 補充的分割線 ===

黃老師客氣,可是不知道您還有哪裡不清楚啊?

「便利」二字需要更高的營運成本和費用,
轉嫁到消費者,很好理解啊。

超市更有規模經濟,
比便利店更有效率。


直接點明結論:大超市未必會比便利店的價格低,但是大超市做低價的能力遠比便利店強。

比如有一年冬天,我們生鮮的採購經理做了一個冬瓜8分錢/斤。老太太們撕的一番好逼阿。。


比如我們百貨經理做了一個砂鍋4.8元一個,配著燉冬瓜。。


比如我們酒水經理把冰紅茶做到1塊錢。。


比如我們紙品經理把手紙一提做到10塊錢。。


比如我做過一個4.9元的整理箱。。


除了我是手誤。。其他的都是實打實啊,什麼叫實打實,就是供應商咬碎牙也要不斷貨的。這些手段便利店做不來的,也不需要做。所以大超市很容易打造一個低價形象。


但是,大超市和便利店的模式差別很大。簡單用毛利或平效來衡量都片面,這也是我來答這個問題的原因。

大家對大商超了解的較少,大超市其實更像一個平台,供應商才是商家。這個平台靠流量獲得的議價能力,來壓迫商家,進而得到極為豐厚的返點。單純銷售毛利,只是附帶的一部分獲利。所以有某個世界500強超市,專搞明星商品負毛利銷售,這在守住毛利底線的商超里,簡直就像惡棍一般讓人頭疼。

這大概就解釋了另一個高贊答案沒說明的大商超的商業模式。

這種不一樣的業態,使得大商超對客流的重視,可以允許讓出更多的毛利。都是環境造就下的生態,並非誰更高明。

依然懷念那個飄雪的冬天,門店來電話說砂鍋想退貨,經理掀桌罵道:一個都不準退,就算吃也TM給我咽下去。

4塊8的砂鍋啊!

顧客燉雞時候炸裂了,他哭喪的問我:你說我讓你賠鍋還是賠我雞呢?

要不,我賠你個整理箱?


作為一個便利店的小老闆我只想說提問者的問題可以證明他掉入了大超市的陷阱!大超市並不比小便利店的東西便宜!可能一部分理論家搬來了許多數據來說話!但是他們沒有實際經驗!大超市有更多的空間,更多的資源去設置更大的購物陷阱!所以大部分人會覺得大超市的東西便宜!
如果你只比較同一個產品的價格你可以很容易得出哪個便宜,但是你比較20種的話你還都能記得價格么?

上圖

我以我自己的小超市為例,當然我認為我的店也是便利店
我的店中商品與大超市的同一種商品有我的價格高的


也有價格相同的

當然也有我的價格更低的

當然也有我的價格更低的

也許有的朋友會質疑,你的那個日化是高仿的,價格便宜是因為賣的假貨。但是我真的是從寶潔公司拿的貨哦~

也許有的朋友會質疑,你的那個日化是高仿的,價格便宜是因為賣的假貨。但是我真的是從寶潔公司拿的貨哦~

食品這個可不敢賣假貨嘍~但是掃碼掃出來本地幾個大賣場的價格也不盡相同哦~

食品這個可不敢賣假貨嘍~但是掃碼掃出來本地幾個大賣場的價格也不盡相同哦~

也許各位朋友會質疑我是簡單挑了幾個不能代表全部。

也許各位朋友會質疑我是簡單挑了幾個不能代表全部。
對,我真的是就簡單挑了幾個!但是有一個就能證明大超市不一定比小便利店的價格高不是么?
而我想說些經驗之談,不一定對,僅給大家參考。
大超市一般對於大家購買頻率較高的商品設置的價格較低。比如說單瓶的飲料,水,速食麵,大品牌的零食等。而對於購買頻率較低的商品設置的價格更高,比如毛巾,洗髮水,大規格包裝的調料,牙刷等等。大超市一般單支零售和整箱零售價格是一樣的,比如一瓶康師傅水賣0.7元,一箱24瓶賣16.8元。而小便利店,小超市之類的單瓶賣1元,但是整箱有優惠賣15元。
簡單說這些。這個問題已經回答好久了,最近又有人關注了所以來完善一下。
總之我的看法是:單純對比一種甚至幾種商品的價格並無意義,我們消費還是要綜合的看。因為再大的店也不能包含我全部的所需,而再小的店也可能解決我一時只困!
順便說下毛利和純利,請看這類問題時多區分!


第一
關於大賣場採購成本低這一點是一定的
除了批量這個因素以外
各品牌大賣場為了搶奪用戶和維護低價形象
採購在和很多品類的供應商溝通時 會進行負毛利促銷
說白了 賠本賺吆喝
我以前在某外企超市做過一段時間採購所以略知一二
這套策略是便利店完全玩不起的
因為便利店的目的是商品盈利和以店量多打品牌

比如上海我的印象比較深
上海幾乎每個街的拐角都會有一些便利店 而且是同一家的
大型超市很少很外圍
便利店幾乎滿足了市民的基本需求

和北京不同 品類特徵都會有所區別
一些大品牌分南方北方的品類 都會有差異
比如康師傅 可口可樂公司等等

第二
與其說因為便利所以貴不如說是因為品牌和品類特徵所以貴
這一點很容易分析
7-11為例 好燉 7-11自有品牌 以及一部分進口商品 都是7-11特有的
這是其他便利店甚至超市都無法提供的 所以物以稀為貴
而且7-11為了保證高品質 麵包類都是一些獨家的麵包廠製作
這是一個曾經做過在某外企超市自有品牌的朋友告訴我的 真實性很高


從用戶需求角度來說,便利店東西更貴,實則是用戶在為"便利"買單,而便利的表現就是距離和營業時間


商超與便利店是不同的業態形式。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 沒有單純的可比性 商超側重於大量一站式購物其量大可以降低運營成本低運營成本也是其殺手鐧而且便利店是便利不是定位於低價。 因此便利店犧牲運營成本來提高便利


你要方便,就得付出成本,天下沒有兩頭都佔便宜的事兒。


便利店重在便利二字,有些就在樓底下。而且超市有些東西並不便宜。


因為是便利店,所以多開在居民區附近,人們去便利店就是圖方便,也可以說是對這種便利的需求導致價格要高一點。比方你突然急著要用買一樣東西,你是會去近一點的便利店還是遠一點的超市呢?
同理,去超市的人也極少是為了一樣東西才去,圖的就是便宜,所以要犧牲便利。價格自然低,但薄利多銷啊,超市也不會賠錢的。更主要的是,超市也未必會便宜。

非專業人士鄙見,歡迎批評指正!


超市東西其實並不便宜,有些東西街邊便利店反而更便宜。那麼,你為什麼覺得超市東西便宜呢?因為要吸引客流,那就用低價吸引人去,什麼東西低價吸引客流呢?蔬菜,肉類等日常用品。除這些東西,其它東西反而很貴,比如超市裡的電器,開關,日光燈等,這些都比街頭店鋪貴得多。這就是「搭售」的原理。


按照商店的運營成本,便利店平攤的成本大於超市了。成本包括了房租,工資,水電等等。


未必啊。。。超市的各種費用如促銷,端頭,地堆費用等等都攤加在商品成本裡帶來的是商品價格的增加,當然一些常用品及民生商品是必然要比便利店低的,有些甚至是賠本銷售,超市通過這些商品吸引客流,從而帶動其他毛利高的商品銷售。


進貨渠道和銷量都不是一個級,超市裡快銷品便宜但是其他的都很貴,而便利店的是單品的利潤率基本都一樣


房租,人流量,銷量,人工成本,進貨價格,你隨便拿個計算器算一下答案就出來了。

再說直接點,大型超市利潤靠產品走量。便利店很難做到大型超市的客流量。


之前的答案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便利店24小時營業。
7-11便利店和大賣場作為一個關於需求彈性的經典案例出現在很多經濟學課本中。
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的顧客出於時間(其他店都關門)、心理(便利店感覺整潔衛生)等原因,消費者需求彈性較小,因此定價較高。
大賣場相反(來大賣場的人通常會貨比三家,最終選擇自己最常去的店),較大的需求彈性導致更低的定價。
僅僅理論。


1、便利店的租金成本比大賣場高。
2、便利店提供了便利的價值。


你去便利店通常只會買十幾塊錢的東西
哪回去超市不買個幾百塊啊
怎麼比 方便和便宜 二者取一


推薦閱讀:

TAG:經濟學 | 超市 | 定價 | 零售行業 |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