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紀錄片讓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本人為央視的《大國崛起》深深著迷,那麼萬能的知友們,推薦你們喜歡的紀錄片吧。
為什麼前排沒有推薦《56up》的?
這不科學!
這不科學!!
這不科學!!!
不誇張地說,
在我看過所有的電影和紀錄片中
《56up》是對我影響最大的片子,之一,另一部是第一次看到的某國某動作片。
我出生在底層階級,非常底層的那種。
從小父母就期望我未來能突破身邊的小圈子。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能夠離開貧困,追求自由的幸福。
如果你跟我有一點點相似。
或者你對階級流動和固化、婚姻、人生的可能性以及任意的人生問題感興趣。
那麼
一定!
一定!
一定!
要
認真!
完整!
地看《56up》
人生七年8 (豆瓣)
看完回來給我點贊!
這絕壁不是什麼雞湯。
全都是血淋淋的現實。
好了開始介紹。
《56up》是《人生七年》的第八部,
BBC從1964年開始拍第一部人生七年——《7up》。
在《7up》中,他們找了14個來自不同家庭的7歲孩子,記錄他們的想法、性格、家境……
從那以後,BBC每過7年會再一次找到這14個人,14歲,21歲,28歲,35歲……
直到了《56up》,時間已經是2012年。這片子里已經記錄了這14個人在這56年動態的成長與變化。
從這14人的大半輩子里有太多太多的看點和讓人深思的地方。這裡也蘊含了很多社會性的東西。
不同的人必然都能夠在片子里領悟到不同的東西。
我看到了英國的階級固化、高等教育對於階級流動的重要性(事實上中國的階級固化也在慢慢深化)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層階級讀私立學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經每天在看《金融報》或者《觀察家》了,而在窮人區貧民窟上寄宿學校的下層階級的孩子甚至談不上什麼夢想。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
幾個精英家庭的孩子都無一例外地重複父代的老路——好學校、好工作,過著上層優渥的生活。
三個來自中產家庭的男孩一位走進了精英社會,兩個依舊中產。
而那幾個來自底層社會階級的孩子,他們年老以後,都當了一堆孩子的爺爺奶奶,而他們的孩子,極少能上到大學,做著都是普通的服務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類。而他們自己,也常與失業相伴。
這結論在中國也成立,
之前有個北大社會學的知友給了一個數據:
北大學生在上大學前的出境率是30-40%,
而另一個普通大學的出境率還不到1%,
這就是家境帶來的巨大差距。
悲觀的人會說「虎父無犬子,寒門難出貴子。」
樂觀的人會看到「即使出生富人家庭,也會有面臨頹廢的人生階段;即使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會有樂觀面對人生、不理會階級不公的」。
我沒有悲觀,也沒有樂觀。
這對我最大的影響反而是:
我擺脫了精英主義。
曾經我受高考教育的影響,
以為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穫,努力多少就有多少回報。
我的成果是我自己努力得到的。
這麼想沒錯,但這麼想多少也會覺得,
一個人沒有做好某件事情,一定是因為他不夠努力,這怪他自己。
其實,一個人的野心性格自我管理能力還有很多是來自於家庭教育和經濟條件。
我們雖可能來自底層,但因為各種原因,我們還是走進了高等教育。
成為「逆襲」道路上的佼佼者,成為30%、10%或者1%。
但是那些70% 90% 99%呢?
他們可能是我們的一個小學同學初中同學,後來輟學打工了。
以前我會覺得,他們不好好學習,怪不了別人。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後來又學了社會學,
感嘆我當初多麼愚蠢。
我們不過是有不同的資源罷了,這資源不單指家庭教育,還有智力性格經歷。
再者,拿自己的價值審判別人,又是大忌!
我還看到了人生漫長,有很多機會和經歷。
對於年輕的人來說,生活閱歷淺,容易陷入眼前的苦悶中難以自拔。雖然家庭出身和性格雛形都在人生早期就已經定下來,但後面改變的機會還有很多,這裡指的改變不是衝破垂直的階級界限,而是自己的心態以及生活狀況。21歲時眼神陰鬱頹廢,可能在28歲時因為步入婚姻這個新階段而讓心態發生了大變化,儘管性格是不可能完全改變的。35歲時仍貧困潦倒,也許會在42歲時生活的經濟狀況就慢慢好轉了。也許在人生的青年及中年階段都活在陰鬱和對生活的怨憤中,到晚年也有可能變得平靜開朗。人生的轉機不是只局限在早期階段,在任何一個階段都會有,你錯了前面的這些機會,後面還會有機會的。雖然人只能專註於眼前的生活,無法預知未來,也不能只寄希望於無法確定的未來。但想著未來還會有機會的,就是對自己的安慰,生活也就少一點痛苦。也許你現在抱有的這個想法,就是在醞釀你之後可能會遇到的那個轉機。
我能寫的,只是部分的部分,人生56年,怎能用幾句話概括。
所以,快去看!
或許關於人生的問題都在裡面。
因為我們每個人,也不過就是這14個人的排列組合。
還有,那啥,別只收藏不點贊啊。
點贊可以在滿足答主虛榮心的同時,又能讓更多人看到
----------
看到評論里大家有點消極,這並不是我的本意。我是希望大家看完之後有所改變,更平和地看待周圍。
放心吧,努力沒錯的,
因為努力,本身就是一種在多種條件下才能產生的稀缺資源。
感謝我們的各種經歷,能夠讓我們一顆努力的心。
看過3遍以上的紀錄片推薦給大家,一共9部。
推薦的紀錄片主要屬於社科類,因為不管你處於什麼行業做什麼,了解一些社科總能開闊你的視野。
1《大國崛起》,一直認為讀史可以開拓人的視野,更何況是一部有靈魂的世界史。
2《互聯網時代》兩次工業革命給社會帶來巨大變革,財富也得到重新分配,這次我們迎來了新的時代變革——互聯網變革,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們,很有必要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社會發展趨勢,這是不被社會淘汰的前提。
3《華爾街》《貨幣》《公司的力量》這三部分別講述金融、貨幣、公司的發展史以及對社會各個方面的影響,這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這些能幫助我們決策,開拓視野。
4《生命禮讚》《美麗中國》這兩部都講述這大自然的神奇,一部從生命角度,講述生命的勇敢堅強美好;一部從自然人文氣息的角度,講述著祖國別樣的美麗。
5《誰建造了美國 》和《不走尋常路的人》兩部是講述人的故事,前者講述青年時期的美如何在一幫先行者的引領下,對鋼鐵,石油,電力及汽車(製造標準化)不斷革新並動美國進入現代化並跨入一流強國的行列;後者講述著幾個傳奇商人成功的故事。
內容介紹:
1 大國崛起(The Rise of the Great Powers)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一共12集,每集40分鐘,講述15世紀以來,隨著地理大發現,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了解和競爭,先後出現了9個世界性大國,他們分別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大國之間的興衰交替都有著歷史性必然原因,有新航線、美洲新大陸的發現,有殖民地的迅速掠奪,有工商業的發展,有兩次工業革命的興起,有政治王權的更替,有思想文藝的解放、有學習變革,有世界大戰的影響,有新制度的建立。縱觀整個大國興衰更替的過程就是一部世界史,一部有靈魂講述因果變化的世界史。
推薦理由:讀史可以明智,開拓視野,更何況是一部有靈魂的世界史。
2 互聯網時代(The Internet Age)
內容簡介:全片共十集,每集50分鐘。全片以互聯網對人類社會的改變為基點,從歷史出發,以國際化視野和面對未來的前瞻思考,深入探尋互聯網時代的本質,思考這場變革對經濟、政治、社會、人性等各方面的深遠影響。該作品旨在引導全社會更準確、全面地認識和理解互聯網,更深刻地思考互聯網,有準備地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推薦理由: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信息時代,技術力量不斷推動人類創造新的世界。互聯網,正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全球範圍掀起一場影響人類所有層面的深刻變革。身處互聯網時代的我們很有必要了解自己所處的時代正在發生的變化。
3 華爾街(Wall Street)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一共10集,每集44分鐘,華爾街是世界金融的中心,該紀錄片邀請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Value Engine公司創始人陳志武為學術總指導,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為學術總顧問,以華爾街金融危機為契機,梳理了現代金融的來龍去脈,從地理層面、精神層面和社會層面三個角度出發,呈現世界金融史,關照、對應中國問題。
推薦理由:金融從成立之初就與我們息息相關,甚至能左右國家的命運,這部紀錄片能幫助我們了解金融市場的運作。
4 貨幣(Money)
該紀錄片一共10集,每集45分鐘,講述貨幣的起源、發展、崛起、災難和未來,對貨幣和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運行秩序之間的關係進行一次較為全面深入的梳理,以一種開放、通俗、生動的方式來解讀貨幣。貨幣既是社會經濟發展中最根本的要素,也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她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疑惑。因此,研究和分析貨幣,既是對財富的探討,也是對人性的探討。面對既熟悉又陌生的貨幣,本片將帶領我們一起穿越時空,走進歷史,進入貨幣的世界。
地球的生命是45.6億年,人類的生命是250多萬年,她的生命是五千多年,她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泥板上,她在亞細亞海邊的貝殼裡,她在太平洋島的石頭上,她在太平洋島的石頭上,她在印第安人的珍珠項鏈里,她陽光,成就了一切的一切,讓自由成為自由,讓財富成為財富,她冰冷,定義了今天的格局,讓慾望成為慾望,讓戰爭成為戰爭,如果將人類的250萬年壓縮成24小時,那麼她伴隨人類不足三分鐘,人們知道她從哪裡來,但不知道她到哪裡去,她就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貨幣???????
5 公司的力量(The Power of Corporations)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以世界現代化進程為背景,梳理公司起源、發展、演變、創新的歷史,討論公司組織與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科技創造、社會生活等諸多層面之間的相互推動和影響,講述著公司到底是什麼?對於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幸福,公司究竟意味著什麼?公司的驚人力量源自哪裡,有無邊界?未來的公司將會如何影響未來的世界?作為最具代表性公司背後的「領航員」,柳傳志、傅成玉、孔棟、馬雲、李書福、王傳福等國內知名企業家出現在該片中,講述了企業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歷程以及時代感言。
推薦理由:公司是至今為止最有效的經濟組織形式,數百家乃至數十家跨國公司正左右著世界的經濟運行。公司凝聚了生命個體,讓它變成強大於任何個人的經濟動力。公司使得血緣、地緣聯繫之外的陌生人之間的合作成為可能。今天,公司的力量已滲透到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人愛恨交織。
6 生命禮讚(Life Story)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又稱「生命的故事」,一共6集,每集60分鐘,耄耋之年的老爵爺大衛?愛登堡老驥伏櫪,再度擔當BBC大型自然歷史紀錄片的主講人,講述自然界生命的故事。對於動物而言,生命的目的只有一個,用繁衍的方式延續他們的血脈,這是永恆不朽的另一種方式。這個系列向我們展示,動物如何克服重重險阻,從而在面對他們生命中的六個關鍵階段時(第一步、成長、尋找一個家、獲得權力、贏得配偶、成功當上父母),贏得最終的成功。
推薦理由:大自然是神奇而美好的,人需要對生命對自然多一些敬畏,我們也可以從動物身上學到堅強勇敢的理由,每個生命都會遇到重重困難,但是都堅強勇敢地去面對,那作為最高級動物的我們怎能不堅強勇敢。
7 美麗中國(Wild China)
內容簡介:這部紀錄片一共6集,每集60鍾,全片拍攝中國50多個國家級野生動植物和風景保護區、86種中國珍奇野生動植物和30多個民族生活故事,從長江以南的稻米之鄉開始,到酷熱的西雙版納雨林,極寒的珠穆朗瑪峰,中國的標誌長城,中華文化發源地黃河流域以及蜿蜒曲折的1.8萬公裏海岸線……採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拍攝設備,展現了中國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觀,立體展現中國不為世人所知的獨有魅力。
推薦理由:作為一個中國人,很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國土自己的文化,如果有機會,去旅遊下,真切地去感受祖國之美。
8 誰建造了美國 ( The Men Who Built America )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也稱「美國商業大亨傳奇」,一共8集,每集40分鐘,講述了青年時期的美國如何在一幫先行者的引領下,對鋼鐵,石油,電力及汽車(製造標準化)不斷革新並動美國進入現代化並跨入一流強國的行列。洛克菲勒、范德比爾特、卡內基、阿斯托、福特和摩根,他們的名字幾乎是美國夢的近義詞,也代表著美國夢的歷史。他們轉變了他們所接觸的每個行業:石油、鐵路、鋼鐵、船運、汽車,還有金融。他們的付出改變了一個國家。出身貧寒,他們卻多次涉足總統選舉,設立經濟政策,影響他們那個年代——內戰到大蕭條時期。
推薦理由:在謳歌企業家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和面對挑戰的勇氣的同時,對這些巨頭不擇手段的計謀,冷血無情的個性,對工人的剝削……等等並不迴避。南北戰爭之後的殘酷競爭的叢林法則,鑽法律空子,串謀壟斷,勾心鬥角,甚至操縱總統選舉也客觀地一一呈現。
9 不走尋常路的人/商界大咖
內容簡介:該紀錄片共5集,法國Upside公司出品。通過對菲爾?奈特、理查德?布蘭森、比爾?蓋茨、史密斯?喬布斯、英瓦爾?坎普拉德的訪談來了解商界大咖和他們的時代。
菲爾?奈特: 出生於1938年的奈特在青少年時期曾是一名田徑選手,只是成績始終平平。後於1964 年,和他的大學長跑教練比爾?鮑爾曼各自出資500美元創立了「藍帶公司」,成為日本虎牌運動鞋在美國的獨家經銷商,開始了最初的創業。這家「藍帶公司」就是耐克的前身。
理查德?布蘭森: 學業常常不及格的浪子理查德?布蘭森在學生時就會辦雜誌拉廣告,然後賣唱片賺到第一桶金。當他做維珍唱片公司順風順水賺得缽滿盆滿時,卻異想天開進軍航空業。沒錢做廣告,他就創造新聞事件,乘熱氣球飛躍大西洋,吸引媒體眼球。他成功擊敗了英國航空公司,成為商業傳奇。
比爾?蓋茨: 是微軟的創始人。他的奇思妙想是他的聚寶盆和商業帝微軟公司壯大的基石。
史密斯?喬布斯: 他不是工程師,不是電腦奇才,也不是科學家,但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蘋果機、ipod、iPhone、ipad。
英瓦爾?坎普拉德: 廉價組裝傢具這一商業模式讓瑞典品牌「宜家」大獲成功。
推薦理由:前進的路上,也需一些成功的案例來激勵著自己,幹了這碗雞湯。
——————分割線1——————
強調幾個小問題:
1 這些紀錄片好嗎?
好不好要看你自己的需求是什麼,推薦紀錄片單本身就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我個人比較喜歡了解歷史人文社科,這些紀錄片我都看過2遍以上,對我影響很大,只要對你有正向作用就是一部好的紀錄片,你也可以自己在紀錄片庫里搜索與你需求相關的。
2 學習知識是看書還是看紀錄片好?
二者作用相輔相成,相比於書籍,(1)紀錄片可以讓你輕鬆涉獵各個方面的知識內容,幫助開拓視野,紀錄片往往是免費的,在紀錄片庫里有超多的紀錄片,看到哪個感興趣就可以點進去,看看自己是否喜歡,這樣我們可以輕鬆涉獵各個方面,而不單單是你專業內容、工作內容、職業規劃內容,比起搜索書籍,點開紀錄片要隨意很多;(2)相比於文字,視頻更容易讓人記住。相對於紀錄片,書籍往往專業性更強,紀錄片一般適用於大眾,有的會系統地介紹某個方面的知識但是想要深入很難,只是帶你入門,如果深究每個課題可以選擇專業性書籍。
———————分割線2————————
如果看了簡介還是不知道這幾部紀錄片適不適合自己,我幫大家整理好了這幾部紀錄片的內容詳細介紹,有圖有真相,看完內容介紹再去決定
關注公眾號【小橙子愛分享】,在公眾號後台回復「紀錄片」三個字就可以查看詳細內容介紹。
目前公眾號每周更新1~2次,分享個人成長和職場發展類知識,只寫對你有用的東西~~
追求高工作、快樂成長,希望與優秀的人一同成長,如果你有推薦紀錄片,也歡迎告訴我。
最後,點個贊再走唄,謝謝~~
推薦一個毒品相關紀錄片《中華之劍》
這部紀錄片是根據國家領導的指示,各有關部門組織創作,積極配合,由中央電視台公安部、國家禁毒委聯合拍攝的。
這也是世界上記錄時間最長的一部講述有關毒品的記錄片,它的拍攝是為了讓人們了解我國當時緝毒,禁毒工作的現狀。認識到公安幹警工作的危險性和困難性。從而讓我們能更深一步地去了解毒品的危害性,並且很好的做到抵制毒品,檢舉與毒品有關的一切犯罪活動。
這部紀錄片年代久遠,拍攝不夠清晰,很多手持鏡頭,因此裡面有大量的畫面都有抖動、搖晃、亮度不足的現象出現。
好有很多畫面是在非常驚險的情況下拍攝,雖然有些藝術上的不足,但是也剛好反映出拍攝時候的緊張程度。
但是,片中有很多吸毒者全身潰爛和吸毒致死的屍體,沒有打馬賽克!!膽小者勿看。
這兩個姑娘,左邊28歲,右邊25歲。都是昆明開計程車的,資產有二三十萬,但是吸毒2年都花光了,曾為了解毒自殺過、自殘過,目前來到戒毒所解毒。
這是一個自願配合拍攝的吸毒者。以前的她,年輕漂亮,做著小生意,開著小飯館,金銀珠寶隨便帶。因為經常去深圳、廣州,她身上穿的衣服,在昆明都沒人穿過(穿的起)。
但是吸毒後的她,手腳開始大面積潰爛,骨頭也已經變成黑色,餘下的生命力,只能靠藥物維持毒癮發作的痛苦。
記者問她:「你後悔嗎?」
她說:
大家還是去看視頻吧,看她哭,真的很難過。為了讓更多的人明白吸毒有什麼惡過,她要求攝影師拍下她毒癮發作的這樣,以警示那些對毒品有想法的人。
大家可以看一下膝蓋,那個位置是潰爛流膿的,更多的圖片我就不放了,太驚心。
吸毒的人,沒有底線,為了吸毒,他們寧願和魔鬼交易,籌碼是財富、健康,還有命。
15歲的男孩吸毒後,將村中幼女擄到家,強姦、虐待三天。
幼女獲救之後,卻不再說話,整日對著湖面發獃。他的父母,終日以淚洗面。
而片中最讓人心痛的,是那些和毒販殊死搏鬥的緝毒警察。
他們的工作環境惡劣,吃住簡陋。
他們還經常面對死亡的威脅,不僅需要和毒販進行的殊死搏鬥,還要面對毒販的致命報復。
至今網路上都還流傳著關於《中華之劍》的一個傳言:
由於央視沒有給一些緝毒警察打馬賽克,導致他們全部被毒販報復殺害
這部紀錄片有八集,有興趣可以去B站觀看。我就不一一貼圖片了。
坦白講,雖然這部拍攝於1994年的畫質非常不清晰,甚至你打開的一瞬間就很想關掉。
但10分鐘之後,你將無法動彈。
難看的畫面,央視的旁白,沒有攝影技巧,沒有故事編排……扔過來的,全是硬邦邦的事實。
而且,就如同很多人說的那樣:這是一部恐怖片,真實的恐怖。
非常熱門的其他知友已經推薦過了,比如Human Planet(個人認為比Planet Earth拍的要好)、Life、 56up人生七年、遷徙的鳥、Home、Oceans、Ultimate Factories、Earth flight。我搜集整理的紀錄片大概16T,如果都看一遍還是挺不容易的,信息社會最不值錢的是信息資源,最值錢的也是信息資源。以最快的速度從煩瑣的資源中剝絲抽繭,找到有價值的,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能保證推薦的一定讓大家如獲至寶,至少也值得一看。
1、 PILOTSEYES 飛行員之眼是一部專業飛行紀錄片,德國拍攝製作的,以飛行員的視角帶領人們觀賞世界,了解飛行。跟隨機組成員,踏上飛越各個城市、海洋和大陸,最終到達另一個城市班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其中有一集是從蘇黎世(愛因斯坦上大學的地方,屬於瑞士)飛上海,網上有比較好的中文字幕,這類型的紀錄片網上幾乎沒有,非常值得一看!
2、ILM.Creating.the.Impossible[工業光魔.創造不可能]
我們都非常熟悉《星球大戰》《變形金剛》《阿凡達》《終結者》,但是它們的特效是怎麼製作的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如果你是一個電影特效愛好者,或者是一名CG學生,藝術家,這是絕對不能錯過的片子!
3、Virtual.Trip.Tahiti.真實之旅大溪地
大溪地也譯為塔西提,是法屬波利尼西亞向風群島的最大島嶼,位於南太平洋。蜜月聖地馬爾大夫、巴厘島和三亞哪個我都沒去過,塔希提,比它們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
4、Galapagos.加拉帕戈斯群島
加拉帕戈斯群島,就是達爾文發展進化論的源頭,位於東太平洋和三大洋流的交匯處,以擁有巨龜等珍奇動植物而聞名,被稱為「活的生物進化博物館」和「海洋生物的大熔爐」。非常值得一看。
5、CCTV.走向海洋
《大國崛起》、《公司的力量》原班人馬,歷時三年,精心策劃、製作!雖然不及BBC製作之精良,但是也有所進步吧。
6、apocalypse.second.world.war[天啟: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精彩的影片述說二次世界大戰的故事,這些影片包括業餘者拍攝的片段、最高機密影片,以及當年並未使用的新聞影片。這些重新被挖掘出來的影片上了色彩,帶給觀眾在戰爭中身歷其境的感受。
7、National.Geographic.Prehistoric.Hunters國家地理 - 史前掠食動物.
令人驚嘆的動畫,加上世界一流的專家解說,本系列節目將帶領觀眾回到過去,目睹以新穎特效打造而成,栩栩如生的巨齒鯊、完齒豬、巨豺齒獸和恐鳥,讓觀眾可以體會這些史前掠食動物令人讚歎之處。8、Imax.Deep.Sea深海
驚奇的海底世界等待著你!著名的海洋紀錄片專家霍華德-霍爾帶您模擬遊覽海底世界,與那些海底奇異生物並肩同游,刺尾魚-貝殼的天敵,每秒鐘身體膚色就變化四次的食肉洪堡章魚,就像閃光燈一般.....太多故事,太多驚喜,盡收眼底!
9、Becoming.HumanPBS -人類起源.
NOVA為紀念達爾文誕辰200周年暨《物種起源》出版150周年,推出了三集特別紀錄片,結合最新科學發現,講述人類進化的歷史。
10、
10、Tears.in.the.720p.地球的眼淚三部曲 MBC巨獻北極的眼淚、亞馬遜的眼淚、南極的眼淚,我們比較常見的是亞馬遜的眼淚這一部,這個專輯一共三部,韓國拍攝製作的。11、[NHK紀錄片]
NHK的紀錄片長處不在於自然風景和科學探索,而在於對於人文和社會的關注。尤其是拍攝的關於中國的紀錄片,非常的細膩和獨特,對於中國的了解勝過BBC。比CCTV更加客觀。
12、.Wildes.Skandinavien.野性的斯堪的納維亞
感謝德國的TVP小組精心封裝MKV高清格式!個人覺得這套系列拍的無與倫比,畫質很鮮艷,動物很可愛!
13.CATS101 Animal Planet 貓咪全紀錄
也只有財大氣粗的國家能製作這樣一部紀錄片,很罕見的關於貓咪的紀錄片!
14、.National.Geographic.Ultimate.Mars.Challenge.終極火星挑戰.
好奇號的火星任務,火星離我們還是那麼遙不可及。看看最新的火星探索前沿吧!
以下我推薦的10部紀錄片,每部都滿足這些條件:
a. 我看過2+遍。有些時候,如果一部紀錄片或一本書不值得我們看第二篇,那通常也不值得我們看第一遍。
b. 我在線下給朋友推薦過,並且有2+位朋友在被推薦後真的去看了,並在看完後與我討論。
c. 盡量與其他9部在話題和學科上有顯著區別。
然後和大家分享下,如何才能從看的紀錄片中得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識。看紀錄片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式,而學習是需要講求方法的,不能隨隨便便,畢竟我們的時間都很寶貴。以下是我們看紀錄片時需要注意的事項和完成的任務 (Samantha, 2015) :
x. 紀錄片的本質,是導演用主觀的敘事方式來盡量客觀地呈現一些內容。由於主觀元素,如導演個人的立場,的存在,我們在看片時需要區分哪些信息屬於導演的觀點,哪些信息屬於事實。
y. 由於紀錄片的時長通常都在兩小時左右,因為我們不能指望一部紀錄片能夠呈現一個話題的全景。有時,兩個小時甚至都不足以讓啰嗦的導演足夠深入地探討一個話題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們需要提醒自己,如果想要深入地了解一個領域,紀錄片的確是一個好的開始,但看完之後我們還需要做更多相關的學習。
z. 在看紀錄片時,為了達到好的學習效果,我們不能純粹欣賞,我們需要邊看邊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
z1. 導演是誰?他/她為什麼要講這個故事?
z2. 片中都有哪些角色類型?互相之間是何關係?
z3. 有沒有哪些信息是導演無意中漏掉或者有意不提的?
z4. 或者說,片中是否給正反雙方觀點都提供了足夠的展現空間?
z5. 片中有沒有推薦一些與該片主題相關的好資源?
另外,許多知友在評論里問,如何才能觀看這些紀錄片?答案是絕大部分我列出的紀錄片,a站和b站都有高清鏈接,大家直接用我給出的影片名字搜索即可,我在知乎上直接放這些鏈接不太好。
至於少數1~2部a站和b站沒有的,大家需要去youtube上看。親測有效。
1. 優雅的宇宙
美國PBS電視台製作的一套紀錄片,共3集,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弦理論和與之相關的物理學概念。在講述每一個複雜概念時,該紀錄片都儘可能應用豐富細膩的視覺手段和到位的類比,來加深觀眾的理解。從許多細節上,都能看出本紀錄片的製作者非常用心。
2. 食品公司
第一次看本片時,我馬上想起美國歷史中知名的 muckraker,一百多年前勇敢揭露美國食品安全問題的記者,Upton Sinclair 以及他的紀實小說 The Jungle 。本片深挖肉製品業的上下游鏈條,扒出眾多觸目驚心的行業內幕,讓觀眾看完後再無法直視快餐店裡的肉類漢堡和超市裡的一些肉製品。
3. 含淚活著
講述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群中國人,懷揣著出國學習打工,改變自身命運的願望,來到日本後經歷的一系列人生坎坷,有在語言學校的艱難融入,有在餐館端盤子的汗流浹背,也有在異國陋室的思鄉之苦。主人公們的人生、命運、時間、愛情、親情、友情、夢想,全部交織在一部紀錄片中,讓觀者唏噓不已。
4. 天才網路夢
一部反應真實創業案例的紀錄片,MIT Sloan 商學院教授 Bill Aulet 在他的創業課上推薦所有學生認真觀看。
本片講述了兩個好友在互聯網經濟第一次騰飛時,攜手創立了govWorks。他們日夜兼程,從西岸 的Sand Hill Road ,殺到東岸的 Kendall Square ,通過艱辛的談判,最終達成多輪總計數千萬刀融資,並推動公司迅速擴張。
可兩個主人公卻很快因經驗不足導致經營不善,不得不面對公司關門的窘境和多年友情走向終結的命運。
雖然鏡頭語言比較業餘,但本片的情節對創業者的參考價值歷久彌新。看完本片,大家會破除很多對於創業和創業者的幻想,也會多一分對於創業和創業者的理解。
5. Everything is a Remix
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許多大師級的創意,真的是原創嗎?還是說,一切創意都不過是對原有想法的重新包裝,混搭,和改造?看完本片,大家會對創意和藝術有一個重新的思考。
6. The Story of Maths
帶領觀眾重返數學史上一個又一個的黃金時代,重現數學璀璨星河中,諸如牛頓、萊布尼茲、和高斯等數學家傳奇的探索歷程。在本片宏大的時空敘事中,觀眾逐漸明白,那些大家如今習以為常的數學理論,實際上是人類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智慧結晶,其成就之偉大,令人肅然起敬。
7. 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2008年的全球金融海嘯?本紀錄片的導演,邁克爾·摩爾,用一系列真實的案例,為觀眾揭示了08年金融危機的根源,描繪了危機前,危機中,危機後那一張張貪婪的嘴臉。看來,經濟系統的秩序和健康,的確不能依靠資本市場和資本家的自律。
8. Status Anxiety
著名作家和電視製片人阿蘭·德波頓根據其暢銷書《身份焦慮》改編的一部紀錄片。為什麼現代人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卻越來越不快樂了,越來越找不到存在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阿蘭·德波頓通過對不同社會階層人的訪問和分析,提供了一種解答。
9. Neanderthal
Discovery Channel 在2001年出品的一部尼安德特人的紀錄片。在舊石器時代,地球上生活著兩種人類:尼安德特人和我們的祖先智人。在與智人的競爭中敗下陣來後,尼安德特人最終不幸地從地球上滅絕了。本片重現了35000年前尼安德特人的生活細節:武器製作、捕獵、採集、生火、治療、儀式等等,面面俱到。
註:本片的配圖是在網上搜的,不是該紀錄片的原版截圖。
10. IDEO Shopping Cart Project
ABC 電視台出品的一部短紀錄片,還原了知名設計公司 IDEO 重新設計超市購物車的流程。對設計思維 (Design Thinking) 感興趣的知友千萬別錯過這部紀錄片,它是一部很好的設計思維入門教程。
本次推薦到此結束,感謝大家閱讀。周五快到啦,大家有空可以在周五晚看掉其中的1~2部。歡迎在評論中討論這些紀錄片。
轉載規則:本答案中我創作的部分歡迎轉載,但請註明來自知乎,來自米洛。自媒體及其他盈利性媒體在轉載前私信我以獲知轉載方式(免費)。十分感謝。但如果只是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或非盈利的個人微博,則無需告知。再次感謝所有支持此答案的知友。
參考鏈接:How To Smartly Watch A Documentary(多圖)我其實看過很多讓我印象深刻,開闊眼界,而且受益匪淺的紀錄片,有些紀錄片太過於出名,而且前面很多答案已經提到了,在各大排行榜上也名列前茅,我就不贅述了,比如《地球》《地球脈動》《人類星球》《家園》《海洋》《生命》《遷徙的鳥》《帝企鵝日記》《海豚灣》《舌尖上的中國》《大國崛起》《荒野求生》等,我這裡重點提幾部相對不是特別出名的,但對我影響很大,而且讓我至今難以忘懷的紀錄片。
一、壽司之神(Jiro Dreams of Sushi)
對我影響最大的紀錄片,首推壽司之神。因為這部紀錄片中小野二郎的事迹深深的激勵了我,9歲入行,做了一輩子的壽司,現在90歲,是世界上年紀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廚。幾十年如一日,每天不停的精進完善自己的技藝,用一輩子做好一件事。這是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成功就是堅持用一生,去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的技藝,使之達到完美的境界。我相信無論做哪一行,做什麼事業,這就是成功的不二法則。
做二級市場投機交易亦是如此,不急躁、不短視、不驕傲、不氣餒、持之以恆,用一生去堅持正確的交易方法,追求長期穩定盈利,依靠規模和複利取勝,成功會自然而然到來。
在線觀看地址:壽司之神- 在線觀看二、鳥瞰德國(Deutschland von Oben)
這部紀錄片就是美,各種各樣的美景,震撼人心,幾乎每一張截圖都可以做桌面壁紙,但這部紀錄片還不僅僅是美景,還包括德國的政治,經濟,藝術,歷史,建築,工業等,一應俱全,讓我久久難以忘懷,非常值得一看。
觀看地址:鳥瞰德國 第1集三、宇宙時空之旅(Cosmos: A SpaceTime Odyssey)
一部規模宏大的科普類紀錄片,視角獨特,特效驚人,想像豐富,能更加深刻和具體的了解科學知識細節,在回顧科學歷史的同時,完成絕美的探索。另外,有關科學歷史還採用了漫畫風格進行演繹,風格獨特,著實驚艷了我。
在線觀看地址: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四、《誰建造了美國》(Men Who Built America)
本片講述了青年時期的美國如何在一幫先行者的引領下,對鋼鐵,石油,電力及汽車(製造標準化)不斷革新並推動美國進入現代化並跨入一流強國的行列。范德比爾特、洛克菲勒、卡內基、摩根和福特,他們的名字幾乎是美國夢的近義詞,也代表著美國夢的歷史。他們轉變了他們所接觸的每個行業:鐵路、石油、鋼鐵、電力、汽車,還有金融。他們的付出改變了一個國家,同時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很多成功企業家的精神和品質。
觀看地址:誰建造了美國_鐵路帝國的興衰與石油帝國的崛起:范德比爾特與洛克菲勒五、央視系列
1.《河西走廊》
從張騫出使西域一直講到今天,整部河西走廊的歷史波瀾壯闊,動人心弦。從荒涼到繁榮,從巔峰到衰落,從失落到振興,河西走廊坎坷的歷史讓人唏噓不已。同時也證明了從古至今,河西走廊對於中國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片中美景眾多,配樂更是凄冷磅礴,繞樑三日,我覺得這應該算得上央視紀錄片登峰造極之作。
觀看地址:2015-03-03河西走廊 第一集 使者-20150303河西走廊背景音樂:河西走廊 原聲音樂大碟專輯
2.《公司的力量》
生動而詳細的講解了有限責任公司制度的發明對於世界經濟的巨大貢獻,同時講述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市場經濟發展史,非常精彩,對於了解資本主義本質和市場經濟運作特別有益。
片中引用的《企業家宣言》,讓我感觸頗深,深受激勵:
I do not choose to be a common person.我不要選擇做一個普通人。
It is my right to be uncommon—if I can.
如果我可以,我有權成為傑出的人。
I seek opportunity—not security.
我尋求機會,不尋求安穩。
I do not wish to be a kept citizen,
我不想成為一位有保障的國民,
humbled and dulled by having the state look after me.
孱弱而沉悶的安享著國家的照顧。
I want to take the calculated risk,
我要做有意義的冒險。
to dream and to build,
我要夢想,我要創造。
to fail and to succeed.
我要失敗,我也要成功。
I refuse to barter incentive for a dole;
我渴望獎勵,拒絕施捨。
I prefer the challenges of life to the guaranteed existence;
我寧要充滿挑戰的人生,也不要萬無一失的活著;
the thrill of fulfillment to the stale calm of Utopia.
寧要心滿意足的顫抖,也不要萎靡虛空的平靜。
I will not trade my freedom for beneficence
我不會拿我的自由換取恩惠。
nor my dignity for a handout.
也不會拿我的崇高換取救濟。
I will never cower before any master
我絕不在任何權威面前發抖,
nor bend to any threat.
也絕不為任何恐嚇所屈服。
It is my heritage to stand erect, proud, and unafraid;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驕傲,且無所畏懼。
to think and act for myself;
我要自由的思考和行動。
to enjoy the benefit of my creations;
我要縱情於我的創造的價值。
and to face the world boldly
我要光榮的面對著世界,
and say:
我要說:
"This, with God"s help, I have done."
「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做到了!」
—Entrepreneur"s Credo of the American
—美國企業家宣言
3.《華爾街》
生動而詳細的講述了世界金融發展史,金融對於整個世界的影響,對於經濟的推動,對於經濟的毀滅,包括什麼是資本的本質,還有貪婪和恐懼等,非常精彩。4.《東方帝王谷》
B站可看,特別精彩,連續刷了好多集。
B站的介紹:該紀錄片以陝西境內帝王陵、歷史現場、文物為基本資源,探索一座座陵墓墓主的命運沉浮,一位位墓主背後的王朝興衰,一個個王朝所演繹的文明成長。無論是周的禮樂文明、秦漢的制度文化,還是唐帝國的博大開放的氣勢、綿延後世的詩風舞韻,對中國的誕生與成長,均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
【高清紀錄片】 東方帝王谷_紀錄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5.《金磚之國》《貨幣》《國債期貨》等
經濟金融類專業或從事相關工作者,值得一看,都很精彩。其實除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BBC,美國國家地理,探索,PBS,央視等,日本NHK也有很多非常精彩的紀錄片,值得一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網上搜一搜,資源很豐富。
六、《蘭迪·波許教授的最後一課》
額外添加一部不是紀錄片,我卻認為勝似紀錄片的演講實錄,視頻記錄了卡耐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的蘭迪·波許教授,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最後一次登上講台的情形。
蘭迪·波許教授在《真正實現你的兒時夢想》演講中,回顧了自己的一生,並懷著感恩和樂觀的心態表達了對這個世界的看法,看完整場演講你一定會對他所取得的成就所嘆服,被他的精神所深深打動。更重要的是,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現身說法,激勵著我們不要害怕嘲笑,不要擔心困難和失敗,永遠不要放棄夢想,要勇敢去追求,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做一個一生都在追夢的人。正是這場演講,也一直激勵著我,在實現自己夢想的道路上不懈堅持著,樂觀而又愉悅的努力著。
在線觀看地址:蘭迪·波許教授的最後一課《Wild China》,中文譯名為《美麗中國》,這部由英國BBC自然歷史製作小組和中國中視傳媒聯合製作的紀錄片,一直保存在我的手機里,捨不得刪去。
曾經我自以為很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中國,各個城市,各種民族風情,各種歷史淵源,我都能如數家珍。但看了這六集紀錄片之後,我陷入了自我沉思和自我否認。
我對自己腳下的土地,依舊那麼陌生,甚至可以說是無知。
我不知道張家界冰涼的溪水之下,有緩緩爬行的娃娃魚;我不知道潛行在黑暗中的騎士——蝙蝠,利用超聲波捕魚,輕盈的羽翼掠過水麵,動作熟練得手之後,濺起晶瑩剔透的水花;我不知道「山中野老」——滇金絲猴,我也不知道幾千米海拔之上,還有富有魔性的藏狐,有動作敏捷的跳蛛,有體態憨厚可愛的西藏棕熊;我不知道……
或許當我們要舉證我朝作為東方的泱泱大國,首先要列舉的,一定是多少直插雲天的摩天大樓,多少征服江河湖海的通途大橋,多少追英超美的國內生產總值,多少翱翔天際的人造天體……
老爹佇立在窗前,依據堂前的雨燕,推算插秧的時間;藏民用一雙粗糙但有愛的雙手,餵食受傷的高原野雞;金先生運用熟練的捕鳥技巧,將捕獲的野鳥,悉數做了標記;東北冰天雪地下的鄂溫克人,世代和馴鹿相依為伴,他們還為每一隻馴鹿起了名字……
《美麗中國》,或許應該叫《野性中國》會更加恰當,用差不多6個小時的時間,每一幀畫面,都不會有多餘感,每一個恰到好處的情節,總有古典的中國音樂響起。整部紀錄片,都在探討,人與自然最好的相處方式是什麼,以及在環境壓力如此嚴重的中國,乃至全世界,人與自然,該何去何從。
下面放上我觀看該紀錄片時,截下的圖片,個人十分喜歡。科學解說類:
類似的解說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類似的解說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畫面唯美到可以做桌面:萌萌噠的動物們:
你瞅啥?
你瞅啥?我是最有魔性的藏狐,不信拉近一點,看著我的眼~~~
我是最有魔性的藏狐,不信拉近一點,看著我的眼~~~我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祈求上天不要再下雪。
我四十五度仰望天空,祈求上天不要再下雪。來來來,有攝像頭,大家最好萌一點。
來來來,有攝像頭,大家最好萌一點。我會告訴你,我是貓頭鷹嗎?
我會告訴你,我是貓頭鷹嗎?然而猴王早就看穿了一切~~~~
然而猴王早就看穿了一切~~~~
感謝閱讀,節日快樂。
《人間世》
「生命力很奇怪,他熊熊燃燒的時候,你不敢去直視它,你會繞著走。恰恰是那火燒成灰,灰里吐火星的時候,你反而注意到它。也許生長在人心最底層的善良與憐憫,才是真正的生命力。走到生命盡頭時,真正打動你的就是每一個人的不放棄,病人的不放棄;醫生的不放棄;家屬的不放棄……哪怕最後,是不好的結果。」
——《人間世》總導演周全
說說這部在豆瓣上被打了9.6分仍然被低估的醫療紀錄片。
《第一集:救命》
拍攝的是瑞金醫院心臟外科和急診室里發生的事。
我以為會和一般講故事的套路一樣,病人命懸一線,手術驚心動魄,最後大獲成功,病人出院了還會謝謝醫生。但是,我錯了,第一集就讓人感到的只有兩個字,絕望。
5個案例,死了3個,其實是4個。
走到命運邊緣不得不換心才能存活的王劍輝用拋硬幣的方式做了手術決定,他認為這是命運。
千里迢迢來之不易的心臟;前所未有的手術難度;哥哥的祈禱和醫生的堅持……最後他成功了,也許看到的觀眾當時心情的高興程度不亞於當事人,也許真的是命運的救贖。
「可後來他還是死了。但我們還是剪掉了,因為太絕望。」導演這樣說。
這一集叫救命,既是病人垂危前對醫生的最後囑託,也是醫生拼盡全力要在手術台上進行的生死營救。
《第二集:理解》
攝製組跟拍了上海市急救中心的一輛救護車,吳慧瓊、王敏祥和徐曉明是救護車上的醫生、司機和擔架員,他們三人相互配合,組成一個急救小組,紀錄片用鏡頭記錄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
讓別人失望是每個人心中不可言說的痛,急救人員也不例外。
救護車以就近送院為原則,但是急救員們經常遇到的情況是病患和家屬更願意去較遠的醫院,他們的理由大都相似:因為他們更偏向於三甲醫院。一旦救護人員滿足了這家人的要求,就會耗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因為每當有救護車堵在路上時,指揮中心裡排隊等車的數量就會有明顯的上升。
一個人喝多了酒掉進井裡摔傷了,急救車把他送到醫院,他卻怎麼都不肯從床上下來,有可能他不想要自己付費想要賠償之類的,但他不下來,急救車就不能走。
叫不到出租的,就叫救護車;感冒發燒等小毛小病的,也叫救護車;剪指甲剪破手指的,也叫救護車;家裡吵架不打110而是撥120,救護車還得等著,看他們是不是打起來需要急救……這些都是救護車遇到過的狀況。
急救資源竟然會這麼緊缺,急救中心也當然希望救護車能夠再多一點,再快一點,再多救一點人,但是現實就是那麼殘酷。
理解與不理解,救護車裡的人間百態。
《第三集:團圓》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在生命結束之時,除了火化,還有另外一種方式可以選擇。這種方式,可以讓另外的家庭團圓。這種方式,叫器官移植。
我國從2015年開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公民的資源捐獻成為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來源。這一年,我國有2766人在生命終結的時候捐獻出了自己的器官,每一例,都有悲傷的離別,但是也會帶來更多的團圓。
在華山醫院,一對父母在獲知24歲的兒子腦死亡後,忍著劇痛,把孩子全身有用的器官都捐獻了出去。兩個腎臟、一個肝臟、肺臟還有2個眼角膜。「放棄治療」四個字,這個父親,花了足足5分鐘,都沒有落筆寫下去。
器官捐獻者的目的正如捐獻兒子身上所有器官的焦俞媽媽所說:我們只是希望別的家庭不要承受我們的痛苦。
中國器官移植的真正希望,不在刑場,而在醫院。
《第四集:告別》
這裡是上海第一個臨終關懷病區,50名醫生,58名護士,99張床位。來到這裡的絕大多數患者的病情都已無法逆轉,他們選擇在這裡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臨終關懷、安寧護理、舒緩療護,隱藏在這些專業名詞的背後,是從生到死的一世輪迴。
「生和死是一個人的起點和終點,生死為大,死和生同樣重要。」對於久卧在床的重病患者,也許有尊嚴的走完最後一程是對心靈最好的慰藉。
當生命走到盡頭,當所有的醫學手段都已經無力回天,很多人選擇坦然面對,也有很多人無法直視生命最後的告別。這裡不僅僅只有死亡和痛苦,在現代醫學無法窮盡所有的疾病面前,在人生的盡頭依然會有許許多多溫情感人的故事。
王學文今年五十歲,是腮腺癌晚期患者,癌細胞已經擴散轉移,最明顯的是在他的胯部,有一個拳頭般大的腫塊,他時刻準備著和生命告別。
「我病床前的窗外又綠了,我每天、每夜每年都在看著它不斷的在變化,我希望這扇窗能帶給我春天的味道(感覺)。」他在微信朋友圈中這樣寫道。
當生命走到絕境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感受到生命力的存在。
《第五集:選擇》
結婚、生個孩子,是每一位女性都應該擁有的權利,但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如此幸運。一個小小的子宮,對每一位女性,每一個家庭而言,絕不僅僅只是一個器官,也代表著未來和希望。
43歲的徐喜娣,她的兒子在19歲為救兩名落水兒童不幸身亡。無論兒子的見義勇為換來了多少榮譽,但作為一個母親,她是不幸的,因為沒有人願意用自己孩子的性命去換取這樣的榮耀。所以她選擇再做一次母親,選擇在試管的道路上,克服所有的艱難走下去。在試管的道路上,在一次次希望中被失望打擊已經成為她的習慣。
37歲的陳莉莉要做出一個選擇,是不是要摘除子宮來保住性命,摘除子宮可以救命,但子宮沒了,就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女性。對婦科醫生來說,同樣也是一個選擇。從未遇到過的病變,常規檢查無法找到原始病灶究竟在什麼部位,切除宮頸活檢,也許可以保住子宮。
人生就是一場選擇,我們總是在選擇中生活,創造希望,尋找希望,追尋希望,又或者在失望中期待下一個希望。
兩個女人的故事,兩個命運的選擇。
《第六集:信任》
和其他醫院不同,這裡的患者都是孩子,疾病是一場人類與死亡的對決,絕不會對年幼的孩子心慈手軟。
與成年人看病最大的不同,醫生需要很多時候要從孩子家長那裡獲得病史、溝通、正是因為這樣,每當小孩子生病住院,家長總是尤其揪心、著急。
當王天奇、范昱澤這種非常嚴重又不多見的病情爆發後,醫生與家長的溝通和協調顯得尤其重要,信任是第一前提。而往往在現實中,矛盾一觸即發。
對兒科醫生而言,獲得信任尤為重要,而當面臨堅持與放棄的選擇時,醫患之間是否還能撐起信任的橋樑。
寶貝,你還這麼小呀!既然來啦,不要著急走好嗎?世間還有太多的美好等著你們……加油!
《第七集:新生》
醫學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消除患者的病痛,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所以,每一台手術,都寄託著患者獲得痊癒的渴望。儘管所有手術都有風險,結果很難預測,但有些手術一旦成功,就可以改變人的一生。
她是一位孕婦,她和孩子正面臨著生死考驗。
她是一位老人,耄耋之年卻要承受著劇烈的身體疼痛。
她是一名孩子,她的世界沒有聲音。
三個毫無關聯的人生,都渴望一場手術,讓生活改變。
新生的背後,是每一個不放棄人,改變生活的勇氣。
《第八集:堅持》
醫學是一個不斷求證的過程。挂號、檢查、問診、手術,每一步似乎都環環相扣,嚴絲合縫。但現實情況可能並不如此,因為變化總會突如其來,甚至會把醫生、患者都推入無奈的境地。
這是發生在同一間手術室的兩台手術。兩台手術的背後,是兩個不同的生命、兩個不同的故事,相似的病因,完全不同的過程,在經歷了一次次讓人無奈的變化後,我們發現主導結果的,其實是人們對無奈時堅持的態度。
在醫院,所有的一切都和敬畏生命有關,每一個來到醫院的人,都希望一帆風順地把病看好,但看病卻並不總是那麼一帆風順,醫患之間的關係也總會忽近忽遠,每一位走進醫院的患者,都希望醫生妙手回春,但我們經常要面對的是無力回天的窘境,醫學不是萬能的,很多無奈我們無法迴避,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堅持。
堅持或放棄,這是病魔給每一位醫生的選擇題。而面臨選擇時,主導結果的,往往是人們對於無奈時,堅持的態度。
《第九集:愛》
人生,就像在打撲克牌,如果不足夠幸運,總會抓到幾張爛牌。有的爛牌,抓到手上時,就知道,已經輸了。
張麗君,26歲,懷有身孕,卻抽到了癌症這張爛牌。迷茫,慌張,絕望。她剛剛被查出胰腺癌晚期,那時她和丈夫韓詩俊結婚才不到一年,肚子里還有5個多月的孩子。
自己的生命都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勉強生下這個孩子可能的結果是,丈夫要在悲痛中獨自撫養孩子長大,孩子一出生就沒有媽媽,這個孩子會幸福么? 她只是重複「孩子應該生下來」。
張麗君覺得這是世界充滿了未知的驚喜,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除了母愛,還能感受到很多很多美好,她想給孩子分享這一切。
「我要帶他來看看這個美麗的世界。」
《第十集:人世間背後的故事》
從2014年冬天開始,《人間世》攝製組進駐上海各家醫院,蹲點拍攝,跟蹤記錄,將發生在醫院的人間故事,一一呈現出來。兩年的記錄,最終呈現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這一集,講述了人間世背後的故事。
寒來暑往。
生老病死。
世界的規律,浩浩蕩蕩。
疾病、死亡,人類從未克服,但也從未放棄努力。
除了祈求上蒼,醫學是人類保護自己的最後屏障。
而醫院,是人類與疾病鬥爭的戰場。
人世間的那些堅持和選擇,讓我們直視這個不完美的世界。《人間世》,一個沒有勇氣看第二遍的紀錄片。
——————
補充一下,很多人問,在哪裡能看到,這裡有全集:人間世-紀錄片-高清正版在線觀看-愛奇藝
《英語發展史》 /
《英語發展史》 / The Adventure of English,一部精彩絕倫的史詩紀錄片,配樂驚艷。在中國學英語的人太多了,但我們真的了解英語嗎?
對任何一個初學英語的人,都會懊惱:
1、單詞的各種變形,為什麼英語就不能像中文一樣規規矩矩呢;
2、單個字母有多個發音好煩人,重音位置也是神出鬼沒,為什麼不能像西班牙語一樣,字母即發音,學西班牙語五個母音字母的發音十分鐘就能學會,可英語的五個母音字母,哎。重音為什麼不能像西班牙語一樣規律清晰。
4、為什麼英文中魚和魚肉都是fish,雞和雞肉都是chicken,可是牛肉就是beef,豬肉就是pork。
1、
Old English
阿爾弗雷德扭轉歷史的勝利,他與丹麥人簽訂了和平協議,當英國人與丹麥人不在刀劍相向時,他們開始做生意,開始通婚。各色人等混居一處,語言就成了大雜燴,英語吸收丹麥辭彙:
1、地名此為-by,是丹麥語「農場」的意思;「-thorpe」指「村莊」。-son,在父親的名字後面+son,這樣的起名方式也是來自丹麥。
在古英語中,apple泛指水果,後來英語吸入法語辭彙,fruit來泛指水果,apple這個單詞並沒有消失,而是變成專指一種水果。英語的吸收能力,跟海綿一樣。
第一集還講了「介詞」被發明出來的原因,古英語以辭彙詞綴的方式來起現代英語介詞的作用。
第一集還講了「介詞」被發明出來的原因,古英語以辭彙詞綴的方式來起現代英語介詞的作用。能讓我們追本溯源的明白,為什麼英語單詞有那麼多變形,它的發展規律。
2、
一個說法語的國王和一個把拉丁語作為官方語言的朝廷,統治英格蘭長達3個世紀。因此,英語是農民的語言,是這個國家的末等語言。
農民與上流社會是隔絕的,農民說英語,但宮廷上流社會是說法語的。農民養牛,養羊,說英語,是cow、ox,但上流社會的人說法語,當然只講牛肉——「beef」。所以當英語把法語詞「beef」吸納變成自己的語言辭彙時,英語中「牛」跟「牛肉」就是不同的單詞,源出於此。
農民與上流社會是隔絕的,農民說英語,但宮廷上流社會是說法語的。農民養牛,養羊,說英語,是cow、ox,但上流社會的人說法語,當然只講牛肉——「beef」。所以當英語把法語詞「beef」吸納變成自己的語言辭彙時,英語中「牛」跟「牛肉」就是不同的單詞,源出於此。為什麼英文中魚和魚肉都是fish,雞和雞肉都是chicken,可是牛肉就是beef,豬肉就是pork。這個問題,豁然開朗。
正是這3個世紀,宮廷掌的法律、制度等一些法語辭彙,進入英語體系,英語迎來了一大波法語辭彙。
3、
在中世紀的教堂的嚴格控制下,只有拉丁語版的聖經,那些擁有英語版聖經的人要處以死刑。從拉丁文版的聖經,到英語版的奮鬥過程,英語又迎來了一大波拉丁語辭彙。
這個紀錄片能讓我們重新認識英語,由薩克森部落初始,至今已成為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了。有一集還講到了英國的小朋友們上語法課,孩子們頭疼英語的語法,還有專門對應的兒歌。無論是母語者,還是我們當外語學,該有的問題都有,該煩的地兒都煩。但那些讓人厭煩的地方,通過這個紀錄片去打開視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會覺得別有滋味。再背單詞的時候,會有新的一種感覺去對待。
雖然之前神作《地球脈動》第二季這樣讓人眼珠子掉地上的佳作一直重複看,但春節看的這部紀錄片實在太讓人印象深刻了,推薦。
尤其希望每一個學英語的人,都能完整的把這套紀錄片看完。我們應該了解我們學的這門語言,它從何何來,它走過的路,它的歷史,有意思。
如果有中學老師看見這個答案,希望能有機會幫忙推薦給學生們。
開通了個人公眾號——sparetime2017 / 姜大白,在哪裡我把關於自學英語的內容系統的整理了,現已開門迎客,歡迎大家去看一看,有朋自遠方來~
http://weixin.qq.com/r/szrexuPEML5Prael92_h (二維碼自動識別)
收藏萬部,推薦八部。原因如下:一是紀錄片收藏萬部,各種各樣;二是從今年開始計劃每年觀看千集紀錄片,喜愛紀錄片;三是觀看比較認真,有分析筆記和索引目錄。
在這裡分享我所喜愛的八部,它們風格不同,數量不多不少,卻是引人入勝。個人水平有限,貴在交流共進!
總量幾T,千部萬集。都是平常整理收集,來自論壇、網盤和淘寶等。一般看完都會做筆記,當時沒做是因為工作忙,但都整理在冊。現在360雲已淪陷,正準備入手數T移動硬碟,存儲紀錄片、美劇和電影等。
總量幾T,千部萬集。都是平常整理收集,來自論壇、網盤和淘寶等。一般看完都會做筆記,當時沒做是因為工作忙,但都整理在冊。現在360雲已淪陷,正準備入手數T移動硬碟,存儲紀錄片、美劇和電影等。一、 國家篇,《透視美國》。美國公共電視台PBS新推出的系列紀錄片《透視美國 America Revealed》通過食品、交通、電力、製造四個方面,告訴你世界第一的超級大國如何日常運轉~
二、美食篇,《壽司之神》。一部關於壽司的紀錄片。現年86歲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被稱為「壽司之神」。他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遠近馳名,從食材、製作到入口瞬間,每個步驟都經過縝密計算。他的壽司被譽為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
三、 成長篇,《人生七年》。一部由ITV出品的紀錄片,於1964年開始記錄14位英國的七歲兒童的生活,到目前為止,該紀錄片已經跨越56年(每7年一集)並在ITV和BBC播出。2005年英國第四台將該系列納入最偉大的50部紀錄片名單中。
四、 風俗篇,《中國新年》。BBC記者採訪春運,北上哈爾濱觀冰燈,河北蔚縣打樹花,南下雲南看金絲猴。本片最大特點就是貼近生活,濃濃的生活日常,以及節日帶來的喜氣洋洋。
五、旅遊篇,《環球採風》。又名《勇闖天涯》,一個探險式導遊電視節目。 目前放送地區已經超過40個國家。每一集主持人前往某個國家旅遊,體驗當地的特色景觀和風土民情。另外也有針對城市、海灘、購物、歷史、節日、美食等做深入介紹。
六、 思考篇,《天地玄黃》。足跡遍及六大洲的24個國家,呈現給你一次環球的,充滿韻味的超凡之旅。這部電影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為題材,自始至終沒有一句對白。面前的景色究竟來自何方,完全靠觀眾自己揣摩。
六、 思考篇,《天地玄黃》。足跡遍及六大洲的24個國家,呈現給你一次環球的,充滿韻味的超凡之旅。這部電影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為題材,自始至終沒有一句對白。面前的景色究竟來自何方,完全靠觀眾自己揣摩。七、 自然篇,《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音樂風景片《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Living Landscapes》為大家帶來了迷人的風景,全片無對白,無需字幕。有熱帶雨林、巴厘島、加州紅樹林、野性非洲、日出日落等等。
八、 科學篇,《與摩根·弗里曼一起穿越蟲洞》。宇宙是什麼?宇宙的起源是怎樣的?外星生物真的只是一個理論嗎?你有沒有想過,當你身處黑洞,或進入蟲洞可以實現時間旅行?讓我們一起跟隨著奧斯卡影帝Morgan Freeman走進我們這個神秘的宇宙!
以上整理了一個多小時,晚飯還沒吃。大家也不要求分享,因為網盤不靠譜,現在360雲盤淪陷,百度雲盤限速。所以熱愛紀錄片,就要自己整理總結。雖不完善,先這樣吧!
未經作者同意轉發,視同侵權,按照每篇千元處理。
看到題目,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BBC的《性別的秘密》,那種價值觀不斷被顛覆的感覺,我至今仍記憶猶新。BBC:性別的秘密
看到前面有那麼多答主推薦了那麼多優秀的紀錄片,感覺自己人微言輕,答案也一定會淹沒在茫茫的題海之中,更何況,即使被大家看到了,被收藏了,大部分人應該也沒有時間去看。而自己又實在想讓更多人去認識這個紀錄片,消除存在於自身的關於兩性的一些誤解,遂將片子重溫了一遍,記錄下了一些自己所認為的乾貨,希望看到的知友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
先放上介紹:簡介:科學家們為了證明生理的性別與腦性別原來並不相同而做了許多的測試。測試項目邀請了五男五女進行一連串的獨特測試,接受測試的人盡量選自社會各階層,這些志願者知道他們在參加一項有關兩性分別的測試,測試中收集他們的唾液樣本,接受一份BBC的網上調查,內容由語言到情感,從幾何學到貪心程度等包羅萬象,而電腦內有一系列測試程序,用以評估受試者的特點和才能,藉此看出男女大腦的不同之處,這項網上調查已吸引了全球近五十萬網民填閱,這是目前最大型的兩性調查,目的是想通過調查找出男女之間的差別和文化差異造成的影響。
第一集主要講腦的性別
然後就談到了男性和女性對於事實以及情感的態度
然後一個義大利科學家說事情沒這麼簡單,就做了個實驗,給幾個男人播放了兩則新聞,一個是男主播,一個是女主播
然後一個義大利科學家說事情沒這麼簡單,就做了個實驗,給幾個男人播放了兩則新聞,一個是男主播,一個是女主播然後就引出了性這個話題,雖然我覺得有點跳躍。。。。。
然後就引出了性這個話題,雖然我覺得有點跳躍。。。。。不過,男性在對待性上面,比女性開放嗎?然後科學家們就派出調查員跑到街頭問大家有過多少性伴侶。。。。像這樣
不得不說,在這個話題上面,外國人比國人開放不少。。。。
不得不說,在這個話題上面,外國人比國人開放不少。。。。然後調查得到了一些結果
然後科學家們就覺得哪裡怪怪的,13,7,卧槽,這數據不科學呀!!!媽蛋,難道這些男人都日了狗嗎!!!
然後科學家們就覺得哪裡怪怪的,13,7,卧槽,這數據不科學呀!!!媽蛋,難道這些男人都日了狗嗎!!!經過一番縝密的推敲,科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此事必有蹊蹺!
經過一番縝密的推敲,科學家們得出一個結論:此事必有蹊蹺!然後他們就召喚出了測謊儀!哼!丫的看你們不老老實實回答!
果然,一個之前說自己只上過十個男人的女性坦誠自己上過更多的男人!
果然,一個之前說自己只上過十個男人的女性坦誠自己上過更多的男人!然後她說,你懂得!
科學家說,我不懂。。。。。。。。
得知整個事件的科學家們都沉默了,然後機智的他們來了個匿名問卷!
得知整個事件的科學家們都沉默了,然後機智的他們來了個匿名問卷!得到了驚人的發現。
雖然男性容易被性轉移注意力,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比女人更開放,只是心裡想想而已。。。。。。。。
那麼,除了這個,其他的關於男女差異的傳統印象呢?
大多數女性說:女性更加情緒化、善解人意、友善、敏感、體貼。
但是真這樣嗎?
但是真這樣嗎?較真的科學家們又做了個實驗,他們聘請了一個八歲的小女演員,放在路邊,用攝影機記錄路人的反應。
而問卷調查的結果也大體相同
而問卷調查的結果也大體相同總結一下就是女性更有同情心,那麼為什麼呢?科學家在一對夫妻身上做了一下實驗。
總結一下就是女性更有同情心,那麼為什麼呢?科學家在一對夫妻身上做了一下實驗。他們掃描了夫妻兩個在看到不同面部表情時的大腦活躍情況,再進行分析
他們掃描了夫妻兩個在看到不同面部表情時的大腦活躍情況,再進行分析所以說,很多時候,女性不要埋怨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公不夠體貼,不夠理解自己,不夠有同情心,因為很有可能是他們大腦處理情感的區域不夠發達(對,就是俗稱的腦殘),無法檢測到你的情緒波動,更別提及時作出反應了,所以,有話盡量直說吧!而男性,也要多加鍛煉,多加註意,更好地識別對方的情緒,才能相處得更加融洽!
第二集是吸引力
科學家找到一個覺得自己很挫並且經常被發好人卡的男性
心疼(╯﹏╰)!
心疼(╯﹏╰)!萬能的科學家又要開始做實驗了,他們讓彼得站在櫥窗里,採訪路過的妹子,給他打分(看來打分是世界通用的╮(╯_╰)╭)
科學家讓彼得看實驗的錄像,又狠狠地補了一刀,你們好殘忍,這個世界好可怕ヽ(*。amp;>Дamp;<)o゜
科學家讓彼得看實驗的錄像,又狠狠地補了一刀,你們好殘忍,這個世界好可怕ヽ(*。&>Д&<)o゜第二天,科學家為彼得打造了一個有錢人的造型
叼叼的!
然後,又要打分了,「各位妹子,請打分!」
好,各位妹子的分數現在已經在我們手中了,請這位男嘉賓猜猜看,你能打多少分(^o^)/~
猜你麻痹,勞資已經放棄治療了!
可憐的男嘉賓(*  ̄︿ ̄)
可憐的男嘉賓(*  ̄︿ ̄)好,那我們儘快揭曉結果。
科學家開始感慨,尼瑪,同一個人,為什麼換身衣服,差別就這麼大咧!
科學家開始感慨,尼瑪,同一個人,為什麼換身衣服,差別就這麼大咧!所以,朋友們啦,人丑不光要多讀書,還要多賺錢,多捯飭捯飭自己呀!
分割線
後面還有,吃完飯再更。
謝謝大家支持~~
英國Channel 5在2006年出品的「21世紀性愛指南」,一共有8集。
我是認真的。
在中國,我們的生物課對性閉口不談,男孩子靠日本小黃片作為性教育材料,女孩子還停留在對性感到害羞的階段、為探索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恥。
缺乏正確的性教育導致的悲劇社會版新聞里經常能看到。缺乏性教育導致的性生活不和諧,網上也時常有「打樁機」一類的吐槽。
而這套紀錄片是非常好的性教育科普材料,科學、系統、直觀、赤裸。內容涵蓋了性技巧、性疾病、性癖好等各種性知識,即使是自認為對性足夠了解的人,也可以從中獲益。
雖然標題叫做女生性愛指南,但實際上這個紀錄片系列值得兩性都看一看。截圖我就不貼了,怕和諧。以下是分集內容簡介(轉自百度百科):
《21世紀性愛指南》分集簡介:
第1集概要:
1、女性ORGASM(性高潮)揭密:陰蒂ORGASM,G點ORGASM,女性射精,多重ORGASM
2、口交(BLOW JOB)技巧:壓力,熱度,濕度
3、肢勢之一:傳道士式
4、細菌類性病一種—Gonorrhea(淋病):男一般徵象明顯,80%女無徵象,可導致不孕,輸卵管堵塞
5、痴肥者的SEX:不是一般的恐怖,心血少者、正在吃飯者免看
6、LESBIAN(女女) SEX:在UK,6% 人口是GLB(GAY、LESBIAN、BISEXUAL)第2集概要:
1、發現陰蒂
2、肢勢之一:DOGGY(狗仔式),適宜陰莖短小者
3、民間陰莖增大法比較:膏藥,拉長器,真空PUMP
4、病毒類性病一種–HPV(人類乳頭瘤病毒):genital wart(生殖器疣),可以用液氮療法
5、05年泰國一婦人用剪刀剪斷不忠丈夫的命根,只剩一層薄皮還連著,15小時內完成重接手術,能基本恢復上廁所功能,但性功能復原還需至少10年
6、為女性口交的技巧第3集概要:
1、G點位置:FRONT WALL(陰道前端)1.5-2英寸
2、ROLE PLAY:角色扮演
3、肢勢之一:SIDE SLIDE(L形,傳道士式的變種,男正面,女側面)
4、指壓法拖遲射精
5、細菌類性病一種—Chlamydia:大部分無徵象,可感染輸卵管,導致女性宮外孕,嚴重者,可導致女性腹部大出血而死亡。
6、小陰莖福音–增長陰莖手術。勃起時6英寸(約15CM)為國際平均值,勃起時小於4英寸(約10CM)才算過小(因為4英寸已能使女性懷孕)
7、懷孕期(第13-24周)SEX第4集概要:
1、男自瀆的疑問和技巧
2、肢勢之一:reverse cowgirl(面對背的女上位)
3、與性有關的疾病一種:Peyronic disease。起因是陰莖內出血,結疤後導致陰莖彎曲,嚴重者需手術矯正
4、脊椎受創的殘疾人的SEX
5、女性多重orgasm解碼
6、毒品害處多第5集概要:
1、Tentric sex:著重呼吸法,70%前戲,30%SEX,據說可延長SEX由20分鐘到9小時!而且男也可不射精而經歷多重orgasm
2、肢勢之一:The spoons(側身男面對女背)
3、中年人勃起問題:解決方法一:手術植入陰莖PUMP
4、敏感帶
5、性病一種–syphilis,梅毒
6、肛交揭密第6集概要:
1、group sex
2、肢勢之一:X式(色戒中有)
3、與性有關的疾病一種:Lichen Sclerosis。 主要見於女性,未知病因和治療方法,有遺傳的肯能性,性器附近的皮膚病,性交會引起疼痛,嚴重者會因此而放棄性交。
4、SEX TOY:情趣玩具大集合
5、古怪戀物狂:保險紙木乃伊、皮革屍袋第7集概要:
1、催情食物:蚝、蝦,巧克力,蘆筍等外形象性器的食物。吸煙、喝酒、吃肉過多會令精液變酸、苦
2、肢勢之一:屬於Doggy的變種,很SM
3、寄生蟲性病一種–Pubic lice/Crabs
4、老年人的SEX。
5、性器附近肌肉練習指南
6、Cottaging(公共廁所性交)第8集概要:
1、陰道整容手術:全球每年有17000 例類似手術,大部分是因為年紀大了或生產後陰道過於鬆弛
2、肢勢之一:lotus(女上位變種),男坐著,女面對面坐於男上
3、變性人的生活和男變女的變性手術(手術鏡頭比較血腥)
4、精子常識,每次射精只有其中5%是精子,其他是糖類和前列腺液體,但也有4億個精子!精子不受年齡限制(所以那個80多90歲的某人使他20多30的妻子懷孕,也是有可能的)。如果想受孕,要提前3個月注意飲食,因為精子會受影響。
性是一件正常的、有趣的事情。對性有著與生俱來好奇心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科學地、系統地了解一下它呢?當然,抱著看小黃片心情去看的人,一定會失望的。
可以翻牆直接去Youtube上看。也可以自行尋找資源下載。評論區已經貼出下載鏈接,請不要私信問我翻牆/下載方式了,我真的沒有...
評論區以及私信請自重,騷擾答主的或者拿來和島國動作片相比的請自覺走開,你們一點都不幽默。刪了不少,再讓我看見的,我們黑名單見。
《生於妓院》
15歲以前,他們是流浪在加爾各答街頭的妓院後代,終日與暴力,毒品,疾病為伴,受盡冷眼厭惡,被視如瘟疫避之不及。
這種沒有出頭之日,掙扎在泥沼里的日子。但15歲那年,出現了轉機。
這群生於妓院的孩子,站上了美國柯達劇場的奧斯卡頒獎台,鎂光燈,歡呼聲,所有人都將目光對準了他們。
當小李子宣布,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得主是《生於妓院 Born Into Brothels》時,作為這部紀錄片主角,這些生於妓院孩子的人生就此天翻地覆。
「生活本來就很痛苦難過」。
加爾各答是印度最大的紅燈區,在這裡有超過14000名性工作者,她們居住在平均不到四平米的簡易屋棚里,陰暗潮濕的屋子散發出一陣陣刺鼻的氣味,每次性交易的價格摺合人民幣不超過10元,絕望和痛苦是這裡的常態。
(圖源:Youtube)
1998年,Zana Briski來到這裡。
作為一名女攝影師,她想通過自己的鏡頭記錄下這個紅燈區的生活,向世人展示,原來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角落。
(圖源:Youtube)
然而事實沒有她想像地那麼容易,搶劫吸毒殺人等等暴力事件時常在紅燈區發生。作為一個莫名其妙的闖入者,Zana無論去到哪裡,監視的目光都無處不在,對她的鏡頭更是充滿敵意。
(圖源:http://rocofilms.com)
為了能深入了解這裡人的生活,Zana挑選了七個孩子來幫她的忙,她給每個人都發了一部相機,教他們如何取景和按下快門。這七個孩子,也成了她鏡頭裡的主角。
拿到了相機的孩子們,無比興奮。對於自己接受這個新任務,他們充滿了興趣。這可能是他們人生里,第一次接觸到除了性,暴力,毒品以外的事情。
跟隨著這七個孩子,Zana看見了一個她之前從未想像過的世界。
(圖源:http://blogspot.com)
Preeti Mukherjee是被選中的七個孩子中的一個,從出生起她就生活在妓院,她祖母,母親,都是妓女,不出意外,她也會是其中一員。
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命運,卻又無力改變,父親常常為了喝酒毆打她的母親,然後對自己視而不見,只等她長大了就拉出去賣錢。
Kochi的媽媽瘋了,父親要把她賣出去,為了不被賣掉,她在妹妹的幫助下逃了出來,每天四點鐘起床打水,打掃衛生,幫人幹活掙錢養活家人,她想顯得有用一點,她害怕以後也會變成像媽媽一樣。
「那個女人問我,什麼時候入行。」
(圖源:youtube)
Avijit是個有天賦的小男孩,面對鏡頭他笑的靦腆羞澀,他拍出來的照片也最有鏡頭感,母親的死亡給他以沉重的打擊,父親又是一名癮君子。
「我看不到一點叫希望的東西。」
「我們連活下去的錢都沒有,更別提學習了。」甚至說這句話的時候,他笑著說出了這殘酷的現實。
(圖源:Youtube)
孩子們的鏡頭就像是他們的眼睛,生活的艱辛他們早已嘗遍,有哀傷,但也有溫暖,一點點小的快樂也能讓他們笑的肆無忌憚。
在頂樓放風箏,嘻嘻哈哈的去動物園,好奇的坐在汽車裡張望著整個世界,他們如此純潔,又如此世故。
Zana在這呆了五年,在這五年里她為孩子們四處奔走,為他們爭取各種入學的機會,然而,附近的地區沒有任何一所學校願意接受這些孩子,因為他們是性工作者的孩子,很有可能感染了艾滋病。
(圖源:http://blogspot.com)
比起社會偏見,他們的家庭是拯救這些孩子更大的阻力。
他們的父母不願意放走這些將要養成的搖錢樹,對她們來說,是時候讓這些快長大的孩子脫下衣服,和她們的母親,祖母一樣為了家庭賣身賺錢了。
她們的人生,彷彿就被設定好了,註定要墜落深淵。
後來,這些生於妓院的孩子,迎來了一個被拯救的機會。
2005年,如開頭說的那樣,紀錄片《生於妓院》榮獲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這群孩子,終於有了爬出深淵的機會。
(圖源:.http://wikipedia.org)
他們第一次離開了地獄般的紅燈區,Zana抓住這個機會,多方協調,終於為孩子們爭取到了在美國接受教育的機會,夢寐以求的重生機會,就這樣擺在了眼前。
(圖源:http://scoopwhoop.com)
然而,當所有孩子都準備留在美國時,Preeti 卻選擇了返回印度。
她的母親離不開她,懇請她回國照顧自己,Preeti是她唯一的孩子,她承諾,一定會送Preeti讀高中。面對著母親的懇求,Preeti 動搖了。
看著Preeti 已經做出了自己的決定,Zana別無他法,只能給了她們母女一大筆錢,再次把她送回了印度。
(圖源:http://blogspot.com)
然而,回到印度的生活並不像Preeti想像中那樣。她跟不上高中的進度,身邊的人對她「妓女家庭出身的奧斯卡女主角」的身份或好奇,或鄙疑。
更多的,是身邊那些不懷好意的男人們的目光。對Preeti,他們勢在必得。
(圖源:inkrculture.news)
對感情懵懂無知的Preeti遇上了一個富家公子,當她淪陷於花言巧語,將自己完全交給對方以後,立刻被男人無情拋棄。
「妓女的女兒」是她在印度永遠抹不去的標籤,那個男人只是貪圖她電影女主角的身份,玩個新鮮罷了。
雪上加霜的是,她的母親也在這時沉迷賭博,背上巨額債務和情傷雙重打擊的Preeti,最終還是走上了媽媽的老路。
(圖源:inkrculture.news)
她,活成了自己最厭惡的樣子。
她擁有了最新款的手機電腦大房子,這一切都是靠賣淫得來,「看得出Zana阿姨很失望,我也不想這樣,但是我的母親需要我。」
警方曾經解救過Preeti,然而被解救的她,過不了多久又會回到妓院,重操舊業。這種生活就像毒品,一旦沾染,再難離開。
(圖源:dinesh-akula.blogspot)
當Preeti沉淪進地獄,曾經那些和她一樣生於妓院的孩子,卻在拚命為自己的新生打拚。
那個有天賦的小男孩,Avijit,2005年在美國開始學習,高中獲得了全額獎學金,如願以償的進入大學學習自己喜愛的電影專業,並且又學習了法語和西班牙。
畢業後他曾經作為助理在好萊塢工作,如今他的新目標是拍攝一部關於賣淫女孩的電影。
(圖源: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
「我能進入學校是非常幸運的,我知道這不是理所當然,這就是為什麼我努力學習工作。」
面對鏡頭,他依舊笑得靦腆。
(圖源:http://stage32.com)
也許生活真的本來就很痛苦難過,也許有人只能在泥潭中深陷,但是總有人在仰望天空,那些看似註定的命運,總會有著一線生機。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抓住這絲機會,能決定你命運的,不是出身地,而是你自己。
Source:
http://news.bbc.co.uk/1/hi/8456643.stm
https://www.scoopwhoop.com/inothernews/born-into-brothels/#.pb2s4mzfk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nri/Born-Into-Brothels-child-actor-set-to-debut-in-Hollywood-as-an-assistant-director/articleshow/19554716.cms
http://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At-the-Oscars-four-years-ago-now-a-sex-worker/rssarticleshow/4186270.cms
這是我唯一一部反覆觀看的紀錄片。兩年前我在台灣旅遊,公交大巴上的導遊給我們放了五集的紀錄片,放之前導遊便說了每看必哭,果不其然,因為它太戳淚點了,雖然我沒有哭出來,卻也能完全感受到紀錄片裡頭人們的思緒和觀眾(車上團友)時不時抽泣的原因。
它的名字叫做《原鄉:台海老兵60年流難記憶》,鳳凰大視野的五集紀錄片。2009-03-30鳳凰大視野 原鄉:台海老兵60年流難記憶(一)-20090330鳳凰大視野
2009-03-31鳳凰大視野 原鄉:台海老兵60年流難記憶(二)-20090330鳳凰大視野
2009-04-01鳳凰大視野 原鄉:台海老兵60年流難記憶(三)-20090330鳳凰大視野
2009-04-02鳳凰大視野 原鄉:台海老兵60年流難記憶(四)-20090330鳳凰大視野
2009-04-03鳳凰大視野 原鄉:台海老兵60年流難記憶(五)-20090330鳳凰大視野
原鄉是指祖先未遷移前所居住的地方,所以對個人而言,家鄉是目前居住的地方,故鄉是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原鄉是祖先居住過的地方,沒有遷居過的人是沒有原鄉的。
原鄉指的並不是台灣本地人,是那些本來祖籍在大陸的,後來移居到台灣的人,他們稱他們自己是「原鄉人」。他們口中的原鄉就是中國,原鄉人就是中國人,回到原鄉,就是回到故土,大陸各老家。
老兵引人同情,是因為他們為集體而拋棄自我,最後卻遭放逐或遺忘。有時候士兵們寧願死在戰場,他們也不想回到故鄉接受戰敗的命運,在這種特殊情緒的催使下,許多士兵選擇殉國,也因為死傷過度慘重,使得他們永遠無法面對歷史,甚至無法面對自己投降的事實。 因為一旦面對投降,就必須面對責任的拷問,是誰發動這場戰爭的?
戰敗的老兵其實不是最可憐的。
比戰敗更慘的老兵,是失去故鄉的老兵。
比失去故鄉的老兵更慘的老兵,是集體淪為民工、撿拾垃圾維生的老兵。
比集體淪為民工、開山炸路、撿拾垃圾維生更慘的老兵,是孤獨老死在異鄉、遭統帥遺棄的士兵、背負劊子手名聲的老兵。
悲憐那六十萬人無家可歸、無處可去的宿命。
有國難投、有家難歸。
連他們的生命,也要繼續遭到慘毒消費。
你一定知道他們為何失去故鄉。
所以就說到這裡為止。
我為什麼要做紀錄片? 看到這篇古早的文字突然多了幾千贊,我覺得我知道了答案。
為普通人拍紀錄片,如何才能讓沒有經驗被拍攝者忽視鏡頭,更加自然的表達? - 陳兔蟲的回答
有沒有哪個瞬間讓大家覺得浮生若夢,彈指百年? - 陳兔蟲的回答
————————
開闊眼界,還是漲很多知識,恐怕並不是永遠相生相隨的兩種功能,這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專題片、科教片,可能都能給人漲很多知識,但未必就那麼能開闊眼界。
我所傾向製作的紀錄片恐怕還需要有另一個更大的功能,要成為一把裹著情懷的尖刀。
所以我也會往這個方向上,推薦一些我覺得不錯的片子。其中有一兩部傳記當然應該算電影,不過承擔了一部分尖刀的作用,所以我也一併列入了。
(相應的,大量科教類,科學類包括 BBC,NHK,Discovery,國家地理的專題片,我就不多羅列了。)
人類的直接歷史主要是通過故事(類似於故事片),而不是文獻(相當於紀錄片)傳承的。
不過這並不能說明文獻是沒用的,一個沒有紀錄片傳統的國家是沒有根基而脆弱的,所以除了西歐之外,日本、美國的紀錄片領域都有許多大師,比如小津安二郎、小川紳介,美國的懷斯曼。也有培養紀錄片傳人的傳統。當然我們也必須認清一個事實,如果純粹是以「文檔」形式拍攝的紀錄片,完全不注重講故事的重要性與技巧性,那也只能做出那些被扔進博物館收藏的作品。那顯然也不是我想要的。
首先,說到會反覆看的紀錄片,我想了想,還是會推薦一個《音樂人生》 (2009)
張經緯導演,台北金馬最佳紀錄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香港金像獎。
7年間他分兩次跟拍鋼琴神童黃家正的成功、失敗,和終極目標思考。
我每次看到這個人物的狀態,除了傷仲永,更多的是對於如何做一個「人」的巨大反思和共鳴,有種當年讀《月亮與六便士》時那種受到衝擊的感覺。
後來和張經緯聊過一次,他說當時他拍攝的對象是好幾個天才兒童,但最後過了7年就是選擇了黃家正,實在是因為這個孩子身上所帶有的那種不同的存在。當然7年間發生太多值得影響片子結構的事了,比如他父母的離異等等,都在影片製作的角度上不得不去除。
但至少從紀錄片里,我依然還是看到一個小孩子所謂神童從小的追求和想法,以及伴隨這種想法所不斷滋生的偏執和困擾,直到17歲時,那種傲慢及專註,都容易讓人疑惑,面對天才時,是否要包容?如何來引導?而當天才似乎隕落,或者在你身邊讓你無所適從時,又該如何看待這樣的人物。
過早接觸哲學真的不好嗎? - 陳兔蟲的回答過早接觸哲學真的不好嗎?
我們常說跟一個對象,10年8年總能出一個好紀錄片,我對此看法持保留意見,真的如此嗎?一個普通白領的生活成長10年當然可以成為一個時代史詩的一部分,可僅僅如此恐怕不夠。我們為何會對另一個「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感興趣,除了「窺伺」的人生本能,優秀紀錄片的內容本身,肯定還有些其他什麼要素。
《尋找小糖人》如果不是依靠人物本身的戲劇性的多舛,真能成為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嗎?
不過毋庸置疑,時間性在影片尤其是紀錄片中有著重要地位。
不論是特呂弗的安托萬五部曲(第一部就是《四百擊》),每隔七年拍一次的 BBC 紀錄片《人生七年》,還是2014年的《少年時代》索性就真的用17年來拍了一部電影,都是如此。
因為這種時間的綿延不僅組成了對我們的人生意義,而且它自我繁殖:這麼多年過去了,不論是什麼都改變了,還是好像什麼都沒變,都是一樣恐怖或迷人的事。
《音樂人生》就 「運氣很好」,不僅有了上述幾個片子的時間性,內容上,這個少年也有足夠的張力及反思力度。都不用電影《Ed Wood》或者北野武《阿基里斯與龜》的那種營造。
人生如戲,戲超人生。這點占上了,就不會再是個跟拍農民工十年的普通史詩了。
人物傳記類(我推薦的還是以藝術家為最多)
卡波特 (2005)
這個不是紀錄片。還是列出來了,因為實在是,每次看,腦中都能浮現蔡康永的樣子,哈哈,真的,不信來辯。
霍夫曼獲奧斯卡最佳男主,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重現了飽受爭議的同性戀作家「非虛構小說」始祖卡波特寫作小說《In Cold Blood》的歷程.
【M】細節,劇情片敘事手法。
互聯網之子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 (2014)
如何評價紀錄片《互聯網之子》?本片的意義在哪裡? - 陳兔蟲的回答
如上文所述,總的來說,這不算太好的紀錄片,但講了一個值得尊重的人。
這就是一個關於現代版普羅米修斯的故事。在現實中,這個「黑客」和知識產權保護法的孰是孰非,紀錄片並沒有講述乾淨,我覺得我們還是可以有個人的判斷,
許多美國的紀錄片都不遵循第三隻眼的理論,而轉向了探索型的結構,所以它們未必公正客觀,但確實會給觀眾很爽的感覺,比如邁克爾摩爾的所有片子(《科倫拜保齡》《華氏911》etc)。
《互聯網之子》可能也屬於此類,但是客觀公正和面面俱到是兩個概念。
我想這個紀錄片的價值在於至少重新提出了哲學家梭羅所說過的,「世有不公之法,我們是要安於循守,還是且改且守,待其功成,或是即刻起而破之?」
而這可能正是我們處在某一個時代,某一個地方的最切身感受。
壽司之神 (2011)
一個老頭所代表的那種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被紀錄片呈現出來,加上和日本團隊工作過,兩相比較,真是會讓人產生無比的感動以及羞愧。也實在是需要反思,當我們在提倡職人精神時,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上面這點是最直白的,此外,最吸引我的部分則是這老頭和自己兒子的互相態度和看法,那種真實的無奈的精神壓力很有張力。
當然撇除這些精神內核的東西,光是看看那些壽司的呈現,估計也值了,不需要動用舌尖那樣的高級設備,這些壽司就自然展開在你面前。
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小野二郎,被稱為壽司之神,在日本有崇高地位。當時在東京地鐵站好像看到過這家小店,渾然不覺。
畢加索的秘密 (1956)
我喜歡畢加索作畫過程的感覺,然後再毀掉,我拍岳敏君作畫的過程,就有一點這種參考。
1956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本片拍竣後,75歲的畢加索將拍片過程中所畫的20餘幅畫悉數毀棄。懸疑大師大師亨利-喬治·克魯佐。1956年。克魯佐在拍攝這部美術紀錄片時,放棄了當時流行的傳記式或說教式拍攝模式。本片雖然也有很多懸念,但不是故事片常見的戲劇性懸念,而是畫家的創作過程本身。
【M】繪畫之外,影片涉及人的場合主黑白色調;影片展現作品順序的內在邏輯,穿插片場現場情景,給觀眾代入感;高潮部分注重表現演化、改變。 全片有倆個最高潮的、有互動的場景,29:00-36:00的花金魚雞,和片尾1:04:50-1:14:00的《海灘》
Pina 皮娜鮑什 (2011)
我超愛,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超愛這神叨叨的老女人。
導演文德斯「德國新電影四傑」。旨在紀錄、表現、追憶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皮娜鮑什的舞蹈精髓。影片跟隨皮娜?鮑什Pina Bausch和烏珀塔爾舞蹈劇場所有成員拍攝,可以看到皮娜通過舞蹈劇場對各種主題探索的糅雜:生命、愛、自由、掙扎、渴望、歡愉、絕望、重生、美和力量等。雖說是紀錄、再現皮娜的經典舞蹈曲目,卻有著精緻的分鏡和運鏡;通過穿插對烏珀塔爾舞蹈劇場成員的採訪,側面刻畫出皮娜的肖像。《穆勒咖啡館》、《春之祭》和《月圓》《交際場》。
【M】對Pina同事的採訪是現實空間的基礎,但所有採訪都是藍灰色背景下、中近景半身固定鏡頭中完成,刻意脫離具體的現實聯繫淡入淡出。 不看鏡頭、嘴巴不動的側面講述;一個演員的舞蹈緊跟他的講述,回憶Pina。
Marina.Abramovic.The.Artist.Is.Present (2012)
前幾年,網上很紅的一個,白衣服的女藝術家坐在紐約 MOMA 里,和不同的觀眾對看,然後遇見自己最摯愛的一個藝術家男友,終於淚崩的視頻,就出自於此。好吧,我承認最早有一個版本是我傳到網上的,然後被人瘋狂轉載了。
我當時2010年去紐約的時候,還正好遇見 Marina 在做這個作品,媽蛋,我當時沒注意她是誰,然後排隊人太多,我就沒坐上去,只是在樓上往下拍了個照。不然應該也很刺激吧~
Anyway,她是個瘋女人。
艾德伍德 Ed Wood (1994)
也是個我加藏進來的私貨,因為是年輕時期的約翰尼德普和 Tim Burton的作品,算是電影傳記吧,不過確實算是少有的把我看到要哭的喜劇。戛納電影節金棕櫚提名。
講述了爛片之王Ed Wood 的一生,其實讓我看哭的點就在於發現對待這個事業的堅持可能本身就是個讓人憐憫的事。
同理可推薦另一部我大愛的影片,北野武的《阿基里斯與龜》
莫扎特傳(1984)
福爾曼的經典傳記片,1984年奧斯卡7項大獎。
性書大亨(1996)
同上,福爾曼的經典傳記片。
講了色情行業大佬拉里弗林(Larry Flynt)的故事,他的色情帝國和美國各種衛道士的漫長較量,麻煩不斷, 牢獄之災,槍擊事件、下半身癱瘓,妻子也患上艾滋病逝世。然後和保守勢力的對戰公堂,這個原本聲名狼藉的性書大亨兼痞子,竟然成為言論自由及民權的化身,而這場一開始充滿鬧劇的官司,也一直打到最高法院並以拉里弗林的勝利而告終。
約翰列儂的理想世界 (1988)
收錄於超過240小時的電影及錄影片段,大部分本未被公開觀賞,在創作人大野洋子、監製胡柏及蒙茨等人的合作下,將精彩鏡頭剪輯及收錄其中36首經典名曲,片中更加插多首披頭四演出的歌曲及連儂絕世之作:IMAGINE。
Patti Smith 《Dream of life》
一搖滾女詩人,神叨叨的在那念自己的歌詞。。。
2008 Sundance電影節紀錄片。
梵高相關
梵谷的生與死 VincentThe Life and Death of Vincent Van Gogh (1987)
本片被讚譽為影史最好的關於藝術家的紀錄片之一
梵高傳 Lust for Life (1956)
梵高與提奧Vincent Theo
敘述了文森特·梵谷和他的弟弟西奧的生活,是羅伯特·阿爾特曼不多的傳記題材影片。
文森特和我
小女孩回到以前,遇到梵高,當時的梵高還沒出名,教給她繪畫技巧。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列在這裡。。。
梵高 Van Gogh Painted with Words(2010)
Drama-documentary presented by Alan Yentob. Every word spoken by the actors in this film is sourced from the letters that Van Gogh sent to his younger brother Theo
用他給老弟的信做串聯的。
夢
黑澤明。好萊塢大導演斯皮爾伯格,科波拉,盧卡斯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是黑澤明的忠實支持者,為他尋找資金。本片的製片是斯皮爾伯格,而梵谷的飾演者竟然是大導演馬丁·斯科西斯
愛德華蒙克 (1974)
當時很先鋒的手法,
彼得?沃特金斯(Peter Watkins)仿紀錄片dramatic documentary大師。這是他最具個人風格的一部影片。當他被蒙克的畫作觸動之後,花了三年的時間來說服挪威電視台拍攝這部影片。影片1976年3月在英國BBC電視台播放之後得到評論界的廣泛褒揚。《時代》雜誌在評論中用到了「催眠」一詞,的確,Watkins就像催眠大師一樣將觀眾拖進了1884年的挪威。影片沒有像其他傳記片一樣千篇一律的講著偉大人物的成功與失敗,而是用一種近距離的深刻的方式來讀解愛華德?蒙克。
[M] 幾個可以參考的特色(比如迷幻剪輯、Dramatic Documentary、切入點等等)
漫畫大師克魯伯 Crumb(1994)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BR Award) 最佳紀錄片。
影片回顧了漫畫大師Crumb(作品《怪貓菲力茲》:美國第一個限制級動畫片)的一生,採訪了他的母親、兩個兄弟、妻子以及前女友等人,並挑選了他大量畫作中的經典部分欣賞,從而讓觀眾對這位黑色漫畫大師的心理和怪異的創作靈感有所了解。
其他:
卡拉瓦喬
1986 肖恩賓主演,柏林銀熊
莫迪里阿尼
路易斯·布爾喬亞:蜘蛛、情婦與橘子
達芬奇 (2003)
林懷民
甘地傳
羅丹的情人
波拉克
靈魂歌王
切格瓦拉
卓別林
Gerhard Richter Painting
藝術專題片:
藝術的力量 2006 Simon Schama"s Power of Art 8集 講藝術家的
[M] 跟很多同類片子四平八穩的訪談風格不同,這個系列採用真人演繹、現場還原的方式,配上精到的視聽語言和Simon Schama個性化且極富感染力的講述,是講述傑作的精彩紀錄片,不容錯過。每集的開頭,講述人都從某件作品入手,提出一個疑問,然後在一個短暫但異常華美的片頭之後,答案慢慢從藝術家的生平和其精神的激蕩中浮現。更為強悍的是,根據具體內容的差異,每集都採用不同的視聽風格和結構方式
卡拉瓦喬 貝尼尼 倫勃朗 大衛 泰納 畢加索 羅斯科 梵高
其他的 BBC 做了成千部,不多列了,比如:
BBC 猥瑣大不列顛
藝術創世紀 How Art Made the World(2005)
BBC藝術現代大師
安迪沃霍爾 馬蒂斯, 畢加索, 達利
BBC國家藝術系列: 德國,西班牙,美國,俄羅斯
BBC 漫遊世界建築群
BBC 世界藝術博物館
BBC:西洋藝術史 (BBC: Landmarks of Western Art)
第一集:後中古時期 The Late Medieval World
第二集:文藝復興時期 A Renaissance Education
第三集:巴洛克時期 The Baroque
第四集:洛可可及新古典時期 From Rococo to Revolution
第五集:浪漫主義時期 Romanticism
第六集:印象派及後印象派時期
BBC 搖滾的七個時代
BBC 義大利歌劇
BBC 最偉大的作曲家
第一集:巴赫 Bach
第二集:貝多芬 Beethoven
第三集:柴柯夫斯基 Tchaikovsky
第四集:瓦格納 Wagner
第五集:普契尼 Puccini
第六集:莫扎特 Mozart
第七集:馬勒 Mahler
BBC:交響樂(BBC Symphony)
BBC:曠世傑作的秘密 BBCThe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BBC:攝影藝術百年史 ( The Genius Of Photography)
BBC 印象派.繪畫與革命.The.Impressionists.Painting.and.Revolution
BBC:畫作中的維多利亞 (The Victorians-Their Story in Pictures)
電影手冊之《我們時代的電影》
1964年,《電影手冊》的編輯安德烈·拉巴德和巴贊的妻子雅尼娜受法國廣播電視局之邀,做一個以導演訪談為主要內容的系列紀錄片。
這個系列片一直持續了八年,截止1972年,共拍了51部。1989年,法國電視七台接過了這個對保存電影文化遺產功莫大焉的棒子。直到今天,已經做了近70部紀錄片。這個訪談的基本模式是請新銳影評人(如《電影手冊》的影評人)及導演談對自己影響重大的電影導演,比如,雅克·里維特談讓·雷諾阿、侯麥談德里葉等。有趣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新銳電影人已經成長為大師,自然地由採訪者變成被訪問的主角。
侯孝賢畫像-侯孝賢訪談錄
1997年。阿薩亞斯導演 [M]地點串聯。老電影拍攝場景重遊
敘事手法、故事片型
Super Size Me (2004)
早年看的時候,覺得哇塞,牛 X,哥們是瘋了吧。
控訴麥當勞,按天進行,穿插各種美國醫療制度、健康體制等環節。最後真的促進了美國快餐制度的改變。
2005Sundance紀錄片,金衛星紀錄片獎。
浪潮(2008)
電影非紀錄片。德國電影傑齣劇情片和最佳男配角獎。
電影非紀錄片。德國電影傑齣劇情片和最佳男配角獎。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五天時間的高中課就足夠可以培養出納粹主義。
我的建築師 My Architect: A Son"s Journey(2003)
我覺著這種探索的類型是美國人比較擅長的。包括後來得獎的《尋找小糖人》等一系列。
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 芝加哥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金雨果獎,觀眾獎 ,美國導演協會最佳紀錄片導演獎
美國費城著名建築師路易斯·I·康因的兒子納撒尼爾·康恩對父親事業和生活的回憶,路易斯生前設計了許多著名建築,其中有沙克學院、孟加拉首都達卡的國會大廈,1974年他在潘站的浴室里由於心臟病發作而去逝,是位共認的上個世紀最有影響的建築師之一。路易斯有著三個不同家庭的生活,他和妻子及和妻子的女兒生活在一起,同時他還有兩個情人,每個情人有一個兒子,其中一個就是納撒尼爾·康恩,當父親去逝時,納撒尼爾只有11歲。
細細的藍線 1988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最佳紀錄片,本片也成為美國紀錄片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部,贏得國際紀錄片協會大獎,併入選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保護名單。
導演埃羅爾.莫里斯採用一種重現事實的半紀錄片手法來追蹤一件殺警冤案,結果成功地發掘出事件真相。讓被冤枉的疑兇在坐牢十一年之後討回清白。
本片通過對十年前的那場兇殺案進行的重新判定,又將此案推到了檯面上。也由此衍生出了許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幾乎涵蓋了當時此案為何會草草了結,甚至為何會出現這樣的誤判等問題。影片也都一一向觀眾做出了說明。
生於妓院(2004)
第77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
我在週遊世界的時候去那麼多孤兒院,貧民窟,也是有點受此影響。在印度和巴西的孤兒院里,也確實真的體會到了影片中所說的教孩子攝影的感覺。
影片講述了一個紐約新聞記者教加爾各答紅燈區的孩子攝影的故事,攝影成為一種改變人命運的可能性。讓片中7個小主角拿著相機去記錄他們身邊的世界。實際上,正是這4個女孩、3個男孩給整部紀錄片帶來了迷人而深藏啟發性的畫面,並以獨特視角呈現了紅燈區的擁擠人潮以及流光溢彩背後不為人知的瞬間。他們住在最污穢、看似絕望的世界。這群孩子拍的照片不僅展現過人觀察力與天份,更反映出一種更偉大、激勵人心、撼動社會的真實面相:藝術確是一股解放心靈、賦予才能的極大力量。
推銷員 Salesman(1968)
梅索斯兄弟的代表作。本片追蹤四個「美中聖經公司」的銷售代表在波士頓與佛羅里達銷售區域工作的情形。保羅是本片的焦點,他掙扎於生存的兩難境地,卻一直充滿樂觀,運用各種或哄或騙的技巧來推銷《聖經》。
阿黛爾雨果的故事(1975)
特呂弗拍攝的傳記片。根據法國文學巨匠維克多·雨果之女阿黛爾·雨果的經歷改編。為追求年輕的英國軍官平松,阿黛爾從法國跑到美洲,然而平松卻表現得十分冷漠。阿黛爾卻近乎「喪心病狂」地繼續愛著這個不再愛她的男人,最終在法國孤獨終老。
追蹤型:
籃球夢 Hoop Dreams (1994)
國際紀錄片聯合會大獎在內的12項大獎 1994年最佳紀錄片。
此片花費六年的時間拍攝,講述兩個來自芝加哥貧民區的黑人少年追逐籃球夢的過程。
[M] 多種對比。William,Arthur, William哥哥,父親。除了籃球為中心之外,還潛移默化穿插了許多對制度的探討。
音樂人生 (2009)
張經緯導演,台北金馬最佳紀錄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電影,香港金像獎
10年間分兩次跟拍鋼琴神童黃家正的成功、失敗,和終極目標思考,如何做一個「人」。
尋找小糖人(2012)
2013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講了美國民謠歌手羅德里格斯的傳奇故事。20世紀70年代初,羅德里格斯在發行了兩張反響一般的專輯之後便在流行樂壇消失匿跡,沒有名,沒有錢,做苦力活,甚至傳出了自殺的消息。
但在千里之外的南非,他的歌卻影響了一代人。本片講述的就是兩位羅德里格斯的鐵杆樂迷尋找他的過程。
我覺得這種戲劇性本身基本就已經為紀錄片的成功奠定了一個堅實基礎了。
不過就紀錄片本身而言,我覺得有些地方有點過於設計的感覺。
哦,後來,這個片子的導演本人在拿獎後一年,抑鬱症自殺。又是另一個戲劇性了。
人生七年 Seven Up (1964開始)
本部紀錄片是導演邁克爾·艾普特從1964年開始拍攝的紀錄片系列。
邁克爾·艾普特在1964年為英國BBC電視台拍攝了記錄片《7 Up》,採訪來自英國不同階層的十四個七歲的小孩子,他們有的來自孤兒院有的是上層社會的小孩。此後每隔七年,艾普特都會重新採訪當年的這些孩子,傾聽他們的夢想,暢談他們的生活。人生的輪迴從這十四個七歲的孩子真實生活開始,他們天真無邪的臉上寫滿對生活的憧憬和渴望。「七歲看老」,在這童言無忌的問與答中,人生七年又七年,震撼上演。
1964年,導演邁克爾·艾普特首拍此紀錄片時,還是只是個助手。此後在他的不斷努力下,積累了豐富的拍攝經驗,成為知名導演。
七年里,什麼都變了,好像什麼又都沒變。
安托萬五部曲
四百擊 1959
安托萬與克萊特 1962
偷吻 1968
婚姻生活/床笫風雲 1970
愛情逃跑 1978
特呂弗用了20年時間,用同一個主演,來演繹同一個角色的五個人生段落。作為影迷的你在每一個段落時,當然都能回想起上一次的起始和停止,獲得感動。
大半生都在作特呂弗影子的讓.皮埃爾.萊奧,他從十四歲起就開始主演特呂弗的影片《四百擊》,這個面容蒼白,看來心靈敏感爾脆弱的安托萬,酷似特呂弗。當特呂弗突然逝世後,萊奧陷入了非常嚴重的認知危機,雖然他曾經也嘗試過不再演特呂弗的影片,他意欲擺脫特呂弗,甚至見面也不打招呼。
1984年10月21日,特呂弗因為腦癌告別人世,關於他的一切現在都已經成為了永恆。讓.皮埃爾.萊奧不得不依靠藥物來維持他和這個世界的平衡, 他主動入住一家精神病院,並一度不願出來。他最長的時間在那裡呆過兩年,現在也經常進去,醫生對這樣的獨一無二的病例也很感興趣:一個人在三十多年中一直充當別人的影子,在那個「別人」去世之後,心理會如何變化?
「特呂弗老爹的離去,等於世界不見了一半,或者,完全消失了。」
同一個導演、同一個主演、同一個角色,用電影相伴20年,電影史上都算罕見。
少年時代(2014)
如何評價電影《少年時代》(Boyhood, 2014)? - 陳兔蟲的回答
沒有公路的公路片,Richard 或許講掉了韓寒想講的故事吧.
一個真實的少年,與他周遭的所有角色及扮演者,同步成長了十二年,導演在其中割開若干切糕, 拼湊成了一個,我想,公平點說,以處理及呈現方式叫「神作」,影片內容本身叫「過譽」,中和一下,還是可以叫做傑作吧。
在那裡,角色和演員的界限被真實時間消弭了,不同於化妝特效,達到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你不自覺就容易處在某種假象中,整個環境的自然變化,從翻蓋到 IPHONE,從小布希到奧巴馬,從 GTO 到 SUV,從洗印到尼康 D40,從哈利波特到暮光之城,當然這都只是技法,什麼電影都能做到,但角色(演員)的自然成長,卻是真真切切能混淆故事和真實,
好的電影,當然可以傳達一種生命力,但很少能幻化成生命本身,因為你最多能演活一個「程蝶衣」,你也可以變成程蝶衣,但你永遠沒法讓觀眾相信你就是程蝶衣。
可是對於《少年時代》,你在真實與故事的漸近線上,你在十二年的每一個暑假裡,扮演著是時的自己。彼時的柯爾特蘭就成了這個梅森。沒有演技,在這裡成了最好的演技。這種無形的壓迫感不僅裁縫了瑣碎,也把溜來溜去的變化縫補成一條溪流。即使你未必那麼有代入感,也完全能順流而下,少有造作,不覺突兀。
給我庇護 Gimme Shelter(1970)
Rolling Stones演唱會殺人事件
邁克爾摩爾:
這老胖子,我不能說喜歡或認同,不過他的紀錄片看起來都是很爽的。而且他確實應該也是最賺錢最成功的當代紀錄片導演之一了。
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 Capitalism: A Love Story(2009)
2009威尼斯小金獅
華氏911
2004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
羅傑和我
科倫拜校園事件 Bowling for Columbine
2003奧斯卡最佳紀錄片,2002戛納特別獎。他的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部。講當時著名的美國校園槍擊事件的。
同事件的很有名的一部電影是格斯范桑特的經典代表作《大象》,2003年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環境生態影像類
海豚灣(2009)
2010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但我個人覺得一如既往的綁架觀眾型的紀錄片。
帝企鵝日記 (2005)
2006年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 呂克·雅克。企鵝穿越南極,生命的傳承。
遷徙的鳥 (2001)
2003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能把一部科教性質的影片拍得如此完美,如同一首優雅的抒情詩,堪稱奇蹟。影片獲法國電影凱薩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貝漢贏得最佳新銳導演獎.
地球公民Earthlings (2005)
聖地亞哥電影節最佳紀錄片、2005年波士頓國際電影節獨立製片電影最佳內容獎、2005年藝術行動者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系統全面地揭露了當今人類是如何大規模地屠殺和虐待動物。
天地玄黃Baraka(1992)
影片在剛推出時評價極高,被一些瘋狂的影評家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為題材的紀錄片。導演走遍全球二十四國拍攝,全片只有音樂與影像,並無對白。
塵與雪(2005)
每隔幾年肯定會有這樣類型的大部頭出來。天地玄黃,輪迴,都是如此。共同特點是每一幀都是攝影作品。然後組接起來後,會自然而然呈現某種意義,比如對生命的禮讚,對自然的敬仰,對社會的嗟嘆,都是如此。
簡單說,就是每一個鏡頭的組接未必有完整的意義,但成片後一定會有很強的整體性。
估計不是我會選擇製作的紀錄片風格,不過確實很美,所以列了這麼幾部。
羽變火,火變血,血變骨,骨變髓,髓變塵,塵變雪。生命周而復始,生生不息。這是一次對自然的無上讚頌。
海洋 Oceans (2011)
和鳥的遷徙一樣,雅克貝漢的作品。品質保證。
耗時五年,耗資5000萬歐元,動用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球50個拍攝地,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攝,超過500小時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關素材,當時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
輪迴Samara(2011)
又一部天地玄黃類型的影片,每個鏡頭都美到爆,像明信片。宗教成為穿插在自然世界、文明社會裡的隱線,把這個片子的永恆感提了上去。
5年拍攝,足跡遍布五大洲25個國家, 2012年柏林國際電影節影評人最佳紀錄片獎。
浮生一日 Life in a Day (2011)
創作形式上有點意思,就是可以上網發你的拍攝內容,某一天的某一個時間段的拍攝內容,最後剪輯成片。
不過更有意思的是,好像沒有中國人的片段,因為都上不了 youtube 所以不知道吧。不過我當時好像也受邀發過一段奶奶的視頻。
兩位奧斯卡金像級大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和凱文·麥克唐納(Kevin Macdonald)-聯同全球最大影片分享網站YouTube破天荒合作,並得全球網民掌鏡,在2010年7月24日,以「愛」和「恐懼」為題,集體創作了80,000段,共4,500小時的影片。
一部以「愛和恐懼」為主題的電影,來自五大洋七大洲的創作,網羅世界萬象的題材,獲得了192個國家網友的支持,收集了八萬多人趣味盎然的鏡頭,見證這時間囊里的一日人生的生活片段。
宇宙,穿越時空的冒險:Cosmos:A Space Odyssey (2014)
我記得還有個原版的,很老了。這次估計又是重製,顯然設備和製作格外精良。
13集科學紀錄片,由Fox電視網和國家地理頻道聯合製作,該節目是大受好評的黃金時段科教節目《Cosmos: A Personal Voyage》的續篇,節目中將重點解釋「自然法則」、「時間與空間」、「人與宇宙」等問題,讓觀眾見識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宇宙現象。 該節目的許多畫面都採用最先進的電視特效繪製,無論宏觀場景還是微觀場景都令人嘆為觀止。著名天體物理學家Neil deGrasse Tyson博士擔任該節目的解說。
大師影像
小津安二郎:東京之宿 東京物語 晚春
最佳日本電影與外國電影TOP10」榜單中,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擊敗《七武士》奪得最佳日本電影稱號。
小川紳介
三里塚, 第二防線的人們 紀錄片史上的經典之作
持攝影機的人
「電影眼」理論的創始人吉加?維爾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在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義的紀錄片中,維爾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進、慢動作、畫面定格、跳躍剪輯、畫面分割等前衛剪輯手法,並採用了仰角、特寫、推拉鏡頭等新穎的拍攝手法,並製作了一段定格動畫。
尤里斯伊文思 Joris Iven
《雨》The Rain,《橋》The Bridge ,《英雄之歌》Song of Heros 《四萬萬人民》
「飛翔的荷蘭人」從13歲就開始拍攝電影,有「先鋒電影詩人」之美譽。《橋》和《雨》以其深邃的詩意和清新的風格被公認為歐洲先鋒電影的代表作,是這個時期實驗電影中最具持久生命力的紀錄片。 《塞納河》榮獲當年的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紀錄片「金棕櫚」獎
萊妮·里芬斯塔爾 Leni Riefenstahl
紀錄電影《意志的勝利》是電影理論家人人都會講到卻又個個筆伐的經典之作。二戰後連遭幾個國家數次受審,受盡牢獄之災。在世人的詛咒中,這位年過五旬的女人以照相機為伴深入非洲的黑人部落,幾本畫冊使她成為不折不扣的專業攝影師;八旬的她又對海底五彩絢麗的世界迷戀不已
1933年拍攝了紀錄片《意志的勝利》(Der Sieg des Glaubens ),描寫納粹黨在紐倫堡執政,顯示出她在電影上的過人才華。1936年,她拍攝了描寫1936年柏林奧運會的《奧林匹亞》(Olympia,1936),該片在電影技術上的創新始終被認為是電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而其拍攝動機卻讓這部傑出影片成為服務於納粹政府的法西斯美學的代表作品。
夜與霧 Nuit et brouillard
阿倫雷乃 三十分鐘,是一套關於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特輯。
浩劫 Shoah(1985)
忘記了多少時間,8小時,講納粹的。特別棒。比起什麼南京,哎,不提也罷。
一條安達魯狗(1928)
最早的超現實影片, 文藝青年必備。全片基本無邏輯。本片是著名的超現實畫家達利和著名導演布努艾爾合作的產物。它敘述了一個白日夢.
其實我全片最記得的也就是這個割眼睛的畫面了。
柏林,城市交響曲(1927)
在默片時代把節奏感完美呈現出來的感覺。
北方的納努克(1922)
Nanook of the North 紀錄片電影開山之作
無糧的土地
裸島
其他
中國紀錄片獲獎
王兵的《鐵西區》、李一凡《淹沒》各獲得了6個電影節的紀錄片大獎。
陳為軍
《好死不如賴活著》 英國國家最佳紀錄片獎。
《請為我投票》(2007)
陳為軍的,挺有趣的,很有中國特色。 入圍2008奧斯卡紀錄片,2008年亞什蘭獨立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2008年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成人評委會金獎。講述的是武漢市常青第一小學三年一班的一次班長選舉,老師要同學們以民主投票的方式來選出自己的班長,強調民主的概念。這場班長之爭慢慢的演變成家長在背後出謀劃策,用各種方法來打擊對手,收買人心等。
賈樟柯藝術家三部曲(《東》《無用》都獲得威尼斯電影節紀錄片獎,《三峽好人》威尼斯最佳影片,好萊塢最佳外語片,《公共場所》法國馬賽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最佳影片,《海上傳奇》蒙特利爾紀錄片電影節大獎,迪拜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金獎。《二十四城記》
趙亮《罪與罰》南特三大洲電影節大獎,
《流浪北京》,中國紀錄片之父吳文光山形電影節小川紳介獎等等:
徐童,遊民三部曲:《麥收》、《算命》、《老唐頭》
《1428》杜海濱,講那個大地震的,很正常,拿了獎,然後國內不能放映。他早期的《鐵路沿線》其實是我比較早接觸的,沒想到後來就開始合作了。
高三(2005)
很多經歷過的人可能會喜歡吧,我覺得還好。
沿江而上 (2007)
張僑勇,加拿大出了些華裔紀錄片導演,講三峽的。
歸途列車(2010)
范立欣:《我就是我》的導演。 艾美獎最佳紀錄片,講春運的。
2011年在船上,過太平洋的時候放映了沿江而上和歸途列車,耶魯、哈佛的一些老教授們都喜歡跑來問我,Max,is that true?所以國外對這類影片始終是很有消化力的。
千錘百鍊 (2012)
張僑勇,講中國的拳擊手的,不是那麼好拍,尤其是鄉村裡的那種,能做到這麼自然真不容易。
看見台灣(2013)
全程航拍,也是醉了。有點小感覺。2013金馬獎最佳紀錄片。
影片耗資總計9000萬新台幣,可說是台灣紀錄片影史以來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導演齊柏林花費近三年時間拍攝,累積400小時直升機飛行時數。全片以航拍鳥瞰視角將台灣呈現在大銀幕上。
女人那話兒(2000)
黃真真一舉成名的代表作,找來「性女」鍾愛寶(見下一部推薦)、導演許鞍華、過氣艷星、名模及港姐各不同範疇女性講述對愛情觀等,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女性題材電影。
一堆香港女人在那裡聊天的紀錄片。相當部分的鏡頭是真實情境,譬如性工作者提供性服務的全過程,因而也被香港定為三級片。
性女傳奇(1995)
其實我覺得就是個A 片。World"s Biggest Gang Bang是高·路易斯1995年拍攝的一部紀錄片。講述了一位南加州大女學生安娜貝爾(郭盈恩——後以性女鍾愛寶出道),為了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不惜犧牲演出。影片中安娜貝爾10小時內與90多個男性發生251次性行為而成名並創造世界紀錄,
Brain Cox的奇蹟系列
講科學的帥哥好孩子。
當然也就還有和霍金一起看宇宙什麼的。
大國崛起
公司的力量
華爾街
難以忽視的真相,全球變暖的大騙局:
算不上太認同,但是可以看看玩玩。
搶救切爾諾貝利
美麗中國
日本如何走向強國
隱秘王國
冰凍星球
中國,一個世紀的革命
中國人來了
挺有趣的,大家好像都感覺中國人要開始搶地盤的感覺。
故宮的一堆,好像還有什麼故宮遇上盧浮宮,當時看過,有點扯。
偉大的衛國戰爭
還有一些當然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列出來的紀錄片,其實也是很不錯的。
——————————
我為什麼要做紀錄片? 因為原來還是有那麼多人願意看吧。
為普通人拍紀錄片,如何才能讓沒有經驗被拍攝者忽視鏡頭,更加自然的表達? - 陳兔蟲的回答
有沒有哪個瞬間讓大家覺得浮生若夢,彈指百年? - 陳兔蟲的回答
其他:
http://weixin.qq.com/r/3EPBxdjEKxBXKZymbxZY (二維碼自動識別)
好多回答推薦的紀錄片都很好,都很嚴肅,很深刻了!推薦一點歡樂的紀錄片,推薦原則,你隨便打開能看,看完開心還能學到點東西的:
1. 《糟糕歷史Horrible Histories 》
第一季到第五季,全系列都是豆瓣評分9以上。
《糟糕歷史》本來是一檔面對兒童的紀錄片節目,所以在裡面用了各種超級搞笑的方式去講歷史故事。英國人一旦開始癲狂搞笑,那可就是完全剎不住車了,外面一層殼子是黑色幽默,裡面藏著血腥暴力的核。
各種奇奇怪怪的歷史常識,看題目就能感覺到英國人這趟車開得有多瘋狂。墮落的羅馬人,邪惡的維多利亞時代,兇殘的維京人,奇葩印加人。
裡面用了各種橋段去惡搞歷史,歷史版本MasterChef,歷史版Wife Swap,新聞播報,體育播報,The Apprentice,還有歌舞Rap,闖關遊戲各種上。
在瘋狂外殼下面,《糟糕歷史》裡面講的歷史常識有:
古羅馬人喪葬最新潮流:讓兩個死者生前最喜歡的奴隸在墳頭上決一死戰。說是為了陪伴死者而去,但說起來羅馬人也就是為了看戲吧。為了刺激,讓兩個漂亮的女奴隸打一架的事情也是有發生的。
一戰時候,德國士兵們已經把所有食物吃光了,他們不得不吃仿製食物,比如拿火藥灰當胡椒,拿豆子和鋸木灰做麵包,用煤焦油和糖做假咖啡。
而英國人自己也沒好到哪裡去,因為牛奶短缺,供應商往裡面灌水是合法的,只是這個水的來源就莫名噁心了一點,比如:公測。
我看的時候,還不知道第四季有紳士聯盟出演的!當看到心愛的麥叔和二冊出現時候!只想為他們瘋狂打CALL!!賤兮兮的!
雖然形式非常癲狂,但是裡面的歷史細節都是考證過的。
「每一季的13集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來製作。具體來說,劇本寫作需費時2到3個月,拍攝時間需8周左右,後期製作需3至4個月。而相關歷史顧問和研究人員早在編劇寫作之前幾個月就開始工作。」
我們每個人在小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對歷史產生過感興趣,覺得歷史是好玩的,有趣的。
然後,在某個時間點,我們就突然不再喜歡歷史了,歷史變成了考試要考的年代表,變成了要背的時間,地點,人物,影響,變成了文科里好拿分的一門課。
歷史,似乎變得不好玩了。
等到長大了,三十歲,四十歲的某天,有些人又重新喜歡上了歷史,可能是在發現父母老了的那一刻,可能是在開始思考死亡的那一刻,歲數到了看得懂歷史的那一刻了,歷史又變得厚了,變得有意義。
但是其實,歷史一直都是好玩的,糟糕的,血腥的,瘋狂的,說起來都是很好玩的,只是看我們怎麼去看它罷了。
sourc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3%9F%E7%B3%95%E5%8E%86%E5%8F%B2_(2009%E5%B9%B4%E7%94%B5%E8%A7%86%E7%B3%BB%E5%88%97%E7%89%87)#cite_note-books.google-2
FULL SESSION - Horrible Histories: A Masterclass. MediaGuardian Edinburgh Television Festival 2012. 19 September 2012 [17 October 2012].
《天地玄黃》
&<天地玄黃, 1992&>:本片被一些瘋狂的影評家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全片沒有一句對白,但是從極具視覺衝擊力的影響和原生態聲效,為觀眾詮釋出萬事萬物衍生的一切:宗教、自然、部族、文化、古迹、建築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看懂本片方能參透生死,超越吉凶。
全片沒有台詞,片名Baraka在古伊斯蘭語中代表祝福,這也是導演拍攝此片的初衷,祝福與我們共同存在在這顆蔚藍地球上的一切。 ?豆瓣
《浮生一日》
又名: 活在這一天(台) / 一日人生(港) / 同一天的
如此紛繁複雜的素材,經過首席執行導演凱文·麥克唐納(Kevin Macdonald)的構想與處理之後,究竟會整合出怎樣的趣味來呢? ?豆瓣
《海洋》
《海洋》耗時五年,耗資5000萬歐元,動用12個攝製組、70艘船,在全球50個拍攝地,有超過100個物種被拍攝,超過500小時的海底世界及海洋相關素材,是史上投資最大的紀錄片。
海洋是什麼?這部電影告訴你答案。這是一部以環保為主題,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的生態學紀錄片。本片聚焦於覆蓋著地球表面的四分之三的「藍色領土」。導演深入探索這個幽深而富饒的神秘世界、完整地呈現海洋的壯美遼闊。真實的動物世界的冒險遠比動畫片中的故事來的精彩,接下來銀幕展開——巨大的水母群、露脊鯨、大白鯊、企鵝等。毫不吝嗇在鏡頭前展示他們旺盛的生命力,讓人嘆為觀止。 ?豆瓣
還有一部是叫 《海豚的微笑》 這部紀錄上講的 里克·奧巴瑞Rick O"Barry (《海豚灣》的男主角)上到一個原始的海島上解救當地的海豚,那個海島附近聚集了大批的海豚,當地的居民每年都會殺害大量的海豚,販賣海豚。至於主角有多愛海豚,估計大家也了解過大概了吧。他就想通過改變人們的固有的思維,停止對海豚的傷害.........
PS.這部紀錄片是無意中在明珠台看見的,裡面有幾個場景一直很深刻 可是在網上一直都找不到,每次搜索那個關鍵詞都直接跳轉到《海豚灣》 有資源的知友麻煩共享一下,謝了 個人感覺吧,明珠台很多國外拍攝紀錄片都挺不錯的,可是很多都被牆了的......
《與摩根弗里曼一起探索宇宙的起源》(又名《穿越蟲洞》)
Through the Wormhole With Morgan Freeman
《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
Into the Universe With Stephen Hawking
《大明宮》
這部我看了六遍,放假之後打算再看一遍,不,是再品一遍。歷史紀錄片就應該是這樣的。身為軍迷,我要嚴重推薦美國歷史頻道在2009年推出的10集紀錄片《高清二戰》
【紀念二戰70周年】【歷史頻道】 高清二戰(10集全)【中英字幕】【緬懷歷史】
這部紀錄片以參與二戰的12位美軍陸海軍官兵和戰地記者、護士的視角,向觀眾全景式地展示了從歐洲到太平洋戰場的一系列戰鬥場景
這部紀錄片以參與二戰的12位美軍陸海軍官兵和戰地記者、護士的視角,向觀眾全景式地展示了從歐洲到太平洋戰場的一系列戰鬥場景而且,顧名思義,這部紀錄片畫面清晰度極高,而且大部分畫面為全彩畫面,和之前我們所見過的二戰紀錄片的畫質有著天壤之別,內容也非常豐富,觀感絕對超過大部分二戰影片,因為這是真實的歷史畫面。
「利用高清全彩畫面、1500小時經過恢復的檔案資料和新拍攝的影像素材、此前從未公布的日記和記錄以及國會圖書館音頻資料,歷史頻道為觀眾打開了一個了解這場戰爭的獨特窗口,讓觀眾透過那些在二戰中邂逅的一群人的眼睛來審視這場戰爭。在歷史上或歷史頻道的記載里從來沒有一個電視節目能如此生動地捕捉到這場改變世界的戰爭中極致的恐怖、不屈不撓的精神、平凡瑣事以及無上輝煌的榮譽。」這是歷史頻道的推薦語
「利用高清全彩畫面、1500小時經過恢復的檔案資料和新拍攝的影像素材、此前從未公布的日記和記錄以及國會圖書館音頻資料,歷史頻道為觀眾打開了一個了解這場戰爭的獨特窗口,讓觀眾透過那些在二戰中邂逅的一群人的眼睛來審視這場戰爭。在歷史上或歷史頻道的記載里從來沒有一個電視節目能如此生動地捕捉到這場改變世界的戰爭中極致的恐怖、不屈不撓的精神、平凡瑣事以及無上輝煌的榮譽。」這是歷史頻道的推薦語最後,如果時間比較趕的朋友,我推薦看一下這部紀錄片中的第六集《破釜沉舟》中從2分40秒至3分45秒的那段羅斯福的講話,羅斯福鏗鏘有力的演講再加上激烈的戰鬥畫面、盟軍在各戰場上不斷取勝的捷報、看著法西斯不斷走向滅亡,以及雄壯的BGM,真的能讓每一個觀眾都感到熱血沸騰
最後,如果時間比較趕的朋友,我推薦看一下這部紀錄片中的第六集《破釜沉舟》中從2分40秒至3分45秒的那段羅斯福的講話,羅斯福鏗鏘有力的演講再加上激烈的戰鬥畫面、盟軍在各戰場上不斷取勝的捷報、看著法西斯不斷走向滅亡,以及雄壯的BGM,真的能讓每一個觀眾都感到熱血沸騰如果你能完整地看完這部紀錄片,我相信你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到:70年前的那場戰爭,同盟國將士究竟是面對著怎樣的敵人,和法西斯的戰鬥是如何的殘酷,以及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多麼的珍貴。
如果你能完整地看完這部紀錄片,我相信你能更加深刻地了解到:70年前的那場戰爭,同盟國將士究竟是面對著怎樣的敵人,和法西斯的戰鬥是如何的殘酷,以及我們今天的和平是多麼的珍貴。同題主,高中時候瘋狂的喜歡看大國崛起…………對著紀錄片做筆記的我也是醉了。
在那以後又因為《公司的力量》而想要學習經濟學。同樣是cctv,同樣是紀錄片,不得不說公司的力量讓我又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這部片子讓我萌發了探究公司運轉,經濟盛衰。為了搞明白最基礎的經濟知識,找朋友借了一本英文版的《國富論》,一個概念一個概念的摳,又去買了《公司的力量》的書,反覆看,每一個注釋的來龍去脈都理解透,我想我真的是著迷了。
我又想著法的搜羅cctv關於經濟的其他紀錄片,直到我找到了《華爾街》和《國企備忘錄》。為了看懂這裡面提及的每一個點,一路上不知道百度了多少個世界500強的發展史,從一個歷史白痴到了解中國的,甚至別的國家的歷史,為什麼造成金融危機,什麼是道瓊斯指數,A股市場是什麼意思,什麼看不見的大手和看得見的大手…
中央台還有很多關於經濟或者金融優秀的紀錄片,當然還有bbc,網上搜一搜算出來了。
是這些紀錄片開啟了我一個又一個新世界的大門,淺顯易懂的讓我理解很多原先根本不想理解的東西,越是發了瘋的去查找,對比,分析,理解,記錄,越是發覺高中的自己什麼都不知道,越是覺得這個世界運轉得神奇。
要不是這些紀錄片,我估計依舊是什麼都不知道又自以為是的白痴,雖然現在也還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是正是這些紀錄片讓我有熱情去探究那些讓我好奇的東西。
推薦閱讀:
※《來自星星的你》為什麼會這麼紅?
※為什麼《甄嬛傳》的選角比《新紅樓夢》要好太多?
※有哪些你們覺得看起來就很配的熒幕情侶?
※廣電總局的 22 條新規對電視劇行業有什麼影響?會讓電視劇更好看嗎?
※《愛情公寓》為什麼會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