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沒有動畫製作委員會?
好熟悉的問題。
在最早剛了解到製作委員會制度這個名詞的時候,也曾經了解過,也想過去寫相關的論文,但最後一位在日本的長輩說了一句話:製作委員會制度其實就是一堆出錢的人坐在一起商量。所以製作委員會制度不是什麼很複雜的東西。
之後在做畢業論文的時候了解了一些有關製作委員會的相關法律條文,具體不記得了,只記得本質上就是一種民事合作規則而已。
所以,實質上國內可能會有意義上相同的形式,但未必需要叫製作委員會這個名字。
近似的概念就是為單一項目註冊的公司。
原本製作委員會制度就是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增速下滑的背景下誕生的一種風險分擔制度。
依託的核心是相關版權的提前分配。附製作委員會圖一張
看見出資方就能理解版權提前分配的意思了。
看見出資方就能理解版權提前分配的意思了。
因為製作委員會的主要出資方來自於:電視台、DVD銷售公司、製作公司、出版社、廣告代理商、玩具公司。吸引其出資的就是未來的版權收益。
中國不會出現這種方式的合作制度的原因很簡單,收入方式的單一。
對於大多數動畫項目來說,收益來源三個:
電視台收片、政府補貼、玩具廠賣玩具。
這就造成投資主體的單一化,尤其在近幾年玩具廠的崛起,讓投資主體單一化的現象愈加明顯。
但是,未來是否會出現類似的制度呢?
結論是不好說。
出現這樣制度的前提有兩個:
1、收入多元化
2、製作成本高企
在現階段可以確定的一點是網路版權的銷售,也就意味著投資主體中會出現網路公司這一部分。
當中國動畫製作質量越來越高,良性競爭愈加激烈的時候,並且有更多的收入來源,這個時候才會出現中國的製作委員會制度。
以上。
我還想問電影為啥沒有「倫理管理委員會」呢?
之前給某周刊寫的文被否了,心塞,就發這裡吧~
動畫作為影視形式的一種一直受到大眾的廣泛歡迎,優秀的動畫不僅僅只是兒童喜愛的,也同時是成年人喜歡的,在我國2009年的《喜羊羊與灰太狼 牛氣衝天》就超過8000萬的票房....2013年夢工廠電影《瘋狂原始人》總票房超過3.95億,而在今年的年初的一部十萬個冷笑話以14天1.1億的票房證明了在我國不僅僅只有兒童向的動畫能賺錢。
有趣的更是十萬個冷笑話所使用的模式,這種通過在線上播放積累人氣再進入院線的形式已經有著多年的歷史,很多日本動畫都是在電視播放後,積累到了一定人氣之後,再進行劇場版的製作以達到最好的效果。1.動畫製作委員會的歷史-不賺錢的動畫怎麼賺錢?
熟悉日本動畫的讀者應該知道,在動畫的片頭曲播完之後,經常會出現一些公司的logo,類似於本節目由xx公司贊助播出。但是這些公司不僅僅只是贊助商那麼簡單,他們構成了日本動畫目前的一個主流的發展方式,就是製作委員會。
什麼是製作委員會。就是將各個公司結合在一起而產生的一個動畫委員會。這個組織包含了一個動畫各個方面的內容,有動畫的製作公司(京都動畫,日升動畫),動畫的版權公司(講談社),動畫的音樂公司(SONY),動畫周邊玩具公司(BANDAI),動畫原著的版權公司(角川文庫),這些製作委員會組成的組織包含了動畫的各個部分。
一個動畫最基本的收入在於動畫的BD收入和電視台的播放收入,但是這些只是非常低的一部分收入,根本無法支付製作動畫的龐大支出。而一個動畫若想要回本就要依靠其周邊的產品來賺取收入。而動畫製作委員會的誕生就能很好的解決最大的問題:動畫製作公司並沒有相應的商品渠道,但是製作委員會裡面的各個公司的渠道卻可以幫助動畫推廣周邊產品的發行。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動畫周邊產品的市場佔有量。而製作委員會的資金注入也可以很好的幫助動畫解決資金的問題。
製作委員會的產生
這個制度的誕生就要追溯到EVA(國內譯名為: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時代了。當年製作EVA的庵野秀明所處的時代和現在相比可以說是黑暗的時代,現在的動畫發行有著網路渠道,有著周邊產品,有著偶像化的聲優。而在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動畫都是基於漫畫改編的,就算是大名鼎鼎的宮崎駿先生想要製作風之谷的時候,也只能先連載一段漫畫再進行動畫的創作。而更要命的則是當時動畫的風險基本只由製作公司來承擔,這樣的話如果動畫放映不理想,那麼小的動畫製作公司可能就有頻臨破產的危險。
在當時那個黑暗的時代,老的動畫人不斷的探索,不斷的堅持,他們那時候沒有穩定的收入,完全憑藉對於動畫的執著進行著探索。在1974年由西崎義展指導的宇宙戰艦大和號作為第一部完全原創的動畫在日本動畫歷史上具有著里程碑的意義。
時間轉入八十年代,在當時首先開始原創動畫的製作的並不是業界泰斗,而是只有20多歲的年輕人,河森正治(超時空要塞系列監督),美樹本晴彥(超時空要塞系列美術設定),宮武一貴(超時空要塞機械設定),板野一郎(超時空要塞作畫監督)現在這些已經是業界泰斗級別的大師在當時就是瘋狂的年輕動畫人。由他們所創作的超時空要塞系列創造了動畫的新的歷史,不僅僅賣機器人玩具來賺錢,更是賣動畫歌曲來賺取收入。當年的一曲可曾記得愛是多少人無法忘卻的回憶。
在1984年一群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在看過超時空要塞之後萌生了自己創作公司的想法,這些人懷揣著夢想在大阪建立了GAINAX。GAINAX當時並沒有統籌的計劃,他們當時只是懷揣著夢想,一般都是為了製作動畫傾盡血本,有時候做了之後還會吃不起飯。
在製作了《藍寶石之謎》名聲大噪之後,GAINAX決定再製作一部原創動畫,這就是EVA的誕生。為了提高這一項目的知名度,貞本義行提前半年就開始連載EVA的漫畫版。同時依靠著藍寶石之謎的名聲,還有一些投資方願意給GAINAX投資。而最大的問題則在於製作之後的播出,日本的電視台不願意去花錢購買這些動畫,為了解決這一問題,GAINAX乾脆直接買下了動畫的播放時段來播放動畫,而這筆錢就來自製作委員會。
在當年,EVA的製作人大月俊倫找來了發行公司,音樂公司,玩具公司等等企業通過成立製作委員會從而解決了最大的經費問題。但是,相對的,EVA這個動畫的大部分收入卻無法給到動畫製作公司手上;漫畫版的收入是給貞本義行及其漫畫公司的,音樂和CD的銷售額是給唱片公司的,DVD和錄像帶等的收入是給發行商拿的,玩具模型的收入當然是玩具公司的,諸如此類。最後分到GAINAX本身的收入,相對於動畫的投入而言,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收入,賺來的錢基本上都去彌補欠下的債務了。
儘管如此,製作委員會的誕生對於日本的動畫產業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在這之後,日本的動畫進入了新的模式。通過製作委員會的投資金額,動畫的製作公司可以安心的進行動畫的製作,各個不同行業的引入讓動畫不再只是對動畫本身的消費,更是對其衍生產品的消費。
在進行了一部分的TV版的動畫製作之後,依靠著動畫在電視台播放的名氣,從而推齣動畫電影,這也恰恰是現在日本動畫經營的主要思路。
去年的由Aniplex和華納兄弟發行的《魔法少女小圓 叛逆的物語》在日本,首周末票房收入約4億日圓,合共27萬人次入場收看,成為2013年日本周末票房冠軍(第43周)及入場人次冠軍。在近代深夜動畫的延伸電影作品中,此首映票房數字同樣位列第1,打破過往由《K-ON!輕音少女劇場版》保持的紀錄。而有趣的是很多觀眾為了放映所給的特典等周邊產品,不止一次的去看,二刷三刷甚至有去看十遍以上的,這充分說明了動畫的粉絲經濟效益。
《十萬個冷笑話》-新模式的開始
中國動畫在低齡向的領域裡面其實一直在走製作委員會的模式,10年前的《藍貓淘氣三千問》所進行的就是這種模式,通過電視動畫提高知名度的同時,推出了大量的動畫周邊商店,這些商品由於其動畫的周邊和品牌效應,十分受到當時小孩子的歡迎。而當今的喜羊羊系列也是如此,通過電視動畫的循環播放,2009年《喜羊羊與灰太狼 牛氣衝天》以不足600萬的投資獲得了超過8000萬的票房,而後喜羊羊系列劇場版幾乎是每年一部的播放著,並且一直以來也是中國國產動畫劇場版票房的冠軍。之後興起的《熊出沒》系列亦是如此,2015年初《熊出沒之雪嶺熊風》上映13天票房破2億,與之相比《十萬個冷笑話》上映14天票房僅為1.1億元比較起來似乎算不上多大的成功。
但是,與《喜羊羊》等低齡向動畫不同,《十萬個冷笑話》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它不在依靠電視台進行播放,反而通過在網路播放吸引人氣來獲得關注。它所瞄準的觀眾人群很明確,看的懂得人會獲得很多樂趣,而看不懂的人會覺得不知所云。這種動畫電影的新類型模式是中國非低齡向動畫電影市場的一種全新的模式。
和日本的動畫電影相似,《十萬個冷笑話》同樣也是利用了粉絲經濟效益,對於那些一直在追網路上的《十萬個冷笑話》的普通觀眾來說,去電影院看《十萬個冷笑話大電影》是一件非常正常理所應當的事。而在觀看過後,他們也會被動畫電影其中的一些內容自主的去傳播分享。
在中國,由於動畫嚴苛的審查制度的存在以及網路上便捷的日本動畫的普及,國產非低齡向動畫一直很難擁有市場,然而2014年以來,中國的二次元彈幕網站上出現了大量的國產動畫,其中不僅有《超神遊戲》,《擼時代》這些為了宣傳遊戲而製作的動畫,也有像是《屍兄》,《中國驚奇先生》這類漫畫改編的優秀作品。這些動畫的產生很好的彌補了國產非低齡向動畫的缺口,也為中國動畫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
二次元彈幕網站的繁榮無疑是促成這一模式的主要原因。首先在二次元彈幕網站的觀眾比起主流門戶視頻網站的觀眾更加類型化,他們會更加觀眾國產動畫類型的內容。其次這些觀眾並不是非常在意動畫本身的內容,而更在乎動畫中所蘊含的的槽點。在視頻內容上用彈幕吐槽是這些網站的主要特點,在這個前提下這些彈幕網站中投放國產動畫無疑更加擁有市場。事實上《十萬個冷笑話》最初就是與bilibili和acfun兩大彈幕網站進行合作,在初期擁有了大批的粉絲,依靠這些粉絲形成了口口相傳的第一環。
然而與日本的合作不同,中國的動畫暫時還沒有形成製作委員會這一結構,動畫的製作所帶來的財政負擔只能依靠廣告植入的方式進行,但是這種方式會極大的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不是長久的方法。儘管2014年初的電影版《十萬個冷笑話》打破了非低齡向動畫電影的記錄,但是也不能忽視《十萬個冷笑話》的網路播放版也因為植入廣告過多,內容質量下降等問題廣受詬病,人氣日漸降低的現實。
可是相對於其他的國產動畫而言,《十萬個冷笑話》的境遇還算是相當好的,2011年的《魁拔之十萬火急》在當年被冠以「國產動畫的希望」等口號匆匆上映,在沒有粉絲基礎的前提上,這部動畫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儘管當年的票房並不可觀,但是作為一部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上少有的少年熱血類動畫電影,這一電影彌補了市場上的空缺。然後在三年後,《魁拔3戰神崛起》上映之後,製作方青青樹宣布無限期擱置魁拔這一計劃。「青青樹動畫方負責人遺憾表示:「無限期叫停《魁拔》電影,真的很傷心。也許觀眾再無法在銀幕上看到『蠻吉』的成長的,但中國電影市場只有低幼類型國產動漫能賺錢的局面,讓我們已經無法再扛下去了!」。在去年國慶檔電影的廝殺中敗退的《魁拔》無疑是中國動畫電影市場的一個犧牲品。
但是歸其原因,《魁拔》系列動畫的失敗不僅僅是片方認為的「中國電影市場只有低幼國產動漫能賺錢的局面」這一原因,同樣並非低幼市場的,《十萬個冷笑話》就是對《魁拔》狠狠的打臉。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間過長的間隔,周邊產品的市場沒有打開,動畫製作上沒有根本性的突破,檔期安排的錯誤,這些都是失敗的原因。至少,直到2014年,《魁拔妖俠傳》這早一就應該播放的網路動畫才開始上映,相比於《十萬個冷笑話》提前兩年通過電視動畫積累人氣,《魁拔》的問題也許並不只是單一的「國產動畫電影市場低幼化」這麼簡單。
在今年年初的《十萬個冷笑話》成功之後,未來的中國動畫也應該會向著這樣的思路進行發展,而製作委員會這一組織在中國也會隨著動畫IP的繁榮而產生。與電影的模式不同,動畫是可以以網路動畫的形式提前播出吸引人氣的。當中國的網路動畫能夠依靠著強力的宣傳推動,粉絲經濟以及周邊效益而獲得盈利的時候,動畫——這一曾經在中國和足球一起被相提並論的名詞,也會真正成為一個完善的產業。
產業發展程度不夠。
製作委員會代表的是一個囊括了動畫製作公司,媒體渠道,音樂公司,周邊廠商等在內的一個合作關係,製作委員會只是對外的一個統一的招牌,屬於一個歷史傳統問題。國內不一定會採用這樣的叫法,但是這樣的緊密合作的關係隨著產業發展肯定會出現。
現在國內的模式還是動畫公司製作動畫,向電視台推銷,電視台買進並播放的流程,能從音樂周邊上賺到的錢不是很多——甚至因為有補貼和政策扶持,前幾年很多動畫公司把動畫做出來就可以躺贏了。就算搭建起了一個製作委員會,這委員會裡邊的成員能分到的也只有畫好的大餅,誰會那麼熱心啊。
但是把這張畫好的大餅變成真的,也並不是那麼簡單,首當其衝的阻礙就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且不說正版的音像製品,試想一下,山寨廠生產的周邊是製作精美的正版周邊價格的一半,那麼正版周邊的廠商能在國內市場上盈利嗎。
寫到這裡得提一下奧飛動漫,在淘寶上搜了一下,巴拉拉小魔仙的周邊已經有模有樣了,就是定價低,走的薄利多銷路線。假以時日,說不定能成為中國的萬代?
這個委員會應該就是投資商,你投一點我拿一點,最後分紅就按這個比例分。
不知道題主注意過沒,不止動畫有製作委員會,電影電視劇都有。
這樣來說的話中國應該也是有的,只是不叫這個名,也沒有很明確的制度。沒有投資商的話可能是製作商不缺錢吧?
因為有廣電總局
廣電總局的微笑.jpg
只是名稱不同,職能上有
中國某某委員會已經夠多了,有幾個正經幹事兒的?
因為不需要分擔風險,製作委員會是啥?分擔風險的……
因為這個委員會成立了,也沒有用啊,可以拿來幹什麼?
日本委員會也不是一直都有啊!
中國先把片子做好故事說清楚再考慮其他吧!
推薦閱讀:
※自 99 年《寶蓮燈》後,為什麼感覺後來的熱門國產動畫沒有了當年的轟動,也沒有那麼令人回味?
※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動漫都是幼稚的,怎樣去辯駁並不是所有的動漫都是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