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們在讀新聞的時候是怎樣一個思路?

交易員這個職業未來會消失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演算法讀新聞的能力不可能比trader強。

想必交易員平時也需要讀蠻多新聞的,想問問交易員們讀新聞的時候是一個怎樣的思路?
如果可以舉一些你自己的例子就太好了。


交易利率期貨的,所以關注的新聞不多,一般就是國家的經濟數據和利率決議,外加央行官員講話之類的。

數據和決議都是月經,所以都習慣了,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一般是先看上一期的數據是多少,然後是比較關鍵的:看一下大行的經濟學家的估測調查,知道大概經濟學家的預期數據是多少;市場出消息之前會提前price in,就是會提前幾分鐘動一動反應一部分預期,了解一下市場中的人大概是怎麼預期的,這個預期可能和經濟學家的預期非常不一樣;有的時候會想想自己覺得這個數據該怎麼樣,不過一般不太准,畢竟不是全職研究經濟體的。

然後就是做計划了,現在的頭寸怎麼樣,如果數據比預期好/壞/差不多會造成什麼影響;觀察現在市場上的流動性如何,有哪些流動性可能是真的(即在出數據的時候,訂單也不會撤掉),流動性夠不夠執行自己的計劃;然後想一下如果怎麼怎麼樣,現有的流動性哪些可以吃掉賺錢,而如果要拿的價格被搶了,是用passive的方式等待成交,還是aggressive的方式把更差價格的訂單吃掉等等。

然後就是,3、2、1,出來啦!交易數據的時候是來不及看新聞的,因為這個時候要看訂單簿,有些algo和反應快的交易員已經開始行動了,他們的行為就是對數據最好的解讀;而新聞,是靠聽的,一般交易公司都有買廣播服務,所以這個時候廣播會講新聞的內容,短的數據大概需要2秒左右知道,利率決議什麼的就是先聽個數,後面什麼的都不管,先執行訂單最重要。

如果數據不重要或者基本符合預期,基本也就是那麼一下,就結束了;如果是超預期很多,就特別酸爽,基本就是風馳電掣,先走個一二十秒,然後就開始買賣互毆,可能快速反轉,也可能繼續走一波;利率期貨有一個利率曲線,交易者還會看看曲線是不是該動了,有的時候曲線就真的忘記動了,大家就會開始把價差合約打掉,把曲線做過去。

弄完這一切差不多要過了半分鐘左右了,然後就輪到分析師辛苦啦,「喂,你幫我看看央行對於未來的政策有沒有新的描述啊,用的辭彙換沒換啊」,「快幫我看看就業裡面全職變化主要是什麼變化比較大啊」,然後就是一邊看市場的反應,一般聽分析師跟你講;新聞是根本沒時間自己讀的。然後就是逐漸形成自己對新聞的解讀,同時感覺市場的情緒;因為是做自營的,所以就開始根據新聞建一些中長期的頭寸了;個人感覺這個時候才是最容易賺錢的,大數據之後通常一地兵器殘骸,這時的工作就是挑挑哪些能賣個價,搜集起來,拿個幾天,再高點價賣掉這樣。

差不多就這樣了。感覺第一下還是algo更快,不過那個時候市場真的沒多少流動性,即使拿光了也就那麼一點點錢;但是algo基本上解決不了判斷數據中長期影響這塊,對於某些辭彙的變化,或者市場情緒的變化,人看起來會更直觀一點。所以等新聞出了30秒之後,人就可以基本接管了。

——————————————
歡迎訪問值乎 - 說點兒有用的


這個首先看做什麼市場,再要看具體什麼策略。
說下股票市場。
新聞本身也是有強弱之分的。流言,消息,新聞嚴格說都是新聞,強弱不同罷了。


對於自上而下策略,更關注風起於青萍之末,新聞以熱點形式出現反而是宴會散去的信號。
記的還算清楚的兩個標的是LNG港口投資和鋰礦石企業投資。
有流言說亞太LNG可能緊缺和市場里電動汽車討論逐漸升溫的時候,就該注意了。
真等到LNG噌噌噌,Model S人人愛的時候早沒機會了。
當然這種市值將將十億刀的小標的大佬們都懶得聽,也只有我們這些搬磚工才去折騰下。
大手筆要去看丹尼爺的歐債之旅。


對於一個自下而上的策略,突發新聞是交易/投資的信號倒也不假。
本質就是突發新聞前沒有注意過相關標的,新聞本身相當於推送。
操作過的投資類型的有新東方,綠山咖啡。這和這倆公司所遭受的事件有關。
投機倒把推波助瀾之類的,典型就是最近的卡夫與亨氏合併,通用電氣回購。

--------------------------------------------------------------------------------
QA。
Q:怎麼區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A:問丹尼爺!問蘭尼爺!
Q:為什麼會有自下而上,徹底的自上而下不可以么?
A:大哥,搬磚也很累的,幾千隻股票看名字都眼睛疼啊。
Q:同樣是新聞對於兩種策略為何會有不同的時間窗?
A:策略內含選股,新聞是事件泛稱。看似兩者相似,實際沒太多聯繫。熊貓不是貓,狗熊不是狗。
Q:自下而上中,交易和投資是怎麼判斷的?
A:事件會導致投資者對股票價格與價值的判斷產生分歧,僅僅是價格分歧就投機倒把,如果發生價值分歧就認真考慮站隊。
Q:宏觀新聞和微觀新聞都需要關注嗎?
A:原則上是,但宏觀難於精通,搬磚工基本都選容易的那條路了。

在人生的每個岔路口,我都知道哪條路是正確的,但我一次都沒有選擇它,因為它太他媽難了

tips:讀消息本身沒有太多意義。消息僅僅是一個火星,焰火需要提前準備的,當然能心平氣和的看別人放焰火也是極好的。
tips:具體到這個題目,事件驅動作為連續五六年回報率最高的策略,一直是量化界試圖攻克的重點區域。作為老式交易員不是很看好,時間尺度太長了,期間需要考慮的因子太多。


贊同 @岑秋苑 的答案,畫面感很強。操作與貨幣利率政策相關性強的標的,確實是非常刺激,節奏快。

在商品期貨市場中,也就屬金銀對即時的貨幣利率政策、地緣政治、就業報告等信息最為敏感,銅都要差一些,雖然其有一定的金融屬性吧。做短線,消息出來後,直線爆柱、深V、倒V挺常見。夜盤出來前,熬夜等消息,要是做反了,只能認輸,轉天看有沒有機會出來;夜盤出來後,也是瞬時爆柱,一樣,想出還是出不來。另外,農產品對USDA報告亦較為敏感,有時轉勢或順勢加速便由此開始,在夜盤出來前,對賭的大庄也是不太容易睡著的。當然這說的是短線操作。

舉個眼下的例子,就是上周末連續出的兩條消息——肖鋼同志的風險提示、央行的大幅降准。

表面上看是一反一正,實際上說的是兩件不同的事。一個是提示股票市場風險,一個是對宏觀經濟的調控。兩者反映的情況:前者是說,短期股票市場確實有風險存在,非理性投機氛圍明顯,短期調整是大概率會出現的事;後者是說,政策繼續以政府主導投資為主,央行提供充足的貨幣供應,刺激實體企業敢於貸款,接訂單,提高開工率。這是對消息的簡單分析。

無論市場如何瘋狂,牛市的主基調仍沒有改變,短期風險以市場的承載能力做相應的消化處理。

對於短線策略的制定,單說股指期貨(跟股市有關的標的,我只做期指),先貼個圖。

先確定一個基準上漲波段,用江恩箱確定斜率和時長(圖中綠色網格畫線)。這是在一波震蕩後的第一次上漲,以此為基準,如果後市能保持良性上攻趨勢,那麼後面每一波上漲的幅度和斜率,至少是以此基準運行的,直到多頭能量耗盡。

定好基準,後面就是找點進場了。每個相對低點出來後,都需要確認此位置支撐是否有效,這裡只用MACD配上時長就可做判斷。我抓不到絕對低點,但可以從確認後的位置進場。只要確認低點支撐有效,就在圖上畫個與基準相同斜率及幅度的(黃色)線段,這就是做多策略,一根線段就行。只要市場保持良性上攻,那麼策略目標位就是定的,幅度只少不多。對於短線波段操作,這就夠吃的了。

圖中四個黃色線段,就是我的短線做多策略,也就是每個波段的趨勢線。不管K線在線上線下,總會圍繞趨勢線運行,直到運行至趨勢線高位末段,再出現偏離,就要準備離場了。

話說上周末出消息,分析完消息內容後,再對著圖看。圖中藍色方框是本周一的走勢,之前K線已經運行到這個波段的高位末段了。按照這一段時間的節奏,出不出消息,都是要有調整的,只是調整形態是什麼樣的問題而已。兩條消息,哪個對市場影響最直接,還是肖鋼同志的風險提示。

開盤後有過一次快調,但迅速收回來了,市場需要時間對消息的重要性做評估。只按波浪上看,我在圖上也畫出來了,上周五之前,這個波段的五浪上攻已經完事了,後面就是ABC調,只是形態問題。

開盤的快調,把A浪打出來了,A浪的低點低於前面4浪的低點,那麼後面的調整浪就會大概率出現非常規平坦型,意思是B浪高點要創新高,C浪低點要比A浪低點還要低。這是盤中策略,待B浪反彈高點創新高,開始回落並再次跌破趨勢線後,那麼C浪就是穩拿的。目標位為前面1浪高點。肖鋼同志的利空觀點體現在C的大幅調整上。

這就是我制定策略的思路之一。如何利用消息,實際上,消息確實有讓行情轉勢的可能,這是類似USDA那種,水落石出的報告所能起到的影響。但大部分時候,消息對行情影響是順勢加速,或是短期調整,大趨勢不變。

PS:寫答案的時候,當下這筆短線上漲波段的多頭倉位已經了結,因為達到預期目標位了。後市如果不調而直接漲,那就不是我能吃到的了。能把可以吃到的幅度吃掉,就可以了。以上說的都是短線策略,不代表長線看法,哈哈。


這麼多人都說了專業的,我就說點歪的吧。

全國最近普降暴雨,洪水泛濫。

」城市積水嚴重,民眾選擇划船出行,相關船舶板塊受到提振。「

」滴滴打船概念橫空出世,多家公司表示已開展相關業務,機構資金持續流入。「

」移動支付坐享嘀嘀打船紅利,行業發展迎來新一段上升期。「

」昨日,一滴滴打船船主利用漏洞竊取了客戶5萬儲蓄,近期可關注安防板塊。"

"船主的爆髮式增長,加上道路改船道的局限性,新水利基建這個名詞出現了,XX預計投入X萬億進行一道一路基建改造工程,A股市場已具有牛市的端倪。"


出身、經驗、日常的思維模式都會體現在閱讀新聞過程里,出身是很多人忽視了,許多人做完十年交易才發現是自己出身的戾氣最終阻礙了自己發展,苦大仇深無法平和應對世界
一般注意兩個:
結果導向
思辨性

避開兩個盲區:流程化思考、一刀切
很多做買賣的老油條炒股都死在這一塊,因為虛擬的市場對邏輯要求太高,其實他們在自己行業,非常會規避流程化思考,做生意誰都很溜

給一個昨天的例子,股指期貨開始鬆綁,這時的思考要從鬆綁的結果入手,而常規或者平庸的路徑,則是:鬆綁了,機構會如何,能炒了,期貨公司利好,查查期貨概念
這是平庸的流程路徑思考,並且缺乏思辨,變成一刀切,這樣想事情,很難超越市場平均水準,很難想像這麼想事情的交易者,能夠超越市場平均業績
事實是這樣想事情,已經是把市場假設成按照自己腦子裡的秩序在走,市場什麼時候有過秩序?

鬆綁的結果結合思辨的思考是:體會鬆綁這個動作本身,閱讀意圖,看到全局的機會,可能性有兩個:監管想試試市場態度、監管也許感覺可以了要真正鬆綁。
那麼它會對市場產生什麼影響呢?級別夠不夠呢?交易時就要思考這個問題,級別很關鍵,不夠級別的機會,繼續出現了,最有利的動作是按兵不動
為何流程化思考害死交易員,因為不夠發散,萬一級別不夠,就是把自己的資金,扔進了小級別行情的隨機性里

很多人這時就跑偏了,那這件事到底對什麼有利?這時就典型缺邏輯...我們是討論怎麼看新聞,不是討論具體機會,會思辨,就會代入自己需求,從需求出發,判斷行情對應的級別是不是自己要的
思辨很重要一個特徵:可能性,思辨就是為了可能性,可能性的思維能產生周密的方案,例如對一個級別與周期的判斷,就會發現,股指期貨這個事件,它的鬆綁幅度與行情級別相比,可能性最大的是毫無大級別機會
小可能是一個出錯導致的大級別交易機會,因為市場出錯會導致突然的風險報酬比上升,而這個細微的可能性才是這次事件真正的機會,賺錢就要撈大波段的,小錢要不屑於去掙
那麼如果不思辨,一刀切,很容易做出中庸的決策
交易員世界裡,中庸就是原罪,不能中庸,中庸不如去賣紅薯賺錢

上述這段算是個行業超越平均水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每個交易員勢必都有自己的交易邏輯,而新聞資訊的閱讀只是交易邏輯中的一部分,是交易系統的一部分。因此我覺得,單獨提出新聞閱讀來說交易的思路,並不完整,也不具備很強的參考性。

有些人閱讀數據為了掛單直接交易,有些人閱讀資訊來和技術面做驗證,有些人閱讀新聞僅僅為了體驗市場情緒,而有些人壓根不讀新聞,因為在他們的交易邏輯中沒有新聞這一項。本韭菜屬於最後一個。


每每看到一堆賭數據的,就有點想笑,真是膽大啊,當然可能我是小散,人家有內幕也說不準啊。我對新聞看法,那就是不看新聞看市場。單純新聞沒有意義,結合市場反應和之前的市場狀態才有意義。我下面說兩方面,一方面是如何結合市場狀態+新聞引爆識別趨勢。另一個就是莊家在新聞發布,或者就是數據發布時的價格上的影子。

你說賭行情(在你不知道數據大小情況下)有啥用?數據好就非得漲嗎?數據差就非得跌嗎?數據出來,過山車行情多了去了。那點不夠塞牙縫的超出的預期,也就嚇嚇小散戶外加打點止損,有時候連前低都過不去,然後就向反方向絕塵而去。

消息只有在超出預期的時候,才有作用。這時候也就是趨勢的開始了。

但要說消息能引起一個趨勢,那還真得天時地利人和。首先市場環境得允許,比如前期漲了太多,然後價格在這裡上不去了,盤頭了,那一個利空消息過來必定是稀里嘩啦的行情。

比如歐元最近從1.14下來這段,先是周五有個歐元的大利好,結果晚上沖高100點,沒過前高多少第二天早上就跌回來了。前面也已經有個四小時的頂部。那還漲個P?好歹也得有個回調吧。

這時候已經充分說明一點,這個價位做多意願是不怎麼地了。但同時也不具備一個跌下來的條件。那麼就可以開倉試空了。周一一個不能算是數據的消息,就一句關於希臘的話,讓歐元稀里嘩啦跌了1.5%。

這種話在之前歐元上漲的行情里出了n次,每次也就伴隨著小時級別的回調,日線上看都看不見。所以呢,上落市裡利空消息就忽略吧。現在股市也一樣,幾道金牌這牛也停不住。

所以說,單純賭數據,並沒有任何意義。必須結合市場狀態。市場狀態是火藥,消息是導火索,趨勢的發生,缺一不可。

有人說日線以下無趨勢,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持續兩到三天的小時圖都是趨勢。都在消息引爆+技術面市場狀態共同作用下發生。或者單純技術面發生,但前者力度幅度都較大,畢竟有個炒作主線。

再者說了,有些莊家在數據公布時的身影,那也不得不提一下。還記得三月美聯儲會議嗎,我認為那是一場經典的莊家割韭菜行情。對於去除耐心的預期積累了太多的獲利盤,對於外匯市場的大庄簡直是香噴噴的韭菜。回顧下盤面,聯儲會議開始,歐元先小幅下挫,然後在調降gdp預期的時候向上爆柱近百點,之後有幾分鐘時間內,從百點打回原型,基本是把價格壓回了漲之前,有一根長長上影線。這裡可疑;這就是莊家經常玩的把戲。這種情形在非農,gdp,cpi這種大數據發布時經常出現。

對於這些莊家來說,即便資金雄厚也沒辦法長期坐莊,但做個分鐘圖還是手到拈來的。注意,無論是散戶行情還是打止損行情,在穿破阻力線後都不會小幅回調,注意是不會小幅回調。如果是散戶,大家都在阻力位賣,那壓根突破不了。要是打止損,那應該升完立刻拉回。這種小幅回調壓價行為就是主力讓你,不那麼有利潤的階段。讓你把籌碼交出來。

試想一個沒有強悍知識的小散,數據出來那一瞬間他是很猶豫的,想像你自己。即便數字好,也不敢立刻開多,因為人有從眾心理,總想著市場咋想?這個時刻就是莊家出現的時刻,先吃掉一部分單子爆個柱,然後沒有後續單子價格拉回,收個影線,這時候基本上散戶都看呆了。幹啥呢?數據沒用啊?之前進去的散戶也不堅定了,看來沒指望啊,拋吧!然後庄吃了你的籌碼,不再壓價,行情開始了……… 之後你就追吧,一追你就套,這時候哪些big guy已經開始憑藉你的追單離場了。what a nice night for them!

根據這個邏輯,多找幾個大的數據發布時期對比一下,找歐元的比較准。比如上面那個三月的聯儲會議,壓價之後,出現了令人驚愕的3%大漲,可見前期美元積累獲利盤之多,也可見莊家絞殺獲利盤有多麼的爽。

歷次大數據發布,或多或少,都有庄進場離場的影子。我上面說的,只是一種,有的庄憑藉數據優勢會提前埋伏的,這種強庄就比較難看出來。但還是可以看出來,有些數據發布前沒有庄的影子,看都可以不看,睡覺去吧。比如上個月非農,那走了個p。上不去下不來,糾結死了。

當然也有例外,這種庄影歐元比較常見,澳元那是完全見不到。至少我看不出來,甚至澳元對於數據的反應是提前的,這叫人匪夷所思。因為澳元大部分都是本土資金交易,也許他們操盤手法比較不同。看到澳元跌那都是慢慢的小時圖一個小陰一個小陰跟著陰跌。歐元一般就是爆柱,完全不給散戶上車的機會。

就寫這麼多吧,看不慣的罵我也不回復,我只靠自己對市場的理解交易


是否和市場預期一致?

是否會影響現在的走勢?

加強現有趨勢還是出現反轉?

影響力大概多少?值不值得入場?

其實影響力小的消息,不用管。影響力大的消息,走勢會給你方向。消息出來後的第一根小時K線,基本就定了後面的方向。


寫在最前面:「任何的數據都是參考意義,融合加成也不是事實本身,只不過有助於理解事實,我們都是盲人摸象,為睹真相,多摸幾下罷了。」
我的方法不一定正確,跌跌撞撞中尋找屬於自己的路而已,寫出來方便以後自己回頭看的時候,能感慨「卧槽 當年自己竟然滿口胡言亂語」。
看新聞沒有先後順序,看到哪些認為有用的就記下來。當然,梳理新聞的時候要有邏輯。
首先是宏觀,再到政策,然後是產業(行業)變化,最後是公司層面。我通常把資金因素歸類到了宏觀中,因為資金沒有無緣無故的進場,凡有推動,應該是找准了某一項預期,而預期多源於宏觀。
有的人會問,為啥我讀新聞覺得沒有用?不是沒用,是因為你根本沒把這個行業摸透。只有了解了整個行業的脈絡,你在看到新聞的時候才知道對應在哪個環節。


可以按照以下幾個類別來歸納新聞事件:
1. 預定事件
此類新聞事件有預定的發表時間,比如:經濟數據和一些定期公布的利率新聞。在制定日常交易計劃時比較容易針對此類型事件提前做好準備。

2. 預期但未預定事件
這裡指的是你知道很快會發布,但是又不知道具體發布日期和該新聞中會影響市場價格的詳細信息。
比如:政治會議,如有各國首腦參與的峰會。操盤手通常能知悉該等會議召開的時間,但是無法確定會議決策(會對市場造成影響的會議決策)將予發布的具體時間。

和預定新聞事件相比,較難利用此類型事件做交易,尤其是短期交易,原因是較難確定建倉的地點與時間,而且開展該等交易活動時常伴隨著較高風險。

當然,操盤手也可選擇完全遠離市場,直到該等新聞事件被完全公布。

3. 意外事件
比如:央行發布意料之外的公告或自然災害或恐怖主義活動等新聞事件。

意外事件是目前為止最難交易的新聞事件,原因是你無法針對該等新聞事件的發布或其影響提前做準備。唯一能做的就是新聞發布後再做反應。


4.以新聞的重要性來歸類

在某種程度上,市場相關新聞所具的影響力取決於您交易的資產類別。以外匯來舉例,為了快速掌握新聞動態,可以關注一些諸如以下的實時財經日曆,是免費的。可以一覽所有財經新聞的重要性和其所影響的貨幣。



在紅色框框的地方可按照貨幣類型或是新聞事件的重要性作自定義篩選:

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新聞點擊 "+" 或 "-"的符號,以顯示或隱藏提示信息。


重要新聞事件發布之前,操盤手平倉、移動止損或新開倉都通常會使價格波動加劇。一旦新聞發布,還會有其他波動。有些操盤手遵從新聞交易策略,此時進軍市場,價格波動幅度增大。

同時,其他操盤手由於止損出場且被自動移出市場。


這裡是關於新聞交易的公開課,可以做更進一步參考:如何在交易中運用交易新聞 。


速覽~關鍵詞過濾~興趣點觸發~信息輸入~沽購識別~濾波~波形檢查~甄別真偽~降噪~淺層關聯①~映射嘗試~再次淺層關聯②~輸出可能性~調製~記憶深處關聯~輸出可能性~結論生成~解調~可行策略編譯~前庭投影~主觀策略選擇~與預先計劃邊際值的比對驗證~火控目標生成~標定價格並輸出~命令生成~冗餘對沖策略同步生成並備案~跟蹤目標~進入射界~鎖定~快速驗證~執行~執行結果複核~收盤啦~全生命周期策略集總結~預先計劃比對~戰鬥小結~歸檔~卧槽,可以跑了。

①循環起點
②循環結束既判斷點
③循環兩次起,可適度增加,需視關聯度計算結果確定。注意腦功率輸出限制。注意腦頻上限。嚴格按銘牌標定參數設立邊界,提防宕機風險。建議選用功率輸出瞬時峰谷差較大之設備。調試或生產任務,必須加入 if 關聯度<=0,Exit 語句,逐行調用驗證退出函數,並檢查設備匯流排各關鍵感測器實時輸出是否過載,避免腦循環因過載後,觸發嚴重的非可控風險。


昨天正好有個很好的案例,各位體會下:

FX168訊 英國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急劇下滑,且創下2012年四季度以來最低。這對於英國首相卡梅倫所在地區保守黨來說是一個潛在的打擊,因為該國將於5月7日舉行大選。GDP數據不及市場預期,英鎊/美元短線下挫50點,至日內新低1.5176。

這個是英鎊的走勢 30M:

4H


想想還是來點乾貨好了。分享最近的一次操作。前陣子聽別人說雞蛋很便宜,自己買的時候卻確實很便宜,於是上網打開新聞一看,各種雞蛋負面的消息迎面而來,什麼蛋農虧損啊,把養雞場關了之類的,最有意思的便是倒霉蛋這一稱呼。打開走勢圖,一看雞蛋可真夠便宜的,3400就買進做多了。後來又出新聞了,雞蛋漲的可真快,要成火箭蛋了。打開走勢圖一看不對啊,前幾天4000點左右便清倉了。好像故事都是這樣的。

7.14號更新:

今天進一步分析為什麼能判斷出買點,其實這和去年的螺紋熱卷行情是一個道理,去年的鋼鐵是這樣的,產能過剩,鋼鐵廠各種虧損等等,今年呢雞蛋傷農,大部分養殖戶虧損,成了倒霉蛋,這隻能判斷出一個大概的買點,接下來就是從技術面,K線中去尋找底了,打開那段K線,明顯是可以找出買點的。後來漲到了4000點的時候,此時的新聞都是說雞蛋漲的怎麼快怎麼好,要成火箭蛋了。打開技術面明顯是有問題的,日線級別肯定要面臨回調,於是便清倉賣出。但是雞蛋的中長期向好,這就不多說了。總的來說,政策與技術共振,找買點,背離找賣點。若出現一些小新聞,大部分都是震蕩,政策和技術關係不明確時,不動手。

8.29號更新:

溫馨提示,選品種前請考慮當前的的政治,即使有的品種看起來很高了,但做空也是有一定的風險。


首先,信息接收量要很大,廣覽多讀才能對大局有很好的認識。其次,重點閱讀自己目前交易的品種相關信息。一般很少看行情類新聞,尤其是傾向性傳話筒式的新聞稿,越少看越好。數據要自己的或第三方真金白銀買來的才相對靠譜。另外,新聞通常是落後於行情變化的。


這馬後炮也太慢了。


我讀財經新聞是這麼讀的。

對新聞進行風險評級。

1. 自然災害
2. 戰爭
3. 政治
4. 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和債務危機等)
5. 經濟政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產業政策等)
6. 日常宏觀經濟運行(GDP、價格、失業率等)
7.其他與交易產品相關的重要級別新聞

從上至下,風險級別從高至低。經過這麼整理後的新聞,我們才有精力重點關注對你風險級別高的新聞,而忽視掉一些風險低的新聞。


1 新的邏輯 新的信號
2 老的邏輯 加強信號或是減弱信號
3 老的邏輯 證偽信號


看新聞很簡單,但真正重要的是了解市場的預期。大部分新聞都是噪音,真正能move市場的很少,判斷哪些是這些真正重要的新聞是市場基本功。除此之外的新聞,讀不讀無所謂。


我就簡單點說吧,其實很多內容這裡沒法發出來。

比方說

背景:正在看關於加息的新聞,耶倫等等FOMC票委又出來放鷹牌宣言了,各種(tian)(lian)吹自己失業率控制的好,非農表現強勁,然後聲稱一年要多次加息。

一般(song)交易員:這貨說的真的假的?馬丹,去年也是這麼說的,結果就加了一次啊,不管反正先干進去再說,大不了止損。

理性交易員:根據美國近期的經濟數據表現來看,這一說法客觀上是存在依據的,但根據市場和美聯儲官員的過(bu)往(yao)表(lian)現(chengdu)來看,顯然也存在誇大的成分,所以,還是先看看市場買不買賬吧,掛個單。

美國交易員:我們美國的經濟數據肯定會越來越好的,Fxxx,強勢做多美元,做空非美貨幣。

中國交易員:馬丹,老美又要在後半夜搞突襲了,我們的黃金多單是不是該平掉了,老子可不想後半夜起來止損啊,搞個保護止損睡覺。

Bla bla bla ...


如做國際上連動較為密切的期貨產品,看新聞對短線交易幫助有限,一般來講我們大多數人得到的消息都要些晚,看到的價格波動與新聞關聯也很難有一個比較準確的連接,更多看到公布重要數據後,市場出現較大的價格波動,那麼我們可在大波動時,對方向把握不準確或沒把握時做規避交易策略,以規避風險。


推薦閱讀:

TAG:程序化交易 | 交易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