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官員薪水高嗎?

轉某微博:
宋代公務員的薪水估計是5000多年來公務員待遇最好的了。1個宰相的月薪是50萬文,在當時可以買12萬斤上等的好米 現在好米算2.5元一斤,12萬斤是30萬RMB,年薪360萬。當時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也趕不上東京一位守城門的士兵,因為士兵尚且穿得起絲綢制的鞋。
這個是否屬實?
----------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 縱橫經濟史,更多經濟史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討論。


這個,題主是求核對的,那我們就來核對一下以下說法:

宋代宰相的收入水平,相當於今天年薪360萬人民幣左右。

簡單化的評估結論當然在最後,現在我們開始逐步推敲。這一說法是根據米價得出的,那麼就先來看宋代的米價。毫無疑問,和今天一樣,糧食的價格因時因地變動很大。我們只考慮開封府,以下數據轉引自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價研究》:


這裡,989年的價格實際指的是麥與粟。本回答中,出於簡單化的考慮,麥、粟、米的價格差異就不再考慮了。需要強調的是,這數據並不是今天意義上準確的統計數據。其中各種材料受到其語境的限制,或有誇大或縮小。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局限,我們還是可以把握一個大概的趨勢:

就此圖,北宋時期,僅就開封地區而言,糧食價格一直在上漲,而且漲幅驚人。

於是我們可以進入下一個問題:一斗米究竟有多少。度量衡是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古代度量器的使用,也因時因地受到限制,並沒有今天那般準確的觀念。這裡,手中並沒有幾種主要參考書的電子版,姑且採用一個偷懶的做法,使用《中國歷代度量衡單位量值表及說明》:


根據此表,宋代一升等於今天的0.7升左右;宋代一斗等於十升,換而言之,彼時一斗米就是今天7升米。這表背後當然有許多問題,但宋代1斗,差不多相當於今天7公升,誤差不會很大。於是,我們進入下一個問題:

1公升米,大概相當於有幾市斤呢?

這我真不知道。我知道1公升水有2斤,有的米浮在水上的,大多數沉下去了。那麼,一升米總應該比2斤多一點,但也不會多很多吧……(有條件的知友,麻煩幫我量一下——我很久沒見過米了……)這裡暫時取2.5斤。因之,宋代的一斗米,就是今天17.5斤,也即8.75公斤。我們可以繪製一張新的表:


基於這些準備工作,我們可以討論宋代宰相的俸祿了。然而,宋代的俸祿,名目繁多,正俸、加俸、職田之外,還有各項收入。這裡我們再簡單化一下:


這個表格來自黃慧賢、陳鋒所編《中國俸祿制度史》,這裡羅列的其實是正俸部分。再出於簡單化的考慮,我們只關注其中的俸料與祿粟:這裡有1000斗的粟(十斗為石),與300貫錢。一貫等於多少文呢?宋代有不同的換算方法,即所謂「陌制雜亂」,依照「官陌」1貫等於770文,但如果依照「足陌」1貫是1000文。這裡似乎應以官陌為準。因之,宋代宰相收入的一部分是:

1000斗的粟 與 231000(300 x 770)文錢

現在,我們假設,這位宰相把所有領到的錢都用來買米了,買到的米就是他的最後收入,我們發現他在不同時期能買到的米相差很大:


最後,我們再假設1市斤米的價格是2.5元人民幣,這樣,可以推測出這位宰相的收入相當於今天多少元:


原來,前期與後期,相差是如此得驚人。尤其可以注意的是北宋末。假設這位宰相要供給100個人的吃喝(家人及家中的僕役),每人每天吃1市斤米,每月就需要3000市斤米,俸料和祿粟的部分差不多就去掉了。基於這個數字來推測年收入,北宋前期的宰相有超過兩百萬人民幣的年薪的話,到了北宋末期,其實也就二十萬出頭的樣子了。

當然,這個演算法有非常不科學的地方。這個宰相不需要把收到的錢都用來買米,他也可以把收到的米都換成錢。換而言之,因為大量的實物俸祿的存在,宋代宰相實際受到物價變動的衝擊,並不如上表中那麼大。其中複雜之處就不再展開了。我們可以出一個簡單化的結論:

(1) 宋代官員收入確實很高——「宋制祿之厚」,清人早就注意到了;
(2) 但僅就其中的俸料而言,購買力下降也非常明顯;
(3) 因之,在北宋的不同時期,官員的實際薪水也有一定的差別。


評論區有一些同學,友好或不友好地,反對以米作為參照物。簡單的回復如下:

(1) 我在做的事情是核對一種說法——這種說法認為,如果以米作為參照物,宋代宰相的年收入達到了360萬。這個回答指出,即使以米作為參照物,宋代宰相的年收水平變化很大。換而言之,以米作為參照物是否合適,不是我關心的問題。
(2) 通過一些回復,我知道了古代和現代的農業技術是不一樣的,「農作物產量」竟然會升高!嗯,來知乎收評論真是長知識呀~~~

許多同學誓死不看完回答,只求發表評論,至此我只能關閉評論了,希望為大家也為我節省一些時間。感謝丁澤宇以及布吉島的關心與指正,也感謝秣陵君的澄清與指點——希望有機會再見。


先看題主的問題和說明哈。

問題:宋朝的官員薪水高嗎?

說明:宋代公務員的薪水估計是5000多年來公務員待遇最好的了。1個宰相的月薪是50萬文,在當時可以買12萬斤上等的好米 現在好米算2.5元一斤,12萬斤是30萬RMB,年薪360萬。當時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也趕不上東京一位守城門的士兵,因為士兵尚且穿得起絲綢制的鞋。
這個是否屬實?

題主這個問法其實是有點不大妥當的。問題是「宋朝的官員薪水高嗎」,補充說明是「1個宰相的月薪是50萬文,在當時可以買12萬斤上等的好米 現在好米算2.5元一斤,12萬斤是30萬RMB,年薪360萬。」

也就是說,你的題目問的是宋朝官員的薪水情況,而說明則是利用米價的換算來評價宋朝宰相的薪水情況。


第一,關於宋代的米價到底是多少,可不可以這樣簡單地換算, @殷守甫 已經算過了,我不再贅言。

第二、宋代的官員薪俸水平如何,與宋代的宰相薪俸水平如何,其實是兩個概念,不能簡單地混為一談。就像你不能根據國務院總理的工資水平來評價普通基層公務員的工資水平一個道理。


我先上結論吧,免得大家還得費勁先拉到最後再回來看論證過程。


1、宋朝的宰相待遇水平不錯。

2、宋朝政府整體支出的薪水不少,但是大部分官員的實際生活水平並不高。

——————————————宋朝官員俸祿制度變動情況說明———————————————


@殷守甫 已經討論過了,宋朝的物價其實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從北宋前期到南宋物價上漲很嚴重。其實宋朝的俸祿制度也不是一成不變。


宋朝的俸祿制度是和宋代的官制緊緊聯繫在一起的。而宋朝的官制,在最初的時候並沒有特意去創設,還是沿用晚唐五代的那一套。有新問題出現的時候就去修修補補,直到建國一百多年之後,神宗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元豐年間進行官制改革,才又建立成系統的官員制度,這種變革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元豐改制的對象,是文官中的京朝官,至於文官中的幕職州縣官和武選官,徽宗時期才重新定階改革。相應地,宋朝的俸祿制度也有著幾次大的變動。


北宋建立初年,官員待遇水平具體多少,現在沒有留下成系統的史料,僅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詔令保存在文獻中。根據日本學者衣川強在《宋代文官俸祿制度》中的研究,從宋初到真宗大中祥符年間,主要對地方官的俸祿進行調整;直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之後,開始調整中央官員的俸祿。現在可考的,最早的系統性的關於官員俸祿的詔令見於仁宗嘉祐二年(1057),史稱《嘉祐祿令》,《宋史·職官志》完整地記錄了《嘉祐祿令》中各官員的俸祿。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官制改革,主要是為了恢復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也將官員的寄祿官與差遣的稱呼分別開來。相應地,官員的正俸也主要由兩部分組成,由寄祿官而得到的料錢,以及由差遣拿到的職錢。自從元豐改制之後,其他的變化都是小打小鬧了,元豐的官制和俸祿制度一直延續到南宋,大致沒有太大變化。


宋朝無論俸祿還是物價都處於變動時期,整體來說,是俸祿的漲幅跟不上物價的漲幅,到了北宋末和南宋初,物價更是漲得沒邊了。所以說,如果要定量的話,大概需要截取一個片斷來計算。仁宗嘉祐年間是公認的盛世,不妨以這段時期為例,來看看宋朝官員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嘛,總是收入減支出。先來看看普通官員的支出情況。


——————————————————宋朝官員的家庭支出————————————————


算支出之前,首先要明確一下,宋朝官員的家庭成員與現在是不同的。現在基本上是以小家庭為主,即使算上雙方父母,每家最多也不過十人。而宋朝,一方面聚族而居的觀念比較盛行。另一方面,科舉及第者,在大家族中處於相對顯赫的地位,可以享受官府的種種優待(諸如免除服役,官戶所交田租有所減輕等等),所以同族中的其他人更加傾向於和他一起居住。比如說,真宗時期的楊億,「良賤相從三十餘口」;仁宗時的石介「衣食夫五十之口」,神宗時的秦觀,「聚族四十口」等等。我們就假設一家三十餘口好了。那這三十餘口,當然不可能都是家人,也會有傭人之屬,但生活都要仰仗官員的俸祿。每月各種物資大概能消耗多少呢?


關於宋朝各生活物資的價格,也有了許多研究,我們不妨看看程民生先生在《宋代物價研究》一書中的研究結果。程民生先生在此書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來對各種生活水平的各種物品進行了計算。簡單起見,就只看衣食和住。


衣:仁宗時,丁度曾說「在京西,有強盜殺人,取其弊衣,直不過數百錢」。一件破衣服,也要值數百文錢。徽宗時,趙明誠在太學讀書,和李清照二人日子過得比較清苦,如果想買些字畫碑文什麼的,得把衣服當掉。「質衣取半千錢」,一件普通衣服典當價錢大概500文。那就按一件衣服500文,每人四季各一件,2000文,也就是2貫錢。一家一年60貫,平均每月5貫。

食:我們估且按每家都只吃米飯來計算,副食等一概不管。米價的變動情況,殷守甫已經討論過了,我們只看,嘉祐左右的米價。熙寧元年(1068),曾鞏上書,提到之前15年,即仁宗皇祐後期到治平年間,全國平均米價是」貴价每斗七十文,平價七十文,賤價六十文至六十二文,九十八陌。「也就是說,中等價是每斗70文。那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吃多少米呢?范仲淹在范氏義莊曾規定,成年男女,每日食米一升。南北宋之交的庄綽說,「蓋健啖者,一飯不過二升。」南宋中期趙汝愚說,「吾曹盛壯時,日食二升米飯,幾不滿欲。」青壯年男子,每天二升都不一定夠。考慮到婦孺老弱,算每人每天1.5升計算,每戶每月至少食米1350升,135斗,9450文,姑且按9.5貫錢來算吧。


住:宋朝官員如果按做官所在地,可分為京師和地方。地方官因為每任三年,不會長呆,所以一般不在當地買房子,會租或者住公廨。京師的房價是比較貴的,大部分人都買不起。朱熹在《朱子語類》中即曾說:「祖宗朝,百官都無屋住,雖宰執亦是賃屋。自神宗置東西府,宰相方有第。」神宗建東西府是在熙寧四年(1071),那租賃房屋大概是多少錢呢?熙寧六年(1073),乾德賜西夏歸明人(取棄暗投明之義)李崇貴租錢「日五百」,即每天500文,每月15貫。元祐二年(1087),御史中丞胡宗愈,「每月僦錢十八千」,每月18貫。那我們就取15貫來算好了。


這樣算下來,每戶的開支,每月至少29.5貫。但是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問題,那就是所有的都是按最低標準來計算的。每月難道只吃米飯,不吃肉、水果、蔬菜嗎?做飯不需要調料,不需要買柴嗎?《五朝名臣言行錄》轉引《東軒筆錄》中的一則資料,稱范仲淹寄居在僧舍讀書時,「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經宿遂凝,刀畫為四塊,早晚取二塊,斷虀十數莖,汁半盂入,少鹽,煖而?之。如此者三年。」強調的肯定不是粟米之少,而是只有粟米、菜葉汁和鹽,日子清苦。

其他的生活水準也是如此,官員總是要見客,不需要高級些的衣服以及冠帽、佩飾、鞋子嗎?女眷不買首飾嗎?住也基本都是經濟適用房,並沒有豪宅大院。而且對於文人來說,難道文化生活不是必備的,不需要交遊唱和,買書畫筆墨嗎?


所以標準不同,不同的研究論著中對於每戶官員家庭需要多少錢,估計量是不同的。比如楊果,在《中國古代俸祿制度》中,認為20口之家,至少需要20貫(和我的估計相差不大哈)。衣川強在《中國文官俸祿制度》中就認為,每戶至少需要100貫,才能維持體面的生活。


好,現在我們來看看,官員實際能拿到多少錢?


————————————以《嘉祐祿令》為例看官員的薪俸收入——————————————


元豐改制之前的祿令制度,不妨以仁宗的嘉祐祿令為例來說明。在這段時期,大部分官員的薪俸主要由本官(又稱寄祿官)決定,僅有一小部分比較重要的差遣(如三司使,財政部門的負責人)或者館閣的帖職(如龍圖閣學士)等由差遣或者貼職決定。那我們先來看看當時的本官俸料情況。

(圖片節自《中國俸祿制度史》)

從表格來看,宰執的薪俸確實是一等一的高,而且除了每月300貫的料錢,各種賞賜也都是其他官員所難以企及的。所以,宋朝宰相的薪俸水平高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來看看其他官員的薪俸水平。按照衣川強先生的計算,如果單純依靠正俸,只有能拿到100貫以上,能過上比較體面的生活。那除了宰執和三司使就沒人了。所以我們降低標準,按每月30貫,能過上能勉強滿足溫飽的生活的標準,看有多少人能夠達到。從圖表上看,也要郎中以上才行。巧了,郎中在當時剛好是五品官員。在宋朝,六品轉五品是個坎,非常難過。仁宗時五品官員的數量我沒有找到史料。但何忠禮先生在《宋代官吏的俸祿》一文中,引用了《長編》元祐元年(1086)的一則史料,「京官自承務郎至朝議大夫凡二千八百餘人,選人一萬餘人。」何忠禮先生認為,「朝議大夫以上為正一品至從五品的大官,人數甚少」,估計五品以上官員不到200人,合計全部文官共約13000餘人。也就是說,在這13000餘人中,只有不到200人能夠依靠正俸勉強維持一家人的溫飽。而且宋朝還有一個叫做「省陌」的慣例,也就是說,到手的工資只會發標定的77%,而且到手的工資也並不全發錢,二分現錢,一分折支。那這樣算起來,錢數就更少了。


當然,除了料錢之外,官員還會有其他的收入,衣賜,祿粟,各種各樣的添支,以及郊祭的賞賜等。但是問題在於,這些收入也都是與官員的級別以及具體的差遣掛勾的,品級越低的人所能拿到的越少,很難說對具體生活的改善有太大的作用。


——————————————————列舉史料的分割線—————————————————


從史料上看,當然有很多人通過科舉考試改變了自己,甚至家族的命運。


有名的比如說晏殊,小時候家境特別貧困,真宗朝他擔任館職時,有天別人都出去玩了,只有他埋頭苦讀。真宗非常讚賞他,結果他很誠實地告訴真宗:「我只是沒錢,有錢我也出去玩(臣非不樂宴遊,直以貧無可為。臣若有錢,亦須往,但無錢不能出也)。」但是做相之後卻嘲笑別人做的富貴詩「乞兒相」,自稱「每言富貴不言金玉錦繡,惟說氣象」。」並以「樓台側畔楊花過,簾幕中間燕子飛」、「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來自證,稱「窮兒家有此景緻也無?」 可見起碼晏殊家中有樓台院落池塘。


比如說宋庠宋祁兄弟,讀書時,上元節在州學吃虀飯,冬至請人吃飯沒錢,把先人留下的鑲有一兩錢的劍鞘給當掉了。後來做官後,宋祁也是夜夜笙歌,宋庠都看不過去,說他「窮極奢侈」。


比如說范仲淹,父親早逝,母親帶著他改嫁,連姓都改了。可是後來還建了范氏義莊,沒錢哪裡能支撐?


比如說韓億和李若谷。沒考上時那個窮啊,倆人結伴去考試,一共只有一席一氈,每次需要出外拜客,根本雇不起車夫充門面,輪流給對方做車夫。後來李若谷先考中,去許州長社縣做主簿,韓億幫他背著箱子送行,離長社還有三十里,要回去了。李若谷對韓億說:「這裡有六百錢,恐怕縣吏來我還得給賞賜。」然後一人一半,大哭一場分別了。後來兩人都做到了參知政事,韓億幾個兒子都做到了待制以上的高官。

像這樣的例子當然是有,但是也要看這些人是誰。他們大部分都做到了宰執,位極人臣。而又有幾個人能走到這一步呢?反過來看,哭窮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真宗時,楊億自稱「曾糊口之不及……漢臣餓且欲死,難免侏儒之嗤」;李宗諤「祿廩不足以給婚嫁,(王)旦前後資借之甚多。」楊億還是知制誥,李宗諤還是翰林學士呢,都免不了這樣的困境,下層官員就更多了。有窮得「與妻采野蔬雜米為薄粥以療飢,欲去官賣葯」的,有「親屬多貧,不能贍養,聞嶺南物賤,因求其官」的,有死後家人「貧不能歸,乳嫗挾二子行丐於市」的,有賣女兒「以為歸葬計」的。放眼望去,比比皆是。


即使做到宰執的,也不能保證子女的生活。晏殊死後,晏幾道就過得很清貧啊。呂夷簡為相,死後兒子也缺錢花,要變賣宅院。


——————————————————分析原因的分割線—————————————————


為什麼宋朝的官員這麼窮?


首先呢,是和科舉考試以及家族制度的盛行有關。科舉考試興起之後,門閥政治轉向官僚政治,大批出身貧寒的士人走進仕途。宋朝之前,官員多出身於門閥士族,有家底,無須考慮俸祿來養家糊口。而到了宋朝,官員普遍家底薄,負擔重,即使收入不菲,也經不起這麼多人分。打個比方,宋朝之前的官員,是官二代官三代,不指望工資過日子。而宋朝的官員,是鳳凰男,一個人掙錢家人一起花。


其次,和宋朝的待選制度有關。宋朝的「冗官」一直為人所詬病,所謂的「冗」不止是結構上的疊床架屋,人浮於事。而是同一個職位,會與幾個人相關。當時的制度不像現在的公務員,從考上就可以一直做到退休,而是幾年成一考,要考核後等著再給你安排下一個工作。而下一個工作就得等到有員闕時才能分配了。基本上一個職位,有一個已經離職的,一個在任的,至少還有一個等著現任官員期滿的。待闕的時間一般還比較長,王安石稱「蓋七六年而後得三年之祿」。也就是說,九年中只有三年是無需等候直接做官,其他時候都是閑著沒錢拿的。這樣一平均,薪俸就更少了。

————————————————————結語—————————————————————

自從趙翼在《廿二史札記》「宋制祿之厚」一條中稱,宋朝官員俸祿「恩逮於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財取於萬民者不留其有餘」之後,一直有人稱宋朝官員俸祿最高。但其實這個問題,學界早就有過討論,從40年前的衣川強到現在,基本都認為,宋朝政府用於官員俸祿的開支並不少,但是由於官員人數多,官員薪俸要供養的人也多,整體來看並不足以養家糊口。


參考論著及延深閱讀:

1、
衣川強著、鄭梁生譯《宋代文官俸給制度》,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

2、
何忠禮《宋代官吏的俸祿》,《歷史研究》,1994年03期。

3、
程民生《宋代物價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先上個段子助興:
建炎之後,以國用窘匱,凡故例群臣錫予,多從廢省,惟從官初除,鞍馬對衣之賜猶存,而省其半。紹興二年,黎確由諫議大夫除吏部侍郎,見其賜目,後用御寶,而雲「馬半匹,公服半領,金帶半條,汗衫半領,褲一隻」,甚可笑也。然皆計直給錢,但當減半計數可矣。時有司之陋,大抵多類此。《雞肋編》

南宋初年財政窘迫,俸祿和實物只能減半支給,人事機構直接機械執行減半的政策,這不就出笑話了。

只想說,不要把朝代標籤化,尤其兩宋加起來300多年,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眼光來看,百官的俸祿水平是要根據國家的財政狀況調整的。
宋代官員的俸祿名目很多,但不是所有官員都能領到。
不用說其它名目了,就本官的正俸,也不總是規定多少錢就發多少錢的,有時是打個八折,有時是部分用實物沖抵代替發現錢。
宋初的時候百官真挺寒酸的,尤其是低級別官員。如低級武官三班奉職,月俸700文、驛券肉半斤,孤寒死了。
什麼時候財政狀況好?自然是沒有戰爭且風調雨順的時候。
宋代官員第一次大規模加薪是真宗朝搞完封禪之後,但也只是針對中高級官員。
吃肉喝湯定律從來都是金字塔形的。


神宗皇帝登基之前,兩萬五千名帝國正式在編的官員,和——我們找不到準確數字,據估計在二、三十萬左右——的吏員,每年需要支出的俸祿,大約在一千二百萬緡錢。

以宰相和樞密使為例:他們的俸祿收入包括:正俸,相當於基本工資;添支,相當於資歷或年資工資;職錢,相當於職務工資;衣賜,相當於服裝補貼;茶酒廚料,相當於伙食補貼;飼芻,相當於交通補貼;薪炭,相當於取暖補貼;還有七十個人的隨從衣糧,相當於安全保衛兼威風擺譜津貼。其總數大約為一萬緡錢上下,差不多合一萬畝土地的出息,大約相當於今日二百萬元人民幣左右。我們知道,擁有宰相官位的人可 遠遠不止三、五個人。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後,節度使的待遇是最高的,大約比宰相還要高出三分之一左右,而擁有節度使待遇的人,比擁有宰相官位的人,又要多出許多。有一種說法認為,宋朝宰相的官方收入大約至少是明朝宰相——首輔的五倍以上。


當時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也趕不上東京一位守城門的士兵,因為士兵尚且穿得起絲綢制的鞋。

--這個梗,有點類似「秦始皇窮得用不起手機」。


「如果我有幸成為東京汴梁的一個門吏」,我當然會很幸福,但問題在於我平白無故的怎麼會成為東京汴梁的門吏呢?!我是跟著趙光義到河北抓花姑娘,還是跟著趙匡胤到陳橋造反?還是跟著其他皇帝裝神弄鬼?

好吧,既然這些都很難,那麼另一個問題就很現實地擺在「我」面前了——如果」我「不是汴梁的門吏,」我「還會覺得活在宋朝很幸福嗎?

首先我需要為朝廷強行塞給我的耕牛付費;
其次我需要被迫貸款,用」依法貸款「的方式來表達我的忠誠;
再次我從太爺爺輩起,就得為包拯等日益增加的清官的高收入埋單,括弧包括但不限於包公等人修造私人別墅,亭台花園的經費以及佔用我搶險救災、種地逃荒的時間;
第四,每年我還要不定期停下我賴以謀生的活計,去為拗相公、拗皇帝、拗將軍以及其他拗dog們的拍腦瓜決定奔走。
第五,我甚至可能因為寫了不該寫的字,說了不該說的話而被迫落草為寇,莫名其妙成了歷史上最和諧社會的反動分子。繼而代替僱傭兵去為養廉主義社會制度奉獻生命!

請問如果本樓諸位答主,如果你們誰沒帶著爹媽、學問、存款和社會地位投胎到宋朝,你們還會為宋朝制度點贊么?


比起明清而言,宋朝,特別是北宋官員的俸祿確實相對優厚,但是待遇也是分等級的,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和底層公務員的差距就非常懸殊。

假如是一品宰相的話,在仁宗時期月俸有300貫,祿粟100~150石,綾、絹、棉、羅若干,還包括百名僕人的衣糧以及薪篙炭鹽等各種雜費,以及其他名目繁多的補助,這些換算出的薪餉已經相當不菲了。雖然各個時期的購買力不盡相同,但在北宋初期月入10萬以上應該毫無壓力。另外逢年過節,皇家祭祀,還可獲得賞賜,包括金銀絹緞等,摺合成現金也頗為豐厚,有時比一年的俸祿還要高。特別是三年一次的郊祀,賞賜規模最大,對國家財政和官員經濟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另外需要說明是宋朝的官職分為官、職、差遣三部分,其中官即官銜,主要與俸祿掛鉤,標誌著階級地位的高低,有了官銜,即便沒有實質的職位,也可以照樣拿工資。所以宋朝的加官進爵不一定代表實權的提升,但是多了個頭銜便多了份薪水。這也是宋朝皇帝對權利的一種約束方式,既防止有人位高權重危及皇權,又賣了個人情讓你名利雙收。可想而知一些頂著長串頭銜的高級官員和皇室宗親的收入是有多麼豐厚……

即便是品級不太高的地方官,一般也有四、五十貫的月俸,絹綾若干,僕人衣糧等,並且有政府補貼給地方官作為報酬的職田,這部分職田還是減免稅收的,以「責其廉節」,防止貪贓枉法,其實就是變相發養廉銀。這麼看來,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足以生活得十分滋潤。

不過廣大的低級官員可就沒這麼愜意了,以縣令到縣簿這一級,俸祿約5~15貫,祿粟5~10石,可能會加上幾傾職田,不過沒機會有其他賞賜做補貼,生活上自然會有些拮据。仁宗皇帝時期王安石上過著名的奏章《上皇帝萬言書》。其中提到基層官員俸銀微薄,「州縣官月俸七,八千錢,甚至有四,五千錢者,如不另謀些營生,難以苟闕家口」,這七,八千錢換成人民幣大約是幾千元,想想這些官員還要養妻兒老小傭人書童啥的,日子也確實過的太不體面。

而宋朝的老百姓日收入基本上在100文這個水平線上下浮動,也就是月入3貫左右。考慮到宋朝物價相對也較高,這些錢基本也只能滿足一家幾口的日常開銷(開封市民相對生活水平較高,天子腳下資源傾斜,人民的娛樂文化生活也很豐富)。但由於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紡織技術的提高,絲綢的流通在城市甚至農村都已經比較普遍了,不過上等的絲綢製品如雲紋羅,蓮花紗,緞錦等依舊工藝繁雜價格昂貴限量發售,不是尋常百姓能消費的起的。而歐洲此時正值中世紀,科技文化發展遠不如宋朝,不過說歐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趕不上東京一位守城門的士兵就太誇張了~畢竟宋朝再富足,貧富差距仍是非常巨大的。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沒有抑制過工商業發展的少數朝代之一
因此宋朝的經濟水平可謂是封建王朝的一個巔峰
而且宋朝實施的工資政策是高薪養廉
下面來提幾點資料

宋代俸祿包括正俸(錢)、祿粟(米)、職錢、公用錢、職田、茶湯錢、給卷(差旅費)、廚料、薪炭等許多令人眼花繚亂的名目,大多均以錢支付。還有謙人(僕役)、衣料(官員使喚之僕役,每人每年糧食折錢3000文,綢絹每匹折錢一貫,布每匹350文,綿每兩40文等)等等,不一一列舉。此外朝廷還時常給予賞賜。宋初基本沿襲後周之制,採用俸戶制。太宗初年廢俸戶制,本官月俸給1/3錢,2/3實物。初期俸祿較低,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間正式制定"祿令",如規定宰相、樞密使月俸料300貫,春、冬衣服各賜綾20匹、絹30匹、冬棉100兩,每月祿粟各100石,謙人衣糧各70人,每月薪(柴草)1200束,每年炭1600秤,鹽7石等。元豐改制,調整了官階與俸祿,又有增加。南宋初,財政困窘,俸給和米麥均減半支給。宋朝的俸祿制度非常複雜,如仁宗年間定41等,每等內依官職不同又多少有差,詳參見《宋史 職官志》。 宰相、樞密使一級的高官,每月俸錢三百千(即三百貫),春、冬服各綾二十匹、絹三十匹、綿百兩,祿粟月一百石;地方州縣官員,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二十千,小縣縣令每月十二千,祿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 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以至喂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皆相當可觀。宋真宗時外任官員不得攜帶家屬,而家屬的贍養費則由官府財政供應,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還有「公用錢」(即招待費),如節度使兼使相公用錢可高達二萬貫,而且上不封頂,「用盡續給,不限年月」。公用錢之外,又有「職田」。諸路職官,各有職田,兩京、大藩府四十頃,次藩鎮三十五頃,直至邊遠的小縣,尚有七頃。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戶租種,官員坐享其成。 註:一般的朝代,一兩白銀兌等於一貫銅錢,三百千(三百貫)就是300兩銀子 宋史 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鑒》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 銀子的購買力:宋朝,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具體演算法是:根據《宋史 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 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米的價格按現在的每斤約1.75元人民幣計算(一般1.5元~2元,取中間值) 宋朝 七品縣令(小縣)是每月12兩的話,一兩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的話,他的月薪就是11088~22178元人民幣/一兩是672—1344元的話,月薪就是8064~16128元人民幣,相當的優厚啊!


縱觀中國古代歷朝官員的俸祿,以宋朝最為優厚,明代俸祿最薄官員待遇最差。 北宋官員俸祿之優厚,在中國歷代封建王朝中是數一數二的。
據《宋史·職官志》的記載,宰相、樞密使一級的高官,每月俸錢三百千(即三百貫),春、冬服各綾二十匹、絹三十匹、綿百兩,祿粟月一百石;地方州縣官員,大縣(萬戶以上)縣令每月二十千,小縣縣令每月十二千,祿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還有各種補貼,如茶、酒、廚料、薪、蒿、炭、鹽諸物以至喂馬的草料及隨身差役的衣糧、伙食費等,數量皆相當可觀。北宋初年按官品頒發俸祿,而臨時差遣以"使"名義執行另外任務並不改變俸祿標準,干多干少一個鳥樣。


宋真宗時外任官員不得攜帶家屬,而家屬的贍養費則由官府財政供應,月供米、面、羊等生活用品。此外,還有「公使錢」(即招待費),如節度使兼使相公用錢可高達二萬貫,而且上不封頂,「用盡續給,不限年月」。 據史書記錄,楊州官署的官員們每月集體宴飲有五次之多。 公使錢之外,又有「職田」。諸路職官,各有職田,兩京、大藩府四十頃,次藩鎮三十五頃,直至邊遠的小縣,尚有七頃。且「外官占田,多逾往制」,由佃戶租種,官員坐享其成。從北宋嘉祜年開始實行俸祿以官品為主,差遣職務為輔的給祿制,以便發揮"使職差遣"官員"治內外之事"的積極性,多勞多得,解決了官員"名與實殊"的矛盾。
秦漢以來,薄俸一直是個問題,為增加官員的收入,隋唐採用"公廨田"、"公廨錢"。即財政撥錢給各官署,由官署經營商業和放高利貸以自養。 [圖片未上傳成功] 宋代官員最多,俸祿也相對於其他朝代最優厚,而且宋朝官員還可以經商為個人致富。另據記載:"荊湖、嶺南民輸稅須大錢,民以小錢二或三易大錢一,官屬以奉錢易於民以規利。詔自今吏受民輸,但常所通行錢勿卻,官吏毋得以奉錢換易。"說明北宋官吏的俸錢屬於專門鑄造,形制較大,質量也優,用現在話說:含金量高! [圖片未上傳成功]
中國古代社會到宋朝發展到了頂峰,美國孟菲斯大學教授孫隆基說道:「在我們探討宋朝是否世界『近代化"的早春,仍得用西方『近代化"的標準,例如:市場經濟和貨幣經濟的發達、都市化、政治的文官化、科技的新突破、思想與文化的世俗化、民族國家的成形,以及國際化,等等。這一組因素,宋代的中國似乎全部齊備,並且比西方提早五百年。"

宋朝的科舉使官吏的隊伍急劇膨脹,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減天下冗吏十九萬五千餘人,所減如此,未減者可知也,"趙翼"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吏何得不苟進,官何得不濫除?"官太多國庫收入就不夠發吏祿之費,自仁宗時范仲淹推行慶曆新政後,每個皇帝都在裁減冗員上花過力氣,但最後都是無功而返。 [圖片未上傳成功]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官吏貪污六十兩銀子即剝皮充草,並設皮場廟,以震攝現任官員,其手段之殘酷為歷朝所罕見,但根本無法遏制貪官,真是想貪污地獄都鎮不住。反觀宋朝沒有採取任何殘忍的手段,貪污案例卻比明朝少。

宋朝的科舉使官吏的隊伍急劇膨脹,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減天下冗吏十九萬五千餘人,所減如此,未減者可知也,"趙翼"州縣不廣於前,而官五倍於舊,吏何得不苟進,官何得不濫除?"官太多國庫收入就不夠發吏祿之費,自仁宗時范仲淹推行慶曆新政後,每個皇帝都在裁減冗員上花過力氣,但最後都是無功而返。 [圖片未上傳成功]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官吏貪污六十兩銀子即剝皮充草,並設皮場廟,以震攝現任官員,其手段之殘酷為歷朝所罕見,但根本無法遏制貪官,真是想貪污地獄都鎮不住。反觀宋朝沒有採取任何殘忍的手段,貪污案例卻比明朝少。


前幾天才看得這樣一個說法,為什麼包拯能做清官,不貪污,根據有關人士的換算,包拯的年薪為一千多萬,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真的是比較富裕,薪水高


我認為不應該很好,一方面宋朝的官員系統非常龐大,產生冗官冗費的局面,政府在這方面的開銷很多,每個人的分成不會太多,另一方面宋朝連年征戰軍費很大,雖然宋朝經濟發達但也耗不去呀。


看完覺得,宋朝的老百姓生活一定很不好,官活得太好,民一定活的不好。


你要是算上宋代畝產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話,實際上這筆財富更加驚人


宰相拿360萬年薪,很高嗎?
宰相啊,可以說是除了皇帝最大的官了吧,你去問問本朝宰相,360萬年薪,他稀罕不稀罕?


我只是簡單表達觀點:以單純某個或者某些物品衡量是不大靠譜的。


我爺爺50年代一個月工資只能買二十幾斤大米,但是能買一頭驢(當然物品限購不是隨便有錢能買的),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物品購買力我記不大清楚了,但是差距想到大。我前幾年簡單估算了下爺爺當時工資,結果相當於現在3位數到5位數...還有,54年的時候工作餐是2個大饅頭+2葷+2素,過了幾年嘛,大家都知道


其實宋朝公務員待遇好僅限於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起原因還是因為散職也就是銜高,宋朝的官制分銜和知,其複雜混亂甚至直接導致了冗官和財政赤字。而底下六七品的小官如果不貪污的話生活還是很清苦的


查《宋史》卷一七二,確實如此。即便是在紹興年間,宰相俸祿僅料錢一項,每月就有三百貫之多(即三十萬文)。而且必須提到,當時(宋欽宗)的宰相並非一人制,而是同時七位在列(宋真宗在位時最多有十二人)。

___
另外關於宋朝的富庶程度,從以下數據(全部換算成美圓比較)可見一斑:

  • 北宋時期人均 GDP 為 2,280 美圓,世界第一;同時期的西歐人均 GDP 為 427 美圓,
  • 到了鴉片戰爭之前的清朝人均 GDP 僅有 600 美圓;同期經歷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的世界強國,英國人均 GDP 是 1,250 美圓。
  • 2011 年,盧森堡人均 GDP 113,533 美圓,世界第一;美國人均 GDP 48,387 美圓,排名 14;中國大陸人均 GDP 5,414 美圓,排名 89 ;新加坡 50,714 美圓,排名 11;香港 34,393 美圓,排名 26;台灣 21,592 美圓,排名 38;英國 39,604 美圓,排名 22.

___

1. http://zh.wikisource.7val.com/wiki/%E5%AE%8B%E5%8F%B2/%E5%8D%B7172 (維基文庫 - 宋史)
2 http://earthseasky.com.au/data/146586-buy-pdf-books-Contours-of-the-World-Economy-1-2030-AD-Essays-in-Macro-Economic-History.html (Contours of the World Economy 1-2030 AD)
2. http://tinyurl.com/World-Economic-Outlook-2011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歷史輪迴幾千年,格局均是高官高薪,小官勉強為生。


康熙大帝的生活水平也趕不上我,因為我尚且用得起抽水馬桶,智能手機……


最高級的那幾個人,一年的工資頂一個普通州府的稅收。。。
你想想是什麼概念?
現在一個普通地級市,一年稅收都是百億級的——當然,古代和現在不能簡單就這麼比
但是說宋朝官員工資高,是沒有任何爭議的


推薦閱讀: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宋朝 | 經濟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