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農戶貸款的現狀是怎樣的?P2P 金融有哪些切入的機會?
來自這個問題:聯想控股投資翼龍貸的邏輯是什麼?翼龍貸的農村金融和聯想控股的企業會產生怎樣的協同效應? - 霍英男的回答
純粹的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貸款現實就是,逾期壞賬高得嚇人。想做好農村市場,短期來看基本不可能。農信社做了好多年農村的借款了,壞賬逾期還是高得嚇人。
之前的工作會接觸到農村借貸市場這塊,專註做農戶的從事農業生產的,風險很難降下來。原因如下:
1.本身從事農業生產的風險還是比較高的,農業生產豐年和欠收這些都是交替循環的,收入很難保障。農產品價格本身也很難保證利潤。
2.農業人口,因為教育等和本身的所處的環境來看,契約精神其實沒那麼強,在他們看來,晚幾天還款其實沒什麼的,最後只要還款了,就不涉及誠信什麼的。但是對於企業來說,逾期這些問題就很頭疼了。
3.有一段時間,我跟公司的信貸同事去過部分有業務的農村地區。好幾個借款人採訪他就是在麻將桌邊。更有一位一邊輸液一般打麻將。
4.純做農村市場,就基本和做公益一樣,企業是很難盈利的,一筆借款額度兩三萬的居多,貸前調查代後管理,還一樣不能少。企業的借款成本其實是很高的。
但是,農戶們勤奮嗎?他們真的很勤奮,但是也有少部分好吃懶做的,多數是老實人,老實人踏實種地,反而不會想太多借錢的事。老是借錢的,要麼真是有借款需求,踏實做事的,或是家裡有事應急的。但是,也遇到,借幾萬跑路的、賴賬的。
純農戶的借款需求,其實不太適合企業來做,政府出面,可能會更好。
那麼,是不是農村地區的市場就沒潛力了呢?關鍵是如何定義這個範圍。圍繞農村地區的鄉鎮、三四線城市的小微經營者他們的借款需求還是很不錯的。
有很多的農戶,開始離開土地,到城鎮、三四線城市打拚了。離開土地的這一批人,更能吃苦,更努力。有意思開始從事經營活動的這批人,是十分在意自己的借款信譽的。這部分市場還是很大的,也是能夠給企業帶來利潤的。未來,如果瞄準農村城鎮化這塊的借貸市場,機會還是很大。
1. 農村金融現狀——供需難平衡,有效供給嚴重不足
- 現狀:先看一組數據:
目前,中國有2000多個縣、8億多農民,這是個龐大的市場。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貸款餘額26.4萬億元,在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中的佔比達28.1%;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某項調查顯示,中國農村中16.8%的人認為需要錢,56.8%的人表示資金很緊張,而農戶認為農村貸款不便利的佔69.6%;
《中國農村金融服務報告》截至2014年底的數據顯示,中國金融機構本外幣農村貸款餘額為19.4萬億元,占各項貸款餘額比重不到23%,農村村鎮銀行縣域覆蓋率僅為54%。
農村金融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傳統金融供給最為薄弱的環節,自2014年起,我國「三農」金融缺口已超過3萬多億,「三農」金融有效供給嚴重不足。
我國「三農」金融的缺口首先表現在物理缺口,即硬機構,布局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仍然很不足(目前主要是農信社、農商行、村鎮銀行覆蓋農村市場),其次是業務缺口,目前農村金融網點主要還是吸儲,仍難以滿足三農金融需求。而對於新興金融業務的拓展,傳統金融機構缺乏動力、缺乏方式、手段。
- 原因:農村金融服務的痛點直接造成了傳統金融對「三農」金融有效供給的嚴重不足。
2.互聯網金融切入「三農「領域的優勢
- 直擊痛點:一方面利用數據積累,完善農村信用體系,結合場景化,更加快捷滿足農戶金融需求,同時降低了銀行獲客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在農業產業鏈金融及農村移動金融創新等領域進行探索,希望滿足地方性的農資企業、農業產業鏈條上經銷商、農戶等全方位的金融需求,供應鏈金融實現資金封閉式管理,不僅解決了農戶缺乏抵質押物的困境,也降低銀行風險成本。
- 政策支持: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正式提出,「引導互聯網金融、移動金融在農村規範發展」,互聯網金融首次被提及。同時,相關政策也相繼出台,「三農」互聯網金融將進入了規範發展的全新時期。
3. 互聯網金融+「三農」切入模式
- P2P、眾籌等新興模式
從P2P來看,宜信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面向貧困農戶的公益型產品「宜農貸」,2010年推出滿足農民生產和發展需求的「農商貸」。截至2015年初,兩者共放款約9億元。翼龍貸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O2O模式,有效地把農村金融需求與城市富餘資金相結合,為農副食品加工、農產品生產、特色農業等提供融資項目撮合,其近90%借款用戶為農業生產者,目前服務已覆蓋全國1500個縣,交易額超60億元。
從眾籌看,國內第一家農業眾籌平台「嘗鮮眾籌」於2014年3月上線,設有農產品眾籌和農場眾籌兩大板塊。2014年4月,定位於F2F(農場到家庭)的「大家種」上線,通過互聯網讓農業生產者和城市消費者建立長期供求關係,為農場提供穩定的銷路和市場。5月,阿里巴巴啟動首個互聯網定製私人農場「耕地寶」。2015年以來,各種農產品眾籌類項目更是呈現井噴式發展, 本質上就是將農產品的生長、種植、養殖等信息整合到網上,進行預售模式(銷售前置),從而打破農產品原有的零售流程,進而實現「訂單經濟」。
- 大型電商+涉農金融模式——阿里、京東
阿里巴巴: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代表的互聯網電商巨頭,利用其流量優勢、平台優勢和技術優勢,在為農民和農業企業提供集產品展示、交易撮合、營銷配送、資金結算為一體的縣域電商服務的同時,將便捷支付、小額信貸、投資理財等金融服務嵌入電商消費場景中,並以此填補了大量農村金融服務的空白。
阿里巴巴啟動了千縣萬村計劃,利用大數據對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分析,以借唄、花唄產品滿足農民小額消費金融需求,以餘額寶、招財寶等產品滿足其投資理財需求,並通過網商銀行推出旺農貸。同時,作為郵儲銀行的戰略投資者,其近4萬個網點將成為阿里布局農村金融的關鍵。
京東:京東在2015年全面啟動農村電商 「3F戰略」,即工業品進農村戰略(Factory to Country)、生鮮電商戰略(Farm to Table)和農村金融戰略(Finance to Country)。通過自營式的縣級服務中心和加盟式的鄉村合作點,京東開展「縣-村」兩級三農電商布局,目前已覆蓋山東、安徽、江蘇等省的600多個縣,囊括10萬重點行政村。憑藉線下渠道和客戶基礎,京東近期推出農村信貸品牌「京農貸」,主要包括農資信貸和農產品信貸兩大產品線,旨在採用數據分析和訂單融資模式,滿足農資購買環節的生產資料融資需求和農產品收購環節的農產品融資需求。
- 商業銀行線上線下結合服務「三農」 金融模式
目前,作為服務三農金融的主力軍和國家隊,以農業銀行、郵儲銀行等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機構,開始由以物理網點經營為主的1.0重資產模式,向線下網點+在線金融服務平台聯動的2.0 線下線上聯動模式轉型,並通過移動金融、電商金融和網路小貸全面推進。
一是以移動金融為依託,改善農民支付環境。由於經濟欠發達地區銀行分支機構和自助設備的稀缺,移動支付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發展領域和重要突破口,在推動金融服務向三農欠發達地區的覆蓋和滲透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農行在四川等地試點推出「銀訊通」等移動金融新模式,打造了升級版的村級社區銀行,使農戶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小額存取現、轉賬結算、代繳費等金融服務。郵儲銀行推出農村手機支付業務「匯易達」,藉助手機貼膜技術實現手機支付、轉賬、水電費繳納等基礎服務。銀聯商務推出「助農取款」工程、「福農便利商圈」工程、「全民付」便民繳費、涉農企業金融服務等多個項目。二是以涉農電商平台為依託,開展在線涉農綜合金融服務。工行「融e購」、建行「善融商務」等電商平台,開闢了特色農產品頻道或專區,並利用交易數據開展融資服務。上海農商行、北京農商行等在官方網站推出綠色農產品主題商城,並匹配支付、信貸等綜合金融服務。
三是以大數據為依託,開展小額網路貸款服務。農行以核心企業交易數據為依據,為蒙牛等農業龍頭企業的上下遊客戶提供在線融資。建行與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等電子商務平台合作,為棉農提供基於電子倉單、電子訂單數據測算的網路融資服務。華夏銀行與農資交易網路平台「雲農場」數據對接,為在「雲農場」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農戶提供線上貸款、線上還款的網路化全自助服務。
本質上,傳統金融機構已告別過去簡單的線下業務線上化,開始積極借鑒互聯網公司思維和特點,利用大數據、電商等新興模式和技術開展涉農金融服務,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減少信息不對稱。
- 農業產業鏈+金融模式
傳統農業市場高度分散,大部分利潤被中間流通環節蠶食,業務和盈利方式相對單一。而通過互聯網技術開展產業鏈整合,縮短流通環節,並通過數據收集、分析、挖掘和交叉認證,在真實全面掌握產業鏈上下遊客戶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信息的基礎上,為其量身匹配基於真實交易的在線金融服務,成為農業龍頭企業互聯網金融創新的一個新興熱點。
以大北農為例,其通過豬管網信息平台覆蓋600萬頭豬的養殖信息;通過搭建涉農電商平台-農信商城,發展農資交易及生豬交易服務;在對養殖戶經營情況實時掌控和經銷商的長期了解的基礎上,搭建農信網作為大北農的資信管理平台,並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涉農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農信網先後嫁接了農富貸、農銀貸、農富寶、扶持金四個服務板塊,滿足農業產業鏈上的支付、融資和投資理財等多元金融需求,僅2014年發放貸款就超過11億。目前,大北農通過豬聯網-農信商城-農信網三大平台,已形成一個完整的農業產業鏈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此外,包括新希望、正大、通威、金正大、伊利等農業龍頭企業,或通過自身財務公司,或與商業銀行、P2P公司等合作,紛紛圍繞自身產業鏈開展三農互聯網金融創新。
此外,包括新希望、正大、通威、金正大、伊利等農業龍頭企業,或通過自身財務公司,或與商業銀行、P2P公司等合作,紛紛圍繞自身產業鏈開展三農互聯網金融創新。可以說,農業龍頭企業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稟賦,憑藉多年積累的線下渠道、數據信息與客戶資源,依託互聯網迅速進入農村金融服務商行列,並提供獨特的產業鏈金融服務。從國際上看,無論是孟山都,還是ABCD四大糧商(美國ADM)、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法國路易·達孚(LouisDreyfus),國際農業巨頭基本都是走的產業鏈+涉農金融發展模式,這也是未來國內涉農龍頭企業的發展方向。
看到知友回答的:農信社在農村只吸收存款,不發放貸款;給農村貸款無息;政府政策在補貼在傾斜之類的答案,我真是跪了。現在很流行不在那個行業不接觸實際,在腦海中研討一番就回答問題嗎?先回答問題,以後再對以上觀點逐一探(BO)討(CHI)了。
首先,目前農戶貸款的現狀是怎樣的?
目前農村金融環境還非常閉塞,其實不單單是金融環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的落後,這點,體現在農村觀念上,尤為明顯。一般的農戶,最多也就是看看電視,先進一點的跑跑當地的專業合作社(專業合作社還不一定是每個村鎮都有),什麼互聯網金融,壓根沒概念,P2P、O2O是念坡二坡、哦二哦么?哦,對了,澄清一下:
華西村不是村!!!真的不是「村」!!!!
很多人嘴上提的是農村,腦海里想著是城鎮。
普遍來說,一般意義上的村鎮,人口稀少,村裡更是住得七零八落。雖然隨著社會發展添置了現代化的設施,但是骨子裡,還是小農思想、封建迷信,重人情和血緣。體現在金融領域,就是敢刷POS機的沒幾個,敢用ATM的寥寥無幾,更別收網路金融、網上銀行了,對於廣大農戶來說,互聯網加金錢略等於騙人。體現在信貸來說,在農村這一塊,基本被農村信用社扎牢了,郵政儲蓄後來也想進軍這一塊市場,不過步子邁得大了,目前被不良率搞得焦頭爛額。
簡要講講為什麼被農信社扎牢,你就可以知道和P2P模式的差別在哪裡,有助判斷。首先是網點多,從業人員多。農信社以往走的是粗放型發展道路,而且後舊社會三大社(另外一個倒了,另另外一個倒得差不多了)從建立的時候開始,就承擔了政策性服務的任務。所以體現在目前,就是網點非常的多,可以說是遍布每一個村鎮,一個30~40萬人口的縣城,網點就有30多個,人員近300人。在每一個村鎮都配有存款櫃檯和信貸員,在村鎮里的網點一般都是指派當地人回去擔任職務。是的,各地信用社的從業人員中本地人的比例相當高,近期公開招考了,才慢慢有外來人。而這些農民,長久以來就是和這些信貸員打交道的,這些信貸員,都是七大姑八大姨的舅舅的侄子的叔叔的大伯。而這些信貸員,面對這幾百戶的農民,對個個都是情況了解。而信貸員和農戶,就是在這種"熟人"關係中發展借貸的,或者說農村生產關係,也是基於這點。這是關鍵點之一。
由於農村信用社歷史原因,業務流程不規範,信貸業務隨意性強,就連借款合同都是亂七八糟的,不過這樣的管理劣勢,卻成了農村業務里的優勢。借個三五八萬兩年期,到期了就借新還舊轉辦,又是一個兩年期。又由於"熟人"關係,大部分農村信貸都是到期了跑關係、打招呼。兩年又兩年,成了短借長用。你要指望農戶兩年還清,還真的做不到。而且農村利率是偏低的,四五年前是六厘多,現在也就八九厘。郵政儲蓄最近也進軍農村市場,不過利率一直是一分多,近期才有下浮。都是在農村信用社借不到,才到郵儲的。別提四大行,四大行之前撤退,現在農行有意回來,不過也是山高皇帝遠目前能做的很有限。在這種利率是水平下,你說網貸是1分五?對農戶來說略等於高利貸。而且,都是在農村信用社借不到、在郵儲又借不到,才會考慮別的辦法,或者是選擇承受高利率的。這類客戶有多高質量,想想就知道。低利率加轉辦,才是適應農村市場,或者說農戶最愛看到的產品。這是關鍵點之二。
其實農村的不良,也沒有諸位想像到的那麼不堪,真是不良,那也是「隱性不良」(其實就是不良啦。。。)不過由於農村借貸,早已經過了有身份證就能就能拿信用貸款的時候了。借貸一般都是有擔保或是抵押。一般借款數量也不大。由於農村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你若要賣他房子,那可是丟盡了祖宗臉的衰事,而且借款額不大,有抵押的那部分,一說到要訴訟,就乖乖別處借錢還了。也極少會有人為了逃幾萬元債務就離開農村一去不復返的。
基於以上理由,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算是站穩了腳跟,要挑戰它的地位,你一是要讓農戶能接觸到實體,二是要有靈活方便的借款和還款方式,三是利率要比較低期限要比較長。這幾點,P2P都不具備吧?所以,要廣泛切入農戶,就得好好動動腦了,起碼我覺得這個基本面不會改變。
另外,說個重點,如果你網貸利率要一分五,你就等著借不出去或者是收款難。當然,不能一棒子打死了,部分富裕的農村,比如華西村。。或者東莞某村。。那就另當別論。
農業產業化大公司不會選擇高利率的網貸,利率太高了,除了資金周轉的時候,P2P網貸更多的還是面向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的比較富裕的農村吧,不過,那還叫農村嗎?
我的觀點,在當地網上找資金富餘者,在線下尋找資金需求者,小範圍推廣還是比較靠譜。不過,利率一高,就直接完蛋了。互聯網思維這種「雲」端的事情,遇到一腳牛屎一腳泥的農戶,就看哪個P2P布斯改變世界改變農村了。或者被牛屎和泥所改變。
額外話:一、說農信社助農貸款免息的我就笑了,真有這個也會立刻被內部人消化,你懂的。
二、農信社在農村只吸收存款,不發放貸款的,也笑了。當地農信信貸有區域限制的,原則上不給你跨區域發放,不放當地,你捂口袋裡可以生息?而且,貸出去了存回來也是有派生存款的,存款增長利器啊。
三、政府政策在補貼在傾斜之類的。你求爺爺告奶奶希望當地領導有這個重視吧,據我所知,大多是沒有的,你干愛就干,不愛干你就。。。。也得干。目前信用社是有稅收優惠和政策紅利的,不過農商行就凈身出戶了,部分地區的政府根本不放農商在眼裡,但也在慢慢重視。
不知道寫答案排名前幾個的,有幾位在農村小額信貸方面有從業經驗,看得我好揪心。在你們眼裡信用社只是個存錢不放貸保險箱?農村經營戶只能去親戚和高利貸借錢了?還p2p,農村有幾個會趕這個潮流?
本人浙江一家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貸業務兩年半從業經歷。銀行所有信貸員跑各個村鎮,上門給夫妻二人開的超市,幾台沖床的小工廠,十幾個小工的來料加工廠,一兩台注塑機的個體戶送貸款。各位,這樣我們很多人都送不進去!因為浙江農村的信用社太牛叉了。他們網點遍布行政村,信貸員本地人了如指掌,貸款利率還他媽的低,一年或者兩年一轉貸,分分鐘秒殺其他做小微客戶的。實力好或者有當地有口碑的可信用貸款(2—20萬不等),一般人找擔保人或者多戶聯保,需求大的可以啊,抵押,沒城市商品房?沒事有國有劃撥的廠房或者農村立地房信用社可以抵押(國有劃撥性質可70%抵押信用社再次秒殺絕大多數銀行)
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江浙一帶信用社系統,有錢任性路子廣,可能會有一些坑客戶,收賄賂之類惡習,但是哪個銀行沒有啊。我知道的浙江農信社系統包括各種信用社,農業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絕壁是農村小額貸款主力。
比較先進的比如:義烏信用社(溫州,台州,嘉興等發達地區相似,義烏市信用社僅為舉例,皆可在公開渠道查詢存貸款數據,人民銀行每月報表)現在叫做義烏農村商業銀行,現在有存貸款,信用卡,公司業務,國際業務,碳交易都有了,2014年6月存款404億,貸款295.3億,直接打趴好幾家進駐義烏的股份制銀行,興業,招商之類完全不是對手。浙江農村百工之鄉,鄉鎮企業,個體戶,家庭作坊遍地開花,信用社絕對是他們的菩薩,許多浙江小老闆從一個沒田種快餓死的窮苦農民,到殫精竭慮創業逐步做大,我敢說他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受到了信用社的幫助。我看過有幾個客戶的信用報告,最初信用社貸款5000,僅僅是5000,逐步做大,現在已經是百萬的信用社貸款了。
即便是信用社有抹不掉的黑歷史,在中國很多地方是坑爹的存在,但是在東部沿海發達省份,農村金融信用社和後來的郵政儲蓄銀行才是真正的耕耘者。
中國目前農戶貸款的現狀是怎樣的?P2P 金融有哪些切入的機會?
我來淺談一下我的觀點,想到哪裡寫到哪裡。
當前農村資金的供給方可以分為正規軍以及游擊隊。正規軍以農信社(包含農商行、村鎮銀行等農村金融組織)以及郵政儲蓄為主;游擊隊則是村裡的貸款者以及村民互助組織。
郵政儲蓄不了解,不多談,談一下農信社。農信社對於農村金融的態度可以簡單的總結為一句話:「只吸收存款,不發放貸款。」
原因如下:
1. 農信社是有嚴重的歷史問題存在的。當年的農信社制度不完善,管理漏洞多,各級支行都有貸款權利,往往就是行長一句話,貸款就批了。簡單總結為亂貸、瞎貸、拍腦袋(貸)。後來農信社進行了改革,對於當初拍腦袋(貸)的行長都進行了權利下方,職位降級的冷處理,同時上收了各支行的信貸權利,統一由各地區分行建立公司業務部進行信貸處理,各級網點的行長淪為了一線信貸員。
2. 政府支持。當前的農信社以及農商行是有政府支持的,政府為了改革農村金融,把農信社升級農商行都會對於農信社給予一定的貸款支持。所以農信社是很喜歡把錢投資在政府相關的項目上的,幾乎是無風險的。
3. 成本問題。同樣的一筆貸款發放給農村的小企業或農戶相比發放給市區的企業或小商販而言,市區的企業及小商販徵信相比農村的好調查,風險低;市區小企業的抵押物往往比農村的更容易量化。(農村有蜂農貸款拿蜂蜜來做抵押的,這類抵押物是很難量化的)總結下來就是貸給市區的資金需求者成本較低。
再來談下游擊隊(談一下正規的互助合作組織)的問題:
個人認為,游擊隊(民間借貸,不含諷刺意味)的存在有效的緩解了農村資金需求的問題。而且其貸款依據是非常值得金融機構學習的,但是也是非常難以學習的。
上面我提到了金融機構對於農村借貸者的抵押物難以量化,所以貸款很難。那麼民間借貸是依據什麼借貸的呢?我個人認為是:「聲譽」。城市貸款,批信用卡看徵信,徵信實際上就是「聲譽」、「信譽」;通過信用度來量化了。農村同樣依據這個,雖然我國當前徵信系統不夠完善,大量農村地區沒有還沒有被融入徵信系統,但是不影響其作為當地民間借貸的依據。
農村不像城市,兩家住對門十年都不認識,農村村村都是一個小的社會,村裡任何一家發生一件差不多大的事情,當天全村就會都知道。所以一旦一家出了什麼醜事,這一家在村裡可就很難抬頭了。所以為什麼我國當前很多農村自己組織的互助合作小額借貸模式發展的那麼好,而且違約的概率及其低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舉個栗子「十戶一組,每戶出一千,一共一萬成立個小的基金。誰缺錢了可以去借,但是所借款項只能和農產相關,不能用於消費,年化貸款率約為4%--7%左右。
在組隊之前,大家就會對於隊友的聲譽度進行判定;
張三愛賭博,不要;
李四愛喝酒,不要。
王五愛躲貓貓,要還是不要?
在組隊後,大家更會對於隊員進行監督
趙六借了5000塊,說半年還5200,怎麼還不還,趙六還能跟你一起快樂的組隊不?
嫂子,知道不,趙六借了錢不還,進城去洗腳了
嬸子,知道不,趙六借了錢不還,進城去洗澡了
趙六,你個死鬼,借了大家的錢進城去找女人,你還讓我活了不?
趙六:姐,哥,叔,嬸,我還錢,我馬上就還。
但是,對於P2P而言,當前這種聲譽切入法不適合。為什麼,請看下面兩段話。
叔,聽說了嗎? 趙六欠了城裡高利貸的錢,被高利貸逼到家裡去要去了
聽說了,高利貸太壞了,說要打斷趙六的腿呢,真混蛋
(P2P公司:我去,我沒有說過)
叔,聽說了嗎?趙六欠了隊里的錢,被大家逼到家裡去要去了
啥?這龜孫,等著,我也在隊里入了錢捏,我要去打斷這混蛋的腿。
(P2P公司:尼瑪)
知道為什麼我認為不適合了嗎?因為當地的互助合作組織借貸方都是當地的,小群體的,雙方之間有利益聯繫,而且一旦出現違約或者有違約的苗頭,都會使違約者在當地難以自容。而P2P 的資金供給方來自全國各地,監督的問題全靠P2P公司,農戶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於法律的認知更是匱乏,一旦出現資金斷裂,往往會出現賴賬的問題;而且一旦P2P公司去追討債務,往往會受到無知群眾的起鬨,反而助長了貸款者的賴賬情緒。
對此,我個人提出一個P2P公司的切入口,但是需要做大量的公關。就是與當地的村委會進行合作,由村委會提供合適的貸款者信息,催還貸款;P2P公司提供資金,篩選貸款者,把控風險;但是,P2P公司一定要犧牲貸款收益,降低貸款利率,基本上要和銀行貸款利率持平。這個切入口理論上不錯,但是實際中牽扯到太多方面,以及國家相關政策,合適與否有待考量。
--------------------------------------------------------------------------------------------------------------------------------------------
哎呀哎呀,被人罵了,好桑心。不過也好開心的說,寫這個答案的背景是剛參加完我們行互聯網金融大賽設計方案,當時我設計了一個關於農商行建設P2P信貸平台的方案,花時間較多,查閱了不少關於農村信貸模式以及P2P的相關情況,針對我所在的農商行寫了一篇設計方案。後來雖說沒取得很好的名次,但是對於P2P感興趣起來了,所以看到知乎上這個問題我就就著我的回憶寫了這個答案。
首先得聲明這篇文字純屬隨意之作,文章缺乏一定的嚴謹性,而且最大的問題是犯了一個以偏概全的錯誤。我這篇文章是以我個人的眼光針對北京地區寫的該文, 與@Doomnot 答案中江浙地區農村信貸非常迥異。
我個人眼光有局限性,但是我依舊想說下我個人的看法,與大家多討論,多融合,才能進步哈。
個人認為北京當前已經進入後拆遷時代了,前拆遷時代拆市區,朝、海、豐都是拆遷重點。後拆遷時代拆近郊,通州、大興、盧溝橋等。這些近郊的金融機構誰最強,當屬我北京農商行。強在哪裡:
1、 網點多,如知友所述農商行遍布各個行政村;
2、關係強,幾乎村村的村委會都是我們的長期合作對象,搞拆遷,拆遷款不通過農商發布還能通過哪裡?
3、 客戶認同感強,幾十年存款都存在了農信社(除了郵儲,沒別的銀行可以存了,親~),你讓他換銀行,人家真不換。客戶親自告訴我們來了這裡跟進了娘家一樣;而且更牛的是曾經有外地客戶來取錢,沒預約取大額,不給取就在營業廳罵我們,還企圖拉其他客戶起鬨,結果被在座的給罵了,說幾十年在農商行取錢就覺得這裡好,沒發現不好的。
通過以上三點來闡明農商行屬於後拆遷時代最受益的金融機構,而且農商行確實有地方政府支持,我們行的錢貸給哪裡?國資委下屬央企、北京地鐵、北京高架都是我們重點貸款對象。小企業以及個人想從農商行貸款,真難。去年底有些近郊農商行才重新開放了房貸,而且還是極個別的樓盤給予貸款,至於個人貸款,我真的很少見有貸的。
為什麼南方信用社貸款能力那麼強,而北京地區小額信貸這麼差。我認為是有原因的。
格局問題
江浙地區家庭式工業作坊已經形成了區域性、連鎖性的格局,農村家家戶戶都是一個小的工廠,都有資金需求,甚至部分先行者懂得如何融資更節約成本。
但是北京地區格局完全不一樣,當前的北京農村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拆遷了的,家家戶戶有車有房有存款;另外一種是等拆遷的,老人靠著每月400的國家補助活著,完全缺乏南方的那種金錢意識。
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不同的市場造就不同的市場參與者,古人誠不欺我。
------------------------------------------------------------------------------------------------------------------------------------
另外再提一下我說到的那種小組式的信貸模式,這個不是我拍腦袋拍出來的,這個是我曾經看過的一篇農村金融文章上寫的成功案例(這個案例我找不到了)。大概是某省某村成立了一個信貸小組,每個參與人員必須投資才能參與,所借錢財必須用於農產品相關,如果逾期不還將開除出組;此小組自成立以來0違約。
這種小組模式如果用個時尚的金融模式來形容就是P2P。
個人投資給小組 -----------------小組審批後------------------借款給個人。
除了沒有互聯網,與當前的P2P有嘛區別?一種非常原始的P2P模式,這種模式成功的依據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就是「聲譽」。
題主的問題問了作為P2P公司如何切入農戶貸款,我給了一個思路就是從農村村委會入手來切入。為什麼我會提出這麼一個切口,先說一個我工作中發現的情況
「村委會其實是一個非盈利的民間借貸機構"
我工作中發現很多村民經常給村委會打錢,問了幾次發現,村民缺錢(幾千到幾萬),會去找村委會借錢,立一個借據舉行了,不用任何抵押,到期給村委會還款,拿著銀行回單去換借據就行了,非常簡單,而且村委會不要任何利息。
為什麼村委會不要任何抵押借給村民錢?
1. 因為村委會每月都給村民發錢,有非常明確的村民的財務資料,可以判定該村民是否能夠償還借款;
2. 村委會的性質問題,村委會就是本村全體村民的代表,你欠村委會錢,就是欠全村的錢,除非你離開這個村子,否則你就得欠賬還錢。
正是基於以上兩點,我個人認為P2P公司如果想在農村開展信貸業務,可以從村委會著手,但是至於如何公關,那就不是我這種理論派能說的通的了。
但是我依舊可以談談我的想法:
1、 一定要走正道,不要通過歪門邪道去合作,那樣合作是不長久的,一旦出事,絕對玩完。
2、 要為該地區政府機構政績工程提供可以量化的,可以宣傳的實質東西。
比如說:要抱著建立農村徵信體系的目標(可以是所有目標之一)去合作,一旦這個體系建立起來,既方便自己的風險管理,還可以為合作夥伴建立可以量化的政績工程;
其次,多利用媒體來宣傳,一開始政府機構可能會與P2P公司合作,但是後續非常可能因為各種因素導致合作失敗,但是如果利用媒體來做一些正面宣傳,那麼既能減少反對的因素,也能加強合作的信心。
最後,我感覺還是挺重要的,如果貴公司有能力,最好能自上而下的獲得政府機關的支持,而不是自下而上的去合作。
哎呀哎呀,寫了不少,越寫思路越清明,還是挺開心的,感謝各位的評論。看來還是得說句公道話,畢竟看了不少廣告,頭有點大。
下面的我就想到哪寫哪,不完善的地方請見諒。
說到中國農戶目前的貸款現狀,只能用「難」這個字形容。並非說市面上的產品可選擇性少,只是說環境的艱難與行業的不規範導致農戶的選擇太多,真假難辨,經常莫名其妙就掉進某個坑裡,一步踏錯、再想爬出來就難了。
我對行業有較為粗淺的了解,政策性的銀行或政府金融機構就不談了,風險把控可以說是只為自己而活,不顧農戶死活的,畢竟責任擔不起,除了利息低其他一無是處。所以就先聊聊目前第三方農業金融行業的幾個領軍品牌和產品,下面就個人觀點說說看:
--------------------------------------------------------------------------------------------------------------------------------------------------------------------------------------------------------
1、信農貸:可以說是目前覆蓋範圍最廣,最為人所知的品牌。其資訊網站農機360目前可以說是農業方面的資訊門戶,路子多,套路也多。推出的信農貸產品憑藉其強大的營銷能力迅速擴張並佔領市場,在華北、華中區域獨領風騷。目前農業貸款模式大都為:「農戶——經銷商——資金方」的三級模式,信農貸也不例外,由農戶挑選待購產品,經銷商為中間人,信農貸放款。優勢在於品牌硬,規模大,範圍廣,受眾群較多,其經銷商擔保回購的模式使其自身風險小,沒有壓力。缺點就在於利息不低(當然每家都不怎麼低,比銀行貸款利息低的貸款產品都是詐騙),風險轉移到經銷商頭上,品牌大了服務就差點。
2、宜農貸:宜農貸是宜信旗下的一款農業貸款產品,宜信作為一家資格品牌都比較老成的金融機構,推出的產品必然偏向公立機構,因此存在額度低、風控嚴、利息高等特點。不過宜農貸由於家底雄厚,其放款速度、服務響應時間都是比較有保證的。同樣對經銷商不太友好,風險也由經銷商承擔了一部分。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宜信的推廣,宜農貸的推廣力度彷彿總是浮於表面,沒有辦法深入到用戶終端,這可能跟保守的推廣風格和謹慎的業務鋪展有一定的關係,如今在諸多競爭區域中,宜農貸總是落在競爭下風中。
3、農分期:農分期是近兩年來剛興起的一家農業金融公司,由於其運營模式並非P2P傳統模式,且背後有互聯網強勢企業小米的助推,資金方也是實力雄厚如銅板街、雲信等大金主,業務推進速度非常快,目前華東和華中幾個省份都已經做到業務覆蓋。作為一家新興創業公司,其優勢在於團隊年輕、執行力強、服務到位、無抵押、額度較高、利息一般、還款模式自由、風險由自身承擔(經銷商無風險)、提供較為豐富的額外服務;缺點目前也比較明顯,就是業務覆蓋區域比較小,貸款品種比較單一(目前只能做種植類業務)。
--------------------------------------------------------------------------------------------------------------------------------------------------------------------------------------------------------
--------------------------------------------------------------------------------------------------------------------------------------------------------------------------------------------------------
縱觀當前市面上的農業貸款產品,均覆蓋到農機、農資、土地流轉等方面的資金服務,同時提供其他附屬服務諸如:農業保險、資訊信息、行業分析等等。
對於未來的農業金融行業發展我持樂觀態度。首先資金缺口大,通過越來越多的類似企業開辦可以看出來其實這塊的需求仍然供不應求,走在行業前端的企業勢必是有其優勢的,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規模擴張與飽和陣痛之後,能留下來的勢必是背後資金實力雄厚且自身服務到位的,反倒是對產品的優化與金融服務本身的利息、還款模式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其實介紹龍頭企業的原因也在這裡,面對隨之而來更加複雜的競爭形勢,能在刀尖舔血、從大品牌手中搶下一塊立足之地的畢竟是少數,不如把選擇投向更加穩妥的強勢品牌,畢竟資金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安全屬性放在第一位的東西。而背景雄厚的大金主觀察過一段時間的行業沉澱過後,想要進入目前農業金融這個領域,應該也正是時機。我只知道一個邏輯,跟著小貸客戶經理下農戶催收,村都進不去。哈哈哈。翼龍貸最大的好處是金鏈子大哥對地方熟悉,能進村,還能從村裡拉走東西,翼龍貸最大的壞處是金鏈子大哥想玩你可以玩死你。
來幾個被萌商坑過的哥們點點贊,謝謝。為什麼所有人都是從信用貸的角度來切入這一點呢,三農和p2p有很多可能
舉個例子,投資者獲得價值高於投資額度的有機農副產品而不是本息,解決融資問題,還包銷了,城市的關注健康的中產們,難道不會喜聞樂見嗎?
我們公司馬上就會針對三農開展一些項目,形式不限於以上,有興趣的可以持續關注。P2P這條路走不通,不要在這條路上白忙活了,解決三農貸款問題是個系統工程,需要銀行、農民兩者共同創新才能解決,建議在農村結構改革方面多做做文章。可參考本人的兩篇文章: 金融創新定義及運用之一:P2P是開金融歷史倒車金融創新定義及意義
本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答主是郵儲銀行員工,正好是小額信貸的產品經理,對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背景的翼龍貸了解不多,對P2P比較關注是前段時間的跑路潮。
先說結論:農戶貸款現狀不理想。P2P切入機會有,但是成本很高,需要掂量。
分兩塊回答。
一、 中國目前農戶貸款的現狀
(一)
對農戶貸款的主體進行界定
提問者對農戶貸款的主體沒有進行明確。事實上,人民銀行和銀監局對涉農貸款的統計口徑多達44種(截至2014年9月),農戶貸款若嚴格按照人民銀行的定義(統計口徑),應以貸款發放時的承貸主體是否屬於農戶為準。
農戶:指長期(一年以上)居住在鄉鎮(不包括城關鎮)行政管理區域內的住戶,還包括長期居住在城關鎮所轄行政村範圍內的住戶和戶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戶,國有農場的職工和農村個體工商戶。位於鄉鎮(不包括城關鎮)行政管理區域內和在城關鎮所轄行政村範圍內的國有經濟的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的集體戶;有本地戶口,但舉家外出謀生一年以上的住戶,無論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屬於農戶。農戶以戶為統計單位,既可以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也可以從事非農業生產經營。
農村個體工商戶:長期(一年以上)居住在鄉鎮(不包括城關鎮)行政管理區域內或者是城關鎮所轄行政村範圍內,經法律或者相關部門核准領取了《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個人)登記證書》,從事工業、商業、建築業、運輸業、餐飲業、服務業等活動的農村住戶和雖然沒有領取相關證件,但有相對固定場所、實際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三個月以上、僱人員在7人以下的農村住戶。
即使是從上述標準看,統計的範圍也是很廣的。說起農戶貸款,並不單單是指傳統的農民伯伯種地的類型,而是包含了在農村地區的幾乎所有行業的經營主體,從定義上,農戶貸款更接近以區域劃分的統計口徑。
下文的討論,均以監管部門的定義為基礎。
(二)
目前農村地區融資供給情況
為了便於討論,先把借款人分為基礎的兩類:
1. 從事農林牧漁業(直接生產)及相關行業(如化肥種子飼料農藥、農產品加工倉儲運輸等相關聯行業)[下文簡稱涉農生產型]
這一部分農戶,通常存在缺乏有效抵質押物,從而導致難以從傳統金融機構獲得融資支持的問題。即使是在農村地區耕耘多年的農村合作組織(以農信社為典型代表),也對該類型客戶不敢投放太多。事實上,廣東地區的農信社改制之後,有大量的農村地區不良貸款浮出水面。一方面的原因是改制前的違規操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些直接從事生產的農戶抵禦風險的能力很差。
2. 從事非農林牧漁業機器相關行業的[下文簡稱非農經營型]
這一部分農戶,有很多其實已經是傳統銀行和金融機構的客戶了。即使是缺乏抵押物的情況,他們也有可能組成聯保小組、找保證人等各種形式獲取融資支持。
(三)
目前農戶貸款融資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有效抵押物。目前國家雖然在進行農村地區的三權改革,但在三權的確權、評估、流轉方面,均存在大量空白,還沒有比較統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生產大戶們投入到田間地頭的固定資產(如大棚、溝渠建設、整地等)都是沉沒資產,只能在賬面上顯示為設備或其他固定資產,卻很難從實地考察中辨識出來。一方面財務造假可能性增加,一方面金融機構核實農戶的實力也存在較多困難。
二是信用意識較差。農村地區尤其是偏遠地區,普遍仍是熟人社會,在街坊鄰里之間信用意識較強,但是對於金融機構則普遍會有「政府兜底」的心態。如果在前期業務切入過程中沒有及時與村委會(很重要)進行溝通和宣傳,那麼很多農戶會以為貸了款可以不用還,或者是到期了直接續期(被農信社搞壞的市場,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農戶徵信不良的原因:如果是展期,徵信報告直接會分類到關注甚至更低)。除此之外,由於現在城鄉人員流動更加頻繁,如果貸後檢查頻次不足,借款人甚至可能早已不在生產經營,而外出打工或者跑路,也容易造成損失。
三是農戶通常是小農經濟(這個詞比較中古),缺乏保險支持,抗風險能力差。
四是農戶知識技術水平較低,對於一些技術要求較高的行業,進入和維持比較困難。傳統的種養殖業,養豬養雞種水稻種小麥,由於產品單純,通常需要的技術水平較低。但是對於經濟作物(如馬鈴薯、玉米)或高價值生物(如金錢龜、中華鱉、鰻鱺),那麼就需要有相當條件的養殖技術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聘請技術員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是更主要還是看經營者自身的技術實力,能否用合適的方法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如果兩方面都不出現問題,那麼是有可能成功的,否則,極有可能失敗。這種風險也是導致金融機構不敢向仍在創業尚未盈利的種養殖戶提供融資支持對於原因之一。
五是融資成本高。農戶遍布與鄉鎮,如果是比較發達的地區還好,基本上有道路相通。如果是欠發達地區或者是基礎建設尚不完備的區域,那麼上門調查將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種養殖基地通常與聚居區有一定的距離,車輛、人員各方面的支出會大大增加。比如說借款人在林場裡面種樹,你得山路十八彎的繞進去調查真實的種樹情況;借款人在山塘裡面養魚,你得吭哧吭哧爬上山裡看看山塘是否真的在建設,有實際經營。這些都是成本。
二、 P2P 金融有哪些切入的機會
(一)
目前P2P行業重點
目前P2P行業,據目前網上的流行趨勢判斷,主要仍是投向中小微企業,其中尤以創意企業、加工製造類企業為主。
對於在農村地區經營的主體,除了存在上述融資問題外,對於P2P企業來說,還存在:名頭不夠響亮、財務分析不直觀(通常缺乏財務報表,或者是報表極不規範)、盈利周期長、固定投資多、盈利模式難以闡述清楚、風控重點難以把住等問題。
而如果是涉農生產型,那麼主要重點應該可考慮投向:
1.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是指在2014年國家重點推進的幾類經營主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這些新型主體都有政府頒發的相應證照可供審核,而且會有較多的政策支持,如貼息、免費技術指導、政府基金擔保等。如果能夠爭取到政策,是相對而言風險較低的。
2. 龍頭企業
一方面,資金可以投向龍頭企業,為企業提供票據、反擔保、股權質押、過橋資金等多種融資支持,還可以根據P2P企業的自身實力,為企業提供股權融資支持、中小板上市等進階服務。
另一方面,資金可以投向龍頭企業上下游的經銷商和供應商,為其提供類似於供應鏈金融的一體式融資支持。只要龍頭企業周轉正常,那麼與龍頭企業緊密結合的農戶和商戶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融資支持,提高整體的資金利用效率。
但上述融資形式,都需要注意一個問題,就是經營主體常常有快速擴張的衝動。在這種衝動下,企業投入大量流動資金到固定資產建設中,一方面為企業的給企業的資金鏈造成很大壓力,另一方面,資金期限的錯配導致企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存在資金緊缺問題。總之就是要小心融資總量過高壓垮企業。
(二)
P2P優勢
P2P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擁有的優勢主要有
一是有充分的IT支持。源自互聯網,IT支持上有較多的,IT架構可以配合移動設備進行授信調查審查,及時通過IT中轉後及時通報至各方,降低授信准入的成本。
二是授信機制靈活。P2P可以透過自身的規則建設,貼近農村經濟實體,更好的支持授信對象。
三是資金來源靈活。對於經營項目有足夠了解的P2P投資人,可以透過P2P平台發揮較高的主動性,甚至參與到調查、審查審批過程中,在貸後管理過程中也可以發揮相當的作用。此外,投資人甚至可能在線下直接與借款人合作經營或是達成合作關係,擴大P2P的合作面。
(三)
P2P劣勢
一是資金緊張。一個項目需要的資金總量是有限的,但是P2P平台的規模與該平台能夠吸引到的資金總量是成正比。那麼必然會存在收益率偏低、難以量化財務信息的農戶貸款會在眾多閃耀的高大上項目更難以吸引投資人的眼球。
二是風控難。P2P普遍人員配置不足,很多情況甚至是和銀行合作進行盡職調查,容易出現貸後管理流於形式的問題,對於投資人的資金安全是一個麻煩。
三是農戶保險缺失。除了政策性的涉農保險外,很多保險公司都不提供對於農戶尤其是生產型的農戶的保險支持。這導致在P2P融資過程中,農戶容易出現受天災的影響而經營失敗的情形。
四是融資成本。鄉鎮之間遙遠的距離是P2P盡職調查、貸後管理不得不說的痛。車輛、安全、人員等各方面的成本加起來,會侵蝕相當的利潤空間,導致P2P融資成本高企,收益率降低,直接影響投資人的投資熱情。
首先要把農村金融服務的對象區分開來。我根據目前我們所做的農業貸款來進行簡單地描述吧。
農戶:進行種植、養殖的多數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農戶。
農業合作社:以幾戶農戶組成的農業合作社進行種植、養殖的農業合作社。又要在這裡邊區分其介不介入銷售環節。
農產品粗加工廠:進行農產品粗加工(包括清洗、包裝、半成品製作等)的,僱工人數多數時間在20人以內的小型加工企業。
食品廠:這個不解釋了。
在地批發商:將本地農產品銷售出去的當地貿易商。
提供農資產品服務的經營戶及小企業:包括肥料、飼料、種子、果袋等農資產品的貿易商和生產企業。
大體上就是這些了,有遺漏請指正。
上述這些都是農村金融的服務對象,有小部分是商業銀行可以介入的。
分類分清楚了,那麼P2P在哪些環節可以介入,服務哪些人群就清楚了。
農戶還是算了吧,面臨較大價格風險,疫病風險,整體抗風險能力弱;常規風控手段無法在他們身上實施,P2P機構必須依賴當地人來進行風險控制,線下成本高;只能說這些農戶還款意願不會太差,跑路可能性較小,但還不出錢來又有什麼意義呢?
農業合作社:稍具規模,可以適當介入。具體就要看他種養殖的產品了。
農產品小型加工企業:純加工類企業可以大力介入,風險整體較小。製作半成品的企業,也可以大力介入,但要看具體行業和企業。
食品廠:以農業貸款主打的機構這一塊還是就別介入了,讓商業銀行和農信社去吧。
在地批發商:適當介入,逐年調整信貸政策。因為他們面臨的價格風險很高,所以要做都要做經營年限長的,家底厚實,抗的住風險。
農資產品生產企業和經營戶:農資產品經營戶本身由於對農戶賒賬都已經是變相的放貸者了,他找你借錢相當於充當資金販子,你的好處是收取了該收的利息,還有人幫你進行了貸後監管和催收。農資產品生產企業這塊,還是該銀行去做就讓他們去做吧。
以上,都是基於信用貸款範疇來,在農村你想做抵押,那還是拉倒吧。同樣,也不聯保。聯保不是一個普適性的風控手段,說起來很有作用,真做起來,還是要看具體地域。
匆忙寫就,不對之處還請指正。農村貸款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應該是在浙江。浙江麗水市早在2012年獲得了央行的「農金改試點」。為此麗水人行專門成立了農金辦研究、支持和調研農村金融情況。目前他們在農村貸款上,做的比較好的有「三權抵押貸款」,幫助很多農民貸到了款項。同時他們也有一個大資料庫,做風控和信用體系。
像浙江的義烏等地,農村金融,農村貸款都走在了前面。這跟政策和當地的經濟環境有巨大的聯繫。
其實通過數據顯示,2013年,在農村地區,有正規信貸需求的農村家庭佔比為19.6%,然後全國農村地區的正規信達可得性僅為27.6%,遠低於全國的40.5%。
純粹的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貸款現實不是逾期壞賬高得嚇人,是正規渠道貸款難。
先說為什麼從事農業生產的貸款壞賬率不高。既然說純粹農戶從事農業生產的貸款,那麼壞賬高低應該只關注從事農業貸款的那部分貸款,其實這部分逾期壞賬是很低的,因為現在的農村農業發展水平看,農業生產資金缺口本身就不會大,所以貸款額度小,加上貸款審批程序嚴格,農戶不敢跟國家扛,到期錢不夠也會找親戚朋友東拼西湊還上。真正壞賬較高的是個別農戶或個體戶拿來做生意的那部分貸款。
再說為什麼正規渠道貸款難。不僅是農信社還是銀行貸款一套套審批程序很麻煩;農村各種生產資料做抵押較難量化,常見的就是擔保貸款,這樣風險都轉嫁到擔保人的身上了,沒人願意去擔保;而且中間信貸員如果不給點實惠,想貸第二次都沒門了。貸款成本賬面上看似不高,其實很高,還勞心又勞力。
農戶在農業生產中或者工商業經營過程中,出現資金緊張、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時,首先是找親戚借錢,再去找朋友借錢,最後才選擇去找信貸員,去找銀行。
P2P要在廣大農村做好,要在「民間借貸」的思維下來考慮切入,而不是在「農信社」等金融機構的思維下來考慮。
民間借貸為什麼能夠生存?首先是貸款人風控做得好,自己的錢借出去能不能收得回來,自己要考慮清楚。再者是借款人經營水平及信譽,信譽不好,不務正業的人是沒人願意借錢給他的。最後不得不提的是世俗道德的約束,讓借款人不到迫不得已不會坑街坊四鄰的錢。
P2P最重要的在於風控,風控最關鍵在於搜集信息。P2P要在農村做好,應該從「從群眾中來,到群戰中去」的群眾路線吸取經驗教訓,嘗試融入到農村經濟生活中去,而不是獨立於農村經濟之外的一個「貸款銀行」而存在。再說白一點,就是風控交給農村人民自己來做,資金也可由農村人民自己出,P2P平台,提供技術,提供管理支持,大方向上把握。
把P2P互聯網平台縮小到一個個鄉鎮或村,從線上搬到線下,信息的流動不僅是在網上,更實實在在的流動於鄉里鄉親間,如此反而更效率更高效,這亦是互聯網思維的精髓。
農村貸款根源在信用體系和自身意識。他們有種抹不去的觀念就是貸款是種負擔,沒有當成一種理財方式和資本運作的方式,歸根結底農村是很早的金融雛形產生地,但沒能有很好的信息流通和觀念流通已造成現在這種沒有活力的局面.
對於傳統的農戶來講,我覺得P2P目前是不會大量切入這個市場,首先是農戶資源面,基本維持在親朋好友借貸和農村信用社,一方面土地變現價值低,農戶經營發展的能力不高,違約成本高,對於信用評級的意識低,所以主管上還款的意識不高,這個跟農戶的自身素質有著極大的關聯,當農戶經營不善,欠了一大筆債,好了,你開始找農戶催收,然後呢,農戶一看自己財產就那麼多,還也還不了,一撒手,買咋咋地,反正就是還不上……賣房子賣土地償債吧不現實無奈成了一筆壞賬,日積月累,當其他的P2P平台做大做強花紅酒綠的是時候,估計你也只好蹲在農戶的土地中黯然傷神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情況,農村貸款的沒有想像的那麼美好
雖然e速貸在這塊沒做,只做有車、有房抵押的產品,但是關於農戶貸款,能做這塊市場的前提是能控制風險。農民的自建房不像商品房那樣方便處置。如果一個平台擁有農產品的產業鏈合作資源,能夠處理農民的土地或其他可處理資產,倒是可以考慮。這只是個人見解,能做這塊市場的前提是能處理違約後的風險,本人也沒處理過這一塊。對於大部分P2P,這不是一個好的切入點,可操性不強。有些只是藉助農戶貸來做宣傳,象徵性做幾筆宣傳普惠金融,商業模式行不行得通就看風險處理方法。
本人是是翼龍貸的一名員工。先說一下翼龍貸的運營模式吧。
貸款人為夫妻雙方,徵信良好,加上有固定收入,就可以申請最高六萬最長一年的貸款。月息只要一分五。但是,如果我們幫其申請貸款批下來以後,要收取百分之十二的服務費。其中線上服務費百分之六總部批下來錢的時候直接扣除了,而我們賺的就是剩下百分之六的費用,需要貸款人在體現的時候帶現金過來給我們。在貸款人簽訂借條以及交付我們服務費的時候,綁定的銀行卡是沒有收到錢的,需要我們確認借條以後總部才批,一般審批以後第二天晚上七點之前錢就到卡上了。然後每月固定還利息就好了。
翼龍貸的資金來源就是其他的有錢的人利用翼龍貸提供的平台投資這些下面我們代理審核過的需要貸款的人。
這個壞賬風險的規避,一是依靠我們最底層業務員的審核,就是貸款人提供的資料和家訪等的初審評估,然後是上一級部門依靠我們上傳的資料進行審核,北京總部一般都依靠我們審核,很少總部否定貸款申請。二是總部和地方省級代理,省級代理和市縣級代理簽訂的有協議,規定如果出了風險雙方各承擔多少多少。我們普通風控也簽訂的有這個協議,承
擔百分之20的責任,但是我不知道這個是不是合法的責任協議。三是總部抽取的百分之六服務費裡面一定的錢抽出來成立了一個基金,專門負責填補壞賬似乎。
目前我就職的翼龍貸下屬代理公司運行不到一年,沒有出現過壞賬情況,所以實際操作也不知道。但是這個風險規避肯定是比較完善的,有個答案說真正的農民肯定不經常借錢什麼的,我們這裡借錢的農民大部分是養殖戶和大棚的。
這個下屬代理基本目前交完錢以後就是坐地生錢,所以我的幾個老闆湊了很多錢又代理了別的地方的十幾個縣,年前就著急開四個縣的業務。
謝邀,對農村經濟不了解,也沒關注過。看了下翼龍貸和宜農貸,對宜農貸感覺不好,數據對不上,借款人和標的似乎也顯得規律性多了點,更像是一個公益展示平台。翼龍貸相比顯得有參考價值的多,借款人基本都是有家庭有資產並且有一定信用記錄的人,借款金額也遠小於資產,小於年收入,從風控模型來看,應該還是比較穩健的。至於機會,不太了解,每個地方照道理都有信用社,不知道是不是這類合作是一個切入點,信用社效率低下,通過P2P的介入,尤其是利用移動互聯網打造社區風控能力,減少地方保護的各種影響,也許是後面發展需要打破的瓶頸。一點淺見,供參考
碰著個,還不到時候
正好我在做這一塊。這幾天事情特別多。占樓明晚來答。
推薦閱讀:
※信息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有哪些好的思路?
※美國的農業種植和牲畜飼養有什麼政策,才能使得美國的肉、果汁那麼便宜?
※南方不種小麥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說漫灌浪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