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真的是私人性質的銀行機構嗎?


謝邀。

我們常說的美聯儲,即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是根據歐文格拉斯法案(或稱聯邦儲備法案,Owen-Glass Act 1931)成立的美國貨幣政策主管機關,包括美聯儲委員會、聯邦儲備銀行、公開市場委員會三大機構。
根據該法案,美聯儲是一個由國會授權的成立的,由各會員銀行聯合組成的獨立機構,不僅獨立於美國政府,也獨立於國會,體現在:
1、美聯儲的股東是3000多家會員銀行;
2、美聯儲不是政府的組成部分,政治上獨立於白宮;
3、美聯儲不接受國會撥款,財政方面獨立於國會;
4、美聯儲委員會的委員任期長達14年,橫跨數屆總統及國會議員任期,以確保其獨立性。
因此,在所有制方面,美聯儲不是國有的

但是(每次「但是」出現的時候都是最討厭的),美聯儲又跟美國政府關係密切:
1、美聯儲委員會的委員,由總統提名,參議院任命;
2、美聯儲的高級僱員由政府任命;
3、美聯儲承擔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會員銀行監管、國家支付系統等職責;
4、美聯儲每年利潤的94%需交給財政部;
5、美聯儲需要接受國會監督,國會有權調整美聯儲的職權;
6、美聯儲需要與白宮協調來制定金融貨幣政策。
因此,在職能方面,美聯儲類似一個政府機構。

網上有一種流傳很廣說法,說羅斯柴爾德倫敦和柏林銀行、巴黎萊哲銀行、義大利以色列摩西銀行、漢堡和阿姆斯特丹沃伯格銀行、紐約雷曼兄弟銀行、紐約昆氏銀行、大通曼哈頓銀行、紐約高盛等八家是美聯儲的最大股東。這種說法肯定是錯誤的。
這裡要介紹一下美聯儲的組成。根據歐文格拉斯法案,美聯儲將全國劃分為12個儲備區,每個儲備區成立一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地區儲備銀行。而各地區聯儲的股權,則由各地區的會員銀行根據其資產比例認購。美聯儲的會員銀行分兩種,一種是全國性銀行,強制入會,另一種是州內銀行,自願入會。但無論哪一種會員,都是美國銀行,也就是說,非美國的銀行,是不可能成為地區聯儲的會員,就更不可能成為美聯儲的股東。
雖然說八家金融巨鱷控制美聯儲的說法不符合實際,但金融巨鱷們對美聯儲的影響力確實是巨大的,這主要體現在對於地區聯儲股份的持有方面。例如,根據《美聯儲的秘密》(Secrets of Federal Reserve)一書披露,到1983年,紐約聯儲的大股東分別是花旗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9%、漢華8%、漢諾威7%,而眾所周知,這幾家大銀行的背後,大多有著洛克菲勒、摩根、羅斯柴爾德等金融家族的影子。從這個角度上說,美聯儲不僅是私人的,而且是金融大鱷們的掌中玩物。

上述資料引自:
美聯儲官網: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還原真實的美聯儲》,王健 著,浙江大學出版社
《美聯儲的秘密》,尤斯塔斯·穆林斯[美] 著,肖艷麗 譯,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
以及網上的新聞、評論等綜合而成,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人刪除。


首先,一個普遍存在的誤解就是「私有」這個概念。「私有(private)」這個詞在社會主義國家和在資本主義國家這兩種經濟制度下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私有企業」意味著民營企業,和國營企業是相對的兩個概念。在社會主義國家,「私有」的意思就是「非公有」,」私有化「對應的是」國有化「
但是,在資本主義國家,與「私有企業」對應的是「上市企業」,即「私有」的意思就是公司的所有權(股權)為個人擁有,政府沒有參與,且公司不對公眾開放交易其所有權(股權)。在資本主義經濟體制下,「私有化」對應的是「公開上市」。

舉個栗子,撒切爾夫人被譽為「私有化女王」,在她執政期間英國很多巨型企業被私有化。在1987年,英國航空公司完成了私有化,但並不是說英國航空在1987年被某個人買下來了。英航仍然還是有一大批股東,不過其股票交易就不公開運轉了,想交易必須與持股人一對一談判,而不是去證券交易市場掛牌買賣了。

搞清楚以上兩點就會發現,「美聯儲為私有」這句話並不是我們很多人腦補的「美聯儲為某個人所有」,而只是說這兩個意思:

  1. 美國政府不擁有美聯儲
  2. 美聯儲不公開交易其股權

關於美聯儲和聯邦儲備法的相關內容,樓上 @許先傑 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

而至於美聯儲為什麼為現在這個樣子,有這幾個原因:
一是由於美國從建國以來兩百多年政府、財團、群眾之間不斷博弈的結果。這個可以回去了解一下美國的金融史。
二是「中央銀行」這樣性質的機構在那時候被英國玩壞了。政府通過不斷折騰貨幣的發行來解決財政問題,甚至產生了「Seigniorage(鑄幣稅/君主特權)」這樣的稱呼。統治者通過控制貨幣的發行,讓民眾手中的貨幣貶值來達到無形中將民財收歸國庫的目的。美國建國那會兒,對凡是象徵統治者特權的東西都相當過敏,這中精神可以通過權利法案(就是憲法第一到第十修正案,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允許擁有槍支的那條)去深刻體會一下,所以不大可能成立政府性質的中央銀行去刺激為了自由漂洋過海來到美洲大陸的人民。
三是美國向來強調的「Check and Balance(制衡監督)」。美國政府也並不是對美聯儲完全沒有掌控權。美國政府掌控著美聯儲的人事任命大權,而美國國會也掌控著美聯儲的監督權,所以美聯儲也並非等同於美國其他的私有機構,少了很多私有機構應有的行動自由。而反過來,美聯儲為代表的美國銀行家們也通過美聯儲的貨幣發行權,有機會來制衡美國政府。這樣相互制衡最符合美國憲法精神、以及美國人向來不信任政府的習俗了。

&>&>&>&>&>&>&>&>&>&>更新分割線&<&<&<&<&<&<&<&<&<&<
有人非常在意第三條裡面"Check and Balance"是否有效,比如美國總統有人事任免權,但這到底是不是一個形式?美國國會對美聯儲的監督是不是個形式?這種問題著實很難直接給出一個「是」還是「否」的回答。因為美國總統本人、美國國會議員也是財團的利益代言人。美國總統如果要求美聯儲做什麼或者美國國會要求美聯儲做什麼,應該就是一大批財團在要求美聯儲做什麼,美聯儲不會無視這些要求背後的力量。同理反過來,美聯儲的決策也不會輕易被總統或者國會推翻。有人認為這樣和風細雨的制衡毫無意義。不過我覺得,"Check and Balance"最精華的地方不是政治天平其擺幅大小,不在於其擺動得激烈還是和緩,不在於兩邊各是一座泰山還是各是一片鴻毛,而在於這架天平是平的。


美國紀錄片的說法:Independence within the government,Not independence of the government

美國紀錄片的說法:Independence within the government,Not independence of the government
也就是是廣義政府的組成部分,但獨立於政府的其他部門。

看電影,聊金融(六):《MONEY FOR NOTHING-INSIDE THE FERDERAL RESERVE》 金錢刺激無用-美聯儲內部觀察 - FU Wang"s Law - 知乎專欄


美聯儲真的是私人性質的銀行機構嗎?回答的肯定的。這是個基本的事實,美聯儲是私人性質的銀行機構。本來這是個簡單的問題,實際上不需要回答的。但看到了Victor Sun的洗地回答就不得不說下了。

1、美聯儲是私人性質的銀行機構。這個是基本事實,沒什麼可說的。

2、私有,一詞在無論是什麼社會制度,無論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都是一樣的概念。

3、對於上市和非上市公司,前者是屬於公眾公司,後者是的確是私有化公司。此私有非彼私有。公眾公司是股份公開發行,持有股份的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機構也可能是國家。共眾公司跟公有制沒有一毛錢關係。而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就是私有公司,這個私有,不是只某一個人私有,可屬於N個人或機構甚至國家,一樣是私有。Victor Sun的洗地回答純屬偷換概念。

4、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有國有企業,世界上主要的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都有一定比例的國有企業。同樣現在的社會主義國家一樣有私人所有的公司。


http://weixin.qq.com/r/AkiIkKjE8-WMrezz9x0Q (二維碼自動識別)

http://weixin.qq.com/r/oHVFSlfEMmlNh0YpnyCE (二維碼自動識別)


美聯儲有可能被某個家族控制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一句,你覺得美國最高法院有可能被某個家族控制嗎?要知道美國最高法院是掌控美國法律的,它可以否決總統的任何政策,前段時間剛上任的特朗普簽發的「禁穆令」就讓最高法院給否決了,天不怕地不怕的特朗普總統一點脾氣都沒有。最高法院不僅有權利否決總統的政令,而且有權利否決國會通過的任何一個法律或者政策,只要最高法院判定違憲,國會通過的法律也只能是一張廢紙。總之,一句話:最高法院的九名大法官擁有美國憲法的最終解釋權。可能你會說,三權分立是美國的立國之本,代表司法獨立的最高法院不大可能被某個人控制。那麼我告訴你,控制美聯儲的比控制最高法院的難度高一倍

為什麼這麼說,我們先來研究以下美聯儲究竟是怎麼運行的。美聯儲分為兩部分,聯邦儲備局和聯邦儲備銀行。我們首先來看聯邦儲備局,它是美國的金融管理機構,有7名委員組成。委員有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一旦任職,完全獨立運行,即不對總統負責,也不對國會負責,僅僅接受國會的監督。和最高法院大法官產生和運營的方式幾乎一模一樣。如果最高法院代表著美國司法獨立的話,那麼聯邦儲備局就代表著美國的金融獨立。所以,只要你認為美國最高法院不可能被某個人控制,那麼,控制聯邦儲備局也基本不可能。

這還不算完,就算你有通天的本領,控制了聯邦儲備局。那你依然控制不了美聯儲。聯邦儲備局僅僅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制定者,而美元的發行權卻在聯邦儲備銀行手上。聯邦儲備銀行確實是一個私營機構,美國政府在裡面連一分錢的股份都沒有,許多陰謀論者就是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的。但是,聯邦儲備銀行雖說是私人機構,卻和我們理解的私營公司完全不一樣。它是這樣運作的:將美國分成12個區,每個區設立一家聯邦儲備銀行。只要是在美國運營的跨州銀行,都必須拿出一定比例的錢來入股,成為聯邦儲備銀行的股東。而且,股份不能買賣,不能轉讓,不能退出(除非你銀行關門),股東也絕對不能介入聯邦儲備銀行的管理。如果還不是太理解,舉個國內例子,我國的銀行要想運營就必須先拿出一部分比例的錢交給中央銀行,也就是人民銀行,然後才能吸收存款,發放貸款,上交給人民銀行管理的那一筆錢就叫做存款準備金。美國商業銀行投給聯邦儲備銀行的股份,和我國商業銀行交給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完全是同樣的意思,同樣的作用。唯一不同的是,美國商業銀行有權利選舉聯邦儲備銀行的管理者-董事。很多朋友看到這裡肯定會想,既然聯邦儲備銀行的管理董事是有商業銀行選舉的,而美國商業銀行又全部是私有的,那麼只要控制了大銀行,大股東,就能控制聯邦儲備銀行了呀。可真沒有這麼簡單,我們再來看一下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是怎樣產生的,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有九名董事,其中股東選舉產生6名,其餘3名有聯邦儲備局任命。重點是,選舉的時候,每個銀行不論大小和股份多少,都是一票。目前的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有3000多家商業銀行股東。我們就試想以下,怎樣才能控制聯邦儲備銀行。首先,9名董事你必須控制住5名才能占多數,而其中3名是有聯邦儲備局派過來的。除非你有能力控制美國聯邦儲備局,否則,在有商業銀行選舉產生的6名董事中,你必須要控制住5名才可以。那麼按照比例來算,你必須控制美國3000多家銀行中的5/6,也是就2500家以上才能達到目的。試想一下,美國全國所有的銀行,5/6都被一個人控制了,可能嗎?

我們再來總結一下,要想完全控制美聯儲。你必須同時控制聯邦儲備局和聯邦儲備銀行。要想控制聯邦儲備局,你必須至少控制連續4界總統和國會。因為聯邦儲備局的委員是有不同的總統和不同的國會提名和通過的,委員任期長達14年,並且兩個委員必須間隔2年,而總統的任期只有4年。要想控制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你必須控制美國所有商業銀行的5/6,也就是控制2500家以上美國商業銀行才可以。而且,就算你控制了一家聯邦儲備銀行,要知道,同樣的聯邦儲備銀行在美國有12家。

了解了美聯儲的運作的複雜程度,如果您還認為美聯儲是可以被某個家族控制的,那麼,全當我沒說。


內部人士大爆料:美聯儲到底是誰家的?

對如今無計可施的美聯儲來說,能對它們早已危危欲墜的威信造成最致命的一擊的,莫過於某知情人士在此時此刻跳出來大爆料了。

爆料者Andrew Levin乃前央行職員及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教授,他還曾經做過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特別顧問。Levin加入了一個名為Fed Up的維權組織,主張對央行進行改革,將央行和華爾街的關係撇清,好讓央行的活動能變得更為透明以及對大眾負責。他們提出的改革建議多為針對12家半私營的地區美聯儲銀行,而事實上,這些銀行均被各自所在的地區里的商業銀行所持有。

若嫌以上的信息不夠驚人,請看看以下Levin所說的話:

「美聯儲的私有化」程度之高,絕對「會令更多人嚇一大跳」。他認為,美聯儲應該「像所有其他(發展國家)的央行一樣,成為一個完全公營的機構」。

若你問這到底有啥好震驚的,請看下文:

更糟糕的是,實際的組成結構圖,即誰擁有什麼,並沒有被披露,即便是美國的普羅大眾也一直以為美聯儲是一個公營機構。

Levin表示:「重點是,對美聯儲進行改革將能使其多持續運營100年,而非暫時保住性命。」

想想看以上這句話竟然是來自前美聯儲職員及伯南克的前顧問,震撼力可想而知。

當內部人士打破沉默,一場美聯儲前職員和現任職員的大戰即將打響——看誰能先把醜事揭發出來。


具體來說,Levin希望能將這12家地區美聯儲銀行完全融入政府的體系里。他同時希望就選舉新任銀行行長的過程,以及美聯儲官員任期的限制加大公眾的參與程度。這意味著美聯儲內部人員的命運將不再掌握在其現已被解散的股東(美國的商業銀行們)的手裡了。這也代表著高盛將失去其幾十年來作為最大的央行孵化器的影響力了,這一「旋轉門」關係的不復存在將終止曼哈頓的這些公司幾十年來對世界金融的統治。

這個提案是由Levin和組織大眾民主中心(the Center for Popular Democracy)的Fed Up組織共同發起的,這個組織一直致力於讓央行負起更多責任。左派一直以來都對地方銀行的架構有所批判,並且一直希望美聯儲能延緩加息,不然即使經濟復甦受惠的也只有那些富有的人。

該提案在一次電話會議上被揭示,雖然所有的美國總統競選人都被邀請到了這場會議中,但只有競選人桑德斯的代表人出席了該會議。

華爾街日報補充道,作為一個私底下對美聯儲運營架構十分熟悉的人,Levin指出地區聯儲銀行的董事會成員大部分都是由私人銀行選出,再由華盛頓州長批准,而他並不認同這一選舉方式。他認為,那些由美聯儲規定好的預留給金融教授們的董事位置應該被取消,監管地區銀行的董事應由公共選舉產生,華盛頓州長和當地選派的行政官員都應參與這一選舉。這些董事會成員應當要更能代表美國的多樣性文化。

Levin還希望新任銀行行長的選舉也能公開透明化,候選人的名字應當公開並允許群眾進行評論。他希望所有的美聯儲官員的任職以7年期為滿,這使得他們能夠與政府決策保持一定距離,而不存在像現有的有些政策制定者在銀行留任了好幾十年。例如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就在美聯儲當主席當了19年(1987-2006)。

華爾街日報順手補充道,地區銀行行長的選舉已經成為熱點話題。近日,紐約、費城、達拉斯和明尼阿波利斯四個地方聯儲銀行的行長是由之前與高盛投行有密切關係或者於其中工作過的人任命的。

Levin呼籲監管機構政府責任署(U.S. GAO)每年定期審閱並就美聯儲的運營情況進行報告,包括地區聯儲銀行的運營情況。並且,他希望地區聯儲銀行能夠受《信息自由法》監管,通過每年定期的審閱將銀行的運營成果與政府干預撇清關係。

Levin的提案會戳到美國體系最潛在的利益矛盾:美聯儲不是為美國人民服務,而是為他的擁有人——銀行服務的。


美聯儲到底是什麼?

美聯儲最早就是美國的央行,但美國人從一開始就不喜歡類似央行這種全國性金融壟斷組織。所以早期所有提議成立美國央行的決議都被各州否決了。直到二十世紀初巨大的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私有銀行大量破產,銀行體系全面崩潰,美國人才不得不趕鴨子上架,倉促成立了美聯儲來穩定金融局勢。從它的歷史我們就可以看出,美國人不是最近才開始討厭美聯儲,而是從始至終一直討厭它,從來就沒有喜歡過。在普通美國人看來,說美聯儲是一個惡魔一點都不過分,只不過這個惡魔實在太強大了,已經強大到了任何人都無法反抗的地步。

為什麼美國人不喜歡美聯儲?答案就在於美聯儲不光是一個全國壟斷性的類似央行的金融組織,最重要的是它還是一個不受任何監督的私人組織,這就導致它和正常的央行大不一樣。其他國家的央行都是政府或者國會管理下的政府機構,受其上級權力機構制約和監督。而美聯儲卻不是,它獨立於美國政府和國會之外,不公開選舉,是一個典型的不受權力監督卻掌握巨大權力的私人集團。這個私人集團掌握著兩大最可怕的權力武器:一是獨立發行美國法定貨幣——美元;二是自行決定美國聯邦基準利率。

你能想像有一天,中國廢除人民幣,把Q幣作為法定貨幣,且讓騰訊來代替人行制定全國貨幣基準利率的情況嗎?想像下騰訊一個私人公司來代替人行來發行中國貨幣和決定利率,且不受國務院和人大的任何監督?會不會非常荒謬?但問題是,這就是美國的真實現狀。

不受監督的權力必然產生絕對的腐敗,美聯儲也一樣。由於金融自主權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國家權力,所以從美聯儲成立起,它就實質代替美國政府成為了美國的最高權力機構,相當於一個隱形的帝國元老院。

為什麼這麼說?答案是美國政府權力雖然挺大,但處理國內國際大小事情都要花錢的,美國政府又不像TG一樣有很多壟斷的國有企業可以自行造血,唯一的收入就是收稅。這樣問題就來了,稅率太高勢必得罪選民和資本集團導致自己下台,所以美國的稅收從來都是入不敷出的。這樣稅不夠用又不得不發行大量國債向美聯儲借錢,但能借多少,利息定多少卻都是美聯儲說了算,所以美聯儲就反過來控制了美國政府。

怎麼樣?牛逼吧,美國政府面對美聯儲就跟楊白勞面對黃世仁一樣,連孫子都不如。治理國家的苦活累活都是你美國政府幹,干好了是你該做的,搞砸了卻是你無能,萬人唾罵,遺臭萬年。而美聯儲一個私人機構躲在政府背後印鈔票,放高利貸就好了。這世界上真有無本萬利零風險的生意嗎?美聯儲就告訴我們,真的有!

二戰後美元成為世界通用貨幣的狀況更進一步加大了美聯儲的權力,以前它還只是在美國國內威風,現在連全球都處於它的掌握之下了。由於各國央行發行的貨幣都是以美元作為信用基礎發行的,導致美聯儲成為一個央行中的央行,事實上的世界央行,變成由它來獨裁全球經濟的發展狀況和各國經濟穩定度。這就是為什麼包括各國央行在內的全球金融機構一天到晚都像臣民一樣拜倒在美聯儲腳下,天天擔心受怕美聯儲加沒加息,寬沒寬鬆的原因。

只要世界還依賴美元作為通用貨幣,美聯儲對世界的統治就不會結束。這就是為什麼歐洲要單獨發行歐元,中國為什麼要把人民幣國際化的原因。對於這種競爭和威脅,美聯儲控制下的美國自然是不會聽之任之。看看最近歐洲的各種亂局和美國重返亞太給中國造成的巨大壓力,你就會知道這些事件的背後不是沒有經濟原因的,真正主使者是誰不言而喻。

一言蔽之,美聯儲不光是一個私人機構,它還是全世界人民的老爹。美國政府只不過是這個老爹養的一條狗而已,世界其他國家則是美國這條狗放的一群羊。而什麼時候放羊出去吃草,什麼時候剪羊毛都是老爹說了算,這就是美聯儲實質。

美元到底是什麼?

早期的貨幣不管是不是私人發行,是不是法定貨幣,他們的發行基礎都是大自然某種物質,所以都是受自然監管的。至少發行方不能無限量化寬鬆,這才是重點。

如果還不能理解就談你所「熟悉」的金融歷史好了。

原始社會,貨幣都是諸如貝殼、鹽、鵝卵石什麼的,誰發行的?沒人發行,部落間約定俗成。而且這些貨幣都是大自然的產物,唯一的發行基礎和監管方都是自然規則,私人是很難加以操縱和影響的。

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早期,出現了更通用的貴金屬貨幣,法定金銀銅鑄幣,誰發行的?皇帝、國王、諸侯、酋長?這些人你可以說是私人,但他們的作用只是給貨幣增加了以私人信用為基礎的軟基礎,貨幣發行的硬基礎和真正監管方卻還是大自然規則。沒有足夠數量足夠純度的天然貴金屬做發行硬基礎,私人能隨意操縱貨幣發行嗎?你無限量化寬鬆金幣給我試試?

封建社會後期,開始有所謂「紙幣」出現,比如唐代的飛錢、北宋的交子,以及後來的銀票等等。但它們是私人發行的,只能以私人信用作為基礎,如果發行方違約或者倒閉,這種貨幣就會瞬間崩潰,一文不值。所以它們的流通範圍並不大,不能作為通用的法定貨幣。市場上流通量更大的還是官方發行的以國家信用作為發行軟基礎,兼具自然硬基礎的貴金屬貨幣。嚴格來說,這些紙幣只是私人以官方的貴金屬貨幣為信用基礎二次發行的通兌物而已,更類似於現在的通兌有價證券,比如企業債、國債、股票、承兌匯票、購物卡、食品券等等。

近現代社會,在沒有國家央行的時期,英美國家的確是有私人銀行發行法定貨幣的狀況,比如早期的英格蘭銀行發行的英鎊、滙豐和渣打銀行發行的港幣、美國私人銀行發行的美元等等。這些私人銀行發行的貨幣和之前私人紙幣最大的不同在於開始有國家為它們背書,以法律形式賦予它們國家信用軟基礎,同時它們還遵循金本位制度,有自然法則作為硬基礎。所以除了用紙發行,鑄幣成本降低了以外,它們實際上和之前官方統一發行的貴金屬貨幣本質上並沒有太大區別。唯一的不同就是發行方式由官方統一發行變成了官方外包給私人銀行發行,由於私人銀行受到官方和市場經濟法則的監督,並沒有太多的自主性,所謂私人發行貨幣其實只是相當於替政府代工而已。

直到現代社會,廢除金本位後的紙幣出現,才真正出現了不受大自然監管的貨幣。這時期的貨幣不再遵循金本位,只建立在政府債務和國家信用軟基礎之上。這就意味著政府可以作弊超發貨幣舉債,也就是所謂的量化寬鬆。對於經濟而言,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因為監管貨幣的大自然硬基礎被動搖了,只剩下所謂國家信用作為軟基礎,而這種缺少硬基礎的軟貨幣其實根本就是不牢靠的。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各國為了短期利益,開始透支信用超發貨幣,大打貨幣戰爭。直接結果就是國際經濟危機債務危機的不斷發生,甚至現在連負利率這種違背經濟學常識的東西都開始大量出現了,直接導致傳統經濟學理論開始失效,世界開始陷入動蕩。

可能有人會問,現代的貨幣發行都不再遵循金本位了,超發也不是什麼稀罕事,那為什麼唯有美元這麼特殊?答案如下:

1、其他現代貨幣比如歐元、人民幣、日元、英鎊都是國家所有的央行發行的,雖然它們都不再遵循金本位,但卻依賴國家權力所帶來的政府信用作為發行基礎。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它們還是被制度監管的。同時,國家本身又被市場經濟法則所監管,即使一個國家想超發貨幣,也不能隨意無限量化寬鬆。市場經濟法則確保了凡事無限超發貨幣的國家都得崩潰或者完蛋,比如老蔣的金圓券和辛巴威元就是典型的例子。

2、這些國家的貨幣不是世界通用貨幣,大都只能在本國流通。由於超發本國貨幣會帶來嚴重的國內通貨膨脹,所以超發貨幣相當於對市場規則作弊,所以都是有代價的。對於不是世界通用貨幣的貨幣更是如此,不光不能無限寬鬆,連什麼時候超發?超發多少?何時把多餘的貨幣通過什麼途徑收回來?都是非常有講究的,各國央行隨時都在搞的升息降息、升准降准其實就是在進行國家宏觀面對貨幣的調控。道理很簡單,既然已經作弊破壞了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則,那為了不受到市場規則的自然反噬,就必須繼續作弊到底,大幅增加國家對市場的宏觀調控,全面使用政府規則來代替市場規則。主張宏觀調控的凱恩斯經濟學為什麼會大幅崛起,取代傳統自由市場規則下的古典經濟學?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在一個已經不正常的市場規則下,如果放任資本按照原先的市場規則任意做多做空貨幣,市場反而會出問題。直接結果就是經濟崩潰、社會暴動,甚至讓政府下台,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例子。索羅斯當年曾說過,他自己自始至終都是嚴格按照市場經濟規則辦事的,其實並沒有任何程序錯誤可以指責。真正有錯的危機國政府,一直在無序破壞市場經濟規則,才導致本來正當的貨幣買賣活動卻造成了意料外的金融危機。從某種角度看,他的話其實是對的。

這也是為什麼有段時期,諸如比特幣這種沒有政府權威和國家信用擔保的私人貨幣比正規貨幣還要值錢的原因。比特幣雖然沒有信用做軟基礎,但它卻是一種回歸本源,以數學概率這種自然規則監管為信用基礎的硬基礎貨幣。而同期的其他現代貨幣由於喪失了自然規則監管,只是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軟貨幣。所以在正常市場經濟規則下,當然就會出現硬基礎貨幣比軟基礎貨幣值錢的情況,這也迫使各國政府不得不使用行政手段把比特幣驅逐出了市場。在市場經濟規則下,沒有硬基礎,只靠信用為基礎的軟貨幣其實根本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硬通貨,他們只是各國政府發行的白條而已。

單以信用軟基礎建立的現代貨幣已經開始不行了是吧!但別激動,因為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更糟糕的情況是,如果這種軟基礎貨幣同時還是世界的通用貨幣呢?那就意味著連市場經濟法則對它的監管都開始無效,發行方可以無視國內通貨膨脹的危險肆意濫發貨幣,無限量化寬鬆終於成為了可能。如果再加上好死不死,又剛好遇到連發行國的政府和議會都對這種貨幣的發行沒有掌控權的奇葩情況,這種通用貨幣就會徹底喪失一切監管,完全可以上天了。

這種無敵貨幣真的存在嗎?人類真的創造出了一種沒有任何擔保基礎的全球通過貨幣嗎?答案當然是存在的,這種既沒有貴金屬作為硬基礎,也沒有國家信用作為軟基礎,更超出市場經濟規則限制之外的貨幣,就是我們熟悉的美元。有人可能會說,各種西方經濟學家不都在說美元即使不與黃金掛鉤,它也是以美國國債作為信用擔保嗎?我只能呵呵,這些都是美國為了維持貨幣霸權而創造的謊言。在現在美國債務總量早就超過了美國全國GDP總量,甚至有人預測超過全球GDP總量的情況下,按照傳統經濟學理論,美國作為一個實體其實早就是資不抵債的破產狀態了,對於一個早已經破產的實體,它哪裡還有什麼信用來替美元做擔保呢?

現階段,真正支持美元的其實就是美國全球第一的軍事實力。道理其實也很簡單,在槍口的逼迫下,你還敢要求信用保證?不管有沒有信用你都得照著辦好吧!所謂石油美元就是這種情況的典型表現形式,如果不是美國以強大軍事實力給予沙特安全保證,沙特會主動將石油與美元掛鉤?會創造出所謂的石油美元?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種隱形手段可以確保美元擁有信用,那就是把其他比美元更有信用的貨幣都打垮,美元不就顯得有信用了嗎?呵呵,不斷席捲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是怎麼來的?以華爾街為首的國際金融炒家又都是聽誰的命令?美元雖然沒有信用,但美國可以動用各種明暗手段讓其他貨幣更加沒有信用。美聯儲時不時搞降息升息其實就是在有計劃地讓美元定期迴流美國,定期迫使其他國家為了維持出口競爭力不得不讓本國貨幣相對美元大幅貶值,掠奪他國廉價資產的同時保證還消滅有威脅的其他貨幣,以確保美元的強勢地位,而這種方法就是大家常說的「剪羊毛」。

美國為什麼要始終維持全球第一的軍事能力?

美國為什麼要始終確保國際原物料市場和金融市場的定價權?

美國為什麼要寧願犧牲本國傳統工業,也必須確保華爾街金融集團的利益?

當你知道了美元的本質和美聯儲的本質後,答案就自然不言自明。

《貨幣背後的秘密》第1集-通貨VS貨幣_科技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貨幣背後的秘密》第2集-帝國的七個階段_科技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貨幣背後的秘密》第3集-從美元危機到黃金機會_科技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貨幣背後的秘密》第4集-人類史上的最大騙局_科技人文_科技_bilibili_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 - ( ゜- ゜)つロ 乾杯~ - bilibili


是不是私人的其實主要看美聯儲所得利潤都歸誰了就行了。美國銀行百分之10的資本儲備金,也就是說1美元能當10美元借出去。借出去還不了還要幾倍的拿實物賠回來。美國你想想有多少美元來著?還百分之94的利潤上交國庫。。。。。我呵呵呵。。。2012美聯儲上交國庫的利潤是才800多億美元。你他媽在喂狗????而且不只是美聯儲。央行也是相同的套路。一堆精英靠銀行吸血。然後老百姓手裡的錢全部貶值。這群人就是畜生。真的是畜生。

把美聯儲或者央行都國有化(或者說至少真正的大部分利潤都收入國庫)就什麼問題都沒有了,真的什麼錢都有了,醫保,全民基本工資,科研的錢翻幾倍。可惜錢都被畜生拿去了都。


這個問題上學的時候和老師探討過。美聯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算不上私人。我更覺得想像是一個對美國經濟負責的精英團體。


不知道您是怎麼定義似有的,美聯儲,是獨立於政府的股份制組織。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個問題,總有一種提主看《貨幣戰爭》看多了的感覺。小建議,看完第一本就差不多了,後面幾本基本可以當草紙了,如果有人願意可以當長篇科幻小說看看。


提一本書,最近正在看,《還原真實的美聯儲》,作者是王健,此人就是於美聯儲下的銀行,對於美聯儲的職能,作用,地位,歷史淵源,自以及各種制度都有詳盡地描寫。千萬別去看什麼貨幣戰爭,想看武俠小說可以換個題材。


反駁一下洗白美聯儲的觀點。我認為美聯儲的股東選舉程序看起來確實很複雜,很難實現被少數人寡頭控制。其實只是表面看起來罷了,關於通過複雜股份網路實現少數人擁有實控權的例子在資本市場比比皆是。國內近的如安邦,明天系等。你覺得美國這種有幾百年金融歷史的國家玩這套很難嗎?理論上是可實現的,甚至可以通過大型超算進行更隱秘的設計,除了核心之內的少數人,普通大眾根本就看不出真相。有空在補充。


判斷一個部門是公共部門還是私人組織,不能只看紙面上的所有權,更要看它的權力結構,還要看是誰為它的權力背書。

當然了,紙面上的所有權也是很重要的嘛~


美聯儲是私人機構是美國官方政府及要員承認的事實,沒必要再討論。


首先, 不管前面人怎麼洗白美聯儲, 也無法改變美聯儲是私人性質的本質.

首先思考一個問題:

額,其實在知乎混的各位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或者說是根本不可能到金字塔尖的那些人(我自己屬於學生這種無收入的寄生蟲階級).站在我們的階級角度上來講, 通貨膨脹和緊縮的周期性交替與我們來講,有利么?.

我可以按照一個邏輯來分析 :

1 . 在信用沒有擴展時 , 封建時代 ,經濟的發展 ,如果不受到戰爭 , 瘟疫 ,災害等不可抗因素影響,會隨著人口增長而緩慢發展.一個小斜率近似直線上漲.

2. 如果按照上面這個邏輯 , 目前人類社會戰爭這樣的不可抗拒因素對經濟影響越來越小了 , 科技發展也是爆炸式的 . 經濟按照道理上講和生產力的提高成正比 , 但是金融危機還是周期性的產生 . 總是有人失業並且一貧如洗 .

3 . 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 ? 勞動是財富創造的唯一途徑 , 生產力的提高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 講道理我們這個階級的人只要肯勞動 , 一定會富裕的嘛(自己的勞動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 奇怪了 , 我們似乎還是每個月緊緊巴巴 .

4. 我想大部分中國人還是很勤奮的 , 但是為什麼不富裕那?(美國人民也是)必然存在剝削嘛 , 這是老馬一個多世紀前想出來的 , 不是我 . 到底是誰剝削我們 ------老闆階級(資本家) . 所以富人越來越富 , 我們依舊緊緊巴巴 .

5 . 美國人也一樣啊 , 他們比我們還爽的是 : 央行(即美聯儲是私有的!) 喔~~簡直爽的飛起 . 你敢想像利率是美聯儲股東們定的么?你知道通貨膨脹和緊縮是少數幾個人決定的么?你敢想像美國建國前一百年美國總統的傷亡率比奧馬哈灘頭的第一波衝擊的遊騎兵傷亡率還高么(向這些總統致敬,真心的) ?

6. 既然是私有的 , 就要為股東服務賺錢的 ! 別傻了 , 這個世界自文明出現 , 剝削就開始了 . 美聯儲真的不是什麼好鳥 .

最後:

為在食物鏈上進一環而加油吧 , 最後一環往往被吃的渣滓都不剩 .


看看越獄美劇你就懂了,the company


1910年11月的一個晚上,喬治亞州傑基爾島上召開的那場秘密會議構想出了美聯儲—— 一個旨在保護其成員免於競爭的銀行卡特爾的誕生。《紐約時報》曾有文章評論說:「傑基爾島俱樂部成員代表著世界全部財富的六分之一。」當時,參加的成員名單包括:

1. 尼爾森·W.奧爾德里奇,共和黨的參議院「黨鞭」,國家貨幣委員會(National Monetary Commission)主席、J.P.摩根的生意夥伴、小約翰·D.洛克菲勒的老丈人。

2. 亞伯拉罕·皮亞特·安德魯(Abraham Piatt Andrew),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

3. 弗蘭克·A.范德里普(Frank A Vanderlip),當時最有實力的銀行——紐約國民城市銀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總裁,他還是威廉·洛克菲勒(William Rockefeller)和國際投資銀行庫恩-勒布公司(Kuhn,Loeb Company)的代表。

4. 亨利·P.戴維森(Henry P Davison),J.P.摩根公司高級合伙人。

5. 本傑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J.P.摩根旗下銀行家信託公司(Bankers Trust Company)總裁。

6. 保羅·M.沃伯格(Paul M Warburg),庫恩-勒布公司合伙人,英法羅斯柴爾德銀行王朝的代表,德荷沃伯格銀行財團首腦馬科斯·沃伯格(Max Warburg)的兄弟。

1910年時對金融資源的集中控制已經很先進了。在美國,這種集中控制主要有兩大焦點:摩根集團和洛克菲勒集團。

【本文摘自《美聯儲傳:一部現代金融史》,G.愛德華·格里芬著,中信出版集團出版2017年8月出版 】


簡單地講,美聯儲下面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是私有的,其股份由眾多銀行持有並領取6%股息。但美聯儲最牛逼的地方在於其能制定貨幣政策,也就是其履行央行職責的地方,該職責由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來履行的。這個委員會是由總統任命、國會批准的7名理事會成員(包括主席)以及5名聯邦儲備銀行的行長(除紐約分行以外採取輪換制)組成的。所以,從對最終貨幣政策的影響力來看,美聯儲屬於」公私合營「,並以政府任命的人選為主導,並且政府」承諾「不會因為政治利益來干涉FOMC的決定。


看完了大家的說法,美聯儲果然是n個人的,n& 推薦閱讀:

2014 年有哪些迅速衰落的公司?
當今的英法美等工業國家在歷史上是否有過「中等收入陷阱」階段?都是如何跨越的?
不論哪個領域,市場泡沫破滅的過程都有什麼共性?
為什麼說「免費的其實是最貴的」?
經濟學什麼內容都可以研究嗎?

TAG:法律 | 政治 | 經濟 |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美聯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