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瓶酒已經醒酒到位了?

威士忌和葡萄酒都需要醒酒,但是怎麼樣能判斷一個酒是否醒到位了?


謝謝 @藺佳 的邀請。


其實不僅僅是威士忌,干邑、朗姆酒、白酒或者可以說在一定條件下品飲烈酒都是需要進行醒酒的。只是在烈酒中我僅僅對單一麥芽威士忌有些微了解,關於其他種類烈酒的生產工藝以及影響陳年表現的因素我是全然不懂,僅憑試飲經驗妄言恐怕要說錯話。下文中我將試著描述自己對於單一麥芽威士忌醒酒的理解,拋磚引玉,希望有了解其他種類烈酒的朋友可以為大家細細講解。


一、為什麼醒酒

單一麥芽威士忌屬於蒸餾酒,且不論是根據某些國家、地區的法律法規還是按照威士忌行業里已經約定俗成的商業習慣,單一麥芽威士忌的裝瓶酒精含量最低不會低於40%abv,如此高的酒精含量有利於在較長的時間內保護並保持酒體、結構、風味的穩定性,因此單一麥芽威士忌的最佳賞味期的持久性比起葡萄酒來要驚人的漫長,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當一支酒處於最佳賞味期時它的風味、表現力就固化在一點了。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醒酒可以分成「開瓶後瓶中醒酒」與「試飲時杯中醒酒」兩個階段。但如果說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醒酒是為了讓飲者獲得最佳的風味體驗,這麼論太籠統。

(一)瓶中醒酒的目的

為了便於理解,請您試著將一支單一麥芽威士忌想像成一個風景、一個人甚至是一段經歷或者一件事情,若我們試圖去描述上述事物,可以用文字、可以用圖像、也可以是音樂等載體;再細分,可具體為散文、詩歌、小說,繪畫、攝影、電影,或是獨奏、弦樂四重奏、電子音樂等形式。


在上述概念下我們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理解一支單一麥芽威士忌:


1、泥煤的產地、麥芽汁發酵時間的長短,蒸餾器的形式、構造、蒸餾次數以及冷凝管的形式等因素決定了生產出來的酒屬於何種「事物」;


2、泥煤的使用、麥芽汁發酵時間的長短、桶陳類型等因素決定了描述這種「事物」所用的載體;


3、陳年時間、陳年地點的氣候、用桶的技巧、勾兌配方等因素決定了最終的表現形式;


一桶原酒只有一個「故事」,這是每家蒸餾廠的固有工藝決定的,可是它並非僅僅以一種載體、一種形式來敘述、表達。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挑選自己喜歡的「載體」、「形式」來體驗一段特定的「故事」是瓶中醒酒最主要的目的


例子:

1、Laphroaig Cask
Strength 10yo 55.7%abv 2005-2008版的草莓與玫瑰花香氣;

2、Lagavulin DE系列某些特定年份版本的橙花怒放的香氣。

您是否有過這種疑惑:為何很多酒評人、老饕所推崇的一些酒款中的獨特風味自己在飲同一款酒時從來沒有捕捉到過?為何同一款單一麥芽威士忌在不同的酒評人的評論中甚至可能出現截然不同的描述,彷彿是兩支完全不同的酒?如果您沒有選酒挑錯了版本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是瓶醒時間不同導致的。


(二)杯中醒酒的目的

在飲者享受一支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那一刻,這支酒的「故事」、「載體」與「形式」皆固定下來,無法再改變,此時杯中醒酒的作用就如同閱讀時的「翻頁」、視聽時的「快進」一樣,讓飲者能夠快速進入他/她所期待的最精彩的那一刻體驗


例子:

1、您是否喜歡重雪莉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重單寧、口中生津的感覺?

2、當您在飲Islay的重泥煤風味單一麥芽威士忌時,您是更喜水果、花香的主調,還是濃郁、厚重、衝擊力強大泥煤主調?


(三)特殊目的醒酒-並非只是威士忌,還有干邑、白酒

基本僅限於兩種情況:高年份或高陳年期的酒,以及裝瓶後儲藏時間較長的酒或古董酒。如果開瓶後試飲時酒力不失、酒體與結構沒有弱化或者渙散的情況,那是不必醒酒的(當然如果一支酒喝不完繼續存放它的話,這自然是在瓶醒了)。


如果酒力羸弱、酒體與結構纖細且感覺不到支撐感,或者平衡性欠奉,那麼必須要醒酒,只是這支酒是否能夠再恢復到強壯、良好的狀態則不一定了


例子:

1、酒體堅實的酒、大酒,存放期超過20年的,郎酒、茅台,Lagavulin 16yo白馬版、70-80年代裝瓶的Laphroaig 10yo等;

2、年份70年代的或者陳年時間30年以上的單一麥芽威士忌,如Lagavulin
1976年份的30年及37年裝瓶、一眾Brora、一眾70年代單桶的Glenfiddich等。


二、醒酒的方式

瓶醒:顧名思義,開瓶後醒酒,是否換瓶入烈酒醒酒器無所謂。


杯醒:第一種,顧名思義;第二種,在葡萄酒醒酒器中醒酒。使用葡萄酒醒酒器,醒酒的進程很快,等於同時進行「挑選載體」與「翻頁」兩項工作,所以要特別注意兩點:一、醒酒器中的酒如果不能銷掉很可能就浪費了二、請讓了解這支酒且試飲經驗豐富的人操作,否則幾乎不可避免會毀掉這支酒


三、三思而行

單一麥芽威士忌的醒酒結果不容易預測,醒到什麼階段才能夠獲得自己所喜歡的風味,這必須依靠飲者的經驗去判斷。當然也可以每天都進行一次或多次試飲來觀察結果,理論上可行,實際操作的話反正我自己做不到(我人懶且不喜歡飲酒)。

此外,也請選擇對的酒來醒酒,不得不說相當多的單一麥芽威士忌是不需要醒酒的:這支酒要麼很出色,在開瓶那一刻細細體驗各種雖不完美但多姿多彩、富有生機的美好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或者,這支酒受不了醒酒的過程。

-----------------------------------------------------------------------------------------------


醒酒的作用有多大?一支酒在不同時期的表現能夠出現多麼極端的差異?

請見:

Lagavulin 1991年份 21yo 全階段試飲筆記


威士忌醒酒的問題有人寫了,葡萄酒怎麼個醒法我來說說吧。

所謂醒酒,簡單說就是在開瓶後讓酒液有時間和氧氣接觸。在氧氣影響下,讓你的酒變得更加好喝易飲,香氣更加複雜的過程。

不管是《神之水滴》里各種酷炫的花式醒酒,到《權力的遊戲》「好酒一定是要透透氣」,再到《單身男女》里那句「開瓶82年的拉菲,酒至少要給我醒兩個小時。」醒酒在文娛作品中幾乎都是和葡萄酒綁定出場……可說句實話,日常中你用到醒酒的機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至少不是所有的酒都需要醒的。



《神之水滴》之葡萄酒版賣油翁

(一)首先…

這應該是一款值得醒的酒。

實際上,大部分喝起來很糟糕的酒醒酒後也不會有什麼起色。醒酒主要是在氧氣的作用下讓葡萄酒內大顆粒的分子裂解,變得更為活躍。這會讓緊湊的單寧變得柔順,讓封閉的香氣變得開放——換句話說,你的酒里得先有「緊湊」的單寧和「封閉」的香氣再說。如果香氣本身比較寡淡,單寧粗糙艱澀,那醒酒本身並沒有多少好處……


現在的葡萄酒市場越來越注重易飲性(drinkability),市面上大部分較便宜的酒,其實都可以開瓶後直接飲用,通常這些酒值得欣賞的地方就是簡單直接的果味。對這些酒而言,醒酒不會提升這些果味特性,反倒有可能因為在空氣中過度暴露,加快果味和酒體結構的衰弱瓦解。葡萄酒為什麼會瓦解衰弱?如果你有過在足夠長的時間裡喝同一杯酒的經歷(通常在幾個小時),就不難理解酒在杯中的狀態其實是會其變化的,因為氧化作用,它的口感經過一定的時間之後就hold不住了。


(二)什麼酒能醒?

這些都算是醒酒器,圖片來源:

這些都算是醒酒器,圖片來源:Westervin | A Handmade Life


真正值得去醒的酒,大部分都歸於一個因素——喝的太早。理想狀態下,很多優秀的葡萄酒都是為了可以陳年起碼5到8年以上準備的,而頂級佳釀甚至30-50年也不在話下。這些酒的「底子」足夠深厚,可以在瓶中緩慢陳年產生複雜的變化。如果想提前享受,那就不得不藉助氧氣幫忙,通過醒酒器中酒液跟空氣的大接觸面,像鳩摩智用小無相功催動練習少林七十二絕技,強行讓還沒準備好的香氣釋放出來。不難理解,儘管醒酒能讓一款年輕的高品質葡萄酒變的更適合飲用,但卻媲美不了她自然陳年後呈現的複雜風采,時間的試煉無可比擬。


想判斷哪些酒屬於值得醒的類別,最好的的辦法是你在開酒之後之前先嘗嘗看:值得醒的葡萄酒,開瓶時很可能香氣封閉,咽下去後,口中的餘味仍然不錯,能持續3-5秒以上。此外,這種類型的紅葡萄酒往往有強勁的單寧,而白葡萄酒的酸度也不會低。當然,對於新手來說最簡單的辦法,是如果你買的酒是一款價值不菲的名庄酒,開瓶試一下發現表現好像不如預期中那麼精彩,那麼可以考慮進一下醒酒器。


(三)醒多久合適?

凡事有利皆有弊,醒酒也一樣。假如醒酒時間過長,葡萄酒里的各種風味物質就很容易被氧化殆盡,變成無趣的酒精溶液。因此,醒酒時間也需要控制,太長太短都不適合。

對新年份的葡萄酒來說,醒酒的時間長短和酒的陳年潛力是一致的。陳年能力越好的酒,喝得越早,需要醒的時間就越久。當然,就算你不熟悉每種葡萄酒的陳年能力也不要緊,因為最重要的是你的舌頭。對一款在醒酒器里的酒,你只要每隔半小時品嘗一次(謹慎的侍酒師甚至會每15分鐘醒一次),發現酒里出現鮮明的愉快果味時,這支酒就差不多是達到最佳狀態了。


其實醒酒只要有個乾淨的容器給酒安靜的呆著就可以,圖片來源:terroirs.ie

其實醒酒只要有個乾淨的容器給酒安靜的呆著就可以,圖片來源:terroirs.ie


當然,隨著現代釀酒技術的進步,很多佳釀在年輕時就非常好喝易飲。這種類型的酒,在第一次品嘗時,判斷高峰期到沒到相對來說還是有點困難。因為很多酒在充分綻放前可能就變的平衡優雅,容易入口。只有到你發現最後一杯酒的香氣居然還能更上一個台階時,才知道之前喝急了。想判斷這種酒合適達到巔峰有時很難,有些頂級酒甚至有酒評家連續跟蹤幾天來分析變化,好在這種程度的酒在市場上只最尖端那0.1%的比例。


有個相對好用的辦法,就是在倒酒前保留大約四分之一酒液留在酒瓶中。狹窄的瓶口會有助於收束一酒的香氣,這會凸顯酒中最讓人愉悅的果香,當你覺得醒酒器里綻放出的香氣與瓶口你聞到的香氣相近時,這款酒差不多醒好了。


另外,對於一些來自法國勃艮第的優質黑皮諾,不經過醒酒,倒在一支大肚子的勃艮第杯里慢飲,不斷觀察她的變化,欣賞酒慢慢從初綻到盛開的過程,其實也不失為一種享受。對於其他的一些佳釀,如果你不那麼性急,這個辦法也是可以用的(杯子就是你最好的醒酒器),但尤其適合勃艮第的紅葡萄酒。


(四)其他情況

有些葡萄酒開瓶時會有濃郁刺鼻的硫磺氣味,或者不潔凈的腐敗泥土風味,這兩種異味都是不同的硫化物導致的。不僅新年份,即使是老的葡萄酒里都偶爾會出現。通常,只要把酒倒入醒酒器中半個小時左右就能消除。


如果你在考慮給一款老酒醒酒,千萬注意不要用那種大肚的醒酒器,而應該用肚子比較小的潷酒器(甚至比下圖中還要小),通常用來潷去老酒中的沉渣,散去一些不好的味道,同時適量地讓酒透氣,而不會有太大的空氣接觸面讓老酒脆弱的身板一下子就給醒掛了。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Tuscan Vines

(五)最後的小貼士

1. 專業的醒酒器看上去更漂亮也更實用,不過如果家裡沒有的話,潔凈的大玻璃壺或者其他玻璃容器都沒問題,當然,器皿越透明,越輕便越好。為了防止氧化加速,接觸酒的部分不能有金屬。

2. 如果你有三四個小時慢慢欣賞一瓶酒的時間,最好的醒酒器是你自己的酒杯。


3. 年輕的頂級的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一樣需要醒酒,但要注意溫度。


4. 越是年輕,單寧越重的紅葡萄酒,需要醒酒的時間越長。


5. 只要進過醒酒器的酒,大多數最好在一天內喝掉,除非你的酒是新年份,而且真的非常貴……


6. 對一支很有陳年能力的好酒而言,醒酒是速成,沒什麼能與長時間陳年的魅力相比。


7. 老酒的醒酒要謹慎小心。


這篇回答也發布在了我們的知味 - 知乎專欄


————————————

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號「知味葡萄酒雜誌」,專業、輕鬆、實用地談論美酒美食和生活藝術

http://weixin.qq.com/r/qnVBWV7EZgMZrRo69yC4 (二維碼自動識別)


哪些酒需要醒,如何醒,醒多久,樓上已經有很多朋友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到我這,想想還是給大家做一個一目了然的歸納總結吧。

(我是一枚葡萄酒大濕,此處只講葡萄酒的醒酒問題)。

1. 開瓶聞到怪味的酒如何醒到位。

如果開瓶後聞到泡溫泉時的硫磺味,臭雞蛋味,臭乳酪味等,這些氣味源於釀酒過程中人工添加,或者酵母天然生成的二氧化硫。醒酒過程中,時不時地輕柔晃動醒酒器,可以加速怪味散去。感覺怪味消失,能聞到果香了,就說明這款酒醒好了。


如果聞到的怪味是馬廄的臭味或者臭皮革味,很抱歉,這瓶酒很可能已經被一種名為酒香酵母(Brett)的微生物感染了。我覺得這個翻譯太不走心,這種酵母的正確翻譯應該是酒臭酵母才對。一般酒窖里的衛生條件不夠好的時候會出現酒香酵母感染的案例。這種味道,通過醒酒的確可以減少,但他們比硫味頑固,哪怕你醒上一天,隔天再喝,動物味依然會若隱若現


如果您既聞不到硫味,也沒有動物味,而是潮濕腐爛的紙板味。那麼,放棄醒酒吧,因為這瓶酒已經徹底壞了。大部分情況,是封酒的橡木塞被污染後產生的味道。濕紙板味會掩蓋果香,而且不管怎麼醒酒都沒什麼用。


2. 單寧太重的紅葡萄酒如何醒到位。

喝起來特別澀口的酒需要醒。講到這,必需舉一個喝拉菲的例子。



拉菲是波爾多左岸最好的五個酒庄之一,口感十分雄壯,是特別適合陳年的一款葡萄酒。陳年是指,葡萄酒裝瓶後,通過與極少量滲入木塞中的氧氣發生反應後,香氣逐漸變複雜,口感逐漸變圓潤的過程。換句話說,年輕的拉菲很難入口,因為太澀,香氣太封閉,但10年後,甚至15年後再喝,他的口感會達到頂峰。

可我有個朋友偏不信酒能陳年這一套說法,圖便宜,買了一瓶2013年的拉菲約我一起喝。

(市場上每個年份的拉菲價格都不一樣,進入適飲期的年份比其它年份要貴很多)。

沒辦法,當晚只好拿出醒酒器,期待長時間的暴力醒酒能讓這款酒達到10年時間演化出來的品質。那晚自開瓶以後,我們每隔半個小時就嘗一杯,一直要到三個小時以後,才慢慢感到單寧細膩了些,稍稍容易入口了。不過,這瓶拉菲剩的也不多了。

3. 老酒如何醒到位

一般三十年以上的老酒是不需要醒的。他們的香氣與結構十分脆弱,如果用氧過度,酒體很容易渙散。但我們還是會看到有人把老酒放入醒酒器。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並不是在醒酒,而是在潷析。時間久遠的酒,因為經歷過太多不穩定的環境,會產生晶體沉澱。為了避免在品嘗的時候喝到酒渣,我們可以先把老酒倒入醒酒器中。這類醒酒器肚子小,底部有凹槽。氧氣不會過多地進入醒酒器,同時酒渣也能自然沉澱在凹槽中。


想看更多關於葡萄酒的內容,就來關注微信公眾號葡萄周末:putaozhoumo

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你喝懂葡萄酒,一點都不會枯燥乏味,不信來看看



「The truth is that wine is a living, breathing creation. It"s in constant evolution from the time the grapes are first crushed. Experience tells the winemaker, and the well-trained wine drinker, generally what to expect, but wine making still is fraught with unpredictability.」

------By Modernist Cuisine

葡萄酒是審美和藝術,因此「到位」二字無標準答案。

Beauty lie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s.

且不論醒酒方式/時間,在此之前,同一年份的同一款酒,儲存方式不同,口味也大相徑庭。一如一對雙胞胎經歷了截然不同的人生。

需要時間成熟的酒,就像女人,你問什麼年齡最美?

少女懷春,美人遲暮,各花入各眼。

白玉有微瑕,大成若缺,亦是一種美。

世間許多事情是忙出來的,唯有藝術和審美是閑出來的。

不心急追求到位,給酒於時間,聽她娓娓道來,漸入佳境時,你自然會發現美。


你叫一下它,看它會不會應你。應的話,應該就是醒了。【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


關於葡萄酒的醒酒,就不是一句話能說完的了。
我先引用一段《世界葡萄酒地圖》里的話,關於葡萄酒的巔峰期說的很有道理:

任何一款葡萄酒,最常被問到的問題都是:何時才是最佳的飲用時機?讓人尷尬的事實是,即使是釀酒師本身也只能猜個大概,而且猜錯的概率通常不低。常常都在葡萄酒過熟,已開始失去果香及風味而使酸度及單寧凌駕口感之上時,才真正了解到某款酒的個性。對於好酒唯一可準確預測的特質就是:它們均難以預料。
對那些常常買進整箱葡萄酒且常常觀察熟成過程的葡萄酒愛好者來說,在他們一瓶一瓶飲過之後,常常會發現某款酒在年輕時就豐盛好喝,但是隨後會進入一段沉悶、毫無生氣的時期(這時,酒中的許多複雜成分正在形成),接著又會進入另一個酒質鼎盛的高峰期。
同款酒會出現「個瓶差異」的情形,即使是同一箱酒也不例外。同一箱酒里,有可能裝入不同批次的酒(目前有些酒廠會在酒瓶上標明批號),然而「個瓶差異」常常找不出合理的解釋。由此可見,葡萄酒真是一個活生生、脾氣古怪的個體。

其實後面還有很多,寫的都非常好,不過我不便繼續引用了,一來打字很累,二來也有版權問題啦。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一下。意思就是每一瓶酒都不一樣,沒有一定的標準。

在這本書里,作者表示關於「怎樣醒酒」,沒有普遍達成的一致,「最佳準則是,年輕、多單寧的葡萄酒比起酒齡長、酒體較輕的葡萄酒,可以經得起較長時間的醒酒」。

對於我來說,我認為絕大部分的葡萄酒都不需要醒酒。價錢便宜的餐酒(Table Wine)開瓶即飲,價錢較高的精品酒(Quality Wine)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可以適當醒酒,但是瓶醒或者杯中醒酒基本就足夠了,只有價簽昂貴的名酒(Fine Wine)才會在年輕的時候需要長時間醒酒,但是我並不建議去買年輕的名酒,因為即便長時間醒酒,也無法替代歲月對酒的美化作用。

當然,上面那個也不是唯一標準,你還需要參考其他信息,比如葡萄品種和產區。比如黑皮諾要盡量少進醒酒器,大部分黑皮諾來說瓶醒已經足夠;但是部分Barolo等酒款則可以進行一夜甚至是一整天的醒酒。

看起來是不是很複雜?

我再來回答你怎麼判斷。最多的時候是依靠經驗,你需要慢慢訓練。
1. 每隔一段時間倒一杯感受香氣和口感的變化,如果嚴謹甚至可以做筆記,看看什麼時候香氣最複雜開放、什麼時候開始凋零並且變得酒體鬆散。
2. 對一瓶葡萄酒有一個來自經驗和知識的大概的預期,它在巔峰狀態的時候大約會有什麼樣的展現。
3. 通常情況在最佳狀態的時候,香氣會打開,層次豐富、氣味複雜,入口感受酸度、單寧平衡,味道複雜而濃郁,回味持久。當然,有些酒醒一萬年也無法達成這樣的描述。

所以開瓶了以後慢慢喝吧,觀察在瓶中醒酒的變化,大部分的酒,進醒酒器只會加速死亡。


你無法判斷一瓶酒是否醒到味了。
前面有朋友說了,不同階段的不同味道。打個比方,你無法知道你是否會更喜歡下一秒的味道吧?
我再打個比方,你無法知道胡歌,霍建華,張藝興是20歲的時候更帥,30歲的時候更適合你,還是40歲的時候更適合你!

悄悄的告訴你,其實大家不知道,真正的葡萄酒愛好者(比如我)會買6支酒同款酒,每支酒用不同的方式去喝。第一支,開瓶即飲用,喝不完的第二天繼續。
第二支,瓶內醒。
第三支,醒酒器,配餐。
第四支,放1年再喝。
第五支,放3年。
第六支,放N年。


根據年份,品種,產區來,例如07拉菲和09拉菲,很明顯09要給的時間要長,又例如西拉和佳美這兩個葡萄品種,肯定是西拉的時間要長點,而產區像波爾多大區和村莊級,醒酒時間肯定村莊級要長點。一般來說波爾多的村級需要1-2小時,barolo2小時以上,勃艮第1-2小時,bdm1-2小時,羅納河谷2小時,里奧哈1小時,另外老酒不要醒,容易喪失香氣


看到說倒一杯威士忌忘了喝滿屋香的回答,忍不住要來說一下

某年在大慶出差,呆了好久,忍不住饞有天晚上在住的公寓里和同事開一瓶酒。

沒找到開瓶器,同事之前在北京飯店調酒,自告奮勇上來用幾層紙盒子墊底在牆上敲。。。。。。。敲。。。。

都知道墊毛巾可以敲開,他忘了紙盒子會砸爛,砸了半天,我們看瓶塞一點點冒出來,口水也一點點冒出來。

就在快打開的時候紙盒子一層層的爛光了,伴隨著同事賣力的敲擊,垮嚓一下,瓶底碎了,旁邊就是床,於是一瓶干紅灑了滿床。。。
灑了滿床。。。。
滿床。。。。
床。。。

揭了床單,只看雪白的褥子變的粉紅一片,還有被子枕頭,慘不忍睹。

然而你以為這很慘么,自古有云:禍兮福所伏,當時是冬天,東北的暖氣足啊

第二天出去了一整天,晚上回來一打開房門,呼!滿滿的果香撲面而來,那個香氣,嘖嘖。。。

什麼時候想起來什麼時候嘴巴里都是口水。一瞬間給人的感覺就像埋進了葡萄乾堆里。不願醒來~~

這個夢真就一周都沒醒來,每天晚上回去迎接我的都是滿滿的果香。

後來離開大慶後每到冬天供暖時節,不止一次想像過是把手裡的酒倒進肚裡還是倒在床上XD


.

開瓶先喝一口,大致感受一下酒的閉塞程度。

我是來反對「XX元以上的酒才有醒的價值」這種言論的。(似乎很土豪的樣子)

首先指出,室溫的高低對醒酒的時間有較大的影響。

我對酒里的硫化物非常敏感,所以遇到硫化物味道比較重的,不醒是喝不下去的。這類硫化物容易在空氣中揮發,醒酒時間在十分鐘左右就可以除掉了。

還有年輕的,酒的顏色很紫的酒款。作為大學生沒法接觸太多高價酒,但是只要一款不錯的舊世界酒,都視情況擁有陳年價值,面對這些年輕時就開瓶的酒,醒酒是快速氧化的捷徑,時間半小時到一小時(一般會半小時,慢慢喝)。

當葡萄酒香氣減弱,酸味上升的時候,其實已經錯過最佳期了。

補充:
1、二氧化硫的沸點是小於室溫的,但是揮發後會沉在液面附近,另,二氧化硫以H2SO3形式存在溶液中,所以搖晃一下,類似碳酸飲料你懂的。

2、同樣是化學,酒香豐富是因為,微量的乙醇(準確的說是乙醛)氧化為乙酸,再與大量乙醇結合為乙酸乙酯,產生香氣。這是一個可逆反應,乙醇會壓制乙酸的產生,並把反應向正向推,但是氧化過頭產生大量乙酸,變成醋味。

3、當把一個玄理變成科學之後,就有自己的觀點了。


非專業人士的話就是嘗,一定記得嘗,根據年份、產區和種類預估一個醒酒時間,提前一段時間每過幾分鐘嘗一次,口感從緊緻正變成圓潤的時候就可以了,寧可時間不夠也不能時間過長。如果實在是小白那就醬紫來,五年以內的就不要醒酒裝嘀!了;五到十年的酒不用醒酒很長時間,分鐘十幾分鐘到二十幾分鐘差不多;十年以上在點酒的時候請詢問侍酒師。

大部分的陳年酒都需要醒酒,時間可能根據具體情況有長有短,年份,含糖量,軟木塞,單寧等很多很多的制約因素,這個問題太大,嚴謹點寫一本書也不為過,大部分釀酒師還是根據經驗判斷的。

哦,我說的是葡萄酒。


一些常見的醒酒觀念

對於醒酒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觀點,比如說接觸的很多客戶經常會問的問題就是你這個葡萄酒要醒多久,他們的觀念是任何高檔的葡萄酒都需要醒酒,否則就是一些廉價的葡萄酒。又或者和朋友出去吃飯點一瓶一兩百塊左右的酒都會問服務員要個醒酒器來醒酒,他們的觀念就是任何葡萄酒都需要用醒酒器來醒,似乎這樣才是更專業更有格調。那這些觀點到底是否正確?

什麼是醒酒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葡萄酒為什麼要醒酒,我就此做了一些結論:最主要是為了葡萄酒和空氣接觸,讓葡萄酒更多更好地呼吸(氧化),這樣能夠釋放出更多香氣和柔滑口感,再者是為了過濾掉一些葡萄酒中的沉澱物,最後一個原因是用漂亮的醒酒器會讓人心情更加愉悅。

醒酒就是將一瓶酒倒入一個容器中(各種奇形怪狀還很貴的透明水晶瓶),讓葡萄酒在這個容器中呼吸(慢慢醒來)。葡萄酒發生變化的速度和程度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化學物質(葡萄品種,年齡,儲存方式等)和結構。還有個重要因素就是酒液面和空氣接觸的面積,面積越大速度越快。你當你打開一瓶酒的時候醒酒就已經開始,稱為「瓶醒」,只是因為與空氣接觸面積非常小,所以醒酒的過程非常緩慢。

是否所有酒都需要醒酒?

這個問題被討論了很久:有些人喜歡醒舊世界的酒,有些人喜歡醒老酒,有一些人喜歡醒白葡萄酒甚至是香檳,還有些人無論品種,產地,年份都會醒。

醒酒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完美地喚醒一瓶葡萄酒,也可以悄然無息地殺死一瓶酒。

來點乾貨:

1先從紅葡萄酒說起:

品種來說我喜歡醒一些強勁高丹寧的葡萄酒(如赤霞珠,內比奧洛,西拉),因為醒酒會讓這些酒變得更柔和,丹寧越強,醒酒時間我也會花得越長。

產區來說幾乎每一瓶年輕的舊世界葡萄酒我的會醒(有腔調,你不醒我就不給你好狀態),一般新世界果香已經非常開放,我只做都短暫的「杯醒」(把酒倒在杯子里)狀態就會非常好。

最後從年份來講,酒越年輕醒的時間需要越長,越老越短,因為老酒在瓶中已經慢慢呼吸了很久,如果再過度醒酒就會「死掉」。

2白葡萄酒:

相對來說因為白葡萄酒沒有丹寧,所以我個人一般不會去醒白葡萄酒,特別是像一些簡單易飲的酒。但是如果是一瓶可以陳年的勃艮第霞多麗,有時我也會醒一下,讓酒的香氣更加開放。

3氣泡酒:

我並不建議醒氣泡酒,因為醒著醒著氣泡就沒了。一會兒就有人來問了:您好,您為什麼用香檳杯喝白葡萄酒呢?大寫的尷尬。

Tips:

--醒酒時間一般30分鐘到3小時以上,取決與產地和品種(有些義大利的酒需要醒半天),越年輕丹寧越多需要醒的時間也就越長。

--怎麼判斷我這瓶酒是否已經醒好了?一般我們醒的酒都是果香封閉,過度丹寧。每隔30分鐘可以試一下,如果果味已經打開,丹寧也柔化了那就OK了。

--過度醒酒會導致什麼?起先你的酒聞起來有一股醋的味,慢慢的就變成醋了。

--如果你選擇醒酒,那你的酒只能放12-18個小時了,如果是一個人喝那就喝多少醒多少吧,不然血虧。

--那些20年以上的老酒酒需要謹慎,因為掌握不好時間估計就過度變成醋了。

--有些非常便宜的佐餐酒真的不用醒了,浪費洗醒酒器的精力和時間。

以上就是大R個人對醒酒的一些建議和看法。醒酒真的還算是一門學問,不是任何酒都往醒酒器一倒搖一搖等個幾分鐘就行了,這也是侍酒師存在的一個原因,專業的侍酒師會將一瓶酒最好的狀態呈現在你的面前。

大R說掌控了醒酒,就相當於掌控了整瓶葡萄酒。

希望你買每一瓶葡萄酒都是因為喜歡,而不是便宜。

Life is too short to drink bad wine。 生命已如此短暫,跟著大R喝好酒。

微信關註:大R不喝酒

http://weixin.qq.com/r/C0Nza8zE8ZGOrYgI9x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麻煩你問一下釀酒師需要醒多久。


幾百塊錢的酒一般都不要醒,只要個別特別濃郁香醇有三層氣息的紅酒才需要醒!

看到有些飯店居然拿了新鮮的雷司令開了醒,我也是醉了!


當你覺得這瓶酒好喝的時候


因人而異吧,我半斤白酒的CD時間是一個夜晚+第二天上午,一瓶紅酒的CD時間是1 hour


我以為自己醒了


嘗嘗


所謂醒酒,簡單說就是在開瓶後讓酒液有時間和氧氣接觸。在氧氣影響下,讓你的酒變得更加好喝易飲,香氣更加複雜的過程。醒酒在文娛作品中幾乎都是和葡萄酒綁定出場……可說句實話,日常中你用到醒酒的機會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至少不是所有的酒都需要醒的。醒酒主要是在氧氣的作用下讓葡萄酒內大顆粒的分子裂解,變得更為活躍。這會讓緊湊的單寧變得柔順,讓封閉的香氣變得開放——換句話說,你的酒里得先有「緊湊」的單寧和「封閉」的香氣再說。如果香氣本身比較寡淡,單寧粗糙艱澀,那醒酒本身並沒有多少好處……凡事有利皆有弊,醒酒也一樣。假如醒酒時間過長,葡萄酒里的各種風味物質就很容易被氧化殆盡,變成無趣的酒精溶液。因此,醒酒時間也需要控制,太長太短都不適合。
  對新年份的葡萄酒來說,醒酒的時間長短和酒的陳年潛力是一致的。陳年能力越好的酒,喝得越早,需要醒的時間就越久。當然,就算你不熟悉每種葡萄酒的陳年能力也不要緊,因為最重要的是你的舌頭。對一款在醒酒器里的酒,你只要每隔半小時品嘗一次(謹慎的侍酒師甚至會每15分鐘醒一次),發現酒里出現鮮明的愉快果味時,這支酒就差不多是達到最佳狀態了。


插根木頭筷子


我在家自己醒酒,用的水扎壺,塑料的。。。尼瑪,後悔了。。還是要買專業的設備才行啊。。醒酒之後確實好不少。


不太會醒酒,一瓶酒不同階段就像生命的不同階段一樣,從開瓶喝到最後,感受這瓶酒的整個酒生。


看酒看年份,還有單寧,就是你喝的時候會不會覺得澀,一般年份越久醒的時間越長,大概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吧
略裝逼的回答


推薦閱讀:

TAG: | 葡萄酒 | 酒文化 | 威士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