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多數核電站都在海邊,是為了最壞的情況發生的話,往海里排污染嗎?


【為什麼大多數核電站都在海邊,是為了最壞的情況發生的話,往海里排污染嗎?】

核電廠多在海邊,是廠址適宜性和經濟性綜合的結果

  • 首先,濱海廠址更容易滿足核電廠選址的安全要求;
  • 第二,沿海地區經濟較為發達,更需要核電廠;
  • 第三,濱海核電廠的建造成本相對要低。

不過這是針對中國來說的, 實際上,美國、法國有很多內陸廠址。

對於問題的後半句,我認為是錯誤的。在最壞的情況下,核電廠也是不允許隨意向環境排放核污染物。比如2011年的福島核事故,事故後為了冷卻反應堆,產生了上萬噸的帶放射性的水,雖然放射性不高,但是仍然不能簡單向大海一排了之;如果要向大海(環境排放),就需要對公眾說清楚必要性和危害程度。怎麼處理這些被污染的水,至今是一個讓日本政府頭痛的問題(2014年5月補充)

核電廠選址是一個嚴肅認真過程,有針對性的法規要求如《核電廠廠址選擇安全規定》(HAF101
),及其相應的一串導則(HAD101/01~HAD101/12)。核電廠選址的相關安全規定和導則,對濱海還是內陸沒有任何偏向,共同的要求就是一點:滿足安全要求。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核電廠選址必須考慮的基本因素及其評價目標:
(1)要考慮廠址所在區域可能發生的外部自然和人為事件
其評價目標是評價和確定核電廠廠址的適宜性及其設計基準,使設施的工程設計能夠抵禦來自可能發生外部事件的影響,保證設施安全。
說人話就是:廠址不要在地震帶上,不要有可能誘發地震的能動斷層,通過地質勘探和歷史記錄,確定電廠設計的抗震標準;廠址最好不要有洪水、海嘯、泥石流,或者確定出最極端的自然災害情況,然後提出相應的設計要求;廠址附近不要有爆炸源;廠址頭上不要有飛機航線;等等。

(2)要考慮可能影響所釋放的放射性物質向人體轉移的廠址及其環境特徵
其評價目標是考慮到核電廠在運行和事故狀態下可能產生的放射性物質釋放,從放射性物質釋放對環境影響的角度來評價廠址的適宜性。
說人話就是:最好是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海、湖、河),這樣的話萬一有核污染,也輕易飄不出去。

(3)要考慮與實施應急措施相關的廠址與環境因素
其評價目標是考慮到需要採取應急措施的事故狀態下,所選廠址的環境,特別是人口因素,要能保障實施應急措施的可能性,並且評價的個人和群體風險要滿足輻射安全要求。
說人話就是:遠離居民區,比如5公里以內不要村莊,10公里以內不要有城鎮;萬一發生事故了,附近的人要方便撤離,救援的人要方便到達。

實際上,適宜修建核電廠的廠址並不多,建一個少一個,每一個廠址都是寶貴的。

-------------------------------------------------補充分割線------------------------------------------
很多知友在回答中,都強調了「冷卻水源」的問題。
個人認為,核電廠多建在海邊,取水方便是原因之一,但並不是關鍵因素。如果內陸需要建核電廠,那麼像火電廠一樣,修冷卻塔就行了。從技術角度來說,不論海邊還是內陸,都是可以的,只要滿足最終熱阱的設計要求就行;冷卻塔比較費錢,但是跟一個核電廠總的投資相比,權重就比較小了。

----------------------------------------------補充美國核電廠的分布圖--------------------------------------------------------


1、核電站需要大量的冷卻水,內陸的水系要承擔灌溉、飲用、養殖等功能,一旦被污染後果不堪設想。
2、沿海一般都有持續的風力,有利於輻射氣體的擴散。內陸地區的放射性氣體容易在當地積聚,造成核污染。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內陸核電站的放射性污染排放要求一般要比沿海高几十倍。


海水冷卻水多,這是一點。 最重要的一點確實如樓主所說,發生最壞的情況,往海里排放污染。核安全工程師說的很有道理。核電站正常營運情況下,排放的污染物含量是很小的。不過一旦出現了重大事故,周圍環境就需要對污染排放有一個容納體。切爾諾貝利的選址本身就有很大問題,因此事故發生後,那兒成了無人區。
核電站選址無不是靠近大河或者大海。就是因為有很大的承載力。單純的說,福島核電站排放的污染物,如果平均到整個海域,其對海水放射性變化產生的影響即使全球最先進的技術都很難檢測出來。


1、主要是為了輸電便利,核電站更多的建在能源需求量大經濟發達地區,往往是沿海的地區;
2、核電站的建設需要許多大型設備,海運是再好不過的選擇——這也是中國選擇在海南建設新的航天發射場的原因之一;
3、需要冷卻水,但並不是關鍵的原因。實際上很多核電站都在內陸,包括中國在內現在也在向內陸發展。


1,需要大量的冷卻用水
2,還真是海水的自我凈化能力比較強,或者廢料可以直接淹埋深海


個人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冷卻水排出之後的溫度問題。內陸的核電站一到夏天,產能就要降低很多,因為排到河裡的冷卻水很容易超溫,要知道環境水溫改變哪怕一度,對這個地區的生態系統都是災難。而如果建在海邊,雖然也有相關的限制,但基於容量巨大,這方面的要求可以松的多。感覺現在很多人意識不到這個問題,以為只有看得見的,聞得到的那些才是污染,其實當你利用改造自然的時候,各種破壞就已經如影隨形。


需要大量流動的冷卻水,防護距離的需要,經濟較發達需要更多電力資源。


對於建電廠而言,首先最重要的是有需求。過去和現在我國都是沿海省份經濟發達,對電量的需求遠遠大於內陸省份。而且沿海省份經濟發達,能夠承擔起建設核電站巨大費用。

海陽核電站的選址
根據國家核安全局發布的「核電廠廠址選擇安全規定(HAFOl00(91))」和相應的原則,以及國家環保局發布的「核電廠環境輻射防護規定(GB6249-86)」,在選址過程中,山東生在選定核電廠廠址方面應考慮以下具體問題:
第一,靠近電力負荷中心並與電力系統規劃相適應。
第二,廠址所在區域各項自然條件力求簡單、明確、地勢開闊、適宜於一址布置多堆機組(即4到6台600MW級以上的機組)。
第三,地質構造簡單、穩定,盡量避免高地震活動區和活動斷裂帶,地震基本烈度不高於Ⅶ度,基岩地面水平加速度盡量不超過0.29。
第四,儘可能考慮在人口密度低,在5km範圍內無重要工業、軍事、文化和旅遊設施,環境開闊,有利於環保和廢物排放。
第五,水源豐富和可靠,取排水條件優越。
第六,水、陸交通方便,能滿足核電廠大件設備的運輸要求。
第七,有貯存固體核廢物的適當場地。

從山東海陽核電站的選址來看,水資源只是其中一個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滿足用電需求及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近幾年,內陸城市如江西也出現了用電荒,也開始考慮建設核電站,也正說明了需求推動了建設。而冷卻水的問題可以通過建設冷卻塔及閉式循環冷卻水系統來解決。


壓水堆的三迴路,用海水冷卻,相當於火電的冷卻塔


方便冷卻,方便建造,另外說一嘴核電站沒有污染。


清楚地記得高中物理老師說過,是為了冷卻核反應堆而取海水可以控制成本。不覺得沿海更容易遭受敵方打擊么?主要從經濟層面考慮吧還是。


降溫需要大量的水,特別是出事後。


海水做冷卻水?只是猜測。


切爾諾貝利就在內陸,在烏克蘭,一個根本不靠海的內陸國家。


可是海水裡面有鹽、礦物質之類的,應該要處理過後才能用的阿


推薦閱讀:

中國的垃圾分類還要多久才能真的實行?為何現在不能分類?該如何改進呢?
為什麼感覺霧霾是近幾年突然爆發了?
為什麼垃圾分類投放在中國進行得不如日本等國家好?
有哪些環保騙局?
任志強:「汽車用電只是把污染換了個位置」,應該如何理解這一說法?

TAG:環境保護 | 核電站 | 核污染 | 環境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