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堪稱神作的漫畫?


是時候祭出這組我非常喜歡的小漫畫了!本年度最愛,看一次樂一次。

漫畫極其直白,幾乎看不出啥技巧,但能把人蔘和地瓜兩個對立面的心態表達得淋漓盡致。

對於一個不怎麼看漫畫的人來說,如果能把一個漫畫反覆看很多次,那就是神作。

-----------------

如果松鼠沒有夢想,和人有什麼區別?

進入松鼠的家居創意世界:松鼠城


我說一個比較冷門的吧
《塔希里亞故事集》
有點像剪紙畫形式的漫畫
可能很多人剛開始看這畫風可能會受不了
當你看久了之後……
你可能依然會受不了……
這部漫畫用錯綜複雜的線條組成一副龐大史詩
裡面有精彩的故事和深刻的哲學思考

最最最最最不可思議的是!

他是一部國產漫畫!66
我和我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我截取一篇大家感受一下


手機傳幾張圖真累o(╯□╰)o

ps:第四張跟第五張位置放反了⊙﹏⊙
手機黨圖片一直傳不上去
將就一下……


《火鳥》毫無疑問!
少年時看《火鳥》,看後久久無語
千萬年人類對於永恆的渴望說到底不過是一句笑話甚至是懲罰


看了眼目前的回答,一些比較出名的基本都被提到了。我就推幾部不那麼有名,但每部都是我重看了好幾遍反覆品味的漫畫吧。祝大家新年多擼幾部喜歡的漫畫。

舞動青春

普通的初升高少年富士田多多良,在迷惑未來時偶爾駐足路邊的小笠原舞蹈教室的授課招貼,從此他邁入一個熱血戰場。

少年漫里無可爭議的舞蹈題材NO.1。漫畫因為月刊連載加休刊一直進度不快,我很早就聽人推薦過,不過就是攢著沒看。直到上個月得知動畫化的消息,才拿出來一口氣看完。看完第一反應就是:卧槽屌爆了,趕緊再看一遍!於是一周之內我把這漫畫連著看了3遍。

故事主線其實和其他競技題材的少年漫沒啥區別,男主多多良機緣巧合下遇見日本國標舞大佬,被國標舞魅力所震撼的他決定走上自己的舞台。本作的好看是那種特別傳統質樸的好看,主角們揮灑著青春的汗水不斷挑戰高峰,去展現舞蹈之美。因為國標舞都是男女搭檔,所以本作對於妹子的刻畫非常之用心。不論是最早登場的女神花岡雫

還是可愛的赤城真子

以及多多良的第一位正式搭檔緋山千夏

每個妹子對舞蹈都有著自己的執著與堅持,形象非常飽滿一點不花瓶。甚至存在感上經常會壓倒男主。

而竹內老師超強的畫功,更是讓舞台上的角色綻放出無比耀眼的光芒。明明只是靜態的漫畫分鏡,卻能讓人真切地體會到舞步的快慢和角色內心的情感,感染力和節奏感都是超一流的水準,黑白交織的畫面上每根線條都如同焰火般絢麗舞動起來,看得人一身鳥肌。

今年7月本作的動畫版將開播,雖然製作方是對體育題材極其拿手的Production I.G,我也不認為動畫版能夠完全達到漫畫的表現力高度。推薦先補漫畫,如果對國標舞不熟悉,最好能先找幾個摩登舞和拉丁舞的視頻看看,這樣看漫畫時更容易腦補舞步節奏,體驗會更好。

舞吧,昴

為了鼓舞卧病在床的和馬,還是小學生的昴每天都會在弟弟面前跳舞,在接觸到芭蕾之後她發現了自己願意為之付出一切的事物,於是她開始向著芭蕾舞的頂峰前進。

既然說到《舞動青春》,那麼也介紹下另一部我很喜歡的舞蹈漫畫《舞吧,昴!》。不同於《舞動青春》的少漫定位,《舞吧,昴!》走的是青漫路線。所以有別於前者的直爽熱血,不論是人物刻畫還是矛盾衝突,《舞吧,昴!》都要更加深入和糾結。

曾田正人是個對普通人沒興趣的漫畫家,當其他人用種種方式弱化或掩飾男主的「天才開掛」屬性時,曾田則是毫不掩飾地就將主角定位為天才。他所感興趣的,是天才在超越極限的挑戰中,如何綻放最耀眼的光芒。

女主昴是個徹徹底底的「舞痴」,童年的經歷讓她擁有過人的芭蕾舞才華,卻也如同詛咒一樣緊緊跟著她。她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芭蕾而存在,如果沒有芭蕾她早就已經成了一個廢人。曾田所描繪的,便是這樣一個燃燒生命舞動芭蕾的舞者。

《舞動青春》中的國標舞充滿美感與激情,直爽而純粹。《舞吧,昴!》中的芭蕾舞則承載了更多更複雜的內容:生命的追問,愛情的渴求,自我的蛻變……而這些曾田試圖都通過芭蕾舞來展現。在我看來,他做得非常成功。不論是對芭蕾舞美感的表達,還是情緒與舞蹈的結合,都是如此令人震撼和心醉,整部漫畫就是一部藝術品。

當初看到《舞動青春》動畫化的消息,我第一反應是《舞吧,昴!》是否也有可能動畫?不過想了想這部要還原原作水平的難度至少比《舞動青春》難上十倍,還是別毀了比較好。

橫濱購物紀行

在大海已經淹沒了大部分陸地的時代,有一家名叫「COFFEEA」的小咖啡店。店裡可愛的機器人女店員叫初瀨野阿爾法,她以自己的方式度過每天的時光,見證時間流逝之下的聚散離合。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橫濱購物紀行》的腦殘粉,現在網上的高清單行本就是我幾年前掃圖的,還動手做過兩篇作者蘆奈野仁的短篇漫畫漢化。也許是因為太過喜歡,面對這部漫畫反而不知如何介紹。我就想到哪兒說到哪兒吧。

橫濱漫畫開始連載於1994年,那個時候「治癒系」這個詞都還沒誕生。不過在20多年後的現在,說到「治癒系漫畫」,橫濱都是許多人心中的最高傑作。很大原因是因為橫濱卓爾不群的美學氣質至今都是獨此一份。

我對這部漫畫的定位是「人類蕭條時代的田園詩歌」。和絕大多數治癒系漫畫不同,橫濱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海平面不斷上升,陸地和人口不斷減少的人類末世。按理來說這種背景下應該是拯救地球的熱血展開,但在蘆奈野仁的筆下描繪的則是另一副光景:與其說這是末日,倒不如說是人類文明壽終正寢的夕陽黃昏。萬事萬物都有終結的時候,所以不妨選擇順其自然。

整部作品都瀰漫著這股「哀而不傷」的雋永氣質。讀者跟著女主阿爾法一起,在人類的黃昏中與種種美好的事物相遇。深山中的雕像,破落的遺迹,古老的唱片,空曠的小鎮,長滿雜草的懸崖……這些景象在蘆奈野仁的筆下,都是古舊卻不衰敗,生出一份別樣的平靜和安詳。

女主阿爾法雖然是機器人,但和人類並沒什麼區別。唯一的不同就是擁有極長的壽命,於是也有著足夠的時間去四處探索,見證時光所留下的痕迹。許多漫畫的時間跨度都很長,不過大多時候都只是作為一個設定展開劇情之用。能讓人讀完能真切體驗到時間流逝,滄海桑田之感的少之又少,《橫濱購物紀行》就是其中之一。最後幾卷里,當我和阿爾法一起回憶經歷的種種,看著那些熟悉的面孔漸漸成長或老去,踏上屬於各自的旅途,不由是百感交集。

從10年前與橫濱第一次相遇開始,我已經不知道看了多少遍這部漫畫,在未來的日子裡,我想我依然會一次次地重溫它。

惑星公主與蜥蜴騎士

雨宮夕日是一位平凡的大學生,有一天一隻蜥蜴突然出現要他去抵抗魔法使,拯救世界和公主。正當夕日對此半信半疑的同時,敵人突然來襲!就在千鈞一髮之際解救他的人是居然是蜥蜴口中所說的公主……

去年因為一部《魂環》,讓國內不少人知道了水上悟志的名字。不過對我來說,《魂環》並不算水上最好看的作品,這部《惑星公主與蜥蜴騎士》才是。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本作給人的感覺,應該是「邪道向的王道熱血漫」。主線是頗為老套的打BOSS救地球,但無論是人物設定還是劇情展開都是充滿意外驚喜。比如男主是廢材大學生,面對拯救世界的重擔第一反應是:關我屁事,老子懶得摻和。

而女主則是狂氣四溢,不僅登場就來了個美女救英雄,更發出了「要用我的拳頭擊碎地球」的宣言。等等,這不是反派的台詞才對嗎?就這樣,對他人毫不關心的蜥蜴騎士,和希望毀滅世界的惑星公主,兩人結成了一對奇妙的搭檔關係。在與其他騎士的相遇中,一邊共同抗擊著魔法使,一邊走向無人可知的結局。

作為水上的第一部長篇漫畫,《惑星的五月雨》完成度高得驚人,在10卷的篇幅之講了一個有燃有淚,超展開不斷的精彩故事。作為《天元突破》和《潮與虎》的粉絲,水上骨子裡是非常古典的熱血愛好者,他可以在腦洞大開的設定下,講出非常王道的故事,讓人覺得既新鮮又熟悉。後期隨著劇情深入,前期的伏筆被不斷揭曉,高潮一浪接著一浪,爽快度滿點!

而一系列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也是本作的一大看點,每位騎士的「成長」給人帶來的情感衝擊絕非當下各種模板角色能比。希望能有一天看到本作的動畫化,讓更多人知道這部漫畫吧。

來自深淵

在巨大洞穴「阿比斯」(深淵)中棲息著各種奇妙的生物,沉睡著當今人類所無法製作的貴重「遺物」。阿比斯不可思議的姿態吸引著無數探險家前往。孤兒梨子在探窟時撿到了一個少年形態的機器人,從此幻想與機械混雜的大冒險開始了!

別看封面走的是萌系路線,這漫畫骨子裡硬核得一塌糊塗,瀰漫著一股如今少見的對未知探索的好奇和熱情。書中的「深淵」是科幻作品中很經典的「Big Dumb Object」(巨大沉默物體)概念,相當於《太空漫遊》里的黑石和《與拉瑪相會》里的外星空間站。象徵著超出人類認知能力的「未知」,點燃了無數探險家熊熊燃燒的冒險之心,即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一探究竟。

既然是「未知」的代表,自然深淵裡的環境也是和外界不同。作者花了很多心力對深淵進行設定,每一層都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動植物存在,並細緻介紹了它們的生態和習性。細節多得令人髮指,很多地方讀起來如同在看遊戲設定集。

故事圍繞著蘿莉探險家和正太機器人的深淵冒險展開,閱讀前請做好思想準備,因為漫畫故事非常之黑暗,斷手斷腳簡直都是小兒科。軟萌可愛的人物搭配黑到昏過去的展開,給人中毒般的閱讀體驗。

這部漫畫今年就要動畫了,很期待沖著幼女和正太來看的動畫觀眾看到後面是什麼表情。

海街日記

在日本鎌倉外祖母遺留下來的屋子裡,居住著相依為命的香田三姐妹,幸、佳乃與千佳。某天,她們突然收到了從15年前音信杳無的父親的死訊。三人在葬禮上意外遇見了同父異母的小妹淺野鈴,三個姐姐決定接納這個孩子,到鎌倉與她們一起生活。

如果列一個日本漫畫改編電影的好評榜,《海街日記》估計會是相當靠前的位置。本片不僅拿下了2015年的旬報十佳,還在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日本電影學院獎上拿下包括最佳電影和最佳導演在內的12項大獎。

漫畫本身我好幾年前就聽說過,但網上唯一能找到的資源畫質相當渣,所以一直拖著沒有看。今年因為電影的好評終於下決心啃完了渣畫質的第一卷,狠喜歡!找了找後續,發現網上流傳的電子版一個是很渣的拍照版,另一個其實也是台版掃圖,不過幾個月才更新一話,到現在才龜速更新到第二本且各種水印……於是乾脆就買了台版做掃圖。

不過看完漫畫的意外後果,就是電影實在不太看得下去。海街的美妙之處在於,這是一部情緒情感異常飽滿豐沛的漫畫。用漫畫第一卷里的台詞說,就是「感覺裡頭好像有很多東西積得滿滿的」,不同角色不同思緒交織在一起緩緩流淌的感覺實在絕贊。雖然表達上依然是日式的含蓄內斂,但讀者可以清晰感觸到平靜水面下的激流涌動。

相比之下,電影里對人物的刻畫和情感描繪就有些過於單薄和小清新。另外海街的氣氛渲染很多是通過內心獨白來實現,電影刪減掉這部分之後漫畫的韻味就少了一大半。如果說漫畫是精緻繁複的法式西點,不同的人物情緒層層疊疊組合在一起,讓人每挖下一層都有新的驚喜。那麼電影版大概就是一枚蛋撻,味道質樸純粹,但缺乏更豐富的口感,餘味不足。

總之《海街日記》是屬於只要看日漫就絕對不容錯過的逸品,五十星推薦!

怪怪守護神

加賀見一也的母親所留下的遺物「櫻花腰帶」對一也來說,是片刻也不想離手的貴重物品,某日,突然受到了不可思議的物體的襲擊,而在那時出現救了一也的,是腰帶所幻化成的付喪神——桐葉!

在《巨乳戰隊X》之後,又一部因為譯名很容易錯過的漫畫。《怪怪守護神》這種毫無特色的名字背後,是一部從人物塑造、打鬥分鏡到伏筆鋪墊都無可挑剔讓人大呼過癮的很黃很暴力之作。

初看劇情簡介,以為只是普通的除妖少漫,但在經歷前期單元劇鋪墊之後所爆出的主線可謂精彩之極。尤其是主線展開後將前面單元劇里埋下的各種伏筆逐一回收呼應,簡直閱讀快感滿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浜田義一從頭至尾都是一個人完成漫畫所有工作,完全沒請一名助手。而且他還經常將自己的作畫過程搬運到niconico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而讀者閱讀這部漫畫的過程中,也可以清晰感受到浜田本人畫力的增長。所謂勤奮的天才,說的便是這樣的人吧。

不能不提的當然還有本作的福利程度,已然是喪心病狂。作者在第一卷就發出了「要讓所有登場女性衣服全部脫光」的豪言壯語,也確確實實地在之後履行了這份諾言:管你登場的是蘿莉、御姐,還是貧乳、巨乳,無一不脫個徹徹底底外加調教得酥軟癱地。對此只能捂住失血過多的鼻子說一聲:純爺們,好樣的!

惡魔人

少年不動明在偶然的情況下捲入好友飛鳥了的父親對惡魔的研究之中,飛鳥了的父親發現太古時代曾君臨過地球的惡魔一族至今仍存活著,而且被冰封在南極的冰壁之中,現在它們已經復甦,準備再度與人類爭奪地球。

一部漫畫若是能在幾十年之後仍然被人不斷提起,常常是因為兩種原因:1、它開創了新的設定或故事模式,給之後的作品指出了之前沒意識到的方向。2、作品本身素質極高,能經得起時間考驗。如果一部漫畫能同時滿足以上兩點,那麼毫無疑問可以稱之為「經典」。今天最後推薦的《惡魔人》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作為1972年連載的漫畫,即便以現在的眼光看《惡魔人》依然稱得上故事前衛,尺度重口。雖然開篇是很老套的「人類VS惡魔」,但是在永井豪筆下這並非一個「正義VS邪惡」的故事,而是一個講述不同種族間不可調和的紛爭。前3卷里男主不動明以惡魔人身份對抗惡魔族的戰鬥慘烈無比,各種血漿橫飛,尺度相當之重口。但真正讓本作名留青史的是最後2卷的炸裂展開。

從第4捲起故事的重點從人類與惡魔族的對抗,轉移到了人類的內部衝突上。惡魔族並沒有讓人類陷入絕望,反倒是人類自己為了排除異己,陷入了自相殘殺的死循環。永井豪以中世紀的魔女狩獵為模板,描繪了一幅末世地獄圖。

所有代表善和希望的人物,都在最後2捲走向滅亡。原本以保護人類對抗惡魔族為己任的不動明,也在目睹女友美雪的慘死之後,徹底對人類絕望。這種對人類整個物種全盤否定的徹底黑化描寫,即便是如今也不多見,在上世紀70年代就更是驚天霹靂了。許多創作者都是從《惡魔人》開始才突然發現:原來漫畫還能往如此黑暗大尺度的方向創作!可以說,是《惡魔人》導致了後續一大堆黑暗系漫畫的誕生。

而最後不動明與魔王撒旦決戰後的全滅結局,更是讓本作升華。如果我沒記錯,這應該是第一部敢以世界毀滅男主便當為結局的漫畫。全書最後在海邊夕陽映照下的世界毀滅與重生,更是足以烙印在漫畫史上的神場景,影響了無數後來者(還記得EVA舊劇場版的結尾嗎?)

有些上世紀的經典漫畫因為時代變遷,現在再看已經不再令人驚艷,而《惡魔人》不一樣,即便是40多年後的現在重看,依然能令人體驗到那份徹骨的絕望、悲傷和戰慄。偉大的作品就是擁有這般超越時空的魅力。


本文原載《讀庫》,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The Gordian Knot
戈爾迪翁之結


《守望者》最初以單冊發行時第一冊的封面圖:喜劇演員血泊之中的笑臉徽章

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守望者》是世界上最後一本超級英雄漫畫。

4 Ages of Superhero Comics
超級英雄漫畫的四個時代

隨著克里斯托弗?諾蘭(Christopher Nolan)的《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和漫威(Marvel)漫畫宇宙改編的一系列電影登上大銀幕,超級英雄漫畫(Superhero Comics)再一次回到大眾視野之中。自1936年第一位超級英雄「鐘錶俠」(The Clock)以蒙面偵探的身份登上《幽默專欄》(Funny Pages)以來,超級英雄漫畫已經走過了78載的歲月。在這段並不算短的時間內,超級英雄漫畫這種藝術形式從報刊角落那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連環漫畫(Comic Strip),漸漸成長為足以與文學作品分庭抗禮的圖畫小說(Graphic Novel),然而這一過程並非一蹴而就,超級英雄漫畫從誕生到成熟,亦步履蹣跚地經歷了幾個不同的階段。

在1930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以及緊接著發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期間,超級英雄漫畫迎來了自誕生以來的第一次大規模發展,史稱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1938年6月,超人(Superman)在DC漫畫(DC Comics)的前身動感漫畫(Action Comics)第1卷中首次登場;1939年5月,蝙蝠俠(Batman)在偵探漫畫第27卷(Detective Comics)中上演了處子秀;1941年3月,漫威(Marvel Comics)的前身時代漫畫(Timely Comics)則出版了《美國隊長漫畫》(Captain America Comics)第1卷。這些超級英雄的出現,既承載了在經濟大衰退中艱難維生的大眾對於英雄人物的渴求,也與二戰期間政府的政治宣傳密不可分,「美國隊長」這名超級英雄在創作之初便是以軍隊培養的超級戰士身份出現的,其最重要的作用也是在戰時宣揚愛國主義精神,符號化角色本身的象徵意義遠遠壓倒了人物性格。

與政治語境過分密切的結合雖然成就了超級英雄漫畫的黃金時代,卻也直接導致了在二戰結束後環境的大幅轉變下,此類作品因題材不合時宜而大幅衰退的境遇,市場空間也為以恐怖、罪案、浪漫為題材的漫畫所佔據。直到50年代,超級英雄們才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DC漫畫循著科幻小說的創作思路重啟了「閃電俠」(The Flash)和「綠燈俠」(Green Lantern)這兩名角色,並將大部分超級英雄的起源由魔法轉為科學事故。漫威則跟隨這股潮流推出了「蜘蛛俠」(Spider-man)、「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以及「復仇者聯盟」(Avengers)中的諸位成員。這些角色雖然身世背景各不相同,卻再非政府意識的代言人,而是擁有比黃金時代角色更為複雜的人格設定,故事也更由此跳出了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觀,能夠容納更為貼近現實的戲劇衝突。「蜘蛛俠」(Spider-Man)真實身份彼得?帕克(Peter Parker)的生活與彼時的大學生幾乎沒有什麼不同,而在神奇四俠的故事中,超級英雄也終於開始擁有普通人的煩惱,他們必須面對生活中的失意、恐懼,甚至深存於內心的惡魔。題材的拓展與角色形象的真實化,讓超級英雄漫畫在低潮之後迎來了一次復興,大量重要漫畫角色在這一時期出現,1956至1970這十餘年也由此被後世稱為白銀時代(The Silver Age)。

隨著美國陷入越戰(1955-1975)中不能自拔以及冷戰的持續(1947-1991),政治衝突、社會問題(毒品、酗酒、環保)等題材開始重新回到超級英雄漫畫中來,許多超級英雄漫畫甚至以對社會問題的處理作為主要賣點進行宣傳。這一短暫的趨勢最終為漫威的《神秘的X戰警》(The Uncanny X-men)和DC漫畫的《新少年泰坦》(The New Teen Titans)中角色複雜性的進一步深化所取代,傳統的超級英雄形象漸漸難以在這個日趨複雜、高速發展的時代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懲罰者」(The Punisher)、「金剛狼」(Wolverine)、以及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重啟的「夜魔俠」(Daredevil)為代表的一大批「反英雄」(Anti-Hero)開始出現。脫掉高大全式的外套後,這些角色不再是有志於打擊犯罪的正義之士,伴隨著超級能力而生的,是日趨沉鬱、陰暗、甚至融入了些許反社會傾向的人格,這十餘年(1970-1985)也由此被稱為超級英雄漫畫的青銅時代(The Bronze Age)。

經歷了三個時代的進化後,超級英雄漫畫走到了一個拐點,作品主題愈發成人化、對深層次人物性格的開掘,與現實生活的日益交融等等特徵,以及諸多「反英雄」的出現都讓這一品類慢慢脫離了以超人為起點的,傳統意義上的「超級英雄」。1986年,隨著弗蘭克?米勒(Frank Miller)的《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Batman: The Dark Knight Returns)與阿蘭?摩爾(Alan Moore)的《守望者》(Watchmen)兩部作品的推出,「超級英雄」這個概念終於得到了一次暌違已久的反思,愈發黑暗和成人化的題材不僅引起了整個超級英雄漫畫產業的效仿,深刻的主題、獨具開創性的作品結構和漫畫技法更是讓漫畫第一次得以與文學並肩而立。圖畫小說(Graphic Novel)這一概念自此開始慢慢成型,超級英雄漫畫也藉由這兩部開創性的作品大步邁入了現代(The Modern Age)。延續著其上三個時代的命名,自1986年至今的這一時代也被稱為黑鐵時代(The Iron Age),為了凸顯這一時代漫畫整體風格的黑暗與冷峻,亦有人稱之為超級英雄漫畫的黑暗時代(The Dark Age)。

基恩法案執行後,夜梟二代、絲魂二代退役,羅夏成為通緝犯,曼哈頓博士與喜劇演員開始為政府工作。

阿蘭?摩爾與弗蘭克?米勒這兩位作者幾乎是不約而同地在近乎相同的時間點,將自己的創作思路轉向了對「超級英雄」這一概念的反省。米勒重塑的蝙蝠俠徹底顛覆了廣大讀者觀念中的固有形象,那個正值壯年、富可敵國、於夜晚披上蝙蝠戰衣在哥譚(Gotham)市打擊犯罪的義警在他筆下變成了一個體力衰退、自大且暴躁的55歲老頭子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在面對年輕力壯的新一代犯罪者時,他的獨力難支最終引向了對超級英雄概念的重新審視:打擊犯罪固然是超級英雄的主要行徑,卻並非他們存在的根本意義。如這個老頭一般,在絕境下奮戰不屈,以自己的性命來點燃民眾心中的正義感,也許才是這些超級英雄漫畫真正打動讀者的地方。

如果說《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是對超級英雄概念的一次重構,《守望者》便是一場對其毫不留情的解構。廉頗老矣的蝙蝠俠尚能在羅賓(Robin)和綠箭俠(Green Arrow)的協助下維持哥譚城的秩序,守望者們卻幾乎在人類永無休止的自相殘殺面前束手無策,也許正如摩爾所說,他對人類本性的看法本就比米勒更加悲觀。在創作完成《守望者》幾年之後,摩爾因版權問題與DC漫畫不歡而散,轉而成為一名獨立作家,開始了多樣化題材的寫作,這部作品也成了他筆下超級英雄故事的絕響(其後的《蝙蝠俠:致命玩笑》(Batman: The Killing Joke)主角並非蝙蝠俠,而是小丑);又或者,他在《守望者》中所想要描繪的,本就是這世界上屬於超級英雄的唯一一個合理的結局。

而這個結局,實在算不上美妙。

(在不牽涉劇情的前提下,即使討論《守望者》作品結構都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遑論作品主題及人物塑造了,因此下文將涉及大量劇透。如果你還未讀過這部作品,強烈建議在閱讀原作至少一遍的前提下繼續閱讀。)

A Case of Murder
一起兇殺案

1985年10月11日,愛德華?布雷克(Edward Blake)在自己的公寓中遭到襲擊,被人自高層扔落人行道上斃命。圍繞著這場謀殺,一位超級英雄羅夏(Rorschach)獨自展開了調查,他在布雷克的公寓壁櫃內發現了隱藏的隔層,揭示出了布雷克的真實身份:受美國政府僱傭行事的超級英雄喜劇演員(The Comedian)。羅夏擔心有人針對過去的超級英雄們發動攻擊,便來到了曾經的夥伴處提醒他們注意。他依次找到已經退役的第二任夜梟(Nite Owl)丹尼爾?德里伯格(Daniel Dreiberg)和代號法老王(Ozymandias),現已從商的阿德里安?維特(Adrian Veidt),但兩人似乎都認為這只是普通的入室搶劫,至多不過是一場政治謀殺,羅夏的反應與推論實在有些過激。他繼而前往一處美軍基地,見到了仍在為美軍服役,唯一一名具備相當於戰略核武器能力的超級英雄:曼哈頓博士(Dr. Manhattan)及其伴侶,第二任絲魂(Silk Spectre):勞芮?尤斯匹茲雅克(Laurie Juspeczyk),卻同樣未能得到兩人認可,並最終不歡而散。

接下來的一系列事件卻證明喜劇演員的遇刺絕非孤立事件,勞芮因不滿曼哈頓博士與自己的日益疏遠而與他分手,曼哈頓博士自身也因為在電視直播中被媒體質疑具有放射性而選擇了自我放逐,繼而離開了地球;法老王堪堪避過一次刺殺;羅夏被人構陷,不僅追查的重要證人被殺,自己也鋃鐺入獄,真實身份遭到曝光。短短3日之內,所有退役或在地下工作的超級英雄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攻擊,羅夏關於有人針對蒙面英雄(Masked Adventurer)展開刺殺的推想似乎是正確的,然而幕後黑手的真正意圖,卻遠超所有人的想像。

劫獄解救羅夏後,夜梟二代駕駛飛船阿基離開監獄時的情景,架空歷史中的科技進步神速,圖中這種圓形飛船也成為了現實。

丹尼爾和勞芮劫獄救出了羅夏,曾經搭檔辦案的夜梟二代與羅夏再度聯手開始追查貫穿眾多事件背後的共同點;勞芮則隨曼哈頓博士來到火星,試圖勸服他重新回到地球。兩個方向均取得了成效,丹尼爾和羅夏發現針對蒙面英雄展開一系列行動的始作俑者,正是法老王,勞芮也勸服了曼哈頓博士回到地球。然而待兩隊人馬來到位於南極的法老王基地時,一切都已經太遲了,法老王的計劃已經成功執行,一個巨型怪物被傳送到紐約中心並立即爆炸,形成的衝擊波殺死了整座城市一半的市民。就在曼哈頓博士準備對法老王出手之際,他按動遙控器按鈕,屏幕上展示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原本在曼哈頓博士離開地球後準備進入核武器確認互毀(MAD: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程序的美蘇雙方,將法老王的外星生物認作一次外星侵略,放棄了一切意識形態衝突,準備攜手共同對抗這一威脅。

面對法老王這一犧牲百萬人以拯救全世界的做法,曼哈頓博士、男尼爾和勞芮均選擇了妥協並保持沉默,羅夏卻堅持要將之公諸於眾,並為此死於曼哈頓博士之手。在故事的結尾,人類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大團結景象,生活在核威脅之下太久的人們終於得以過上安靜平和的生活。然而羅夏那記錄了自己所有調查結果的日記,卻不安分地躺在《新先驅者報》(New Frontiersman)零雜工的手邊,等待被他翻開,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

Superhero in Alternate History
架空歷史中的超級英雄

《守望者》設定於與現實生活既相仿又相異的一段架空歷史中,本作故事發生的1985年,正是作者阿蘭?摩爾與繪者戴夫?吉本斯(Dave Gibbons)開始構思並撰寫《守望者》劇本的同年。架空歷史與真實歷史在超級英雄及漫畫、科技發展、歷史進程及政治局勢等諸多方面有著根本性的差異,但正是在這些差異中,架空歷史的整體基調得以保持了一份奇異的真實感。將超級英雄置於現實世界,討論他們是否能夠融入真實生活,是《守望者》這部作品最初的創作理念所在。

從第一代超級英雄組織「民兵」(Minutemen)到組建失敗的第二代組織「犯罪打擊者」(Crimebusters),這些民眾口中的「守望者」們雖然如漫畫中展示的一樣,因為各種理由而戴上面具身穿緊身衣與罪惡作戰,卻似乎並未如真實世界中的超人或蝙蝠俠一樣,取得架空歷史中民眾的青睞,就連佔據主流漫畫市場的題材,也已從超級英雄漫畫轉為了海盜漫畫。這一變化的背後,正是摩爾對於「超級英雄」字面含義的解構。在《守望者》的世界中,除了曼哈頓博士之外,所有的英雄均不具備超能力,面對真實世界的犯罪,他們其實是相當脆弱的。初代「民兵」中的百元大鈔(Dollar Bill)因為披風為旋轉門夾住而被劫匪近距離射殺,大都會隊長(Captain Metropolis)在一場莫名其妙的車禍中丟了腦袋,就連第一位站出來行俠仗義的蒙面英雄兜帽判官(Hooded Justice),也只落得個生死不明。換言之,《守望者》中的超級英雄,絕大多數並不「超級」,他們同樣需要面對生老病死,也不再像漫畫中那樣往往具有不死之身,能夠及時避過每一顆子彈。

曼哈頓博士的超能力讓美國贏得了越戰,徹底改變了架空歷史的進程,當時甚至有不少越共士兵選擇了單獨向其投降。

那麼,他們又是否能夠被稱為「英雄」呢?組成初代「民兵」的諸位成員在最初加入這一行列時,有著各自的理由。初代夜梟的回憶錄《面罩之下》詳述了諸位超級英雄登上舞台的初衷。然而因為意識形態、個人性取向、不良嗜好等種種個人原因,這些超級英雄遭到大部分民眾的抵制,其下場幾乎沒有一例是善終的:黑色剪影(Silhouette)因同性戀取向被對頭所謀殺;蛾人(Mothman)因酗酒及精神問題被關了起來;喜劇演員因試圖強暴初代絲魂而被逐出「民兵」組織;絲魂也在婚後選擇了退役,最終在養老院孤獨終老;即使是看似結局最為完美、著書立說的初代夜梟,最後還是死於一批新生代暴亂分子之手。他們確實曾經為了民眾的福祉而作戰,但民眾卻不再將其視為英雄,因為在這樣一個趨近真實、沒有非黑即白是非觀的複雜世界中,對其而言最大的威脅並不是「守望者」們所打擊的犯罪,而正是「守望者」本身,或者說,由「守望者」所帶來的全新世界。

與上述超級英雄的歸於平凡相對,《守望者》中唯一一位具有超能力的英雄,反過來成了超級英雄概念的另一個極端的代表。曼哈頓博士基於量子物理的超級能力大幅推動了架空歷史中的科技發展,並由此改寫了整個世界的面貌。初代夜梟荷利斯?梅森(Hollis Mason)在退休後,開設了一家汽車修理廠,但他所必需面對的,卻是電動汽車逐漸普及所導致的日益蕭條的生意。紐約城的夜空中時常有巨型飛艇划過,二代夜梟所駕乘的貓頭鷹狀飛船阿基(Archie)也幾乎在現實世界中找不到任何一個形狀相似的對應物。此外,勞芮在吸煙時點燃的是香煙中段圓球狀的物體、在監獄中為羅夏進行心理治療的醫生馬爾科姆?朗(Malcolm Long)所戴稜角分明的帽子成、甚至法老王培育的轉基因猞猁布巴斯提斯(Bubastis),都是同時代的現實生活中所看不到的事物,更不要說法老王南極基地那一園春色了。

如果我們回憶一下白銀時代的肇始之作,DC漫畫出品的閃電俠第四卷,便會記起在傳統漫畫領域,科技是作為魔法的替代物,以及創造超級英雄的引信出現的。這一更迭暗含著超級英雄漫畫作者、甚至當時整個時代對於科技發展的盲目樂觀情緒,即認為科技對人類百利而無一害,縱然是科學事故所產生的,也都是道德完善的超級英雄。而在《守望者》中,這一信念被摩爾敲了個粉碎。在架空歷史中由曼哈頓博士超能力所帶來的科技進步不僅沒能給人類帶來整體思想層次的提升,反倒在上升到國際政治層次後,產生了足以摧毀人類的惡果。尼克松依賴這股力量贏得了越戰,並以此強化了美國在冷戰中對蘇聯的戰略威懾能力,但人類的適應能力之強,甚至是曼哈頓博士也難以預見的。打破冷戰平衡的超級力量不僅並沒有讓蘇聯徹底打消相爭之心,反而促使他們創造出了數以千萬計的核彈頭指向美國,即使是以曼哈頓博士的力量,也只能擋下部分導彈,而對熱核戰爭的全面降臨無能為力。就這層意義上看,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其實已經擁有了與曼哈頓博士相匹敵的超級力量,只可惜選擇是否動用這種力量的人,卻是通過修改憲法連任四屆總統,並通過暗殺記者阻止「水門事件」(Watergate Scandal)浮出水面,甚至寧可犧牲掉整個美國東海岸,也要按下核按鈕的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現在回過頭來再看具備這份超級能力的曼哈頓博士,我們還能以「英雄」來稱呼他嗎?

一邊是歸於凡塵的英雄人物,另一邊是接近上帝的超凡入聖,當「超級英雄」既算不上「超級」,也稱不上「英雄」後,還怎麼可能得到人們的愛戴呢?摩爾向我們展示了當超級英雄這一概念走向極端真實後的崩潰,以及力量的濫用會對整個架空世界造成的深層影響,並最終將我們引向了全書結尾最後一句話,古羅馬詩人尤維納利斯(Juvenal)在《諷刺詩集》(Satires)第六卷347行以拉丁文提出的那個問題:「誰來監管守望者?」(Who watches the watchmen?/Quis custodiet ipsos cutodes.)

Deconstruction of Superhero
解構超級英雄

不論其遠超常人的能力來自魔法、科技還是巨額金錢,超級英雄這一概念最核心的特徵絕非面具或是緊身衣這些外在裝束,而是他們以各種方式所掌握的力量。以暴制暴的正當性這一話題在諸多超級英雄漫畫中均有所觸及,但如果我們將「義警」(Vigilante)這個詞拆開,便會發現兩個非常值得深究的概念:「志願」和「警察」。先來看「志願」這一半,蝙蝠俠之所以走上打擊犯罪的道路,固然是因為他的父母在「犯罪巷」(Crime Alley)被一名劫匪槍殺,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他不願同樣的悲劇發生在其他人身上,因此「不請自來」,利用自己的全部智慧、勇氣、力量以及父母遺留下來的家產,投入到與惡勢力戰鬥的事業中去。但若我們再進一步質問,便會意識到驅動蝙蝠俠所作所為的,既非民眾要求,亦非政府的行政命令,是他自己的意志。換言之,他只是一名志願者。既然是志願者,其行為便不再受到任何人或機制的束縛,以暴制暴也好,划下不傷人命的底線也罷,都是自己立下的規矩,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進行制約。

再來看「警察」這一半,超級英雄將自己的奮鬥目標列為打擊犯罪,這樣就與警察的職責產生了重疊。為了凸顯超級英雄的主角地位,自然不能讓他們處理現實生活中普通一警所處理的案件,於是漫畫家們創造了諸多風格各異的超級惡棍(Super Villain),超級英雄與超級惡棍之間永無休止的鬥爭也由此成為了整個超級英雄漫畫產業持之以恆的母題。然而「警察」本是社會為了維持正常秩序自受其監管、規範的民眾內部產生的行政體系,其組織化的存在狀態及其組成者的身份基礎,決定了它的行為規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代表了民眾集體利益。由此可見:「志願」和「警察」兩個詞背後的動機是存在決定性的差異的,前者的出發點是個體,而後者的出發點是集體。當個體意志與集體利益相洽之時,集體不會質疑個體的所作所為,正如蝙蝠俠打擊犯罪為所有哥譚市民所支持,然而當個體意志躍居集體利益之上時,所謂的「義警」一詞便回歸了其最初的含義:「動用私刑者」。莫要忘記,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動用私刑者」,可是臭名昭著的3K黨(KKK: Ku Klux Klan),而這一每名超級英雄都必須面對的身份困境,也正是對其行為動機的自我拷問。

架空歷史中《新先驅者報》的一版,超級英雄概念在彼時的窘境正如漫畫中所刻畫的一樣。

在超級英雄漫畫邁入現代之前,這個至關重要的身份困境,偏偏很少有作者在創作時觸及。《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極具開創性地將這份困惑放在了讀者眼前進行討論,並以無能的政府、缺位的法律、顛倒黑白的媒體以及民眾內心深處的暴力傾向為蝙蝠俠的行為提供了一份足夠具有足夠正當性的辯護詞。其作者米勒次年的另一部作品《蝙蝠俠:第一年》(Batman: Year One)亦繼承了前作的思考,通過展示蝙蝠俠這個超級英雄身份的形成過程,將初出茅廬的韋恩對這一困境的思考擺在了讀者眼前。也許超級英雄的存在本身,亦是普通人對社會現狀不滿的一個情緒出口,正如中國人普遍喜歡讀武俠作品一樣,他們並不僅僅熱衷於其中的刀光劍影愛恨情仇,而是渴望能以體系之外的力量來扭轉社會不公平的現狀。米勒的思考雖然是對超級英雄概念的重新審視,其最終目標,仍然是為其找到合理的解讀角度,摩爾則如同絕不妥協的羅夏一樣,將賦予超級英雄漫畫存在合理性的每一層面具都撕了個粉碎,而實現這一目標所依賴的,正是跳出傳統敘事理念的全新敘事架構。

米勒敘事的著力點幾乎完全落在蝙蝠俠一個超級英雄身上,為我們奉獻了這個掙扎在時代縫隙、生命極限以及信仰衝突之間的複雜形象,摩爾則選取了群像描繪的敘事架構,透過在六名超級英雄及與其共處一世的大量普通人的視角之間不斷切換,展示了整個時代在二者相互作用下,走向毀滅並「終獲救贖」的全過程。值得一提的是,《守望者》所採取的這種群像描繪的敘事架構,並非故事最初的形態,六位主角也並非在一開始便擁有了種種互為表裡的人格特徵,「守望者」群像的成型,經歷了一個複雜且充滿機緣巧合的過程。

在DC漫畫最初請摩爾寫作《守望者》這個故事時,他們只是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將新近收歸旗下的查爾頓漫畫(Charlton Comics)相關人物重新推出到漫畫讀者眼前,但在閱讀了摩爾的初稿後,時任總編輯的迪克·喬達諾(Dick Giordano)認為這個故事將會置這些角色於無法在未來複用的境地,因此建議將這些人物替換為原創人物。摩爾最初是希望藉由這些在讀者心中留有不少美好回憶的英雄,為故事帶來一絲戀舊之情(Nostalgia),但在遭到反對後,他迅速改變了自己的創作思路,雖然無法直接借用這些角色的歷史,他仍然可以通過人物設計來將人們所熟悉的超級英雄特徵轉移到自己的原創人物身上。

《守望者》中的六位超級英雄:喜劇演員、羅夏、曼哈頓博士、法老王、夜梟二代、絲魂二代大體分別對應著查爾頓漫畫中的:和平使者(Peacemaker)、問者(The Question)、原子隊長(Captain Atom)、雷電俠(Thunderbolt)、藍甲蟲(Blue Beetle)以及夜影(Nightshade)。當然,你可以從喜劇演員後期的裝束中看到一點美國隊長的特徵(兩者均將美國國旗融入服飾設計之內),也可以在羅夏毫不妥協的個性中找到一絲A先生(Mr. A)的影子,夜梟二代的裝扮和各種高科技配件像極了蝙蝠俠,絲魂二代身上亦有著黑金絲雀(Black Canary)的桀驁不馴。透過在人物衣著、武器、個性等方面對漫畫史上知名人物的致敬,摩爾以六名全新人物為熟悉美式漫畫的讀者們帶來了一隊既陌生又熟悉的超級英雄。脫離了查爾頓漫畫人物授權的束縛,摩爾反而在敘事時感到了一份前所未有的輕鬆,其創造力也由此爆發。最初交給DC漫畫審閱的故事僅可支撐六章連載,但摩爾和戴夫與DC漫畫簽下的卻是十二章的合同。在保持原有故事主體架構的前提下,兩人不僅對角色進行了重新設定,也充分利用這難得充裕的創作空間,對其每名人物的社會背景和成長曆程進行了大幅擴充,並由此鍛造出每一位角色獨特的生存哲學。

Edward Blake/The Comedian
愛德華?布雷克/喜劇演員

喜劇演員之死拉開了《守望者》這場大戲的幕布。這名角色最大的特徵即在於其出場方式,與其餘五位超級英雄交替出現的方式相異的是,喜劇演員在故事開始便已死亡,漫畫的第一格所展示的,便是其墜樓身亡後,漫過路面的血跡。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他是一名只在故事的開頭一閃而逝,無足輕重的龍套演員,正相反,這名角色對於整個故事的意義極為重大,他的死成為了點燃故事的導火索,推動了羅夏和夜梟二代一路追查到底,他的行為方式與生存理念也為整個故事奠定了基調。喜劇演員這名角色的全部戲份貫穿在其他角色的回憶中,以閃回方式展示,其中最為集中的一次展示,是漫畫第二章《缺席故友》所敘述的他的葬禮。

籌建「犯罪打擊者」的會議上,喜劇演員點燃了劃分超級英雄負責守衛區域的勢力地圖,宣告了這一組織的破產。

這場葬禮前後穿插著絲魂一代、法老王、曼哈頓博士以及夜梟二代四名超級英雄對與其過往交集的追憶,主要集中在喜劇演員此生中的四件事:意圖強暴絲魂一代、拒絕加入「犯罪打擊者」並點燃象徵勢力分布的地圖、于越戰中槍殺自己玩弄過的越南女人、以及在1977年反對基恩法案的暴亂中動用蠻力與民眾對抗。詳觀這四件事,似乎無惡不作的喜劇演員和超級英雄的定義差了十萬八千里,但這個角色卻絕非如此簡單,如果我們追溯到其玩世不恭的根源,便會看到,真正令他放棄最初打擊犯罪信仰的,恰恰是他意圖去守衛的人類本身。

為《守望者》定下基調的,是喜劇演員對於「美國夢」的態度。從狹義角度看,美國夢植根於《獨立宣言》中寫就的「人類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不可被剝奪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以此為基礎再向前推一層,便是所有人皆有機會得到幸福。從廣義角度看,美國夢亦展現了人類對於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奮鬥實現幸福的無比自信。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1977年的暴亂民眾,喜劇演員與夜梟二代站在一堵噴塗著「誰來監管守望者」的牆前,有過這樣一番對話。

基恩法案引起的騷動中,夜梟二代和喜劇演員在鎮壓聚會抗議的民眾後兩人的對話,超級英雄的身份困境在此展露無遺。

夜梟二代:「美國這是怎麼了?美國夢又上哪兒去了?」
喜劇演員:「美國夢成真了。就擺在你眼前。」

在喜劇演員的眼中,美國夢的終點並非人人都依靠奮鬥實現了幸福,而是無休止的對抗與爭鬥。白銀時代對科學的潛力及其帶給人類影響的樂觀自信,已經隨著二戰中兩顆原子彈的投放而灰飛煙滅,前已述及《守望者》對於科技的反思,若是將視角外擴一層,便會看到科技背後所代表的,正是人類的奮鬥與拼搏。我們在科技領域的不斷追索,推動我們不斷突破人類能力的界限,也許在一個世紀之前的人類看來,現在的我們也與超人無異。然而人類的殘暴好鬥的本性,卻註定了一切科學進步,都可以且一定會被用於相互鬥爭。事實不正是如此嗎,科技領域的絕大多數突破最早都發生在軍事領域,之後才漸漸民用化開始影響我們的生活。喜劇演員在射殺懷有自己骨肉的越南女人後,面對曼哈頓博士質問,說道:「你看著我下手的。」、「你根本不在乎凡人的死活,老子算是看透你了。」如果我們視曼哈頓博士為架空歷史中人類所創造出的最強大武器(透過科技事故),一如真實歷史中我們所創造出的核彈,便可以解釋喜劇演員的這番言論了。武器本身是沒有感情的,自然不會在乎它所殺戮的對象死活;創造武器的科技,顯然同樣沒有感情;那麼,創造科技的美國人,又是否真的在乎那些在廣島、長崎灰飛煙滅的人類呢?

他們一點兒都不在乎。

喜劇演員的一番話宣告了美國夢的支離破碎,同樣粉碎的還有超級英雄的正當性與啟迪意義。

美國夢的虛幻與可悲,就在於它只強調了個體的福祉,而完全忽略了在這一過程中,可能對他人產生的傷害。超級英雄戴上面具打擊犯罪的出發點,是為了捍衛他人的利益,而他們所守衛的,卻是這些不願去考慮他人,甚至以相互傷害為台階實現自己利益的自私人類,有點諷刺,不是嗎?由此,喜劇演員在「犯罪打擊者」的組建會議上點燃地圖的行為,便不難理解了,他在「守望者」集體中第一個看穿了「超級英雄」概念無可挽救的自相矛盾,並清醒地認識到,這種矛盾植根於人類的本性,是無論如何也無法改變的。於是他只能選擇以玩世不恭來面對這個巨大的矛盾,甚至力圖在其中尋找到一些短暫的快樂,這也是基恩法案通過後,他選擇為政府服役繼續自己「超級英雄」生涯的原因所在。既然無法改變人類的本性,不如便與其為伍,共同走向毀滅。莫忘了,漫畫中這些殘忍人類在政治層面的最高代表,恰好是與喜劇演員相交頗深的美國總統尼克松。

來到摩洛克家後,痛哭流涕的喜劇演員。法老王的計劃徹底壓垮了他的道德良知,這個人物的複雜性也在此得到了彰顯。

但這並不是喜劇演員這個人物的全部。在強暴絲魂一代的背後,亦有著其對親生骨肉的眷戀;在玩世不恭的外表下,仍然潛藏著最基本的良知,面對法老王毀滅半個紐約城以自熱核戰爭中拯救世界的計劃,雖然他最終沒有選擇揭發,卻同樣陷入了兩難的掙扎之中。在這星星點點的行為中,他心中那股深沉的絕望得到了一點點化解,與摩洛克(Moloch)的最後一次對話時痛哭流涕的他,則終於展露出了深埋在一層層玩世不恭之下真實的喜劇演員,那個我們早已陌生,仍舊在乎人類命運的「超級英雄」。

喜劇演員此生的最後一幕,被法老王扔出大廈之前的那一格特寫,與兜帽判官發現他強暴絲魂一代後拎起他的一格在構圖上幾乎完全一致。面對這些執行著「自以為是」正義的「超級英雄」們時,這個絕望的喜劇演員臉上沒有一絲笑容。死,對他而言既是一種解脫,讓他得以擺脫夾在人類與超級英雄身份之間的矛盾,亦是一場殉道,讓他終於可以回歸自己出發時的本心,為守護人類而犧牲自我,也讓他的一生,不再是笑話一場。

Walter Joseph Kovacs/Rorschach
沃特?約瑟夫?寇瓦克茨/羅夏

在羅夏墨跡測試(Rorschach Inkblot test)中,被測試者需要面對一張白紙上完美對稱的墨跡進行解讀,測試者會根據其回答來判斷被測試者的心理狀態。這一測試有兩個值得注意的特點:「白紙與墨跡」和「完美對稱」,羅夏之名顯然來自於羅夏墨跡測試,測試的兩個特點也隨之被摩爾融入了人物塑造的過程中,成為羅夏這名超級英雄行事理念及角色性格的基調。

羅夏在打探情報時使用的手段非常殘暴,其後與夜梟二代重新開始合作時,又一次來到這個酒吧,繼續使用類似的手段進行情報收集。

喜劇演員以自己的死亡開啟了整個故事,而羅夏是敘事向前推進的核心驅動力。他如同蛛網中心的那隻蜘蛛一樣,串聯起了彼時在世的全部守望者,與法老王一表一里,共同影響著故事中每一個人物的命運。換言之,他是整個守望者六人組中,最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兩個人之一,他主動調查喜劇演員之死;不顧自身安危前往警告剩餘守望者可能有人針對蒙面英雄展開清除活動;還是第一個真正通過自身調查接近事實真相的人(喜劇演員只是在追查其他事件時誤打誤撞發現了法老王的陰謀),以至於法老王不得不設下圈套將其送入監獄以避免事情外露。在這份主動性背後,是羅夏決心終其一生與罪惡進行鬥爭的使命感。如果說喜劇演員是個在人類劣根性與超級英雄必備的自我犧牲精神之間搖擺,永遠處於道德困境中的矛盾人物,羅夏則正相反,他是個對自己信念從未有過絲毫質疑的人,這份信念建立在對這個世界清醒的認知基礎上。從故事的開始,尚未展示真實身份的羅夏便整日舉著一個寫有「末日將至」木牌在城市中行走,對於即將毀滅人類的熱核戰爭,他雖然沒有法老王那樣確信,卻也有著清晰的預感。做出判斷的依據,也許正是在第六章中,他向心理醫生馬爾科姆?朗自述的生平經歷。

心理醫生馬爾科姆?朗與羅夏的首次會面,本章的標題既可以理解為羅夏在打擊犯罪的過程中自「不殺」至「殺」的轉變,也可以理解為馬爾科姆在試圖醫治羅夏時,了解其所作所為後,自己心理狀態的崩潰。

自小出生在妓女之家的他遭遇了各種欺凌,這個世界從未給予過他任何溫暖,這也迫使他在很小的年紀便必須學會靠力量來保護自己,繼而為其一生以暴制暴的行為理念打下了根基。促使他走上「超級英雄」之路的,是報紙上一篇關於女性遇害鄰里旁觀的報道,此時的他僅僅是出於自身的正義感行事,且仍遵循著超級英雄們所默守的「不殺」準則。但在打擊犯罪的過程中,人類的殘忍與卑賤一次次突破了他的底線,在目睹一次殘忍的殺戮後,他終於放下了這一準則,走上了雙手沾滿鮮血的不歸路。正如這一章標題所引用的尼采名言:「那些和妖魔作鬥爭的人須得小心,別讓自己也因此變成了妖魔。若你久久凝望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

對「不殺」準則的突破,是羅夏這個人物突破傳統「超級英雄」設定的重要改變,按照傳統創作理念,義警之所以不可以逾越「殺人」這條線,是因為突破了這條線之後,義警本身也便成為了「殺人者」。但若是稍加思考,便會看到這條線的蒼白無力,殺人犯法,行使暴力難道就不犯法?如果以法律來判定犯罪與否,那麼幾乎每一個超級英雄都是犯罪者。如果跳脫法律的束縛,從「正義」與否來判斷犯罪與否,那麼行使何種程度的暴力是正義,何種程度的暴力又變成了犯罪呢?更何況「正義」的含義對於擁有不同文化、信仰的群體而言,本就千差萬別。黑鐵時代的超級英雄漫畫從未回答過這個問題,是因為「以暴制暴」的合理,本身便是超級英雄漫畫存在的前提,如果質疑這一前提,這一類漫畫就必然會面臨邏輯層面的崩塌。

當然,摩爾是不在乎這一點的,因為他想要寫的,正是超級英雄漫畫的結局。

羅夏回憶其第一次對罪犯痛下殺手的過程,電影改編將這一過程簡化為直接以菜刀行兇,血腥程度大幅增加,卻失去了原始文本的剋制。

喜劇演員在面對這個分崩離析的世界時,選擇了以玩世不恭來逃避判斷,但對羅夏而言,這從來不是一個可選項。非黑即白、絕不妥協的個性貫穿了他的一生,這種二元論的世界觀看似荒謬,在探案過程中,讀者也不止一次目睹了他對付犯罪分子之時的心狠手辣與毫不留情,甚至在第六章漫畫之後的文字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羅夏對於二戰中杜魯門總統(Harry S.Truman)批准使用原子彈是持肯定態度的。然而羅夏的可貴之處,便在他將這一不算完美的信念一直貫徹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後一刻。摩爾打算摧毀的,是超級英雄漫畫的種種被業界視為「自然而然、無需深究」的概念,但他不打算摧毀的,是羅夏這個人物,或者說,在保有羅夏行事規則與複雜性的同時,透過其最終的死亡,完成了對這個人物的塑造。

在《守望者》的初稿中,摩爾並沒有清晰地規划出羅夏的結局,創作至第三章時,他才意識到按照目前確定的角色性格發展,羅夏將無法在故事結局所創立的新世界中倖存下來。法老王所設想的新世界,是一個沒有矛盾衝突,人類實現「真正統一」的大一統世界,換言之,這是一個只有白,沒有黑的世界。而羅夏的生存意義恰恰是在打擊黑暗的過程中實現的,在這個單色的世界裡,羅夏即使倖存下來,也已經喪失了作為一個漫畫人物存在的價值。反倒是透過死亡,羅夏才能與喜劇演員一道,成為舊世界的殉道者。然而這兩個未能走入新世界的角色,偏偏是整部作品最貼近普通人的「超級英雄」,他們兩人深刻地理解整個世界走入崩塌的原因:人類的殘忍好鬥,但在這一前提下,卻仍然對這個世界有著其他所有角色均缺失的一份憐憫。雖然在以暴制暴的理念上兩人不遑多讓,但黑與白之間的對立,本就是內含於人類之中的,羅夏作為一名超級英雄,其行為真正的底線,並不是「不殺」,而是對人類本性這一現實的「接受」。這一認知與法老王意圖以一己之力抹除人類本性中黑暗的一部分,形成了最根本的衝突,換言之,羅夏非常清楚,只要人類存在,黑與白之間的鬥爭就會繼續,他感到絕望,但他仍有希望,這希望就在於他自己永遠不放棄與黑暗的鬥爭,而這股至死不渝的鬥爭意志,正是人類存在的意義所在,也正是人類的尊嚴所在。

羅夏之死是整部漫畫的最高潮,其黑白分明的理念在這個複雜的社會面前並未崩塌,而是堅守到了最後一刻。

而羅夏之死,亦是人類獨立精神之死。法老王也許開創了一個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和平盛世,但在這看似完美的世界中,你我都是按照神(超級英雄)的旨意行動的木偶且不自知,而不願做木偶的兩個人,已經隨著那個充滿鬥爭衝突的舊世界離我們遠去了。羅夏之死,和米勒筆下蝙蝠俠與超人的最終一戰極為相似,若是放到超級漫畫發展的歷史中去觀看,便能理解為何說《守望者》以及《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這兩部作品在顛覆超級英雄漫畫配方的同時,無時無刻不將對人類命運以及存在價值的討論置於作品的核心位置,這已經完全跳出了「娛樂」的概念,進入了真正的文學創作範疇,兩者同時以漫畫(圖像小說)的身份入選時代雜誌選出的100本最佳英文小說列表,便順理成章了。

在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將在曼哈頓博士手中結束時,羅夏摘下了一直戴在臉上的面具,或者按照他自己的話說:「我的臉」。長久以來,他早已放棄沃特?約瑟夫?寇瓦克茨這個身份,彷彿戴上面具後,他才真正找到了生命的價值。然而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卻選擇了放棄羅夏的身份,以寇瓦克茨的身份直面死亡。也許此時他終於明白了,在羅夏的面具之下,他仍然是一個具備獨立意志的人類,而毫無隱瞞地坦然直面死亡,才是一個人最後的尊嚴所在。

Adrian Veidt/Ozymandias
阿德里安?維特/法老王

法老王是最接近神的人。

之所以這樣評價他,不是因為他擁有徒手捉子彈的能力,也不是因為他獨自策划了一場驚世駭俗、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更不是因為在完成了這一切之後,還能讓整個世界上唯一的超能力者拿他束手無策,而是因為在他的眼中,人類與螻蟻無異。法老王通過對身體、精神的高度開發獲得近乎超人的能力這一點,繼承自其原型「雷電俠」,但在接近人類極限後,他對待人類也不再是平視的角度,而是如神一般的俯視。與羅夏故事正面推動者身份相對應,法老王一直在暗處謀劃自己的屠殺計劃,這也契合了促成新世界之後,他隱居背後的掌控者形象。

在監視器中看到自己計劃成功團結了全人類後,法老王高舉雙臂,喊出:「我做到了。」在他背後的牆上,是亞歷山大大帝斬斷戈爾迪翁之結的壁畫。根據傳說,戈爾迪翁之結(Gordius knot, 英文Gordian Knot)是個沒有繩頭的繩結,因而無法以尋常方式解開。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大帝來到弗里吉亞見到這個繩結之後,拿出劍將其劈為兩半,解開了這個問題。自此之後,這個詞一般作為使用非常規方法解決不可解問題的一種隱喻。

如果說羅夏跳出「不殺」這一規則,是對超級英雄規則的顛覆,法老王犧牲百萬人以拯救全人類的做法,已經不是過去的超級英雄漫畫所敢於想像的了。他的行徑更像是傳統意義上的「惡棍」,而非「英雄」,但在摩爾筆下,他的所作所為又確實避免了熱核戰爭所帶來的世界末日,即使代價是人類的尊嚴。簡單地以「英雄」或是「惡棍」的標籤貼在法老王上,是毫無意義的,因為這兩個標籤同時適用於他,只不過依從視角的高低,有所變化罷了。從傳統超級英雄漫畫的角度來看,不論是一條還是百萬條性命,殺人這一行為本身便已經背離了超級英雄的宗旨,犯下如此規模殺戒的法老王,毫無疑問是一名犯罪者;然而當我們拋開漫畫設定的固有觀念,仔細審視法老王的行為,一定會得出整部《守望者》中,他才是唯一真正的超級英雄這個結論。羅夏的超級英雄生涯雖然仍在繼續,大多停留在處理小規模的犯罪事件上,即使一座紐約城,也幾乎超過了他的能力範圍,遑論處於末日危機中的全世界。其他超級英雄在基恩法案後相繼退役,過著無異於常人的生活,面對美蘇兩國之間漸漸變熱的冷戰,他們也只有旁觀的份。在決定人類命運的大「惡」之前,超級英雄所行的小「善」顯得如此微不足道,這也正是法老王在短暫的超級英雄生涯之後,主動決定退役的根本原因。

超級英雄這一概念法老王已經親自實踐過,破除一個犯罪組織之後,還會有另一個接替者邁上舞台,類似羅夏這種永無休止的打擊犯罪行為在這個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眼中看來,只是一場毫無意義的徒勞無功。摩爾透過法老王的視角,再一次將你我眼中習以為常的超級英雄漫畫潛規則放到了表面上進行拆穿。沒錯,蝙蝠俠會一次次將小丑關進阿卡姆療養院(Arkham Asylum),但小丑總會一次次越獄,這場貓捉老鼠的遊戲會一直持續下去,超級英雄漫畫也就由此邁入了無盡的循環,由一輩輩作者講述設定不同、過程不同,核心理念卻別無二致的故事。摩爾並不想重複別人敘述過的故事,而若想打破這一循環,首先便需要打破常規意義上的善惡觀。法老王近乎完美的體格及智力為其行為奠定了生理及心理基礎,其追求終極答案的心態也成為了其突破道德規制的核心驅動力。就像為其視為偶像的亞歷山大大帝所面對戈爾迪翁之結這個人類不可能解開的繩結一樣,擺在法老王面前的,也是盤根錯節,複雜到遠超任何人想像的冷戰局勢,更何況與真實歷史不同,在《守望者》的架空歷史中,他還要面對曼哈頓博士這個能力近乎無限的「守望者」。

體力智力皆達到人類頂峰的法老王,接下了勞芮的一槍,這也解釋了為何他敢於自雇殺手刺殺自己。

法老王非常清楚人類的殘忍本性,因此根本不相信超級英雄懲惡揚善那一套會讓這個世界變好哪怕一丁點,說得再遠一些,他認為這些行為只會加劇世界的混亂,這一點已經在「基恩法案」引起的騷動中得到了清晰的描繪。當聽到喜劇演員說出:「咱們就是這個社會唯一的保護屏障。」這句話時,與其共同巡邏的夜梟二代看著眼前因為喜劇演員的催淚瓦斯和橡膠子彈而四散奔逃的抗議民眾,默默自語道:「保護?保護他們不受誰的傷害?」喜劇演員的回答則正是法老王犯下彌天大罪的理由所在:「不受他們自己的傷害。」在《守望者》所描繪的世界中,超級英雄不再是社會的寵兒,他們之所以遭到民眾的抵制,並不僅僅是因為喜劇演員等人對於行使暴力的熱衷,其根源是超級英雄所代表的秩序與人性內在的殘暴形成了一對矛盾。在摩爾看來,自相殘殺是人類不可避免的本性,而與羅夏的坦然接受相對,自視為神的法老王認為自己可以改變人類的本性,正如他可以通過鍛煉自己的身體與智力,來達到神的領域,即使這一過程,要付出超乎任何人想像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沒錯,有什麼可惜的,又不是自己的性命。即使熱核戰爭爆發,他也完全可以躲在南極的溫室裡面,透過監視器看著人類自我毀滅。

不論法老王的初衷是多麼「正義」,其最終開創的盛世又是多麼「和諧」,實現這一結果的過程,就像亞歷山大大帝斬開戈爾迪翁之結的那一劍,是以犧牲繩結為代價解開了束縛。只是與歷史傳說不同的是,在《守望者》中,繩結不僅僅與人類困境激化後的最終結局「熱核戰爭」相對應,也同時與人類的性命相對應,亞歷山大大帝一劍斬下,掉落的不過是一個繩結,法老王按下按鈕,奪走的卻是數百萬人的生存權利。然而你又無法稱其為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超級惡棍,當然這並不是因為那句:「我又不是連環畫里的壞蛋。你真的以為我會就這樣向你們解釋我的宏圖大計,留給你們哪怕最微小的概率來破壞它的實施?我在三十五分鐘前就已經動手了。」而是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不像過去的傳統惡棍一樣,是由個人利益所驅動的,而是為了「拯救」整個世界。

曼哈頓博士離開地球之前與法老王最後的對話,在此處摩爾已經點出了法老王短暫實現的完美世界,不過是一場幻夢。

拋開犧牲者數量不談,法老王實現世界和平的方式,是改變人心,他以對死亡的「恐懼」為媒介,重新點燃了人類內心深處對於世界的敬畏。在科技急速發展的前提下,人類一直在向著超人的方向進化,擁有了遠超眾生的能力,與此相伴的則是信仰的日益淡漠,正如尼采所高呼的:「上帝已死」。核武器的出現賦予了人類毀滅自我的力量,冷戰的僵持則給了人類使用這種力量的借口。「熱核戰爭」的不可避免,就在於人類已經自視為整個世界的主人,因此得以為所欲為而不必遭到任何懲罰。等等,聽起來是不是和法老王很像?

沒錯,簡直是同出一轍。

在法老王自視為神的背後,是他與任何一位普通人別無二致的傲慢自大與無所敬畏,我們之所以難以評斷法老王的功過是非,並不是因為他已經達到了神的領域,不再適宜用人類的道德標準去評斷,而是因為人類自身的道德標準,已經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幾乎被徹底摧毀。換言之,人類已經在極速飛馳中,失去了評價自身的參照物。那麼法老王藉由大規模殺戮所重新點燃的敬畏之心,又真的可以解決人類的生存困境嗎?摩爾並沒有給我們一個確切的答案。在南極基地與曼哈頓博士的最後一段對話中,法老王終於明白無誤地表露出了其行為背後的驅動力:「我知道自己克服了對於犧牲無數無辜者來拯救人類的內心掙扎……但總得有人站出來背負這個可怕但又必要的罪惡。」他認為自己是這個世界的救世主,但他拯救世界的方式與亞歷山大大帝一將功成萬骨枯並無二致。將其簡單地歸納為「求名」顯然是對他不公平的,畢竟他已經實現了財富和聲望上的最高成就,但他所追求的,又無疑是成就一番偉業。只可惜這看似大功告成的事業,不過是南柯一夢,曼哈頓博士對他所說的最後一句話幾乎已經點名了這場夢的虛幻本質:「最終?萬物從不終結,阿德里安,萬物永不終結。」不論最後新先驅者報的零雜工西蒙(Semour)是否翻開了羅夏的日記,法老王建基於恐怖之上的和平,是以撲滅人類的殘忍好鬥本性為基本前提的,而絕非人類自覺的意識,人類會否在事件平息後恢復傲慢自大的本性,重新邁向熱核戰爭的結局,只能留待讀者去評斷。

一如本書最後的那句話:「全交到你手裡了。」

Dr. Jon Osterman/Doctor Manhattan
瓊?奧斯特曼博士/曼哈頓博士

從1938年兜帽判官第一次站出來行俠仗義,直至1985年《守望者》故事發生,近五十年的時間裡,科技領域的信息化革命大幅提升了科技的發展速度。在二戰結束初期興起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原子能技術、空間技術、計算機技術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各個科技領域之間的融合與互動成為常態,這進一步加快了人類本已高速前進的科技水平。在這一背景下,自白銀時代起科技在超級英雄漫畫中長久以來的正面形象,便絕非無源之水了。

羅夏第一次找到曼哈頓博士的情景,這個可以隨意變換自身粒子構成的存在,正在心理層面漸漸遠離人類。

在《守望者》的創作中,摩爾並沒有繼續沿著這一超級英雄漫畫的套路進行創作,他放棄以往作者對科技的盲目樂觀態度,開始以一種更為擬人化的方法來思考和描繪科技。如果說法老王是以凡人之軀,逼近了神之領域,那麼曼哈頓博士就是這部漫畫中與神平齊的存在,即使他從未承認過自己是神。略為諷刺的是,創造這個神的,卻是視鬼神之屬為無物的科學自身。更進一步觀察便會看到,在摩爾的筆下,曼哈頓博士既是科技的化身,亦是神的化身。與羅夏及法老王兩者具備充分的主觀能動性不同,縱觀瓊?奧斯特曼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別人的指揮中度過:放棄修錶轉而學習量子力學是源自父親的意志;與珍妮?斯萊特(Janey Slater)的戀愛是對方主動追求的他;變身為曼哈頓博士源自一場科學事故;參與越戰、推動科技發展,是在美國政府的指示下進行的;甚至離開及返回地球,也與法老王的詭計和勞芮的勸說密不可分;更不要說擊殺羅夏這一行為,更是在智慧上為法老王所制的結果。唯一稱得上是其自主決斷的,也許便是拋棄珍妮與勞芮交好,但似乎這一行為本身也並不能以主動性來概括,反而更多地展示了在面對伴侶的自然衰老時,他的冷漠與無動於衷。與其說曼哈頓博士是一個超級英雄,倒不如說是一個冷眼看世界的旁觀者,他並沒有羅夏黑白兩分的正義感,也沒有法老王那略顯扭曲的價值觀,這份被動與冷漠貫穿了他的整個生命,也隨之改變了整個《守望者》的架空歷史。

如果我們透過曼哈頓博士來觀察科技,便能看到摩爾在這個角色身上所想要表達的不同於傳統超級英雄漫畫的科學觀,他並未將其全然視為人類進步的階梯,曼哈頓博士只是隨波逐流,為各種人等利用的一枚牽線木偶罷了。父親期待他的事業騰飛以為自己謀福祉;珍妮希望能夠依賴他過上體面的生活;美國政府希望利用他來發展科技,制約蘇聯,曼哈頓博士的一言一行正是摩爾筆下科學命運的寫照,他將科技還原為一種不具備主動人格的客觀存在,其對人世究竟會發生怎樣的影響,全看受到何種人的影響,法老王可以通過驅逐曼哈頓博士來為自己的偉大計劃剔除障礙,勞芮也可以將其勸說回地球以試圖阻止悲劇的發生,而對曼哈頓博士本人而言,人類的存續與否,法老王的計謀是否成功,並無根本不同。當羅夏費勁九牛二虎之力進入洛克菲勒軍事研究中心,將喜劇演員的死訊告知曼哈頓博士與勞芮時,他的回答冰冷地沒有一絲生氣:「一個活人與一具死屍皆由相同數量的粒子組成,就構造上看,兩者毫無可辨別的不同。生死不過是無法量化的抽象概念。為何我應關心?」當摩爾將科技還原回它本來的樣子以後,附著其上的希望便如一棟地基消失無蹤的摩天大廈一般,開始轟然倒塌。

曼哈頓博士與勞芮在火星結束交談後,視角漸漸拉遠,讀者可以清晰的看到如同笑臉形狀的隕石坑。

科學與宗教是構成曼哈頓博士這一形象的兩塊基石,兩者之間的結合能夠如此自然,恰恰是由於在現代社會中,科學已經取得了類似於宗教的地位。如果我們能夠跳出傳統意義上宗教必須存在教規教義、固定儀式的固有觀念,便可以看到在你我所處的時代,對於普通人而言,科學與宗教二者之間最為核心的相似之處:對其「絕對正確」的「絕對相信」。也許科技並不像宗教那般以天堂地獄、六道輪迴等說法來恫嚇信徒以勸其皈依,但對大多數人而言,日趨複雜精深的科技已經完全超越了究其一生所能夠掌握的知識總量,換言之,科技以其「不可盡知」成為了與宗教「不可知」相似的存在,而兩者的下一步則切實的踏到了一起,那就是「不可證偽」。發展到這個階段的科技對於大眾而言,業已與宗教信仰別無二致,曼哈頓博士在《守望者》架空歷史中的形象,也由此從純粹科學意義上的具有超級能力,化作了彼時所有人眼中的神。

然而對於神而言,凡人同樣無足輕重。若是將每個人記憶閃回中曼哈頓博士的衣著依照時間順序梳理一遍,便會發現一個明顯的趨勢:用以蔽體的衣服越來越少。人類社會的規則在曼哈頓博士眼中的重要性,與其和人類之間紐帶的強度一樣,是隨著《守望者》故事的發展同步急速衰減的。如果說超人是神格與人格的結合體,那麼在曼哈頓博士身上,神格正在漸漸超越人格,結合摩爾筆下對科技本身描繪的中立與客觀,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雖然科技本身並不是反人性的,但它卻可以將人性中本已存在的冷漠與殘暴進行無限倍放大,畢竟比起複雜的人性與不可知的宗教,科技更像是一台只要給予問題和解法,即可預知精確結果的計算機。自那起科學事故發生起,曼哈頓博士眼中的時間已經不再像你我一樣以線性狀態存在,過去、現在、未來共存於他的眼前,換言之,他已經失去了以普通人的視角來接觸現實、理解現實的能力,當他愈發接近神的存在,就愈發遠離凡人觀察世界的視角,故事的最後,在決定永遠離開地球的曼哈頓博士眼中,人類已經徹底成為一個有趣的觀察對象,他甚至聲稱自己也打算「創造」一些人類試試看。

而在科學實驗的視角下,人不也僅僅是一個有科研價值的觀察對象嗎?

透過曼哈頓博士這名超級英雄,或者說「科技之神」的際遇,摩爾已經點出了在你我所處的現代社會中可能會出現的,隨科技發展所導致的人類異化。然而科技本身並不代表正義或者邪惡,畢竟整個故事中真正犯下了滔天罪孽的,是人類自身的傑出代表法老王,只不過法老王的計劃亦充分利用了曼哈頓博士所帶來的科技進步成果。這一切與曼哈頓博士得名的「曼哈頓計劃」極為相似,只是為了在納粹德國之前趕製出原子彈,美國政府才決定以高達20億美元(相當於2014年260億美元)的科研費用投入核反應堆技術方面一系列本來並非完全致力于于發展核武器的科研項目,通過進行軍事化轉向來加速原子彈的研發與製造。他們成功了,不止研發出了人類歷史上殺傷力最為強大的武器,還將它加諸人類自身。那麼,錯的究竟是科技,還是人呢?真正推動科技高速發展的,究竟是為全人類謀福祉的意願,還是自相殘殺的慾望呢?

答案,不言自明。

Daniel Dreiberg/Nite Owl Laurie Juspeczyk/Silk Spectre
丹尼爾?德雷伯格/夜梟 勞芮?尤斯匹茲雅克/絲魂

與神相對的,是人。

夜梟與絲魂是整部作品中唯一擁有兩個世代的超級英雄。這一設定並不是未經思考做出的。誠然,夜梟在查爾頓漫畫中的原型「藍甲蟲」便是一個擁有兩個世代的超級英雄,但在《守望者》中夜梟和絲魂兩個代號背後,是有著更深意義的。之所以將夜梟二代丹尼爾?德雷伯格(Daniel Dreiberg)與絲魂二代勞芮?尤斯匹茲雅克(Laurie Juspeczyk)放到六位超級英雄的最後並列討論,是因為這兩者與前面四位超級英雄存在根本的區別。如果說喜劇演員、羅夏、法老王、曼哈頓博士在真實語境下仍舊保留了其部分超級英雄特徵(信仰、能力),那麼丹尼爾和勞芮則幾乎完全喪失了這些特徵,更為貼近你我這樣的平凡人。丹尼爾至少還有可與蝙蝠俠一較高下的高科技裝備(當然,身為銀行家之子的他,在財富層面仍遠遜於富可敵國的韋恩),絲魂則不僅沒有任何超能力或者高科技裝備,甚至連面具都不曾佩戴,至於初代夜梟荷利斯?梅森和初代絲魂莎莉?尤斯匹茲雅克(Sally Juspeczyk)的晚年生活,更是凄苦到令人一聲嘆息。

在這四人身上,摩爾展示給了讀者他們自己可能的模樣。不論對丹尼爾還是勞芮而言,超級英雄的意義都與前述四個英雄截然不同,丹尼爾之所以接過荷利斯的衣缽,完全是出於對偶像的崇拜以及對冒險生活的熱忱,勞芮則更為被動,完全是為了繼承並完成其母薩莉的夢想,即使在故事後半段主動穿起絲魂的制服與丹尼爾共同前往救火劫獄,她這份對超級英雄的熱情也只因愛情才被點燃。簡而言之,他們不過是超級英雄這一概念的愛好者。追求絕對正義、阻止熱核戰爭這些理由對他們而言太過沉重,他們需要的,只是一點點冒險,一點點刺激,以及由此催生出的現實生活中所遍尋不到的一份浪漫。

一切結束後丹尼爾與勞芮在南極基地的泳池旁相擁在一起,兩人在牆上的倒影與紐約街頭牆上的剪影塗鴉如出一轍。

在故事的最後,兩人赤裸身體躺在法老王南極基地的泳池邊,一如在伊甸園生活的亞當夏娃。在摩爾筆下,丹尼爾和勞芮更像是超級英雄與普通人之間的過渡,他們有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勇敢追逐愛情,也願意戴上面具豁出性命去進行冒險,但歸根結底,他們仍是試圖成為超級英雄的普通人。基恩法案一紙禁令出台,兩人幾乎毫不抵抗地選擇了退役,超級英雄的身份對他們而言,只是生活的一種調味劑,從來不是一項必需品。在法老王以大屠殺為代價建立了新世界後,他們共同選擇了化名作為普通人生活下去,若與羅夏的絕不妥協,以死相抗做一下對比,兩人的妥協更像是現實生活中你我所可能作出的真實抉擇。

沒錯,也許你更欣賞羅夏的勇氣,但捫心自問,面對法老王一手製造的「永久」和平,你是否有覺悟抱著必死的決心將其背後的陰謀揭露出來,又是否真的理解法老王這一做法對於人類尊嚴的踐踏呢?也許丹尼爾和勞芮並沒有你我所熟悉的超級英雄身上那非黑即白的價值觀,以及從不曾欠缺的抗爭勇氣,但正是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才能對比出諸位超級英雄抗爭的價值。同時,兩人也在羅夏和法老王明暗兩股驅動力之外,對故事的推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若非兩人劫獄救出羅夏,羅夏便無法繼續探案,若非丹尼爾推算出了法老王電腦的密碼,其與羅夏兩人便無法掌握其犯罪的證據,而若非勞芮勸服曼哈頓博士回到地球,故事最終的結局可能會完全不同。

法老王曾說過,在他的新世界中,並不需要膚淺的英雄主義,但從丹尼爾和勞芮身上,難道我們看不到這「膚淺」的英雄主義,為他們生活帶來的積極改變嗎?面具賦予了他們超出自身存在的另一層意義,也由此點燃了他們日漸混沌的自我生活。如果說科技是推動這個世界日益複雜的新興宗教,那麼超級英雄就是如童話一般存在的原始圖騰,這股「膚淺」的嚮往冒險的躁動,與羅夏那絕不妥協、黑白分明的二元善惡觀一道,讓隨飛速發展的時代迷失了坐標,日益冷漠殘暴的人類,能夠重新尋回一些堅固的東西。在新世界中我們沒能看到法老王的現狀,只看到了丹尼爾和勞芮拜訪莎莉的情景,在一切結束之後,這三個倖存下來,最貼近平凡之人的超級英雄,話著家常,訴說彼此的愧疚。這場浩劫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但在諸多意識形態層面的鬥爭結束之後,生活終歸還要繼續。如果沒有這三人的存在,《守望者》的故事便會失去最終的著力點:人類本身。從曼哈頓博士到羅夏,從喜劇演員到法老王,從夜梟到絲魂,在一張張面具之下,這一個個靈魂歸根到底,仍是人類,他們或拚死相爭,或冷眼旁觀的,也是人類的命運。

而在這場旅程結束之後,人類的命運,卻仍舊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Street People
街頭眾人

如果說丹尼爾和勞芮是超級英雄與普通人之間的一座橋樑,那麼對普通人的描繪便是《守望者》真正有別於其他漫畫的重要特色之一。在六位超級英雄身畔,摩爾塑造了數個紐約街頭的普通人形象,包括報攤老闆伯納德(Bernard),看漫畫的少年伯尼(Bernie),負責調查喜劇演員兇殺案並最終逮捕羅夏的兩位警探,為羅夏做心理治療的心理醫生,羅夏的房東以及《新先驅者報》的編輯等等。在《守望者》的世界中,他們的重要性並不低於六位超級英雄,一方面,他們的存在以及對其各具特色的描繪,賦予了六位英雄的鬥爭以足夠的厚重感,另一方面,也正因這些角色的多樣性,才讓《守望者》這部漫畫獲得了與之前三個時代超級英雄漫畫相比,獨一無二的真實感。

街頭報攤老闆伯納德與閱讀漫畫的少年伯尼,兩人的名字相同,命運也被捆綁在一起。伯尼手中的漫畫,正是貫穿第三章至第十一章的海盜漫畫《黑貨船怪談》。

報攤老闆伯納德既是普通民眾的最佳代表,又代表著媒體,甚至可以說每日賣報讀報的他,本身就已經成為了媒體的一部分。但更為有趣的,是他對於媒體報道深信不疑的態度,每一篇報紙都會給他帶來新的談資,他扮演著佈道者全知全能的角色,卻只會如復讀機一般重複著報紙上的言論。然而正是這樣一個角色,在末日來臨之際,以自己的身體護住了每日在其報攤閱讀海盜漫畫《黑貨船怪談》(The Black Freighter)的少年伯尼。在出場不多的伯納德身上,摩爾以白描的手法將人們的偏聽偏信,毫無獨立思考判斷能力的愚昧與面對危險時自然而然的英雄舉動混合在一起,從反方向質問著以法老王為代表超級英雄們自以為是的行為。在第十一章結尾處摧毀半個紐約城的浩劫中,所有在紐約街頭出現過的普通人,都被捲入這場災難之中,不幸殞命,未能活著進入新世界。民眾或許愚昧,但在這愚昧中亦有著與超級英雄相比不遑多讓的英雄舉動存在,那麼犧牲這些民眾,又是否是正當的?犧牲一部分人以拯救另一部分人,是否是正義的?超級英雄們在掌握了生殺予奪的至高權力之時,是否侵犯了如伯納德這樣的普通人最根本的生存權利?如果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那麼作出這個錯誤決定的超級英雄們,與毫無獨立思考能力的普通人又有什麼區別?

架空歷史中的尼克松在得知熱核戰爭即將摧毀整個美國東海岸後,仍然選擇了按下按鈕。他與紐約街頭生活的人構成了《守望者》漫畫中普通人類的兩個極端,也象徵了人類殘暴本性的終點所在。

摩爾並沒有給我們答案,他拱手將判斷的權利交到了讀者手中。

超級英雄與普通人之間的區隔就在這一次次兩廂對照中,漸漸變得模糊起來。普通人的加入,讓《守望者》得以跳出以往超級英雄漫畫自說自話的窠臼。超級英雄冒險旅程與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同步敘事,亦大幅豐富了整部作品敘事手段:許多背景信息可以透過報紙報道以普通人的口說出來,而超級英雄的行為也會在隔日成為普通人口中的談資。此外,超級英雄的快節奏冒險與普通人慢節奏的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讓整部作品的敘事更加張弛有度。然而更為重要的,還是摩爾在兩者的對照中,重新回歸了「英雄」這個概念的本源,將「超級」二字從其中剝離了出去。你並不需要擁有超級能力,只要有一顆為他人而犧牲的心,就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第十一章最後一頁,災難來臨時的景象,面對如同核彈般的末日,伯納德勇敢選擇了以身體擋住伯尼,兩人在最後一格中組成的形狀與本章封面頁的南極基地表面露出的內部景象形狀基本一致,形成了首尾呼應。

而這些在死亡來臨之前掙扎著互相幫助的平凡之人,才是《守望者》這個故事中,真正的英雄。

Visualising Literature
文學的圖像化

對超級英雄這一概念的解構與反思讓《守望者》得以與《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一起開啟了超級英雄漫畫的黑鐵時代,但真正讓其得以躋身世界文學之林的,卻並不是僅僅作品主旨與題材的突破。更為重要的,是《守望者》引入現代小說技法,對傳統漫畫敘事技巧的改造與突破,要理解這一點,就不能不將「漫畫」和「圖畫小說」兩個詞擺到聚光燈下進行一番比對。

傳統漫畫的發行方式是定期(周/雙周/月)按「章」(Issue)形式發布,即使是一條完整的故事線(Story Arc),也是由數本漫畫組成,而每一本漫畫便是一本至少數頁,至多十數頁的小薄冊子。70年代以來,漫畫產業開始採用一種全新的銷售方式,即將組成一條完整故事線的數本漫畫集結起來,以平裝本(Paperback)或精裝本(Hardcover)的形式,在書店出售,同時亦採用了諸如「視覺小說」(Visual Novel)、「繪畫小說」(Illustrated Novel)甚至「圖中小說」(Novel-in-Pictures)等詞來進行包裝,而其中最為廣泛採用的,便是「圖畫小說」這個宣傳語。

摩爾對這個詞其實是持否定態度的,他曾在訪談中說道:「這只是個市場營銷用詞……我從來不以為然。『漫畫』對我來說就足夠好了……(圖像小說)這個詞的問題在於『圖畫小說』漸漸變成『昂貴漫畫』的代名詞,隨著這個詞獲得廣泛注意,DC漫畫或者漫威的人便會把最近出版的六章垃圾漫畫捆在一起,叫它女浩克圖畫小說。」摩爾這種否定的態度並非憑空而來,真正讓這個詞大行其道、受到主流媒體認可的,恰恰是他自己。雖然漫威也曾推出過自己的「圖畫小說」系列,卻並未取得成功,而不論《守望者》還是《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最初都是以小本漫畫冊的形式連載推出的,只是在取得了較高的市場認可後,才集結成圖畫小說的形式推出。但正是這兩部作品以其極高的素質、近乎小說規模的文字量與深度、開拓性的漫畫技巧贏得了主流媒體的廣泛認同,隨之推廣了「圖畫小說」這個名詞,使其成為了「漫畫」之外的又一個全新品類。摩爾對「圖畫小說」的不以為然,背後也許還隱藏著一份不願明說的內疚或遺憾在內吧。

第十二章開始的災難場面,接下來的幾頁中,在整部漫畫中出現過的全部紐約普通人均出現在死亡場景中。

回到《守望者》,促成「圖畫小說」這一品類的形成,從側面印證了這部作品本身的質量,也清晰地點出了《守望者》在藝術層面的最大特徵:文學技巧圖像化。漫畫本身的周期性連載形式對內容構成了天然的限制,很多時候作者並不一定有機會或權力來決定自己的作品能連載幾期,因為每一期的銷量都會嚴重影響到整個系列的存續與否,若是劇情開展太慢,出版商會毫不猶豫地砍掉整個系列以及時止損。極為貼近市場的出版策略迫使每一個漫畫作者都必須在每一章中加入足夠吸引眼球的元素,這就大大限制了漫畫敘事的複雜程度,例如在無法預知整個故事線生命周期的前提下,很可能在最初幾期埋下的線索最後根本沒有機會去照應。然而對於任何一門藝術而言,限制往往也意味著突破,分章節出版的形式固然限制了作者對作品的深度規劃,卻也給予了他們快速「試錯」的機會。《守望者》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便在於摩爾完全沒有被這一出版策略所限制,反而大膽地將現代小說中流行的多主角並行敘事、非線性敘事等敘事技法融入漫畫創作中、並以圖像的方式將這些文學技巧進行了改造,從而大大拓展了這部作品的文學價值。

全書第一章第一頁,視角從笑臉徽章向上一直拉高到在喜劇演員公寓窗口向下探視的警官。

前已述及,《守望者》最初的故事架構只有6章,為了完成與DC簽下的12章合同,兩位作者在初稿的基礎上,花了極大心力來豐富故事的細節。多主角並行敘事手法給予了摩爾足夠的創作空間,讓他得以將《守望者》的整個世界觀分攤到每個人物的故事裡。如果我們回顧每一章的主要情節,便會發現第二章《缺席故友》、第四章《鐘錶匠》、第六章《深淵也在凝視你》分別是對喜劇演員、曼哈頓博士、羅夏三位超級英雄過往生涯的回顧,雖然刪除掉其中大部分內容,也不會對故事主線有任何實質性影響,然而正是在這些與主線看似無關的章節中,摩爾對奠定整個故事基礎的世界觀進行了大幅拓展。喜劇演員葬禮上諸位超級英雄的記憶為我們揭開了越戰、犯罪打擊者、基恩法案等《守望者》故事發生之前重要歷史事件的真相;曼哈頓博士的一生則不僅對科技這一在《守望者》世界中至關重要的元素進行了梳理,也在時空兩個維度將整部作品進行了串聯,為其後的章節埋下了諸多伏筆;而羅夏的自白更是整部作品對超級英雄概念進行解構的核心章節。在這些與故事主線看似無關的章節中,摩爾以大量的細節豐富了這段架空歷史,提高了故事的整體可信度。

全書第一章最後一頁,與第一頁相似,視角從笑臉徽章向上一直拉高到俯視整個城市,《守望者》中無處不在的對稱這一頁開始顯露出端倪。

世界觀的豐富細緻只是多主角並行敘事帶來的優勢之一,整個故事敘事節奏的多樣化也受益頗多。《守望者》共有六個主角,隨著故事的發展,視角會在這六人之間反覆跳躍,隨著出場人數的不同,兩兩組合(丹尼爾和勞芮、丹尼爾與羅夏、勞芮與曼哈頓博士)、三人組合以及最後一章中的全體匯合,整個故事的敘事節奏也在不斷變化。上述2、4、6章這三個單個英雄的生涯回顧是敘事節奏最為緩慢的章節;兩兩組合的互動仍能保持一定的舒緩節奏(丹尼爾與勞芮的浪漫漸漸發酵);三人組合時,故事的節奏便有了明顯的提升(丹尼爾和勞芮協助羅夏越獄、丹尼爾與羅夏對決法老王);而最後一章,當五名超級英雄匯合到一處後,整個故事也便迎來了最後的高潮。

第八章中,初代夜梟遇襲的場面與其年輕時打擊犯罪的場面交替出現,展示了超級英雄在這個全新時代中的不合時宜與逐漸沒落。

非線性敘事是《守望者》這部作品所採用的另一個非常有趣的敘事技巧,這一點集中體現在與曼哈頓博士相關的章節中,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第四章《鐘錶匠》。在漫畫設定中,遭到科學實驗分解,並自行重組後的曼哈頓博士擁有了與普通人截然不同的時空觀,這一點完整地體現在了第四章的敘事方式裡面。第一遍閱讀時,讀者一定會感到這一章的旁白前言不搭後語,許多句子在初次出現時一如夢囈,根本沒有對應的語境可供理解;然而隨著整個章節的緩緩鋪開,每一句話都漸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更有趣的則是在第九章《黑暗洪荒》中,處於連續時空中的勞芮與處於非連續時空中的曼哈頓博士之間的互動了。摩爾以這種奇特的敘事手法,將非連續時空展示給了處於連續時空中的我們,也由此提出了一個並未直言的問題:「命運存在嗎?如果曼哈頓博士真的能夠預見未來,在他眼中,人類的命運又將走向何處呢?」

第十章《兩名騎者將至》的標題頁,空軍一號與空軍二號在背景中出現,地面車輛有兩輛,車上的駕駛員有兩人,地面指揮人員同樣是兩人,就連引擎都是兩台。

將文學技法運用在漫畫的敘事中仍然是一種對其他藝術形式的借鑒,摩爾與戴夫並沒有止步於此,他們想要創作一些只能在漫畫這種圖文結合的藝術形式中運用的獨特創作技巧,進而打造一部獨一無二的作品,這也是為什麼對自己作品改編的電影,摩爾的態度總是拒不參與、拒不指導、拒不承認的三不原則。在他眼中,不論《來自地獄》(From Hell)、《非凡紳士聯盟》(The League of Extraordinary Gentlemen)、《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還是《守望者》,都是自己傾注了大量心血的作品,其核心價值也並不僅僅在故事層面,而是更多地蘊含在作品的敘事結構及其採取的大量漫畫技巧之中,但這些技巧,恰恰是極難以影像的方式進行改編的。事實也如其所料,不論是2006年上映的《V字仇殺隊》還是2009年上映的這版極度忠實於原著的《守望者》,都遠未能達到原著的高度。然而這無法以影像形式改編的技巧,恰恰是《守望者》這部作品的核心:以圖像形式呈現的文學技巧。

第五章第14頁。

翻開《守望者》這本書,最先映入腦海的也許並不是昏暗沉鬱一如末日將至的配色,亦非奇裝異服、上天入地的超級英雄們,而是無處不在的九宮格。沒錯,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是由九個長方形格子組成的九宮格。彼時市場上的漫畫作品大多追求新奇的版面設計,而摩爾和戴夫在一開始便為《守望者》選擇了這一少有人問津的版式,目的很簡單,便是為敘事服務。將版式規範化處理,看似為創作者加上了一層鐐銬,讓他們無法以奇異的構圖來衝擊讀者的雙眼,實則為敘事提供了一個看似簡單,卻又擁有極強拓展空間的根基。九宮格的組合形式,充滿了大量可能性,通過將幾個格子組合,便可以輕鬆展現大幅畫面的視覺衝擊力,而每一頁中九個格子的組合形式,又構成了這一頁的獨特板式,並在章的層面上,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第五章第15頁。與第14頁一起成為第五章的中間對稱兩頁,自這兩頁向前後數去,前後每一頁均呈現出對稱的版面構成。

《守望者》的第五章《恐怖對稱》便是整部漫畫中最為獨特的一章,與其名相映成趣的是,本章中每一頁的板式都是首尾對應的,全部28頁中,第14頁與第15頁的構圖形成鏡像對稱,第13頁與第16頁的構圖亦對稱,如此一直持續到第1頁和第28頁完全對稱。不止如此,對應頁上對應格(Panel)也幾乎是完全對稱的,如第11頁與第18頁都以羅夏的主視角分別描繪了紐約街頭在白天與夜晚的不同景象;第9頁與第20頁也同樣講述了「畫中畫」《黑貨船怪談》中發生的故事;第8頁與第21頁都描繪了街頭報攤旁發生的事情;第7頁與第22頁都描繪了負責調查喜劇演員死因的警察探案過程;第1頁至第6頁與第23至28頁則描繪了羅夏兩次進入摩洛克家的不同遭遇。

第一章中,警官的推論與實際發生的景象重疊在一起,注意此時喜劇演員被法老王擲出窗戶之前的表情與此格構圖。

這種讀者幾乎完全注意不到的對稱還出現在整部漫畫的各個部分,第一章中,不僅第1頁與最後1頁的視角變化形成了完全對稱(兩者都是自地面上的笑臉徽章開始,逐漸自天空俯視的角度),全書第1格上的沾有喜劇演員鮮血的笑臉徽章還與全書最後最後一格新先驅者報雜工西蒙身上所穿的,那件粘上番茄醬的笑臉T恤遙相呼應。這又是否預示著他會翻開快遞給報社的羅夏日記,將紐約浩劫的真相公之於眾呢。摩爾只用了一張笑臉,便將結局的走向提在了半空,為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懸念。

第二章中,意圖強暴絲魂初代,被兜帽判官發現後嚴懲,並拎著衣領提起的一幕,與第一章中的一格有著幾乎完全一致的構圖。

除了無處不在的對稱,將文學作品中的隱喻、象徵、雙關等種種技巧進行圖像化,亦是《守望者》獨特的創新之一。隱喻在整部作品中隨處可見,每一章的章名本身即是對其內容的極簡總結,而在每一章的結束之處,摩爾也會挑選與章名相關的一句話作結,此外,每一章中頁均會出現大量與章名相對應的細節。如第十章的章名《兩名騎者將至》及結尾的來自鮑勃?迪倫《守望塔沿線》(All Along The Watch Tower)的一句歌詞:「城外遠處,野貓低吼,兩名騎者將至,狂風開始咆哮。」既象徵著夜梟二代和羅夏揭開了幕後真兇就是法老王這一調查進程,也直接對應了本章最後一頁,兩人於南極的茫茫雪原之上逼近法老王基地的一幕。此外,篇章頁上的空軍一號和二號、第一頁中士兵口中的「總統及副總統即將到來」以及第二頁第6、7格中車上的兩名乘客均是對兩名騎者的隱喻、本章中《黑貨船怪談》里出現的「放債者」及其情人又是兩名騎者,這部「畫中畫」的主角甚至親口說了一句:「兩個身影騎馬而來,回去也必須是兩個。」如果將這句話與最終章丹尼爾與羅夏來到南極基地,離開時卻變成了丹尼爾與勞芮這一點聯繫起來,也不由得讓人一聲嘆息。

第八章的標題頁,值得注意的是三個萬聖節之夜出來討要糖果的孩子身上的裝扮。為首打扮成幽靈的孩子,衣著極像兜帽判官,右側的孩子則是海盜裝束。

另一層隱喻則更為抽象,且完全是以圖像的方式呈現的。再回到喜劇演員那沾血的笑臉徽章,除了開頭與結尾,它還反覆出現在整部作品中,第九章結尾處曼哈頓博士與勞芮在火星上進行最後一段對話時所處的加勒隕石坑(Galle Crator),其形狀便恰恰是一張笑臉。而每張封面那碩大的末日時鐘,其指針也隨著故事的推進逐漸逼近午夜零時,並最終在第十二章的開頭,出現在浩劫過後紐約的街頭。這兩個符號化的圖像雖然不著一字,卻濃縮了整部作品的主題:超級英雄這一「浪漫」題材的隕落(笑臉上的血跡)、以及人類在自相殘殺中逐漸逼近末日(倒計時)。

《黑貨船怪談》第一次在《守望者》中出現的兩格,架空歷史與漫畫故事的敘事在此時便已經開始呈現交融的狀態。

在上文中,曾經反覆提到了一個名字《黑貨船怪談》,這其實是穿插在《守望者》這部漫畫中,報攤老闆伯納德借給少年伯尼閱讀的一本海盜漫畫,也即一部「漫畫中的漫畫」。隨著超級英雄在架空歷史中遭受非議,超級英雄漫畫亦隨之沒落,海盜漫畫逐漸成為了市場主流,《黑貨船怪談》便是其中一本後起之秀。其作者麥克斯?希亞(Max Shea)更是為法老王以拍電影的名義所雇,協助構思了摧毀紐約的「外星」怪物造型。在前兩章創作完成之後,摩爾突然意識到現有作品的架構給了他足夠的空間來進行一些漫畫技巧的實驗,便為整個故事引入了《黑貨船怪談》這個奇特的「畫中畫」線索。這條線索從第三章開始,斷斷續續地出現在各章之中,最終在第十一章伴隨著吞噬紐約的白光迎來了結局。其與《守望者》主線故事的唯一一次交集,便是最終章法老王解釋自己行為的時候,提到的一個夢:「我知道人們會覺得我冷酷無情,但我一直讓自己去感受每一條被我奪去的生命。白天我想像著無數張面孔,而晚上……我夢見自己游向恐怖的……不。不說了。這不重要。」法老王沒能說出口的,也許正是夢中的他,經歷了《黑貨船怪談》中那位船長的可怕旅程。被愛所驅動的船長犯下重罪親手殺害了自己想要保護的人,這與法老王為了拯救世界而屠殺無辜市民,形成了一表一里的對照。如果說喜劇演員、曼哈頓博士以及羅夏各自擁有獨立的一章來交代其過往生涯和生存理念,那麼法老王這位整個故事中最大的「反派/英雄」的心路歷程,則全部是以隱喻的方式濃縮到了《黑貨船怪談》這部畫中畫里。

第五章後的文字材料,解釋了海盜漫畫的興起以及《黑貨船怪談》的創作過程,還有這部漫畫背後的創作者。

然而《黑貨船怪談》在敘事上的意義,絕非如此簡單,船長的經歷不僅在整體上對應著法老王的心路歷程,在每一章中都與主線故事交織在一起,如果將《黑貨船怪談》的全部對白與畫面從《守望者》中提取出來,便會發現有大量的對白並沒有輔以畫面,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正是因為這些「畫中畫」的旁白是搭配著主線故事的畫面出現的,而凡是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兩者之間必定產生雙關效果。透過這種手法,摩爾將主線故事中大量不易直接說出的內容,或是過於直白地表述便會失去力量的點睛之筆融入了《黑貨船怪談》的旁白之中,形成了一種奇特的「不說之說」,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空間來體味其中奧妙。

第二章後的文字材料,來自初代夜梟所著自傳《面罩之下》,圖中為「民兵」組織的全體成員合影。

最後不得不提及的《守望者》中極為獨特的漫畫技巧,便是每一章背後的附加材料。很少有漫畫會在作品中加入如此大體量的文字,但這並不是《守望者》被稱為「圖畫小說」的根本原因。誠然,這些附加材料大幅增加了作品的文字量,透過這部分敘事空間,摩爾得以對《守望者》所處的架空歷史進行了大幅細化和補充,但更值得注意的是摩爾引入展示材料的方式。這些文字並不是隨手以文本的形式添加在漫畫之後的,摩爾為每一段文本設計了其獨特的文本格式,初代夜梟所著的《面罩之下》是以書籍節選形式出現的,包含了大量「民兵」組織的圖片;羅夏的過往生涯是以警察局檔案的形式出現的,裡面還包含了他小時候的作文與塗鴉;《黑貨船怪談》的創作歷程則是以新聞報道的形式出現的;此外,曼哈頓博士的生涯以暢銷書的形式出現;法老王的生存哲學則是在雜誌訪談中得到披露的。這些附加材料不僅在內容上填補了在漫畫有限的敘事空間下難以窮盡的世界觀設定與歷史事件,更以形式上的極度擬真為讀者帶來了另一層真實感。

第六章後的文字材料,來自紐約警局存檔的羅夏檔案。

通過對文學創作技巧的圖像化,《守望者》在短短十二章的空間之內,為我們帶來了一段架空歷史,以及以其為中心緩緩拓展而出的宇宙。也許在初次閱讀時,讀者很難注意到這部分細節,正如很少有人在第一次閱讀時就能發現第五章的鏡像式版面設計,但只要你沉下心,再次翻開這本書,便會為摩爾和戴夫兩位作者於每一頁中所加入的豐富細節所震驚。《守望者》這部作品之所以能夠常讀常新,不僅在於其對超級英雄概念的解構與批評,更在於這個宇宙的精緻與詳盡,以及其具有開創性的文學圖像化實驗。在文學批評中有一句老話:「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守望者》在完成的一刻起,便不再屬於兩位作者,對它的解讀多種多樣,甚至出現了很多作者都沒有想到的巧合,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這部作品不論在哲學思考的深度還是所蘊含的內容豐富程度上,均已遠超普通漫畫,而漫畫技巧層面的文學化創新,更是將超級英雄漫畫引入現代的基石,稱其為「圖畫小說」的真正奠基之作,並不為過。

Epilogue

在《守望者》與《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兩部作品出現後,「圖畫小說」的概念得到了大眾認可,主流漫畫廠商開始用這一名詞來包裝他們的其他作品;這兩部作品黑暗冷峻的心理現實寫法也得到了大量作品的效仿,並由此開啟了超級英雄漫畫的「黑暗時代」。大部分人將追隨者眾視為《守望者》的成就之一,作者阿蘭?摩爾卻並不這樣想。在他眼中,《守望者》雖然一部值得自己驕傲的作品,但終究只是自己在超級英雄漫畫這一題材上的思考結晶,這世界上還有太多的題材等待著他去處理,更何況依照在《守望者》結尾來看,新的世界已經不再需要超級英雄,我們甚至可以說摩爾的這部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便是超級英雄漫畫的最後一部作品。然而超級英雄漫畫產業可不是這麼看待他們的飯碗的,DC漫畫將《守望者》視為生財之道,不僅在版權問題上耍盡手段,變相剝奪了摩爾和戴夫的版權,也在未經過他們同意的前提下,另請作者繪製並出版了名為《守望者前傳》(Before Watchmen)的一系列漫畫,並於09年製作上映了一部同名改編電影。

第十章中,南極冰原上前行的夜梟二代和羅夏,應和了本章標題。

當然更為可悲的,還是未能抓住《守望者》精髓而盲目跟風複製的大量膚淺作品。以兩部傑作開啟的現代超級英雄漫畫,卻未能在其基礎上繼續創新,不免令人遺憾,不過也許這正是《守望者》與《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的價值所在。離開主流漫畫界之後,摩爾成為了一名獨立漫畫家,其作品取材越發廣泛,既有涉及美國中央情報局內幕的政治題材作品《重見天日》(Brought to Light),也有挑戰情色漫畫的《迷失女孩》(Lost Girls),更有取材自「開膛手傑克」的歷史題材作品《來自地獄》(From Hell)。雖然因為遠離超級英雄漫畫這一題材以及獨立出版的受眾有限,這些作品並未取得如《守望者》一樣的成就,但其品質仍保持了摩爾的一貫水準。

第十章最後兩格,鮑勃?迪倫的歌詞配合末日時鐘的最後一次倒數出現,同樣應和了本章標題。

如果說《指環王》(The Lord of the Rings)所探討的是權力的腐化,那麼《守望者》所關注的,便是權力的濫用。冷戰的時代已經過去,《守望者》中所描繪的熱核戰爭似乎距離我們也相當遙遠,甚至「英雄」這個概念也只存在於漫畫、電影之中,在生活中難以見到了。但摩爾所提出的種種思考,卻並不過時,只要這世界上仍然有強權與弱者之別,「誰來監管守望者?」這句話便應永遠刻在我們的腦海中。

整部作品作畫部分的最後一格,摩爾寫下了意味深長的結束語,這句話背後,是與第一章第一頁第一格對應的笑臉徽章,只不過這次粘在上面的不再是血跡,而是番茄醬。

至於「誰來監管守望者」,相信每一個讀過這部作品的讀者,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微信號:一點兒也不宅

http://weixin.qq.com/r/RENbQ_3EvrDBrakg9x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判斷一部作品是普通的精彩之作還是神作,我有兩種標準。一種是感受上的判斷:一,它能幫你打開的嶄新世界有多大。二,它能把你領進設定中世界的深度有多深。三,它是否有讓你反覆閱讀深究其中細節的慾望。四,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你每次看是否都能從中讀出新的東西。

一種是現實層面上的判斷,此處可單選也可多選。一:在它出現之前,沒有世界觀設定與其類似的作品。二:出現過世界觀與其類似的作品,但它豐富完整了之前其他作品的世界觀,且在表現力上更勝一籌。三:無論在哪個年代再版,都能給人強烈代入感並有穩定讀者,有跨越時間的魅力。四:描寫的雖然是人人身邊皆可能的平凡世界,但卻營造出了巨大感動。是小而至真中的經典。

以上面任意一個條件為標準,讓我隨意找出幾個心中的神作,不一定也是你的,因為無法保證那是全年齡全時間作品。只是它們曾在生命中某個時刻給我帶來的小小火焰,那份衝擊和觸動,絕不亞於一顆由千分之一槍發射而出直擊內心的子彈。我的漫畫閱讀量不大,是因為總在一遍遍重溫過去看過的好東西,所謂神作,最重要的標準在我心中也就是如此:永遠都能從中看到新意獲取感動,它們從來都不是只讀一遍就能讓人滿足的作品。之所以會一次次回到早已熟知的故事中,是因為隨著你成長,它們似乎也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你永遠都能從當下的不同角度,不同深度,不同境遇中,從中讀出與之前截然不同的感受來。你知道,在另一個次元中,它們同樣也是完整而真實的世界。

排名不分先後,簡單配圖但不寫簡介了,因為最難以被表達的,就是高於一切理性認知的感動呀。

《哆啦A夢》


《火鳥》


《龍珠》


《獵人》


《銃夢》


《風之谷》


《灌籃高手》


《棒球英豪》


《東京愛情故事》


《相聚一刻》

不忍心只有少年漫畫,也囊括些以另一種視角看世界的少女漫畫吧:

《婆娑羅》,史詩一般殘酷而美,對我而言它有看過一遍後要花很大勇氣才敢翻第二遍的沉重。


大和和紀的《源氏物語》,改編自同名古典名著,在同類作品中一直保持著驚人銷量。對宮廷情事華麗的描寫與極具古典美的畫風使它成為了少女漫畫中少有的殿堂級作品。


《凡爾賽玫瑰》被改編為歌舞劇後在寶冢長期佔有一席之地的經典之作。


《美少女戰士》劃越時空的美夢...


清水玲子的傑克艾利系列短篇,《諾亞的太空船》《22XX》《銀河銀河》《天使進化論》《異星奇龍》都是其中系列。其實清水的每個短篇都無限接近神作,只是我對這兩個擁有無限壽命的機器人更有感情…


寫到此處想再為「神作」加上一個定義,其實我們對那些作品的判斷只可能是主觀的,不可能做到完全客觀,只是在此之外卻依然有方法能讓主觀感受保證最大有效,那就是時間。別人心中的神作不一定是你的,但通過這個方法,你可以驗證出哪些漫畫才是在你心中恆久不滅的光。「對個人來說,非要在心中反覆衝撞了至少十年以上的作品,才可以開始確定它的位置,那些剛剛駐紮進心中的,一時產生了巨大撼動與共鳴的,暫且都沒有資格。」如果你的漫齡至少在十五年以上,就會清楚明白這種感受。有許多漫畫,是一度曾經非常喜歡最終卻又被淡忘了模樣的,有一些觀念,是一度被認為對自己影響至深過段時間再看卻輕易被瓦解的。你無法看清今天里自己的淺薄,無法預測明天以後自己的改變,只有相對意義上的時間,才有決定這一切的能力與資格。而「神作」,則必須保持不滅,那樣你才能愛它們直到誓死方休。


又到了推冷門漫畫的時間了呢……(推鏡框)正好有時間,不如多寫點吧。
所謂「神作」,應該是能夠在某些人群引起強烈共鳴,在一段時間內造成爆髮式傳播的作品吧。 那麼這部作品除了內涵的深刻,也必須擁有某種特質才行。
只要是知乎上比較出名的一概略過。
==========超級長文警戒線============
1.《多重人格偵探》
因為刻畫過於血腥第一話就緊急停止印刷,曾引起青少年的模仿殺人,在許多地區更被列為禁書 ……

日本福島縣會津若松市前不久曾發生過一起17歲的高三少年殺害他的母親並將母親的屍體分屍的殘忍案件,而近日日本方面再度報道稱,在該少年的房間中發現了一套描寫「某擁有多重人格的刑警解決獵奇殺人事件」的漫畫作品,該作品中充斥著切斷別人手足、將頭顱放進包中搬運等血腥場面,這部漫畫作品是從1997年開始在月刊上連載的,曾先後推出過小說版、電影版和舞台劇版,相當受到動漫愛好者的喜愛。但其中大量過激的描寫也被很多人士定位在「有害書籍」的分類中。另外警方還在這名少年的電腦中查找到了最近的聊天記錄,其中曾經提到過「那部漫畫中所描寫的,是真的嗎?」這樣的內容。而且還在少年的書包中搜出了畫有切割了的手足的插畫的筆記本。該少年在殺害其母親後將母親的手腕切下,塗成白色後種在土中,並將手指擺成了「豎起中指」的形狀。


種種原因使《MPD-phsyco》並沒有獲得它應有的知名度,而是在少數群體中近乎瘋狂地流行著。(雖然它也曾小說化、廣播劇化、電視劇化、舞台劇化,甚至被原作粉碎機三池崇史看中拍成電影。)
《多重人格偵探》黑白對比強烈的畫風,精妙的構思和隨處瀰漫的哥特氣息與《死亡筆記》很相似(作者們師出同門),但比《死亡筆記》強了很多的地方是,它並沒有迎合讀者的傾向,即使不停地被斷載也決不妥協。


雖然許多鏡頭會令人不適,但充滿神展開的情節和病態的纖細畫風卻相得益彰。
殺人狂、被害者、警察、共犯共同存活於偵探的身體,視角的切換使劇情時時刻刻布滿疑問,加上後期加入的人格轉移能力,人類的界限也開始模糊起來。這應該算偵探題詞漫畫的創舉了吧。

2.《荔枝光之俱樂部》

原作是舞台劇《荔枝光之俱樂部》(《ライチ光クラブ》)於1985年、由飴屋法水領導的劇團——東京Grand Guignol演出。

東京Grand Guignol(取自法語名)以廢墟般的舞台裝飾、充滿暴力美學的音效與內容為特徵,具有獨特而鮮明的美感。

當時作為一個學生的古屋兔丸出於對丸尾末廣(《少女椿》原作)的崇拜前往觀看了這部舞台劇,並受到持久深遠的巨大思想衝擊。2005年,他把《荔枝光之俱樂部》改編為漫畫《荔枝☆光之俱樂部》(《ライチ☆光クラブ》)。

同樣以cult聞名的類型,綜合了納粹主義與法西斯、暴力美學與同性愛、科學怪人與美女種種元素,設定胡扯而意外有魅力。
深挖下去內涵要多深有多深,對美少年烈焰紅唇(?)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有惡搞性質的泡麵番以及帶中文字幕的舞台劇)

3.《百器徒然袋·雨》


嗯……來點活潑的吧,塗黑和血漿沒那麼多的作品。
這本是《涼宮春日的憂鬱》的命名起源,京極夏彥百鬼夜行系列人氣角色——榎木津禮二郎的番外小說的漫畫版。真正顛覆性的推理,這個系列的精彩之處是對事件的解決,了解真相的過程反而是無關緊要的部分。
講述的是擁有看見他人記憶的能力的薔薇十字偵探社偵探榎木津禮二郎,本名不被當一回事、徹底被視為奴才的主角,隨著擁有舊書商、神主、驅魔師等多重身分的京極堂,共同參與案件的故事。
(當然,原作正篇百鬼夜行系列才是真正的神作吧……)

ps:漫畫和動畫人設差別太大了……因為是clamp嗎?

ps:漫畫和動畫人設差別太大了……因為是clamp嗎?

4.《陰陽師》
既然扯出了妖怪系……那就把這部神作祭出來吧。


岡野玲子的漫畫《陰陽師》多取材自小說原著中的短篇,敘事簡潔、畫風典雅,人物極盡風致,在服裝和建築方面也頗為考究,其格調為時下一般漫畫所少有。作者更憑此獲得日本漫畫界最高獎--「手塚治虫文化獎」。(作者本身即是手塚治虫的兒媳。)
這部漫畫其實和原作小說已經有了很大不同。筆觸更接近山田章博和天野喜孝,妖異的同時又有一種大氣,貼近古代的畫風。
岡野玲子對妖怪的獨特理解使這部漫畫漸漸脫離原作,成為更加接近不朽的作品。少有的作為已被封神的小說的漫畫版,毫不遜色於原作的漫畫。
========================2.12,明天繼續================================


翻來翻去也沒見有人寫
《阿貢》!這麼神的漫畫!是太久遠了嗎?

第一次看到阿貢,是在初中
寢室樓下有個亂亂的書店,漫畫區的書是成堆擺放的
找到完整的一套實屬緣分


沒有台詞,動物主題,而且畫的超級精細
簡直是俊男靚女魔法亂飛的日漫里的一股清流

後來自己也走了繪畫專業
今天再不用從一大堆漫畫中去找那小小的幾個本子
網上再找出來看,依然驚嘆不已


畫畫吧,總體有個趨勢,
好的劇情,好的表達,從來不是空中樓閣
主題的難易程度,從小盆宇畫畫可以看出來
最難的,莫過於動物和人物
特點太豐富,肢體語言什麼的太難對應讀者的感受
基本功啊什麼的,黑白分布啊,毛髮處理啊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啊

田中政治,這大哥名聲好像真的不是那麼響亮
但日本匠人的傳統,從他的漫畫里可見一斑

就是這密密匝匝,卻又層次分明的線條,
有自虐傾向的畫者可以試著臨摹一個分鏡
那無邊無際累積的線條
能讓人十分清醒


沒有台詞,甚至沒有擬聲符號,
軌跡線什麼的都很少,完完全全靠畫面展開劇情

動物體征,動作,神態,劇情
沒有一處槽點
簡直了……別說膝蓋了,所有關節都可以獻上


歲數大了,新晉的漫畫世界觀都太新,有點跟不上
這種樸實到每根線條的作品是心中的神作


大概是宮緣乾的漫畫吧。。最近他在連載的漫畫是《嬋女》,怎麼說,他的漫畫畫風獨特,但是非常精美,是很用心的漫畫家。情節很棒,引人入勝。雖然是戀愛題材,但是能夠揭露人性。他畫的畫特有-張力,也很擅長從小畫面的細節展現人物的狀態與情感。分鏡超棒!真想給他十萬個贊(≧▽≦)/
宮緣乾說,如果漫畫養不起我,那我就賺錢養活它。


《懲役339年》,這部漫畫講述了一個相信「轉生」存在的國家中,因為信仰問題將一位叫做哈洛·阿辛薩的革命家判下339年的重刑,以及6代「轉生者」的故事。

這部漫畫是作者的出道作,所以畫風十分簡陋但相對的劇情相當出色。漫畫通過6代哈洛的傳承講述了隱藏在這個國家背後的真相。
在這部漫畫的宗教中有著「轉生」的信仰,宣揚著前世有著功勞下一世會有報答,前世有罪轉生後依然要承擔。為此教廷創辦了「轉生局」,用來尋找有功或有過的轉生者。
漫畫的起源一代哈洛認為「轉生」並不存在,於是掀起了革命。但是很快就被打壓而且被判刑下339年的重刑,以他的轉生者哈洛二代的監獄開始,故事拉開了帷幕。

如果有聽過設定對漫畫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先去看看漫畫,因為下面開始就是嚴重劇透了。
第二代的主角是二代哈洛與監獄看守亞洛克,因為一出生就被抓到監獄,所以這一代的哈洛不會說話與認字。新來的看守亞洛克因為同情開始接觸哈洛並教他一些生活常識,於是無意之中導致哈洛飼養老鼠,被感染病毒而死。


第三代,可以說是除去第六代中活的最充實的一位哈洛。當年看守哈洛克已經成為監獄長,因為對第二代哈洛的愧疚使哈洛接受了教育,三代哈洛一生信仰著宗教



第四代可以說是人氣最高的一代,後面作者還特地為第四代畫過番外,第四代哈洛(性別女),另外一位主角是從神學校畢業卻成為監獄看守的西納特,同時這一代也引出了貫徹後面幾代的反派和組織。教皇直接控制的軍隊皇憲隊以及大boss奧爾治曼


這一代的哈洛通過幫獄友讀信寫信來換食物,而新來的看守西納特發現後阻止了她的行為,因為神官臨時不在監獄,於是看守們就讓哈洛向西納特指導哈洛。
西納特沒有像平時的神官讓哈洛抄神典,而是讓她抄寫其他書籍,在抄閱小說的過程中哈洛通過其他書籍對外面的世界產生了興趣,於是哈洛與西納特達成協議,不允許和獄友做交易的話允許她讀書


在此之後二人慢慢的產生了感情,在一次為哈洛找書的過程中,西納特發現了前任監獄長亞洛克的筆記本。
但是突然有一天皇憲隊到來了,帶來了要發生戰爭的情報,監獄決定疏散犯人,同時西納特曾經的同學奧爾治曼與哈洛發生了接觸,西納特懷疑皇憲隊的目的是亞洛克的筆記本。於是西納特帶著哈洛越獄了。
亞洛克的筆記中寫著亞洛克對哈洛的愧疚,以及亞洛克也相信著「轉生」的不存在。這裡解釋一下,教廷後來掩蓋了一代哈洛革命的理由,只是將其塑造成罪大惡極的惡人。
西納特帶著哈洛來到哈洛未曾見過而且一直嚮往的麥田,卻在此遭到皇憲隊的埋伏。奧爾治曼告訴西納特,戰爭根本不存在只是想以此疏散監獄殺死哈洛,於是在麥田之中西納特與哈洛死亡


逃跑前,西納特將亞洛克的筆記偷偷放在同事諾登的包里,諾登閱讀後偶然遇到了革命組織,於是為了與西納特和哈洛報仇,諾登加入了組織,而這個筆記本成為了革命組織的神典的存在


第五代哈洛
第五代哈洛是革命組織「梅根」首領之子,教廷因為梅根的行為特意抓走首領之子進行報復,而殺死上代哈洛的原因也是因為第五代的出生。


這一代的哈洛可謂是幾代哈洛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哈洛。因為監獄的人都認為他是罪人轉生,於是敬畏著他,他也因為自己是哈洛也成為了獄霸,但實際上是因為真正的獄霸瘋狂的迷戀哈洛讓他有了這樣的地位。為了實行革命,梅根派人進入監獄與哈洛進行接觸,哈洛知道真相後為自己真正身份而迷茫,同時接觸哈洛的革命者被監獄獄霸抓住暴打致死。哈洛為了不讓他的死亡白廢選擇跟隨革命組織,得知哈洛逃走後的奧爾治曼殺死了監獄所有人,並謊稱是哈洛所為。迷茫之後哈洛決定接受一切,成為革命組織的新首領


第六代
第六代的主角是小蘿莉與教皇。因為第五代的逃脫,以及新教皇的上任,教廷將一個小女孩塑造成新一代哈洛,並通過催眠在幕後控制著新任教皇



同時第五代也帶領著革命組織行動著,大祭典是教皇獲取前世記憶同時下達神諭的活動。但實際情況是教皇在被催眠時,神官們朗讀史書上的故事,同時將新的神諭下出,被催眠後的教皇會認為是自己的記憶。
但是因為意外情況,在祭典上教皇因為吃了零食突然蘇醒,發現了一切,而革命組織也開始行動挾持教皇后講述真相。知道真相後的教皇決定和第六代哈洛一起跟著第五代。

而奧爾治曼以教皇被挾持獲得了軍權,因為信仰崩塌群眾開始搞事情,而奧爾治曼殺死了教廷高官假意支持群眾,為建設民主國家殺死教廷人員。奧爾治曼發現第五代的蹤跡後去圍剿,抓住他們後卻又答應談判,同時在談判過程中偷襲了第五代,第五代擊傷了奧爾治曼同時第五代重傷,並且威脅教皇讓教皇同意奧爾治曼成王。重傷的第五代鼓勵第六代的面癱蘿莉說出真相,為了拖延時間第五代跳入機器內,使電梯停止運作



在舉行祭典的樓頂,第六代揭露了奧爾治曼的陰謀,受傷的奧爾治曼突然石樂志說出了真相,準備襲擊第六代時卻被教皇擊落塔頂。


教皇在民眾面前承認了這個國家的扭曲,並且辭去教皇之位,把國家權利交於人民。並且選擇在監獄裡償還自己犯下的錯誤。漫畫最後出獄的教皇與第六代哈洛在了一起



對於故事的講述我略去了很多細節,如果喜歡這個故事的話可以去看看漫畫


說神作總擔心有點過譽,不過這個漫畫家還是非常值得推薦。

也許你不耳熟Joan Cornella這個名字,但你一定在很多平台上見過他的畫。




Joan的個人履歷很簡單

著名西班牙漫畫家

現居巴塞羅那

是個還算年輕的八零後



Joan Cornella以重口味的黑色幽默漫畫聞名於世。在別人積極向上的時候,他永遠堅韌向下。





愚蠢、狹隘、吝嗇、慌張

同類相食、神化、謀殺、自殺和截肢

……

人性中非光明的部分都在他的漫畫中被著力體現。



他的作品充滿魔性的無厘頭切換,看完之後腦洞大開卻又讓人細思極恐。用漫畫表現對社會的批判,即使不置一詞,也一針見血。荒誕得有理有據,讓人根本停不下來。





冰淇淋的配色,無辜的臉龐,卻表現著讓人不寒而慄的事。幽默亦病態,可愛亦邪惡,這種晦澀的表達方式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很多騷年把漫畫里的人物紋到了身上。


因為多數漫畫作品的最後一格都是主人公詭異的一笑,所以中國網民親切的稱之為「欣慰地笑了」系列。



乍一看,Cornellà的工作似乎輕鬆又有趣。通用的空白微笑和明亮的調色就像夏天一樣燦爛。


但變態、奇異、晦澀的非常規情景,卻會讓我們聯想到社交媒體、自拍文化、政治議題,對墮胎、上癮和性別等敏感問題的諷刺折射出了社會的病態和人類不安的本性。






Joan Cornella曾說:「我想我們都笑著痛苦。我們必須從這樣的想法開始,當我們笑時,我們笑某人或某事。無論是否同情,總有一定程度的殘酷。儘管如此,我知道,如果我的卡通中的一個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我不會笑」。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和原創視頻,盡在Lens - 知乎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我們也要把它灑向需要溫暖的生活……"


我是一個喜歡少年漫畫的女漢字,神作人人心中都有一桿標尺,有很多經典作品,今天是神作,以後依舊還是神作無法超越,有的作品是開一時先河,產生重大影,對之後的漫畫發展有扭轉乾坤的作用,也可以算在神作範圍之內。

首先,我並不是涉獵很廣泛的那種大神,基本上也就是各土鱉漫畫愛好者吧,寫幾個自己覺得喜歡的,大家要是能夠一拍大腿說:這個我看過!我當年很喜歡!我就很滿足了。

先說說日本的,這個,看得比較多,喜歡的也很多,神作也很多啊,排名不分先後,選圖以單行本為主。另外,像EVA這種動畫劃時代,漫畫相比之下遜色一些的,我就不提了,我也很愛EVA啊!


火鳥 手塚治虫

手冢老師的作品,短篇很多都不錯,比如狗面人,人間昆蟲記,後來看了這些才知道除了鐵臂阿童木,藍寶石王子這類漫畫之外,手冢老師還畫過這些成人向的作品。
黑暗,晦澀,或者充滿哲學的思考。其中公認的巔峰和臨終譯作就是火鳥,火鳥是發生在在過去、現在、未來間的傳奇,在地球甚至異星發生的傳說…波瀾壯闊並沒有明確的價值觀指向,而只是將這些告訴你,引人思考。

火鳥又譯&<火之鳥&>.無論在質量,數量還是在規模上都堪稱手冢作品的頂峰,是日本漫畫作品中永久的經典.作品吸收了大量的神話故事,傳說及史實,為讀者展示了各個時代人類面對生與死的不同態度,筆力之厚重,主題之深邃均前所未有.作者將浩蕩的長篇與試驗性的表現手法巧妙結合,使該作成為日本漫畫發展史上不朽的先驅之作.由於作者不幸逝世,該作最終沒有完成.該作曾經推出多部劇場動畫與OVA,並於2004年被改編為全13話的TV動畫.

怪物 MONSTER 浦澤直樹

不得不說,這個有點冷門,但是真是心頭所愛,其實浦澤直樹的另一部20世紀少年應該是更多人熟知並喜歡的作品[爛尾!!!]但,比起紅紅火火的20世紀少年,比起「朋友」的故事,我更喜歡這個長度適中,節奏緊湊的故事。從頭到尾一氣呵成,通過天馬賢三醫生的一個一個緊張、懸疑、驚悚的故事,續續道來的是人性的掙扎,親情的扭曲,倫理的挑戰,冷戰時候的人性試驗,瘋狂的科學家,沒有名字的怪物??
從各方面來說,都是神作阿!哭??

本作品曾獲2000年(第46屆)小學館漫畫賞。在2004年春季,同名動畫作品開始在日本電視台播放。故事以懸疑殺人、醫療倫理、醫院內的權力鬥爭、父母和兄弟姊妹之間的愛、人類之間的愛、東西冷戰結構、柏林牆倒塌前後社會等為主題。
看《怪物》大概都會有疑問:為何會有毀滅性人格產生了?為何會有的窮兇惡極的人存在呢?對於產生毀滅性人格的成因,卡爾?戈登柏格所著的《為什麼做壞事?》中有很深入的探討。卡爾歸納出「毀滅性人格」的主要成因有四項:「無可避免的羞辱」、「善意的忽略」、「無法產生哀傷的情緒」、「無法用語言表達情緒」。我們可以用這幾個原則來看一看《怪物》里的例子。

jojo的奇妙冒險 荒木飛呂彥

jojo真是愛到不行,除了替身能力這個超贊的設定,服裝設計師一般的服裝造性和站姿設計簡直就是讓人愛到不行,去年和CUCCI合作推出的系列服裝也是愛到死??對不起,咳咳咳。初期三代還沒有替身這個概念,波紋氣功和輕鬆搞笑以及尚未純熟的畫工就已經是很特別的優秀作品了,第四部開始絢麗登場的諸多人物和華麗的成熟畫風引爆大腦的替身能力使用簡直讓人給荒木老師跪到膝蓋碎掉。黃木老師的人物刻畫都很豐滿,從初代開始就很少有重樣的性格,人人都個性鮮明,好人壞人都不臉譜化,就是每個角色都喜歡啊!!!不過還是吉良吉影這個變態(@_@)最愛拉

於1987年至2004年在集英社的少年漫畫雜誌少年JUMP上連載(1987年1·2號刊-2004年47號刊),2005年後在集英社青年漫畫雜誌UltraJump上長期連載至今,至06年單行本累計銷量超過7000萬部,2006年在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節中被評為第二佳漫畫。連載至今已有七部作品,第八部也已經開始連載。根據原著漫畫,衍生出了OVA、電影、電視動畫、遊戲、小說、手辦等周邊產品。
OJO的故事橫跨200多年,傳承了五代人(嚴格意義上說是七代人,見「JoJo家族」)。故事是從十九世紀的一個英國莊園開始的。
從故事中可以看出,「JOJO」的故事每一代的背景舞台都是不同的。荒木對這些舞台的描繪也是十分具有真實感的,好像初代的英倫鄉村莊園,中世紀古堡,第二代的三四十年代美國,都是令人信服且別具特色的。第三代所經過的眾多國家和城市,荒木對這些地方的風土人情都作了間接而真實的描繪,令人懷疑他是不是邊旅遊邊畫「JOJO」的。而第四代是以荒木老師的故鄉宮城縣做背景參考,塑造了一個真實無比的都市「杜王町」,讓人感覺這個都市似乎就是自己的故鄉,以至於看完第四部後都還會再三留戀。第五代以荒木老師最喜歡的義大利做背景,描繪了許多藝術與古迹的風采。第六代主要部分以美國監獄為背景,監獄壓抑的環境讓人屏息,卻又充滿刺激。第七代以1939年的美國為背景,描述橫越美國的故事,表現出當代特有的牛仔氣氛。

劍風傳奇 三浦健太郎


雖然說,目前似乎是爛尾的狀態,但是絲毫不影響她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背景是架空的類似於中世紀宗教審判瘟疫流行騎士團和強盜遍地橫行的時期。作品中強烈的湧來的感情,如洪水一樣排山倒海而來、憎惡、友愛、妒忌、痛苦、怨恨、嚮往、悲傷、執著、絕望。三浦建太郎劍風傳奇的世界,是一個典型的人性旋渦。與其說人被掌握在命運手中,不如說是被人類本身的情感所玩弄。欺騙、背叛、傷害,這些字眼,完完全全出自於人類為之自豪的感情。
後來也很喜歡的的《大劍》最開始也令我無時無刻不想起格里菲斯存在的世界。那個曾經有一線光明的世界,那個從一開始就決定了結尾的故事,我一直在等待的結局。

又名《烙印戰士》是著名漫畫家三浦健太郎的力作。 作品中表現了光明與黑暗的強烈對比與扭曲,這也正是《劍風》的最大魅力。把靈魂出賣給惡魔的格里菲斯作為黑暗的神之手,卻被稱為「光之鷹」,而與黑暗抗爭的格斯,卻是提都不能提的「黑色劍士」;喜愛性 虐的宗教騎士團團長,對女兒產生情慾的國王,這些表裡不一,黑白顛倒的人們,構成了書中形形色色的角 色們。

《劍風傳奇》又名《烙印戰士》,1989年開始在白泉社青年漫畫雜誌《Young Animal》上連載,單行本已出版到第333話,累積銷量超過3500萬部。並先後推出過DC版遊戲-《劍風傳奇~千年帝國之鷹篇~慟哭之妖花》、PS2版遊戲《劍風傳奇~千年帝國之鷹篇~聖魔戰記之章》和大量卡片遊戲。

level E 冨樫義博

我心目中的神作,冨樫真的是天才,很多漫畫都涉獵廣泛,描述深刻,但這一部我最喜歡。哈哈,對科幻,宇宙生態學,宇宙社會學都有涉及,整體以諷刺,黑色幽默,和諷刺諷刺自我嘲諷為主,尤其是漫畫家的篇章。另外,很多部分都是顛覆式的。實在太顛覆了,不過因為是少年向,終歸是很好看,很正面的作品。
人生最愛,多古拉王子簡直就是整個宇宙的??厄怎麼說呢,終歸是個好人,但是實在??不能生活在他身邊啊??

Level E(又譯靈異E接觸、靈異E計劃)《レベルイー、LEVEL E》為日本漫畫家冨樫義博的科幻漫畫。於《周刊少年jump》1995年42號至1997年3、4合併號上連載,全16話,是作者的第三個連載,單行本發行全3集。

感受一下,這是普通的內頁,這種密度,另外,還有幾乎滿滿都是文字的頁面,簡直??就科幻小說??這個??會不會冨樫義博畫的最認真的作品呢,或者說他最想畫的??充滿各種諷刺阿

感受一下,這是普通的內頁,這種密度,另外,還有幾乎滿滿都是文字的頁面,簡直??就科幻小說??這個??會不會冨樫義博畫的最認真的作品呢,或者說他最想畫的??充滿各種諷刺阿

風之谷 宮崎駿


大爺連載於《Animage》的漫畫,可能有好多人都看過電影,沒看過漫畫,但是其實,漫畫講述的故事更完整,世界觀也更為完善。堪稱神作中的神作……看完漫畫的時候,心中的複雜情感久久不能平息。好作品,並不是告訴你怎麼做,而是給你一個複雜糾結的世界,令你思考,令你頭痛。那烏西卡甚至不能說是真么公主,只是一個小小村落的普通孩子,不夠美麗,不夠閃耀,和普通定義上的公主差距很大。但是她強大,堅韌用自己拯救了所有人……這樣充滿了母性光輝的角色,除了宮崎駿,別人再也塑造不了……

漫畫版的《風之谷》在德間書店動畫情報志《Animage》月刊上,從79年開始連載,歷時13年,中間雖然中斷了兩年,但還是終告完結。

新增1
孤高之人


最近被安利了以後剛剛看完的漫畫,看完內心澎湃不已想起自己的這個帖子乾脆回來強插

開創了日本山嶽派小說的直木賞作家新田次郎的小說《孤高的人》正式被漫畫化。在一號發售的《周刊Young Jump》48號刊上開始連載。

《孤高之人》以昭和初期的一位登山家加藤文太郎為原型,描述了一位年輕登山家為了單獨挑戰沒有人登頂成功過的山峰,而不斷接受可稱為殘酷的訓練,從而成為了職業登山家的人生。

簡介就這一點,總的來說17本書就講了這一句話,但卻似乎講盡了人生百態和心靈百孔。表面上這本書講的是登山少年,實際上講了人生,目標,忍耐,孤獨,痛苦,夢幻,幸福最後主人公和大山一樣化為永恆

登山,是一種不親自經歷的話無法理解的活動,而這本漫畫將會徹徹底底淋漓盡致的把這種感覺傳達給你。劉慈欣也寫過一篇表現這種內容的小說《山》但要說情感的表達這本書猶勝幾分。
好的小說是能夠打通讀者的五感,讓讀者看到畫面聽到聲音聞到味道,即所謂的「通感」,而《孤高之人》則向我證明了好的漫畫也同樣可以做到這一點。坂本真一在16卷的扉頁上這麼寫道:「從某個時期開始,我不再使用擬聲字。

這裡貼幾張漫畫的內頁,各種感覺通過畫面被體現和描繪出來,如人親臨

更多有情人整理的這本書比喻手法解析

更多有情人整理的這本書比喻手法解析 比喻具象化—


封面是這樣

總之,這是今年的驚喜,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樣一本書,必須淘寶購買正版以示信仰

總之,這是今年的驚喜,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這樣一本書,必須淘寶購買正版以示信仰

五星物語 永野護

絕對的神作呢,《五星物語》的特色是那龐大的世界觀,所涉及的層面包括政治、歷史、文化、信仰、愛情、科技等等;而敘事手法上亦與一般小說及漫畫不同,在事前就已經透過年表把各項大事一一記述,讀者就像在看歷史書一般。神經病一般不科學的人體和機甲也是超贊的地方。外表不科學啊!!!但是故事內涵相當深刻

《五星物語》是日本漫畫家永野護的科幻漫畫,自1986年起在角川書店的月刊雜誌《Newtype》上連載,1989年更被動畫化,而漫畫至今接近30年依然在連載中。當中,更為人欣賞的是作者的高水平人物設計及機械設定,《五星物語》的角色及機械每每是模型立體化的對象。內容描寫在遙遠的宇宙中,由五個太陽系所組成的究加星團里,縱橫在星團間人類的興 衰 史,故事年代橫 跨數千年,世界觀宏大,是不可多得的另類科幻作品。以氣勢磅礴如史詩般的構架、精美豪華的機械設定、骨感極強的人物、恐怖的年表、那種隔年 才可憐兮兮幾頁的「大師級」進度、連載近20年,卻只是出了11本單行本,號稱最難懂的漫畫。

浪客行 井上雄彥

井上大神 灌籃高手完結之後,一度我認為不會有更牛逼的作品超越灌籃高手了??但是,經過短暫的嘗試之後,浪客行給我帶來的震撼,讓我有理由認為,這部作品可能會超越灌籃高手。如果說灌籃是青春和夢想的璀璨篇章,那浪客行就是整個人生的追求和叩問。
水墨寫意的繪畫方式,有別於目前主流的分鏡方式,哲學意味的劇情,講述的故事不但有劍聖的人生之路,還有生與死,強和更強,生命的意義,愛??等等??是一部不容錯過的好作品。

&<浪客行&>改編自吉川英治的小說《宮本武藏》,以最精彩的日本戰國末期到德川初 期為背景。該漫畫結合了漫畫大師井上雄彥的繪畫,近代日本文豪吉川 英治的劇情,及書法家黃明勝的題字。是一部漫畫精品,目前漢化版已經連載至319話。有別于吉川的原著小說、武藏的繪製、佐佐木小次郎聾人的描述、井上已經取得了較大安排自己的人物和故事。題名為「バガボンド(vagabond)」中英文為「放浪者」、「漂泊者」的意思。

浪客行》雖然是以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為藍本,但個中卻有許多的個人化的修改和獨創。我們可以把這些都看做是井上先生在尋找突破口,突破吉川英治的界限,突破自己創作上的界限。於是,我們看見了佐佐木小次郎。《浪客行》中有關佐佐木小次朗的故事完全就是井上雄彥獨創的情節。我們在這些獨創的故事裡,看到的是又聾又啞卻天下無敵的小次郎;而在故事外,我們看到的是已經站在山峰頂,還一直向上攀登,追求更高峰的井上雄彥。

敏行快跑 花澤健吾

請大家記住這個漫畫家,他的作品都很棒。敏行快跑講的簡單來說就是擼瑟一直很倒霉一直沒有逆襲的故事,但是很感人。作者講述故事的方式和分鏡很有日式電影的鏡頭感,看漫畫的時候能夠很清楚的腦補電影鏡頭。雖然畫風難看,但是故事和分鏡都是一流作品。當然,不是少年向,是青年向。

花沢 健吾 一個少產的日本漫畫家。 《老處男的春天》,是漫畫家花沢建吾的出道作,四本單行本 他的第二部作品是,他的第二部長篇漫畫《Boys On The Run》(中文譯作:《敏行快跑》)日前宣布真人電影化。目前作者最新作品為《請叫我英雄》是殭屍漫畫比較出名,已出到第6卷。

賭博默示錄 福本伸行

不論是賭博還是猜拳都用得上的實用技能指南。描述人類的心理和行為十分深刻。其實呢,不光是賭博,還講了人生,講了選擇,講了救贖??是很好很好的一個系列作品,值得所有人看

賭博默示錄是福本伸行老師的開司賭博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一部是賭博默示錄(haobc),第二部是賭博破戒錄,第三部是賭博墮天錄。 從1996年開始在《周刊Young Magazine》上連載《賭博默示錄》、《賭博破戒錄》、《賭博墮天錄》統稱《開司》系列。《開司》系列到2008年為止合計39卷,是賣出1000萬本以上的大受歡迎之作,福本的人氣穩如泰山。


BASARA婆娑羅 田村由美

架空歷史感的少女漫畫,描述中的政治、戰爭、愛情都相對來說比較輕,講述命運之子帶領軍隊的故事,恩,說起來有點聖女貞德的意思。

《婆娑羅》,日本漫畫,作者田村由美,畢業於東京設計學院,主要講述二十世紀末,文明滅絕,人們生活在暴君所支配的國家之下,白虎村長之女更紗與達拉的命運。1990-2000年間於『別冊少女COMIC』連載,並於1993年獲小學館漫畫大賞。2006年止總銷量1500萬冊,位居少女漫畫歷代銷量排名第16位。

死亡筆記 大場鶇原作,小畑健作畫

死神的存在,死亡筆記的作用本身就是很精彩的一個故事,最重要的是,原作將這一切演繹的帶有推理,驚悚,懸疑,倫理,等元素,將很多故事大雜燴在一個魔幻現實主義的故事中,看起來很費腦力的一個故事,劇情精彩絕倫,引發了一系列社會現象真是神作啊!!

《死亡筆記》(Death Note)由大場鶇原作,小畑健作畫,於2003年12月開始於周刊少年Jump(集英社)連載的心理懸疑推理漫畫,連載於2006年5月結束,總共有108回

本作品描述「在現實世界的怪異性的犯罪」,跟偵探的鬥爭的過程,信仰殺掉犯罪就能創造新世界的主角是否能「成為救世主和神」。他的存在,與其說是單純的「罪惡」,不如說是到現今為止社會所不理睬的部分。以這樣的部分做為題材的本作,可說是十分另類。同時,偵探和罪犯兩方面,也為了一般人難以捕捉,自身的「信念」而作戰著。使讀者在這場戰鬥中兩人所呈現的超凡領導力中沉迷,也是這部作品的一大特色哦。

食夢者 大場鶇原作 小畑健作畫

我很想說,論劇情真要給大場鶇跪下,連稱為漫畫家這種事,都能描述的這麼熱血沸騰。這篇漫畫是赤裸裸的傳統經典少年漫畫,課本一樣的JUMP作品,同時,每一期連載講的都是漫畫連載本身的事情,充滿了奇妙地融洽和疏離感。喜歡少年漫畫的人一定要看啊!講述少年漫畫本身的少年漫畫故事。最重要的是,實在太精彩了,恩

連載開始的2008年37·38合併號的封面因使用暑假特別企劃的本作前所有連載作品的合作封面,所以2008年39號才使用本作為封面。
作品中出現許多在《周刊少年Jump》連載的作品,包括作者的前作《棋魂》(原作:堀田由美漫畫:小畑健)《死亡筆記》,及現在連載中的《ONE PIECE》、《火影忍者》、《BLEACH》、《銀魂》、《烏龍派 出 所》,及已完結的《七龍珠》、《男人的條件》、《父之魂》,以及《周刊少年Magazine》的《明日之丈》。也有出現在Jump活躍的漫畫家的名字。也提到《周刊少年Jump》特有的系統(問卷調查至上主義、專屬契約制度等),都和現實的《周刊少年Jump》相同。登場的編輯如服部哲、雄二郎(服部雄二郎)、金成圭、相田總一、以及副編輯長的矢作康介和瓶子吉久都是以現實的《周刊少年Jump》的編輯為原型。
對於漫畫名稱,網路上出現的「食夢者」的翻譯是由於將日文原文對應的羅馬音「Bakuman」拆成了「Baku」和「man」進行了理解,前者在日語中指貘(傳說中是一種以夢為食的生物),後者則理解為了英語中的man(人,男人)。

銀魂 空知英秋
吐槽漫畫,外星人和幕末,神作看過的人都知道。簡直無所不吐槽。

《銀魂》是日本漫畫家空知英秋的連載中少年漫畫作品,從2004年2號的《周刊少年Jump》開始連載。本作是以科幻時代劇為題材的搞笑漫畫。以風格獨特的毒舌、吐槽、無厘頭、異想天開的惡搞,為作品的特色與賣點,同時不時穿插感人的故事,以及人生道理的描寫。
有人稱萬事屋銀魂的誕生源於作者和編輯的一次激烈爭執,編輯希望空知英秋搭上時下熱門題材「幕末新撰組」的順風車,但空知英秋卻一心想畫幻想漫畫,在爭執不下的情況下,空知英秋終於爆發了,大喊:「那就他媽的讓新撰組和外星人對打吧!」——於是《銀魂》就誕生了。

惡之華 押見修造

說起來,就是小眾人群的成長史,或者說只有在這樣的中二時期,大家都會體會到那種扭曲和擰巴的情感,對心理的描述,對成長的恐懼,每個人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共鳴。感覺……就像是,漫畫描述的《關於莉莉周的一切》……看過這個電影的人大概能體會到我想描述的感覺。
漫畫中有多次描繪到「惡之花」,並且貫穿全作。萌芽,成長,茂盛,衰弱,死亡,惡之花的過程,反應的是男主角的內心世界的灰暗程度。其實這部漫畫也反映了青少年的成長曆程。

《惡之華(惡の華)》是由日本漫畫家押見修造原作的漫畫作品,作品取名自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同名詩集《惡之華(Les Fleurs du mal)》。漫畫在於2009年10月發售的《別冊少年Magazine》(講談社)創刊號上開始連載。曾榮獲了「這本漫畫真厲害! 2011」男性篇第十位的成績。

龍珠 鳥山明

雖然後期淪入超超超級塞亞人的不斷超越,但是除去這點,簡直就是歷史最強。不論是劇情,戰鬥方式,還是漫畫分鏡的電影鏡頭感簡直就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近的一拳超人在分鏡上能夠堪堪比肩。
龍珠影響了一代人又一代人,不知道我們的下一代還會不會繼續被影響。

七龍珠是日本著名漫畫大師鳥山明的經典之作,與1984年在漫畫雜誌《少年JUMP周刊》連載,於是他打算把中國古代龍珠傳說和《西遊記》結合成為一個搞笑漫畫《龍珠》[1]。連載以後受到全世界極大好評,同時,在漫畫單行本發行量達到了3.5億,成為了日本的「國民漫畫」!

多啦A夢 藤子·F·不二雄

一點都不誇張的說,絕對是神作中的神作,今天我看著多啦A夢長大,明天我的孩子一定還是繼續看[我才不讓他看喜洋洋!!!]這個有四次元空間戴的機器貓幾乎裝載了我們所有的夢想,這主題曲也一定是最多人會唱的動漫主題曲。[感謝中文版范曉萱嘻嘻嘻]

1969年,哆啦A夢首次被小學館作為長篇連載漫畫出版,自此,這個可愛的機器貓就越來越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當首部哆啦A夢動畫片於1979年在日本播出時,全日本隨即掀起了哆啦A夢的熱潮,儘管在早期的時候曾經有過幾年蕭條期(如1973年第一版幻之動畫的低迷人氣),但是幾十年來在日本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隨後第一部哆啦A夢電影亦在1980年推出,除了2005年外,每年春季都有一部電影在日本發行。(其中,《大雄的恐龍2006》是第一部於中國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哆啦A夢系列自從開始連載以來,25年相繼出現的秘密道具已經超過1300件!(至今保守估計已經超過了2000件!)

富江系列 伊藤潤二

恐怖漫畫呢,還是要說伊藤潤二,伊藤潤二呢,還是要說富江。就算沒看過漫畫的人,也看過電影和連續劇吧。雖然《魚》系列我也很喜歡,但是神作的話,還是富江哦~因為這個人物刻畫的實在太完美了

「富江系列」最早是日本恐怖漫畫大師伊藤潤二創作的系列恐怖漫畫作品,同時也是伊藤的處女作,包括《富江》、《富江·照片》、《富江·接吻》、《富江·鬼屋》、《富江·復仇》、《富江·瀑布潭》、《富江·地下室》、《富江·畫家》、《富江·暗殺》、《富江·毛髮》、《富江·養女》等多部短篇。
該漫畫自1988年首次連載,以暴力血腥以及奇異的想像力的故事與畫風,成為現今恐怖漫畫的經典,當中女主角富江,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聖鬥士星矢 車田正美

就不仔細介紹了鎧甲小強系鼻祖,他打破了當時漫畫的風格和概念,大膽運用移格和扣人心弦的動作,形成了他的作品特徵,受到讀者狂熱的歡迎。當年的海南出版社版貌似現在炒的很貴啊??

《聖鬥士星矢》這部巨作,是車田正美的第五部作品誕生於1974年,隨著《聖鬥士星矢》的問世,他的作品達到了一個新的鼎盛時期。這部漫畫不但風靡了全日本,還橫掃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等地區,佔領了幾乎所有的書店、報攤。1986年TV動畫後在日本全國的播出。

名偵探柯南 青山剛昌
萬年小學生,連載這麼多年,死亡人數之最。其他的偵探類小說都被他的長度活活耗死了。推力偵探類??我不太熟,反正金田一少年之事 件 簿是原畫和腳本是分開的,專門有人負責劇情拉。所以青山叔叔這樣自己搞定的還是蠻神奇的。

自1994年問世後,作品至今已經連載了20年,卻依然經久不衰,堪稱日本動漫界的一大奇蹟。
日本漫畫家青山剛昌的作品,於1994年1月在日本小學館的漫畫周刊《周刊少年Sunday》第5號起開始連載,是《周刊少年Sunday》史上連載時間最長的作品,1994年6月單行本第一冊出版,1996年1月TV版動畫播出,1997年4月第一部劇場版公映。漫畫與動畫均仍在連載中。

美少女戰士 舞內直子
變身美少女鼻祖,後來的變身美少女諸多品種基本都是這個發展來的。直子老師水平杠杠的!不但人設可愛,各種擦邊露肉,各種蕾絲邊情結,劇情也很贊阿!今年要推出新的TV版,現在各種可愛到爆表的周邊已經推出了,嗷嗷的想要阿!!!

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簡稱セーラームーン/セラムン即英文Sailor Moon)日本漫畫家武內直子創作的漫畫作品,漫畫在講談社發行的漫畫月刊《なかよし》上連載。是日本女性向漫畫的典範之作,在日本漫畫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和地位。90年代女性漫畫中巔峰作品(女性漫畫金字塔作品)。漫畫家武內直子原作連載同時期動畫化,廣受支持的超人氣作品,曾一度引發熱潮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越寫越多正在吐血=================

其實,題主問得是,漫畫……並不局限於日本,於是,歐美,中國都還蠻值得寫的,但是!!!我看的真的不多……


歐美 因為故事和分鏡不習慣,真真看的很少……稍稍列舉幾個自己覺得真心有能力問鼎神作的。


sin city 弗蘭克·米勒

真真心頭所好!!!說起來,最愛還是這種意識流的繪畫和表現方式,弗蘭克·米勒超贊啦!我還臨摹過一陣子他的畫,和主流美漫差距還蠻大的。


再生俠 McFARLANE


再生俠算是美漫里比較早的異類,作為主人公,很難說是傳統的那種超級英雄,他扭曲,痛苦,作惡同時卻維持著美好的希望。這部漫畫的整體繪畫風格以大膽、血腥、風格詭異、劇情牽扯天國與地獄等等一般漫畫視為畏途的特殊內容為特色。另外,手辦系列是真心美,真心貴!!!

最初這部漫畫是以漫畫期刊的形式出現的,它除了承襲美式漫畫用色鮮艷、分鏡明確、肌肉曲線分明、動作線條強烈的視覺效果之外,整體風格偏重於詭譎、血腥氛圍的烘托,情節涉及到天堂與地獄之間的不休爭鬥,並以辛辣的筆調講述了善惡罪罰的混沌性,其中還不乏調侃的味道,創作意圖可稱得上「大膽」二字。
故事講述了:Al Simmons中校原本效力於特種部隊,在任務中為自己人陷害,而地獄魔王垂涎於Al Simmons的刺殺本領有意將其召至麾下,最終Al Simmons與地獄魔王達成協議而重生,此時Al Simmons必須在人間生活和地獄王座之間做出選擇


守望者 原作者艾倫·摩爾和繪畫者戴夫·吉布森

這是一個一群面臨信仰崩塌的普通人的故事,這是一個講理想、信仰、追求自我的故事,世界冷酷黑暗,守望者們不停地死去。它描寫了一個充滿罪惡和銀幕的世界,「超級英雄」們遭到放逐,他們最重要的不是拯救人類,而是要在極度的焦慮、虛無與失落中拯救自己。
這部神秘又錯綜複雜的漫畫作品絕不只是充滿著打打殺殺,更多的是玄妙的哲理性。儘管《守望者》運用了超級英雄這樣的模式,但是卻將這一傳統文本徹底分解了。施奈德說:「故事裡沒有一刻不是關於自我意識。」

守望者漫畫創作於1986-1987年的冷戰末期,其中的超級英雄們,除了曼哈頓博士以外,其他人並無特異超自然能力,都是類似於蝙蝠俠的比較強大的「人」。
阿蘭·摩爾(1953年11月18日出生於英格蘭中部的北安普頓郡),英國作家,他在漫畫界的作品令其聞名遐邇,包括廣受好評的圖畫小說《守望者(Watchmen)》、《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和《來自地獄(From Hell)》《非凡紳士聯盟》。

中國

三毛系列 張樂平

誰說沒看過我跟誰急。誰說不是神作我跟誰急。

漫畫家張樂平,浙江海鹽人,畢生從事漫畫創作,畫筆生涯達60個春秋。他所創作的三毛形象,婦孺皆知,名播海外,為大眾所推崇,特別是兒童非常喜歡他的「三毛」系列作品,被譽為「三毛之父」。 三毛之父張樂平(陳懋平的乾爹),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漫畫家之一。

三毛,一個身世凄涼,饑寒交迫,受盡欺辱,貧窮得只剩下三根頭髮的中國兒童形象,於1935年誕生於中國傑出的漫畫家張樂平之筆。《三毛流浪記》創作於1947年,當年在《大公報》上連載。他沒有親人,孤苦伶仃,總是受人欺侮,他掙到的錢連吃頓飽飯都不夠,但是他總是那麼的負責,沒有生出怨恨之心。作者憑著一隻筆,幾張畫,無需一個文字甚至符號,把這個流浪兒童在舊社會被奴役、被欺負、被凌辱、被殘踏的悲慘遭遇表現得淋漓盡致。它不但揭露了人間的冷酷、殘忍、醜惡,欺詐與不平,更為寶貴的是,它強烈地刺激感動著每一個善良人的同情心!

黑血 趙佳

當年還年少的時候,很喜歡的蛇精病作家之一,在那個時候可算是漫畫界的一匹黑馬吧……後來……就坑了……坑了……

漫畫《黑血》是趙佳的長篇科幻作品。1997年起開始在《少年漫畫》上連載,是自啟動「中國動畫5155工程」以來最知名的漫畫作品之一,曾在1999年榮獲香港文化傳信所舉辦, 第二屆大陸文傳杯漫畫新人獎第一名,被業界認為是對中國新漫畫有較大影響的代表作之一。

雪椰 顏開

反正……快遞上門一個大美人拯救廢宅的故事……現在也已經不新鮮了。說起來也是個坑……冷笑……

1994年起開始在《畫書大王》上連載,因國內早期漫畫刊物才剛剛起步,經營得並不穩定,時常停刊,後來相繼轉移到《三優畫王》《科普畫王》《金虹畫集》《科幻世界畫刊》上繼續連載。是在「中國動畫5155工程」啟動之前唯一被中國漫畫讀者認可的漫畫作品。1996年做為中國國內第一本漫畫單行本出版發行,平均每本發行量超過9萬冊,造就了中國漫畫界無人能夠逾越的發行紀錄。2005年曾再版,至今為止仍沒有結束,目前處於休載狀態。

黃玉郎和馬榮成其實是兩個人物符號,代表了香港的武俠漫畫的發展和興盛,有極其深遠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個熱衷少年漫畫的女漢紙,對武俠漫畫這個門類並不是很熱衷,但是誰要說不是神作,便將他轟殺至撲街啊。

如來神掌 黃玉郎

《如來神掌》於1982年2月16日創刊,最後一期為1996年7月10日第720期。是1980年代香港著名的長篇古裝武俠漫畫,作者黃玉郎。當年與《龍虎門》、《醉拳》、以及《中華英雄》並稱為玉郎集團的「四大名著」。

風雲 馬榮成

《風雲》是香港著名漫畫家馬榮成編繪的武俠類漫畫,劇本由丹青撰寫,天下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風雲」是幻想式武俠故事,沒有明確的歷史背景,但依照人物造型和故事情節可以推斷故事發生在中國的明朝(註:台灣授權版203集,第26頁出現"軍機處"一詞,而此單位只在清代雍正朝以後出現,而成為決定國家政策的中樞並取代明朝以前丞相的制度與功用,故年代不只在明朝,而是紛亂待考,但只是創作需求,對年代的要求無須太過苛求),主要是圍繞於兩位主角:聶風(風)和步驚雲(雲);因他們由天下第一大幫天下會出道背景及一身不凡的武功,令武林中的大大小小事都往往與他們牽上關係。

湊合湊合,想起來再補充!


2015/1/7更新:
在布魯塞爾漫畫博物館的售賣處,尋獲幾本二戰漫畫,希望能帶來幫助(手機照的質量不好,見諒):

OstFront-Stalingrad、繪製:Fabrice Le Henanff
封面


風格是照片處理,水彩,以及後期處理,個人覺得這種風格比起銀翼公爵畫風,藝術感更濃烈


-------------------------------------------------------------------

WestFront-Berlin、繪製:Fabrice Le Henanff
封面。跟上面一部同一個工作室。


繪畫細節豐富,技巧賞心悅目,可惜故事性弱。不過風格看著爽,就收下了。


---------------------------------------------------------
Le Pilote à L"Edelweiss 1914-2014、繪製:Yann Hugault
這一部跟銀翼公爵是同一個藝術家出品

先上封面


內容是一戰空戰,畫風和銀翼公爵一樣美
對一戰感興趣的朋友不可錯過。


---------------------------------------------------------

L"Armée de L"Ombre、繪製:Olivier Speltens
最後這一本是長篇漫畫,貌似有6本我沒收完,畫風不如前兩個工作室硬,但是故事性強。
封面


------------------------2015/1/7分割線--------------------------
(多圖)Le Grand Duc/銀翼公爵
有原版書籍,淘寶入手了一本英文版。法國漫畫。
設定非常寫實。畫風精美。最可貴的是!!!本人中二於二戰!!!請各位自己用眼睛去評判。


中文名:銀翼公爵
漫畫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
主人公:沃夫中尉
特點:貼近歷史
分享 《銀翼公爵》是一部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的漫畫作品。 點擊查看圖片 《銀翼公爵》 這是一部考據十分嚴謹的漫畫,無論是服裝道具、飛機型號、武器裝備,還是人物背景都非常貼近真實的歷史。 內容簡介 1943年冬,在東線蘇德戰場上,勢如破竹的德軍已經完全取得制空權。火與鋼交織的彈雨無情地傾瀉在蘇軍頭上。 蘇聯空軍面對納粹的猛烈攻擊,毫無招架之力。只能寄希望 於一些精英飛行員,希望他們能夠阻滯德軍的進攻態勢。莉莉就是這些精英中的一員,她們被稱為「暗夜女巫」。她們的任務就是給敵人製造麻煩.這些夜空中的女巫駕駛的飛機破爛不堪,裝備簡陋,事實上,她們早已放棄了生的希望,只想以自己的犧牲換取更大的代價她們的對手是沃夫中尉,希特勒鐵翼下的一名精英骨幹,但沃夫卻又是一名反叛而又任性的父親!還是一個反納粹分子……


只發一些圖以免劇透:





人物簡介
沃夫中尉
沃夫中尉  漫畫的男主角,德國空軍飛行員。似乎有「阿道夫」的綽號,有一個女兒。與周圍的人相比,反對納粹的沃夫顯得「格格不入」。


莉莉
莉莉  漫畫的女主角,「暗夜女巫」的成員,上尉軍銜。對納粹恨之入骨,一心想殺掉所有的納粹。 瓦倫丁 點擊查看圖片 瓦倫丁   蘇聯飛行員,莉莉的搭檔,曾被沃夫擊落。


人物原型 莉莉——Lydia Litvyak
Lydia Litvyak 「斯大林格勒白玫瑰」,蘇聯傳奇女英雄,人類歷史上第一位擊落敵機的女飛行員。 1942年9月16日,在創造世界紀錄的3天後,莉莉婭擊落了德國王牌飛行員駕駛的梅塞斯密特-109戰鬥機。


沃夫——Erwin Maier 德國空軍王牌飛行員,曾取得過11次空戰勝利,3次榮獲鐵十字勳章,在被擊落俘虜後,他提出想要見一見擊落他的對手。當他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一個身材嬌小、年輕漂亮的姑娘時,他怎麼也不肯相信這就是把他擊落的那個人


瓦倫丁——Alexei Solomatina Alexei Solomatina  蘇聯空軍王牌,曾創造個人擊落17架敵機,隊友合作擊落22架敵機的紀錄。 1943年與莉莉婭成為搭檔,在並肩作戰的日子裡,兩人逐漸萌生感情,成為一對戰場上的戀人。 1943年5月1日,在一次墜機中身亡。


以上。


《火星鼠騎士》
不知道看過的多不多,大概是1993年前後的美漫,國內引進更晚。我印象里只有一家電視塔放過,劇情也早就忘了。現在在中文網路上的資料也很少。
我原來還有一本火星鼠連環畫,名叫《火星鼠大戰林伯格》。
好吧,以上不是重點,重點是漫畫里的反派,林伯格,長這樣

就醬。


Blacksad墨薩德 硬漢派偵探漫畫,人物均為擬人。劇情偏向於old school,很硬。
男主是一隻黑貓,鐵漢一枚,原型應該是雷蒙德·錢德勒筆下的偵探飛利浦·馬洛。


內容涉及不少,比如種族歧視


冷段子也很搞笑



《浪客行》井上雄彥


《功夫旋風兒》,昔日地攤上的《少年狂俠》,人稱「漫畫十段」的蛭田達也唯一一作。後來貌似因為生病+愛貓病逝+工作室解散,太監了...柔道篇畫技登峰造極
柔道篇:


L篇:


《我的女神》,「神上之神」藤島康介今年才完結的作品,幾乎能夠見證作者畫工的長進和畫風的變化,小清新科幻愛情漫畫,賞心悅目,可惜劇情有點......個人更喜歡作者的《逮捕令》。



《城市獵人》,不用多說了吧,成龍大哥拍過電影,也出了改編過的韓劇。聽說其實城市獵人是被腰斬的,最後結局有點突兀,看的正爽突然就沒了的感覺......北條司的畫技吹得再多也沒用,親自感受過才知道


《天使心》,上面那貨的續作,前期代表了北條畫技的巔峰,後面感覺劇情有點矯情......親情題材其實挺好,動不動就哭就有點那啥了


《電影少女》,聽說桂老師是畫工口出身的,各種擦邊球......比起《I"S》,我更喜歡這個

《火鳳燎原》,才連載到赤壁,國產之希望,畫技確實屌炸天


最後推薦一下高田裕三老師的作品,也是一位高產的漫畫家,貌似就《3X3EYE》比較火,其實他的作品都很不錯,人稱「神怪巨匠」,個人最喜歡《幻藏人形鬼話》和《99眠》。


還有《結界師》,劇情絕贊,當初因為看的太入迷,截圖都忘了- -這裡就不上圖了

喜歡漫畫的可以關注這位大哥的博客品漫齋 - 琥珀川,這裡面能找到不少好貨

==============update============

來來來,結界師補上。志志偉死的時候是有點震撼到我的,一下子讓我感覺到:這個漫畫不矯情,後面結局時的交代也特別的好。記得看浪客行的時候,是不停地感嘆畫技,不停的截圖,結界師真的是精彩到忍不住一口氣看完。

來來來,結界師補上。志志偉死的時候是有點震撼到我的,一下子讓我感覺到:這個漫畫不矯情,後面結局時的交代也特別的好。記得看浪客行的時候,是不停地感嘆畫技,不停的截圖,結界師真的是精彩到忍不住一口氣看完。

最重要的是,作者刻畫這個御姐控的主人公啊,exciting!

最重要的是,作者刻畫這個御姐控的主人公啊,exciting!
ps:我才知道三隻眼重新連載了,高田都知道重新撈錢,蛭田老師你快快病好!


蟲師。


ji zhang tu(shu ru fa huai le)

京日 的塗鴉王國作品《新刊》


微博上看到的。腰封上女孩手裡拿的是《卡拉馬佐夫兄弟》漫畫版。


沒有人推薦 銃夢 么


推薦閱讀:

TAG:漫畫 | ACG | 日本漫畫 | 二次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