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學老師不去找個待遇更好的工作?

很多畢業生的工資都比大學老師高,而老師的專業知識比學生好,為什麼老師不去找個名企工作,尤其是計算機專業的老師,學生出來都10k+的工資了,老師比學生厲害工資卻比學生低,經常在課堂上聽老師訴苦收入低,挺想知道為什麼?

相關問題:有哪些一開始出身草根,後來成為大學教授或學者的人?


謝邀。隨便說說我自己的想法吧。
我十三年前計算機研究生畢業時,確實面臨著兩個選擇——去公司還是留學校,當時公司開出的工資,就己經是學校工資的三倍了。本人編程技術應該還過得去,因為喜歡,在軟體技術學習上從不偷懶,當年如果去業界,這麼些年下來,就算人不夠聰明,光熬資歷,收入是現在的若干倍,應該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但我選擇當老師,從來沒後悔過。
首先是喜歡,我一是喜歡編程,二是喜歡教育,這不是說假話,是真喜歡,再沒有比現在在大學裡教編程更合適的啦。現在致力於在線教育,講MOOC,搞網站,寫教材,編代碼……把自己的知識分享出去,很多人表示學有所獲對我表示感謝,個人虛榮心得到極大地滿足,而且這種事利人利己,錢少,有時甚至不要錢也干……
二是自由自在,本人高校青椒一個,小兵一名,不引人注目,所以沒人管我做什麼,沒人對我指手劃腳。收入雖不高,但我慾望也不高,一不指望發財,二不指望陞官,溫飽足以有餘,無須低三下四,無須溜須拍馬,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那些在業界里打拚的,或者自己創業的,收入雖然高很多,不少人也做出了不少成就,我非常佩服他們,但我還是要走我自己的路。世上有不付代價的事情嗎?他們為此也是付出了很多的……,我沒付出這些代價,收入少不很正常嗎?
三是性格因素。本人屬不可救藥之理想主義者,且勤修阿Q神功,己入高階……,也許未來會離開學校做些其他事,但我基本肯定,這事如果真的發生了,錢絕對不是第一位的原因。
暫時就說這麼多吧。


基本大部分答案都不是大學老師自己答的,對高校生活充滿了臆想和猜測。而為數不多的幾位高校教師的回答,更多的是從道德層面講的,是個體性的。

我的回答是這樣的,首先造成這種專業技能與收入不匹配的原因是體制問題。高校是處在一個非競爭性行業之中,所以沒辦法給出競爭性和市場化的薪酬。廣義說來,所有的國家財政支付薪水的機關和事業單位,都存在這個普遍性的問題。所以,如果把高校教師換成體制內的其他任何職業,一樣成立。比如:
公務員抱怨自己薪水低,他們為什麼不跳槽?
研究所研究員抱怨自己薪水低,為什麼不跳槽?
醫生抱怨自己薪水低,為什麼不跳槽?
京劇團演員抱怨薪水低,為什麼不跳槽?
圖書館員工抱怨薪水低,為什麼不跳槽?
地質勘探隊員抱怨薪水低,為什麼不跳槽?

當然,事業單位還包含殯葬,公路養護等較肥的部門。但為什麼上述單位員工要叫苦呢?因為這些部門要麼沒有盈利的能力,要麼是被壓制了盈利的能力。像政府機關,不應該盈利。文化藝術場館和高雅藝術難以盈利。像智力資源最密集,專業化程度最高的高校和醫院,是國家限制了其盈利的能力,以他們的犧牲給全社會托底,讓全社會享受到廉價的教育醫療資源。很簡單,真要全部市場化,高校學費翻個幾番還不和玩似的。清華大學上個學交個20萬學費,你是交還是不交呢。醫院更簡單了,學西方把人工成本提高10倍吧,你說是錢重要還是命重要?我相信,就算挂號費2萬,協和醫院還是有人去的。

第二,跳槽從來都是本行業不同單位跳,跳槽跨行業的還是少吧。教師啊,醫生啊,本身就是個職業,高校,醫院啊本身就是個行業。既然是個職業,就有自己職業技能,教師考察的是教書能力和研究能力這兩項職業能力,和企業要求的職業能力完全不是一回事。讓教師跳槽,其實就好比程序員讓你去當廚師,都是跨行業的,難度可比行業內難度大了不少。真正的教師行業內跳槽,是從一所高校跳到另外一所高校,但目前全行業疲軟,跳到哪裡不是一個德性?

為啥專業醫生掙得比起付出也多,掙得也少,但很少有人能夠說出「嫌錢少,就跳槽的話」。因為大家可以直接發現他們根本沒法跨行業,行業內也是一個操性。高校教師有的課程專業離實際近一點,就讓人產生了跨行業跳槽的聯想。好吧,你讓學哲學的老師情何以堪啊。

當然,我們還需要考察到底是哪些類型的老師吐槽薪水的問題?一般來講,可分為老人和新人。老人是那些職業沒有上升空間,也沒有辦法在社會獲得足夠尊重的普通老師。社會地位也沒有,薪水上也差了同輩一大截,難免有怨氣。第二是新人。很簡單,只要能留校的,肯定是當年在同級裡面相對非常優秀的,但青椒生存環境之惡劣,工作之辛苦,收入之微薄,令人髮指。特別是相對熱門專業,這種反差更人受不了。以我自己為例,我當年帶的碩士生畢業如果去BTA,起薪大致是我這個碩導的1.2倍,我的博士師弟們畢業去企業,薪水大概是我的3倍。你不能說我剛帶出來的學生和師弟妹,水平就超過我1.2倍到3倍吧?這種對比反差,專業應用性越強,高校檔次越好,反差就越強烈。

有人提到院士,長江學者,傑青之類,說他們收入沒問題。確實,他們綜合收入絕對夠,但是你想過沒有這些人占高校總體教師人數的比例嗎?全國高教職工總人數超過220萬,兩院院士有稱號的(包含去世的)只有1100人,這個比例大致等同於公務員省部級領導人的比例,而長江學者加傑青,可能目前總數也不超過2000人,所有這些高級人才的比例,遠比在公務員系統裡面當上市長的難度高上一個數量級。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算是教師序列裡面的職業巔峰了,完全不能代表大多數。這就好比有人吐槽公務員薪水的時候,沒人會舉反例說,你看省長掙那麼多,所以你們不缺錢,道理是一樣的。


還有,我想吐槽部分答題人的思維方式,明明是個廣義性的問題,卻總是用身邊偶爾看到的個案來代表全體,而且這些看到的事實,也只是理應了解的冰山一角而已。

我做過五年教師,講師2年,副教授3年。每年春節只能給自己休息5天的時間,平時就更別說了,每周差不多都70個小時(我說的可不是待著的時間,是實打實工作的時間,要算起其他在辦公室實驗室的時間,至少還需要增加百分之三十到五十,基本天天是早八點到晚八點)。教師的辛苦,我很清楚。跳出來以後,又發現當時想的評上正教授就輕鬆了,是多麼幼稚的想法。正教授更忙,而且更重要的是責任更大,需要協調的事情更多,特別是學科帶頭人之類的,真的心累。讀書的學生(即使是博士生)真沒法理解。子非魚,安知魚之苦?

當然,我也再多說一句,同學要遠離那些上課抱怨薪水少的老師。薪水少,要麼改變環境,要麼改變心態。課堂是工作場所,學生是你的服務對象,展現正面形象和正能量是職業道德,在課堂抱怨給學生聽,算怎麼回事,只能暴露自己無能又無德而已。


我還記得上的第一堂法學緒論課,那是給大一新生開的入門課。老師問我們,孟子說人有三樂,是哪三樂?

我站起來回答,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還有一個當時不知道是緊張還是怎麼樣,突然想不起來了。


老師讓我坐下,然後笑眯眯的說: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過了這麼些年了,老師當時的笑容我現在還記得。


在我看來,大學教授不只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這個世界當中,有人用時間換錢,有人用錢換時間。大多數人都是前一種。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大學教授,雖然薪水微薄,卻有很多屬於自己的空閑時間,可以不求功利地去做一些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可以說是用錢換出了自己的時間。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大學教授不願去找所謂 「待遇更好的工作」,因為在他們看來,自由思考的時間是最寶貴的。


木心說,文學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救出自己。

我很喜歡「救出自己」這四個字。借用這個概念來講,能在大學做一個教書匠,懷著純粹的心,培養自己的學生,同時一點一點地救出自己。這是多麼充實、豐富的一種生活。

我認識的不少老師,都是這樣的人。

比如我大學很喜歡的數學教授 Prof.J,本來是學工程的,但是他的數學教授大力勸說他改學數學專業。後來,他聽從老師的建議,讀了數學博士,畢業後留在母校任教。一教就是五十六年。

在這五十六年中,那位影響他一生的數學教授去世了,可是這位教授的孫子後來成為了 Prof.J 的學生。祖孫間的薪火相傳,跨越了生死和時間,透過 Prof.J 的課堂間接地實現了。

我相信這對於師徒、祖孫三人來說,都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感動。


寫這篇回答的時候,我正坐在三元橋某家寫字樓里的咖啡館。

同桌的一位女士,和自己的男伴不停地爭論著公司的發展政策,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大的盈利。

他們的聲音很大,時不時爆發的爭論聲干擾了我的思緒。我瞥過去一眼。看到一位三十多歲的男士,戴著眼鏡,頭髮所剩不多。女士年齡相仿,不停在用帶著一點呵斥和指責的聲音,告訴男士如何發展才能達到最大的利潤。

「資金缺口」、「固定資產」、「長遠規劃」、「市場格局」、「決策失誤」......

這是我從女士口中不停聽到的名詞。

聽了一會兒,感覺男士是一個初創公司的老總,現在公司發展的過程中,壓力和阻力都很大。女士抱怨著男士的盈利能力不夠,想要幫助男士的公司尋找更多轉型的機會。

或許在外人看來,這兩位衣著光鮮,高談闊論,指點江山。

可他們自己的壓力和脆弱,又有誰知道呢?


今天中午和朋友吃飯,聊到中美社會的差別。朋友說,覺得在美國,不同的生活方式都能被包容。比如說,我不喜歡工作壓力太大,就喜歡多花些時間在家裡,陪伴自己的家人。在國外,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只是諸多選擇的一種。而在國內,尤其是大城市,這種生活方式似乎就成為了懶惰、不上進、不努力的代名詞。

最後的結果呢,就是年輕人長期工作負荷過重,壓力過大,在有些單位更是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在這種忙碌中,年輕一代似乎尋找到了一種踏實的感覺。

--「我還在努力,我還很上進,我還沒有放棄,我還在為理想不斷奮鬥。」

年輕人的精力與體力,被難以支付的高房價不斷透支。奮鬥了幾年,似乎也只是在自己原有的層面打轉。攢下的錢還是不夠買房,而身體卻累出了毛病。

仔細想一想,正常嗎?


從這個角度上講,大學教授真的很幸運。除了賺錢以外,還能立志追求一點比自己更大的東西,能夠有所敬畏。

比如尋求真理。比如教書育人。

我相信,這是很多人為什麼立志進入學界的原因之一。我也在內。


2003年非典前,我從北大博士提前畢業留校,當時我系需要一位臨床心理學領域的教師,我幸運地從本校畢業就留校了。其實後來才發現我的導師錢銘怡教授在我碩轉博的時候就提前考慮讓我去中德班學習精神分析治療,作為她的第一個博士畢業留校,因為我們臨床心理學的團隊缺少這個領域的教師。

留校後,我第一年就幫助我的導師(也是教研室主任)借鑒國外經驗儘快梳理了我們的研究生培養方案(training program in Clinical Psychology),之後,我們從美國引進了我的師姐姚萍博士(碩士在北大畢業),接著我系聘任了我的師妹易春麗博士,加上99年從香港回來的甘怡群教授,我們5人組成了中國第一個與國際接軌的「臨床心理學的研究生培養方案」,開始像臨床醫學一樣標準化培養我國的臨床心理學碩士博士高端人才。我感到很驕傲!

我留校工作的第一個原因是我的導師,她不僅是我們國內這個領域的泰斗,也非常注重培養年輕人,不斷給我們機會,對我們這幾個弟子有知遇之恩。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北大,我喜歡這個校園,美麗又詩意,德先生、賽先生的陪伴,思想自由、兼容並蓄的文化,最重要的是:北大教師之間(至少是我所在的院系),沒有相互的排擠和傾軋,大家看齊的都是國際上最牛的人,是騾子是馬自己說了不算、須到國際上去遛遛。因此,在北大工作很少有工作人際上的衝突問題。第三個原因是我喜歡我的專業,北大提供了這個專業發展的最好的土壤。從我導師的導師陳仲庚教授開始,我們三代人一直在為國家默默發展這個專業,如今終於開花結果!我們的努力足以告慰陳老的在天之靈了!(下圖的老人是陳仲庚教授,拍攝時間2001年我博士論文開題報告後,陳教授在之後一年去世)。

我的工作基本是「三棲」的:教學、科研以及臨床治療。我升副教授後也開創了我所喜愛的領域:人格與心理病理研究室。每周我大約6個課時的課(工作量相當於36小時),半天帶研究生研討會,10個小時的臨床心理治療與個案督導,剩下的時間帶研究生做研發,也承擔一些專業社團的工作,同時承擔我們的臨床教學與培訓中心(training clinic)的一些行政與專業管理工作,可以說是非常忙(一周50-60個小時工作是經常的)。一年的薪水可以在海淀中關村買一平米商品房,不多,如果不買房夠全家吃喝。為什麼不找個待遇更好的工作?主要原因是我熱愛這個專業,喜歡北大,喜歡教書(繁重但是單純),喜歡與學生相處(北大學生經常會提出很多讓我深入思考的問題),也喜歡見我的病人們(在我的眼裡,他們比好多不看心理醫生的人都要健康和勇敢哦,因為他們能直面自己的內心困擾)。總之,我找到了自己喜歡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人生的價值,不是用錢能簡單衡量的,我尊重大家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只要自己喜歡、內心和諧就好!我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在北大教書了,我會去私人開業吧,不會到其他高校工作了。

-------------------

補充:北大心理學系現在為「北大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學院在哲學樓的臨床心理學研究與培訓中心是免費為社會各界提供心理評估和諮詢服務的(臨床見習和實習研究生都有個體督導),目的是為國家培養臨床心理學應用型專業人才,該中心是一個與發達國家培養模式接軌的training clinic,公眾可搜索公眾微信號:哲學樓西,查閱歷史文章獲取有關求助信息。


曾經寫過一個答案,曬了下自己的收入,收到很多評論,但不知為什麼突然變成了人肉,評論區都在猜測我在哪個學校哪個學院等等,覺得沒意思,就把答案刪了。

遇上這個問題,突然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討論而不是人肉

先說說背景:本人副教授兼碩導,京城二流高校(說三流也行,畢竟非211非985),擔任副教授已經5年,現在屬於級別最高的一級副教授,距離正教授一步之遙,但其實近期內基本遙不可及,無他,只因教授名額已滿,且現任教授都恨不得90退休(我校教授可以申請延遲退休,延遲退休者依然佔據名額),不過現在心態調整得還行,不那麼所謂

收入:月收入稅後11000,另有住房補貼2500,公積金因還著月供可以取出來,每個月3300,也就是說月收入到手16800,這一塊固定收入全年大約20w。另外有年終績效獎,大約1.5w,然後每年大約有那麼一到兩次,北京市會發一些莫名其妙的錢,比如奧運會後每個人發了1w,說是辦奧運掙了點錢,給市屬單位發點,還比如上個月,一下子發了3.5w的錢,市裡給的,也沒說原因,反正就是市裡有了點錢,就給公務員和參公事業單位人員發點。算上這些錢,總的來說我這個級別,待遇大約就是每年入手25w左右。除此之外別的收入比如審稿費論文評審費啥的都是些小錢了。另,媳婦在國企,收入比我高一些,兩人加起來一年大約能有55-60w。在知乎,這個家庭收入大概屬於低收入中的最低收入,不知道為什麼知乎有那麼多有錢人,以答主的家庭收入,家裡其實過得還可以。那些月收入十萬二十萬說自己過不下去的,答主著實不太理解。

說說為什麼不去找個待遇更好的工作

1)有寒暑假,尤其是暑假,能帶孩子回老家陪陪父母,老家南方,一年到頭絕對沒霧霾,借這個機會,大人小孩都吸吸新鮮空氣,洗洗肺。有寒暑假,應該是不願走人的最主要原因,對所有老師都是這樣。

2)上下班管得不那麼嚴,沒有什麼打卡一說,有事晚來沒人理你,有事早走也沒人理你。只要年底評職稱你能把論文課題交上來。學校用論文和課題逼老師們拚命,比通過打卡考勤有效。

3)人際關係還算簡單,做自己的課題,帶自己那幾個研究生,每天的工作基本就是寫標書,寫論文,看文獻,跟研究生討論課題工作,跟其他人沒有什麼衝突。

4)個人條件目前還可以,買房比較早,06年買了一套兩居,4000/平,家裡支援一些後全款拿下,13年看著房價低谷,又買了一套兩居,1.8w/平,光租金就能供上月供,因為手裡有房且基本無月供,目前生活還算過得去。現在學院里的新來的年輕人就比較慘了,買房根本遙遙無期。當然,北京市也很為難,房價跌不可能,那樣ZF哪來的錢啊,房價是不可能跌的,但這麼高也不行,外地年輕人都不再留下來或者都走了,造成本地老齡化也危險。所以這幾年悄悄出台了一些面對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的兩限房公租房等等政策,一些買不起房的老師們都能租到公租房,租金還是比較低的。

不過,房價對年輕人的衝擊確實很大,就我們待遇和科研環境很一般的二流高校來說,這幾年明顯感覺不容易招到人,尤其不容易招到男教師。這點也許有點出乎大家意料,但確是事實。北京房價再這麼高企,個人覺得很危險。

5)不走人的原因,其實還有對自己的能力的不信任,學校里呆久了,教書做科研的這點本事,在學校里混得開(答主課講得不錯,學生評價很高),但總覺得出了校門用不上,情商更是不行,不善於跟人打交道。用我媳婦的話說就是學校里呆久了,都呆傻了。


想走人的原因:看到知乎那麼多人動不動月入十萬年入百萬,羨慕啊,誰不想多掙錢...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你可能沒意識到:大學本身就是名企。

是的,大學不但是名企,而是很多大學都是一年幾十億幾百億上下的名企。

另外一點你可能會忽視的就是:在一般的企業,你的價值隨著年齡增長,不一定是一直上升的,只有少數人能做到。而在學校,你的價值大概率始終是逐年增長的,老教授始終比青年教師看起來可信,不是么。

千萬不要小看了大學,你的新老闆的身家可能比不上大學的零頭。那些知乎「精英」們瞧不起的高校,其資產恐怕也是精英們一輩子難以企及的。


父母以及近親幾乎都是大學老師的人覺得自己一定要答這個問題!!坐標上海。
先說工資,很少非常少。 至少比起他們的學歷來說工資簡直少的可憐。 目前在魔都某985,教授一月也就10000左右,一年加上各種福利也就二三十萬 (聽說某些老院士全年收入也就這樣…
剩下的全靠自己開拓市場的能力了吧,畢竟這是個很自由的工作有很多空閑時間。 所以身家過億的老師也是有的…但同時話說回來也有人一年只有十萬左右,這種收入在上海活著有多悲慘我就不說了。
工作壓力的話看你擅不擅長搞科研和寫論文,只會教課等於死亡。 近兩年改革有些老講師科研任務完不成直接被開回家( ??? ﹏ ??? )
雖然很多人說老師很清閑,但我的經驗告訴我:一個想生存或者想做點成就的老師一點都不清閑。
所以這麼說來的話,一個正常的海歸博士為啥要去選這種工作是吧。除非他腦子有病是吧。
我以前一直是這麼想的,覺得我家人都特別慫,並且立下大志:要是以後我做了大學老師我就是doge。
關於答案我是最近才深有體會的。
我高三剛畢業,畢業後的這個暑假出門獨自旅了幾圈游做了幾個兼職,和同學交流了一下,得出一個共有的結論:社會好他媽的噁心啊。
上一秒我們還在作文紙上寫情懷與堅守,下一秒我們就突然看到了另一個世界。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去泰國看人妖的路上,導遊一直在講黃段子,前面的大媽笑得臉上七葷八素(還笑著給她十幾歲的女兒講),再前面大媽的媽媽,一個七老八十的老太太,也笑得一臉油膩。當時我真的覺著反胃的不行(我是覺得他們那種不加掩飾的粗俗神情很噁心 不是說黃段子),立馬就想下車。類似的場景暑假見了和聽了不少,被無知和惡俗嚇得不輕,由此終於生出了一些『知識分子』的清高。我一點都不想聽那些叔叔阿姨的勸。我有同理心,但我不喜歡他們,不想再和他們交流。
大學好啊,它不是個象牙塔,但不管怎麼說那裡都有一圈人至老都在談情懷談理想談浪漫談生活,那裡絕大多數人都是書頁里長大的孩子,到老都天真。舉個例子,我父親的同事,六十多歲,為了調查農民工子女教育偽裝成農民工去工地做了三個月,陪研究生創業,為了做調查開車環遊西北地區。你見過六十多歲還這麼可愛的人嗎?這個職業太利於保鮮了,他上次和我談理想感動的我都要哭了。他們相信一些早已被世界遺棄的東西,這很重要。你知道的,書頁里成長的和人群里長大的孩子永生永世都是敵人。
有一天我路過一個父親是老師的同學家,她爸爸站在五樓的窗口喊我說上來看看書吧。多可愛吶,我只聽人喊過「來玩玩吧」,我第一次聽見一個四五十歲的人真誠地邀請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說,上來看看書吧。
而做大學老師在我眼裡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一個可愛的人和可愛的人在一起,永遠可愛。
當然了,抱怨窮還是要說的,畢竟老同學都升官發財了是吧。但這份職業有一種獨特的溫柔,使它在這個大魚大肉的社會上令一些素食者情有獨鍾。
就醬。(回答不絕對 僅個人見解)
——————————————————
針對評論說點什麼
最討厭的幾句話之一是「你太年輕 你不懂」,這種用年齡抬出來的居高臨下感我覺得很無趣,超脫老滑的背後幾乎都是懦弱失敗。你不能因為自己活得不太情懷喜歡低級趣味就否認別人的是吧。三觀這事根本沒有是非對錯,我只說個人好惡。不回複評論里我覺得傻逼的人,因為我不喜歡呀。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問了我外公外婆這個問題,然後被進行了長達半小時的思想教育。我不知道別人,我只知道他們兩個可能是性格真的不適合,理想又太崇高。

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們是傻子,不僅是我,甚至周圍的人都笑話他們是老頑固不懂得變通。直到幾天前和 @李雷 提起的時候,雷雷說你外公外婆是真正有信仰的人,我很敬佩他們的時候,我才略略懂得了他們到底要的是什麼。

外公外婆都是理工科的大學教授,退休於九十年代初期。參加過國家的絕密工程,在那個吃糠咽菜的年代拒絕了薪水豐厚的邀請,也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由於除了學術之外不參與任何的派系鬥爭,外公還被從北京調到南京降了兩級,算是受了不少不公正待遇。

在我的印象里,我家裡應該有好幾次發大財的的機會。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幼兒園的時候有人帶著錢和鑰匙來我家請我外公做預決算,最後我外公茶都沒有請人家喝就把人家送出門了。

我問外公:「他們是來幹嘛的呀。」

外公抱著我說:「這些叔叔來家裡給我們送別墅。」

我眨眨眼說:「那為什麼你不要呀,我想住別野。」

外公想了想說:「他們要爺爺做不好的事,他們想要賺國家的錢。如果爺爺要了,就會被抓去坐牢,你是希望爺爺天天陪著你給你做飯呢,還是要住別墅看爺爺不能陪你呢?」

我糾結了很久說:「爺爺我會學做飯去看你的。」

氣得我外公把自己關在房門裡一天都沒出來也沒給我做飯吃,心想怎麼會生出我這種大逆不道的東西。後來那些人找到了院子里其他的人,那個人後來也住上了別墅,好像也沒給抓進去。我問我外公後悔不?我外公說有什麼後悔的,國家培養了我,為國家教書育人是我的本職工作,靠國家給我的榮譽去賺國家的錢,算什麼本事?

「可是這錢你不賺,也總會有人賺啊。」

「那就是他們的個人取向問題了,至少我不能這麼干。」

我家別的東西都不多,就是書多和草稿紙多。兩個書房堆的都是他們的專業書籍,每到江南梅雨天他們就得去折騰他們的書生怕發霉了。從小到大我都是我周圍朋友里最窮的一個,但說起外公外婆是大學教授的時候,他們還是不敢看輕我。

外公外婆教過的學生遍天下,從軍級幹部到上市企業董事,但每每提起他們的時候,外公外婆就只記得他們當年上課不認真聽講考試沒考好,過年不回家來家裡圍著蜂窩煤爐包餃子的樣子。他們的學生們在他們還年輕的時候好幾次想聘他們去企業,最後都被他們一一拒絕。

我從小到大唯一受到的來自他們學生的好處應該就是我外公生病住院的時候他們送的果籃了,十幾年前熱帶水果還是稀有貨,普通超市裡都買不到,醫院樓下的水果店的果籃里會搭一個椰子,我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把果籃拆了把椰子抱出來敲開喝椰汁,以至於所有叔叔都知道老師家的小祖宗喜歡椰子,逢年過節都成箱成箱往我家搬。

這些大官大賈們來我家,該坐木板凳還是做木板凳,還是要恭恭敬敬地聽我外公給他們講那些老掉牙的科學發展觀,叫他們賺了錢當了官也不要忘記扶持國家的下一代教育。

每次我外公說這話的時候,他的白內障都透著光。

所以回到題主的問題,別人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外公外婆不去找個待遇更好的工作,一是不善交際,二是老學究熱愛科研,三是對教育對國家有崇高的使命感。

高校環境相對純凈,簞食瓢飲就能滿足他們一顆搞科研的心,對於他們來說能接觸最先進的科研設備,研發最尖端的科技,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才是他們的心愿所在。前些年他倆回學校看到現在的設備都嘖嘖稱讚,表達羨慕,說如果當年也有這麼好的科技,我們就能早一點完成試驗,國家就不會落後挨打了。

以前我總覺得他們擁有比常人聰明的腦子,卻絲毫沒考慮要拿這些賺錢,害得我想買包還得自己賺,真是讀書讀傻了。後來我才發現對於他們來說,能夠無愧於心投身科技,和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們賽跑,看著自己的研究變為現實,改善了所有人的生活,和時間爭分奪秒研究核武,用紙和筆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後來我才發現,那些說他們老頑固不懂變通,是傻子的人,或許是因為自己做不到,也無法理解他們的堅持,只能調侃一句,當一個人能為自己的理想和熱愛奉獻一生的時候,這其中的快樂或許是金錢不能衡量的。

所以我不知道大部分人怎麼想,我只能說說我的外公外婆,他們可能已經是上一個世紀的時代縮影了,但今日高校里或許還有許許多多如他們一般堅持而純凈的人。

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大抵是最昂貴的幸福。


看了好多人的答案,普遍的說法是大學教師不是沒錢,這個說法我部分贊同,不過絕對依賴於專業。大多數人提到的富豪老師都是經管法一類的專業,或者是工科老師有大項目的,這些也不能算是普遍情形。而且很重要一點要分清楚,這些有錢的教師是主業當老師,副業賺錢呢?還是主業賺錢,副業當老師?比如說,前面有位同學提到,老師名片上印了兩個頭銜,一個老師,一個總經理。上上課接了個電話,然後跟同學們說有個事情必須處理,不然一天損失一萬,回來請同學吃飯。這種人呢,其實主業是總經理,副業才是老師,所以不應該作為大學老師有錢的例子。

大學教師的收入,跟專業、學校、個人等級都是相關的,不同情況的老師收入差別很大。比如說,經管法一類的老師普遍比數理化老師有錢,工科老師普遍比文科老師有錢,等等。同一個專業內部呢,如果是名校引進的各種人才,例如這些年的青年千人之類的,那麼收入也比傳統的事業編製的老師工資高。比如青年千人可能年薪二三十萬吧(2017年9月修改,根據這兩年的情況,青千年薪應該是五六十萬往上),那麼就跟企業工資差不多了,但是這部分人也是少數,就算是名校每年也才新招那麼十個八個的,分到每個專業也就一個兩個,這在就業市場上也算是佼佼者了,拿這個工資我覺得合理。

老師吐槽收入低,主要原因不是老師總收入低,而是說國家給發的老師的本職工作收入太低。比如說吧,上海現在本科畢業就工作,如果是985的話,找個月收入七八千的工作不難吧。可一個985大學老師,本碩博都得是出身名門正派,再做兩年博後,快三十歲了進到大學當老師,也就跟一個本科生收入差不多。而且,大學老師的主業應該是教書育人,給大學生講課吧,講課費是多少呢?一個小時幾十塊吧,還沒有學生出去當家教的講課費多。。。聯想到前幾天看到的新聞,中學校長聯名要求提高班主任津貼,因為現在的班主任津貼還是15塊一個月,跟十幾年前一樣。

不過我還是用個人經歷來舉個栗子吧。我從公司跳槽去大學,薪水變成原來的三分之一。。。還是選擇當大學教師,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大多數博士的心中,都有一個大學教師夢。不想當大學教授的博士不是好民工,成為大學教師,是對於一個博士學術能力的肯定。

2. 社會地位較高。雖然工資不高,但出門在外拿個名片出來還都是拿得出手的。尤其是老婆認為,嫁給大學老師比較好聽。

3. 心態容易平衡(阿Q)。比掙錢,太多人比自己強了,一個沒上過高中的拆遷戶,手裡的錢可能是我一個大學教師一輩子掙不出來的。但是呢,咱們就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嘛,你是有錢,你能去大學當老師嗎?

4. 增加不一樣的履歷。我現在想去公司,做以前的工作,隨時可以找得到。但是,進入大學當老師,咱又不是論文砸死人的學術大牛,可不是隨時都有的機會。

5. 時間安排自由。沒有課的時候,以前都是睡到自然醒的,這一點沒有幾個工作能做到。當然,結婚以後了就沒有這個優勢了,每天都得比老婆起床早,做好早飯然後送老婆去班車站,接下來考慮今天是回家呆著呢還是去學校呆著呢。去學校也不用按點兒下班,趁著晚高峰沒來就提前溜走接老婆下班。老婆表示說她現在碰見下大雨也不用擔心沒人收衣服這種事兒了。

6. 辦公條件不錯。以前在公司十幾人甚至幾十人在一間辦公室,現在兩個人一間辦公室,另一個老師還基本不來,相當於獨立辦公室。大多數公司的中層幹部都做不到完全封閉的獨立辦公室。

7. 可以自己出去掙錢。這也是我當時不太擔心收入下降很多的原因,雖然工資很低,但是想掙錢可以自己出去掙嘛。至於怎麼掙錢,那就是各個專業的老師貓有貓道狗有狗道了,就看你會的東西有沒有市場了。不過,對於青年教師而言,頭幾年沒什麼人脈,自己工作壓力又很大,要出文章申項目評職稱,有課的話還得花時間備課,所以也不是那麼容易掙外快。

8. 教書育人的感覺不錯。不可否認的是,當大學老師,面對幾十上百的學生,能講課講的出彩,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思路走,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不是在睡覺,而是抬頭在看黑板,提問的時候有人會回應,這些感覺都棒棒噠。

9. 現在有了小孩兒了,更感覺大學老師的職業不錯。暑假兩個月陪老婆在家休產假,幫忙帶小孩兒,別的職業基本不可能做到。

10. 有娃兩年之後,再次更新答案。這兩年的時間基本都用來帶娃了,有課的時候去上課,偶爾去開個會,剩下的時間都圍著女兒轉。由於我和太太的父母都沒辦法過來幫我們帶孩子,我們請了個保姆,工作日朝九晚五來幫忙看一下小孩兒。太太加入創業公司之後,工作特別忙,但我基本上每天五點都可以趕回家接手孩子,解決了太太工作上的後顧之憂。深切體會到每個成功的男人/女人背後,都得有一個在家帶娃的女人/男人啊。如果我不是大學老師,大部分工作不可能讓我每天五點前就到家,很難維持兩個人的事業都不耽誤。

11. 在沒有小孩兒的時候,沒有考慮過學區什麼的問題,但是當開始考慮孩子念書的學校的時候,意識到了大學的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優勢:附屬幼兒園和附屬小學。大學的附屬幼兒園和附屬小學,由於學生許多都來自於教工家庭,家長素質基本可以保證不會太糟。而且那些特別有名的幼兒園和小學,入學的孩子家裡一般非富即貴,作為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便進去牛小讀書,也難免會有壓力。但大學的附屬幼兒園和小學,家長的背景比較接近,也不容易出現孩子之間的過度攀比,孩子的壓力應該會小一點兒。


「待遇」不只是收入,它是各種福利、收益的綜合體。我相信任何一個找工作的人,都不會只看收入高低來做選擇的。從其他人的答案里可以看到很多金錢以外的東西在吸引老師。但我很想分析一下本質。

先說一下背景:我在高校工作了十年,在企業工作了三年,見過象牙塔內外太多人。我愛人博士畢業時,一門心思地找高校工作,連研究所都不考慮。而那時,我剛從高校辭職。

在求職時,人們本質上在追求的是什麼?我認為是安全感。無論選薪水、選地域、選行業、選團隊、選當下、選未來,落到根上,都是希望自己能安全地活著。什麼最能帶來安全感?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悉的一切。

當一個人,在一個環境里已經呆了超過五年,就很難離開這個環境了。因為換環境,就意味著風險的增加。

四年本科、兩年碩士、三年博士,最快的速度也要九年才能畢業。這九年,18-27歲,正是人在性格、能力、感情、三觀等各個方面進行定型的九年。更何況多數博士都是30多歲才畢業的。此時離開那個熟悉的環境(非指一所具體的高校,而是泛指高校圈),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走出舒適區不是那麼容易的。

我認為這才是近年留校的多數大學教師的根本原因。君不見,很多人畢業時不能如願,就寧肯做博士後,再在這個環境里搭上幾年來等待一個風險更小的未來。


大學可以說是精神潔癖者的最後一塊凈土了……

我大二時某門課老教授給了我我不滿意的分數。去辦公室打算找他好好談談時,他辦公室門開著,和其他教授一起手舞足蹈地說今年提前招生保送考試又發現了怎樣怎樣的好苗子。
那開心的神態是沒辦法裝出來的。

所以你的老教授再罵你不認真聽講不好好寫論文不靜心做學術時。多多理解他吧。
他們當年也都是名校畢業生。從農村寒窗苦讀出來的。去哪賺不了錢不被人捧到天上去?

要不是有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抱負,也不至於現在背負這麼大的科研壓力還拿著微薄的工資。

你好不好和他們真沒關係。
他們說的這些是真為了你好。

ps.
純文科。幾乎沒有橫向。做學術非常不好賺錢的學科。
工資也是。我說的微薄是指和他地位不符。
他教出來的本科畢業生選擇工作的大部分都一畢業就年薪比他高了。
其他收入有沒有我也不了解。


因為大家都不是傻子。

首先大家要注意,企業工資比學校高的專業其實並沒多少,而且像物理化學這樣的專業對口工作很難找,不找教職就只有失業。下海之後工資暴漲這種情況大概只在計算機、金融等少數行業存在。

那我們來對比下程序員和計算機專業大學老師。

1. 收入:基本工資程序員吊打老師,這個沒什麼好說的。但是老師有很多隱性收入。比如說你拉了個大項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國家是允許你自己用的(我記得是10%-20%)。另外大學老師是可以同時創業經商的,在計算機這種容易產業化的專業,很多老師都和企業有合作,有的甚至持有股份。

2. 穩定性:拿到終身教職,大學老師就是鐵飯碗,比程序員34歲被開除高到不知哪裡去了。

3. 休假:大學老師有節假日雙休日甚至寒暑假,而且每天都不用加班,毫無爭議的吊打程序員。

4. 人脈:在任何國家,大學老師都是社會地位高的職業。很多碼農不服,說自己賺得多,但首先在中國錢不是萬能的,鄉鎮企業土豪小老闆還是得看省廳公務員臉色;再者就算在資本主義國家,金錢和社會地位也不是線性關係,而是階躍式的,你年薪20w刀吊打年薪8w刀的裝配工人,但是在資本家眼裡你們都一樣是普通工人,沒什麼本質區別。你成為大學老師,就有機會接觸教育口的政府幹部、合作企業高層,這比碼農的社交圈要高端的多。而且你認識很多同領域的大學教授,子女升學出國就是一封推薦信甚至動動嘴皮子的事情。

5. 福利:大學老師有個巨大的buff就是教育福利。很多大學都有配套的小學中學供教師子女就讀,而且質量都不差(家長都是大學教授能差到哪),相當於自帶一套學區房。和這個比起來,IT公司讓程序員出國旅遊、發健身卡、發macbook這些小恩小惠真的都是浮雲。說到出國旅遊,大學老師每年都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學術會議,滿世界跑學校還給你報銷,和公款旅遊差不多。

綜上,拿到終身教職的大學老師,是一個福利非常好的幸福職業,一般的工作根本沒有可比性。至於沒拿到終身教職的講師博後AP研究員為什麼不走呢?因為他們想拿終身教職啊!

P.S.

爽的是教授副教授,不是講師、博後、AP,但是後者願意用現在的辛勞換美好的未來。很多人說當教授難度大,這誰都知道,但是問題不是建不建議你去當老師對不對?我只是解釋一下很多人留在學校的原因。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有的人覺得自己適合去企業,有的人覺得自己適合留學校,我只是說一下在學校可能的好處,不是建議所有人去學校拿教職(大部分人也不夠格)。


2.11更新,補充下第一條

有知友吐槽第一條,顯得留學校的老師都是沒本事的,絕對不是!

我的意思跟匿名那位老師答案里第二條一致,這位老師回答的比較全面,我只是一位曾經的年輕教師一家之言罷了,請把他的頂上來。

總結一下就是:教書做科研是一種本事,但跨行業跳槽需要另一種本事。這一種並不是人人都有。

至於有人說,你跳槽你了不起嗎?

對啊我能教書能做翻譯能當好Hr,我覺得我棒棒噠~

當然兢兢業業堅守教育崗位的老師們,你們才是我最佩服的。

至於在課堂上抱怨自己薪水低的,基本適用於下面第一條的字面意思。

—————————————————

= =今天中午科室聚餐還有人覺得我為啥腦子裡進水不當高校老師跑企業受罪了。

剛好回答下這個問題。


1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本事離開學校另謀出路的。

2 也並不是所有人都敢捨棄教師這個穩定的職業的。

3 當然,也有很多老師的確喜愛教師這個工作崗位。

a. 環境好,在公園一樣的校園上班,現在想想都很開心。

b. 工作相對來說沒那麼複雜,認真教好課寫好文章就差不多了。沒那麼多噁心事。

c. 學生們太可愛了,教學太好玩了。

d. 同事們共同話題比較多。現在偶爾說一個語言學上的冷笑話,木有人響應……

e. 女老師比較好找對象。認真的……


最後反駁幾點

收入高

收入高我還跳槽……你以為金牛座的我是傻逼么?

清閑

年輕教師不混成老娘們老頭子就別想著清閑吧。

辭職前平均每天上六節課,另外系裡還有所謂的助課等亂七八糟的任務。比現在朝九晚五的生活忙多了。

寒暑假

都說了沒錢了,沒錢放那麼長的假能去個鬼地方。

兼職

系裡不讓,發現誰兼職誰滾。另外,累都累成狗了,沒心做兼職。

下班早

這個看排課了,老前輩們一般排的課比較好,吾等小鮮肉(吐)就老老實實上完最後一個時段惹。

偶爾能早點下班,該備課備課,該改作業改作業去。


可能混成了大牛後可以接項目可以搞兼職,可以早點下班想幹啥幹啥,但你必須得熬出來……

我不想熬,就走人咯~


後悔當然是有的,收穫更多。

祝福我的同事們和學生們。


個人追求和權衡利弊的綜合結果。

大學老師雖然固定的學校的收入不高,但優點也是多多,講幾個實際點的理由吧:

1、更多的自由度和自我空間,有寒暑假,不用坐班,人際關係簡單,自己的課程自己負責;

2、更豐富的精神生活,少一點苟且,多一點詩和遠方;

3、隨著年齡的增加不會折價而是越來越有權威和地位(前提是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和研究);

4、與企業的競爭是不一樣的,多一點自主性,關係人脈等相對弱許多;

5、不是青春飯,職業生涯很長,沒有天花板,只要願意努力一直可以發展。這樣的職業極少;

6、與年輕人在一起,探索知識,傳播知識,永遠年輕態;

7、如果有能力,還可以用知識創造更多的物質和財富。

大致就是這幾點


我和我太太都是大學老師,關於這個話題也討論過幾次,每次討論前,都是激動滿滿,討論完之後,都互相覺得,還是現在這樣吧,這樣也不錯。

為啥有跳槽的慾望?

第一是待遇,大學老師完全在國家的掌控中,錢不多,遠不夠你財務自由,錢也不少,餓不死你,讓你清貧度日。現在的教育理念,完全是20世紀末教育產業化的思路,其實,大學機構應該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歷史文化傳承的最重要場所之一,是國家出資供養的事業單位,但產業化的思路,大學成為了一個產業,涉及了物質利益考核,大學應該積極做社會服務,做橫向課題,你沒本事,就只能去上課去。現在的大學,上課的老師是最底層的老師。加之,大學行政化嚴重,大部分高校,處級幹部比教授的工資多,比教授權力大,教授都爭著當處長。每年撥款一定,錢都讓行政拿走了,大學教師,錢就更少了。

第二是不爽。日復一日講課,透支自己的知識,大學裡面也烏煙瘴氣,各種拉幫結派,教師很多時候最沒有地位,學生惹不起,有次我掛了某學院學生的課,那個學院領導給我打電話,讓我最好改一下成績。行政都是官老爺,六月盛夏,我和我們學院的白髮教授一起滿頭大汗的監考,一個小小的科級幹部背著雙手來巡考,還陰陽怪氣地說,監考辛苦啊。我當時心想,我也就算了,青椒一個,教授也派來監考,真是醉了,他應該去高峰論壇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啊。

第三是沒出路。有時候會覺得很惶恐很害怕。因為你能想像到自己未來的樣子,就是學院裡面的那些老教師。教師的圈子很小,資源也很少,壓力有很大,讀了半輩子的書,心想著就這樣走到晚年,默默無聞,真是心有不甘啊。

為什麼又不跳槽了?

我太太說,工作歸工作,工作再牛逼,也是為了生活,算了。孩子暑假也得上早教班,我也可以帶他去旅旅遊,和大多數女人一樣,結婚生娃後,女人心裡最重要的是孩子和家庭,工作和事業上的野心,偶爾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到自己年輕時候的理想,可能才會逃出來。

概括一下,女大學老師的心聲,寒暑假,下班早,時間自由,可以陪孩子,照顧家人,年齡大了不想折騰,和年輕人再一起競爭,幹了這麼多年的本專業的教育,再折騰成本太多,不想吃苦,想想,算了。

我(男大學老師)說,跳槽不是說跳就跳的,它不只是一份工作,它涉及到一個家庭的未來走向,這個時代,沒錢不行,我是孩子的爸爸,父母的兒子,太太的老公,謹慎為上,小心不為過。

其實來大學這麼多年,好多課都教過,巔峰時期,一個學期四門不同的課,到最後,屬於什麼都懂,但什麼都不精通。身上沒有一個讓人贊服的專業標籤。比如,你就是對於數字營銷領域的廣告量化效果特別精通,或者,你積累了很多公益廣告的政府和業界資源,並且自己也對公益傳播有很多認識。但,幾年下來,忙忙碌碌,自己的專業領域也還沒有明確,專業人脈資源的積累更無從談起。如果現在走,一方面心虛,畢竟社會和大學不同,它需要細緻專業分工,追求效率。另一方面,心有不甘,這幾年時間就算是白活了,除了簡歷里留下這麼一行字。

接著想想,如果繼續待在學校里,其實還是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和上面說的,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專業和優勢,這個時代變化如此之快,我們需要更多的有效知識來指導我們的實踐,大學其實可以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它應該成為研究高地政府智囊社會公知的,那大學老師,也應該以此為目標。

當你只是一個老師,每天面對幾十個學生,一周上十幾節課時,你創造的價值就只有這麼多,國家和社會只會給你那麼多錢(其實相對而言,已經不少了),當你成為了企業顧問,政府智囊,社會公知的傳播者,你就創造了更多的價值,自然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其中的職業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可能遠遠超過金錢和物質的滿足感,因為,我們絕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是低級趣味的人,跳槽,有時候,也不僅僅是因為待遇問題。

分界線:發一個廣告(可以跳過,與本話題沒啥關係)

最近有很多感悟,其中一個感悟就是:每天都有新事情發生,每周都有新概念出現,每年都是某某元年,關鍵在於尋找那些不變的永恆的知識,並且花費三五年時間,心無旁騖的去積累。

對於廣告和品牌傳播而言,數字時代更像是一場徹底的革命,它摧毀了原有知識體系和方法論工具。對於我們而言,當務之急是看到變化,直面變化,甄別虛熱的概念和知識,回歸廣告與品牌傳播的本質,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決勝之道。仔細想想,廣告、營銷、傳播的價值、本質和基本規律並沒有變,數字環境,其實質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一次農耕社會的回歸。

關於這一點,具體的內容我整理了幾萬字的資料,以及一個思考框架的ppt,在7月28號晚上八點,我會在「知乎LIVE」上有一個分享,主題是「建構未來品牌傳播的知識體系」,從最近的亂象入手,4A死不死?戛納創意節是不是沒創意?小黃人如何與ofo聯姻?進而思考品牌傳播的本質、內容與形式,最終回到個人修鍊的知識體系上。

歡迎大家前來,帶著你的思考與疑惑,你還可以送給你的好友,約他,請他一起來討論。我們一起撥開迷霧,尋找時代變遷的脈絡,這是對自己最大的投資。

知乎LIVE的鏈接如下:https://www.zhihu.com/lives/866290808142327808。


本人畢業很多年了

首先,我要說,真喜歡科研的人,在大學是因為自己喜歡,開心,不會糾結待遇。關高校本身並不應該是賺錢的地方,但中國國內高校很多人,卻把他當成了陞官和發財的地方,這是不對的。具體可以參考我以前的回答


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做科研就得忍受清貧的生活? - 青銳吳斌的回答

其次,如果你一定要糾結待遇,那也可以。我認為,國內大學教師收入低,這個說法本身並不確切的。大學教師這個職業,對於適應這個環境的人來說,可以是一個待遇很好的工作


如果你不糾結待遇,不想弄很多錢,那下面你不用看下去了,盡可以拿拿工資,干自己喜歡的事情,也餓不死。但如果你想明白在高校怎麼賺到很多利益,那你看下去吧。在此請那幫邏輯學0分的人拎拎清爽,不是我讓你們去這麼乾的,你可以選擇不幹,我最欣賞的就是在這個混濁的高校里依舊兩袖清風,安於貧困的科研工作者

------------------------------------------------------------------------------------------

下面的內容,本來文字太多,我縮減了一下,索性把對比高校和外面收入的部分刪掉了,就直接說一個大家關心的點,就是高校的收入好的話可以有多好。請注意,高校方面,給定 北京上海、知名高校、理工科、重點實驗室 先給定這些條件吧。本人只了解北京上海幾個知名學校理工科的情況,題主問的本身也是計算機系。

大學教師本身的收入的差距本身是非常大的。如果論有錢的老師,其有錢的程度,遠遠超出圈外人的想像。當然,也有沒錢的。但是,外部的市場化企業裡面,何嘗不是也是有階層區分的呢?要將高校的收入,和外面企業的收入比,首先得確認不能交錯,必須同一個地方比,如果你拿北京的企業收入和河南的高校比,那是不對的。

第一. 我來說一下在高校里工作要混的好,必須具備的條件(「混」只是個調侃的中性詞,如果有人對「混」敏感,認為這個字侮辱了您敬愛的神聖的職業,那您可以自動替換掉)
1. 智商:廢話,你做科研的,要做實驗,要發英文論文,智商不夠怎麼混。
2. 學歷:這也是廢話,在10年前,也起碼得博士。現在最好是海歸博士,在國外有長期經歷的。
3. 人際:高校的派系鬥爭如此複雜,如果你對人際不敏感,不會搞人,基本沒有機會。
4. 靠山:一開始找對好的靠山投靠,非常重要,這個和官場是一致的,畢竟高校不容易跳槽
5. 勤奮:那也是廢話,勤奮是干任何事情乾的好的必要非充分條件
6. 運氣:當然,做科研有時候還是需要一些運氣的,尤其是偏基礎的學科出超級成果
7. 底線低:在政治鬥爭中,底線高的人往往會敗給底線低的人,這是常識

第二,我來說一下在高校里工作要獲得好收入,可以走的途徑(大家好像最喜歡聽這段,一群屌絲罵的最多的也是這段)
可以走三種途徑。一種是當官,第二種是混學術,第三種是混副業開公司,而往往這三種又是可以疊加交錯的。
第一,當官的途徑。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中國的高校本身是個體制內的事業單位,本質上是個官場,你相信體制內的官會沒錢嗎?不相信對吧?那就對了。知名的一批大型高校,其校長書記都是副部級,下面廳級、處級的官員一大批,你要知道,在黨的體系內,這些級別是可以用來平級對調的,這些已經是很大的官了。只要你往上爬,妥妥的以後當個地方的市長、廳長甚至中央的部長之類的,這種案例很多,自己到網上搜一搜就知道了。在天朝體系內廳級以上官員有沒有錢,我覺得就不用多說什麼了。那我們再說說這些官在學校期間的收入。這樣吧,你們可以查一下各個知名高校下面的三產公司有多少。每個高校都會外掛一個巨大的實業控股集團,資產在幾十億,甚至幾百億,你以為?來錢的手段太多了。有權力,一定有錢,這就是天朝的體制。
貼幾個案例
高校到對應體系的中央,這種比較普遍,順便貼幾個
陳竺_百度百科
周濟(中國工程院院長)
陳吉寧_百度百科
萬鋼_百度百科
高校到地方官,這種大家之前聽說的比較少吧,這個也貼幾個
夏德仁_百度百科
王榮(廣東省政協主席)
王忠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
陳存根_百度百科
高校去行政化,喊了10多年,結果越喊約行政化了,這才是趨勢

第二,混學術的途徑。在天朝混學術這一條,最終還是會和官場搭上。一般混學術的方案是這樣的,首先你如果現在是個本土的博士,會比較難。所以你得出個國,讀個博士,不行的話,混個博士後也行,然後國外艱苦幾年,然後包裝包裝,回國來騙個千人計劃。最近5年國家千人水漲船高,在國外不混到個副教授,就有點難弄到了。不過沒關係,騙不到國家千人,那就騙個低端的省級、市級的千人,這種一般國外幾年博後,或者助理教授,就可以了。有些學校笨點的,還會送你個教授博導乃至院里領導的職位,這叫高起點。然後,就死命開始申請經費。什麼863、973,各種科委基金、國防基金、國家重點XX基金,統統到碗里來。在北京上海的所謂知名學校,每年能拿到千萬級別經費的老師,都有一大把,誰叫我們納稅人的錢不是錢呢。然後怎麼辦?就和經營公司一樣,拿出一部分做投資,另一部分落自己口袋。越有錢,越能吸引人才,就越能有別人幫你出論文,就越能拿到經費,這是一個正向循環,最終十幾年後你就能變成「學霸」,行政職位上一般得院長,榮譽上混上長江學者起碼的,好的話就上院士了。很多人不知道,院士本身在國內就是個官,是有極高行政待遇級別的。你知道一個工科的院士手裡每年進出的錢又多少嗎?數千萬-數億。混這條路,你還是得會發點國際論文的。國內的環境吧,把70分弄成85分有灰色炒作的可能性,但如果你科研能力只有20分就算了吧,誰也幫不了你。
如果大家想展開閱讀,隨便網上搜搜就很多,會翻牆的話更多,隨便貼幾條

院士評選黑幕
南方周末 - 學生舉報導師 披露院士評選內幕 「我怎樣幫導師評上中科院院士」
學生揭中科院院士評選內幕:幫導師抄襲不注來源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揭露該校千人計劃造假,實際到崗僅1人
清華大學「千人計劃」孫偉等造假事件
「青年千人」陸駿造假事件
千人計劃造假事件,幕後黑老大是南京大學閔乃本zz
南方科技大學,醜聞 -中國千人計劃第一騙子:兩次假千人孫小衛何以騙取教授職位???_Isee你

第三,混副業開公司。很多人對這點更不知道了,老師還能開公司?當然了,國內的老師們是非常熱衷於創業的,誰說他們迂腐來著。只是,他們的創業方法,和我們俗稱的市場化的創業不一樣,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成本。恩,一批講師、博士後、博士、碩士,為其公司免費幹活,納稅人的科研經費來發工資,儀器設備軟體也是學校的,你見過這樣好的生意嗎?恩,事實上,可能比這更好。因為不但不需要成本,甚至還可以規避市場化競爭。前面說了,學校本身就是個官場,那些院長、副校長當老闆的公司,在對外部項目的競爭中,具有天然的優勢,尤其是政府、國企的項目。因為我是廳級幹部,在科技部、工信部都有人,國家XX委員會專家的牌子可以寫滿兩張A4紙,你這個國企不得給我面子?甚至地方上的市長乃至廳長都得賣面子。這樣的副業公司可以開到多大?簡單來說,A股上市公司,學校控股的有20多個,學校和學校里老師有參與的有上百個,你自己去查。悶聲發財的有幾千上萬個。
這個裡面涉及到老師們個人的隱私,所以老師個人是大股東的公司不好多貼,我發文的原則是不涉及個人利益。那我就貼幾個大家熟知的校辦企業吧,算是國企參股的,大家參考一下算了

清華控股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
方正集團
首頁_北大醫療
方正證券_方正金融,正在你身邊
高科首頁
復旦復華_FORWARD
上海同濟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浙大海納
浙大網新集團

看了上面的,你大概知道高校體制內的職位混得好有多麼誘人了。有名譽有名譽,各種國家級別的專家頭銜,各種XX學者,各種特殊津貼;要權力有權力,混個院長正處級,混到校長就是正廳甚至副部,找到幾個機會調到政府里,就是地方大員;要利益有利益,一邊拿工資,一邊開公司賺錢,不說上市,憑藉一般免費勞動力,每年賺個幾十萬幾百萬的,和玩一樣。所以,國內高校這個體制內奇特的場所,有著其特殊的誘惑力。其特點是,表面看起來窮,但實質並不窮;起初看起來窮,但越到後來越不窮;你以為我是做學術的、其實我是開公司的,你以為我是開公司的,其實我是當官的。這樣的環境,不是一般的市場化的企業可以比擬的。對於能混的人,高校這個場所一定是如魚得水,八面開花,搞錢根本不是個事。對於不能混的人,其實到哪裡都會窮,但高校並沒有讓他比在外面更窮。拋開道德因素(比如納稅人的錢的事情、剝削學生的事情),高校不失為一個搞錢致富的好場所。可以說,在國內高校混,不但名譽不封頂,官位、收入都不封頂。只要你適合這個環境,真是非常好的職業場所,為什麼要去外面尋找其他的呢?

貼的當前熱門的吧,大家感受一下,不評論

清華教師被電信詐騙1760萬

不是教授都是清貧的知識分子,那是假象。如果混的好,是可以非常有錢,又非常有名,還非常有權,關鍵還是靠自己。不要小看那些騎個腳踏車的博導、院士,有可能家裡別墅就好幾套,比你開個路虎的暴發戶還有錢,只是不敢露富而已,而這些人從名譽上更是碾壓商人,掌握著這個社會的話語權。高校里混的好,真的有可能實現一個自古以來大家都嚮往的目標,即好聽點叫名利兼得,難聽點叫「即當婊子,又立牌坊」。不要誤解,我只是想說得形象一點而已。

第三,我來對評論里一些不太懂的人提出的疑問做幾個問答吧(注意,仔細看好了,如果你懂中文的話,如果沒看完,就不要瞎噴)

疑問 1 你說的不對,我們這邊學校沒有這麼有錢/你說的不對,我們文科不一樣
答:前面已經說了,我說的就是 北京上海 知名高校 理工科 重點實驗室 混的好的。請再看一遍,我說的是要「混的好」,所以有這麼多要求,所以有這麼好收入。混的好的,在哪裡都只是一小撮,這個理解嗎?我前面強調了無數遍了,我論述的是「頂部」怎麼混,不是說的平均狀態。差的情況之前寫了,可是沒人關注啊同學們,我都調整刪掉了。另外,那幾位文科的朋友,等我有空再寫文科的情況好嗎

疑問2 你污衊神聖的高校,你污衊高校神聖的科研工作者!
答:你是什麼看出來我在污衊高校和科研工作者的?我通篇大部分文字說的都是高校如果混的好,可以有名有利有權,是待遇非常好的地方。然後說到當官,拿經費、開公司,這個難道不是事實嘛?我沒有義務非得維護你心中科研工作者的聖潔形象,這是假的,不好意思。

疑問3 你污衊院士、長江學者、千人計劃!那是都有本事的,不可能靠混!
答:評論里很多沒有邏輯的人,和我爭千人計劃的人到底有沒有本事,這些人理解能力真是讓人汗顏。絕對來說,當然有本事,但要說問題,也很嚴重。只是很多70分的人,被打上了85分的價格,這就是貓膩、灰色,和不公平。你說發20篇SCI的人有沒有本事,當然有,這個世界上99.9%人都發不了,但問題不是有沒有本事,是他的本身值不值這個標籤,所以我才用「騙」這個詞。70變成85,這就是騙;0變成85,那不是騙了,那是彌天大謊。千人裡面有多少騙子,選個院士要上下通融花多少錢,這種問題,了解的就了解,不了解的告訴他他也不相信。另外,關於「混」這個詞,就是個中性詞,你非得玻璃心,覺得受不了,那自己替換就行了。

疑問4 你污衊千人計劃,我看到過這些專家都是非常勤奮努力的!
答:這個邏輯也真是奇了怪了,勤奮努力,和騙,是不能共存的嗎?勤奮努力是任何人想混好的前提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要比勤奮努力,你知道我們投資界有多勤奮嗎?再給你舉一個,你知道那些爬升很快的政府官員有多勤奮嗎?包括那些被打虎的官員。勤奮的人一定道德好?你真是神邏輯。最後,我說的是你可以通過出國、國外發論文,來混一個千人,我可沒說千人100%都是這麼混的啊,結果到了你這邊就直接變成我說千人都是騙子了。這個鍋,還是你自己來被吧,建議重修邏輯學。好人,肯定是有的,只是在一個欺騙的環境里,我們不知道誰是好人。

疑問5 你根本不懂發論文、評教授、評千人,評院士有多難!你就是瞎噴!
答:你還別說,我還真知道有多難。還是那句話,請你注意一個前提,我們說的是「混得好」的,智商、學歷、人際、靠山 等等必要條件都已經具備了,他們是有選擇權的。你非得不顧邏輯,非又得和自己比,那不要來怪我。打個比方吧,對一個已經在美國知名大學混上副教授的人,他可以有選擇,是在美國當教授呢,還是勾搭上了國內千人的評審組的人,到國內來上個國家千人呢?這對他來說,只是一種選擇。但你明明智商不夠,學歷不佳,非得去當千人,那當然當不上。我文章說的是混科研的方法論,方法論本身當然是簡單的,但你沒有硬體,方法論對你當然沒用,事情當然變得很難。

疑問6 你發過什麼論文?有什麼科研成果?憑什麼質疑院士長江?
答:真是奇了怪了,為什麼質疑別人,我非得發的論文比他們多?難道我質疑中國功夫,首先要打過這些隊員?你質疑中國足球,要踢得比他們好?真是神邏輯。我作為納稅人,就完全有資格質疑這一切。反過來,我非常願意以我自己作為反面教材。我在學校里,首先確實沒有投入精力做科研,但我是我們學院那一屆畢業最快的人,也是發論文最多的人之一,要論做科研的能力肯定高於平均水平。論文發的地方不算有名,但數量上我發了10多篇,為什麼這樣做?因為當年學校有這個需求,求量。使得我一個工程方向的人,非得去寫這些東西滿足指標要求。這扭曲嗎?當然扭曲,所以我才對這個扭曲有體驗。另外,我還是在外面賺錢最多的人,當然,也為實驗室賺了錢。為什麼?因為賺錢很重要。無論在哪裡,能拉來錢就是王。我非常希望,未來的中國科研,不要是這種環境,不要唯論文論,導致找各種偏課題,就為了影響因子,毫無實際作用。至於經費,可變性不大,因為美國也一樣,錢是王道。但錢不應該壟斷在行政手裡,要市場化去募集。

第四,對於做了這個回答引起的人身攻擊,也做一個回答吧(建議其同類也注意看一下,不要重複噴)

高校教師這個職業,和很多人想的會不一樣。但我說了這個事實後,肯定會惹惱一群人,這群人不是我說的混的好的人,而恰恰是底層的人,圈外的人。這個很有意思,就好比你抱怨幾句民生,會被一群小粉紅圍攻一樣。一個沒讀過博,沒發過文章,沒高校經歷 的人不斷的辱罵我。整天嘮叨「沒本事留校」,「沒本事當上教師」,「沒本事留校」,「沒本事當上教師」,辱罵和誹謗我「智障、白痴、屌絲、loser、身材矮小,長相猥瑣,混不進高校」,然後又不斷自己偷偷刪貼。看了這人和其他網友的對罵內容,我大概了解了。因為,我說了幾句實話,就戳破了這個它幻想中的聖潔泡沫,它要崩潰了。


辱罵 1


答:1. 對,是受刺激,多年在高校的經歷,身邊很多同學在高校的經歷,讓我看到和聽到的太多;2. 本人是一個個體創業者,怎麼個狐假虎威?3. 應你要求,原文加了一堆鏈接,自己看 4. 對,我不算東西,我是人 5. 我見過高校工作者確實不多,比較熟的同學有幾十個,打過交道的上百個;6. 我本身是本土博士畢業,不是海歸,且畢業前就自己干去了,從來沒想在高校工作。


辱罵2


答:前面已經說了,鏈接已經放在原文了。關於有沒有本事進高校,這個問題問的我很奇怪。似乎在當年,流行的說法是沒本事的才留高校。而在你眼裡,似乎進高校是一個很需要本事的活?本事的事情沒法證明,我只能告訴你一件事,我們這一屆,除了我一個人以外,畢業後基本都去高校。


辱罵3

答:loser是相對的,諸多網友們追問你是什麼學歷,發過什麼論文,在哪裡就職,你都躲起來不敢回答,進而逃走消失了,所以我無法確定我自己和你比是不是loser,也無法確定其他網友是不是你說的」一群loser「。如果非要說,我覺得在業界大牛 沈南鵬、張穎 等面前,我必須是個loser,一定是個loser。關於傻逼,智障,你說的對,在知乎上,說實話,得罪人,確實挺傻逼的,我認了。


辱罵 4

答:1. 說到論文,對,當年,我白天在外面幹活,晚上回來做實驗寫論文,每天3點睡。這些論文,和我的主業還不完全一致,我也覺得挺水的。但注意一點,我說的水,是對我自己來說的,我覺得沒有真正用心去做這個事情。但對於你,你一輩子也寫不出一篇;2. 至於科研水平差不差,能不能留校,這個無法證明,我還是只能告訴你一件事,我是我們這屆最快畢業的,如果你知道當年交大的博士延期概率是多少的話。當然,你不知道,因為你沒讀過書。3. 身材矮小,長相猥瑣。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遇到這樣的人身攻擊,或者說誹謗,居然還是在這個討論科研問題的回答里。我身材矮小不矮小,長相猥瑣不猥瑣,網友可以自己搜。如果需要的網友,可以提要求,我心情一好,直接上照片:-)

辱罵 5 對其他網友的辱罵

答:首先,我非常對不起被此人辱罵的各位網友,是我的答案引出了這些事情,又沒有聽網友舉報這個人。其次,我還是覺得,這個世界上能思考的人還是更多,誰思想殘疾,誰人生攻擊,誰素質低,大家還都在看呢。

答:首先,我非常對不起被此人辱罵的各位網友,是我的答案引出了這些事情,又沒有聽網友舉報這個人。其次,我還是覺得,這個世界上能思考的人還是更多,誰思想殘疾,誰人生攻擊,誰素質低,大家還都在看呢。

辱罵6 hhhh不要以為我找不到你!hhhh我已經查到你信息了(這個發現已經被偷偷刪除了,找不到了,無法截圖)
答:我個人信息全名,誰想找都可以。1. 要找論文,直接谷歌學術,搜我名字 2. 職業信息,直接百度就可以 3. 照片,百度也可以,到處都是 4. 公司地址,直接輸入我公司網址,隨時歡迎來坐坐。至於你的個人信息,本來我是有點好奇的,一個不是科研圈的人,為什麼在這個答案下面惱羞成怒到要對我誹謗乃至人生威脅的程度。後來看到幾個網友在追問你學歷你就嚇得逃走了,我對此就不報希望了。

總結:

這個人後來在網友追問其自己的姓名、學歷、職業時,逃走了
其實我一直沒明白到底是什麼情況,不知道下面這個網友的評論是否有道理


多謝邀請,說幾點自己的看法。

1. 我教書的原因就是因為「好為人師」。喜歡分享、討論、做學術研究。我2007年開始教書,當時除了教書,也沒有太多其他途徑可以好為人師。現在,教和學的模式都更多,因此教書也不是好為人師的必然選擇。

2. 教書是一個長尾的事情,眼前的經濟收入並不高,也不會一夜暴富,但是長期有教學和研究成果,成為一個行業里的專家,收入的增加是比較明顯的。即使工資收入不高,社會地位、課題資助以及合理的社會兼職、課酬還是不錯的。這些年國家也大力支持創新人才,幾十萬甚至百萬的個人資助並不少見。

3. 教書是一種自由。有時候自由比待遇重要,尤其對於自我的人。大學本來就是一個追求自由的地方。一旦獲得固定教職,研究、教學的自由度很大。

我一個多月前離開了伯克利的教職,但我有一天還會回大學的,所以我也講講我對教書的一些不滿足。

1. 批判要大於建構:批判往往來自於對於問題的認識,但是這些認識卻常有馬後炮之嫌,更多是思維訓練,而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所以常常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我自己還是希望能做切實的改變的,因此在還算年輕的時候,走出理論思考,用思考指導實踐。

2. 學校是教育唯一形式嗎?教學是一個單向輸出的活,學生的感激和成就並不能取代老師自己的進步。隨著google、維基百科、youtube、skillshare等一系列新學習手段的出現,老師變得可以取代。那麼老師怎麼學習呢?很多時候,老師反而變成了學生學習的絆腳石。原來做學生,我就是一個願意挑戰老師的角色,後來做老師,我也希望在體制內提供另一種方式。現在,也許學校並不是教育的唯一形式,也許應該讓學生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3. 學校的政治:大學基本是一個只進不出的地方,因此沒有淘汰、篩選等公司體質可以執行的進化。一方面保護了學術自由,但在更多情況下帶來了人與人的關係的複雜。

總之,進大學應該不是為了待遇,出大學也應該不是為了待遇。


終於回到學校,之前零零碎碎的根據評論更新的一部分,


—————————如下——————————
我來黑一個吧。
題主問的是it從業人員。我只說我們學校信息學院老師的情況。

學院大部分大學老師的工資,並不低…

我以自己導師為例子
她不走的原因在最開始是因為穩定。
現在則是因為自己已經不會很多東西了。
導師是top2本碩博畢業,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回國後,在高校任大一班主任,每年帶兩個研究生,文獻很少看,對現在研究現狀基本不了解,每周小組會時她獲取一些研究情況的基本路徑。
那她在大學任教有什麼好處呢?
1,時間非常自由,每周只有兩節課,其餘時間基本干自己的就行。學生作業有助教幫忙改,基本除了上課,什麼都不用做了,上的是什麼課呢?---計算機基礎(word ppt excel的使用),基本不需要準備,改卷我改,分數我統計。 = =! 沒有工資。

2,剛來學校的時候學校有60w的住房補貼,分年發放,另外有學校給老師的優惠房,在這麼個房價大約1.5w平方米的城市,相當於省了一半多錢,更何況還有住房補貼。

3,孩子上學無比方便。

4,最關鍵的,你以為大學老師工資低,她的收入就低么?用博士畢業的一師姐(目前在南京某高校任職)的話來說,大學老師的工資,是用來零花的。
為啥我這麼了解? 因為次次報帳的都是我們。她們連去財務填單子排隊都覺得麻煩。

5,在高校待了一段時間後,想去企業也沒能力了。導師弄得都是學術,產業化是大問題,弄得研究也根本沒辦法產業化。而且,現在搞研究時候的東西早忘的差不多了,每年最忙的時候就是年初,趕緊了解怎樣能寫基金,能拉項目。更多的,連項目申請書都是帶的博士幫忙寫的。

——————————關於有人反駁的高校報賬,公費私用的問題—————————————

很多人說現在報賬制度嚴格,根本不可能公費私用balabala的,幾萬,幾十萬的全挪出去用的沒有,幾百幾百的挪的是一大堆。
我只說我自己著手報過的一些私用賬目。
1.辦公室用品可報,給自己孩子買的文具,書包,書什麼的,都以辦公用品的理由報賬。大部分老師給自己實驗室用的文件夾,開會記錄本,筆筒也是經常採購的,不過給自己家私用也是正常的。
2.油費,打車費用,一些金額不高的亂七八糟的費用(路由器,滑鼠,硬碟,維修電腦費用) 因為實驗室要用這些,所以正當理由採購了均可私用。
3.我是工科,所以可能有的專業報不了的我們專業有的真可以報,因為真是部分用於科研。部分。
弄ios 安卓的幾個實驗室,有十幾個手機,蘋果,三星,諾基亞,小米,魅族,室友研究視頻編碼,視頻加密的,實驗室也有很多。 基本都可以私用,不過超過2000的 學校會有編號,隔一段時間檢查,只要檢查的時候手機在實驗室,其他時候都隨便用。
4.以勞務費的名義,把錢發到他人銀行卡,最後轉到自己手上。報賬一年,這種賬只報過一次,一人800,發了10幾個卡。

大概的算算一年私用了多少,得有5.6W吧,
不誇張的說,導師四個項目,經費100多W,不過項目也都是持續好幾年的,
我兩年用的7000不到,師兄師姐已經畢業的,整個讀研期間,都是10000左右。其中的大頭還是外出參加會議的飛機票和報名費,住宿費,以及中文投稿的審稿費。

5.我們學校,學生髮文章 paper 導師都是有獎勵的。sci2區的導師是獎勵1.2w 中文核心期刊是2000 審稿費是基金項目可以合理的支出,獎勵是歸個人的。去年師兄師姐給老師賺了八萬多。

改文章有實驗指導老師改,導師一般最後看一下就差不多了。

6.平時吃飯有餐補,過節發購物卡。諸如此類的小福利真的挺多的。

把這些福利加起來一個月能額外收入多少?
把這些福利加起來一個月能減少多少本有的支出??

不說其他渠道的賺錢方法,這些就夠和程序員比了。
和IT行業的學生比差嘛? 可能一年還多那麼幾萬塊。
而且這些錢,賺的比加班編程的人簡單多了。

還有其他的原因。

1.學院里教授自己開公司,或者和公司合作的也是一大把,這除了上班賺來的錢可一點都不是小數目。

2.大部分人選擇工作的時候都容易受外界影響。
——周圍的人都考當老師,考公務員,對你有什麼影響?
——對我沒什麼影響,對我爸媽比較有影響。
是不是這麼回事????

3.——你是什麼工作?
——我是在XX公司做XXXX
—— 我是XX大學的教授

你對比下,哪一個念出來比較能震撼老一輩。

4. 我不否認有人選擇當老師是因為真心喜歡這個職業,
不過這個比例,想想你選擇工作的時候是真的喜歡,還是綜合考慮了之後,覺得這是被逼無奈的 最好選擇的多。


不說是導師,周圍同學考教師資格證,想著尋求穩定的當個高中老師的也是一大把。

最後正經回答問題
他們為什麼不去企業?
因為在大學當老師比企業上班舒服太多
企業賺錢多,和她們學歷不匹配啊?
我們學校教授基本工資是7000 左右,但福利很多。最主要的,申請的項目經費,和企業工資比起來,差不了多少(我真的不是能有幾百萬幾千萬的意思)。上班需要拼經驗,靠能力,這都是需要時間的,你見過程序員上班累死的,你見過大學老師上課累死的么?

很多人說我不了解情況,教授,導師也有認真搞科研的。
我開頭就說了舉自己導師的例子。我也沒說所有教授都是啥都不懂的啊。

因為是女導師,所以重心確實也不在這上面,除了科研上問題一問三不知,偶爾還讓我幫忙解答,當然這也有部分原因是因為現在研究方向重點轉移到她完全不擅長的領域,
說我把導師說成這樣,基本素質都沒有是個什麼鬼??
我的導師
確實心思也完全不在科研上,
只是把自己這個教師的主業當成副業了,自己丈夫是行業大牛,做的東西產業化了,自己開了家公司。其實家裡不缺錢,但是學歷都擺在那,不想浪費就進了個高校。
但是我們要用的經費用來買儀器什麼的,從來不會不捨得。
對我們也還好,只是真的一個星期在校時間平均只有一天而已吧。
經常見不到她。下午五點之後有事找她,她從來不接電話。有時候挺內傷。
————————不是負能量————————
我接觸到的大部分教授都是用著科研經費,給自己弄點小福利,並且也對科研抱有熱忱的老師(你們無視我導師!!!)。

他們工作還算輕鬆,大部分時間不需要加班加點,壓力相對企業較小,有相對自由的時間,拿著也不算低的 」工資「, 這份工作還可以帶給自己一些便利。並且工作性質還算受人尊重。

另外,還有研究所的情況。我今年在中科院某所待了將近一年。
感覺研究所的副研,研究員大部分比高校的教授更專心於科研,來實驗室做實驗的很多。
並且我在的這個研究組是 每周小組會彙報文獻閱讀情況和實驗情況,每月大組會,學年年中會。經常需要彙報進展。
而且做報告的不是只有學生,老師也要。
這些人基本也都是985名校畢業的博士生,一大半人都有海外留學的經歷。
因為經常4.5個小時都在同一個實驗室,和他們相處,更多的不是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更像師兄師姐,朋友的關係。
曾經問過一個副研,他是被老闆從企業挖過來的。在企業上了3年班,之後來的所里
他的理由是,研究所人際關係相對單純。所有的資源在一個組裡都是共享的,不存在爭奪的現象,另外,我們老闆人很好,組裡的人相處的都不錯,都是30-40歲的人,基本都是讀完博後來所,也沒去過企業,丈夫妻子也大都是985出來的,平時經常一起出來玩,孩子都差不多大。關係相當好。 另外,工資的話,因為老闆發的獎金還挺多,所以和他在企業工作的時候工資差不多。

還有說有很多青年講師其實沒這麼多,這點我承認,這當然也和學校 老師本身都有關係。三四線普通高校確實沒那麼多機會。
本科是個普通一本,教授給我們上課非常認真,一周上課十二節,比現在導師多了幾倍吧。項目基本很少,一般在企業干點外快,已經是教研室主任,依舊騎著小電動。是個很可愛的老師。


在美國並不是這樣...

最近幾年光我們系的教授們就成功的賣了兩家創業公司。一家語音識別的給了Facebook,一家機器翻譯的給了亞馬遜...

要知道這可都是教授們業餘時間乾的啊,完全沒有要風投,啟動資金基本是零,股份都在自己人手裡,一步到位直接賣掉變現。

賣給亞馬遜的那家錢木有公布,賣給Facebook那個應該是十多個老師分一兩億美金吧好像...

然後你跟我說老師沒有學生有錢... 人家教授都有私人直升飛機的好么...

相關新聞如下:
Facebook to acquire Pittsburgh-based Mobile Technologies
Amazon acquires Pittsburgh tech firm-Center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推薦閱讀:

面試者如何回應面試官問的「你有哪些要問我的?」?
銀行職位和各職位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TAG:創業 | 求職 | 工資水平 | 大學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