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酒如何入門,如何進階?相關的專業標準是如何的?

個人對酒類比較有興趣,主要傾向於威士忌、白蘭地、朗姆、伏特加這一類的烈酒,對紅酒的了解少之甚少。查閱了一些資料,了解一些分類,釀造,及產區的初級知識,也有一定實踐。想向專業人士或高端愛好者了解一下,當你們在品酒,你們品的是什麼?你們關注的點是什麼?在一定基礎上這裡是否有一套規範的標準?應當從哪入手?然後如何進一步了解?是否品酒師也分得很細,專攻某種酒甚至某幾個產區的酒?


(啊我終於寫完了)

謝邀。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大,我盡量一條條的回答。

下文雖然主講葡萄酒,但理念通用於各種烈酒和雞尾酒。之所以主講wine,是因為它在技術上顯得更深奧和難懂一些。

一.當我們在討論品酒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記得知乎上有個問題,叫做「品酒為什麼要由品酒師操作,不能被精密的化學成分分析取代嗎」。品酒之所以不能被機器代替,是因為機器只能告訴你這款酒的成分,而人是一種不理性的動物,每個地區的人的口味偏好,都是不盡相同的,價格和營銷方式也都會影響到人對同一款酒的體驗。這個時候,就需要專業人士出馬了。

很多人以為酒水顧問需要保護味蕾和嗅覺,不能抽煙喝酒、吃辣吃香料,是因為他們混淆了釀酒師與酒水顧問的區別。釀酒師的工作性質,就是把人當作一具精細的機器來使用,因此釀酒師需要嚴格律己以保持嗅覺和味覺的絕對靈敏。而酒水顧問不是干這個的,相對機器,他更像是一個傳教士,把好酒的美妙傳遞給大家,告訴大家和酒有關的儀式和品飲方式,讓大家能更愉悅的享受美酒。

如果你不吸煙,你如何取得一個煙民的認同?如何自己體會到一隻好的雪茄搭配干邑白蘭地或者單一麥芽威士忌的美妙?如果你不吃辣,你如何取得一個吃貨的認同?如何告訴湖北湖南人民何種美酒可以搭配他們的食物?

因此當一群專業人士或者愛好者在談論品酒的時候,他們會談論這個酒的香氣、口感、結構、釀造工藝、風土和價格。

二.大眾對品酒的誤解

1.香氣

很多人會以為一個酒水顧問一定天賦異稟,嗅覺異於常人。這是錯誤的。所有號稱給自己的鼻子上了多少錢保險的業內人士,都是利用大眾對此的誤解,在營銷自己而已。

一個酒水顧問的嗅覺,和常人沒什麼兩樣。而真正嗅覺異於常人的人,往往是以其他五官方面的缺陷為代價換來的(比如天生視覺或聽覺有障礙),這類人在香水產業比較多。所以只要你嗅覺沒什麼特別問題,都可以通過後期訓練,達到這個職業的需求。

所謂後期訓練,就是訓練自己對香氣的記憶能力。因為普通人在生活中基本上不會有記憶香氣的習慣(比如我喜歡拿玫瑰香氣的香精瓶給女孩聞,大多數姑娘只會覺得非常熟悉可一時間就是無法具體描述它是何種氣味)。

通過短期的系統訓練(不到一個月),正常人基本就能做到聞啥是啥的水平。

大眾關於香氣的誤解之二,就是覺得你能從一杯葡萄酒里聞出黑醋栗、藍莓、桉樹、香草、肉蔻的氣味就很牛逼。但聞出什麼,只是最最基本的要求,你需要豐富的理論知識告訴自己何種葡萄品種釀造工藝陳釀方式造成了這種香氣。

一般記憶香氣除了平時逮啥拚命嗅啥(超市就是個訓練的好地方只要你能不在意旁人驚訝的目光),還有酒鼻子可供選擇。一套54種香,非常高端大氣上檔次。

2.年份,風土

很多人會以為一個酒水顧問只用嘗嘗一杯酒,就能大致說出它的年份和產地,非常厲害。然後很多人會進而以為一個酒水顧問的工作性質就是這個。。。

當然不是了。你從酒標上就能輕易看出產地葡萄品種和年份,再猜一次能產生任何經濟效益么?

這裡順便說說盲品知年份風土葡萄品種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盲品只是一個遊戲,一個專業人士猜錯年份風土和葡萄品種非常正常。因為在幾十年前,葡萄酒產業還非常原始沒有引入科學種植和釀造激技術,好酒和差酒的區別是非常大的。如果你喝到好的黑皮諾,那肯定就只有勃艮第。喝到好的赤霞珠梅洛混釀,肯定就只有波爾多。喝到好的西拉,肯定就只有羅納河谷。而如今葡萄酒產業全球化,世界各地都能有條件產好酒(中國等國家除外),一瓶好的長相思,可能來自法國的盧瓦爾河谷也可能來自紐西蘭的cloudy bay。再加上除了那些知名葡萄品種,越來越多的全球各地的本土葡萄品種開始活躍在這個舞台,盲品的難度就更大了。

記得曾經有一個記者採訪一位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你上次把波爾多和勃艮第弄混是什麼時候?別人回答,啊,就是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

不過雖然說了這麼多,在一定範圍內,專業人士猜中年份風土葡萄品種也是非常容易的

所謂一定範圍內,打個比方。假設我們都在一家葡萄酒專賣店工作,你是老闆我是總經理,然後有一天你準備考我一下,從酒窖里拿了瓶酒出來請我盲品。

因為我在這兒工作,所以我知道我們店主銷的是法國產品,因此我只用判斷葡萄品種是何種法國主流葡萄品種即可。因為我和你共事,知道你這個人比較小氣,只會拿幾百塊售價於是進價不會超過兩三百塊的酒請我喝,因此我只需要從0607,0809,1011(分別代表了這個價位的老,適飲和年輕)這三個年份區間做選擇。如果我覺得這個酒的口感有點老,那我就會選擇06年或者07年,大致都不會錯。

至於有些人喝上一口酒就能告訴你這個酒的葡萄是在清晨的露水中由工人一串串親手摘下或者破皮過程是由摳腳大漢手牽手用腳踩的。。。相信我,也是可以做到的。

因為他心中首先判斷出了這款酒的產地,然後他堅實的理論知識告訴他這個區域的法律規定了只能人工採摘或者人工破皮。於是他瀟洒的裝了一手好格調,深藏功與名。

所以,一個盲品,考到的其實是非常多的知識儲備。每個酒水顧問光鮮的外表背後都是啃書啃到死,如圖


3.所謂品酒師

可能有人已經注意到了,在上文里,我沒有用品酒師,而是用酒水顧問(wine specialist)這個稱呼來指代這個專業群體。

因為在國外,根本是沒有品酒師這個職業的。。。

侍酒師,調酒師,釀酒師,葡萄酒專欄作家,酒吧店主,葡萄酒培訓師,品牌大使(brand ambassador)......這些都是職業,一目了然。但是品酒師是什麼?品酒能創造出經濟利益么?

所以基本上,自稱自己是品酒師的,如果不是為了讓大家對自己的職業有個快速理解(說自己是品酒師比解釋給雜誌寫專欄給人搞培訓更容易),就是愛裝逼的,尤其是那些在業內人士面前還自稱品酒師的人。

當然,國內的品酒師不在我說的此類。國內的白酒品酒師做的其實就是釀酒師的工作。

三.品酒的規範標準

品酒當然是有一套自己的規範標準的。一般都會按照外觀,香氣,口感,和結論這個框架進行。

所以一份正規的品酒筆記,大致寫成這樣

Wine: XXX. XXX. XXX
Appearance: A clear, pale, lemon green wine with a watery rim
Nose: This wine is clean, pronounced intensity, developing aromas of peach, green apple and botrytis
Palate: This wine is medium sweet with high acidity, medium- alcohol and medium+ body. It has a pronounced flavour intensity with flavours of peach, botrytis, honey, lemon and a creamy coating texture. Long length.
Conclusion: An outstanding wine, can drink now but has potential for ageing.

如你所見,通過觀察外觀,品聞香氣,體會口感,最後得出了結論。這個酒究竟怎麼樣?值得陳年還是應該儘快喝掉?可以打多少分?值不值得它的價格?

當你判斷是否該讓它們陳年和可以賣多少錢的時候,你就開始創造經濟價值了嘛。

而做出這樣的判斷,更多的不是基於它的外觀和香氣,而是基於它的口感和結構。是結構(丹寧,酸,酒精度,香味物質)決定了它是否值得陳年,是香氣的複雜程度和回味長度決定了它值多少錢。所以口感和結構,就是我們品酒時最應關注的點了

一份正規的優秀的品酒筆記,是可以讓另一位沒喝過這款酒的專業人士,僅通過你的筆記就判斷出你喝的是哪個地區哪種葡萄哪個年份甚至哪家產牌的酒的。因此客觀和專業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一切文藝的品酒筆記,都是在耍流氓。或是在掩蓋自己的無能。

比如:這款酒讓我想起了我的青春,那是2001年3月的一個下午,我和我的女朋友,帶著一塊桌布和一籃食物,來到了北京市郊的一處草地……

我見過的最誇張的兩條品酒筆記,一條來自知乎,還有一條來自微博。微博上的那條大致是這麼寫的:很多人問我拉菲是什麼味道,我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沒有喝過大拉菲。小拉菲給我的感覺,就像西門吹雪的劍,溫暖,犀利,銳意。悄無聲息的,就迅速捕獲了你,恰如愛情。

咳,這樣的品酒筆記,讀完除了知道西門吹雪很厲害,愛情很厲害,關於拉菲你還知道了什麼?

總之,像普魯斯特描寫瑪德琳小點心那樣的品酒筆記,雖然很美,但全無用處

四.如何進階

既然我們已經說過沒有品酒師這個職業,只有理論知識豐富的專業人士,因此也就不存在專攻某一塊的品酒師了。

作為從業人士,理論知識儲備主要是根據他的具體工作來的。如果他在貿易公司工作,公司代理哪個國家哪一塊的酒,他對哪一塊自然就熟悉一些。如果他在法餐廳工作,對侍酒和服務工作自然就熟悉一些,還會有一手不錯的手上活比如刀飛香檳一隻手拿十幾個酒杯一類。

不過大的分類還是會有,比如威士忌專家,葡萄酒專家,啤酒專家,調酒專家。另外,如果你想考一些國際認證,也會要求你對全局都要有所了解。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法國西班牙義大利,你也得記一些有關匈牙利以色列希臘瑞士等等市場上不太常見的產酒國的知識。

作為愛好者或者高級愛好者,入手比較容易。根據自己的興趣來就行。喜歡什麼就多喝點,喝前喝後主動查閱一些相關資料。除了用腦袋記,再寫點筆記什麼的就好。勤發喝酒時的賣弄微博,甚至都會對你有幫助(微博之前請先確認那隻拉菲或者瑪歌什麼的為正品)。

鑒於人們對香氣和口感的記憶能力實在是一塌糊塗,能同時喝兩隻以上具有一定相同特點的酒,進步更快。就像有些人今天喝喝可口,明天喝喝百事,幾個月下來還是不知道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有啥口感區別,但是放在一起喝,誰都能迅速體會到不同。

品酒和別的愛好沒什麼兩樣。都是由興趣入門,然後越扎越深,越玩越精,並沒有竅門和捷徑可走。然而我還是不得不承認,越是熱衷、越是投入時間、錢包越鼓,學的越快。

五.酒的品格

終於寫到了我最有興趣的話題,格調篇。

一個美食家,一個品酒師,之所以能區分與吃貨酒鬼的不同,除了豐富的經驗,就是格調的不同。

格調這玩意兒,是光喝酒提升不了的。如果你擁有對美好事物的良好品味,你對美食和美酒的理解都不會差

幾年前,我才剛開始喝雞尾酒,就能迅速的與國內幾位厲害的調酒師相談甚歡。這是因為那時的我雖然對雞尾酒的具體配方了解不深,卻本能的討厭tomorrow, 長島冰茶這一類的雞尾酒。而每一個對自己有所要求的有尊嚴的調酒師,恰恰也討厭它們。

為什麼?因為雞尾酒被創造出來主要有兩種目的:1.讓酒量不好的人也能享受飲酒的樂趣 2.讓喜歡喝酒的人享受到的樂趣更多。只為了求醉而被發明出來的tomorrow一類的雞尾酒,從一點來看,已經失去了作為雞尾酒的好品格。它是一款沒有品格的雞尾酒。

同樣,美食家對美食的基本判斷,大致出於兩種考量:1.它的食材是否新鮮可靠? 2.做菜的人是否帶著專註的心意在做這道菜?如果一道菜食材存疑(比如地溝油),料理過程隨意,哪怕口感確實不錯,它也不應該被稱作美食,僅僅是好吃而已。

因此,更深刻的理解美酒,同樣有益於個人品位的提高

就像我之前發過的一條微博:

每當我看到一個人夸夸其談的給了一件事物過高的評價,我不僅會懷疑他在這類事物上的造詣,還會懷疑他整個人的品位。在我看來,真正的食客酒徒生活家或者有品位的人,更多時的心態都應是「不過如此」。這件吃食不錯,但非天下無雙。這瓶酒不錯,仍可以更好。自己去年是做了點什麼事業,但也不值一提。

六.裝x的藝術

雖然不大讚同賣弄和攀比的行為,但鑒於飲酒確實被牽扯到了太多的社會意義,還是專門寫個裝X篇。

既然短期內無法迅速成為專業人士,如何顯得像一個專業人士?如何通過酒這一載體凸顯自己的個人品位?

你需要做到三點。

第一,了解豐富的理論和文化知識。僅僅談論酒本身是不夠的,提到苦艾酒,你應該迅速聯想到梵高高更繼而討論修拉的畫巴黎的印象派;提到朗姆酒,你難道不應該說說海明威和流動的盛宴么;提到威士忌,嗯,該村上春樹上場了……

至於德芙被創造出來背後有個愛情故事萬寶路被創造出來背後有個愛情故事百利甜酒創造出來背後有個愛情故事(工程師空姐啥啥啥的),這種檔次的八卦野史就不要拿出來賣弄了。

第二,遊刃有餘的處理好大俗和大雅之間的度。碰到低階愛好者,用中階知識和品位擊敗他;碰到中階愛好者,用高階知識和品位擊敗他;碰到高階愛好者,用低階知識和品位擊敗他,讓他感覺你是真正打通了任督二脈的高手。

打個比方,下著大雪的冬天,當初階愛好者討論著「這種天氣,就應該去泡溫泉喝大吟釀清酒」時,你就應該拋出一句,「是嘛,我覺得這樣的天氣,在街邊小飯館支起小火爐涮羊肉喝牛欄山燒酒,會更有趣味「,然後在眾人景仰的眼神之中,一笑而過,深藏功與名。

第三,掌握了以上兩點之後,學會克制。最帥的人,永遠是擁有了比別人更多的東西卻比別人更克制的人。

七.最後啰嗦幾句

花看半開,酒飲微醺。飲酒,主要是為了趣味。

你是不是一個生活有品質的人,不是看你喝的是酩悅香檳還是干邑白蘭地還是單一麥芽威士忌,而是你冰箱里是否隨時有酒有氣泡水懂得不同時刻不同心情喝上一杯不一樣的。人僅有此生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一個詩意的世界。所以別被廣告騙了,別光盯著物質,更別喝個single malt就瞧不起喝芝華士喝個五大庄就瞧不起喝啤酒的。別當個被廣告商蒙蔽的傻x。

做個有趣的人,做個可愛的酒鬼。


-----------------------------------------------------------------

【微醺之美】微信公眾平台,微信號:weixunzhimei
主講烈酒雞尾酒和葡萄酒,偶爾講講酒吧餐廳 。深入挖掘飲酒文化和趣味,不發弱智的介紹文營銷文。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akzbw6LEn--greag9xl4 (二維碼自動識別)


謝邀
不好意思,剛看到。

LS @李峰 對於品酒時在品什麼這個問題,講得蠻好蠻細緻了,大體就是: 香氣、口感、結構、釀造工藝、風土和價格,這幾個方面。

我想從如何入門和如何進階這個角度和你說說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一直認為葡萄酒的魅力在於百花齊放,即葡萄酒的多樣性,這也導致在葡萄酒業界工作很多年的人很少有誰能說自己很了解很精通葡萄酒的原因之一。
比如同樣一款霞多麗Chardonnay,在法國北部由於氣溫較低,使得酸度高,酒體輕薄;而在南部較溫和的地區,卻能釀造出酒體豐滿而複雜的白葡萄酒;如果再放到澳洲或者美洲,更炎熱的地方,又會因為光照和氣候,強勁的酒精度和熱帶水果的香氣。如果再加上土壤和釀酒師的釀造風格,比如石灰質的土壤會讓葡萄酒產生礦石的味道,而加入橡木桶陳釀後會帶有動物皮毛的味道。

那諸如以上的這些感覺是如何得到的呢?其實都是通過不斷的品嘗和記憶學會的。

比如香氣,Chardonnay在炎熱的產區,會出現熟檸檬、菠蘿、芒果等熱帶水果的香氣,這裡也許你吃過這些水果,知道這些味道,所以在品酒時,你能從記憶中調出這些水果的味道來和嘴裡的葡萄酒香氣進行匹配。但如果再加上橡木桶陳釀會出現一些榛子和堅果的香氣時,就開始模糊了,最快速有效的辦法就是使用酒鼻子來學習記憶各種香氣,這樣在品酒時能夠從記憶中調出一些香氣特徵。當然入門時,只需要能懂得香氣的大類就不錯了,比如水果香氣還是花的香氣,具體到哪種水果,哪種花就可以不用先深入
上一個香氣盤:

然後就是多喝多比較。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進行品嘗訓練:
1,水平品酒( dégustation horizontale ):基於同一產區或者同一年份,對於不同酒庄的酒款進行飲比較。
2,垂直品酒(dégustation verticale):基於同一酒庄、同一品牌或者同一系列的葡萄酒,對於不同年份的品飲比較
對於入門級的,可以先從垂直品酒開始,比如同一款葡萄,不同產區的對比,可以很直觀的對比出風格特點;而第一種方法主要是對比釀酒師的釀造風格,所以可以作為進階的訓練項目

然後便是你說的一些品酒的標準,可以先設計一些入門的品酒筆記,通過簡單的打鉤和最後總結的方法來寫出你對這款酒的感覺,上一張入門級的品酒筆記

對於這個問題:品酒師也分得很細,專攻某種酒甚至某幾個產區的酒?
這一點,據我所知,沒有過多的細分,我認為主要是人的精力、興趣,還有職業規劃的影響所導致一些人可能會對老世界的一些產區感興趣,然後花大量的時間來學習,使得這些產區的葡萄酒知識很豐富;而有些人會因為職業的關係,比如澳洲或者智利一些新世界的產區得到更深入的了解,使得對這些產區知識比較精通。
不過一些專門研究葡萄酒的從業人員,比如英國的休 約翰遜和傑西斯 羅賓遜,他們對於全球的葡萄產區都很了解,他們出過本《世界葡萄地圖》這本書,可以看看了解各個產區的風土狀況。


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其實你本來的目的就只是想演給大家看。
也就是如何表演
或者說
彪戲
正好我這篇文章滿足你的需求:
原文傳送門:
零起點!|如何在有觀眾的情況下高逼格喝酒(一) - 堯堯嘗百酒 - 知乎專欄

有人問高端職業飲家堯堯:「高端職業飲家,我以前沒喝過烈酒啊。但是怎麼才能像你一樣喝酒那麼牛逼呢?」

作為喝過無數款酒的高端職業飲家,今天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零基礎的你們,在有觀眾的情況下怎麼高逼格喝酒。


準備工作:
注意觀眾!注意觀眾!注意觀眾!

  1. 準備一大杯水,告訴觀眾這是為了重置嗅覺。

  2. 要求觀眾在一沒有嗅覺干擾的房間喝。炒菜做飯的、剛裝修完的、種花花草草的統統不行!

  3. 要求觀眾飲前一段時間內不要用香肥皂洗過手。當然撿肥皂、擼管和柔道也是肯定不行的!(╯" - ")╯( ┻━┻

  4. 要求觀眾使用有頸的鬱金香型杯子。目前市場上最好的酒杯叫Glencairn Glass(有譯為凱恩杯的)。是個專利貨,工藝材料並不牛逼。具體是為什麼我懶得用流體力學分析了,你往這邊扯就對了!

  5. 求哥千萬別加冰。誰告訴你加冰你就說:「傻逼!」這會讓酒內的代表香氣的有機分子,難以按照設計好的比例釋放出來。而且會讓一些酒變苦。這麼做還不如放冰箱里冷凍呢。冰石也不可以加!

  6. 求哥千萬別冷凍。誰告訴你冷凍你就說:「傻逼!」冰紅茶冰啤酒喝涼的真不攔著你,為什麼喝烈酒非要涼的呢?明明逼格不高啊。冰石也不可以加!沒有經過冷凝過濾的酒,有香氣的大分子有機化合物會在5度左右結絮。那樣酒里就跟起了霧霾一樣!

  7. 求哥千萬別加水。誰告訴你加水你就說:「傻逼!」比如一瓶40%ABV的蘇格蘭威士忌,加一滴水你打算喝的東西就從蘇格蘭威士忌變成蘇格蘭麥芽酒了(參考SWR2009)

注意觀眾!注意觀眾!注意觀眾!

注意:這些都是要在喝之前表演給觀眾的!非常重要!

開始彪戲:

注意觀眾!注意觀眾!注意觀眾!

  1. 在準備聞味開喝之間,用一隻手封住杯口形成密閉,另一隻手加熱杯中未稀釋的酒到體溫左右。通過提高溫度,提高帶有香氣有機化合物的飽和蒸汽壓。要香氣更帶勁!

  2. 當你手蓋住的杯口下面開始形成霧氣的時候,鼻子湊過去,輕輕打開一個小口,開聞!不要鼻子都戳進杯子離去,在杯口左右左右正常聞,讓你的兩個鼻孔都能接觸到香氣的刺激。注意:不要鼻子都戳進杯子里去,不要像電影里吸毒那樣玩命的吸!

  3. 嘗一點點,體會這一口是給嗅覺帶來的刺激

  4. 大口喝不要客氣!前面的前戲裝逼工作都做到位了,就等這一發了!不要和豬八戒吃人蔘果一樣喝得太快,讓酒在嘴裡稍微轉一下(要讓觀眾能察覺到你口腔在運動)!

  5. 眼下就閉上嘴慢慢用鼻子呼出酒體。

  6. 閉上眼,低下頭,陷入沉思!

注意觀眾!注意觀眾!注意觀眾!

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完成了這7+6=13步,如果你演技還說得過去,而且注意觀眾了,那小夥伴一定給跪了!零基礎的你已經看起來是個專家了!可惜還差語言。下一期告訴大家如何在有觀眾的情況下使用高端職業飲家堯堯的模板評價一款酒!

新一期如何評酒:

「小李,聽說你擅長品酒?」

「那當然咯。」

「這個是86拉菲,和82拉菲一樣好,但只有82拉菲價的一半,你試試看!」

「好來啊!」

(一堆精彩表演之後)

「好酒啊!」

「好在哪兒啊?」

「好喝啊!」

「好喝哪兒啊?」

「好貴啊!」

「好貴哪兒啊?」

「好酒啊!」

「好在哪兒啊?」

「好...」

「......」

「......」

稍微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這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二逼評論。作為喝過無數款酒的高端職業飲家,上一期我講過了如何在有觀眾的情況下高逼格喝酒。當你按照上一期的方法進行表演後,如果不能有高端的評論對你的行為進行支撐。一切都完蛋。

演一個看起來非常高端非常牛逼的職業飲家,評論酒必須用我給你的模板,按照下面給定的方法來評論:

視覺-Appearance:

這一條指的是酒的外觀、顏色、顏值,除非你喝得是藍莓味的佳得樂,一般飲料逃不出暖色調的顏色。只要不是睜眼瞎,或者真瞎,評論的時候選擇里合適的顏色往上套用就好,例如:

透明、混濁、懸濁、精液色 、鼻屎綠、蛋黃、尿黃、早期尿血紅、晚期尿血紅、木耳粉、木耳黑...

註:高級的玩法是評論包裝,這個你們應該反覆學習我之前寫得什麼是好酒標的文章。

嗅覺-Nose 味覺-Taste 尾韻-Finish:

這三個都是酒本身對我們感官的刺激。但凡那個零件有問題,趕緊找黃牛掛一個耳鼻喉科的號,就能一下解決了。嗅覺評論要籠統一點,味覺要具體說像什麼東西,尾韻就是你酒咽肚以後流出來的哈喇子味。然而這些都不重要,使用我給你的評論模板,填入辭彙庫里的詞就可以了。

下面是模板:

初聞有(程度副詞)(概況)的感覺,入口瞬間能體會到(程度副詞)(具體)的味道,大口飲後在口腔中能(程度副詞)的體會到(具體)和(具體)這兩種香氣,或許還能察覺到(程度副詞)(具體)來。尾韻能感覺到置身於(概括)中。

下面是辭彙庫:

概況:青草味、西瓜皮;水果攤、麥子地;涮火鍋、麻辣燙;敵敵畏,防腐劑;中醫院、大藥房;柴火堆、黑煤球;下雨後、大海邊......

具體:蜂蜜、焦糖、巧克力;木板,橡木,老陳醋;煙頭,煤球,消毒水;大醬湯,豆腐乳;酸檸檬,葡萄串;蘋果、桃子、柿子、石榴、李子、栗子、梨......

註:這些希望認真學習的小夥伴能在我的辭彙庫的基礎上拓展自己的辭彙,就和學英語一樣一樣的!

下面是實戰:

初聞有一絲(中醫院)的感覺,入口瞬間能體會到一點(消毒水)和(泥煤)的味道,大口飲後在口腔中能明顯的體會到(桃子)和(蜂蜜)這兩種香氣,或許還能察覺到一點(酸檸檬味)來。尾韻能感覺到置身於(大海)中。

註:容止若思,言辭安定。是說這句話時候的要求!

酒體-Body:

酒體是評價一款酒喝進去以後味道以以外的感受,簡單得聊味道少的酒薄,多的就厚。為了演戲就在「輕、中、厚、豐滿、骨感、喝起來像精液」中選一個辭彙就好!

總結-Comments:


之前的幾項評論已經演得「看上去」非常懂酒了,所以酒的總結就不應該再評論酒本身了。講一個非常感性的故事是極好的,因為你表演的愛喝酒的人,肯定也具備真性情的設定。這個時候故事一定要浪要騷。講一個跟女人有關的故事就完美了!當然需要提前像準備GRE,TOEFL,IELTS口語考試一樣,在家準備好話題卡!如果沒有,那麼即興就聊性價比!例如:

這款金門高粱讓我想到了一個台灣小夥伴。我們兩個人一塊去看展覽。展了什麼我記不得了。但我跟妹子搭訕,人家知道我是北京衚衕串子就不理我了;知道台灣小夥伴的身份以後很開心嘰嘰喳喳嘻嘻哈哈沒話找話。作為一條中華田園單身犬,我很傷心,再來一碗!

或者

這款小茗同學我買到的行貨價格是5塊錢。雖然根據我的體會,味道非常的好,但是依舊不能撼動3塊統一冰紅茶在我心中的地位。

你看經過這麼一加工逼格高高噠~

下一期我來為大家展示如何用這兩期學到的知識,系統的在觀眾面前表演!


這一章節我過兩天補上!大家等等。!

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我是喜歡酒的人
玩了個微信號叫
堯堯嘗百酒
微信號:Yoowine
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有逼格的小夥伴或許喜歡

http://weixin.qq.com/r/3jjF3SHEX3wgrWW_923M (二維碼自動識別)


品酒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欣賞酒。

如果想學會品酒,在國內差不多有以下幾個步驟吧:

1. 波爾多CIVB課程
主要針對普通消費者和從業人員。事後發一個課時證書。聽完這個課,應該對酒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今年的證書法文的。
更多信息:波爾多葡萄酒學校介紹

2.逸香ESW品酒課程 - 授課考試用中文
這個目前只是國內認可的證書。學完二級,或者自己看看書,覺得掌握的差不多,就可以考慮去考WSET三級了。
詳細信息:ESW國際品酒師初級認證課程

3. WSET品酒課程 - 考試英文答題
這個全球都認可。拿到三級,從事葡萄酒行業的話,估計薪金會跳一跳。拿到4級,就可以去做講師了。國內3級以上的人不算很多,主要考試英文答題和盲品是個門檻。
更多信息:WSET葡萄酒與烈酒三級認證課程

品酒的前提首先是要多接觸酒。多留意自己所在地區或者網站的一些酒會活動訊息,參加一些酒會。下面列舉幾個法國酒類的資訊網站:
Rhone Valley Wines
Sopexa中國 食品,葡萄酒及生活藝術營銷機構
法國進口葡萄酒 朗格多克葡萄酒 法國葡萄酒產區 法國旅遊攻略讓您真正享用法國南部美食 葡萄酒 旅遊風光和美味

WSET考出來的品酒師沒有分那麼細。如果只學了例如A+澳大利亞葡萄酒課程的,可以被看成專攻澳大利亞葡萄酒吧。國內就業,比較看重你是否有WSET證書。

沒事兒關注一下他們的微博,對獲取品酒方面的訊息,會有所幫助:
葡萄酒小皮的微博
朱利安的葡萄酒世界的微博


回答完比較品鑒的問題後,才發現也許這個問題更適合我的答案。

首先,入門的捷徑一定是對比品鑒。你說所有白人長得差不多?那拉兩個白人過來,我讓你評論誰眼睛大誰眼睛小,你一定看得出來。你說所有紅酒喝起來都差不多?那我給你一個巨酸的酒,一個巨不酸的酒,你一定喝得出區別。
說得再完整一些,如果你想判定一個妹子的膚色,你需要先知道人類膚色的可能性(白種人最白,非洲人最黑,亞洲人白偏黃),也就是一個範圍。然後你才可以說,我覺得這個妹子在亞洲人裡面算是偏白的,或者在南方人裡面算是偏黑的,諸如此類。

在和人交流葡萄酒的時候,經常用「相對於」來描述一款酒的話,會把你帶出主觀性的沼澤。

P.S. 關於酒的標準的問題,那是另一個大話題啦,在這之前,還是先打好基礎功,1)判斷出酸澀度和濃厚度,2)判斷出這個酒的基本風味類型(果香/植物芳香(花香草本香辛香)/木桶香/土石香/食物咸香),3)判斷出釀酒的葡萄是否成熟,那你不用專家們去贅述一大堆理論,你也能感覺出一個酒的好壞了。關於如何有方法地培養品酒的能力,可以看我這篇回答:菜鳥如何快速入門葡萄酒? - 醉鵝老師的回答

再P.S. 如果你沒興趣系統學習葡萄酒,只想要在循序漸進中培養起一些對於葡萄酒的」感覺「和」品味「,那可以看我的這篇回答:初學者應該選擇什麼葡萄酒來喝? - 醉鵝老師的回答

說得再精簡一點就是:
先建立範圍-&> 為每種酒建立標杆 -&> 這時再去打破成見,去理解每個產區里的細微不同。

而對比品鑒就是實踐每一個步驟時最有效的方法。

註:圖都是自己做的,轉載請務必附上文章最後一段(我們的微信ID和二維碼)

在基礎課中,我們會來找三對酒來訓練大家對酸、澀、濃厚度的把握
1)高酸 vs 低酸
2)高澀 vs 低澀
3)高濃厚度 vs 低濃厚度

在熟悉了這三個概念之後,大家可以開始通過進階版的對比品鑒,來體驗「人」在酒中留下的痕迹,包括:
1)重木桶 vs 沒木桶(一般木桶用得多的濃厚度也會較高)
2)新派 vs 老派 (重木桶/高濃厚度/果味重 vs 輕木桶/高酸澀度/非果味重)

之後,大家可以控制更多的變數,通過比較來學習氣候、品種、風土在酒中留下的痕迹,包括:
1)同一個產區,A品種 vs B品種
2)同一個品種, A產區 vs B產區
3)同一個產區,A酒庄 vs B酒庄
4)同一個酒庄,熱年份 vs 冷年份 (濃厚度高/酸度低 vs 濃厚度低/酸度高)
5)同一個酒庄,好年份 vs 差年份(濃厚度高/酸度高 vs 濃厚度低/酸度低)

(不同的葡萄品種是最常用的標杆,我在
初學者應該選擇什麼葡萄酒來喝? - 醉鵝老師的回答 這篇文章里列舉出來了最著名的葡萄品種——白的三種,紅的四種——以及他們各自最知名的產區。在這篇回答里,暫且不展開)

話不多說,上乾貨!

註:
1、這裡的選酒都是酒里的「藍籌股」款,雖算不上多高性價比,但是質量穩定,風格典型。
2、因為比較熟悉法國酒和一些美國酒,所以主要推薦這兩種
3、價格在國內差不多一兩百到五百塊錢?做品酒基礎訓練不需要太好的酒。

別忘了關注我和喃貓的 企鵝和貓 - 知乎專欄(我負責喝的內容,喃貓負責吃的內容)


看在乾貨這麼多的份兒上,關注一下我和喃貓的公眾微信號「企鵝和貓」吧!微信ID是"qiehemao" (企鵝和貓的拼音),上面會持續更新 醉鵝紅酒日常_自頻道 的周播視頻,還有 喃貓料理日常 的周播視頻~

http://weixin.qq.com/r/jTlHX7TEDelyrfA892y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另外幾篇大家可能會覺得有用的:
在對葡萄酒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如何根據酒標判斷酒的好壞和風格? - 醉鵝老師的回答
如何形容一款葡萄酒?有哪些比較實用和「有腔調」的葡萄酒描述詞嗎? - 醉鵝老師的回答
沒有喝過太多紅酒的人,如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樣口味的葡萄酒? - 醉鵝老師的回答
什麼是酒體? 酒體有多重要?如何判斷一瓶酒是否是 full body? - 醉鵝老師的回答
品酒詞里最忽悠人的詞有哪些? - 醉鵝老師的回答
什麼樣的葡萄酒能陳年?怎麼喝出一個酒「過氣」了? - 醉鵝老師的回答
葡萄酒在口中的體驗是什麼構成的? - 醉鵝老師的回答


微信公眾號:能量燒酒

喝酒的時候,你是否曾經有感受過舌頭被果香包裹的感覺或者是五香粉散落的口感?其實每個人的品酒味覺都可通過6個簡單的技巧加以修鍊。

味覺一般由味蕾、舌頭、口腔內測以及最最重要的鼻子構成。所以修鍊味覺自然應該從上面這些感官區域下手。如果你是想修鍊成為品酒頂端高手,那你可能需要很用力地保護和準備自己的味蕾。但如果你是希望簡單的提升一些自己日常的品酒感受,下面六條小技巧已經綽綽有餘:

  1. 放慢速度

  2. 先瞅,然後聞,最後再嘗

  3. 具象化並且隔離香味

  4. 找到一個味道之後,別沉浸,趕緊找下一個

  5. 注意葡萄酒的質地和酒體

  6. 打造自己的葡萄酒記憶庫

下面為你一一道來:


Step 1: 放慢速度。

吃過松露巧克力嗎?尤其是慢慢地吃?巧克力醬緩慢地在你舌頭上融化,隨後覆蓋住整個舌頭。而這種緩慢的品嘗過程其實就是提升品酒技巧的第一步。慢慢品嘗可以幫助我們甄別出不同品類葡萄酒之間的細微區別,同時,緩慢的品嘗也會幫助我們的大腦更好地進行分析性思考。


Step 2: 先瞅,然後聞,再嘗。

看和聞,在葡萄酒碰到我們的嘴唇之前是兩步非常重要的對葡萄酒進行構圖的過程。一個很簡單的測試這種理論的方法是讓你的朋友蒙著眼,然後給他一杯室溫的Rioja (一種西班牙白葡萄酒)。如果你告訴他說這是一杯紅葡萄酒,基本上這哥們兒應該是沒什麼分辨能力的。



Step 3: 具象化然後隔離香味。

看過聞過酒之後,不妨閉上眼睛然後緩慢品嘗一下手中的酒。燒酒君就經常能YY出來玫瑰、櫻桃、泥土、丁香等等。你也可以把這些東西組合起來:玫瑰、櫻桃和丁香都被盛放在泥土製成的陶罐里。這種味道很有可能就是義大利的Chianti。通過味道的具象化,它可以幫助你想起以前在品嘗Chianti的時候的類似的感覺。所以即使是在盲品,依舊能夠輕鬆分辨。再比如,當你嘗試訓練盲品很多次之後就會發現,黑皮諾的味道聞起來就像煙熏培根!


Step 4: 找到一個味道,趕緊找下一個!

找到味道其實不難,然而找到味道之後,人們很多時候都會被這種味道給纏住久久不能繼續探尋。比如當你聞到酒中帶有的茴香味後,要儘快想著「還有啥香味在裡面?」因為正是這些「其它的香味」才使得每種葡萄酒變得獨一無二。


Step 5: 注意葡萄酒的質地和酒體。

果香並不是葡萄酒中的唯一的味道。葡萄酒的質地和酒體也會在葡萄酒本身的味道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Viognier(一種白葡萄酒)就常常會有一種在舌頭上油油的感覺。通常品酒師們會捲起舌頭頂到口腔上顎來分辨礦物味和單寧。單寧味實在嘴的上側?舌頭的前端?還是舌頭的中端?


Step 6: 打造自己的品酒記憶庫

把每一次品酒的時候的最顯著的那一點記下將會大大有助於建立你自己的品酒記憶庫。這種記憶庫一方面可以幫助你分辨不同的葡萄酒,另一方面也會在葡萄酒和食品搭配方面幫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決策。


如果對自己的味覺記憶力不是那麼有信心,記個筆記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這個問題好寬,我個人覺得主要就是一個學習積累的過程。
要說入門,很簡單。學習了解一下葡萄酒的初級文化知識,基本上就入門了,比如去很多葡萄酒培訓機構,都有初級品鑒會課程。

至於進階的話,就需要不斷地積累豐富的品鑒經驗了,多喝葡萄酒,喝不同類型,不同品種的酒款,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也要在專業文化知識上不停地學習,多了解各個國家,各個產區的詳細情況,通過不斷的積累整體水平自然就進階到了一個高度,你也可以通過考葡萄酒的資格證來判斷你的水平,這個也算是一個判斷標準吧,比較對於葡萄酒愛好者來說,初級、中級和高級的跨度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中級到高級。

至於進階的話,就需要不斷地積累豐富的品鑒經驗了,多喝葡萄酒,喝不同類型,不同品種的酒款,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同時也要在專業文化知識上不停地學習,多了解各個國家,各個產區的詳細情況,通過不斷的積累整體水平自然就進階到了一個高度,你也可以通過考葡萄酒的資格證來判斷你的水平,這個也算是一個判斷標準吧,比較對於葡萄酒愛好者來說,初級、中級和高級的跨度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中級到高級。
你也可以平時多關注一些葡萄酒的公眾號(如酒哥,Slowine葡萄漫等),裡面有很多關於葡萄酒的文化知識的文章。


節選自wikiHow: 如何成為品酒師

如果你喜歡喝葡萄酒,那你可能會對如何成為葡萄酒鑒賞行家感興趣。本文將會介紹如何成為品酒師。你不需要是葡萄酒莊主,也無需有一地下室葡萄酒,只需要備好筆記本以及幾瓶葡萄酒,按照以下步驟一步步實踐,你就能成為葡萄酒鑒賞專家。

部分 1: 熟悉飲葡萄酒的基本常識


1
即使你對葡萄酒知之甚少,可能也知道品酒是有章可循的,當然你也可以怎麼舒服怎麼喝、無需循規蹈矩,而若真要品出葡萄酒的色香味,還靠當中學問,但只需牢記四個字:觀、晃、聞、呷,以下即詳細步驟:

  • 觀,即觀色。若是陳酒,白葡萄酒色澤會較深,而紅葡萄酒色澤會較淺。此外,還可以從色澤判斷出採用的生產工藝,如夏敦埃酒(一種類似夏布利酒的無甜味白葡萄酒),若經橡木桶培養,會呈現較深的金黃色澤。
  • 晃,即搖晃。手握酒杯底托,輕輕地搖晃杯中酒。搖晃會釋放出葡萄酒的獨特香氣,從而使品者根據酒的香氣來判斷酒的優劣和特色。
  • 聞,即聞香。若是白葡萄酒,則會散發柑橘或檸檬、甜瓜等熱帶水果的香味,也或許會有香草、橡木等氣味。一般而言,溫度較低的地方生產出來的白葡萄酒多散發柑橘香,且香味濃郁。若是紅葡萄酒,多釋放漿果或李子香,溫度較低的地方生產出來的多帶有草莓或櫻桃等紅色漿果香味,而氣候溫暖地域生產的多有黑莓或李子等深色漿果香味。其他香味還包括咖啡、香煙、巧克力的氣味。
  • 呷,即品嘗,還兼聞了香氣。啜飲一口,然後只需問問自己是否喜歡,就能給出鑒賞理由。


2
了解單寧和風土條件。品酒師或行家品酒時會考慮到單寧,這是葡萄酒中所含有的兩種酚化合物中的一種,尤其在紅葡萄酒中含量較多。當葡萄酒入口後口腔感覺乾澀,那便是單寧在起作用。葡萄酒中的單寧一般是由葡萄籽、皮及梗浸泡發酵而來,單寧雖然會增加葡萄酒的澀味,但也會為葡萄酒建立骨架,它們會和葡萄酒中的物質發生反應,增加葡萄酒的複雜度。

  • 風土條件,即葡萄樹的生長環境,包括土壤類型、氣候、地形,甚至該地域生長的其他植物。這些都會影響葡萄酒風格。美國葡萄酒看葡萄品種,歐洲看產地。一方水土養一方葡萄。


3
選擇適宜的品酒溫度。要獲得葡萄酒的最佳口感,每種酒的飲用溫度都稍有區別。你若是赴酒宴或邀請朋友來家中品酒,要控制好葡萄酒的溫度需做到以下幾點:

  • 飲用紅葡萄酒時,一般來說不需要處理,在室溫下飲用即可,即約20-25度;
  • 室溫環境下,往往需對桃紅葡萄酒進行降溫處理,即7-13度較適宜;
  • 白葡萄酒和起泡酒應冰鎮至5度以下;
  • 酒宴之後,未飲完的葡萄酒需注意保存,如低度葡萄酒(酒精度數11%左右)應在開瓶後3天內飲完,烈度酒則可保存10天


4
選擇合適的飲酒杯。酒杯的大小和形狀可以決定葡萄酒的流向以及酒香的散發強度。配一隻好的酒杯,能夠提升品葡萄酒的級別。

  • 喝紅葡萄酒選中等大小的酒杯即可,如卡百內紅葡萄酒需選用杯身較長、杯口較窄的酒杯,內裝39毫升或78毫升酒為宜。
  • 白葡萄酒也可選用中等大小酒杯,但夏敦埃酒需選用杯口較寬的酒杯。
  • 笛形香檳杯適用于波特酒,大酒杯適用於馬得拉白葡萄酒,雪利酒適用於杯身狹長酒杯。
  • 氣泡酒適用於鬱金香型高腳杯或笛形香檳杯。


5
掌握拿酒杯的正確姿勢。如果你拿酒杯的姿勢錯誤,別人絕不會相信你是個品酒行家,要像個專家,握杯和晃酒動作至關重要,務必要握住酒杯的杯莖,飲白葡萄酒時這尤為關鍵,因為如果拿著杯肚,手的溫度就會影響酒的溫度,進而影響到一杯酒的口感。

  • 手握杯莖,用手腕而非整隻手臂搖晃杯中酒。搖晃會使氧氣與葡萄酒充分融合,最大程度地釋放出葡萄酒的獨特香氣。


6
正確運用描述酒香的辭彙。作為一個品酒師,描述葡萄酒的味道是主要工作。以下則是一般會用到的5類辭彙:

  • 果香味:果香濃郁,包括果醬芳香。
  • 礦物味:燧石般的氣味,泥土味,汽油味。
  • 奶香和堅果香:黃油味,奶油味,酵母味,麵包味,烤麵包味,烤過的堅果香,餅乾香,杏仁味。
  • 甜味和木桶味:巧克力味,奶糖味,蜂蜜味,香草味,橡木桶味,雪松味。
  • 辛辣味:煙草味,煙熏味,甘草味,辣味,鹹肉味,咖啡味,肉桂味。

部分 2: 培養飲葡萄酒的品味

繼續閱讀:如何成為品酒師


剛好不久前看到了這篇文章------葡萄酒品鑒:垃圾科學而已(摘抄科學公園科學公園)

作者:David Derbyshire 編譯:蕨代霜蛟 原文:The Observer

味覺背後有哪些科學?一直以來都有學者質疑專業品酒師品鑒葡萄酒的能力。有實驗表明,人們其實無法區分葡萄酒的優劣。最近更有一位美國釀酒師聲稱即使專家也無法準確地品鑒葡萄酒。

每年,羅伯特?霍奇森都會從他位於加州的小酒廠選擇最好的葡萄酒去參加全州的比賽。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大多數年份的比賽結果都出奇地不一致:這場比賽榮獲金獎的白葡萄酒在另外一場卻表現不佳;被一部分評委推崇的紅葡萄酒到了另外一些評委那裡卻得不到重視。經歷了幾十年後,說話輕聲細語的退休海洋學家霍奇森對此感到不解。品鑒葡萄酒本質上的確有主觀性,但獎牌的頒發則顯得過於隨機。

霍奇森決定利用自己的統計學專業知識來尋找原因。他聯繫到北美歷史最悠久的加州博覽會葡萄酒競賽的組織者,對其每年6月的品酒大會提議了一項實驗。在這個實驗中,每個評委組的4位評委都會得到一份平常的樣品用於嗅、呷和嘬飲。但是有些葡萄酒會提供給評委會3次,每次都從相同的瓶子里倒出。然後對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以測試葡萄酒品鑒是否真的科學。

第一次實驗在2005年進行,而最近一次是本月初,在薩克拉門托。霍奇森的發現震撼了整個葡萄酒行業。多年來他一次又一次地證明,即使是訓練有素的專業品鑒師對葡萄酒品質的判斷能力仍十分糟糕。霍奇森來自被他稱為是「田園天堂」的洪堡縣Fieldbrook酒廠。他說:「結果令人感到不安。只有約10%的評委判斷是一致的。而今年判斷一致的評委到了明年又會表現欠佳。葡萄酒能否獲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運氣。」

評委們並非菜鳥。他們和美國葡萄酒行業名人:從釀酒師、品酒師、評論家與買家到葡萄酒顧問與學者一樣深諳葡萄酒。在霍奇森的實驗中評委評估葡萄酒的標準是從50分到100分。實際操作中大多數葡萄酒的得分為七八十分或九十分出頭。

最初4年的實驗結果發表於《葡萄酒經濟學期刊》。結果顯示一位評委在三次盲品過程中的典型評分變化範圍為+/-4分。某款獲評90分(好)的葡萄酒在幾分鐘後可能被同一位評委評為86分(可以接受),然後又被評為94分(優異)。有些評委就差得更遠了,有些則表現更好:大約10位評委中有一位的評分變動範圍在+/-2分之間。幾個點的分數看上去不多,但已經足夠影響比賽結果——對於酒廠而言贏得金獎意味著銷量會顯著提升。

接著霍奇森分析了加州各地葡萄酒比賽的結果,發現獎牌其實是隨機頒發的。他說:「我的理解是,具有非凡能力的專家級品酒師在單獨狀態下或許頗具慧眼,但品鑒100種葡萄酒的任務難度已遠非人力所能及。我們已經贏得了我們的那份金牌,但現在我不得不說這是因為幸運。」他的研究激怒了同行中很多大腕。「他們說我在放屁,但沒關係。我為我所做的感到自豪。我能發現真相,其中也多虧了我的專業背景。」

霍奇森並非唯一質疑葡萄酒品鑒科學性的人。2001年,法國學術機構Frédéric Brochet測試了葡萄酒標籤效應:用兩種不同的酒瓶(一種是餐酒瓶;另一種是高級酒酒瓶)每隔一周向57名志願者提供相同的波爾多高級葡萄酒。

結果,品酒師們被愚弄了。在品嘗用高級酒酒瓶裝的他們所認為的好酒時,他們所用的語言更為積極——將其描述為深邃的、恰到火候的、回味悠長的、帶有木本芳香的。但當同樣的酒以餐酒展示時,評論家們則更傾向於使用負面辭彙,例如孱弱的、膚淺的以及平淡的。

2008年由羅賓?戈爾茨坦主持,並發表於葡萄酒經濟學期刊的6000次葡萄酒盲品研究發現:葡萄酒價格與人們喜愛該酒的程度有著積極的關聯。但這種關聯只存在於受過培訓、懂得令葡萄酒昂貴的因素的人群之中。

2011年,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教授(之前是專業魔術師)在赫特福德郡大學邀請578人對一系列價格從3.49英鎊(紅葡萄酒)到30英鎊(香檳)的紅、白葡萄酒進行盲品並作出評價。結果只有53%的時間人們可以區分5英鎊以下的與10英鎊以上的白葡萄酒。同樣狀況對於紅葡萄酒則僅有47%。總的來說和投擲硬幣的成功率區別不大。

那麼為什麼普通飲酒者與專家們在盲品中的表現都如此糟糕?部分原因在於葡萄酒體系的龐大繁雜。

葡萄酒是由(葡萄)果汁發酵製成的飲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化學雞尾酒。澳大利亞葡萄酒科學家布萊斯?朗肯博士確定了27種不同葡萄酒所含的有機酸、酒精以外的23種醇、超過80種酯類和醛類、16種糖、外加一長串各種維生素與礦物質(這些與穀物包裝袋上的成分列表無甚區別),甚至還有無害的、源自土壤的痕量鉛與砷。

葡萄酒的三種最基本品質——甜味、酸味和苦味——都由舌頭上的味蕾進行感知。好的葡萄酒是一種味覺的完美平衡:來自葡萄中糖分的甜味、來自酸性物質、特別是酒石酸和蘋果酸的酸味、來自酒精和包括單寧酸在內的多酚類物質的苦澀味。許多葡萄酒比檸檬汁酸度更高。之所以口感好是因為酸度為甜味和苦味所平衡。「這可是味覺的神奇三位一體:糖分、酸和酒精。」英國皇家化學學會葡萄酒專家詹姆斯?哈欽森博士如是說。

專家對這三種基本要素的平衡與葡萄酒口味之間的關係進行辨別。此時的化學反應就變得更為複雜。

葡萄酒的味道——被稱為芳香或酒香,並非經由味蕾產生,而是由一團被稱為嗅球的連接大腦與鼻腔通道的神經組織中數以百萬計的受體所感知。化學家們已經確認了至少400種獨立或協同產生複雜口味的芳香化合物。其中有一些聞一下就能感覺,而另外一些則只能靠回味。它們絕大多數都是揮發物——芳香族化合物。沸點往往很低,會從玻璃杯和舌尖散發出來進入嗅球。

過去幾十年中,葡萄酒科學家們已經開始尋找產生葡萄酒中某些獨特香味的化合物。一些主要揮發物存在於葡萄中。而那些次要的則是在發酵過程中由酵母的活動所產生。其餘的三級揮發物形成於葡萄酒在酒桶或酒瓶的成熟過程中。例如長相思(Sauvignon)白葡萄酒的青草味和鵝莓味來自一類名為甲氧基吡嗪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含有氮,是葡萄的氨基酸代謝副產物,在涼爽的氣候中濃度較高。這就是為什麼紐西蘭的長相思往往比澳大利亞產的更具草本味。麝香葡萄酒與瓊瑤漿((Traminer)的花香味來自一類被稱為單萜類的醇類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包括芳樟醇——這種物質同樣用於香水和殺蟲劑——以及香葉醇,一種淺黃色液體,既是有效驅蚊劑,又賦予了天竺葵獨特的氣味。霞多麗(Chardonnay)的辛香來自於巨豆三烯酮、一種同樣存在於西柚汁中的化合物。

哈欽森說:「人們低估了嗅覺系統在檢測香味以及大腦在解釋香味時候的聰明程度。嗅覺系統的蛋白質受體複雜程度是足以檢測出所有不同香味類型的。但是大腦的反應並不總是跟得上。我相信所有人都具有同樣的能力,問題就在於學會如何去理解。」通過8次品酒、大多數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學會識別並說出葡萄酒中所含的芳香物質。

識別並找到合適的表達辭彙也許是所有人都具備的能力。但在涉及為葡萄酒排名時,哈欽森懷有與羅伯特?霍奇森同樣的擔憂。「葡萄酒世界中有太多的無厘頭和皇帝的新裝,」哈欽森說:「有些價格高達數百英鎊的葡萄酒令我很是失望 ,但有些價格在5英鎊和10英鎊之間的葡萄酒卻給我帶來極大的驚喜。」

人們在如何評價葡萄酒的香味中糾結著,那是因為大腦對於香味的詮釋遠非基於葡萄酒中所發現的化學物質那樣簡單,溫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葡萄酒溫度較高時酒中的揮發性物質會更具活性。新世界霞多麗(New World chardonnay)如果太涼,你將只能品嘗到刺鼻的橡木味。而紅葡萄酒溫度太高酒勁則會過猛。

顏色也影響著我們的感受。2001年波爾多大學的Frédéric Brochet機構邀請54位葡萄酒專家測試一紅一白兩杯葡萄酒。評委們用典型品酒語言將紅色描述為「果醬味」並對該酒所用的紅色漿果進行了評價。但評論家們卻未能發現這兩種葡萄酒其實來自同一個瓶子,唯一不同的是其中一種加入了紅色無味的染料。

其他環境因素也在發揮作用。評委的口味會被她或者他之前的品嘗經歷、一天中的時間點、疲勞程度、健康狀況甚至天氣情況所影響。

對於哈欽森與霍奇森而言,不可預測性意味著人類對於葡萄酒評分的價值是有限的。哈欽森說:「這東西非常主觀、並且被很多政治因素所影響。人們應該把它當做一種指標,而並不是作為結論。如果人們只聽信評酒家的言論,那將是一大悲劇。」

如果仰賴人去品鑒紅酒不靠譜的話,靠機器呢?

「在複製人類能力的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哈欽森說:「但有一件事我們可以做得不錯,那就是有如此之多令人驚嘆的分析化學手段使我們能夠在一杯葡萄酒中檢測到一大類不同的化合物。於是我們就獲得了一種判斷酸度與甜度以及不同水平香味化合物之間平衡程度的指標。但我們現在還無法了解那些原始的化學物質信息是如何糅合在一起並反映人類的情緒,這或許是我們永遠無法做到的。」

與此同時,葡萄酒盲品比賽還在繼續。羅伯特?霍奇森決心提高品酒的水平。他發明了一種檢驗方法可判斷評委在比賽中的盲品評判是否只是在碰運氣。研究結果將在今年舉辦於開普敦的一場會議中發表。但早期研究發現並不樂觀。

「至今我還沒發現有誰通過了這一測試」,他說。


剛過18歲一個月就神經質質地去考WSET2級,所謂中級品酒師,結果學到一半發現自己酒精過敏,和兩口紅酒就上臉。。。對就是兩口

幸好WSET2級只是筆試,yeah還是很容易過的2333。往上考3級真盲品的時候,可能吐酒後殘存口中的酒都能醉倒我吧 TAT


參見我在類似問題上的回答:菜鳥如何快速入門葡萄酒? - 用心閣的回答


在各種雜誌、網站看到的有關單寧的描述,多達50種:比如精細、堅實、平衡、活潑、細膩、乾澀、強壯有力,還有其他的許許多多。眼花繚亂。


當然,我們可以效仿中世紀僧侶的做法,不斷品嘗並隔絕於世。但是這樣有何快樂可言,因為不能通過文字來分享品嘗的愉悅。酒的真義在於分享!評價對於酒,特別是佳釀,是魚和水的關係,必須相互融合。


你只需要六個維度來理解一支葡萄酒。他們是判斷JUDGEMENT,而不僅僅是生搬硬套的描述。


細膩(Finesse)

儘管現在已經是英語里的常用辭彙,但它卻來源於法文。過去的葡萄酒質樸且粗糙,而現在對於細膩度的要求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細膩自然也成了品質的代名詞。


如今,愛好者對於細膩的理解更加具體。細膩是指葡萄酒如何『展現』及『表達』自己。如果這種『表達』給你的感覺是『笨拙』或者有點突兀,那麼她就是缺乏細膩感。一支缺乏細膩感的葡萄酒,很容易讓人厭倦。


和諧(Harmony)

與細膩類似的是和諧,另外一個經受了時間考驗的特質。但是現今越來越多的品酒者喜歡使用『平衡』來形容葡萄酒。


相比較『平衡』,我個人更傾向於用『和諧』來描述一支酒。一支『和諧』的葡萄酒完美的將蘊含其中的各種元素包括葡萄、單寧、酸度、甜度、酒精度相融合,從而成為一個強大的整體。


此外,我並不是一個高酒精度酒的愛好者。一定程度上,高酒精度意味著強烈的酒體和衝擊感。但是我嘗試過的高酒精度數的葡萄酒表現很好,並不會讓你感覺到很突兀,這其實就是和諧。

將評價的重點放在葡萄酒的『和諧感』上是明智且有力的。試想某人穿金戴銀,這樣的效果必然不佳,給人暴發戶的感覺。原因就是缺乏『和諧』的搭配,這不僅僅是顏色、款式及材質,更重要的則是是否恰當。一位著名的英國室內設計師定義『和諧的設計』是簡單、適用及比例。


這樣的邏輯與葡萄酒有異曲同工之妙。當你品嘗一款好酒,會非常的輕鬆自然。各種味道特徵鮮明卻又相互匯聚,融合成一體。果味和酸度達到完美的平衡。酒在你眼前和口中栩栩如生,表現是立體的。這就是和諧,所蘊含的要遠比『平衡』宏大。


層次(Layers).

所有人都在談論複雜度,這並沒有任何問題。個人認為,層次(layers)更加準確,更能將優質和普通的葡萄酒區分開。


一旦提及複雜度,就意味著越多越好。這很有可能是正確的,但是這個『多』是如何表達的則是關鍵。當你品嘗美酒,許多不同的香味和味道衝擊著你的嗅覺和味覺,你會說,『哇,好複雜的酒。』

但是如果你冷靜一下,嘗試著想想這裡面有沒有層次。你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結論和感覺。很多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複雜度有,但是缺乏了層次感,這些不同的香味和味道就顯得些許膚淺。


真正複雜的葡萄酒是非常有深度的。複雜度需要通過層次來體現,所以複雜和層次缺一不可。當你在不斷的探索優秀葡萄酒所蘊含的不同味道及香味,你必然需要經歷更多的層級。偉大的葡萄酒則猶如『萬丈深淵』,深不見底。只要你具備一定的能力,你就能不斷的發現新的層次和新的事物。


細節(Detail).

一支酒僅有複雜度和層次是不夠的。層次的細節,味道以及組成這些層的元素,這些細節都需要能被你感知及體會。優秀的葡萄酒不會讓你混淆這些細節,相反,她會精確的定義並且識別度極高。


重複的疲倦(Fatigue).

如果你從疲倦這個角度來審視一款葡萄酒,請注意,我指的是在不同的時間品嘗同一款葡萄酒,那麼你會更容易發現她的優點和缺點,以及優秀和准優秀葡萄酒之間的差別。


簡單來說,優秀的葡萄酒不會讓你感到厭倦。不管你多少次的品嘗她,只要你一聞到她的香味,你就歡欣鼓舞,躍躍欲試。每一次的嘗試,你不僅毫無厭倦,相反你好像順風行駛,背後有股強大的力量在推著你前進。整個過程輕鬆,且自然。


優秀的葡萄酒恰恰是因為之前提到的幾種特質:細膩,優雅,勾畫的細節,層次以及複雜度,而讓你流連忘返。


驚喜(Surprise).

最後提到的是驚喜,但有時候也是最重要的特質。這其實就是創造力。有意思的葡萄酒會讓你感到驚喜,或者說不可預見性。偉大的葡萄酒必然有這種特質。


不管你多少次的品嘗一支頂級的勃艮第陳年紅酒或者Barolo,你和你的小夥伴必然會被她驚呆。這種驚喜不是源自複雜,而是來自新的發現,即便這是一支你自認為很熟悉的葡萄酒。


驚喜是世界上所有最引人注目葡萄酒的秘密武器!


******界限******

勃艮第是葡萄酒愛好者的終極歸宿,全世界兜兜轉轉一大圈後的最終點。如果你還停留在波爾多,慢慢來,我們在終點相遇。


酒瓶,介紹勃艮第產區及酒庄故事、文化生活、旅遊美食,發布精彩活動以及特惠閃購,歡迎吐槽。(即將增加義大利Piedmont...)


關注我們:

jiu17.com / 微信: vinbottle_com / 微博: vinbottle


喜歡紅酒,要懂紅酒,愛紅酒~

紅酒不僅讓你有品位,還可以美容噠,多圖請用Wife


1什麼樣的酒需要冰?

普遍來講,白葡萄酒需要冰一下,而紅葡萄酒不用。

這是因為,白葡萄酒在冷卻的情況下,酸度持久,頗為新鮮;而紅葡萄酒在溫度過低的情況下,苦澀的單寧味會加重,但是,飲用常溫的紅葡萄酒的做法只適合於常溫的環境,悶熱的夏天或者有暖氣的冬天,還是需要稍微冷卻一下。

這裡我告訴大家幾類不同葡萄酒的適應溫度:

清淡型白葡萄酒:8-10度;

濃郁型白葡萄酒12-13度。

清淡型紅葡萄酒:10-13度;

濃郁型紅葡萄酒:15-18度。


2什麼樣的酒需要醒?

【醒酒的作用】

主要是讓長期儲存在瓶中的酒液與空氣大面積的接觸

加速單寧軟化、充分釋放封閉的香氣。

直白的說,就是讓酒「呼吸」一下。

什麼樣的酒需要醒呢,陳年的干紅葡萄酒,醒酒的過程對於陳年的干紅葡萄酒,是讓他的葡萄酒香味隨著酒液與空氣接觸時慢慢釋放出來,越高質量的葡萄酒其香味變化越是豐富。

另外,經過木桶多年的陳釀,單寧和色素會形成沉澱物,醒酒的過程也可以除去其中的沉澱物。

所以年輕的干白、干紅、桃紅、甜型酒、起泡酒就不需要醒酒的過程了。


3什麼酒該用什麼杯子?

同一款酒,用不同的杯子喝起來,口感會有差別。由於杯子的形狀不同,而照成與空氣接觸不同、入口的衝擊方式亦不相同,所以口感也會有所差別。

勃艮第杯(左一)的特點在於大肚子,接觸空氣面積大,酒味的芳香容易出來;

波爾多杯(右一)瓶口一般較之勃艮第杯小,香氣不易消散,也可以令苦澀的酒變得柔和;

白葡萄酒杯(中間)的容量餃子上兩個較小,因為為了防止飲用過程中溫度的上升;

香檳杯是細長的笛子形狀,能夠欣賞到上升的氣泡。

4喝酒的順序是什麼?

一般西餐里,都是由清淡的冷盤開始,味道較重的主菜,最後以甜品結尾。

喝葡萄酒也一樣,基本上遵循由清淡型到濃郁型,由辣味到甜味的順序,如果在飲用濃郁型葡萄酒後再飲用清淡型,即使好酒,也總會略感不足。

5常見的葡萄品種有什麼?

你需要做筆記的時刻到了,這裡介紹的七個葡萄品種,是你想提升逼格的必備知識!

白葡萄酒最最常用的三個葡萄品種:

No.1 Chardonnay,中文名:霞多麗、莎當妮;代表產地:法國勃艮第地區、美國加利福尼亞地區、法國香檳區;特點:最為普遍的白葡萄酒品種,可以釀出多種風味,如年輕型有蘋果香味,木桶陳釀有黃油、香草香味。

No.2 Sauvignon Blanc,中文名:長相思、白蘇維翁;代表產區:法國盧瓦爾、法國波爾多、美國加利福尼亞、紐西蘭;特點:擁有植物性香薰芳香和清淡的酸度。

No.3 Riesling,中文名:雷司令;代表產區:德國、法國阿爾薩斯、澳大利亞、紐西蘭,特點:濃郁的果香、天然的甘甜和清爽的酸味。

紅葡萄酒最出名的幾個葡萄品種則是:

No.1 Cabernet Sauvignon,中文名:赤霞珠、加本力蘇維翁;代表產地:法國波爾多、義大利、智利、美國、澳大利亞;特點:單寧含量多、適宜的酸度,隨著陳釀的進行,會變得含有肉桂和雪松的香氣。

No.2 Merlot,中文名:梅洛;代表產地:法國波爾多、美國、智利;特點:酸度較低、單寧少、具有天鵝絨般的口感。

No.3 Pinot Noir,中文名:黑品諾;代表產地:法國勃艮第、德國、義大利、美國;特點:單寧適中、強烈果實味。

No.4 Syrah,中文名:西拉、希哈;代表產地:法國隆河谷、澳大利亞;特點:單寧含量多,陳釀後口感變圓潤。

6酒標怎麼讀?

酒標通常包括幾個的信息:1.葡萄酒的原產地名;2.生產商的名字;3.葡萄品種;4.商標名;5.其他。


入門該怎麼喝

從白葡萄酒到紅葡萄酒,從新酒到老酒,從級別低到級別高。

後兩點很好理解,所以在這裡著重說一下第一點「從白葡萄酒到紅葡萄酒」,品白葡萄酒較之品紅葡萄酒,不用考慮單寧,只需考慮濃郁度和酸度,較為簡單,適合初學者。


如何品

這是提升逼格的關鍵,問自己三個問題吧,這個酒濃不濃?澀不澀?酸不酸?

這三點很好的品出了這款酒的濃郁度、單寧、和酸度,當然,再來體會一下他的平衡感(即他的酸、苦、甜、澀)。

領悟到這三點後,那麼試著聞一下酒的氣味,我在初學品酒時,最先聞出來的是甜味和鹹味,並不是果香、巧克力香、橡木桶香。

判斷出甜味和鹹味還是很容易的,其中,鹹味還分咸香和土石香,也不難辨別。

而要往下一個階段進階的話,最容易的辦法是,拿一瓶新酒和老酒來,這個時候,果香和橡木桶香就開始特別容易分辨。

當然,果香又分青澀的年輕的果子和成熟的果子香氣,橡木桶香味也會因美國橡木桶和法國橡木桶不同的陳年而不同,需要慢慢來講。


在餐廳怎麼點

去西餐廳用餐,想要顯擺一下對紅酒的小知識,每每拿到酒單後,發現根本無從下手,這個時候,有兩個辦法可以解決。

第一個是根據你當晚的菜品來,「紅酒配紅肉、白酒配白肉」肯定是沒有錯的選擇。

第二個方法更為簡單,就是問服務生,直接讓他給你推薦你喜歡的口味的酒。

比如:「麻煩給我推薦一下單寧不多、酸度適中、酒體不重、易入口的酒?「

最後送大家一張舒淇女神的照片,看完這麼多你醉了么~


#回答完全手打,都是自己的切實體會#


剛開始喝酒時候,靠譜不靠譜的大V關注了一堆,感覺接收到的信息太多,良莠不齊,很難得到一個相對客觀的入門知識介紹和感官體驗,就選擇了花錢去參加專業培訓。

結果去了之後發現培訓機構都是各種套路(而且很貴),講師中有西毒這樣喝遍天下的高手也有東郭那樣照本宣科的混混,還有強不知以為知的假專家,新人學好學壞完全看命。

另外,既然是叫做上課,難免就失去了喝酒的樂趣。畢竟,有很多酒只適合獨飲,這麼亂糟糟的擠在一起喝還是蠻可惜的。

所以,最終還是選擇了自己擼,找感興趣的酒買買買喝喝喝。這樣一來,就得解決一個怎麼買酒怎麼品酒品的問題。

要知道,全天下的廠家基於市場宣傳角度必然會美化自己的產品,提供的酒評個個文采斐然。而作為酒評的載體,文字又是博大精深充滿想像空間的。對實際飲用的消費者來說,嗅覺和味覺本身又是個很樸素的事情,個體差異還比較大。對照廠家酒評喝完後,往往會鬱悶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喝了支假酒,最後還是發現,根本途徑還是只能靠提升自己的評鑒能力。

下面開始,就進入正題-如何品酒。

一、色

酒的顏色是我們了解一支酒的第一途徑。但是大千世界別說各種酒了,就連水都有無數顏色,請看:

所以考慮到大部分人的評鑒習慣,我們先界定一個範圍:以葡萄酒為對象。這個範圍足夠了,常見酒類如威士忌之類的烈酒基本也能被涵蓋。

網上有不少葡萄酒的顏色圖,有些分得很細能給你列個十幾種。這個不能說人家作者處女座,理論上光是一個可見光就存在無限種顏色的,區區十幾種算啥。要能看到C射線的話,還有更多選擇讓你糾結(致敬銀翼殺手)。通常我們會說可見光主要是由紅棕黃綠藍紫六種基本顏色組成的,而葡萄酒的光譜主要是從紫-紅-黃-綠。對於我們愛好者來說,各種葡萄酒的顏色記三四個就差不多了。當然,你要是天生畫家眼非得說暗橙紅色和暗紅色有很大區別的話,那記十幾種顏色也行(其實也就是明亮度和飽和度的區別)。下圖是我推薦的顏色:


還有,當我們拿起一杯酒的時候,推薦姿勢是把酒杯向外呈一定傾角,然後用一張白紙作為底色,從酒杯正上方去觀察酒體的顏色。為形象起見,大晚上拍了張圖,請忽略黃色光源帶來的偏差:


這是從酒杯上方觀察的視角,當然,如果酒杯夠大酒又不多的話,完全可以傾角大些,這樣能直接從杯口看下去觀察酒體色澤,或者從酒杯下方往上方光源看。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威士忌和葡萄酒不一樣。所有通過蒸餾產生的烈酒都是無色的,換句話說,我們看到的量產威士忌的酒體顏色都是來自於後期的處理,漂亮的琥珀色往往來自於長期的橡木桶陳釀過程,而那些廉價威士忌則大部分是焦糖上色的。下圖是典型的威士忌隨著橡木桶陳年時間而產生的顏色變化。


二、香

從這條開始,就進入沒那麼標準化的環節了。因為嗅覺是來自生活經驗,對同一種香氣可能不同的人會想起不同的物品。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廠家描述中紅葡萄酒出鏡率最高的黑醋栗香氣是個什麼鬼?反正我是在沒用使用酒鼻子之前是不知道的(即使用了,也不一定知道,天知道這酒鼻子有沒有串味...) 。所以說,沒有機會經過專業聞香系統訓練的同學們,我們就直接用生活中所能接觸到的物品來形容,只要大家能懂你在說啥就好。

這有張酒鼻子裡面的香氣分類圖,我放上來,看看有個初步概念就好:


知道框架後具體還得上手練,我的經驗如下:

1、先認出主要的氣息,比如酒精氣息、木桶氣息。這個怎麼做呢,簡單的方法就是買瓶用桶比較深/酒精度比較高的酒來聞。我個人是在奔富入門款酒中找到的這個感覺,話說當時可真沒少買,來張醬油圖紀念一下。

2、其次是次要的氣息,即紅葡萄酒常見的紅黑果實和白葡萄酒常見的水果系列。這些氣味通常是有個從淺到深從生到熟的變化過程。可以參考下圖:



有興趣可以自己找來嘗試下,其中黑櫻桃就是我們說的車厘子。另外,如果新鮮果子或者果乾買不到的話,有個捷徑是找對應的調製醋或利口酒來聞。實在搞不清也無所謂,記得紅葡萄酒香氣越重就越黑這個原則就好。

白葡萄酒沒有找到合適的圖,最青澀通常是青蘋果/青檸檬,再到成熟度稍微高一些的橙橘類水果,然後是桃李,最後通常會是芒果百香果之類的熱帶成熟水果。這些水果都很常見,水果超市逛一圈就知道了。另外,如果是過桶的白葡萄酒往往會帶上杏仁奶油之類的氣息。

BTW:要特別拎出來說一下的是長相思的黑醋栗芽苞氣息。絕大部分人都木有見過這是什麼植物,當然更加不知道它是什麼味道了。所以我在描述長相思的時候(感謝雲霧之灣長相思帶我入門)就直接按照自己理解寫:脆爽的熱帶水果夾雜著一絲絲輕微的毛躁狐臭氣。後來在看到Jancis Robinson著名的貓尿論,哈哈。

3 再次是更後端的發酵和陳釀氣息

發酵氣息最容易感知到的就是酵母味了,隨便開一支香檳,最明顯的氣息就是酵母味,基本與過桶紅葡萄酒的桶味差不多,別的香氣都是隱藏在它之下的,需要晃晃杯慢慢聞。

陳釀香氣中對我個人來說比較容易辨識出的主要是肉桂/蘑菇/煙熏/太妃糖這幾類,另外還有一些見仁見智的醬油之類氣息。至於更多的,才疏學淺,只能等喝了無數好酒/老酒之後再來分享了。

下一張圖是我覺得需要提的一個醒:有些葡萄酒的香氣其實並不那麼好聞。

圖上這些奇怪的味道,大家如果聞到了不必懷疑自己的嗅覺。不喜歡就放放看看能不能氧化轉化一下,實在不行就別喝了。

最後,我個人是不太認可這個說法:純品鑒(吐酒)能夠達到和喝下去一樣的效果。這也是為什麼開頭我說通過在培訓機構品一大堆酒的方式不夠完美的原因。鼻後嗅覺在整個品酒過程中的重要性可以說是最高的,通常所說的口味大部分取決於鼻後嗅覺,喉韻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口腔底部甚至包括食道,不喝下去怎麼能感受到酒的全部氣息?吐酒這種方式是沒法享受到完整的品酒樂趣。

三、味

先上張圖:


這是Barb Stuckey在味覺獵人中的一個附表,充分說明了味覺的複雜性。幸好我們只是個酒類愛好者,通常情況下只需要用到甜酸苦咸就能覆蓋住80%的酒評需求,再掌握一些特殊的場景應用比如白葡萄酒的礦物質、酒體的輕重(通常是指浸出物和酒精)和餘味的長短基本就可以完成一篇酒評了。

1、從甜說起

不考慮生產工藝應用的添加劑(如各種利口酒)的話,純從酒本身來說:由於威士忌由於酒精含量較高,而酒精會帶來甜感,所以喝威士忌第一口往往能感覺到一絲絲甜味,此外甜味的主要來源是桶陳過程中從橡木桶獲得(尤其是雪莉桶),桶陳對威士忌風味的形成佔了60%以上;而葡萄酒的甜味來源卻不一樣,是因為葡萄中本身的果糖,在發酵過程中未被完全轉化為酒精,就殘留下來了;其他酒類了解不多,就不妄加猜測了。

甜作為基本味覺,是非常好辨認的,喝的時候注意一下酒標有沒有區別就好,不同國家的酒類法規中的不同術語請自行查閱。

另外,不同的甜味來源在我們嘴中是會有不同的起效時間的,為什麼有些廉價酒的甜始終會讓人感覺怪怪的,就是這個因素。

2、接著是酸

酸酸甜甜,情同初戀。酸和甜在酒類評鑒中永遠是那麼的比翼雙飛。對絕大部分水果來說,營養最佳的時候通常也是酸甜平衡最佳的時刻。

從技術角度來說,酸也有各種來源,在葡萄酒中常見的是酒石酸/檸檬酸/乳酸/蘋果酸這些,由於各種酸性質不同(有些爆發快有些持久強有些尖銳有些澀口),當不同的酒中有不同的含量時自然對口感造成了不同的酸度體驗。大家可以啃個青蘋果再去喝杯酸奶比較一下,自然就有感覺了,可以在自己寫酒評的時候找到合適的詞來形容(清新活潑激爽圓潤之類)。另外,在品酒時有個簡單衡量酸度的方法是:看你口水分泌速度。越酸越是口水多,這樣很容易就區分出酸度的初中高了。

BTW:酸甜比例基本上每一支酒裡面都會存在,但是體現最明顯的是各種甜酒(晚收、冰酒和貴腐),這也是衡量甜酒的重要質量標準。需要注意的是酸味和溫度關係很大。如果酒的溫度比較低,我們對酸的敏感度會上升,同時對甜/苦則不那麼敏感了。所以,甜酒往往是需要比較低的伺酒溫度,而一旦溫度上去了,大部分甜酒就會享受到一個不那麼好聽專用名詞"鬆弛"(太齁),原因就是因為酸度不夠,無法平衡甜的部分。

3、現在是苦

在那個流傳廣泛的味蕾分布圖中,苦味的味蕾感受區往往是放在舌根的。雖說這個理論已經被打臉,但大部分人的確是在舌根對苦味的敏感度更高一些,假如酒中的確存在苦味的話。

在很多有名的雞尾酒中,苦味也是作為一味調合之味。能提供甜酸之外的其他風味,增加飲品的複雜度。我個人就挺喜歡淡淡度苦味的,如果你也想自己在家來杯小苦水的話,備點奎寧水就好了。尤其是夏天,運動歸來倒上杯冰奎寧,加點金酒,再擱2片薄荷,就是杯很不錯的金湯力。

另外,我個人體會是在一些比較大批量生產的廉價酒中,容易喝出苦味來,無論是威士忌還是葡萄酒,這應該是和生產工藝有關。

4、然後是咸

關於咸,在酒中感受到的機會並不太多。除了雞尾酒以外,記憶比較深刻的是在Chabils的白葡萄酒中喝到過,還有一些醇厚感比較強的味覺體驗中偶爾會有咸鮮的感受,義大利葡萄酒這種體驗會多一些。要說義大利也真是個奇葩,葡萄酒出口量全世界第一,葡萄品種也是五花八門,既有複雜的產區和分級制度又有完全不按制度出牌的酒庄,真心得讓老司機帶著喝。

5、再是單寧

在葡萄酒中,單寧其實比咸苦重要多了。只是考慮到畢竟我們不會只喝紅葡萄酒,所以放在這裡介紹。

單寧導致了口感中刺激口腔、嘴唇和牙齦的澀感,在葡萄酒的生產工藝中主要是來自葡萄皮葡萄籽(據說也會帶來辛辣感)和葡萄梗。在大部分過桶的酒類中主要來自橡木桶,也會隨著陳年時間而逐漸變化。

單寧是所謂的酒體結構中的支柱之一,與酸甜苦互相平衡。在喝一些濃油赤醬過桶時間久的紅酒時,剛開瓶時候往往會感覺澀的難以入口,而放置醒酒一段時間後就會變得柔順起來,這就是單寧的體現了。在好的紅酒中,單寧通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品鑒指標,按照 粗糙/青澀/緊緻/柔順/細膩/天鵝絨 這個次序從前往後排,其實是蠻性感的一個辭彙列表。據說最佳的單寧表現是:穿著天鵝絨的幼年基督從喉頭緩緩降落(所以說要酒喝到肚子里去嘛)。

順便說一句,所謂的紅酒配紅肉,其實主要是單寧和脂肪這對CP。

6、礦物氣息

從地位來說,如果單寧是紅葡萄酒品鑒之王的話,那麼礦物氣息就得是白葡萄酒品鑒之後,但和單寧不一樣的是礦物氣息也是這些味覺指標中爭議最大的一個。

說起來也是挺有意思的,現在的科學研究還不足以告訴我們礦物氣息到底是怎樣形成的,甚至連定義什麼是礦物氣息都有爭議。雖然它的確就在酒裡面存在著,大部分人都能喝出這個感覺來,只是有人覺得是嗅覺有人覺得是味覺,可謂是一個河東一個河西。

只能說,大家去多喝點有礦物氣息的白葡萄酒,然後去想像一下吃土少年在河邊玩長滿綠苔的鵝卵石/純真蘿莉在青蔥課堂中呆萌咬鉛筆/嬉皮老頭在西部國道上騎哈雷的情景,看看能不能找到共鳴吧。

BTW:雖然現在研究不足以證明礦物氣息具體是如何形成的,但足以證明礦物氣息不是被葡萄藤直接從土壤裡面吸收然後被提煉到葡萄酒中的,有意思吧。

7、酒體輕重

現實中的飲品通常不會是100%的單一物質,不同的飲品包括了不同的內含物,同等體積下必然會有著不一樣的質量區別。其實不僅僅是酒,飲用水也有著軟水硬水的區別。從這個角度看,酒體的輕重就是個很容易理解的概念。通俗點說,同樣喝一大口在嘴裡,重酒體的對舌頭和口腔的壓力會更大一些,一般來說也會更濃郁一些(也有輕酒體但是濃郁的酒)。

對酒類飲品來說,高酒精度的酒通常就會有更重的酒體。正因為酒精度是如此重要,所以酒體輕重在葡萄酒中的感受不如威士忌那麼明顯。高年份高酒精度的桶陳威士忌能帶來如油脂般的質感和飽滿度,通常可以用粘性來形容這種感覺,再加上橡木桶陳年所帶來的與酒中原有芳香物質融合。除酒精之外,嗅覺的載體-芳香物質也是酒類飲品的內含物,而且即使是同一芳香物質,不同濃度帶來的嗅覺體驗也是不一樣的。綜合來說,老酒比起新蒸餾出來未經陳釀的粗糙口感新酒,品質好的不是一點點,這也就是好的年份威士忌一瓶難求的原因。

BTW:在找酒體輕重的資料的時候,發現網上比較多的是用牛奶與脫脂牛奶的區別來對酒體進行說明。但是我個人倒是覺得脫脂工藝並不僅僅是造成了輕重區別,更重要的是還少了脂肪給人帶來的幸福感。所以這個比喻並不那麼恰當。

8、又長又複雜的餘味

在喝完一口酒之後,如果唇齒留香許久,同時香氣又能有些變化的話,那麼這酒的餘味就屬於非常棒的。在一些好酒中(尤其是重酒體),以上兩個指標往往是相伴出現的,但也會有香氣複雜卻收的很快的酒或是香氣一般(常常是酒精/木桶氣息)卻持久的酒,這都不是好酒應該有的表現(喜歡伏特加的當我沒說)。

此外,有的人推崇簡潔明了的口感如義大利起泡酒Prosecco,那麼我只能說你是幸福的,能省不少錢。因為目前主流的審美還是複雜度高餘味留香長的酒,會比那些簡單口感的酒貴很多。香檳和Prosecco起泡酒的價格就是個最直接的例子。

———————拷貝複製的分割—————————

如果能看到這裡,那說明也是一枚真酒友,激動的握個手先。然後我會提供一些現成的酒評模版,建議你在開完一瓶酒之後,立刻就開始寫你自己的酒評。因為,嘴裡的風味轉瞬即逝,如果不立刻寫下來,你很快就會忘記這支酒的評鑒細節的。然後再過一兩天之後,你就只會記得這支酒好喝還是不好喝了。我以前也是這麼過來的,還好我走出了第一步。

我的品酒模版 :

葡萄酒名稱/葡萄種類/葡萄年份/酒精度/產區

外觀:顏色為(紅棕色/磚紅色/紅寶石色/紫紅色/深紫色、淺綠色/淺黃綠色/檸檬色/淺金色/金黃色/琥珀色 ),掛杯(一般/中等/持久)

香氣:開瓶時有(輕微/濃烈)的(紅果香/黑果香/白花/熱帶水果/橡木桶/硫化物/酒精氣息),醒酒(一段時間)後出現(香料/皮革/雪松/紫羅蘭/玫瑰/巧克力氣息),如果是香檳的話注意酵母氣息

口感:入口(酸澀/柔順/刺激),酒體(輕/中等/中高/重),單寧(粗糙/緊緻/柔和)、酒精對口腔的刺激感(強烈/一般/輕微),酸度(柔和/中等/尖銳),甜度(高中低),酸甜/酸澀/平衡與否,喉韻(豐富/寡淡/苦澀),餘味(悠長/中等/短暫)最後寫一下特色並記錄價格就可以了。很簡單吧?別猶豫了,現在就開始自己寫酒評吧!


說一下葡萄酒。
最基礎的其實也就是 望、聞、品。
1、望
取白色做背景,傾斜酒杯,觀察澄清度和邊緣色。
澄清度:酒呈現模糊的狀態,就說明酒不好,製造時沒有採取好的材料等等。
邊緣色:在葡萄酒中,年齡小的紅葡萄酒邊緣色是紫色或寶石紅;年齡小的白葡萄酒邊緣色是綠色。
超級注意:如果一款干型酒是棕色,請不要品嘗!(已經發生很嚴重的氧化)
掛杯:這是張力所產生的現象,是酒體成熟的表現。有掛杯是好酒。
2、聞
輕輕晃動酒杯,使香味溢出,較為常見的香味是花香和果香,這種味道也保證了酒品的清潔。ps:有些酒會有橡木的味道……這是被塞子污染的原因。
3、品
使酒液在口中停留許久,體會美酒的香味,千萬不要直接吞下酒啊!(很沒有禮貌)當慢慢咽下葡萄酒後,感受酒液在嘴巴里余留的味道。上等葡萄酒基本可以維持10秒左右,品質絕佳的酒可以維持30多秒!
喉嚨處的熱辣感是根據酒的產地而不同。通常情況下,產自溫暖氣候的酒會比產自涼爽氣候的酒具有高含量酒精。--------------------------------------------------------
ps:這些只是鄙人平常的一點興趣愛好,也是長久積累摘抄下來的。本人非專業人士,若有不妥的地方,歡迎指教。


對於很多人來講,「品酒」這個詞可能很滑稽,因為很少人會把喝酒和「品」這個字聯繫在一起。喝酒的習慣並沒有對錯,每個人都有自己喝酒的方式,因為喝酒本身就是放鬆自己的過程。如果你問我應該如何喝酒,那在我的理解下就是:啤酒一瓶一瓶吹,紅酒一杯一杯乾,白酒一口一口抿。

我們喝酒其實都存在一種「八戒吃人生果」的感覺,還沒有感受到味道酒已經下肚了。如果今天喝的是一瓶價格不菲的酒,你是否會覺得有所浪費?所以就衍生到了今天的話題「品酒」,顧名思義我們需要細細去感受每瓶葡萄酒的口感和口味。今天就來分享下我個人的品酒方法。

我拿到一杯酒的第一步就是搖,我需要讓空氣充分和我的酒接觸,你可以理解成這是我的醒酒方式。搖杯其實是柔滑丹寧和釋放香氣的一個過程。如果開始並不能很自如地搖晃酒杯,你可以嘗試把杯子放在桌子上搖動。酒杯轉的好不好可以間接顯示出你是否是個老練的「品酒師」。雖然搖杯是第一個步驟,但我會在品酒過程中持續進行。

這一步只會花上幾秒種,將酒杯傾斜45度左右有,背景色最好為白色,然後觀察杯中顏色。很多時候在品酒前,你從顏色中就可以得到許多關於葡萄酒的信息。

例如紅葡萄酒的邊緣色如果有些偏藍紫,那證明這款酒的年份非常新,如果偏桔紅,那證明年份可能有點久遠。紅酒的顏色越深,代表了酒體會越飽滿,香氣也會以黑色水果為主導。

白葡萄酒的邊緣色如果偏黃綠色,那這款酒一定很年輕,如果邊緣偏棕黃,那可能是一瓶有歷史的酒了。顏色清透則表明這款酒的風格屬於清新爽口,反之如果顏色偏金黃色往往這款酒過了橡木桶,香氣會更複雜。

當然有時候酒色也會是一個「陷阱」,還是需要通過後續的品鑒來辨別一款葡萄酒。

掛杯並不能證明葡萄酒的好壞,最多只是葡萄酒的酒精和糖分濃度的參考。

這是非常重要和很容易被忽視的步驟,許多人只是在杯口嗅一嗅過個場。而我喜歡把整個鼻子放進去大口大口地吸氣,我認為這樣可以得到更多的香氣。 反正葡萄酒又不是烈酒,並不會傷到你的鼻子。

你可以感受到這款酒香氣是否濃郁,香氣是否具有刺鼻感,香氣是否愉悅,這些都可以作為你判斷這款酒的因素。

接下來我們需要描述葡萄酒的香氣,我知道這對於新手很難。很多人都無法形容自己所聞到的香氣,因為所有形容葡萄酒香氣的詞都是非常微妙的。 比如我說這款酒聞起來有點藍莓的味道,並不是意味這個酒就是一瓶藍莓汁,而是我用我生活和品酒的經驗得出來一個非常微妙的類似香氣。

所以想要形容出葡萄酒的香氣那就需要跟著大神一起交流借鑒或者自己對著香氣輪盤練習品酒。

完成了之前所有的前奏,主角終於要登場了。如果你看到過一些葡萄酒大神喝酒,那你肯定會發現他們都有將酒喝到口中然後「漱口」的習慣,你肯定會覺得這很奇怪,為什麼要「多此一舉」?

我把酒在口中的感覺分為三段:前段,中段,尾段。

前段就是指酒剛進入你口中的感覺,例如甜度,酸度和澀度,這些也是你是否對這款酒一見鍾情的因素。

中段往往是最關鍵的,也是很多人都是沒有感受到的,因為少了「漱口」這個步驟。所謂「漱口」並不是像刷牙那樣讓你的酒在牙齒中穿梭,而是張開一點嘴吸入一些口氣,讓空氣和酒在口中融合,然後搖晃你的舌頭讓每個味蕾感受這款酒。最關鍵的一點是讓香氣在鼻腔和口中來回穿梭。這樣既體會到了酒的香氣濃郁度,又能更精確地感受到酒體,酒精,複雜度以及平衡度。

尾段指的是你咽下酒或吐掉酒之後酒在你口腔中余留的味道和時常,這也是評斷酒的重要因素之一。

聞思

完成這些之後,我會再聞一遍葡萄酒。每次在我喝完之後再回去聞的時候都會發現新的一些香氣,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最後就是對酒的思考,是點頭,還是搖頭?

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品酒方式是最科學有效的,初衷都是為了更好地品嘗體驗。你可以繼續保持之前的習慣,又或者試試我的方式打開一瓶葡萄酒,看看你是否會愛上他。

希望你買每一瓶葡萄酒都是因為喜歡,而不是便宜。

Life is too short to drink bad wine。 生命已如此短暫,跟著大R喝好酒。

想了解我個人的品酒體系可以關注我的公眾號關註:大R不喝酒

http://weixin.qq.com/r/C0Nza8zE8ZGOrYgI9xYZ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可以看看這個,我做的人工智慧幫你品酒:

文章詳情


親,這裡給你打包送上葡萄酒品鑒的入門知識!

搞懂這些,一鍵get酒桌逼格,再也不怕出洋相啦!

更多想要了解,關注公眾號:醇萃紅酒~

一.葡萄酒及分類

問:什麼是葡萄酒?


1.按顏色分類:

紅葡萄酒、桃紅葡萄酒、白葡萄酒

2.按含糖量分類:

干型(Dry)、中甜(Medium)、甜型(Sweet)

3.按氣泡分類:

平靜型葡萄酒、起泡葡萄酒(香檳,asti,cava)

4.按酒精度分類:加強型葡萄酒(15-22%、波特、雪利)、

蒸餾葡萄酒(40%、白蘭地、干邑)


二.舊世界or 新世界



1.舊世界:

舊世界國家以歐洲的產酒國為主,栽培種植以人工為主,釀酒時多以混釀為主。

舊世界每個國家都有嚴格的分級制度,從葡萄酒的產區、子產區甚至到每個村莊和酒庄,有時都會有明確的分級。多以酒庄名或產地名命名。

2.新世界

新世界國家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為、南非、智利、阿根廷和紐西蘭等歐洲之外的葡萄酒新興國家。新世界國家對釀造工藝大膽創新,多以單一品種釀造,常以葡萄品種命名,酒標時尚個性。


三.酒標與年份

葡萄酒的年份是指釀酒葡萄的採收年份,很多人認為是葡萄酒釀造或灌裝的年份,這是不正確的。好年份的最大特點是葡萄成熟度達到了近乎完美的狀態,即葡萄的含糖量、總酸及酚類物質含量達到適合釀造的最佳水準。


四.軟木塞與螺旋蓋


1.軟木塞:有利於葡萄酒瓶陳,有利於酒液裝瓶後緩慢氧化成熟。但存在軟木塞污染的風險。

2.螺旋蓋:方便使用,不會有木塞污染問題,但可能會產生還原性氣味(臭雞蛋味)。


五.品鑒環節

1.酒杯選擇



2.品嘗步驟


看:澄清度、顏色(白:檸檬黃、金黃、琥珀色)(紅:寶石紅、石榴紅、紫紅色)

:搖晃酒杯,聞香(果香、花香、辛料香、植物香、動物香、烘烤)

:(常用術語:酸度、單寧、酒體)


六.品種簡介

1.赤霞珠



香氣:黑加侖、植物性(青椒、薄荷)

口感:顏色深,酒體飽滿,單寧和酸度較高

赤霞珠是全世界範圍內最為廣泛種植的紅葡萄品種,尤其以在波爾多左岸的特級產區葡萄酒釀造中佔主導地位而聞名於世。


2.美樂


香氣:草莓、紅漿果、李子、巧克力

口感:相對於赤霞珠來說,酒色淺,

酸度低,單寧少。

美樂雍容大度,豐厚甘美,溫暖的口感和豐富多彩的果味如同王后般有著高貴的修養和溫潤如玉的性格,常與赤霞珠一起混釀。


3.霞多麗

香氣:蘋果、檸檬、菠蘿

口感:圓潤中性,質感光滑。

霞多麗是一種極為流行的白葡萄品種,她的魅力在於其多變的風格和廣泛的適應性,在任何氣候條件下,她的質量還都不錯。

上篇乾貨結束~還想關注更多葡萄酒知識,不要擔心,一鍵關注我們:

http://weixin.qq.com/r/0HWEnBvEHEZjrV--9yDC (二維碼自動識別)

醇萃紅酒,一個真誠、專業、價值的紅酒管家,值得信賴!


更多精彩

1.軟木塞 PK 螺旋蓋,哪個更好?

2.歐洲葡萄酒 PK 新世界葡萄酒

3.記住這「四紅四白」,選酒不再難。

4.葡萄酒真的越陳越好?


單一葡萄酒還是混釀葡萄酒好?

葡萄酒分類依據有很多,當然最終的分類結果也有很多,在眾多的分類依據中,通過釀造時葡萄品種的多少,可以將葡萄酒分為單一品種釀造與混合品種釀造,那麼這兩種釀造有何區別,各自又有何特點呢?

釀造是葡萄變化的重要過程

釀造的過程同樣有莫測的可能性。如果你以為單一品種葡萄酒不需要釀酒師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些來自不同地塊、產區的葡萄,正是在他們的「魔術棒」點化下變幻成不同風味的美酒的。即使條件完全一樣,不同的釀酒師也會為我們奉上完全不同風味的作品:有的奔放如夏日、香氣濃郁而直接,有的則香氣收斂而富有深度,架構嚴謹而均衡。這種單一品種之間的調和還包括不同年份酒的調和。陳年不同的葡萄酒,根據其成熟情況進行比例調和,也會形成風格迥異的口感。


品質出眾的葡萄、精妙絕倫的調配足以構成一瓶傳世佳釀的全部理由。單一的葡萄品種決定了風味的固定,單一品種葡萄酒無疑最能體現一種葡萄的自身風味。不是每種葡萄都足以用來釀造單一品種葡萄酒。那些口味過於太淡或者存在明顯缺憾的——如酸味過重、澀味難掩的,都會在這場篩選中出局。

只有那些被公認為具有優良品質的葡萄,才會脫穎而出。如常見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黑比諾(Pinot Noir)、西拉(Syrah或Shiraz)、雷司令(Riesling )、霞多麗(Chardonnay)、長相思(Sauvignon Blanc)等等,都曾作為一桶佳釀的唯一主角。標註單一品種的葡萄酒,如美國、澳大利亞等,都有法令規定可以有15%~25%的其他葡萄品種酒。

法國至今仍要求是100%的單一品種,並且依照其傳統,很多單一品種葡萄酒仍然沒有明確標識,酒客需要根據產地去自己判別。比如,法國的勃艮第、阿爾薩斯的單一品種葡萄酒更多一些,而波爾多則以調配酒著稱。

由此可見,單一品種需要自身有著強烈魅力的葡萄方可稱之為佳釀,而混釀,則是讓更多的配角進入葡萄酒世界大舞台。

混釀的葡萄酒品質不好?

完全不是,恰恰相反的是,混釀能夠讓普通的葡萄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兩個互補的單品種葡萄酒混釀是最好的方式之一,釀酒師了解它們各自的特性,嘗試混釀,並知道最終能獲得什麼樣的效果。

混釀讓釀酒師釀出更好的酒。比如:有著較強酸度和單寧結構的赤霞珠,通常與更加柔和圓潤的美樂混釀,最後的成本更加飽滿圓潤。二者的結合比個體都要成功。其它經典混釀品種有:賽美蓉與長相思,長相思的酸度骨架能為賽美蓉增添豐富性與均能感。

winefolly 混釀地圖鎮樓

還有一些混釀單純出於經濟因素考慮才進行的。比如,如果一個品種特別流行,另一種則不太有知名度,釀酒師可能會考慮將二者混釀。如果酒標上標註「長相思賽美蓉混釀」,那麼長相思比例就高於賽美蓉。如果賽美蓉少於15%,甚至不會標註。

還有些混釀是為了取長補短,釀出最好的產品。比如:歌海娜屬於高產品種,糖份含量高,但色澤淺,單寧低。那麼在澳大利亞和法國羅內谷,就會與西拉混釀。因為西拉色深,單寧高,正好與歌海娜形成互補。慕合懷特(Mourvedre)也常與歌海娜混釀,上述三個品種的混釀在澳大利亞被稱之為GSM (Grenache Syrah/Shiraz Mourvedre,即歌海娜,西拉,慕合懷特三個品種的首字母)。在西班牙,歌海娜常與唐普尼羅(Tempranillo)混釀,賦予更好的結構感。

值得注意的是,教皇新堡產區(Chateauneuf-du-Pape)為了釀出強勁濃郁的紅酒,混釀品種多達13個。

當然混釀並不僅限於紅葡萄,比如著名的托斯卡納紅酒基安蒂就是用紅葡萄桑嬌維塞,和白葡萄特雷比奧羅(Trebbiano)混釀而成。

還有一種傳統混釀方式是在發酵前將葡萄混合,葡萄園裡種著不同的品種,將它們摘下後,放到一起發酵。像這種一個葡萄園種植多個品種,最重要的是各品種的成熟度要一致。晚熟品種能給最終的混釀增添酸度,甚至一些綠色生青風味。

混釀的最後一種形式是將不同年份的酒放到一起。所有的非年份酒都是至少含兩個年份的原漿。此舉是為了讓酒的品質恆定,消除年份差異。

為降低風險混釀

混釀還有一個原因,不是為了提高品質,而是為了降低農業風險,比如波爾多。

不同品種的生長周期不同,成熟度也不一樣,有些品種能更好的對抗惡劣天氣,比如霜凍,雨水。品種多樣化,可以在不好的年份保證收穫,即使某些品種被天氣淘汰了,還有另外的品種替補。

倒春寒可以讓很多早發芽的品種瞬間毀滅,晚發芽的品種則無此擔憂, 葡萄生長過程的另一大風險是開花,一些品種在大風的條件下不開花,其它品種則不會。多雨也能引發很多問題,過度潮濕使得黴菌滋生,比如黑比諾就容易受病,赤霞珠抵抗地更強。雖然葡萄都不喜多水,但有些砧木更能適應潮濕,於是葡萄園會使用一系列不同的根砧木。

品種多樣性減少收穫風險的好處顯而易見。

克隆品種混釀

不同的砧木品種能得到不同的克隆品種,於是一個葡萄園裡雖然都種著霞多麗,實際卻又很多不同的霞多麗克隆產品,每個克隆品種都有自己的特點風味及生長周期。

這些不同砧木和克隆品種都是為了滿足不同土壤氣候條件的需要而培育的。這些克隆品種都是分別採收後混釀,每個品種將各自的特性帶入最終的混釀中。

混釀葡萄酒能將多種葡萄的香氣融入一款葡萄酒中,最終使葡萄酒的複雜感增強;單一品種釀造的葡萄酒可以最大程度表現出一種葡萄的的特點。據統計,多數舊世界葡萄酒國家採用混合釀造,主要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單一品種葡萄酒的香氣過於簡單,如果混合適量的其他品種,可以提高葡萄酒的結構和複雜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法國波爾多。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法國也有很多地區採用的卻是單一品種釀造,而且其品質與價格都不在混釀葡萄酒之下,其中的代表便是勃艮第產區,這裡的紅葡萄酒大多選用黑皮諾單一釀造。


事實上,不管是單一葡萄還是混合釀造,都是為了更加契合口感和喜好程度,因此,葡萄酒世界裡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喜好之分。多喝多看,多分享,尋找到葡萄酒中的樂趣。


飲用葡萄酒的基本格言是:你認為好的酒就是最好的
因為人的感覺和喜好各不相同,即使評論,也基本不加入個人喜好,而是評判這款酒的本質風味,並確定這款酒的級別。
?然而,人們飲葡萄酒的時間長短不同,對葡萄酒在不同階段的喜好也會改變,通常分以下幾個階段:
剛接觸葡萄酒時

剛接觸葡萄酒時,人們的感官對葡萄酒通常是沒有經驗的。
這類人一般不喜歡酸度高的白葡萄酒和單寧新而重的紅葡萄酒。
如果你喜歡甜口味,可選擇半甜的白葡萄酒或甜酒,如晚收成的酒、貴腐酒、冰酒等。
如果你口味偏重,可選擇單寧成熟和帶果味的紅葡萄酒,如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亞的酒。

第二階段 這個階段已經是喜歡喝葡萄酒的人了,這時他們開始喜歡濃郁口味的葡萄酒,比如酒體重的葡萄酒、單寧新的葡萄酒。
波爾多紅葡萄酒成了他們熱衷的對象,如果有錢,開始追捧波爾多五大酒庄的酒,以飲到為榮。
當然,還有美國、智利等國家單寧重的紅酒。
喝白葡萄酒的人則開始喜歡美國的莎當妮、紐西蘭的長相思。

第三階段 n 這些人喝葡萄酒已經有一定經驗了,不再追求大酒(重酒體的酒),而開始追求優雅和細膩。
這時,法國勃艮地的黑比諾葡萄酒是追求的目標。
自從喜歡上了黑比諾,也開始喜歡酸度強的干白了,比如夏布利的干白、德國的雷司令干白,而對美國的莎當妮不屑一顧。

第四階段 這些人開始追求個性化和特點。
這時候開始喜歡上義大利的葡萄酒,Barolo和Montalcino地區的名酒會非常吸引你,那種單寧和酸度並重的紅酒滋味讓你流連忘返。

第五階段 喝到這一階段,你才想起西班牙和葡萄牙也是生產葡萄酒的國家。
你開始對這兩個國家的雪莉、波特酒以及馬德拉酒有興趣,對葡萄牙多羅河流域的紅酒、西班牙的里奧哈和娜瓦拉的酒也興趣盎然,
發現這裡竟然也有性價比高的佳釀,而且開始對具備地域風格特徵的酒有興趣了。

第六階段 這基本是最高階段,你已懂得在葡萄酒的世界裡打太極拳了。
這個時候,你越來越追求性價比好的葡萄酒,
什麼酒在什麼時節喝,什麼場合喝什麼酒,什麼酒適合配什麼樣的中國菜,吃西餐怎麼選酒等,這些你已了如指掌,儼然成為一名真正的葡萄酒愛好者了。


推薦閱讀:

TAG: | 葡萄酒 | 紅葡萄酒 | 品酒 | 葡萄酒品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