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邊煎餅果子是如何做到統一定價的?
在北京城各大公交站公交站都會有煎餅果子攤等各種路邊小吃,那麼分散在全城的煎餅果子攤如何能做到價格大同小異,漲價同步呢?
從經濟理論上來講,煎餅果子市場類似於一種名叫完全競爭(perfectly competitive)的市場形式。這種形式的特點包括但不限於:
1. 足夠多的買家和賣家。也就是說,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消費者和商家在參與煎餅果子市場。
2. 准入門欄非常低,甚至為零。在這裡,就是買賣煎餅果子不需要特殊的,很難達到的資質。幾乎上 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買賣煎餅果子。
3. 產品同質化。各個路邊攤的煎餅果子形狀大小味道都差不多。
4. 消費者很容易從某一個賣家轉換到另外一個賣家。
5. 信息暢通。大家心裡都清楚煎餅果子大概是一個怎樣的過程,賣的是怎樣的價位,等等。
在此省略很多很多一時想不起來的點·······不過這幾點應該是最重要的。
由於這些特點,在這種市場中的生產者面臨著一個perfectly elastic的需求曲線(就是那種在圖上是水平的)。這種情況下生產者對價格是沒有控制能力的。總而言之,在這種市場形式下,每一個參與者都是price taker,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產者,沒有人能夠影響這個商品的價格。所以在全城的煎餅果子都會是一個價格。
========================我是分割線========================================
一上來看到如此之多的消息真是被嚇到了TT 這個回答真的只是我這個歷史專業的大二小本無心寫下來的一些經濟基本理論,很多漏洞和不嚴謹的表述,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關注···謝謝大家抬愛,我會盡自己所能寫出一個更好的答案並且儘力回答各位在評價中的問題。因為我不是經濟專業的學生,只是上了一些本科基礎課程,能力和知識儲備顯然不夠。希望大家輕拍,同時請各位不吝賜教:)同時也希望大家原諒經常出現的英語,由於我的經濟是用英語學的,為了避免歧義而用英語表述了很多不知道對應的中文的術語。
我還是先從理論入手,比較充分的說明一下完全競爭形式的概念。大家說的對,這只是一個非常理論化的模型,還很可能不正確(美國經濟教學的吐槽是,博士的時候會告訴你本科所有學的東西都是錯誤的,而我是在本科的時候學習的這個理論的,所以·····)。我這樣做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這個理論具有很好的參考作用,可以作為「煎餅果子問題」的一種解決思路;
二來,很多評價中的問題涉及了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在這個形式中是否為perfectly elastic, 這 類問題可以通過進一步分析這個模型來回答。
什麼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
通俗點說的話,就是這個市場中有很多很多的供應商和消費者。這就意味著沒有任何單獨一位供應商或者消費者可以影響市場;TA只能接受已經給定了的市場狀況和他人行為。
嚴謹的定義是,如果一家企業是一個price taker的話,那麼這個企業也就是competitive的。這裡的competitive不是有競爭力的意思,而是指這個企業在一個perfectly competitive的市場下運行。這也就暗示這個企業相信在現行價格下,它可以自由地決定自己的供貨量。換句話說,這個企業面對的需求曲線是水平的,也就是我在原回答中不負責任的丟出的perfectly elastic。而對於這個行業而言,總的需求曲線依然是向下傾斜的;只不過一個企業在總供給量中所佔份額很小很小,所以這個企業本身對自己供給量的變動無法影響自己所面對的市場價格。
具體說明的話,就是假設在這種理想的模型下我決定新開一家煎餅果子鋪,那麼無論我的成本多少,我只能被動接受市場上煎餅果子的價格。在龐大的煎餅果子市場面前,我是非常渺小的,我的一舉一動完全無法撼動市場上的既有定價。
很嚴肅同時很狗血的回答,是由於供給和需求的改變。參見下圖:
左圖可以視為整個煎餅果子市場的供給需求曲線圖;右圖可以視為某一家煎餅果子鋪子面對的價格-生產曲線圖。由於完全競爭形式,單獨商家面臨的價格和市場的equilibrium價格是一樣的。所以價格的變動,是由於左邊圖上的變動傳導到了右邊。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把這個問題化簡為:什麼因素會影響煎餅果子的供給與需求?這在理論狀況下是一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
影響供給的因素有:
供應商的數量/替代品的價格/inputs的價格/政府管理/人們的expectation······
影響需求的因素有:
收入/喜好、偏好/人口量/相關商品價格/商品本身性質······
請大家自行對號入座。總是,是市場的變化影響了單個供應商的變化。
這個理論化的模型在實際中到底有多大參考價值?
完全競爭形式只是一個理論模型,是四種基本市場形勢之一,現實生活中是沒有完全符合這種形式的市場存在的。那為什麼我要在這裡喋喋不休呢?雖然沒有嚴謹的數據來證明這個觀點,但是我覺得在很多情況下理論和實際是有區別的,只是我們依然可以用理論解釋很多現象。在做了如此之多的假設後,我當然不指望煎餅果子市場完全符合書本上的理想:)每一家煎餅果子鋪子的價格,會隨著地段,質量,規模,口碑等等原因而改變,但是不會變動的過於離譜。
如果還有什麼沒有回答的問題,希望大家多多指導~ 謝謝你們看完這麼長一段話!也請原諒我沒有能夠結合實際多說一下,現實是我本人沒有什麼生活積累,最近也都生活在國外····對不住了。
決定價格的是完全競爭業態和替代品價格,用完全競爭模型可以解釋,有人說有缺點,大概是這些人沒搞明白模型和公式的差異。
如果具體論述,就不是經濟學問題而是商業問題,市場定價和經營策略是很有意思的東西。以上都沒有展開,應該是沒有做生意或者是實際調查的經驗。如果是基去早餐市場考察一下,基本應該明白。漲價就不吃了,市場是個無形的大手。
我在北京的時候,出門就有三個煎餅果子攤,去公司的路上至少有七八個。隨便哪個漲價我就不吃他的了,除非他們一起漲價。
對於一個以「為什麼「開頭的偽命題你答的越牛逼就打自己臉打的越狠。
首先,我來說說為什麼這個是偽命題
1. 分散在全城的煎餅果子攤做到價格大同小異,漲價同步這種表述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所謂價格大同小異是指價格在同一個數量級上,但是從數據上來看,一線城市的煎餅果子即使只考慮標配,價格也在3-6元的區間上,而且近乎正態分布,沒有任何趨同性。只是這1、2元的差價在題主看起來差別不大所以就」大同小異「了。想像一下這城裡的IPAD有的賣3500有的賣5500有的賣7000你會覺得價格大同小異么?至於漲價同步這種提法就更是毫無論據支撐的偽結論,我沒有研究過煎餅但是跟蹤過小籠包子的價格走勢,會發現漲價的這一行為有非常美麗的內涵機制,很值得分析這裡不贅述,但是從我的數據結論看:北京城小籠包均價從2.5元漲到5元這個區間大概經歷了6年的時間,而且不是說價格緩慢漲上來,而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大部分商家陸續將售價從2.5一次性提高到5元。
2. 煎餅果子這個產品,本身的特性就是:現做現吃,高度同質化,快速消費,解決基本需求。因此有很大的地域性,即對於任何一個煎餅果子攤位來說,他的市場邊界最大到2公里,2公里之外的事情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不具相關性那你怎麼分析?所以我覺得對任何煎餅果子經濟模型的分析,都應該建立在模型的假設要圈定所分析的範圍小於煎餅攤的市場邊界上,否則就是三流經濟學家常乾的事情了:假定一個假的假定,後面管他寫什麼呢。對於煎餅果子模型,只有分析特定區域內的經濟學現象才有意義。
3. 因此,這個題目第一在結論上不符事實,第二範圍邊界劃定有誤,是個不折不扣偽命題。
第二,為什麼我覺得對於一個以「為什麼「開頭的偽命題你答的越牛逼就打自己臉打的越狠呢?
比如頂樓那位拿完全競爭市場理論來分析的同學,我非常理解和贊同你作為非經濟學業內人士的求知和分享精神。但是你的回答是錯的,為什麼錯的,樓上很多人已經說過了,但是你最錯的一點是用一個正確的經濟學模型來支持了一個錯誤的命題,從而得出了錯誤的結論,這是經濟分析上的大忌。我能理解你的思路,首先你了解完全競爭市場的模型和表現形式,你認為這個命題所闡釋的現象(價格大同小異,漲價同步)符合這個模型給出的答案,同時你認為這個模型中的產品類型和要素(煎餅市場准入容易,產品高度同質化,供給量和需求量都很大,同時資源自由流動,信息不存在壁壘)也全部都符合這個模型。所以你認為可以用這個模型來作為支持這個命題的理論性依據。但是實際上這裡面出現了什麼問題呢?當採用某個模型進行分析的時候,其實你可以用3句話就把這個模型和結論說清楚,然後90%的篇幅和工作量都必須在於:驗證實際情況和模型假設的異同之處,分析實際情況的實際成因,找出實際情況和模型的區別點並通過實際成因加以解釋,最後運用模型解釋實際情況,也就是說,你最後要一一指明煎餅命題中的產業鏈每個實際情況對應了模型中的哪個部分,從而以事實而不是理論來闡明得出結論的推導過程,這個是經濟學公式和數學公式所不同的地方:你不可以直接套公式,模型只是用來啟迪你靈感的工具而已。另外,在使用模型之前,要做的是數據先驗校準,這個是很多經濟學的學生都忽略的地方,與其面對不知道哪裡來的數據就開始亂套模型,不如詳細思考和分析下數據的真實性,往往數據真實性搞定了整個分析的結論都已經出來了。我希望這次錯誤的分析過程,沒有打消你對經濟學的興趣,更希望你能學會一種更嚴謹的分析和推導方法,這樣你就已經秒殺50%的經濟學家了。
至於2樓那位手機怒答的同學,我覺得既然你是專業人士,那就應該苛刻一點了:你已經發現了題主對於市場邊界的錯誤,於是將分析聚焦在幾個街區上,提出寡頭壟斷的模型來解決某幾個街區中煎餅果子的價格趨同性,同時分析了提價對於銷量的影響,以上都沒有問題。但是你同樣被這個偽命題所誤導的一點在於:價格趨同性是由寡頭壟斷引起的么?或者說,到底有沒有價格趨同性?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才會出現價格趨同性?寡頭壟斷模型最大的特色即准入不對稱是如何體現的?煎餅果子其實是屬於廣義的早點產品的,那麼這個產品是唯一的可選產品么?如果不是的話價格和其他產品是否有關係?我覺得這些都是為了回答問題,而被忽略的重要分析過程,說到底還是命題的缺失,但是咱不提出來就反而顯得咱不專業了。
以上是有感而發的磚頭,得罪之處還請諒解,我只是希望知乎能越來越好,上面的回答能越來越牛逼。
================================
其實後面想寫自己的分析的,但是打了一大段覺得又羅嗦又不嚴謹放上去會被噴死就刪了。
非常感謝題主如此友好的回應(艾瑪知乎上的人就是有禮貌這樣都不噴我實在太慚愧了)
題主將問題方向明確為「如何達到同步」,那我就專門就這一點說一下看法:
如果在一個較小範圍內,是如何達到同步的?
這一點我覺得上面分析得很足夠了,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消費者會比價,生產者也會通過對自己銷量和附近競爭者的比價來決定定價策略,這是一個比較模糊的供需模型,最終通過博弈達到一個各方滿意的最佳價格並同步,因為任何偏離這個最佳價格的商戶都會受到損失。
如果按題主說的,在一個很大的,很分散的,信息不溝通的市場是如何同步的呢?
我仍然覺得是一個偽命題,因為價格的趨同在我看來是不存在的,一個比較大的城市裡麵價格必然會不一樣,不過我們先不管這些不同理解,我說一下我所認為的造成煎餅果子價格變動的變數分析。
首先,所謂價格同步就意味著價格的變動,那麼價格為什麼要變動呢?在一個穩定的市場裡面,達到最佳價格之後是不會變的,如果價格變動,那麼一定有一個強大的變數產生,比如在幾年間,物價飛速上漲導致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和機會成本都抬高,這樣全城的煎餅果子生產者都面臨著同樣的漲價問題;又或者這個區域原來是片農村,幾年間蓋了一個總部基地進來了數萬名白領上班族,這就是供求關係的變化了,我僅就這些變化來探討一下價格變動機制以及是否有趨同性。
假設城市中有N個攤位,這N個攤位之前的價格都是3元(好吧這真是一個很強大的假設啊),所有攤位的進貨渠道和成本價格都一樣為1元(神馬!),某天價格突漲成本變成了2元(喂!),那麼這N個攤位的價格調整會怎樣呢?
(這個假設我現在就已經無力吐槽了好嗎!)
首先,成本的變動導致了現在3元的價格已經不是最佳價格了。
那麼,商戶必然會去尋找一個新的最佳價格,說白了,因為原料漲價,他期望產品也漲價。
所以這N個商戶會經歷一個陸續漲價以尋找最佳價格的過程,但是我認為這個過程在微觀上是一次性的,如果一個煎餅攤今天漲到5元,明天又落回4元,他以後生意會很不好做的。
在這個尋找最佳價格的過程中,實際上和一開始的定價過程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對銷量、邊際收益的綜合計算以達到利潤的最大化,這裡面還要考慮的是,因為消費者的工資可能並沒有漲,所以如果煎餅漲的太離譜他可能選擇不買了而去買小籠包之類的。
我的觀點是有一個最終的最佳價格,是和漲價前維持商戶每個煎餅的利潤稍稍增加一點,然後銷量稍稍減少一點的價格,這個新的最佳價格,如果考慮到這N個攤位所面對的消費者的承受能力相當而且工資都沒有漲而且其他替代品的情況也一樣的話(這種不靠譜的假設又出現啦!),是會趨同的。
煎餅作為一種輕庫存的商品,我認為成本上漲帶來的庫存成本增加可以不予考慮,即使納入考慮,N個攤位的庫存成本增加是一樣的,最終會造成價格的上漲趨同。但是必須還要再規定一系列的假設
我已經寫不下去了……………………………………題主你想要的「如何做到同步」到底是神馬…………………………
我抗議啊!!強烈抗議啊!!這就是個偽命題!!北京的煎餅果子價格不是統一的,絕對不是啊!!!!
公交車站旁邊的煎餅果子,加脆的三塊,地鐵旁邊打游擊戰經常被城管攆的煎餅果子,加脆的五塊,路邊整個首鋼集團的鐵皮房的煎餅果子,加脆的4塊,公司食堂的煎餅果子,加脆的六塊。
題目中既然說價格統一,怎麼不把價格寫出來?
直接影響價格的因素是供需關係。
因此不同地區的煎餅果子的價格穩定的前提條件時各地區的供需相對穩定。
也就是說一定時期內的攤販數量和一定時期內的煎餅果子消耗數量都在一定的區域內波動。因此煎餅果子在不同地區的擁有一個價格區間,高於價格上限的價格(如50元一個煎餅果子)將沒有人購買,低於價格下限的價格(一般是成本+最低預期利潤)將沒有攤販願意做這筆生意。
而不同地區的不同價格的影響因素有如下幾個方面:
1.地理位置
豪華商圈的煎餅果子一定會比郊區的煎餅果子賣的貴。這是因為豪華商圈所在地的消費者願意出更高的價格購買煎餅果子而不是跑到郊區是購買較便宜的煎餅果子。
2.產品質量
儘管最高票@irenezh說到煎餅果子產品同質化。但是不同攤販做的煎餅果子在賣相、口味上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這個區別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銷售量,因此好吃的煎餅果子攤的銷售量會相對較高,而味道一般的銷售量會相對較低。
對於味道好賣相佳的煎餅果子攤販而言,由於一般可以在一定區域內形成穩定客源,因此可以在保證利潤穩定增長的前提下不定期提價。
對於味道一般攤販而言,在保證回收成本的前提下改變銷售地點或者調整價格則是他們的兩個選擇。
正如@王曉波所說,攤販大多首先選擇的是改變銷售地點。如果改變銷售地點能夠保證一定利潤(主要目標客戶是隨機消費者),那麼這樣的攤販就會在一定時期內穩定價格。如果不能,他們則會考慮降低價格來吸引顧客。如果價格下降到他們無法接受的水平,他們將退出市場。
國情原因,在小範圍內的攤販雖然會存在2的情況,但如果有一方定價與其他攤販不一致,會有扯皮的風險。所以在小範圍內,價格一般是趨同的。
貌似沒人說過這個啊:其實各地域還是有區別的,有些地方居然可以到6元,普遍都是5元,曾在大興吃到3元5!
市內(僅指二環)貌似就是雞蛋漲了,他們就漲五毛,依次遞增,原來是4元,漲了兩次。
而且市內是有車的,貌似他們受到某個部門監管的,難聽點的就是他們得每年交錢才能在馬路上擺攤!
我支持上面@yaodong 同學的答案。北京的煎餅果子如何做到價格統一的。先理解一下題:
第一:是北京的煎餅果子價格統一,而不是京津塘的煎餅果子價格統一。
第二:客觀情況是:北京的煎餅果子也不是完全統一,而是大部分區域統一,小部分特定區域價格有差異。
所以上面所提的完全競爭市場什麼的,還有曲線什麼的,覆蓋面太廣了,是宏觀市場問題,反而解釋不了這個現象。如果是完全競爭市場,為何全國價格不統一?為何不是所有定價全部統一?
這事情解釋起來其實很簡單,雖然是經濟學問題,但未必要完全從經濟學角度出發,煎餅果子,僅是眾多早點種類的一種,可替代性極強,充滿競爭,是買方市場,而非賣方市場。
1、煎餅果子的價格是否變化,不僅僅要看其它煎餅攤子,還要看其它種類早餐價格是否有變化,如果其它早點不漲價,就它漲價了,必然影響消費者心理趨向,進而影響銷量。(這是競爭市場中,賣方的相互監督和競爭,同理,煎餅果子不漲價,別的早點漲價也會慎重)。煎餅果子的價格穩定性,和早點市場一樣,事實上,整個早點市場的價格穩定性都極強。市場有一把看不見的手啊。
2、製作煎餅果子的攤位數量很多,分布廣,信息傳遞充分。按我幾十年的早點經驗來判斷,重點地區每公里的路段至少都會分布有一家。相互之間的價格很容易透明,或者由消費者來進行價格傳遞「路那頭那家價格沒漲啊你家怎麼漲五毛,明天我就不在你這兒買了」 市場懲罰很嚴重,所以煎餅果子攤位之間也會相互監督,或者同步調整產品定價,以維持市場均衡。
但,這樣的信息傳遞,一般會受城市發展的局限,在煎餅攤分布較鬆散,相互之間距離較遠的區域(郊區),信息傳遞就中斷了,兩個相互不相連的區域,就會掌握各自的定價權,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天津和北京的煎餅果子為何價格不一樣。樓上提供了廣泛的經濟學分析,我提供一種可能的思路:
買煎餅果子的幾個攤販本來就是一夥的,有錢一起掙。
我不談理論,只談實踐
這種生意,定價方式都是區域追隨定價。別人賣幾塊,我就賣幾塊。因為高了賣不出去,低了也不能促進銷量。何必呢,追隨定價最安全。
當然有人要問,最初定價的標準是什麼?
最初定價都是供需博弈的結果,用大白話說就是試出來的,價格形成機制決定的。
我會告訴你他們也有統一的工會么?我有次買煎餅,賣煎餅的大哥告訴我他下午要開會,煎餅果子賣家聯誼會,他是理事,當時就覺得自己的人生觀都變了……
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能通過完全競爭模型來說,因為現實中上班族去買煎餅果子的時間是非常少的,我們可以認為他只會在早上上班前去買這個東西,他其實就只是可以在家附近或者公司附近的假設,走路五分鐘範圍內買否則就要遲到,這種情況下其實是在一個地區的攤販作為供給方總和,而這些供給方其實是我覺得只能作為壟斷競爭模型來說的,因為一個地區,比如北大東門的煎餅果子供應商可以共同抬價,達到影響市場價格的效果,在這裡他不是單純的價格接受者了。
那麼如此一來煎餅果子供應商們就會開始相互交流,共同抬價,至於價格,就是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地方。而煎餅果子的邊際收益是相同的,邊際成本其實也是差不多的,因為我們認為煎餅果子供應商們會尋求最低的材料成本,而都會找到北京市價格最低的材料,而他們的時間的機會成本我們可以認定為零,這樣一來大多數商人們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交點是相近的,價格也是相近的。這樣一來可以說每一個地區的商販的平均定價都差不多,如此一來北京城所有商販的價格也都是差不多的了
想多了,這和每天的菜價不同,是有「協定」價的。小吃類,饅頭、早飯、煎餅果子都是隨大流,這個面有多大,鄭州離老家汝州 150 公里,隔著登封,火燒能做到價格相同,燴面、胡辣湯也基本一致。雖然是省會、旅遊城市和縣級市的對比,挨著的洛陽、平頂山價格也差不多。
有時候也會有協定價,即同行通氣商量。比如老家的幾大涼皮店就有過類似動作,他們不漲其他散戶不敢吭聲。我覺得都想複雜了,應該是賣便宜了會被人打,賣貴了沒人買
其實,賣雞蛋餅的,都認識,早上起來他二舅說今天雞蛋漲價了,這餅得多賣一塊錢,他二舅媽就告訴他三叔了,三叔怕老鄰居吃虧,就告訴了同村的鎖住,鎖住一聽就告訴了他嬸子,她嬸子是整個東區認識賣雞蛋餅最多的,就這樣,全城熱戀,雞蛋餅都一個價。
這是個偽命題來著。
其實我猜問主想問的是,為什麼東城區的普通小攤煎餅從2元漲到3.5元,西城區的或者通州的也從2元漲到3.5元?同步程度,時差多少,沒有監測不好問也不好答。
關於漲到價格一致的這個問題,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1、成本因素:包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
直接成本指原材料成本,道理很簡單,要保證基本的利潤,雞蛋、麵粉和調料等原材料的價格變動,直接影響煎餅果子的利潤,雞蛋漲5毛,煎餅必須多賣5毛以上才能保證跟原來賺得差不多。因為原材料的價格變動是相對統一的,那煎餅的賣價變動就不會有大的偏差。
機會成本而言,價格變動都不會是單純的一類產品的價格變動,原材料漲價以為著其他的成本也會漲價,攤主的人工成本也會變化。那攤主就會盤算,是繼續維持原價賣煎餅划算,還是漲價划算,還是乾脆去干點別的活兒比如做建築工人或者白領合適。人工成本的變動也相對統一,繼續選擇做煎餅的漲價幅度也就相對平衡了。(這裡的機會成本也可以算攤主的人工成本)
總的來說就是攤主要保證原有利潤水平,成本加成定價下,成本趨同導致價格趨同。
2、競爭因素:
煎餅果子攤雖然是流動小攤,但是基本還是有各自固定的地盤,有自己的圈子。之前跟有些賣小吃的攤主聊過,挨著在一起擺小吃攤的大多數是一個地方出來的老鄉,當然也保不齊幾個臨近的攤主出攤前相互吼一嗓子:昨天雞蛋漲了2毛一個,今天的煎餅漲5毛吧!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
即便不是互相認識的攤主,價格也不會偏離附近的人,因為雖然比別人價格低固然會多些顧客,但是能賣出去的總量有限,還可能被臨近的其他攤主打,那一定是要一起漲價更合適。
總的來說就是符合市場規律和行情。
PS:小區門口左右各有一家煎餅果子,一家3塊5,一家5塊,都是固定攤位,但是5塊的看著品質更高,也更好吃。兩家的銷量目測差異不大,都會有排隊的時候,感覺上5塊的排隊的時候更多。這兩個攤的煎餅可以說是不同商品價格自然不同。這個ps跟問主的問題無關,但是可以看出這兩個煎餅攤各自的定價模式都是符合市場規律的,不然,早掛了。那雙看不見的小手
如果價格高,賣家會抱怨城南那家才多少你怎麼這麼貴啊。定價便宜的話....賣家看到人成群結隊的過來應該會有所覺悟吧
你難道不知道他們是有組織的嗎?!
由市場決定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