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長大人們就越關注外貌?

可能是我的圈子越來越不好,可是越長大發現外貌協會越來越多了。以前大家都說內在美重要,現在大家流行打分,擇偶也對另一半外貌要求越來越高。按理說不應該越長大越理智嗎?外貌顯然不是決定一個人能不能跟你在一起長久的因素啊。


難道不是因為,越長大,社會分層地越厲害,你身邊的人和你越接近,學識背景也差不多,剩下還能討論和比較的,就是長相了。

小時候我們的階級是相當混雜的,家裡開寶馬的和買不起車的孩子在同一個學校里,參加國際奧賽的和常年掛科的都在一個班級里,能和老外聊天的和口語張不開嘴的可能是同桌,我們的評價對象很豐富。

等畢業幾年後,朋友圈同事圈分層就很厲害了。跑去大城市工作的和窩在三線城市的朋友基本不聯繫了;富二代身邊的富二代朋友越來越多,苦孩子和富二代的話題會越來越少;學霸們吐槽500強,學渣們交流市場信息(我身邊很多學渣在子承父業,親身體會行業變換);當年英語好的要麼已經習慣用英語要麼已經忘掉英語了。

當你和身邊的人越來越喜歡討論長相的時候,是因為你們自己已經放棄了其他的評價標準,你已經相當習慣並且願意固化你所在的階級了。

這似乎也側面說明了,長相併不是足以區分以及影響所在階級的強大因素。你在慈善晚宴,你可以吐槽某富豪的長相,但你不太好吐槽他的學識,因為這個晚宴上的人學識都不差;你在小網吧里,你也可以讚美對面的美女,但你不太好揣測對方的學歷,因為她很可能大學沒考上。

這就好像相親一樣,真正重要的因素,在見面前已經被篩選了,而這些所謂的重要因素,在兒時並不重要。

關注,恰恰是因為不那麼重要。


謝邀!
私以為,你身邊的那些人經常性的評價外貌(打分),但這並不是因為外貌在他們心目中「重要」,而是因為外貌「容易評價」。

我們在對別人形成印象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就會對對方的特質做評估,而外貌是最容易評價的。從遠處走來一人,你不知道她的能力,也不知道她的意圖,更不會知道她的性格,但是只要你能看見她,你就知道了她的容貌,高矮胖瘦,嬌小可愛或者美麗大方或者......,個別人估計還能一眼就看出罩杯,咳..咳咳...

所以嘛,那些看起來喜歡評價容貌的人不見得就一定把「容貌看得很重要」,而是只評價「那些自己能夠判斷的特質」,這也是有好處的,說「城裡的女人就是白啊」總比那些一見面就想「這個女孩子做人有問題」「這個小子一看就是個流氓」要靠譜得多。

人們不僅評價別人的外貌,因為外貌最容易被注意到,所以很多人對自己的容貌也是極為關注。無論是「暈輪效應」還是人們的「自利動機」,無論是小孩子還是成年人都是注重外貌的,保持一個好的容貌或者精神狀態都是有利於別人對你的評價,而且外表上的賞心悅目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吸引,連動物都知道把自己打扮的花枝招展來吸引異性,何況人呢?

另外,人的理智不是體現在是否把外貌看的重要,而是學會從對方的不同特質之間進行取捨。

話說,你評價別人越來越注重外貌是不是草率了點呢?那些看起來很注重外貌的人,說一句「胸大腿長貌美的人才是我的首選」,這頂多是一句回應別人的玩笑或者只是想和她上床,沒有一個人會抱著花瓶走世界的,換而言之,他人看重的那個花瓶,可能不僅僅是花瓶。說出來的大多都是戲謔的成分,而他內心真正在乎的東西你是看不到的。


因為越長大人們越能認識到美貌就是一種資本,並且,越長大外貌就越能反映其他方面的資本進而反映一個人的總體資本啊!

小的時候,除了先天的容貌,大家都會被要求剪差不多的髮型,穿一樣的校服,在別的指標都喪失存在意義的時候,就連先天容貌也會受"長得漂亮有什麼用,好好學習才有出息"的影響。但注意,對於美的嚮往是生物性本能性的,而對於優秀的嚮往,相對更加是社會性後天引導的。

長大了之後,很多時候,外貌就能說明一個人所處的階層,以及她脫離自己所屬的階層上升到更高階層的能力。雖然小說中經常出現那種在山裡從沒有接觸過護膚品化妝品但擊敗無數庸脂俗粉的人,但作為一個在城市生活多年的女生,你的皮膚(如何保養,如何化妝),你的頭髮(如何護理,如何造型),你的姿態(有否接觸訓練,有否長期不良姿態,有否健身),你的衣著(衣服材質,審美眼光,是否精緻搭配)你的談吐(好吧談吐不算完全外在,但也算初次見面可以感受到的,這跟學歷和經歷有關),都無時無刻不出賣你以及你的家庭所投入的資本,以及你所在的階級。人未必會那麼勢利的在心裡很明顯的有這樣的心路歷程,但作為一個趨利避害的都市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這麼一點腦迴路。

——以上是正兒八經答題的部分,下面是針對此等世界觀展開的方法論,答主會寫清自己為什麼會得到這樣的結論,不想誤導,也不想雞湯,歡迎討論——

美貌是一種資本

事實上,美貌也好,學歷也好,家世也好,內在也好,都是人行走在這個世界上所倚賴的「資本」。

評論區有一位很認真評論的給了答主一些啟發,姑且總結如下,假定人都有已知一定的精力和時間(當然,不一定每個人精力值時間值一樣),而每個人投入學歷,美貌,資本,家世等各個方面的獲得也不同(如,有些人在美貌方面先天條件好,但是不會打扮,因此稍微投資就會有很大改善),而在學歷,美貌,資本,家世各方面獲得提升之後,能對自己所在階層的提升程度又各不一樣。舉例來說,一個長的非常不好看的學霸,並且自身心理上並未因為這一點而有過多負面情緒,並且能在除先天資本外的其他外貌方面,做到及格(如穿衣得體),那麼她如果認為將時間精力金錢投入到學習中,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本回報,轉而可以帶來更多的階級提升,這是毫無問題的。

作為第一個環節,投入相同精力時間,能在美貌,學歷,家世,內在上獲得提升。答主認為,只要過了高考階段,學歷所能帶來的加成就比較有限,因為中國本階段是「論出身的」,即,看本科院校,我並不是說去到一個不好的本科就應該傷心絕望,而是說,在學歷這方面,除非出國讀名校,一直待在國內的人,本科基本上已經定了大局了。

家世大家基本上認可在20代這個狀態,很難改善家裡的經濟情況,至於家裡的權力情況,基本上在這個階段,是無法改變的。

剩下的內在與外貌,答主認為,兩者都是一個人可以通過努力而獲得很大提升的。但答主本身更支持從外而內而非從內而外,是基於以下理由:

● 美貌符合人追求美的亘古不變的心理需求。做一個賞心悅目的人去哪裡都給自己加分。

● 大部分國內女生,在經營自己的外貌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並且,答主認為,只需要了解一些基礎知識並加以實踐,就會有很大改善。

● 相比於內在,外在更為明顯,也有相對固定的評判標準,比較難以跑偏。相對,如果尋找內在美,懦弱不敢言有時被當做柔順,自己不合群可能會認為自己卓而不群。是否得到了內在美的提升,還是被誤導去了其他地方,是一個問號。並且,答主認為,內在美很多時候會落入自我安慰自我催眠的怪圈——很多人對外貌不以為意,並瞧不起任何去經營以及外貌方面的人,認為自己長的丑但是有心靈美。答主想說,長的丑不是自動就有有心靈美。其次,看了幾本書覺得自己就有內在美的話怎麼知道別人看了幾本書?最後,很多長的不好看的姑娘,在成長過程中是對外界比較有求必應的,這代表著心靈美嗎?不吧。殘酷的現實是,長的不好看的姑娘,不僅在男生群體,很多時候在女生群體也被人瞧不起,然後進而為了獲得自己在女生圈的地位,就轉而有求必應,做一個「好人」——但這不是真正的心靈美,因為所有有關品質的特性,都要在「有選擇」的前提下——一個男生被評價為老實,很多時候是沒有選擇去做別的事情,一個男生被評價為正直,是因為他有選擇有能力去做別的事情但還是選擇了去做正直的事。女生來講,一個人心靈美與人隨和,不是因為她除此之外找不到自己在社交圈的其他意義,這才叫性格好。

● 最後一點,20代的女性,尤其是剛進入大學的大學生,是屬於剛出籠的小馬,可以把這麼多年沒做過的事先噼里啪啦做一頓,卻忘了自己正是從這時候,開始真正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變美可以是經營自己的開始,而經營美貌與經營事業都能培養一個人的自制力,恆心,清醒的自知,努力,規劃力,實踐力——而對於女生來說,從變美開始培養這些品質,比讓她們去圖書館看書來培養品質,要可行的多。而且沒必要把內在/外在如此割裂開來,一般懂得在美貌上經營自己的女生,不會笨到荒廢學業。因為社會主流思想,還是要看能力,美貌不持久,等等(這個主流是官方的主流不是網路上的主流),就像我們外貌協會的很少噴別人「有能力有什麼用,長的丑就完了」「長的漂亮就可以兩腳一伸可以去刷臉」。而相對的,倒是很多不願經營外貌的女生或者無限貶低外貌價值的女生,在那邊說「喜歡美女的都是學渣,高學歷代表更高的社會價值」。並且,一個現實是,對於大部分女生而言,她們不經營自己的外貌,也會攤在寢室吃零食看劇,未必會去圖書館。

然後第二個環節,即每個方面的資本的提升會最終給自己帶來多少提升。

樓上的答案我只同意關於圈子的論述,即一個好圈子的醜女肯定比差圈子的美女過得好嫁得好,這點是肯定的,但這也只能說明圈子的重要性,不能說明頭腦的重要性——頭腦不一定能帶你去好圈子,家世可以,錢財可以,美貌加上適當的機緣也可以。並且,頭腦好若指的是智商,那底層高智商但活的不好的人,與底層美但活的不好的人,答主並不認為前者會少。如果頭腦代表著意識,觀念等,那就更加難講了——意識,觀念很多時候不是你有什麼觀念會進入哪種圈子——而是你在哪種圈子會有哪種觀念。逆流而上的故事大家都愛看,真的能做到的會有幾人?

那麼,在同一個圈子中,難道越上層的男性越不注重外貌嗎?不以思聰舉例,大部分人都不會認為那與我們有關。以答主來說,在答主公司那些香港中層的律師們,在追求同一水平的女生時,最看重的還是漂亮——圈子決定你的區間,但在中國這個男權社會,美貌對於女人來說,決定你在這個區間的哪一個部分。美貌有時可以打破區間。回想一下,你們聽到的,是「這姑娘長得美,一定嫁得好」還是「這姑娘很聰明,一定嫁得好」多?


答主從來不雞湯,在答主現在能見到的這個圈子裡,即使都是先天容貌不佔優的人,也絕對都在提升自己外在上付出了相當多的努力,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因此你們能間接的感受到她在其他方面的資本),先天條件不佳也放棄在外在可感受到的方面做出提升而號稱自己注重心靈美的女生,答主只見過一個,而她目前在求職和戀愛,都算走的不太順暢的。

膚淺嗎?膚淺的。20代的男女性大多這樣膚淺。對於大陸現在的風氣,我認為大部分女生女生把自己收拾好,變漂亮,比忽視這一點一心去經營「內在美」更可能stand out. 由此可能獲得的機會也會多的多(會一定程度上更有自信,更多去交際,大家也會對你好一點)。而只有機會多了(當然這不限於通過變美),你才能真正的去接觸體驗了解這個社會,而不是沉浸在內在美的世界裡去臆想這個世界。美貌會衰老,但等你到了更好的層次,你的觀念你的意識,都會自然而然的提升,而現在的你困於這裡,你很多事情接觸不到感受不到更想不到。人性愛美,沒有好壞,只是,人性就是這樣的。Accept it and live with it! [此為我所接觸到的社會的現實,大家可以看下是不是符合自己了解的情況 ]

最後,作為身邊姑娘們長年的形象顧問,也作為一個外貌協會,還有作為一個雖然知道怎麼改善但是把先天美和後天美分的很清楚的人,答主的觀點是,努力自製,努力向上,不斷追求自己外在和內在上的美麗,而不是把頭埋在沙子里告訴自己注重外貌是膚淺的的每一個人,在我眼中都是美麗的。

=============================
關於樓上那個我私人很不贊同的答案,想多說幾句:

很多人說外貌無用時,很喜歡舉例說你看那些成功人士的太太,有幾個是僅憑漂亮的。這句話看上去很對,但事實上,那些太太們首先沒有丑到哪裡去,其次,她們顯赫的家世,名牌大學的學歷以及絕佳的工作機會比起漂亮更加是讓常人可望不可即的。

你們覺得家世靠天生,學歷和工作靠自身,是嗎?但以大陸這樣的情況,很快就會像香港一樣,一個階層和另一個階層從幼兒園乃至出生開始就已經走上了兩條不會相交的線。很多人看到名人們的名校,覺得他們很厲害,其實大可不必,他們的家庭,註定了他們很輕易的就可以走這樣一條優秀的路,但悲哀的是,儘管他們需要更少的努力就可以進入更好的軌道,但從這個軌道走出的他們,反而會比拚命擠進這個軌道的他人獲益更多,也更優秀。(在中國相對公平靠高考,但比如說一個小城市出來的要考到清華北大也可以說靠考,牛津哈佛幾乎幾十萬都無一)。我不喜歡樓上觀點的邏輯,就像是那個講乾的好還是嫁得好的高票答案中說的一樣——那些說那麼拼幹嘛嫁的好就好了,忽視了嫁的好比幹得好難度更大——覺得要色相干嘛有能力是王道,那麼能夠到靠能力無視外貌的,又能有幾個?看到這裡的人回想一下,你們認識的人裡面是無視外表活的好的人多還是通過改善外表獲得更多機會改善自己人生的人更多?而且,那些說外貌是浮雲能力是第一位的人,很多時候,我也並沒有看到他們有很突出的能力。

事實上,為了美也好,為了成功也好,自制力,清醒的自知,努力,規劃力,實踐力,這些都是共通的。我不喜歡人說做個花瓶就好了(何況大部分人還做不了花瓶),但也不喜歡人說只要能力就好了。王爾德這個萬年外貌協會就說過「只有膚淺的人才不重視外表」,這句話雖然偏激,但我認為有他的可取之處。

============================

答主的話

答主承認在答這個問題上摻雜了私人情緒所以比較激動,答主在生活中經常碰到「原來你也看書啊」「你們都好膚淺我有心靈美」之類的無禮評價,這些人只要發現你著重外貌,馬上先說你價值觀有問題,然後說你一定頭腦差讀書不怎麼樣,無視你的學歷成績工作都比他們好的多的事實(答主不才也是念了一個doctor學位的,不算學霸,但自問絕不算學渣)。

看看樓上「學渣才喜歡美女」——真的是主流價值觀出發就不需要講事實講道理了嗎?頭腦最重要——唉,我倒是覺得,在這個社會,頭腦清楚的人,是不會忽視外貌的力量的呢。


我回答這題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是不是人越大越關注美貌?

如果把這個大不單單指年齡,而是指決策的複雜性的話,恰恰相反,小孩子(或者簡單決策)才是最執著的看臉黨。

年輕漂亮的姐姐都是小孩子們最喜歡的生物,他們的審美也許不如大人那麼苛刻,但他們的真誠毋庸置疑啊。丑孩子或者比較明顯的胖孩子,在早教班裡,如果沒有老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小孩子很容易上去就欺負,起碼不會和他們做朋友。

但如果有個孩子經常送巧克力情況又開始不一樣了,於是決策在美麗以外加上了一點資源,而當我們年齡越來越大,做決策時候要考慮的條件就越來越多,這個時候,臉的權重會根據決策對自己生活影響程度的複雜性而下降。

古語有說娶妻娶德,娶妾娶色,而現代婚姻制度也講究門當戶對,單純地色排位並不靠前,哪怕在歡場,姑娘們也不是僅僅只要濃妝艷抹,講究的是有學生妹的感覺,或者有些其他的技能或者身價,因為到了一定能力的男人熱愛消費的也不是單純的色,而是幻想通過消費你的色而可以證明自己所掌握或者把控的資源。

在職場也一樣,大部分入門或者技能要求比較簡單的行業,外表的要求和其回報掛鉤的會更緊密。當入門複雜到一定程度,或者行業深入到一定程度,色的比重也會減少,比如我們門診感冒,希望醫生端正點,態度好點,但如果病情複雜到掛專家號了,專家醫生能收肯治就滿足了,他的樣子不重要。

在需要消費者基數越廣大,但單個消費著付出比較小額的行業里,外貌的權重大,這個時候潛在安全就是哪怕錢丟水裡了,我這筆賠的起。但如果消費者付出數額巨大,或者對今後的生活有未知的難以判斷的影響,那這個時候對方的顏值比重就下降了。就再回到男性擇偶,挑情人不具備專一性盡量好看點,但娶個簽協議離婚時候分你一半家產的女人,那基本就不敢只看臉了。只能說在其他條件差不多的時候,我們找個最順眼的。但決策越複雜,特殊考慮條件就越個性化,「其他條件差不多」的情況就越少,顏值顧不上的可能性就越高。

那麼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我們會覺得這個世界是看臉的?

那是因為色是一種相對無害的資源,我們談論這個比較輕鬆愉快。色大部分時候不需要損害,或者打垮別人的利益來獲得。其他的稀缺資源則不一定,比如說教育知識本身就是稀缺資源,全世界就這幾個好學校,就這幾個招生名額,升官發財也是,這幾個位置,這點錢,我們要獲得這種稀缺資源,付出的手段和努力要比美色殘酷的多。而色則溫柔很多了,你化妝,買好衣服,健身。。。最壞的後果也就是沒變好看,而去競爭其他稀缺資源,有時候競爭失敗原來的生活質量也沒了,因為在競爭的時候投入太大,輸不起。

那些基本輸不起的事情,我們會在生活中隨便談論么?那聊天聊什麼啊?聊一些輕鬆無害的東西,我去健身哦最近瘦了幾斤對誰都沒害處,也不會讓人覺得不公平,但我準備去當什麼官哦或者最近隨便賺了多少對少,這種話題除非有其他目的,或者是傻子,沒人會說,隨便說出來害怕引起別人的嘲笑或者嫉妒。

所以大部分普通人的確是把美的人生自我目標權重調高些更容易獲得幸福感,因為這個目標相對來說比較安全,害處較少。但同時要明白,美針對其他稀缺資源的變現能力有限,其在複雜決策中的戰鬥力並不高,金錢,權勢,地位以及知識是比美色更有競爭力的稀缺資源,所以美這個條件只要圖自己開心就夠了,盡量不要把美用於重大權重消費或者作為人生的關鍵決策,否則只怕美既不容易賣出好價錢,又很容易迅速貶值,得不償失。


有一個人告訴我:一定要,雕琢出完美的肉體,來盛裝,精緻的靈魂。


是的,隨著年齡閱歷增大,人會關注自己的外貌。

同時也不是的,在人心智成熟之後,關注的外貌不僅僅是胸、臉、腿、衣,更是你的姿態、眼神、表情、談吐和禮節

關注外貌的原因是隨著人的心智越來越成熟,越來越懂得人情世故,越來越明白旁人對自己會有多麼勢利和無情,而且有時候就算是好心的人,也會作出無情和勢利的評價。所以要保護和捍衛自己的尊嚴,首先懂得保護好自己的形象。

形象是禮貌,也是為了讓別人更快的理解自己。一個德高望重的教授,如果每天穿著邋邋遢遢的球衣頂著亂糟糟的頭髮說話像宅男那樣扭捏,畏畏縮縮,不敢抬頭看人,那麼你還想上他的課並且信服他的講話么?一個藝術家,像個銀行家一樣穿著鋥亮的西服和皮鞋,說話一板一眼,句句不離趨勢數據,你還相信他的藝術追求和信仰么?是不是感覺有些違和?

人人都是外貌協會的,這一點也不用抵賴。但是外貌不僅僅局限在大眼高鼻豐唇,更重要的是,你的外貌是否符合你的身份。

而且人和人的價值體系確實是有高低之分的,當你明白他人的眼光有多不可靠的時候,你就會選擇性的忽視掉那些帶有惡意的無知的評價。沒有遺傳到美麗的基因真的那麼恐怖嗎?一個成熟的人完全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缺陷,並且過得風生水起。而且我還經歷過一些女性領導者絲毫不在意髮型是否柔美浪漫,肌膚是否絲滑無暇,也能說一句話就讓你心服口服羨慕不已。

就算你是真的真的很在意外貌,我得說,人又不是真的生活在二次元和ps里的,總有人看到你三次元的時刻,總有人看過沒有被潤色過的你。你整個人的外貌和精神狀態綜合起來,才是別人對你的外貌的評價的基礎。另外,比天生的條件,只能越比越糟心。所以在其他方面補足你的外貌才是辦法。

對於那些說你這裡不好看,那裡有點問題的人,真的不用太在意。我承認我不完美,而我也不是小孩子了,不用啥都聽別人的。被別人一兩句話就激怒或者傷心的,請增強一下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請牢記,人是有很多缺陷的,偏見,勢利和不會說話就是其中三個,輕信他人,沒有主見,攀比和恐慌又是其中四個。

另外,我相信還是有很多人是抱著善意看人的。附一個流傳很久了的短片【超清】勵志短片:其實你比自己想像的更美麗 Dove Real Beauty Sketches


從小我們的長輩,尤其是老師,總是刻意的去讚揚心靈美,貶低外在美。以至於很多人往往走入了一種誤區。

他們以為世界應該是這樣的。

這樣的。

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以及這樣的。

可是現實卻是這樣的。

可是現實卻是這樣的。

這麼看來,其實不理智的不是題主身邊的朋友,而是題主自己。現實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大家關注外在的同時,誰說就忽視了對內在的關注呢?我想無論是誰,都不願意與一個外表姣好卻毒蠍心腸的人做伴侶吧。

這麼看來,其實不理智的不是題主身邊的朋友,而是題主自己。現實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大家關注外在的同時,誰說就忽視了對內在的關注呢?我想無論是誰,都不願意與一個外表姣好卻毒蠍心腸的人做伴侶吧。

所以,我以為,人們越長大,越開始關注外在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人們變得膚淺。而是大多數成年人變得更加理智,開始接受並承認,外在並不是內在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獨立的維度而存在於現實。

而且如「匿名用戶」所言,外貌作為直觀而容易評價的維度,人人都可以說說自己的看法。這也直接導致了題主對「越來越多的人看重外在「這種情況的誤解。

——————————————————————————————

回答完題主的問題。再夾帶點私貨。

我十分反對題主「外貌顯然不是決定一個人能不能跟你在一起長久的因素」的觀點。

我認為,外貌的的確確是影響感情長久的因素之一。

雖然可能打擊到題主,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人對外在條件較好的人,往往會有較高的「容錯率」。換句話說,同樣的缺點,對外在條件較好的人可能是無傷大雅的小問題,對外在條件不好的人而言可能就是導致感情破裂的導火索。

其實也不難理解。

假設紅色線條是感情破裂的閥值。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如果一個人外在條件優秀,那麼他在內在條件上就更不容易觸及到紅線。同理,你內在上的優勢當然也可以補充你外在的不足。

假設紅色線條是感情破裂的閥值。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如果一個人外在條件優秀,那麼他在內在條件上就更不容易觸及到紅線。同理,你內在上的優勢當然也可以補充你外在的不足。

為什麼常說」醜人多作怪「,因為長得好看的人都被看做是有個性啊!╮(╯﹏╰)╭

——————————————————————————————

長得不好沒關係,但把自己拾掇得乾淨利落得體,絕對是人際交往中對所有人基本的尊重。



好像只有我持反對意見?有這種想法無非是在長大過程中被那些「這是看臉的世界」的言論和身邊美女所受的待遇帶偏了的,越來越關注相貌無非是學渣的思維,以為通過長相能在交際、生活、工作、學習中如魚得水。是嗎?是頭腦啦,頭腦才是人的硬傷。


《教父》里黑二代認識一個學哲學的姑娘,她大談人生目標,人人平等,這黑二代喜歡她,就聽她談,然後說想聽她談一輩子,於是他們就結婚了。黑二代賺錢,她乾乾淨淨在家當主婦,有人供她吃喝,放心地研究她的哲學。誰說男人不懂欣賞女人的內涵?

男人好美色,但他們更愛地位與名利。學生時期擁有強學習能力的人幾近無異於高社會等級本身。外表對女人有多重要是不是比讀書工作重要,想想人類是怎樣進化來的就知道了。想想人類和其他動物比有何特徵吧,是生育能力好?長得好?財富多?善良美麗勤勞?都不是,是體現為高效生產力的智商高。只要符合這一點的人就容易生存繁衍。人類根本不是多在意外表的生物。

學霸的世界學渣不會懂。說這個世界只看臉的都是學生時期成績不好的人。只有學渣對學渣美女有真愛,成績稍好的男生都只對模樣清純成績優秀的女生是尊重和神往唯願長相守的伴侶之情,對學渣美女頂多能產生點距離美的好感。不過學渣比學霸多,學渣審美是主流趨勢也可以理解。上好學校,沒人嘲笑你人丑家貧,人家忙著學習呢。上差學校,都是拼爹的,也就互相攀比一下打扮和錢了。以前有個總結美國CEO們的老婆的學歷的文章,去看看就知道只看臉這種話有多可笑了。美貌期限短,大概30歲,學歷的期限長多了。到老了,外貌基本都沒有區別。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比絕大多數人美的低社會階層女,和中等偏上的普通階層女,和中等的高階層女,她的伴侶和朋友只有前者比後者差。社會階層由原生家庭地位,個人學歷與工作體面程度構成的。什麼叫體面,就是這工作不求人,平台高,有機會在得體場合接觸上等人。這與長相無關。

一個超市賣的東西物美價廉還齊全,但距離遠,你不會經常千里迢迢專程去採購的。離你最近那家便利店,不一定多好,但是你購物最頻繁的地方,這叫商圈。人的消費在商圈內進行。所以說,你的朋友伴侶事業合作夥伴,關鍵不在於你們有多合適,在於你們能否遇到,以及你們是否在一個生活圈。

高階層醜女嫁得再差也有限,嫁好的幾率大大超過低階層美女。不是因為男人愛她超過愛美女,是因為她生活在大量條件好擇偶期男人的商圈之內,和好男人遇到認識互動相知的機會充裕。瞎貓進了鼠洞能逮到死耗子。倉庫里的老鼠油光水滑,公廁里的老鼠疲於奔命。一個女人再美,沒有資源,缺乏渠道,都嫁不好。

換句話說,先天條件不如後天自身努力。解決生活資源能力永遠是頭等重要,這一能力排在所有能力之前。古代生產力低下只能靠體力,女人無法參與獲取生活資源,只能靠先天條件。但現代社會則不是如此了。


因為外貌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

叢林原始人需要通過外貌來判斷對方的生育價值,有利於生育的外貌顯然更有競爭優勢,比如強壯高大,大胸大臀之類。

現代社會歷史不過幾百年,按照進化心理學的說法,老祖宗在叢林狩獵時代進化出來的心理根本來不及適應現代社會,大多數人仍然憑藉原始的生存本能來所求外貌上傳遞出的那些信息,是不奇怪的。

而即便是作為一個死硬的理工科分析派,我也認為外貌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信息。只不過我在觀察外貌的時候,會刻意要求自己忽略那些原始因素,比如說天生的精緻五官,修長四肢,豐滿曲線之類。從理性分析,這些特質在現代社會的價值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工作並不需要依賴它們就能完成。

相反的,那些後天鍛鍊出的特質,比如精心控制的體重,長期鍛煉的強健體魄,是我更看重的因素。我相信這些外貌特徵所反映出的人格特質,才是更有利於適應現代社會生存的競爭優勢。

所以說,天生丑絕對不是你的錯,但是自己不鍛煉就真的不能怪社會了。


這個前提有嚴重缺陷

常接觸小孩,接觸過很多小孩的大人都知道,孩子們是以貌取人的

比如初見陌生人,漂亮的比普通的更受孩子歡迎

再比如,第一天進幼兒園都會哭的撕心裂肺,這個時候漂亮的老師去哄,比長相一般的老師效果好的多

如果小孩天生不那麼關注外貌,大人為啥還要苦口婆心的灌輸心靈美概念?

人的外貌,和自然風景,藝術品一樣具有美學價值,愛美是人的天性

只是,物化的的審美投射到人自身明顯不公平也不效率,人們教育孩子不要關注外貌是很合理很正確的,是一種Political Correctness

所以,回到原問題,
實際情況是,人們從小就關注外貌,受教育中會抑制自己的天性,在繼續成長後,天性得到釋放


不啊,小時候跟女孩子玩又不是為了干她,那為什麼要關心長得怎樣?


小時候,總是覺得外貌和金錢是世俗之物,不屑一顧
長大了,才會發現外貌和金錢是世間真理,擁有才好


愛美之心人皆有,跟草履蟲趨利避害差不多。
小時候奶奶教育我說:長得漂亮有什麼用,學習好才是最重要的,然後我的童年就是剪著參差不齊跟狗啃的一般的短髮,穿著從不合身的衣服,主持班級活動還要從別人那借裙子……倒也自得其樂的過來了。那時候其實並不是分不清楚美醜,只是強大的自我安慰能力以及對自己的自信讓我的童年沒有在敏感自卑中度過,雖然偶爾還是會很難過。記得有一次5年級的時候學校評獎評優要求每個獲獎的人拿一張自己的照片貼上去,我拿的還是三年級的時候一次拍的照片因為找不到更好看的也找不到其他照片了,然後主管的老師說了一句:「怎麼沒有最近的照片么?」我當時很傷心回到家裡發了好大的脾氣,現在也不覺得當時好笑,還是會很難過。
大學之前一直是短髮,理髮從來沒超過5元~高中的時候開始長個開始變瘦,依然不漂亮,但是那個時候接觸的都是學校里周圍的人,熟悉的朋友沒有人會真的在意你長什麼樣。會有人追,情竇初開,把每一個追求者都當做很認真的事情來對待,總是傻傻的想著不要傷害別人才好,也不覺得漂亮不漂亮是個很大的問題。
真正讓我覺得對美醜有很大想法的是大學之後,因為我發現誰說漂亮姑娘成績不好上不了好大學了?滿大街晃悠的很多又漂亮又有氣質才華橫溢的美妞,比你漂亮的人比你還要努力,哪有那麼多公平可言,打也打不過跑又跑不了的著實哀傷了一陣子。
後來發現漂亮這事吧,和長相有關係但是又關係不大,哪有幾個天生麗質的,內在的美很難一眼就看出來,必須外在足夠的吸引人。
也許有人會不屑的,為什麼要去吸引別人的目光?因為沒有哪個女孩子甘心永遠做路人甲,天上從哪會掉下來一個優質男人忽略你的外表然後看到皺巴巴的糖紙裡面裹著的是豪華巧克力?甘心這麼等著的人是害怕改變因為他們怕改變了也得不到青睞不如裝作清高離得遠一點,我承認世界上有不需要別人認可毅然可以活得很有自己的質感,但是大多數人在看到別人的讚美都會小小的膨脹,這是滿足感的一個重要來源。
當你重視自己美麗與否的時候你自然回去拿一個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人從外界獲得了美的自信然後開始評判別人的美麗,我們評價自己的時候不僅看到了外貌(雖然我們對於自己的外貌總是過分的高估)還會覺得自己倍兒有內涵,這就好比自己有了多少錢,然後用這個錢的標準去看自己能買什麼樣的東西,可是這個東西我一眼能看到的還只是他的外表,所以外貌就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價值尺度,很多我們買不起的,但是仍然可以幻想一下,我們都期待用有限的錢買到最優質的東西。


我六歲的外甥女一碰到就喜歡粘著我,家人問她為什麼
她說舅舅帥。Σ( ̄。 ̄?)?

有一次我問她有沒有男朋友,她說有兩個,一個長得帥,一個的爸爸開的好車。

? ヽ(`Д′)? ┻━┻ 誰說小孩子不看這些的!


其實題主我想告訴你的是,越是小,我們關心的越少。當你是個嬰兒的時候,不可能關心一個人的內在吧?權勢,學識,金錢這些後天的東西才是進入社會後我們轉而關心的。相信我,怦然心動的Juli只是因為男主的樣子愛上他的,但是如果這個場景換成兩人10年以後,結果可能就不一樣了。


這跟你早上不起來鍛煉而選擇賴床,打開電腦不看課件先玩兒遊戲,沒事兒的時候不背單詞刷一會知乎的根本原因是一樣的——人們傾向於選擇能讓自己立即得到滿足感的東西。


19隻猩猩 VS 40個人
2007年研究者們做了一個實驗,給猩猩提供葡萄,給人類提供葡萄乾、爆米花等零食。猩猩是來自人類一家知名研究中心的猩猩,人類則來自馬克斯·普朗克學院。他們面對的挑戰是推遲立即獲得食物的滿足感以獲取更多的食物。
一開始,所有挑戰者可以在兩塊食物和六塊食物間做選擇,結果很明顯,大家都選六塊。
然後,挑戰們可以選擇立即獲得兩塊食物,或者等待一段時間獲得六塊食物。
結果是72%的大猩猩選擇了等待,而只有19%的人類選擇了等待。

經濟學家把這一現象稱為delay discounting,一個獎品讓你等待的時間越長,對你來說價值就越低。(更多信息參見《The Willpower Instinct》

回到擇偶的問題上來,心地善良,責任感強等品質在最初交往的時候是不能讓人立刻獲得滿足感的。什麼可以?穿衣打扮,身材長相,談吐禮貌等等。前面有一個答案提到《教父》里的故事,我注意到一個關鍵字是「大談」,如果這姑娘不愛說話而是埋頭寫文章,那麼·····

即時滿足感會觸發大腦中更原始更古老的多巴胺分泌系統,這一系統對未來才能得到的東西興趣不大。而對大腦刺激效果最強的東西就是你能看見的東西,比如外貌。


看到這個問題,耳邊突然響起了趙忠祥老師的聲音:雨季,過去了,又到了交配的季節。兩隻阿拉伯雄狒狒為了爭奪一隻頭上有金毛的雌狒狒,互相廝打起來。最終,一隻名叫拉卡的雄狒狒敗下陣來,只能無奈地在一旁看著對手在自己面前行使著這來之不易的交配權……


借用之前看到林肯說的一句話:

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就應該為自己的容貌負責

林肯認為人在四十歲以前的相貌是天生的,而四十歲之後隨著人的漸漸衰老,相貌漸漸的變化,而人的閱歷的增加,以及個人修養的增強,一個人獨有的氣質的出現,這就會讓人對他的相貌的感官受到他自身氣質的影響,這時一個人的美與丑就不再是天生的問題而是自身修養的問題了.

不至於到40歲那麼大,但至少也能說明點什麼吧。乾淨的人比邋遢的人看著要舒服很多。


格式更新:


又是一個不問是不是就問為什麼的耍流氓問題!

誰說人越長大越關注外貌了?我們從來都很關注外貌,一直都很關注,關注的程度從來就沒有變化過。誰說小朋友就不關注外貌了?小朋友的眼睛反而是最毒辣的,他們的反應也是最誠實的。什麼只讓帥的叔叔喂飯,只讓漂亮的阿姨抱抱,只跟漂亮的小朋友玩,欺負黑的、胖的、丑的小朋友這種事真的很少嗎?

只是後來進入了同一個不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不鼓勵孩子們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的教育體制,孩子們被洗腦了,孩子們相信了「外表美不是真正的美,心靈美才是真正的美」,從此在他們的認知里,以貌取人成了最大的毫無疑問的政治不正確,所以他們把嫌丑愛美的本能隱藏了起來,隱藏久了就連自己也以為自己不再嫌丑愛美以貌取人了。

但是後來這些孩子們長大了,畢業了,開始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了,他們發現以貌取人並不是毫無道理,以貌取人也有它的合理性,於是他們開始正視和接納這個與生具來的本能。

這些孩子就是我們自己。

因為成年的我們真正接納了這個本能,所以我們才光明正大地開始關注外貌開始聊外貌了。小時候我們不聊不關注,或者看似不關注,不是真的不關注,而是我們以為關注外貌是不對的。

教育體制說:怪我咯?


因為小時候再醜人家都會說:
沒關係不用在意,女大十八變啦
沒關係不用在意,現在是沒長開啦。

等變完了,長開了
還是那麼丑

哎……


推薦閱讀:

怎樣避免「隔代教養」帶來的缺點?
嬰兒的依戀模式是怎樣建立的?

TAG:審美 | 發展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