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時」活動是否真的會對電網造成巨大衝擊,甚至導致其癱瘓?

另外,有說法稱在這一個小時里,發電設備仍在正常運行,不能真的減少能耗,是否屬實?


電力系統其實就是一個大的電能供應平衡系統,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發明大容量的電能儲存設備(蓄電池等儲能設備和電網的容量比只能算九牛身上的一根毛,抽水蓄能電站不僅數量少,而且只能時段性的工作,做不到即時消納),因此電網的電能發和用是平衡的,即用戶端用多少,發電就發多少,電網發電端大部分發電機組的輸出功率開機併網後即固定了,還有一些機組並在網上運行時它會通過跟蹤檢測電網的頻率,自動調節其輸出功率,這類電站叫調頻電站,他們起的作用和作出的貢獻是最大的。
舉個例子吧:系統里本時段用戶平均100萬KW的用電負荷,電網調度會安排90萬KW的機組固定輸出功率,還會安排20萬KW的機組作調頻機組,實時根據電網負荷情況動態功率輸出,當然從經濟效益及能源利用率來說,這對此類機組是不合算的,就如一台大型貨車幾乎從來沒滿載似的在路上長期跑,所以說它們貢獻最大。
當然,電網在這個過程中也有一個容載彈性,我國電網的頻率是50HZ,家用單相電壓是220V,在電網負荷有變化時,這兩個決定電能質量的值就會上下變動,當然正常運行情況下許可範圍內的變化我們是沒什麼感覺的,但如果有大負荷急劇變化,你就能明顯有察覺,如小區內有大型的電焊機在搞電焊,你就能明顯感覺到隨著電焊工焊槍的工作節奏,你家裡的燈(特別是白熾燈)也會一暗一亮的,當然這只是電焊機造成的你們小區變壓器的短暫過載引起的,他隻影響了你們小區的電壓質量,對頻率是沒影響。
回到你的提的問題:地球一小時活動,如果大家是在同一個小時關燈,這肯定會影響電網的這種供需平衡,如上例子,如果原100萬KW的用電負荷,活動要關掉30萬KW,這時調頻機組會立即反應,迅速減負荷,甚至變成電動機進相運行,如不能維持合格的電壓、頻率,電網中一些機組甚至會自動跳閘解列。
所以以上的問題有點複雜,總的來說,如果地球一小時活動減少的負荷同時性不是很強,減少的負荷占電網的比例在調節範圍內,對系統安全不會有大的影響,但從節能上是作用不大的,就比如公交車搞節能活動,公交車上乘客為節能,全體下車跟在車後步行一公里後再上,這沒能節省多少油料的原理相同。真正的節能是較長期的負荷減少,這樣調度就會安排相應的機組停運或搞周期性的機組檢修。
如地球一小時活動減少的負荷超過了電網空餘容量範圍,或者是採取在變電站同時拉開關的方式,這將對電網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造成電網垮網。當然,開展這項活動前,政府和電力部門會提前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作周密的安排,這方面應該不會有什麼大的問題。
總之,我認為地球一小時活動直接節能的效果並不明顯,主要強調的是宣傳效果吧。


無聊的事情,本質上屬於用反環保的事用來宣傳環保。

需要用這種作秀的方式宣傳環保意識么?如果寄希望於這種活動的新聞效應,才是環保的悲哀。

至於對電網的影響,請看電網調度人士的:

1)調度人士1(果殼Baiyang10000)

作為一名工作了八年的省網電力調度,老子無法忍受你們這些快樂的非文藝非主流了!你要說影響不大,那是也許,你想嘩眾取寵耍活寶也ok。老子想問問你們這些的一加一 貨青年們,你們真的是為了環保初衷么?!是,就算你們犯二,老子帶著各家發電廠陪著你們二,而且電網也承受得了。


你們知道神馬叫額定功率不?知道神馬叫低負荷投油穩燃不?知道發電機組額定功率下發一度電煤耗水耗是多少不?知道低負荷運行時候煤耗水耗廠用電要大多少不?知道大型鍋爐起停一次磨煤機或者給水泵消耗多少電能不?見過鍋爐低負荷投油穩燃時候煙囪冒出的滾滾黑煙沒?知道以上這些增排溫室氣體有毒氣體多少不?


最後一點,你們知道這種情況下電網調度怎麼陪你們二不?一般是直接把水電拍到最小,然後狂砍風電。靠火電根本來不及,而且對於火電來說短時間內一降一長太不經濟,太沒效率,也就是太不節能太不環保。最後倒霉的都是水電風電這些清潔能源。而且水電機組起停一次也消耗大量的水,而這些水本來可以發更多的電。


寶貝兒們,你們好好耍活寶,好好跟澳大利亞人耍猴。那群孫子商店裡大夏天的空調開到凍冰棍兒,然後開大門做買賣。


告訴你們,中國真正需要環保的不是老百姓p民們。隨便哪家鋼鐵廠鋁廠化工廠搞個節能技術,都比你們耍猴強。有本事研發節能技術去,跟鬼佬們一起犯二,比泥馬當年汶川後強迫別人給紅十字捐錢還噁心。

2)調度人士2(果殼白陽)

本人從事電力調度員工作已經九年了,這幾年聽說有種活動很流行 閉燈一小時 體現自己環保熱愛藍星。國家電網對此曾經高度關注過,做過相關統計分析。


天朝電網各種類型不同,送端電網和受端電網,用電負荷類型也不同,比如本人所在電網工業用電占絕大多數,民用電本來就地廣人稀,所佔比例極小。但是聽說北上廣等東部地區民用電所佔比例還是很大的。


電力系統是很複雜的一個系統,絕對不是 腦殼網 自己做實驗就能分析出來的!這不是個 一加一 就必須等於二的簡單系統!電力系統穩態分析、電力系統暫態分析,這是專門學問,不是外行自己隨便想當然琢磨琢磨就能全國下定論的!全藍星電力系統科學家分析了N多年也沒完全探索全的!


對於閉燈一小時活動,我個人認為作秀扯蛋大於實際意義。


首先如果關燈對用電量影響不大,對於地廣人稀的本電網可能是事實,但對於北上廣等電網來說如果參與人員單位過多,那可就未必了。而且對於電網來說不怕你用電多或者用電少,就怕你突然變化,而且是扎堆兒就在一個地方突變。電網不是想當然的一張網,哪個地方能輸送多少都是有斷面穩定極限要求的,不是哪個地方想送多少就能送得了多少的。


可能有人說,我們關燈時候影響的用電量並不大。OK,我只是一個省網調度員,對其他兄弟電網用電負荷組成情況並不了解,我不會像 腦殼網 那樣自己拍腦門兒拿一個城市就能代表全國的。


我,先給大家講個最基本的道理:


電網是時刻發電等於供電的,發供不平衡就會導致頻率變化,波動過大直接構成電網事故。電網每天都會做負荷預測來安排發電廠啟停機組配合第二天的發供平衡,但發電廠尤其天朝發電廠還是火力發電為主,啟停機一次大約需要提前八小時,啟停機時候效率極低污染巨大。一共才一小時時間是不可能安排機組啟停的。


用電少了必須安排發電廠機組降低出力確保發供電平衡。火力發電最理想的最高的發電效率是讓機組運行的額定負荷,過低降低出力會導致煤耗水耗大大增加。也就是說原來滿發時候發一度電可能要三百四十克煤炭,現在帶最低負荷時候發一度電可能就要三百八十克煤炭!!水也一樣!!著急太低了還要投油穩燃防止鍋爐滅火!此時煙囪排出的可不是淡淡的透明煙或者白煙,那可是特別壯觀的滾滾濃煙!!!


您也別說那麼大個網,那麼多台機組甚至抽水蓄能機組分擔這麼點兒衝擊影響不大。但您別忘了,因為輸送斷面極限卡脖子,電網很多時候只能局部調整。

也就是說用電量無論降低多少,你們關燈一小時的做法都是在降低發電機組效率,白白增加損耗浪費資源!!


熱愛地球母親的各位,你們閉燈一小時自己很爽很開心,你們想過你們真的做了什麼嗎?


所以,不要憑空說對電網沒有影響,只是調度運行人員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解決了問題,對應的後果就是造成了更大的浪費。


而且,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地方可大可小,不排除特殊工況下引發事故的可能性。


1,照明在電網中的比重不大;2,照明都是偏向阻性的設備,對電網的衝擊比較小;3,所有的電力系統裡面,無功補償系統都是有一定的抗衝擊裕量;4,這活動本身不能節省多少能源,主要在於喚醒人們的節能意識。


每年三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晚20:30-21:30是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時間,WWF號召全球城市在這一小時里關閉地標建築的景觀燈,號召世界各國人民在這一小時里關閉不必要的燈光。隨著活動影響力的不斷擴大,每年到這幾天,都會有網友擔心,這樣大規模同時關閉燈光,會不會因為產生用電需求的瞬時劇變,而導致電網受到衝擊?


筆者作為2009國際天文年期間曾經組織過北京大學「地球一小時」路邊天文活動的組織者,對這樣的觀點一直保持著關注。實際上,這個問題也引起了很多國外網友乃至電力專家的關注。筆者在此遴選其中三篇分析文章分享給大家,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地球一小時」是不是真的如傳言所說,會對電網造成顯著的影響。


第一份研究不是期刊文章,是網友DOUG PALMER發布在他的個人博客上的:Earth Hour: No good done but no harm done either。由於悉尼是「地球一小時」最初發起的城市,他使用了悉尼所在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2008年3月的用電需求數據,時間解析度為半小時。數據文件原鏈接在博客文章中有給出,遺憾的是作者對文件所含數據涉及的具體地理範圍、性質(僅居民用電or包含工業用電)未作明確說明。


先上一張圖,新南威爾士州2008年3月每一天的用電需求曲線:



圖中標記了三角形的一條曲線是2008年3月30日,也就是當年地球一小時舉辦日的曲線。

從這張圖上我們能看出來幾件事:1)一個月內不同日期間用電需求峰值差異極大,可達40%多;2)一日之內用電需求峰值和谷值的差異極大,在35%~70%之間(差值占谷值的百分比);3)每晚7時左右有一個局部的極值,從7點到12點之間,隨著人們不斷入眠,用電需求會自然跌去約四分之一

可以想見,不同日期的用電差異的原因既包括天氣的差異,也有以星期為周期的居民生活節律的因素。所以作者把包含地球一小時當天在內的四個周六拿出來單畫了一條曲線:


跟其他幾個周末相比,有什麼明顯區別么?——可能也許大概地球一小時那天的用電需求下降斜率比另外幾周稍微高那麼一點點?但是,地球一小時沒有在用電需求變化曲線上產生任何凹陷,地球一小時即使造成了可觀測的影響,這個影響也顯著小於晚間常規用電需求下降大勢的變化幅度,顯著小於不同周次間用電需求的差異。

第二份研究,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arah J. Olexsak在2014年寫的經同行評議的文章《地球一小時和其他協同關閉能耗行為的電力影響》(Summer Study proceedings ECEEE)。

該文章使用了6年間10個國家的274組測量數據,整體結論是,地球一小時導致的電力需求減少平均值為4%。電力需求減少量的直方圖:


注意減少量分布有兩個局域極大值,一個在1%~2%,一個在6%~7%,最顯著的峰值是前者。

當然你也注意到圖表最左側,有一個27%和一個28%(加拿大),這個數字看起來可是似乎有點驚悚了。不過作者自己承認,他的數據來源比較雜:


也就是說,到底「跟什麼比」比出來直方圖裡那些百分比,作者沒有做細緻的區別,全都一股腦的用來比較了。其中絕大部分是跟「預測值」比較,一部分是跟正常值、經驗值比較,還有一些是跟地球一小時活動開始之前做比較。

可以說這項研究有很多漏洞:1、沒有解釋清楚數據來源及性質,因為不同地區電力消費結構有很大不同,不說清這事就說不清結果的意義;2、沒說清楚數據來源的時間解析度;3、沒說清楚「預測值」採用的預測方法;4、沒有說清楚「經驗值」採用的經驗公式。

鑒於這項研究在這些細節處理上不夠嚴謹,我認為其中個別數據點產生顯著偏離是不能作為證據的。然而此文給出數據的整體統計趨勢——用電減少量平均在4%,峰值在1%,我想是可以採信的結論。

第三項研究《地球一小時的能源影響》(Earth Hour Energy Impact)看起來比以上兩個都要靠譜,作者是澳大利亞能源市場運營機構(AEMO)的Manisha Senadeera,發表在IEEE電力和能源協會(PES)的亞太電力和能源工程會議(APPEEC)文集上。

該項研究考察的是2007年1月1日-2015年5月19日之間新南威爾士州的兩組數據,第一組是供電需求(Operational Demand,翻譯的不知道準不準,請專家指正)和預測供電需求。這裡只考慮&>30MW的大型發電機組產生的電力和區域外輸入電力,不考慮家用太陽能電池板、燃油發電機、小型風力發電場產生的電力。

第二組數據是悉尼地區多個電網連接點(connection points)測量到的電力消費,這些連接點的選擇有意選在了居民密集區域,能更好的反應居民行為對用電消耗量的影響。

也就是說,第一組數據更側重新南威爾士州區域整體的電力需求,第二組數據更側重悉尼市居民的電力消費

第一組數據中的「預測供電需求」,是考慮了周末/工作日差別、公眾和校園節假日、天氣(溫度和濕度)等多種因素得到的預測值。對第二組數據,作者應用了前人搞出來的一個ARiMA模型來預測電力消費需求。

重點來了。


2011年到2015年這五年地球一小時活動期間的全州供電需求實測值和預測值的比較。可以看到2011、2012年實測值會比預測值低1%左右,到2013年以後,實測值反而比預測值高了。

對居民區數據的分析有類似的結果。2008-2012年間,地球一小時引起的悉尼居民區用電減少超出了預測值的80%置信區間,被判定為引發了悉尼居民區用電量減少的可觀測效應2012年之後產生的影響就基本上不可觀測了


文章作者結論是2012年之後,地球一小時的活動熱度有所下降,以至於對用電量的影響已經不可觀測了——不管是全州整體而言,還是居民區而言。不過即使是活動初期參與熱度高漲的時期,其影響也僅僅是「可觀測」而已——比「毫無影響」多一點罷了

總之,「地球一小時」活動引起的用電量減少,普遍認為在1%左右,遠小於電網每日所經歷的多達百分之幾十的正常負荷起伏。況且人多手雜,並無證據表明「地球一小時」的號召會產生嚴格同時的大規模關燈操作——這1%,也不可能是瞬間跳變的。說「地球一小時可導致電網癱瘓」的,沒聽說過一句話叫「離開劑量談毒性都是耍流氓」嗎?


===開啟評論的分割線===


當然,地球一小時本身雖然不可能對電網產生不可忽略的負面影響,但也並不能產生什麼有意義的省電。所以有網友大帽子一扣——「這就是作秀!」,甚至還有說是「廉價的作秀」的。

這我是不能同意的。這是一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何種話題、何種人物、何種事業能博得公眾更多的注意力,就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公益組織同樣是處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中,只有發出有競爭力的聲音,爭取自己被公眾聽到,才能獲得存續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公益組織為實現公益性社會目標努力並接受公眾善款,這個過程需要主動接受公眾監督,這也要求公益組織必須維持一定的音量——所以「刷存在感」是公益組織非常重要的工作。

而且,不同於中國社會常常以為的「公益=慈善」,公益組織並不只是局限於「安安靜靜的進行社會服務」這樣一種狀態,它需要對公眾進行動員和教育,擴大自己理念的影響力;它更需要通過動員公眾,對政府和立法部門產生壓力,促進新政策法規的出台,撬動國家力量來完成對某一社會問題的改善,這就是所謂的倡導(advocacy)——公益組織非常重要的一個使命。

倡導與權力者有關,它應該促使權力者做出行為上的改變。這個權力者的界定,既有絕對權力者,如政府;同時也有相對權力者,例如男性相對於女性而言。權力者如何界定,是什麼樣的人或者群體,要取決於你的倡導議題的設置。你倡導的對象相對於你而言是否擁有權力,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公眾是我們在倡導活動中需要動員的群體(壓力群體),而非倡導對象。

呂頻 婦女傳媒監測網路項目負責人


我們看到,「地球一小時」項目實際上非常注重該項目的公眾教育職能,和倡導努力

在2011年出版的一本「地球一小時」項目手冊里,明確提出項目的量化目標之一是讓30%以上的公眾意識到「Go Beyond The Hour」的必要性。從2011年起,項目的logo從「60」變成了「60+」,意在提示人們,項目的意義不僅僅在這一個小時。


在「地球一小時」2015年總結報告中,近年來由於項目倡導而產生的環保領域立法被視為項目的里程碑式成就



其中包括:

2012年,世界自然基金會俄羅斯分部利用「地球一小時」之機收集到12萬個電子簽名,促使該國通過了一項旨在保護該國海洋免受原油污染的法律(Russian seas finally protected by robust law against oil pollution);

2013年,在「地球一小時」的聲援下,阿根廷通過法案,設立了一塊面積為340萬公頃的海洋保護區(Argentina Passes Law To Make Banco Namuncur?? (Burdwood) Its First Oceanic MPA);

2014年,「地球一小時」發起的造勢活動驅動厄瓜多通過一項旨在禁止在加拉帕格斯群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法律(12 Earth Hour 2014 Stories)。


這是「地球一小時」運動下誕生的實實在在的進步。


總結一下,公益組織需要生存,需要為了實現社會目標而動員和教育公眾,需要對政府和立法部門進行「倡導」,因此公益組織需要強有力的公眾溝通能力,而這有時需要用創意戰略溝通(Creative Strategic Communication,俗稱「搞個大新聞」)來實現。「地球一小時」把活動重頭戲放在關閉世界著名地標建築物的景觀燈上,非但不對電網安全造成任何實際影響,反而在城市和地區形象操盤手之間產生了一種競爭心態,從而成功動員了世界各地城市的參與、極大的吸引了公眾注意力,可以說是公益組織以小搏大、提升組織社會能見度的經典案例。所以我真的非常欽佩地球一小時的創造者的點子和運作的能力。(就是他們-&>




最後,有些網友說我談論「地球一小時」是在「強答」,對這些朋友,我想說:


我的自我認同並不只有「天體物理學博士生」一個,我也是全國天文社團發展論壇和青年天文教師連線的發起人,身份認同中「公益人」也是很重的一部分。為了讓大眾更好的理解和接納公益組織,這事我必須出來說說。

歡迎關注青年天文教師連線微信公眾號(TeachForAstro)。

http://weixin.qq.com/r/KUnZwS3E2XCmrWmi9xw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廣州供電局說,看圖說話!!!


不是專門搞電網的,真不懂這玩意,瞎說倆句。
據說2010年我國照明用電量佔總量的12%,不知道能參與地球一小時的有多少,能關的燈有多少,關燈動作的時間點也不會準確一致,僅僅是靠我們在家裡拉燈,對電網產生的衝擊是沒有多少影響的,也不會對發電端造成直接有效地影響,可以從我們平常用電來考慮,比如我們家裡白天一般不開燈,天黑了大家都開燈,睡覺了大部分燈都關了,夜裡三點大部分人總該睡了吧,也沒聽說電網怎麼著了,更沒聽說因為我們睡覺了電廠就得關閉一台機組;再比如一個地方地震了整個城市斷了電,也沒有因此全國電網掛了,只會影響局部地方,電網層級的複雜超過你的想像,所以拉燈只會省你家的電費,不會對對發電造成實質的影響,就算是大家對好時間一塊拉燈也不會造成多大影響。我想這個活動的更多的是一種意識的灌輸普及吧。


專業的回答太多,不過熊貓菌還是來刷一下臉~

我們相信地球一小時不會對電網和發電設備產生破壞。

首先地球一小時倡導大家熄滅非必要的燈光,比如景觀照明、家中多餘的燈光等。其次,照明用電只佔國民用電總量的10%左右,這其中參與了地球一小時活動的用戶也很難精確地在同一個瞬間開燈、熄燈。因此,這樣的變化在電網的承受範圍之內,不會對電網和發電設備產生破壞。

科學松鼠會官方微博曾發表微博稱,地球一小時活動對電網的衝擊是有限的,更不會對發電設備造成破壞。「節能燈開關瞬間耗電比一小時內穩定發光還要多」是以訛傳訛

果殼網謠言粉碎機發文稱,即便是出現了瞬間的同時開燈和熄燈,電力系統也不至於癱瘓。在發電機組與用戶之間,有著一個設計科學、功能強大的複雜的輸電網路,這個多區域多層級的網路無時無刻不在應對用電量的起伏變化。文章作者潘龍表示,「城市交通照明的規模和開關的同時性都遠超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的分散用戶,電力系統仍然保持著正常的運轉,對電網的衝擊是有限的,更不會對發電設備造成破壞。

地球一小時不是一個節電或減排的活動,而是一個致力於傳播環保理念、具有象徵意義的環保活動。地球一小時發起的初衷,是為了喚醒大家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現在我們更加提倡『超越一小時』的概念,號召個人、企業、政府為環境做出實質性的行動。因此,不能用簡單地用是否省電來衡量地球一小時的效果。


據統計,照明用電量約佔全國用電總量的12%。這其中也只有部分用戶參與了熄燈活動。因此,在活動中減少的電能消耗量是微乎其微的。2010年「地球一小時」活動後,從北京市電力公司了解到的情況是,電網負荷並沒有出現較大減少。

首先,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的人能夠控制的用電量是有限的,即便是不能預估人們的參與規模,但是預估用電量的變化並不困難。其次,開燈、熄燈的同步性沒必要也不可能非常精確,一瞬間統一熄燈和開燈的情況不大容易出現。實際出現的情況是,活動開始前後會分別出現一次熄燈、開燈的小高峰,而這期間的用電量都還是相對穩定的。最後,即便是出現了瞬間的同時開燈和熄燈,電力系統也不至於癱瘓。在發電機組與用戶之間,有著一個設計科學、功能強大的複雜的輸電網路,這個多區域多層級的網路無時無刻不在應對用電量的起伏變化。

詳情請參見http://www.guokr.com/article/17593/


不會,電網應對這樣的功率波動還是綽綽有餘。但是,所謂「地球一小時」活動並不一定能節電。 因為電力部門會根據以往數據對發電量進行預測,突然的負荷減少會導致其他方面的損耗增加。所以,「地球一小時」從能量角度講是個」華而不實「的活動。


只!關!自己家的燈!影響不大~
沒找到最近的,來看看2010年南京日用電量最高為12298萬千瓦時,≈12300萬千瓦時怎麼樣?!。。。。
好了,我們可以這樣估算嗎?
南京常住人口818萬≈800萬吧,平均每人在家常常開2個30w的節能燈管.唉呀媽呀,其實還是挺費電~(≧▽≦)/~
800萬*30瓦*2/1000?48萬千瓦時。

。。。。。。。。。。ok

南京市民開始意思意思地球一小時啦~(≧▽≦)/~,不要隨便關別人家的燈好么,就關自己手邊的,來來來,一人兩個,別客氣~(≧▽≦)/~。

1.總負荷影響:
啾啾啾⊙▽⊙。
關掉了50萬千瓦的燈,一個小時就是50萬千瓦時呀→_→好可怕,來看看電網的影響。
50/12300?0.004?0.4%!

看來對於電壓,頻率,的影響都在系統誤差之內,深呼一口氣⊙▽⊙。關吧,這個活動下次我也參加!

我操,果然喝了點酒就暈了。慚愧,打臉,不是這麼算的。
更正?
2.電網瞬間衝擊影響
電網日最高負荷為612萬千瓦,800萬南京同胞瞬間一人關倆燈⊙▽⊙,要瞬間!會降低負荷50萬千瓦~電網負荷變化率?0.08=8%
嗯→_→,吹牛一下#如果我廠正在四台燃氣輪機全開,再配合對面煤機降低一下負荷,應該就好了。。吹牛結束#
不過還是虛驚一場,其他南京電廠的煤機燃機同事們投AGC的,機組會自己會跟著默默調整一下,人員應該察覺不到→_→。。

其次,如果關燈順序噼里啪啦,你我不同步,那還有毛擔心的。戰鬥力瞬間降低到1成!哼~

來吧,該環保主題環保主題,該節能主題節能主題,那誰,妄圖關路燈的,你給我下來。


作為一個業內人,我考究的方法可能並不嚴謹,但個人認為無需大驚小怪。

先說結論:對電網影響不大,同時並不環保,作秀或者說呼籲環保的意義大於其本身。

先說影響
其實地球一小時沒有造成實際影響挺好解釋的,每天負荷曲線晚高峰就是在19-21點(有的地方還是一天中最高峰),在這個時間關掉一部分,也相當於錯峰,這是在中調地調,統調電廠,調峰調頻的可控範圍內的。

試想電荒那幾年,不斷的錯峰填谷為了什麼?其實在晚高峰用戶側自覺錯峰,對於電網來說負荷及電量曲線更趨於平穩,當然工業城市商貿都市受影響大小不一,但我說的是北上廣受益於大電網布局,負荷缺失很容易被整張網稀釋,局部會受到影響,但不至於電網崩盤種種。

相較而言負荷波谷時候大範圍掉負荷波峰時候接入新負荷影響更大。就像某位答友說的,晚上小區接入個大型電動機之類用電設備,家裡的燈自然會受到影響,當然,局部影響。

再說環保
電網每天都會做負荷預測來決定第二天發電機組的投入情況,中國現狀並將一定時期內都是火電大國,正是因為火電的穩定性水電風電是不能完全取代,因而每天電廠出力八九成就是火電。火電啟停一次費時巨大,所以調峰調頻用的就是抽水蓄能電站,風電什麼的。換言之,某地因為地球一小時而調峰調頻時,砍掉的出力就是清潔能源發電出力,火電廠該排污還是一樣排污。

所以這麼做直接就能環保簡直笑話,因為就算把全部生活照明都關掉,工業負荷還有保安負荷什麼的,依然可以撐起火電的一片天。

所以呼籲環保的意義真的大於其本身,呼籲大家節約用電注重環保還是很重要的。

咱這和澳洲到處風電清潔能源想關幾個關幾個的不能比,風電畢竟因風而起,如果作秀的真的因為風電不穩定而沒電玩手機,還不瘋了並罵死電網人。

唉 又要有電用 又不要電廠變電站 還要作秀


專業的太多了。我反過來說,地球一小時是關燈對吧。那麼中國人除夕是會守歲了,大多數人家的燈會比平時多開幾小時吧,那幾小時會對國家電網有影響嗎?集體晚睡幾小時都沒影響,集體早睡一小時又有啥影響呢,


很抱歉啊,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也不是WWF的工作人員,並不能給大家比較權威的答案。但是我看到最近有一段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原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國家核安全局局長王玉慶對這個問題的說法。COPY如下供你參考:

【王玉慶】:「熄燈一小時」我不反對,但是你說它作用很大我不這麼看,如果它有作用,主要是提高大家的認識,是一種宣傳的形式,通過這個形式大家知道我們現在能源消耗太多了我們要節電、節能,保護地球,從這個角度來看是好事我支持。但是你說它對環境有多大作用?很難說。而且有一些專家還認為,當然事實也是這樣,你這個電燈在開著,它耗電,但是你關上以後再開,一開一關過程中,對我們的電網的損耗是相當大的。在這種程度上它實際上可能節省不了像我們所說節省那麼多電,比如說一千瓦停了一個小時是節約一度電,但實際上一開一關,特別是全城大範圍開關,我們供電和變電系統會遭受重大損失,它需要事先採取很多措施,這時本身就要消耗一些電,可能就節省不了我說的一度電,也可能只節省0.5度,可能會效益大打折扣。

http://roll.sohu.com/20110304/n303928887.shtml


如果是終端設備過載,一般來說,會有相應的報警和控制設置,防止過載導致發熱甚至火災而影響設備的運行和周圍環境的安全;如果電流過低,也會影響設備的運行。

至於電力網路,一般都會有比較複雜的潮流的計算,但這種計算都是基於設計值和經驗值。如果,電力網路出現超出設計值和經驗值的比較大的用電負荷變化,必然影響整個電力網路的潮流,對電網造成一定的衝擊。如果是負荷突然變小,可能會導致電廠發電機端出現故障,從而影響網路供電;如果是負荷突然增加很多,超出某個時段的設計值很多,會出現網路過載,發電機供電不足,從而導致網路崩潰。


我來說說配網方面的。

首先得看你的活動區域在哪,如果你在居民區,以現在一個十單元的小區為例,配備10台1000kVA的變壓器,每台變壓器供應一個單元,由主幹線分支十個高壓室獨立運行,每個高壓室配備斷路器開關櫃三面,全電纜線路供電,該小區由一個110kV的變電站直接出一條專用全電纜線路供電,除了該小區以外不帶任何用戶變壓器,以此為背景計算。
假設該小區第一單元專變負載率為80%的話,平均家庭用戶照明佔用負荷約為20%-35%之間(10-12%那是整個片區電網的數據,配網用戶運行很難干涉到中壓網路,如能引起中壓網路跳閘必須得由電纜或變壓器引起,你停電一小時也不會跑去挖電纜頭吧?咱們還是聊聊變壓器吧~),當你第一單元所帶全部用戶突然停掉所有照明設備,在停掉的一小時內變壓器的負載率可以由原來的80%降為大約50-60%左右,電業局要是看到這個數據立馬笑開了花。一小時後大家全部開燈,瞬時電流衝擊變壓器和電纜,放心吧,電纜一般能抗得住,變壓器的瞬時負荷可能會超過200%(超過100為過載運行,有爆炸危險),但是因為是瞬時負荷,一般不會超過一分鐘,一般合格的變壓器和電纜線路是沒有問題的。
再換一個背景,該線路為110kV變電站出線公用混合線路(一般城市多數為這種線路),然後你家是普通的民房,接入電源為該10kV線路某支線上的一個公用變壓器上,假設該變壓器容量為500kVA,出兩路低壓架空線供電,而你家正好在其中一路上,如果這台變壓器平時負荷保持在80%以下的,那天讓你玩玩沒有關係,如果是負荷率在80%以上的,一戶兩戶倒也還好,要是全部低壓用戶都這麼玩,變壓器爆炸已經是小概率事件了,同時還有可能燒壞低壓架空線、變壓器低壓出線側過熱引起跳閘等blablabla的~
廠區就算了吧,比起機組什麼的,照明根本不值一提,而且大伙兒也不樂意和你這麼玩的,總不能摸黑生產吧?

作為一名電力從業者,「建議」大家環保不在那一個兩個小時,因為你瞬時的衝擊電流對電網肯定不會造成什麼影響,但是承受這股衝擊電流的設備(例如變壓器、斷路開關等)是一定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的,而你作為一個普通居民,你是不需要為這些設備埋單的,但是一旦出了故障,我保證你一定開始不高興了,很多時候出門隨手關一下燈,能不開的電器不要開,出門記得檢查電器什麼的,肯定比你這一小時來得環保多了,而且在階梯電價的今天,每月省比一天省的強多了...

補充一下停電的可能,一般分為兩種:計劃停電和故障停電。計劃停電那就是停電檢修你所在的供電線路的設備或網路優化,而故障停電一般是設備故障,如果是外力破壞電力設施還是比較好理解的(外力破壞不會說因為哪條支線的電纜被挖到了而只停故障點後端線路,一般是線路全線自動跳閘),天氣等不可抗力也可以理解,但是有些供電集中區域因為負荷過大會比較頻繁停電,這個時候需要調整負荷、新增變壓器等措施,然後需要可研、批複、立項、撥錢、安排停電等一系列措施,所以可能會停了又停很長一段時間,不是不給你搞,是尼瑪的天朝手續真多!

說回那一小時的事兒,電業局一般不樂意你們這麼搞,因為他們賺少了一個小時的電費,這不等於你們說減肥日然後一天不買可樂,你看可口和百事樂意不?

反正我是要減肥了。


嗯,夏天空調開到最低時沒想到環保,冬天暖氣開到穿短袖都熱沒想到環保,非得3.28這天才想到環保!


我給地球一小時活動的發起人100分。
1分是讚賞。
99分是父愛。


活動主要是喚醒人們的節能意識,照明負荷相對對來說比重較小,分布均勻,不會對電網造成衝擊。現在幾大區域電網都逐步通過特高壓連成大電網,衝擊就更小了。但是我覺得這活動沒啥用啊,雖說要節能,但是現在能源消耗浪費最多的還是工業上吧,節能減排什麼的雖然大家人人應該出力,但是應從根本上入手。


地球一小時也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作秀,偽善。《曹劌論戰》中有一句話: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意思是說小恩小惠是無法打動百姓來為你作戰的。人類從工業革命之後科技快速發展,但也留下了一個滿目瘡痍的地球,現在出來做做樣子,只是為了迎合自己內心那種虛榮的道德,真正觸及自己本質利益的事情是不會幹的。地球一小時根本不會對電網產生衝擊,關閉的也大多是景觀燈。個人覺得如果想要體現環保意識,不如每天晚上都關閉景觀燈,而不要等到某天來顯示你的環保優越感。
好比一個屠夫領養了一隻寵物,對它呵護有加,你能說這個屠夫是個動物保護主義者嗎?


關於智能電網調度@楊華琉 回答的較完善了,我想再補充一下常規火電機組方調節情況。
1.目前新上機組必須具備調峰能力,由電網調度統一安排。常規機組都有發電指標,每年一般為滿負荷5000~5500小時左右,多發的電網也不會給錢了。通常機組不會連續滿負荷運行,一般百分之70以上運行,隨時服從電網調度。
2.調頻是電網同步性的要求,同一個地區性供電網路頻率必須一致,常規機組也都有調頻能力。
越大規模的同步電網要求越高,同步電網有非常大的優勢:
2.1對電源(發電廠)結構、負荷分布和電力流的變化適應性強;
2.2電網規模越大,接入發電機越多,抵禦擾動和故障衝擊的能力越強;
2.3網損較小,有利於節約能源;
2.4有利於實現跨區域遠距離電力輸送。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三華同步電網」。
3.正面回答題主問題。地球一小時活動不管是用電規模或者活動方式都不會對整個電網造成影響,其節約的電大多數在輸電或者變電過程損耗掉了。活動主要是提倡大家節約用電,其實際意義不如照明採用節能燈具和聲控開關等方式。
4.地球一小時活動更適用於電網規模小,採用分時電價模式的國家和地區,最好在電價 (亦是用電)高峰期開展活動。有興趣的朋友請關注紐西蘭,冰島等電價模式。


推薦閱讀:

高壓線塔是怎麼設計的?
有哪些中國太陽能光伏行業普遍虧損的原因?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可以直接併入電網么?有哪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TAG:公益 | 電力 | 電力電子技術 | | 電力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