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進化的角度來看,不同的血型會帶來什麼好處?


謝邀.
所謂血型,就是根據紅細胞表面所攜帶的可遺傳抗原對紅細胞進行的分類。根據抗原的不同可以劃分為不同的血型系統,人類共有30多種血型系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
ABO血型系統

ABO血型系統根據紅血球上是否存在A或B抗原來分類,正如上圖所示。這個血型是由

ABO血型系統根據紅血球上是否存在A或B抗原來分類,正如上圖所示。這個血型是由ABO基因決定的。ABO基因主要功能就對紅細胞上一個叫做H抗原的蛋白質進行修飾,在這個蛋白質上增加一些多糖鏈。ABO基因共有三類等位基因,第一類是A型等位基因,可以將H抗原修飾成A型抗原,該等位基因是顯性;第二類是B型等位基因,可以將H抗原修飾B抗原,該等位基因仍是顯性;第三類是O型等位基因,該等位基因失去了功能,無法對H抗原進行任何修飾,是隱性。顯然,如果某人的基因組內只存在A型這一種顯性等位基因(AA,AO)就會形成A型血;只存在B型這一種顯性等位基因(BB,BO)就會形成B型血;同時有AB兩種顯性等位基因(AB)就會形成AB型血;只有O型隱性等位基因(OO)就會形成O型血。可見,ABO血型系統中所有類型都包含H抗原(一種可被免疫系統識別的蛋白),但在A/B/AB血型中,H抗原上又增加了相應的新的抗原(可被免疫系統識別的多糖)。但如果ABO血型的基礎-編碼H抗原的基因發生了突變,導致H抗原不再存在,就會形成一個新的血型,也就是Hh血型系統中hh型血,該血型只在印度存在。在hh型血中,因為H抗原不存在(相應的,只有在該血型中才存在H抗體),ABO基因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論怎麼變異,都不會產生ABO血型系統中的任何一種血型。hh血型可以向ABO血型中任意一種血型輸血,但只能接受相同血型人的供血。參見:hh blood group
ABO血型系統是非常古老的血型系統,在很多哺乳動物及絕多數靈長類中都存在。因此,ABO血型必然有自己的好處,才能在如此久的時間內依然存留,而不被環境所淘汰。目前最主要的理論是「Light in the Dark theory(黑暗中的一絲光亮)」。這個理論認為病毒在人體內繁衍時會附著上人的抗原,當病毒傳染到另一個不同血型的人的時候,病毒上附帶血液抗原會直接引起新的宿主的免疫反應,在病毒有所作為之前就把病毒消滅掉.體外實驗證明從A型病人提取出了HIV病毒會被A抗體幹掉,但B型血和O型血病人中提取的HIV病毒卻對A抗體無反應,參見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711864
此外,不同的血型對很多種的疾病有著不同的抵抗力,比如O型血對瘧疾有著較強的抵抗力(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812491),這可能也是血型分化的另一個原因。

另一個重要的血型是Rh血型,這個血型涉及50多個血型抗原,其中最重要的是D抗原。目前把含有D抗原的稱為Rh陽性,否則稱為Rh陰性血型。目前主要的發現是Rh陽性對弓形蟲有較強的抵抗力。

綜上,血型的進化應該與免疫有關。


下面有評論對血型和疾病的關係很感興趣,再補充回答(根據文獻的了解):
1、
血型與疾病的研究一直都很熱門,目前國內外對血型(主要是ABO系統)和疾病的相關性研究很多,囊括了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腫瘤等各種相關疾病,但這些研究的方法多數基於統計學的方法(當然也有分子機制的研究),來說明血型的抗原與疾病的相關性,但是引起疾病的因素包括環境、地區、生活喜歡、民族等其他因素,選擇不同的對照和方法也許會產生不同的統計結果,因此,疾病與血型目前只能說有相關性,在機理上仍處於研究當中。個人認為不比糾結於自己的血型和疾病扯上關係,良好的生活習慣比較重要。至於血型與性格的關係就不用理會了。
2、
不同的血型是環境和病原體介導下,進化選擇的結果,直接回答「好處」不太可能,只能說與免疫有關,使人類對多種不同抗原有免疫力和穩定的遺傳特性。

所有回答如有不對,望指正!
———————————————————————————————————————————
謝邀。
這個問題其實感覺很奇怪,因為血型這個東西是人定義的,要知道根據不同的方法分類,血型類別有很多,大家通常知道的血型系統有ABO系統和Rh系統。人定義的東西不知道如何和進化扯上關係,要回答這個問題先了解血型的本質是什麼?血型是對血液分類的方法,通常是指紅細胞的分型,其依據是紅細胞表面是否存在某些可遺傳的抗原物質。也就是說,血型的不同就是紅細胞表面的抗原不同。
那麼這個問題可以改為——從進化的角度看,人類紅細胞產生不同抗原的好處是什麼?相信這個問題就很好回答了,我認為和免疫有關。

人類是如何發現血型的?

科學史記載:在17世紀80年代的英國,有位醫生曾經給一個生命垂危的年輕人輸羊血,奇蹟般的挽救了他的生命。其他醫生紛紛效仿,結果造成大量受血者死亡。
19世紀80年代,北美洲的一位醫生給一位瀕臨死亡的產婦輸人血,產婦起死回生。醫學界再次掀起輸血醫療熱,卻帶來驚人的死亡。
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病理研究所的卡爾·蘭德施泰納發現,健康人的血清對不同人類個體的紅細胞有凝聚作用。如果把取自不同人的血清和紅細胞成對混合,可以分為A、B、C(後改稱O)三個組。後來,他的學生Decastello和Sturli又發現了第四組,即AB組。
數年後,蘭德施泰納等人又發現了其他獨立的血型系統,如MNS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等。1930年,蘭德施泰納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血型進入到我們的生活和被眾人關注就是和獻血和醫療上輸血相關,否則「血型」的對於大多數人的意義就和紅細胞這樣的生理名詞差不多了。目前,根據國際輸血協會(ISBT)的認定,共有30種主要的血型系統,詳見人類血型系統。

既然知道血型是根據紅細胞表面抗原物質分類,那麼紅細胞表面抗原有何作用?

細胞表面抗原可以是糖類、糖脂、蛋白質或糖蛋白。當有不同抗原的細胞進入體內,則會被識別,身體會發生免疫反應。

我們知道,紅細胞最主要的功能是運輸氧氣,也知道人體的免疫細胞有:淋巴細胞、單核吞噬細胞、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鹼粒細胞、嗜酸粒細胞)、肥大細胞、血小板等。似乎裡面沒有紅細胞,其實紅細胞也有免疫功能。紅細胞的免疫功能包括:(我就不詳述了,感興趣的翻文獻)
1、識別和儲存抗原;
2、清除免疫複合物;
3、免疫調節作用;
4、促進吞噬作用;
5、參與多種細胞因子調控;
6、效應細胞樣作用。
其中一些作用則與紅細胞表面抗原有關,也許這些抗原並沒有作為血型劃分的依據。


不同的血型會帶來什麼好處?(既不同的紅細胞表面抗原會帶來什麼好處?)

在進化過程中,不同的人的生活環境和接觸到的病原體不同,機體則要產生相應的免疫應答反應,在此過程中紅細胞則可能出現不同的表面抗原來應對環境的改變,同時如果新的抗原能穩定遺傳給後代的話,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血型。

由於不同地區和環境的因素,導致紅細胞表面抗體產生了多樣性,造成血型的不同。這個特點不知道符不符合人類膚色的情況,熱帶地區膚色偏深,寒冷地區膚色淺,是適應環境造成的結果。
(這才是我要回答題主問題的話)

最後一個問題,不同的血型和哪些疾病相關?
根據 @queen red的回答,ABO血型與霍亂和瘧疾有關。
當然,紅細胞與腫瘤等其他疾病也有關係。根據研究報道:(當然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相關機理的考證。)
A血型與糖尿病、胃癌、急性脊髓炎有關;
B血型與致病性病原體的易感性有關,如新生兒B組鏈球菌導致的疾病,滲出性中耳炎等;
O血型與病毒性腦炎、重症肌無力、新生兒溶血病,前列腺癌;

好了,我認為進化出不同血型的好處就是與疾病和免疫功能密切相關,而且能將這種能力遺傳給後代。


在 npr 聽 Toronto 大學的 Christine Cserti-Gazdewich 談到:

最早的血型是 A 型,人和人的前身都是這種血型

O 型是 500 萬年前變異出來的

B 型是隨後不久變異出來的

AB 應該是 A 型和 B 型雜交的產物

至於 ABO 血型體系到底有什麼進化優勢,這應該還在研究。npr 的這訪談就是講 Cserti-Gazdewich 在研究的一種當下比較流行的假設:O 型變異對瘧疾有更好的扺抗。但這只是一個理論而已。

http://www.npr.org/templates/story/story.php?storyId=18504473


首先,流行的「血型性格論」是完全的謬說,從一開始,這個理論就建立在不靠譜的證據上。(例如,O型是A型突變而來的,他卻說是O型最早)

不同血型在對不同疾病的免疫力有所不同,因此,血型可以成為自然選擇作用的對象。


順便一提,南美的原住民幾乎全都是O型(可能與這個血型能抵抗梅毒有關係),不知道他們的血型算命是怎樣的呢?


80年代晚期的時候,人們發現O型血的人更容易感染霍亂。在完成了十幾項研究之後,細節變得更加清晰了。除了O型血的人更易感染霍亂之外,A、B和AB型血的人在霍亂易感性上面也有區別。抵抗力最強的是AB型血的人,其次是A型血的人,再次是B型血的人。但是所有這些人都比O型血的人抵抗力強得多。AB型血的人抵抗力如此之強,他們對霍亂幾乎是有免疫力的。但如果因此就說AB型血的人能夠喝加爾各答(Calcutta)下水道里的水也不會有病,那就是不負責任了——他們也許會得另一種什麼病——但是千真萬確的是,即使導致霍亂的細菌進入這些人體內並在腸道里安頓下來,這些人都不會有腹瀉。  

目前還沒有人知道AB基因型是怎樣給人體提供了保護以對抗人類疾病里最惡性最能致命的一種。但是它給自然選擇提出了一個迷人而又直接的問題。別忘了,每一條染色體在我們的細胞里都有兩份,所以,A型血的人實際上是AA,也就是說他們的兩條九號染色體上各有一個A基因,而B型血的人實際上是BB。現在想像一個人群,只有這三種血型;AA、AB和BB。在抵抗霍亂方面A基因比B基因強。那麼,AA的人就比BB的人可能有更多的孩子能夠倖存下來。那是否B基因要從基因組裡消失了呢?——這就是自然選擇啊。但是這並沒有發生,這是因為AB的人存活下來的可能性最高。所以,最健康的孩子是AA人和BB人的孩子。他們的所有孩子都是AB型,最抗霍亂的類型。但是如果一個AB型的人與另一個AB型的人生育後代,他們的後代里只有一半會是AB型;其他的孩子要麼是AA要麼是BB,後一種是最容易染上霍亂的。這是一個運氣起伏不定的世界。在你這一代里最有利的組合,保證會給你一些容易染病的孩子。  


現在想像一下,如果一個鎮上所有的人都是AA,只有一個新來的女人是BB,那麼事情會怎麼樣。如果這個女人能夠抵擋住霍亂,達到生育年齡,那麼她會有AB型的孩子,對霍亂有免疫力。換句話說,優勢總是在較少的基因型那邊,所以,A和B都不會消失,因為它們中的任何一個如果少了,它就會變成「時髦」的東西,又「流行」起來。在生物學上這叫做由頻率決定的選擇,而這是我們的基因為什麼如此多樣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這解釋了A與B之間的平衡。但是,如果O型血讓你更容易感染霍亂,為什麼自然選擇沒有讓O型消失呢?答案與另一種疾病——瘧疾——有關。O型血的人似乎比其他血型的人對瘧疾更有抵抗力,他們好像也更不容易得一些類型的癌症。這一點生存優勢也許就足以使O型基因免於滅絕了,儘管它與易得霍亂有關。一個大致的平衡就這樣在血型基因的三種形式之間建立起來了。 
Matt Ridley《人種自傳23章》


我覺著主要是因為血型多樣沒有明顯的壞處,於是變異出來就一直保留著了……


先說進化,「進化」一詞翻譯容易產生誤導,認為生物是越來越先進,有人建議翻譯為「衍化」。所以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可能只是隨機變成這樣的。
再說血型,血型本質上是由基因決定的,不同血型是由基因突變產生的。有的突變對人類沒影響(單雙眼皮),有的突變對人有影響,甚至致死。血型屬於對人影響不大的,所以保留下來了。對於這種比較溫和的變異,你很難具體的說這是好處還是壞處(因為看不出什麼區別)。
但從整體看,基因多樣性的好處是,如果環境產生變化,多樣的基因有可能讓其中一部分生物生存下來。


演化這種事情,並不是每一個性狀在當下都有用,大部分時候就是無害而已,比如為何他鼻子大一點,你鼻子小一點,姚明怎麼那麼高,敬明怎麼那麼矮,諸如此類,在我們人類現在的生活環境中,影響不大,所以都共存下來。只有在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一些原本無用也無害的性狀才會變成生存優勢(或者劣勢),比如含氧量下降了,那麼個子小鼻子大可能就更有生存優勢了。我個人覺得血性就是如此,在目前的環境下就是無害而已,沒有特別的生存優勢。


我讀過一些這方面的科普。我的理解是大猩猩只有B型血和少量O型血,跟尼安德特人是近親。黑猩猩則只有A型血和少量O型血,跟克羅馬儂人是近親。現代人是這兩種直立人的混合體,所以有所有血型。只能說這些人都生存了下來,並體現了多樣性。

EVOLUTION OF THE HUMAN

Of the Old World monkeys, the chimpanzee has been the most studied (Socha et al., 1984). Interestingly, they have predominantly blood type A and in rare cases blood type O, but NEVER blood type B (Socha et al., 1984). Most blood systems found in chimpanzees also exist in man, but there are some specie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e chimpanzee is thought to be the ancestor of Cro-magnon man.
In contrast to chimpanzees, gorillas have been found to possess ONLY blood type B. Some evolutionary scientists believe the gorilla to be the ancestor of Neanderthal man.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裝到一個籃子里。


我覺得血型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保持物種多樣性


人類ABO血型抗原由H抗原和抗原決定簇組成。

H抗原是一種糖脂:基本分子結構是以糖苷鍵與多肽鏈骨架結合的四糖鏈:即β-D-半乳糖β-D-N-乙醯葡萄糖胺β-D-半乳糖α-L-岩藻糖。H抗原的決定基因FUT1位於19號染色體,其有兩個等位基因H和h:H等位基因編碼岩藻糖轉移酶,使岩藻糖與糖鏈末端的半乳糖相連,形成H抗原;而h等位基因無法編碼具有活性的岩藻糖轉移酶;hh純合子個體在人類中非常罕見,形成所謂孟買血型。

各血型抗原決定簇:A型為α-N-乙醯半乳糖;B型為α-D-半乳糖;O型無決定簇;AB型具雙糖鏈。編碼ABO抗原決定簇的是9號染色體上的ABO基因,其具有三個主要的等位基因:IA(A)、IB(B)和i(O),這些等位基因的原初產物是糖基轉移酶。IA等位基因編碼α-1,3N-乙醯氨基半乳糖轉移酶,能將α-N-乙醯半乳糖胺接到H抗原的β-D-半乳糖上,形成A抗原;IB等位基因編碼α-1,3-D-半乳糖轉移酶,將α-D-半乳糖接到H抗原的相同位置,形成B抗原;i等位基因的第6外顯子包含一個核苷酸缺失,導致其編碼的蛋白質無法正常表達,從而失去酶活性,因此,O型血的抗原就是未經改變的H抗原。

不過,這些血型抗原也有表達在上皮細胞、內皮細胞中,不是紅細胞特有。不同血型與特定疾病發生方面目前並沒有什麼實錘的研究,所以不同血型會帶來什麼好處是不對的。但危害則明顯,一些自身免疫疾病患者會大量產生另一種血型的抗體,再混合了自身原有抗體,做血型檢測時就會出現AB型,過量異型抗體造成dic危及性命。

父母朋友圈轉發不同血型和疾病預防的,麻煩跟他們說下那是假的,千萬別耽誤正規檢查和治療.


最近,有科學家認為,人類的血型其實是由進化決定的。我們的4種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是由於不斷進化和人們在不同氣候地區定居下來後逐漸形成的。

O型血的歷史最為悠久。它出現於公元前6萬至公元前4萬年之間,當時的尼安德特人吃的是簡單的飯食:野草、昆蟲和從樹上掉下來的猛獸吃剩下的果實。而4萬年前出現了克魯馬儂人,他們以狩獵為生。

A型血出現在公元前2.5萬年至公元前1.5萬年之間。當時,我們以果實為生的祖先逐漸以雜食為生,農耕成為住在現今歐洲土地上的人們的主要生產方式,人的飲食結構隨之發生變化。就是現在,絕大多數A型血的人都居住在西歐和日本。

B型血出現在公元前1.5萬年至新紀元之間。當時東非的一部分人被迫從熱帶稀樹榦草原遷徙到寒冷而貧瘠的喜馬拉雅山一帶。氣候的變化便成了催生B型血的主要因素。這種血型一開始出現在蒙古人種身上,隨著他們後來不斷向歐洲大陸遷徙,結果今天有很多東歐人都是這個血型。

人體的4種血型中最後出現的為AB型,它的出現還不到1000年的時間,是「攜帶」A型血的印歐語民族和「攜帶」B型血的蒙古人混雜在一起後的產物。

科學家估計完全有可能出現一種新血型,比如說C型。只有這種有新血型的人才能在人口過於稠密、自然資源所剩無幾的嚴重污染世界上生存下來,因為這時原先那4種血型的人將抵擋不住這種日益加劇的生態災難,他們會很快消失。
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來,血型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響!以上的內容,也僅僅是一種猜測而已。


血型通常是指紅細胞膜上特異性抗原


生命是個超大體量下的必然發生的偶然事件 也許一切都在遵循規律 新血型也許只是適應在當下的存續環境中 能存續下去的新物種會在 舊的塵埃中誕生 說我們的祖先都是露西 其實必然是錯的但可能是另外某個 新的機能 不斷的生滅 適者生存 沒有好壞 他們可能都是大體量中的某一分支但它是不是那個存在這個環境中的那個幸運偶然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既是個體相對獨立又構造了整個環境 環境都不一定的 也許會出現只有某個血型才得的不治之症呢


最近不是說日本多了兩個血型?還有專家說以後可能多至15種血型。原因暫時歸到福島核事故上,這只是變異,不一定是進化


先說說性格吧。 A型人小時候比較任性,年輕時性格果斷剛毅,時時處處要強。走向社會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社會經驗的積累,他們開始克制自己的情緒,表現出穩重謙虛的態度,容易成為不願過份表現自己的謹慎派。A型人在老年時,,則顯得很固執。 B型人大都有一個天真浪漫的幼年期,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分成心直口快和不擅交際應酬型兩種傾向。B型人由於性格自幼倒老變化不大,相對來說會讓人感到他們越活越年輕。 O型人年少時比較溫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會積極地呈現出強烈的自我主張和自我表現,甚至成為非常有魄力的人。O型人從小至老的變化是最大的,往往是少年溫順,老來強硬。 AB型人大多小時候怕陌生人,很閉塞,但長大以後善交朋友,交際廣泛。AB型人因過於自信,容易自滿,老年時給人感覺很傲慢。 體格就很難說明 沒有詳細的調查 很難證實 世界上幾百億人。卻只有4中血型 但人的體格卻千差萬別。


個人覺得 血型的不相符 有可能不能證明親生與否 作為一個醫學生 我就是這樣想的。


多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生存。進化是適應環境,而環境的變化不可控。多元化避免了環境不利時的全部滅亡,生存幾率增加。


推薦閱讀:

TAG:生物進化 | 血型 | 進化 | | 生物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