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韓劇、泰劇在中國都很火,為何日劇卻在中國火不起來?

日本的文化,要比韓國更有特點,而且從表現手法來說,日本在這方面也不差啊。諾貝爾文學獎,日本也獲得過;韓國好像也沒有。日本的電影在好萊塢市場總比韓國電影強點吧。

商業推廣手法,我相信日本也不會輸給韓國。

那為何相比近幾年的韓劇,日本電視劇在中國如此失敗? 【動漫除外!】

中日政治是個事,但我相信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互聯網的時代下,如果市場真的有強烈需求,那麼怎麼擋也擋不住。e.g. 日本的AV在中國不就是很火爆嘛,能擋的住嗎?

所以,我覺得根本的問題就是,中國的電視劇市場需求到底是個怎樣,日本的電視劇特點到底是個怎樣,為什麼他們倆之間就不匹配了?


這個問題,對於我這樣一個多年日劇死忠來說,一直在思考,這裡不說政策層面上的事情。

我覺得,簡單地說:日劇不適合目前的中國觀眾。

我以前寫過一個回答,講述了國產劇韓劇日劇的差別,僅對戀愛劇來說,這三者的差別是很明顯的:
日劇:兩個不相愛的人相愛了。
韓劇:兩個相愛的人結婚了。
國產劇:兩個結婚的人相愛了!

這裡面微妙的差別在於,日本這個國家的文化產業,和這個國家的經濟生活一樣,已經過了某個正常一日三餐,溫飽求穩的年代了。
對於日本電視劇來說,除開故事層面上的創新和不斷進化之外,在核心戲劇主題上,不再對傳統的「大團圓」、「堅韌不拔得勝利」這一類主題感興趣,更多的主題定位在個人的獨立,人的異化,慾望、家庭解構、公平正義……等等一類上,簡而言之,就是不再和普通生活休戚相關了。

大熱的《Legal High》,如果沒有一點自嘲和反思心態的人,恐怕是不會喜歡這個戲的。就算是《半澤直樹》,核心要講的還是一個Dilemma:生存和道德原則之間的衝突。而不是簡簡單單的「愛拼才會贏」的職場奮鬥史,這和我們能理解的《杜拉拉》是有本質區別。

換句話說,日劇現在的主題是比較黑暗的。是討論人性中善惡對立的,並不是一味喜洋洋。

這些主題對於國產劇來說還是很陌生的。中國的觀眾目前喜歡的,或者說能消費的主題,基本還是和普通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有關的主題,比如家庭矛盾啦,愛情小糾紛啦,痛打鬼子啦……

不是說我們的觀眾就低級,而是說在一個國家剛剛過溫飽線的時候,人們的主要思維不是反思,不是困擾,而是享受,而是狂歡,因為以前過於苦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我們更喜歡和我們比較貼近的韓劇,韓劇從整體規模和製作理念上,是介乎中日之間的。

韓劇的流行和韓國電影流行是一樣的,在九十年代末期,韓國電影突然流行起來,緊接著韓劇也開始流行,這和政策層面是有關的。因為以前由政府主導的中日友好開始降溫,一個強大的韓國文化不可能不顯示出其力量。

在日劇逐漸進化的過程中,中國的消費群也在發生著變化,老一代的日劇本身也不像現在日劇這樣,老日劇顯然比現代日劇要傳統一些。所以,國內的老日劇迷逐漸消退,新的電視劇消費者主要由新增城市人口構成,也不太能消費那種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城市題材所滲透出來的黑暗和頹廢味道。

關於美劇,我只能說,在中國一貫的邏輯思維裡面,有一個鄙視鏈條在起作用。比如某個人特別鄙視那些開比亞迪的人,這是因為他可以談論蘭博基尼了,但是這個人其實根本一輛自行車都買不起。

全世界都知道美劇代表世界電視劇最高標準,所以我看了美劇,那也就沒必要再看日劇了。很多人瞧不起日劇,其實根本沒看過。

補充:關於日劇動不動大段講道理的「說教」,其實這是日本電視劇最大的特點,日本的崛起和發展是離不開一種「精神力量」的,人家不再關注生存的時候,必定要關注精神和信仰層面。你說美國電影動不動就宣揚美國價值觀是一個道理,因為倉稟實而知「禮」。中國若穩定富裕三十年以上,咱的電視劇也會以發散價值觀為主。
至於現在,活著就不容易啦,有點閑工夫找個富二代結婚少奮鬥二十年要緊!


其實我特想怒答這個問題。
去年五一,我哥結婚促使我媽媽家的七大姨媽八大舅媽又一次齊聚一堂。
閑來無事,他們問我有什麼好看的電視劇,我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想提高他們的逼格,不然以後家庭聚會,我將面對曲高和寡的局面。
不遺餘力的推薦了木村哥哥和福山叔叔的各種劇,我這麼體貼的考慮到他們的年齡段都沒推薦殘障劇和青春校園劇,結果他們一臉嫌棄,還會嘟囔一句小日本能拍出撒好東西。
今年1月,我又去了我哥家,嫂子問我最近沒有沒什麼好看的電視劇,我又不遺餘力的推薦了雅人叔這兩年火到爆的《legal high》和《半澤直樹》,於是又以失敗告終。
只有我姑姑帶著我七歲的妹妹看完了《半澤直樹》《legal high》以及《白色巨塔》。
ps:我覺得《白色巨塔》絕壁是最值得一看的日劇,他很好的詮釋山崎豐子奶奶想要表達的思想。
於是我就陷入反思,為什麼看日劇的人這麼少,而且推廣還那麼吃力。我能想到的一個答案就是:環境。
一、你周圍的環境,會影響你的喜好。當大家都在討論都教授的時候,你突然冒出一句:「那個面癱外星人,哪裡有我們雅人叔宇宙顏藝帝帥啊!」然後,估計大家以後吃飯就不叫你。
二、你周圍的環境,會影響你對事物的接受程度。這一點我覺得教育程度有關。
--------------------------------------------------------------------------------------------------------------------------------------------
最後說說我自己。
我經歷這麼一段過程美劇——英劇——日劇。
要我說我最喜歡的電視劇
英劇完全沒有,大表哥的死讓我徹底棄了英劇。
美劇最愛的也只有兩部:HIMYM和Modern Family。
但是說起日劇,我感覺我驕傲的心態簡直叛國。
說實話看了日劇,你會發現再看其他劇的時候,總會有按快進的衝動。
最重要的事,我覺得日劇有一種特殊技能,他在向你揭露現實的殘酷的同時,又讓你保持對生活的熱情。


日劇曾經在國內火過大江南北,80-90年代的時候曾經許多電視台都會播放日劇內容,不僅僅是CCTV-8。即便到了現在,說日劇沒有以前火,或者沒有韓劇更受歡迎,這是說得過去的,因為現實如此。但你要說輸給了泰劇,那就不可能了……

日劇對中國的影響力現在和以前比相對落寞沉寂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內電視台從日本購買的電視劇版權少了許多,尤其是之後相對於越來越火的韓劇。我媽在98年以前是一個地道的日劇迷,江口洋介對她而言就是男神一般的存在。但2000年之後就沒見她坐在電視機旁邊看過日劇,當時她基本都在看韓劇,當時印象很深的是一部叫做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的電視劇特別火,裡面有金喜善主演,而當時各大電視台也很難找到日劇了。而1998-2000年,正好又是一波韓流入侵大陸的時候,而日劇在大陸的落寞也正好趕上了這點,於是很快就沉寂下去了。

而此後互聯網的興起,造成大家很長一段時間都能在網上非常容易地在線或者下載到免費的各國電視劇。而由於這時聲勢或者市場份額上,韓劇已經力壓日劇一頭了,那麼日劇此後還想在互聯網上翻盤就更加難了。

當然除開這種因為市場潮流裹挾著商業和市場選擇等因素的原因之外,在深入討論下去,就是為什麼當時韓國的音樂、電視劇和電影能對大陸市場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的原因了。


文化市場的需求是複雜的,多變的,分層的,並不是像高贊答主們那樣說的那麼腦殘,或者自以為高雅。

在商業全球化,文化輸出,資本控制一切的當代,並不是市場需求決定了商品供應,而是資本力量和商業營銷創造需求,並改變市場,教育市場。

所以為什麼日劇不如韓劇,根本原因不是因為韓劇質量低,日劇質量高,中國市場觀眾腦殘

根本原因是因為日劇片方沒有投入力量營銷,沒有專門針對中國某個層次的受眾反覆洗腦營銷,從而形成一個市場的引爆點,最後成為全民的高熱點現象級事件。

具體大家可以回顧下來自星星的你和太陽的後裔在網上的熱度跟宣傳手法,有很多共通之處。

K-pop在中國這麼火,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韓國人把中國市場當成重點目標客戶來維護,重點市場來宣傳和推廣,不斷研究這個市場需求,不斷去創作適合市場的產品,並且大力的營銷

所以不是因為中國觀眾太腦殘,而是因為日本人不努力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都去看動漫了。。。


日劇對於目前的很多中國觀眾來說,不夠平易近人,它的精神內核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
我們國產電視劇大多還是講故事型的,而且常常是簡單粗暴甚至(在我看來)不合邏輯的故事。
相比之下,日劇顯得太「走心」了。
看日劇的朋友都會發現,日劇通常不是單純給你講一個故事,而是在故事背後埋伏著對人的內心、對人性、對社會等等方面的思考。
不信你看看,《legal high》是講律師為錢不顧一切的故事嗎?《白色巨塔》是說好醫生和壞醫生鬥爭的故事嗎?《unfair》是在爭論面對匪徒要不要開槍嗎?《woman》是講單親媽媽苦情記嗎?《最高的離婚》是告訴我們復婚才是人間大團圓嗎?《紙月亮》是說中年出軌沒好下場嗎?《家族遊戲》是講家庭教師拯救失足兒童嗎?就連去年大熱的《半澤直樹》也不是簡單的萌大叔復仇記啊!至於像《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這種劇,放在國內觀眾眼裡恐怕會覺得「溫溫吞吞的四集也算電視劇嗎這什麼鬼」……
前面提到名字的那些優質日劇,類似的題材如果由國內來拍,一定是臉譜式的、簡單粗暴的、正義戰勝邪惡的、合家歡樂大結局這種,因為我們觀眾太熟悉這樣模式了,也太適應了,那些日劇幾乎都不適合一家人坐在沙發上安靜地觀看並思索。
日劇和國產劇,就不在一個頻道。

韓劇溫情,沒日劇那麼「個性」,接受起來也容易些。
而且,韓劇和國產劇類似的一點是,都比較重視「家庭」「家族」這個概念(或者說故事背景?)。
日劇很明顯不怎麼愛講大家庭背景下的故事,就算涉及家庭,也往往是夫妻這種小家庭,那些有著豐富內心情感的主人公們,要麼是獨自面對這個強大的世界,要麼是有心靈相通的朋友,婆婆媽媽父父子子這種家庭關係的糾纏不是日劇熱衷的。所以它實際上並不符合我們習慣的倫理觀念,這就導致在理解人物和劇情上又成了一種障礙。

美劇么,我個人覺得它第一和日劇風格不同,第二也真的製作精良。
美劇常常可以做很「好看」的故事,比日劇熱鬧。比如同樣是演法醫,《CSI》比日劇《voice-亡者之音》酷炫多了。
製作上我也總感覺美劇很「貴」的樣子,日劇看起來就比較省錢,比如美劇可以有《冰與火之歌》這種水準的,日劇里《spec》還是比不了。
還有一點大概是 @羅登 老師提到的「鄙視鏈」?反正我認識的人大多不看日劇,看美劇的不少,貌似大家雖然沒看過日劇,但可以很理所當然地認為「日劇也就那樣吧」「好像也沒什麼意思」。不過我更樂意把這歸結於大家喜歡的風格不同。
當然最搞笑的是另一種人,聽說我看日劇後反應是:你怎麼看日劇呢?小日本的東西……(好啦好啦有喜歡日劇的朋友不要責怪這類人哦,我知道他們其實只是不想我被日本帝國主義文化腐蝕而已啦!)


因為欣賞精品日劇需要比較高級的感性和理性思維能力。而我國很多觀眾的思維能力達不到那個水平。

國內大量引進的韓劇和泰劇,我認為有兩個特點:

理性上,理性思維很淺薄。
基本上停留在,因為壞人搞陰謀,所以好人遭殃,因為好人善良又努力,所以能擊敗壞人這樣的層次上。

感性上,感性層次也很淺薄。
基本上停留在,你那麼壞,我好恨。你那麼好,我好感動。這樣的層次上。

這樣的片子,任何人都能看得懂,不需要任何文化,不需要任何深思。欣賞爛片的難度是0。

注意,我說的是國內引進的韓劇。 我看過很不錯的韓劇。 但國內引進的,都是垃圾。

而精品日劇(我特指精品,因為日本同樣盛產B級片……),往往是需要更深的感性體會,和更吃力的理性思考。

同時我想提一下,上知乎和豆瓣的人,或許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經是中國過得比較好的人了,似乎每個人都是文藝青年……但事實不是這樣的。我以前在工廠工作,管理部不過幾十號人,算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而工廠里打工的幾千人,基本上都是初中文化小學文化,而且,他們的初中文憑都是偽造的……我偶遇過一個很漂亮的姑娘,來城市裡打工的,原本想交往的,但是一聊天才發現,柯南她沒看過,灌籃高手不知道,聖鬥士星矢好像聽說過,柔道空手道是什麼,朗朗是啥鬼,更不要提川端康成什麼的了——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我們的條件的。

李狗嗨我只看過幾集,不是我的菜,我比較偏愛感性的片子……這部片子已經被討論得太多了。但事實上,也就在知乎豆瓣上能夠談起來,換做我媽這樣的,根本不會看。 我媽的理解層次是無法懂得李狗嗨的精髓的——我媽只知道,壞人抓起來大快人心,什麼程序正義,什麼抑制公權力,什麼廢除死刑,什麼疑罪從無……我媽不懂,也沒有能力,沒有心思去思考這些問題。

我並不是影視迷。我說說我看過的一些我認為好的日劇,欣賞的難度在哪裡。

嫌疑犯X的獻身。電影沒看過,我看的是小說……不知道小說和電影相差多不多。我覺得對知乎上的人來說,不存在欣賞的難度。 但如果把思維切換成爸媽,爺爺奶奶的輩人,這部片子/小說只能打0分。
為什麼?這垃圾偵探片一開始就知道誰TMD的是犯人了,這TMD有啥好看的!最後主角知道了真兇,哦,真兇還挺可憐的——差不多了,我爸媽爺爺奶奶這輩的人,對這部片子的解讀到此為止。
小說最後,罪犯問起主角,是什麼時候開始懷疑自己的,主角說,是當罪犯和自己聊天時,一個成天撲在數學上,看不起別人的天才,突然開始羨慕主角的美貌,一定是戀愛了……讀到這裡的時候,知乎人,豆瓣人,都會感到那種深入骨髓的哀傷吧。
這種哀傷非常地日本味,日語叫物哀れ,但又不同於死了爹媽一般的痛苦嚎叫,是一種極端隱忍但又非常強烈的情感。

藤澤周平原著改編的《山櫻》。我說我從一開頭的小溪流水,就愛上這部電影了你信不信。日本作家太TMD喜歡寫景了……老實說吧,調動自己內心全部的感性去體會,覺得寫得真好,但總是讀這樣的作品,覺得有點過度催動自己的內力,太累了的感覺。
小溪流水,飢餓的孩子,卑微的農夫,最後都只剩下幾座墳墓。那種哀傷感,無力感,就像自己親眼目睹了悲劇一樣。而主角的出擊,只是擊倒了一些嘍啰,並不殺生,只把罪大惡極的官員一刀斬殺,也是全片唯一一次的動武——沒有任何華麗的動作,沒有飛來飛去,沒有叮叮噹噹打三集。當主角坐牢生死未卜時,女主角卻去了他母親的家裡。當審判團來臨的時候,牢房裡射下的那絲陽光溫暖了我的心。
換做我的父母來看的話,恐怕是一部很無聊的片子——一天到晚寫景寫景,說是武俠片,卻沒動過手,唯一一次動手還這麼快就沒了,男主角還關在牢里沒和女主角結婚,更沒有升官發財,甚至還生死未卜,片子就結束了,什麼垃圾片……

之前朋友推薦我《父親的背影》,其中第2集,和我上周看過的《百元之戀》有很多重合的觀念。
父親的背影第2集是一個落魄的拳擊手,和一個努力但不成器的女兒拳擊手的故事,而百元之戀是一個屌絲女因為拳擊而獲得改變的故事。兩者的共同之處是,主角都失敗了。但是拳擊手女兒終於發現自己內心對拳擊的熱愛,即使失敗也繼續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屌絲女在拳台上也沒有展現奇蹟,還是被擊倒,但是她對生活的態度有了明顯的轉變——這難道不是對廣大屌絲提供的一種生活哲學么? 畢竟拳台上的冠軍永遠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是被擊敗的,可即使被擊敗又如何呢,自己主動選擇自己熱愛的生活方式,自己在拼搏中找到生命的活力,又有什麼不好呢?——這樣對人生哲學的思考,是國內大火爆的韓劇泰劇遠遠達不到的。

其實好看的韓劇也有。前幾天看過的一部《追擊者》。剛開始覺得很奇葩,壞人居然一開始就被抓住了,什麼鬼……看完了才覺得這部片子還挺有意思的。

但國內會引進《追擊者》這種水平的韓劇么……我覺得不會哎。


1.無處可看。好多視頻網站都取消了日劇這一類別真是讓人淚目,而且電視里幾乎沒有放過。反觀韓劇,芒果台幾乎力捧,看的人不要太多。

2.民族因素其實影響很大,有些人拒絕任何日本的(當然能否真正拒絕又是另一個問題),就像我討厭關於韓國的一切,優酸乳、恆大冰泉因為韓國人代言再也不買了。【人都有喜好和厭惡,表示尊重

3.其實我覺得關鍵的不在於國家而在於題材。拿很火的一吻定情來說,是少有的(就我目前看來這種純言情風的還蠻少的)的高富帥與普通妹子的逆襲故事,甚至說顏在裡面都因為故事本身粉紅的冒泡而沒那麼高要求了。
所以綜上我覺得日劇之所以不能吸引那麼多人最關鍵的還是不能吸引最多電視劇受眾寫成王子與灰姑娘或者霸道總裁的劇情。

其實我覺得看日劇有時候不是在放鬆,溫馨劇我好喜歡。而很多會道理,甚至是自己得出了悖於平時的不加思索的道理,我覺得其實啟發還是蠻大的,最近的晝顏就讓人思考很深啊,一夫一妻制的正當性基礎我還專門思考了,後來覺得好多正義都可以用羅爾斯的正義論裡面的觀點來解決。


題主自己去查查,《阿信》、《血疑》、《東京愛情故事》,隨便舉幾個都能秒殺你說的韓劇泰劇。不是日本電視劇沒有流行過,是流行的時候估計你還沒有呢。雖然如今由於各種原因日劇不火了,但不能說人祖上沒闊過啊。

至於為什麼不火了?原因很多,不讓進口是最關鍵的一個。

本來想晚一點回答的,現在一看題目的修改,徹底放棄。同學你知道么,你這麼具備商業含金量的問題,完整回答出來要付多少錢?這裡的難點甚至都不在於錢,你所說的「流行」、「火」的定義是什麼,自己都沒搞清。這樣問到最後徒耗口水。

你是誰?你從哪裡來?你又要到哪裡去呢?人生真是寂寞啊……


電視劇就是將一個故事畫面化的呈現出來,呈現的兩個重點就是故事本身和演繹。

說起這個問題,首先涉及到的是日本的文學,好劇本是一部好劇的開始。

無可否認,日本的文學方面的造詣在亞洲是處於頂尖的水平,無論是偏激的三島由紀夫、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川端康成與大江健三郎、還是現在文青最愛的村上春樹等都是在世界上有盛名的文學大師。而江戶川亂步、橫溝正史、東野圭吾等懸疑小說類的作家雖說不上家傳戶曉,但在懸疑小說界也能算是泰斗級的人物。而我國這些年才出了個莫言,韓國著名作家歡迎補充。

日本的小說,你永遠不知道你翻閱之後對你內心的價值觀會產生多大的衝擊。日本作家們用他們的語言更改著我們對世俗的認知與理解。在光明世界下的醜陋一面揭露了出來,性、毒品、殺戮以及病態的心理。用文字將這些存在在世界陰暗面的東西揭露了出來。
日劇也受到小說的影響較大,他們將這個故事去演繹出來,去探討人性、法律、種種異於主流的價值觀,導致觀眾圈子來說除了長期沉浸在此的日本民眾外,和主流的價值觀不符合,所以觀眾較少。

韓劇為什麼今年如此的火?他們製作團隊始終能把握其受眾群體的心理需求,能夠積極考慮觀眾感受,能夠把觀眾心底的幻想打造成一個精美的夢。例如來自星星的你,其受眾群體以女性為主,因此,該劇以女性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展開設計。劇中那個無所不能的男主角都敏俊「叫獸」,正是女性普遍幻想的一個完美的男性形象,他不僅要帥、要有錢、有學識,更要能夠給自己無微不至不計回報的愛。而痴情的男二號也以「高富帥」的形象出現,並對女主角有執著專一的愛。這種設計正是對女性心理的一種呼應。韓劇拿捏住了女性的心理需求,給她們製造了一個美好的夢,在這個夢裡,所想的一切都能成真。充分滿足女性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幻想,這也是韓劇的一大本事。

而中國的劇也做好了一個市場定位,例如抗戰、帝王X傳、X朝天威、家庭倫理、民國愛情這類型的劇是針對60後爸爸輩的人群。古裝武俠、遊戲改編、小說改編這類型的是針對當年的愛好者。而芒果台的劇集就是一個韓劇的翻版。

當然,日本也有很多青春偶像類的劇集,包括流星花園他們也去改編翻拍,為什麼這類型迎合大眾的日劇一樣不受歡迎呢?
這裡要說到另一個方面,演員的演繹本身方面也有點異於我們的主流。日本的演員可能受到舞台劇影響較大,大部分演員是出身於舞台劇的,所以表演方面夾雜了舞台表演的誇張成分。久而久之,這個慢慢成為了日本的主流,日本人自己喜歡看阿,所以就把這個誇張化的表演傳承了下來。這個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區別,他們眼中的主流文化在我們很多人眼中成為了比較逗比的表演。

總結下,用現在比較通俗的話來說,日劇就是不接地氣,所以受眾圈子比較狹窄。就例如知乎,現在也不算一個大眾化的平台,但你能說他不好么?


日劇,日本動漫,我總能從中得到一些很好的道理


日劇講的是東方文化下後發達國家的倫理價值和世界觀,距離我們較遠。我國還處於發展中國家,韓國剛剛邁入發達國家,價值觀較接近。並且日本文化雖然源頭上師承於中國,但是事實上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但和亞洲其他「漢文化」圈的國家相異,也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理解起來當然是有困難的。


答案是大半年前寫的啦 其實現在想法已經有很多改變了 當然人的看法是會變的 雖然不一定有人看到答案了 但感覺不修正一下會很變扭w

-----------------------這裡是 2016.2.13 原答案補充修正的分割線-----------------------------------------------

對於大部分看電視劇的人來說電視劇就是來打發時間、增加生活樂趣的,要說火爆的話應該是到了街頭巷尾都在談論的程度。題主問的火應該是指引進的多,以及網路上話題多。

首先,在引進方面,原答案中也提及了總菊會限制,但現在想想即使拋去政治因素以及題材因素的敏感性日劇也很難被電視台引進,因為日劇除了大河和晨間劇基本都是9~12集,除去收尾1小時,其餘都是45分鐘左右,除非一周播出一集不然按照國內的速度很快就播完了,估計播完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播出了吧(笑)...明顯泰劇韓劇甚至美劇英劇其他國家的作品都完全不一樣。相比較而言動漫熱度這麼高我覺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電視上頻繁出現日本動漫的那個年代的觀眾現在都長大了,真正在國內特別火的動漫也只是幾部而已,剩下的還是屬於小受眾。

然後呢,看日劇韓劇泰劇的絕對是女性比男性多。其中呢韓劇泰劇(尤其偶像劇中)的男主角女主角們比較符合中國目前對於美得看法,嗯...至少我相信接受韓劇男主角長的帥的觀眾老爺們肯定多過日劇的男主角...當然最近爆出平日日劇圈的日劇也就只有《朝五晚九》了吧...說白了還是微博網紅捧出來了的 並且仍舊是換湯不換藥的帥氣多金霸道總裁...= =

原答案中第一點提到的風格,其實現在想想有失偏頗,比較這幾年來國內大爆國產劇數數也就是《甄嬛傳》、《偽裝者》、《琅琊榜》等了,但爆不代表收視高比如《琅》,而《星你》之後也鮮有大爆的韓劇,更不用說泰劇了。其實想想當年國內爆的比如評論中提到的《金粉世家》,《康熙王朝》、《孝庄秘史》也都挺好的。現在想來,非要說這方面的問題的話應該是劇情節奏和衝突還是韓劇和泰劇與中國人民熟悉的國產劇比較貼近吧... 畢竟英美劇最近這兩年還在內地爆的也就《神探夏洛特》,《權利的遊戲》想想好像都不算火...

原答案中提到日劇沒啥泡沫,現在久了看看其實哪個國家都有肥皂劇... 當然相比較韓、泰、中特別多... 美國也挺多之外... 日本和英國真的算少了...重點是英、美、日的肥皂劇質量也比國產劇高多了啊_(:з」∠)_...


------------------------以下是原答案---------------------------------------------------------

作為屬性傾向日劇,但美劇,英劇,國產劇,港劇,韓劇(除泰劇)都會看且從小看電視長大不斷刷視頻網站的人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 )?

我們來慢慢分析一下需求

1.國家風格影響電視劇風格

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得從日本和中國不同的國家風格影響到電視劇風格開始說起。
答主非專業人士,也沒什麼淵博的知識體系。僅從看劇的經驗和個人對不同國家的感
覺體會到的。

大家也都知道日本這個國度本身就是有一個比較克制的,溫和的(平時),清淡的風格。這從他們一直流傳的茶文化和平日旅遊景點風格等等都可以看出來。日本人本身也是帶走這樣屬性的,無論什麼事情即使有咋咋呼呼的無厘頭的情況,大部分時間也看上去不激烈。這個從日本語言中沒什麼髒話就可以看出。
因此他們的電視劇風格(這裡指的是整體的風格不是類型)都是平平淡淡溫溫和和,劇情再起伏激烈也都有個度。
無論早年的如《東京愛情故事》《白色巨塔》還是後來《白夜行》《交響親人夢》《螢之光》,《legal high》《半澤直樹》。
他們的激烈是在內在翻湧,可能浪在心裡都濤天了,表達的內容已經深刻到社會,人性,非常殘忍了。但電視劇的表象風格依舊是平淡,或者說他們都是靜靜地在表現,故事走的是隱忍的風格。稍微能讓觀者感覺內心熱烈一般就屬於高校熱血類吧(龍櫻,極道鮮師等),大部分的日劇觀者看得激動也只是感覺血液內在翻湧,這和其他國家電視劇看了你整個人都有種心癢想大呼小叫的感覺是不一樣噠。
反正答主每次看日劇都是不知不覺慢慢的就想看下去,倒也沒到追劇到算著時間等得焦急啊之類的(`_′)ゞ

反觀中國吧。
中國人民的風格...不用說大家也應該知道...
本身就容易熱烈,嘰嘰喳喳的╮(╯_╰)╭,電視劇說話風格就是我們中國人平時風格嘛,所以一般都會出現咋咋呼呼的劇情(不是指人物只是指劇情走向小起伏小波瀾什麼的)。但我們都還屬於比較適中的性格,再加上電視劇本身亮點一般在劇情而不是內在反應了多少東西,所以反倒不怎麼激烈。
既沒有美劇劇情起伏大,也沒有日劇那種思想內里的涌動。所以國產劇很少有好劇,這和我覺得和風格也是分不開的。

雖然我們風格比較適中,但日劇整體走向太過於清淡。國人覺得難以在直接的程度上刺激日常生活。相比較而言韓劇那刺激程度完全不一樣呀,就算是同樣高富帥和白窮美的故事大家光看臉就感受到了刺激不是。


2.電視劇內容口味不和

其實這個方面與第一個有一定類似但不相同。
中國電視機前的受眾一般為中年上下的人,且電視機前的大部分受眾為女性。這些受眾每天生活中涉及的內容也無非買菜煮飯照顧老公照顧孩子日復一日工作,或者直接是都不需要了,孩子都長大了,也退休了。所以家長里短《鄉村愛情》或者裹腳布長《意難忘》對胃口呀,韓劇大長腿的起伏劇情可以打發時間啊,又不用費力氣費腦子。

年輕人呢,這裡倒也不是說國人膚淺,不過確實有那麼一點。大家都喜歡看什麼呀,美劇多年前大火的《越獄》這個就不說了,還是比較經典的。這幾年特別火的《行屍走肉》,《吸血鬼日記》在劇情發展上特別吸引人,大家看什麼,看個刺激的感受唄。其實美劇特別是情感類,劇情類,像《吸血鬼日記》之類的個人覺得真和肥皂劇沒什麼區別,只不過美劇是高端肥皂劇。韓劇就更不用說了,看大長腿oba,高富帥白富美,對著電視劇YY調解一下日常沉悶的生活,滋潤一下枯燥的感情生活。
日劇滋潤什麼,尤其是近幾年的日劇,走的基本是黑暗系風格,受眾少,走心,比較適合看完了自己出想法。一般的大眾誰會看,別人是肥皂劇,日劇一般連個泡沫都沒有。

而且,觀看日劇其實是需要自己本身有一個心緒的基礎。《半澤直樹》這兩年特別火熱,《legal high》也是,他們都是需要你本身對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事物形成了一定的價值觀,對人與人對戀愛觀都有自己的想法,並且要求觀眾本身就會去思考這個社會以及這個社會的人性。本身台階就比較高,在國人中受眾就比較小了。畢竟國人里看電視劇的人很多是的確不會去思考這些(這裡特別標明是看劇的國人)。

所以在電視劇內容方面,日劇內容本身就縮小了受眾範圍。電視劇內容質量的高低放到中國來有時候和收視率,普及面,沒什麼關係。

3.總菊限制

很多受眾接觸電視劇都是通過電視機,電視機都是電視台啊,都受廣電總菊限制啊。
電視機前的受眾非常受到總菊的限制,他都不引進日劇,日劇自己也沒到這邊宣傳,有幾個電視機受眾會看?
引入最多的估計是央8了,而且都基本是些無關痛癢的日劇。《女婿大人》《戀愛什麼來著忘了》總之都是些戀愛或者積極向上的日劇,像《半澤直樹》《最後的朋友》這類不紅不專總菊給你看的話才是奇怪。
更別說中日兩國長期政治因素影響,日劇就算想在其他國家大幅度宣傳,其他國家也得願意才是啊。


另外,最高票答案好像沒搞清楚一件事,鄙視鏈是英劇最高。

英劇也是極其具有本國風格特色的,《神探夏洛克》這幾年特別火吧,其實個人覺得也是英劇這類劇風格的大邁步,讓對這類題材沒興趣的也能因為其他的劇情看下去(估計很多人看這個根本也沒看案情,都跑去腐了,畢竟腐國..這劇福爾摩斯粉可以看出非常多的東西)。你要換成《摩斯探長前傳》或者《白教堂學案》,你看看觀看量就知道查了多遠。英劇屬於質量較高的高冷型劇,講道理也的確沒日劇多,也沒日劇價值觀變化的多,英劇一般都不會直接講道理,都在劇里。

美劇不多說了,近幾年特別喜歡的就是《權利的遊戲》,雖然主要也是劇情導向,畢竟大著作改編,真的是文字營造的世界,太恢宏了。

泰劇...劇情和韓劇一個套路,至今沒看過一部的就是泰劇...感覺像是劣質韓劇

港劇,早幾年就開始下坡路了,唉,不忍多說了。

手已殘(′°????????ω°????????`)


和日本的自我封閉有一定關係。
當然人家也有這個條件:日本極其重視版權,所以他們是全球最大的音像發行市場和消費市場。他們對海外的市場需求並不特別旺盛,而韓劇就不可能走這樣的道路,韓劇必須依附中國大陸台灣及東南亞市場。


曾經很多日劇在中國火的跟最近的《來自星星的你》一樣,比如《血疑》,主要題材也以愛情為主。後來日劇慢慢的發展,不再僅僅是愛情題材,開始有探討人性、社會、法律等這些比較有深度有思考的題材,但是中國觀眾的審美還是停留在愛情、家庭、職場等這些日常生活題材的劇上。
所以我覺得,最近幾年日劇不如大陸劇、韓劇火,是因為日劇在發展進步,而中國觀眾的審美卻沒有跟上。這點從日劇主要在網路上播放,而韓劇卻可以不斷在電視台播放上就可以看出來,電視觀眾是不能接受目前日劇的劇情的。


首先這問題就有問題。

你怎麼定義什麼叫火?又怎麼定義日劇不火?

在我看來,日劇是火的,還不是一般的火。

日本綜藝在中國普及度遠不如韓國綜藝,中韓影視交流遠遠多與中日這些都是事實對吧?好現在告訴我堺雅人在中國火不火?

山下智久在中國火不火?

石原里美人氣高不高?

你通過什麼認識他們的?那些出了日本本土就賣不動票房的電影嗎?

宣傳度曝光度都不如韓國人,照樣火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靠什麼?緣分?

電視劇啊。

回溯一下,你們覺得這幾年在中國可以說爆掉的韓劇有哪些?

《鬼怪》勉強算,《太陽的後裔》、《匹諾曹》和《來自星星的你》是毋庸置疑的爆款對吧?再往前倒到該輪到《城市獵人》《繼承者們》之類的了。

再回到日劇,你不能因為《無間雙龍》下架了就強行遺忘它屠殺微博的場景啊。《半澤直樹》怎麼算?《帥氣和尚愛上我》隨便一段截圖火到石原里美壓著新垣結衣的日子也忘了?哦《李狗嗨》不火咯?大學食堂都知道套用的《逃跑可恥但是有用》大概被塞進衣櫃了。

那些吃飯的電視劇呢?對不起我忘了你們不吃飯的。

日劇在中國不火根本就是個偽命題,它火。

但你們就得說日劇不火,因為你們看日劇啊,日劇不火好啊日劇不火才顯得您老慧眼如炬審美別具一格啊,對吧。

累得慌,還抱著日本電影吹,真當這世界停五十年代不走了。你瞅瞅現在日本電影十部票房冠軍八部漫改,國際市場開不動、國際大獎被中國完爆、電影工業跟寶萊塢已經沒法比了,一天到晚黑澤明黑澤明,黑澤明怎麼就有你們這幫不爭氣的後輩?

有一天到晚人性這個bulabula,我也可以說你看《無恥之徒》看不出絕望與希望是你審美不過關,捂著耳朵罵閑街誰不會啊?

————————

你們要說衛視網站點擊量,那我沒話說。

AV在中國不火,全中國一年買幾張正版光碟啊。

FC?中國人都沒玩過,中國沒人玩過超級馬里奧。

電子遊戲?別逗了電子遊戲中國賣不動。

照你們這麼說怕是只有新聞聯播火。


這個問題很有衝動答。

以前我就是基本上只追日劇,瘋狂的時候達到一季全追的程度。而這麼多年下來的結果就是:漸漸少看了。當然現在仍然是喜歡霓虹文化的啦~但是日劇是找不回看的激動了。

這跟什麼國人的精神層面,審查制度,中日關係真的關係不大。痴迷霓虹文化的成千上萬,看日劇的卻寥寥無幾。看不看日劇,只能說目前中國人有機會享用的有限的多元文化里,能打敗日劇的東西太多了。

看劇,首先劇情要有可看性吧。改變世界的燃劇,峰迴路轉的偵探劇,你儂我儂的純愛劇,直擊人性的黑暗劇,很多國家的劇都有吧?誰比誰精神境界高,誰比誰更黑暗(換句話來說就是誰比誰逼格高),還不一定呢,打上一架再說。日劇的劇情是很好,絕對比手撕鬼子的很多都要好,但是跟別的劇比起來是不是最好,觀眾是不是非要看它?那就不一定了吧。

再有,看劇,演技也很重要。演員演技被詬病不是一時的事情了,不少人都覺得,日劇里的演員表演方式太浮誇,過於臉譜化,這點在若手俳優女優里很明顯。這可能是由於日本人對表演方式的理解不同,也有可能跟他們出道的途徑有關。(其實要是女優長得美我真的不在乎演技不演技啊,四台柱和那幾位日劇女神的戲無論如何我都會看的呀,但是這幾年出的鋼牙和香蓮仙子又是怎麼回事)。

所以,想看臉,我可以看泰劇韓劇啊,想看刺激轉折,我可以看美劇啊,想看基情,我可以看英劇啊,想學習外語,我可以看德劇啊。

喜歡日本,對日本文化有興趣,喜歡各種別的國家一輩子都可能想不出來的新穎劇情,我可以去看動漫啊。


資產階級第一代創業,第二代守業,第三代憂鬱。

從物質文化發展程度分析,日本社會的發展就像第三代的情況,文化作品的會較多涉及形向上的話題,探討人性與生活的本真,而它們往往是灰暗的。中國目前算是1.5代吧,轉型期激情消退,矛盾凸顯,柴米油鹽,住房嫁娶,醫療教育,社會保障仍是中國人的日常關注焦點。具體的問題太多,抽象問題自然無暇顧及。一句話,現在的日劇不太接中國的地氣


國人看劇重視娛樂性,這一點上日劇毫無優勢,甚至不及大陸喜劇。日劇優勢在於話題range寬、討論問題深刻甚至晦澀,總是不斷揭露人生的艱難、社會的現實和人性的黑暗,看這樣的劇不會有那種簡單快樂的心情。大多數國人的口味無法理解看這種劇有什麼樂趣。而我喜歡日劇是因為,在日劇happy ending的故事裡,能感受到黎明前三分鐘最黑暗,在最深刻的痛苦中依然找回前進的力量,在最黑暗的人性中找到閃耀的光芒,這種故事帶給人的感動才是真正的正能量。另一方面,我更喜歡的其實是悲劇收場的故事,這樣的故事讓我看到敢於面對現實的無畏勇氣,不是一味迎合觀眾想要的簡單快樂,而是帶著你直面慘淡的人生,幫助你探索問題的癥結究竟何在。就我個人而言,知道真相探索真理帶來的快樂遠高於得到一個happy ending。說到底,就是個口味問題。而我從來都知道,自己這種口味是小眾的。也就閑得蛋疼的大學生有時間在日劇裡面琢磨什麼宇宙真理,想要帶著全國這麼多每天忙於營生回到家就累成狗的人們一起陪你玩太不現實了。


韓劇之所以會火跟三星之所以會火是一個道理。就是韓國人都算計好了,就是針對這個人群設計的。實際上,韓劇和韓星在日本也很火,雖然日本的憤青很反感和抵制,很多歐巴桑或者日本的年輕女性就是喜歡韓劇和韓星。

日劇為什麼不火,跟日本的手機廠商衰落是一個道理,日劇的設計最高原則是滿足日本國內市場,對國外市場的迎合和努力可謂寥寥。日本人根本也沒想去針對中韓或者各亞洲國家的人群市場口味,量身定做電視劇,深耕海外市場。整個日本的娛樂產業或者日本的工業都是這個思維方式。

說到日本文化,其實日本人的觀念和中國人是大大的不同,特別是日本人的品味,很特殊,有時候理解不上去。反倒是韓國人的思路和中國人很像。

韓劇是有備而來,日劇是根本無心於國外市場。而日本人的品味又有極強的特殊性,自然很難在中國大火特火。這年頭選擇太多,不是日本一枝獨秀的八十年代,日本人無心插柳,自然慢慢的就成了不毛之地。而且個人感覺,很多日劇或者韓劇,情節和手法都抄襲美劇。美劇泛濫的中國,自然不會太在意。除非那些特色的愛情韓劇,符合東亞觀眾的文化口味,美國人完全不是這個思路,美劇也不會這麼拍。這個就是韓國人獨佔的市場。


推薦閱讀:

日劇和韓劇在風格上有什麼區別?
哪些日劇可以稱為「神作」?

TAG:日本文化 | 文化 | 電視劇 | 日劇 | 韓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