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某些國家不斷收到各國救援和物資,為什麼一直富不起來?
瀉藥。
從資源上講,非洲的條件並非電影電視或很多大眾腦海中的印象,即貧瘠(非洲貧困但資源不貧瘠)、炎熱(除了赤道附近的一些非高原國家)、沙漠(除了北非一些國家)等負麵條件。相反,鑽石(南非博茨納米迦納塞拉)、祖母綠(尚比亞)、坦桑蘭(坦桑)等創匯奢侈品豐富,黃金(南非迦納北蘇丹厄特)、鉑金(南非津巴納米)等貴金屬豐富,鐵礦(幾內亞喀麥隆)、銅礦(尚比亞、兩剛)等工業金屬豐富,鈾礦(幾內亞納米)、石油(北非沙漠國家基本都是傳統富油國、奈及利亞、南蘇丹、安哥拉、南非也是傳統產油國,東非烏干達、西非迦納是新興產油國)、天然氣(莫桑、坦桑)等戰略資源豐富,水力(剛果河贊比西河尼羅河尼日河流域國家)、風力(北非乾旱國家)等天然清潔能源豐富。不勝枚舉。
現實是,在自然資源及其豐富、成片肥沃土地閑置、人力成本極低、國外援助不斷的背景下,非洲國家仍然處於較傳統的歐洲、北美,新興的亞洲澳洲更為貧困的狀態,原因何在呢?
一、殖民原因
1. 殖民帶來的民眾思想根源的改變
殖民數代人、貽害萬千年。非洲土著人被打怕了、殖民慣了,他們思想上已經真正的畏懼、骨子裡已經真正的依賴、心眼裡已經真正的諂媚(葡萄牙、德荷、英、法等國)殖民者,雖然黑人對種族歧視特別敏感,實際非洲黑人自己內心是服氣白人、認為白人種族更好的(他們不會把東亞民族劃為高等種族,雖然中日韓對非洲有大量援助)。
這種思想根源造就了非洲黑人現在的性格,在非洲做項目的中國人應該會有體會:非洲人敏感而自尊(如種族問題、經濟援助問題),你如果體現出種族歧視他們會跟你急、他們不喜歡東方人施捨且反覆宣傳,但你給的錢他們絕對不會不要;此外,(在中國人和西方殖民者的競爭中)英法美等國家無論是官方的外交干預還是私人的投資者干預,效果都很好,一方面是非洲人和殖民者有相同的母語、有多年殖民的血的磨合,另外還有黑人骨子裡對白人的依賴和恐懼。
2. 殖民帶來的政治體制與經濟基礎不匹配的原因
殖民者在政治上放手後,讓很多非洲國家接受了西方化的民主體制,卻沒有給非洲國家民主的經濟基礎。民主本身是美好的、值得追求的,但沒有原始積累的民主(很多國家連大選投票的錢都要靠援助的),只能看到多黨內鬥、忽悠百姓。在多年沒有經濟基礎的民主導致經濟不發展甚至倒退之後,不少非洲國家發生了內亂、內戰,產生了集權領袖。集權領袖推翻民主政府,鐵腕統治一些時間後,反而成了所在地區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如埃塞、莫桑、赤幾等)。集權領袖可能有鎮壓行為,但其也是經過人民和歷史選擇的,也確實穩定了政權、發展了經濟,而且此現象在非洲並不鮮見,以上不值得西方政治家們反思嗎?
3. 多年殖民並未給非洲留下完整的產業鏈、高端的發展機會
殖民者殖民非洲後,開始是派遣少量的白人執政官,再利用黑人當地人「以夷制夷」。隨後便是掠奪資源,把黑奴、礦石、石油、創匯產品(茶、象牙、木材)等運到歐洲和北美。如果遊歷非洲不同地域,你會發現英國人和德國人做的還不算過分(英國確實在東南部非洲投資做了一些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德國在納米做的也不錯),而法國、葡萄牙、西班牙等拉丁系殖民者,完全是只拿不做。所以英語系的國家基礎設施普遍好於拉丁系的,英國衰落後英聯邦眾國仍然效忠英女皇多年,這都是有原因的。在掠奪的過程中,殖民者拿走資源不會留下經濟的核心技術、不會留下當地高端人力資源、不會留下完整的產業鏈、不會根據殖民地的資源特點設計合理的產業結構。所以在二戰後反殖民獨立大潮來臨時,殖民者抽身而走,黑人接盤後無可奈何,還要繼續依賴外援。
在非洲國家獨立後,政治上確實是獨立了,但經濟命脈實際還在原宗主國的手中。舉幾個例子,石油公司的大股東還是美孚、BP、CITRON、埃尼、Total那幾家;礦產還是英美礦業、Anglo那幾家;電信還是沃達豐、法電、Zain那幾家;即使有非洲當地巨頭,如礦業的De Beers、電信的MTN,背後的大老闆還是英美法。軍事上,武器靠英美法賣;金融上,本國貨幣盯美元或者歐元;技術上,標準都是用英美的。即使放手讓你獨立了,但殖民者的先進在於讓你按照我設計好的路線走、完全離不開我,沒有自己獨立的高端發展機會。
二、非洲人自身的性格、世界觀
戰爭後、殖民者走後,同樣是一窮二白,為何東亞的中日韓、戰敗的德國能夠迅速崛起,而非洲卻沒有?首先,東亞和大戰後破落的歐洲獲得了大量美國復興資本的支持,這個資金量遠遠大於現在各援助國反覆宣傳的對非援助量。其次,中日韓的民族、德意志民族,從文化底蘊和民族性格上,不同於非洲民族(絕非種族歧視,是不同於)。而第二點決定了國家和地區的長遠發展前景,也是為什麼金主們為何敢向東亞三國、戰敗德國投入復興資本,而嘴上大喊援助卻不敢同樣投給非洲的原因。下文仔細說說文化底蘊和民族性格。
一個人要大富大貴,肉體努力和機遇是必要但非充分原因,一定要有個人深厚的文化和價值觀底蘊。一個國家或民族振興也是如此。東亞三國有數千年的儒家文化;德意志民族既有嚴謹科學的性格,又有西方文化的影響;以上因素都是非洲各國不具備的。當你去大英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仔細觀摩後,再去迦納、喀麥隆、津巴、莫桑等國最引以為豪的博物館看看,便會有自己的想法。
非洲的民族性格多是隨遇而安、樂天隨意、及時行樂。具體舉幾個例子:沒有儲蓄習慣、沒有為生活長遠規劃而暫時受罪吃苦的習慣;哪怕兜里沒錢,周末也要休息;給錢再多也不加班,你把加班費塞給他讓他加班,他還要遊行抗議;孩子死了、父母死了,哭一會就行,哪有守孝三年,葬禮上往往是放歌曲大家聚一起跳舞。
這源於非洲的自然條件、實際情況。非洲很多地方有惡劣的生存環境,即便有好的資源但當地人沒有享受到。相反,戰亂、疾病、高死亡率、低壽命一直伴隨著普普通通的每個非洲人。如何活下去?非洲人的以上性格是人適應非洲當地情況逐漸演變而成,不能責備非洲人懶、沒有規劃、傻樂。這也是為什麼前文說「不同於」,而不去進行比較的原因。奧巴馬和他老婆,一個源自東非肯亞、一個源自西非迦納(我還去看過運出奧巴馬他老婆的先輩的販奴城堡),如果生在非洲,也許也是一樣的隨遇而安、無規劃、懶惰,是好的社會制度(美帝國主義讓他們不再為基本的吃喝發愁)和好的教育(哈佛大學給了他們新的世界觀和進一步發展的平台)改變了他們。
其實,仔細想想,不但不能責備這種民族性格,這是種族適應環境演變而來,反而,我還能從其中學到一些。有時我想,如果派一百萬中國人或者日本人去非洲某國,划出一個省,靠著當地資源和土地,保證發展的比非洲當地人在時好。但是,另一種假設呢?只派一個中國人或日本人到當地社區,他一人無力改變整個環境的發展,卻每天憂心忡忡,為自己的未來、為孩子、為糧食儲備、為房子、為財富積累,也許他是第一個死的,死於每日的憂心和無力改變的大環境;活著時,他也是精神生活最可憐的。所以我不會說東亞民族性格或德國民族性格「優於」非洲的民族性格,只是不同於。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有些財富的積累,我反而迷惘於是否非洲的民族性格更好。
一句話,非洲人在特定條件下形成的性格、世界觀,適合其在非洲的環境生存,但不適宜面臨全球的市場環境。
三、談談各國援助的有限作用
聯合國、IMF、世行及下屬機構、西方發達國家、中日韓等都在給非洲大量援助。其中有ODA的優惠性援助、也有半商業化的軟貸款(Soft Loan Soft loan)、也有包著援助外衣的商業貸款。
蓋茨的基金會、某個人放棄歐洲的生活去非洲的角落裡照顧艾滋病人,類似的事是崇高的、偉大的,私心比較少的。但政治上沒有友誼和感情,只有利益。國對國為什麼援助,為什麼貸款呢?如果你想讓各國政府(而非NGO)完全無私的援助另一國政府,那你自己就不正常,就錯了,因為你違反了政治學最基本的原則。
IMF及世行對非洲援助是有明確條件的,比如開放金融領域、受援助國放棄一些經濟自主權、緊縮財政等。英美對非洲援助有時甚至附帶政治條件的,如改善選舉制度、以打擊腐敗的名義去職某些高級官員等。中韓等發展中國家的援助性金錢也是附帶促進本國出口的條件的,如購買援助國產品、援助國企業提供工程承包服務,很多錢是再流回援助國的。在資源有限的地球上,你要求援助國無私的、自己不得利的援助非洲,你這種要求他人的想法本身是否正確呢?
當然,援助制度在不斷進步,比如提出更適宜非洲的援助原則,比如禁止Tied Aid(http://www.oecd.org/dac/untied-aid/ 白話說即我給你錢,你是否必須用這個錢買我的東西),比如提出優惠度概念(grant element Calculation of Grant Element)降低非洲國家還款負擔,比如發達國家給出援助國絕對在虧錢的貸款(比如我國的無息貸款中國對外援助不應再由商務部主導 、一些國家利率零點幾的長期貸款)。但是這些援助/貸款量是有限的(不但我國給的不多,就是所有發達國家全算上,援助量相比非洲50多國經濟總量,不就是森林著火給了一車水嗎?),即使這樣,中國網民還漫天罵政府,說自己山區孩子可憐,竟然援助非洲呢。其實呢?網民不懂有些事是外交上檯面上該做的,咱們的無息無償貸款相比英美日本的量差多了;其實很多給非洲的優惠性質貸款又買了中國的產品和服務,錢又流回中國了,還促進了中國的出口和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是合算的。但外交部是不便出面解釋這些給網民的。
總結一下吧。
非洲經濟的落後的原因源自長期殖民的惡果、自身經濟結構的缺陷、民族性格不適宜經濟社會等眾多原因。而援助本身作用是有的,但是有限的。想靠援助就讓非洲富起來,這想法本身也不可能。
長遠看,非洲發展需要時間,在非洲人自己努力、外部給與援助的基礎上,還是有希望的。
先說結論,非洲只有參與到全球化產業鏈分工中,才能走向富裕,無論從自然,歷史,經濟,文化等等各方面非洲這塊土地的基礎和中國80年代比太差 ,和天朝80年代對比,我們國家和一部分私人手上的資本比這邊強太多,各種資源豐富且在國家手上,第一產業國家重視,中國人民人多好用又便宜,相對穩定且沒瘧疾……政府改革開放,引進外資,從而帶動第二產業的騰飛,而比如坦桑,關稅百分之25,增值稅百分之18,企業所得稅百分之30。這使得我們這些在非洲做企業的都不得不做假賬,及各種貓膩。黑人現在工資最低也是20人民幣一天了,他的人力成本是最低,但是參與全球產業分工不僅僅是人工低這一個要素可以決定的。所以各種產業鏈不選擇非洲的原因太多。繼而非洲富不起的原因也是因為沒有這些基礎,由此無法參與全球產業鏈遊戲,自然富不起來。下面是論據。
我來講講故事給大家聽吧。大家來非洲就知道了,經濟文化科技等等方面落後很多年,捐了的那些錢除了他們政府貪了部分,很多還是花在基礎建設和蓋政府大樓上,這點和中國很像,這邊國企承接的很多都是政府項目,為各種部門建辦公樓,這也是這個首都開始興起的高樓,在坦桑首都達市,非常有意思的是,這個城市沒有排水系統,在中國古代城池起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規劃城市排水,以至於一到3月份雨季,接連幾天大雨,水漫金山,無數低洼地帶房屋淹沒,這個時候蚊蟲非常多,很多人在這時候可以得幾次瘧疾。在嚴重的地方,水是可以漲到一輛吉普的引擎蓋上,這地方是首都的town啊!!!而且中國的廉價商品基本上摧毀了很多非洲國家的製造業,在這個第一產業都興不起的地方,大部分國家沒石油(奈及利亞有石油),沒金礦(南非有金礦)等等,很難有錢。
1,當地還是有適當旅遊資源,礦產資源比如在坦桑,有坦桑藍,以及一些有色寶石,莫三比克現在的紅寶石有直追緬甸的趨勢,但這些礦脈及開採製作技術,並不一定歸當地政府所有,可能是在海灣人或者印度人亦或歐洲人手上,這樣會讓非洲富有么?而巨大的貧富差距這樣的現實,以及大部分資源掌控在少數非坦桑人手中,由此資本越來越集中,我們經常討論很多黑人基本上一輩子也就這樣了。不得不說我們這些來非洲工作的都體驗了一把資本主義,如何剝削廉價的勞動力。
2,非洲的人文:教育資源也稀缺,說個故事,我的司機一個月人民幣900的工資3個老婆,10個孩子……在坦桑小學教育費用很低,他們家讀的起,因為政府有支持就想國內義務教育,但是越往上他們考核也高,政府是不再掏錢的了,在大學的費用相當是幾萬人民幣一年,我司機他們家怎麼出的起這個錢。還有就是大家耳聞的,黑人確實懶散,只干本職的事,做事也不利索,腦筋非常直,也不會想太深遠。快樂也很簡單,發了工資了買件衣服就可以高興幾天,黑人的音樂熱情奔放,男女老少都喜歡隨著大喇叭的節奏走,我曾經和他們跳過那種濕舞,就頭上很多水龍頭的舞池,很帶勁~他們還有宗教,在他們心裡沒錢並不一定過得苦的。
3,說說自然條件,非洲的天生不優越的自然環境,使得其保持了那原始的美與神秘,中國多地形且跨域多重氣候帶,得天獨厚,而非洲很多窮山惡水沒人踏足,也由此時至今日,瘧疾還是這裡的頭號殺手,做下科普,想來非洲的朋友不用太怕瘧疾,癥狀像感冒,有可能全身關節疼,只要驗血就知道,看白細胞中有多少虐原蟲,一般2個蟲就開始有反應了,吃青高素就能好,(那好像不念高)嚴重點掛瓶也就沒事了,主要是不能拖。還存在各種可能古老的病毒和怪病,我有朋友長期在礦井工作,他的腳後來長出繭樣的東西,裡面挖出蟲子……額,評論的朋友要看這些病毒這些我見的也不多啊╮(╯▽╰)╭我這種一般呆首都的一般也不想下去……因為派到山區,礦井什麼地方作業很危險,且,一切資源匱乏,就比如我們現在住在城裡的house, 經常在草堆里發現蛇,上次在電網旁邊,打死一隻黑曼巴……很毒的蛇,前陣子鄰居家養的狒狒跑到我們家屋頂-_-||反正野生資源非常豐富。我就說說我吃過的玩意,螃蟹石斑魚這些太小兒科了,羚羊,五爪金龍,老鷹,穿山甲,蟒蛇……
算了,我決定吧這答案寫完吧。重申下我的觀點,非洲大部分的各種環境基礎太差,無法參與全球產業鏈。所以做農業的朋友可以放眼非洲了,比如農機,柴油機這些,第一步肯定是要吃飽。才有興趣考慮後面的事。瀉藥
講個親身經歷的例子~
在torit鎮的路邊有很多高粱,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援助項目。高粱長得很快,長得很好,每棵植株都有三米來高。結穗後,沉澱淀的高粱把杆子拽成了近似半圓。
然後,高粱被鳥吃了,被牛羊吃了,被風雨吹落了,就是沒有人去收穫。
我覺得不解,去問熟悉的當地女警察:「你們腫么不打高粱來吃呀?」女警察覺得很神奇:「芒果熟了呀,我們吃芒果,拿杆子一捅就掉下來了,芒果甜。」
芒果吃完了香蕉就熟了,香蕉吃完了木薯就熟了,木薯吃完了又有什麼鬼東西熟了……總之只要你往林子里走一走,總會找到食物。
誰還願意吃高粱這種又要脫殼又要煮熟又不甜的東西——當然釀酒還是可以的。
所以~
對某些非洲國家而言,制約他們的其實不是自然環境。肥沃的土壤給了他們無窮無盡的食物,有食物就生生生生生。偶然一年旱季長了點,芒果香蕉木薯都不那麼多了。餓呀,小黑孩兒多可憐,援助援助,美國玉米美國麵粉來來來。小黑孩兒又活了,可是樹林少了啊,沒有那麼多的jungle food和jungle meat了啊,怎麼辦?小黑孩長到十六歲就可以結婚了啊(小女孩十三四歲就結婚的也不少),還有小小黑孩啊,怎麼辦?
我們餓啊,我們沒有房子啊,我們……你們不難過嗎?給點吃的吧~哦,應該說給點人道主義援助吧!
你說富起來?等我把孩子餵飽再說。
非洲的社會演進過程被殖民時代打破,很多處在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的族群從此被裹挾進了這個不斷加速前進的世界,從此茫然。人道主義援助也好,政治干預也好,其實都在打斷非洲社會的自我演化。非洲的發展之路,最終只能非洲人自己走出來。
這條路會被多少禿鷹環伺,會由多少白骨鋪就,需要多久才能走出來,heaven knows.
某天坐出租碰到一個司機。
他說:你們從哪來?
我說:中國,聽你口音也不像本地人啊。
他說:我來自索馬利亞。你知道索馬利亞嗎?
我馬上想到了陰森森的海盜旗,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說:聽說在非洲。
他說:對啊,我們那索馬利亞海盜很有名呢!
我=-=#,不知道怎麼接話,果斷換話題 :嗯啊,你怎麼來x國了?
他說:家裡窮啊,沒飯吃,我就跑出來了。
我說:你們那不是離海近么,可以打魚啊。
他說:之前我們那魚很多,後來世界各地的漁船都來打魚了,有中國印度日本(七七八八說一堆,有的我也沒聽懂),然後就沒什麼魚了。
我說:你們政府不管嗎?
他說:%$€(貌似是個人名)正在忙著打仗。前幾年我們老百姓自己成立了護衛隊。一開始護衛隊的人們驅逐漁船,後來搶劫漁船,再後來大家開始搶劫商船,就成了有名的索馬利亞海盜了。
拿低保哪能富得起來
現實比題主的問題的描述更糟糕,援助對非洲發展不是僅僅沒起作用而是非常有害的。
尚比亞裔經濟學家丹比薩莫約專門寫了一本暢銷書,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說說,援助是什麼?它不僅僅是贈送的物資與捐款,包含三類:
1、人道主義緊急援助,如地震、乾旱後的救災。
2、慈善組織與機構長期援助。比如紅十字、聯合國針對艾滋病、教育的長期援助項目。
3、政府、國際組織(IMF、世界銀行等)對非洲的贈款、低息優惠並且可以時常拖延的大規模貸款。
整體上來看前兩者雖然曝光度高、最為人熟知的也是題目所提到的,但實際比例非常非常小,後者才是最主要的方式。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從那種「送幾噸糧食、發一批帳篷的機構怎麼就影響了一個國家的發展?」的奇怪想法中跳出來。
給個直觀的量的認識3在戰後的五十年里,有高達一萬億美元進入非洲,接近3個1980年的中國gdp。這一萬億美元,比現在多年通膨後的一萬億美元的實際價值可是高多了。但相對而言,11年美國光醫療福利支出就有4320億美元。
一、四十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下成立三大組織。
世界銀行前身—促進資本投資推動戰後重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全球金融體系
國際貿易組織—促進國際貿易秩序制度的建立
三者為後來幾十年國際間的援助提供製度、資本的前提條件,目的是重建西方主導下世界經濟體系。這才是援助的主導力量,而非紅十字會或其他媒體熱衷的慈善組織。
二、五十年代美國提出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成功地為為西歐十四國的重建發展注入資金,穩定了政治、恢復了經濟活力,成為了美國影響歐洲國家的工具,贏得西歐的盟友,成為了美國主導的多邊主義的堅實基礎以及與蘇聯爭霸的政治優勢。
三、六十年代—非洲工業化的十年。
歐洲慢慢復興,原本投入歐洲的資本便閑置下來。與此同時,地緣政治與美蘇爭霸的因素導致剛剛大規模脫離殖民統治的非洲國家,接收了來自西方的大量援助。這些援助在非洲如同今天的中國資本一樣,集中用於大規模工業項目與長期固定資產投資。比如
辛巴威與尚比亞邊界的卡里巴大壩。
這是屬於非洲工業化的十年,但是由於援助的政治導向與非洲現實條件,所以可供談論的效果並不顯著。
四、七十年代—援助的轉向、援助的負擔。
1973年由於在贖罪日戰爭與經濟因素作用下,中東石油國家對西方實行石油禁運,全球經濟陷入風暴。
這對於獨立後不久,經濟仍舊處於低端弱勢的非洲國家,情況更加嚴重。同時由於阿拉伯石油國家外匯儲備暴漲,尋求利潤的大量資本以低利率吸引非洲執政者大量借入,造成了更加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經濟虛弱下的貧困更加惡化了。
最終,國際援助的注意力由之前的工業發展轉向了更基礎的民生問題:農業、農村、教育、疾病、食品等等方面。但結果卻是非洲國家貧困問題依舊惡化,卻背上了更重的外債。因為即使是援助也是由大規模的借款所組成的,是未來必須要還的。
五、失去發展的八十年代。
背景:
隨著第二次石油危機結束,原油價格引領的原材料價格下跌,嚴重打擊了經濟結構單一的非洲國家的原材料大宗商品貿易收入,國家陷入赤貧。於是在不斷增長的援助債務壓力下,西方國家為了保護自身債權人利益,避免債務危機,由IMF等出面進行所謂的債務結構調整——讓非洲國家借債還債。在過去幾年熱衷放款的私人資本與商業機構逐漸失去借錢意願的時候,布雷頓體系下的機構再次回到核心位置,並開始通過有條件的財政支持方式對非洲國家的經濟以新自由主義的思想進行改革——企業私有化、貿易自由化、政府小型化,其中相當多的措施是非常激進的,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後來,類似的藥方開給了西方最大的對手——蘇聯。
六、九十年代到兩千年後,援助的問題越來越被提出,其中最關鍵的議題是:治理。
因為縱觀冷戰時期的援助,處於冷戰意識形態政治上的目的,軍閥、殘暴統治者也獲得了大量援助、掌握了資金使用權,進而維持了其政治生命。比如阿明、多伊、蒙博托等等。腐敗問題及其嚴重卻沒有內外部動力解決。於是,在蘇聯解體之後,民主、選舉的改革方案被推薦到了非洲。同時期,韓國、台灣等等國家、地區也開始了民主化進程。
然後,結果就是90年代後非洲各國家軍閥、獨裁者、強人或被推翻或受衝擊的同時,本就激烈的內部矛盾被進一步釋放,混戰、內戰衝突不斷。(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二十多年後的中東。)
這一時期,明星慈善、魅力慈善也作為一種新的方式紛紛出現,而迅速佔領主流輿論。
而另一方面,由於援助人的厭倦(意識形態上的需求不再強烈,經濟利益上也看不到前景)非洲獲得的資金也遠不如從前——非洲需要新的機會。
由上可以總結出:這半個世紀多的巨額的援助與其所附帶的效應沒有使非洲的到一丁點真正的發展,甚至是嚴重阻礙了正常經濟秩序的建立,進入了越幫越困的漩渦。
援助為什麼沒有起作用?
一、先看看援助馬歇爾計劃為什麼會在歐洲起作用?簡單來說:1、歐洲國家本身就擁有完整的經濟體系與人力資源儲備,注入新鮮血液之後,就能以正常的機能進行活動。
2、對比非洲國家,馬歇爾計劃的資金數量上沒有佔過高比例(不超過gdp3%、非洲常常不少於15%),時間上也是有節制的(根本原因在於理性金融制度,而非洲領導人看到低利率優惠贈款或貸款就停不下手),因此沒有對援助產生依賴而阻礙正常經濟秩序發展。
3、即使面臨援助物資的衝擊,歐洲國家憑藉其的紮實經濟潛力依舊能在商品競爭中取得自身的地位,而非洲初級製造業、手工業者們往往被本來善意的物資援助擠出市場,淪為無業人群。
二、再來看看援助是怎樣窒息非洲的。
1、政治方面。
政治導向下的援助支撐起了腐敗的政府、軍閥,切斷了政府對稅收的依賴以及發展經濟的動力。納稅人納稅並監督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健康政治體制被截斷,最終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環境在失控狀態下更加惡化。惡化的經濟又加強了對外援的依賴,進入惡性循環。最終使得非洲國家極端腐敗的政府仍舊享受著大量的援助資金,而將負債轉向了國家與人民。最終,面對「哪怕將國家破壞殆盡,只有能獲取國家名義上的主導權就能夠得到足夠的財富」的誘惑,內戰與政變也就變的毫無顧忌。
國際外交上,累積的債務使得非洲國家失去了話語權,而淪為大國的棋子,而無法為本國本地區謀力。
2、經濟方面。
a、援助的誘惑是的非洲國家排斥了以投資為目的的私人商業的資本。而援助資金由於本身被少數人控制且似乎無窮無盡,使得其更傾向於被用於滿足消費品的需求,無法形成真正的利於再生產的社會儲蓄。總之,援助減少了內部儲蓄與外來投資。
b、在有商品生產力的國家,貨幣增長隨著商品增加而維持合適的通膨水平。而在非洲國家,大量湧入消費市場的貨幣帶來的就是無法遏制的對內嚴重通膨。而對外方面,借來的外幣湧入使得本國貨幣升值而打擊了出口貿易(經濟學上的荷蘭病)。
c、國家貨幣政策畸形。有了借入的援助(gdp15%),政府便有底氣大量發行本國貨幣,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負責任的貨幣發行方式,最終導致無法想像的通貨膨脹。最終摧毀本國的國民經濟,而肥了部分當權者。這些人把財富轉往西方後,越來越多債務便留在了國內。
歸納下就是:外界資本的進入對於國家而言,是毒品還是良藥,取決於自身機能能否對其有效利用,很顯然西方長期的所謂援助,對非洲國家而言是更多的是不得不依賴的毒品。
舉個例子來說明:非洲國家除了援助其實也可以發債來獲取發展資金。但發債就意味著本身的自主性以及在國際的信譽,因而更健康但也更長久。但在馬上到款還可賴賬的援助的刺激下,也就沒有了發債的需求以及國內體制改革改善的動力。
綜合分析根本原因:
1、政治名義上獨立的非洲國家的經濟模式沒有脫離殖民色彩,依舊是世界經濟鏈條低端的原材料產地,承受著巨大的剪刀差。因此在美元霸權下對於越來越強烈的經濟周期性危機承受力差,無法自救,而只能依賴援助。
2、援助在西方意識形態導向與資本本身逐利性的驅使下,大規模長時間進入非洲國家,促成了其對援助的依賴,進一步導致了其在經濟與政治上對於西方的依附於盲從。結果就是,脫離本國實際的民主政治改革與經濟自由化,到頭來引發政治內亂與經濟衰退。
3、非洲國家的獨立過程實際由各宗主國引導,與本地區民族、宗教實際脫離。這種強行捆綁的政治板塊劃分,使得政治與經濟上的動蕩更容易在非洲引起地區政治地震。這期間西方金融勢力與企業也利用此大發他國國難財。失去了利用外來資本建立本國經濟秩序的長期穩定的國內外政治環境。
非洲有沒有人自己想解決過?有,卡扎菲。
建立非盟、非洲貨幣、非洲經濟共同體都是他倡導過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wNzQzNTEy.html?x
這是一個非洲人談論卡扎菲之死的視頻,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了解非洲的發展問題。
卡扎菲所代表的非洲發展思路就是形成非洲獨立自主的政治體系,然後再良性的貨幣政策與經貿政策下開展內外經濟活動。這樣,貨幣的輸入就會如馬歇爾計劃在歐洲一樣滋養健康的國內經濟結構、形成經濟造血功能。最後,反過來發展的需求激勵政治上的改革,達到良性循環。
2000年後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是有著明確的經濟目的的:原物料與市場。這點聽著有點像殖民主義的意思,所以被西方媒體詬病。
但現實情況就是,非洲國家如果要擺脫現有困境,能提供最大幫助的就是中國,儘管中國大多數時候並不是刻意的。
1、中國的存在緩解南北國家之間的剪刀差,提高了非洲國家抗西方金融周期性危機的能力。
2、以商品輸出、基礎設施投資見長的現階段中國,充分契合了非洲真實的需求。
3、西方市場的衰退與經濟危機的衝擊,使得中國也需要開拓新興市場和擴張產業鏈條,現代經濟各方面近乎空白的恰恰是非洲最有潛力的。
4、在歷史積累的矛盾衝突爆發期過後,在非洲兩千年之後進入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也為中國提供一個可預期的投資前景。
5、社會主義年代中國秉持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不干涉內政的外交思路,成為了資本主義中國在參與全球經濟活動的指導原則,這是老一輩無產階級外交家們留給當今資本主義中國甚至是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共同的財富。
結果就是,在中非經貿大幅增長期間非洲國家達到快速發展的不在少數,這是援助幾十年西方都沒想到過的結果。
「中國人的主導是否是為了非洲大眾的利益已經無關緊要。這並不是低谷非洲人對自由與權利的在意程度——他們確實在意。但對於一個非洲婦女而言,她更關心今晚有事物放在餐桌上而不是40年後(可能的)對其自由民主的威脅。中國承諾了今天的晚餐、明天孩子的教育和可預見的未來她可以為賴以維持生計的基礎設施。」——丹比薩·莫約《DEAD AID》
當以非洲大陸為代表的第三世界繁榮起來的時候,世界的政治格局必然發生變化,中國在這其中必有一番大作為。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構想的時候,也曾有過聯合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團結統一,擺脫髮達國家的桎梏的憧憬。而現在的中國以最資本主義的方式快速走了通往同樣願景的道路上。
讀完本書受益頗多,檢討自己以往單純認為西方壓制非洲發展的想法太空洞了,而以人種、自然環境論則更是片面和誤導。這本書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從一個非洲人的視角,用完全西方典型經濟學思維來探討非洲問題。雖然,很明顯為避免陷入政治上的爭論,作為從經濟學角度出發的書中只稍微帶過提到殖民主義、民主運動的影響,在腐敗問題時籠統的說了戰亂背後的歐美因素。這種視角與我們國內討論此問題言必美帝、西殖的氛圍還是不同的。兩相結合、補充配合,才能得到全貌。
黑森林慕斯的其他回答
坦克的作用將來會不會被削弱?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普選式民主」在國家發展強大中的作用到底有多大?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如何看待紀曉嵐與和珅的經典對白?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非洲某些國家不斷收到各國救援和物資,為什麼一直富不起來?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你眼中的美國是個怎樣的國家?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所有國家取消軍隊,把軍費投入到教育,科技等建設上來,會變成怎樣一個世界?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土耳其和俄羅斯軍事實力對比如何?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如果朝鮮戰爭志願軍輸了,會對新中國造成什麼影響?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什麼是佛?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如何理解「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三層境界? - 黑森林慕斯的回答
混個臉熟、看上面大多數的答案都從政治、社會、文化乃至「新殖民」角度分析、個人覺得這都是表象啦。理論結合實際、你看看這樣行不行。
首先如題主所說、非洲國家不斷接受各國的援助這一條其實才是致命傷。因為這些援非項目都附有經濟條款的捆綁,具體點就是對接受國能源資源的進口和巨大市場的出口。你信這些動輒百億美金的援助都是無償的嗎?反正我不信。中國不是 日本不是 美英法德意奧更不是。那麼這些附有捆綁協議的援助對非洲經濟是好是壞呢?
來點理論的阿。在國際貿易中,貿易條件用來說明一國的相對貿易優劣,貿易條件是用該國出口商品價格除以進口商品價格衡量。貿易條件改善意味著能用更少的出口品換來更多的進口,反之則貿易條件惡化。貿易條件改善直接意味著國民福利的增加,也就是通常所說的 富起來了!假設非洲某國的產業有棉布和糧食兩個部門,現在在A國的捆綁援助下要求接受國加大對A國的糧食出口。那麼如圖接受國的貿易條件變化
這說明在捆綁條件下,形成了偏向性增長,在對A國如約履行棉布的加大出口使得接受國的貿易條件惡化了。而A國收益。當這種出口偏向性經濟帶來的數量上增長小於因貿易條件惡化帶來的損失時,該國的的國民福利則毫無疑問的下降,你還指望它富起來?慘不慘? 更慘的還在後面,接受國國內的資源和產出量畢竟是有限的,你加大棉布的產出,就要縮減糧食,那你糧食就要靠進口,但此時你有幾百億的美金去援助美國 紐西蘭去跟人家談捆綁條件嗎?人家願意跟你談嗎?結果就是你的進口依然變成了為其他國家進行利益輸出。你說你冤不冤 這種情景在經濟學上叫「福利惡化型增長」。也就是你的出口部門發生了偏向性的產業導向 無論是主觀還是客觀的,和你的出口品在世界市場上需求彈性較小。同樣是類似的社會環境和地理環境,你看看人家歐佩克組織成員國,由於石油這種彈性大的商品,議價權牢牢掌握住了,多好。還有就是非洲真的一盤散沙阿。
說一下中國的情況,就是中國近年來的貿易條件也是不斷惡化的,哎 不好搞。另外有一種觀點被反覆拿出來說,說中國的製造業水平低,都是處在產業鏈下游利潤低,應該砍掉那些襪子玩具轉型發展高精尖。我也就呵呵了, 產業不但有縱向體系還有橫向體系,你一個國家只能生產輕工或者高精尖在國際貿易體系中也不是像傳說的那樣有優勢。但是你要是能夠大到航天航空小到芝麻玩具就不一樣了。而到目前為止全世界也只有中國和美國擁有這樣的產業體系。這種體系內的產業配套協作產生的效率才是經濟學追求的,經濟學很少涉及對全產業經濟體的研究,因為這樣的經濟體到目前也只有兩個。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地理社會環境而言,沒有襪子玩具的產業是可怕的。再加一句就是你金融 高科技 服務業發展的再大再牛逼,衡量你的最重要的標準依然是製造業,別看不起製造業,還真沒幾個經濟體能做好製造業的呢。沒有製造業瞬時世界就要剎車。首先,將非洲的概念限定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畢竟北非屬於阿拉伯文化圈,在歷史、文化、人種上都與撒哈拉以南地區迥異。
其實一些討論都是就表面問題在進行,而最核心的一個問題在於: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前殖民時代的不同的傳統社會結構對後殖民時代的社會發展會帶來什麼影響?
根據經典現代化理論,其實是對整個世界做了粗糙的兩分法:西方化的社會,稱之為「現代社會」,而將非西方化的社會統稱為「傳統社會」。這種西方中心論的腔調實際上把中國這種高度發達的傳統社會同非洲和大洋洲部落式的原始社會混為一談。
實際上,我們還是從客觀事實去看待傳統社會的作用:如果以人類發展指數論,那麼世界上的發達國家大致上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歐洲國家:眾所周知,不一一列舉。
2,歐洲移民國家:美、加、澳、新、阿根廷等完全歐洲移民國家和古巴、智利等部分歐洲移民國家。
3,亞洲石油出口國:中東產油國和汶萊。(雖有不少人認為因將此類剔除,但持同樣觀點者卻 都未剔除將加拿大等其他大洲的石油出口國剔除,不免有種族歧視之嫌:你們這幫賣石油的中東土鱉也配叫發達國家?)
4,東亞或東亞移民國家和地區:日本、韓國、新加坡(東亞移民國家)和中國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東亞移民地區)
這其中,除了前兩類天生的西方國家外,3/4兩類國家的共同特點是,在西方殖民者到來之前,就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國家形式,有著至少上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一歷史行程中,出現了統一的官僚體系、倫理體系和語言文字,很容易就由傳統國家轉型為現代民族國家。而這些條件,恰恰是非洲所不具備的。
所謂經濟發展,說起來很簡單:投入資源,組織生產,創造產品。但是,要使生產能夠得以組織,就需要有超越基於血緣的部落層面的組織形式。否則不過是霍布斯在《利維坦》中描寫的,部落間相互殺伐的「自然狀態」,生產出的產品會被人用武力方式掠奪,而生產者同樣傾向於用武力方式去奪取他人產品,那麼又怎麼會有人安心生產呢?這樣,首先必須有一個組織去對一定範圍內的武力實施壟斷,這種組織一般稱之為「國家」。
非洲的問題就在於,國家是高度不發達的。現在所謂的「非洲國家」,不過是西方殖民者在地圖上用尺子畫出來的,骨子裡還只是一個個部落,充其量不過是部落聯盟。這種弱國家政權即使是最基本的礦產採掘也難以組織,因此不得不外包給西方或東方的殖民者,依靠跨國公司組織生產,然後從中抽取一定的費用。這就是新殖民主義產生的根源。
而非洲人民骨子裡的「懶散」則是倫理體系不發達的結果。其實人的天性就是「懶散」:吃飽喝足了,幹嘛不晒晒太陽約約炮,天天幹活不累么?反而是支撐一個人奮鬥下去需要理由:為了家庭,為了子女,那是傳統東亞式道德;為了建設社會主義,那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道德,但總之得有一套體系,既說服自己,也通過別人的指指點點(比如過年回家,隔壁大媽問:結婚了嗎?賺多少年薪啊?買房了嗎?)來強迫自己,拚命幹活。而其他一些人提到的誠信問題、腐敗問題,其實也是倫理體系不發達的結果。(想想看,我們雖然也有腐敗,但大家都覺得腐敗不正常啊,問題是,世界上有相當多的國家,覺得腐敗是合理的,是某個職位應得的報酬)
如果西方殖民者不進入,非洲自己能不能發展起來?不好說。因為即使是最發達的日耳曼人,擺脫「蠻族」這個稱號也不過就是幾千年歷史,而人類歷史即使從走出非洲產生各大洲人種差異算起,也有至少13萬年曆史,幾千年不過就是一眨眼,就好比學走路,早兩個月還是晚兩個月都是正常的,決定不了後天發展,我們很難去預測沒有發生過的歷史。而事實就是,西方殖民者來了,又走了。
這對非洲社會其實是有利的,畢竟帶來了現代文明,同時,通過出賣資源,非洲畢竟也能從中獲得一些好處,比他們自行演進不知快到哪裡去了。現在當我們談論西方殖民者對非洲的所作所為時,往往想當然的把非洲土著居民設想為無憂無慮的和平自由民,忽然就被抓成了奴隸。但事實上,非洲部落間的殺伐從未斷絕過,土著居民的平均壽命想必也高不到哪裡去。當然,現代文明也有不利的一面,那就是武器的輸入,使部落戰爭的規模升級了。原來大家都是長矛對弓箭,現在換成AK47突突突了。
國際社會現在的問題是,對非洲的設想太心急了。例如美國在非洲搞的民主自由樣板國賴比瑞亞,全盤照搬美國,連國旗都是抄的,簡直就想到了考試作弊連姓名都照抄的。問題是,民主憲政+自由市場這一套東西,骨子裡是需要民眾的自發性的,先進國家的民主自由可以維護這個國家的先進;落後國家的民主自由也會維持這個國家的落後:落後國家當然也會產生少數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少數先進文化的代表,少數最廣大人民利益的代表,但是,落後的選民,不選。本來最缺的就是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還搞這一套約束國家權力的體制,怎麼能夠發展呢?
平心而論,現在西方社會對非洲的支援,其實是杯水車薪,而一些大學生或NGO去非洲大地做志願者獻愛心,根本就是作秀,也產生不了實質性的作用。對非洲而言,出路其實是有的,只是很殘酷:那就是讓內戰繼續下去。
既然非洲最需要的是強有力的國家機器,而選票根本選不出一個這樣的政權,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AK47去辯論:在內戰中最終獲勝的一方,一定是擁有最強組織能力的一方。相反,抱著鋤強扶弱的心態,最後只會造成誰都不服誰,讓內戰無休止的打下去。讓我來!
都說勤勞不一定致富!
但是不勤勞一定不能致富啊!
你看非洲有幾個勤勞的!
開一個無犯罪記錄證明要半年啊半年!約好的上午十一點見面你到了他跟你說推遲到下午兩點!理由是上午
太!累!了!
尼瑪老子開車過來差點被野豬撞到你造嗎!?
寶寶都不累你累你麻痹!
寶寶我心累啊!
還有,辦個簽證等了半年啊半年!天天催都沒辦法啊!催得不行了才告訴你你當初提交的材料找不到了啊!
找!不!到!了!
你得重新提交啊!可是你的簽證眼看要過期了啊!不管你啊不管你!
聽說去年在南非有一個某公司的哥們簽證過期被逮捕了一晚上,結果就被局子里的人給強暴了啊!
還染上了HIV!
特么的聽到這個消息老子真害怕啊!
老子長得這麼白嫩,萬一進去豈不是沒跑了嗎!
特么的老子平時那麼守身如玉!
萬一被黑人罪犯糟蹋了老子死了的心都有了,還用得著HIV嗎!
太怕怕!
那段時間真是恨死非洲政府了!
最近又出了個事兒,ZF打算調整預扣稅稅率。。
最近又出了個事兒,ZF打算調整預扣稅稅率。。結果尼瑪公文列印發布出來,稅率寫!錯!了!
尷尬得我臉都酸啊,錯別字我能忍,稅率你讓我怎麼忍!
我可以嘲笑你嗎???
再說說business吧!
商鋪周六周日只開周六上午半天,其他時間人家也是要休息的啊!
有中國的店周六周日營業被人家舉報成不正當競爭啊!不正當競爭!
每次周末買東西都跟打仗似的半天內完成你體驗過嗎!
去銀行辦個業務不準備半天時間那是你計劃重大失誤啊!
櫃檯上有的人真的是沒精打采連工作用的都是慢動作你見過嗎!
上次公司財務想給員工工資卡開一個賬戶變動的簡訊提醒。
上次公司財務想給員工工資卡開一個賬戶變動的簡訊提醒。
搞定之後,我們資金經理即刻聽到「叮」地一聲,簡訊顯示賬戶被轉走1000塊錢!
菊花一緊,趕緊打電話問銀行。。
結果得到的答覆是。。。。。
就是試一試你能不能收到簡訊,你的1000塊錢一會就給你打回來。。。
啊!!!!!!!!
還有在工作中!
尼瑪給地下鑽孔,鑽頭還沒拔出來就移動鑽機啊!!
昂貴的鑽頭就這樣被人家硬生生蹩斷了三根!!
特么的你以為你是在交配可以隨心而動嗎!!
這麼低級的錯誤真特么想拿鞋底扇他們啊!
可是我們不能啊!
你一說人家跟你撂挑子啊!
知道在國外想解僱一個人有多難嗎!
作為外企人家去告你能噁心死你啊!
煽動工會鬧罷工啊!
就這樣你給高工資讓人家加班人家還上街遊行啊!罷工啊!要求加工資,但是不同意加班!
從來不考慮自己能給公司帶來多少收益,就想著要這個福利,要這個福利,加工資加工資加工資,不加就罷工啊!
有的人公司雇他都賠本好嗎!
就這樣你說怎麼致富!
怎麼致富!
怎麼致富!!
以上都是本人親身經歷,請原諒我的吐槽吧,因為就在剛剛又被坑了!
分割線不會畫。。。。。。。。。。。
上面是去年寫的原答案,挺不好意思的因為基本是吐槽負能量,當時被氣壞了想著吐吐槽回頭刪掉,可是看到大家比較喜聞樂見我就留下了~
非洲的這種現象我有仔細想過。。
他們生活節奏和習慣確實讓人非常難受,許多人都在磨洋工中虛度光陰,這更讓以勤勞著稱的中國人民不能理解。可是後來想想,我們為什麼非要以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來要求別人呢?人家本來過得就是每天采采果子唱唱歌跳跳舞的日子啊,並且也覺得自己幸福快樂。是殖民者和我們這些外來人,想要他們的資源卻又保留著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一方面要用他們的土地建工廠,要挖他們的礦,要用他們的材料蓋房子,另一方面又厭惡他們本來的生活習慣,覺得我們的廠房效率低了,房子蓋得慢了。這是一種文化碰撞下產生的強盜邏輯,我想他們的生活方式沒有錯,只是這是一個殘酷的世界: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落後就要受欺負,世界上沒有哪個世外桃源能倖免於此而獨善其身,只不過現在換了一種更體面的方式而已。
因為熱帶詛咒
【那片大象填補的世界】
1500年,在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治下,葡萄牙帝國國運正盛。自1434年越過博哈多爾角後,葡萄牙人一直沿非洲西海岸穩步推進。
1498年,達伽馬越過好望角到達印度;1500年,佩德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到達了巴西。正是在這一年,國王派出一支探險隊,沿西非的甘比亞河溯流而上,去探索那「黑暗的中心」。然而,探險隊最終只有一人安然返回,其他人全部被疫病留在了非洲大地上。
後世的歷史學家若望?德?巴洛斯寫道:「上帝派遣一位天使,揮舞著致命熱病的火焰之劍,阻止我們進入這花園裡的清泉,黃金的河流從那裡一直流入我們多次征服的大海。」
此後數百年,這致命的熱病——瘧疾仍將歐洲冒險家們拒之門外,使其無法深入「黑暗大陸」的內陸,直到歐洲人從美洲的金雞納樹中提煉出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奎寧。即使到了19世紀,最偉大的非洲探險家大衛.李文斯頓夫婦仍雙雙死於瘧疾。
甚至到了1900年,非洲尚有四分之一內陸地區未被勘探。迪安·斯威夫特曾這樣描述人們繪製這片黑暗大陸時的窘境:「在非洲地圖上,地理學家們用野生動物填補空白。因此,對於不適於居住的丘原,便填上大象以代替城鎮的缺乏。」
為何歐洲殖民者首先征服的不是近在咫尺的非洲而是萬里之外的美洲?為何同為原住民,今天印第安人總人口僅四千八百萬而非洲有十億人口?現代非洲為何仍陷入貧困的陷阱不可自拔?印度為何看似富足實際貧弱,種姓制度綿延數千年?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要追溯到上古時代,而瘧疾則是其中的主角。
【進化軍備競賽】
多數人都知道,瘧疾是一種由單細胞生物瘧原蟲造成的寄生蟲傳染病,通過按蚊傳播;但少有人知的是,能夠感染人的四種瘧原蟲,即間日瘧原蟲、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和卵形瘧原蟲有著截然不同的特性、進化歷史和地理分布;在千年、萬年的尺度上,這些原生生物與人類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進化軍備競賽。
間日瘧在印度、中東、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地區佔比達80%以上,但在非洲卻不超過10%。所有的瘧原蟲都發源於非洲,為何間日瘧卻被趕出了老家?
現在我們知道,間日瘧肆虐非洲的時間至少在十萬年以上,在這漫長的過程中,非洲人進化出了對抗間日瘧的武器——Duffy抗原陰性:90%以上的西非和中非人缺少一種紅細胞表面的蛋白Duffy抗原,阻斷了間日瘧原蟲進入紅細胞的路徑。由於有了這一強大的武器,多數非洲人對間日瘧基本免疫。
不幸的是,Duffy抗原陰性通過進化機制固化的時間可能不超過7萬年,因此7萬年前走出非洲的智人並未攜帶這一基因,現代印度人和美洲人也就無法對抗間日瘧的侵襲。
惡性瘧是四種瘧疾中最可怕的一種,以發病急、死亡率高著稱,目前非洲的瘧疾80%以上都是惡性瘧。惡性瘧的出現時間可能只有短短數千年。世界各地的人類進化出了多種武器來對抗惡性瘧:地中海地區是地中海貧血,非洲是鐮刀形紅細胞貧血和G6PD缺乏症,美拉尼西亞則是卵形紅細胞症。
這些武器雖然在對抗惡性瘧時威力巨大,但往往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例如,一個人如果從父母那裡同時繼承了雙方的鐮刀形紅細胞基因,往往無法活到成年;而只從其中一方繼承一個基因的人則並無異常癥狀,但感染惡性瘧後死亡率下降90%。
但是,戰鬥的另一方——瘧原蟲的進化更加迅速。20世紀的短短几十年時間裡,瘧原蟲就進化出了對氯喹、青蒿素等特效藥的耐藥性。
人類與惡性瘧原蟲的進化軍備競賽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那就是人類的進化從未停止。已故古生物學家史蒂芬.J.古爾德曾認為:「近4萬或5萬年內,人類沒有發生生物學特性變化,我們用相同的身體和大腦創造了所有的文化與文明。」
現在我們知道,古爾德錯了:地中海貧血、G6PD缺乏症、鐮刀形紅細胞貧血的進化歷史都只有短短數千年到一萬年。非洲人、歐洲人和美洲人的身體並不相同,而正是這不同造就了美洲和非洲截然不同的歷史。
【憂鬱的熱帶】
瘧疾主要是一種熱帶疾病。離開了熱帶,瘧原蟲的生命周期變長甚至停止繁衍,按蚊的活動能力也急劇下降。然而,在非洲、南亞、東南亞、中美洲和加勒比等熱帶地區,瘧疾不僅影響了人類的生存狀況和生態環境,還徹底改變了熱帶國家的社會和經濟運行。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是瘧疾唯一的「穩定傳播區」。由於受反覆感染,大量兒童在4-5歲前死亡(20世紀初,一半的東非兒童在4歲前死亡,絕大多數是因為瘧疾),倖存者可獲得一定的保護性免疫,再度感染瘧疾時死亡的風險大大下降。
瘧疾還極易感染孕婦,導致高流產率、低出生體重和其他先天缺陷。尤為可怕的是,瘧疾和艾滋是一對致命的組合,艾滋病毒感染者更易感染瘧疾,感染瘧疾的婦女將艾滋病毒傳給新生兒的風險也較高。
此外,在很多非洲國家,鐮刀形紅細胞基因的攜帶者超過30%,而他們的後代十個中至少有一個會患病夭折。
非洲人厄運的種子其實早已埋下。由於當地缺少可供馴化的哺乳動物,當非洲人於四五千年前開始由狩獵採集社會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時,他們沒有像歐亞大陸的人們那樣飼養各種家畜。
非洲人砍伐樹木建立村落,人口數量和密度開始膨脹,同時在熱帶雨林中造就了大量的池塘和積水,將聚居地變成了按蚊的天堂。
適應這種生活環境的按蚊只會吸食人血,因為沒有其他動物可供選擇。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一種對吸食人血有著強烈偏好的按蚊——甘比亞按蚊應運而生。甘比亞按蚊80-100%的時間吸食人血,而其他大陸的按蚊常常只有不到20%。這就是非洲瘧疾感染率遠超其他地區的最重要原因。
生活在瘧疾穩定傳播區的非洲人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極高的兒童死亡率,這一持續數千年的強大選擇壓力可能同時作用於生理和文化制度。
例如,相比其他族裔,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的異卵雙胞胎幾率更高:西非約魯巴人生雙胞胎的幾率為4.5%,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在同等條件下,非洲婦女的孕期比歐洲人短一周,早產兒更多且更易存活,初潮時間也更早。
【印度病人】
印度則是一個不同的故事。肆虐於印度的間日瘧以不穩定傳播的方式存在,對成年人更加致命。由於沒有足夠頻繁的感染來維持保護性免疫,人們終身都受到瘧疾的威脅。同時,印度人缺少Duffy抗原陰性基因的保護,使間日瘧與惡性瘧一道成為危險的殺手。
1947年,3.3億印度人中有7500萬感染瘧疾;20世紀上半葉的印度,死於瘧疾的人數超過死於其他原因的總和。為避免瘧疾侵襲,英國殖民者在印度最嗜好的飲料之一即是杜松子酒加奎寧水。
參思生死無常,注重來世的佛教出現在印度,可能並不是偶然的。《首楞嚴經》卷五:「從無始際,與諸無明,俱滅俱生,雖得如是多聞善根,名為出家,猶隔日瘧」,間日虐的寒熱無定,被佛經用來比喻無明的生滅。
瘧疾和其他熱帶疾病的盛行,使大量的能量被這些微生物消耗,統治者們難以徵調足夠的軍人和從事公共工程的勞力,以維持一個大一統的帝國。印度諸帝國在政治和軍事上的脆弱,可能與之不無關係。論者常將熱帶印度與溫帶中國放在同一水平線上進行制度比較,可謂謬以千里。
更進一步,印度的種姓制度可能與瘧疾等熱帶病也不無關係。近年來對印度人基因組的研究表明,嚴格實施種姓內通婚的種姓制度已綿延了數千年。
一個合理的推測是,外來的入侵者(如約三千年前入侵印度的雅利安人)南下進入印度熱帶地區時,遭受了瘧疾等熱帶傳染病的侵襲,種姓制度和跨種姓接觸的禁忌成為一道防火牆,體現了入侵者與傳染病保持安全距離的恐懼心理。
【難以祛除的詛咒】
今天,瘧疾穩定傳播區和其他區域間的人員流動和貿易往來依然十分困難,外國投資者對疫區畏之如虎。1998年,礦業巨頭必和必拓在莫三比克投資14億美元興建電解鋁廠,兩年內即有7000例瘧疾感染,13位外派員工死亡。
瘧疾抑制了疫區的貿易和外國投資,經濟發展自然成了奢望。世界瘧疾疫區地圖,其實就是世界貧困國家地圖。
美洲的兩個北溫帶國家和三個南溫帶國家,平均收入是夾在其中17個熱帶國家的5倍;非洲最富裕的5個國家也位於非洲的南北溫帶地區。熱帶地區幾乎沒有發達國家,瘧疾難逃其咎。
瘧疾不但抑制疫區與外界的交往,還抑制了本地人民的活力。
由於生下的孩子有很大幾率無法活到成年,非洲人生兒育女時更傾向於重數量輕質量,而持續高生育率的社會,女性不得不將幾乎全部時間用於生育和撫育孩子,喪失工作機會。
今天,瘧疾仍是影響生育率的重要因素,生育率超過4的區域幾乎與瘧疾的穩定傳播區完全重合。
200年來流行病學的進步消滅了大部分致命傳染病,並將剩餘的少數逼入死角。但瘧疾這一最古老的傳染病,仍是屹立在人類面前的最後一座堡壘。
2012年,全球仍有2億例瘧疾感染,60萬人死於瘧疾。雖然多數國家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已得到控制,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瘧疾穩定傳播區仍未打破,情況並未得到太大改觀。
---------------------------------------------------------------------------------------------------------------------------------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熱帶農業產量低下
全球熱帶雨林平原為什麼都糧食產量低下,主要是土壤原因
要了解氣溫及降水量對土壤生產力的影響,就先以熱帶雨林土壤說起,在高溫多雨的影響下,過量的雨水帶來強烈的淋溶作用,會溶解並帶走差不多所有可溶解的礦物,如鉀、鈉、鎂、鈣等的鹽基,使土壤失去植物所需的養分而變得貧瘠.另一方面,那些不易溶解的礦物,相對地集中起來。最常見的殘留礦物為重金屬的鐵氧化物,鋁氧化物,使土壤顏色偏紅,因而名稱叫做磚紅壤,形成不透水的硬碟,並且土質具有很強的毒性,不適合農作物的生長.
通常溫度每增加10℃,化學反應速度平均增加1~2倍;溫度從0℃增加到50℃,化合物的解離度增加7倍。在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一年中土壤凍結達幾個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緩慢,使有機質積累起來;而在常年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下,微生物活動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機質,使有機質含量趨於減少。
北方地區雖然只能種一季農作物,但是在夏天,北方地區日照時間長,晚上沒有太陽的時間很短。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長,可以生產更多的養分。晚上,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但也要呼吸等生命活動來消耗養分。北方夏天的夜間時間短使得植物的消耗減少。晚上氣溫低也使植物的生命活動消耗的少。更多的養分積聚起來,使得農業的產量相當高。世界的黑土地帶都以糧倉著稱.
世界糧食主產區集中在較冷的溫帶,原因有3個,1。溫帶土質肥沃(高溫多雨熱帶的土質是極其貧乏的),2。氣候好(中國北方夏天日長夜短,日夜溫差大,有利大幅提高糧食畝產),3。冬天冷(冬死農地的害蟲)。
在高溫多雨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只有火山土及河流下游沖積三角州的土質好肥沃,適合種糧食,象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這些極其貧乏的磚紅壤是不適合農業生產的,更產不了糧食
剛剛從東非坦尚尼亞回來
坦尚尼亞給我的感覺相當奇怪,有一種自己並不是在地球上的錯覺的。在當地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總是就一種現代與原始混合的觀感。
總結歷史,坦尚尼亞就像是一個原始文明在遭到現代文明入侵後強行過渡到了現代社會,一下子就跳過了這中間好幾千年的自我進化過程。
但是在非洲陸續獨立後歐洲文明撤出了非洲,一併帶走的是先進文化對這片大陸的影響,所有在街頭看見大量70,80年代產的汽車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過去的幾十年,非洲人用自己的原始文化加上在歐洲殖民者那裡學到的部分先進文化相互作用發展出了自己獨特的文明也就是現在的非洲,一個乍一看和現代社會無異但社會協作體系仍然停留在部落的水平。
鄉村仍有國王(酋長)的存在;大部分人沒有固定的工作;全國所有的工程師都是外國人;在銀行存款必須付給銀行存款費用;口口相傳的民間信息傳播途徑。。。
打個比方,將一個剛到學齡的孩子送入大學學習,但這孩子剛上完大一這間大學就搬走了,剩下這孩子自己一個人只能進入社會這座大森林獨自生存,有些時候隔壁的叔叔阿姨們會給些糖果和食物這孩子,但孩子拿到後就馬上吃完因為這是他在森林裡學到的本領,但叔叔和阿姨們不知道這孩子其實真正需要的不是糖果和食物而是一整套完善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如果那天叔叔阿姨們不再給他任何幫助了那他也會在森林裡活下去畢竟當年就是這幫怪叔叔們把他從森林裡強行拽出來的。。。簡單地類比一下,三胖國拿了那麼多援助,為什麼一直富不起來呢?所以說援助與窮國致富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上面這句話就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以下完全屬於延伸討論——2014.05.19補充)
我覺得關鍵問題不是援助,而是這些國家本身有什麼問題導致他們貧困落到需要援助的地步。
以下內容也許是所答非所問,我個人主要的思索是:基本完全照搬西方政治制度學習西方文化的非洲(指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欠發達國家)為什麼就得不到真正的發展?嫌長懶得看細節的請直接跳到分隔線以下:
我在非洲工作生活了2年多,去過非洲的7個國家(包括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西非、東非和南非),其實無論是氣候、自然條件還是人種、經濟和文化都很不同。比如阿拉伯世界的北非三國同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就基本是兩個世界(語言與宗教等就不多說了)。南非的社會發達程度總的來說遠高於其他撒哈拉以南地區。在國人印象中,典型的非洲是所謂欠發達的黑非洲,比如兩個剛果(他們的鄰居盧安達近年來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秩序還是國民素質都突飛猛進,完全不是大家印象中的大屠殺時代的樣子了。表現的相當另類,這個咱們也暫且不說。p.s.關於盧安達快速發展的原因我真沒仔細研究過,不知道哪位可以貢獻一下)。我在剛果金生活的那一年有很多經歷和見聞讓我不斷思索這裡始終欠發達的原因。
先說見聞:
- 物價奇高。當地是產銅區,但幾乎沒有任何精加工業,據說銅纜等產品需要進口。遑論其他工業品、生活用品、食品了。唯有進口。當地的雨林氣候不適宜大多數溫帶作物生長,除了當地盛產的香蕉木瓜芒果木薯等有限作物外,其他糧食蔬菜水果等也都要進口。因此當地富人和外國人去超市花大價錢買進口貨;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當地人去髒亂差的集市買本地貨或中國日用品。(安哥拉的經濟要比兩剛好很多,因為石油經濟,但農業和製造業依舊不發達。安哥拉首都羅安達成為全球物價最高的地方。)
- 政府極其腐敗,所謂法律法規制度都形同虛設,民主也只是徒有個投票的形式而已。跟錢沾邊的政府部門都有油水,教育等清水衙門幾十個月不發工資;我在那邊經常收到法院傳票,然後交給公司律師或行政出錢打點就ok了。任何事情幾乎都能靠錢解決,公開索賄司空見慣。就連機場的海關、警察隨便什麼人都會找個理由勒索。沒聽說有什麼監管機制,據說各種援助大多也是在權(力)利(益)集團之中消化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某朝腐敗,可能貪掉社會財富的萬分之一;非洲某些國家的腐敗可能肆無忌憚到直接貪掉萬分之九千(各種主權國家的援助大多帶著政治或經濟訴求,因此明知這些錢落到當權者手中也睜一眼閉一眼,一個聽話的腐敗的政府很多時候要比一個自主的民主和法制的政府要強。反而是一些民間NGO的直接援助行為更實在)。在這些國家,貧富兩級分化的程度那真的是太……大了(我深深懷疑所謂全球首富是不是沒算非洲……)。
- 誠信不是一種基本道德約束。在別處,在社會公約下,大家至少表面要維持一個誠信的形象,即便說謊也還是需要掩飾的,但我發現當地黑人並不認為說謊是個大事,所謂出爾反爾非常正常。當地人有及時行樂的習慣,也許是因為衛生水平、生活條件等等原因造成的平均壽命比較短(剛果金好像是14歲,幾乎家家都有過孩子夭折的經歷),大多數人沒有長遠打算和儲蓄的習慣,月薪幾天就花完。剩下的日子靠「借錢」度日,所謂「借錢」其實都是有借無還。所以我當時身上常備20美元應對這些借錢的需求——就是多了沒有的態度。很多公司為了讓員工能接續下去都發周薪。哦,在剛果金,錢存銀行不僅沒利息,還要付服務費給銀行的。
- 勤勞致富這種觀念沒有市場。我只認識少數的幾個勤勉的非洲黑人,可以稱得上是工作狂。絕大多數我認識的或打過交道的當地人基本都不太屬於主動工作的類型(如果有老闆盯著另當別論)。得過且過的太多,不會為了多賺錢就多吃苦多受累。加班就更沒門了。在當地最有效的法律就是勞動法,僱主膽敢要求加班,肯定有工會和律師來抗議。有個笑話,說有的黑人懶到肚子餓了等樹上果子掉下來都不會爬上去摘(這個有點黑了,不過說的是這個意思)。其實上面說到的借錢還是好的,我曾經親身經歷過有人跟我要錢,他的理由是「因為你有,我沒有。」基本上,哪個人有工作,那全家各種親戚都會等你養活。我曾認識一個總統的顧問,是我說的少數的幾個勤勉的非洲黑人,且非常精幹。但據說他非常辛苦,因為要養活好多好多親戚。
- 崇尚西方文化。無論從語言、文化、政治制度(儘管只是形式)、宗教信仰,還是人們生活中的很多細節都能看到西方文化在漫長的殖民時代中留下的深刻改變。有個小細節,黑人都愛體面,外在的體面比內在的誠信重要的多。即便衣服的質地很差,形式也要好,公司里必須盡量西裝革履,差點也是襯衫西褲皮鞋。反觀中國人,在這方面就不講究得多了,搞的經常被黑人看不下去。。。中國人有錢,但黑人並不是真的很敬重,同中國文化之間也比較少的親近、理解與認同。相對的,白人受到的敬畏就很多了。在公司的日常運作中,同法國人非常相似的,書面文件的遞送和簽收是個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環節。
- 同殖民時代相比社會發展水平整體倒退。從現有的城市規劃、建築和交通設施還是能看出當年殖民時代的輝煌的(不是說殖民本身好,而是單純從兩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看)。半個世紀之前中國的城市什麼樣子大家大概從各種電影和照片中會有些印象,但在那個時候這些非洲殖民地的大城市已經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了。有些地方簡直就是歐洲的複製品,非常精緻。而今城市基礎設施基本破敗不堪,通貨膨脹嚴重,人們的生活水平下降。
- 社會不安定。這點先要澄清下,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亂,但也絕對不太平。我在的時候即便住在白人聚居區也會在敏感時期聽到窗外的槍聲。剛果金東部是常年的戰亂區,首都也曾在2007年成為戰場。聯合國的裝甲車天天在街上巡邏的景象想必是大多數國人從未見過的。
總的來說,經濟落後、政治腐朽、衛生條件差……倒也多少都是真的。不過我絕不是說非洲多麼多麼不好,相反這裡有很多漂亮的景觀,也有很多nice的人,有地道的西餐廳,豪華的酒店和俱樂部,也有靠譜的醫院等等(儘管後幾項基本就是窮人免進了),我在那邊也有很多難忘的經歷。個人對非洲還是相當有感情的。
———————————分——————隔——————線————————————————
下面說我思考的問題,那就是——
為什麼接受純西化的教育,全盤照搬西式文化、生活習慣及政治制度,結束殖民時代黑人自治之後會經濟凋敝、城市衰敗、社會整體倒退了呢?
關於這個問題肯定有很多政治、外交角度的答案,我不妄評;單就個人的見聞感受思索,我的結論是,也許從根本上說,學來的東西行不通是因為非洲本土沒有成熟的哲學。
這個跟上沒上過學、是不是有文化沒有關係。
馬克思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我覺得經濟基礎重要,但不是最穩固的基礎,哲學才是。西方社會經歷宗教戰爭、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啟蒙運動之後才逐步形成和固化現在的政治制度,如果只有經濟上的需求,未經歷這些思想領域的深刻變革那麼社會制度也無法得到普遍認同,也就不會穩固。中國的現狀難道不也是其本土哲學發展水平所能企及的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么?D打頭的那個字沒有經歷類似啟蒙運動帶來的全社會的深刻認同吧?至少沒有或暫時失去了這個機會。
再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殖民時代之前不曾有過國家的概念。上帝的眷顧讓這裡的人們通過原始狩獵和採摘就能生存,沒有資源競爭的壓力也許就是沒有社會化進步的最主要的原因。從原始社會直接被槍炮殖民,頃刻之間被動進入現代社會,之間幾千年的過渡過程全部省略。資本主義沒有留給他們以自我演進、形成本土哲學的時間。在文明的角度,整個非洲大陸基本就是斷層的。那些學來的知識與形式無法彌補歷史和文明的巨大落差,學會皮毛卻缺乏根基,也無法為外來文化進行有效的本地再造。因此所謂民選的政府也都是權錢操縱,援助再多也是養肥了權錢階層,帶著政治目的的援助牢牢地穩固了聽話的政權,這是雙方都喜聞樂見的事情。
以上純屬個人瞎想,也不能以偏概全,不代表整個非洲的狀況。希望同大家探討。
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麼人拿朝鮮和非洲比,朝鮮雖然收到一些援助,但是同時被制裁的多厲害?非洲有幾個國家被制裁?而且如果由中國或者韓國接管朝鮮,朝鮮經濟可能會有一個飛速發展的過程,類似於中國八十年代。
你讓中國接管非洲某國試試。
儒家文化圈就沒有基礎教育差的,朝鮮自己能折騰出核武器,導彈,你讓那些非洲國家試試?越南pisa考試成績比美國都高,中日韓新更是基礎教育的怪物。
非洲怎麼比?
有人說毛什麼的,這事和毛關係不大,中國這個文明都存在幾千年之久了,儒家都存在幾千年了,重視教育被刻在中國人基因裡面,非洲真正以國家形式存在的文明才多久?
很多非洲國家都是戰後才成立的,非洲人在之前從未有建設國家的經驗,對於國家凝聚力,文明認同度都幾乎還是模糊狀態,看看各個非洲國家的國境線,畫的那真叫一個整齊,這種國家全是殖民者,強行捏合起來的,談什麼認同度,國家觀念呢?
能怪非洲人嗎?不能,大陸和香港台灣才分離幾年,你看就弄成這樣,何況非洲國家。援助才是非洲貧窮的原因,可以去看《援助的死亡》。
在這裡理論就不談了,直接舉例子吧
比如非洲某國a,有一家制衣廠,年產1000件衣服,可以提供10個就業崗位,這10個工人可以養活100個家屬,這些家屬脫離農業生產後又可以進入其他工廠。如此良性循環,若干年後a國就可以人人都有衣服穿,看上去前途好光明。
現在美國某億萬富翁聽說a國人沒衣服穿,大筆一揮買了100w件衣服免費送過去。
然後這家制衣廠就破產了。
然後援助的衣服損耗殆盡了。
然後a國國民又沒衣服穿了,致富夢也破滅了。
——————撒哈拉牌分割——————
直接授人以魚會造成這樣的後果,那授人以漁呢?
還是那個a國,現在中國要去援建一個制衣廠。a國從國民到政府官員都很歡迎:現代化的制衣廠無論是產量還是就業崗位都不是本地小作坊可比的,這家制衣廠不但可以解決居民穿衣問題,還可以提供更多就業。
然後工廠順利建起來了,全套設備都是從中國運過去的。
然後投資方認為當地人不足以勝任現代化工廠的工作,開始招募中國工人。 然後工廠運營者發現本地的棉花無論是成本還是質量都不行,開始採購印度棉花。
然後投資方發現a國市場太小,制衣廠產能過剩,就開始把成衣賣往鄰國。
然後a國國民驀然回首,發現這家制衣廠雖然能提供廉價衣物,但沒創造一個就業崗位,沒拉動一點棉花需求,反而把本地小作坊全打垮了。
然後a國國民雖然解決了穿衣問題,但還在繼續受窮。
——————撒哈拉牌分割——————
如果a國發揚獨立自主精神,不要直接援助,只是和外國合作呢?下場其實更悲慘。
還是解決穿衣問題,這下a國決定自己投資一家現代化制衣廠,工人都用本國的,原料也用本國的,徹徹底底的民族企業。
但a國政府發現自己沒技術、沒資金。於是謀求合作,法國人聞聲而來,開出了優厚的條件:所以投資提供無息貸款,以工廠股權為抵押,貸款期限長達10年。同時法國人提供全套的技術支持,還負責培訓工人。
a國上上下下審視了這個協議,覺得不錯,簽了。
然後制衣廠順利的建起來了,順利投產了,數百名當地人有了工作,棉花供應商也笑逐顏開。
然後當地及臨近幾個國家的成衣價格突然暴跌,由於這家制衣廠是貸款建立的,每件衣服都要分攤大量債務成本,利潤很薄,這一跌,制衣廠立刻開始虧損,最後資不抵債,被抵押給了法國人。
然後當地工人被開除了:資本家更喜歡勤勞的中國工人。當地的棉花也不採購了:印度棉明顯要好幾個檔次。
然後事情又回到原點:a國國民還是沒衣服穿,還是富不起來,更糟糕的是他們還背上了不少債務。
非洲很多企業都是這樣被美英法中攫取的。目前非洲「本土」企業90%以上掌握在這四個國家手裡。
——————長城牌分割線——————
建國初期中國幾乎沒要任何國外援助,除了朝鮮戰場上用生命換來的156個工業項目。不要指望那些非洲政客有毛澤東那樣的遠見和魄力。
因為那不叫援助
特么的叫高利貸····
我舉個例子吧
日本的貸款
這貸款只能買日本的東西····
貴
修更貴
那時候公司有一輛日本車,狗日的,外邊漆是新的,裡邊是舊的,翻新的車·····
搬好椅子,開始講故事了。
老張代理了國內幾個大廠家的藥品,臨床效果顯著,如今已經進駐西非某大國快三年了,終於在今年將獨家代理權花高價拍了下來,準備大幹一場。
從年初的時候到今年九月份,眼睜睜地看著一年又快過去了,但是簽下的獨家代理卻沒有為自己賺回來多少錢。相反,前期的市場推廣還投入了不少錢,所謂入不敷出呀。
這幾年為了在某大國站穩腳跟,老張可沒有少花力氣。代理的品種是一個一個地多了起來,價錢也是一個比一個貴。然而,高價的優質葯並沒有給老張帶來過多的收入,隔壁的印度廠商總在老張花了大力氣推廣完以後就加量生產相同配方但是價錢只有一半的同類葯。雖然前期申請了專利,也打了官司,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到了九月份,老張得知,天朝使館準備採購一批大訂單的藥品援助當地醫院。往年,這比大訂單都是國內某某大藥廠吃下來。某某大藥廠可不簡單,藥品還通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並且進入了推薦他們的採購用藥推薦名錄。看著這一塊香餑餑的肥肉,老張也留了口水。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捨不得老婆套不著色狼。老張終於花了大價錢搞掂了這筆大訂單,天朝使館同意從老張這裡採購藥品。(此處略卻一萬字)
天朝援非財大氣粗,三下兩下就把貨款給付了。老張拿到了貨款,抓緊時間開始生產,按照固定日期裝箱拉上飛機,以為從此就高枕無憂了。
過了兩個月,老張收到了使館的電話,問他為什麼藥品還停留在機場沒有清關出來?
這下子老張懵了,他只負責生產和發貨,只要到了機場,當地政府總會清關出來。況且,這是一筆援助物資,哪有人會放著援助物資不要?
第一次接手援非的老張還是耐著性子各方打點,終於知道原來所謂的援非不僅僅是提供食物,還要把食物嚼爛,喂到嘴裡人家才會吃下。
這下子,老張又開始忙活了,各處打點,各處忙碌,終於把那一批大訂單從機場清關清了出來,並且按照受援國各個省份的名單逐一發貨到了各個城市的醫院。
雖然心疼這筆錢,不過所幸當初價格比較高,保證了利潤,如此忙活下來雖然沒有大賺,不過也沒有虧,至少今年的銷量任務完成,年終的獎金有保證了。
想到這裡,老張就心安理得去睡了一個好覺,高枕無憂。
第二天開門,就有好幾個人拿著他獨家代理的藥品上門,問他是否回收藥品?老張拿起藥品一看,「天朝援助」四個大字赫然在目,而且價格只有他同類產品的一半。
老張慌了,想起了店裡還有好幾萬的庫存,不由得心頭冒汗。
第二年,老張就把所有獨家代理的藥品給退了,一個代理權也沒有拿。回國找了一批普葯生產廠家,從此只銷售普葯。
市面上因為獨家代理藥品稀缺,一個月內黑市的價格翻了好幾番,而且還有市無貨。
過了幾個月,新的一批印度藥品抵達,相同的配方,價格只有老張原來的三分之一。
在知乎看到三個相關性很強的話題。第一,非洲為什麼這麼窮。第二,非洲各國一直收到各種援助,為什麼一直富不起來。第三,非洲為什麼一直沒有誕生統一的國家。這三個問題在這裡統一回答。
看了這三個問題的很多回答,多是從政治經濟的角度分析非洲。在這裡,我提供另外一種思路,僅供參考,如果有什麼不足,歡迎指正。我還沒有看到有人從人類學角度分析世界經濟。所以爭議性肯定很大。
非洲為什麼這麼窮,我認為這要從人類進化的歷史中去尋找答案。非洲的人類生態還是原始社會被打破,現代經濟沒有建立起來,最為關鍵的是當地人沒有現代的社會化大協作的文化氛圍。
人類發源於非洲,在這裡首先要敘述一下簡單的人類進化史。
人類學家認為七八百萬年前,人類的祖先古猿是生活在樹上的,當時的古猿是一種大腦發達而且群居的動物。這是我們和我們的近親黑猩猩,倭黑猩猩的共同祖先。
-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人類的祖先被迫從樹上下來。這個時候,人類是一種弱勢群體,任何生物不得不離開他適應了的環境就必然變成弱勢群體。
- 在面對新的生存競爭的時候,首先肯定就是食物的缺乏,於是人不得不什麼都吃,變成了最徹底的雜食動物。一種生物如果食物充足競爭有利是不會去吃那些不適合自己腸胃的食物的。
人類從樹上來到草原,根本沒有適合生存的競爭優勢。
- 草原生物的食肉動物擁有立體視覺,雙眼有大面積的視覺重疊可以形成立體影像。食草動物擁有寬幅視角。不擁有立體影像但視線非常寬,可以觀察各種角度警戒捕獵者。
- 人類擁有立體視覺卻沒有捕獵的本事。成為被捕獵的對象但卻沒有多角度的觀察能力,更關鍵的是,四肢需要漫長的演化來適合在平地上走路。
- 在這種情況下,人類只有一個選擇,就是依靠群體的力量。從此被鎖進了大腦發達但必須依靠群體的死循環中。
為什麼群體生活就必須大腦發達?
- 在自然界中,凡事高度群體化的動物,都擁有相當發達的大腦。因為物種需要發達的大腦來處理群體內部的矛盾。
- 生物擁有一個自私的基因,只要是基因不同的生物互相就是競爭關係,而所有的採用兩性繁殖的生物都擁有完全不同的基因。血緣關係也只是基因近似度很高而不是相同。
- 在自然界中很多昆蟲例如螞蟻蜜蜂採用群體生活,但同一個群體是擁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的。生物學家把它們叫做超有機體。因為基因相同,所以不同的個體擁有完全相同利益。任何一個工蜂都願意為了蜂王犧牲自己,這和人類為了保護大腦而犧牲手指是一個道理。
- 在人類的群體中,每一個個體都擁有獨立的基因利益。對於其他個體是沒有責任的,除非血緣關係。換句話說,人類對於他人沒有天然的信任感,你的同伴可能就是你最激烈的競爭者。這個關係到今天仍舊適用。
- 人類的團體互相是一種幫助和利用的關係,誰幫了你,在你們兩的記憶里需要留下數據,這會成為以後你們關係的一個依據。而這需要發達的大腦來輔助運作。需要記憶的不光是友情,可能還有仇恨,因為對破壞集體的行為進行懲罰,也有利於集體的穩固。
- 這種互利關係不光是人類擁有,很多生物都有,例如一種蝙蝠如果當天沒有吸到血液,可能當晚就會餓死,這時候它需要同伴幫它提供食物,同伴會吐出血液餵給它。但決定喂不喂要看這隻蝙蝠的以往的人際關係。
- 人類行為之複雜需要更強大的運算和記憶能力。不是簡單的蝙蝠能夠類比的。這迫使大腦變得更大更複雜。
大腦的複雜造成消耗更多的能量,結果是人類的肌肉系統更加消瘦,人類更加離不開群體。結果是大腦變得更大。
- 大腦消耗了人類四分之一的能量,這些能量本來是可以用來養活肌肉的。從此人類就踏上了不歸之路,大腦越大,肌肉力量就越小,肌肉力量越小,就越依賴群體,越依賴群體,大腦就越大。這就是大腦發達但必須依靠群體的死循環。
- 首先造成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人類來到草原需要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不能有大的生產孔用來生孩子。而人類的大腦變得太大,造成生產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類讓孩子早產,孩子生下來幾年之內都沒有生存能力。
- 不光孩子沒有生存能力,在這期間女人同樣沒有生存能力,於是女人需要一種方法把男人捆綁在自己身邊,照顧自己直到孩子長大。
- 女人隱藏了自己的生理期,也就是女人沒有明顯的發情期,其他的動物都是雌性發情期雄性來,完事就不管了,雌性自己生孩子。而人類的男人如果想要孩子,就得長時間守著女人,不讓別的男人靠近,直到孩子長大。而這種行為直接調整了社會結構,家庭的雛形產生了。
人類的歷史需要敘述的事件太多,我不一一敘述了,總之,隨著大腦的發達和群體內部不斷的博弈,後來後來人類掌握了火種,再後來語言產生了,最後人類的體型終於適應了草原上奔跑。到這個時候,非洲的原始部落終於形成了。
- 非洲的原始部落只能維持150人之內的群體,因為人類的大腦沒有能力記憶超過這個數字的數據。
- 依靠不算大的群體,還有火種,人類能夠和獅子野狗形成生物平衡。不算弱勢,但也不能統治非洲。
- 人類的發達是從離開非洲以後開始的。
十萬年前,就有棕色人種離開非洲,散步到世界各地。但七萬年前,有一支人類部落離開非洲,他們是黃色人種和白色人種的祖先,他們發明了等級制度,形成萬人以上的大型社會,依靠發達的文化和社會制度。奠定了帝國的基礎。從此開始了人類的文明社會。
- 歐亞大陸的猛獸被消滅乾淨,食草動物也被消滅了。他們橫掃歐亞大陸,滅亡了當地的其他人種。而且他們到那個大陸,那個大陸就是大規模的生物滅絕。
- 征服了動物以後的人類生活並不好,因為沒有了其他威脅,人類人口大規模增長,最後人類又被迫從事農業和養殖業。
- 後來的故事就大家都知道了,白色人種開始航海,掌握了現代科技,跨過了以前從來不能跨越的撒哈拉沙漠,來到非洲的黑人部落,開始販賣奴隸。
以上就是人類的簡單歷史。在這裡要交代兩個細節,第一個是大腦的高度發展和語言的產生讓人類真正出現在這個星球,第二個是社會結構的出現才讓人類成為地球的主人,也就是擁有了上帝的能力。
關於人類大腦的形成:
- 地球上雖然有很多群體生活的動物,例如牛羊之類,但根本上來講,它們只是聚在一起,而不是社會化動物,你見過獅子攻擊一直羚羊,然後其它羚羊回來拚命的嗎?沒有。羚羊和羚羊之間沒有什麼複雜的聯繫,它們只是聚在一起不利於被捕獵而已。
- 生物的大腦能力有限,有一句話叫做不要相信鱷魚的眼淚,最根本的原因是鱷魚的大腦根本就不可能記住任何人,也就是說大腦沒有數據存儲能力,不可能因為你曾經餵食過鱷魚鱷魚就記住你,而不傷害你。
- 而在高等哺乳動物這裡,例如獅子老虎,狼群就可以記住你,你餵養大的猛獸不會傷害你,因為它們知道你是誰。它們的大腦擁有了記憶能力。
- 而到了人類這裡,不光要記住你是誰,還要記住你的每一個行為,還要記住你和別人的交互,等等,這些都要作為和你打交道的依據。正是這種複雜的社會關係,促成了大腦的快速發達。
- 大腦的發達並沒有讓人類擁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反而讓人類更加依賴群體,更加離不開群體,一直到今天這種關係仍舊在起作用,我們單個人離開人類群體幾乎是死路一條。被群體綁定的人類只能讓大腦更加發達。這是一個死循環,永遠不能掙脫。而正是這個這兩者的組合,讓人類擁有了現代人的大腦。
- 大約20萬年前,人類擁有了語言,這時候的人類和現代人就已經擁有完全相同的肉體和大腦了。把他們從那個時代穿越到現代,給予正常的教育,會和我們一模一樣。但唯一不同的是,他們是原始人。還生活在原始部落里。
- 人類已經出現了,但他們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人類,他們和動物共同競爭,但還不擁有絕對性優勢。
原始部落的人是什麼狀態呢:
- 白人到非洲販賣奴隸,並不需要自己上岸去捉,只要傳出信息說這裡收購奴隸即可。原始部落之間會互相爆發戰爭,捉到奴隸賣給白人。
- 九幾年的時候,也就是二十年前,非洲盧安達爆發內亂,兩個部族互相殘殺,短短几個月幾十萬人頭落地。
- 因為互相之間依靠的是大腦的數據來交往,所以無法組織成大的戰鬥規模,人類的大腦最多可以存儲150個人的數據,實際生活中的人類組織比這個小的多,戰鬥隊伍最多幾十人,常常只有十幾人。或者個位數。這種規模的隊伍無法和猛獸爭鋒,所以非洲的獅子,獵狗,獵豹仍然生活的悠然自得。依靠這些猛獸的保護,人類也沒有能力消滅大批的羚羊等食草動物。
- 就像獅群之間會為了領地戰鬥一樣,人類同樣如此。我們對原始部落的美化是因為馬克思的人類發展簡史。實際上的情況是,人類不過就是一種會說話的動物。這就是原始非洲的現實。
社會結構的出現才讓人類進入文明社會
- 因為地球和月球的軌道關係,地球每過若干萬年會進入冰川時代,這時候撒哈拉沙漠會變成草原。也就是說,非洲周期性的會和其他大陸連接起來。而在平時,因為撒哈拉的存在,幾百年前航海時代之前歐洲人都不能到達南部非洲。
- 非洲的人類,隨著這個周期,會不斷的走向世界。幾百萬年來一直如此,只是以前離開非洲的人類並不是智人,也就是說和我們並不是一個物種。
- 十幾萬年前人類也就是智人形成,就已經開始走出非洲,他們是棕色人種,沿海岸線到達亞洲,澳洲,甚至美洲。棕色人種同樣處於部落時代。而在歐洲,當時是尼安德特人的地盤,那是同樣是人,但和我們不是一個物種的人。
- 直到這時,全球有好幾種人類,不是同一個物種,基本都處於部落狀態。發展還是比較均衡的。
- 七萬年前,開天闢地的大事發生了,有一支人類部落離開非洲,走上亞歐大陸,他們是當今人類黃色人種和白色人種的祖先,他們穿過大陸,來到中亞,在這裡,發生了不可思議的事情,人類的部落開始擁有了等級制度。依靠等級制度,成成千上萬的人類組織在一起,共同戰鬥,人類的文明是從這裡開始的。
- 這種有組織的人類開始大規模的屠殺,亞歐大陸的猛獸被屠殺殆盡,尼安德特人滅亡,隨著這群人的不斷擴張,世界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帝國,所到之處,無不是大規模的物種滅絕。這群人到達歐洲的發展成為今天的白色人種,到達亞洲的成為黃色人種。
- 白色人種滅亡了尼安德特人,在歐洲定居,但因為撒哈拉沙漠的阻擋,原來的黑色部落仍舊被保護。直到白色人種發明了航海技術,來到非洲販賣奴隸。
- 黃色人種佔領了黃河流域,接著向南進攻,棕色人種被迫退到海島上,在東南亞,日本等形成眾多黃色和棕色人種的混血民族。最後這些民族甚至到達美洲,形成美洲的原住民。這些都發生在最近幾萬年之間。
- 地理大發現以後白色人種來到美洲,北美洲的原住民基本被消滅了,而南美洲成為原住民,販運來的黑色人種,還有白色人種的混雜地區。同樣,澳洲的原住民也基本被消滅。成為白色人種的地盤。
當今世界的基本狀況:
- 七萬年前,世界全部是原始部落,而且還有不同的物種的人類,但隨著黃白人種的發達,其他物種的人類都被消滅,剩下的都是同一個物種,生物學上稱為「智人」。
- 因為地理原因,黑色人種被撒哈拉和東非大裂谷保護,沒有受到黃白人種的侵犯。同樣是原始部落的棕色人種就沒有那麼幸運,不光中國的大部分被黃色直接佔據,而且東南亞南北美洲的棕色人種基本成為黃色人種和棕色人種的混血人,純種的棕色人種非常少了。
- 最終的結果是全球的人口在文化上,形成三個梯度。首先是非洲的原始部落,其次是原始部落和帝國文化的混合體,最上層是帝國文化。
- 帝國文化以白色人種基督教文化和黃色人種儒教文化為代表,是高度社會化的等級分明的系統有序的。在中國周邊日本韓國越南雖然棕色血統很重,但都有幾千年的儒教統治,是典型的黃色人種文化。
- 非洲南部是典型的原始社會,而處於兩者中間的是印度和南美為代表的被黃白人種文化影響,但卻沒有形成高度系統化的中間地帶。
- 這三個文化梯度的區分只是用來考察人類社會化的程度的,請不要做其他用途,以免產生種族主義的傾向。
人類社會化的組織程度,是成為現代社會的最基礎條件。
七萬年前人類開始擁有社會組織,是人類開始文明社會的最重要標誌,而幾萬年來人類積累的社會制度和文化成果,是人類文明的最重要果實,也是現代文明的基石和保障。
- 在儒教文化圈和基督教文化圈,整個社會是一個完整的整體,每個人是社會的一個部件,每個人都關心整個社會的運作,因為這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
- 而在原始部落里,每個人只關心自己大腦里有記憶的那150個人的情況,擁有完整社會文化體系的社會同樣擁有這種大腦記憶數據的機制,但不同的是我們同時還關心很多社會機制的運作和其他的八卦信息,比如王寶強的離婚案。因為這些都有可能會影響到自己,或者潛在的影響到自己的利益。
- 在高度社會化的社會中,不光是通過社會制度,同樣的通過文化和習俗,讓人們習慣和認同整個社會的運作模式,自覺的嵌入其中,而這些文化習俗是千百年來積累形成的,擁有強大的文化慣性。
不舉例不足以說明問題:
- 你父母給你介紹了一個對象,他們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他們說:她擁有大學文憑。
- 而在原始部落里,人們只能說,她織過一張很結實的漁網。
- 一張大學文憑就可以總結一個人十幾年的生活經歷,大概的狀態,因為這是高度社會化的社會認證。
- 我們可以通過社會認證做很多事情,例如把錢存在銀行是因為你信任銀行。治安混亂的時候看見警察你知道那是你的幫手。甚至在外面旅遊的時候你內急也只需要尋找wc標誌,社會化協作保證那裡可以讓你方便。
而在原始社會形態中,這些都不存在,不光社會上沒有這些東西,而且人們內心沒有相關的數據,沒有與之相配套的信任感和舒適感。總之他們沒有社會化協作體系和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傳統,文化傳統是用來培養人的。
- 這些文化和制度對人的影響之深刻不是我幾句話能夠說的清楚的,它們幾乎就是從新塑造了人。甚至於一個國家或者民族的凝聚力,都是這種文化傳統塑造的。
- 而這些都是千萬年來緩慢形成的,深入到人的內心,成為人的一部分,涉及到他的榮譽感和自尊心。也成為人性的一部分。
- 因為現代社會的強勢,落後的原始部落和准原始部落的人明白了現代社會的運作機制,但卻沒有形成那樣的思維習慣和文化氛圍。同時被打上了深刻的自卑感烙印。
回過頭來我們再來看非洲的三個問題。
- 非洲歷史上為什麼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因為國家本身是等級制度確認以後的一種形態。在等級制度確認以後,通過不斷的兼并重組,力量的較量和融會貫通最後才能形成國家。非洲還是原始部落,連等級制度都沒有確認。事實上,非洲連文明史都沒有。
- 為什麼世界都在援助非洲,非洲卻越來越窮?因為非洲人還不擁有社會化大協作的心理準備。他們沒有辦法用自己的能力融入全球經濟。在非洲各國獨立以後,有些國家比殖民地時代反而大大落後了。
- 非洲人為什麼窮?非洲人還不擁有社會化大協作所需要的各種素質,例如有計劃的規劃生活,例如勤勞,又例如對社會機構的信任,等等等等,這張單子簡直列不完。
重點申明:
- 所有的人類,只要擁有合適的教育和良好的文化氛圍,都可以擁有正常的創造能力和優良的品質。我們在這裡討論的是人類的文化而不是種族主義。種族主義是必須被唾棄的,但無視文化的巨大差異也是不正確的。
- 非洲人是落後了,而不是人本身有品種差異,所有地球上現在的人類都是同一個物種,都是「智人」。人本身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這是必須承認的文化底線。
- 那種認為落後就應該被征服,被教育的屬於法西斯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我們也曾經落後,不要嘲笑落後者。
- 人類雖然來自動物,但人類的文明畢竟在進步,幾萬年前落後的種族會被滅亡,但現代人類希望通過合理的國際體系來協調利益。種族主義會被所有的文明人類唾棄。
- 在堅持文明底線的情況下不能無視人類本身的發展規律。
如果有興趣繼續了解,請參考下面幾個答案
為什麼有些人理所當然的認為中國會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大國? - 人類與生存的回答
印度的落後是因為民主制度嗎? - 人類與生存的回答
為什麼人類自身的戰鬥力不強,生存能力相比還很低下,但是卻把人類基因流傳到了現在並且發展成了高等動物? - 人類與生存的回答
-----------------------------------------------------------------------------------------------九月二十日的分割線
短短兩天時間,這篇文章得到眾多朋友的支持,同時也提出了不少疑問,在這裡對各位表示感謝,同時再補充一點東西。
這篇文章有點長,我前天寫的時候寫到後面就累了,於是後面寫的只是交代了邏輯主線,沒有詳細寫,所以,今天就要補充一點了。
看了大家提出的疑問,主要是集中在下面幾條:
黃白人種是怎麼擁有社會結構的?
非洲曾經有一個桑海帝國。
北非有發達的文明。
大概是這些吧,下面展開說明一下
首先,我們這裡講的非洲,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北非的歷史和文化是和歐洲高度相關的,因為地理原因他們其實是一個整體。所有人都知道,埃及是文明古國。曾經有燦爛輝煌的文明。
非洲的地理很特殊,撒哈拉和東非大裂谷的存在讓南部非洲在漫長的幾萬年里與世隔絕。這保護了原始部落不被外部的文明社會侵犯。一直到大航海時代來臨,歐洲白人從海洋上來到非洲。
桑海帝國實際上大航海時代的,在非洲來說是最古老的帝國,但實際上也不過是幾百年前的事情。桑海帝國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這就很明顯了,這是一個外來文化統治的經歷。
自從大航海時代以後,非洲的原始部落逐漸的被打破,但這個過程是緩慢的和不徹底的,以至於幾個世紀以後非洲仍舊存在原始部落。非洲實際上長期處於准原始部落狀態。到最近一兩百年,陸續被殖民然後是獨立,國家雖然名義上建立起來了,但與國家相適應的文化啊,制度啊,思維方式啊,習慣什麼的,等等軟設備極度落後,這造成他們出現獨立以後反而不如殖民時代的現象。
再回到幾萬年前。
因為冰川的周期性,撒哈拉沙漠有時候會變成草原,這時候非洲南部和整個世界就連起來了。於是作為人類搖籃的非洲就不停的向外界輸送人類。當現代智人也就是我們還沒有發育成熟的時候,這個過程就一直在進行。所以亞歐大陸上一直就有人類活動,雖然不是我們這個物種的,但確實是人類,在歐洲是尼安德特人人,在亞洲有北京人,雲南元謀人等等。幾十萬前他們就存在。尼安德特人人一直到三萬年前才滅亡。當然,北京人是早就不存在了。北京人是很古老的物種。
大概20萬年前,智人會說話標誌著我們這個物種成熟,現代意義上的人類出現了。隨著冰川的周期來臨,棕色人種就離開了非洲。棕色人種曾經到了地球上所有的大陸,除了南極洲和歐洲。這很有意思,南極洲就不說了,歐洲最近,但棕色人種繞開了歐洲。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歐洲有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還是很強勢的。棕色人種基本上是從中東到印度,到東南亞,到中國日本,最後因為冰川時代海平面降低,棕色人種通過白令陸橋到達美洲。當然,澳洲也沒落下。原始部落的棕色人種已經擁有佔領全世界的能力。
七萬年前,新的冰川周期開始,黃白人種離開了非洲。這時候黃白人種面對的是什麼局面?西邊有尼安德特人人,東邊有棕色人種。背後隨著冰川的結束撒哈拉變成了沙漠。回非洲已經回不去了。大家都在問為什麼是黃白人種發明了等級制度。當然這個問題人類學至今沒有肯定的答覆,因為這種問題化石是回答不了的。化石只能告訴你這裡曾經有很多人,卻不能告訴你這些人是朋友還是對手。
唯一合理的猜測是黃白人種被逼入絕境,東西都不能走,只能穿過大陸來到中亞。中亞的條件是非常艱苦的,這裡一年四季分明,面對新環境的黃白人種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冬季,尼安德特人人在歐洲生活了幾十萬年,對冬季毫不在乎,棕色人種在海岸線上生活,冬季的影響沒有那麼大,但黃白人種可是熱帶草原出來的,這起碼逼著他們會規劃自己的生活。就是在這樣的絕境下,社會等級制度出現了。黃白人種擁有了更高的社會組織形式。從此是他們開始征服世界。
棕色人種的戰鬥力是用班,派這個級別的,幾個人到幾十個人。而黃白人種開始組織起營,團級戰鬥單位,甚至是師一級。幾百人幾千人的戰鬥規模,已經足夠讓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低下高貴的頭顱了。
當然黃白人種仍舊不能避免內鬥,人類的所有文明史描述的都是這個故事。各種力量的合縱聯合,殺伐征戰,帝國興衰,一直到今天。這個故事還在繼續。
白色人種在歐洲碰到的是硬茬,尼安德特人是在歐洲生活了幾十萬年非常成熟的物種,他們鬥爭了幾萬年才最終被滅絕。黃色人種來到亞洲面對的棕色人種本來就是同一個物種的人,所以,後來就混血了。除了中國中原地區有純種的黃色人種,西藏,東南亞,日本等等都是黃色和棕色的混血民族。這是血統。但更重要的是文化,日本朝鮮韓國越南其實都是被儒家統治的,是黃色人種的經典文化區域。其他的就比較落後了。
大概就是這樣了,又寫了這麼多。
缺乏自我造血功能。
中國某些貧困縣富不起來同理。一些自然方面的、歷史方面的原因就不贅述..
反正我去那裡做志願者之後發現----
非洲人的性格...真!是!太!慢!了!
非洲人大概是坐在一棵芒果樹下等著芒果掉下來餵飽自己..然後芒果掉沒了..就餓死了..
雖淳樸..但真的不怎麼勤勞..
謹代表個人所聞..《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一句話很有道理:當你去評價一個人的時候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有和你一樣的條件。
《槍炮、鋼鐵和病菌》這本書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什麼當年是西班牙人殖民了美洲而不是反過來?怎麼同樣是進化了那麼久有的地方的人類科技水平竟然如此的低?
請設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個原始人。如果你在亞歐大陸,那你會非常幸運地發現很多野生動植物可以馴化為人類所用,我們至今馴化的所有動植物的祖先幾乎全都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和中國才有分布,這就是我們人類整個農業的基礎啊。而如果你在那時候的非洲出生,你的父母只能教會你打獵和採集,因為非洲的絕大多數大型動物無法馴化,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也無法飼養羚羊、用河馬耕地、用大猩猩捕獵。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要讓西亞地區的可以馴化的動植物遷徙過來而且適應非洲的氣候是很難的。而且非洲中部的雨林、兩側的沙漠都是人類和動植物遷徙的天塹。特別對於沒有什麼技術手段的狩獵採摘社會。所以很多非洲人都沒有點農業科技樹而繼續保持狩獵採摘的經濟知道現代。而沒有農業就意味著沒有資源的積累沒有定居社會沒有其他的一切。
現在你要問我一群連農業剛剛接觸不久(很多都不到兩百年)、正處於一個完全不平等的經濟體系中、備受歧視的人群怎麼沒有利用現代科技發展起來。他們已經做的很好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