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該不該通過買歐洲債券來救歐洲?
呃,本來想給@田牧 和 @Superhistorical 兩位的答案評論的,但是似乎會把評論的結構弄得太複雜,就在這邊單寫了。
還是按照慣例,先把這個問題分解一下:1. 現在中國是否應該買歐洲國家的債券?2. 買了債券是否能救歐洲?
1 關於第一個問題:中國是否應該買歐洲國家的債券?
這個也是@田牧兄答案的主要內容。歐洲國家的債券,我們來一分為三說:德法等先進國,西班牙這樣黑豬國中有一定經濟活力的,和北歐、中歐等地的中庸國,以及希臘、義大利這樣岌岌可危的後進國。而債券主要風險在於:a.債務國的違約風險,b.債務國受他國影響的可能性。
a. 德法等先進國的債券購買意義在於:不存在大幅違約風險,在歐元區有可能解體或部分解體的條件下,這些國家的主權債券收益率會有更加穩定的利率,因此是具有一定投資價值的。 假如我拿了這些國家的國債,我更願意看到歐元區的解體。
b. 中庸國的債券存在問題:一旦歐元區解體,這些國家會面臨一定的貨幣風險,因此需要仔細考慮債務國的風險承受能力。
c. 經濟滯後國的債券,例如希臘一年期國債,目前的收益率已飆至100%左右,完完全全的賭博:一旦該國宣布債務違約或者退出歐元國,債權人的損失無法計算:即便是購入CDS等違約風險對沖合約來對沖,目前這些合約的價格也絕對高到喪失套利機會。一句話,少碰為妙,除非你真的願意拼上身家性命。
至於溫寶寶總理此前的「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和「抄底歐洲」的發言,目前歐洲方面已經給出了「No」的答案,可謂是較上勁了:我們想賣個面子,但是人家不願意接。
2 關於第二個問題:買了債券是否能救歐洲?
我認為歐洲目前不光是缺錢,而是缺乏一種合理的發展體系:經濟滯後國在社會保障上盲目攀比經濟先進國,但因此造成的沉重經濟負擔反而拖累了本國的發展。
反過來,德法先進國現在畏手畏腳不想支援落後國,自然也是意識到了這些國家根本就是無底洞:再多的貸款也都是被用作填補政府赤字,對於經濟重振於事無補。
古語有云「救急不救窮」,而目前歐洲的問題是歐元區10年蜜月期以來,敗光家底導致的「窮」,即使我們給他們買了單,替他們的人民付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我們能夠改變這些一貧如洗卻還貪得無厭的政府和社會什麼呢?
當然,我不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支持者。我曾經是,但看到歐盟這個樣子,我覺得還是儘早結束這一輪全球一體化為妙。之前幾次全球一體化,從大航海時代起,都是倡導者吃了甜頭,大家隨後跟上,但最後倒霉的都是那些力不從心的國家,比如清朝。
還是拿希臘來說事兒:
希臘本國的經濟命脈掌握在三大行業里:旅遊、農產品出口和國際運輸貿易。旅遊雖然繁榮,但由於稅制問題,其對國家財政的貢獻並未顯出其地位,反而是GDP佔比僅30%左右的運輸和出口,是希臘的主要財政收入來源。當希臘貨幣獨立時期,通過控制本國貨幣匯率,希臘的運輸和出口可以同時從貨幣貶值中受益,用以支付國內的政府開銷。
當希臘加入歐元區後,由於關稅和匯率差價的取消,使得希臘在歐盟區內的市場競爭力顯著下降,這一情況的解決方法是:歐盟向希臘提供經濟援助。遺憾的是,這些經濟援助並未幫助希臘進行經濟轉型,而是用來完善和填補公民的醫療和養老體系:一個住著廉租房、領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卻非得要買大排量進口車。長期下去,自然是沒錢買汽油、沒錢修車、沒錢過日子。
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不是哪一家好心的鄰居來替他買汽油,而是幫助他把車賣了,再給他找個好工作。這也是我對這整個問題的答案。拿著政府跟政府做買賣的心態來搞外交是不成的。溫家寶的講話有一種暗示性,就是我買你們的國債,你們承認我的市場經濟。中國真的是這個思路的話,那我覺得太悲哀了。承不承認市場經濟事小,相關的關稅、貿易限制、投資限制等才是關乎中國利益的事情。中國政府想要的這些都是要通過對方議會立法實現,對方政府說了不一定算;而中國的經濟顯然不符合完全市場經濟的定義,歐洲各國政府如果應允承認,那就要面臨輿論壓力和反對黨刁難。跟別人要別人給不了的東西,別人還得擔額外的風險,這種買賣,怎麼能做成?
當然希望他們不會這麼傻。義大利債(希臘債/西班牙債)可不可以買?當然可以,但是不宜大量買入。義大利債雖然便宜,但是風險極高,中投拿著外儲投資首要目的當然是保值而不是增值,所以拿著人民的錢去抄底,去投機,當然是說不通的。不買義大利債不表示不救歐洲,全球一體化到今天,一個主要經濟體打個噴嚏,剩下的主要經濟體都得跟著感冒。救歐洲可以考慮其他的方式,比如購買德國國債,然後施加壓力讓他們去救義大利。
已經是進退維谷。正常判斷是不應該買,但是目前被人裹挾如此,不買只怕搪塞不過去。
2月份去了趟西班牙呆了1個月,覺得那裡的人民真的幸福啊,懶洋洋的泡在酒吧喝著紅酒吃著tapas,公務員每天才工作4小時還是5小時,這種狀態的人需要你去救么。
前段時間鬧美債危機的時候簡單想過這個問題,誰讓我的業餘愛好就是憂國憂民呢?但無奈不是國際金融專業,甚至連該專業票友都算不上,僅依靠新浪新聞自學成才,弄不好有些基本概念都是錯的,只當拋磚引玉了。
1、央行有大量外匯儲備,留在手裡還補不上利息(外匯儲備中的存款部分),因此必須投資。由於是外匯,無法投資到國內(否則還得找自己兌換人民幣),只能選外面投。
2、歐債不是歐盟發行的,是以國家為單位發行的,這裡有些國家不太靠譜,例如:希臘,這些不靠譜國家的債務你不敢買,那些靠譜的國家,比如德國,國債又比較貴,你大量買入的話還會更貴,歐洲沒有哪個國家的國債可以容下這麼大一筆錢,當然散開了買也可以,現在也是這麼做的,中國的歐債也買了不少。
3、看了上面兩點,許多人提出應該買資產,但涉及能源行業,人家不賣。當然剩下的空間也很大,可以投資國外股市或一些金融產品,這就產生了中投。有了中投我們才知道原來投資希臘國債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4、看了上面三點,我就在想,親愛的美國國債,度盡餘波,其實我一直愛的都還是你。
中國就算大量購買歐債,恐怕也救不了歐洲(當然可能也談不上救,誰也不比誰強多少),如果歐元區有退出機制,或許好一點,可以剝離不良資產。中國就算投資歐債,也無法得到歐洲的認可,因為我們之間的價值觀不同,有時真不是一句文化差異可以搞定的,當你不認可你老闆的人品時,就算他給你發工資,你也不會感激他。
央行在外到處投資源於外匯儲備過高,外匯儲備過高一部分原因在於人民幣對外有升值壓力。如果讓人民幣升值的話,或許可以減少外匯儲備,但對出口影響又比較大。
難道真就沒有辦法么?個人認為應該讓國內的企業去國外投資,雖然咱們在這方面吃過不少虧(在這點上,政府應當給予一些支持),但或許化整為零算一條出路。(也許投資日本靠譜點?這我就不知道了,還是等專家的磚吧)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
政府債券問題,是歐債危機的導火索,是表面現象。但是不是解決歐債危機的直接辦法。
歐洲人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只不過把中國人供起來,哄起來,就像忽悠大款一樣的,騙你拿出錢罷了。
實際上,中國政府投資政府債券,不會收到經濟和政治上的任何好處,除了幾句吹捧的話。
對於歐債危機,相比投資政府債券,中國政府不如鼓勵實業投資。可以收到多種好處。
加大對於歐洲基礎性產業的投資,來獲得長期的投資回報;例如電力,水務等,這是李嘉誠正在做的。
加大對於技術性產業的投資,來獲得技術升級;例如濰柴動力和三一重工的故事。例如義大利的奢侈品,當然把奢侈品作為技術性行業的話。
放開對外投資的政策,鼓勵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當然,現在中國政府也在這麼做,近期大幅度放寬了對外投資的審批。
加大對於個別危機國家的投資,來獲得重要的戰略性資源,例如希臘的物流交通設施,西班牙的電信行業,通過在一些國家站穩腳跟,來獲得未來發展的重要支撐,發揮這些國家的地緣政治的作用,例如希臘的港口設施,是連接歐洲和東歐的重要支點;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企業,是連接歐洲和南美洲(西語葡語區)的重要支點(黃金三角)。
通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來獲得在歐洲進一步發展的據點和跳板,來釋放在經濟界的「特洛伊木馬」,打入歐洲市場。
目前中國企業對於希臘、西班牙、葡萄牙是投資熱點,我個人覺得一個不應該忽視的國家是斯洛維尼亞,這個國家目前深陷危機,情況不比歐豬四國好,目前在該國有大把的投資機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東歐裡面比較靠近西歐。該國拿出了一大批好的項目來出賣,其中有一些好機會和好行業。.
斯洛維尼亞國家因為過小,以及沒有大聲哭窮比較安靜,而受到了那些希望在危機中檢漏的投資者和冒險家的忽視。
日本企業已經注意到了該國的投資機會,松下果斷出手,入股了一家歷史悠久設計感超強的當地企業。
救是可以救,但時機不該是現在,歐盟解體方為良機····
救歐洲這種說法不靠譜
其實國人有一個誤區,歐洲和美國經濟脆弱,需要中國購買他們的國債滿足他們的支出。
但這個世界最不健康的經濟體,中國是個榜樣,就像個吃偉哥勉強支撐能力的情況。(囧)
政府高稅收維持財政對經濟的控制,通過政府投資推動經濟。
而西方自由經濟是通過投資需求拉動民間投資,市場需求拉動實業。
到底誰健康呢?西方經濟就是心臟推動,中國經濟是靠大腦推動。
實體經濟脆弱,依賴國外需求,虛擬經濟泡沫,目前大家只是沉浸在浮華的外表而已。
所以說「救別人」就免了吧,先「治好自己」。
歐美國家是中國最大的外貿市場,是我們的主要客戶。
如果歐美國家大批失業必然引致對消費的大幅下跌。
中國的外貿貨賣不出去,中國人也大批失業。
中國的策略很清晰:幾乎不惜代價地救歐洲,完全不惜代價地救俄羅斯,但目的其實是為了分散美國的注意力,同時保住自己在歐洲龐大的市場。。。
如果中國只有3000億外匯,當然經濟考慮是唯一的。但是當有3萬億的時候,政治的考慮已經遠遠高於純粹經濟考慮。政府難道不知道歐洲債券風險大?當然知道,但是你要不買,歐洲真的垮了,中國的外匯還不成了了美國的刀上魚肉,想怎麼砍怎麼砍。就是為了給美國博弈都已經保住歐洲。各位不妨想想二戰之後的馬歇爾計劃,為啥要救歐洲,無他,不救他自己更難過。
轉一篇郭凱的『經濟筆記』文章: 一個假問題
http://www.kaieconblog.net/2011/10/21/10451/
年會期間,我跑去聽了一個名為「中國的十二五規劃和金融改革」的討論會。這是一個和歐洲八竿子打不著的會。只是,參加討論會的人中間有人民銀行的副行長和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局長易綱,等到記者提問的時刻,幾乎所有的記者,都在追問易綱同樣的問題:中國將如何幫助歐洲?當然,同樣的問題也在國內被很熱烈的討論著,還要加上一條:中國該不該救歐洲?
可是,這些問題在我看來都只是,假問題。假問題的意思是,這些問題的前提是不存在的:中國不可能救歐洲,因此沒有什麼如何救和該不該救的問題。
說中國不可能救歐洲,不是說中國沒有足夠多的錢,或者沒有政治上的可行性。事實上,中國的外匯儲備之巨和經濟總量之大,恐怕讓中國比起德國和法國更有「能力」來救歐洲。至於政治上,如果真的事到緊急,那恐怕就是「一切皆有可能」了。
說中國不可能救歐洲,是完全從經濟的角度說的。沒錯,中國可以購買更多的歐洲債券;沒錯,中國也許可以投資歐洲銀行;沒錯,中國也許可以購買歐洲的資產;沒錯,中國還可以通過多邊機構,比如說國際貨幣基金,歐洲央行或者歐盟,參與對危機國家的貸款。
但,這些都不能真正的救歐洲。如果這些行為就能救歐洲,那事情就簡單多了。大不了歐洲央行像美聯儲那樣不停的在市場上買債券就行了,而危機的國家,則可以通過發國債來為遇到困難的銀行注資。事實上,歐洲央行已經在市場上買了很久歐洲國家的國債了。這不是一個秘密:不少歐洲國家國債,如果沒有歐洲央行托市,早就賣不動了。只是,這些都沒有解決歐洲的危機,相反,危機還在越來越加深。原因很簡單,歐洲的問題比簡單的流動性危機要深多了,歐洲的好些國家面臨的是資不抵債和低增長的雙重危機。
資不抵債意味著,你不可能通過借給歐洲更多的錢,而讓其擺脫危機。所以,即便中國去買更多的歐洲債券,這也只是在提供流動性,提供短期的呼吸空間,而並不能降低歐洲的債務負擔。這是中國不可能救歐洲的第一個原因。
低增長意味著,歐洲沒法把現在的問題推到10年或者15年後解決。一個快速增長的經濟,只要把債務向後推幾年時間,現在看起來的很多的債務到時也會因為經濟增長而變得不再那麼恐怖。只是,如果一個經濟幾乎沒有增長,推遲也不解決問題。看看日本就知道一個沒有增長的經濟幾乎是不可能消化債務的。而中國,是沒法直接幫助歐洲增長的,特別是如果那些國家完全缺乏國際競爭力。這是中國不可能救歐洲的第二個原因。
更壞的是,資不抵債和低增長是互相加強的。增長越低,對債務的容忍度越低;債務越高,還債的負擔就重,用於投資和消費的就少,增長也會更困難。因此,歐洲的不少國家,此時此刻處於一個異常困難的位置。它們不比美國,因為美國的經濟還更有活力;它們也不比日本,因為日本好歹沒有什麼外債。
誰才能救歐洲?只有歐洲自己。那些高債務國家的債務,必須通過某種方式來消減,不管是通過違約讓債主承擔,還是通過歐洲的財政一體化轉移給那些低債務的國家。而改變低增長的現實,則意味著深刻痛苦的結構性改革。獲取競爭力是沒有什麼捷徑的:要有競爭力必然需要經濟里要有足夠的競爭,因此所有被保護的產業都得放開;要有競爭力,這些國家的工人必然要更努力的工作,同時接受更低的工資和福利。總之,不少歐洲人,恐怕要學會告別舒適的生活,因為這場危機意味著,靠債務維持高水平生活的日子結束了。
所以,面對歐洲的債務危機,中國真正能做和應該做的,大概只是和其它國家一起提醒歐洲:面對現實,自我救贖。
我很驚訝竟然沒有人提到二戰後美國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想想美國政府為什麼要極力遊說國會促成「馬歇爾計劃」。
呵呵難道社會主義中國這次準備扮演資本主義的救星?溫這次真的是腦子搭住了!什麼「下一盤大棋」,援助歐洲完全是目光短淺的行為,中央的國際事務顧問腦子被門夾了吧?這方面真應該多學學英國人!
無論如何都不應該救!無論出於任何理由都不應該救!如果希望這世界上多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話就不要救!
好吧,我簡單解釋下為什麼不要救——尤其是中國!
經濟危機越嚴重,失業率越高,左翼政黨上台的可能性就越高,左翼政黨一般來說都是親共的!美國萬分清楚這一點,但是從美國國家利益出發,他們多半會選擇在歐元區解體後再援助歐洲。我很納悶溫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為什麼連這一點都想不透,真的是老了么?
政治白痴表示,衡量以下兩點
1.鑒於歐元穩定在長期對中國有利的程度
2.救的話,風險?投資額?機會成本?
另外考慮怎樣能讓歐洲真正產生對歐元負責的人——人民幣有中國政府負責,美元有美國政府負責,歐元由誰來負責?就本小白所能想到的,沒有是不成的。
問題的本質是:購買歐洲債券就能夠救歐洲嗎?答案是:不能!歐洲的解救,歸根結底非自救而不能救。目前的困境,是歐洲內部歷史經濟社會政治所有矛盾和發展的集中反映,以及受外部世界的衝擊影響而已。歐洲需要的是全面起底的一場社會變革,只不過當前最明顯,最痛苦反映在敏感的經濟晴雨表上罷了!
中國援助歐洲有助於提升國際形象,也能換取一些對中國有利的條件。但是,中國老百姓卻不樂意,中國的錢都給外國人花,自己的老百姓卻還很苦,很多人接受不了。在援助歐洲這個事情上,一個處理不當,可能會使國內的社會情緒變得更糟
少買,一舉兩得!
很顯然,中國不應該買歐債。買了除了慶付那些冠冕堂皇的表面文章外,只有暗地裡讓人笑話。中國的行為只能被別人牽著走,這並不是什麼真正提升中國影響力的途徑。中國應該很明顯地只是像征性買點,表示一下支持就足夠了。西方國家對這些東東的操作經驗超過兩百年,中國去趟這個幹嘛,他們第一次危機的啊。中國更應該做的是從自身的實際利益出發,你強大了,人家自然把你的話當一回事。
順便問一句,買歐債就能救歐洲?這是童話吧!
國庫過於充盈會影響決策的有效性!哪一天國庫是緊巴巴的,哪一天財政收入是遠低於GDP增長的,我相信這個問題是如此的顯而易見!買,該買,但你要買的時機合適,別老是一買就掉泥塘;買,該買,好歹也把條件談好的再買。
就一句話:雞蛋不能全部放在一個籃子里~~
歐洲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多半是會出手的,不過怎麼出手比出不出手更重要。最好別一個人充大頭,是要拉上印度,巴西等一起救。不過關鍵是時機,拖下去,相信給中國的機會更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