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和榮格對心理學的貢獻有哪些本質區別?

兄弟(姊妹?)問題:「弗洛伊德同榮格關係決裂是因為反叛還是因為嫉妒?」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89120 (本人不是太贊同這個問題問法本身的八卦色彩)


泛性主義,這是大多數人譴責佛洛伊德的理由


一個盡往性上扯,一個盡往玄上說。這就是區別。
文無第一,這倆人都挺有意思的,弗洛伊德本人也不算是一個心胸特別寬大的人。
不過他們倆的貢獻挺大的,弗洛伊德完善了精神分析的各項辭說與情景設置,榮格完善了心理治療的不少具體方式。
當然,一個獨立思考的、理性的人,應該可以很好的兼收並蓄這倆人的成果。其實並不衝突。


因為理念的分歧。
各位話說的太武斷了吧。
榮格的東西包含文化,信仰及精神。
不去多讀讀這些,單從表面分析就下結論不會太單薄么。
文化本身就是很厚的東西。


後者比前者有錢,後者的兩來訪者得到兩諾貝爾獎,前者所研究的來訪者有創立社工…… (收到CAPA黃宇文同學「Anna O 是布洛伊爾的病人,弗洛伊德沒有接觸過Anna。

布洛伊爾在1982年7月22日結束AnnaO的治療,隨後Anna轉院且由賓斯萬格接受維持治療。布洛伊爾和弗洛伊德的接觸要在這之後。」提示…… 那麼只能說 後者 寫了很多案例,經管不一定是他親手,儘管他出書寫治癒的案例如狼人也出回憶錄說沒被治癒……)

Freud的最大貢獻包括:對理解人類的心靈有最 初始/基本的貢獻:

1 對心理防禦機制的說明,自我用來保護自己免受來自內部焦慮或外部威脅的技巧;
2 動力學潛意識 焦慮不安的潛意識生活,潛意識和意識生活在動力學上緊密相連
任何人要嘗試理解人類心靈都越不過去,心理防禦機制和意識與潛意識的互動。
他的鼻祖地位是基本固定的,儘管有很多錯誤。 而且可以BBC有拍攝關於他的侄子如何改變我們如今的生活消費習慣等。

而Jung最大的貢獻莫過於,集體無意識的提出。 人格心理學角度MBTI是基於Jung提出的內外向等維度等。歐洲有錢的,或者很多教授後期都會或多或少考慮他提出的35歲後的自性化…… 內容。
他的原型等等也很棒…… 兩個人都是牛人。

我個人不認為他們會只是因為反叛或嫉妒而分裂,他們真正的分裂在於理念的不一樣。
雖然我對電腦編程一竅不通,但是假象一個說JAVA是唯一終結真實語言,一個說C++才是之類的。 兩個人就難以有繼續對話的機會。

還有兩個人潛意識都有對父親咔嚓決裂的情結吧,假設,那麼這就叫replacement.置換到彼此關係上。

還有,任何理論,如果我們放在其時代背景下考慮就不得不覺得想出來,歸納出來的人很厲害。
在潛意識不豐盛的年代,有人告訴你人生最重要的性生活,性壓抑,慾望,驅力,本能,有人在紛繁的社會中提供一個分析的空間來理解和孕育自身。
Jung講的鍊金術,想像下那個年代的人要黃金,我們現在又何嘗不是要那金光閃亮可以讓我們無論在物質還是精神世界上更好生活的煉化物?!
他們提供了當超越神本主義,超越物本,甚至超越人本中更操作,更清晰的理解自我和人生的內容。
這些值得讓任何感興趣的人去讀讀學學看看和探討探討。


榮格的修為高一些,大概在初禪以上。弗洛伊德嘛,典型的好鬥分子。然而你以為他們都是世界前茅的心理學家就錯了。他們只是一般的心理學家,就跟你家當地道觀、寺廟的主持差不多,甚至有可能只和你同學的知識分子爸爸,你鄰居家的算命爺爺差不多,甚至知乎上半數以上的大V都比他們寫得好(除了畫曼陀羅,畫曼陀羅可以看出榮格在認識上達到佛的境界,但是在實踐上他不行)。他們只是筆杆子比較厲害,善於炒作罷了。其實你可以把他們說的全都忘記的,因為現實根本沒有這麼簡單。


弗諾伊德發現了夢的重要性,主張通過對夢進行分析,對夢中的事物進行聯想來找到心裡根源所在,榮格則認為並不需要通過夢境只要從任何一個詞開始聯想就能找到一個人的情結所在。榮格的另外一點貢獻就是集體潛意識的發現。
小吐槽一下,弗洛伊德理性的過分,一本書都在舉例,榮格講話太玄,令人難以捉摸。感覺2個人性格差別很大,能交流到一塊去真是奇蹟。


ISTJ弗洛伊德和 INFJ榮格的宿命糾葛啊!後者由於弱勢功能是現實感受,因此極度羨慕前者的條例清晰,細節完善,井井有條,理論豐富,前者弱勢功能是超驗直覺,因此欣賞後者天資聰穎,早熟深刻,文采靈動,創意非凡,但本質上根本不可調和。一個重視可感可見的現實經驗,似乎是死板理性派實則是機械而實際的現實作風,一個是超越現實的形而上化身,渴望脫出經驗與表象限制尋覓永恆本真,唾棄眼見之物,因此二者後期註定越來越遠。兩個都是強人,兩個都是學術大佬,但一個註定偏向科學,一個註定偏向哲學和玄學。


本質區別就是,一個用性舉例說明,一個用神話故事舉例說明。


弗洛伊德理性的可怕
榮格玄幻的邊都沒有


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的區別。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 榮格 | 弗洛伊德 | 心理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