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保健品維生素價格十分高,但藥店銷售的普通維生素只要3塊一瓶,其中差別在哪裡?

在藥店中售賣的維生素都是幾塊錢一瓶的,而各大品牌的維生素都是幾十上百,其維生素含量基本差不多,這些所謂的維生素保健品是否價格虛高?有的保健品還標榜是天然萃取,那麼難道說藥店賣的便宜的維生素是化學方式合成的?

相關問題:安利的維生素 C 與普通維生素 C 有區別嗎? - 醫學


今天,家裡的複合維生素B吃完了,懶得去醫院,就來到了樓下的藥店。

我:「你好,我想要一瓶複合維生素B片。」

店員:「請問您是長期使用嗎?需要藥品還是保健品?」

我有點納悶,但沒太注意:「就自己每天吃一兩片。」

店員:「這樣的話建議您使用xx堂的天然複合維生素含片哦,純天然植物提取而成,沒有副作用,不像人工化學合成的維生素那樣長期吃會對身體有害哦……」

我:?????


我:「人工合成的維生素對身體有什麼害處?」

店員:「……呃,總之就是不好啦,畢竟是化學的東西嘛,『是葯三分毒』。」

我:「好吧,那這個xx堂的天然維生素要多少錢?」

店員:「現在正好做活動哦,一瓶100片的只要130元!」

我差點吐血:「Excuse me?維生素不是才幾塊錢一瓶嗎???我就帶了十塊下來,還指望拿零錢順便打瓶醬油呢!!!」


我:「那我要那種有害的『人工維生素』,就以前幾塊錢一瓶的。」

店員:「不好意思哦,那個沒有,因為是有害的,現在也很少人來買了。」

沒辦法,遂到另一家藥店。結果,連續跑了六七家,都是類似的問答情景,不同的只有「OO堂」、「某恩貝」、「紐X萊」等等五花八門的牌子。最後跑餓了,一氣之下用全部家當吃了碗桂林米粉,然後回家。

尼瑪,早知道這樣我還不如直接去醫院呢……

回來以後,我越想越心疼那十塊錢,不平則鳴,於是有了以下的文字。

到底「天然維生素」跟「人工維生素」有沒有區別?「人工、化學」的一定不好嗎?

先來跟大家聊聊歷史。

1897年,荷蘭生理學家艾克曼為了研究腳氣病(一種以雙腳麻木、無力為初始癥狀,後期可發展為心力衰竭的神經性疾病)來到了爪哇島,經過觀察發現,那些只吃精磨白米的島民都有腳氣病的問題,而吃未經研磨的糙米可以治療。

艾克曼提出了一個假說:糙米可能含有一種人體必需、而且不能自身合成的物質,如果缺少了這種物質,就會引起腳氣病。後來證明,這種物質就是維生素B1,是人類第一個發現的維生素。維生素的英文叫vitamin,意思是「維持生命的元素」。

現在,人們已經知道,人體一共需要13種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維生素H,維生素P,維生素PP,維生素M,維生素T,維生素U,水溶性維生素。

你一定聽說過「只要飲食均衡,就可以從食物獲取足夠的維生素」這句話吧?沒錯,野生動物不會隨隨便便就缺乏維生素的,古人們也一樣,這是因為他們的食譜相對原始、多樣。

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各種精製、加工食品的出現,加上越來越挑剔的飲食習慣,某些人就可能因為食譜過於單一、或者食物在精製過程中的損耗,造成維生素攝取不足。


如果已經出現了維生素缺乏的病徵,這時候通過食物補充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了。「如果維生素能通過人工合成,就方便多了呢!」

1933年,在一眾科學家的努力下,維生素C被成功合成,從此「有害的人工維生素」踏上了歷史舞台。至今,這個「害群之家」已經治療了無數因維生素缺乏而患上腳氣病、夜盲症、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等疾病的病人。

有害?有害你妹呢!你全家都有害!


多年的研究和使用證明,大部分天然維生素和人工維生素的化學結構、生物活性都幾乎一樣,意味著它們的功效也是一樣的。有些維生素,比如葉酸和維生素B12,人工合成比天然的人體吸收率甚至要高一倍!當然也有例外,維生素E就是天然的吸收率比較高。

但是除此以外,天然維生素和人工維生素就沒有其他區別了,別指望天然維生素能有人工維生素以外的「神奇功效」,也別指望它們能逃脫人工維生素的潛在風險。

是的你沒看錯,長期、過量地補充維生素對人體有潛在風險。

沒事多吃維生素有益健康嗎?

維生素E被很多廣告吹噓為「抗氧化神器」、「防癌聖葯」。然而,最近發表在權威醫學刊物《美國醫學協會雜誌》(The 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的研究表明,長期服用維生素E對預防癌症不但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會讓患前列腺癌的風險增加17%。

另外一篇同時期發表在《內科學紀要》(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則指出,長期服用維生素補養品(包括複合維生素製劑、B族維生素,以及鐵、鋅、鎂等微量元素)的女性的死亡率要高於不服用者。

類似的報道還有很多:比如常年攝入高劑量的維生素D會增加老年女性的骨折率;服用維生素B12加葉酸會增加患肺癌的幾率等等。

這些結果不禁讓人大跌眼鏡:你說多吃維生素沒用也就算了,現在居然說可能有害,這下咱們就不能淡定了。


講道理,目前對於長期預防性服用維生素的作用,醫學界仍然沒有定論,有不同的聲音都是正常的。只是我覺得大家沒必要花錢拿自己做試驗。

對於維生素的看法,應該立足於「夠用即可」:

如果我們最近有點偏食,補充一些維生素C、複合維生素B也無不可,我自己也是這樣做的。對於特殊人群,比如孕婦兒童、胃腸手術後的、或者正在服用特定藥物的朋友,該補充維生素的要補夠量,這方面需要遵循醫生的醫囑。

回到開始的話題,那為什麼外面都在賣貴价的「天然維生素」?

馬克思說過,資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它就會鋌而走險,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人間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死的危險。

楊絳老前輩說得太對,我們的問題在於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http://weixin.qq.com/r/AEhqcrHE8eyOrfUR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區別還是有的。
保健品維生素的標準是保健品或者食品,而普通維生素是國葯准字,生產標準比保健品維生素嚴格得多,生產線的規格、無菌標準、原材料標準等等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換句話說,保健品維生素出問題的幾率比普通維生素高的多的多。


接觸過安利的怒答!讓我們看看偉大的直銷模式下,安利維生素C為什麼一瓶高達347元
1、每瓶維生素C,24.5%的提成,給安利的高級營銷經理,然後在這24.5%中按比例分給下線;
2、每瓶維生素C,4.5%提成,作為FC等高管的保障基金;
3、每年好幾億的廣告費用,在各大電視台投放,請各種代言人,比如孫楊、鄒市明;
4、每年安利都會組織高管去美國、澳洲開會,其實就是到這兩個國家工廠參觀而已,這是安利一個非常大的噱頭,那就是告訴下線你看你們多做幾年就可以免費全世界旅遊;但這些大媽們不知道,其實自己這輩子都不可能做到旅遊,而之所以這些高管能旅遊多虧了她們的付出;
5、每個月都召開好多次大展示會,在各大城市租各種一次百萬的體育館,然後號召全市的安利大媽過來聽,期間會請各種文體明星過來宣傳安利有多好,並且有一大堆高管現身說法說我也是一窮二白變成千萬富翁,然後這些大媽會極其瘋狂在下面吶喊;
6、在中國市場無論定價多高都有人會買,因為直銷模式下每個做安利的都要囤貨。為了忽悠這些人買,一個又一個安利的科學家會告訴你他們的維生素C是純天然的,外面都是合成的,他們的維生素C一粒相當於9個橙子,雖然一片折算下來要一塊多錢,但比起9個橙子那是賺了多少啊....於是無數的直銷人員都趨之若鶩了。但他們沒人知道,代購的安利維生素C也只要一百多塊

於是,安利在中國市場的價格本來就虛高,還被廣告、好幾種不同的高管提成、旅遊、展示會等推高了成本,最後的價格能不高么?可憐的是,每個安利的人接受的教育,都是直銷模式不需要經過中間人所以成本低所以定價低,而大部分人還真的信了....


看了一下現有的答案,大多是從智商稅、提成、推廣(含廣告)、包裝幾個方面。@周琳
說的很全面。保健品的價格虛高,@安雲
說的也很好。某利的角度,@李文琦
說的也很深入。下面我來補充一下@勞風雷
關於生產工藝方面的回答。

一、原料葯VC的生產工藝:

1, 萊氏法

國際通用的萊氏法是VC生產的經典方法,系以葡萄糖作為起始原料,經催化加氫製成D-山梨醇,再經醋桿菌深層發酵氧化製得收率很高的L-山梨糖,L-山梨糖經丙酮和硫酸處理生成2,3,4,6-雙酮基-L-山梨糖(簡稱雙酮糖),最後與鹽酸、乙醇合成粗品VC。最終經過提純(去雜質,包括鹽酸、丙酮等)得精製VC。

2, 兩步發酵法

中國國內企業通用的兩步發酵法,即D-山梨醇發酵生成L-山梨糖後,L-山梨糖又經第二步細菌氧化,直接生成2-酮基-L-古龍酸,而廢除了丙酮化和化學氧化兩個步驟。反應過程為葡萄糖催化加氫制D-山梨醇,D-山梨醇經發酵生成L-山梨糖,再經第二步發酵到2-酮基-L-古龍酸。經過內酯化、烯醇化得粗品VC。最終經過提純(去雜質,包括甲醇、丙酮等)得精製VC。


可以看出,化工合成的VC,都不可避免的使用到丙酮。就算純化的再乾淨,也不會做到零殘留的。所以肯定會有殘留噠。(不過基本檢測不出來)

不談劑量的說有毒都是耍流氓。丙酮急性毒性LD50:
5800mg/kg(大鼠經口);20000mg/kg(兔經皮)。所以這點丙酮殘留基本上人畜無害。

下面說說提取天然VC的工藝。

二、天然VC的提取工藝:

這塊不是很熟,不知道工業生產的方法。實驗室做含量測定的小規模做法是酸性條件下研磨,取離心上清液脫色,過濾。

個人猜測,由於VC在中性、鹼性、過熱環境中會被破壞,如果是大規模的生產,最後的殘留物中肯定會有鹽酸(或者其他酸),最後都會經歷酸液中和,再提純。

個人感覺,工業流程複雜程度其實差不多,成本差距來源於原料。

受@辛奇 的啟發,從SFDA官網上截圖,可以看到:


藥劑的處方分析來了(因為對象不是藥品,所以嚴格意義上說不算是藥劑學的處方分析):

維生素C、針葉櫻桃提取物、柑橘提取物:主成分

碳酸鈣:油類吸收劑(包衣用)

玉米澱粉:填充劑和崩解劑

交聯羧甲基纖維素鈉:崩解劑

微晶纖維素、磷酸三鈣:稀釋劑

硬脂酸鎂:潤滑劑

阿拉伯膠:抗結晶劑

麥芽糊精、羧丙基甲基纖維素:粘合劑

甘油:穩定劑

巴西棕櫚蠟:打光上蠟(包衣用)

(以上分析是個人拙見,不敢保證百分百正確。如有錯誤請通知我,我改正。)

題主問的是差別,從工藝流程上的差別算是說清楚了吧。工藝上的價格差異主要是原料差異。至於是不是上百倍我不知道。

剩下的價格差異就是其他答題者說的商業價格差異了。從包裝到推廣,利潤點的不同造就了巨大的價格差。加上保健食品的監管確實存在漏洞,藥品的零加成也在推廣執行,多方原因多管齊下,形成了市場上存在同品不同價的現狀。

一入商場深似海,所有商品的流通內幕都大同小異。其他的人為原因顧不在此贅述。

謝邀。


8.09更新:1. 結論放最後,沒耐心看長文的拉到底。2. 就辨別膳食補充劑是否來源於天然的部分進行了修改,謝謝 馮悅 指出的不嚴謹之處。


作為一名保健品行業(我們更喜歡稱自己是膳食補充劑行業)前從業人員,第一次在知乎貢獻點乾貨。

1. 42%

從行銷的角度來講,保健品的定價要考慮到諸多經銷商的利益。且產品本身特質也決定了需要很多廣告資源進行推廣。


多年前我還不在該行業時,曾在某朋友處看到一份當年片區營銷方案(某國內知名蛋白粉類產品),記得最清楚的數字是42%的年銷售額用於該片區的營銷支持,包括片區營銷人員的工資和獎金,賣場的各種費用和促銷人員工資等等。這一個片區是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一二線城市的一個行政區。僅僅是一個公司直營網路的最小基點,其營銷費用居然要佔到42%之多!這還沒有包括市級和省級營銷部門的相關運營費用,以及在全國媒體和省級媒體投放的廣告費用等等。如果沒有高的產品品牌溢價,這樣的營銷體系必然無法運轉。


2. 10%

現在試通過維生素C片的成本分析來回答題主的部分問題。


藥品類VC片:具體成本無法分析。但是作為一種片型迷你的非包衣片(沒有包衣所以你一吃進嘴裡就酸得掉牙,極差的體驗),省去了很多輔料和費錢的包衣粉,加上醫藥企業的低廉包裝成本,賣個幾塊錢是極其正常的。至於VC的含量,不管你是60mg還是100mg,那成本都不是個事。

喜大普奔,答主無意中點了一張成本核算表,發現居然是VC100mg(藥用)的,哼哼~~但上面辛苦碼了不少字也就不刪了。


VC100mg(藥用)成分:VC,糊精,澱粉,硬脂酸鎂,酒石酸。算上各項成本以及20%的利潤,1瓶100片的VC100mg片的成本是1.7元!


保健品類VC片:這裡暫且分析兩種類型,即合成類VC咀嚼片(取VC60mg片為例,此為主流含量)和天然類VC咀嚼片(以養X堂為例)。


合成類VC咀嚼片成分:VC,山梨醇,天然香精,阿斯巴甜,硬脂酸鎂等。

原諒我沒找到成本核算表,但我曾有心算過,大致記得1瓶60片的VC60mg的成本大概在3.6元左右,其中包裝成本就要佔掉一半。

而到了終端,這樣一瓶成本在3.6附近的VC片,被賣到了約40元。僅就成本而言,製造成本與終端價格之比,低於10%!


八完了合成VC咀嚼片,再讓我們看看天然VC咀嚼片是不是更對得起我們的鈔票。


天然類VC咀嚼片成分:針葉櫻桃濃縮物,山梨糖醇,預膠化澱粉,硬脂酸鎂,櫻桃香精。

答主沒在養生堂待過,沒法知道詳細成本。但窺一斑見全豹,讓我們來看看廣告中高大上的針葉櫻桃,在一瓶80片的VC咀嚼片里佔到多少成本。

針葉櫻桃提取物,多產自巴西,一般VC含量為17%。至於價格,原諒弱爆了的答主沒找到相關報價表。隨手百度了下,感覺正常的價格基本在180~260元/KG,暫取200元/KG計。事實上養X堂新廣告里告訴大家我們在巴西很豪氣的包了一大片土地專供針葉櫻桃,但這也意味著其原料價格會遠低於200元/KG。

根據標籤:每100g含6.21g維生素C,每粒0.85g,每瓶80粒總計68g,可算出一瓶天然VC咀嚼片中針葉櫻桃濃縮物的成本為:
[6.21g/(100g*0.17)]*68g*0.2元/g=4.968元。

這就是說每一瓶養X堂天然VC咀嚼片的主料成本是5元,算上製造及包裝等成本,預計1瓶的成本不會超過8元。而終端定價呢,89元!依然沒有高過10%。


看過以上三類VC片的成本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品牌保健品公司都是在攫取暴利么?很顯然我們不能給出這樣的結論,因為保健品超過90%的溢價並非全為廠家獲得,甚至大頭也不為廠家所得。中間商,渠道,終端,媒體等都從中獲利豐厚。這頗類似於制衣行業,一件出場成本不過四五十的衣服輾轉出現在商場時標價過千。


那麼保健品高定價的問題出現在哪?買的人太少所以賣得貴!有人說賣那麼貴當然買的人少。WTF,看起來是一回事啊,總之就是貴和買的人少。然而我們來看看世界上最大的保健品市場美國是個什麼狀況,仍然以VC咀嚼片為例(原諒答主找了很久也找不到純天然VC咀嚼片,奔放的美國銀吃的都是VC500mg或者VC1000mg。這樣高含量的VC片是絕對不可能全部用針葉櫻桃的,試想500mg/17%=2941mg,也就是說一粒片劑需要2.941g針葉櫻桃之多,然而咀嚼片還需要好多輔料啊,最後如果做出來。。。 答主默默的想了想,當年某3.4g用來泡澡的VC片也是小巫見大巫)

中國:VC60mg, 60粒, 40元

美國:VC500mg, 180粒,$14.2*6.1=86.82元

各位知友算出了其中的巨大差價么?如果以含量計,同樣價格,中國VC片只有美國VC片的8.682%,差距是11.518倍。。。 喪心病狂啊有木有!


再來看另一組數據:中國2014年膳食補充劑市場剛突破1000億,消費滲透率約20%。美國2013年膳食補充劑市場突破300億美元,消費滲透率約80%。


美國普通家庭每天早上常見的一景,就是仰口吞下一把五顏六色的片兒丸兒。巨大的市場需求,加上充分的商業競爭環境,成就了如此低廉的VC咀嚼片。這麼大的消費市場,並不是一下子就出現。而是經年累月市場教育的結果。


市場教育就是答主想說的答案,良好的市場教育會催生巨大的消費需求,巨大的消費需求會極大促進行業的發展和競爭,最終消費者能獲得優質優價的產品。


PS:要分辨號稱是天然營養補充劑的是不是純天然,請看標籤里的成分表。成分表上的排序是有玄機的,越是靠前的成分含量就越多,也就是說各種成分在該產品中的含量是按降序排列來的。


仍以養X堂天然VC咀嚼片為例:針葉櫻桃濃縮物,山梨糖醇,預膠化澱粉,硬脂酸鎂,櫻桃香精。這裡面除了針葉櫻桃提取物外,其他都是輔料,沒有含VC的了,這就說明該片劑中所有VC確實是來自於針葉櫻桃濃縮物,是純天然的。如果你在成分表裡看到針葉櫻桃濃縮物,維生素C等等,那這裡面絕對有合成VC,但針葉櫻桃排在第一,說明針葉櫻桃的含量大於合成VC,至少是天然VC更多還是合成VC更多,這取決於針葉櫻桃的投料量。如果成分表裡是維生素C,針葉櫻桃濃縮物等等,那妥妥的說明裡面大部分都是合成VC,針葉櫻桃就是個點綴而已。


3. 2~4年,30~50

上面兩個數字就是 @安雲 提到的評論里 @李巨格 說的門檻。國內企業上市的保健品,都是需要藍帽子的,也就是國健字型大小。這個是要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來審批的,每季度最後一個月審批一次。要申請到一個藍帽子,對企業而言是極其費力費時費錢的。行業內比較大規模的公司一般也就三四十個,超過五十個的要麼就是業務開展的很早的大公司或者肯砸錢的土豪(比如姚明代言的那家)。大家如有興趣可以去SFDA的官網查查你想知道的企業有多少藍帽子(查詢流程:www.sfda.gov.cn
點擊信息公開,再點擊數據查詢)。

很多中小型公司,是沒那個實力去申請藍帽子了,不然藍帽子還沒到手都已經關門了。但市面上我們還是能看到非常多的藍帽子產品,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代工,也就是貼牌。一張圖說明一切:

圖中最主要位置是百合康牌,但右上角有民生健康的LOGO,圖案的最下方標註有經銷商:浙江民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這說明該產品是浙江民生健康委託百合康進行貼牌生產的,而提供藍帽子的就是百合康。這種擦邊球行為養活了一大票中小品牌。但大家不必擔心產品品質,產品不會因為是貼牌而有所降低,事實上因為是藍帽子,所以無論是不是貼牌,工廠都必須嚴格按照當時申請藍帽子時所提供的產品標準進行生產。

4. 10萬潔凈度

看到@周琳 等前排答案關於保健品生產混亂的說法意見,實在是有點難過,雖然已經離開了這個行業,但我還是為保健品行業做一點澄清。


現在保健品行業,尤其是營養補充劑這塊,實在是發展到了相當的一個高度,各種世界最大的XXX。比如軟膠囊,不管你什麼魚油亞麻籽油維生素E等等,在歐美市場上,極高的概率都姓中!還有許多片劑是以大包裝形式出口的,在當地被分裝成本土品牌進行銷售。大家旅遊或者海淘買來的保健品,真心有好多是自己家裡出去的。


國內規模較大的保健品工廠,因為建設的普遍偏晚,上的設備普遍都是高標準的,經常把國外的一些認證人士看的目瞪口呆,說這是我目前為止看過的最棒的生產車間blabla。
我原來所在的公司,所有車間都是10萬潔凈度的,一般製藥車間也就這個標準了。從硬體角度講,和製藥企業無異。有此生產條件的國內工廠並不在少數。


有同事去腐國參觀過當地某老牌保健品工廠,回來吐槽說這工廠生產條件跟小作坊一樣,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吃出問題來真是萬幸。而即使在美國這樣的保健品行業強國,在FDA提出保健品工廠一定期限內需符合新GMP標準時,中小型生產商都哀鴻遍野,後來FDA不得不把期限推遲數年。西方的保健品工廠普遍建設於七八十年代,到如今設備已陳舊,許多資金實力不雄厚的工廠無力更新生產設備和車間。一些中小品牌的產品質量,真的好不到哪裡去。


而在國內,規模企業無論是在原料,生產,檢測等方面的把控都是比較規範的。尤其是像營養補充劑這類保健品,品質都是過硬的。近年來我國出口保健品逐年遞增,像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就進口了大量來自中國的保健品。
據我所知FDA(美國葯監局)也因為中國保健品進口激增而對一些中國保健品工廠發出過檢查通知,已有數家通過了FDA的飛行檢查。最近食葯監總局發布的2015年第10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查情況中,被抽檢的38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72批次保健食品樣品,均未發現不合格樣品 食葯監總局公布2015年第10期保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

結論 部分評論的回答(僅代表個人觀點,水平有限,輕噴)

1. 成本
僅就成本而言,絕大多數國產膳食補充劑(即維生素,礦物質等)的成本只有國內市場價的10%-15%,極少數產品超過20%。
維生素類藥品的成本同樣很低,但低價不是因為藥廠做慈善,而是國家對藥品定價及補貼等相關因素造成的。

2. 為什麼賣的貴
國內膳食補充劑的高價主要是因為營銷成本過高以及市場教育缺位。關於國內商業環境的討論已太多,暫且不提。這裡說說市場教育。

國人缺乏營養學基礎理念和知識,很容易被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或商家誤導(比如酸鹼體質說,連答主這樣的生物學渣都上過當。。。)。加上多年來保健品行業的各種亂象,使得人們幾乎下意識認為保健品就是騙錢的,沒效果。這樣悲催的行業負面光環導致大家沒有需要根本就不會想到去消費膳食補充劑。沒有消費需求啊,朋友們!!!薄利多銷在這裡無效啊!!!換成你是廠商你會賣的便宜么?

在我看來,國內膳食補充劑要賣的平價,只有不斷的加強市場教育,釋放消費需求,才是正途。未來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在國內買到合理價格膳食補充劑也不是不可能。

建議:如果要長期服用膳食補充劑,請海淘或去各大電商購買,線下價格太坑。

3. 有沒有效果
就維生素及礦物質這類膳食補充劑來說,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已經被研究的比較清楚了。缺什麼就補什麼,自然會有效果。在同等含量的前提下,藥品類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類維生素效果一樣。

請不要把膳食補充劑當成藥品來看待,它們就是另一類食品而已。請仔細體會下膳食補充劑這幾個字的字面含義:日常進食飯菜的補充品。可以說膳食補充劑是錦上添花,但你要把它們當成藥品來江湖救急,這就勉為其難了(臣妾們辦不到好么)。

然而膳食補充劑還是有一定特殊性的。因為單位含量大(例如10個桔子的VC含量還沒有一粒VC500mg咀嚼片多),人體服用後相關營養素迅速被身體吸收,可能對特定人群(三高患者,孕婦等)會產生不良影響。若長期服用,相關的服用禁忌事先更應了解清楚(以前但凡有人問我補鈣吃什麼保健品,我都建議對方先去諮詢醫生)。

4. 天然還是合成
絕大多數上市的維生素都是合成的,有些是全程化工合成,有些是半發酵半合成。根據含量,純度等指標,會劃分為飼料級,食品級,藥品級。而出口到不同地區,根據各地藥典標準不同,生產出來的原料也會有所區別。

所有膳食補充劑所使用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至少是食品級的(一般沒人會用藥品級的,貴很多),如果你擔心膳食補充劑的原料是合成的不安全,那麼基本上現代食品工業生產出來的東西你都要擔心了。

至於純天然來源的維生素,一般認為其生理活性高於合成類維生素。比如天然VE的生理活性就明顯高於合成VE。但對於天然VC來說,其化學結構與合成VC並無不同。正文中提到的針葉櫻桃濃縮物,除了含天然VC外,還含有生物類黃酮等少量活性物質,可與VC產生協同效應。所以理論上來說,如果在合成VC片劑粒加入生物類黃酮,那幾乎就等於人造了天然VC。大家不妨去找找美國市場上的VC片,號稱純天然的VC片是沒有的,但是加了生物類黃酮的就數不勝數了。

我個人的理念就是合成的活性差點怎麼了,吸收率低點怎麼了,多吃點就補回來了啊,簡單粗暴還有效,還省錢,就醬╮(╯▽╰)╭


行醫不如賣葯,賣葯不如賣保健品。這是中國千古不變的真理。看看大宅門就知道了。

行醫被人砍,賣葯被人罵,賣保健品那是人人誇。


「那麼難道說藥店賣的便宜的維生素是化學方式合成的?」
當然是合成的!
上課的時候,我記得老師是這樣說的:「以今時今日的合成工藝,合成維生素完全是小兒科;你們要是買了「天然維生素」,出門千萬別說是我學生,丟人!」


2016年11月12日 補張圖 :

圖出自《世界500強CFO的財務管理筆記》…

圖出自《世界500強CFO的財務管理筆記》…

2016年8月28日,再更一小節:
1.今年加大了對保健品的抽檢力度,保健品的相關抽檢企業可以在右邊 →_→戳進去看看。是國內比較大型、正規、市面流通產品比較多的企業:關於發布2016年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重點抽檢食品生產企業名單的通告(2016年第64號)
這意味著什麼呢?國家有在加強監控監管,保證產品的質量合格過關。
2.同樣是政策法規:《保健食品註冊與備案管理辦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令第22號)
同樣是對保健品的管理監控,准入的企業更多,監管還在,加大競爭力度,淘汰劣質企業。價格會逐漸回歸理性。
3.以重點抽檢的保健食品企業名單中的湯臣倍健為例:

據半年報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湯臣倍健營業收入為12.33億元,同比增長4.78%;凈利潤為3.59億元,同比下降13.94%,為上市以來首次下滑。對於凈利潤下滑的原因,湯臣倍健稱,「受宏觀環境影響藥店渠道增長乏力,銷售表現不達預期。」
該公司的藥店渠道在上半年到底貢獻了多少收入?湯臣倍健相關人士並未給出準確答覆,只是稱:「2016年上半年度整個保健品品類在藥店的成長都不夠理想。」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湯臣倍健的隱憂一直存在。首先是渠道壓力若隱若現。嚴重依賴藥店渠道,2008年時,其直營終端僅10個百分點左右。即使假設上述3萬個終端均為藥店,相較於40萬的藥店數量,湯臣倍健的滲透率也不足十分之一。

  過去通過給藥店渠道極高的毛利去刺激藥店的鋪貨和擴張從而獲得增長,而在藥店頹勢後,尤其是單體藥店頹勢,連鎖藥店強勢選擇權更強的時期,意味著鋪貨成本增加。儘管在補充商超和線上渠道,但藥店仍處於絕對地位。

4.海外公司收購國內保健食品生產銷售公司,國內保健品公司收購海外保健品公司
5.再舉一例:哈葯跟一心堂的糾葛
趙飈:「碼上有」永遠都不會有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你看出什麼了?(評論更精彩)
哈葯的品牌也算知名吧?動了人家的蛋糕,一樣會被抵制,不進終端,銷量就少,進終端,終端就要你付各種費用、各種返利,再加上哈葯自身的品牌營銷的費用,你想一想,這些費用最後是轉嫁到誰身上?
保健品同理。
6.保健品市場火了 國產品牌卻賣不動了
實際上,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國內的保健品品牌,因為生產銷售量比較大,反而受到嚴格的監管監控,國外,你是說海外代購?
但是之前的保健品市場比較混亂,現在也是要洗牌了。

中國保健品市場風雲際會。市場數千億級別,寡頭時代未來臨,入局者增多,競爭加劇,價格回歸理性。
上面這一句話,大概可以概括未來我們國家的保健品市場變化。
至於那些虛假宣傳、非法生產、……如果你有遇到,請直接撥打 12331.謝謝。
——完——
保健品真假如何辨別?保健品常見銷售手段是什麼?如何應對家人被保健品洗腦? - 安雲的回答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醒廣大消費者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作用;患有疾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不要輕信虛假廣告宣傳,盲目購買使用這類產品,以免上當受騙,威脅生命健康。如發現違法宣傳銷售類似產品的行為,應及時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舉報。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將及時開展調查,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以上內容包括 但不限於:關於「楓葉正紅」養生類電視節目變相發布虛假保健食品廣告安全警示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數據查詢
買什麼葯之前,先查查,有沒有相關的批文或資質吧。為了自己的健康。
化妝品、食品、藥品、保健品、醫療器械、廣告批文,都可以在鏈接查。

鑒於大家覺得比較長,那就直接拋結論並刪除部分內容:
保健品為什麼的價格高 更多價格的是品牌價格、營銷投入等。
至於內容物(維生素)本身的功效,藥品的其實更好,但不能多吃。

就好像蘋果的價格高,你不能說人家就是虛高……
就好像我們知道送禮送腦白金,但不是直接送葯,你見過送禮不送補品而是送葯的嗎?收禮的是什麼心態?

————是病就要治,治病要靠葯,保健品只是保健品,終歸治不了你的病!————

置頂一個好評論里的思路:
李巨格:
原則上說,如果我們僅僅把藥用的維生素重新定量包裝,再以保健品的名義出售,那麼立刻能獲得高昂的無風險利潤。這麼看,應該立即有大量資本入駐保健品行業,專門重新包裝3塊的藥用維生素套利,並迅速導致行業利潤空間的喪失。

然而,這樣的情況似乎並沒有發生。這麼說,保健品行業的准入門檻應該是很高的。我能想像的有兩個方面:1.熟悉和潤滑保健品的審查渠道、管制機構需要成本。2.獲得消費者認同需要成本。這些成本至少應該等同於同樣成本的保健品和藥品的差價。
我想,這才是保健品價格高於同成分藥品的原因。
————————

一、不管保健品還是藥品,都需要審核報批文。按規定服用不會吃出問題。
二、生產過程區別:
1.原料:區別不大。
2.生產工藝與生產質量:藥品更嚴格。但不是拉開價格的因素。有病吃藥。
3.包材:材質與設計等區分大。拉開一部分價格。
4.效果:藥品治病,保健品只能輔助改善身體機能。葯具有保健品沒有的效果。
三、銷售與營銷(拉開價格的重點)
1.銷售渠道:保健品銷售渠道更多樣、宣傳營銷密集
2.銷售方式:部分使用半洗腦半傳銷方式、以活動促銷售、以贈品促銷售
3.銷售對象特殊:藥品針對病人,保健品針對有保健意識富人、送禮者等
4.國家政策:葯價零差率、限價、補貼、發改委調價。
品牌也算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同樣的產品,國內的品牌跟國外的品牌,一線的品牌跟三線的品牌…

四、本質區別:藥品是葯,保健品是保健品。
不管是從源頭還是結果區分,兩者都不一樣。
葯治病!治病不能用保健品!!
葯對病人而言是剛需,保健品對普通人而言可有可無。營銷佔據了大部分成本。
那麼多人對藥品與保健品如此糾結,是對 「價格 =效果」 這個有疑問,為什麼保健品價格那麼高,為什麼藥品價格低,實質上,這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貼個大家喜聞樂見的:
記者暗訪保健品公司銷售流程 揭開營銷騙局[圖]-記者暗訪 保健品 騙局
————————————————————————————————————
——————————2014-4-22 21:59 ————————————
補評論:
1.耗子:
大家都答得差不多了啊。簡單說,在補充維生素效果這一方面,藥品有強制要求,肯定是夠用了。而保健品沒有強制要求,可能吸收更好,生物利用度更高,效果更好,也可能就澱粉,全憑企業良心。藥品廣告限制很多,基本沒啥宣傳,而保健品在營銷、包裝、口感等方面下的功夫肯定比藥品多,加上送禮之類社交屬性,價格確實有點虛高,願者買之就行了,沒啥好說的。

A:嗯,承接這個,再強調一點,不管是葯還是保健品,吃多了都會有問題。
比如維C,一般情況我們都能攝入足夠的維C,如果缺乏維C會引起壞血病,需要補充維C。
但是日常生活中,如果正常人長期攝入了過量的維C,就容易依賴藥物,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不是很好,要依靠藥物才能補足。還可能導致草酸及尿酸結石。

——————————2014-5-9————————
關於改進低價藥品價格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014]856號)

對現行政府指導價範圍內日均費用較低的藥品(低價藥品),取消政府制定的最高零售價格,在日均費用標準內,由生產經營者根據藥品生產成本和市場供求及競爭狀況制定具體購銷價格。


加強價格、採購和報銷政策的有機銜接。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完善低價藥品採購辦法,推進醫保付費方式改革,調動醫療機構、醫生和患者合理優先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促進用藥結構優化,科學合理用藥,減輕患者總體醫藥費用負擔。

藥品定價政策變動,也會引起價格的變動。
而且,政府對部分藥品生產銷售是有補助的。。
至於保健品,嗯,繳稅多交點吧。

——————————————————————
—————祝大家多運動,多吃魚,多吃肉,多吃蔬菜水果!身體健康!————
其實吧,我當初寫的時候,是想完整地寫出保健品跟藥品生存 銷售過程中,導致定價差別的點,不過後來發現大家還是喜歡抖機靈一句話能理解的,想想就刪除了很多東西了。
內行人可以看出小米跟蘋果價格定價差別在哪裡,不會說出蘋果價格高 成本低這樣的問題。
而提問的人,應該是日常生活中,很普通的一個消費者,我想要告訴他,也告訴其他準備買的人,價格高,高在哪裡,如果要選擇,怎麼選擇好。
可惜,認真,還還來一句,冗長不夠條理。
謝謝點贊的親。

保健品標示的劑量跟你所說的葯價單位不同哦:
商店購買的善存片或多准維他命有的為什麼計量會超過DV? - 安雲的回答
怎麼樣買保健品:(占坑沒寫完)
保健品真假如何辨別?保健品常見銷售手段是什麼?如何應對家人被保健品洗腦? - 安雲的回答
——溫馨提醒——

 一、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種類,不能代替藥品,不能宣傳疾病治療、預防作用。廣大消費者,特別是中老年人,切勿聽信將保健食品比成靈丹妙藥的虛假誇大宣傳。

  二、保健食品不含全面的營養素,不能代替其他食品,要堅持正常飲食。

  三、要通過正規的渠道購買保健食品,索要正規的銷售憑據,切忌通過非法的傳銷和會議銷售等途徑購買保健食品。

  四、選購保健食品要認準產品包裝上的保健食品標誌(小藍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號,依據其功能有針對性的選擇,並按標籤說明書的要求食用,切忌盲目使用。相關產品信息可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查詢。

  五、選購保健食品要檢查保健食品包裝上是否註明生產企業名稱及其生產許可證號,生產許可證號可到企業所在地省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網站查詢。

  六、遇有虛假宣傳產品疾病治療、預防功能的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可撥打12331電話投訴舉報。


謝謝你看到這裡。


做為一名醫生,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效果是一樣的。

所以真的有可能像有個答案里說的一樣:還含了智商稅。

------------
另補充一點,大劑量補充維生素未必有益,甚至可能有害。米國人民至今仍然樂此不疲,連他們的醫生都感覺匪夷所思。看過《big bang》的應該都記得,謝耳朵說過有句話就是講這個的,「最後變成了高濃度的有機肥料」~

—————————
評論里有人不相信我說的「反而無益,而且有害」,並且舉了個很可笑的例子。

第一、我在此建議各位多看看藥品說明書。畢竟藥品的說明書比所謂的「經驗」可靠多了。


第二、個例代表不了大範圍的人(如果你堅信自己天賦異稟,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第三、沒有進行過嚴謹論證的個例是不能作為證據的。(評論區里叫囂的那位,93歲沒死是因為每天吃大劑量的維C?我就呵呵了,你哪來的證據?那我是不是還可以說,他不吃那麼多的話,說不定會活到100+呢~)


智商稅


智商稅上不封頂
騙提成旱澇保收


藥品是強調功能性的商品,按照安全性分為處方葯、非處方葯甲類、非處方葯乙類。食品是強調安全性的商品,按照功能性分為功能食品和普通食品。所以食品和藥品在功能食品和乙類非處方葯上必然會有重合。
藥品需求是剛性需求,同時乙類非處方葯是充分發展的商品,個別商品除外,幾乎不含推廣費用,所以藥品的維生素及礦物質這類,大部分都是貼近生產成本的。功能食品的需求是彈性需求,有錢可以吃,沒錢也可以不吃,且國內的保健品市場相對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還屬於初級階段。這裡面就需要很大的推廣費用,例如消費者教育培養、人文關懷等等,而這都是不小的開支。所以功能食品的定價應該更多地貼近消費者的支付能力。
由於國內的稅收漏洞和海外代購的衝擊,現在國內保健品廠家都在戰略調整,接下來幾年必然會經歷慘烈的廝殺。
就我來說的話,生病時肯定是按時吃藥,平常偶爾會吃保健品,畢竟兩者帶來的感受是不同的。


肯定要貴啊。

首先,你看,保健品維生素那是純天然的,純天然你懂嗎?那必然是經過無數個日夜的風吹日晒,經過了這些磨練,那才是優質的維生素。嗯,人家不生產維生素,人家只是維生素的搬運工。

其次,藥店里的那是葯,是葯三分毒懂嗎,那都是毒啊,吃出問題了怎麼辦?!不像保健品,人家又不是葯,人家是補品,識得唔識得啊?

最後,你知道你吃的小小的一罐維生素,安利的採摘人員要走多少路,要經過多麼嚴謹複雜的過程才能採摘完工,採摘員必須是14-16歲的少女,採摘時間必須是清晨,少女們採好了維生素還不能隨隨便便的放起來,那必須捧在手心,以人體的溫度養著維生素,不讓維生素失活。唯有經過了這樣的工序的維生素才能通過安利質檢員的檢驗。

你說,人家的維生素憑什麼不貴!!!


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人買就有人賣,而且也沒違法什麼法律,賺錢是商家的本能,類似的商品還是很多的,衣服、化妝品、房子、車子、各種食品、飲料,如果要按成本價格來算,都是屬於坑人的,但仍然有人會去買。很多時候人們買東西,不止是買這個東西本身,商品的價值早就超過其成本了,這一點是社會發展所必須的,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沒那麼無聊。
傻子稅這回事,理論是存在的,但我們每個人在商品社會中,都會由於信息不對成而多付出許多錢,只要你買東西,就會付這樣的稅,這樣看來豈不是人人都是傻子了。你可以在保健品上省下錢,但說不准你明天買了個什麼其他的東西就被坑了,而且自己還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很多的。


因為用途不一樣
治病是剛需,保健不是
舉個例子
默沙東有一種葯叫保列治
用來治療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
成分是非那雄胺
規格為5mg一片,一盒10片
處方葯,大概幾十塊一盒
另外有一種葯叫保法止
用來緩解男性脫髮
成分也是非那雄胺
規格為1mg一片,一盒20來片
非處方葯,大概200塊錢一盒

兩種葯,同樣的成分(不同規格)
反而是劑量小的貴,劑量大的便宜
為什麼?
因為前者是用來治療前列腺增生,是一種健康需求
後者是用來防止脫髮,是一種美容需求
這種用途的不同,導致了價格的差異


299元維生素,其中 3元是維生素,6元包裝費用,40元廣告和其他費用,250元智商稅。


並不贊同@玉簫沙 的部分觀點。
他的回答中關於保健品的生產標準在中國的確成立。但是在澳洲,保健品的生產標準需要滿足TGA,跟澳洲的藥品是同一個標準。這個標準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藥品標準。
在澳洲,Blackmores Swisse這些保健品生產商自己是不生產保健品的,而是給出配方跟對原料的標準交給當地的幾個大藥廠代工。
在國外,沒有保健品這個概念。這個翻譯名稱本來就很瞎。國外相關產品的名稱是supplements,也就是補充劑。本質上是個二奶,結果翻譯成保健品反倒成了仙丹。
補充劑推薦購買美澳英北歐的知名品牌,某些化妝品公司出的就別大指望。藥廠出的同樣可信賴。
另外,單種維生素裡面,如果要買天然的, 只有天然維生素E值得購買,因為天然的維生素e生物活性高於合成。其他的沒有差異,某些甚至合成更好。 不過維生素e這種脂溶性維生素由於其可在體內可在大量貯存,服用的時候在量上最好謹慎些。
至於維生素C,超高含量的泡騰片不要久吃。含量就1000mg,卻要承受連帶來的500毫克鈉!保健品版本的泡騰更不值得,維生素含量低了,鈉一點沒少。維生素C的最好補充劑型還是伴水服用的片劑或咀嚼片,若每片只有一兩百毫克就可以每日兩三次服用,若是美國那些高劑量的,大都是可以均勻持久作用的緩釋片,每天一次足矣。

國外補充劑跟國內的某些合成維生素的區別不止在於合成還是非合成。還有單片劑量,片劑成分等區別。想省心點不用一天好幾次一次好多粒的更推薦國外補充劑。便宜大碗的不少。一天也要不了你多少錢。嫌GNC貴還有普瑞登甚至可蘭呀。。


市場細分中,總有一部分多金or低智or虛榮的人願意出十倍百倍的價錢買同樣的東西。超高價、大品牌、廣告轟炸的東西就是為這種人準備的。


可能保健品加了點糖好吃點?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其實就是那個二鍋頭兌的白開水!」


推薦閱讀:

TAG:銷售 | 維生素 | 保健品 | 藥學 | 「智商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