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為什麼這麼火?

一、《爸爸去哪兒》作為一檔複製的節目,為什麼可以這麼火?和深圳衛視《飯沒了秀》比起來,有哪些致勝的因素?
二、為什麼中國火起來的節目鮮有原創的?


說到「爸爸去哪兒」為什麼那麼火,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韓國現在非常熱門,而且非常受歡迎的綜藝形式——野外綜藝
韓國的綜藝節目開創了許許多多的先河,早期的X-man 和情書在國內的影響之大流傳之廣我們暫且不談,隨後韓國人突然意識到,綜藝節目除了在攝影棚裡面不斷錄製以外,其實我們還有別的方法的——那就是野外綜藝。


野外綜藝是什麼?
簡單來說,野外綜藝就是將我們傳統的談話式,遊戲式的綜藝節目搬離攝影棚,走齣電視台,在一個野外的地方進行拍攝——如果還不明白,在「爸爸我們去哪」當中去的農村,就是經典的野外綜藝形式。

野外綜藝的始祖是誰?
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了,現在我們還能見到的韓國「周日」綜藝節目中,Running Man,無限挑戰,兩天一夜,爸爸去哪兒,赤腳的朋友們 這些「台柱」級別的節目,清一色的都是野外綜藝——而咱們國內,除了部分飲食節目需要到處去吃吃喝喝以外,就再也沒有什麼」野外「的因素了,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可惜的地方。

為什麼說野外綜藝是大勢?
我的注釋裡面寫了一句話:野外綜藝是個大勢。想來在中國《爸爸去哪兒》的表現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而在韓國,這一點在更早之前就被綜藝神話兩天一夜在過去幾年所證明了,我們可以看下面一組成績:連續22周突破30%的收視大關,韓國綜藝節目歷史上第一個突破40%平均收視率,曾經獲得韓國綜藝節目歷史上最高51.3%的收視率。(在韓國這個競爭如此離譜的國度,50%以上的收視率已經可以稱得上是神話了)順帶說一句,儘管有時間的因素在內,不過現在作為韓國最為火熱的節目,《爸爸去哪兒》,平均收視率暫時還在為20%在努力中。

而現在,主導著韓國禮拜日晚上最黃金時段,KBS,MBC,SBS的節目,也幾乎都清一色離不開最真實,24小時拍攝的野外綜藝節目。

野外綜藝和一般綜藝的區別?
不知道大家看湖南台「爸爸去哪兒」的時候,是否有看到這麼一幕(看下圖)

(截圖來自PPTV視頻)

(截圖來自PPTV視頻)
我們可以看到,這裡密密麻麻的站了接近40個工作人員——而且這還不是所有人,因為是吃飯時間,我相信會有不少的人已經在輪流吃飯了。在韓國,類似的野外綜藝節目,配備的工作組一般都是在80人以上,120人以內。

這一幕也幾乎是決定了一個野外綜藝超高門檻的標準:「那就是大量的攝影、收音器材,大量的工作人員,以及充足的後勤設備。(在韓國版的「爸爸去哪兒」當中,有個小女生宋智雅是韓國足球國腳宋鍾國的女兒,某一期節目當中,她走山路的時候摔傷了,隨行醫生馬上可以對傷情進行處理。)而遇到了下雨天,下雪天,道路封鎖等等的問題的時候,器材的運送以及保護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兩天一夜節目全體人員(包括藝人)曾經運送過接近20噸的收音錄音器材,步行接近30分鐘進入一個大山當中。

而且要注意的是,湖南台工作人員吃飯的時候,是配備了飯盒的(詳見林志穎向工作人員借用吃剩飯盒來糊牆壁),在那種農村裡面,去哪裡弄如此大批量的飯盒呢?我更傾向於他們是攜帶了大量飯盒進入拍攝現場,而不是在當地購買飯盒——原因很簡單,一旦因為不衛生或者口味問題,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受到影響的話,那是得不償失的。而在韓國收視神話兩天一夜當中,有個名氣遠揚的「餐車大媽」,則是他們節目組為了確保工作人員能吃飽飯,特意聘請了一個大媽開著餐車去解決工作人員兩天一夜的伙食問題。

至於在露天場合可能還會遇到的」大風乾擾收音「,」跑步導致畫面晃動「(在芒果台版本經常可見),以及不可抗拒的天然因素(下雨下雪),都是野外綜藝所必須面對以及必須解決的問題,一個不慎,除了工作人員和藝人可能會生病出現病痛以外,節目質量等各方面的問題也會受到強烈的影響。

由此可見,強大的拍攝製作團隊才是保障節目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配備。


除了基本配置以外,節目形式也是野外綜藝的不同點。
1. 吃苦是節目的根本。
可以看到,在湖南台版本的《爸爸去哪兒》中,簡陋的廁所,帶有蜘蛛的床(當然後來換掉了,要是韓國的黑心工作組肯定就讓林志穎睡那裡了),玉米和地瓜這種簡單的食品等等——一切的一切,都是以吃苦作為主體。甚至我可以預言,到了冬天下雪的時候,我們可以在湖南台看到非常多溫情的一幕——很有可能會是新的一輪收視率爆發。


2. 節目的目的就是為了塑造不平衡。
不同檔次的房子,不同的待遇。都是不平衡的一個經典——當然了,因為有小孩子的原因,這個不平衡主要還是在房子裡面。而最經典的不平衡應該要數兩天一夜了——玩遊戲輸了,你會沒飯吃。玩遊戲輸了,你要睡帳篷。甚至玩遊戲輸了,你連帳篷都沒得睡——最離譜的是我曾經看過金鐘民和嚴泰雄兩個人,在零下10幾度的環境下,全身上下脫了個精光。也可以這麼說野外就寢以及韓國《爸爸去哪兒》中偶爾提到的「福不福」 都是兩天一夜的核心部分,也是塑造綜藝節目當中不平衡的關鍵。


3. 溫馨以及真實。
由於是24小時全天候無死角拍攝(郭濤換褲子的時候還得遮住鏡頭),所以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你所看到的內容,幾乎不存在多少「作假」的可能。唯一有可能會進行安排的部分就只有」出場「,畢竟如果不安排出場,秩序太亂的話,並不利於大家觀看節目。
真實往往都是我們在綜藝節目中最難看到的地方。你很難想像在節目裡面一個小孩可以哭上接近5分鐘的鏡頭(這至少在節目中要哭上一個小時),你也很難想想他們真的就在那麼個破地方睡一個晚上(所以才有攝像機24小時拍攝)甚至包括他們去找食材,等等等等,都是一些我們過去所無法想像的,卻又真的希望看到的內容。
但是真實起來又要搞笑是非常的困難的,因為行程的原因,以及24小時攝像的強大壓力,各種隨機事件和臨場反應都會導致藝人無法快速進入狀態以及調動氣氛。而《爸爸去哪兒》巧妙地引入了小孩這個充滿了不確定因素的個體,使得原本非常困難的搞笑以及真實驗證一下子變得簡單了許多。

4. 背叛以及突破
韓國的綜藝節目是很好笑的,好笑的地方在於你不知道結果是什麼。打個比方,我們大家一起商量好了,要坐車去目的地,然後要一起衝過終點——結果真的到了終點線前面,我會瞬間把你絆倒在地,然後我衝過去獲得比你提前的名次。這就是他們常說的」背叛「,而這一點,也可以讓觀眾擺脫那種」結果就是如此「的想法。

至於突破,韓國版的《爸爸去哪兒》曾經讓小孩在零下十幾度的時候睡在一個門口破了洞的房間裡面。兩天一夜更離譜——他們只要見到水,就一定要有人跳進去——不要以為這樣沒什麼大不了,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春夏秋冬,你都要跳下去。冬天小溪給凍上了,就把冰鑿開然後跳下去。(韓國棒球選手朴贊浩去節目組探班的時候發生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這不斷地突破和拚命,才給了觀眾大量的正能量——就連小孩,也必須要承受自己做出決定以後的後果。也因為這一次次的突破和拚命,才能換來觀眾的感動和支持以及喜愛,說實話,我很想很想在國內的綜藝節目上看到這些景象。


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兒》或許還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
1.攝影團隊的實力
看過韓國野外綜藝的朋友們,尤其是Running Man,應該都會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攝像大哥的身體簡直如同妖魔一般。扛著20多公斤的器材,跟著藝人一起跑步,然後還能做到自己的喘氣聲不會影響,而且鏡頭幾乎不會顫抖。(至少抖動的幅度和頻率不會影響觀看)
而湖南衛視,我們可以看這個截圖


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屏幕完全模糊之外,整個鏡頭都傾斜了......
當然,我沒有任何吐槽或者鄙視的意思,因為要扛著那麼個器材跑步是真的很難,相信國內絕大多數攝影師都沒幹過這個事情——但你就算沒幹過還是得干,因為人家拍的比你可穩多了。看著也不暈。

2. PD(producer),作家,攝像等幕後人員的介入。
在韓國的綜藝節目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他們的作家,PD,攝像甚至是收音人員都會不斷的進入鏡頭當中,其中一些比較經典的形象諸如《兩天一夜》的李明翰PD,羅英石PD,鳥PD,餐車大媽,還有攝像收音大哥,《Running Man》當中劉在石的好搭檔VJ權烈等等。而且你會經常看到,有些PD和作家會說出一些很好笑的話甚至是一些流行語——比如羅英石PD的「不行」「失敗」以及」叮「的三件套模式,以及他那個全韓國人都知道的惡魔形象(這個形象一直持續到他的新作,花樣爺爺當中)。
這些都是綜藝節目中的偶然以及不可多得。

而看遍整個湖南台的《爸爸去哪兒》,除了李銳的出現以及說話以外,你幾乎看不到多少幕後工作者的面孔。(而且很不湊巧的是,李銳的臉出現次數遠遠地超過了韓國版嘉賓李笛的出現次數,經常破壞了那種5個家庭在一起的感覺。)不得不說,這既缺少了一點點的真實性,缺少了一點互動感,而且還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敗筆——試想一下,《我是歌手》裡面洪濤的出場和說話都能引起如此大的關注度,為什麼不能讓其他的幕後工作者也這樣站出來說話呢?適當的曝光幕後人員有時候或許也是對他們的一種獎勵。


而且,畫框的進入,切出(即藝人和工作人員的互動)本身也是個非常有趣的賣點,《兩天一夜》的主持人團隊曾經和工作組打賭並且逼得全工作組的人在下雨天去睡帳篷(甚至露天沒有帳篷睡。)《Running Man》中劉在石和權烈的打趣是一個常見的梗,國內為何不試著加入這些以前從來沒有過的元素呢?除了主持人和藝人以外,其實我們能看到的還有很多很多。


3. 前期準備
在拿食材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那些給予食材的人相比較於韓國版的《爸爸去哪兒》中算是比較的不歡迎小朋友們(原文寫了非常不歡迎,鑒於容易讓人產生誤會,這裡做出了修改)。這和韓國《爸爸去哪兒》當中,那些老奶奶看到小孩子以後就」哎一古,多可愛的小傢伙「這種溫馨的反應是以及老一代人對小孩子的喜愛之後的互動暫時都看不到,未免有少許的可惜。
所以,節目組不妨試著去多做一點前期準備,不要讓人家接待的人云里霧裡的,都不知道你們發生了什麼事情就給你們拿吃的東西一樣。

最後,至少目前而言,野外綜藝依舊是一個大勢。尤其在中國野外綜藝仍未興起的階段。希望以後能看到一些真實點,有趣點的節目,也就不用來來去去看那些談話性節目了。


--------------------------------------------------------------------------------------------------------------------------------------------

10月20號更新:感謝知友@璇璣軒轅 的提醒,韓國版爸爸去哪兒的配音旁白李笛不是作為PD而是嘉賓出現的。(同時感謝知友@安宰孝 提供的李笛資料。
不過我依舊想吐槽一件事情,李笛和李銳最大的不同在於,我看了韓國版的大部分的「爸爸去哪兒」,但是都幾乎沒有見到李笛出鏡(這也是為什麼我曾經以為他是一個PD),唯一的一兩次出鏡還是只是他的背影,我僅僅通過他的聲音認出來了這麼一個人,而不像李銳那樣,經常一個碩大的臉出現在鏡頭當中,一下子把我從溫馨的環境裡面拉回到了綜藝節目當中。。

--------------------------------------------------------------------------------------------------------------------------------------------

本文禁止隨意轉載,如需轉載,請與本人聯繫,違者必究。


雖然在節目播出之後的各種分析都難免會顯得有些馬後炮,但一個好節目的成功原因,的確是有跡可循的。

首先,從節目形態上看,《爸爸去哪兒》屬於電視真人秀類型。再劃分得細一點,應該屬於旅遊生活類真人秀。
中國的電視節目經歷了「晚會體」(以春晚為代表)、「遊藝體」(以快樂大本營為代表),現在基本上算是走入了「競賽體」的真人秀時代。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其實最近幾年真正火過的電視節目基本上都是真人秀類型。無論中國美國皆如是。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現象,我覺得是因為真人秀是非常符合電視特徵的。
跟電影相比,電視觀看相對更隨意休閑。我們不需要專門跑去電影院,坐在黑暗中等待故事開始這樣一個「儀式」。電視擺在客廳里,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接收。電視成為了生活的「延伸」。
從這個角度,也許比較可以理解為什麼蔡康永回應李敖的批評時說「在電視里找深度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同時,電視節目本身就有很強的綜合性。在電影都有「類型融合」趨勢的今天,電視節目當然也會不斷地在更高層次上進行「綜合」。
真人秀非常符合電視的這兩個特點。
一方面,它比晚會和遊藝看起來更加生活。真人秀是一種對生活的精妙模仿。它看起來那麼像我們的生活,但是其中又蘊含著陌生於生活的戲劇性。
另一方面,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比如《中國好聲音》里,就有歌唱才藝表演、競賽沖關、普通人人生故事呈現、明星訪談等等所有這些曾經單獨可以成為一個節目類型的元素。
比起《非常勿擾》、《中國好聲音》、《快樂男聲》、《誰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無疑在對生活的模仿上面更加細緻精到。如果對前幾個節目是否能成為真人秀還有疑惑的話,《爸爸去哪兒》則一定不會讓人產生這個疑問。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的母題。
美國的真人秀幾乎無一例外地包含了「美國夢」的母題:通過平等的競爭,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得到財富和地位,實現自己的美國夢。
我們在這裡暫且不討論這樣的「美國夢」是否是普世價值。(從美國真人秀在全世界的流行來看,似乎無疑是的。)
我們在這裡來看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簡單地說,西方文化更強調「個人」,東方文化更強調「倫理」。尤其是以中國為中心的中華文化圈。基本上形成了一種「宗法——專制」社會結構下的「倫理——政治」型文化範式。
撇開新時代里傾向於美國價值觀的一代人(其實即使在這一代人里也只是大城市裡的少數),從整個中國社會來看,比起個人奮鬥,更加關注的還是古老的宗族、倫理、家庭這些東西。
這就是為什麼,從韓國購買版權的《爸爸去哪兒》能夠這樣幾乎無縫地貼合進中國社會(節目播出後幾乎0差評的社會反饋)。
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似乎也可以看到中日韓今後形成一個更加緊密的東方文化圈以對抗好萊塢的可能。當然,這都是題外話。
這樣的宗族倫理母題,是《爸爸去哪兒》高收視和超好評的重要保證。
我沒有看過韓國版的節目,也不知道湖南衛視的節目後面會怎麼發展。但是我猜總離不開家族倫理的理順和歸位。這樣的敘事毫無疑問地能夠插到整個中華民族的G點,帶來讓人熱淚盈眶的高潮。

第三,絕對要贊一下湖南衛視強大的製作團隊和執行能力。
如果有人今年同時在看快男和好聲音的話,絕對會深刻地感受到到兩個節目的直播水平差距之遠。
湖南衛視無論有多少遭人詬病的地方,娛樂節目的製作能力絕對是中國大陸NO.1。
《爸爸去哪兒》第一集里,最後吃飯的場景有一個鏡頭掃了一下現場的攝製團隊。從那數量龐大的一群人大概也就可以想像這個節目在拍攝製作中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誠意。
說句題外話,從那個鏡頭也就多少能夠理解到,電視不過是生活的「擬象」罷了。

第四,絕佳的檔期。
其實相對於電影來說,電視節目比較少強調檔期這個概念。但是今年的中國電視銀屏的確戰火硝煙打得太激烈了。尤其是歌唱類的真人秀節目。
《爸爸去哪兒》在前面這場收視戰剛剛打完之後,以一種完全不同於歌唱選秀類節目的形態出現,可以說完全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第五,說點其他的。
在大眾文化全面佔領文化市場的時候,大眾其實才是市場的主角。明星在這樣的環境和趨勢之下,應該不斷地放低姿態、貼近大眾才能夠獲得更加長久的生命。
大眾不再需要站在神壇上、用來供奉的明星。大眾想要看到的,其實是獲得明星光環的「自己」。現在已經不斷地有明星嘗到了這樣做的甜頭。《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節目因此也才得以成立。
同時也滿足了大眾希望看到作為普通人的明星的願望。
另外,節目的第一集把重點放在了孩子們身上,成功營造了一個無敵「萌」的話題點。也算是順應時代的一個策略吧。
希望能夠在後面看到更多父親們的戲份。五個家庭,其實每一個都可以象徵成現代中國某一種典型的家庭結構。在這種由家庭觀念不同而帶來的矛盾和戲劇性,也許能夠給予這個節目更多。

另外,關於題主的問題,《飯沒了秀》我沒看過。
中國電視節目火起來的為什麼鮮少原創的,這個我覺得跟制度沒多少原因。一有什麼問題就歸罪於審查制度其實沒什麼建設性。
我覺得更多地還是歷史積澱原因吧。
中國的電影和電視真正市場化也不過二十來年的時間。你拿什麼跟別人發展了幾十年上百年的產業比?不先把別人成功的經驗抓緊學來就說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那不是痴人說夢嗎?
湖南廣電不過就是比別的台先轉過腦子那麼幾年,現在就已經讓別的台很難追上來了,咱們又拿什麼跟美國歐洲比啊?


節目模式什麼的就不說了。韓國爆紅的節目模式,再加上中國最懂得本土化和娛樂方法的電視台的運作,吸引關注是正常的事兒。

而這節目能獲得如此之高的社會關注的關鍵原因,是湖南台眾確實是全中國最懂得把握時勢和風向的製作團隊。中國如今的人口構成,尤其是城市人口構成的主力是25歲~40歲出生的人,換句話說就是改革開放後盡享計劃生育紅利出生的這波人。而現今的輿論導向,尤其是網路輿論導向實際上控制在這班人的手中。

因此,能夠滿足這波人的需求,同時又真正有質量的優秀電視內容就是能火。所以你看這波人前幾年遇到單身結婚難的情況,江蘇衛視搞了《非誠勿擾》就一炮而紅;這波人在外打拚,房價高企,大城市不易居,有人拍了《蝸居》和《奮鬥》就燒遍大江南北;如今,這其中的許多人成了家,也可能拼盡家族之力買好房子,他們要面臨生兒育兒的問題了,如果有誰拍了這樣的電視節目,一樣能一飛衝天。

而《爸爸去哪兒》,名義上是明星真人秀,但實際上,說的還是親子關係,是育兒的問題。而節目組如此精緻的設置了眾多環節,表現孩子們的天真志趣,也反映父子父女之間的溫馨交流,潛移默化的將觀眾帶入到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來。讓那些將要或者正在養兒育女的年輕人們,以及他們的父母輩,很自然的就吸收成主力觀眾,繼而形成社會性的話題。至於節目設計老少咸宜,自然真誠,又有萌童的討喜樣子,也對其他群體的觀眾有充分的吸引力。

這樣還不火,真是天理難容了!


看這個綜藝節目的不外乎這麼幾類,看過原版的,看明星的,看隱私的,看熱鬧的。

原版的超高口碑、從來沒有過的節目形式、幾位明星的微博粉絲數量,這就保證了即使沒有達到原版的效果也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觀眾。

但是拋開這些不提,一個節目的成敗在於其內容和情節的設置。韓國原版的星光跟中國版的根本沒法比,可以說是平民陣容,但就是這一個平民陣容卻創造了今年最熱的綜藝節目,不得不說MBC電視台在這檔節目裡面下了大工夫,從各種情節的設置上(沒錯,很多情節並不是突發的,而是有劇本大綱的,就不知道在韓國用過的會不會在中國版的用上……)、剪輯、突發鏡頭的捕捉上(韓國綜藝節目講究全時段全方位覆蓋,每個畫面同時有七八台攝像機在捕捉是太長見的事情了)都做得很出色。我也跟上面的朋友有同樣的看法,中國版的鏡頭運用的太熟練了,恍惚有種韓版的感覺,覺得應該是有韓國團隊在裡面。

相對於《爸爸去哪兒》,我更想看到中國版的《真正的男人》,收視率跟前者不相上下,也買版權了。

補充:從路過搬運的,滬江漢語翻譯的部分韓國網友對此綜藝的評論

網友??:坐車的場景里放的背景音樂是韓國良賢良河的《沒有去學校》...哈哈 製片方對韓國文化很了解嘛。就算是很關注韓流的人也不一定知道良賢良河吧~(韓國團隊吧,或許)

網友???yo:之前《我是歌手》引入中國之後不是很成功嘛,這次估計是覺得會延續之前的成功才又引入韓國綜藝。正在熱播中的《花樣爺爺》據說也已經賣出了版權,不知道會不會在中國播出。

網友88g:村子裡的人給食材的時候沒什麼感情呢,感覺不是因為喜歡你,而是因為在做節目才給你的一樣,給的量真的好少。節目版本雖然很像,但是由於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帶來的元素也不一樣,真的很有趣呢。


作為一個骨灰級真人秀觀眾,對此深有體會。


一句話概括就是:順勢而為,颱風來了豬也會飛。

第一:《爸爸去哪兒》為什麼這麼火?

1.
中國節目市場存在巨大的空白期。


中國從不缺少熱情的觀眾,唯一缺少的就是優秀的節目。綜藝 - 真人秀 - 戶外真人秀,節目形式越細分,稀缺程度越嚴重。雖然在美國和韓國各自都有不少風格迥異的優秀真人秀節目,但在「中國特色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這兩點上,中國的觀眾是非常渴求本土化的優秀真人秀節目。忽然橫空出世一個質量上乘的本土化真人秀節目,不火才怪啊!


在中國,真人秀節目就跟iPhone在07年橫空出世的道理是一樣的。正因為當時智能手機行業優質產品太稀缺,市場存在著巨大的空白期,iPhone藉此機會重新發明了手機,一炮而紅,因此改變了整個手機行業。中國現在各行各業都存在著這樣的機會,各種現象顯示新一波改革浪潮十年內會爆發。而改變中國節目,遠比iPhone改變手機行業容易得多,因為有非常多的參考標準和發展軌跡可循。


一個小插曲:記得美國版《The Voice》第一季剛出來時,一下子就被這個節目的創新和宗旨驚到了,當時腦中有個直覺想法一直在盤旋:「如果中國引進這個節目該有多好,肯定火得一塌糊塗。」接著一直追到美國版《The Voice》第二季決賽時,突然微薄上看到浙江衛視引進版權,《中國好聲音》出來了,一下子就在整個微薄圈上火起來,很多朋友都在聊這個話題。當時我的反應是:呵呵,看來有人抓住這個機會了。


可惜的是,《中國好聲音》第二季出來的太晚,再加上各大衛視狂轟亂炸各種音樂類真人秀節目,觀眾的胃口被撐飽了。而且《中國好聲音》第二季漸漸失去了這個節目的原味和創新,還沒上升就已經在走下坡路了,真是白白糟蹋了這麼好的一個節目。只能說中國不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叢林法則,讓創新舉步維艱。希望中國版《爸爸去哪兒》能撐過第二季,第二季如果成功了,那才證明了這個節目能夠長久紅火下去。

2.在美國、英國、韓國,真人秀節目都已經得到充分的驗證。


美國真人秀節目的繁多,英國真人秀節目的精緻,韓國真人秀節目的獨特,都得到了市場的肯定和觀眾的熱愛。唯獨中國,在真人秀節目這塊仍然是一個處女地,節目的創意一直中國綜藝節目的短板。在趣味性、遊戲性、真實度方面很難有個突破,所以我一直不看中國的綜藝節目,實在很難提起興趣。


因為市場時機慢慢到來,再加上國外這麼多風格迥異的真人秀節目可做參考,這為中國真人秀節目敞開了大門。雖然現在「中國原創真人秀節目「很難有個突破,但凡事只能一步步來,想走太快只會適得其反。《中國好聲音》引進荷蘭版權,在保證節目質量完整度的前提下,成功的進行了本土化,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也是改變中國綜藝節目的一個契機。


《爸爸去哪兒》在韓國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驗證和成功,國內也沒有同類型的節目,而且前面已經有《中國好聲音》這樣非常好的案例在,種種事實都說明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只要用心地選好演員、用好劇本,把真實性、趣味性、遊戲性拍攝到位,成功地進行本土化,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會火起來。事實證明也是如此。

3.湖南電視台的實力跟經驗。


湖南衛視在全國各大衛視中,一直是綜藝節目的老大。出了《快樂家族》、《天天向上》這樣長久紅火的綜藝節目,充分說明了湖南電視台是有積澱和實力擺在那的,而且很熟悉中國觀眾的喜好和口味,能很好地把握綜藝節目的質量。因此只要節目創意新,再加上有戶外真人秀節目經驗的導演組把關,那把節目執行到位和成功進行本土化,對湖南衛視來說並不是非常難的事。

第二:談談我對美國、韓國真人秀節目的想法。

我幾乎看過所有值得看的真人秀節目,現在一直在追的所剩不多了,可能是審美過度疲勞了,很難提起對新節目的興趣。當然,像美國版《The Voice》這樣的節目還是驚到我了,現在一直在追。

先說說美國的,第一個我肯定會選《倖存者》。


《倖存者》現在已經到第27季了,在美國一直是排名前三的戶外真人秀節目。當然很早就有中國版本了,不過我從來不看。《倖存者》是一個在遍布世界許多國家進行的電視真人秀節目。節目中,十幾個來自美國的參與者被送到世界各地荒涼的島嶼,野外,依靠及其基本的工具維持生存,必須自己尋找食物,並參與各種測量智商,體力的競技競賽,最終勝出者將贏得100萬美元的獎金。

倖存者是指在災難中幸運生還的人。這個節目一開始出來根本不被看好,製作人1994年把這個想法告訴美國的各大電視台公司,根本就沒人理會。雖然想法很有新意,但是拍攝太過於困難,甚至是根本不可實現。最後版權不得不賣給瑞典電視公司,瑞典製作成魯濱遜探險,在瑞典取得巨大成功。1998年才進入美國,可惜倖存者節目計劃被NBC、ABC、CBS和UPN先後拒絕,製作人最後在CBS得到了機會,2000年正式拍攝並公映。


2000年《倖存者》第一季上映之後,在美國一炮而紅,並成為美國真人秀節目的常青藤,一直火到現在。因為《倖存者》的成功直接產生了一系列類似電視節目,比如後來的《極速前進》和室內版倖存者《老大哥》,《倖存者》是此類電視節目的開山之作。《倖存者》是對一個人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進行了極限挑戰的節目,非常具有戲劇性和觀賞性,也能從節目中得到很多啟示。節目的戲劇衝突性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得以實現的,一是人與自然環境的衝突;一是人與人的衝突。


在我的腦中,中國版《倖存者》如果做到位了,絕對是限制級R的節目,只有思想成熟的成人才能接受得了。因為中國人如果真的放開在《倖存者》節目中完全發揮,那比任何諜戰片都精彩,比美國版《倖存者》有過之而無所不及。可惜的是,一沒足夠實力和經驗的導演組,二廣電總局肯定會封殺它。所以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這麼優秀的劇本活生生地被拍成爛片。

再說說韓國的,第一個我肯定會選《家族誕生》。

看過美國風格的大片之後,其實很難有興趣看其他同類型的,所以韓國綜藝之所以吸引我是因為完全走了另一條不同的路,節目非常具有自己獨特的綜藝風格,比如《X man》、《家族誕生》、《兩天一夜》、《Running Man》、《叢林法則》,都是非常優秀的真人秀節目。


這麼些電視節目里,我為什麼選《家族誕生》,因為這個節目讓我想起了美國的《老友記》和中國的周星馳電影。我看《家族誕生》第一季前半段至少超過20遍,而且每次去看都覺得溫馨和搞笑,這是一個奇蹟。偉大的節目和一般的節目區別在於是否能把娛樂和人性完美得融合在一起,看到《家族誕生》我看到了那種真正家族的感覺,相互之間是家人一樣的朋友,嬉笑遊戲之間充滿著溫馨的家人氛圍,這是相當相當的難得和印象深刻的。


我一直對《家族誕生》第一季前半段的家族的短暫而耿耿於懷,美好總是那麼的短暫。不過還好後來出來了《Running Man》,多多少少彌補了這種缺憾,但《Running Man》離《家族誕生》還有很長的距離。


最後爆個料,目前來說我還沒看到中國版的《家族誕生》,這是個很好的機會。當然,導演組照搬韓版的《家族誕生》,那肯定會被《家族誕生》的忠實粉絲罵得體無完膚,這在他們心目中的份量是很重的。所以哪個電視台如果真心想做,那韓版的唯一能參考的就是「精神傳承」,節目不單單是要本土化這麼簡單,形式幾乎要完全創新才行,不然在韓版的面前連根蔥都算不上。挑戰越大,回報也會越大。

--------------------------------------------------------------------------------------------------------------------------------------------


附上一個資料,有興趣深入的朋友可以讀下。


【聽導演講《爸爸去哪兒》的製作故事】


爸爸去哪兒的微博


--------------------------------------------------------------------------------------------------------------------------------------------


親子節目大熱:填補父親失位(文尤德瓦)
(這是我之前寫的評論,僅從社會心理的角度說這個事情。——

  從上周五起,熒屏的「真兒秀」大戰正式徹底打響,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浙江衛視《人生第一次》、青海衛視《老爸老媽看我的》、陝西衛視《好爸爸壞爸爸》全體發力,尤其是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以及陝西衛視《好爸爸壞爸爸》,都是父親帶著孩子去農村或郊外渡過幾天幾夜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獲得了成長的經驗,而父親也明白了父子相處之道。不同之處在於《爸爸去哪兒》的孩子是4、5歲的範圍,而《好爸爸壞爸爸》的孩子還不夠弱冠之年,且都是兒子。
  這幾乎就是一集集「教育學習視頻」,雖然這些節目紛紛獲得了「小孩好萌」、「爸爸好努力」的評價,但在《爸》的試映會上,我身邊的美女記者卻哭的雨帶梨花,而網上也有很多「我也想要這樣的爸爸」、「想起了爸爸」的評價,毫無疑問,在情感細節上,這個節目進入了另外一個層面。
  什麼層面?明確的說,這幾檔節目所塑造的父子關係,對社會大眾而言,其實是一種虛擬關係:在中式文化中,父親幾乎沒有時間陪伴孩子,更不會完整的伴著孩子成長,連節目里的「最佳爸爸」林志穎都向記者表示「錯過了孩子的第一聲喊爸爸、第一次會爬」。所以這些節目,所呈現的更多的是一種願景,送上的是一碗心靈雞湯。
  但這是不夠的,我甚至可以在這些節目中看到父親失位所導致的問題。比如說,當田亮遇到女兒抱著她痛哭時,第一反應就是撇過臉去,雙手垂地,這是典型的逃避行為,他找不到答案,更無法面對女兒的哭泣。哭泣其實是件挺自我的事情,所有人都需要一個「自由哭泣」、「自由發泄」的過程,但當不夠成熟的爸爸遇到愛哭鬼女兒時,卻難以打開胸懷接納,因為打開,便意味著打開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也是個愛哭鬼,我和你一樣會哭泣,但我不能哭,所以我見不得你哭。
  另外在幾檔節目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節目刻意設置一些困難給小孩,當小孩遇到困難茫然無措甚至嚎啕大哭時,演播室的嘉賓往往都笑成了一團:小孩子最受傷和最屈辱的事情,卻一直被中國式長輩當笑話講,卻美其名曰「逗小孩」。
  既不讓孩子哭,又喜歡「逗」孩子,我們,尤其是我們的男性,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把心靈敞開而單純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樣粗糙、鄙俗和麻木。可以說,某些節目那種刻意設置困難然後一群大人在演播室笑得前仰後合是因,《好爸爸壞爸爸》里父親不懂兒子不了解兒子的理想,簡單粗暴的以塞錢、塞東西為示愛手段是果。
  而這種源頭,恰好是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文化混雜了焦慮的商業壞境所造成的:男性肩負重責,只好將本身幼稚的心武裝得堅強,以一副少年老成、父母不操心的好孩子形象出現。而女性信奉「嫁得好才是真的好」,於是以「賣萌」、「裝嫩」為能事,卻缺乏父親的位置,內心一直渴望填補。再在大量「大叔蘿莉配」影視劇的示範作用下,男性快速成為大叔,但最終不要熟女而選擇與蘿莉在一起,在「餵奶」的同時,也造就了「我回到童年了」的幻象,這是對自己過去的補償。蘿莉則最終嫁給了大叔,享受了物質的豐裕和生活的輕鬆,當有了自己的孩子時,她最終成了「兩個孩子」的母親。
  對比一下美國影視劇,艾美獎得主《摩登家庭》里從來都是父母一齊出席孩子的活動,家人的核心價值是分享快樂;《驚天危機》里父子也要一齊參與解決政治危機,父親是孩子永遠的後盾和夥伴。再一深挖,中國這幾檔節目的源頭,大多都來自於韓國、日本的大熱節目,而這些國度,是比中國有著更濃烈的男強女弱關係的社會。
  我特意查了一下《爸》的收視率數據,女性觀眾近三分之二,25-34歲的群體也高達36%,可以想見,也許那天晚上,許多剛剛生育的女性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家中,看著好爸爸們帶著孩子在全國各地遊玩,而自己的老公也許在單位加班、在酒店陪酒、在麻將館陪玩,更甚,也許他們只是在卧室里玩電腦、看足球,做那些小時候沒有父親陪伴的遊戲。
  當然,要說明的是,我並沒有孩子,而在中國,任何一種生活圖景都有其複雜的社會成因和心理動因。以上那些話語,也許只是一個未生育的人,對未來無名的恐懼,以及小小的憧憬。


《爸爸去哪兒》作為一檔複製的節目,為什麼可以這麼火?
1.原版具有高人氣與高製作水準
。這個就註定了中國版受到高度關注。其次,由於有韓版的成功經驗與韓國工作人員的指導,其製作水平(尤其是後期特效)與其他中國綜藝節目相比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
良好的後期製作對於節目「笑果」以及效果都是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的!
這裡我又要扯韓娛了。(不要罵我腦殘嘛~ )韓國綜藝界有一個詞叫「藝能感」。就是指在節目里能接住別人拋的梗並且升華、擴大笑料,在適當的時候抓住笑點。
韓國綜藝節目的嘉賓基本都了解綜藝感,所以很多人本身就會有意識的搞笑。而中國明星大多沒有這個意識,因此在中國藝能感強的藝人基本都是天生的。(例如大張偉、包貝爾、鄧超、快樂家族的中間三個、天天兄弟等)
因為藝人藝能感的缺失,所以後期製作發掘笑點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這個節目又有一點而特殊。孩子們本身很天真有趣,看點本身就很足。再加上後期的笑點發掘與製作,絕對是錦上添花!

有木有覺得這個字和旁邊的西瓜很可愛?(~ o ~)Y

有木有覺得這個字和旁邊的西瓜很可愛?(~ o ~)Y

這裡有沒有喚起童年的記憶?

這裡有沒有喚起童年的記憶?

節目的整體後期效果都是跟韓版學的。效果不錯吧?韓國綜藝的後期製作真的很棒,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節目的整體後期效果都是跟韓版學的。效果不錯吧?韓國綜藝的後期製作真的很棒,這點很值得我們學習。

2.嘉賓明星級別很高
。跟原版相比,中國的嘉賓絕對是重量級的。林志穎、小小志之前一直在微博上有曝光而且受到大家喜愛。其他的家庭雖然關注度沒那麼高,但是這種形式使得人們對明星以及其家庭的好奇心得到極大滿足。這個詳情可見@雲上彩 的回答。

3.中國太缺乏全方位展示明星的節目了!韓流明星之所以那麼受歡迎是因為它的造星機制注重「人」的培養與塑造。所以大家可以看喜歡韓流明星的有很大一部分是喜歡明星本人,有時甚至不在乎作品如何。而能做到這一點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韓國大量、多種多樣的綜藝節目給明星充分的展示平台,在各種節目中讓大眾逐漸的了解這個人。而中國的綜藝節目本身數量有限,人們也只能通過在綜藝上明星們宣傳作品以及訪談節目來了解明星的生平以及其一點點的性格。使得大眾對明星私下的性格、表現產生強烈好奇。因此這個節目的火爆就是「久旱逢甘霖」的感覺。
中國的明星大多有距離感(無貶義~是指大眾不了解生活中的明星)。從這兩期節目,除了看可愛的孩子,還可以讓人們看到明星也跟常人一樣的生活,看到明星們對孩子的教育理念與方法。

田亮粑粑第一期對女兒哭束手無策,但在後來對女兒的照顧越來越得心應手了。對孩子的教育做的也很好。下圖是kimi怕輸哭鬧,田亮把快到終點的cindy叫回來讓kimi得第三名

田亮粑粑第一期對女兒哭束手無策,但在後來對女兒的照顧越來越得心應手了。對孩子的教育做的也很好。下圖是kimi怕輸哭鬧,田亮把快到終點的cindy叫回來讓kimi得第三名


濤對孩子的教育也很有原則。其實小石頭已經很懂事了~看他被郭濤教訓有點心疼~但郭濤也是為了石頭好~(用某秀拼的圖,解析度犧牲了)

張亮的教育方法也很贊!

張亮的教育方法也很贊!


4.良好的播出平台。這可是芒果台啊喂~

5.親子題材,接受度比較廣。之前有一種說法,大概意思是說影視作品中出現「女人、動物、小孩」就會很受歡迎。這個節目剛好佔了一項。(那個山羊和小狗算不算動物的吸引力?:-D)這個題材的節目適合全家一起看,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們對明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對於自家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強的借鑒性。

和深圳衛視《飯沒了秀》比起來,有哪些致勝的因素?

那天隨便找了一集看,沒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我總結了一下看不下去的原因(就我看的在雲南西雙版納那一期的前半部分):
1.孩子年齡基本都是七八歲,年齡差異不大。
2.沒有明星吸引注意力
3.孩子沒有爸爸去哪兒的可愛。
這幾個孩子不是特別有禮貌。那兩個雲南的小女孩在街上,有一個老闆娘挺喜歡她們,逗她們玩。但兩個孩子稍微有點氣急敗壞,說話有點口不擇言了,但老闆娘一直還是笑呵呵的。其次是後來兩個深圳的小朋友和雲南小朋友打電話要會和。兩邊小朋友互相講話都很不客氣,溝通的時候稍有偏差,兩邊就都有些不耐煩急著掛電話了。
而爸爸去哪兒的孩子們,問路、要蔬菜時都非常禮貌,有人給了蔬菜都會跟人家說謝謝說再見。而且在節目中孩子的那種純真與善良展現的淋漓盡致。cindy善良有愛心,王詩齡人美嘴甜可愛無敵,kimi害羞聽話,石頭懂事穩重,天天雖然有時有點愛發脾氣,但做任務積極,一犯錯立刻就道歉(張亮做飯他放了把鹽,完全是想幫忙。後來發現自己做錯了就在那說:不好意思,我幫倒忙了~),很維護爸爸,張亮給他講道理他也都耐心虛心的接受。一方面是節目拍攝的比較詳細,展現的點多,另一方面,這兩撥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所以待人接物的方法也會不同。
這個節目我只看過一期的一半,所以只是就我看過的那一點發表感想,並不代表這個節目就是這樣。但我覺得《飯沒了秀》就是傳統的中國式綜藝模式。打一個也許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說《飯沒了秀》是cctv風格,那《爸爸去哪兒》就是地方台自由環境下孕育的果實。《飯沒了秀》相對來說做的中規中矩了點

為什麼中國火起來的節目鮮有原創的?

制度原因。中國啥好像都會受制度所限啊~廣電總局一個限娛令下來腰斬了多少節目。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裡,要想火起來,一定要具備一定的娛樂性。百家講壇火起來的紀連海、易中天不也是把歷史娛樂化才火起來的么?而我國不像韓國那樣大力扶持娛樂業,我國對娛樂業的態度基本是唯恐其荼毒百姓。因此誰會願意花大量金錢、精力來打造這麼個定時炸彈啊~如果被廣電斃掉的話,前期的研發與準備的投資就都打水漂了,這還不如直接從國外買版權來得保險。既省了研發費用,又可以借鑒其經驗,一步到位!《爸爸去哪兒》是一個很安全的題材,也使得其既符合主旋律又具有娛樂性.

限娛令2.0變態升級版又來啦~限制引進國外綜藝啊有木有!當年引進的國外黃金時段不許放啊有木有!為什麼我們總是要通過打壓別人來保護自己呢?
自己創新嘴上說支持行動上各種限制。像《漢字英雄》這樣面面俱到的綜藝那是多少年才能有這麼一個橫空出世啊~不過限制歌唱類節目還是很有必要的哈~
------------------------------------------------------2013.10.24更----------------------------------------------------------------
非常感謝大家的支持跟鼓勵,我頭一次得到這麼多贊同O(∩_∩)O~
不過現在看寫的也很粗糙,一直想補充下,今天終於有時間弄了~
主要是把第一個問題給細化了,貼了圖
第二個問題給回答了
第三個問題吐槽了下限娛令升級版


一口氣把北京郊區農村的兩集全部看完了,被感動之餘就只剩下驚嘆。
與其說這是一個綜藝節目,還不如說是一部大片。
是一部可以媲美《楚門的世界》真人秀大片。
甚至可以這麼說,它將時下最流行的電影元素包容在裡面。然後做成了這麼一道親情大餐呈現給觀眾。

一、滿足大眾偷窺欲
幾乎觀眾都想知道那些明星家裡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當攝像頭對準他們的生活,不錯過任何一個細節,就像楚門一樣,一言一行都暴露在眾人的眼前,對於這樣極大滿足觀眾窺視的節目,所有人的好奇心都開始蠢蠢欲動。
而真人秀最大的魅力就是真實還原。

並且,一般明星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之中,都是光鮮亮麗的,幾乎每一個鏡頭、每一個表情都力求完美。
但是如果你身邊有你最愛的人,而且就是純粹的生活,他們一定會放鬆戒備,哪怕是沒有完全放開,你也會在不經意的時刻,看到他們作為平凡人的一面。
比如說林爸爸給兒子用報紙糊牆,把餃子包的一團糟;王爸爸不會扎辮子,幫女兒換衣服換到一半就不管了,而且地上的箱子裡衣服亂七八糟;郭爸爸看到自己換上好的房子而暗自竊喜;田爸爸抱著一哭就是幾個小時的女兒一籌莫展;張爸爸去的最晚,兩個人共享一碗小米粥時候的囧態……這些都是最真實的畫面,飽含生活的氣息,哦,原來明星也要吃喝拉撒,和我們正常人一樣。

他們不是鏡頭下的雕塑,360度無死角,他們會笑、會哭、會生氣,和我們一模一樣,觀眾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親切感。


二、美麗風景窘迫的劇情
《泰囧》就有這樣一個獲得巨大成功的模式,所以《爸爸去哪兒》更像是一部公路片。
山清水秀的小山村,有羊還有公雞,清晨的炊煙和百花盛開的後山。
在這樣美麗的風景下,五組家庭,開始一場旅行,途中發生各種各樣的趣事,也開始有各自的無奈。

石頭中午沒睡覺,晚上困得不行鬧情緒被爸爸訓斥;黑米哥哥被一個鬧鈴嚇得半死;Cindy和爸爸一起研究摳腳的話題,年紀輕輕就把女漢子的氣質暴露了出來;Angela是個人精,自己籃子拎不動就讓天天給他拎;而天天一開始就抱住自己的玩具死死不放手……

雖然這些情景經歷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好無奈,但是事情過去之後,回想起來又妙趣橫生,不自覺的會心一笑。


三、矛盾不斷
節目組很用心,不斷製造著矛盾,然後讓各組家庭在這些矛盾下暴露出自己的問題。
有矛盾固然就有衝突,有衝突自然而然就能產生劇情上的高潮。

首先,五組家庭分別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台灣的林爸爸,西安出生的郭爸爸,北京的張爸爸和王爸爸,當然還有重慶出生的田爸爸,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所有的文化差異也不盡相同,所以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都不同。
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各自的表現也不一樣,比如林爸爸就喜歡採取擁抱式的教育方式;郭爸爸則喜歡拉到一邊私聊;田爸爸喜歡和別的孩子對比;張爸爸就一直採取商量的方法;而王爸爸則完全是放養。

再者,五個性格迥異的孩子,小孩子嘛,做事情又不按常理來,脾氣外露,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不僅如此,一開始節目組就把所有的玩具收上去,製造出了第一個衝突:黑米哥哥的小黃可能是他最喜歡的玩具,你看那個表情叫一個捨不得,好在林爸爸有足夠的耐心,慢慢教導(真是急性子帶不了孩子啊),不慌不忙,耐心勸導。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每個人住的房子也不一樣;五個孩子只給了四隻羊;早飯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故意讓他們下午要準時起(所有的孩子一股起床氣,想想我們小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總之,就是刻意製造出不平衡。

最大的亮點我認為就是那三頓一起吃的飯。
可以說是熟讀《紅樓夢》的結果:吃在中國人的生命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你看中國最優秀的文學作品之一的《紅樓夢》,就是不斷地吃。
英國人拍了一部《唐頓莊園》,被譽為英國版的《紅樓夢》,它就深得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因為它裡面也不斷地在吃飯。

而且節目組真是處心積慮,中午吃晚飯之後,還投票分發狗尾巴草,然後又製造出衝突,這裡要為天天的舉動鼓掌!
吃飯是製造衝突矛盾的最好方法,飯桌上白天發生的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總結。
所有人都在一張桌子上,大家各自吃各自的,卻又有一個共同點主題。
吃完晚飯,開心不開心,又是一天。


四、總結
所以總結起來,這就是一部電影,製作優良,主題明顯,飽含溫情,所有人都被治癒了。


當然,還有人覺得,五個又純又萌的小怪物一出現,有的人就開始笑了。


一、韓國娛樂業發達,綜藝節目的競爭更是激烈。韓國版的《爸爸去哪兒》自播出就大火併超過同期的runningman、兩天一夜等優秀綜藝,佔據了一位。中國買來優秀的節目,加上好的製作團隊,很難不火。
二、中國缺乏做戶外綜藝經驗。最火如大本營,節目體質也是依靠優秀的主持人、大牌嘉賓、室內遊戲等來製造看點。而戶外綜藝卻很少見,《飯沒了秀》雖為戶外綜藝,但節目體質單一(寶寶尋找媽媽,開始很有看點,不過如果每期都一樣,就失去新鮮感了~),沒有強大的明星效應(明星有出現在節目中,但與寶貝互動很少,作為嘉賓形式,還是給人疏離感),後期的製作沒有湖南強大。
三、節目流程。說道缺乏戶外綜藝經驗一點,買來的版權可以很好解決這個問題。國內沒有成熟的節目製作經驗,而原版的節目則提供了節目的詳細流程。如第一期《爸爸去哪兒》中,先是對五組家庭訪問、到達農村後看房間選房間、吃飯、給孩子們任務等等環節的製作都有原版成熟的節目體製做參考,讓缺乏經驗的製作團隊也能很好的完成。
四、優秀的後期。《飯沒了秀》就幾乎不存在太多後期字幕處理,可卻是戶外綜藝非常重要的環節。韓國每一個優秀的綜藝,字幕都有很大的功勞。尤其是戶外綜藝,有趣誇張的字幕,能讓節目增彩不少。《爸爸去哪兒》作為親子互動的綜藝節目,可愛的字幕,大大優化了節目。(字幕一般是在觀眾視角看節目,精彩的字幕對讓觀眾產生共鳴,加深節目印象,有帶領觀眾感情的作用。比如我們看B站大家一起吐槽的快感~能讓節目有趣很多)。
五、明星效應。←_←這沒什麼可說了。
六、最後《我歌》《爸爸去哪兒》這樣的節目在中國大火,說明我們是有製作優秀節目的實力的,不過差在經驗和創新上,希望不要僅僅模仿照搬別人的節目。多多學習別人的經驗,然後有朝一日也做出自己優秀的綜藝來吧。


而且我覺得節目的窺視性以及真實感吸引了不少觀眾。

先說窺視性吧,每個人都有一種潛在心理就是去窺探別人的生活,尤其是明星的生活,主要是好奇心在作怪吧。就像是《楚門的世界》里的真人秀節目那麼火,每個人都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另一個人的生活。爸爸去哪兒就把常人看不到的明星家庭關係赤裸裸放在了觀眾面前。

但是,不得不說,只是放在面前是不夠的,如果是演出來的,那必然是不招人待見的。不作死就不會死。小孩子,尤其是低齡的小孩子,讓其顯示出了極大的不可控性。因此事情的發生就會顯得更出乎意料,更真實。我們不喜歡看別人裝逼,也是這個道理。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


舞美師的微博說:「&<爸爸去哪兒&>的火爆,一開始是誰都沒有料到的誰都不重視,相反這個節目原本是放在最薄弱周日播,後又推到周一,後來拍完了領導看了片花不錯才決定接檔快男放周五的,原本接檔快男是另一檔音樂秀。所以湖南衛視的強大,並不是多有眼光,而是他有幾十個強大節目團隊一下上幾十個節目,總會中獎火一個的。」

其實,成功有其必然性,也有一部分巧合. 無論是芒果台的領導,還是作為之前的冠名品牌的美的電飯煲,之前也都沒預見這個節目如此火爆.

還是那句話,天時地利人和,湖南台做到了,盡人事. 火不火,要聽天命di...

ps TA的其他意見
「<超女>第一次讓比賽沒有報名門檻,火啦!<好聲音>第一次讓選秀沒有以貌取人,火啦!<我是歌手>第一次讓比賽沒有評委點評,火啦!<爸爸去哪兒>第一次讓親情節目沒有刻意煽情,火啦!<舌尖上的中國>第一次讓文化節目沒有談文化,火啦!說明牛B的節目就是敢於打破常規,創新其實更多是不要什麼。」
:「 隨著<爸爸去哪兒>的大火大熱,臨時頂替"美的"撤單而冠名的"999感冒藥",真的賺翻了,一蔸白菜價買了一堆鮑魚,更重要的是以前所有節目從未有過的O差評、超級好口碑將瞬間大幅提升999的品牌價值、美譽度和忠誠度,品牌建設至少縮短五年以上,這最終都會轉化為購買行為。"美的"現正蹲在馬桶上哭!!!」


那麼萌的幾個小孩兒,難道你看了沒有相當爸爸的衝動么?


看到是《變形記》的製作團隊就知道是個好節目。
而且我以前不是很喜歡小孩,覺得熊孩子太多,可是看了這個節目之後,特別想要小孩覺得和孩子一起成長太有愛了,他們身上有著很多我們早就丟掉的初心。看節目的時候也會想著以後要怎麼教育小孩。


因為把明星還原成普通人,他們一樣有為人父母的喜怒哀樂!
還有小朋友太可愛了!看到他們心裡最溫柔的部分也被喚醒~
BTW,田亮女兒Cindy萌cry了!!繼承了媽媽的美貌和爸爸的運動員天賦。。是女漢子和小女神的完美結合,雖然田亮真的很不會帶孩子,好想讓林志穎帶!
Cindy一開始是個黏著爸爸的好哭佬,離開爸爸後的反應我伙呆!!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孩子真的是天使,具有無限可能,關鍵看大人如何引導!

Cindy一開始在爸爸身邊就是個好哭佬

離開爸爸跟小夥伴在一起時找菜的環節里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很有禮貌,熱情善良,知道照顧小的,一直東奔西走,幫李湘的女兒拎東西,ANGELA不想動的時候貼心地跟她說妹妹在這裡等我把,張亮兒子累得不想走的時候她就反覆跟他說「那我自己去了哦」

離開爸爸跟小夥伴在一起時找菜的環節里真是讓人刮目相看,很有禮貌,熱情善良,知道照顧小的,一直東奔西走,幫李湘的女兒拎東西,ANGELA不想動的時候貼心地跟她說妹妹在這裡等我把,張亮兒子累得不想走的時候她就反覆跟他說「那我自己去了哦」

抱ANGELA跟 主動跟小朋友搭訕。。。力氣真大

CINDY跟ANGELA在比誰比較大,就是嘴上說說的那種,你6我7你8我9..天天突然來了一句:我100歲,然後ANGELA戳了他一下:你這個小樣.....

CINDY跟ANGELA在比誰比較大,就是嘴上說說的那種,你6我7你8我9..天天突然來了一句:我100歲,然後ANGELA戳了他一下:你這個小樣.....

ANGELA 居然很煞有介事的跟老爺爺說: 「爺爺你在家好好的澳」小小恬妞最會撒嬌拍馬屁了!小滑頭!

ANGELA 居然很煞有介事的跟老爺爺說: 「爺爺你在家好好的澳」小小恬妞最會撒嬌拍馬屁了!小滑頭!

Cindy全程表現的很大力。。


三個小夥伴奔跑的畫面很感動,想到小時候


再貼個林志穎兒子KIMY跟爸爸一起坐拖拉機也很開心的KIMY(林志穎開拖拉機都帥cry!!)

面對哭泣的KIMY心疼的爸爸。。

面對哭泣的KIMY心疼的爸爸。。


Kimi乖乖嗲嗲的,好軟好萌 !!

唉,兩個人都好萌,心都萌化了!

我會說我已經看了好幾遍嗎!!!真是沒有辦法不愛這群小天使!!!


一是明星效應,沒有明星很明顯難獲得關注。
二是由製作《變形計》的謝滌葵團隊打造,《我是歌手》金牌製作人洪濤監製。 《變形計》之前就做的很不錯,獲得了極好的口碑,只是缺少明星娛樂元素一直沒有火起來。
謝滌葵團隊是干新聞紀實的,是新聞人,做的的東西周期長而且較真實,相當於紀錄片,而且擅長淚點。這次芒果台再發揚娛樂元素,製作攝影剪輯再用心一點,兩者結合,火爆也是可預期的,不完全是因為該節目版權和模式購自韓國MBC電視台。
三滿足大眾關註明星家庭、隱私,看看星二代富二代是什麼狀態,明星之間的暗暗較量或者看他們出糗之類的心態。


一、《爸爸去哪兒》作為一檔複製的節目,為什麼可以這麼火?

0、原版節目企劃優秀無比

優秀到了什麼程度?優秀到不需要主持人,優秀到可以可以把多年來苟延殘喘的MBC周日綜藝盤活,這群可愛的孩子們撐起了周日綜藝大旗。排在0,我是想說明這個節目企劃優秀到可以忽略很多,下面詳細說。

1、節目形式

看到有人答戶外綜藝,戶外旅遊綜藝。我是不同意這個定位的。我更傾向於將節目定位成觀察Camera,即通過攝像機拍攝觀察爸爸和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即便沒有節目組刻意安排,也會被攝像機拍攝下許多有趣的行為。正是通過攝像機記錄,我們發現了孩子們極其善良、可愛、寬容的一面,也了解到爸爸們之間對孩子不同形式的愛。

原版《爸爸去哪兒》在韓國播出之後,有一個話題的火熱程度超出了我的想像。——家庭主婦們在討論各家的裝修裝飾。這個沙發看起來好舒服,這個窗帘好好看,這個柜子放在這裡好合適。這絕對不是節目組想要向觀眾輸出的核心價值,但細心到變態的觀眾還是將這些個細節拿出來單獨討論了。

而我在芒果台的節目播出之後,並沒有看到太多此類話題的討論。原因很簡單,我們的觀眾還太年輕,我們沒有太多的機會看此類形式的節目,我們不知道怎麼看可以增加樂趣。

當然,韓國IPTV的普及,在一些細節話題的討論可謂功不可沒。畢竟只有不斷回放,才有可能發現更多細節嘛。

2、字幕

生動的字幕讓觀眾很容易產生代入感,真的可以做到錦上添花。

在韓國播出的節目都會提醒字幕是為了方便聽力有障礙的人,這是最基本的用戶需求了吧。但我們還是可以在字幕中看出樂趣,為什麼?因為他們精益求精,不滿足於只將語音通過字幕打出來。他們想讓聽力正常的人也可以通過字幕獲取樂趣。

國內來說芒果台的字幕,無疑是做得最好的,但和韓國比起來無論是字幕數量還是和當下熱點契合度都有明顯差距。但這總是一個好的現象,我有足夠的耐心等待,等待更加出色的、讓人回味的字幕出現。

PS:韓國綜藝節目字幕的禪師級代表是《無限挑戰》,即便在韓國,《無限挑戰》的字幕也是獨領風騷。這是韓國唯一只靠字幕就能發起話題引起廣泛討論的節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

3、中韓文化

韓國的文化跟我們的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這也是引進節目可以獲得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很多內容如果不是當地人,不是很了解故事背景,是根本不會理解其真正內涵的。比如我們常可以在微博看到翻譯的美國脫口秀在調侃美國政治經濟,而翻譯的人通常會注釋其背景,不然就光聽裡面人在笑,自己根本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再比如,人艱不拆,你打算怎麼翻譯成英文?

我一直覺得喜劇是一個本土化傾向很強的藝術形式,很受語言習慣、生活方式的制約。雖然,我們在慢慢了解更遠地方人們的語言習慣、生活方式,但還遠遠不足,本山大叔就是最好的例子。

綜藝節目是給人帶來歡樂的,國內引進了不少韓國的綜藝節目,但卻沒有一個像《爸爸去哪兒》那麼火。這並不是韓版節目在韓國當時不夠火,而是這個節目受到的制約較大。除去上面提到的文化差異外,地理人口因素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很難想像如果我們的攝製組進入故宮拍攝是什麼樣的場景,而在韓國已經有不少節目組在景福宮拍攝了。小小牡丹江就把我們的攝製組難倒,不得不到微博吐槽,可想而知若想去更知名的地方那得有多慘烈了。

而《爸爸去哪兒》這個節目幾乎不受上面提到的任何限制。因為我們要看的是我們的爸爸和孩子們,如果有心對比著原版看,會有更大收穫。牡丹江?我只說那是攝製組準備不足,沒有良好的應對方案。吐槽牡丹江旅行社甚至在微博發出「拒絕雪鄉」,我只當看笑話了,攝製組畢竟圖樣。

PS: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韓版《爸爸去哪兒》有不少於兩次的內容是教孩子們傳統禮儀的。我雖不只一次看過古代作揖正確方法,但我現在已經不記得是哪只手在上,停留在哪個高度了。當然,這在現在看來並不重要,因為我們現在都改握手了嘛。但你真的了解「握手」嗎?誰先伸手?可以戴手套握手嗎?據我觀察不少人的認知只停留在了伸右手的程度上。


二、為什麼中國火起來的節目鮮有原創的?

在演播室的節目,各國都那麼回事兒,我們國家也有過不少優秀的節目,包括訪談類、競猜類、遊戲類。
戶外節目客觀來說,我們製作戶外節目的難度比韓國大了不只一倍兩倍。一個地理因素就能讓很多PD、作家把腦子裡的點子扔掉,因為對於很多電視台來說執行起來太難了,畢竟製作節目是需要成本的。要知道韓國只有那麼大的地方,從首爾到釜山開車也不過幾個小時,你能想像從北京開車到上海嗎?
當然,這是客觀因素,但絕不代表我們做不出來,我們只是需要一個過程。芒果台已經邁出很關鍵的一步了,儘管我可以吐槽芒果台太多方面,但在這一步我是肯定拍手稱好的。

影響我們優秀原創綜藝節目的因素還有好多,如審查制度,央視一家獨大,各大衛視競爭強度,藝人生存環境,粉絲文化……這一切的一切貌似都可以歸為國情。但只要不斷有像芒果台一樣肯為做出讓觀眾喜愛的節目而努力的人,離我們見到原創的優秀綜藝節目一定不會太遠。

最後說一嘴,綜藝節目的受眾年齡遠低於電視劇受眾年齡,請一定不要在節目里出現吸煙、開車不系安全帶的鏡頭,謝謝。

=======

開始說點兒沒用的。

韓版《爸爸去哪兒》里民國小朋友的爸爸曾是MBC電視台頭號體育主持人,但在06年德國世界盃後辭去MBC主持人職務,簽約經紀公司。而這次MBC在自己的節目里邀請了他加入。我們的黃健翔呢?

韓版是沒有主持人的,上面我已經說過了,這節目企劃優秀到不需要主持人。但國內為什麼還有李銳在出面主持?
我理解的倒是很簡單,芒果台的製作組不願意在節目中露臉。而旁白交給李銳,我覺得無所謂,這個節目旁白是沒什麼太大作用的。只是覺得芒果台錯過了一個打造明星PD的機會,也許是因為這節目並不是原創而是引進的緣故吧。什麼時候國內會有知名度和影響力都不亞於藝人的綜藝節目PD呢。如果有,那他/她的節目一定是可以在知乎引起廣泛討論的優秀原創綜藝節目吧。

上面有人講到了平台優勢,但我並沒有將這一點歸入在中國獲得成功的原因里。芒果台確實是地方衛視里的大哥,但我堅持這個節目如果是江浙滬上星電視台引進,也同樣會在中國火起來的看法。因為這個節目企劃的確優秀無比,可部分程度淡化平台優勢。要說也要說芒果台的綜藝製作團隊有靈敏的商業嗅覺和商業合作推進能力。

另外吐槽一句別的,像國內這樣綜藝節目收視率常年超過電視劇的國度,我不知道還有沒有第二個了,有的話請告訴我。


因為很多人沒有那麼可愛的孩子,也沒有那麼帥的老公。


補充關於和《飯沒了秀》的對比:
首先,《爸爸》是明星家庭的親子關係,而《飯》是普通家庭,這個優勢在哪裡不言自明。
其次,芒果台的平台優勢,收視率帶來的觀眾基礎,使得它每個新推出的節目都能引起關注;還有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比如汪h坐陣宣傳,基本上芒果這些娛樂綜藝類節目都可以整合起來,互相幫助;還有,資金的優勢,說白了,財大氣粗,製作方面花了錢質量也就上去了。

個人認為,通過電視看到這檔節目的人真的不一定是因為原先韓版積累的人氣,因為看韓版的人一般不是用電視看綜藝的人群 。。所以如果假設沒錯的話,那麼雖然這款節目不是芒果原創,但是對於國內觀眾來看,也是頗有新意之舉了。

還有一些很基本的媒介產品設計原則應用,比如多個受眾訴求要素整合(親子、家庭觀念、明星、萌孩紙~),以及更基礎的VALS定位策略(和現在青年人的生活形態和價值觀相結合),等等。

至於鮮有原創,本身就有一個宏觀的社會背景在限制,從教育體制模式到各個產業關於創新方面的政策,尤其是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問題,還有一灘不太攪得清的渾水。


我剛剛看完,說點個人看法吧。一,首先是明星效應啊,這個節目也滿足了觀眾的獵奇心裡,很多人都好奇生活中的明星是什麼樣的,大家平時看到明星都是在電視劇或者舞台上,這個節目讓觀眾看到了生活面對現實問題的明星,諸如怎樣帶孩子、怎樣跟孩子相處、怎樣解決欄目中安排的各種任務。其次,這個節目不僅有明星還有明星的小孩子,這些小孩帥氣、可愛、天真,至少可以吸引很多女性觀眾吧。三、節目拍攝上也是分組全程跟蹤拍攝的,很全面到位,細節這些抓的很准,本來小孩子就很吸引人,再加上他們平時嬌生慣養的,在節目中面對這些問題更有看點,所有有很多細節可抓來呈現給觀眾。四、節目的後期剪輯包裝都做的很不錯,溫馨、緊湊,同時畫面也很漂亮。以上是我個人觀看後的意見。


1、大眾疲勞了需要新形式的節目。節目投入大,製作用心。
深圳的那個怎麼沒火?你瞧那名字取的,能火嗎?
2、MLGB,山寨了被噴,現在人家重金買版權也噴。原創、原創,那麼喜歡原創,你原創一條染色體出來啊,天下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你原創個新玩意兒啊。最煩躁現成的事都干不好,一天到晚就耍嘴皮子的。


推薦閱讀:

爸爸去哪兒(及同類節目)是如何從上千小時的素材中及時挑選出好玩有趣的片段並完美銜接成90分鐘的?

TAG:湖南衛視 | 綜藝節目 | 爸爸去哪兒(湖南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