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經典的戲中戲?


上邊其實有很多人提到《哈姆雷特》的戲中戲了,想具體講講這個捕鼠器的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


在《哈姆雷特》三幕二場中,王子自編自導了一場戲中戲在御前上演。

這出熱鬧又暗藏玄機的維也納謀殺案,演的是大公爵鞏查哥被想要篡奪他權位家私的兇手殺死,鞏查哥夫人則在丈夫屍骨未寒之刻接受了兇手的示愛,基本屬於法治進行時里的現場重現,神還原了哈姆雷特叔父弒兄娶嫂的過程的一齣戲是哈姆雷特要試探叔父的「機關」。王子從克勞迪斯的慍怒和惶恐中證實了鬼魂的話,認定了叔父就是殺父仇人。當被試探的克勞迪斯問哈姆雷特:「這演的是哪一出?」,枕在奧菲莉亞膝上看戲正嗨的王子一語道破:「捕鼠器」。

(哈姆雷特:怎麼,被一響空槍嚇壞了?1835,The British Museum)

以戲劇模仿為「機關」暴露篡位者的心虛是哈姆雷特在焦灼之中生出的一計。他不知是否應該相信鬼魂一面之言而猶豫不決。所以「捕鼠器」的首要目的還不在於實施復仇,而在於確認真相。

那麼問題來了,不以立斃老鼠於板上為目的,哈姆雷特幹嘛還要給他的計謀命名為捕鼠器?


捕鼠器的由來

在《戲中戲:哈姆雷特中的魔鬼陷阱》中學者John Doebler指出,捕鼠器在文藝復興時期是一個相對普遍的符號,具有強烈的宗教倫理意義。批評家邁耶爾?夏皮羅在對莫羅德祭壇三聯畫的評論中對捕鼠器意象做了說明。

(Triptych with the Annunciation, known as the "Merode Altarpiece" by Robert Campin)

這幅三聯畫中間一幅描述了天使報喜,告知聖母身懷聖子的消息;右幅中,瑪麗的丈夫聖約瑟夫在木工房內,他身側的桌上放著未完成的捕鼠器,在他身後,一架已經完成的捕鼠器要抵禦什麼似地被放在面朝外界的窗台上。這一場景源自聖奧古斯丁的教義:「耶穌死時魔鬼狂喜,但隨著耶穌的死亡魔鬼也將毀滅,如同被捕鼠器的誘餌引誘而被吞沒。」(Sermon 263 「On the Ascension of God」)

惡人在自以為是時迎來毀滅,這是文藝復興早期捕鼠器意象所具有的戲劇反諷;而到了新古典主義復興時期,捕鼠器的意象逐漸簡化為不要屈從誘惑而作惡。哈姆雷特一聲呼呵,既直指叔父令人唾棄之惡,也一語成箴地寓言了自己殉道者的命運:像成為誘餌的耶穌一樣以死除惡。


捕鼠器的藝術

捕鼠器既已啟動,哈姆雷特復仇的腳步就要快起來了。

用一場虛構的戲劇作為如此重要的情節轉折是對戲劇本身結構與意義的一種探索。哈姆雷特也可以說是一位真?戲迷,因為他相信一種情景的表演能夠打動靈魂,以至於「使一切有罪者發狂,無罪者驚愕,使無知無識者驚慌」。在原著中,王子懷著復仇的激動與緊張親力親為,又是改編加台詞,又是囑咐戲班子台詞吐字要訣。好戲開場之後,哈姆雷特也開始了自己的戲謔偽裝,他在看戲時的嘩眾取寵和玩笑嘲諷與其諷刺之下的憤懣形成對比。此時的他必然想到真相的揭穿意味著無法挽回的復仇和死亡,在即將到來不可避免之悲劇的籠罩下,這場戲中戲帶有一種詭異的狂歡之感,加強了戲劇性的張力。

(瑞典Gothenburg Opera充滿北歐風的《捕鼠器》)

另外,這一出「捕鼠器」為全劇所帶來的戲劇張力還在於哈姆雷特與觀眾的合謀。陷阱只有出其不意才能見其效,而作為旁觀者的觀劇快感就在於和王子一起偷窺著一無所知的克勞迪斯,等待著捕鼠器夾住老鼠時的一聲脆響。在劇中,哈姆雷特對霍雷肖的邀請,和「捕鼠器」的意象,就是一個延伸至觀眾的同謀邀請。

——啊,善良的霍雷肖!那鬼魂真的沒有騙我。你看見了嗎?

——瞧得很清楚, 殿下。

——當演到下毒時?

——我很仔細地觀察了他。

相信這個時候,所有人也都瞪大了眼睛看克勞迪斯的反應來著。

捕鼠器安放的位置

(肯尼斯·布拉納出演的電影版《哈姆雷特》劇照)

哈姆雷特想到想到用捕鼠器來確證叔父的罪行是在第二幕第二場,好戲上演是在三幕二,而「生存還是毀滅」那段著名的獨白恰恰出現在第三幕第一場——這兩場戲之間。許多學者討論過這一獨白被安排在這個位置的原因。上一幕剛剛心生妙計的哈姆雷特因何想到了死亡?為何想到那「一死就去了沒有人會來的那個未曾發現地國土」而意志動搖?又為何哀嘆「顧慮使我們都成了懦夫」?回想奧古斯丁教義中「捕鼠器」的含義,就不難理解這一幕哈姆雷特的獨白,正是內心做出自我犧牲、成為誘餌的選擇時的矛盾與自哀。他已經成為自己命運的先知。

戳穿一切之後,復仇的悲劇將不可避免地上演。因此,戲中戲的短暫狂歡與瘋癲之下暗涌的是王子的憂鬱與絕望,可以說是最緊湊而具張力的一幕。所以,儘管「捕鼠器」這個詞在NT版本的《哈姆雷特》中沒有出現,但它安放的位置並沒有改變。這大概也是為什麼導演林賽?特納選擇讓戲中戲一場成為繁華與溫暖的燈光的最後一次出現的原因吧。

(2015年NTLive版克勞迪斯)


(14.1.2已更新)
說得上經典的戲中戲(主要是指戲劇),我認為包括且不限於以下這些:

戲中有另一出具體戲在演出或排練

《哈姆雷特》——《捕鼠器》
《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各司其職》
《莎姆雷特》——《哈姆雷特》
《誰殺了國王》——《哈姆雷特》
《仲夏夜之夢》——《皮拉摩斯和提斯柏》
《暗戀桃花源》——《暗戀》和《桃花源記》
《笑之大學》——本來叫《朱密歐與羅麗葉》後來編劇改成把人物《金色夜叉》中的之後就不知 道叫什麼了。說實在的,這個更傾向於戲中存在表演 不過既然出現了劇名,那也就算這一類吧。
《喜劇的憂傷》——《笑之大學》的中文版,戲中戲名為《許山伯與祝英蛇》
《我們的小鎮》——《我們的小鎮》
《我愛桃花》——作者未提劇名,只知道出自《型世言》
《假如我是真的》——《欽差大臣》
《亨利四世》——《亨利四世》
《糊塗戲班》——《一絲不掛》
《眉間尺》——《眉間尺》
《海鷗》——年輕作家特里波列夫的不知名劇本,由外省女演員妮娜?扎烈奇娜雅主演
《我堂吉訶德》——《堂吉訶德》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俄狄浦斯王》《上帝的寵兒》《西哈諾》等等...
《西哈諾》——開場演的戲,《拉克羅利斯》
《逢場作戲》——美國作家塔特?莫塞爾的劇本 戲中戲名稱待查

戲中存在戲劇表演,但不是完整或具體的劇目

此類可分為兩種情況
一為導演的二度創作,如:
孟京輝《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中的《茶館》(當然這也有翻譯改編者黃紀蘇之功)
林兆華《羅慕洛斯大帝》中的提線偶戲

二是編劇在劇中插入戲劇表演元素作為劇情發展的一部分,如:
王劍男編劇《招租啟示》中的《海鷗》獨白片段
《海鷗》中阿爾卡金娜與特里波列夫母子倆拿《哈姆雷特》中的台詞對話

隨著導演二度創作不同,同一劇本的不同演出版本可能呈現出各種不同的「戲中戲」樣式;加上各路劇作家大神大多熟讀古今劇本,指不定就腦洞一開給劇中角色加點「戲中戲」...所以說此類種種,舉不勝舉。

音樂劇的戲中戲不少 更多請移步看@Phil 的回答
至於《州長別墅的槍聲》、《借我一個男高音》之類,「演齣戲給人看」,我覺得更接近於生活中欺騙的概念,不可算戲中戲。
其實還有一類《羅森克蘭茨和吉爾登斯吞已死》這樣的大師級「戲劇同人作品」...實在難以分類

順便說幾個「影中戲」:
(「影中影」不算,那不在我涉獵範圍)
《西伯利亞的理髮師》——《費加羅的婚禮》
《尋找理查》 (半紀錄片...算是吧)——《理查三世》
《泛雅在42街》——《萬尼亞舅舅》
《子彈橫飛百老匯》——待查
《監獄中的莎士比亞》——《暴風雨》
《戀愛中的莎士比亞》——片頭《維羅納兩紳士》,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
《凱撒必須死》——《裘里斯凱撒》
《匿名者》——《理查三世》《哈姆雷特》等
《櫻之園》——《櫻桃園》
《青春交際場》 (既然尋找理查算了那這個勉強也算)——《青春交際場》
《好萊塢重案組》——《慾望號街車》
《尋找夢幻島》——《彼得潘》
《莫里哀情史》——沒看過但我很確定有戲中戲...希望看過的補充
《蝴蝶君》——《蝴蝶夫人》 感謝@丙丁
《你逃我也逃》——男主角最愛演的《哈姆雷特精編版》(笑)和《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的獨白 在此處戲中戲中被演繹出別樣光彩
美劇《名聲大噪》——以瑪麗蓮夢露為主題的音樂劇《bombshell》,人人的字幕譯為性感炸彈(感謝@punkvic 的補充)
以及《smash》第二季還有個新劇中劇叫《hit list》 感謝@Alyx Garfield 的補充~
嘛,之類以戲劇為主題的電影自然少不了各種戲中戲

另有以戲劇為主題的名作:長篇動畫《玻璃假面》,其中戲中戲又多又經典,某種角度來說可謂戲中戲之冠

劇中曾出現的戲劇

  1. 《雪之祭》(第1話) 種類:舞台劇
  2. 《茶花女》(第1-2話) 小仲馬原著,姬川歌子飾演茶花女。種類:舞台劇
  3. 《全國最好的新娘》(第3話) 原創,校慶公演,北島瑪雅飾演醜女皮皮 。種類:舞台劇
  4. 《白玫瑰夫人》(第4-6話) 原創,姬川亞弓飾演大小姐。種類:舞台劇
  5. 《小婦人》(第6,7話) 奧斯科特原著,北島瑪雅飾演貝絲 。種類:舞台劇
  6. 《一縷相思情/一縷相思情》(第8-10話) [木通]口一葉原著,北島瑪雅、姬川亞弓競演美登莉 。種類:舞台劇
  7. 《命運》(第11話) 原創,一角獸劇團演出。種類:舞台劇
  8. 《灰之城》(第11話) 原創,姬川亞弓飾演伯爵千金。種類:舞台劇
  9. 《珍娜與5個藍色的壺》(第11-12話) 原創,北島瑪雅飾演吉娜 。種類:舞台劇
  10. 《李爾皇》(第13話) 種類:舞台劇
  11. 《白色青春譜》(第14話) 原創,北島瑪雅飾演患者 。種類:電影
  12. 《美女與野獸》(第14話) 種類:舞台劇
  13. 《乞丐王子》(第14-15話) 馬克吐溫原著,姬川亞弓分飾乞丐與王子兩角。種類:舞台劇
  14. 《古城之愛》(第14話) 原創,社團公演,北島瑪雅飾演女王 。 種類:舞台劇 (舞台劇的名稱乃依據台灣東立版《玻璃假面》漫畫第六冊第六十四頁)
  15. 《女人河》(第15話) 原創,飾演奶媽阿堇 。種類:舞台劇
  16. 《咆哮山莊》(第16-17話) 艾米莉?勃朗特原著,北島瑪雅飾演凱莎琳 。種類:舞台劇
  17. 《石頭的微笑》(第17-19話) 原創,北島瑪雅飾演人偶。種類:舞台劇
  18. 《夢宴櫻》(第17話) 北島瑪雅飾演小姐千繪。種類:舞台劇
  19. 《奇蹟的人》(第16-23話) 海倫凱勒傳,北島瑪雅、姬川亞弓競演海倫凱勒 。種類:舞台劇
  20. 《天的光輝》(第25話) 原創,北島瑪雅飾演沙都子。種類:電視劇
  21. 《虹的記憶》(第25話) 原創,姬川亞弓飾演聖子。種類:電視劇
  22. 《白色森林》(第25話) 原創,北島瑪雅飾演玫雅。種類:電影
  23. 《大河》(第25話) 種類:電視劇
  24. 《巫女麗拉》(第25-27話) 原創,北島瑪雅飾演麗拉。種類:舞台劇
  25. 《黃金的果實》(第28話) 原創,北島瑪雅飾演瑪琪。種類:舞台劇
  26. 《卡米拉的肖像》(第28-29話) 蒂芬妮原著,姬川亞弓飾演吸血鬼卡蜜拉。種類:舞台劇
  27. 《夜叉姫物語》(第29話) 原創,姬川亞弓飾演夜叉郡主,北島瑪雅飾演乞丐。種類:舞台劇
  28. 《女海盜莎琳》:原創,校慶公演,北島瑪雅飾演莎琳。 種類:舞台劇
  29. 《小雨》:原創,學校公演,北島瑪雅飾演周筱綢 。種類:舞台劇
  30. 《心愛的羅蘭比亞》:原創,戲劇社公演,北島瑪雅飾演機器人露露。 種類:舞台劇
  31. 《茱麗葉》:莎士比亞原著,姬川亞弓飾演茱麗葉。 種類:舞台劇
  32. 《仲夏夜之夢》(第32-34話) 莎士比亞原著,公園慈善義演,北島瑪雅演出妖精撲克。種類:舞台劇
  33. 《兩位公主》(第35-38話) 原創,姬川亞弓飾演歐莉娜公主,北島瑪雅飾演雅露絲公主 。種類:舞台劇
  34. 《遺忘的荒野》(第39-44話) 原創,北島瑪雅飾演狼少女珍 。種類:舞台劇
  35. 《依莎朵拉》:原創,圓城寺飾演依莎朵拉鄧肯。種類:舞台劇
  36. 《賣菜的阿七》:日本歌舞伎戲碼,北島瑪雅飾演阿七。種類:舞台劇
  37. 《人魚公主》:安徒生原著,姬川亞弓飾演人魚公主。 種類:舞台劇
  38. 《華炎》:原創(尾崎一蓮原著),月影千草飾演彩華。種類:舞台劇
  39. 《月女神黛安娜》:羅馬神話,月影千草飾演黛安娜。種類:舞台劇
  40. 《紅天女》:原創(尾崎一蓮原著),月影千草飾演紅天女。種類:舞台劇

(詳情可見維基百科 玻璃假面)

對了 此類拓展開來說還有
《我可能不會愛你》里的話劇《收信快樂》,金世傑老師的表演非常精彩
動畫《現視研》中的《不公正抽籤》以及《電車男》中的《月面兔兵器米娜》都是在原作大獲成功之後單獨播出了獨立劇集

感謝@王子曠 的邀請及啟發,不過或許我這樣分類更科學一些也未必可知?
才疏學淺孤陋寡聞之處,還望各路大神補充 XD


音樂劇里: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FAME
Kiss Me Kate
A Chorus Line(勉強算)
the Producers


戲中戲的鼻祖,也是最有名的戲中戲應該是Thomas Kid的《西班牙悲劇》(The Spanish Tragedy)。然後皮蘭德婁的Six Characters in Search of an Author也算,還有Thorton Wilder的《吾村吾鎮》(Our Town), 《哈姆雷特》和《仲夏夜之夢》也包含戲中戲的成分。目前能想出來的就這幾個。


劇作者所處的職業、圈子、生活肯定和「戲」是最接近的,但是結合的方式和程度有區別

有些戲中戲單純作為戲的一部分情節和動作支點,表現角色的職業特性和生活背景。比如《劇院魅影》/《真愛不死》為代表的大部分反映劇院生活的作品(這類作品尤其以音樂劇、歌劇、和中國很多反映戲班子的話劇甚至《霸王別姬》《青衣》這樣的影視作品居多)。從這個角度來說出現戲中戲和出現吃飯、看病、行車、散步等等生活環節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所獨特之處在於看戲的尤其是評戲的特殊情結使然產生一定的好感和記憶度。

還有一部分作品,通常除了以第一種情形作為基礎,戲中戲還提供了一些關鍵情節(衝突)發展的情境,所謂「重頭戲」。這些情節大多作為全劇的開端、高潮或者結局。比如很具有代表性的台灣話劇《暗戀桃花源》。《哈姆雷特》必須的,前面已經有人提過了。

技術含量最高的,是不僅涵蓋前兩種情形,戲中戲和戲本身這兩層敘境在情節發展和表意象徵上或平行或交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經不單單滿足於敘事的任務與形式快感,而是追求共同表達一個比較抽象的哲學的議題。如上所提的皮蘭德婁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國內我印象比較深刻,比較喜歡的是鄒老的《我愛桃花》。

顯然,我是更傾向於第三種的。

——————————————————————————
【補充:】
犯二了,才發現題主給的原始話題標籤是電影。。。

那麼道理是同上的,只不過電影的話,前兩種情形更多一些,而且「戲中戲」的篇幅和完整度就會變得小很多很多,第三種從理論上來說更不是電影創作者願意且承擔得起風險的——
因為電影除了敘事效率以外,還追求更自然、更生活、更虛擬真實。戲中戲的形式本身就是比較奢侈、與此違背的。

我們接下來舉例:

還是《劇院魅影》/《真愛不死》等大量反映舞台生活的歌舞片(很多是音樂劇翻拍作品);
還有經典的《公民凱恩》;《名揚四海》勉強也算吧;《Smash》(美劇)
當然了,《霸王別姬》;《遊園驚夢》;《蝴蝶君》
《哈姆雷特》山寨版——《夜宴》
《喜劇之王》《天下無雙》《河東獅吼》……噗這是來搗亂的
《色戒》啦~
……and so on(閱片量和記憶力捉急,歡迎其他人補充完善)

——————————————————————————————
【補充二】我突然又想到,對於電影來說,因為時空限制更少、表現手打更靈活,因此其他形式的第二層敘境,比如幻覺、夢境、回憶、再現、平行時空等手法,應該是比「戲中戲」更易為創作者採用的;無疑從結構形式與功能上和「戲中戲」有異曲同工之效。
——我的延伸討論是:從某種抽象意義來講,這些第二層敘境(包括戲中戲)在本質上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這種假設成立的話,這種一致應該是怎樣的聯繫,又應該從哪些理論角度切入?【這是我給自己挖的坑,以目前的水平恐怕無法較為準確地解答,只能說有點兒感覺,不敢貽笑大方】


實在太多,我再說一個邁克爾弗雷恩的《糊塗戲班》。曹路生《誰殺死了國王》、李國修《京戲啟示錄》。上帝啊,下面好多稀奇古怪的答案,連《無間道》都出來了。一般戲劇中狹隘的戲中戲,指的是在戲劇中排戲。至於《法國中尉的女人》《改編劇本》《不良教育》等我們更傾向於稱之為「套層結構」。騙中騙不能算戲中戲,否則這個單子能列到明年去。。。。


Jerry Seinfeld(宋飛)是個名聲在外的相聲演員,多次上過Tonight show
NBC電視網相中了他,找他拍個Pilot,成功的話就變劇集了
Seinfeld想到了一個脾氣古怪,可以在台上直接怒罵觀眾的fellow相聲演員Larry David
Seinfeld說動了這位潦倒、謝頂、吝嗇的朋友和他一起寫Pilot
Pilot里Seinfeld演自己——上過Tonight Show的相聲演員Jerry Seinfeld
他有個謝頂、吝嗇的死黨叫George——當然,原型就是LD
他還有個瘦瘦高高神經質常年不工作的對門鄰居叫Kramer,經常到Seinfeld冰箱里找東西吃——原型是LD的長年對門鄰居Kenny Kramer,一個經常到LD冰箱里找東西吃的怪男人

再加上個靈感來源於Seinfeld亦或是LD前女友後朋友的Elaine,美劇F4天團就此成形

這個Pilot叫《The Seinfeld Chronicles》,成為劇集後改名叫了《Seinfeld》(宋飛正傳)


劇集不死不活撐了三年,有見識的媒體開始將其風格歸納為「the show about nothing",無主題、無擁抱、無長進的三無電視劇
演到第四季,劇集里有NBC高管找上了劇集里的Jerry,邀他做個pilot
潦倒失業的George主動要求和Jerry一起寫本子
」since when you are a writer?" "writer? this is SITCOM we are talking about!「


是George的靈感讓Jerry在pilot里演自己——Jerry
然後有個猥瑣謝頂朋友叫George,對門鄰居叫Kramer,還在Elaine的威逼/手腕下加了個前女友後好友的角色叫Elaine
在NBC的pitching會上,George極力維護自己的藝術原則,將此Pilot的內容歸結為"about nothing」
NBC: then why would anybody watch it?
George: because it"s on TV!
NBC: not yet
(在同一會議上,NBC白富美蘇珊羅斯為喬治所吸引,走上了一條黃泉不歸路,每回重看到這裡都要不禁唏噓)
經過千兜百轉,這樁買賣算是談妥了
Pilot最終攝製完成,Kramer本人甚至試鏡了一把Kramer

唯一的不同是結局:
戲中的戲,pilot是拍成了,可因為Elaine幾個月前一記噴嚏引發的千兜百轉,這戲最後沒被NBC pick up
現實中,pilot是拍成了,反響或許比戲中的戲更慘淡;
但在某NBC貴人庇護下,這個土裡土氣的小眾劇活了下來,pilot後近一年才有了第一季的其他四集;然後又有了不溫不火集數漸增的二、三季
最後在多重因素作用下,《Seinfeld》就在這戲中戲的第四季開始爆發且一發不可收,最終成了美國人的國民劇,美國夢的又一現行


之前的各位已經寫了不少了:
補充幾個:
1、劇本:
俄國有《海鷗》
美國有《州長別墅的槍聲》、《借我一個男高音》、《子彈橫飛百老匯》(電影)、《我,堂吉訶德》(音樂劇)。
英國有《爆玉米花》
中國:裴魁山編劇《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招租啟示》王劍男編劇
著名的小品—《吃麵條》
罪過,罪過,忘了這個—沙葉新《假如我是真的》
香港:《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2、導演在二度創造中加入了戲中戲的元素:
孟京輝:《兩隻狗》、《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
林兆華:《羅慕洛斯大帝》
李國修:《莎姆萊特》
《尋找理查》(電影)導演是誰忘掉了
還有一部是關於排三姐妹的…等我去找找名字啊@王成蔭
(暫時想起來那麼多…想起來繼續)


小十君作為一個每天都在看電影、寫電影的人,有時也會發出智障一樣的疑問:我們為何會看電影、愛電影呢?

小時候看電影,娛樂的成分多一點,單純圖個樂子。等到建立屬於自己的審美,開始挑片子,撿導演。不順眼的時候大喊導演傻逼!怎麼能這麼拍?順眼的時候一把眼淚一把鼻涕,這片兒太帥了!

當年的人和事也許已經不記得,但是專屬這部片子的心情一直都在,哪怕知道是換湯不換藥的套路,還是不停給電影貢獻自己的錢和眼淚。這樣的感覺,大概只有內心深埋電影夢的熱(中)血(二)人士才會有。

一直想知道電影院的播放室長什麼樣子啊。
想了解驚心動魄的鏡頭是如何拍出來的。
導演和演員走上這條路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給我一次機會做導演,當演員,我會怎麼拍,怎麼演?

這些來自電影卻又不是電影的內容小十君最感興趣了,雖然幕後訪談和花絮當中能挖到一點乾貨,但總覺得戲劇化不足,真心話有餘,還是少了點什麼。所以,既能滿足求知慾,又能帶來看電影快感的就是「戲中戲」。

為了方便描述,小十君粗淺把他們分成四個類別。

1.影片拍攝或影人發展為背景

推薦觀看:《艾德·伍德》《阮玲玉》《雨果》

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偽電影紀錄片,在電影中拍了部電影,或者展示了某位著名演員的心路歷程。

電影中的影片是真實的,主人公也不是虛構的,但不是紀錄片,有戲劇衝突和電影元素在裡面。 被稱為馬丁·斯科塞斯寫給電影的一封情書的《雨果》就是一個代表,在這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導演用盡全力在向電影史致敬,但是格局太大了,就像導演向自己電影生涯交了一份期末作業。

蒂姆·伯頓和約翰尼·德普合作的《艾德·伍德》就處理得很好,再現了上世紀60年代美國著名Z級片導演艾德·伍德的導演生涯。

這位導演可不簡單,一生只愛拍爛片,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永不言棄地拍了一輩子大爛片,比如被稱為電影史上最爛影片《外星第九號計劃》。

你說他是爛片之王,他自己可不這麼認為,對於他來說這是夢想實現的關鍵一步。影片的結尾是一個Happy ending,但現實生活中的艾德·伍德過的可不好,年過半百就疾病交加去世了,人們對他的推崇也是他死後很久的事情。


但是蒂姆·伯頓把他的結局改寫了,變成一個勵志雞湯喜劇,無數觀眾擦著眼淚唏噓「你看他拍爛片都能成功,果然堅持就是力量。」 這鍋雞湯也是伯頓給自己熬的,人們在這非虛構的虛構結尾中發現了自我,升華了自我,就夠了。


2.小人物對電影的狂熱情結

推薦觀看:《AV夢想工廠》《下眾之愛》《電影就是電影》

看到電影里炫酷的場景,如果你是導演要怎麼拍?看到演員穿梭於時空之中,你是否也想當一個演員?

小十君是挺想當一個導演的,然後就可以把小十君最喜歡的演員們圈過來,天天陪著我拍戲!

咳咳,跑題了。夢想總是美好的,但是沒有幾個人實現了,但有的人就做到了,不過還是在電影里。 韓國影片《電影就是電影》,這個名字很直白,也很偷懶。

在應該最清醒的人卻迷失了,因為在他眼裡電影太像現實;一直沉迷其中的人卻醒了,因為他的生活迷幻得不像電影。

電影里拍電影好像挺簡單的,小人物想要實現電影夢卻挺難的,但這個夢萬一實現了呢?

《七月與安生》的導演曾國祥就是如此,早年他參演過一部《AV夢想工廠》。

AV啊!夢想啊!多麼直白,多麼荷爾蒙啊! 一群懷有電影夢和AV情節的青春期大男孩,本著「假拍戲真打炮」的原則,真的從日本請來了自己心儀的日本女優,拍了一部永遠不可能上映的電影。 很衝動,很扯淡,但有些事情沒有一點衝動真的是做不成。

你看他們頂著剛冒出來胡茬活蹦亂跳,永遠不能好好穿好褲子,舉著破爛兒一樣的錄像機嚷嚷走位、打光、action,你是不是也紅了眼眶,想起了在某個荷爾蒙四溢的下午也曾有過的一個電影夢?

別人有沒有實現夢想我不知道,反正曾國祥現實生活中演員做得挺爽,導演幹得不錯,捧出了今年的金馬獎雙料影后。這齣戲中戲居然覺得有點感動,有點勵志。


3.導演的經歷與反思

推薦觀看:《地獄為何如此惡劣》《喜劇之王》《色情男女》《導演萬歲!》《八部半》

當導演自己抽離出來,拍了一部戲中戲給觀眾欣賞時,他們是站在上帝視角看自己,看作品和看觀眾的。

比如最會演戲的面癱北野武就說過,他經常跳出導演的身份,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作品,反思自己的不足。

比如在《導演萬歲!》中,北野武自演自導,扮演了一個厭惡自己、不想再拍暴力暗黑作品的北野武。

他嘗試了親情片,愛情片,懷舊片,鬼片,忍者片,甚至還有科幻片,但統統都失敗了。 影片中的北野武在不斷試錯,而這也是現實生活中的北野武在試錯,在糾正和反思自己。腦內小劇場自己開腦洞太不過癮了,乾脆拍個片兒和觀眾一起嗨起來。

▲《導演萬歲!》劇照:北野武大大,您的腦子裡平時都在想什麼啊XD

不過小十君發現,北野武沒有嘗試一下動畫片啊,說不定票房就爆棚了,就算北野武超級討厭宮崎駿。

如果你不懂,只欣賞笑點就好,一旦你看懂了,就會站在比導演還高的位置俯視一切。他的才華,驕傲,心酸,虛榮,一切盡收眼底,而這正是戲中戲最殘酷的意義。


4.利用技術放大戲中戲的矛盾

推薦觀看:《粉與灰》《千年女優》

說完了意義層面上的戲中戲,有兩部關於技術上的佳作一定要單獨拿出來和你們分享。一部是行定勛的作品《粉與灰》,一部是今敏的《千年女優》。


這兩部作品運用了技術手段,模糊了電影中虛擬和現實的邊界,達到了一種在戲中不分清是現實還是演戲的境界。

粉與灰》的主人公有兩位,從小一起長大的大貴和真吾,兩人的志向都是做一名演員。

真吾因為天賦和外形的優勢,很快成長為新生代明星,而大貴卻一直默默無聞,兩人的友誼產生了嫌隙。多年後在同學聚會上兩人相遇,真吾邀請大貴到自己家做客,大貴按時赴約卻發現真吾在家上吊自殺。

看到這裡你以為要全劇終了,但是畫面突然轉為灰色,幕布拉下,機器換掉,原來這只是一齣戲。

真吾不是真的真吾而是大貴,大貴不是真的大貴而是演員,而真的真吾在功成名就之後已經死去,你看到的彩色部分不過是一齣戲,由大貴來扮演真吾的一齣戲。

導演故意讓真實和戲中戲用灰色和彩色畫面做了區分,演員前後兩部分的性格轉變也十分明顯,儘管如此,很多觀眾還是很懵逼,很震驚。

但是灰色「現實」部分也是一齣戲,你若是把它當成了現實,你就已經入戲太深,中毒太深。

很多人根本沒有看懂這部戲的人物關係,吐槽導演太過炫技。小十君倒認為,人戲不分、難以走出心魔的迷惑正是導演想要傳達的。你迷惑了,導演就贏了。

今敏的《千年女優》在技術方面的使用更加純熟,與《粉與灰》刻意將兩部分區分開的做法不同,今敏用流暢的剪輯和毫無轉場痕迹的分鏡將兩部分完美結合在了一起。

《千年女優》的主人公藤原千代子是一位女演員,隱退之後在家接受採訪,回憶了自己演戲一生的故事。由於她飾演的角色從戰國時期到虛構的未來都有,因此被稱為「千年女優」。

千代子演了一生的電影,還追逐了一生一份得不到的愛情,在今敏的剪刀手之下,戲裡戲外的追逐界限越來越模糊。

千代子追逐的是一個幻影,那追逐著電影的我們又在追尋著什麼?

我們追逐的是看電影的意義啊。我們把自己扔進電影里,我們用追逐幻覺麻痹自己,拯救自己。 戲中戲的開始讓這種虛無放大,戲中戲的結束又把我們狠狠摔回現實,提醒我們,這都是假的。但是只要摔不死,爬起來繼續追啊!

就像一個想要追逐但又追不到的愛人,我們向著他一路奔跑,追隨著他的腳步,你會發現這一路上有導演和演員與你一路同行,大家一起沉淪其中,一起午夜夢醒。

但總有那麼一兩個導演和演員,用情之深,吾輩所不能及。

看著他們,讓我感覺自己不配喜歡電影。但還是要說一句:能夠喜歡上電影,真好啊。

謝謝你們,讓我們與電影相遇。


偏個樓,說個遊戲里的戲中戲。
上古神作,遊戲《博德之門》。
主角會遇到一個冒險團隊,這裡叫他湯姆吧,湯姆問大哥有沒有任務給我做呀,主角說那你去幫我把巫妖的捲軸偷來吧。
過了一陣湯姆拿著捲軸回來了,主角給了他報酬,湯姆看著主角的裝備說大哥你這刀不錯呀……然後屏幕提示湯姆存了個檔(文字提示)……提刀向主角砍來。
兩三刀解決湯姆,文字提示「湯姆開始讀檔」,然後畫面一黑,倒帶回給報酬之前,湯姆拿了報酬高興的說大哥再見我走啦!
屏幕前的我已經笑翻在地。


第一時間想到《魔法聖嬰》,假戲真做,結果發現是戲中戲中戲……(沒看過的百度之)總結起來就是我們在電腦上看劇中的觀眾在看舞台上的觀眾在看舞台裡面的話劇。。。。


我來答個冷門的

荀慧生先生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排演了【紅樓二尤】,當時在他班社的小生是金仲仁先生,由於當時小生一般是搭戲不挑班,所以即使金仲仁先生身上很漂亮也很少來武戲,一般是生旦文戲。所以趁著排演【紅樓二尤】里的柳湘蓮,金仲仁先生就為戲中的柳湘蓮安排了【雅觀樓】,過了把武戲癮(其實也沒什麼大動作)。【紅樓二尤】後來也成了荀派的代表劇目,這戲也意外的成了小生演員的戲中戲,還得有文有武~

其實紅樓夢書中,雖然說了柳湘蓮是唱小生的,但也說了柳湘蓮愛唱「生旦風月戲文」,所以柳湘蓮唱【雅觀樓】也不太對路。但那又怎麼樣,金仲仁先生開心就好( ????? )~


《雨中曲》
ps:好萊塢黃金年代的多數歌舞片都是戲中戲


愛笑會議室:戲中戲中戲中戲。


最近喜歡上三谷幸喜的電影,《爆肚風雲》和《魔幻時刻》是很精彩的戲中戲。


「如果·愛」,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啊。

藝術片導演聶文在上海拍攝大型歌舞片,主角則是他的多年女友孫納,及來自香港的林見東,孫納與林見東相見於十年之前。當年孫納出身貧苦但志存高遠,為了生存和成功,她不擇手段,終成大明星,成名後的她努力忘記過去,否定歲月的全部痕迹。然而命運弄人,十年後,三人同演一齣戲,劇情和命運重疊,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摘抄自劇情簡介)

總之,周迅的電影我都喜歡,已經分不清完全是愛屋及烏的有色眼鏡,還是周迅能化腐朽為神奇使蓬蓽生輝,還是電影除卻周迅本就不錯了。


怎的沒有人說到《霸王別姬》?


不知我理解的對不對,楚門的世界算嗎?


我來說兩個古典戲曲方面的吧,李漁《比目魚》、蔣士銓《臨川夢》。


推薦三谷幸喜的《魔幻時刻》。

黑幫小嘍羅備後登(妻夫木聰 飾)與老大天鹽幸之助(西田敏行 飾)的女人高千穗瑪麗(深津惠里 飾)有染,惹來殺身之禍。為保性命,備後不得不接受尋找傳奇殺手富堅的任務。走投無路之時,他突發妙策,假扮成一名正在籌拍黑幫電影的導演,邀請多年來辛苦打拚卻功不成名不就的小演員村田大樹(佐藤浩市 飾)出演殺手富堅。 不知就裡的村田和有些秀逗的經紀人長谷川(小日向文世 飾)隨備後來至黑幫雲集的港口加護,開始了自己緊張而刺激的電影拍攝之旅…… ?豆瓣

這部電影從卡司上來說,簡直無比強大,各種熟臉,各種實力派。

但更加吸引人的是它的劇情。作為劇中劇,劇中的演員村田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參與了電影里的電影拍攝的,所以男主一行人必須不斷地用謊言來掩蓋之前的漏洞,過程中肯定是妙趣橫生了,結尾處則感人又不矯情。

而我看過的最中肯的評價是:能拍出這樣電影的人,一定無比喜愛電影。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劇本 | 編劇 | 戲劇 | 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