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具體分支有哪些?可能的爆發點是那種業務?
當前的互聯網金融格局,其實主要是指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作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以P2P為代表的借貸平台,以及以眾籌為代表的股權投資平台三個模式。其他的希望大家集思廣益,頭腦風暴一下~
分類的話可以分成資金業務、信息業務和渠道業務。
1、資金業務
資金業務是指規模和資金需求量成正比的業務,這些業務上規模以後的資金需求量很大很大,十億剛起步,百億站穩腳,千億才算合格。
互聯網企業多數都是輕公司,資金不多。如果強行做這種業務,要麼業務規模受限制,要麼就得出去借錢,付完借款利息以後利潤率下降,業務十分雞肋。
此外,資金業務的監管也需要考慮。
拿銀行來說,存款準備金必須交,存貸比有限制,資本充足率有限制,再加上央行時不時強迫購買一些定向債券,七七八八的就扣走不少錢了。互聯網金融規模做大以後監管肯定少不了,如果也像銀行那樣七七八八的扣一通,還能掙錢嗎?
資金業務包括:企業貸款(例如阿里小貸、也包括一些P2P借貸網站)、個人貸款(例如阿里的免息借款)、投資業務(餘額寶)等等。這些沉重的吃資金的業務都是沒有競爭力的。
2、信息和渠道
信息不用說了,互聯網企業數據很豐富,這是獨特的優勢。
互聯網企業做渠道也很強,既然網上能賣家電,就一樣能賣金融產品。互聯網企業賣基金、理財、保險等都很有優勢,成本低、覆蓋廣,比傳統的營業廳、代理人銷售渠道強得多。
純信息業務現在還很少,大多數有信息優勢的企業恨不得自己開銀行運作幾百億的資金。實際上開銀行肯定開不動,還不如賣信息服務,想明白之後做信息服務的企業會逐漸多起來。
渠道業務就已經很多了,賣基金的網站最多,賣保險也可以做,如果監管放開的話,長期來看賣信託、賣股票甚至代理存款也完全可以。
做渠道的更好過做信息服務的,因為渠道是強勢資源,信息服務是輔助性業務。
在信息和渠道這兩個領域,互聯網企業有機會擊敗傳統金融企業。
以上業務都沒有爆發機會,成長過程比較緩慢,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最近互聯網金融是熱點中的熱點,之前做過一些Fin-tech領域的研究,跟知友們分享、討論。
- 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與以互聯網(目前主要是Web2.0,以創造、交互及分享為特徵的實時網路)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的公立性和公益性決定了其在互聯網金融中的中介性和平台性,通過互聯網實現信息的匹配、增強風險控制能力,促進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創新,很大程度上改造、完善金融模式和服務等。互聯網對金融構成五要素(對象、方式、機構、市場及制度和調控機制)進行重塑,但不會改變金融的核心特徵(貨幣流通、信用、持續效用),互聯網金融遵守的還是金融規則,本質上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無區別。
- 互聯網金融興起源於用戶需求和技術發展。傳統金融服務藉助互聯網大幅減低顧客時間和費用成本,降低實體店服務數量進而降低運營成本,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民間機構介入有助於解決部分傳統金融業由於運營成本、業務觸角等導致的金融服務盲區和低效率業務需求。此外,互聯網普及和網上金融消費習慣形成奠定了客戶群體基礎,而搜索引擎、數據挖掘及雲計算等發展能將社交網路發布、傳遞和共享的廣泛、全面、冗餘的個人或機構信息篩選、再加工及組織形成針對性、標準性、動態連續的金融信息,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持。
- 互聯網金融分為傳統金融業務在線化、基於互聯網的新金融形式和基於電子商務、廣告等平台的互聯網金融生態圈三種形態,其中發展較為迅速且具有代表性的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移動支付(近場支付和遠程支付)、網路證券;及網路貸款(P2P 網貸、平安陸金所、阿里量化小貸)、基金網銷和保險網銷等細分子類,我認為未來互聯網金融發展,金融類企業仍是絕對主導方,互聯網會搶佔部分市場份額進而迫使金融企業加大網路方面的投入或收購但不足以到分庭抗禮的程度。互聯網企業做金融,不如做金融服務(移動支付、基金代銷等),不如做與互聯網金融相關的網路設施(伺服器、存儲、軟體、集成、信息安全等)、搜索引擎、數據挖掘及雲計算等相關的配套服務。
- 我更看好移動支付、網路證券和基金代銷。移動支付作為個人網銀的主要入口,將加速我國個人網銀及手機銀行的發展;網路證券牌照的准入會促使純粹網路證券經紀公司大量湧現;基金網銷將帶動網上基金超市的盛行及獨立第三方銷售機構的佔比快速提升,形成高度專業分工的基金銷售體系。
互聯網金融將影響和改變國有銀行閉眼掙錢的現狀,值得期待!
-我所理解的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極其寬泛的概念,無論是互聯網公司玩金融,還是金融機構觸網,只是因為各自基因和血質不同,決定了業務開展的出發點和途徑有差異,最終其本質/目標並沒有區別。
互聯網金融的分支,和金融的分支一樣豐富,舉例來說,- 互聯網信貸。這也是金融業最傳統的業務。阿里金融的確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player。代表了電商做金融的一套新穎的路數。另外也有像慧聰網、敦煌網一類的B2B網站,將自己做成融資中介,一手把有融資需求的會員打包,一手將銀行、小貸公司介紹過來。此外還有樓主提到的P2P借貸平台,以lending club等為代表。另一個方向,金融機構也在通過觸網,大膽探索傳統銀行借用互聯網渠道和模式,完成信貸交易的實踐。比如平安銀行的陸金所,就是這類最典型的代表。
- 互聯網理財。東方財富和嘉信理財(CharlesSchwab)都是互聯網投資理財的平台,提供從信息、中介到買賣的一攬子服務。前陣子阿里巴巴的餘額寶,是另一種通過互聯網手段,實現滿足大眾理財需求的產品。
- 互聯網保險。由於保險行業(人手/財產)本身需要遵循大數法則,在互聯網保險方面的創新點,更多的是集中在渠道建設上的革新。更多保險公司採取將高度模塊化的產品搬到互聯網上,藉助網路完成詢價、定價、承保、寫保單的工作,以此逐步替代以往保險代理人(不是經紀人)的大部分工作。
- 互聯網風投/眾籌。kickstarter的模式,更具互聯網精神。如果硬要區分互聯網金融或金融互聯網,我個人認為網上眾籌才是前者最典型的模式。
另,建議參考@鮑淑瑋 關於傳統金融行業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 的回答。
到目前為止,互聯網金融還不是一個學術意義上的概念,它更多地是對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現象和模式進行了概括。從這個角度看,目前時常被人們所關注和提及的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銀行利用互聯網技術來延展支付業務類型;二是第三方支付和基於第三方支付衍生出的網路金融平台;三是網上借貸平台。
第一種類型更接近於金融互聯網,它的本質是銀行藉助互聯網技術來提升金融服務的效率,使客戶的支付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第二種類型表現為兩種不同的模式:一種是獨立於平台的第三方支付,一種是基於交易平台的第三方支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電商小貸等金融服務。我個人認為,後一種更具有生命力。在第三方支付+電商平台的一體化模式下,其所提供的支付和融資服務均與交易密切相關,並可通過對平台上註冊商家交易數據的搜集和分析來有效監測信用風險,通過控制商家的現金流賬戶來降低違約風險。
第三種類型的典型代表是以宜信、有利網、陸金所、人人貸等為代表的網路借貸平台,也稱P2P。在這種融資模式中,中介機構負責對借款方的信用水平、經濟效益、經營管理水平、發展前景等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並向投資人進行推薦。與傳統融資方式相比,P2P借貸具有特有的優勢,如信息收集和甄別、風險分散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金供求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拓展了信貸範圍,彌補了銀行信貸的盲點,提高了金融的普惠程度,而且,由於其參與門檻低、渠道成本低,也為投資人提供了更好的財富管理機會。其存在和發展有相當的合理性。
縱觀國內外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的企業,大致分為這樣一些類別:1.金融服務領域的互聯網化,即現在時髦的金融互聯網化形態,比如折扣券商、金融信息門戶、在線理財服務等企業;2.第三方支付類企業,如貝寶、支付寶等企業,這個領域看似飽和,實際上還有很多細分的領域待開發,比如美國就有pay near me這樣定位小眾的支付企業;3.p2p的小額網貸企業,比如prosper、lending club;4.眾籌融資類企業,像indegogo,kickstarter這樣的企業;5.虛擬貨幣的企業,比如ripper、比特幣等;6.互聯網銀行類企業。時間有限,大家可參考我之前「互聯網金融十大生意模式」的文章。
總體看來,我國目前最適合從金融互聯網化入手。
試從另一個角度來提供思路:
第一類,是由於互聯網的特性,使得互聯網金融天生擁有的比傳統金融更具優勢的領域。這其中包括有金融信息門戶,在線券商中介,小額在線轉賬和支付業務等。這其中自然藉助到了互聯網的即時性、方便性、更快捷的互動和反饋、低成本的approach等。實際上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最早發展的服務內容,最早的在線券商服務可能要上溯到上個世紀,而在線支付業務距今也已有至少10年的歷史。這塊服務的結構也比較簡單,涉及的額度通常不高,且最重要的依託仍然是傳統大金融機構的信譽。
第二類,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安全技術的發展,建立於人們對於互聯網的依賴和信任基礎上開始發展的以互聯網平台為基礎,以傳統金融機構(而且偏重的是中小型機構)為服務商的服務項目。這其中,包括有目前大熱的類似融360和餘額寶這樣的新型在在線理財服務;以及類似indegogo這樣的眾籌模式;甚至包括p2p借貸這樣的信貸服務。該類金融服務與第一類相比,最明顯的區別是,他無法再依賴傳統的大型金融機構的信譽,而轉而依靠的是平台的信譽。因此除了類似阿里巴巴或者亞馬遜這類經營多年,並且深入尋常人們生活的大品牌之外;對於提供其他類似服務的平台,最大的考驗應是如何保證平台信譽不崩潰並且逐步提升之。
以此類推,第三類,則是脫離傳統金融機構甚至於線下服務內容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這其中最典型的自然是類似比特幣這樣的虛擬貨幣。同樣,真正的網路銀行開始建設,今後的發展方向也會隨著互聯網安全技術、互聯網個人和機構信用監控模式以及人們(主要取決於富有人士和大資本家)對互聯網的信任的增強,逐步形成可以主要依靠互聯網形成閉環的金融生態。脫離傳統金融機構的網路銀行存貸匯和貨幣結算業務;大額的信貸和融資業務;大額外匯和貨幣結算業務等等都可能是這一類金融服務下一步的發展目標。
而且私以為,這種模式的究極形態是徹底以互聯網金融系統替代傳統線下的金融服務系統。當然這個究極形態最關鍵所在,需要一個比目前的比特幣系統更為龐大和安全的,具備更強容錯能力和信用基礎的,去中心化的演算法和集成模式;而且,該究極形態亦脫離不開通信技術和人類社會以及政治形態的變革。當然,究極體最終能否誕生並不可知。
按著這個思路,目前可能爆發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正是第二類以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為基礎的服務領域。
我個人的觀點,不應當將互聯網金融服務領域單獨的切割開來思考爆發點。就如同當年隨著網上轉賬和支付業務的蓬勃發展的同時,亦會帶動在線券商中介的發展,繼而金融信息門戶的優勢逐步體現出來。同樣的,當人們對互聯網的金融服務平台的信任,逐步趕上對傳統金融機構的信任時,目前可以著眼看到的包括P2P信貸,新型在線理財平台服務以及眾籌等模式,都會不同程度的得到發展。
一直認為,互聯網金融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行當。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對金融行業的改變也在逐步深化。從將互聯網作為傳統金融業務的渠道(金融業務網路版,比如網銀等);發展到在互聯網領域中開拓出金融通道業務,例如餘額寶;也有將互聯網基因融入到金融結構中,例如P2P網貸等。這些形式目前同時並存,從長遠看,互聯網信息的透明化一定會逐步取代金融機構的作用,金融機構本質上就是解決金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但這需要時間。
目前階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機遇在挖掘潛在市場,服務傳統金融體系還沒有服務到的地方。比如大家常說的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得不到解決,我們還要強調,現在雖然有很多的宣傳都提到這一點,但事實來看,真正的微企業、個體工商戶15萬元以下的借款服務並沒有多少機構在服務。而另一方面,5萬元以下投資需求,也很少能在現有金融體系中找到投資工具。
此外,金融資產缺少流動性、金融運營及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等都是現有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而互聯網行業信息透明化、擅長挖掘用戶需求、重視用戶體驗的特點能有效提供解決方案。
這是兩個問題。
(1)第一個問題:互聯網金融具體分支有哪些?
答案直接搬運之前的文章 《九張圖看懂互聯網金融模式》
--------------------分割線--------------------
……各大媒體只要逮著互聯網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或是金融機構提供互聯網服務,都會把它們被歸為「互聯網金融」。很多媒體人或分析師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謝平教授與鄒傳偉、劉海二在其後的著作《互聯網金融手冊》中也重新梳理了互聯網金融的構成。在我看來,它們大多未能覆蓋互聯網金融的全部。依託著 MECE 原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不重不漏),本文將從最基本的金融需求出發,用簡潔明了的圖表,為讀者繪出互聯網金融的全貌。
金融的需求
互聯網思維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從用戶的需求出發去思考問題。那麼我們不妨首先思考一下,用戶的金融需求是什麼?
從用戶需求的角度出發,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其實沒什麼差,一樣是為了滿足用戶的三大基本金融需求:投資、融資、支付。
- 投資:資金充裕的人想讓錢生錢(存款、保險也是投資的一種)。
- 融資:缺乏資金的人需要錢,融資則要付出成本(如借貸的利息和手續費),其實是用錢買錢。
- 支付:金錢的流動。
上述的語言定義也許有點簡單粗暴,下面的圖會給大家一個更直觀的解釋:
投資和融資則是相輔相成的一個整體。投資是資金盈餘者想用錢賣錢,融資是資金短缺者想用錢買錢,一個巴掌拍不響,一個交易總是要有買賣雙方才能順利達成。
相對的,支付可以獨立於投融資活動,自立自強。舉個栗子,我們平時日用品網購的支付,整個過程並沒有涉及到投資或融資活動。
搞清楚這三個基本金融需求後,我們來發掘互聯網金融的全貌。整個投融資的流程如下圖所示。資金盈餘者將錢給予資金短缺者,資金短缺者之後返還本金及投資回報或虧損。(圖中箭頭僅表示投資資金流動方向)
傳統金融機構通常被稱為金融中介(Financial intermediates),負責為金融市場提供流動性。比如銀行,資金盈餘者將錢存入銀行賺取利息,銀行將款項放予資金短缺者,融資者支付利息。
傳統金融機構雖然被叫作金融中介,其實也被包含在最簡單的模型中。
以銀行為例,在資金盈餘者存款的交易中,傳統金融機構是資金短缺者的角色。在資金短缺者融資貸款的交易中,傳統金融機構則是資金盈餘者的角色。
在最基本的投融資流程的基礎上,有時候由於信息不夠透明,需要投融資雙方以外的第三方介入,以促成供求信息配對,完成投融資活動。
此外,由於投融資活動承受著各種風險,且每個投融資的主體有著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信息顯得尤為重要。
以系統性風險(Systematic risk)為例,投融資本身受到很多市場因素的影響,如政治、經濟、社會、科技以及行業本身的影響。這些信息將更好地讓投資者了解不同項目的風險及回報,讓融資者清楚不同融資渠道的成本。它們將直接影響資金盈餘者的投資決策,以及資金短缺者的融資決策。
看到上圖可能有些讀者會疑問:傳統金融機構是不是屬於上圖中的第三方?針對這個問題,我進一步解釋一下第三方在投融資流程中的角色。
第三方並不吸收資金或出藉資金,而是僅作為媒人,撮合投融資雙方,投融資雙方是一一對應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擁有資金池的所謂 P2P 借貸平台其實不是第三方,而是資金盈餘者或短缺者。
傳統機構也有可能是第三方:以銀行代銷基金產品為例,基金公司是資金短缺方,零售投資者是資金盈餘方,銀行則是第三方。用金融行內的術語來講,第三方只是一個「通道」。
弄清楚了投融資的流程,下面我們要介紹的是:
投融資領域的三種業務模式
一、自有產品
在第三方缺席的投融資過程中,自有產品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玩法。
由於大部分投融資產品(包括存款、貸款、基金、信託、保險等)都需要傳統金融機構的牌照去設計、打包、生產。互聯網金融的自有產品主要是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即媒體常說的「金融互聯網」。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互聯網公司、電商企業殺入傳統金融業:阿里巴巴、蘇寧、百度、京東、歐浦紛紛設立小額貸款公司,蘇寧註冊了「蘇寧銀行」打算進軍民營銀行業,阿里巴巴和騰訊參股的民營銀行也接連獲批。在這個領域裡,表現出眾的是互聯網 / 電商系小貸公司,而民營銀行因為剛剛起步,還沒有太大的成果。關於民營銀行我們會在後文進一步探討。
更有不少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密切合作、相互融合,共同開發互聯網金融產品。如阿里巴巴收購天弘基金 51% 股權,以及 2013 年鬧得紅紅火火的「三馬賣保險」,賺足了大家的眼球。
稍作總結,自有產品這個領域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 金融機構互聯網化:金融機構所架設的在線平台,既提供投資產品也提供融資產品,如電子銀行、保險網銷。
- 互聯網公司金融機構化:要做金融產品的製造商,互聯網公司必須獲得相關牌照。在這個範疇下有兩個亮點:一是互聯網/電商系小貸公司,藉助電商平台收集交易數據,從而挖掘在線商戶的融資需求,並利用大數據控制信用風險,進行小貸業務,如阿里小貸。二是互聯網公司參股的民營銀行。
- 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公司合作開發: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公司在股權層面進行合作,建立合資企業並獲得金融牌照,共同設計、打包、生產投融資產品,如眾安在線。
上述內容,我會在後面的章節一一詳細展開。
二、金融服務中介
金融服務中介,是投融資過程圖中「第三方」承擔的角色。
其實投融資的過程和實物交易的過程無異,需要有買家(出錢的投資者),有賣家(賣股權、債權或其他權益的融資者),有商品(股權、債權或其他權益)。
在研究金融服務中介之前,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電子商務領域裡面都有哪些主要市場參與者:
上圖的這些概念其實已經被大部分人所熟知。我也不多廢話了。B 端是企業,C 端是個人。
在這裡還是需要稍微花點筆墨解釋一下圖中的 B2C——
B2C 在這裡指的是非自有品牌 B2C,主要有兩種:
一個是平台 B2C(B2B2C),即可以讓商家進駐、並向 C 端客戶出售產品的電商平台,比如天貓、轉型後的京東商城等;
另一個是非平台的零售商 B2C,從別人那邊進貨然後向客戶銷售,自身不負責製造商品,比如轉型前的京東、一號店等。
我們只研究這兩種 B2C,像凡客等自有品牌的 B2C 網站在此就不討論了(前文我們提到的阿里小貸之類的自有產品其實就可以類比為自有品牌 B2C 網站)。
導購網站則從用戶需求出發,匹配適合用戶的商品,把流量引導至賣家處。
了解了電商的業務模式後,我們還必須意識到金融市場和電子商務市場有兩個很大的不同點:
一是金融產品不是消耗品,且價格會發生波動,所以金融市場需要可以讓市場參與者進行交易的流通市場(也就是金融業界常說的「二級市場」)來滿足交易需求,這個角色通常由交易所(Exchange)來承擔。
二是金融的二級市場通常需要有經紀(Brokers)的參與來提高市場效率或為交易方的信息進行保密。經紀還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等額外服務。
順帶一提,除了經紀外,交易所還有一個角色——做市商(Dealers)。中國的 A 股市場暫時還沒有做市商機制,但新三板(試點中)和其他 OTC 市場(櫃檯交易市場)已經有做市商機制的存在。不過做市商並不是第三方,它需要自己將金融產品買下再賣出,低買高賣賺中間差價,它在交易過程中扮演的是資金盈餘者或資金短缺者的角色。
因此,我們便可以順利成章地把圖中的概念拓展到金融服務中介來。
F 指的是金融機構(Financial institutions)。
N 指的是非金融組織或個人(Non-financial organizations/individuals)。
(要說明的是 F2F、F2N 這些亂七八糟的術語,只是作者隨口編出來的,在業界並沒有很高的辨識度,裝逼者請慎用。)
下面,我將進一步解釋上圖中的六種金融服務中介:
F2F:金融機構間的交易大多一對一直接進行,但也有不少交易平台存在,比如銀行間交易市場。由於 F2F 模式大多都由監管機構所主導,或以交易所(如陸金所的 F2F 業務 Lfex)的形式存在,我在後文也不再詳細展開。
F2N:包括平台 F2N 以及非平台 F2N,零售用戶可以直接在 F2N 上購買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進行投資理財。平台式F2N是一個在線的金融產品市場(Market place),金融機構可以進駐該平台並直接向客戶銷售金融產品,金融機構作為直接銷售方,如淘寶基金、淘寶保險等。最有名氣的餘額寶僅僅是其中的變種。此外還有微信公眾號,不少金融機構也進駐微信,以服務號的形式提供內容。非平台F2N銷售的產品不是自己生產的,它只是做代銷工作,一般以從金融產品的生產商(基金、保險公司等)收取傭金的方式賺錢,如天天基金網、銅板街等。用戶除了購買投資產品外,還可以申請貸款產品,如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電商平台與銀行合作,為電商平台的供應商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目前京東商城、蘇寧易購、eBay 等已經與銀行合作,開展了這項業務。原本打算在 2014 年 3 月由騰訊、阿里巴巴、中信銀行合作推出的網路信用卡,其本質也是信用卡產品銷售渠道的新拓展,只可惜這個計劃被央行叫停了。
N2N:以眾籌平台為代表,有融資需求的個人 / 機構可在眾籌平台發起項目,以股權、債權、或預售 / 團購等的方式向投資者募集項目資金。要注意的一點是,P2P借貸平台其本質是以債權為基礎的眾籌平台,這個我們也會在後文詳細解釋。國內的市場參與者有天使匯、大家投、人人貸、拍拍貸、陸金所、點名時間、眾籌網、追夢網等。
導購網站:即金融流量分髮網站(也被稱為金融垂直搜索),根據用戶的金融需求,金融流量分髮網站會匹配適合客戶的金融產品(目前覆蓋貸款、信用卡、理財產品等),國內的市場參與者主要有融 360、好貸網、我愛卡、百度貸款搜索、24 財富等。
交易所:供用戶交易金融產品或大宗商品的二級市場。除了兩大股票交易所,大部分讀者可能都不知道,國內的大宗商品電子交易所在 2013 年多達近 100 家(2012 年高峰時候,國內交易所甚至超過 900 家,後來在商務部、央行和證監會的聯合整頓下,國內交易所的數量才被控制下來)。與此同時,在北京、重慶等地存在著近 20 家金融資產交易所。而互聯網交易所也在慢慢崛起,如各 P2P 平台的二級交易市場、陸金所旗下的 Lfex 等。讀者可能會注意到,在圖中交易所把前面的幾種交易類型都裹住了,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交易所也承擔了一級市場發行的功能。
經紀:在股票交易市場中,經紀的角色是由券商來承擔的。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我將會探討互聯網券商的發展。
三、信息供應與分析
談完自有產品和金融服務中介這兩種主要業務模式,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投融資領域的最後一種業務模式——信息供應與分析。
這個領域的市場參與者通過為客戶提供及時有效的信息及分析以促成投融資活動,如挖財記賬、彭博、財經門戶、騰訊操盤手、雪球財經等。如果你懂得運用,它們並不比私人投資顧問差多少。
滿足支付需求的業務模式
比投資融資更廣泛的金融需求是支付,線上線下的消費都需要支付,甚至線上線下未來的消費都可以通過線上支付。仔細想想我們平時付錢的過程,你會發現支付的流程其實很簡單:
支付方使用擁有支付手段功能的媒介(即貨幣¥),直接付款給收款方,或通過第三方間接付款給收款方。
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想要在支付領域下工夫,只有兩種手段:要麼成為第三方,要麼成為媒介。相對應的,互聯網金融在此領域有兩種可以實現的業務模式:
電子支付:作為買家賣家以外的第三方,為用戶提供桌面端 / 移動端電子支付及轉賬、繳費等服務,如網上銀行支付、支付寶、微信支付。
虛擬貨幣:以電子形式存在、於網路上流通、具有標價及消費等功能的非法定貨幣,如 Q 幣、比特幣、萬里通。
啰嗦了一大堆,最後九張圖合併在一起召喚出「神龍」:
值得注意的是,圖中的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業務模式是按實現的功能去劃分,現有的市場參與者也逐漸在往多個領域滲透。例如陸金所雖然是債權眾籌平台(P2P 借貸平台),但它也有交易所的功能為用戶提供二級市場交易的服務。
--------------------分割線--------------------
(2)第二個問題:可能的爆發點是那種業務?
個人覺得在中國還有幾塊可以爆發的:
- 自有產品:包括上圖所述的三種類型。之所以覺得它還會爆發,主要是因為現階段中國的資產類別(asset class)/產品本身就不多。很多國外司空見慣的產品國內還沒有(比如REITs),未來隨著資產類別慢慢豐富,它們的互聯網化將會引發一輪新的競爭熱潮
- N2N:除了股權眾籌和P2P借貸平台之外,其他完全金融脫媒的產品形態可能會出現——比如眾籌保險(由自然人直接承擔保險責任,比如德國的Friendsurance)、P2P外匯平台(如果國家外匯管理局放開監管,可能會出現類似kantox的外匯交易平台,Ripple也可以有更多的應用場景)
- 電子支付:隨著人臉識別、手勢操控等技術的提高,下一代的交互方式將會有顛覆性的創新。這有可能帶來全新的電子支付方式。比如通過掃描瞳孔、人臉、手勢等方式進行支付,支付寶之前曾經拍攝過的一段概念性視頻(http://www.letv.com/ptv/vplay/21313649.html)
按時間順序,找到了8類上海比較好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大致是企業服務、第三方支付、互聯網巨頭跨界、P2P、互聯網保險、民營銀行、消費金融、工具等。
網路小貸、基金銷售、財富管理、眾籌、徵信、比特幣等分類在上海很少,可見於北京、深圳、杭州。
1、企業服務
現在的互聯網金融概念股,彼時可能是做金融服務的IT公司。
安碩信息
互聯網金融+ 大數據 + 雲服務+ 徵信服務+ 上市公司
安碩信息的標籤是很潮的,這也讓它成為了今年5月的A股股王,股價曾高達400.62元。
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金融資產風險管理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企業用戶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花旗銀行等銀行、保險、信託、資產管理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每年管理著超過30萬億的金融資產。
2、第三方支付
上海是國內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重鎮。首批27家獲得央行頒發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銀聯、支付寶、快錢、匯付天下都在上海,佔據第三方支付60%以上的業務。移動支付雖然已經不是一個新概念,但它依舊是互聯網金融市場中最大一塊蛋糕,而且是沒有吃完的蛋糕。
銀聯
親生孩子,非常靠譜,非常靠譜,非常靠譜。
中國銀聯是經國務院同意,中國人民銀行批准設立的中國的銀行卡聯合組織,成立於2002年3月,總部設於上海。面對諸如支付寶錢包、微信支付等移動支付向線下的滲透,銀聯藉助老牌國企的影響力和發卡銀行的合作,布局銀聯在線支付、移動支付TSM平台、「銀聯錢包」三部分業務,爭奪移動支付市場,在國內外在線支付覆蓋率上佔據絕對優勢。
快錢
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以服務企業客戶為主,做細分行業市場的支付解決方案。2004年成立至今,快錢已覆蓋逾4億個人用戶,以及400餘萬商業合作夥伴,對接的金融機構超過100家。2014年,快錢與萬達集團達成戰略控股合作。
匯付天下
首批獲得央行頒發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匯付天下包攬了全部P2P平台資金通道,已經與530家P2P平台合作,託管賬戶數超過240萬,市場佔有率第一,複合增長率超300%。
3、互聯網巨頭跨界
從第三方支付到獨立王國,根正苗紅的互聯網改造金融在這裡開啟。阿里在2003年推出支付寶,騰訊隨即在2005年推出財付通,百度、京東、新浪等公司也加入了這場大戰。
互聯網巨頭做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在於:擁有大流量和高知名度。從低門檻行業反攻高門檻行業,這批互聯網巨頭往往能夠第一批拿到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牌照。
阿里巴巴
在螞蟻金服成立很久之前,阿里就開始做互聯網金融了。
1998年,PayPal黑幫首創線上支付這一模式;2002年,eBay收購PayPal;2003年eBay進入中國,淘寶建立並推出支付寶這一功能;2005年,eBay敗走中國。支付寶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移動支付廠商,移動支付筆數是PayPal的4倍(2014)。
隨著餘額寶等爆款產品的誕生,這個金錢帝國的疆界大到超出淘寶想像。螞蟻金服成立於2014年10月,甫一出世便是風華絕代,估值或在450億-500億美元,可能是中國甚至全球最值錢的未上市初創企業。
目前,螞蟻金服旗下產品主要有支付寶、餘額寶、芝麻信用、招財寶、網商銀行等,橫跨支付、基金、保險、銀行、徵信、互聯網理財、股權眾籌、金融IT系統。
還記得第一次不帶錢包出門,逛便利店無壓力嗎?還記得第一次轉出銀行里的存款,投入餘額寶嗎?還記得第一次比試芝麻信用分,為可以免簽證去盧森堡而激動嗎?還記得第一次把花唄當信用卡用,感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已經具備顛覆傳統金融的勢能嗎?在很多人心中,螞蟻金服=互聯網金融。
在螞蟻金服工作,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大數據、大工作量、大筆工資。
騰訊
萬萬沒想到,騰訊在2005年就做財付通了。財付通、理財通、QQ彩票等互聯網金融相關業務都歸屬於騰訊的CDG(企業發展事業群)部門,在上海有少量職位(主要在深圳)。想被更多微信紅包砸中,你或許應該去那看看。
百度
百度,BAT中最不care互聯網金融的一家公司,你甚至看不清楚互聯網金融歸屬於哪個部門,或者說本來就分散在好幾個部門之中——百度金融事業部、錢包及支付發展部、新興業務事業群(EDG)。百度金融事業部和錢包及支付發展部在上海都有職位,可以去看看。坐擁龐大搜索數據的百度,未必不能崛起呢?
4、金融信息
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衍生服務也在成長。暫且不論門戶網站時期的新浪財經和和訊網,炒股有東方財富網、雪球,新聞有華爾街見聞、藍鯨,就連細分領域P2P都催生了網貸之家。
東方財富網
2004年3月上線,東方財富網是中國訪問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財經證券門戶網站之一,並不斷擴大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華爾街見聞
成立於2010年,提供最專業最快的金融資訊。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華爾街見聞微信、微博的粉絲超過175萬,穩居財經類微信號第一,成為業界發展最快,最具權威的財經新媒體平台。目前已完成B輪,投資方包括平安創投,國內綜合實力最強的證券公司和一家擁有億級用戶的互聯網公司。
天了嚕!這家公司居然給員工提供炒股基金?!
網貸之家
2011年10月上線,P2P圈裡最有影響力的網貸資訊平台。
5、P2P
P2P(個人對個人)是一個荒誕而現實的行業,強者極強,99%則要死掉,因此選擇一家靠譜的P2P公司就變得十分重要。
2006年,P2P的共同始祖LendingClub上線。它現在是美國最大的P2P公司,佔據美國市場79%份額,共計促成超過20億美元的在線貸款。
而在大洋彼岸,2007-2010年間,國內僅誕生了拍拍貸、宜信等不到10家P2P公司;2012年,網貸模板的誕生大大降低了P2P行業門檻,P2P公司數量大爆發,市場上出現了近2000個玩家,既有陸金所(平安)、點融(Lending Club創始人)這樣背景雄厚的公司,也有嗅錢而動的投機分子。
2015年,隨著P2P平台運營成本持續上升和監管的日益規範化,小型P2P公司跑路已不再是新聞。還有不少有一定規模的P2P公司開始考慮轉型,如拍拍貸往徵信方向發展,陸金所改做純平台,紅嶺創投考慮做銀行等。
(零壹財經,不包括部分不掌握具體數據的公司)
拍拍貸
拍拍貸是國內首家P2P平台,是第一個獲B輪和C輪融資,第一個獲工商部門「金融信息服務」資質,擁有最多用戶的P2P平台。在如今2000多家P2P公司中,拍拍貸擁有650多萬用戶,佔市場30-40%。紅杉資本連投三輪,光速安振、君聯資本、海納亞洲等著名風投也先後參與。創始團隊是來自微軟、麥肯錫、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科技和金融界的幾個交大大叔。
重返4000點?逃離火場切勿返回,看看P2P金融怎麼樣
陸金所
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是交易量全球第三的P2P公司。平安集團旗下成員,中國最大的網路投融資平台之一,上海唯一一家通過國務院交易場所清理整頓的金融資產交易信息服務平台,公司估值已高達百億美元,並憑藉線上交易服務躋身P2P全球三甲。
除了陸金所,平安的互聯網金融板塊還包括萬里通、平安好車、平安好房、平安付、平安健康互聯網等六個平台,全部落戶上海。以平安為代表的傳統金融集團,在轉型之路上擁有全金融牌照、線下優勢和配置強大團隊所需的財力,實力不可小覷。
點融
2013年,全球首家P2P Lending Club聯合創始人蘇海德在上海再創業,成立點融網,堪稱LendingClub的中國門徒。2015年8月20日,點融網宣布完成C輪融資2.07億美元,由渣打銀行和中國互聯科技基金(CFF)領投,渤海租賃跟投。該筆融資是目前國內互聯網金融領域內最大的單筆融資,也是國外大型商業銀行首次直接戰略投資國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
6、三馬爭霸,二線互聯網公司進場
20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
這是怎樣的一年呢?2013年2月28日,眾安保險獲得中國首張互聯網保險專業牌照,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保險公司估值80億美元。2013年7月1日,餘額寶上線;2013年7月6日,新浪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年7月29日,京東宣布進軍互聯網金融,京東金融成為京東的四駕馬車之一;2013年10月10日,支付寶將收購天弘基金51%股權……
眾安保險
眾安保險成立於2013年,這是國內首家互聯網保險公司,獲得了中國首張互聯網保險專業牌照。同時獲得螞蟻金服、騰訊、平安的投資,成立不到兩年估值就達到了80億美元。
7、民營銀行、消費金融等新分類成為主流
在微眾銀行成為國內首家民營銀行之後,自貿區的華瑞銀行、阿里的網商銀行也相繼獲得中國銀監會的認可,籌備成立。建立民營銀行主要是為了打破中國商業銀行業單元國有壟斷,實現金融機構多元化。
除此之外,消費金融、證券、基金、小貸在2014年也慢慢成為主流。
華瑞銀行
2014年9月批准籌建,建於上海自貿區,主要股東是上海均瑤和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與前海微眾銀行定位於互聯網銀行不同,華瑞銀行定位於智慧銀行,將主攻貿易金融,服務中小企業,高管大多來自於央行。目前處於公測階段,主打功能『朋友圈的銀行』。
買單俠
成立於2014年3月,由前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副總裁胡丹創立,隨即獲得新東方聯合創始人王強、徐小平等人的天使投資。截止到2015年10月,買單俠每個月貸出去的金額已經超過一個億,這個數字正在以每月30%的速度增加。
8、徵信和工具
2015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投資環境整體遇冷,「B輪終,C輪死」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一個詛咒,在互聯網公司死亡名單上,互聯網金融公司也佔據了大頭。如何在這個大熱的行業中獲得長遠和穩定的發展,成為不少的互聯網金融從業人員的首要考慮因素。
2015年,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徵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徵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8家公司成為了首批央行認證的商業徵信機構。上海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全部落榜,以拍拍貸為代表的一批P2P公司還在為第二批而努力。
還記得最早提到的安碩信息嗎?和巨頭競爭,技術往往是唯一的捷徑。這裡列兩家互聯網金融界小而美的公司:大錢信息(創新工場投資的唯一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Ping++(加入錄取率只有2%微軟創投加速器)。
互聯網金融的大蛋糕現在是這樣的:
第三方支付(9.22萬億)&>基金銷售(超過6000億)&>網路小貸(5000億)&>P2P(1000億)&>財富管理(100億)=眾籌(100億)
如果說現階段中國互聯網金融的繁盛更多的和傳統金融的缺失有關——銀行的長隊、劣質的服務、中小企業和個人借貸的困難,為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提供了野蠻成長的空間,那麼現在就到了洗牌的時候,只有最好的才會留下。
選擇哪一類公司,終究是風險和收益的平衡。
via:中國互聯網金融歷史上的8個裡程碑,和你參與歷史的8種去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4NjA3NDAwNw==mid=400978395idx=1sn=80fa17095f6a908bfe7797cd863cc864scene=20#rd
摘要:楊永智,全球著名的海豚瀏覽器創始人,海豚瀏覽器在全球擁有1.6億用戶。2014年海豚瀏覽器獲得搜狐暢遊1.2億美金的戰略投資後,海豚瀏覽器堅定其全球移動戰略。頭頂創始人頭銜的楊永智,同時也是一名天使投資人(咦,鳳姐好像也是天shi投資人?),現主要投資領域為互聯網金融,機器人。
時間:2015年12月3日
地址:深圳·南山·星巴克
花絮:陰雨蒙蒙的午後,得知楊先生下午要過來,正好下午要去一家公司談點事,地址很近,於是在細雨中徒步過去。約莫談了十分鐘,收到楊先生髮來的微信,「我提前到了,你有時間嗎?」。我回復了十五分鐘內後,安排隨從的同事留下來繼續談,迅速下樓。
今天穿的比較正式,走路似乎慢了一些。我到了咖啡廳後,楊先生正在吃一份簡餐。如同網上的照片一樣,休閑襯衣,圓潤的臉顯得從容而溫和,剛從香港坐高鐵回到深圳,餓了就先開吃了。楊先生技術出身,在微軟呆了四年,處處透露著矽谷工程師特有的極簡與包容精神。雖然涉足互聯網金融投資不久,但他對國內外互聯網金融發展均有獨特的見解。寒暄過後,我們就互聯網金融的創新點,北深互聯網金融創業者差異,投資理念等進行了一次簡單的對話。
L:您現在主要投資互聯網金融,機器人,是什麼原因讓您看好這兩個行業?
Y:相比美國,互聯網金融在國內才剛剛起步,這是一個百萬億級別的市場,目前的體量只有整個市場的1%不到,想像空間非常大,這個時候進入天使投資,成功的幾率會很大。像機器人這個行業,最近我們投了北京一家機械臂公司。在美國,機器人非常普及。今天的90後,厭惡機械性的工作,像服務員這種工作,做久了,你的智商會下降。所以未來,機器人需求會很大,成功的機會也很多。
L:現在國企,央企,上市,民企都跑來做P2P,光是深圳就有幾千家,您覺得P2P有前景嗎?前景在哪?未來是否會出現巨頭?
Y:P2P的前景不好說,有唱衰的,也有看好的。 許多人認為互聯網金融不創造價值,如同過去很多人認為互聯網不創造價值一樣,今天依然有人這麼看。創新往往是漸變式的,不斷變異直到顛覆原有的結構。
現在P2P競爭激烈,類似過去千團大戰。但是不會像其他的互聯網行業,出現721的局面。一般的互聯網行業,只有規模化才能盈利,你必須努力做到第一。但P2P公司盈利比較容易,即便規模很小,也能賺錢。金融本質上說是把大多數人的閑錢借給能創造價值的少數人手裡,這事情規模大了後,就不好控制。規模越大,利潤率越低。餘額寶像滾雪球一樣做大後,現在的利率多少了?所以,P2P企業要做閉環,在資產端做出差異化,做細分行業,如車貸;做區域性,某個區域深根細作。不需要做第一,也能賺大錢。另外從風險上來看,實體經濟不景氣,尤其是房地產行業,如果P2P公司的資產來自房地產的比例較高,這個風險比較大。建議P2P公司做好資產的風控。
短期來看,不會出現巨頭。市場還處於非常初期的階段,機會還很多,現在進來也不晚。
L:今年P2P公司紛紛登陸央視,燒錢勢頭很猛,您怎麼看?
Y:我覺得都希望跑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足夠安全。中國的銀行很大,美國有一千多家上市銀行,但clendingclub的市值超越了97%的上市銀行,相比而言,中國的P2P空間更大,但是也很危險。
我們知道現在國企和銀行都在改革,現在方案制定下來了,但離落地執行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一旦他們進場,現在的大部分公司都會退場,不在一個量級,沒法競爭。趁著他們進場之前,抓住政策和市場紅利,快速做到一定規模後,站穩市場。當然,每家公司燒錢的目的不同,有的是為了讓數據好看,拿到新一輪融資。
L:互聯網金融很廣,您現階段主要投哪些?看好哪些?
Y:現階段我們主要投消費金融,社交金融,還有對衝量化基金。
我比較看好消費金融。在美國,很少人存錢,中產存一些,沒錢的基本靠借錢消費,有錢的把錢都捐出去了(O(∩_∩)O哈哈~,小札剛捐了450億,是美刀,沒錯!)我是79年的,你是80後,我們的消費觀念和現在的年輕人不同,他們消費觀念超前。我之前投了一家消費金融,專做分期消費,只做本地,專門借給當地的一些年輕人,買iphone,ipad之類的,由於是本地人操作,壞賬率非常低,2%以下。未來是消費時代,所以這塊的市場會巨大無比,越早布局回報越大。
L:我進入這個行業不久,問個俗套的問題(害羞),互聯網金融的本質是什麼?如何創新?
Y:前面講過,金融就是要把大多數人的閑錢集中到少數能創造價值的人手裡。互聯網金融的本質依然是這樣,只有降低了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才能說是成功。現在銀行服務的是少數企業和少數人,剩下的都是一些小企業,屌絲用戶,這部分用戶佔比非常大,如果能服務到他們,成長就很大。
當然,借錢給他們壞賬率太高,現在P2P公司利率那麼高,借給誰了?應該是有一些成分在裡面。創新的機會就在裡面,通過技術來解決。利用大數據挖掘,依靠信用就能提高貸款,就能覆蓋到這批人。
另外,金融要服務與實體經濟,未來互聯網金融要服務於實體消費,消費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場景化的。比如消費信託,比如京東的產品眾籌。
L:互聯網金融創業者尤以北京和深圳居多,您覺得兩地的創業者有啥差異?
Y:你剛才說深圳的公司比較務實;北京的比較激進。從市場上來看,確實有這樣的差異。北京的公司進入較早,對市場看的比較透,資本運作比較成熟,拿錢也容易一些。你做市場運營的,對這塊感知比較明顯。
其實不只是金融,其他行業也有這樣的趨勢。比如二手車,北京的幾家最近也燒的很猛,尤以瓜子二手車。激進有激進的好,務實有務實的好。相對來說,北京的公司確實一直處在全國的風口,對品牌和資本運作也比較嫻熟,比如像大小陸金所。
L:現在互聯網金融流行炒作概念,但是實際落地的很少,有沒有好的建議?
Y:結合場景來做。拿消費金融來講,電商切入進來就很順利。一方面,你要消費,正好我借錢給你消費;另一方面,我有你詳細的消費記錄,完善的個人信息,做好風控會比較容易,壞賬率也能控制在合理水平。
L:我們的社群既有創業者,也有職場人士,您有什麼寄語嗎?
Y:我希望大家積極擁抱移動互聯網,未來的金融服務一定是隨時隨地,和生活場景不分離的。另外要發揮互聯網的分享與創新精神,你現在在微信寫文章是為了什麼?是分享,對吧。如果可以,盡量去互聯網公司工作,只要你努力創造價值,你的BOSS會給你無法想像的回報,因為互聯網公司的BOSS分享精神非常高。看,小札把身家都捐了。(比爾蓋茨....)另外,互聯網公司非常OPEN,在開放的環境下,人的成長更快。
今天的對話就到這裡了,當然,也歡迎與互聯網金融,機器人相關的創業者與我們合作,如果您有好的BP,可以發給我。
編者寄語:楊先生溫文爾雅,學識淵博,來自湖北的牛人(哈,雷軍,周鴻禕,湖北三俠)。非常難得的一次對話,乾貨滿滿!
轉發本文,並關注本公眾號:劉渝民,即可獲得入群方式。
媒體轉載請聯繫我獲得授權後轉載。
互聯網金融首先主體仍然是金融,互聯網是其服務的一種表現形式,因為具有無地域時間限制而使得原有金融服務產品有了優化、更滿足用戶需求的空間。
簡單的列舉了一下和金融有關的互聯網產品互聯網金融的具體分支大概可以分為
1.第三方支付,支付方式的互聯網化,以支付寶,微信支付為代表。
2.P2P網貸,目前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最受關注的一種模式,也是個人看來最具潛力的模式。
3.大數據金融,阿里的芝麻信用,微眾銀行等等,未來一定都是基於大數據提供不同類型的金融服務,主要包含兩方面:大數據風控和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匹配。
4.眾籌,近段時間,各種股權眾籌做得也十分火爆,通過眾籌的方式認購意向資金上億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了。2015年將會成為股權眾籌爆發的一年。
5.信息化金融機構,傳統銀行,保險,證券等等基於互聯網的業務模式創新。
6.互聯網金融門戶,這樣的模式的發展潛力也是巨大的,整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最直接能夠帶動的就是這類型的金融門戶,高搜易、金斧子、米袋計劃、挖財、融360,投之家都是代表了不同模式的互聯網金融門戶,他們也是當前發展最快的模式之一了。
(分類參考了,羅明雄的《互聯網金融》一書)
以上幾點其實未來都有可能爆發,那麼近期可能會爆發的點有哪些呢?
1.第三方支付的發展,將會徹底的改變大家的支付習慣,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一方面正在改變大家的支付習慣,另一方面,也開始在影響大家的理財習慣。現金支付,未來將會因為第三方支付的發展,逐漸被取代。銀行卡,信用卡的出現,已經徹底的影響了大家的支付習慣,出門不帶現金,也基本能夠滿足消費需求,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銀行卡和信用卡支付,在打通線上的環節,還是有一定的麻煩,但是,隨著早期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出現,大家能夠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互聯網端進行自由交易。現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應用也不僅僅限於線上支付了,線上線下打通已成為現實。
2.P2P網貸的發展,將會徹底的影響整個金融行業和社會的發展,一端,P2P的出現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民間融資難的問題,特別的中小企業,小微創業者的融資難問題。面對這樣一個規模巨大的市場,解決了他們的融資難問題,未來對於社會經濟的推動作用是不可小覷的。從理財端來說,在P2P網貸之前,國內基本沒有這樣極具優勢的理財產品,門檻極低收益很高,這樣的理財產品,未來無疑將會成為理財的首選。特別是對於八零九零後這一代人,他們的資金很少會存銀行了,那麼,錢不放銀行放哪裡?P2P將會成為最適合的渠道之一。
3.大數據金融,特別是以阿里為代表的大數據金融,但是這個只能夠由巨頭去做,巨頭之中能夠快速做起來的也就是只有阿里了。經過多年的電商發展,和支付渠道的搭建,阿里能夠拿到的數據是目前行業內最優質的數據,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阿里一推出芝麻信用,就能夠馬上對接很多信用消費產品。而微眾銀行,因為騰訊的原因,拿到的都已社交數據為主,所以,他們現在據說還在全國各地跑,目的就是拿數據。這是就是阿里在大數據金融的獨特優勢,未來,大數據金融是最有可能快速發展的模式。
4.股權眾籌的模式,14年初的時候我開始接觸股權眾籌,當時我們做一個項目幾十萬,上百萬都算是額度很大的眾籌項目了。但是等到今年15年的時候,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股權眾籌項目都不算稀奇 事情了。這一波股權眾籌的熱潮已經起來了,預計至少三到四年內這一波熱潮都不會減退。身邊做股權眾籌平台的人也多了,通過股權眾籌拿到錢的朋友也多了。其中包括我們自己,也是通過類似股權眾籌的模式完成了天使融資。分支有很多,主要為第三方支付,網路借貸,綜合理財(泛資管),網路眾籌,金融機構互聯網化,互聯網徵信、大數據、風控等互聯網金融基礎設施等。
隨著金融業務「存、貸、匯」三劍客互聯網化進程的加速,第三方支付(含PC支付和移動支付)已經從2009年的5千億成長為2016年的28萬億,以P2P為代表的網路借貸餘額也已經達到1萬億的規模,以餘額寶、非標理財、智能投顧為代表的互聯網綜合理財資產管理規模接近3萬億,且正在高速發展,劍指100萬億的泛資管市場空間。
綜合理財規模從目前3萬億到未來百萬億空間,應該具備下一個爆發點的潛質。
移動金融,基於現金流的新型影子銀行
互聯網金融火得不行,分類方法也有很多種。
個人認為,目前階段最具有爆發點的還得是在互聯網賣理財產品了,因為這個政策風險小,也符合互聯網特點(碎片化理財、屌絲多、網上購物成熟)。
其實都是扯淡 ,盯住倆個中國最聰明的人就行了,一個馬雲的支付寶 ,個人金融中心 ,一個史玉柱的銀行做電商 ,是的,你沒看錯 ,銀行做電商 。
搬運一篇我寫在雪球上的文章吧,對於你這個問題我文章里相關部分為指數基金的互聯網化。
除此之外我認為電子券商也是一個點,就像現在呼之欲出的電信虛擬運營商。
=========================分割線============================
原文鏈接:貨幣基金之後,誰將被互聯網化?
2013年火遍全中國的東西不多,餘額寶算一個。餘額寶及同種類的產品活期寶、理財通、現金寶等各種寶為什麼這麼火?因為它們為最廣大的受眾提供了穩定無 風險的收益。再往簡單了說就是把互聯網當作了貨幣基金的廣告投放和銷售的渠道,往高大上了說是用互聯網的方法做貨幣基金。
T+2的用戶體驗不好?沒關係我們互聯網企業墊資幫你做T+0。登錄網銀買貨幣基金操作麻煩?沒關係我們可以做到一鍵購買。貨幣基金挑來挑去小白不 敢買?沒關係我們根本不用你挑。馬雲當初那句「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終於成了現實,餘額寶成功實現了對銀行在存款和中間業務上的雙重打擊。如果說 當時輕鬆突破的300億與銀行的幾十萬億存款看起來還很小,但現在規模已突進到0.25萬億的餘額寶是否已經讓銀行感到了威脅?
不過說到底,貨幣基金提供的只是無風險收益。其高於銀行存款十幾倍的收益率只是因為人們理財知識的匱乏以及銀行業的壟斷,伴隨金融脫媒的發展、貨幣 基金自身體量的增大以及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其預期收益率可能會有波動。需要穩定無風險收益的人固然是最多的,所以貨幣基金被拿來當做互聯網化的小白鼠。 但顯然金融產品的互聯網化不會就此打住。那麼接下來,誰將被互聯網化?
還是看基金產品,按照投資方向分類,風險由低到高排序為貨幣基金、債券基金、指數基金、股票型基金。其中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基金區別度太小,沒必要拿 來再做嘗試。股票型基金屬於權益投資,也就是炒股的,不保本、依賴基金經理的水平為其主要特點。指數型基金同為權益投資,當然也不保本,但其不依賴基金經 理的水平,收益完全跟隨其選定的指數。在我看來這兩種基金都有互聯網化的潛質。
互聯網+股票型基金
「獨立投資人」直接向投資人募集資金,這是一個最為顯然也看起來最為「簡單」的邏輯。正如世紀佳緣、百合網將婚介所搬到了網上,搭建一個私募平台能 夠將有能力的投資者(經理人)和希望投資股市但自己不懂的人(出資人)連接起來,從而形成一個雙邊平台。歐美的成熟經驗也表明,私人理財經理的模式可以很 成功,非專業人士可以僱傭專業人士幫其打理財務。其實已經有人藉助P2P網貸平台進行此類融資,但顯然網貸平台上上出借人無法對借入人的投資能力進行判 斷,容易出現壞賬。此外,P2P是約定利率,而私募可以根據投資業績制定靈活的激勵方案。
但實際上,這個方向有很大的障礙。首先還是投資能力的判斷問題,雖說基金總是宣傳「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收益」但判斷一個人的能力也只能看看歷史業績 了。經理人要在一個平台上募集到足夠的資金,必然要先證明自己的能力。但股票投資業績的網上驗證又較為困難,缺少一個權威的徵信機構(誰可以做?詳見後 文)。其次就是目前公募和陽光私募中存在的老鼠倉問題,證監會查老鼠倉都要動用大量人力,一個平台公司如何能夠做到?
互聯網+指數基金
與依靠於經理人投資能力的私募相比,指數基金的收益完全複製其跟蹤的指數,所以不存在業績受經理人投資能力影響的問題,更不存在老鼠倉的問題。同 時,有能力的經理人也可以發布自己的指數,也就是說指數基金也可以平台化。當然最簡單的還是跟蹤權威機構製作的指數,這是因為平台化的指數基金有眾籌的概 念,數量過多的指數不利於籌集大量的資金。而指數基金若包含的成分股較多,股價較高,則需要較大的資金規模才能對其準確跟蹤。待自家指數做出一定成績,有 了影響力後方可再吸引投研人員發布指數籌資設立指數基金。也就是說會有這麼一個平台,它自己發布指數並募集跟蹤此指數的基金,幫助不會炒股的人分享股市上 漲的收益;還提供一個指數發布平台,讓有能力而缺少資金的投研人員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將自己的研究轉化為利益分成。當然,目前中國股市還不存在賺錢效應,所 以這個平台若是現在建好也不會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要知道,一個平台、一個指數若要吸引投資者,發布它的機構的權威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歷史表現。也就 是說,若是現在便開始發布指數,且保證指數的質量,那麼待中國股市下一波牛市來臨,這個平台和指數的影響力將會非常大。所以,這個idea所需要的只是時 間以及中國人理財意識的第二波覺醒。
那麼,這麼簡單的想法難道沒人在做嗎?當然不會。我認為有一個公司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猜猜是誰?看幾條新聞吧。
2013年5月18日,騰訊財經與濟安金信達成戰略合作,騰安價值100指數啟動儀式在京舉行。指數評審委員會成員包括騰訊網副總編輯馬立、著名經濟學家金岩石、中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理事長施光耀、埃森哲(中國)董事總經理王波等權威專家。
2013年12月16日,好買財富宣布,公司已於近日獲得$騰訊控股(00700)$ B輪投資。
2014年2月14日,以騰訊參與開發的中證騰安價值100指數為跟蹤指數的銀河「定投寶」將正式發行,最低認購金額為10元。
此外,$騰訊控股(00700)$ 還有老牌行情軟體益盟操盤手20%的股權。
所以當餘額寶、各種寶風靡的時候,騰訊真的是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創新」出類似產品嗎?我認為騰訊若是想做,絕對是兩個月內可以上線的。騰訊是在互聯 網金融方面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挖掘,暫時放棄現金理財這片紅海,瞄向權益投資這片互聯網金融的藍海。況且以微信的用戶粘性,理財通晚上線幾個月也還是只有餘 額寶一個對手。
很顯然,騰訊有了自己的指數,自己的指數基金,自己的基金銷售渠道,自己的行情軟體,未來若是需要更可以將銀河變為下一個天弘。可以說這隻大企鵝已經具備了建立指數基金平台的一切條件,騰安100的歷史追溯表現也已經說明這是一個經得起考驗的指數。
另外前文提到,誰可以做平台經理人業績的徵信機構?沒錯,我認為還是騰訊。騰訊操盤手在v1.8中添加了「投資計劃」功能,用戶可以對一隻股票設置 買入價、止損價、止盈價和時間跨度。這聽起來與雪球的個股關注一樣,但騰訊做的絕的地方就是,這個投資計劃一旦設立不能更改,而且會永久出現在該股票的K 線上。也就是說,若有人要證明自己的投資能力,無需拉一長串的交割單,只需讓騰訊作為中介提供投資計劃的數據便可。而且投資計劃的專註點不是短線炒作,而 是長期投資,這也與指數基金、定投這兩個概念不謀而合。
但騰訊的想法會和我一樣嗎,是否會出現這樣一個指數平台?只能說拭目以待吧。
篇後:其實這篇文章是想在12月完成的,沒想到拖到了現在。所以最後一條新聞也算是印證了我的觀點。
我所知的互聯網金融的16項分支業務:
傳統四大金融業務互聯網化: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互聯網證券、互聯網基金
財富管理類:互聯網理財
大眾消費類:第三方支付、消費金融、記賬理財
網路借貸類:P2P、P2B、P2L
風險投資類:股權眾籌
社交金融類:線上投顧、投資理財社區
金融技術類:大數據徵信、智能投顧
1.互聯網銀行
如微眾銀行、網商銀行
2.互聯網保險
如眾安保險
3.互聯網證券
如廣發易淘金、國金傭金寶
4.互聯網基金
如天天基金、數米基金
5.互聯網理財
如京東金融、陸金所
6.第三方支付
如支付寶、微信支付
7.消費金融
如京東白條、螞蟻花唄
8.記賬理財
如挖財、隨手記
9.P2P
如人人貸、拍拍貸、你我貸、點融網
10.P2B
如PPmoney、積木盒子
11.P2L
如e租寶,雖然不合適做例子,就算用當年的業內標杆讓大家看到這個行業的風險
12.股權眾籌
如京東眾籌、螞蟻達客
13.線上投顧
如愛投顧、新浪理財師
14.投資理財社區
如雪球、挖財、她理財
15.大數據徵信
如芝麻信用、證通
16.智能投顧
國內有人做沒有形成市場,國外比較成熟的有Betterment、WealthFront等
短期而言比較看好:消費金融、記賬理財、線上投顧
看看幾大互聯網金融巨頭布局就知道了:
滲透率,當然支付最高。市場規模,貸款、理財、銀行可能相對更高;徵信、擔保、基金、眾籌相對更低。
爆發點,支付、基金、P2P、徵信、眾籌都在爆發。簡單說,全面爆發,全面開花。
丨《未來知識圖譜》,理解和洞察未來;請私信暗號「揮一揮匕首,不留一個活口」訂閱
丨探討虛擬現實、互聯網金融、移動互聯網O2O問題,我的微博:Sina Visitor System
嘗試做做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比特幣交易平台,個人債權的長尾市場
推薦閱讀:
※投資人在創業中發揮的作用是什麼?
※有妖氣因為不盈利而將賣給新浪是否屬實?
※為什麼家用路由器設置需要那麼麻煩?
※運營知識應該從何學習?
※國外知名 IT 企業是如何做測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