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吃蛋糕的品味?
怎樣才稱得上「會吃」蛋糕,怎麼辨別好壞,有哪些好的地方推薦,比如北京。
謝謝。
可以買一本書,甜品品鑒,日本人寫的,翻譯肯定會有點錯,不過看看足夠。作者貓井登(好奇怪的姓)。另外樓上這些說多出去吃的就算了,鑒於原料還有各種問題,國內好吃的真心不多。另外,品位這東西太小資,你喜歡就可以了,管品位幹嘛呢。每個人標準不一樣,口味不一樣。(另外可以加一句嗎,很多東西都是天生的,味覺視覺嗅覺都是。)
你會做蛋糕了之後對於蛋糕的品味自然就會跟著上去了
終於看到這樣的問題了,必須要怒答!不然後面一定會出現「如何優(裝)雅(B)的吃一塊裝在Wedgwood(搪瓷)盤裡的巴黎名店Blé Sucré(農貿市場小店)的Madeleine(雞蛋糕)」的問題。要是問如何評價、怎麼是評判的標準、如何描寫、如何形容這些都還好說,非要用品味這個詞。。。我是真說不出啥叫品味好嘛!這全都是因為「品味」這個詞逼格太高了啊!
還是說說怎麼叫好吃比較容易些。有沒有一個比較通用的硬性的標準在呢,有的。如果是一個比賽的話,可以這麼說:
1 主題(如果有的話)
主題要有時代感,要盡量符合現代營養觀念。
2 材料
材料搭配要具有時代感,能使最終希望達成的味道和整體質感有良好的平衡。
選材不一定要多麼的頂級,關鍵在於將合適的材料做出合適的味道。重點在於理解不同材料的特點、合理搭配,要求高的時候應該考慮材料的產地、作品的季節、食用時期的氣候溫度、顧客的生理要求等等。
3 技法
要有一定的技巧和創意,手法精緻或者有獨特的用心。
色彩、色澤搭配合理美觀,至少適合日常食用。
材料的味道要有主次之分,但是不能截然分開,必須要和諧統一,一口下去既能感覺到不同材料的味道,更應該品嘗到全新的融合的味道。
份量合理,尺寸比例的選擇最好是方便切分或直接入口。如果是事先切分,對切口邊緣和形狀有仔細的考慮。
合理處理、烹飪和利用食材,沒有浪費。
4 配合
如果有配材應當和蛋糕主體在外觀和味道上取得平衡。舉例就是紙杯蛋糕上的蜜漬櫻桃不能蓋過蛋糕的味道。
如果一次食用多種甜點,應當明了各類甜點的特點和味道,採用合理的前後順序,並配以合適的飲料。
餐具選擇以乾淨、整潔、美觀為主,可以採用著名品牌也可以採用手工餐具、普通家用餐具。不要喧賓奪主。
能在表面上做到以上的要求,就可以說在一個城市肯定是區域名店;如果能在某項上做到完美就是城市名店;能大部分或全部完美那就是網路口碑傳揚的世界名店了。
下面講講怎麼能吃到好吃的。
如果真的是多吃還要吃的不一樣,那就是行萬里路,吃萬家糕的節奏嘍。這一得有錢、二得有閑、三得有志、四的能堅持每攝入100卡就要跑個幾圈才行吧。。。不然只能坐在屏幕前面看著方塊字伴著想像力猛咽口水。
沒吃過那麼多也沒機會吃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想辦法自己做。我自己學做Madeleine的時候開始按照一個方子做出來是實實在在的雞蛋糕,吃起來味道也蠻好,沾沾自喜拿去給朋友,朋友說這個味道就是超市裡面賣的嘛,有啥好做的,還不如去買。後來找到巴黎名店的方子花了第一次做雙倍的時間,用了能買到的最好的材料,下了最最用心的功夫,還在烤箱裡面的味道就已經讓我快要忍不住,等一出爐就等不及下嘴,那個滋味是永遠忘不了的,就算之後真的吃到朋友帶來的本地名店名產我也淡定很多了,不就是10分和12分的差距嘛。我想說以後若有機會去到甜點聖地法國,我的心裡也一定會有自己的一份味道在。
真要說品味的話,法國那麼多著名蛋糕甜點,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蛋糕又是什麼呢?就是Madeleine啊,那一小塊普魯斯特筆下帶來無盡回憶的Madeleine,成就了一部世界文學經典。什麼提拉米蘇啊、拿破崙啊、黑森林啊、薩倫伐啊、舒芙蕾啊跟這個簡單的小蛋糕比起來那都不是事,這個小小的金黃貝殼讓這位文豪追憶起自己的逝水年華:那些年我們喝過的咖啡、夕陽下奔跑的少年(誤,其實是馬車)、窗外一會看見一會看不見的塔。。。咬一口外酥到脆、內軟到化的Madeleine,甜香無比的檸檬氣息充滿口腔,配上一杯上好的咖啡,手持一本上海譯林版,這個品味就是杠杠的,因為品味只能來自文化。這個問題下我和其他人的一些回答也許會能幫到你
如何評價麵包的烘焙水平?
要想做到「會吃」首先要吃的夠多,沒多吃一次經驗和參照標準就會多一分,慢慢的就會知道怎樣酥皮是好酥皮,怎樣的Topping是好的Topping
就北京而言,我吃過的地方真的不多,在僅有的一些吃過的店裡面我個人比較推薦的是
sweet spot的奶油卷,試過他家其他的點心覺得挺一般的……麵包不錯
派悅坊的紅絲絨不錯,問過他家的店員說是用甜菜頭汁做的,沒確認過,如果是用顏料做的話那就……但是味道上我覺得比Lollipop的要好,也許是因為Lollipop的店主是英國姑娘吧所以味道上會覺得太甜了
Colibri 的carrot cake是我目前在國內吃過最好的(主要還是因為吃過的少……)
芝士青年的抹茶cheesecake我很喜歡,做的很討巧
一直聽說凱賓斯基的黑森林很棒但是還沒吃過,等哪天有時間了一定要試試看你開始學會做蛋糕之後自然就更加懂得什麼樣的蛋糕是你最喜歡的。品味這個詞太空泛了,所以我就用「清楚你自己喜歡什麼樣的,以及有足夠靈敏的味蕾和眼力來鑒別不同蛋糕的區別」來注釋「品味」。
北京以前有個咖啡店叫卡瑪多,他們家的蛋糕是採購五星級酒店,據說是德國師傅做的,cheese cake都很好吃,是那種濕濕的綿綿的,入口即化的口感,有緣你可以找過去嘗嘗。只要覺得好吃就行啊,每個人品味的標準都不一樣。
這個回答好像真的是知乎的第一次正式碼字……
因為看到了自己最喜歡的類別,自然想多說幾句,從12年到現在接觸烘焙也一年多了,自己在家做外也買很多書來看,就喜歡研究,主方向是傳統和現代派的法式西點,書就是日本和歐美大師的外文版和台版,北京拿得出手的那些店也吃的差不多了,簡單說點「經驗」吧。
第一,在辨別好壞之前你要自己會做,你做過你就知道,原料、配比和技藝對一個出品的影響,即使是家庭烘焙,因為是純手工來做,你有經歷了那麼多各類大師的方子,那麼你對一款西點應該是什麼樣的外觀、色澤、質地、口感,是有自己判斷的。做多了就是經驗。
第二,你要知道「專業在哪兒」,你是業餘的,那你就要知道「行業標準」,好的東西是有標準的,就說最流行的法式西點馬卡龍(歐洲早就流行閃電泡芙了,帝都沒幾個人知道可能),外殼應該光滑么?應該嘎嘣脆么?應該只有甜味么?嚼起來應該黏嘴么?知道這些,你再去吃很多很多,你就有自己判斷。獲取渠道應該是自學讀書+專業培訓,比如我,自己看書,也等著上海藍帶開學,因為我就要知道「專業的是什麼樣」。
以上都是你辨別能力的基礎。
第三,就是你要多吃!你要經歷的多了,見的多了,你就在經驗累積基礎上有自己判斷,我就是一家一家專門去點,當然,我不是所有都吃,第一著重西點,麵包很少,因為喜歡西點。第二,常見的很少碰,比如sweet spot的奶油卷,這個東西我記得我很小時候應該是稻香村吧還是什麼店,就賣過,酥皮的裡面填充奶油,那會兒還是口感很硬的那種劣質奶油,而不是現在的動物或植物混合的打發淡奶油,所以印象很深,那我去sweet spot就不會買這個,覺得沒什麼可吃的。
至於店,北京目前西點氛圍還是遜於魔都,好在這兩年外國一些品牌進駐很快,整體提升,我吃過的不少,分類說說。
1.北京基本還是酒店餅房為主,凱賓斯基現在是下降了,幾年前去,芝士蛋糕就會覺得那麼回事,現在不知道怎樣了。
萬豪酒店如果你去城牆小館(萬豪我只在這兒吃過自助),水果塔類出品不錯,也是2、3年前去的了,可以試試。
tjhe sweet spot我把他作為酒店餅房來說,難得是他腳步很快引進了13年最流行的cronut(起酥多納圈,或叫羊角甜甜圈),18一個,目前三種口味,國貿大酒店80層是完整16種口味,這個你可以嘗嘗,雖然是山寨紐約,但還是很好吃。杯子蛋糕巧克力的做的好(比最流行的派悅坊的做的強多了),蛋糕體的軟甜和甘納許的苦配合不錯,馬卡龍也可以試試,中上等(相對於國際名牌比如laduree、PH一類的)。
2.獨立店,派悅坊的檸檬杯子蛋糕可以試試,夾心兒的檸檬醬不錯,他家別的派塔類我都沒吃。
法國一些牌子進駐北京後,一個是angelina,一個是de neuville,a家的馬卡龍是我目前在北京吃過的做的不錯的,千層酥也推薦,栗子蛋糕你要是比較重甜就可以習慣。de neuville還是巧克力可以試試,閃電泡芙做的都不合格,馬卡龍一般吧。
3.連鎖餅房:宜芝多,蛋糕卷要吃,可頌也不錯。
4.餐廳出品。要知道不排除一些餐廳是做的不錯的。
新元素,芝士蛋糕,偏酸的味道我喜歡,但是3年前吃的,最近沒嘗。
wagas的胡蘿蔔蛋糕絕對是做的不錯的,檸檬乳酪糖霜的topping應該是足料出品,可麗露剛出爐的時候買一個,比講麥堂(新城國際那邊的餅房)的強。
巧克力熔岩蛋糕,三里屯的優年。
.單說閃電泡芙來講,後海的嘎豆喀豆雖然老闆是法國某校歸國,但是不得不說,閃電泡芙做的很差勁,外殼不脆填充卡仕達奶油醬難吃,外觀也差勁。工體東邊中國紅街的ME閃電泡芙店,專營馬卡龍和閃電泡芙,是日式那種打發淡奶油做裝飾的樣子,外觀是合格的,內里填充餡兒太少,皮也不夠脆,但比後海這家強多了。
補充:de neuville的閃電泡芙也難吃,無所謂試不試。總體來講,北京的幾個典型店的出品都不夠好,確實不夠好。
5.上海和香港,能遇到大師或者名店一定要去,香港全,ph, laduree,fauchon,jean-paul hevin,等各種,上海的柴田,現在有兩個店了,也要去,除了招牌的閃電泡芙,芝士慕斯那款也很好。當然這兩地也有很多獨立的很棒的店,很多很多啊說不完
北京據說馬上要開jean-paul hevin,期待,這樣就不用非去外地去吃巧克力了,他家馬卡龍也應該不錯目前沒吃過。
就這些吧,這麼多字,有什麼隨時交流。
特愛跟人家聊吃的,尤其是各類西點……
多吃!
只有多吃——不是每次吃很大量,而是吃很多品種——才能提高對任何食物的認識。相信自己的味覺,並會學習一些食品知識,會思考問題:比如配料的選擇、為什麼這樣搭配最好吃、這些食品搭配起來的口感大約會是如何的、這東西看起來入口的感覺會是如何……能靜下心體會品嘗食品的過程。
沒有絕對的所謂好吃,很多大師出品或很多人推薦的食品都是非常一般的。建議吃,並記錄。一段時間之後,當你發現剛開始原本讚不絕口的東西並沒有那麼好吃的時候,就說明有提高了。多吃好蛋糕。
吃多了你對蛋糕的品味自然就提高了,再吃金鳳呈祥好利來味多美你就忍受不了那個人工香精味了。
自己業餘做點烘焙也有幫助,會讓你注意配料表。聞過新鮮、沒有添加劑、剛剛出爐的蛋糕麵包的香氣,你就知道大部分蛋糕店裡那股濃濃的香氣不正常。
我推薦一家常去的蛋糕店吧。booth cake.品種比較少,但用的是好材料,日本糕點師,人均四十左右。
不能光從自己的喜好出發才能做到會吃
多吃!
多吃是必須的,大一的時候宿舍按照250塊預算給每個舍友過生日吃了6次生日蛋糕。無論是誤打誤撞第一次吃到了高大上的黑天鵝,還是宿舍一致認定為「急支糖漿」的DQ草莓雙層蛋糕,宿舍六個妹紙原本只是愛吃蛋糕,經過一年的時間舌頭絕對有了提升,起碼在吃黑天鵝兩天後吃了一個巴黎貝甜聖誕蛋糕就覺得很一般。只有多吃,多吃好吃的,才可以記住這些美好的味道,自然提升了品味。
用心吃。
同樣是吃了蛋糕,有人吃了就忘,有人記住了這是什麼蛋糕,記住了難忘的味道,而更加專業的研究了好吃的原因,是原料還是配方。蛋糕是多種多樣的,有人就是喜歡是戚風蛋糕,有人就是吃不慣慕斯蛋糕。不能說這樣的口味就代表著低品味,但我絕對吃蛋糕的高品味應該是知道不同蛋糕什麼味道才稱得上美味,對不同蛋糕都有一定的品鑒能力。因此用心吃,用心總結,即使只是吃蛋糕這麼愉悅的事情,要想吃出門道也是需要花費心思的。
我覺得只要做到這兩方面,多嘗試多實踐,一定可以在甜食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和滿足。
北京蛋糕推薦:因為受限於學生黨和地理條件,很多高票答案的推薦我都只是久聞大名從未嘗試,那就按我吃過的來說:
21克不錯,現在在全國其他城市中名氣越來越大,朋友聚會訂這個應該不丟臉大家也可以比較喜愛。而如果追求性價比現在北京有幾家模仿21克模仿到碟子都一樣的其實口味也相近,但是價格會便宜些,自己人過生日可以選擇這樣的店。
黑天鵝很高大上,碟子餐具都可以保存,蛋糕味道也不錯,在預算範圍內也是可以嘗試。
派悅坊。我比較了解派悅坊,個人不太感冒紅絲絨,大愛各種派,新出的夏季芒果紙杯看似貌不驚人實際特別好吃。店裡有大家不了解但是很美國的一些蛋糕,如果看著味道是喜歡的可以大膽嘗試,有可能有驚喜~
一時技癢,清涼夏日菊花腦芝士蛋糕
一時技癢,清涼夏日菊花腦芝士蛋糕其實我覺得吃這件事情挺見仁見智的,你覺得好吃、吃著開心,就是了。
就算了解了頂級食材、大廚手藝什麼的,可能街邊廉價的、充滿添加劑的蛋糕一樣能吃著開心、滿足。
樓上各位的答案都挺好的,多吃、多了解,漸漸就能形成自己的品味啦。
那麼講講我個人在吃蛋糕方面的體會吧,僅供參考。:)
小的時候,過生日和小夥伴們一般都吃JFCX的生日蛋糕,那時候沒有覺得有什麼特別的,奶油吃多了也很膩;直到有一年,父母買了DLZR的一種叫"戚風蛋糕"的蛋糕,幼小的我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好吃的蛋糕!!奶油清香不膩,蛋糕糕體也非常香,立馬把大家普遍吃的生日蛋糕們比了下去。後來我才知道,差別在於奶油的品質,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還是差別很大的。
後來我漸漸接觸了各色蛋糕,自己也做過布朗尼,總結起來,我個人對蛋糕的評價大概分這幾個方面:
1 濕潤程度
有時候蛋糕烤的過干,吃起來嘴裡會感到干、噎。我喜歡濕潤程度適中的蛋糕,不會過干到讓人吃起來很口渴、難以下咽,又不會過濕到讓人覺得口感稀軟、缺乏蛋糕應有的彈性。注意區分"油膩"和"濕潤"兩個概念,前者是油放得多,比如磅蛋糕一類的,後者是水汽的保留。
市售成包裝的蛋糕很難有"濕潤可口"的感受,我猜是因為保存條件受限的原因,是不是保留了水汽的蛋糕就不易長期保存了?因此,有一次我在學校的超市買了一包雜牌的肉鬆蛋糕卷,吃起來發現它濕潤綿軟、蛋香濃郁,真是驚喜極了,感覺其性價比極高。
2 甜味和香味
我個人對甜味的耐受能力比較高,在美帝品嘗各類甜點無壓力,小夥伴覺得過於甜膩的馬卡龍我也能吃的津津有味。但這不代表我是簡單的嗜甜哈----那樣的話我還不如抱著砂糖罐。
在評價蛋糕時,單論甜或不甜也是不夠的,畢竟大家吃蛋糕不是為了品嘗糖精的。我認為,除了甜度適中之外,好的蛋糕,還應具備食材應有的香氣,比如香草的香味(可參考八喜冰淇凌的香草味)、巧克力的香味(參考你吃過的最好吃的巧克力,代可可脂類就別提了)、水果的香味、芝士的香味、堅果的香味等等。如果一款蛋糕用了多種食材,卻只有甜味,那也太單薄寡味了。
我自己做過布朗尼,可可粉、白砂糖和一些基本材料做出的蛋糕散發出濃郁的巧克力味道,自此之後我再也無法直視市面上號稱"布朗尼"的蛋糕了。那些蛋糕也太不真誠了,哼~
3 材料的融合程度
這裡的"融合"指兩方面:物理上,和口感上的。
物理上的話,我吃過那種沒動幾下每層就分開了的慕斯蛋糕:蛋糕的部分過干,慕斯的部分放了太多凝固劑吧,不能很好的依附在蛋糕上,自己單獨成了一塊兒,非常影響進食體驗,也側面說明這款慕斯蛋糕做得多粗糙。
口感上,不管是奶油還是蛋糕,幾種材料的味道最好能和諧的共處,讓你覺得自己不是在單純的咽下奶油、咀嚼蛋糕,而是二者互相襯托,各自的味道和口感在品嘗過程中相得益彰。這個"和諧"可能每個人體會都不同,我也不多說啦。負面例子倒是有,就不給人家抹黑了。
至於帝都地區的蛋糕推薦的話,我目前想不到什麼特別印象深刻的,大概是我吃過的蛋糕還不夠多,也有可能是市面上、甜點店裡的蛋糕都大同小異吧,沒有哪一款特別的突出。(吃過不少甜品店,不在這裡作一一點評啦,可以在評論里交流~)
高中的時候同寢室的室友過生日定了21客的朗姆芝士,給我留下了特別好的感受,此後過生日一般都吃21客哈。
不過新出的那個咖啡芝士蛋糕不怎麼樣= =
找一間有情調的蛋糕店,點一杯咖啡或者奶茶,一件法式蛋糕甜品,加上三五知己在有情調的蛋糕店裡一起談談心,說說話,享受在這個繁忙的都市中難得的悠閑時光,還有我的蛋糕店隨時歡迎各位來嘮叨的哦。
因為從事烘焙行業,了解同行,了解原材料、了解製作工藝,品位這個詞在國內烘焙行業里能實現的太少,建議尋找一些法國、英國西方國家的成功甜品案例
其實我想說好看有意境是一方面,蛋糕最重要的是要可以食用,可以使用,這幾個字在國內能實現的實在太少,你可以想像,整個蛋糕市場都在用著外國人都沒見過的植物奶油,就算做出你認為再有品位的產品,也是不能食用的
可食用的蛋糕是什麼樣的?
1.純動物奶油、新鮮水果夾心、純度55以上巧克力非可可脂或植脂末等成本較高的原材料
2.可食用級包裝,這個詞也是噱頭,應該說是大廠生產的包裝····
3.進口烘焙工具,國產大部分經過高溫都會釋放有毒物質,烘焙工具國內的審核標準非常低
4.獨立衛生的生產環境,親臨了好多品牌的生產工廠、中央廚房,大品牌····越大越臟~我給自己孩子訂蛋糕都找小規模品牌,最起碼吃死人能負法律責任的公司性質的,私房也不行,沒有法律約束人心這個東西~
賺錢,攢錢,然後參考高票回答者的建議。
有人知道網上哪家蛋糕店賣這個蛋糕嗎 ∠( ? 」∠)_
有人知道網上哪家蛋糕店賣這個蛋糕嗎 ∠( ? 」∠)_
直接說入口即化即可,百分百無壓力
沒有比這更蛋疼的問題。吃個蛋糕還要提升品位??我了個擦,還不如問哪裡的蛋糕好吃呢
切小塊,配黑咖或清茶… 不是品味的問題,單純覺得這樣會比較好吃。
推薦閱讀:
※紐約有哪些美食?
※有哪些種類的昆蟲可以食用?怎麼做呢?
※如何用味噌做出好吃的料理?
※如何應對「披薩不就是個大餅鋪點肉」、「壽司不就是放塊魚在米飯上」這種言論?
※唐宋時期的人吃什麼?怎麼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