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是如何做市場營銷的?


這個問題其實是說到了 Apple 的體系:產品圍繞顧客打造,同時給予營銷最大的支持;產品和零售傳遞客戶體驗,營銷傳遞正能量、價值觀。

1、產品圍繞顧客

Apple 在打造一款產品的時候,圍繞的中心思想只有一點:顧客體驗,在一項技術沒有成熟到提供足夠好的客戶體驗的時候,是絕對不會拿出來的,這就是為什麼傳聞 iPhone 5 會配備指紋識別而在 iPhone 5s 上面才得以實現的原因,再來說 Mac,Apple 奉行「開箱即可使用」的強大功能,所以打造了 iLife、iWork 等一系列的自主應用。

這些產品和應用都已一個共同特點:基本不需要學習成本。所以經常可以在宣傳片當中看到 4、5 歲的小孩子也可以非常熟練的使用 iPad、iPhone 等產品,比較印象深刻的就是,像 iMovie 這樣的軟體,經過一個小時的店內培訓就可以讓小孩子們製作出非常不錯的預告片,可以說,用戶體驗功不可沒。

ps. 想想 Mac 的 Magic Trackpad,你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是什麼感受 :)

2、產品給予營銷最大的支持

遠的不說,iPhone 5s 的營銷中,M7 協處理器的命名其實就是一門學問,其實三星的 Galaxy
S4 和 魅族的 MX3 也有類似的功能叫做 Sensor Hub,但是顯然「協處理器」這個概念更容易被絕大多數人所接受。

毫無疑問,M7 是為了用戶體驗而打造,但是對營銷的支持也是顯而易見的,當產品和營銷全部指向用戶體驗的時候,營銷根據產品特性起一個容易被接受的名字,開啟一個更容易被討論的話題,這些都是手段很高明的營銷哦。那麼這些東西來自於哪裡——產品。

說一個反例,其實高通的處理器現在被人所熟知完全是目前手機廠商都用它的結果,但是我至今不知道高通的處理器有多強悍,可是 Apple A7 晶元相比於 ARM 11 時代(第一代 iPhone),CPU 處理速度快了 40 倍,圖形處理能力快了 56 倍,這些容易在腦子裡面記住的數據讓我知道,Apple 好強悍!短短的 6、7 年的時間,處理器發展竟然這麼牛逼,就算其他的廠商依舊在強調自己的處理器是最快的,可是別忘了:第一印象只有一次(紙牌屋說的)。

3、產品和零售傳遞客戶體驗

Apple Retail Store 最大的功能是「探索、發現和購買」(庫克和喬布斯都這麼說),也就是說,這一過程是「不知道——知道和了解——認同並接受」,這個過程中,良好的購物體驗其實是重中之重。

為此,Apple 有自己的一套 「Apple Customer Experience」 的培訓課程給到所有人,教會他們如何探尋需求、如何與顧客交流、如何促成購買,次年改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這套課程反應到 Apple 的那些視頻里,最典型的就是 iPad 的那些視頻了——他們都在說 iPad 給各行各業帶來了什麼樣的變化。

還記的「The new iPad」的發布會么?那場發布會有一半的時間在講軟體,實際講述的是 iPad 可以用來幹什麼,又是客戶體驗,那如果零售店的店員也學會了這些軟體的演示並且教給顧客,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事實上他們已經這樣做了——零售店的免費講座和 One to One 的培訓不就乾的是這件事情嗎?

4、價值觀的傳遞

這些是 Apple 最牛的也是最不讓你察覺到的,每一次介紹硬體產品,最後都會出來關於能源之星認證的一張圖片,這是第一項:環保。

每一次的視頻中,都會有發展中國家甚至是欠發達國家的鏡頭和故事:Apple 產品拓寬了他們的信息渠道和展示內容的方式,為世界發展做出了貢獻。

每一次的視頻中,都會有殘障人士的加入:Apple 產品可以提升弱勢群體的生活質量。

還有很多高端的、中端的鏡頭,甚至於企業級的、工業領域的。。。

Apple 產品無處不在,為世界做著貢獻,慢慢地改變著世界,這些就是潤物細無聲的傳遞著他們的價值觀吧。。。

其實,Apple 的營銷不是獨立的,是和企業文化、技術僅僅的聯繫在一起的,而價值觀、用戶體驗等營銷又是融合在一起的,目前沒有什麼企業可以做到這一點,除非他們可以再一次改變世界。

利益相關:筆者為魅族員工


個人覺得有兩個關鍵點,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1)頂級產品

打造頂級產品是整個蘋果營銷體系的關鍵。例如所謂的粉絲,很大程度上是「頂級產品」帶來的產物。

2)體驗式營銷

在營銷過程中,關注的是用戶體驗,而不是推銷。因為「有了頂級產品」,用戶體驗到了買單通常也就是水到渠成。

順便說一下,保時捷是喬布斯學習的一個標杆。看一下上面兩條,你會發現也是典型的保時捷特徵:911系列幾十年既保持經典,又能引導時代;保時捷有句話叫做"The best Porsche sales is Porsche"(最好的保時捷銷售,就是保時捷汽車)

學蘋果營銷,最難的是」打造頂級產品「,其他好像都相對簡單。

結論:把精力放到」打造一流產品「上,那才是改變的根源。

=====倒追關係學電子書免費下載=====


* 情場:《單身女人,讓男神倒追你》:關注公眾號「倒追學堂"獲取

* 職場:《求職者,讓僱主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僱主倒追你「獲取

* 商場:《銷售員,讓客戶倒追你》:關注公眾號」讓客戶倒追你「獲取


Hands in the air,
致意蘋果神一般的存在。

  • 營銷實踐肆虐行業:MP3、手機、電腦,被蘋果一一顛覆。
  • 營銷理論證偽大師:喬治路易斯的廣告,吉拉德的銷售,特勞特的定位,舒爾茨的整合營銷傳播,科特勒的營銷管理……在喬布斯現實扭曲力前戰鬥力5。

與其置喙,不如偷師:
蘋果市場營銷=市場洞察+市場選擇+市場定位+產品+價值+渠道+宣傳+顧客經營。
原諒我對廢話過敏,

一、蘋果的市場洞察(Segmentation
第一式:創造顧客需求
達芬奇在畫蒙娜麗莎的時候,徵求觀眾的意見了嗎?
同樣,蘋果創造顧客想要,但表達不出的需求,源自:

  1. 人性
    食、色、仇恨、好奇、娛樂、自我、家庭、民權、地位、榮譽、社交、聲望、權威,存在感十四種原欲,蘋果無所不用其極。
    以LOGO為例,表象被咬了一口的蘋果(食、娛樂、存在感),實具禁果象徵意味(色、好奇、自我、民權)。
  2. 模仿改良
    能工摹形,巧匠攝魂。
    例,喬布斯曾開賓士橫衝直撞,為體驗細節嫁接至麥金塔。
    例,iTunes,借鑒了Napster的數位下載技術及Creative的MP3播放技術。
  3. 用戶體驗至上
    盡最大努力做出最好的東西。
    例,iPod在線音樂商店,升級了先前MP3連接PC下載互聯網音樂的體驗。
    例,土豪金讓旁人秒懂你買了新iPhone 5S。
  4. 破壞性創新
    欺負二維生物,不懂三維視角。
    例,麥金塔的圖形用戶界面創新,破壞了IBM命令行界面一統局面。
    例,個人便攜電腦iPhone發布後,諾基亞CEO仍堅持「諾基亞最大的對手是摩托羅拉,而不是根本不懂通信的蘋果」。
  5. 利基市場
    不管顧客是誰/有什麼,只顧他想成為誰/要什麼。
    例,iPad不管顧客已有PC,開創了平板電腦市場,與移動互聯網時代。

你如何創造顧客想要,但表達不出的需求?

二、蘋果的市場選擇與定位(Targeting Positioning
第二式:讓顧客為情感買單
蘋果不用選擇市場,只被市場選擇:中外男女老少通吃,賣腎買單大有人在。

  • 情感1:正如耐克Just do it喚醒一代人拼搏精神,蘋果Think Different讓一代人看見獨一無二自己。
  • 情感2:產品系列開頭的i代表了網路(internet)、個人(individual)、想像力(imaginative)等各種差異化,各種酷。
  • 情感3:喬布斯,神一樣的傳奇。

蘋果再也不用擔心:不給錢被媒體黑,不便宜被屌絲黑,不授權被對手黑,不出新被果粉黑……
只見喬布斯i手勢一打,Think different說:「不管黑進去多少,統統算市場教育!」
什麼是你讓顧客買單的情感?

三、蘋果的產品(Product)
第三式:產品木馬戰略

  • 空間看,如圖:

  • 時間看,如圖:

硬體與軟體互為木馬:

  1. Cross-selling(交叉營銷):買任意i系列,都可能買其他i,因為路徑依賴軟體;
  2. Up-selling(向上營銷):買任意i系列,可能買升級i,因為路徑依賴軟體;
    ios7系統只能在iPhone5S完美運行,
  3. Association-selling(關聯營銷):買任意i系列 ,都可能離不開i,因為路徑依賴軟體;買任意軟體,也都可能離不開i,因為軟體依存於i。

什麼是你的硬體產品,什麼是你的軟體產品?
第四式:極端產品戰術

  • 蘋果的產品是極端的,
    iPod將1000首歌曲放進您口袋裡,
    MacBook Air是最薄的筆記本電腦,
    iPad/iPhone無所不能的移動終端 。
    "你的產品能征服自己,才能使別人信服」 ,畢竟「消費者只會花20分鐘學習使用」。
  • 蘋果的產品線是極端的,
    一張桌子能擺下所有蘋果產品。
    畢竟「一輩子做幾件事,最好做到完美無缺。」

極端即酷,所以黏住/迷戀/瘋傳。
什麼是你的極端產品/產品線?

四、蘋果的價值(Price)
第五式:消費者感知超值
蘋果消費者感知價值鏈 = 硬體價值+軟體價值+品牌價值+用戶體驗價值+自我實現價值。
高大上且全。相較有生以來用的那些狗屎,為什麼不用蘋果呢?
什麼讓你的消費者感知超值?

五、蘋果的渠道(Place)
第六式:共贏生態圈
坐等大魚,不如做大池塘。
所謂池塘,即分攤成本的上游+創造利潤的下游。

  • 供應商是池塘:多虧富士康成本低,蘋果不為生產分心。
  • App Store是池塘:從第三方應用獲分成、用戶、靈感。
  • Apple Store是池塘:店員解決購物問題免打擾式服務,店面豐滿購物體驗甚至玻璃樓梯都擁有專利,顧客自不吝認知、認可、認購、重購、分享。
  • 跨界是池塘: Nike+iPod也好, Fuelband也罷,蘋果隨耐克滲透生活方式。
  • 電商是池塘:為更多流量,蘋果入駐天貓商城。

你如何做大池塘?

六、蘋果的宣傳(Promotion)
第七式:整合營銷宣傳:付費媒體+自媒體+口碑媒體(含顧客經營)

  • 付費媒體(Paid Media),
    別說蘋果廣告做得少。
    2013年,蘋果廣告費用$10億,利潤$417億。
    只是蘋果廣告做得好。
    2013年,三星廣告費用$140億,利潤$206億。
    從"1984"到"Think Different"到"I』m a Mac",蘋果Big idea完勝。
    什麼是你的Big idea?
  • 自媒體(Own Media),
    誰說喬布斯不是。 喬布斯本人是傳說,蘋果發布會是佈道;
    誰說產品不是。看到i、i產品、i系統界面,你能馬上認出、想起蘋果;
    誰說渠道不是。現實的蘋果體驗店;虛擬的iTunes、App Store、蘋果官網。
    誰說LOGO不是。你不糾結蘋果被誰咬了一口?
    你還可用哪些自媒體?
  • 口碑媒體(Earn Media)
    誰不敢玩弄二次傳播?有料足夠,鋼板說透。
    當年昔日,蘋果是否與IBM為敵誰在意——媒體爭相報道;
    iOS6之後系統,聊天表情是否為gay誰在意——媒體爭相報道;
    去年今日,
    何X東是否公關陰謀論誰在意——媒體爭相報道;
    你如何玩二次傳播?
    誰不敢玩弄顧客——

七、蘋果的顧客經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第八式:飢餓營銷是最好的廚師
需求=效用/慾望。放大產品效用,放低顧客慾望。

  • 就效用而言iPhone 4S邊際創新而已;但發布前拋出概念、保持神秘引燃熱議;上市時喬布斯產品發布秀放大效用;上市後「產能不足」、「限量放貨」、「上市延期」、「黃牛囤貨」種種稀缺,讓顧客放低慾望從「沒有5分錢買不到的忠誠度」移至「跪求一機」,果斷入手。
  • 就效用而言iPhone 5S邊際創新而已;但限量發售土豪金版,讓顧客放低慾望從「顛覆創新」移至「跪求一機」,果斷入手。

你如何放大效用,放低慾望?
第九式:構建SBC(Self-Brand Connection)

  • 為什麼認知蘋果?因為我就是i。
    蘋果i前綴,讓Self-Brand。
  • 為什麼認可蘋果?因為我們是crazy ones。
    蘋果Here"s to the crazy ones,讓Self-Brand。
  • 為什麼認購/重購蘋果?因為我們離不開tools。
    蘋果make tools for these kinds of people,讓Self-Brand。
    蘋果重定義人機交互,讓Self-Brand。
  • 為什麼分享蘋果?因為我們Think different。
    Apple and you"ll see why 1984 won"t be like "1984",讓Self-Brand。

顧客如何與你Self-Brand?

hApple Ending
原諒我對廢話過敏,誰在意蘋果公司如何做市場營銷?

  • 是馬庫拉寫於1977的共鳴(empathy)、專註(focus)、灌輸(impute),
  • 或我寫於今天的蘋果營銷九式。
  • 需要在意嗎,不需要嗎?

與其置喙,不如偷師:

  1. 你如何創造顧客想要,但表達不出的需求?
  2. 什麼是你讓顧客買單的情感?
  3. 什麼是你的硬體產品,什麼是你的軟體產品?
  4. 什麼是你的極端產品/產品線?
  5. 什麼讓你的消費者感知超值?
  6. 你如何做大池塘?
  7. 什麼是你的Big idea?
  8. 你還可用哪些自媒體?
  9. 你如何玩二次傳播?
  10. 你如何放大效用,放低慾望?
  11. 顧客如何與你Self-Brand?

But they don』t know what dope is,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Jobs從盛田昭夫那裡學來的哲學:不要遷就顧客,不要迎合顧客,只要把產品按照自己的理念做到極致,然後擺在顧客面前,顧客就很可能會喜歡他。如果顧客不喜歡怎麼辦?重新來過。
Jobs從來沒把賺錢盈利作為最終目的。
事實上,這種哲學需要很多睿智、直覺、靈感,外加運氣。
Jobs出過很多產品,只有iPod開始才開始走運的。

我們看蘋果,不能僅僅從iPod(大成功的開始)入眼。

然後,很重要的一點,Jobs排除各種反對,毅然開啟retail store。事後證明,apple的i系列產品的熱銷,其retail store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蘋果的營銷是價值營銷的典範,產品為尊,渠道為輔,與宗慶後的「頭頂住、腰發力」如出一轍,所不同的是後者只是針對低端快消品,前者則是高端耐用品。

蘋果的產品改變了世界,而不是它的市場推廣。諾基亞原來的產品也做得不錯,市場推廣和渠道建設也很到位,只是沒有辦法和這個革命性的產品相抗衡。專賣店和體驗店的模式高端品牌才有實力推進和維持,如果後續產品乏力,相應的成本會持續推高。一般美國公司的商業模式都是高支出高收益小規模,會被低支出中受益大規模的商業模式所替代。


從總體策略上說,蘋果是"產品為王,渠道為輔,傳播從簡,價格獨秀"。
4p分而述之如下。

首先,蘋果最重要的就是產品。產品不給客戶太多選擇,款式極少,但都是精品(5c算是偶然的個例)。產品不但設計精良,做工精緻,更重要的是它將產品的內容服務放在整個產業鏈上去做布局。我們都知道蘋果改變了音樂銷售行業,這種話改變後的服務模式使得其終端更加優質。

定價上,絕對的高端,這個毋庸置疑,對蘋果來說,定價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它的產品有這個品質、水準和號召力。

渠道上,自有渠道極端出彩,它的旗艦店通常可以做到一個城市的地標式建築。設計和陳列非常簡潔,唯美,包括細節之處都見心思,有人曾經研究過蘋果旗艦店的防火裝置設置在他牆上的黑色接縫內,可謂精益求精。並且蘋果店設計了簡潔有效的產品陳列,配備充足而有效率的服務人員。另外,蘋果各類正式的合作渠道對vi的管理非常的嚴格規範,所以可以看到正規的合作渠道中,蘋果區域的內部陳設,它的桌子等展示物料,它的產品擺放,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水準。

基於產品和渠道構建的龐大營銷體系,蘋果在推廣上才變現的有些任性,現在蘋果最大的推廣起點就是每年的發布會,傳統的廣告上,電視廣告越來越少,我們看到的更多是適度的戶外投放的硬廣,敢於這麼簡單粗暴的宣傳吃,最主要是品牌已經有了極大的口碑號召力,果粉遍布全球。

對於蘋果來說,每一次的新產品,若果粉們真的認可和喜歡,就必然會大賣,還會帶動偽國粉、非果粉的購買。而如果這一次的新品跟上一次差別不大,果粉不認可喜歡,那麼銷量當然就會稍有下降,但這並不會直接打擊到果粉的忠誠度,因為果粉知道他們還有下次發布會可以期待,直到下一次再吐出推出新品,又是一個循環,除非蘋果多次循環之後產品依然不行,估計品牌的號召力才會真正的下降。


做好一雙鞋,把這雙最好的鞋推銷給國王,庶民們都會跟風穿。庶民們要買,我就不急著供貨,賣賣停停。庶民們瘋了,買到的庶民會像身邊的親友炫耀。這雙鞋成了身份的象徵。當所有人都穿鞋了,少部分人就不好意思再光腳了。當都習慣了穿鞋,他們開始問這雙鞋是哪來的,於是那個鞋匠就從人變成了神
而這一切的開始都源於這是一雙好鞋。


蘋果的營銷並沒有獨特之處。

蘋果有專賣店,這個不稀奇。
蘋果有發布會,這個更不稀奇。
蘋果有路牌廣告、PR傳播……更不稀奇。

蘋果只是在對待每一項營銷活動時,設定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這個標準高到了似乎之前沒有人這麼干過,比如發布會。

組成蘋果的營銷因素假如有3個,滿分1分。
蘋果得分1*1*1=1。
另一個優秀的品牌,雖然不是滿分,但也達到了蘋果的80%,總分=0.8*0.8*0.8=0.512,在蘋果面前就不及格了。

實際上,這樣的因素不止三個。


要用市場營銷的角度來分析蘋果的產品,說明你遠遠還不夠了解人們的需求,就像你非得用一大段廢話來闡述樓主一句話就說明白的道理,好產品做到最後是一種感覺,這種東西在你的分析報告里永遠也呈現不出來,他只在用戶的心裡等著去喚醒。大勢非人為,順勢而為者,時勢造英雄。


加一條:
幾乎所有電影大片劇集里電腦都是蘋果的。小白燈很明顯。不管製作方是有意無意,都達到了營銷效果。


神話喬布斯。
jobs後時代的蘋果從中獲益匪淺。
當然,高端質量的產品,優越的工業設計,配得上這樣的銷量。
反過來看國內的模仿者呢?
呵呵。
個人認為產品質量永遠是成功的基礎。
萬萬沒想到,在中國不需要這樣就能成功。
佩服!


官網圖好看,真機更好看
這點國內廠商怎麼就學不會呢?


蘋果為何精於營銷?當蘋果1977年1月成立時,其投資者兼顧問麥克·馬庫拉(MikeMarkkula)曾經規划了3點營銷理念。令人驚訝的是,39年後的今天,這些理念依舊是蘋果營銷技巧的核心,幫助其吸引了大批忠實用戶。這正是蘋果強大營銷能力的有力註解。內容如下:


1. 共 鳴——我們必須真正理解用戶的需求,而且要比任何公司都更加到位。

2. 專 注——為了做好我們決心完成的事情,必須放棄所有不重要的機會。

3. 灌 輸——人們的確會根據封面來判斷一本書的好壞。我們或許擁有最優秀的產品、最高的質量、最有用的軟體,但如果以粗製濫造的方式展示出來,自然會被視為粗製濫造的產品;如果以既有創意又很專業的方式呈現,便可將我們期望的質量灌輸到用戶的腦海中。


蘋果利用這三大原則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按照市值計算),和全球最有價值的品牌之一。而在實踐中衍生出的十大原則或是說十大「絕招」,讓該公司得以成為全球最偉大營銷企業之一。


1. 招募能與顧客產生共鳴的員工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對於人與科技的互動願望有著獨到而精準的洞察力。喬布斯喜歡引用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話來解釋這種洞察力的重要性。「如果問人們,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會回答:跑得更快的馬。」換句話說,用戶的思維或許只局限於他們已知的東西,而不會跳出當下,思考其他可能。

所以,喬布斯和他的同事對於用戶體驗的思考,比用戶自己更為深入。喬布斯曾經說過:「蘋果的關鍵在於,我們要開發真正能令人興奮的產品。」對用戶而言,這是一種幸運。正是因為蘋果如此看重用戶體驗,才開發出了真正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2. 反覆吸引用戶參與

這種對用戶體驗的痴迷,使得一本正經的市場調研顯得不再重要。然而,眾所周知,蘋果每年都會花費大量時間,仔細觀察用戶使用蘋果和其他公司產品的方式。在這種所謂的「參與式設計」或「實用性測試」中,蘋果將用戶體驗融入了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流程,藉此尋找不足與機遇。當然,喬布斯本人通常都是最重要的用戶,但這並不妨礙該公司在整個流程中系統性地引入用戶參與模式。

3. 防止功能膨脹

眾所周知,工程師只想干有創意、有挑戰,且令人振奮的項目,而商人卻只想干能賺錢的項目。任何有過科技行業從業經歷的人都明白,這兩類人存在與生俱來的矛盾。雙方妥協的結果就是產品適用範圍蔓延、功能膨脹,從而催生令人困惑、失去重點的產品。iPod誕生前的MP3播放器以及iPhone誕生前的智能手機,都存在相同的弊端。但蘋果的創新恰恰在於將這些產品進行提煉,讓它們回歸自己的根本目的,然後為其賦予簡單而有吸引力的使用方式。正如喬布斯所說:「減法使人進步。」


4. 打造兼容性體驗

用戶渴望通過簡約而直觀的使用方式,將他們的設備作為一套系統來使用。蘋果深知其中奧妙,因此在推出一系列產品的過程中,先後以「數字中心」和「娛樂中心」來定位。無論是哪種理念,都可以在系統內實現軟硬體的兼容。當然,蘋果與其他公司的產品之間並不兼容。然而,Mac、iPod、iPhone、iPad與iTunes的協同效應的確為用戶帶來了巨大價值。


5. 允許用戶在蘋果零售店內探索並為其提供與眾不同的體驗

零售店為蘋果提供了又一個展示設計實力的舞台。用戶進入店內便可親身體會蘋果產品的美輪美奐和簡單易用,甚至可以感受到一系列產品相互連接後提供的大規模解決方案。

蘋果對零售店員工進行了精心培訓,讓他們鼓勵用戶親手嘗試蘋果的產品。用蘋果零售店前主管羅恩·約翰遜(Ron Johnson)的話說,就是展開一場「簡短、有趣而又為人津津樂道的」旅程。

最後,蘋果零售店還提供「天才吧」客戶服務,創造了又一個觸動用戶心靈的賣點。結果是:蘋果成為全美單位面積銷售額最高的零售企業。


6. 突出品牌地位

蘋果通過三種方式實現了這一點。首先,該公司的獨特產品通過新穎而刺激的廣告與用戶展開交流。1984年在超級碗橄欖球賽中發布的Macintosh廣告就是絕佳的例子。蘋果將自己的獨立理念和地位,與計算機行業那些老態龍鐘的巨頭(例如IBM)進行了對比。

1997年,該公司又憑藉「不同凡想」廣告突出了自己的獨立地位,讚賞叛逆者和瘋子是偉大創意和發明的源泉。蘋果的目標市場不是大企業,而是藝術家和以設計為導向的行業。

其次,儘管蘋果的產品開發要藉助眾多品牌合作夥伴的幫助,但它還是一反常態,拒絕了各種金錢誘惑,堅持讓用戶關注蘋果自己的品牌,而沒有突出零部件供應商的地位。自2000年代中期以來,蘋果已經為旗下的眾多產品引入了英特爾、微軟、ATI等全新的軟硬體供應商,然而,該公司卻並未展開聯合營銷(例如,在設備外殼上增加英特爾的宣傳貼),儘管這已經成為其他科技企業的慣用做法。

最後,蘋果堅持在零售店中排擠其他品牌,也對該公司的品牌建設起到了很大幫助。


7. 設計一套能夠持續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商業模式

要創造用戶價值就需要設計一套商業模式,確保這種價值能夠反覆創造。聘請重視用戶體驗的員工和開設零售店,是蘋果創造用戶價值的兩個主要渠道。然而,iTunes同樣應被視為其商業模式的組成部分。儘管iTunes本身並未給蘋果創造太多收入,但iTunes桌面軟體和iTunes音樂商店還是增加了蘋果硬體產品的價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這種將硬體與內容相整合的方式,提供了巨大的價值,提升了用戶忠誠度,並增加了各項業務的收入。


8. 必要時可以革自己的命

對於深諳營銷之道的企業而言,如果擁有更好的產品,便應勇於革自己的命。蘋果至少兩度為之:第一次,蘋果放棄了iPod Mini,轉而力推iPodNano;第二次,儘管iPod仍然可以提供獨特的功能,但由於iPhone同樣具備音**放功能,因此有可能對iPod造成衝擊,但蘋果還是冒險發布了iPhone。很多企業或許都擔心新產品會對現有的支柱產品造成衝擊,但蘋果卻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你不革自己的命,其他企業就會革你的命。


9. 不必成為全能型企業

很多企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在選擇目標用戶和產品時猶豫不決。蘋果卻敢於大膽決策,將戰略集中於有限的產品線上,同時限制每一類產品線的產品數量。喬布斯1997年回歸蘋果時就引入了這一理念,一口氣將蘋果的產品線從15個削減到4個。這一戰略一直堅持到今天。幾年前,時任蘋果COO的蒂姆·庫克(TimCook)如此描述蘋果的理念:「多元化是很多商學院教授的傳統管理理念,但這不適合我們。」

憑藉無與倫比的專註,蘋果將全部精力投入為數不多的幾款產品,為用戶創造巨大價值,從而在一眾科技企業中脫穎而出。這樣做的結果是:用戶知道能夠對蘋果報以何種希望,而且通常都能夢想成真。

10. 創造一個能夠提供價值的生態系統

iPhone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AppStore。然而,App Store必須要得到開發者的支持才能真正發揮作用。蘋果推出了很多開發工具,吸引開發者為IOS平台創造簡單而一致的應用體驗。這加快了應用開發速度,並加大了用戶互動率,對開發者、用戶和蘋果而言,是一種三贏策略。AppStore的應用總量已經超過50萬款,累計下載量超過240億次,這不僅增加了iPhone和iPad用戶的轉換成本,還為蘋果帶來了可觀的收入。


曾連獲5年「傑出營銷獎」後,蘋果已經證明:它不僅是一家傑出的科技公司,還是一家傑出的營銷公司。而在始終「被模仿」,但仍為真正「被超越」的今天,蘋果的營銷戰略也隨著實踐不斷在調整,並試圖將傳統與非傳統因素融為一體。然而,歸根結底,蘋果還是找到了一種吸引並挽留用戶的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口碑效應,使得品牌的吸引力大增。而且還通過獨特的商業模式、渠道結構和品牌形象獲得了強大的競爭優勢。


為什麼是極致體驗呢?
蘋果的產品確實很好,但是很多人買蘋果不是因為產品好用,很多人剛開始用的時候也不習慣,而是因為一個使用的群體,那種使用後的感覺,蘋果的營銷不是產品營銷,是體驗營銷。
你給用戶勾畫出來一種及其美妙的感覺。 這種感覺形成了病毒的傳播。 這是營銷的最高境界。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iphone帶動了ipad,mac一系列的蘋果的產品,蘋果產品注重視覺享受,據說人類的各種能力中視覺是最大發揮的。 體驗式營銷。 不管你是買了的還是沒買的反正你都想買。


每一個用戶都是蘋果的免費推銷員,靠的是極致的產品和體驗。


做最好的產品勝過一切營銷。


做出最美的外觀和ui,最高大上的做工。最出色的流暢度,最好的影音效果。好的產品本身就是一種營銷。


不關注消費者的想法,不做市場調研,把產品做到極致,用極致的產品打動社會精英人群,引領潮流。不過這種營銷方法也就喬布斯那樣的天才才敢用。


從產品誕生,到讓消費者購買,一共有6個階段:知曉、了解、喜歡、偏好、信任和購買

當蘋果公司於2007年推出iPhone時,就在奧斯卡發布了一則搞笑廣告(iPhone Oscar Teaser),結尾不斷出現iPhone的新形象,伴隨簡單的文字」你好「,」六月上市「。以此讓大眾對iPhone建立知曉度和了解。

一旦潛在顧客對iPhone有所了解,蘋果營銷者就綜合利用各種促銷組合工具,以推動潛在顧客對iPhone產生強烈的情感,包括喜愛(對iPhone產生好感),偏好(相對其他電話而言,更偏愛iPhone),信任(相信iPhone是自己的最佳選擇)。營銷者所使用的方式則包含:利用廣告側重簡歷一種品牌的情感聯繫,並解釋iPhone的設計和特點;新聞發布會和其他相關公共關係活動幫助激發消費者對iPhone上市的期待;一個配套的網站告知潛在顧客相關的技術信息、常見的問題、軟體的更新及與合作夥伴TT的付費方案等。

最後,潛在顧客雖然被說服,但依舊沒有採取購買行動。此時營銷者則利用促銷價格,附送贈品,現金返還等方式來引導消費者進行的最後購買

(摘自《市場營銷原理》)


我覺得是喬布斯年輕時接觸的宗教有關係,用科技給人某方面的需求創造了一種終極關懷。


推薦閱讀:

在中國,公關公司生存現狀如何?他們主營業務都是哪些?
為什麼不少品牌汽車開始趨於家族臉譜?
傳統企業如何做線上市場?
如何通過 CRM(顧客關係管理)盈利?

TAG:互聯網 | 市場營銷 | 品牌 | 蘋果公司 (Apple Inc.) | 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