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銅鍋酸菜」到底對人有多大危害?
我說的「銅鍋酸菜」不是掛錫的銅鍋煮酸菜吃,是農村吃那種看起來像沒有鍍層的銅鍋,目測像煮出大量+2價銅離子的「綠的可怕」的酸菜,搜索了一圈沒有類似問題,希望可以得到大神們一個科學的解答,在此先謝過。
謝邀,也非常感謝匿名用戶和 @Enuod Yu 的厚愛,壓力好大,只好硬著頭皮上了。
平時吃酸菜一般是喜歡吃酸菜魚,而用銅鍋主要是吃火鍋,至於銅鍋酸菜(幾乎是純酸菜)在東北偶爾吃過,銅鍋燉的酸菜白肉倒是常吃,不過沒有發現題中所說的「嚇人的綠」,相反都是白湯或者黃湯,故而對題沒有感性認識,答起來就有些麻煩,有不到位的地方多包涵。
==========
這個問題的難點是搞清翠綠的來源,這絕對不是中學化學能解決的問題,樓上有幾位看得太簡單了。 @Enuod Yu提到的金屬卟啉的確是有可能性的,未找到直接研究這道菜的資料,搜索了其他一些資料,提出以下思路:
1、顏色肯定跟銅和酸菜同時有關,將兩個關鍵詞分開搜索,翠綠的說法及圖片幾乎沒有,但兩者合起來,有不少人都提出上述現象;但有一點例外,老壇酸菜速食麵中所說的老壇酸菜呈墨綠色,其實不僅是老壇酸菜,查了不少四川泡酸菜的圖片也都是墨綠色,細細分析兩者其實有區別的:
老壇酸菜的綠色(圖片來自網路)
老壇酸菜的綠色(圖片來自網路)銅鍋酸菜的綠色(圖片來自網路)
銅鍋酸菜的綠色(圖片來自網路)非常明顯的一點區別是,兩種酸菜品種不一樣,芥菜和白菜本身的顏色不同;細節一點的區別是,老壇酸菜的綠色主要在油中,通過顏色可以明顯區分油水界面;但東北銅鍋燉酸菜的湯里看不出界面,也就是說水相也綠了。這一點說明了,老壇酸菜的翠綠是葉綠素之類的色素物質,油溶性;而銅鍋燉酸菜的綠色具有水溶性或者兩相均溶(做過化學實驗的都知道,因為油只漂了幾滴,此時只要油無色或顏色更淺,肉眼觀察會覺得油水共長天一色,所以不能斷定顏色物質是否具油溶性)。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判斷,這個顏色確實很大程度上與銅有關,並形成了水溶性離子。
2、根據很多吃貨們的研究,銅鍋酸菜的特點是酸菜返綠,湯則不一定變綠;因為酸菜原材料是大白菜,經過腌制之後本身是白色或者黃色,所以像上圖銅鍋酸菜返綠現象引起了很多人關注。但未必說銅鍋加酸菜就一定出現返綠,比如下圖:
酸菜白肉血腸,東北人是不是看到又該想家了:)(圖片來自網路)
酸菜白肉血腸,東北人是不是看到又該想家了:)(圖片來自網路)
看到了吧,這裡的酸菜並未返綠。
排除做飯手法上的區別,並分析網友們提供的證據,再對比上面的圖,發現血腸可能抑制了返綠現象,如果這種現象是普遍現象,那麼可能是血腸中提供的鐵攪了銅的好事。
3、好了,我們現在通過上面的分析(其實就是翻了大概1000多張美食圖片,因為大多數圖片都是有鍍層的銅鍋)基本可以確定一個事實:銅鍋燉比較單純的酸菜(大白菜系)有可能出現返綠現象。
那麼,銅鍋燉大白菜會不會返綠?沒有人報導過,看來即使存在也不會是普遍現象,到此為止,我們已經搞清楚一定是發酵的產物與銅結合引起了變色。
那麼此時我們就可以探討金屬卟啉的可能性了,銅卟啉是深藍色系,所謂的藍血生物就是銅卟啉與蛋白質結合的結果。植物中的卟啉環一般是包合鎂離子,鎂卟啉的最大特點是不那麼穩定,在H離子的作用下,很容易被其他過渡金屬取代——好了,這基本已經揭開謎底了,邏輯鏈條是這樣的:
a)鎂卟啉在中性和鹼性時還算穩定——所以銅鍋煮白菜顏色沒變化,未觀察到返綠;
b)經過發酵之後,大白菜變成酸菜,產生了好多乳酸——鎂卟啉發生脫鎂反應形成遊離卟啉環;
c)用銅鍋煮酸菜——配位性更強的過渡金屬離子套上了卟啉環的殼,發生返綠現象;
wait,為什麼是返綠而不是變藍?(經評論補充指正,此處不能作為強證據,葉綠素銅鈉與葉綠素鋅鈉實際均為深綠色)
經過進一步的分析,我們發現,其實鋅卟啉和銅卟啉一樣穩定,而且酸性條件下,不少種類的鋅卟啉正是呈現綠色(中性鹼性呈桃紅色)——哪裡來的鋅呢?哈哈,黃銅就是銅鋅合金啊(這是中國人的發明),於是這樣解釋就更恰當了,因為銅不活潑,銅鋅合金中的鋅作為原電池負極會更容易發生氧化,率先成為溶液狀態。哇,邏輯鏈好完整,所以,綜合分析認為,銅鍋酸菜的綠,很有可能溶解的是鋅而並非是銅,而且,產物鋅卟啉確實與鐵卟啉、銅卟啉一樣是水溶性的。
但是,這樣的過程也沒有徹底搞得很明白,兩點疑問:涮銅火鍋的湯中也溶解了不少卟啉,為何很少觀察到綠色(是不是說明這個生成鋅卟啉的反應不那麼快)?如果加了血腸,更霸道的鐵離子與亞鐵離子怎麼不顯色了(鐵卟啉呈深棕色)?
4、那麼為了補充對上述疑問的思考,我們還需要考慮一個關於發酵的背景知識——草酸和氨基酸生成。
酸菜可不只是含乳酸,還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可以提供酸性,但它也是很好的絡合劑。手頭上沒有找到各種pK的數據,無法測算草酸更易絡合鐵還是鋅,如果更易絡合鐵,那麼關於鐵的疑問解決。草酸絡合物溶解性普遍差,色澤淺,所以不會出現變紅變棕的現象。
而根據資料查閱,鋅卟啉在pH值升高後,顏色較淺,所謂鹼性條件下的深紅色其實並不容易觀察到,那麼涮火鍋的疑問也解決,問題似乎得到完美的結論。當加入了其他一些諸如血腸或者豆腐之類的食材,可能也會造成湯中pH值升高,於是返綠現象也就不太明顯了。
發酵產物氨基酸也具有很好的絡合性,很多是具有氨羧雙重絡合位點,對比卟啉環(氨基絡合)與草酸(羧基絡合)不難發現,氨基酸或者多肽的絡合特徵應該介於兩者之間,著名的EDTA(乙二胺四乙酸)便是這種尿性,考慮了氨基酸之後,鍋里的反應與顏色變化就更複雜了——所以,別看只是一鍋簡單的銅鍋酸菜,裡面的金屬離子和絡合劑之間的錯綜關係可是夠配位化學家們吃一壺的,所以呢,這個問題要真的想靠實驗來證明就會非常困難。
=============
結論,銅鍋酸菜的顏色變化有可能不是來自銅而是鋅,配體中最關聯的一種應為卟啉環配體,但草酸與氨基酸的影響也需要考慮。銅與鋅都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並且需求量都不算很低,對有毒劑量的憂慮反倒是其次,因此不必在意銅鍋烹飪的影響,但畢竟過量攝入銅是有毒的,不推薦長期使用銅器作炊具。(上述配合物顏色非常深,雖然顏色鮮艷,但濃度其實很低,不會是題中所說大量銅離子)
=============
好了,看了不少文獻,寫下來發現這次寫得有點深了,正文完畢,再發個小彩蛋,關於題中所說銅離子顏色問題。(不喜邊兒玩去)
元芳:本案疑點眾多,吾觀銅鍋酸菜中之綠,似銅離子之色,兇手必為銅也。
狄胖子:以本官所見,疑點正是在這綠之中。
元芳:那是為何?
狄胖子:銅之綠,一般見於兩種情形,一為晶體之中,一為溶液之中。
元芳:(廢話)
狄胖子:溶液中銅之綠,幾乎只見於銅與氯的配合物中,但凡銅與氧原子(如水)或者氮原子(如氨)結合,配離子均呈藍色,與氨基尤為深藍、湛藍、藍紫也,其間各種效應,相信元芳已略知一二(詳情可見大學無機化學中配位化合物章節,此處只是胡鬧,不談學術),因此,本官斷定,兇手只怕另有其人。元芳,你怎麼看?
元芳:經大人分析,我也覺得此事必有蹊蹺。既為大人所說,那下官仍有一事不明,望指教。
狄胖子:元芳但講無妨。
元芳:大人帽上之綠。。。
狄胖子:滾粗去!
額,我是想過來看答案的,結果還要給上面幾位科普一下,那位學過初中化學的,你老師沒告你,無論金屬性質如何穩定,絕對不溶是不存在的,只是量多少的問題。那位說純銅無所謂的,你有沒有發現放置在屋外的銅有時會披一層「銅綠」(那一定是充話費送的),空氣中的氧氣,在潮濕酸性環境下,銅也會被緩慢氧化;還有金屬活動順序表裡排在氫前的只是能置換出氫氣,排在氫後的並不代表不能和酸發生反應,如銅和硝酸。抱有人家吃了一輩子都沒事的哥們,一定跟那些說「有人抽了一輩子煙,咋還沒事的人有的一拼」,有人跳樓還啥事沒有呢,要不您試試。還有我就是好奇,銅和銀到底啥關係啊,您再說具體點成嗎。
銅離子攝入多了固然不好,重金屬中毒嘛,不過偶爾吃吃問題不大,酸菜最大的問題是亞硝酸鹽,至於「綠的嚇人」,多半不是銅離子的功勞(真有那麼多銅離子,溶銅反應就太容易了,然後吃著吃著一會兒鍋就沒了)。至於還有別的神馬的,交給你了大神 @松鼠會老孫。
反正匿名,有本事樓上你來咬我呀。
有一次我幫媽媽煮大米粥,放了幾塊紅薯,為了香滴了兩滴食用油(因為以前聽老人說大米湯滴兩滴油米會很香),藍後…鍋里漂了一層綠…
暫時提供一個思路,日後填坑!
酸菜腌制後主要的生成物+銅鍋=?,
?進入人體後發生的生化反應,
這種生化反應的危害。
噓,我只告訴你一個人知道,吃銅鍋酸菜真的特別有害!後果就是
你會變得特別特別胖
老祖宗吃了幾千年,一句對身體有害,全給否定了。一般來說,凡是我們喜歡吃的,喜歡玩的,多數都對身體有害。對身體有益的,我們一般都不喜歡。這就是生活。
氧化銅才會溶解在酸里。純銅無所謂。銅的活潑程度低於氫。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