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霧霾是近幾年突然爆發了?

本人家住安徽,最早聽說PM2.5的時候,以為只是北京上海的問題,而且本人家在小鎮上,綠化很充足。
然而這兩天突然就看到安徽霧霾橙色警報了,我家這邊也是迅速進入了「寂靜嶺」模式。
凡事有個契機,這兩年到底是發生了什麼導致霧霾異軍突起的呢?


我最近十幾年一直在北京,所以僅能談談北京的情況,我的感覺是:霧霾最近幾年沒有突然爆發,只是我們知道了 「霧霾」 這個現象。

從2011年左右開始,美國大使館持續播報 PM2.5 的行為終於引發了社會關注,加之政府終於承認了 「霧霾」 一詞,導致我們對霧霾更加關注了。

在03年以前,北京並沒有霧霾(對不起這兒我可能說錯了,事實上03年之前我也不記得是否有霧霾了),主要狠辣的是春天刮大風。大風帶著內蒙古的沙塵涌過來,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每年春天總有那麼一兩周北京街頭就和《碟中諜4》里沙塵暴的迪拜街頭一樣。有當年先鋒紀錄片為證:

北京的風很大 (豆瓣)

03-08年,霧霾特別嚴重,但沒人知道這玩意兒叫 「霧霾」 ,只是覺得總見不到晴天。我記得嚴重的時候一年都難見幾次藍天,天總是灰灰的。有時候站在街上抬頭看,10層以上的樓層都看不到。出去玩兒鼻子馬上暢通,回到北京出了航站樓2分鐘鼻子就開始堵——好在1小時之後就習以為常了。但當時也沒多想,覺得就只是簡單的 「大城市空氣不好」 而已。雖然誰都知道霧都倫敦,但是根本想不到身邊的污染能達到這種程度。

直到08年前,北京申辦奧運,一些官方報導中才羞答答地提到有空氣污染問題,但仍然是喪事喜辦的路子,只說搬出了多少工廠空氣變好了,不提之前空氣有多差。08年的時候洋人運動員跑到我國,因為怕空氣污染戴了口罩,被我國政府連帶愛國青年一頓猛罵,直斥其居心叵測。包括我在內的大多數群眾雖然沒有痛斥,但心裡想的是洋人真多事兒,怕死怕到這種程度。有當年文章為證:

北京環保局回應國外運動員欲戴口罩參加奧運會 (我特別喜歡這個新聞後面的投票,選項設置充滿智慧,以及要是有閑心的話,推薦把這篇新聞後面的評論作為擴展閱讀,非常生猛。)

美國運動員戴口罩侮辱了誰?(原創首發)--強國社區--人民網

北京環保官員:口罩只能給外國運動員行囊增重

美戴口罩來京運動員向中國人民致歉

現在回頭看看這些報導,再想想國際友人看到這些報導後會怎麼看待我們,我們是個什麼國際形象,就覺得十分丟臉……

我並不確定美國大使館是從何時開始實時播報pm2.5指數的,大概是2011年?最早播報的時候大家都不太在乎,還帶著點兒糙不怕死的感覺,但播報超過半年之後,人們逐漸認可了pm2.5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政府在此事上的表現十分下等。最早指責美國人干涉內政,然後恥笑美國人怕死、然後是說pm2.5不重要啦pm10才關鍵、然後沉默、最後才承認pm2.5對環境影響很大——而在此之前,政府一直試圖用 「藍天數量」 這個糙到無邊的評判標準說服我們北京的環境很不錯。

有當年各種報導為證:

關於指責「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干涉內政」:天涯專題:PM2.5,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又一根大棒?

美國人不可信,還是聽我的:北京環保局:美使館設置不規範致PM2.5值不一致--時政--人民網

快樂的否認:北京環保局:空氣質量數據不能看美國使館監測

神秘的邏輯:美大使館為何只盯著北京空氣 而不公布新德里PM2.5?(圖) ——你她媽管我公布不公布新德里數據呢……這種神秘邏輯是我最受不了的……
更正:有朋友指出這篇文章刊發於新華網的個人博客內,所以不能代表官方或新華網的態度,特此說明一下。

當然領導現在開始繼續表決心:

科學網—[轉載]北京將投7600億治理PM2.5 市長:不行也得行 豪言我聽了當然很感動但是一想到是被洋人揭穿之後才不得不說這種話,就有些別樣的憂傷。

實事求是地說,就我來北京這十幾年,北京的環境的確在逐漸變好,尤其是2010年之後,藍天天數增加的速度肉眼可見。雖然每次坐飛機看到籠罩在北京城上空像結界一樣的灰殼兒都覺得觸目驚心,但我也能理解治理污染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我相信我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決心,所以我相信再過10年,至少在北京,空氣質量一定會很好。

但我也清楚地知道,在這件事上,我欠美國洋大人一份情,我也欠薛蠻子、潘石屹等現在已經污名化的所謂 「大V」 們一份情,也欠那些敢於直言的媒體一份情。如果不是美國使館率先開始公布PM 2.5指數,如果不是潘石屹等人在微博上進行積極轉發把事態炒熱(儘管他們的目的可能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我們可能到現在還在猛吸飽含PM2.5的空氣。

雖然最後下狠力氣的是領導同志,但是他們在之前展現出的手法……您怎麼讓我相信政府呀?

評論中有很多朋友建議我找一下相關數據,我今天找了一下。

下圖是NASA 2010年發布的 2001-2006年全球 pm2.5 污染地圖(原文見:NASA - New Map Offers a Global View of Health-Sapping Air Pollution)點擊可放大。

當然這張圖超過80就已經紅到發黑了。

當然這張圖超過80就已經紅到發黑了。

以及網易有一張圖片(原文見:危險的PM2.5顆粒):


如果數據無誤的話,04-06年,北京大學院內年均 pm 2.5的濃度是120。2013年北京年均 pm 2.5 濃度為89.5(見北京今發布首個PM2.5年均濃度:超標近兩倍--能源--人民網)。當然這個對比不是特別嚴謹,而且實際上我也不知道這個數據的可靠度有多大,僅供參考。


因為京津冀冬季邊界層高度低。三十幾米的邊界層,根本擴散不出去。

北京冬季的嚴重霧霾,說到底還是硫和氮的共同作用,加上天然弱鹼性的環境因素,再加上要了親命的擴散條件,這幾個要素共同導致的。甚至機動車的影響可能還要更大一點。不是歸結到散煤這一點,歸結到農民頭上,歸結到工業化程度低上,就可以萬事大吉的。就算只考慮煤炭中的硫,那也應該更加優先地針對小微企業的脫硫環節,而不是農民的散煤。粗放的工業化,並不見得比未工業化好上多少。做科普,最忌諱的就是先定下自己的觀點,然後為自己的觀點找原因。

順便說一句。南方的朋友不要高興的太早。臭氧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污染可能不比霧霾要好多少。特別是廣東的朋友。VOC引起的臭氧污染也是特別嚴重的問題。對農業和人的身體都有極大的破壞。最可怕的是,臭氧污染還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而這種漠視,可能比污染本身更有害。

==================================================================

啊啊啊忘了回答正題了。

並不是突然爆發。也不是人們突然意識到了霧霾這個辭彙。實際上,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人能夠感知到的霧霾,是有一爆發限度的。在這個限度以下,雖然氣溶膠濃度夠高,但霧霾在視覺上並不這麼容易被感受到。而一旦超過這個限度,人們就會一下子感受到霧霾的存在。所以,雖說這幾年一直在減排,但人們感受不到,主要的原因就是還沒減到位。減排到一定程度之後,效果才會逐漸顯現。現在京津冀地區的人們覺得感受不到減排效果,這和突然感受到霧霾爆發,是同一個原因。

具體來說,似乎和光學有一定的聯繫,但我自己並沒有對此有過太深入的研究就是了。。。


我得跟祝老師唱個反調了。

北京的空氣污染是一直都有,而且比現在要嚴重。但是霧霾這種東西過去北京絕對沒有。霧霾的出現不會早於2005年,爆發時間就是2010年,一點都沒錯——那年北京的機動車突破了400萬。

我中間有很多年不在北京,所以回到北京後簡直被嚇了一跳。
可以說現在北京的氣象規律和20年前是完完全全相反的。10年前誰要說環保基本靠風,會被抓去精神病院。

我因為觀星,對天氣的關注遠超一般人。我買相機後從來不拍天空和塑料小人以外的東西。
過去,在秋季,如果沒有風,天肯定是晴的,絕對不會說幾天不颳風天氣轉壞,而是正好相反,幾天不颳風天氣才好。北京的大霧出現在春冬,而現在的霧霾是四季都有。
如果說是霧氣,好,大夏天,濕度低於20%,晴天,30多度,居然有霧?
如果說是沙塵,好,風力低於3級3天就有沙塵,4級風刮5個小時就消失,這是哪門子沙塵?

北京污染最嚴重的時期確實不是現在,改革開放初期重工業復甦時期,石景山的煤灰是有名的,而強制車改之前的汽車尾氣之誇張也遠超新北京人想像,我印象最清晰的是98年夏天見過藍色的空氣,逆光可見非常清晰。
北京過去最招人恨的是沙塵暴,春天是每天有,夏天是偶有但很厲害,全城就和傍晚一樣,因為色譜吸收的緣故,日光燈看上去是藍色的。

北京灰大這是一直就有的,但是過去是風越大灰越大,現在?
北京空氣污染的規律就是:顆粒越來越小。
最開始是大沙粒,打到臉上生疼,後來是黃土,屋裡桌子一天不擦變黃色,西邊煤灰也很嚴重但東邊的人基本體會不到。現在論灰塵總量是比原來小了,但是灰飄在空中下不來,簡直見鬼。

PS:說北京過去不報道空氣污染的朋友肯定是宅的太過頭了,沙塵和煤灰問題在20世紀一直是北京的重點問題,到了春天幾乎是唯一話題,兩會問題在那時候根本排不上號,當年為了三北防護林還爆發全國人民大論戰。


1. 大氣污染情況正在逐漸改善

以跟霧霾天氣直接相關的懸浮顆粒為例,我國從2003年開始檢測PM10,世界銀行2012年統計的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PM10濃度。

2003年之前,環保總局統計了總懸浮顆粒物(TSP)濃度,很多研究提出了PM10-TSP之間的轉換因子,MIT全球變化科學與政策聯合項目2011年在Health
Damages from Air Pollution in China
報告中選擇了其中最小值0.5和最大值0.65分別計算,結果如下


其他的污染物中,二氧化硫近十幾年基本維持動態平衡,近幾年小幅下降,氮氧化物此前一直上升,近兩年基本穩定,且按照環保部的統計也是小幅下降。

2. PM2.5一直都很高且在降低

PM2.5 此前國內只有少數研究檢測過,雖然跟PM10不是嚴格的線性關係,但是基本呈正相關,一般認為PM2.5佔PM10的50-80%。

F. Wai et al. (1999) Ambient Concentrations and Elemental Compositions of PM10 and PM2.5 in Four Chinese Cities 研究了廣州、武漢、蘭州、重慶的情況(Fine PM 即 PM2.5),下圖著重地方一為幾何平均數,一為代數平均數,明顯高於現在的濃度。

K. He et al (200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M2.5 in Beijing, China. 研究了1999年9月至2000年9月清華校園和車公庄兩個監測點的PM2.5情況,年平均值分別為115127 ug/m3。


Wang Y. et al. (2005) The ion chemistry and the source of PM2.5 aerosol in Beijing. 報導了2001-2003年北京PM2.5年平均濃度甚至高達154.3 ug/m3。

作為參考,轟轟烈烈的2013年,北京PM2.5年平均值是89 ug/m3。

PM2.5或者說懸浮顆粒是霧霾天氣的重要成因,但不是決定因素,氣候狀況和地面狀況(如高層建築)會大大影響其發生

3. 霧霾很早就有

目前關於霧霾天氣的統計資料是基於能見度的。

D. Chang et al.(2009) Visibility trends in six megacities in China 1973–2007. 研究了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成都以及西安能見度的變化,圖中實心點是能見度平均值,空心點是dry extinction coefficients(扣除相對濕度影響的消光係數),實心三角能見度大於19千米的天數,空心三角是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天數。其中北京、成都、廣州、上海的平均能見度從八十年代開始略有降低但變化已經不大,成都、廣州、上海能見度小於10千米的天數上升明顯,北京則維持在180天左右,而能見度大於19千米的天數幾乎為零。


X. Y. Zhang et al. (2012) Atmospheric aerosol compositions in China. 統計了全國自1960年開始每五年平均能見度的變化,能見度整體趨勢是下降的,但是大部分城市自80年代開始能見度已經很低且變化不大,這與D. Chang et al.(2009) 的觀測大致相符。


J. Quan et al. (2011) Fog and haze in North China Plain. 統計了華北平原十六個觀測點1954年至2009年的霧霾天氣頻發次數,在這裡能見度小於等於5千米且相對濕度小於95%定義為霾,而能見度小於等於2千米且相對濕度大於等於95%的定義為霧。其中八個城市觀測點為北京、石家莊、濟南、保定、廊坊、濰坊、邢台、塘沽,圖中紅色為「霧」天氣,黑色為「霾」天氣。

北京、石家莊、保定、邢台、濟南都是在八九十年代霾的頻發天數達到峰值,後呈現下降趨勢。這與上面兩個研究的結果看似矛盾,其實是統計範圍的不同,上面兩個研究只分別統計了能見度小於10千米和能見度小於5千米的天數。所以雖然平均能見度下降了,但是極端天氣頻發天數也下降了。


做為對比,2013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的統計是全國平均霾日數為35.9天,比上年增加18.3天,為1961年以來最多。中東部地區霧和霾天氣多發,華北中南部至江南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霧和霾日數範圍為50~100天,部分地區超過100天。就頻發天數而言,京津冀等地在2000年的基礎上有所上升,但是並未高於八九十年代的峰值。但是霾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則是大大超過。

4. 回到題主的問題,PM2.5是因為霧霾的原因被炒熱的,其實一直很高。而霧霾也是很早就存在,這兩年會突然覺得「爆發」是因為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超過以往,且通過微博等媒介迅速擴散。另外環境庫茲涅茨曲線出現轉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後,會更關注現實和未來的生活環境,產生了對高環境質量的需求,我想這也是霧霾受到這麼多關注的一個重要因素。


那是因為近幾年霧霾終於影響到了帝都了。
雖然近了只有150公里,遠了不過四五百公里,可是圍繞北京周邊,河北的唐山石家莊邢台遠到靠近山西的很多縣城,03年左右的天氣和北京前兩天是一樣一樣的。

可是根本沒人在乎~,整個華北發展不平衡到了如此地步,就是周邊地區已經在呼吸毒霧了,但以帝都為視角的國家根本就不care.

結果帝都也污染了,第一件事就是跑過去把人家鋼廠給關停了。活在帝都周圍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了。

污染什麼的題目太大,和大家分享點小觀點小知識娛樂一下吧:
1,河北鋼鐵行業,或者說所謂的河北鋼鐵集團水平非常渣,渣到了鋼廠自己蓋廠房,都指明不要自家產品。
污染高也是正常發揮。
有人說霧霾和汽車保有量增加同步。
但霧霾和污染也和鋼產量差不多同步了。
鍊鋼從頭到尾都是高污染,相比之下汽油乾淨的像冰川水。
關於河北鋼鐵行業, @霍真布魯茲老爺 答案寫的更詳細,參照下。
2,當年美國運動員來北京帶了個很「奇怪」的面罩,讓媒體好一通挖苦。
還有好多小p民跟著起鬨。
這說明了一個道理:讓我們感覺到丟面子的事情,不論是不是惡意的,都該多想想,或許人家只是戳破了皇帝的新裝而已。
3,有一些新聞圖片中展示了一種看起來很酷的面罩,後來我們知道叫rxxx.
短短六年時間,帝都人民已經從看見面罩大呼小叫,升級成為口罩專家了。現在很多騎行愛好者上下班通勤的時候,早已淘汰rxxx這種樣子貨了。現在我們都帶6200這種防毒面具了。
4,美帝使館公布pm2.5不是忘我之心不死。他們很low的,就是想多賺點錢。
最早是想弄個儀器記錄一下污染數據,好跟美國務院要點健康補貼什麼的。後來不少在華機構一看可以啊,我們也想要這個數據。索性就公開了。
5.曾經有一個關於固安縣某個村,因為水質污染癌症高發的報道。
固安在哪?
售樓廣告上說,到天安門50公里。
帝都在水污染問題上是不是也打算走一遍老路呢?


我們常聽見這樣的故事:某某厭倦了都市的生活,最後選擇退隱山居。在聽到這類故事的時候,我們起初總是肅然起敬並心生嚮往,更有甚者會感慨一番,然而最後基本無一例外都是被理性拽了回來:太極端了,根本不現實。我們極少有人會真正去過這樣的生活,不過也總有人在走極端。

鋒哥是北漂族,風華正茂,事業正值高峰,手頭還有個大項目。

「做完這個項目就來威海了」 放下了事業,投資個生意,享受生活。

「現在癌症真得是太普遍了,石家莊你呼吸的時候感覺嗓子嗆得慌」

姐下大決心放棄了穩定了腫瘤科護士工作,賣了房子,舉家來威海。

汪哥原來是做裝修的,因為愛花做了大棚種多肉植物,和嫂子之前都沒有來過威海,只是在新聞里,電視里總聽到威海好,覺下定決心來威海買套房子。

還有上海的任哥,北京的衣哥,申大哥,石家莊李大哥。。。

太多的人,太多的故事

無論掙錢多少,無論什麼行業職業,

因為環境,因為健康,因為威海,以後有了交集

也許大多人數做不到這般洒脫,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是共同心聲。

我個人覺得這個事情 就好像吸煙一樣

沒辦法說吸煙一定會致命 有很多人抽了一輩子煙也沒有因為吸煙去世

但是對健康肯定會有影響

我有個客戶是在河北衡水做大夫的

霧霾的影響有二

遛狗不見狗 馬路看不見紅綠燈

另外一個是醫院裡口腔癌 呼吸道病患者明顯增多

孩子很容易得呼吸道感染類似的疾病

所以才會出現一大批逃離霧霾的朋友

公司的同事

請幾天假回老家辦事

這是一路走來的情況

這是早晨在威海車站出發時候的天空

這是路過煙台時候的天空

淄博,晴天,沒有雲沒有藍天

以上圖片均為今天實景拍攝

以下內容是一位網友在論壇發布的自述:

現在我在威海,做出逃離北京的決定是在11份,開始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經歷了很多的思想鬥爭,也是我的父母建議下做出的決定,作為女孩,太辛苦,父母也不放心,在北京五年了,總是割捨不得,但是城市再好,那是別人的,我覺得生活好就可以了,沒必要看別人的眼色行事。北京霧霾這麼厲害,最近更加肆虐了,可以看出我的決定是正確的。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為什麼沒有離開北京,除去北京戶口的,因為他們擔心離開之後沒有安全感,擔心自己離開後會變得更糟,無論是薪酬還是發展空間,都缺乏安全感。
在威海後,我在一家紡織集團上班,這個集團是很大的,在威海的都知道,總部在魏橋,老闆是八零後女孩,當然是父親給的職位,但是她本人也有能力,我還想說明的是,很多人覺得小城市沒有發展空間,我不同意這種說法,如果單純拿工資,單純拿高薪,那麼北京市最佳選擇,如果做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創業,生產類型的創業,小城市具備優勢。
我上班的這個集團公司,是包食宿的,想想在北京租地下室,租隔斷的難堪,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上,雖然有加班,但是都有加班費,休息的時候可以看到美麗的威海,雖然現在沒有找朋友,但是在這個公司里,大部分工作都是長期的,不像在北京,今天幹了半年後不知道去哪裡,沒有固定的同事,沒有固定的朋友。很沒有歸宿感。
公司不定期進行聚餐,吃的還都不錯,最起碼習慣,在北京,吃的最多的是蓋飯,剛去北京的時候,不知道蓋飯為何物,原來是菜蓋在米飯上,這就是蓋飯,北京的飯局,大部分是臨時的,吃完飯很少有什麼來往,因為你都不知道和你一起吃飯的,明天要跳槽去那裡。而在威海,吃完飯還是在一起。
我的同事的朋友,幾十年來一直在威海,現在因為公司業務每年都去德國日本出差,很是風光,她在那家集團已經做了是十幾年了,而在北京,干十幾年不跳槽,那是不正常的,給人的感覺很不踏實。我很好奇的是,在威海竟然有幾家很大的企業集團,比起北京的很多互聯網公司幾十個人的好多了,當然北京也有大的外企和國企,只是進不去而已。因為就就在這個城市的所轄縣城,所以休息的時候可以回家。陪陪父母,家在農村,回家的時候可以帶一些好吃的,家裡的的蔬菜都是有機的,不像一些市場上,喊著是有機蔬菜,實際上還是打葯的。
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可能有的人喜歡在外面漂泊,深圳,上海,廣州,杭州,有的一年換一個地方,換頻繁了,結果把自己換窮了,在哪裡都一樣,只要在中國,都一樣的,只是南方的環境稍微好一些,但是有利就有弊。
我身邊也有很多不甘心的,在我們公司,有的女孩子,想出去發展,想去北京,想去上海,人各有志,我沒權干涉,我原來的一個同事,家是煙台的,去北京一年後打道回府,不適應北京的環境,不僅污染厲害,飲食也不習慣,氣候乾燥,住著平房,臨去北京的時候,告訴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她要去北京工作了,好像是變了天一樣,其實有些事情不經歷不知道,當你經歷了,你就知道了。
希望還沒有做出決定的朋友,儘快做出決定,人生苦短,不能總是在選擇,那樣會耽誤了你的一生,當你有了孩子,就悔之晚矣。

您可以通過點擊下方任意鏈接更好的了解我們

希望你,能夠因為我們,愛上這座城,滿足一切你對威海美好生活的嚮往。

樓盤點評|看房日記|商圈分析|客戶評價|威海樓市產品分析

逃離北京|秋染威海|諮詢師|公益行動|威海影像

海邊公園,一路游來一路美分享一下|居住證|小學 初中 分布

裝修|威海創業圈|威海樓盤工程進度|本地人眼中的威海

以上為部分文章,更多內容可以通過公眾號下拉菜單進行了解

威海那點事/威海房產超市網,滿足您對威海美好生活的一切嚮往。

—長按圖片識別即可關注—


覺得以前就不好這種回答不符合我的切身感受。08年以前在蕪湖,半城山半城水,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火燒雲。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08年去南京讀書,09-10發現南京空氣差(南京蕪湖相距100km不到),燒秸稈期間尤其嚴重,時常讓我呼吸困難,蕪湖沒有太受污染,污染嚴重的時候會回蕪湖吸氧,看南京同學刷屏污染。後來12年出國,13年回蕪湖後發現蕪湖也是霧蒙蒙為常態了。淚目!

14年去杭州工作至今,發現杭州空氣質量還不如蕪湖,大部分時候霧蒙蒙的,晴天很珍貴,不出門就覺得糟蹋浪費的那種。這兩天杭州晚上又有那種難聞的味道,我在高層,在瑜伽墊上練習時貼近地面都有那種污染物的味道(傍晚時分),不知道又是誰在作死!不過杭州交通很堵,估計機動車污染佔了很大的部分。

今年因私事去了趟棗莊,這才覺得越往北污染越嚴重環境越臟。江南都算好的了。

真心希望有解決方法。反正我回老家後不買車,騎自行車健身又環保。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霧霾的爆發的原因。但是我覺得肯定不是像樓上一些知友說的是因為現在報道的多了給人的錯覺。我家在杭州,自己的感受是騙不了人的,這地方以前哪有可能整個冬天幾乎天天灰濛濛(大霧/霧霾)的?市民的感受根本不可能是媒體不報道就會消失的東西。起碼到09年為止,杭州上海等地的空氣是絕對沒有這麼差的。所以肯定是有集中爆發的原因的,而不是僅僅是因為媒體開始重視報道,所以給人的錯覺
———————————————————————————————————————————
修改一下:
我也知道這個回答對問題的解決沒有什麼幫助,但我只是想讓大家別再往媒體曝光率上扯了。看了一些其他知友的回答,我感覺可能這個問題對於一些在北方生活的同學的確沒有太大的差異。不過對於在南方生活的人差異感真的很大。要說機動車的數量大,那麼美帝的機動車保有量比中國大多少這個事情已經不用再提了吧。要說重工業很多,那麼起碼像杭州這個在地理書上都註明了是沒有重工業的城市是怎麼來這麼多的霧霾的。即使是從別的地方吹來的,那是從哪兒吹來的,以前為什麼沒有?這些肯定應該有個原因的吧,希望厲害的知友可以予以幫助。畢竟這個是和每個人健康都相關的問題。


好吧,終於有人感覺到了么。。。。 ,終於有人開始懷疑了 ,的確,車是一輛輛增加的,油是一點點燒的,怎麼會突然就有呢,既然你們也發現什麼了,那就告訴你們吧。
我們生存的世界,實際是一個巨大無比的虛擬世界,比matrix大一萬倍,當時設定的時候,給你們人類一個區域分配了一台伺服器,但是後來,人員高度的集中到了北上廣,導致這幾個區域的伺服器資源緊張,緊張到崩潰邊緣。
但是要增加資源 ,也需要時間的,所以,我們牛b的程序員想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降低那個區域的解析度,以此來節省計算資源,喜歡遊戲的同學可能明白了,為了防止機器卡,降低解析度是很常見的,我們也不得不臨時這麼做了。於是,大部分時間用一種叫做霧霾的技術遮蔽了天幕,這種灰濛濛的世界,計算資源的消耗少了無數倍,你有沒有感覺 ,那些日子,晴天也不那麼藍了,實在是那種藍到清澈的狀態,太消耗資源。你有沒有感覺,有霧霾的那幾年,過的昏昏沉沉,渾渾噩噩?有沒有覺得經濟那幾年也疲軟? 是的 ,為了進一步節省資源,降低了運算頻率,也就導致你們的這個狀態。
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呢,因為我們的伺服器已經到位了,前幾天測試了下,即便把北京的解析度提高到極限,還是很流暢。所以,我們在全國都部署了新硬體。
當然,新系統,總會有些bug的,所以 ,這段時間,離奇怪異的事會比較多,什麼床上運動的背景圖層亂入到試衣間啊,什麼電梯卡人啊,什麼火災爆炸。 但是。。 什麼都有代價的。等過幾天,伺服器就穩定了。


霧霾引起廣泛關注確實是近幾年的事。但在中國大範圍頻繁發生也是較晚近的,這點南方和中部地區的同學可能感受更深。

首先申明,追求嚴謹的話這個問題沒法談。太大了。各地情況不同,無法一概而論。大家給出的回答多是基於個人對所在地的主觀印象,難免不靠譜。我手頭也沒有翔實的數據,在家不便查文獻庫,只能憑藉大概的了解談一談,可能有錯(以下因素無序排列):

  • 與城市家庭的私家車持有量劇增有關。小型載客汽車雖然直接排放的顆粒物不多,但大量排放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也不少,這些污染物可通過一系列理化反應生成二次顆粒物(尤其是二次有機氣溶膠),而二次顆粒物(除尾氣外,也來自其他污染源)對冬季霧霾事件的貢獻往往在50%以上。
  • 與中部城市玩命追求GDP,開始大規模搞擴城建設(題主提到的安徽,其省會合肥近五年的PM2.5來源中建築塵佔比大增,類似的還有河南鄭州),城市車流量激增,並引入發達城市淘汰的工業企業有關
  • 與氣候變化有關。冬季變得更濕潤(較高的空氣濕度有利於霧霾發生),少遇強冷空氣光顧,靜穩天氣往往可維持很長時間,污染物得以不斷積累
  • 華北地區燃煤量逐年增長(14年開始據稱有降,此提問/回答發佈於14年初——17年注)、內蒙草原沙化加劇(揚沙和遠程沙塵傳輸對我國部分地區的春季霾有貢獻)、生物質燃燒量增加等(如秸稈焚燒,與一些秋季霾有關)
  • 細顆粒物在合適的氣象條件下可以遠程傳輸,導致地區之間相互影響。或可猜想,短期內發生霧霾的地域越廣,其進一步擴增的速率就越快。

霧霾是一種事件,就像某時某地的一起車禍。這次車禍的原因和上次車禍未必一樣,北京車禍的原因和武漢車禍未必一樣。比如秸稈焚燒可能是某地某次霧霾事件的主要成因之一,但顯然不能解釋全國的所有霧霾。反過來,某地的霧霾與焚燒秸稈無關,也不代表焚燒秸稈就不可能導致霧霾。在解釋某個特定的霧霾事件時,只有當時當地採集的數據才具有說服力,全國範圍內的總量數據、本地全年/若干年的累積量數據都可能不適用。具體如何分析看這裡:
霧霾首次被國家納入「自然災情」意味著什麼? - 陳醉的回答 - 知乎


先說殘酷的結論:農民家裡的小煤爐負主要責任,其次是汽車。

汽車尾氣大家能理解,但農村煤爐的「爆發」貌似很荒誕。這是因為很多人對過去的北方平民生活沒概念,以為冬天總是要取暖的。實際上農民能敞開燒煤爐(土暖氣)也是最近十幾年才有的事情,和汽車的普及時間差不多。我來說說個人見聞和分析:

家鄉在承德,北京的東側;現在住在廊坊,北京的東南側。北方秋冬季節盛行西北風,可以說這幾十年我大半時間住在北京的下風區,對華北空氣污染是有感性認識的。

1981年生人,從我記事起,冬天的主導顏色就是灰白色——雪和灰白的天空。當然藍天白雲的時候也不少,但肯定是陰天和霧蒙蒙的比例多一點,火車上看遠方的原野,往往是冰雪和天色混合在一起,無法形成明確的地平線。至於霧霾嚴重到對面不見人,這樣的天氣還是很少(現在也不多),但經常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猶豫不前(看不到另一側的車)。

這些霧霾是哪裡來的呢?我恰好有一個很好的觀察角度:

12歲之前,我住在在一個很大的央企礦區(小寺溝銅礦),這裡不僅採礦,還要選礦、冶煉、有銅冶煉廠和鉬冶煉廠,最後還上了電解銅項目。這些工業的污染不算小(實際上你很難找到大氣污染更嚴重的行業),偶爾煙囪冒煙會遮天蔽日(燒鉬鐵開爐後的幾分鐘),硫酸車間把周圍一片山的松樹都染黃了,但這些污染對大氣質量沒有長期影響,礦區這條很封閉的山谷並未因此就比其他地方的空氣更壞。

但我上小學的時候就認識了兩個字:「霾」、「靄」,知道這兩個字可以和常用的「霧」字連用,形容不透明的空氣。但這不是學校的課程,而是我爬山的時候,父親指著附近的農村說的——農村平時要做飯,秋冬季節要取暖,燒煤燒柴燒秸稈,結果每個村子上空都籠罩著白色的煙霧,無風的時候根本不散,宛如一層毛玻璃防護罩。而煙囪密布,燒大鍋爐供暖的礦區上空卻是藍天白雲。我父親就是指著村子外面這層毛玻璃和透明的礦區空氣做對比,讓我學會了「霾」、「靄」兩個字。

回到最近的一條新聞:

蒙古首都PM2.5一度逼近2000_騰訊網

烏蘭巴托冬季每天早晚城市空氣中都會瀰漫著嗆人的味道。烏蘭巴托也被多家國際媒體稱為全世界冬季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 數據顯示,烏蘭巴托的PM2.5值高得驚人。澎湃新聞在蒙古國的政府網站agaar.mn上發現,1月4日烏蘭巴托Bayankhoshuu的PM2.5最高值為1470μg/

蒙古全國人口280萬,據說烏蘭巴托接近一半,姑且算它150萬吧,也就是個中等城市,城市裡沒什麼工業,周圍是上百萬平方公里無人曠野,還比我們更接近西伯利亞的寒風。這麼一個城市pm2.5飆到近2000……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看在中國pm2.5過1000是什麼反映:

石家莊空氣污染爆表PM2.5超1000 重霾將擴至12省市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從16日開始的重污染天氣到了19日進一步加劇,石家莊、辛集、邯鄲等市AQI出現「爆表」。其中,石家莊市空氣污染最重,19日市區內「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預計19日、20日兩天將是此次霾天氣過程最嚴重時段,重度霾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至12省市,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陝西、山西、湖北、安徽、江蘇等地都將出現嚴重污染,部分地區的PM2.5濃度峰值將超過500微克/立方米。

我們這邊的形容詞是「爆表」。那麼烏蘭巴托是怎麼做到比幾億人口的華北平原更嚴重的呢?又怎麼解決呢?

彭博社此前曾報道,為鼓勵居民多使用電熱器,蒙古國政府早前把該國的夜間電價削減了50%。由於效果並不明顯,蒙古國總理額爾登巴特於2016年12月23日表示,自2017年1月1日起不再徵收夜間電費。
烏蘭巴托氣候寒冷,冬季時間超過6個月,取暖時間長達8個月之久。半數以上的烏蘭巴托市民居住在城市北部的棚戶區,那裡基本上沒有集中供暖,很多居民靠在家中燒煤、木炭等取暖。這種取暖的方式將會導致霧霾更加嚴重。

烏蘭巴托乃至整個蒙古都沒有工業可言,所以pm2.5飆到2000的原因非常明確,就是居民個人燒煤取暖。而蒙古國解決方案也很直接——增加發電,讓發電廠多燒煤,取代每家每戶的小爐子。這證實了我80年代的感性認識——分散的煤爐、柴灶是最大的霧霾來源。不服這個結論的可以去蒙古國獻計獻策,畢竟那邊pm2.5已經雙倍爆表了。

那,為什麼大多數北方人口都認為最近十幾年的霧霾越來越嚴重呢?難道之前的中國農民不取暖嗎?

大多數中國農民在冷天把房屋燒暖,還真的是80年代開始,90年代普及的。這一點我之前寫過一個很長的回答來解釋:

有哪些東西是 1949 年後才有的,卻常被我們當做傳統文化?

在林區之外的絕大多數北方平民家庭,冬天生爐子,把整個房間烘暖並不是傳統生活的一部分。一般的日子只是借做飯的熱量燒土炕,加熱床鋪的同時順便改善一下氣溫;過年前後才會特意延長燒炕時間,但也很難把氣溫加熱到脫下棉衣的程度。白天取暖主要靠是「火盆」,實際上就是用一點煙氣少的柴炭放在瓦盆里悶燒,保證室內有熱源。
…… 70年代的農村開始有少數平民家庭開始買煤取暖,80年代中後期,據我觀察大概有60%以上的農村家庭在主卧室普及了煤爐。再加上玻璃窗帶來的陽光,北方農民坐在炕上聊天再也不用把手縮進袖筒了。90年代煤炭產量穩定在十億噸以後,我印象中幾乎再找不到燒火盆取暖的家庭。許多家庭出於習慣,還會經常上山打柴(比此前容易的多)。院子里放不下、用不掉,還要專門搞一個儲藏室裝這些晒乾的柴草。90年代農村翻蓋房子,許多家庭都丟掉了成噸的陳年柴草。

上面說的這個事實,對很多可能匪夷所思。實際上「燒暖屋子」的進程很漫長,到了21世紀還在持續(很多人可能低估了農村的貧窮,不知道一代人之前的農村有多冷,多窮),下面是十年前國家對北方農村的一個調查結果:

十一五_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究課題_北方地區農村住房現狀分析


注意左下角的結論,2007年的時候,大多數農戶雖然冬天開始取暖了,但白天的卧室溫度是10度上下,5度左右的也不為少數;至於晚上,5度左右是主力。這顯然還有極大的提高空間和慾望。至於取暖方式,68%用火炕(燒柴比例較高)。這意味著,隨著打工收入的上升,過去10年、20年,農村的煤爐、火牆、土暖氣數量在迅速上升,散燒煤數量也在迅速上升。150萬人的烏蘭巴托燒散煤能燒出近2000的pm2.5,華北平原幾億人的卧室不凍手了,最高才燒到1000多……你要說我洗地,我沒有這個意思,但數據擺在這裡,你可以自己評判。但無論如何,窮人要住暖和房子,這是一個不可抵抗的潮流。我們可以看數據:

中國每年散燒煤消費7億至8億噸 排放大量污染物

據悉,目前(2016年)我國每年散燒煤消費約7億至8億噸,主要用於採暖小鍋爐、工業小鍋爐(窯爐)、農村生產生活等領域,約佔煤炭消費總量20%,遠高於歐盟、美國不到5%的水平。大量散燒煤未經潔凈處理就直接用於燃燒,致使大量大氣污染物排放。此外,汽車、飛機輔助動力裝置(APU)、靠港船舶使用燃油也是大氣污染排放的重要源頭。

8億噸是什麼概念?1986年全國煤炭產量也只有8.9億噸,還要出口!換句話說,現在的散燒煤數量超過80年代全國產量。以小煤爐燃燒水平之差,排放之高。空氣污染當然嚴重。

再看時間,烏蘭巴托的問題也差不多是十年前開始形成的,和快速城市化、中國資本開採蒙古煤礦幾乎同步:

蒙古國擬推廣無煙爐具治理首都空氣污染_網易新聞中心

蒙古國國家大呼拉爾自然環境與農牧業常設委員會近日在討論該國2012年預算草案時,要求將治理首都空氣污染作為重要投資項目。烏蘭巴托空氣污染是因冬天取暖燒煤所致,而這裡的冬季漫長而寒冷,每年供暖期長達8個月之久。
蒙政府計劃今年冬天為平房區居民提供7萬套無煙爐具,明年再提供11萬套。爭取今年冬季實現烏蘭巴托空氣污染減少20%的目標。
據初步統計,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蒙古包區和平房區約有18萬戶居民,這些居民冬天主要靠燒煤、木柴和廢舊汽車輪胎取暖,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對當地居民尤其是少年兒童的健康造成巨大威脅。

綜述:蒙古首都地區冬季空氣污染嚴重-(2004年)

近年來,大批牧民湧入首都,在市區空地或近郊搭建蒙古包或簡易木板房。每逢冬天,他們只能依靠煤爐取暖。烏蘭巴托三面環山,基本無風,千家萬戶冒出的黑煙長久聚集在城市上空,難以消散。據當地媒體報道,烏蘭巴托建市之初的預計人口總量為60萬,但目前已突破100萬,超過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此外,烏蘭巴托的問題就是汽車:

此間媒體報道,首都烏蘭巴託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一半左右,即130多萬。烏蘭巴托冬天的空氣污染相當於每人每天吸4包至5包香煙的危害,而且近幾年有逐年加重的趨勢。
此外,由於蒙古國對進口二手車沒有限制,每年要從日本和韓國進口大量幾乎報廢的二手車。這些二手車尾氣也是造成烏蘭巴托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 。

還有:

汽車尾氣超標是造成大氣污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據交通部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字,蒙古全國共有14多萬輛汽車,其中6萬多輛集中在烏蘭巴托。這些車大多是從國外進口的過期報廢車輛或二手車,尾氣排放嚴重超標。此外,由於缺乏正規的垃圾處理廠,城市生活垃圾在燃燒過程中也釋放出大量煙塵。

總之,雖然現在霧霾成因有很多種說法,但就我的直觀感受,首先最近的北方天氣並沒有比幾十年前惡劣的太多,其次霧霾增量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居民消費——農村採暖和城市汽車。工業並不應對此負太多責任。畢竟烏蘭巴托乃至整個蒙古國都沒什麼工業,霧霾卻比石家莊厲害一倍。

更好的對比是印度。雖然印度近年進步迅速,但和中國的工業總量比,還是差了一個數量級。這樣一個農業國,卻佔了世界pm2.5最高(大)城市的一半——前20名沒有中國(大)城市。

下面是列表:

印度佔據一半榜單的原因也是燒煤,而且他們的工藝太差無論是否散燒都污染……

德媒:中國和印度燒煤做飯和取暖會造成嚴重污染

空氣污染造成全球每年約330萬人過早死亡。空氣污染主要是因燃煤所致。尤其是中國和印度廣泛使用煤炭供暖或者做飯造成了空氣污染,另外,十分普及的柴油發電機也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這些研究人員來自德國、塞普勒斯、美國和沙烏地阿拉伯。

美媒:印度3億人不通電 仍嚴重依賴煤為燃料

據報道,2014年印度燃燒煤的廢棄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了1.7億噸,這超過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但是在印度大約有3億人仍過著沒有電的生活。生活在距離新德里100英里(約160公里)以外的居民Aarti Chauhan 說:「我們就像生活在洞穴里,黑暗無處不在,我的孩子甚至不能正常學習,在這裡他們的前途一片渺茫。」
報道指出,讓那些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接觸到電最簡單和最便宜的方法就是燃燒煤,而煤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罪魁禍首。

就算在中國內部說,中國工業增加值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工業產值最高的城市是蘇州,這兩個城市相距90公里,雖然空氣說不上好,但絕對比華北要輕的多。可見工業真不算決定因素。關鍵問題還是農民為取暖散燒煤,市民為開車散燒石油。否則為何大家罵霧霾多在秋冬季節?

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前面看到烏蘭巴托的方案是減免電費,鼓勵大家用電取暖,這是一個資源豐富國家的做法(每平方公里不到2個人),中國要是這樣做,對經濟的衝擊可不會小——中國居民用電之所以廉價,本身就是因為城市補貼農村,工業補貼居民。如果要用電暖氣全面取代農村燒煤,工業成本還得再上一個層次,會有更多的企業外遷。

當然,否認農民的取暖權,市民的出行權也不可能。你能勸說農民把卧室溫度調回十年前的5攝氏度嗎?能勸一線城市的白領放棄一半工資回空氣新鮮的山區嗎?都不可能。

所以根本解決方案是拆光農村,大家都住到城市。反正現在種田也機械化了,而且也沒有什麼農民靠種田吃飯。與其年年治霧霾,不如一次性讓農民都住到可以集中採暖的城鎮,免得幾十年後醫保花天量的錢治肺病(癌)。而城市的油價也不能再低下去——誰污染誰負責,直接翻上一番,迫使居民去開電動車,坐公交,霧霾自然就輕了。

當然,這樣貌似要觸動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拆遷製造矛盾,加油價網民會罵。但天下本來就沒有免費的午餐,如果所有人都不用付出代價就能搞定霧霾,難道問題會拖這麼久嗎?這個世界本來就是殘酷的,煤爐子就是能燒到每個人的肺泡里,尾氣和藍天就是不能兼顧。你為了虛幻的道德制高點,為了自駕的小資夢,拒絕相信客觀事實我也沒辦法。

只是現在政府缺乏執政合法性和輿論高度,不敢碰網民,不願插手農村矛盾,只敢欺負企業,到了霧霾天就對工廠、電廠下手,修核電廠的速度也太慢,遲早會把環境和就業一起拖垮的,到時候無論是印度化還是蒙古化,貌似誰也跑不掉……你說美國化?可地質條件決定了中國不可能石油自給,只能靠快速工業升級來擺脫霧霾。要是讓所有居民都繼續若無其事地開車燒煤,把所有責任都扔給工業部門,怕是連蒙古化都難啊。

最後補幾個新聞:

華北第一大污染源 原來是它!

北方地區農村居民戶均用煤量為1~4噸/年,按這個水平估算,全國農村原煤散燒量近兩億噸。這些散煤每燃燒1噸所產生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相當於等量電煤的15倍以上。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曾指出,燃煤散燒對重污染天氣貢獻巨大。而作為大氣污染重災區的京津冀地區,每年的散燒燃煤量占煤炭使用總量的10%,但對污染物排放量的貢獻卻達到了50%。「抓住燃煤散燒污染控制就是抓住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的『牛鼻子』。」趙英民在此前召開的「京津冀區域燃煤散燒污染控制與管理技術交流會」上表示。

省環保廳督查抗霾:成都區縣燒散煤燒秸稈德陽揚塵大

成都市新都區龍橋傢俱園區,夜間散煤燃燒較多;
雙流、武侯、高新區、溫江、郫都、彭州、崇州、新都等地小型作坊和工地散煤燃燒現象突出;

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的同學,在罵霧霾、抵制工業之前,請多下鄉,多和長輩聊聊天……


相關回答:

為什麼美國製造業很多成本低於中國,這個鍋應該國企背嗎?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上海的 GDP 是靠什麼支撐的?

有哪些東西是 1949 年後才有的,卻常被我們當做傳統文化?

小時候看到的火燒云為啥特別少見了?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有一對睿智且有長遠眼光的父母是什麼樣的體驗? - 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為什麼大城市的空氣一直很差,而在媒體的嘴裡卻好像是突然爆發的樣子

為什麼2011年死不承認美使館的PM2.5數據,2013年又自打耳光瘋狂報導,央視親自上陣,用罕見的力度宣傳霧霾概念,這是就是「喉舌」的作用:在需要你知道的時候讓你知道你需要知道的信息

中央電視台《新聞1+1》1月15日報道,我國中東部的大部分地區被霧霾籠罩。

南方周末 - 【新能源十年反思(六)】新能源開始姓「國」了

這兩條連在一起看就知道他報與不報以及什麼時候報的邏輯了。

當年媒體渲染碘缺乏病的時候,正是我國確立食鹽專營制度的時候。
當媒體集中報導工業鹽危害的時候,往往是鹽業總公司面臨「鹽改」威脅的時候。
當媒體集中報導礦難和黑煤窯的時候,國有資產正在吞食民營煤礦。

這也不是天朝的專利。

When it suits his purposes, President Obama still makes the economy seem worse than it is so that he can both blame President Bush and justify more policies he wants to implement. Conversely, when President Obama hopes to avoid blame or get credit (like during his re-election campaign) he makes the economy seem much better than it is. If, in a complete change in behavior, President Obama began to tell the economic truth, it might go something like this.

摘自If President Obama Told The Truth About The Economy

爾虞我詐還好,爾虞爾詐就不好玩了。


作者:力支
鏈接:因為霧霾你決定離開北京並付諸行動了嗎? - 力支的回答 - 知乎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荔枝汁兒丨霧霾可怕?85後少年時大氣層可是吹彈即破呢

2017-01-18 荔枝 荔枝生長

※ 別吃瓜了,來杯荔枝汁兒

※ 90後、00後請在80後、85後陪同下閱讀此文


在漫威搭建的世界中,每當災難來臨都會有蓋世英雄駕著五彩祥雲來到你身邊。如果你恰好是瑪麗蘇,他還會順便和你談個戀愛呢。


而現實世界,每當有災難來臨,總會成就一個富可敵國的民族企業。比如,悍馬就是二戰時期德國軍用坦克製造商的轉型企業。不相信是嗎?中國也有。

amp;https://pic2.zhimg.com/v2-2c48a9e11e236bdd9b5e4c2d09bfd281_b.jpg&" dw="600" dh="346" w="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c48a9e11e236bdd9b5e4c2d09bfd281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2.zhimg.com/v2-2c48a9e11e236bdd9b5e4c2d09bfd281_r.jpg&"amp;>


做為一名85後,從小學到高中,從自然課本到完形填空,都被告知:我去!地球現在溫室效應啦!厄爾尼諾是個一哭就讓地球變悶熱的巨型怪嬰啦!都是因為二氧化碳排放太多辣。


再後來突然有一天:地球太熱南極的冰要都化成水流進海里辣!海平面要上升啦!再不去威尼斯你就再也看不到莎士比亞描寫的世界辣!(當時人家還小,叔叔阿姨們就這樣騙我們嗎?難道南極冰川的時候那些冰是懸浮在海面上的?)


再再後來突然有一天:我去!南極冰山融化是因為臭氧層越來越薄了,紫外線要射進地表了!那種一套20本的《少兒十萬個為什麼》還圖文並茂的解釋了這回事:

amp;https://pic2.zhimg.com/v2-931502a2271c2b46515122a76391bd05_b.jpg&" dw="1280" dh="960" w="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31502a2271c2b46515122a76391bd05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2.zhimg.com/v2-931502a2271c2b46515122a76391bd05_r.jpg&"amp;>


大概是上面這個樣子,原書已經壓在地下室翻不出來了。


那一陣我每天出門都害怕被烤焦。甚至有一陣社會上普遍報道:現在的小孩都是溫室里的花朵。我想就是因為溫室效應讓我們從「祖國的花朵」變成」溫室的花朵「了吧。有好幾個年作文題目寫《還地球一片蔚藍》必得高分。


再再再後來,突然有一天:科學家伯伯找到了破壞臭氧層的元兇:氟利昂。這是一種存在在空調、冰箱里的製冷劑成分。這個名詞出來的時候,我們家製冷還靠電風扇。於是第一次聽到了「空調」這種高端人士居家旅行必備神器。


amp;https://pic4.zhimg.com/v2-090490de501b2d7a59990231c136b31f_b.jpg&" dw="1366" dh="768" w="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90490de501b2d7a59990231c136b31f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4.zhimg.com/v2-090490de501b2d7a59990231c136b31f_r.jpg&"amp;>這才是電風扇的正確使用方式。據悉,

這才是電風扇的正確使用方式。據悉,

這才是電風扇的正確使用方式。據悉,這也是最早的人聲變音效果器
amp;https://pic2.zhimg.com/v2-2307accab99504e72ca9b0d249592bb9_b.jpg&" dw="1366" dh="768" w="136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2307accab99504e72ca9b0d249592bb9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2.zhimg.com/v2-2307accab99504e72ca9b0d249592bb9_r.jpg&"amp;>

在這一場近乎世界末日般的焦慮恐慌中,蓋世英雄也沒有出現。格力成最後贏家,它在這一場輿論之爭中借勢崛起。不能說誰因誰果。


這是一場大國之間沒有硝煙的戰爭。先是」西方帝國主義勢力「以關愛地球的衛道士形象出擊,最終以東方一個民族企業的崛起而逐漸停息。


沒覺得今日的「霧霾之爭」與曾經的這段歷史是何其相似嗎?


抗霾巾幗英雄柴靜在出品《穹頂之下》之前曾就碳排放減排採訪過古地質學家丁仲禮院士

請在騰訊搜索 丁仲禮 柴靜

對話重點

一、地球的溫度比現在高或底十幾度的時候多的是。人類的一舉一動不會影響地球大氣的變化。

二、研究遠古氣象要從遠古地質入手。地層是地球的日記。

三、減排可以。但是要按照人頭計算。

四、西方國家提出的減排無非就是換一種方式阻礙發展中國家工業發展。而工業是國家之本。

所以,當「碳排放」、全球變暖被識破時,西方世界又用霧霾來關心東方人了。


這一次:霧霾=紫外線,氟利昂=PM2.5,空調=汽車,而誰會是下一個格力呢?大概可能就是「特斯拉」了,也可能是別的誰。(據悉,三、四線城市將逐漸施行限行制度。而在一線城市,駕駛特斯拉不被限號)


並非霧霾就不該重視,只是這場關於「霧霾」的戰爭,又是演給世人的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戲。唯有一個定理:每一次西方開始擔心東方的大自然了=某發展中大國又有工業領先技術誕生了


當然關愛自身健康不能被忽視,而悲天憫人就沒必要了。失戀就是失戀,不是因為霧霾;懶惰就是懶惰,不是因為霧霾;孤獨就是孤獨,不是因為霧霾;貪婪就是貪婪,不是因為霧霾。我寧願回到那個人人都可以說:我鬱悶、惆悵、彷徨、悲傷而不被嘲笑的偽文青時代。而非借景泄憤。


荔枝吐槽,不取證!不學究!只憑荔枝阿姨活的久。


amp;https://pic3.zhimg.com/v2-a5c6327c261adf6297094beb8fdba41e_b.jpg&" dw="4032" dh="3024" w="40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5c6327c261adf6297094beb8fdba41e_r.jpg"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zhimg.com 的頁面">https://pic3.zhimg.com/v2-a5c6327c261adf6297094beb8fdba41e_r.jpg&"amp;>


如果那套《少兒十萬個為什麼》還在出版,我再送編輯部一張插畫,不要錢,不用謝。


更新:找到了2012年11月20日前後在芝加哥拍的照片。當時完全沒有覺得有什麼異樣。後來霧霾在國內火起來了,回過頭看,那天的空氣質量的確不太好。

更新:找到了2012年11月20日前後在芝加哥拍的照片。當時完全沒有覺得有什麼異樣。後來霧霾在國內火起來了,回過頭看,那天的空氣質量的確不太好。
————————
@唐文韜 先生花了很多時間的帖子,寥寥數人認真閱讀。最受讚賞的,卻是那些情感牌。誠然,答主的數據未必是最新最全的,但提及了pm2.5這一中國剛剛開始監測兩年的數據在開始普遍監測之間的一些資料,這資料本身的十分可貴的。然而,這個問題顯然已經變成了感性戰勝理性,印象敵過數據的嬉笑怒罵貼了,令人感到無奈。樓主作為環科專業的從業者,跑斷腿,怕是也抵不過柴靜等媒體人的幾句話。
我想,大家應該能分清數據和個人印象之間的基本區別吧。人的印象,受到外界、媒體、身邊人的影響太大了。而人的記憶,本身就是選擇性的。有些人潛意識裡覺得霧霾必然是突發的,為什麼呢?舉例,有可能或許只有「突發」才能滿足一些人對中國現狀及未來的總體「公式」——即越來越差,並且這種惡化,是經濟發展難以彌補的。如果是這樣,那麼很可能在下意識里就重組了記憶,回憶過去,自然是一片響晴白日的美好印象。
數據我沒有更多了;專業性自然和唐先生沒辦法比,也就不班門弄斧了。那麼我也可以提一提自己的個人印象,所謂anecdotal,趣聞軼事級別的「證據」。
我從小生活在天津。工業城市,華北第一大工業城市(北京已經去工業化了);曾經全國第二大工業城市,現在恐怕也是前三或至少前五。小時候的空氣是怎麼樣的?
1. 我初一的是周記常愛用一句話:望著窗外蒼白的冬日天空。那是2001年-2004年。沒錯,我有段時間以為冬天的天空就該是白色的。「那時候天空很白,風很清澈,從頭到腳趾都快樂」。那時候住的是四樓,看不見什麼「霧霾」,只知道天就是白的而已。
2. 八月底到十月,加上四月,是唯一看得見天是藍色的證據來源。其中,春秋季節,天津還刮大風,天是藍了,天天上下學騎自行車基本靜止。
3. 初中高中,每年十一月份必然多日大霧。大霧中大家仍然在踢球。至於霾,恐怕記憶都直接忽略了——畢竟不擔心騎車掉溝里啊!能見度不足五米的大霧才真給我留下了印象。
4. 2008年前後空氣好了一些,天津是分賽場。那年暑假天天在外面轉,也沒那麼多藍天白雲,不過大家都說空氣好了。我在北京上大學,也沒覺得好了多少,但北京人也說空氣優良。我也不知道,自己沒什麼感覺。
5. 說說心裡暗示對觀察力的影響。我現在在美國上學,空氣質量自然優於華北。所以我不會特別關注;也沒有人關注。所以你問我昨天是不是藍天白雲,一個月有幾天藍天白雲,我也不會特意去記住;相反,假期回國就特別關注了。甚至於從2013年冬天,我終於在冬天的天津觀察到藍天,湛藍的藍天(沒有白雲,因為有藍天的時候,風特大……)。才算是打破了自己冬日白白的天空的言論。想起來並不是說空氣質量好轉,而是霧霾爆紅造成的注意力變化。想來之前的冬日也有不少藍天吧,但當時誰在意這種小事?
6. 自從霧霾爆紅,我就養成了不論身在天津還是波士頓,都每日關注天津、北京的pm2.5的習慣。還讀空氣質量月報什麼的。在家的時候喜歡晝觀天色:我不懂這方面的科學背景,只好學古人用眼睛總結規律。發現還挺準的,根據從陽台向外看的舉例基本就能判斷是優良還是污染。一般看不到京津城際的高架時,就起碼輕度污染了……此外,發現越污染的時候,天空白與藍的交界處就越高。如果是重污染,基本是一片慘白了。在樓上,會看到一片白茫茫,在地面上,只體現為向遠處看不清。但是,當你真的看不遠的時候,下意識里你會覺得那邊可能沒有物體——所以這或許是我小時候覺得天很白的原因,因為覺得天地相接之處太近了吧……
7. 加一句。還是說關注度對印象的影響。2012年11月,霧霾好像還沒特別火起來。當時去芝加哥開會,早晨煙霧繚繞,到九點,晴了。我當時的認知就是:早晨有些霧氣有些陰,然後就放晴了嗎,很正常。結果回到波士頓,同去開會的同學問我,你看芝加哥的smog嚴不嚴重。什麼smog?有嗎?很顯然我當時覺得這是「普通」的氣象情況,沒覺得「我靠好污染啊」。但上個學期有一天,波士頓有些霧氣,我立刻跑過去查pm2.5。
總之,平均這些個人經歷,什麼都大趨勢都無法說明。

有時候只是希望,大家可以信專業人士。無論如何,個人看法到某一步就變成了迷信:除非你掌握一切知識,而這不可能。迷信專業人士還是迷信媒體呢?看著磚家叫獸這種詞橫行,讓人感覺很可悲。


雖然看了 @cOMMANDO 老兄很多美食方面的東西,受益良多,但是這件事必須反對一下。空氣確實是在變壞,不存在以前沒有pm2.5就比現在更壞的情況。
--------------------------------------------------------------------------------------------------------------
其實大家和媒體更關心的都是首都的空氣污染問題,無論記者也好,自媒體也好,總是帝都的聲音最大,給人一種印象是,首都是霧霾最重的,其實有一個地方更嚴重,河北。北京甚至有時擠不進排名前十,但是河北幾乎總是能穩佔六七席。
@cOMMANDO 老兄的印象其實不對,霧霾確實是最近幾年才忽然加重的,為什麼?看這裡

2013年中國鋼產量首超世界一半

中國建築業的飛速發展,特別是四萬億以來,中國特別是河北的鋼鐵業獲得井噴式的發展,霧霾也就是這麼來的。
這就是工業黨小將們最喜歡吹噓的中國工業化成績,以為可以告慰先賢了,可惜霧霾來了。世界一半的鋼產量在中國,中國四分之一產量在河北,河北一半產量在唐山,所以世界鋼鐵產量的排名是這樣的,1、中國2、河北3、唐山4、日本。你說超過全美國的鋼產量聚集到一個省,污染小的了嗎?
更罔論中國多為長流程鍊鋼,資源消耗和污染本來就比發達國家嚴重。更罔論大量應該淘汰的落後產能存在。
我相信以中國政府一貫的雷厲風行,北京的霧霾是可以治好的。
只不過我不確信河北的霧霾是可以治理好的,首都人民關心的只是霧霾,河北的問題不只是霧霾,還有貧困
諷刺的是,作為霧霾罪魁禍首的鋼鐵、水泥、建築,卻同時也是河北賴以改變經濟現狀的手段,是北京長期對河北吸血後的無奈。
現在在談京津冀一體化,目前來看,無非是關掉河北的重污染企業,然後把北京的重污染企業搬到河北和周邊。更有甚者,廊坊已經在限行保障首都大氣質量。
所以首都人民其實不用擔心,空氣質量一定會好的。但是河北,在當年四萬億的瘋狂之後,河北許多地方已經積重難返,有些村子集資建鋼廠,嚴重的污染已經導致土地不適宜耕種,然而,中央的壓力和市場的不景氣雙重襲來,很可能這些人要淪為環境難民,當然中國不可能有難民。

河北削鋼:高爐被炸後遺症爆發 波及唐山10萬人就業

唐山不是孤立的,河北很多城市都是這樣。
如此之近的距離,霧霾之後,本就是環京津貧困帶的河北不知要何去何從?同樣因為這樣近的距離,河北若不能從根本解決發展和環保的困境,帝都環境問題的解決,又從何談起?

同步更新公號:


不是霧霾突然爆發,而是大家突然知道這個東西叫霧霾了。


This is Thomas, Smart Air的書獃子創始人。

這裡已經有很多很好的答案。我同意 @cOMMANDO的答案:我覺得不是最近爆發,反而是空氣污染意識最近爆發。

北京最近PM 2.5比以前糟糕嗎?

我2008年住在北京。當時很少看到新聞提到空氣污染,很少看到人戴霧霾口罩,很少聽中國朋友提到霧霾。那是因為當時空氣污染沒有最近那麼嚴重?我分析了美國大使館2008年4月-2016年12月的PM 2.5數據:

這八年時間,北京的空氣污染比較穩定,一直在90-105 ug/m3範圍內,大概有世界衛生組織24小時上限的5倍。

那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意識不到面前的客觀現象?

在心理學有兩個概念:bottom-up processing and top-down processing。

1. Bottom up是說面前有客觀數據(比如霧霾),我們能看到這些數據。

2. Top down是說必須在腦子裡有一個概念才能看到面前的事實。

我講一個例子。看一下這個圖:


是什麼呢?

很多人看了看還是想不到答案。但是我一說是一隻斑點狗,很多人立刻就看出來。

我覺得北京的霧霾是一樣的。我記得2009年在國貿銀泰中心高層上,往外看:

我旁邊的中國朋友說,「哇,今天有霧」。

不用說北京是溫帶季風半沙漠(半沙漠定義;北京降雨量),很少真正有霧,尤其是冬天。他是撒謊嗎?不想承認北京有空氣污染嗎?

我覺得不是。我覺得他還沒熟悉PM 2.5這個概念,所以他看不到那隻斑點狗。


煤省幾十年前就這樣了,自從搞了集中供暖好了不少。


最近最火的圖之一就是霧霾地圖

我一看這圖就覺得很熟悉,憑藉我地理學er的直覺,我覺得這圖絕對不簡單。在我翻閱了高中地理教材之後,我發現了,這就是人口密度分布圖嘛......

我一看這圖就覺得很熟悉,憑藉我地理學er的直覺,我覺得這圖絕對不簡單。在我翻閱了高中地理教材之後,我發現了,這就是人口密度分布圖嘛......

迷之相似有沒有?!?!?!

連新疆和湖南的霧霾分布都很相似


所以,結論就來了。為什麼有霧霾?就是因為


有人就必須消耗資源,咱們來看看人一天要消耗多少資源:

1# 水資源

還好生產自來水不是很污染空氣,只是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2# 電

北方普遍靠火力發電,挖煤本來就不環保,燒煤就更不環保了。而很多河北的發電廠都是老裝備了,那環保水平真不過關。

南方靠水力發電比較多,你知道三峽水電站至少供三個省的電么!!!廣東地區還有核電和海上的風電。


3# 暖氣

嘿嘿嘿....真不是為了黑,北方的暖氣也是老裝備,燒煤的比較多,也排放不少污染物。

南方人民過冬都是靠「一身正氣」,多麼的環保!


4# 交通工具

如果你選擇地鐵和火車,那是用電的,參考第2條。

嘿嘿,你家車的排量是多少,你自己算吧。每天排出的都是污染物。另外,大家有沒有考慮到,貨運的柴油大卡車也是污染物來源!你剁手的快遞,吃的蔬菜,超市的貨物,全是大卡車運到城市裡的。

嘿嘿,你家車的排量是多少,你自己算吧。每天排出的都是污染物。另外,大家有沒有考慮到,貨運的柴油大卡車也是污染物來源!你剁手的快遞,吃的蔬菜,超市的貨物,全是大卡車運到城市裡的。


這麼多人,每天衣食住行要消耗多少能源,要排放多少污染物?我還沒提華北地區過剩的鋼鐵廠和金屬冶煉廠的問題。這才是華北空氣污染物的來源!!!


如果有科學的規劃,中國的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是可以承載更多的人口的。西北可能不利於發展農業,但是能源養活城市人口沒問題,學以色列嘛。但是可惜的是,改革開放30年,這三個地區的人口不斷向華北和東南沿海遷徙(東北最明顯)。現在華北地區的人口已經遠超其自然承載量。遷都西安或者南京或者重慶勢在必行???反正北京房價太貴了。


關於空氣質量的南北差異,就不得不說這是氣候帶的問題。東南沿海的人民一般不擔心空氣污染,因為我們靠海啊!大海,就是地球的肺。海洋裡面無數的水生植物,把空氣里的二氧化碳啊還有其他廢氣還有顆粒,全部吸收了。地球的另外一個肺是森林,請看森林分布圖

迷之相似有沒有?!?!?!

是的,有森林的地方就沒有霧霾

我看網上還有人怪內蒙的風力發電廠和三北防護林!!!

內蒙人躺槍!內蒙人每天用著清潔的能源,為了防止土地沙化不讓放牧,天天種樹,還是要被你們大帝都的人罵。明明是內蒙古保護了北京的空氣好嘛?


真的,作為一個地理學er,打開地圖一看,真不知道怎麼解決華北的空氣污染問題,相信環保部的官員和我一樣的無奈。要我提意見,我只能說:

1. 發改委,麻煩你關掉火電廠和鋼鐵廠,我不在乎就業問題

2. 交通部,麻煩你規定只能使用新能源汽車,包括私家車和貨車,沒錢買的就擠地鐵去吧

3. 農業部和國土局,麻煩你退耕還林,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空氣就好了。什麼?保證糧食產量?我不管。

4. 最後一條,遷一些人口去東北和西北地區吧。


華北的霧霾問題近期內都無法解決!覺得受不了?只能作為「生態難民」搬遷了,雲南和西藏空氣特別好啊,蒙東和黑龍江也不錯,冬天首選海南島啊!


主頁相關文章

地理學er如何看待『北京坑了周圍,上海富了周圍』這句話

地理學er如何優雅地看待水災?

央視歷史紀錄片里的奇葩:探尋沙漠中的西夏王

推薦幾首超好聽的蒙古語歌曲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阿拉伯從天朝上國到恐怖主義專業戶的破落史給中華民族的一些啟示

滿清皇帝上朝的時候說的是滿語還是漢語?

關注主頁 一起長知識

http://weixin.qq.com/r/70iJkVnEHgRhrR3y9x39 (二維碼自動識別)

保持好奇心,保持獨立性

巨蟹座的強迫症,業餘段子手。從未走過正道,愛好各種驚心動魄的故事和重口味。


起碼在東北的重工業區,很早就這樣了,冬天下過雪,很快上面就會有一層黑色的灰。當時人不關心環境而已。


推薦閱讀:

為什麼垃圾分類投放在中國進行得不如日本等國家好?
有哪些環保騙局?
任志強:「汽車用電只是把污染換了個位置」,應該如何理解這一說法?
用水泥窯協同處理垃圾的前景如何?與普通垃圾焚燒廠相比有什麼特點?
目前環保專業畢業後3年內的真實工作是怎麼樣的?

TAG:工業 | 氣候 | 環境保護 | 環境污染 | 霧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