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富人思維」?

和窮人思維比起來有什麼不同?為什麼能成為富人?


從根本的層面上,富人思維與窮人思維,其實是同一種東西,都是基於現實的合理思維

比如,在電影《戰爭之王》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場景。主人公尤里去非洲做軍火生意,完事後非洲國王給尤里安排了兩個性感的妓女。尤里擔心會有艾滋病,不願上床,兩名妓女說了一句經典台詞:

「為什麼要擔心一種10年後才會殺死你的東西?」

以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的說法,尤里的擔憂屬於富人思維的一種——自律。而兩名妓女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了——放縱與享樂。

這是否正說明了富人與窮人有思維上的差別?

其實不然,兩者本質上都是同一個思維方式——基於預期的決策。

尤里作為一個大軍火商,無盡的財富在等著他,他自然不會因為眼前的這點誘惑而冒生命風險。這種自律是一種基於現實的合理思維。兩名妓女在戰火紛飛的非洲,預期無論如何也活不到10年以後——這種悲觀的預期並不是她們的情緒上的悲觀,而是現實狀況如此。所以,擔憂10年後才會發作的艾滋病,確實完全沒有必要。這种放縱也是一種基於現實的合理思維——雖然會害了別人,但是對她們自己來說還是合理的。

你看,富人思維也好,窮人思維也好,在此處都是一種「預期決策思維」,並無差別。

順著這個思路,我們還可以看看其他幾種典型的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

一、風險管理思維

第1條,富人敢於投資不確定,敢於試錯;而窮人不敢,窮人只敢做確定性的事情。

這算是典型的富人思維了吧?典型案例如下。

比如未來,養老行業可能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風口,雖然現在還不能完全確定,但是至少明確了是有一定概率會爆發的。國內有一些大企業正在布局相關市場,初始投資有多有少,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千萬、上億。

一個月薪1萬的普通程序員甲,經過自己細緻的思考、分析,也發現了這個風口。他已經工作幾年積累了30萬存款。但是他敢不敢果斷轉身進入這個可能風口呢?雖然沒有幾百萬,但是30萬本金,加上幾十萬借貸資金,還是可以勉強起步的。但是他不敢,他害怕冒險,猶豫了一陣子,最終選擇回去老老實實的上班,放棄這個機會。

你看,富人(大企業)的思維,就是和窮人(程序員甲)不一樣,富人敢投資於不確定性,而窮人不敢。

然而實際上有區別嗎?

你會發現,兩者其實都是做了同一件事——基於現狀的合理選擇。投資於未來可能爆發的一個市場,表面上看對兩者一樣都是有風險的,但是對於程序員甲來說,這個是需要自己全部投入的巨大風險,一旦失敗就10年不得翻身了。這樣的風險,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是決不能去冒的——這就是程序員甲當下的合理選擇。

而對於大企業來說,思考過程是這樣的:最近手頭有二十個億閑置資金,不能等他緩慢貶值,需要立刻投出去。研究了一下,好像養老服務市場可能會成為一個風口,不如投資一點吧。先投個5000萬試試,如果後期市場擴張快,再追加3個億,不行就放棄了換個行業,總風險不大。

對於大企業來說,投5000萬到養老服務市場,也是基於現狀的合理選擇。

你也可以這麼想,這個有20億資產的大企業,是否願意一次性投資50億到養老服務市場呢?20億本金,再瘋狂借貸30億,一起投了?這才叫真正的富人思維嘛!

可是如果他真這樣做了,你肯定要罵:這投資經理是個弱智吧?喝多了?投資經理的決策也根本批不下來,早就被董事長炒魷魚了。最終,這家大企業依然只會投入5000萬試水而已。那麼是否可以說,因為這家企業只投資了5000萬,沒有投50個億,就是窮人思維了呢?

所以,對於投資養老服務市場這件事情:

閑置資金二十個億的富人,可以切實的投資5000萬,因為失敗了也無所謂——這是合理的思維;

月收入1萬、積累了30萬存款的程序員甲,研究了一陣子就放棄了,因為失敗了10年都翻不了身——這是合理的思維;

月收入4000,存款3萬的農民工,根本就不需要去研究這件事,因為失敗了會永世不得翻身——這也是合理的思維。

我相信你已經看出一些端倪了。

以此類推,第二條,第三條,富人願意投資未來,並且敢於負債,與窮人不敢投資未來,不敢負債,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富人敢投資於10年、20年後的未來,而窮人只看得見下個月,或者明天的未來,一樣都是基於現狀的合理思維。窮人的眼光和行動周期較短,不敢跑得太遠,無非因為資金薄弱,步子太大會資金鏈斷裂。不敢投資於未來,才是合理的選擇。

你也可以這麼想:富人敢投資於10年後的未來,但是他敢投資於50年後的未來嗎?敢投資於100年後的未來嗎?比如,100年後,星際移民、無限能源等很可能成為主流,那麼BAT之類的大企業會去投資這些項目嗎?一樣不敢。因為這樣的大企業縱然富有,但是他們的富有程度無法支撐長達100年的研發,如果強行做這樣的事情,他們一樣會資金鏈斷裂。

所以1、2、3條,無非都是對風險的管理而已。所謂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到此為止,都不過是風險管理思維

二、資源管理思維

看第4條。富人把錢當資源,以錢生錢窮人把錢當消費品,用錢滿足需求。看起來,這又是一個典型的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的區別。

然而,這也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都是以先滿足生理需求為基礎的。富人就不用花錢吃飯了嗎?富人就不用花錢買房了嗎?一樣需要,但是富人花完了這些錢以後,還有餘錢,於是就去考慮投資了。窮人花完了這些錢以後,所剩無幾,自然不存在用錢投資了。

所以在此處,富人思維與窮人思維,都是「先滿足基本需求,在考慮投資發展」的思維。只不過,窮人可能走不到「考慮投資發展」那各階段就掛了。

這種思維,也可以說是資源管理思維

後面的第6條與此類似,富人用錢買時間,窮人用時間買錢。是因為,富人有錢資源,相對缺乏時間資源;而窮人相對缺乏錢資源,相對富於時間資源。所以,富人窮人的思維其實是一樣的:用自己相對富足的資源,換相對缺乏的資源。依然是同樣的資源管理思維。

三、預期決策思維

第5條,富人追求穩健增長,窮人追求一夜暴富。又一個典型的思維對比。然而本質上也沒有什麼區別。富人追求穩健增長,是因為他預期穩健增長是可以實現的。安安穩穩的就能取得好收益,誰還會去冒險?誰冒險誰SB。

而窮人追求一夜暴富,則是因為他預期未來是黑暗的,前途是渺茫的,根本不可能穩健增長了。這種情況下,追求低概率的一夜暴富,也不過是一種正常思維。

比如,當年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典型一夜暴富思維方式——想要從底層的P民,一夜變成王侯將相。這個暴富得厲害吧?這算是窮人思維嗎?這種思維錯誤嗎?

甚至,劉邦,朱元璋,眾多草民出身的開朝帝王,哪一個不是這種一夜暴富思維下成功的?誰對誰錯?

甚至到了互聯網時代,我們還在推崇這種一夜暴富的思維,只不過換了一個名字——槓桿思維。互聯網大V教導我們:互聯網時代,不要追求大量平凡的商品,指望他們穩定增長,而是要做爆品!100個凡品不如1個爆品!……

誰對誰錯?

所謂富人、窮人思維,在此處,都不過是預期決策思維,都是基於現狀做出的合理思維。

至於第8條,富人追求自律,窮人追求享樂。這一條本身就有疑惑,富人圈的奢華糜爛生活,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聽過豬哼哼吧?

何況,即使是有很多富人真的是追求自律,而窮人們也確實花了大量時間去看直播、進行廉價享樂,其中的思維方式,依然沒有本質不同。他們都是一種思維——預期決策思維。文章最開始提到的電影《戰爭之王》中的軍火商尤里和妓女的對比,就是典型的例子。

另外,富人預期自己的未來是光明的,根本不必著急享樂,因為未來隨時隨地都可以享樂。甚至,由於資源豐厚、事業順利,就連工作本身都成了一種享受。基於這種預期,富人們選擇了自律——一個合理的選擇。

窮人,預期自己的未來是黑暗的,沒有空間的,所以現在要抓緊享樂,因為未來可能就沒機會了。而且由於處境的惡劣,工作的痛苦疲勞,不放鬆享樂一下,精神都要崩潰了。基於這種預期,窮們選擇了即時享樂——也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至此我們看到,所謂的富人思維、窮人思維,大多都可以歸結為「風險管理思維」、「資源管理思維」、「預期決策思維」等幾種大類中去。儘管在更細節的層次上,富人與窮人的思維表現不同,但是在這幾個更本質的大類中,他們卻是一樣的。

資源管理、風險管理、預期決策等,這些是比大部分人的主觀意識更加強大的規律。富人也好,窮人也好,也不過是跟隨著著這些大規律在自動運行而已。這些宏大的規律,你可以叫它「道」,也可以叫它「命運」。命運之下,人的主觀能動性被壓縮成螻蟻。

所以,成功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失敗之因。富人也好,窮人也好,都是命運的木偶。

如此,窮人得到了一個好處——不用為自己與富人不一樣的思維而自卑了,但卻沒法改變一個事實:窮人還是窮人,富人還是富人。

天命不佳的普通人,在宏大的規律面前只能俯首稱臣了嗎?

四、逆天破局

上面可以看到,富人思維也好,窮人思維也好,都不過是宏大自然法則的一部分而已,富人思維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是有一種思維,卻超越了所謂的富人思維,能夠真正給人帶來改變。

每個人的命運,都被這些宏大規律構造的局所困頓住,古人云,「逆天改命」,意思就是指,要改命,需要先逆天,先去打破這些規律本身。

比如,預期決策思維,一個最自然不過的思維。普通人自己未來的可能性與發展空間本就渺小,與手握資源、權勢的富人不可同日而語。所有人的付出都是為了收穫。有資源的人,發現自己的付出能夠與資源結合,輕而易舉的帶來收穫,於是自然而然的願意努力;資源貧乏的人即便付出很多,最終的收穫可能性依然很小。因此,根據這一預期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最理智的結果就是不要自律,不要努力了。這是最自然的規律。

可是如果要破局,就要打破這種自然規律。面對本不應該付出努力的暗淡未來,偏要付出努力;本來只值得付出5分努力的平凡人生,偏要付出10分心血。打破預期決策的合理性,做出不合理的決策,才有破局的可能。

又比如風險管理思維。普通人的家底薄,抗風險能力低,理性的決策,是應該盡量避免風險,這才是自然之道。可是要逆天破局的人,就需要精準的抓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的邊界,在勉強能夠承受的情況下,盡量放大風險,嘗試投身於高回報的機會。

逆天破局的關鍵更在於,要同時把風險管理、資源管理、預期決策等多個自然思維同時調整過來,相互匹配。只放大風險、不決策付出額外努力的;或者只額外努力,但不嘗試進行風險放大的,都會進入一個新的困局,並不能產生龍騰之效

所謂的富人思維、窮人思維,都不是改變命運的思維,只是命運的產物而已。真正能夠改變命運的是以下兩句話:

第一句來自《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打破所謂的自然合理性,以永恆的自強來啟動一切可能。

第二句來自電視劇《天道》——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意思是,規律是一種極為強大的力量,它就是所謂的神,所謂的道,所謂的佛。善用規律的的力量,能把可能性變為現實。

某些所謂的富人思維,勉強可以算是第二句話的一部分。而凡人的逆襲,最終還須是兩句話的結合

五、重要問題釋疑

評論中有兩大問題很有意義:

1 兩個年收入30萬的程序員,乙選擇了冒險投資養老行業,甲選擇了放棄,這是否說明,富人思維還是與窮人思維不同?畢竟,收入一樣,但是思維還是不一樣,說明富人思維確實和窮人思維不一樣吧。

2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和上文有什麼關係?

問題1:

這問題問的很精密,我很高興看到這樣的問題,提問者肯定是認真思考過的。答案是,還是一樣,都是風險管理思維。

第一個原因,儘管甲和乙的收入都一樣,但是其他方面是否都一樣呢?也許乙的家底(父母)比甲更厚一些,也許乙的人脈比甲更廣一些,也許乙能跟幾個土豪天使投資人比較熟能輕鬆搞到天使投資。 這些額外的優勢讓乙更加放得開,不是因為思維不一樣,而是在同樣的風險管理思維上,乙的條件更好。

第二個原因就更精彩,更精細,從某個角度上也更本質了。我們要意識到,風險不僅僅是一種客觀事實,也是一種心理感受。面對同樣的情況,不同人會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比如還是程序員甲和乙,他們兩人的所有經濟狀況、經濟資源都是一樣的,但是甲,從小家庭不穩定、命途多舛,父母帶著他不斷經歷各種苦難——破產、躲債、貧窮到吃不起飯、被人譏笑等。在甲成年以後(假設是讀大學期間),他的父母事業發展比較順利了,把前期的虧空補上了。現在,甲的父母積累了100萬。

而乙,從小家庭和睦,生活安穩,當然,也一直沒什麼發展,所以現在,他的父母積累存款,也是100萬左右。

這就是之前所說的,兩人的經濟狀況、經濟資源是一樣的背景。

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同樣一個投資機會,甲和乙感受到的風險就會有巨大的差別。甲會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進去就是找死。而乙會覺得,有些風險,但是好像還可以接受。

也可以說,假設投資失敗,對於這同樣的損失,甲會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因為會激發起童年的痛苦經歷在潛意識中的再次的感受;而乙則會感受更小的痛苦,因為沒有童年的負擔。

這些差別,最終導致了甲和乙的不同選擇。這種情況,不是風險管理思維的不同,而是感知到的風險有不同。

不知大家是否能夠體會其中的差別?認真看的話,能懂的。

到這一層,已經進入「相由心生」的境界了。大家都是同一種思維加工過程,但是心和腦感知到的事實卻不一樣——風險不一樣,痛苦不一樣。

至此我們看到,不僅如古人所說的「相由心生」,其實也是「心由相生」。(你的心智被你的經歷所控制)

我在第四章中強調,真正的改命法中,有一個必要的組成,是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實,也是從上面的結論中來。平常人,都是「心由相生」,而要逆天改命,就要打破這個「心由相生」的本能,以不隨個人經歷變化的、恆常的 「天行健之心」 ,來代替自己的由相所生的自然之心,去面對世間的一切

請注意,這個 「天行健之心」 ,指的是你對上述道理有了深刻認知之後的自主選擇,而非富人因為天生條件優越所以自發產生的樂觀心態!! 兩者有本質區別!!

只有第一種 主動的「天行健之心」,才配稱得上是逆天改命,後者不過是「天送你好命」而已。

問題2: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一句話是什麼意思?和上文有什麼關係?

擁有了「天行健之心」後,你的翻身逆襲就有了可能,但這個可能並不必然實現。想要實現,你還需要學習另外一種力量,就是規律的力量。通過規律,我們可以創造奇蹟,在外人看來,這是神的力量,這是道的力量,這是佛的力量。其實終歸,這是規律的力量,而規律,它自然而然,就在那裡。

我們平常所說的「富人思維」,其中有一部分就是世界運轉的自然規律。

比如,富人更自律,窮人更貪圖享樂——自律比放縱更加容易獲得成功,就是一種自然規律;

比如,富人更謀劃長久,窮人更短視——謀劃長久比短視更容易成功,就是一種自然規律;

比如,富人更願意承擔風險,窮人更恐懼風險——只有風險中才孕育著機會,就是一種自然規律。

普通人想要逆襲,也需要掌握這些自然規律,以它們來指導自己的行為。不過這種掌握,是主動的、自我覺知的,是超越了自己的過往經歷、天定命運的。

天生註定,富人自然會擁有上面的富人思維——其實就是自然規律的強勢版本、陽面;而窮人必須擁有相應的窮人思維——其實就是自然規律的弱勢版本,陰面。但是一個窮人卻可以因為主動覺知了,所以要逆命運的分配,去越界學習富人的天贈思維。

而且由於這種主動性、覺知性,你甚至有可能比富人學的更好。比如某個富人,他只天生擁有富人思維當中的「承擔風險」這一項,而不掌握「謀劃長久」這一項,這是他的天命;而一個窮人卻可以主動破局,同時掌握「放大風險」、「謀劃長久」這兩項。

而窮人在學習所謂的富人思維的時候,就比富人思維本身又多了一層。對於富人來講,是本能的 「承受風險」,並且比較模糊,不那麼精確(畢竟只是自然的感覺);而對窮人來講,就是主動的、精密「放大風險」,並且要很精確,很細緻(因為風險很高,抗風險能力弱,所以需要更謹慎和精確,把風險放大到邊界處,收益最大化,但又勉強可以承擔)

總的來講,普通的富人思維 ,是活在規律中,而不自知。窮人改命的思維,是活在規律外,但主動認知了規律,主動跳入規律中。

主動(而不是自然順命),即是「天行健」;

跳入規律中(而不是亂跳),即是「道法自然」。

逆天改命,共勉。

其他參考文章:

葉修:為什麼有些人很聰明?他們遇到問題時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差別在哪呢?

葉修:普通人如何通過訓練大幅提高自己的決策能力?

葉修:如何獲得更有效的閱讀效果,得到真正的提升?

葉修:為什麼很多書看完了之後,回到生活中,還是該怎樣就怎樣?

葉修:如何訓練思維的深度和縝密度?

葉修:如何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葉修:怎樣擁有學霸那種一學就是十幾個小時的精力?

-------------------------------------------------------------------------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學習策略師(搜索ID:xuexicelueshi)


今天讓我們先把「金錢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為了賺錢犧牲生活品質是否值得」,「那個男生對我很好但就是買不起房我應該和他分手嗎」這些問題先放到一邊,單純而虔誠地跪倒在鮮紅的毛爺爺腳下來探討:如何才能有錢,那些有錢人身上是否真的具備一些獨特的思維和品質,最終取得了令普通人望塵莫及的財富積累,我們和他們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如果你期待的答案是:


1.專註勤奮毅力積累一萬個小時,出門左轉俞敏洪老師演講錄。

2.馬化騰其實是富二代巴菲特的父親是國會議員,出門右轉朋友圈「揭秘白手起家的富豪神秘背景」。

3.商業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隨機性造就的,查看歷史消息「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你可能之前沒看懂。


如果上面這些答案都不能讓你滿意,我們繼續。

你的高中老師不會告訴你,即使你再努力學習也照樣買不起房


我現在身邊過的最不開心的朋友,是上學的時候成績最優秀的,現在又生活在國內的那一批。他們在學校的時候大多成績優異,考試名列前茅,是老師眼中的驕子,同學們心中的偶像。雖然今天他們依然領著高於同齡人的薪水,卻發現工作三年攢下來的錢依然不夠在北京買一個廁所。所以覺得世界對他們很不公平。


在漫長的求學經歷和成長過程中,我們這一代人對於事業成功(其實就是賺很多錢)的認識高度的統一:努力學習,先考上一個好高中,再考上一個好大學,選擇一個好專業,找到一份高工資的工作,拚命工作成為高級管理人員,從此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可直到畢業了進入社會才發現,自己被灌輸了近20年的美好人生藍圖,和現實相距甚遠。為什麼會這樣呢?


嚴肅的說,這是因為以中國目前畸形的經濟結構和大多企業的利潤構成,資產的泡沫程度要遠遠高於企業能為高素質技術人才支付的報酬。粗暴的講,傳統教育傳遞給學生的賺錢思路只是一場騙局,即把那幾張卷子上的題做對越多的將來就越有錢,可是,這和現實世界中財富的分配方式幾乎毫無關係啊,至少,和中國目前的國情完全不符。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闡述什麼叫做企業的利潤構成決定員工的收入,就比如說經營一家蛋糕店吧,美國公司的經營思路是找到最優秀的蛋糕師,提供味道最好的蛋糕,向全世界銷售,憑藉優秀的產品獲得高溢價和高市場份額,來獲取毛利進而付給優秀的蛋糕師高額的薪水;而中國的蛋糕店的老闆們發現,自己的蛋糕怎麼做也不可能比美國的蛋糕好吃,何況中國大眾消費者對於蛋糕的消費能力也不強,真正賺錢的方式是提供品質一般但勉強合格的產品,通過一些獨佔的銷售渠道,把蛋糕以大訂單的形式賣給這些對蛋糕品質要求沒有那麼高的大客戶,所以蛋糕師的水平並不太重要,能給公司簽下訂單的員工才是公司最有價值的人才。可與此同時,中國傳統教育給我們灌輸的思路是蛋糕做得越好的人,將來也就越有錢。


這裡的美國和中國不是絕對的,可以換成北上廣和二三線城市,也可以換成互聯網企業和鍊鋼廠,但你的工資是由你所在的企業的利潤豐厚程度和你對利潤的貢獻程度所決定的道理,放之四海皆準。難以想像的是,如此天經地義的常識,我卻發現身邊有無數人完全不能理解,尤其是很多名校的畢業生,恨不能拿著一紙文憑向政府要錢,逢人便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人生的痛苦主要源自錯誤的期待,認清事物的運轉規律不會讓你立即獲得財富,但至少可以讓你迅速放棄愚蠢的幻想。

你渴望成為的那種有錢人不是靠技能獲取一份高工資的人


嚴格來說,即使在中國,憑藉高超的技術領取高薪,最終取得財務自由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難度極大,而且異常辛苦。沒有過人的先天的條件和頂級的後天培養,大多數人所能習得的技能,都不是不可替代到讓老闆心甘情願為你付一份遠遠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薪水的。只要你對中國絕大多數企業的收入獲得方式稍加理解,就能明白技術骨幹的收入是很難超過掌握客戶的銷售總監和組建團隊和客戶對接的項目主管的。


美國的一個著名的喜劇明星Chris Rock在一場脫口秀中講過一個段子:黑人在美國最多也就rich,但不可能wealthy。奧尼爾年薪兩千萬美金,那隻能叫rich;在奧尼爾工資支票上簽字的那些白人老頭們,才能算wealthy。


事實上,我們身邊最常見的有錢人都是後者,他們不是技能過人的人,而是整合資源的人,簡稱老闆,也是這篇文章想探討的重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現代的商業環境下,並非傳統企業那種100%的公司擁有者才叫老闆。項目投資人,企業的合伙人,裝修隊的工頭,夜總會的媽咪,安排一隊小弟在三里屯收二手iPhone自己坐在旁邊抽煙的人… 但凡直接發起並促成商業活動的人,在我看來都是老闆。


你真正渴望成為的那種有錢人,不是超凡技能的人,而是尋找資源並整合資源的人。這就是學校和父母從來不曾告訴你的秘密,當然了他們之所以不告訴你,很可能是因為自己也沒這麼想過。

自我保護心理註定了窮人的宿命


人類天生習慣的自我合理化心態決定了大多數人註定是窮人。


不信,可以看看你身邊多少人熱衷於分享 「蓋茨的的書不會告訴你他母親是IBM董事,是她給兒子促成了第一單大生意,巴菲特的書只會告訴你他8歲就知道去參觀紐交所,但不會告訴你他國會議員的父親帶他去的,是高盛的董事接待的」,「還原聚美優品陳歐履歷造假真相」,百度知道甚至有好幾個問題都在研究「馬化騰究竟是是不是富二代」。


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強烈的自我保護機制,它會不停地暗示你,只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才是最好的最合理的。但凡當大腦掃描到有什麼人和事會令自己的顯得是如此的無知而無能的信息,這種保護機制就會迅速啟動,收集一切線索去證明他們都是因為一些客觀因素而僥倖成功,自己要是有同樣的客觀條件,只會比他們更好。


而且,萬一這些成功人士是自己身邊非常熟悉的人,內心的保護機制會更加強大(君不見今年沒炒股的人,看到身邊炒股的人賠了,比自己發財了還高興)。就像上學的時候,我們熱衷於討論學習好的人都是書獃子沒出息,漂亮姑娘只喜歡開跑車的渣男一樣;長大之後則變成了,同事升職了是因為會拍領導馬屁,同學創業成功了因為家裡給了巨額的啟動資金。窮人的頭腦是如此的敏捷,如果上述原因都找不到,還有最後一招殺手鐧。


他們就是運氣好。


是的,正是這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心理,維護了社會穩定,減少了自殺率,也讓極少的一部分克服了這種心裡的人,成為了有錢人。


總結下來就是,窮人相信人和人之間的差距是客觀條件所決定的,而富人相信這種差距的決定性因素是主觀能動性。


窮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是因為他們富二代/有關係/運氣好,我沒有這些,所以我做不到。如果我有這些條件,我也可以做到。(例:李叫獸的文章為什麼寫得那麼好呢,因為他只是個大學生有大把的時間看書寫東西紙上談兵,我是每天忙著經營管理的實戰派啊,要不然肯定寫得比他好。)


富人的思維習慣是:他們做到了,我為什麼沒做到,我怎麼才能做到?(例:李叫獸的文章為什麼寫得那麼好呢,因為我愛吃愛玩愛喝酒愛看美劇不愛看書,如果能像他一樣多看看書每周抽出一天寫文章,能不能寫得跟他一樣好?)


可憐的窮人們,不打破這種自我保護的心裡,是很難擺脫一事無成的宿命的。可惜,他們中的大多數一生都沉浸在自我安慰中,從懷才不遇到壯志未酬,最終感慨平平淡淡才是真。

有錢人的思維是整合資源而不是擁有現成的資源


如果這篇文章你只能看一段,那就是這一段,沒準它就能改變個別人的人生軌跡。


其實很多窮人也不是甘心於一輩子領薪水的啊,他們只是在等機會,他們永遠在等機會。


我在美國留學的時候,驚人地發現原來每個留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心裡其實也都有一條走上人生巔峰的道路嘛。本科認真學習,積极參加課外活動,拓展社交網路,最終成績優異簡歷豐富,找到一個大公司工作幾年積累工作經驗,繼續名校MBA深造,出任跨國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最終調回國內擔任中國區經理,甚至時機成熟了,憑藉多年工作積累的經驗和人脈,跳出來單飛最終創業成功。


聽起來如此酣暢淋漓的人生攻略,其實是最經典的窮人思維,窮人總以為有錢人的每一步都是按部就班順水推舟得來的,所以要等著一切時機都成熟了,一切資源都獲取了,才能開始行動。


不出意外的話,這一天永遠都不會到來。


他們無法理解的是,世界上還有另外一小撮人,和他們擁有類似的客觀條件,但卻把他們覺得遙不可及的事情做起來了。這一小撮人,沒有本金,找朋友借錢找投資人投資甚至找銀行貸款;沒有技術,自己去現學或者找到懂技術的人幫自己來做;沒有關係,找人介紹請人吃飯送禮屢敗屢戰;沒有客戶,一個一個冷撥電話登門拜訪甚至辦公室門口堵著。


上面這種人,就是傳說中的老闆。


按照窮人的萬事俱備才能行動的思維,聚美優品的創業過程應該是這樣:陳歐同學大學時期學習的是快消品營銷,斯坦福MBA畢業後進入絲芙蘭美國總部擔任銷售高管,工作五年之後跳槽到天貓國際任化妝品頻道總監,在天貓又幹了幾年之後,掌握了大量供貨商資源,打造了一個優秀的電商運營團隊,在化妝品行業侵染了20多年後,終於在2026年成立了聚美優品。然後…


聚美優品的實際創業過程這裡就不細表了,微博上已經寫的太多了,可無論陳老闆的之前經歷作假也好,波士堂上裝逼也罷,還是他家裡多有錢真格基金給他提供了多少關係,他又如何運氣好趕上了垂直化電商爆發的前夜,僅僅是他決定去做化妝品電商這一件事,勇氣和魄力就遠遠超越了多少客觀條件跟他相仿甚至更好的人。


其實,當你真正開始做一個整合資源的老闆的時候就會發現,你之前自以為擁有的資源和人脈遠沒有你想的那麼好用,任何一個商業活動從無到有,都必然要經歷那些團隊不整沒有客戶的階段,滴滴打車兩年前還在在北京機場T3一個一個拽著計程車司機下載App;以雷軍在互聯網圈二十多年的人脈,創立小米的時候光一個個登門挖人就挖了近一年,相比之下,你覺得自己能有的那些資源又能有多管用呢?


切記,老闆的實質是尋找資源然後整合資源的人,並不是擁有現成資源的人。


更進一步說,一切商業機會都包含了大量的未知因素,而鑒於人類對於一個未知事物的群體接受度的判斷力是極其有限的,一個優秀的老闆擅長的是邊做根據形勢快速調整自己的商業活動,而不是事先把一切事情都預料好了。你能想像亞馬遜的創始人當年在網上賣書的時候,已經計劃好了公司的業務要包括電子閱讀器,電商,流媒體,雲計算,無人機嗎?


為什麼窮人等待的機會永遠不會到來?等你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的時候,市場早已經被那些趁著一切並不明朗就衝進去的人瓜分乾淨了。真正的好機會,永遠都存在與未知中。


同樣的道理並非只存在於商業世界,每個人生活中最好的機會,幾乎都出現在那些你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還記得剛去美國的時候,我聽說高中的數學課代表去新東方做了托福老師,班裡的同學談起這件事,語氣中大多充滿了懷疑和嘲諷,因為大家都清楚他高中的時候學習好是因為數理化成績優異,英語水平根本不行。他們想的一點沒錯,後來我才得知,這哥們當時連托福都沒考過,但就是一咬牙硬著頭皮上去應聘還成功了,結果最初過得心驚膽戰,做夢都怕被學生從講台上趕下來,於是每天瘋狂的做題備課惡補英語,好不容易堅持了下來。而兩年之後,嘲諷他的人還是當年的樣子,他已經成了新東方的托福名師,公開課出現在新東方官網上,學生遍布北美。後來我默默地在家裡看了他的講課視頻,比起我當年崇拜的那些新東方名師毫不遜色。我忽然想起了羅永浩當年寫給俞敏洪的求職信,試想如果羅老師當年認為要把英語練到王強老師一樣才能敢去新東方應聘,現在可能也只是一個吉林延邊的文藝老憤青罷。


你看,真正把事情做起來的人,考慮的問題的過程其實是這樣,這件事我一定要做,缺什麼東西我去想辦法去爭取。而什麼做不起來的人,永遠在等待時機成熟。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也是當年天涯上的一代名帖:《28歲賺千萬》。雖然它的標題如此粗俗不堪,而且內容據說也只是杜撰。可即使只是一本小說,其中真實到赤裸的心路歷程,對於每一個真刀真槍做過生意的人,讀罷恐怕都無法不產生強烈的感慨:寫這書的傢伙一定不會是個窮人。

熟讀愛迪生商業實驗室的每一篇文章也不會讓你有錢


很多老讀者都知道,建立這個公眾號的初衷,出於我對於商業知識的好奇和迷戀。我堅信商業思維和商業能力是可以像打高爾夫球一樣通過後天培養的,而且在鍛煉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對商業的成功率產生決定性影響。


如今回頭看看,這種想法本身並沒有錯,但它卻不是做一個成功的老闆的素質中最重要的一環。只有在實踐中摔打過才知道,牛逼的商業理論可以讓企業從1發展到10000,可以讓創業者在經營的路上少走很多彎路,可以幫其他成型的企業的做商業諮詢分析,但是對於一個渴望無中生有開展一段成功的商業活動的人而言,尋找資源並整合資源的能力才是從0到1的根本,它和任何具體的知識都沒有關係,而是源於突破舒適區的決心,不屈不撓解決問題的耐心,願賭服輸的魄力。簡而言之,它是一股不安於現狀,相信主觀能動性可以超越客觀條件的,比性慾還強烈的內心驅動力。


而這種強大的驅動力,沒有任何文章可以直接教給你。


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有勇有謀,但勇又大於謀。相比之下,勤奮專註聰明簡直只能算雕蟲小技,唯有勇氣才是一個人出類拔萃的核心競爭力。


最後,如果你的抽象思維能力實在有限,必須得看十分具體的例子去理解究竟什麼才是尋找資源並整合資源,強烈推薦你上網看兩個故事,一個是星巴克老闆舒爾茨當年在西雅圖開第一家咖啡店的始末,另一個是楊潔導演拍攝86版西遊記的過程。


以上,就是我在讀了這麼多年書,看了那麼多案例,和自己在殘酷的實踐中,能給出的關於「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很想成功,是不是就會成功了」的最好答案。至於你覺得它是醍醐灌頂還是勾兌雞湯,看你的了。


Good Luck.


轉載無需註明出處,就說是你寫的。


微博:風塵棋客

知乎:風塵棋客

微信公眾號:edisonlab

郵箱:yuzhouedison@qq.com


————————————————————

沒有回復留言的習慣,但是鑒於邏輯有明顯硬傷的小朋友開始成批量湧現,在這裡簡單更新一下:


其實在上一次回答「商業分析能力是怎樣煉成的」的問題時,我就驚奇的發現,近700條評論中,反對意見極少是關於我提出的那個TTPPRC商業模型的具體內容,而全集中在「好像看明白了這個就能賺錢了」。「和」你知道這麼多也沒見你多成功」

說心裡話,我之前實在缺乏拯救這些愚蠢的小朋友的興趣,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智力及格的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最起碼明白什麼叫做「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但是會極大地增加實現該結果概率的條件」。

直到剛才我仔細思考了一下,也許這也是一種經典的窮人思維方式,就是對於他人提出的一切解決一個問題的方案,都把它們默認為必須是「充分條件」,只要發現實現同樣的結果的人採取了其他方案或者採取了該方案的人沒有實現相應的結果(比如:有錢人也有沒什麼商業分析能力的,有很強商業分析能力的人卻沒有很有錢),窮人們就洋洋得意地以為自己才是更理智更清醒的。

天啦擼,怎麼會有精神正常的成年人會相信:理解一個商業模型,就必然能導出賺錢的結果呢,這不是弱智么。TTPPRC商業模型對於商業上的成功而言,很明顯是一「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但是會極大地增加實現該結果概率的條件」。

現在看看這個答案下面的一些留言:
————————————————————
批評了其他雞湯,自己又做了一碗雞湯 勇氣么 你睜開眼看看多少人在折騰,他們缺乏勇氣么。

感覺翻譯過來其實就一句話:真的想做就去做且肯定會成功,否則就是你其實並沒有那麼想。

「然而其實又是另一碗雞湯。說得好像你像富人一樣去拼,去整合資源,去開拓市場然後就會成功一樣。要真是那樣,這世界不知道多少富人了。」

"你這種思維放在十五年前還可以說的過去,但是現在有思想,有行動的人多如牛毛,可是成功的還是極少的那幾個人,個中因素其實就是你文章開頭說的誰誰誰其實是富二代云云……"

「現在許多事情,絕不是會整合一下資源,有一顆勇敢的心就可以成功的 做到這些,充其量也就是個小老闆罷了」

「我就隨意舉個例子吧,airbnb在美國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因此中國就出現了螞蟻短租,小豬短租等模仿公司,這種拿到錢整合資源的公司不下數十家,可是許多公司陸續倒閉或艱難維持,最早的模仿者愛日租已經倒閉。你所說的整合資源的人辦的公司多數就是這樣的下場,雖然有成功者,但是更多的是失敗者。「
————————————————————
親愛的朋友,你仔細看看,我在全文中可沒有半句話提到,有魄力去整合資源」就一定」能成為富人,也沒有提到「有錢人100%就得是有魄力」啊,王思聰就不用啊。

我給出的答案中的思路很清楚,清楚到完全沒想到這麼多邏輯混亂的小朋友原來需要單獨這麼一段:

絕大多數富人都是整合資源的人,而一個人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白手起家,想實現財務自由這種包含高度不確定性的結果,擁有超出常人的勇氣和強大內心驅動力是一個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但是會極大地增加實現該結果的條件,而且在一個普通人在成為整合資源的富人這個結果的諸多條件中,可以算是最重要的(在做到了這一點之後,你還得需要勤奮專註堅持,鍛煉商業技能,閱讀TTPPRC等等一系列非充分條件,才可能大大提高成功的概率),重要到可以算是一個成為富人必要條件。

從這個答案中讀出來「有勇氣就會成功」的小朋友,你欠缺的確實不是勇氣,是智力。

有勇有謀不一定能財務自由,但是朝九晚五確實可以避免餓死。上進體貼不一定能找到聰明漂亮的女朋友,只有嫖娼才能保證你睡到美女。這個世界上越是有價值的結果,越沒有充分條件。(這句話的邏輯是:「沒有充分條件」這件事,可以算是,「有價值的結果」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沒有充分條件「的結果就不一定有價值,但是」有價值的結果「必然沒有充分條件)。

我能幫你的就到這了。


很不好意思在這個問題下打一個廣告。是我提的一個問題,並且自己做了回答。因為我幾乎沒什麼粉絲,所以那個答案並不能得到關注,可是我想讓大家對孤立腎更多的了解,所以只能通過這個高票答案,非常抱歉,影響了大家的閱讀體驗。孤立腎是一種什麼體驗? - 安之的回答

我有一個朋友,男,父親是某銀行的行長,母親是公務員,家境殷實,從小富養。
高中的時候,他到了叛逆期,成績一落千丈,也聽不進別人勸。高考的時候分數剛好上了本科線。他父親勸他留在省內,讀一所專科學校,這所學校和他父親所在的銀行有合作關係,每年會有一定比例的畢業生直接去該銀行就業。進了銀行之後的事情,雖然也是要按照程序走,但是起碼父親的人脈和資源在那裡,以後境遇只會好,不會差。他不願意,執意去了偏遠省份的三本大學,似乎那個學校在我省也就招5-6個人的樣子。
大學裡,他沒有走學霸路線,也沒有完全向學渣墮落。而是動起腦筋做了小生意。從阿里巴巴上低價買進許多廉價連衣裙,然後到市中心擺地攤賣。一個月賺好幾千,賺了錢就請客吃飯KTV喝酒花掉,後來他拉上他們寢室的人一起干,幾個人還湊錢一起買了一輛二手麵包車方便進貨運貨,收入十分可觀。(之所以我知道得那麼清楚不但因為我們高中里是關係很好的朋友,而且我好幾次幫他在阿里巴巴上挑裙子的款式~)後來某個暑假他還邀請我們幾個高中好友一起去他讀書的城市周邊旅遊(那是個旅遊大省),他花銷很大,但是基本上沒和家裡要錢。
那個時候問他畢業之後打算幹什麼,他說覺得當地市場前景廣闊,且處於西南國界邊境,將來可能出國去東南亞某國倒騰賣東西,總之死活不會回到家鄉,過那種20歲就看得到50歲的生活。
說實話我很羨慕他。因為他有個聰明經商頭腦能發現商機,也豁的出去願意闖蕩,他可能過的生活,是我們接觸不到但是卻有點嚮往的生活,充滿了冒險和刺激。
大三升大四那年暑假,他家庭遭遇了變故,無非是幫一個不成器的親戚擔保貸款然後扛下了所有的債務。他家賣掉了給他結婚的房子,花光了積蓄還欠了一屁股債。
然後經過幾個星期思想鬥爭之後,他決定回家去,考銀行的職務,做一個小小的職員,每天朝九晚五,做三休一,見人便拉存款。他還是走上了那條他父母希望他走的路,做了那個能看到50歲的選擇。
因為他需要穩定的收入,穩定的工作,以支撐他的家庭。
我不否認他在銀行里也是有光明的前途的,因為他自己的努力,也因為他父親的關係。但是有的時候我也會暗自嘆息。
當沒有了經濟力量作為後盾的時候,很多選擇就會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在他家還是很有錢的時候,他可以做一些離經叛道的事情,去投資去賺錢去揮霍,就算他失敗了,他的家庭支撐著他,他不用擔心退路。很多高收益的事情都伴隨著高風險,而有經濟基礎的時候,這些風險也就不足畏懼。
當這個經濟基礎崩塌了之後,一旦他失敗,他將不知道之後的生活怎麼過,他將面對巨大的壓力的時候,他只能做一個最為穩妥的選擇,因為他經不起失敗。
所謂的富人思維,可能就是有這種「不畏懼」的底氣吧。


我想比較一下我的外公和爺爺。通過比較,可以看出兩人的思維差距。


兩個人年齡差不多90歲。


爺爺,約克人。當年很優秀,上過很不錯的大學,做過一段時間的大學教授。當地的小地主和農業主都認識他,可能因為他專業的關係。他比很多老年人要更加有想法,更加有威風。雖然他蠻有錢,但確實沒有「富人思維」。


外公,倫敦人,比較有錢。他也做過倫敦大學學院和帝國理工的教授。影響力和關係稍微強大一些,因為他的著作和他的理論傳到很多國家了。

他是做房地產以及心理學的(我知道,很奇怪的一種組合)。我覺得他更明顯有「富人思維」。


他們倆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非常內向,甚至都可能和我一樣是AS。


---


1)爺爺每次碰到「傻逼」或者各種不能忍受的人,直接火大爆發罵人。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但是外公好像一直都能包容忍受所有矛盾的事情。


小時候有幾次見過他們倆吵起來。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政治觀點不同。

他們都是很講道理的人,很注重邏輯(這也影響到我不少了)。

但是我爺爺這個人是從來不能下台階的,也完全沒有放棄和認錯的能力。

外公是比較和諧的人,沒有見過他大聲說話。他每次就能讓事情過去,安撫人家。

小時候的感覺是:爺爺外公都有道理,可是爺爺一直鬧,一直不接受新的想法。所以比較排斥他。


有一次,我十幾歲,和爸爸媽媽吵架了;第二天他們兩個都來我們家了。

爺爺說要把我殺了,說無論父母是否是對的,我是一個非常有罪的人,需要懲罰。

外公也說父母是對的,但是他花了很多時間跟我解釋,去理解我的出發點。

然後只有外公花時間告訴我下一步應該怎麼處理。


這就是一個思維的不同。

2)講講他們的資金管理能力吧。


外公是六七十年一直在省錢投資。前幾年他把住的大房子賣掉了,然後搬到南部海邊一個很便宜的小號房子了。

他每年都要去三四個不同的國家。雖然還沒去中國,但是他是一個非常全球化的人。

外公在一些其它地方也有房子,大部分時間沒人住,應該就是投資用吧。


爺爺我不知道怎麼回事,也不投資。十幾年前,他也把自己住了六十年的大房子賣掉了,結果是去買更貴的房子了。那麼多房間完全沒必要,但是他覺得很炫耀吧。

他出國不多,可能最近二十年沒有出過國吧。他總是把英國和約克當成中心,有點受不了。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區別是:如果我們家需要錢;爺爺會很主動給我們一大筆。但是外公會要求很多細節,並且要求利息之類的。爺爺很好,但是也說明他是一個很不謹慎很不計較的人吧。更尊敬外公這樣子有原則的。


表面上,外公有時候很小氣吧。即使比爺爺更富有,他也不願意多浪費一分一毛。

3)剛說了外公的房地產教育和專業背景。其實,從某個角度來看,他(以及他學生)給世界房產估算這行業提供了不小的貢獻和影響。在倫敦碰到過他的一些學生,他們現在在行業里都很牛。還有一些看過外公的書的人。他們問第一句話就是,「怎樣才可以聯繫到你外公?」


而爺爺就沒這麼牛的影響力。回家碰到爺爺曾經認識的老頭或中年人,也有,可是他們都更關注我爸的事情,最多就問一句「你爺爺還在嗎?」


我理解我爺爺,他從來沒有主動幫助人,這一點我很確定。外公呢,不僅會把利益關係想得更清楚,也會幫助很多沒必要幫助的人。他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所有人該有的慈善仁義。


之前在外公家住過,見過他很煩躁在計算數學模型的時候。但是外婆喊我們吃飯,或者讓我們去看電視,他馬上能夠變得很放鬆聽話。我也發現過他不喜歡出門,每次都是外婆出去買東西。可是他真的很通情達理,也很明白怎麼讓自己不著急。


爺爺就完全不一樣了。見過他很忙在車庫弄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誰喊他過來或者打擾他,他都不能忍受甚至大發脾氣。他社交能力比外公還差,因為他這樣會讓別人覺得被冒犯了。他會把所有事情怪在別人頭上的,也會覺得所有人要去阻礙他。所以爺爺和外公差別真的很大。

4)爺爺之前每次出去開車,我都嚇死了。他經常超速,不斷地在罵人。什麼事情都是其他司機的錯。奶奶在邊上一直讓他冷靜,他也一點都不聽話。反正如果去其他地方,他都要開車,不願意坐火車飛機。他覺得這樣很酷(他很喜歡汽車)。


外公當然也開車,但是開得很慢。他被警察罰過都是因為太慢了。哈哈,真的,跟蝸牛一樣。但是他出去什麼遠一點的地方都要坐飛機坐火車。他心裡很清楚;如果他開車來看我們,要四五個鐘頭。如果坐飛機過來就一個鐘頭加上兩個鐘頭在機場。他覺得開車多花兩個小時沒必要,油費也不便宜,還可以在路途上看書寫字。他各個方面想的很清楚。


給我的感覺吧;爺爺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所以他喜歡開車,買較貴的車什麼的。而外公不在乎,他只考慮自己的時間的價值,以及自己的舒服程度。


---


感覺外公和爺爺的背景本來就不一樣。但是和你們想的可能是反過來的情況。


外公這麼優秀,卻生在一個很一般的家庭。他父親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去世了。之後,都是他一個人在奮鬥。因此,他對金錢更敏感,而且很自信,不在意別人的看法,有耐心認真考慮和學習新的東西。


爺爺呢,出生在一個很富裕的家庭。自己本身就比較聰明,但是學習什麼的都有很多幫助和支持。他父母也一直健在各種幫助他,很難理解他為什麼會變成這麼激進的人了。同時他對金錢很隨意,是他背景帶來的壞處,也不是好處。各種浪費錢。


還有一個區別是:外公有一個支持他的老婆(我外婆),外婆天天照顧他讓他專心工作,外婆不會讓他接觸到任何突然發生的事情。所以他心裡有一種很穩定放鬆的感覺。奶奶就不是這樣的人了。她家比爺爺還更有錢,比較以自我為中心,不會考慮別人。這可能導致我爺爺變得越來越煩躁。也許他從來沒有過內心安定的感覺。


外公一直在考慮事情的價值,也一直考慮別人的感受。

爺爺一直在考慮自己的面子。

外公一直在想怎麼幫助別人,但是也很小心細節。

爺爺又不想幫人,又對花錢沒概念。爺爺覺得全世界是一個裝逼比賽。

這些是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的區別吧。


---


最後,我想到了自己繼承了他們哪些特色?我也不是富人,論不出什麼富人思維。

我好像和我外公一樣喜歡替他人考慮。也有他的一些數學和分析的基因吧。

但是我跟爺爺一樣就是我一直杞人憂天,很多事情很焦慮。


------


補充:看到評論里有幾個人說這篇回答跑題了。

不知道你們發現了沒有,不是有錢人的思維就是富人思維。

我認為的富人思維,是像外公這樣的思維。雖然他的出生沒有爺爺富。

希望可以給你們提供一些不同角度的思考。


------


補充:有人提到這兩種不同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怎麼會遇到對方,怎麼會在一起了。

之前我媽在劍橋讀物理。爸在謝菲爾德讀生物化學。

但是他們研究生在同一個大學。都喜歡爬山吧,所以開始在一起。


有一個很奇怪的巧合,就是爺爺和外公的房子,都叫做Lxxxx-Wood。

(在英國每個房子都要取名字的)

所以他們倆的家裡地址最上面一行是一樣的。剛認識就發現了。

這麼巧,爸媽大學畢業一起買的小房子也取名叫Lxxxx-Forest。

(好吧,中國人可能很難感受到這個巧合有多大意義。對英國人來說,選房名很講究的,

是代表家庭的一口號。說明外公爺爺還是有很多相似的思維。)

------新開公眾號分割線-----



從我接觸的一些億級富人來看,非要說有所謂的「富人思維」的話,那這種思維和「窮人思維」的分界線在於:

窮人,或者說普通人,是手裡有多少資源,才敢做多大的事情。

富人,是腦子裡先想到要做一件什麼事情,目標定下了之後才開始考慮要怎樣籌措資源。

很少有人意識到, 其實所謂主觀能動性也是天賦的一種,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很難後天學會。富人思維把「目標」和「資源」之間的邏輯關係給倒轉了過來,使得他們不會被一些看似無法逾越的門檻給限制住。因為有這種思維,所以沒有什麼攔的住他們做一件事:沒人可以請,沒錢可以借,不懂可以外包,限制可以規避,敵人可以和好,對手可以買通。

總之一句話,辦法都是人想出來的。

窮人思維的人永遠覺得自己的積累「還不夠」,時機「還未到」,方法「還需研究」,經驗「再要學習」,到底要滿足多少條件才能做一件事?說實話他們自己也不清楚,反正條件永遠沒有湊齊的時候。所謂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就是這麼來的。什麼東西都能成為攔住做一件事的理由,他們眼裡的世界到處是紅線。

尤其是一些讀了點書的,往往還沉迷於虛無縹緲的「自我提升」,覺得只要自己不斷練級升級,這也強那也強,總有一天世界會跪在自己面前。忙活到了最後連自己都忘了做這些是為了什麼目的。如果「目的性太強」是貶義,「缺乏目的性」就是另一個極端,可謂勤奮的糊塗蛋。 這類人你在任何時候去找他,他永遠處在「為做某事在準備」的狀態中,;而富人在任何時候都是「正在做某事」的狀態中,至於會遇到的問題,邊做邊想辦法,在戰爭中學習戰爭,辦法總會有的。

與之相對的,富人那種以結果為導向的倒置思維,其副產品就是極強的行動力。他們可以把一個「目標」拆成10個「條件」,然後這10個條件每個都可以當成一個新的目標,繼續往下拆,最後越拆越細,越容易落實,順著這張清晰的脈絡你很容易知道自己的計划進行到哪一步,節點在哪,甚至可以看出哪裡有捷徑,可以用替代路徑直達目標,許多看似毫無抓手的難題往往就是這麼解決的。

而且對富人來說,既然要籌措資源,那隻要能有利於實現目標,哪怕先要花下成本,許下諾言,那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借力」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所以總是以很小的資源撬動很大的資源,讓更多本不屬於自己的錢為自己所用,讓更多其他人為自己服務,這便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所謂,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
後記:說的是富人思維又不是富裕公式,抬杠沒意思。


我花了一個月時間找資料,對比,看評測,選定了一款造型比較奇特的筆記本電腦(索尼的 UX17,當時售價兩萬多),又花了兩天時間下決心、找商家。

入手後,有一次到一個投資人那裡談事情,他看到我這個筆記本,很感興趣,拿過去看了十秒後對助理說去買一個。


我借用一個會計術語描述:富人主要持資產負債觀,一般人主要持收入費用觀。

即:富人經營財產,一般人側重於收入和支出。


一個代表思維差異的典型表述是:王健林看著有錢,他欠幾百個億呢。


其實是,富人將凈資產變化量作為中心管理標準。最小化支出或負債,對富人並非效益最大化策略。

參考小學數學的"蓄水池問題",富人管理的就是「池水總量」,一個進水管,一個出水管。不計較出水量大小,而管理「池水總量」的增加,致力於池水成江海。

注,考量凈資產期初餘額和期末餘額的變化,在會計上又稱為"財產法"。

我認為富人思維主要起源於「抗風險能力」,船大則抗拒風浪的能力強,所以可以借水勢而行。但是財力不豐厚,增加風險相當於肉身下水,只會被吞噬。

請注意:本文寫的是富人思維方式,不是成為富人的招數和方法。是經濟基礎造成了「富人思維」,但這個推理並不可逆。不是說富人思維就是發財方法,這不是一回事。

第二個差別:錢在一般人是「生活資料」,富人卻可以作為「生產資料」。

所以貧者愈窮,富者愈富。


富人的錢更接近於"資金"。所以對「錢」具有客觀態度。視之為工具、資源、橋樑。


胡雪岩喊錢喊什麼?「頭寸」。就是一筆要調度的款子而已,和他的生絲、藥材沒有太大區別。

而一般人的錢叫做"開銷",錢裡面包含著勞動的辛苦和生活的尊嚴,使之無法客觀看待。

就像農民對糧食的態度,是帶有情結的。

這一點也影響了視野。


——

第三個差別,

從管理手段上來看,一般人的錢是有「數量單位」沒有「時間單位」的,富人的錢是有「時間單位」的。

一般人對錢作靜態管理,富人對錢作動態管理。


即使是同樣做生意,在技術層面也有差距,這就是"思維門檻"。


我有個朋友的家人給中糧集團跑運輸,幫著運豆渣之類食品加工的尾料,經營了一段時間,生意做得也不壞,但是資金一直非常不痛快。碰巧坐在一起時聊聊,原來是:中糧跟他三個月一結,他跟下面的車隊當天幹完了活就要結。


我說,這個就叫「賬期」,你給了上游賬期,但是下游沒給你賬期。你的上游太強勢,我就不說了,你對話和活動的能力要提高。——但下游你可以努力,據我所知,工程類項目上用渣土車,有的人的付款方法是「當日結算油錢,年底支付車錢」,既不讓有車的人有墊資之虞,也擁有了賬期。

他說,具體建議?

我說,建議你提幾個百分點的價,例如每1萬加500,艱難建立下游賬期。你現在拆借的資金成本更高,不如把錢給下游,這樣你的話語權更強,先從一個月一付開始。但是信譽必須像鐵一樣管理,一天不能延誤付款。

上游下游賬期有一個時間差,用錢就像水流一樣,如果進水口快,出水口緩。則可控度提高。

管理上下游賬期,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常規手段,講企業案例是因為可以比較直觀了解"錢"的時間屬性,不是說跑題去講企業管理——要看到是靜態支配金錢的思維方式的局限,決定了我朋友家人在生意中無法駕馭這一層。同樣,他可能在家庭金錢支配上同樣受到影響。


——————————————


註:-本文確實借用了會計概念,但是言明是借用,所以肯定不是講企業經營的財務方法(有人理解在生意上,但寫文章時沒有這個意圖)。例如,家庭也可以以凈資產來觀測家庭財產,銀行評估客戶有個詞叫"高凈值人群",就是說的這一點。最後講企業賬期也只是藉以說明資金具有時間性。


我知道,對於知乎這個中國最為高大上的社區而言,農業是個低小下的課題,區區1000萬也就是個小數目,好多知乎小中大V一晚上擼出來的都不止這個數目。

問題是不但我是個種地的,我認識的第一個掙到1000萬的人,也是個種地的。
他三歲的時候我就認識他,那時候我兩歲,你別說還是長得挺萌的。

這是我,千萬富翁名字叫熊偉,我倆實際上是從小一起和尿泥的發小。我沒有他照片,發個我自己的充數。

這是我,千萬富翁名字叫熊偉,我倆實際上是從小一起和尿泥的發小。我沒有他照片,發個我自己的充數。


我倆小時候總是干一些非常清真的事情,比如說用泡菜罈子裝硝酸銨炸魚啊,拿土槍打野鴨子啊,做陷阱抓兔子野豬黃大仙啊。我們倆都是動手能力比較強的人,曾經一起開發了一種電點火的土製雷管,還曾經自製潛望鏡偷看過村頭小紅洗澡——後來小紅成了熊偉的老婆,他至今對我看過他老婆洗澡這事兒耿耿於懷。

熊偉從小就表現出了一種異於常人的素質,他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創造問題。有相當高的直覺和能力,能夠把一個問題弄成兩個甚至多個問題,也能夠把多個問題濃縮為一個問題:

比如說我們有一次一起去打野鴨子。農村那種土槍,四川本地叫做砂槍,先倒上火藥,填上鐵砂子,用一根通條懟結實,在一定範圍內還是很有殺傷力的。我們的辦法是一人拿一根砂槍,匍匐到野鴨子附近,一人對著水面打,一人對著剛剛起飛的鴨子打。那天熊偉去鄉里的「2元洗剪吹」弄了一個很騷氣的髮型,90年代港台小青年的范兒,還噴了摩絲,穿著一身「西裝」和一雙解放膠鞋,拎著砂槍就跟我去了。
這種事情我們絕不是第一次干,儘管在草叢裡爬了不短的距離,熊偉依舊保持著「小虎隊」髮型沒有亂。這傢伙絕對有在19世紀美國西部當牛仔的潛質——殺了無數人,一身白西裝依舊纖塵不染。
春天來了,無辜的鴨子在湖裡優哉游哉的覓食、嬉戲、交配,絲毫沒有意識到兩桿罪惡的獵槍已經對準了它們。然而熊偉開第一槍的時候,傳來的不是熟悉的「啪——呲——咣」,而是一聲乾淨利落的「砰!」以及一陣撲面而來的衝擊波,他的槍炸膛了。
這雜種懟完鐵砂子,忘了抽出通條
除了熊偉本人被火藥炸得一臉漆黑,「小虎隊」髮型也跟亂雞窩差不多,其餘的損失就是那群野鴨子吃了這一驚,呼扇著翅膀投奔了自由、詩與遠方
我暴怒著跳起來,一腳踢飛了一臉黑炭的熊偉,爆吼一聲「老子日你仙人板板!」實際上我不可能日熊偉的仙人板板,他家仙人板板跟我家仙人板板是同一塊板板,而且這塊板板早就毀於「文革」了。
熊偉一把扔了後膛炸成喇叭花的砂槍,一把把我推了個屁股蹲,用比我高大約12個分貝的聲音吼:「你鬧個鎚子!老子遭炸了又不是你遭炸了,你慌個鎚子!」

我真的不用慌個鎚子,炸膛的又不是我家砂槍。大家不用心疼熊偉的髮型——反正誰現在要剪那個髮型,肯定被當成農民工。他心疼他家砂槍,也不對,他心疼砂槍炸膛以後回家被他老爹揍的那個屁股。
我們必須把砂槍喇叭狀的屁股恢復原樣。
那是一桿飽經風霜的砂槍,原來的槍托已經破損,是我跟熊偉一起用別的木頭釘的歪歪扭扭的槍托。但是它依舊是一把砂槍,一把能夠讓野鴨、野兔和野豬聞風喪膽的砂槍,有著一根完整的槍管和擁有美妙弧線的擊錘。
就是在那一刻我認定了熊偉能夠發財的——他把喇叭狀的後膛鋸掉一截,用502粘在了膛底。相應配套的還鋸掉了一截破損不堪的護木。

這把砂槍一直掛在熊偉家堂屋旁邊的牆上,熊偉照舊扛著跟我一塊兒出去打野鴨子,但是再沒人敢往裡填火藥——他爹居然一直到鄉里派出所把砂槍收走,都沒有發現槍管短了一截。


這種善於應付問題的特質,雖然沒有在熊偉的學業上得到任何體現,但是在以後的生活和他發家致富的過程中,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的。
實際上我們同一批小孩,只有我跟熊偉還在務農,別的都在打工、開小飯館或者混些別的什麼。
他後來決定包一片山種核桃

他善於把一個問題弄成無數個問題的特質就體現在這裡

核桃根本摘不下來。
他承包了1400畝山地種核桃。核桃樹不知道大家見過沒有,長得很快,產量也不低,問題在於怎麼把這些核桃弄下來,運出山區,賣成錢。2004年的時候我還在西藏邊境上當軍官,他的核桃樹就已經碩果累累了,開始僱人摘下來賣錢。
這時候他才知道傻眼:沒有公路,運不出去;核桃樹上的核桃很難弄下來,山坡太陡,栽樹容易摘果子難。他請了20多個工人,拿竹竿去抽,打下來的核桃賣了剛好夠發工錢。要想賺錢,需要修公路、修小路、想辦法簡單輕鬆高效的把核桃從樹上弄下來。

那時候他跟小紅已經結婚了,小紅雖然不知道我們偷看她洗澡這個事兒,但是知道揍老公。四川娘們兒都是這個德性,一言不合就擰老公耳朵,古時候叫這樣的男人「耙耳朵」,那時候叫「12頻道」——老式黑白電視機換頻道也是靠擰。熊偉的耳朵被擰過來擰過去,後來已經夾不住香煙了。

面臨著越賣越虧的境地,熊偉同學充分發揚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中華民族樂天知命的傳統,氣得半夜跑去拿頭撞核桃樹,花了一個冬天把核桃樹砍了個精光。

但是別忘了,我們的熊偉同學善於把多個問題變成一個問題的

他深刻地認識到,核桃樹之所以虧錢,關鍵在於交通不便,核桃運出去是鐵定虧錢的。當然他認識得這麼快,也有他老婆擰耳朵的功效在裡面。我2006年冬天回去過年的時候,熊偉還是處於一蹶不振的狀態——問題癥結找到了,解決辦法卻還是沒有。

我倆一塊兒去釣魚解悶,熊偉就成了我們村裡第一個打耳洞的男人,他甩魚鉤的時候,把魚鉤掛自己耳垂上了。
也不曉得他走神到了什麼地步,往前甩魚餌的時候,魚鉤莫名其妙的掛了個彎,扎紮實實的鉤到這個倒霉蛋耳垂上面,怎麼也取不下來。魚鉤這東西兩頭大,一頭是倒刺一頭是栓魚線的頭,往哪頭取都會對熊偉同學已經被他老婆摧殘過的耳朵造成不可磨滅的傷害。
回家後他老婆小紅一邊流著眼淚一邊罵他「賊龜兒子」,拿出納鞋底的工具分分鐘就把自己男人耳朵上的魚鉤取下來了:她先把耳垂扯大一點,等洞大了一把就薅下了魚鉤。

熊偉耳朵上滴著血,砰的一巴掌就拍在吃飯的八仙桌上,把我跟她老婆都嚇了一大跳。他老婆以為這麼多年打老公如今天道輪迴報應不爽,自己老公這就要發飆了;我以為這小子急火攻心痰迷心竅時運不濟,這娃怕是要哭出來。

事實證明我們都錯了。

熊偉把許多個問題濃縮成了一個非常容易解決的問題

他在原來核桃樹林所在的位置,種了竹柳
竹柳是一種速生樹種,大概長這個樣子:

在砍完剩下的核桃樹樁上打孔,接種菌種,種上了靈芝。

在砍完剩下的核桃樹樁上打孔,接種菌種,種上了靈芝。

用砍下來的核桃樹種木耳:

用砍下來的核桃樹種木耳:


竹柳這個樹,極其容易活下來。把幼嫩樹枝剪成20厘米一根的短棍子,用吲哚丁酸鉀500PPM溶液泡一會兒準備好,然後拿一根鋼釺提一桶泥漿,去地里用鋼釺打一個洞,倒上泥漿,插上樹枝就行了。耐寒、耐水,不耐旱,四川這種雨水充足的地方長得很快,兩年時間就可以成林。林下死掉的核桃樹樁正好位於陰暗潮濕的環境里,用電鑽打個洞,種上菌種用稀泥一糊就行。

2008年的時候,熊偉的核桃林已經變成了竹柳林,粗一點的竹柳能有個7厘米胸徑。那兩年造紙行業行情很不錯,但凡是個單位都已經普遍使用上了印表機,造紙用的木材挺值錢的,最高賣到過700元/噸。熊偉也不著急砍樹,直接叫了個老闆過來看——你自己算算蓄積量,咱們談整價吧,反正就這1400畝你自己看著給。

老闆也爽快,按照550元/噸的樣子給了個整價,第二天鏟車、挖機、泥頭車就進場了,熊偉的每個山頭下都有了一條湊合能用的土路。剛好第二年趕上「村村通工程」,政府一看這路基都有了,順便再給點錢硬化了吧。於是我們村終於通了正兒八經的水泥路。

現在熊偉依舊在種竹柳,但是已經不會再整個賣掉,而是自己建了個加工廠打木渣賣。竹柳林已經實現了輪作,每年可以出產紙漿用木材2000多噸。還有個規模不小的食用菌場,買了個皮卡車天天往城裡送各種食用菌。竹柳林下的核桃樹樁早已成為了過去,他現在在裡面養跑山雞

他現在有了個兒子,名字是我給起的,叫熊豫章,挺文縐縐的,他兩口子都很滿意。要等他兒子上學很久以後才能意識到這個名字實在是太好起綽號了,那時候他才會意識到我開了一個惡毒的玩笑——魚與熊掌。

——————————————————————————————————————————
看更多農業知識,請到我的專欄:圍農夜話 - 知乎專欄


我的朋友馬哲,考研失敗之後被迫創業,辦了個考研輔導班。講課時看上一女學生,為此苦修 PUA 學,雖然還是沒追到,卻在網上成為戀愛導師。就此挖到第一桶金,殺入期貨市場,不久爆倉,寫了本書叫短線交易秘訣。出書之後變身正能量大V,通過指導粉絲什麼是「富人思維」,終於實現了財務自由。


"Spend your money on the things money can buy. Spend your time on the things money can"t buy."

- Haruki Murakami

Good advice for all wealth levels.

來自Quora的一個問題:What can poor people learn from rich people?
回答者Ashton Lee - Quora


「偉大的人不是生下來就偉大,而是在成長過程中顯示其偉大「


富人思維,其實是從窮到富的奮鬥過程中,磨練出的一些品格和思維,任何有類似經歷的人你都能看到富人思維。比如《教父》里維多從貧窮的麵包店僱員走上教父這條成功大道,可謂充分詮釋了富人思維。

片段一:當教父維多失去工作的時候


看過《教父》的朋友都知道,教父有個家規,就是不在餐桌上討論工作。但在教父維多·柯里昂早年顯然還沒落成信條。

當時,教父維多在一家麵包店做僱員。一次晚餐,妻子問他,工作順利么?你老闆對你還好嗎?

教父面有難受說,別提他。

從這段對話,我們可以推理出,教父工作其實並不順利,他的老闆對他也並不好。

然後不久,由於當地流氓強迫麵包店老闆給他侄子提供一份工作,於是麵包店老闆出於成本考慮,立馬解僱維多。


接觸過人HR工作的人都會知道,一般人聽說自己突然被解僱,第一反應都是謾罵和詛咒。更有甚者還會要挾各種賠償。何況這個老闆本身對他就不是特別好。

但是教父維多不是,他先是平靜了下自己的情緒。然後回過頭來安慰麵包店老闆,告訴他「你就像我的父親」,並且表示感謝,不會忘記這份照顧。

---------------------------------------------------------------------------

這個片段其實有很多在人「思維習慣」的地方值得品味:

1、富人(包括正在走上富人道路的維多),都非常隱忍,善於克制自己的情緒。而相反你會發現,窮人常常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他人撕破臉。

2、富人善解人意,熟練地換位思考,不會輕易為難人。而窮人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感受。(或許暴發戶的二代也常常我行我素,但思維上本質還是「窮人」)

3、富人常常會讓別人欠他們人情,甚至在他們弱勢的時候。他們對未來的「投資」無處不在。而窮人永遠在計較別人是不是欠他,斤斤計較;更在乎眼前的利益。

片段二:當教父維多遭受敲詐的時候

他的夥伴是這麼反應的:


當兩個夥伴知道流氓的敲詐,他們本能的反應就是乖乖就範,理由有這麼幾點:

1、流氓是「野獸」,也就是心狠手辣;

2、流氓有更牛逼的老大罩著;

3、流氓疑似還跟警察來往;

4、不妥協的話,流氓會長期纏著他們。

而他先是這麼反應的:

而教父的本能反應是,開始分析雙方的實際實力:

1、他只有一個人,我們有3個人;

2、他有槍,我們也有槍。

然後又是深思熟慮地提供解決方案:


根據簡單的分析,其實教父心裡已經有一套解決方案了。

同時,有給了兩個同伴一個好處,即原來流氓敲詐的是每人200元,而他願意50元。讓兩個朋友欠下人情。

然後他先是這麼做的:

這一段很有意思,街道上大部分人對於流氓的敲詐大氣不敢喘一聲,更不敢據理力爭討價還價。

但教父維多敢於面不改色地直視,跟他討價還價。記住這個情節,流氓2次誇獎維多勇敢。

最後他是這麼做的

流氓發現了維多的勇敢,但他沒想到維多會如此膽量過人。在拿到100元不久,就馬上被維多在家門口槍殺了。

---------------------------------------------------------------------------

繼續分析

1、窮人最大的問題就是用條件反射式的本能去思考問題,恐懼不確定的未來。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是不可能,而不是解決方案。比如維多的夥伴一聽到被流氓敲詐,就害怕地要屈服,理由就是流氓本身很厲害,然後還有傳說的靠山。這樣的理由是不是很熟悉,我們在跟很多窮人聊成功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是這樣總結別人的成功的:他們有關係,他們有背景。

2、富人的一生永遠在思考方法與對策,「不要說不可能,沒有什麼不可能。 」富人心思縝密。對於被敲詐這件事,教父維多首先是實際分析了力量對比,發現其實並沒有懸殊。並且精心設計了應對方案,即刺殺流氓。而對於這個計劃,為了以防萬一,他守口如瓶,不給夥伴透露一點風聲。「我花了一輩子 ,就學會了小心 ,女人和小孩能夠粗心大意 ,但男人不行。」

3、富人與窮人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勇氣,充滿冒險精神。在流氓敲詐這件事上,教父維多判斷,如要一勞永逸解決問題,就必須幹掉流氓,並且判斷幹掉的難度並沒有想像的那樣大。在這個片段中一個細節非常有意思:流氓在30秒之內兩次誇獎了維多的勇氣。

4、富人永遠在投資未來,讓別人欠他人情。片段中,教父維多給兩個夥伴開出他們無法拒絕的回報理由,而報道只是記住這次幫助就行。因為富人明白「友誼可以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線。」同時「我相信友誼,並且願意首先表示出我的友誼。 」

5、富人常常擁有超強的行動能力,有計劃就馬上行動。維多一有幹掉流氓的心思,就在第二天結果了他。而換作一般人,估計罵罵咧咧大半天,最終依然只是鍵盤俠,嘴上做「英雄」。

片段三:當教父聽到兒子被殺的時候

當教父維多聽說大兒子桑尼被人槍殺之後,他第一反應不是咬牙切齒的要報仇,而是:我不要追查此事,我不要報仇,與五大家族的族長,我要安排一次會議,停止這場火拚。

---------------------------------------------------------------------------

富人,或者偉人,常常都是膽大心細,極端地剋制和冷靜的人。這樣,才讓他們在殘酷的環境中生存,強大起來「不要憎恨你的敵人,那會影響你的判斷力。 」

成功和賺大錢,暴富本身就是一個極低概率的事情,你需要走過種種的坎,種種的不如意。高處不甚寒,自古英雄多寂寞!

而窮人,多少散漫,情緒化,易為小事動肝火,毫無大局觀。

片段四:當面對毒品生意的時候

在兒子桑尼死後,教父召開五大家族會議,在達成和解的時候又聊到了毒品生意。教父維多一開始因為拒絕毒品生意,引發了家族之間的火拚。這次,他還是依然拒絕毒品生意。

---------------------------------------------------------------------------

這一段主要談原則,談偏執的堅持。

相信大家聽說一句話: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

但很少有人對於偏執有真正理解,偏執的背後是對於未來的判斷和對於自我原則堅持。

而一般窮人,即教條,也容易改變想法。一方面,目光短淺,見小利而忘身。另一方面,缺乏堅持的勇氣,進而沒有為人處世的原則。而沒有原則的人,在社會根本就得不到他人堅固的信任。

片段五、當桑尼在談判中流露出心跡的時候

當土耳其人請求與教父維多合作毒品生意。教父斷然拒絕,但在談判過程中,桑尼流露出想做這個生意的意願。然後教父告誡他: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

---------------------------------------------------------------------------

這是一個經典的小插曲,也是《教父》情節發展的最重要一環。關於謹小慎微的道理其實之前已經講了:窮人常常把心思寫在臉上,而富人永遠心思縝密,滴水不漏。「不要讓別人知道你的想法。 」中國也有一句話:喜怒不行於色。並且把這句話送給了一個編草鞋的,後來這個人做了三國的一個皇帝。

成功是永恆的話題,包括成功衍生出來的富有和地位(權力),也包括貧窮。而決定因素很多,內因主要是思維和能力。最後,再講一個故事。

在一片原始森林裡,住著一群自由自在的原住民。

不久以後,另一群人入侵了這片森林,他們掠奪原住民的財產,燒毀房屋,並屠殺反抗的原住民。

窮途末路,原住民躲到附近的山洞裡一起商討對策。一部分人膽小如鼠,吵著要投降,要去做奴隸以換苟且偷生。而另一部分則人站了出來,說願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保護大家,但需要其他人在戰鬥期間提供一定的物資作為支持。

後來,另一部分站出來的人經過浴血奮戰,打敗了入侵者。有些人犧牲了,剩下的人載譽而歸。在慶祝的篝火晚會上,所有原住民一致希望他們長期充當原住民保護者。

再後來,保護者中最強的那個人開始自稱「王」。其他的保護者變成了貴族,被保護的人成了平民。大家也不覺得奇怪,只是總會有平民的小孩問:我們為什麼是平民,為什麼這麼貧窮?

而這個時候,國家誕生了。

寫了這麼長似乎只說了表面,更透徹的富人思維分析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號:偽磚家說經濟

http://weixin.qq.com/r/1z9XT9HEUYwurZUs92rF (二維碼自動識別)

分享一個白手起家的富豪關於財富自由的思考
掃碼關注微信公號不出意外可以讓你少奮鬥5年

----------------------分上一割----------------------


看到很多朋友留言,補充幾句:
1、富人不一定有富人思維,窮人也不一定是窮人思維。
但沒有富人思維的富人,富有一般來自家族繼承,偶然性的暴富(比如國內很多都是拆遷)等。比較典型的就是《教父》里教父維多的二兒子、女婿都不是富人思維擁有者,給家族帶來更多的不是支持,而是添亂和麻煩。
中國自古有「富不過三代」一說,根源在於財富可以傳承,但思維很難,甚至一個人的不同階段都會發生變化(比如唐玄宗的早年和晚年)。世事無常,敗掉財富容易,積攢財富很難。一種對的思維,其最大的價值是在人生或者家族起起伏伏中依然堅守一份內在的鎮定,同時隨著機會的出現又能東山再起。
或許,這也是古代大家族都會做家訓、家書的緣由,比較家喻戶曉的《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

2、富人思維是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但我們大概可以把一些優秀的特質和品質進行歸納。最核心也主要圍繞以下幾點:對成功的強烈渴望,膽大心細,專註,目標長遠以及對於人性深刻了解之後的善解人意等。這些特質,構建了一個人在社會可以「穩定上升」的可能,用投資邏輯講都是追求複利增長而不是「一夜爆富」。
其實,窮人思維大概就是在富人思維的對立面,回顧偽磚家這些年接觸過的形形色色窮人和富人,或者正在成長變化的人,基本如此。
我蠻認同馬雲的一個觀點:成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而富人思維,就是打掉失敗的必然,然後像猛獸捕獵伺機去把握一個個成功的偶然機會。

3、關於《教父》,藝術作品不是用來講理論的,但經典總是寥寥幾筆,將人性和道理勾畫得淋漓盡致。


知乎上這些小年輕的你們真是夠了。
這個問題,和另外一個問題,什麼是「窮人思維」? - 人生 ,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相信的,不過是一本武林秘籍。
這本秘籍能像牛頓力學一樣,根據初始條件,得出確定結論。

中國每年有超過十萬人死於交通事故。簡單的乘以自己的預期壽命,80年。
考慮下咱們這一輩中真正富人的比例,人這一輩子,成為富人的概率,和被車撞死的概率差不多。

人生根本就沒有規律!
或許會有一些辦法提高自己的概率,但對每個個體而言,並不存在特別顯著地特性。就好像彩票一樣,
就富人而言,致富的道路千千萬萬,正如佛教所言,正果的門有三千六。

見過不識字的財主嗎? 見過正牌哈佛醫學院的財主嗎?
非要在這些人身上找出來共性,有這個能耐,您還不如去搞統一場論呢。

今天劉鐵男都宣判了,我想也不算敏感。
就拿他說說事
這哥們自述,小時候因為白襯衣上有補丁,雖然身為學生幹部,列隊歡迎領導的時候,被當眾從前排換到了後排。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因此發憤圖強如何如何...

那麼我倒要請教了,這哥們到底是富人思維還是窮人思維?

說他是窮人思維吧,正是兒時貧苦,內心留下了不安全的感覺,才會在成年之後瘋狂攫取,最終進退失據,瘋狂攫取,最終才自取滅亡。
說他富人思維吧,他若不出事,正是兒時貧苦,這才奮發圖強,始終不忘自我鞭策,這才最終實現逆襲,權勢滔天,名利雙收。

那到底哪個是富人思維哪個是窮人思維? 現在沒出事的劉鐵男可是千千萬萬吧, 合著被抓了就是窮人思維,沒被抓就是富人思維? 合著我party的反腐倡廉,原來是以思想為準繩,以貧富為標準?

知乎一度有個很奇葩的風氣,就是合理化貧富差距。好像搞得窮人就天生該窮,窮人的孩子,就天生該不行一樣。
一直很奇怪,為何這個網站的三觀會在這裡扭曲掉。
後來想了一下,年輕人都一個c性嘛。
我剛上大學那會,看見家境稍差些的同學,不要說折騰折騰軟硬體,連怎麼關機都不會。
心裡也是帶著幾分得意的憐憫啊,心想這樣的差距,何時才能彌補。

慢慢走上社會,才懂了一個道理,就好像小時候你比別人多會幾道算術題一樣,兒時的見識,成年之後,分分鐘彌補回來。大一不會開關機的哥們,現在不但一口流利的英音美音自如切換,說起衝浪潛水頭頭是道。
知道的,就當他是個屌絲逆襲,不知道的,人家就是典型的高富帥。
知道的,看見這貨在莫名其妙的地方雞賊,總是脫不了年少時拮据的影子。
不知道的,看到的卻是他低調內斂不失奢華享受,一副新貴的氣派。

人不斷地成長,就是為了超越環境的局限。


謝邀。瀏覽了一下高票答案,大部分都在說「富人行為」,而不是思維。


我來說個思維層面的吧,它其實是一種做事的方法論,並不是所謂的富人思維。它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你的視野,增大你成功的幾率,自然也可能增加你獲得財富的幾率,畢竟金錢只是成功的副產品。

下面我們嘗試從一些事例分析推導出這個方法論,大家先思考一下當自己面臨以下情況時會怎麼做。

  1. 你是個學生,如何才能爭取到獎學金?
  2. 你是個企業員工,如何才能獲得職位晉陞?
  3. 你是個銷售員,如何才能擊敗競爭對手拿到訂單?
  4. 你去某個政府部門辦事,那個地方總有一大群人排隊要等很久,怎麼辦?
  5. 你是十九世紀初期的英國女王,中國通過茶和瓷器出口正從你國獲取巨額的貿易順差,你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如何處理?

一定要逐個問題都想一遍,這樣才方便理解隨後的分析推導過程,才能真正學會應用。

先初步分析:

  1. 作為學生,想拿獎學金,就好好讀書,考分最高自然獎學金是你的。但是,如何看待靠作弊獲得高分的行為?
  2. 作為員工,想獲得晉陞,就努力做出工作業績,更好得完成公司考核指標,這樣在職位競聘中可以獲得更高的評分。但是,如何看待靠給領導送禮獲得升職的行為?
  3. 作為銷售員,想爭取到訂單,可以分析總結出自家產品對比其它公司產品的優勢,靠向客戶推介這種優勢來獲取訂單。但是,如何看待靠給客戶送回扣獲取訂單的行為?
  4. 去政府部門辦事,一堆人排隊,你只能按順序等。但是,如何看待靠走後門能優先辦理的行為?
  5. 為了減少貿易逆差,你可以針對中國市場開發有針對性的產品以獲取貿易收入。你發現銷售鴉片可以獲得巨額貿易收入,但是清朝搞了個虎門銷煙,你怎麼辦?

繼續分析:

  1. 獎學金的發放依據是什麼?是學習能力的高低。即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到同樣的教育,有著同樣的學習時間和練習機會來鞏固所學到的知識,最後通過閉卷考試來獲得教育系統對個人學習能力的認可。但是作弊這種行為呢,通過藉助外界的力量,跳出了現有的測評體系,從而在原本針對學生自身能力的比賽中獲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競爭優勢。
  2. 職位晉陞的依據是什麼?理論上來說是員工給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同一個晉陞機會,誰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這種價值又會使企業中的所有員工收益),誰就應該獲得。不過這套評定程序又是如何運轉的呢,是完全客觀公開透明的嗎?那你需要爭取企業內部大部分人的支持。但如果評定體系的實際打分過程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少數領導的主觀意見,那麼給領導送禮自然就可以在讓送禮者獲得競爭優勢。
  3. 客戶發放訂單的依據是什麼?是所需貨物的性價比,又或者是所需服務的服務水平,這樣才能讓客戶的公司受益(這種受益又會使客戶公司中的所有員工收益)。不過選定供應商或者服務商的測評程序是什麼呢?是公開招標嗎?那你需要提升自家產品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競爭力。但如果形式上是公開招標,但實際上客戶公司的個別負責人擁有訂單的最終分配權,那麼給客戶提供回扣自然可以就可以讓行賄者獲得競爭優勢。
  4. 辦事順序的依據是什麼?是先來後到,是以每個人的時間都同樣寶貴作為判定依據。但是走後門這件事呢,通過找到了具體負責辦事的人,讓他在既定規則之外給你開了個綠燈,從而在這種排序中讓你獲得競爭優勢。
  5. 國際貿易的原則是什麼?是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在雙方不刻意設置貿易壁壘的情況下,通過生產對方需要的產品而獲得貿易收入,提升本國的財力。當清廷認為英國輸入的產品對本國產生危害而禁止銷售時,英國本可以替換生產其它產品重新進入中國市場。但是它卻選擇了發動戰爭逼迫清廷接受鴉片,並以「索賠」的形式狠狠得掠奪了中國一次,這就跳出了「原有的」國際貿易規則,從而在國力發展的道路上獲得了競爭優勢。

好了,現在再想一想,從上面這些話題,能總結出來什麼共性的東西?

很多時候,當我們面對一個問題,會習慣性的先去找處理問題的規則,然後在規則之下,我們會進一步研究如何把這件事做到最好。簡單說,可以把這種思維模式描述為「特定條件下的最優化」。

但是上述例子的分析突破了這種思維模式。

  1. 獎學金的問題。特定條件是客觀的閉卷考試製度,最優化是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作弊破壞的是特定條件。
  2. 晉陞的問題。特定條件是客觀的競聘制度,最優化是員工個人能力。給領導送禮破壞的是特定條件。
  3. 訂單問題。特定條件是客戶公司的整體利益,最優化是產品的競爭優勢。給相應負責人送禮破壞的是特定條件。
  4. 排隊辦事問題。特定條件是先來後到,最優化是先來。走後門破壞的是特定條件。
  5. 鴉片戰爭問題。特定條件是平等的國際貿易,最優化是本國產品的競爭力。鴉片戰爭破壞的是特定條件。

做事的第一層思維模式是如何在特定條件下做到「最優化」,而更高一層的思維模式,是如何利用規則。這裡又可以細分為幾種情況:

一、如果你滿意現有規則,那就往最優化上努力。當有人不守規則時,阻止他。當有人想改變規則時,判斷這種改變是否對你有利,如果有利就支持,如果不利就反對。
二、如果你不滿意現有規則,但有能力改變它。那麼改變它,重塑一個有利於你的規則。

三、如果你不滿意現有規則,但卻無力改變它。那隻能先去適應它,然後按照規則的要求往最優化方向努力。

四、如果你不滿意現有規則,卻無法直接重塑規則,而你又不甘心完全服從規則,那就要嘗試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引導推動規則制定者把規則往有利於你的方向上調整。


在進一步分析之前必須強調:破壞甚至重塑規則是需要代價的,往往伴隨著相應的風險,你需要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改變規則,以及失敗時是否能接受相應的損失。對於老闆姓來說,最大的規則是憲法。很多犯法的事都能賺大錢,但代價也是巨大的。不過我們可以在合規合法的大規則下,分析運用有利於自己的小規則。


以下結合具體事例分析如何應用,單純從利用規則的角度展開,至於動機是否正義並不討論

一、如果你滿意現有規則,那就往最優化上努力。並且推動建立針對破壞行為的懲罰規則,再不斷用新的規則彌補原有規則的漏洞,從而保證規則始終對你有利。

  • 比如獎學金問題,好好讀書沖著最優化去。當發現有人破壞規則(作弊)時,阻止(舉報)他。並且推動建立懲罰制度,比如抓到作弊開除學籍。
  • 比如官商階層,當有人推動唱H打H破壞現有利益分配規則,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阻止這種破壞,一方面利用現有規則限定破壞者的行為(針對個人腐敗問題、作風問題開展攻擊),並且建立新的規則(明確私有產權)來鞏固自己的優勢。

當別人在推動改變規則時,一定要仔細辨別這種改變是否對自己有利,改變規則的動力,一種是維持已有優勢拉大與競爭者差距,一種則是不滿意當前規則希望改變。又因為後一種往往面臨著巨大的改革壓力,所以會使用很多迷惑性手法。

  • 比如高考改革相關問題,近年來有一股輿論,就是批評現現有高考制度唯分數論,靠填鴨式教育扼殺學生創造力,應該改革成包含更多素質教育興趣教育的綜合評定製度,以及開放大學自主招生等等。很多人也支持這種改革,但其實這群支持者又可以細分為能從這種改革里實質受益的,以及以為自己能從中收益但實質受害的兩大類。現有的應試教育高考制度雖然有種種弊端,但仍然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公平這一基本原則,在這個制度之下,雖然師資力量對學習結果有影響,但最核心的仍然是比拼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然後一旦增大素質教育的比重,這種競爭就會從學生自身的競爭變成學生家庭資源投入的競爭。一旦放開自主招生,這種競爭更是會變成學生家庭人脈的競爭。所以,是否應該支持這種高考改革,實際上取決你所處的社會階級。如果你家有權有勢當然應該選擇支持,這樣能把自家的財力和人脈轉換成孩子的競爭優勢,而如果你只是普通家庭甚至是貧苦家庭,不想吃應試教育的苦還指望著輕輕鬆鬆搞素質教育,結果就是自尋死路。

高考改革這個例子在某種角度上恰恰又和第四點吻合,即嘗試利用現有資源,呼籲引導規則制定者把規則往有利於你的方向上調整。有權有勢者支持高考改革恰恰是在把這一制度往有利於自己後代的方向上調整。第四點也是最有趣的,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無法完全確定最終結果,往往需要在過程中不斷調整方向,這個最後詳細聊。

二、如果你不滿意現有規則,但有能力改變它。那麼改變它,重塑一個有利於你的規則。

  • 比如當面臨職位競聘,而選拔規則是相關領導的個人看法,這個領導又認為唯親,那麼可以採用舉報、投訴以及製造輿論等方式破壞原有的規則,重新建立一個更加公證客觀的制度(比如公開競聘,群眾打分)。
  • 比如學習能力不好,又希望獲得獎學金,自然就會選擇破壞規則(作弊)。
  • 比如英國對清廷發動的鴉片戰爭,比如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比如冷戰,從破壞規則重塑規則的角度出發可以更容易看清各種戰爭行為以及政變行為,往往越是老牌帝國玩規則玩得越順手。
  • 比如聯合國、安理會、WTO、APEC也是都是各種規則,每個國家都想在規則下獲益,而當某些國家認為現有規則對其不利時,就會選擇破壞規則單獨行事,比如美國繞過安理會決議發動的各種戰爭行為。
  • 比如最近挺火的如何評價 2010 年柴靜對丁仲禮的採訪? - 環境保護 ,裡面展現的「碳排放」恰恰是發達國家在試圖建立新一輪全球利益分配規則,而且給這套規則包裝了一套有迷惑性的宣傳言辭,感謝上蒼有丁院士這樣的民族脊樑為了我們的生存權益而據理力爭。
  • 比如中國自己主導的3G、4G通訊標準,即使這些標準在技術水平上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但對於整個國家而言,仍然是巨大的進步。以往的規則怎麼玩,是跨國公司組成技術聯盟,靠行業標準和專利全世界賺錢,而現在呢,首先不進入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就無法真正實現全球化,再者要進中國市場就得按中國的規則來,這種玩法的進步意義和實際價值遠遠超過技術水平本身的比拼。而且實際上4G的效果表明中國主導的規則並不比外國差,再者基於龐大的市場和規則制定權,可以搶先建立下一代的規則,比如5G。這是從來料加工,到開場子收保護費(專利費)的巨大轉變。
  • 比如乒乓球,中國隊技術逆天,外國體育界一方面會從中國挖教練,提升自己的最優化,另一方面在認為提升最優化仍然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從規則下手做出改變,比如小球變大球,比如21分改為11分制,比如無遮攔發球,比如禁膠令等等,而中國乒乓界似乎仍然沉迷於自身技術的最優化。
  • 比如360,周鴻禕挺擅長於破壞規則,但在建立規則方面似乎仍然沒有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 比如小米,雷軍終於從追隨BAT的玩法變成了自己新建一套規則,爆發性的增長就是自然結果。至於網傳的各種雷軍演講、小米研究,大部分都是有意無意的往最優化的方向上扯,有意讓模仿者陷入最優化的消耗戰。

為了正義的目的推翻邪惡的規則和為了邪惡的目的推翻正義的規則,從破壞規則這個角度來說其實是一樣


三、如果你不滿意現有規則,但卻無力改變它。那隻能先去適應它,然後按照規則的要求往最優化方向努力。

這一段不細展開了,直接引用我在另一個帖子里的答覆,如何看待「也許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變成自己當初所討厭的樣子」這句話? - 鯉魚門的回答 ,「這個世界不是你每天睡醒了睜眼看到的世界,而是一股奔涌前行的洪流,你只不過是被包裹夾雜在其中的一份子。想像一下你被洪水捲走的樣子,真實的社會就如這洪水,你在洪水中抱上一棵樹得以保命算你運氣好,被洪水拍在礁石上送命算你運氣不好。在洪水中你還有那麼多好惡那麼多「討厭」的感受嗎?你所厭惡的某些行為可能恰恰是這個社會真實運行規則的一個側面體現。」

所以當你無力改變規則時,只能認清現實,調整心態,適應規則,在規則之下做到最優化。

四、如果你不滿意現有規則,卻無法直接重塑規則,而你又不甘心完全服從規則,那就要嘗試利用現有的各種資源,引導推動規則制定者把規則往有利於你的方向上調整。

這個部分最有意思了,等下慢慢聊。

-------
備選分析主題。
你是尚未獲得政府審批的壹基金,如何與紅十字會競爭?(這裡不涉及陰謀論,請作為一個案例來分析)
--------------------

繼續碼字中,可能有多次刪改,可在成文後再一起閱讀。


本人混金融圈的,引用一段投資家老喻的思想,說下我的理解:

概率思維

富人思維是把每一個具體的選擇,抽象為概率,只要期望上有勝算,就會一直下注。

假設你現在有兩個選擇:A.直接給你一百萬元,B.你有一半的機會拿到500萬元,當然還有一半機會什麼都沒有,你選哪個?

大部分人都選擇拿一百萬,因為這本就是飛來橫財,還是先入袋為安,如果另一個選項什麼都拿不到呢?我們都是損失厭惡者。選 B 的理由也很簡單,反正是飛來橫財,還不如賭一把。那我就繼續追問,你這麼選的話,如果正好落在那不幸的50%上,什麼都拿不到,你會後悔和心疼嗎?他們想想說,好像也有點,連那煮熟的鴨子也飛了啊。

這就是傳統教育慣有的思考方式:追求確定性,追求穩定的收入,穩定的工作。因為他們不敢於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恰好確定的選項是最具風險的。我們努力學習考一個好大學,選一個好專業,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從此就可以衣食無憂生活幸福。可進入社會才發現工作三年攢下來的錢依然不夠在北京買一個廁所。

那正確答案是什麼呢? 當然是 B。但是,我給出的理由不一樣:

一個熟知市場規則的高手會這麼處理。按照選項B的概率,如果 B 有50%的機會拿到500萬,這個選擇權就價值250萬。我承受不了這個損失,那好,我把這價值250萬的機會賣給一個有意願去賭的人,比如說用200萬跟他成交。那對於買的人來說,用200萬買一個價值250萬的概率權,在賬面上是非常划算的。而你現在有200萬了,是不是比選第一個100萬強得多?

你可能會說,我找不到願意賭那麼大的人。那我們優化一下上面的方案,你找一個比你有錢的人,你說:「我把這個選擇權賣給你,但是首付100萬,如果你中了,我要求再分成一半,你覺得怎麼樣?」

對你來說,100萬他作為首付給你落袋為安,剩下就讓他去賭個運氣,反正也比第一個選擇強。而對買家來說呢,他是拿100萬的成本去賭500萬的一半概率,這個買賣他也非常划算。接著往下想,這個方案還有沒有更近一步優化的空間呢?當然有!當然那就更複雜了。比如,把這個選擇權切碎了發行彩票,這樣就更是穩賺不賠,當然這個得有政府授權。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有點奇怪。開始面對的選擇,明明A是確定的,B是不確定的。可是這不確定的選項最後怎麼就變得確定了呢?而且收益要高得多呢?對啊,這個例子裡面,藏了這個世界的一個絕大秘密,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請注意,我這裡說的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而不是指窮人和富人。

窮人思維傾向於拿到確定的東西,他不要概率權。跟他們的直覺不同的是,穩定恰恰是最大的風險,因為不具備應對複雜環境的適應能力,環境的輕微變化會顛覆他們僅有的生存技能。而富人思維正好相反,他們意識到,機會就是風險,風險就是機會!他們其實是一件事。因此每次選擇的時候都根據成功的概率下注,不管每一次的成敗、輸贏,他一直都堅持這麼下注。我們人生在世,每一個選擇背後,都有成敗的概率。

請注意,珍視概率權不是讓你去賭,而是跳出本能的直覺,用概率計算每一個選擇,這樣直覺雖然有風險,但這已經是划算得不能再划算的買賣了。

窮人不珍視概率權,不是不去賭,他們反而更容易去賭一些極小概率的事情。比如「買彩票」,兩塊錢博一個發財夢。但是明白彩票原理的人都知道,用概率權計算彩票的價值,1分都不到,可是很多人卻花2塊錢買這個1分錢都不到的產品。銷售彩票的人是按照概率思維來設計這個機制的,穩賺不賠。所以就彩票這件事來說,是窮人在補貼富人。

富人是怎麼想的?我舉個例子:扎克伯格,Facebook的老闆,他當年剛創立Facebook公司4個月,就有人出價1000萬美元要收購他的公司,兩年後,雅虎公司出價10億美元洽談收購。其間當然還有很多次機會,谷歌、新聞集團等等都曾經有過收購意向,每次出價對於當時的扎克伯格都是一筆橫財,但是每一次他都拒絕了。

你是馬上就拿到10個億,還是以百分之幾的可能性,在數年之後拿到1000個億?這是一個選擇,你看扎克伯格面對的這個選擇,跟我們今天剛開始舉的那兩個例子是不是很像?幾年之後,另一家創業公司Snapchat用類似的方式拒絕了扎克伯格的30億美元收購的邀請。這就是矽谷的精神之一,它可不僅僅是發財夢,它是一種財富觀,是一種對概率權的把握。

說實話本人剛開始也是不太理解那些風險投資人的邏輯。一個創業項目,看起來不是很靠譜,沒有任何確定性,投資人居然就敢成百萬、上千萬、上億的錢白給創業者花,而且還只佔很少的股份。直覺上這些投資人不是瘋了嗎?

事實與大家看到的也許不一樣,風險投資家並非 「富貴險中求,藝高人膽大」 ,也不是他有勇氣敢於下注,其實是和我們思考的角度不一樣,他們就是在使用概率思維。創業初期的公司可能都沒有盈利,但是投資人已經把這個行業的前途,這個創業者、創業團隊的素質和未來的市場風險等等都用概率思維給算過了,給出了一個估值。這個估值雖然是紙面財富,但是它包含了一系列概率計算,它是真實的市場定價。風險投資人就這麼持續下注,無數次之中只要有一次大賺,就全部回來了。

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在運行的,我們繼續用這個思維角度分析股票投資,變成兩種結果 :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派,就是用運用估值技術,花80塊購買價值100塊的公司股票,然後長期等待該公司回歸甚至超出市場價格,再賣出獲利。技術分析派,也就是用構建交易系統的方式,也就是量化投資,在滿足前後計算方式一致性的基礎上計算期望值,把期望值略微提高到50%多一點點,然後持續不斷的重複下注。

技術分析並非大眾投資者所理解的,虧錢了就是技術分析不到位,或者心態不過關。你應該這麼想,股票投資本質上是數學和執行力的產物,需要做的就是精確的計算和到位的執行力,否則股票市場對大眾投資者來說就是個賭場,玩的不是數學,是心跳。

所以,風險投資是一個有精確演算法的財富遊戲。那怎麼擺脫窮人思維,把握概率權呢?這就是世界留給每一個人的一道後門。有部電影《決勝21點》:說的是一位天才的數學教授在大學生中網羅了一批數學天才,關起門來訓練他們玩21點。然後指揮他們轉戰各個賭場,通過相互間的配合,贏了很多錢,最終又成為各大賭場的黑名單中人與追殺對象。

其中有個著名的,三門問題

視頻封面決勝21點片段youku.com視頻

這個答案就是反直覺的概率計算,希望您能通過學習打通任督二脈,認識和使用概率權。

望為有緣人指路。路過點贊,手有餘香。


我來說個笑話好了。

A,B,C三個人要去大樓的頂層。他們坐上了一部電梯,a開始在電梯里打太極,b在玩手機,c在發獃。後來他們都到了最高層,仰慕者們紛紛詢問,你們怎麼能爬的那麼高?

a說因為我堅持打太極,b說玩手機才是王道,c不屑地看了其他兩人一眼,留下一句,無為而治。

沒什麼所謂的窮人思維或者富人思維,硬要說,也許就是能不能意識到那台默默無聞的電梯吧。

舉80年代後的個例有意義么?煤老闆和馬雲的思維能粗暴地劃歸為一類么?80年代後的中國在風口上,我們恰巧都在經歷罷了。有人駐足著有人起飛了,有豬駐足著也有豬起飛了。是人是豬,風根本不在乎。

你不相信運氣,不代表運氣不重要,更何況是國運。

公眾號:WeBallsohard

這應該是個特別酷的公眾號。私人寫字爆照的地兒,也會分享在四大洲體驗過的酒、美食、旅行,還有愛情。希望大家最終遇上那個人,眉間是銀河,眼中有星辰。

http://weixin.qq.com/r/QzoBGXDEwC2-rTR6929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總結出三條規律,基本能cover所有情況。富人並不完全是生意人,非常優秀的專業人士仍然可以獲得巨大財富。而能夠獲得非常豐裕的人基本上符合如下三條:

1、主動塑造環境,而非,被環境塑造。
2、注重創造價值,而非,呆滿8個小時。
3、為他人解決問題,而非,總需要別人為自己解決問題。

其實富人思維根本就沒那麼玄乎,也沒那麼難。
我一直在知乎上倡導的是:通過簡單地改變行動,來改變思想。
沒有什麼思維模式,或者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只是我們往往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也就少有去行動。

我寫的這三點,其實都是容易做到的事情。試試看。
從不認為所謂「富人思維」是命中注定,只是有一些人更早地覺悟,更早地培養自己,訓練自己不斷這麼做,從而擁有的。

有道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可是,是不是能夠全力以赴的行動,取決於你自己。


我來換個角度,倒點毒雞湯。

既然說到「富人思維」,那就不得不提一下大部分有錢人的情況。

定個標準:本文有錢人指實際年收入超過千萬,優質房產超過兩套,豪車超過兩輛的一二線城市的非國企老闆

作為一個80後的富一代,平時相處的圈子是70.60後的富一代有錢人。二代們什麼狀態我不清楚,一代的普遍情況我是有發言權的。
(僅根據我所知的情況,二代除了一小撮無所事事的,大部分其實都比一代們優秀很多。這要感謝國家教育發展。但是他們的「富」並不是自己創造的,本文不談)

這些人的行業範圍,包括不限制於
醫院,江浙地區製造業,服裝,美容連鎖,餐飲,銷售,保險,直銷,房地產,房產延伸…


他們那一輩的「大部分」有錢人的特點總結如下:


一,固執,無法聽取現代的科學的意見
而不是像雞湯寫的,「富人思維」就是要多學習,多聽意見。

二,對戰略懶惰,對戰術勤勞
只願意在原來的思路上折騰,而不是像雞湯寫的,「富人思維」就是要積極規劃大方向,做好企業戰略規劃。

三,好騙,容易被保健品,傳銷,垃圾保險忽悠
而不是像雞湯寫的,「富人思維」是理性思辨。

四,信奉未知力量決定命運
表面雖然認為自己優秀,但潛意識裡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為什麼富起來的,所以會寄託於風水,神學,地獄…

而不是像雞湯寫的,「富人思維」是相信自己的奮鬥可以改變命運。恰恰相反,富人們看了太多的員工累垮在前線,他們潛意識裡早已不相信奮鬥改變命運——雖然嘴上不斷地告訴後來的人要奮鬥,要吃苦,要忍耐。

五,不了解現在的年輕人主導部分的消費市場。
對新市場的把握,喜歡靠主觀想像,或者說只能靠想像。
熟練使用手機,卻無法通過4g智能手機獲取朋友圈以外的有價值信息,分分鐘「一葉障目」。迷信所謂的「大數據」,追潮流,卻看不到潮流底下——教育普及,民智漸開,年輕一代從單純追求價格便宜,轉變為追求質量與價格,也就是「性價比」的本質。

而不是像雞湯寫的,「富人思維」就是要了解市場營銷學,知道營銷就是以銷定產,而不是以產定銷。

六,重套路,輕技術
從內心深處,看不起技術人員,不把技術當值錢的看。

七,天天把「情理法」掛在嘴邊
說著,並貫徹著中國做生意首先是人情,然後是道理,最後才是法律。
他們內心裡不事進步,不事生產,卻努力鑽營,用心搞關係。

八,對改革,變革充滿恐懼
對新鮮事物充滿恐懼,止不住的批評謾罵。很矛盾的,卻對新瓶裝舊酒的,新垃圾,充滿好感。(比如某直銷公司做個網店app,其實還是直chuan銷,但他們覺得這就是互聯網+了——這算個狗X的互聯網+)

九,做事業不是為了社會價值。
不是為了某一行業有所成就,或者成就大家的夢想,而是為了自己的安全感。因為小時候窮怕了,就是要錢,就是要資產——買了幾十套房子了,還要再買。為什麼?不知道,就是要買,買買買。
(我說我是為了更多的人(員工)過上好日子,為了正確的美容方法普及…在他們看來,我這是虛偽,而且只可能是虛偽。)

十,朝令夕改,管理混亂;相信威治,不信系統。
專業管理人員難以在這樣的舊企業立足。
…………

怎麼樣?是不是跟雞湯文里的「有錢人思維」完全不同??是不是跟你們家裡的長輩並沒有什麼區別


有人會問了,你這寫的都是缺點啊。

是啊,人與人之間差別能有多大?人身上比較突出的地方,才叫特點。而這些人,「當老闆當習慣了」,不把「進步反省」當做必修課,不把下面的人死活放眼裡的,特點基本都是缺點。

那為啥他們有錢??他們就沒有什麼優點了嗎?

非要說的話,有!敲黑板,這很重要!

一,努力,非常努力——但未必就比每天上班12個小時的你努力了,所以我覺得,換成「用心」更妥當。上班族們,往往是用力不用心。
二,精神壓力大,時時刻刻想著賺錢有關的事——這點沒的說,打工的比不了,嚴重降低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這也是有錢人的代價。
三,敢想敢做。而不是明明有想法,卻依然貪圖安逸,只敢混日子。
四,對「非常規事件」或者說「突發性事件」處理能力極強,對整個企業或者門店的,與利潤有關的方方面面都納入考慮(畢竟是自家的嘛)。而不像大部分打工(beiboxue)者那樣,只處理培訓過或者職責範圍內熟悉的內容,只考慮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

有錢人自己認為為啥有錢?
他們中有一大部分覺得,是命。

你以為他們是「謙虛」?
不,不是,他們其中有一部分,不,是絕大多數,真的覺得「這就是命」
所以他們很多人「信仰」「佛教」。

這裡的「信仰」和「佛教」都是一定要打引號的。

他們信「命」,
其實是因為起點太低,能力不足,不足以分析。
人總是把自己弄不明白的,歸結於神或命。

——其實他們的暴富,主要是因為歷史條件,是把握了正確的大方向
是鄧公說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看清楚,是主要,不是全部,我絕對不是那些否定個人能力,個人奮鬥,技術優勢等其他因素價值的「絕對主義」。

90年代富起來的那一批50-70後,絕大多數都是抓住了中國經濟野蠻發展的勢頭。那時候,你只要——
佔山頭,攀關係,拉壯丁,
開機器,猛生產,搶銷路。
你就能掙到錢。


而不像現在這樣,你即使開了店,開了廠,也未必找得到消費者,找到了,也未必留得住。銷路客戶都做好了,你也可能因為管理問題或者人才成本,人才流失等問題而瀕臨絕路。


就好像股市2000飛奔到4000點的時候,人人都能賺錢。(可是人人卻把自己當「股神」)

點到為止了。
————————————————
我想給大家一點什麼啟示呢?

時代不同,成功的思路是不同的。

曾經在中國發財靠的是「敢」,膽子大,運氣不差,就能賺錢。國家gdp有任務,你跟著發財。——這,不稀奇。

現在經濟放緩,老企業們效率低下,沒有銷量,人才流失,紛紛倒閉。這個時候你創業還能賺到錢,才叫本事。


當某些老闆總跟我抱怨現在經濟形勢不好,錢不好賺的時候,我真的會想:

你們這樣的粗放型企業,既不考慮升級技術產品,提高質量,又不重視變革銷售渠道,還不提高員工待遇。一個個的,把工資當做最大的負擔,每天想著怎麼少發錢。

當你們想著「如何用理想和情懷降低工資支出」,忽悠新員工「不要看錢要看平台」時,大量新興企業正在用真金白銀高福利招納人才,正在使用新方法,新技術,新平台,新渠道,新媒體,新廣告…

——年輕企業家們不淘汰你們,淘汰誰?


就好像沒有專業支撐的美容院,跟風遍地開花,又紛紛倒閉,我只想點個贊。
該!讓你們不學技術接著忽悠!!!

不是現在錢不好賺,是你們當時這樣賺錢,太好賺了。

————————————
那麼,什麼才是亘古不變的有錢道理?

讓我們以「三傻大鬧寶萊塢」的電影核心結束這篇我覺得完全沒有營養的垃圾回答——

「不要去追求成功,去追求卓越。等到你變得卓越,成功自然會來追你。」

成功是不可複製的。而人類智慧凝結出的方法,技術,以及個人不斷實踐的經驗卻是可以獲得的。
成功學是偽科學,因為它只給你雞湯,卻沒給你喝湯的勺子——它給人想法慾望,卻不給人方法。

只有行動起來,勤奮的同時學好用好「方法,技術」,把握機會,看準趨勢,努力拼搏,才能創造財富。

行動,行動,行動!

而不是去研究什麼「富人思維」。

與君共勉。

這篇文章真的沒有教你一點點「當下怎麼做才能創造財富嗎?」
不,其實我還是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工作的,願君懂得。


謝邀。

我不認識什麼大富人。認識的幾位在我看來很了不起的人,恰好也不是以富見長——當然比我富得多,但在我眼裡,他們的優點主要在別處,只是恰好還算富罷了。
他們也沒有特意總結過這些,只是偶爾跟我說過些,無非幾句老話。以下這幾句,是根據我自己的體驗,他們說得確實有道理的,包括:

有些事兒自己不能控制(時運,大勢,命中的貴人,某一波浪潮)。
但有些事兒自己能控制(自己的時間、自我提升、交際)。
控制好自己能控制的,然後等待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兒。


你所做的一切,無論好的壞的,都會多多少少影響到自己將來的,只是許多不明顯或不及時罷了。
對自己,算計控制得嚴一些;對別人,尤其是沒有直接利益往來的,別太算計——算不過來的。


許多道理,每個人都懂,做不做得到,就是兩回事了。

大致如此。


也來講個故事。

前段時間,跟一叔父輩的朋友吃飯,閑聊時談起他新換的房子。他略帶自得地告訴我,這棟位於市區中央地帶,使用面積250多平方米的別墅的成交價是450萬。而就在前一年,這個地產項目的均價還在600萬以上,只不過是短短的一年後,賣家為什麼會願意以75%原價出售?叔父是怎麼找到這樣的賣家?

總所周知,博士的經濟學與影帝大相徑庭。影帝主政時大肆開閘放水,金融機構也大膽地放貸,只要有抵押和擔保,銀行就會給借錢給你,你就可以把錢投入生產或消費,不管你怎麼使用,最終都會促進GDP的提升。這樣做的效果當然很好,我們國家也由此進入繁花似錦、烈火烹油的十年。等博士主政才發現不妙了,雖然他站在前所未有的浪潮之巔,但這滔天的洪水壓下來可不是開玩笑得。博士是個聰明人,他立馬來了個急剎車,收住金融機構借錢的口子,這就造成了前兩年的信貸緊縮,通俗點講就是「錢荒」。

「錢荒」為什麼影響那麼大呢?首先你要知道,做生意是需要借錢的,生意做得越大的企業,其實背負的債務越多。很多沒做過生意的人,一直不理解為什麼媒體一直在喊「實體經濟」不行,但身邊的有錢人照樣買車買樓到處消費,跟風嘲諷指責媒體唱衰中國。其實這是門外漢的誤解,富人的消費與他們的生意並無線性聯繫,生意做到一定級別上,消費是必不可少的,降低消費不僅不可能,而且還對生意有副作用。這裡就不展開說了,你只要記住這一點:富人的錢跟窮人的錢,不能用同等的紙麵價值來評估。

富人今天買了一棟600萬的房子,你只覺得他有錢豪氣。但你不知道,富人早就把這棟房子抵押給了銀行,並把貸出來的錢投入生意中。所以,富人在消費的同時也在增加資本,而且這些資本都會用於他的經營行為。你見到的那些富人,他們外表光鮮、舉止闊綽,實際上從頭到腳,包括房子、車子,都是屬於銀行的。但這絲毫不影響他一擲千金,因為只要他的生意能夠做得下去,銀行會源源不斷地把錢貸給他。

在影帝的時代,富人們過得很滋潤,銀行也很滋潤。但博士經濟學一出,銀行還是沒什麼事,富人們的日子就不大好過了。原本主動上門服務慫恿你借款的銀行,現在紛紛凶神惡煞地上門催款,你想要再拿房子去抵押也沒用,銀行是不會給這類客戶借錢的,而原先借來的錢也得還上。那這時怎麼辦,銀行的錢是不能不還的,否則就要被清盤坐班房。富人們要麼去找民間借貸,要麼只能變賣資產。銀行逼得越緊,資產的折扣率越高,所以那棟原價600萬的別墅,就是這麼進入市場的。

回到故事,叔父買下這棟別墅沒多久,就有另一家公司想出價500萬買它,也就是說這棟房子自動升值了50萬,如果叔父選擇轉手的話,可以賺50萬的差價。當然他並沒有賣,一來是打算自己退休後養老自住用,二來是他認為房地產市場很快就會復甦。果然不出他的預料,隨著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地產市場重新回暖,這棟房子又回到了600萬的價位。短短的半年間,他輕鬆實現資產增值150萬。

我這個叔父當然不算很富的人,他可知的資產就三、四處房產,價值在千萬左右。他雖然也擔任了某個副廳級的領導職務,卻沒有越權徇私謀利或者貪腐行為。上一段時間組織要求財產申報時,他每一筆都交代得一清二楚,子女老老實實的呆在身邊工作,也沒有多個身份證與海外國籍。可以說,他現今的財富,除了職務收入之外,大多是靠業餘時間的投資實現。綜合他的經歷,勉強可以假定為知乎標準的「富人」吧。

那麼,這個故事裡透露了什麼「富人思維」呢?

像這種高折價的別墅,是不可能在公開的房產中介或網路上找到的,因為業主虧本都要把房子賣了,目的就是要儘快拿到錢還貸款,所以他肯定先在自己熟悉的渠道內找買家。而叔父正好是個交遊廣闊的人,不管是政商藝文都有許多朋友,這個賣家正好是他玩收藏圈子裡的一個藏友,所以他才能第一時間獲知這個信息。

這告訴我們,信息永遠是最重要的。市場經濟的本質即是信息經濟,無論是動產還是不動產,商業機會還是投資機會,都要求你掌握最快最新的信息,你擁有了信息之後,才可以進行分析判斷,才可能做出決策,才有可能從中獲利。就算是一頭豬,也得知道風口在哪裡,否則是飛不起來的。你只有比別人先知道,才可能先行一步。

那麼,叔父為何要買這種別墅呢?當時的房產市場已經低迷了一年,多項限購政策弄得開發商焦頭爛額,很多人都在持幣觀望的時候買房,是個好選擇嗎。但叔父認為,中國的政治結構與現狀決定了,博士的經濟學雖好,但必然不能堅持下去。「錢荒」不僅不能促進結構調整,而且會對總體經濟造成極大傷害。唯GDP是不科學的,但沒有GDP是萬萬不行的。果不其然,今年伊始,政府口徑就轉向了「積極」與「穩健」。

這提醒我們,懂得分析判斷才能掌握先機。你擁有了信息源,獲得了第一手的市場情況,但不懂得分析判斷,也是枉然。更有甚者,懂得了信息卻做出錯誤判斷,那就更失敗了。手握金剛鑽,結果去討飯,太可惜。而這個判斷能力也不是憑空得來,是建立在你對信息的理解掌握能力之上,不僅僅包括書本上的知識,還有生活中積累的閱歷與經驗。你首先要能夠了解,才能夠對它們進行分析。

此外,叔父在買這套房子時,實際上只花了半個小時就拍板了。這半個小時,里有二十分鐘是在看房子,另外花十分鐘與戶主交談,雙方並沒有過多地討價還價就達成了一致。與此同時,實際上還有另外兩個人也想買這套房子,而且他們出價更高,但叔父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這筆交易。因為他看準了業主想要變現的迫切心態,同時又抓住政策即將轉變的風口,只要稍作猶豫,可能這套房子就被別人買走,或者業主重新抬價。斤斤計較毫釐之差,最終失去的可能更多。

這其實說明,不管你如何思考還是分析,更重要的是決策。富人之所以是富人,因為他們總是更快地做出決策,否則商機轉瞬即逝,這時候你再怎麼思考,都沒有用。這個決策能力,不是靠推導分析就可以得出的,而是建立在長期經驗積累上的一種直覺。在信息極度豐富的時代,決策能力才是至關重要的。過多的思考,實際上只會讓你迷失,是有害的。

說到這裡,有些同學可能不滿意了,看我東拉西扯地說了半天,好像沒有提到怎麼思維呀。「富人」究竟是怎麼「思維」的,怎麼操作,怎麼實踐,能不能給列個單子,開個方子,最好一步一步地、手把手地教。

對不起,這還真沒辦法列單子,「富人思維」不是天上的餡餅,你仰著頭張嘴就能吃到的。如果富人都這麼容易當的話,天底下到處都是富人了。如果你連花點時間,去消化理解這個答案都不願意的話,我想你是很難領悟「富人思維」的。

順便說一句,現在是購置房產的最佳時機。


卡耐基的成功學,培養了一群不要臉的樓道廣告黨,電話騷擾黨。
錢生錢的成功學,培養了一大堆違法犯紀的傳銷黨。

身邊的富人,
要麼心狠手辣,積累了黑財富之後洗白,
要麼是天生聰明,事事看到別人前面。
而不是靠什麼富人思維。

醒醒吧孩子,
不要沉迷與怎麼樣成功或者變成富人,
否則必將出賣你的靈魂和肉體。

好好做做職業規劃,腳踏實地做好自己應該做的,
回首往事時,不要因為虛度年華而羞愧,
展望明天時,不要因為不知何去何從而困惑。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手游《荒野行動》於 2017 年 11 月 13 日更新中的「遊戲世界觀迭代」?

TAG:創業 | 世界觀 | 商業 | 賺錢 | 思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