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者對國內技術書和作者的評價普遍較低?
新書的寫作已經進入第三個月,應該說,我自己對新版的 《OS X 高手進階》 下了非常大的功夫,查閱無數資料,自己動用了三台機器做了無數實驗,為的只是想把書,做成自己想要的樣子,讓讀者拿到書以後不至於感覺錢白花了,而且對自己的知識儲備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三個月以來,基本上沒有晚上3點前睡覺,滿腦子都是書,閉上眼都是代碼命令。冷落了家人,忽略了朋友,只要是有一點技術問題沒搞清楚,我自己一點干別的事情的慾望都沒有。
有時候,實在寫不動了,就在想,自己圖什麼?實話說我媽,我爸也經常問我圖什麼,這三個字我想了很久。如果說圖利,一年高手進階電子版的利潤大約有20萬,我想這也就是個入門程序員的年薪吧。如果說圖名,本來國內 Mac 群體就很少,能花100多塊錢買本書看的人就更少,我不知道名有什麼用?很多時候看亞馬遜,京東之類對於紙質版本 《OS X Mountain Lion 高手進階》的部分評價,感覺有些傷心,我沒有抄別人的,也沒有在書中胡說八道的,為何國內用戶對於國內作者的看法是這樣呢?國外的 OS X 書多,但是真心說能那得上檯面的,一個巴掌就能數過來。什麼 Missing Manual 之類的,實話說不如去看自帶幫助,可為何還有那麼高的評價?很多對我書的評價是,Google 都有,或者軟體誰不會用之類的,我想知道 Google 雖然好用,但是有事非常耗時,信息碎片化較重。至於軟體誰不會用就更搞笑了,難不成全國人民都會英文,都知道 GTD,Outliner 都是什麼東西么?
扯了這麼多,我就想問問大夥,為何國內的技術圖書作者不受待見,我想通過這個問題,也能激發自己的思考,看看如何來進行扭轉。謝謝。
--
非常感謝各位朋友在這裡的留言,我也非常有幸獲得了一些非常好的建議。
看來基本上我目前的方向是走對了,通過這一個Thread,也大大增強了我對於新架構的信心。
首先,國內技術圖書和作者不受待見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放眼全國其他領域的產品和生產者,真正受待見的有多少?題主本人平時購物恐怕也不會待見國產貨(比如Mac就不是國貨)吧,為何等自己成了生產者就感到不平了呢?無他,未能跳出自我的圈子而導致當局者迷而已。
真要說起不平,我可能更有理由些。同樣是IT技術書籍的作者,本人曾花了500多天全職寫作50萬字,結果呢?儘管該書在大陸和台灣兩地出版,6年來豆瓣上評分也穩定在8.9上下,總收入迄今竟不足2萬。不到題主1年的十分之一啊,我是不是該哭死呢?(後來在amazon和多看上出了電子版,出版社竟然都不通知我,稿費自然無從談起)
雖未拜讀過題主大作,但根據你的自述以及他人評價,我相信它是一本好書,也很可能超過國外的一些同類書籍。不過必須承認,國內IT書籍整體上比國外差了一大截,國內用戶不買賬是有充分理由且符合人性的,少數優秀國產書籍由此受牽連也是無可奈何的。畢竟,這世上從來就沒有真正的公平。
要說自己沒有一點不滿也是不可能的,畢竟也是凡夫俗子。但想到自己十多年來幾乎從不看國產計算機書籍,甚至連譯本也不看,又有什麼理由苛責其他讀者呢?事實上,我在書中就曾專門建議程序員盡量看英文原版的書籍。
至於國產技術書籍落後的原因,個人認為有幾個重要原因:一、整體上作者的技術比國外有一定差距。二、國人尤其是理工科出身者寫作能力普遍不高。三、國外書價更貴、讀者版權意識強,因而作者稿酬高,甚至可以此為生,故能安心寫作;國內則正相反,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談到寫書的動機問題,同樣也有人問過我。「利」就不說了,相比IT業的薪資簡直可忽略不計。「名」呢?可能會有一點,但也非常虛且少得可憐。真正的原因很單純:一方面,多年來心中有所得而欲分享為快;另一方面,眼見終日在編程小術上糾結而不見大道者甚眾,希望能點醒他們。現在回頭來看,我實現了初心,因此儘管實際收益有限,寫書仍是此生最不後悔的決定之一。
其實寫作還有其他的好處。除了有機會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外,寫作可將自己的知識更加系統化、理論化。寫作不只是智慧的結晶,它還是智慧的催化劑。相信每個認真寫長文的人都會體會到這一點,只是這年頭許多人連看長文的耐心都沒有了。
關於題主「如何扭轉國內技術圖書作者不受待見的局面?」的問題,可從以上國產書籍落後的原因上找答案,即:作者們要提高自身技術水平、理論修養以及寫作能力,讀者們願意為優秀的原創書籍買單而不是用盜版,出版商們少些虛誇的宣傳、多些實在的稿酬。這些當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並且此三方是互為因果的。和任何行業一樣,要真正改變現狀,必須生產者、消費者、中間商一起聯動方有希望。我的觀點是:永遠不要指望他人作改變,但要努力讓自己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世界也許不會因此而改變,但至少落個心安。心安的人漸漸多了,世界也就漸漸改變了。作為一個反心靈雞湯者,內心還是期待著那一天,儘管明知極難。
翻譯過也寫過書的人談幾點:
- 寫書是一個技術性的活,不是光有熱情就行的。尤其是技術類書籍,裡面頗有一些套路(規範)。而國內很多作者,即便程序寫得好,也沒有花足夠多的心思來研究寫作的規範,很多書一看大綱就沒想明白。舉個例子,我在動筆寫《正則指引》之前,光大綱就反覆搗鼓了一年多,最後才獲得出版方的認可。現在回頭看,才深覺這是很重要的。
- 國內好的編輯缺乏。一本好書的出版,編輯的貢獻絕不可忽視。但是國內能做到稱職的技術書籍編輯太少了,不少是從文學行業轉行而來,更多人根本不懂技術。所以充其量只能審訂一些文字方面的問題。比如編輯一本講iOS開發的書,如果自己不懂iOS,也看不懂,只保證文字上沒有問題,而讀者是希望讀了這本書真正能學會iOS開發的,所以書出來仍然會被作者罵。
- 很多人跟著瞎起鬨。那些罵國內書罵的最凶的人,很多人一年也不看幾本英文書,甚至根本不看幾本書,他們在網路上罵國內書,就跟巴甫洛夫的狗聽到搖鈴就流口水一樣自然。其實就我所見,各種翻譯版的問題確實不少,常見的是典故沒有翻譯出來,或者比喻弄錯了對象,只是在光環籠罩之下,很多人根本沒有細細去分辨。
在翻譯了幾本書,也寫作過自己的書之後,我覺得自己的心態有了很大的變化。再不是辛苦翻譯一本書,然後守株待兔一樣等著讀者誇獎,社會反響,而是把寫作當成對自己的磨練,最重要的是對得起自己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傾注心血梳理並分享自己的知識,對別人有意義,對自己也有意義。如果總覺得「我花了多少精力,沒得到應該的,大家對不起我」,久而久之成了怨婦心態,最終不開心的還是自己。
我不知道別克有沒有聽過這麼一句話,叫做「users don"t read manual」。這也是 manual 類書籍比較尷尬的原因。
用戶真正願意讀的,是軟體背後的 domain knowledge。比如說,有人發現 finance software 的用戶比較願意讀 manual。分析發現,他們讀的其實是 manual 里關於 finance 本身的 knowledge。Photoshop 的用戶讀的是圖形處理本身的 image model,color management,blending mode 這樣的 domain knowledge。
軟體的 UI 中固然存在很多知識,無奈用戶不願意通過 read 來獲取。這是一個事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只能是在 UI 設計方面不斷研究。書的作者也很難通過寫作手法和努力來改變用戶的習慣。唯一途徑是多在 domain knowledge 上側重。從10多年前初學計算機時看本系老師寫的天書一樣的C語言入門教程,到現在只看英文原版的技術書籍,我試著歸納一下:
1. 文字水準。大部分中文技術書都是譯作,而很多譯作水準不高,給讀者群留下了「中文技術書太差」的壞印象。而譯作水準低這件事,並不能完全歸咎於譯者,我認為現代漢語作為一種語言在表達精確的邏輯概念時有先天的不足。我曾經翻譯過一本技術入門書籍,在此過程中遇到很多難於用漢語表達清楚的概念。英語的一些句法結構,非常利於描述系統的結構、邏輯關係。比如使用定語從句,可以使句子的主幹清晰明了,讓讀者可以從較高層面得到一個理解,而從句對此進一步細化。而現代中文的表達習慣是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前,這讓讀者難於迅速定位句子的主幹,甚至有時會造成歧義。而技術書籍的譯者大多是理工專業,對文字的駕馭能力有限,所以會出現譯作難懂的現象。
2. 內容。軟體行業的技術,大部分發端於美國。很多書甚至都是技術的發明者自己寫的,這樣的第一手資料顯然會更有價值,而傳過幾手以後,不可避免會混入一些個人觀點,甚至謬誤。大多數人選擇英文書,並不是覺得外國的東西就比中國的好,事實是,軟體行業的中心確實不在我們這裡。
開始接觸技術書籍,完全是上了大學之後了。我的一門技術課的老師,整個系都公認的技術牛人,在給我們講到HTML、CSS、JavaScript的時候,推薦了一些書,當然,都是豆瓣上的超高分外國技術書籍,從那時候開始,我便有了一個習慣,真正去找技術書籍,我就上豆瓣,輸入相關信息進行檢索,只選最高分而且熱銷的那一兩本書來買——事實上,那些書都是國外的。這一年買的技術書總價加起來應該有七八百了,應該也能說說。
不懂為什麼,我發現身邊的人都抱有這種想法:IT技術書籍,國內的不行,國外的才好。我承認,我或多或少也有這種感覺,雖然我並沒有真真正正去把國內外相同類型的一類書進行對比,一般人也顯然沒有那種精力沒有那種機會去進行對比。那麼這個時候,最省事最高效的做法是——看別人的推薦。馬太效應可以說在這個角度很能解答問題的,國內的技術書籍一開始沒做好,於是給國人養成了「技術書籍外國的才好」的觀念,這種觀念一下子很難扭轉過來。
舉兩個例子吧:
例如,我上學期零基礎(C的基礎也沒有= =)學PHP,用以配合MySQL、Apache構建動態網頁。我就不會配置Apache,在圖書館翻了所有涉及PHP的技術書籍,只有一本講到詳細的Apache配置過程,然後我根據書裡邊教程配置了一個下午……還是沒配置好 = =。。。後來才知道有一種神器叫WAMP/MAMP/LAMP……那時候我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麼的糟糕。
==》我想借這個例子說一下,在有WAMP/MAMP/LAMP的情況下,那本國內技術書手把手教我根據代碼來修改、配置整個Apache和MySQL顯然不是我想要的——如果一開始就跟我說明有WAMP,我就省下了一個下午「手把手跟著教程修改最後還失敗」的時間。隔靴撓癢的事情最不受待見。
第二個例子,我在備考計算機二級MySQL的時候。一開始,我是堅持依靠一本《MySQL必知必會》妄圖拿下MySQL二級,結果慘敗——那時候我手上還有兩本MySQL的國內書籍——《資料庫基礎與應用》和《二級教程——MySQL資料庫程序設計》。光是從讀書的角度,讀起來最舒服的必然是《MySQL必知必會》,講的很淺顯,書也不厚,也不需要怎麼動腦。但是,考試出來之後我才明白了,選書籍還是得對症下藥,這個寒假複習二級MySQL我主要看的絕對不是《MySQL必知必會》。
==》國外的書籍在某些方面做的很好(比如基礎教程方面),但也有一些地方沒有涉及到,如果從正面無法交鋒,是否可以迂迴包抄那些特定需求沒有被滿足的用戶?
針對大別我想說的是:
①《OS X 高手進階》我半年前入手MacBook的時候就知道了,但是沒有買,因為我當時已經基本沒錢了,《Mac功夫》25元,《OS X 高手進階》貴了挺多的,而且10.9快出了,就想著乾脆等到10.9出來了再入手拜讀。恩,我是大別粉╮(╯▽╰)╭
②《OS X 高手進階》是否想過拆開來銷售?
大別你想過現在真正買了Mac而且用Mac OSX的用戶是什麼情況嗎?這些用戶裡邊願意為知識產權付費的人群又有什麼特徵?說實話,我覺得你這本書有點雜——從最簡單的Safari介紹,到一般非技術人員幾年都不會用到的OS X常用終端命令都涵蓋在了一本書裡邊,是不是不合適?或者說,考慮過拆分成兩本書嘛?一本面向小白,一本面向高手進階。BTW,我實在不懂《了解OS X啟動過程》這一章節對一般用戶有什麼意義,不是噴,是真搞不明白。
電子版的拆分成本更低。比如說涉及GTD的那幾個章節可以單獨購買,這樣只想看GTD的用戶可以進行合理付費購買。當然,僅僅是建議,會造成銷量下降上升什麼的我沒發分析。
③《OS X 高手進階》內容是否太過小眾化?
比如,現在接受付費APP、付費電子書的中國人數量比較少(當然也在逐漸增加,別噴我,到目前為止我一年時間內在亞馬遜kindle、多看、圖靈社區電子書花了三四百,購買Mac APP也有五六百了),像肯花個幾百塊錢去買OmniFocus的用戶更是鱗毛鳳角(這個也有不少人是買不起,比如我- -),我不懂大別書裡邊介紹的是哪一款GTD軟體,但是我猜應該是OmniFocus這類不便宜的GTD軟體。這也就直接導致,你的很多用戶買回來以後,看了你的書,再看OmniFocus的價格會飆出一句「卧槽」……
④的確很多人英文不行,但是很多英文不行的人基本就放棄了英文應用,除非迫不得已——比如Xcode對Mac開發者而言。大別我從你的podcast知道你英語水平很好,如果你運用好這點,針對真正有強需求的人群去做軟體使用介紹,效果不是更好嗎?現在iOS開發那麼火,而Xcode沒有中文版,也沒有好的中文版教程(要麼就是幾年前版本的了),你是想把這個市場讓給別人嗎?我這種過了英語四級的還摸不透Xcode,最終只能默默地用CodeRunner……
最後,IT用戶都是一群很挑的人,服務這一群人是最痛苦的事情,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國內技術書籍作者不受待見是意料之中的(話說,國內有哪個行業是特別收到別的行業的人待見的?囧rz),服務好自己的目標群體就行。如果,不能讓自己的生活過得足夠美好,那轉行吧,人總是要生存的。
還是看具體的情況吧。我手頭國內作者的技術書其實不多,但是像《Python源碼剖析》、大別的OS X高手進階,都是買了以後感覺非常值的。具體到大別那本確實質量很好,我周圍讀過的也都說好。有的時候看到的反饋不能代表總體的真實情況,其實是有負面情緒的人更容易出來發聲。不過現在國內寫技術書還是市場太小。另外覺得大別可以考慮同步出英文書,英文市場總體好很多。
1、國內技術作者能靠寫書養活自己的,鳳毛麟角,我雖然也寫了一本書,但是至少現在沒想過靠寫書生活。寫一本書能年入20萬,你已經成功了。
2、我們有權利寫書,讀者就有權利評價。我的那本電子版人生元編程在多看獲得近800個評分,200多評價,可以說好評如潮,不過最近的一條評價是:「之前被宣傳得太厲害了,文章沒啥意思,每天一篇,質量可想而知」。對於這個評價,我想到的是,第一那本書不是每天一篇寫出來的,第二每天一篇不是質量好壞的評判標準。根本就邏輯混亂嘛。這種讀者你去和他較真有什麼意義呢?聽拉拉蛄叫,我們還不種莊稼了?
3、你的書我沒讀過,因為我自己用 Mac 很多年了,說是資深讀者不為過,但我不看不代表其他讀者不看,按照自己的思路規劃就好,找到自己的用戶,更新自己的產品,然後等待市場的檢驗,而不是個別讀者的評價。如果所有讀者都是差評,估計你也不可能年入20萬。注重那些真正的建議,而不是謾罵和抱怨。
4、如果要點建議,我覺得你後續的書可以考慮寫寫程序員用 Mac,更偏重程序構建和軟體開發,而不是使用層面。你不寫可能我就會寫哦。
5、我的升級版《MacTalk·人生元編程》紙版就要上市了,準備迎接各種各樣的評價哈。
6、最後一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也可以寫出幾十萬幾百萬銷量的書。我覺得之所以國內的技術書作者不招人待見,完全是由於一大部分技術書作者造成的。國內的技術書充斥者像那些21天系列,譚浩強,xx指南(不是犀牛書那個),從零開始學習xx。。。等等諸如此類的書,這些書在我看來完全沒有價值,而且在國內技術書圈內,好像抄襲已經成了常事,書里講的那是啥么,那都不叫技術書,那叫傻瓜入門手冊。 在國內很少有對一門技術講解的非常透徹的,國內的css書我看過一本,忘了叫啥名字了,感覺就是從w3上照般下來的,從此我對國產技術書有了很強的抵觸心裡。我覺得在國內這個大環境下,認真寫技術書的人少,大家看過一兩本技術書後覺得國產太垃圾了,國外的書就是好,從此便不看國內技術書了,並且留下了深惡痛絕的影響。我沒看過題主寫的書,但如果題主真的是認認真真寫還被人嗎,一方面原因是被國產這個大環境所坑害,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大家長看國外的書,思維跟著國外走,一看國內的水土不服了,至少我是這樣的,習慣了國外作者幽默詼諧的風格,雖然讓翻譯已經減了七八分了。
以下是建議:
書名,封面改高端一點,既然是寫給mac用戶的,就要讓他們覺得這才是mac用戶看的書,反正我是不喜歡那些土錘的名字
幽默,詼諧的寫作風格,我覺得這是中外作者除技術上的最大差異
最重要一點:專業。深挖到底。講些其他書上沒有的,深層次的。這是技術書的靈魂,國內有些技術書就非常好,是本講ajax的,名字忘了,那深挖的讓我有點看不懂。。
祝題主早日成功!
我不這麼認為。國內招人待見的技術書作者還是比較多的。
就我個人的理解,只要一本書寫的通俗易懂,大家口碑一傳開,自然就「受人待見」了,加印什麼的也根本不是問題。
我相信看技術書的大部分人應該都有一個心態,就是不希望這本書看起來晦澀難懂。一件事物,「自己會」和「把別人教會」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否則也不會有「好老師」和「壞老師」的區別了。技術書最好的境界無非就是讓讀者一看就覺得「嗯,這個知識確實是作者自己消化之後講給我們聽的」,而不是「卧槽這不就是我昨天看的API中文版么」?另外再搭上一點風趣幽默之類的寫作手法,一本好的技術書應該也就出來了。
同意Lawrence Li的觀點。
補充類似的意見:
有一段時間我對美國憲法感興趣,於是找到兩本書:邱小平《表達自由——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研究》,易中天《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
前一本專業、優秀,但我一頁都看不下去。
後一本不專業但有趣味,於是我看完了。
從效果上而言,第二本書對我的作用遠遠大於第一本書。我覺得易中天的那本好。
但若找一個研究美國憲法的專業人士來評價,他肯定會說第一本書才是好書,易中天的《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就是知識領域的二道販子寫的爛東西。
這兩本書,哪本好,哪本不好,沒有標準答案。
聽過一個觀點:內容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為用戶(or讀者)設置default。
對我這個入門讀者而言,易中天設置的default顯然更適合。
iBuick的這本書就像《美國憲法的誕生和我們的反思》,只是我還是很期待有一個二道販子來為我這個入門讀者來設置一個合適的default。
感謝iBuick,我正在努力地啃著這本書。知我都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在中國堅持寫好書,且能把書寫好的人,做別的事情多半都可以掙更多錢,獲得更輕鬆。
但是,做其他的很多時候也是。
所以,還是回到自己的初心去看,管他們怎麼想呢?人生苦短,滿足自己最重要。
這是一個歷史累積效應。
就比如,為什麼看到別人瘋狂地購買一件商品,你也就更願意去買呢?這叫「從眾」或者「社會認同」。
一般來說,從眾是好的,至少極端來看,永遠從眾比永遠不從眾要好得多。
從眾 從的是別人現在的經驗,也可能是自己以往的經驗,就像是cache一樣,既然別人或者自己曾經思考過並且得出過結論,下一次在用的時候,發現cache命中,那就直接用結論好了。
我相信,大多技術人員在從業的過程中,被不少國產書籍坑過,尤其是初學還沒有辨識能力的時候。所以cache里保存著 「國產技術書籍不靠譜」的條目。
可悲的是,有些人的cache落地,變成了偏見,甚至是仇視,從此以後看國產技術書只為了驗證自己的偏見,以絞正大家在說「國產技術書籍也有優秀的了」的認識失調。
我一開始看《python源碼剖析》的時候,也是帶著懷疑的態度,看完兩章,就拜服得五體投地啦。
如果lz用心寫了這本書,那可能會在現在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也是在打破偏見的路上跨了一大步啊書本身無疑是作者付出了極大的精力的, 可謂良心之作. 曾經我覺得100塊買一本書很貴, 但其實是非常值得的.
當然, 這本書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其實我主要覺得是在這本書本身的定位上.
OS X Mountain Lion 高手進階, 可能從標題來看, 我想從這本書里獲得的內容更多的是像 第三部分 OS X Mountain Lion 高級技巧 中的內容. 我覺得這方面的內容還是比較少.
確實, 之前生產力工具和一眾軟體的介紹很不錯, 但是我想您也知道, 不分需求的介紹軟體是比較難又效果的. 可能添加一個用例, 會讓更多的人接受.
其它的內容我就不說了, 我覺得這本書/這個人讓我從此遠離了盜版軟體, 音樂和書籍(影視我實在...), 這是我最想感謝的.
我認為書本身的問題比較小, 那些指責的書評可能更多的還是指向作者本身. 而對於作者的指責和漫罵, 我想您自己應該早就有自己的認識. 每個人被劈頭蓋臉罵一頓大多會很不爽, 但是總會有所思考的. 我覺得這個國家需要您這樣的人.
原來就聽說了《OS X Mountain Lion 高手進階》這本書,放假前在學校圖書館裡找到看了看,對比一下其他的書,嗯,確實是國內最好的OS X書籍,甚至有些內容已經超越了系統的範疇。然後就買了一本,現在還在看。
======================================
先不就這個問題說,就說這本書,提幾個建議。
看了一些書評,大多是說「花了100塊就買了個介紹軟體的書?」「圖太多」等等,關於一個操作系統使用方面的書籍,除了介紹實用軟體我還真想不出有哪些方面可以說。不過,多一些技巧或是見解總是好的。
另外,裡面提到的很多軟體確實很好,很實用,但確實很貴(不是不支持正版,學生資金有限,另外聲明我的MacBook里沒有盜版)。這種感覺就像你花錢到App Store里買了一個遊戲,結果發現裡面幾乎所有道具都是收費的一樣。
======================================
再說「為什麼讀者對國內技術書/作者的評價普遍較低?」,這個有很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內技術書普遍較差」,還有個就是現在很多讀者「刺兒多」。不配圖吧,說太難度沒吸引力;配圖吧,他們又說你坑錢。這些「刺兒多」的讀者總感覺拿著一本外國書就比國內書格調高,總感覺出現一句英文(甚至是拼音)就比漢字美觀,甚至看見個拿著手機的外國人就比寫著代碼的中國人有氣質,說到底,「刺兒多」讀者不是來閱讀的。
======================================
最後說,眾口難調,只要有人支持你,認可你,你做的就是有意義的。加油,希望新書出來能優個惠!:-D
書的確是好書,看過了,雖然不是都記得,也不一定上面用到的知識都用得上,但作為今後使用的指導手冊還是很方便的。電子版分冊發行的確是個挺好的建議。
另外只想說:如果每本IT技術類書籍的扉頁上都能像《OS X Mountain Lion 高手進階》中一樣寫上作者對盜版軟體的嚴正態度的話,國內的軟體盜版不會如此嚴重。
身為一個軟體從業人員都沒有受到足夠的正版意識的教育,正版如何在中國立足。
很多時候,可能是因為許多不負責任的譯般或者國內低質量的書籍,給人整體印象比較差,尤其是在IT這個行業,國內經典的書籍本來就不是很多,而且充斥著左抄抄又炒炒的書籍, 有乾貨的書籍本來就不多,而且絕大部分的書籍抄襲的痕迹都很嚴重,所以本來讀者對國內的出版印象本來就不是很好,例如大學教授想出書,很多時候也是讓自己所帶的學生,找幾本外文的書籍,比較經典的部分雜糅在一起,然後草率的就出版了,很多人看到之後,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而且在這個領域,國內的研究水平很大程度上,與國內的差距很明顯,所以大背景上,國內的作者面臨的壓力也很大。不過乾貨書籍依然是會有的,很多有研究精神的作者好的沉澱也會輸出很多優秀的東西。所以,絕大部分因素還是看自己的輸出是否有價值吧,有乾貨的東西,真正去讀的作者還是會買單的,也會認同並積極傳播。如果不受到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不是這本書所要針對的讀者吧。或者說是這本書寫的實在是爛,絕大部分讀者的意見和建議都還是非常公平的,其實好書也耐得住爭議,作者專心著作,讀者也會認真讀,認真評價的,畢竟受益的還是讀者多。重點還是在這本書的含金量,當然有一些市場,本身同類書籍就很多,所以作者面對的市場,也是僧多肉少,也挺不容易的。
讀者還是饑渴的多,所以需要高質量的輸出:)
真正不被待見的作者壓根就沒人買他的作品,更別提評論了。有評論,說明作者在讀者中的認知度是存在的,但是怎麼評價作品就是另一回事了。題主遇到的應該是國內頗為主流的情況,即典型的對人不對事。題主的作品水準不低,但是國內人群對待事物往往不是客觀的從質量上去評價,而是主觀地通過對作者/生產廠家的認知,這也就是為什麼國內有這麼多腦殘粉和腦殘黑。題主在社交網路上樹敵眾多,有大量腦殘黑也不足為奇。估計給題主負面評價的讀這裡有部分是慕名購買,然後被題主言論惹惱轉而報復的。當然,國內部分人群學習理解能力相對成問題,需要自己思考的科技書籍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天敵,而網路奇葩文學需要的僅僅是YY的能力,符合他們胃口。這類人群也沒辦法對科技書籍給出客觀評價的。整體來說,這兩類給負面評價的人群也都是題主所不待見的,自然也沒必要把他們的看法放在心上。
好書的標準就是常讀常新,別克的書就是這樣,何況還持續更新。
有人說「高手進階」名字土,其實我也覺得,別克書還沒出來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書,當時就覺得「高手進階」四個字,確實有點普通,如果放在書店的架子上,這個名字真的不算顯眼,因為有很多個無數個各種各樣的新手入門、基礎教程、高手進階、N天速成之類的書名。
還有就是,我覺得不應該在乎所有的評論,大家對「高手」的認識不同,有人覺得高手就是能讓自己手裡的Mac物盡其用,有人覺得高手就是用Mac做同一件事能做得更效率更好,有的人覺得高手就是別人有啥問題都能幫上忙,有人覺得高手就是「優雅地使用「或者」裝13「之類,可能那些消極評論就來自於那些想裝B卻沒裝成的人。
別克的書確實好。
每個讀者都期待看的是領域內最牛的人寫的書。「為何國內的技術圖書作者不受待見」是因為糊弄事的作者比較多,你感覺不受待見,可能是很多人被你的風格嚇到,不敢多言語,其實關注的人還是蠻多的,至少心裡會覺得如果學用OS,這人的書是靠譜的。
缺少良好的營銷,基本靠口口相傳,傳播效率真的有限。在國內不是好的東西銷量就必然好。參考汽車業,許多非常用心的車銷量前20都不見影子。相比用老平台拼湊的神車基本上月月第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