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歐元 ,「亞元」的產生有哪些阻礙?

相關問題《貨幣戰爭4》中對於亞元的構想是否存在現實意義?未來實現會有什麼困難?


這邊先指出排名第一的答案一個邏輯順序錯誤。一般我們用最優貨幣區這個概念來解釋亞元是否行的通的時候,首先要注意的是最優貨幣區的前提。

兩個國家用相同的貨幣的前提或者說是標準是國家的經濟高度開放性,高度開放減少了轉移支付的支出,同時帶來了高效率。高度開放性意味著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比如德國和法國同屬歐元區,那麼你就必須保證兩國的勞動力可以自由流動。所以這邊就有一個前提,就是最優貨幣區國家間的差距不能過大。但是中國的最低工資為每小時13.5元(浙江14年8月1日)。而日本為每小時50元(人民幣)。最低工資的標準差了超過4倍。一旦開放自由流動,自然會導致中國勞動力大量湧入日本。這當然也是日本不能接受的。

蒙代爾認為理想的貨幣區是封閉的,根據古典國際貿易理論中要素在國內充分流動而在國際間不流動的假設,那麼基於國家貨幣的浮動匯率就可以有效地運轉。所以同時歐元區也有著自己的准入制度。而這樣的前提在現階段的亞洲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沒有前提,自然就沒有後續了。


歐元很成功么?
成員國經濟,尤其是財政水平差異過大的情況下,統一貨幣無異於災難吧
歐元區近五六年間面臨的各種問題,和歐元設計之初對成員國(尤其是對於德法兩國實在是太樂觀了)乃至於全球經濟的過度樂觀估計是分不開的。
雖然這幾年的危機和希臘等國都涉嫌作弊有關,但不作弊的話,歐元最初幾年的強勢大概也沒那麼明顯,甚至都不見得會誕生歐元。
歐洲算是世界範圍內一體化條件最好的經濟區了,說實話真要搞統一貨幣,西非的一致性都比亞洲好,要知道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亞洲其實都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而已。
歐元的例子雖然不能說已經是一個負面例子了,但是至少說明統一貨幣既不能萬能,也不那麼必要。


中國眼裡的亞洲
日本:鬼子
蒙古:韃子
朝鮮:棒子
東南亞:猴子
俄國:毛子
印度:阿三
中亞:石油
中東:石油
中國:天朝

日本眼裡的亞洲
中國:大東亞共榮圈
朝鮮:大東亞共榮圈
東南亞:大東亞共榮圈
蒙古:╭(╯ε╰)╮不認識
俄羅斯:惹不起還躲不起嘛
印度:遊行花車
中亞:╭(╯ε╰)╮不認識
中東:和爸爸一起去維和
日本:歐洲國家

韓國眼裡的亞洲:
除朝鮮外其他地區:我們的
朝鮮:我們的我們的我們的

你看亞洲最大的三個經濟體就這德行,還亞元呢,不打起來就不錯了。


這個問題涉及到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最優貨幣區。

蒙代爾在60年代提出了這個理論,並闡明合併多種貨幣有好處和弊端,這些地區的背景決定了好處和弊端的大小和性質。利大於弊,貨幣合併就是可行的。他本人直到今天還是歐元的堅持擁護者。

好處
各個國家政府/制度的評價不一。制度差的國家的央行可信度不高,所以發布的貨幣很難在國際上流通或者為政府融資。這些國家用本國貨幣發行的國債一般利息很高。制度差的國家和制度好的國家貨幣合併以後,可以搭制度好的國家信用的順風車。這點可以解釋下面這幅圖。

除了發布國債,制度差的國家還能通過「外包」貨幣政策來保證

除了發布國債,制度差的國家還能通過「外包」貨幣政策來保證貨幣估值穩定。厄瓜多在上世紀末因為政府亂印鈔,通貨膨脹超過了50%,只能用轉用美元來保持貨幣穩定。在民眾不相信厄瓜多政府能控制貨幣政策的情況下,他們寧願更相信雖然跟自己利益不相關,但對貨幣更負責的美聯儲:


最後一個優點是開闊貿易。這個應該很好理解:兩個國家用一種貨幣,做生意省去很多換貨幣的麻煩,也減少了貿易必然出現的貨幣風險。這個好處對小國家尤其有利,因為它們最需要擴大市場。

弊端
喪失貨幣主權。當希臘和歐洲各國使用歐元時,各國政府都無法根據本國經濟情況改變貨幣政策。這點在經濟增長時問題不大,但假如某些國家出現經濟危機,而其他國家不存在危機時,國家之間的摩擦就是必然的了。希臘人和義大利人希望歐洲央行多印錢來緩衝他們的財政危機,而德國政府肯定不會同意。
假如各國的背景大致相同(比如優勢行業相似,人口組合相似,語言一致,經濟地位平衡),喪失貨幣主權不是大事,因為沒出現危機的國家可以通過流通的自由市場進入出現危機的國家。但在背景不同的情況下(比如語言不通,文化對比),各種摩擦導致流通的市場失靈。比如希臘的高失業率無法通過去希臘人去德國找工作解決,因為希臘人不說德語。同理,德國人無法通過購買希臘地產來幫希臘人解決財政問題,因為希臘人認為德國人在希臘買地是侵犯希臘主權。


亞洲
說了這麼多,我們看看「亞元」有沒有這些好處和弊端吧。
好處
亞洲央行質量/信用最好的應該是日本了,假如貨幣合併的話各個國家會以日元為中心建立亞元(就像歐元以德國為中心一樣)。亞元發行以後可以預見大部分小國家對外貿易高速增長。我對亞洲各國國債不了解,但可以想像除日本外各國的信用會提升(雖然這個規律在歐洲已經破滅了)。
可惜的是,貨幣穩定在亞洲很難達到。就拿東亞來說,發展中國家(中國,越南,甚至印度)和發達國家(日本和韓國)經濟發展速度差距太大,對貨幣供應的要求不同。這點會造成各國對通貨膨脹率的期望分歧很大,很難達成共識。
弊端
我相信亞洲各國決定不肯放棄貨幣主權的。在越南,菲律賓,韓國等國眼中,亞元是中國和日本經濟帝國主義的第N步,和「東亞共榮圈」沒什麼區別。在各國國內政治上行不通。
歐元的敗筆在於發行時沒料到金融危機對各國的影響大小不同,導致德國和希臘等國對貨幣政策的期望不同。回想起亞洲金融危機,亞洲各國受到的衝擊大小截然不同,尤其是第二大的中國竟然一點影響都沒有。假如貨幣流通的話,怎麼處理經濟危機是個難題。在這裡提幾個假設的場景,就能解釋可能發生的經濟/政治困境了。
1.假如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中國人同意日本人通過買故宮來幫中國還債嗎?
2.假如印度銀行系統崩塌,中國人同意政府在本國人民未完成脫貧的情況下救濟印度(有錢的)銀行家嗎?
3.假如越南發生旱澇,中國人同意越南大量不會中文的農民湧入珠三角跟中國工人搶富士康工廠的工作嗎?
這些問題此時此刻都在歐洲上演(國名不同而已),不是本人臆想。

所以總結而已,亞元的好處不如歐元的好處,亞元的弊端遠大於歐元的弊端。


人民幣就是亞元了啊!
我國這麼大跨度,甜咸黨鬥爭激烈程度早就超過歐洲國家矛盾了。


歐元本身就不怎麼成功,歐盟及其前身都建立了半個多世紀,依舊不能在中央財政方面達成一致。有這個前車作為先行者當教訓擋著,亞元也就只能停留在設想上。


【不是有阻礙,而是沒必要沒條件吧?】


歐元區有如下特徵東亞或亞洲沒有
(1)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統一、政治穩定。歐元區要求ECB凌駕於各國央行之上,約束各國財政、對契約精神要求較高。
(2)經濟發展階段接近,自身貨幣較為穩定。大部分歐元區國家都較為發達,少數不夠發達的經濟體量小,影響不大,而亞洲地區參差不齊。歐元區各國貨幣都比較穩定,這和他們發達國家的屬性有關,而亞洲部分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波動較大,如果合併入亞元,維護幣值穩定成本較高。
(3)經濟周期接近。使用統一貨幣即使用統一貨幣政策,要求經濟周期較為接近,這樣貨幣政策有效性高,寬鬆或收緊時不會引發部分國家反對。而亞洲地區主要國家經濟周期不同步。
(4)歐元區沒有quasi-US dollar。港元、新幣是純粹的類美元貨幣,直接採用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台幣很大程度也是類美元貨幣,即央行有一定程度獨立性,但調整周期有追隨美聯儲傾向。
(5)最發達國家可以承擔領導責任。歐洲最發達是德國,亞洲是日本。雖然日本GDP體量低於中國,但發達程度和資本佔有量高於中國,而日本目前經濟狀況無法領導。


你很難讓許多沒有錢的人跟著同樣沒有錢的你一起合夥做生意。。。。


答:國家不是問題!民族不是問題!周奎才是真正的問題。


中日地緣政治關係


福澤諭吉提倡「脫亞入歐」論。

日本在甲午戰爭前就對中國的地質水文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勘探。就是今天日本還派人到中國新疆去勘探矯正GPS數據。早在1901年,日本人大巴木喬朵就寫了《北清煤田視察報文》,他提議日本佔領中國以後,在秦皇島修建煤炭碼頭,向東北亞供應煤炭、鐵礦。是不是聽的很熟悉?中國的秦皇島煤炭碼頭,大同到秦皇島的輸煤鐵路都是日本提供資金修建的。日本人不但在百年前提出了方案,還在百年後提供了資金。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人發現了鐵山,也就是後來的滿鐵。假如不是滿鐵,日本在後面的戰爭中根本就維持不下去。日本還發現了撫順煤礦,日本人甚至制定了撫順標準煤標準。日本軍工、造船、維修只容許使用撫順標準煤。就是今天東北仍然能看到日本修建鐵路的同時,還修建了大量的炮樓。日本甚至在本溪修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高爐冶鐵設施。名義上的日本石油產量為零,其實日本有另外一個東西,那就是頁岩油。日本人通過頁岩油的掠奪,終於開動了戰爭的機器,偷襲珍珠港到沖繩島海戰,日本一直都在使用撫順的頁岩油。日本人還在大慶油田打了4口150米到200多米的油井。後來又孤注一擲,打了20多口一千多米的井,最終還是沒有發現石油。日本甚至對延長油田、玉門油田都做過詳細的勘察,甚至還有航拍照片。日本掠奪的黃金數量不詳,但僅山東招遠金礦運走的黃金就比蔣介石帶著的黃金要多,這就是事實。日本人用的工業化的方法掠奪,蔣介石用的是落後的官僚體制。1941年日本開始執行N計劃,開始原子彈研究。1944年日本正式開始在中國三房溝、大房開採鈾礦。1943年日本啟動F計劃,開始製造高速離心機,準備製造鈾235。1945年7月日本的核試驗取得突破性進展。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孤獨旅者提出:滿鐵是滿洲鐵路諸事會社。感謝他的指正。這麼說吧,我說的滿鐵應該是弓長嶺鐵礦。詳見滿鐵地質調查報告。滿鐵不僅僅是鐵路,還是情報機關,還是煤鐵聯營,還是戰爭物資統籌。


即使今天,東北都是中國鐵路密度最高的地區。對於中國而言,如何審視日本的侵略活動?其實中國的戊戌變法,只不過不好意思提脫亞入歐,骨子裡都是拋棄傳統文化,發展現代文明。從中國的戊戌變法到五四運動到改革開放,都是亦步亦趨的在學習日本。用日本人的話說,預想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預想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這句話反過來說,就是預想構建大中華的文化一元,就必先同化日本。前面講過美國的東亞政策,那就是遠東之錨,美國人的辦法就是以華(日本)制華。而韓國總統朴槿惠說她認同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某社團也說:他們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旗手和堅定捍衛者。猛的一拍大腿,這還說什麼?中國和韓國、日本價值觀是一樣的啊。有一種文化的紐帶可以把中國、日本、韓國聯繫到一起,那就是大東亞的伊比利亞主義。我們為什麼要打日本?策反日本的效果不是更好嗎?我們為什麼要仇視日本,與日本親善不就剪除了美國鷹的一隻翅膀嗎?假如美國失去了他的遠東之錨,那美國在東亞的勢力就會徹底退出!!!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就會全面失敗。


日本有句俚語:親美的首相不一定長久,但反美的首相一定短命。我認為中國應該加強同日本的文化聯繫,強化對日本的影響,造成另外一種日本局面,那就是反中的首相一定要短命。東亞雖然是地球村的經濟一極,但也是現代文明的棄兒。不管中國、韓國、日本脫亞入歐多少次,都改變不了我們不是白種人這一基本事實。作為一個國家,他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獲取資源,獲取資源就需要生存空間,而中國的第一步就是如何拓展在東亞的生存空間。或者與韓國、日本作戰,或者聯合韓國、日本。假如與日本作戰,甲午海戰就在眼前,何況這一次韓國還不在中國一邊。假如與韓國、日本聯合,那地球村就找不出可以匹敵的力量。這就是我的伊比利亞主義(大東亞主義),這就是我對文明衝突的理解和看法。相對征服日本,策反日本就要簡單的多。那個時候,美國有美國的北約,中國有中國的北約。美國有美國的昂科魯撒克遜文化,中國有中國的儒家文化。美國有美國的海軍,中國就叫日本人上。世界曾經幾次被劃分過,而這一次中國應該抓住機會,放棄那些世界多極化的幻想,寧可與美國在寶馬上兜風,也不和英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稱兄道弟。

我們要輸出文化,第一步就應該是影響日本、韓國,南美和非洲那裡都太遙遠。中國人說修身、齊家、平天下。而中日韓走到一起就是齊家,而強化這一認識,或者說同化日本、韓國就首先需要修身,徹底的放開自己文化,讓他野蠻的生長,然後波及日本、韓國。基本就是這樣,從中東混戰中想到的,其實穆斯林完全可以坐到一起,而不是充當別人的鷹犬、走狗。假如中東可以統一,那世界就沒有第二個超級霸權。但中東(東亞)最大的問題,恰恰就是中東(東亞)本身。


沒有永遠的敵人,沒有永遠的朋友,韓國和日本都是我們潛在的盟友。


中國內部穩定
中國不亂,人民幣做為「亞元」是遲早的事。不過現在看來不容易。


你看中日韓啥時候能消停…


我到想問問,相比歐元 「亞元」的產生有哪些不是阻礙? 幾乎全是阻礙,╮(╯_╰)╭


有了亞元和歐元 美元就會徹底淪落成區域貨幣 你是美國你怎麼想 其實亞元是符合亞洲各國利益的 問題在於是天朝主導還是島國主導


曾經,人們都認為企業規模越大越好,於是就有些企業就拚命擴張規模,然而,後來一些規模特別大的企業發生的一些事情讓人們終於認識到:規模不一定是越大越好的,規模都有天花板都有臨界值的,規模一但越過臨界值或天花板,規模原本的凈正面效應就會逆轉為凈負面效應!
個人認為,企業如何,國家亦如此!一個國家或經濟體的規模亦有天花板或臨界點,一旦越過,規模的凈正面效應就會逆轉為凈負面效應!
個人以此認為歐元區終將解體、歐元終將成為藏品!
中國的規模就差不多了,亞元與亞元區的構想不符合規律!


做個簡單的回答

歐元產生的兩點重要背景
?首先,歐元產生的重要理論之一就是,開放小國貨幣政策無效,財政政策無效。儘管理論情況比較極端,但歐盟國家或多或少具有這方面特徵。因此,本國貨幣競爭力不強,容易受到強勢貨幣擠壓。
?歐洲一體化愈加深入,多種貨幣不利於商品和資本流通,交易成本較高。

亞元產生阻礙(參考歐元)
?日元比較強勢,港幣、新加坡元也具有一定競爭力,人民幣崛起迅速,這些政體更傾向於發展自家貨幣。而其他亞洲國家偏弱,沒人願意弄個亞元帶他們玩。
?經濟政治聯繫不緊密,沒有迫切的一體化需求。
?美元影響深遠,美國佬才不願意看到你們整個亞元跟美元競爭。


真發了亞元,朝鮮一定會印假幣用來買東西


天朝和周圍所有國家的關係問題……


歐元是個錯誤,亞元,洗洗睡吧,咱不趟這渾水


我能先問一下加拿大把通用貨幣改成美元有哪些阻礙嗎……


推薦閱讀:

TAG:亞洲 | 經濟 | 經濟學 | 金融 | 知天下 (知乎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