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被搶發了應該怎麼處理?

文章寫出來先try了一個6分的雜誌,2個月後被拒。修改後轉投一個4分檔的雜誌,編輯手裡拖了一個月送審,審稿一個半月。今天收到審稿意見,在同一個雜誌,一個月前已經發表了一個類似的文章。

編輯沒有直接拒稿,要求make difference, 1個月內改完返回, 但不保證發表。

有沒有遇到過類似事情的人來講講稿件被沖如何處理的經驗?
-------------------------
好像這麼說會造成一點誤會,解釋下,這個事件純粹因為運氣不好,不涉及抄襲

本問題已收錄進圓桌:動態 - 將科學研究進行到底

更多討論歡迎關註:)


之前提問的時候說的不夠詳細所以造成了一些誤會,在這裡再次強調一下:文章被沖不涉及任何抄襲的問題,只是因為Idea類似被搶先發表了。

非常感謝各位的意見,文章經過修改重新遞交給該雜誌,3周後接收。

在這裡也來分享一下這個事件的處理過程,希望以後遇到類似事件的朋友能夠更加從容地面對這種事情,好的文章總是可以發表的。

從頭開始說起,首先文章質量和內容都是達到該雜誌要求的。第一次審稿完,Reviewer1隻提出一些細枝末節的問題,評價很正面。
Level of interest: An article of importance in its field;

Reviewer2對文章本身也沒有什麼意見,整體來說評價也很正面,但是在審稿意見的第三段突然出現了BUT,說該雜誌已經在一個月前發表了一篇類似的工作,之後花了很多篇幅描述兩篇文章的相似之處,最後說,我們的文章並不是對之前工作的有利補充,不適合在該雜誌發表。
level of interest: An article whose findings are important to those with closely related research interests

編輯的回信能看出很同情,說在這種情況下不想直接拒稿,但是也不保證接受,說Review2的意見非常重要。接著指出了之前一篇文章的很多硬傷,說我們可以通過補充+糾正這些問題打到差異化的目的。並且直接指出那篇文章中的一個基因注釋的錯誤(簡單來說就是用程序自動化注釋基因,結果非常粗糙和隨意),並提供了一篇參考文獻,說我們可以參考那篇文章重新注釋。有意思的是,改完臨投稿的前一天,正在寫回信的Cover letter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這篇文章的一作是那個編輯自己。本來並沒有引用這篇文章的就臨時加了上去。


出了這件事以後開始和老闆討論接下來怎麼辦,在我們仔細閱讀了已經發表的那篇文章以後,得到以下幾個結論:
1、這篇文章的作者對這個領域並不是很了解(這麼說看起來有點同行相輕,但是確實真實存在的。),文章中有很多的錯誤。無論是從方法還是結論都沒有任何新的東西。
2、文章中有很多明顯的錯誤,包括之前提到的粗糙的自動化注釋;甚至還有樣本污染的情況(這個問題在我之前的研究就發現了,簡單來說就是提交到NCBI中的序列和實際的序列不是一個物種,我們猜測是DNA污染)。
3、這兩篇文章本質來說並不是完全一樣的,已經發表的結果可以說是描述性的,並沒有提出什麼新的東西,而我們工作的一部分雖然和已發表的類似,但是我們還有非常多的內容是之前沒有做過的,同時我們也根據自己的數據對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提出了深入的探討和部分結論。

於是我們的應對策略也出來了:
1、糾正已發表文章中的明顯錯誤;
2、深化某些已發表文章中沒有的結果;
3、通過修改文章主體達到差異化的目的。
4、回答好Review的每一個建議以及編輯的所有要求。

之後的一個月過的很痛苦,我花了大量時間去重新處理數據,幾乎就是幾周連續加班的節奏,臨近截止日期老闆也花了很多精力去修改文本,以及提出一些新的想法讓我去差異化數據和結論。

昨天收到編輯來信說我們的工作被推薦發表了,Review2的意見變得非常正面,他在審稿意見中寫到:

As the authors have now re-written manuscript text, to build on top of the recent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by XXX, I am now
happy to recommend that the submitted manuscript should be published.
Level of interest: An article of importance in its field

這是我在學術道路上的第一篇文章,雖然檔次並不算高但是對我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再次感謝大家的建議!


蟹妖。

不了了之。

本身將稿件刊發在學術期刊,就是一個公示過程。
展示自己最新成果和研究方向,並且將該成果掛名。
其中不具備任何消費可能,所以更接近登載一篇啟示的性質(這也就是繳納版面費的來歷)。

同意@金晨羽 的觀點:
同一研究方向先發出來就佔有優先權,除非能證明該工作有剽竊的證據,否則要麼就是改研究方向要麼就是該方法研究的改進,在引用該發表文章的基礎上做點新東西來。
除此之外任何辦法都沒有,甚至基本相同的工作做法重複刊發,還會有剽竊和抄襲的嫌疑。

————————講一個更羅嗦的故事的分割線————————
我部曾有收到過一份作者的控訴信,質疑我部二審T姓常務編委剽竊了他的工作。
後來理了一下過程:
該作者5月份投稿,
7月份改修後通過一審進入二審,
8月底被二審常務編委退稿。
9月某刊物刊載出T姓常務編委做指導教師的同研究方向文章,研究方法雷同。
由於常務編委名單是公示的,同一研究方向的常務編委人數只有兩位,所以作者有此懷疑。

首先和作者確認了一下研究範圍確實與T姓常務編委同源同向,
核對收稿時間和刊發時間以及預先發表周期,也基本屬於行業內正常情況,沒有明顯的「趕送」、「趕刊」的痕迹。2個月的時間在學報這個行業內,稍有國際檢索檔次的刊物都很難發出來。
T編委的稿件發表刊物又較我刊影響因子高很多,抄襲和剽竊的嫌疑就更小。
唯一的問題就是可能系同一工作T姓常務編委的課題組也早已在做,並已送審發表後一段時間發現有其他院校同方向投稿。
可能是出於公心考量確實該稿件質量研究水平不高,問題頗多;也可能就是出於私心維護學生避免撞車,所以最後扣下了沒通過。這屬於誅心之論,沒有個定見。
而被退稿的作者,我們也只能很客氣的和他討論稿件本身的問題,並且解釋一下行業內2個月刊發的不切實性,希望他相信我們和那個刊物都不會做這種事情。其他的也毫無辦法。


先靜下來,緩上一兩天想想,這種事,誰也不想發生的。

淺見:我感覺你對自己實驗很有信心,那找出雙方的差異點(方法,結果與結論),猛分析對方薄弱點,強調自己的創新與優勢處;增加實驗validate結果;改變論點;能在邏輯上說服自己,就能說服編輯和審稿人。

祝奮戰在論文一線的各位和我自己好運


寫文章不容易,你別難過,我講一個例子,但願能補救.

大氣污染類的頂級雜誌是EST和ACP,都5點幾.前不久我看到兩個美國學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幾乎同時在ACP上發表相似的研究,其中的一組後來意識了,在文中補了一句 "We note the study of Heald et al. (2012), complet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is work, which addresses some of the same issues and reports similar results as those presented here. That two independent pieces of work arrive at essentially the same conclusions gives added weight to the results of both studies." 所以如果不存在抄襲,同時發表可互為佐證,沒準還是個優勢,但不保證適用你所在學科. 建議你可否參照這個形式,在文中或者cover letter中講明,國外Editor一般還是很通情達理的.


認栽。
除非你有證據證明是6分雜誌或是4分雜誌的匿名審稿人甚至編輯抄襲了你的工作。鑒於連審稿人都是匿名的,這個證據基本拿不到。

現在你能做的:增加數據,改變故事,再升華點東西出來。編輯既然沒有直接拒稿說明他至少還比較同情你。類似的工作如果已經發表,我不知道你轉投其它雜誌有多大勝算。

如果懷疑某同行抄襲你的工作,或是故意拒稿使得他自己的工作得以優先發表,只能以後防著點,下次投稿時候告訴編輯誰和你有仇,讓編輯不要找他審稿。


文章被搶很正常,我們組的已經被隔壁實驗室的搶了2篇了。這個事情沒啥可說的,就是從另一個角度再生髮一下,補充一些實驗,很容易再發高的文章。


論文投遞前,可以先把原始稿件傳至arXiv等開放平台上。
這樣:

  • 可以得到更多的審閱和關注機會
  • 如果出現編輯惡意搶發情況,arXiv上的記錄可以作為佐證
  • 出現非惡意搶發/剽竊的「撞課題」、「撞內容」現象,兩組可以正大光明地彼此致敬,並通過arXiv上的記錄證實自己研究成果的獨立性

充分說明了早點去arxiv占坑的重要性。。。


理論上,你只能認了。這就是為什麼在競爭激烈的領域,conference和letter反而可能更有影響力。但是也不要慌,題主可以加油,把別人趕過去。


先發到arXiv啊!看誰敢搶發,然後就悠閑地慢慢投吧!
你不想想,你投稿大半年,全世界那麼多同行,沒有一樣的文章出來才有鬼了!


我組曾經有投過不是很面熟的領域的稿,被拒,然後過了不到一個月看到一篇幾乎一摸一樣的文章發出來,於是就知道是被審稿的剽竊了,也只能認栽。

某些領域這樣的風氣特別盛,所以投出去前早早去arxiv占坑,如果是已經混臉熟的刊物就不用了,大家都知道你做出來的,隨便撕。


實際上在著作權上,只要你能證明你是獨立完成的,並且沒有借鑒別人,那就不算剽竊。例如你寫了一本和曹雪芹一字不差的《紅樓夢》,但是你能證明你從來不知道世界上有曹雪芹寫過《紅樓夢》,那就不算剽竊。

對於論文來說,你相信你不是抄襲別人的,一般來說不可能做出一模一樣的東西,突出強調你的更好。如果真的是一模一樣的東西,那就多做點,按他們的說法make difference。本質上一樣的論文多了去了。


沒有兩篇文章可能完全一致,即使Research Question和findings比較一致,還是可以深挖自己的工作並向前推進一步的,否則說明你很可能(只是很可能)對自己的工作沒有十分透徹的理解。

另外,別忘了,即使是獨立重複,也是有價值的。我給你舉個研究問題和結論都幾乎一致的兩篇文章吧,他們之間的差別在於模型的不同具體實現方法:Mante and Carandini, 「Mapping of stimulus energy in primary visual cortex」, J Neurophysiol. 和他們致謝中提到的N. Issa and T. Baker的工作(發表在同一期雜誌,這點與題主的情況有所區別)。

如果你之前有在會議上發表過部分前期工作,更不用擔心剽竊的可能指控。


這個沒有辦法的吧?
如果沒有抄襲等不端行為或者有但是你沒有證據的話,你都只能認栽。
兩個獨立的課題組研究同樣的東西並且最後發同樣觀點的論文這個不奇怪,認真看看教科書就會發現歷史上很多重要發明都會在另外的地方重新發現一次,有時候兩者的時間還相差很久。因為過去的交流還不方便因此會存在一定的爭議,允許類似的研究成果在不同地區由不同的人獨立研究發現。不過現在網路這麼發達,就不存在這種事情了,只要時間點上遲了,就沒有任何可以爭辯的地方。

研究領域中做出完全一樣的東西還是很困難的吧?即使是同樣的研究結果不同的人、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出許多不同方向的結果出來。如果你的論文裡面的結論已經被另外文章發表了的話,就撤回重新寫吧。換個思路,重新得出一個新的結論,再投新的雜誌。

BTW,審稿這種事情可快可慢。投出去兩個半月給出審稿結果不算什麼奇怪的事兒吧?有時候長達三四個月沒有結果,只能幹著急呢。如果確實有相同研究方向的其他課題組研究,有可能需要搶時間的話,應該在投稿的時候告訴編輯,有時候編輯會儘快安排的。


之前看過一個比較好的方法,防編輯搶發。
找郵政公司,把論文寄給自己,當你收到這個扣著郵戳的包裹後,不要打開,把它放好。
然後就可以把論文寄給編輯或學術泰斗。如果他用自己的名義發表了,不必著急,等他依靠其影響力把這個論文炒熱後再出手。
你上法庭控告他,他當然不承認,在法庭上你將那個沒開封的包裹拿出來,上面清清楚楚地蓋著時間戳,這就證明了你包裹里的證明是發生在那個時間戳之前的,加上之後的你郵論文的郵件存根,和泰斗以自己名義發表論文的時間,三者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證據鏈,泰斗灰頭土臉名聲掃地,而你大獲全勝名利雙收。


這個方法讓我想到了「爆料王」邱毅。
他在掌握大量證據之後,並不急於全部拋出,
而是先拋一個不重要的,等待對手反擊,
之後再拋出一個,再拋出一個
等媒體炒熱之後,最後再把最重量級的料抖出來。

微信公眾號「人神共奮」

http://weixin.qq.com/r/A0gSCmTE8jmNrSBp9x0R (二維碼自動識別)

每周兩篇原創,不擾民

事兒逼大叔風格

零雞湯的社交心理

不裝逼的生活態度

還有本人的科幻自留地

歡迎關注,

請相信一個不靠臉吃飯的人是最要臉的。


不知題主最後怎麼解決的
師兄12月投了一篇5分多的雜誌,在編輯那放到過年,然後3月的時候在9分多的德國應用化學發表了一模一樣的文章,連模式分子都一樣,數據幾乎沒啥差別,最後編輯說是有一樣的文章出來,被拒稿了。
好像老闆也沒啥辦法,說改改投更低的雜誌。


其實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同行壓論文,不給你發表然後搶發表的,不會有剽竊的,畢竟實驗數據什麼的都不是自己做的,很容易就被人拆穿了,能做到編輯或者審稿的通常都是比這個雜誌高一點的人物,這上面發一篇文章對他們最多就是錦上添花,甚至只能說是錦上添草。而一旦被發現剽竊,那可是身敗名裂。所以,我想並不會有人腦抽筋剽竊你的論文。不過被拖審壓稿似乎就比較常見了,遇到這種事,也是沒辦法了...


其實,沒拒稿就是可以在修改,那就沒啥大事。referee說了,make difference,那就想想有啥不同的,然後修改論文。注意指出跟那篇文章的不同。


目前還沒有被scoop的經歷,可能是因為平台比較獨特吧。倒是"scoop"過別人,因為自己做的這個小領域競爭非常激烈,難免會有撞車。而從我多次的經歷來看,發現別人做了類似的東西時,先不要急著下判斷,因為idea這種東西你能想到別人一樣能夠想到,牛頓和萊布尼茲就是最好的例子。我自己就有很多粗略的、沒有實施的想法在他人的paper中出現,但我一般會感到欣慰而不是遺憾(至少有人做實驗驗證我的想法嘛)。很多時候即使paper被他人搶先了,也得想一想是不是自己做得的確不夠快,或者別人用的方法更先進等等。就以我去年的一篇paper為例,我們知道的就有三個組在不同的平台上做同一個東西。我們的結果出來得最早,發了science,兩個月後其他組的結果卻只能發OL。另外一個例子是今年的一篇paper。我們和columbia的一個組有了一樣的idea,採取了不同的實現手段,當然互相都諱莫如深。我們二月初投稿後也沒有放上arXiv,結果在五月份的一個會議上看到了一篇完全一樣標題的abstract。我們立刻把文章放上arXiv,自然就受到了競爭對手的scoop質疑。幸好我們有去年關於該課題的郵件討論,截了圖發給他們後這事情也就平息了。我不否認在其他的領域,尤其是生物領域,壓稿、scoop的事情層出不窮,但我也想說很多時候被搶發了也不要把鍋丟到對手的人品上,很多時候也不得不承認對方做得的確比自己更快更好。這個時候再取長補短,提高自己文章的質量,雜誌這麼多,總有地方會接收的(不過發大paper是不可能了)。


我們老闆被搶發兩篇全合成,路線基本一致……
那咋辦,回來罵街唄,罵了這個罵那個。
他媽的一個月之後,基本就會有另一個很生氣的事情出現了。


推薦閱讀:

TAG:科研 | 學術 | 論文 | 生物學 | 學術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