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與美國四代機比較是什麼水平?

包括下架的YF-23和X-32


【本答案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

作為一所航空院校飛行器製造專業畢業的學生,曾經有幸聽過飛豹總設計師陳一堅院士的報告,報告結束當時就有人問了個問題,大意是:殲20與美國F22比性能如何?這幾年航空界各個型號井噴式發展(殲31、殲15、運20等),是否有點太快有點浮誇?是不是應該放慢腳步(有點類似祖國啊停下你的腳步等一等你的人民。。)
陳老原話我肯定記不住了,但是他回答時說的兩點我至今記憶猶新(非原話,但保證是原意):

一、我們的殲20綜合性能還不如F22,這是事實,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也不用妄自菲薄。飛機代次的差別,是冷兵器和熱兵器的差別,我們拿殲8去搞F22,就相當於拿著大刀片去干AK47,只有當靶子的料。但是,代次跟上了,性能差點就不要緊。他拿著AK47,咱們才剛剛拿起小米加步槍,雖然性能差,但我就可以發揮人的因素了,你要挨我一槍,也得死,這個時候你就不能無所畏懼。所以,他們有的,咱也要有,哪怕性能差點。

二、航空界和美國的差距,以前是追不上影子,後來是「望塵莫及」——看不到影子,但慢慢看到人家身後濺起的塵土了。再後來可以「望其項背」,看得見後腦勺了。。。這是幾十年奮鬥的結果,以後的目標就是要趕上,要「並駕齊驅」,甚至超越。差距這東西,從來不是等著就能等沒的,而是要拚命趕,他從來都不覺得太快,只恨太慢。

從那以後,我就再沒有糾結過我們的殲20和美國的F22究竟誰厲害類似的問題了。

(有人問我是哪畢業的,我的母校是西北工業大學)


發現這裡有很多人對一些東西有誤解。需要澄清下。

先聲明下,首先本文中的劃代都是美式劃代法,F22是四代機,F16是三代機,etc。
其次,目前真正服役並完全具備作戰能力的四代機只有F22,F35已經服役,但要達成作戰能力需要到2016年,J20和T50都還在試飛,最終是否是現在這個樣子還不好說,很可能會有很多改動。本文中所述的四代機指以上4種,但由於後兩種可能變動,因此分析都以現在能得到的資料為依據並在此之上做出一些合理假設,最終可能未必如此。

首先,四代機的4S特性上面都已經說了,不再贅述。我們就按照這4S來澄清一些事情。

首先關於隱身
先要明確幾個基本點:1.戰機的正面是威脅最大的方向,所以正面的隱身是最重要的。2. 正面的RCS(雷達反射截面),有約70%來自於座艙和進氣道。

可以肯定的是,現有4種四代機中,F22的隱身性能是最好的,T50隱身性能是最差的(毫無遮攔的進氣道,兩段式座艙而且無鍍膜,發動機吊艙布局帶來的中央溝等)。而J20,目前看來其正面隱身是非常出色的,不會比F22差,其菱形機頭,DSI進氣口外加S型進氣道彎曲,整體式銦錫金屬鍍膜座艙,都是很出色的隱身處理。 但尾向隱身,則要差很多,尾噴口沒有經過足夠的隱身處理,無論是紅外還是雷達隱身效果都不夠好,因此採用了腹鰭進行了遮擋,但依舊比F22的二元噴口差很多。

這裡就要澄清兩點:1.鴨翼對隱身的影響。鴨翼對隱身的影響沒有許多人想像的那麼嚴重。平尾同樣會貢獻RCS,只是平尾處於主翼後方,如果與主翼共面的話可以被主翼遮擋。鴨翼如果與主翼共面的話其對隱身幾乎沒有影響。而鴨翼如果不共面,確實會增加回波散射源,但在經隱身修形(優化後掠角、展長和形狀等)和採取吸波或透波措施情況下,測試證明翼前緣和翼尖繞射的回波可以有效抑制到 -30~-40dBm2 以下。有些軍迷擔心的翼根和轉軸問題主要影響特定方向上的根部繞射和行波反射,實際通過設計遮擋、邊緣削尖和結構化隱身處理,這類散射源在靜默狀態下會被抑制到基本可忽略的程度。可以十分肯定地說,J-20 的鴨翼在無偏轉或小角度偏轉狀態下對前向和側向 RCS 影響均不會超過 0.001 m2。

2. 腹鰭破壞了隱身嗎?其實至少在現階段,J20的腹鰭是有利於隱身的。很多人認為J20有腹鰭而F22沒有,但他們卻忽略了F22那巨大的垂尾。相比之下J20的小面積全動垂尾可比F22的小多了。腹鰭某種程度上可以看作垂尾的延續,如果你取消腹鰭,在保持相同方向穩定性的前提下,垂尾的面積就得增大,最後恐怕並不會減少RCS。另外一點,J20目前的尾噴口如大家所見,是沒有經過什麼處理的,很不利於隱身,而使用腹鰭則可以對其進行遮擋,反倒更有利於隱身。


再說超巡。
超巡是什麼?可以在1.5倍音速以上實現巡航。首先為什麼是1.5倍音速以上,因為跨音速段(1~1.4倍音速)飛機的激波阻力非常大而且震動非常厲害,是不適合長久飛行的速度段。第二,並沒有誰規定不能用加力,如果你的加力能夠做到耗油足夠少並且持續時間足夠長,那麼用加力未嘗不可(事實上米格31就是這麼做的)

如何實現超巡?如何在1.5倍音速以上能長時間保持飛行?很簡單:1.讓你的飛機在這個速度上阻力足夠小;2.讓你的發動機在這個速度上巡航推力夠大。
這就包含了兩個方面:減阻和增推。這裡就說到又一個誤解:超巡只和發動機有關。顯然是錯誤的,如果你的阻力夠小,那麼你對推力的要求也可以降低。另一個常見的片面觀點是,發動機推力越大就越有利於超巡,事實上,發動機的推力是一個曲線,在不同高度不同速度下的推力是有很大差別的。在低空低速下推力大的發動機,在高空高速下推力可能會非常小。比如GE90推力達到560kN,比F22的發動機F119推力還大好幾倍,但它連超音速都做不到。所以光看發動機的台架推力是沒意義的,它的高空高速性能才是重點。

回頭說J20。只要有些飛機氣動知識的人看到J20之後第一反應肯定是——這貨絕對為超巡做了很大優化,甚至不惜犧牲了一些其它方面的性能。 遠耦鴨翼布局,明顯就是沖著超音速性能而設計的(可以參考陣風和颱風的差異),配平能力非常強,可以明顯降低高速時的配平阻力。翼面非常薄(從裸露出來的作動筒可以明顯對比出來),這種薄型機翼對高速飛行的減阻非常有利。機翼後掠角是4種四代機中最大的,機身的長細比也是4種飛機里最大的,這些都是明顯有利於高速性能的。整機的布局很緊湊,發動機是窄間距,機身沒有多餘凸起,沒有T50那種中央溝,浸潤面積很小,阻力小。這些氣動布局都非常明顯的指向一個設計目標————在發動機不給力的情況下也實現超巡。所以有些人說的 「中國發動機不行所以J20超巡沒戲」 這種說法是太過武斷了。 目前看來J20即使用上不夠強的發動機,要實現超音速巡航也是很可能的。如果傳說中的WS15發動機進展順利,那麼J20更是肯定可以實現超巡了。


超機動。
眾所周知,三代機的一大特徵就是追求亞音速機動性,因此三代機的亞音速機動性能已經很出色,四代機在這塊也不會有明顯的大突破。那麼這個超機動突破在哪裡呢?主要是兩個方面:1.超音速機動性。2.過失速機動性。

托毛子蘇系戰機在各種航展上表演的福,過失速機動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在飛機處於過失速狀態下,依舊保證飛機姿態的可控性這就是過失速機動的基本要求。這通常使用TVC(推力矢量)技術來實現。至於過失速機動的實用性,這個有很多爭論,它顯然拓展了飛機在低速區下的機動能力,也帶給了飛機較強的大迎角自我恢復能力,但除此之外,個人認為其它方面的意義並沒有多少了。

F22的機動性彪悍並不僅僅表現在其二元矢量噴口帶來的過失速能力,更重要的(也往往被人忽視的)是其遠超三代機的超音速機動能力。F22一個驚人的能力是可以在M1.7的速度下做6.5g的持續機動。而其它大多數戰機在這個速度下根本無法無法做出這麼大過載的機動。像蘇27這種機體強度本身偏弱的飛機,甚至有可能直接空中解體。F22是如何做到的呢?除了氣動上的優化外,其超強的機身結構也是一個決定性因素。F22鈦合金使用比例接近40%,反倒複合材料使用的比例偏低,導致F22的空重過大,為什麼呢?就是為了追求足夠的機體強度而達到超音速下恐怖的機動能力。配合其超音速巡航,帶來極大的BVR優勢,F22可以在很遠的距離上搶先佔位發射中距彈,獲得射程和時機的雙重優勢。三代機中唯一比較接近其設計思路的只有颱風戰機,但依舊有不少差距。

J20就目前的狀態而言,顯然沒有配備TVC,所以其過失速機動能力可以預見到不會太強。但大迎角下的恢復能力還是有保證的,這源於其遠耦鴨式布局設計。遠耦鴨式布局本身配平能力就很強,而對於靜不穩定飛機來說,鴨翼在大迎角下的低頭能力有先天優勢(大迎角下舵面的載荷很高,而鴨翼只需卸載,而平尾則需要進一步載入,負荷更大)。

至於超音速機動性,前面也提到,J20的氣動設計十分注重超巡性能,這說明J20把超音速作戰作為設計的重點之一,所以個人認為J20在設計上對超音速機動性肯定也會有相當的側重。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可以印證一部分猜測,比如J20的遠距耦合設計(而不是近距耦合)。另外關於北航王華明的鈦合金3D激光成型技術也說明我國在鈦合金機體結構方面是完全不比美國差的。以下摘自王華明的報告:
「 f22的機翼和機身連接件,超大超複雜的鈦合金構件,因為太複雜20、30萬噸的水壓機也做不出來。美國人就分成三個鑄件,然後熱
等靜壓再焊接,鑄件的性能很差,但美國人沒辦法,f22就是這樣用的。我們激光成型就可以直接加工出如圖示的這麼大的零件,這是一個整體 ,上面站了一個人,大家可以看出它的尺度。他的性能比鍛件還好,可以毫不謙虛地說,這是迄
今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結構最複雜的構件,美國人也只能是鑄造,鍛是不可能的,焊也不可能,因為焊出來的性能不行。這個已經通過了8000小時的疲勞試驗, 一年多時間。 」

綜合以上的資料和一些判斷,個人對J20的超音速機動能力還是比較樂觀的。當然具體如何就得等之後服役才能知道了。


超態勢感知。
其實這個並不是四代機獨有的優勢,許多三代機經過航電的升級也可以擁有這樣的優勢。關於這點我不打算說太多。就目前來說,中國的航電水準還算不錯,國內的寶石柱、寶石台架構很早就有開始研究(甚至有傳言已經開始用在J10B上),PESA、AESA也都有許多產品。而且許多人猜測J20可能配備了類似於F35上的EODAS系統,可以實現全向視野和遠程光電探測。雖然這個沒有更多的資料證實,但對於目前的中國來說,的確不是什麼難以攻克的技術。F22的航電雖然先進,但現在已經不是最先進的,F35的航電比F22還先進半代,其網路中心戰的理念的確是一大革新。J20要達到甚至超過F22的航電水準個人認為並不是什麼難事,但F22有可能會升級為F35水準的航電。所以在這塊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首先有個戰鬥機劃分標準的問題,美國F22美國舊標準是4代,新標準是5代,蘇聯/俄羅斯標準是5代,蘇聯/俄羅斯標準的3代是指可變後掠翼戰鬥機,但是中國採取舊美標,大概因為中國沒有可變後掠翼飛機列裝。殲20和F22應該是一個水平的戰鬥機,發動機不行,不能超音速巡航什麼的,風太大我聽不到。有些人看了一些外行寫的新聞或者帖子,沒搞清採取的劃分標準,看到殲十是3代,F22是5代,然後說中國戰鬥機差美國2代。實際上殲十是3代,是舊美標,或者國內標準,新美標/毛標是4代的樣子。說完劃分標準(之後我都採取舊美標,老軍迷似乎都有這個習慣),就說說殲20的特色,第一個,是有原型機並且首飛的4代機里唯一的鴨翼布局,是全動鴨翼(棒子阿三這些國家的圖紙機有意思嗎),蘇聯/俄羅斯和中國的獨有技術,歐洲的那一票3代/3.5代戰鬥機的鴨翼都是固定的,有人說鴨翼影響隱身,的確有影響,但是不是特別大,只是隱身設計要求不一樣,在要求內採取鴨翼可以極大的提高機動性;第二,全動斜尾,斜尾可以替代垂尾和水平尾翼;第三完成了,三維矢量動力,但是中國這個似乎和俄羅斯的不同,俄羅斯的可以改變方向,上下左右都可以動,機動性特別好,但是壽命很低,只有100-200小時(不要問怎麼知道的,阿三花錢給毛子測試,一個月換一次),美國的是矩形噴口,只能上下動,壽命還可以,中國的是俄羅斯版噴口的一種變形,只能改變大小改變推力,用推力差變向,效果不如俄羅斯的那種,但是配合鴨翼斜尾效果不會差;第四,成飛的飛控編寫,全動鴨翼的飛控難度就很大,斜尾矢推單獨的飛控也不簡單,但是結合在一起就非常大,成飛有編寫殲十飛控的經驗,還是完成了,美國不玩鴨翼多半是飛控編寫麻煩,乾脆大力出奇蹟;第五,就是DSI進氣道,雖然是美國發明給F35用的,但中國用超級計算機算出來了,白菜化了,梟龍,殲十B都在用,但是殲二十的是可變DSI鼓包,可以在不同速度下使用,美國F35的只是固定的。所以,殲二十還是很有特點的,基本上體現了動力不夠氣動彌補的思路,美國就是貫徹了大力出奇蹟的理念


《第n界肉眼賽風洞、徒手畫包線,暨嘴炮設計師大賽》現在開始


如果按美國四代機標準劃分來說,F22、F35是合格的四代機,殲20是及格的四代機。

特別是放入各自體系內,考驗全體系能力的話,我們劣勢依舊明顯。

簡單說,到美方主場打比賽獲勝渺茫,(而且美方航母戰鬥群也算主場,比較流氓,它是流動的,四處溜達。也是我們一定要有航母的原因。)
在自己主場打比賽,不說必贏吧,總有了底氣,總可以說「能贏」了。

至於那些2、3流隊伍,沒這個玩意就別談比賽了。

所以,我們搞殲20除了考慮當前技術和製造水平,從用途上說一是恐嚇2流隊伍、二是嚇阻1流隊伍,在未來十到二十年內,依託岸基體系能力和有限海基體系能力,真正把國土(水)防禦線推到第一島鏈,前出打擊能力推到第二島鏈。做到打也不怕,輸贏戰火都燒不到本土。

綜上,考慮單一兵器意義不大,要代入體系去考量,也要考究它用來幹什麼。不然只談兵器數據,就成了「茴」字有幾種寫法了。


大概是一個182cm體重190的死胖子和一個189cm,體重210的死胖子打架的差距。
瘦小的肯定吃虧。但玩群毆,比如10vs10。差距可以忽略。

殲8對f22的話,大概是初一小屁孩vs死胖子。別說10個了。來一個班都不好使。一巴掌一個。


搬磚!

戰忽局「金忠」二寶中的金燦榮教授在最近一次的講座中提到:

2016年11月1日中午11點半,兩架殲20飛過珠海航展。。。

(標誌著)500年頭一次,一個非西方的國家的主戰裝備,與西方主要國家的主要主戰裝備,齊平了!


演講中其他觀點(在F-22和J-20面前):

1)F-35,水貨,閹歐洲和日本、騙錢的!

2)T-50,水貨,毛子坑阿三的!

以下視頻出處37分30秒-38分36秒


此答案撰寫的時候已公開的信息有限,因此在一些問題上採用了推測的態度,現在回頭看看錯誤也不少,各位看官就將就著看吧。
-------------------------------------
四代機的4S的標準中

超音速巡航這一點基本完全是靠發動機,而發動機一直是中國航空的軟肋,如果WS15能成功定性裝配的話還有戲,不然J20最多只能有有限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超機動這方面應該是J20的強項,因為J20是四代機中唯一採用近距耦合鴨翼+大邊條翼的,這種布局和F22,T50,F35的常規布局相比,在氣動上有先天的優勢,所以雖然J20的發動機會弱於F22和T50,但是氣動設計方面的優勢完全可以彌補。事實證明,即使常規的3代機,在擁有鴨翼(如Su30MKI,歐洲颱風,陣風等)或者大邊條翼(Su27SK,F18等)的時候都會有非常出色的機動性能,J20同時採取兩者,外加可調式DSI進氣道和全動尾翼,配合WS15的話超機動方面應該是綽綽有餘的,超過F22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隱身反而是最不好說的,因為雖然J20採取了不少隱身的設計,但是鴨翼本身就是犧牲隱身換取機動的一種設計,是一個很大的雷達反射面,因此飛機前半部的隱身效果估計會不如F22和T50。而後半部分的隱身最大的問題在於腹鰭和沒有做過任何處理的噴口,但考慮尾部其他的設計,估計應該是略弱於F22,和F35相當,但應該會強於T50這種典型的三代機式的後半部。

事態感知 其實航電是中國航空業的強項,畢竟中國這個世界最大的電子工廠不是吃素的。。。。梟龍這種中國航空工業的低端產物的雷達和航電水平就已經和F16早期型相當了,而機載主動相控陣雷達也在J10B上成熟運用,因此在探測方面,J20和F22有多少差距。而且從披露的照片看,J20蒙皮上有非常像全景綜合感應的探頭(通俗的說就是讓飛行員有360度,0盲區視野的系統),而這個技術其實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真的付之於列裝,如果真的在J20上列裝的話就能像99G上的主動激光對抗系統那樣成為中國軍工給世界的一個驚喜。

但現在J20還在原型機測試階段,離量產還很遠,數據也沒有公布,一切性能的推測都是估測,很真實的出入肯定是有的。總結一下,最大的不確定性在於1.發動機;2.DSI+LEX+電傳canard這種設計到底會有多有效;3.所配的武器。


殲20比之於F22,可以說是分庭抗禮的。中美兩軍的體系有差別,戰術戰略方方面面都有差別,中美如果對抗,必是體系的對抗。至於單拉出來,哪個厲害,得做過一場再說。

其實,不論殲20怎麼樣,都說明中國空軍的巨大進步。試問當今之天下,能造先進戰機的國家有幾?中國能造,那就能對那些造不了的有絕對優勢,對諸如美國之類保持威懾。畢竟,中美這樣的國家,至少目前核力量才是終極手段。

當今,二者就是一個現行一個後進的關係。


1超級隱身 J20正面很好,側面後面比不上F22。F35側後方也遜於F22。
2超音速巡航 J20現在可以部分做到,F35應該與殲20類似,F22沒問題。
3超機動 J20氣動應該不差,還是受限於發動機性能,有潛力。F22沒問題,F35不行。
4超態勢感知 F35第一。F35的光電探測系統最先進,是全隱藏式的。F35具有新一代數據鏈,是新一代的網路空戰重要節點,J20的數據鏈是否比三代戰機有所提高尚不可知。

個人認為下一代戰機中4S里 最重要的是超態勢感知,其次是隱身和超巡,最次是超機動性。
沒有超態勢感知,你就得單打獨鬥,搞不好還得保持電子靜默,成為戰場上的聾子和瞎子。儘管你其他三個能力再強,也很難取得制空權。反而超機動是最不重要額,現在格鬥導彈的最大過載遠超過人類極限,戰機機動再強,也不如先敵開火。

現在國內討論太過於偏重下一代戰機4S標準中的隱形、超巡和超機動性,對於超勢態感知和空戰網路節點能力則不夠重視。幾年前國內很多軍事文章那個甚至把第四個S理解為短距起降,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希望以後看到更多的關於下一代中美俄戰機關於超勢態感知能力的對比分析。


f22是美軍制空戰機技術的巔峰之作,f35是美軍體系空戰理論的巔峰之作,一個是空戰能力制高點,一個是體系化網路化空戰的節點,這是美國空軍在兩個方面的力作。f35不會熱衷與你玩單機空戰,它是搜集情報,網路互聯,指揮控制和聯合攻擊的節點式戰機,打的是對手的薄弱環節,利用信息不對稱優勢,避開對手的最強一面,擊其軟肋,等到打得對手癱軟了,再一擁而上蹂躪對手,這就美軍不對稱戰爭的精髓。f22隻是美軍推進航空技術進步的嘗試,所以他們不會生產很多架,因為也沒什麼對手。中國殲20心臟不行,技術積累更不多,高強度空優戰打不過F22是必然的,而體系戰又不是F35的對手,因為咱們空中網路化體系戰更是新課題,還沒有試驗過,所以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在就沾沾自喜,真是井底之蛙。追上並趕超美國空軍的技術,50年是可預期的時間點。


1、J20到底是什麼,別人說沒用,美國軍方需要經費的時候可以把J20說成吊打F22。信了你就天真了。

2、當然我們自己基本也天天說可以吊打F22+35,而且好像還真的信了,這就不是天真了,……

3、F15,包括F14,16,18,包括美國其他大多有名的戰機,推而廣之其他國家的名機,都是參加過實戰的。F22雖然找不到機會,在敘利亞戰爭時候也來了一個秀。

4、俄羅斯的米格27,SU系列,沒打過空戰,可信度就沒那麼高,是你可以眼鏡蛇,鐘擺,落葉飄,實戰中意義多大?那要打打試試看,結果米格29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中擊落敵機數量都是0。說什麼飛行員素質啥的是理由,但是畢竟不好把話說圓了。況且米格29還有0高度彈射的實際表演,SU27還有巴倫支海手術刀的駭人舉動。這些只能給戰機添彩,沒有實戰戰績總歸說服力不強。

5、好了,J20有什麼?有多少是真的實實在在落實的?不要用什麼這些都是保密的來搪塞。隱身,反射面積多大?不用很精確,小於多少?超機動,有矢量噴管嗎?真的用上了推重比10以上的重發了嗎?超音速巡航,有視頻嗎,超音速開彈倉呢?超音速發射導彈呢?這些F22都做了而且有視頻,美軍不保密?超視距攻擊和先進航電,對抗三代機的數據呢?這個F22也有啊,不管對結果數據怎麼解讀,數據人家有。不要總說保密,好像J20現在很多時候是恐怕外人不知道吧,天天秀照片也沒人管啊。


高票答案我覺得有待商榷,我看過的所有靠譜的不靠譜的專業的不專業的軍事新聞以及論壇,綜合來看殲20在除發動機部分所導致的缺陷外,其他基本都和F22差不多,甚至更強。所以殲20比作小米加步槍,F22比作AK47,這個落差太大了。

我覺得現在網上大家都有種奇怪的觀念,就是所有我們的東西,只要說我們比不上美國,但是進步很快了,大家就都很贊同,甚至都不管技術參數。這種觀念讓我很無語。


相當於同級別國產車和進口車的區別,差距是有的,但也沒啥致命的差距。進口車是穩一點省油一點快一點逼格高一點,但國產車便宜啊!


還是打不過idf

還是打不過idf


從目前流露出來的信息來看,J20還有一定的差距。

超巡,只有F22能做到,J20和F35都不行。

隱身,從維基百科上的RCS來看,F22比J20和F35高一個數量級。

超機動,F22再次領先,J20應該比F35要好。

超電,F35領先。

三架戰鬥機對比三代機來說,都是碾壓式的存在,而從他們之間的對比來看,F22無疑仍然是單機性能的王者。

但未來的方向,很可能是F35,超感知能力,信息化,戰場信息共享。據說這幾點也在美國第六代戰機的標準之中。

美軍很早就開始了信息化,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士兵不僅是作戰單位,還是偵查單位,甚至可以是指揮單位。高度的信息共享讓把每一個士兵都聯繫在一起,也讓對手無處藏身。

而F35則讓美國空軍成為一體。它的戰場感知能力和信息共享,讓每一架戰機都能對戰場態勢了如指掌。所以,即使F22是單機性能的王者,但他也僅僅是特種兵的身份。真正具有威脅的則是F35。

YF23和T50目前都沒成型。但它的一個共同點,就是被F22給坑了。
雖然沒有更細節的消息,但比較公認的說法是F22憑藉著超機動性能打敗了YF23。其實在未來戰場,機動性能可能是最雞肋的一個,完全可以被超感知和全向攻擊能力取代。而YF23的超隱身性能被犧牲掉實在可惜。只不過當時還是三代機時代,美軍的選擇無可厚非,如果放到現在,我相信最後勝出的可能就是YF23了。

受F22影響的還有J20和T50,一個被帶偏,另一個直接被帶翻了。J20為了機動性能,不惜犧牲隱身,而T50則根本沒有辦法把4S給集合起來。到未來的戰場上,尤其是面對滿世界的F35,他們的機動性能根本就不會有發揮的餘地。

J20作為技術積累的一個階段,是極其成功的,尤其對於中國來說,它讓中國空中力量一下提升了幾個檔次。但後續如何實現信息化,把各戰鬥單位的力量給聯繫起來才是關鍵。如果只是去跟隨,那永遠也不可能真正超越對手。


我是兼職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顧問。
美國的軍事不是領先在裝備,而是戰略戰術思想,美國是用一個更先進的體系跟敵人對抗。
比如戰鬥時F35 DTII即上個版本F35的信息鏈可以進行整體態勢感知。現在F35 DTIII可以進行蜂群戰術。包括通過AI自動調配無人機作戰,自動發布戰術優化指令給僚機,遠程通過僚機、無人機等實現主動防禦等。
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局座說了此四代機非彼四代機,局座後來還說了以後不要按美蘇標準來,中國可以自建標準,殲十算第一代,殲20算第二代。我們哪有四代機?蛤?


前幾天翻看美國前任國防部長蓋茨的回憶錄,看到一段有意思的描述,下面貼上原文,因為吃不準內容的敏感性,暫且不附翻譯:
Just hours before my meeting with Hu,the PLA rolled out for the frist time publicly its new J-xx(答主自行處理) stealth fighter.Photos of the plane hit the Chinese press about two hours before my session with Hu.As one of my China policy experts insightfully expressed it,"This is about as big a "fuck you" as you can get."There was some talk among my team about canceling the rest of the visit or part of it.
............
貼點其它比較好玩的內容
One of the traveling press bought a small backpack at a gift shop near the wall with Obama"s picture on it dressed in a Mao jacket and wearing a PLA hat.I persuaded the journalist to sell it to me, and I presented it to the president upon my return.I told him it would validate what a lot of Republicans already thought about him.He laughed.
簡單翻譯下:
我的一個隨性記者在長城邊的一個禮品店裡買了一個小背包,上面印著一個穿中山裝、戴解放軍軍帽的奧觀海。我說服了那個記者,讓他把包賣給了我,然後一回到美國,就把包拿去給總統看。我告訴他這個包會坐實很多共和黨人對你的看法(奧觀海在任上強推醫改等福利政策,被共和黨人攻擊為GCD,答主注)。總統露出了蜜汁尷尬的微笑。
答主在網上搜了個差不多的圖片。。。


不是一個層次的,山寨的能比原裝得強才怪!!!搞笑事評論里五毛炸毛了。不愧是五毛錢!!

五毛錢又開始吹牛皮了,除了20從殲八開始請問我國戰機可有擊墜敵機記錄? 11,10,16有嗎?

吹牛皮也不掂量掂量,某些人當五毛當的基本邏輯都沒有了!!!愚蠢的廢物貨色

殲20戰機不能與F22匹敵

筆者曾經指出殲-20戰鬥機同F-22至少還有12年差距,這還是保守估計。有網友對此不贊同,認為我們的差距沒有那麼大。接著上一篇文章,我們再來對比下其他領域的性能。而殲-20作為我國第一款四代戰機,是我國航空工業的爭氣機,和美國的F-22相比,眾所周知的是其發動機遠遠不能匹敵,因此在超機動和超音速巡航上與對手仍然有能力差距,那麼除了這兩者外還有哪些性能需要追趕呢?

1、感測器能力

感測器共分為三種,第一是雷達,第二是被動雷達,第三是光電系統,三種感測器殲-20和F-22都差距不小。首先是雷達,F-22使用的AN/APG-77雷達使用了超過2000個以上收發組建的相控陣技術,每個組件都採取以了GaAs襯底技術的微波集成電路,這種襯底電子漂移率高,擊穿電壓高。

而我國的相控陣雷達GaAs襯底技術還沒有完全發展起來,在電子漂移速率和擊穿電壓上與美國技術有大概一個數量級的差距,導致了我國殲-20雷達的單個收發組建的微波放大能力、電路放大能力遠小於AN/APG-77。


因此為了達到相同的探測距離,就需要更多的收發組件和更大的天線孔徑,這樣帶來的兩個電子性能的惡果。第一是雷達旁瓣增加,第二是耗電量急劇上升,前者會導致殲-20的雷達極易被電子干擾所對抗,在空戰中變成瞎子聾子。

特別是面對F-22和F-35這種DRFM(數字射頻存儲器)集成下的電子干擾系統和共享孔徑的干擾天線,基本上雷達只要一照射就會被對方干擾。根本無法鎖定目標。第二個影響是當雷達處於多目標模式等比較耗電的狀態下時,機載其他電子設備的功率就要受到影響。

如果採取更大的發動機或者電池的話,飛機的全重就要增加。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我們也觀察到殲-20的機頭直徑和機身確實大於F-22,這就導致了作戰時,其就算擁有了F-119一樣的發動機,也在機動性上會比F-22差一些。

其次是被動雷達,被動雷達主要是通過接收對方雷達的信號進行分析實現對自身進行告警或者作為電子干擾的依據。中國在這方面和美國差距還極為明顯,首先是接收機的頻寬不夠,特別是面對F-22雷達這種LPI(低可探測度)雷達。


它把自身的雷達能量分散在較寬的頻域內,在接收時才合成較窄的頻寬,那麼我國的雷達接收機就無法對其雷達信號能量進行充分接受,雖然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也可能接收分析到F-22的雷達信號,但需要花費數分鐘的時間。這樣的結果是空戰中無法接受的,對方機載雷達開機數分鐘,我國的殲-20早已經被殲滅了。其次是雷達接收機的演算法和靈敏程度還有差距,這使得對弱能量信號的處理還有所不足。

最後是光電系統,我國製造業中,高精密度的CCD鏡頭和紅外感測器一般都是向西方進口,在探測範圍和精度上和美國頂尖水平還有很大差距。因此殲-20機載設備和美國同類的機載設備上還是有差距。

2、隱身能力

殲-20和F-22的隱身能力差距應該在10db(也就是10倍)左右,這主要是幾方面造成的。第一是我國的隱身材料塗層還不如美國,美國有數種隱身塗層針對不同波段。而我國比較單一。第二是鴨翼的,特別是鴨翼偏轉時會造成鏡面反射。

第三則是雷達天線孔徑太大,這三者結合起來的影響一般會讓隱身能力差距在10倍左右,這就意味著假如F-22可以在100公里時發現殲-20,而殲-20則只能在70多公里時發現F-22,在空戰時,20公里的差距意味著對方的導彈已經發射,而我方還沒完成後鎖定。


3、武器能力

美國的AIM-120D導彈和我國的PL-12,AIM-9X和我國的PL-10相比均擁有彈徑更小,機動性更強,鎖定距離更長的特點。特別是AIM-120D利用了先進的中繼制導能力,可以確保彈載雷達開機時利用主瓣鎖定殲-20,而PL-12則不能保證,這樣造成的結果時AIM-120很難脫靶。而PL-12則不然,此外AIM-9X的攻擊範圍拓展到前方180度的範圍,且機動性高達50G。而PL-10則完全達不到這個數據,因此無論在近戰還是遠戰雙方的差距都很明顯。

綜上所述,殲-20同F-22戰鬥機在這些領域都還有很大的差距。無論在近戰還是遠戰中都會被對方完全壓制,除上述外其他的差距還有很多,我國隱形機要走的路還很長。有很多擅於炒作的媒體認為殲-20戰鬥機比F-22戰鬥機更強,其實這顯然是自欺欺人,殲-20戰鬥機同F-22戰鬥機的差距只會比12年更長。還是那句老話,差距大不可怕,不正視差距,找不到未來的發展方向,才是真正的可怕。(作者署名:雲上的空母)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朝鮮的軍事實力?
俄羅斯出口中國的天然氣為何比中亞天然氣貴很多?
為什麼以色列願意用1027名囚犯換回1名被巴恐怖分子綁架的士兵沙利特?
為什麼中東的非法武裝或者恐怖分子都喜歡用豐田車?
為什麼部分士兵會拚死作戰?

TAG:殲-20 戰鬥機 | 軍事 | 戰鬥機 | F-35 戰鬥機 | F-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