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上面的營養素參考值到底有什麼用?

營養素參考值都是以%表示,也不知道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具體的含量是多少?對於消費者有什麼幫助?


營養成分表和營養素攝入參考值,往小了說是自始至終貫穿居民膳食健康,往大了說可以規範中國食品行業,引導行業良性發展。

大部分人都覺得是減肥和增肌的人才用得著營養成分表。事實上,合理的膳食確實能改變你的體重,但是它真正重要的作用是決定你人生未來30年的生命質量。

中國居民存在的營養不足或營養過剩的問題,特別是脂肪、鈉(食鹽)、膽固醇攝入過量的問題,是引發慢性病的主要因素。不要小看「慢性病」這三個字,從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暫時不會死人的病,到冠心病、腦卒中等殺人於秒秒鐘的病,都是「慢性病」。
失衡的飲食是慢性病發病的重要原因,例如高脂飲食會導致肥胖、血脂異常;鈉攝入過量的飲食則會導致高血壓。因此,保持膳食營養素攝入量在合理範圍內,也就是根據營養素參考值設計我們的膳食,就可以預防這些慢性病。

但是,中國公眾普遍對食物營養與慢性病的關係不太了解,也意識不到自己的飲食習慣存在脂肪攝入高、膽固醇攝入高、鹽攝入高這些問題,只管自己吃得爽。餐館和食品企業看準了這一點,就大量使用油、鹽,來保證他們的產品具有較好的口感與風味,從而提高銷量。但是,大家都不知道這樣的食品或者膳食是不健康的,只有被確診為不可治癒的慢性病的時候,才被醫生一句話點醒,可是這個時候就已經晚了。

營養素攝入參考值的出現,就是要讓公眾在慢性病發展到不可挽回之前,就認識到自己的飲食習慣中存在的問題,並且促使他們尋求改變。

公眾需要改變自己飲食習慣中存在的問題時,營養成分表和它裡面附帶的參考值百分比可以提供及時的、科學的指導。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計算自己即將攝入的各種營養素的量,從而平衡自己的膳食。並且,由於營養成分表就印在食物的外包裝上,它可以在消費者選擇食物時就開始影響他們的決策,而不是當事後諸葛亮。例如,一根含有一天30%配額的鈉的火腿腸,如果今天三餐已經吃完了,消費者看到營養成分表就會三思而後行。

此後,當公眾開始傾向於選擇健康的食物時,由於用錢投票的效應,就會逼迫廠商生產更健康的食物,至少是營養成分表上看著更健康的食物,從而引導食品工業良性發展;這也會從整體上提高我國居民可以接觸到的食物的健康程度。

營養素參考值還可以防止廠家誇大宣傳。舉個具體的栗子,群眾們一聽廠家每天宣傳牛奶補鈣,就開心地買,每天喝1盒就以為自己喝了好多好多鈣下去。有了營養素參考值,群眾知道了鈣的每日推薦攝入量參考值是800mg,也就知道了光靠喝一盒牛奶根本不算補鈣,就會審視自己的膳食結構是否還可以進一步改善,而不是輕信廠家的宣傳。

這就是營養成分表和它的營養素參考值的作用。

至於營養素參考值為什麼是以百分比表示,其實是我國政府深知廣大群眾都是懶癌晚期患者,為了讓大家明白了膳食的重要性之後有所行動,就貼心地把各種需要算的數字全都換算成了百分比,最大化減少大家實踐健康飲食的阻力。舉個栗子,包裝上標有722千卡能量,和標有「已經佔用你一天的36%的配額」,哪一種你更願意去算?

翻出你手邊的食物上面的營養成分表,有沒有瞬間覺得高大上起來了?
願大家終生健康,live long and prosper。


擴展閱讀:
慢性病_百度百科
世界衛生組織-有關慢性病的實況報道


思考了評論區說看不懂,默默反省:


能量一欄,營養素參考值3%的意思是就是:

對於一個標準人來說,每100ml這種食物能提供的能量佔到了這個成年人一天推薦攝入的能量總量的3%。
而標準人是指日推薦能量攝入量為2000 kcal(8400 kJ)的成年人。

其餘的營養素同理,5%的蛋白質就是每100ml這種食物提供的蛋白質佔到了標準的5%。具體標準見下面一張看起來不明覺厲的圖。

---------------------------------------------------------------------------------------------------------------------------------------------
感覺上面的回答都很深刻,但總覺得不夠直觀,補充張圖來回答:

  1. %是什麼意思?
  2. 營養素參考值對消費者有什麼幫助?
  3. 食品包裝上還有什麼對消費者有意義的信息?

從13年1月1日起,我國強制性要求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上要明確標註各類營養素含量。營養成分表一般由食品營養成分、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數值以及NRV百分比三個欄目構成。
首先是第一個問題,營養素的參考值,包裝袋上常用其縮寫NRV,是專門用於食品標籤的一個標準。它是以日推薦能量攝入量為2000 kcal(8400 kJ)的成年人為標準,對該預包裝食品所進行的相關營養成分計算。
2000 kcal是個什麼概念呢?一個162 cm左右,輕體力勞動者,且BMI為正常的成年人,可以看到,這個標準很多人都能達到。
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標準為供能分別佔總能量的13%、27%與60%。這又是個什麼概念呢?膳食指南推薦三大營養素佔比分別為蛋白質10-15%,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也就是標準所取的都是正常中間值。
具體標準如下:

具體換算很簡單,該種食品的營養素與標準值相比,得到的數值就是標籤上的NRV百分數值。

具體換算很簡單,該種食品的營養素與標準值相比,得到的數值就是標籤上的NRV百分數值。
注意某些食物所標識的是每份食品而不是每100克(毫升)的NRV。會有人看見某種小包裝零食上能量、脂肪含量比較低就一時衝動買回去,仔細看才發現上面寫的是每份食品的數值:


值得注意的是,4歲以下的兒童食品和專用於孕婦的食品屬於特殊營養食品,不在普通NRV討論範圍內。

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NRV有什麼用?
對於正在進行增肌訓練的人,首先食物是需要被嚴格限制的,詳細準確的NRV數值能夠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參考,不過需要注意稍微換算一下,畢竟這些數值都是針對2000 kcal的成年人,能力水平不一定適合個人。
對於普通健康的人呢?看看衛生部關於印發《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的通知的原話:「為指導和規範食品營養標籤的標示,引導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促進膳食營養平衡,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和身體健康」。
對於病人尤其是需要控制攝入糖脂的人來說,這樣的標識也顯得相當必要。這樣的病人,比如糖尿病,一般都有專門的食品,這些食品標註NRV對病人及家屬來說就很重要。不過不建議自行大量購買這樣的食品作為主要食物來源,在沒有專業知識的情況下更加不要自己機械地計算攝入量。

第三個問題,食品包裝上還有什麼對消費者有意義的信息?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當然是首先要注意的,同時也許很多人會注意到食物配料:


國家強制預包裝食品寫明「在製造或加工食品時使用的,並存在(包括以改性的形式存在)於產品中的任何物質,包括食品添加劑」,並且食品中含量最大的排名最靠前,依次遞減。
這有什麼用?幫助人們了解——你吃進去的到底是什麼。這也能幫助消費者簡單辨別牛奶和各種牛奶飲品、巧克力及巧克力製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代可可脂巧克力製品)的區別,以及你能夠選擇的不攝入的食品添加劑。

預包裝食品上應有完整的產品名(這個蠻有意思的,許多大標題花里胡哨的零食產品名樸素簡單)、配料表及食物成分表等等,而且規定需要食品企業對第一款規定的能量和4種核心營養素的標示應當比其他營養成分的標示更為醒目,就像這樣:

信息來源:《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

文章配圖有點渣……平時看見有意思的成分表配料表會照下來,就成了這樣……


一 這是國家規定必須標明的
自2013年1月1日起,我國第一個食品營養標籤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正式實施。《通則》是關於食品營養標識的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對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審核將起到明確的規範和指導作用。《通則》對營養標識中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都做了明確規定。《通則》實施後,所有食品都必須在食品的最小包裝上標識營養標籤,營養標籤不規範的食品將不得銷售。同時,對進口食品營養標籤的檢驗監管將更加有據可依。
二 讓能看懂的人有選擇比較的根據,我喜歡糖少一點的,他喜歡蛋白質高的,可以看這個對比。
三 為了看不懂的人解釋一下:

這個%是你所購買的食品與中國營養學會給國人每日營養素推薦攝入量的比值。比如-飽和脂肪酸109%這一項,說明本品在標識出的量中(一般為100g或100ml)營養成分僅飽和脂肪酸這一項已經超過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攝入量(每日)的9%了。


問題1:營養素參考值都是以%表示,也不知道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具體的含量是多少?

我對國內的營養標籤不甚了解,但是想來標註方法和美國的應該差不了太多。%表示的是,一份(one serving)食物所含的此種營養成分,提供了人體一天需求的百分比。比如,蛋白質20%,說明了它提供了你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質總量的20%。這個參考值是建立在一個日需求2000大卡(kcal)的成年人的標準上的。根據體重,身高,年齡,性別和運動量,每個人的實際需求是不一樣的。個人的需求可以通過計算得到,不少營養學網站有這個功能,不嫌麻煩也可以自己算。

附一個簡易的能量演算法:
1g碳水化合物=4kcal(千卡)
1g蛋白質=4kcal
1g脂肪=9kcal
1g酒精=7kcal

對於消費者有什麼幫助?
在標籤是真實且正確的前提下,通過標籤可以更好的控制能量攝入和營養物攝入。合理安排營養對人體健康是極其必要的,如另一個答案所說,食物確實和很多慢性病相關(注意是相關,並不是因果關係)。


更新…2016.5.3………………………………………………
下圖是某品牌的常溫酸奶


下圖是某品牌牛奶

通過比較100ml的量,發現圖中酸奶的能量大於圖中牛奶,碳水化合物12.5g/ml大於牛奶4.8g/ml。

這是因為,在製作該酸奶,為了保證其粘稠和甜度,添加了一定的粘稠劑和糖(甜味劑)。

營養成分表一般標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

有人問像酸奶中的乳酸不是糖,但產生能量,怎麼表示呢?別急,且許我慢慢道來,並對之前的答案進行補充。

在酸奶的營養成分表中,有碳水化合物一欄,而乳酸則在此欄。

接下來主要說明營養成分表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就能很好的理解營養成分表中,各類物質所包含的種類。

一.關於能量及其折算
能量指食品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產能營養素在人體代謝中產生能量的總和。

營養標籤上標示的能量主要由計演算法獲得。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產能營養素的含量乘以各自相應的能量係數(見下表)並進行加和,能量值以千焦(kJ)為單位標示。

當產品營養標籤中標示核心營養素以外的其他產能營養素如膳食纖維等,還應計算膳食纖維等提供的能量;未標註其他產能營養素時,在計算能量時可以不包括其提供的能量。

食品中產能營養素的能量折算係數

*包括膳食纖維的單體成分,如不消化的低聚糖、不消化澱粉、抗性糊精等,也按照8kJ/g折算。

二.關於糖醇和糖醇的能量係數
糖醇是指酮基或醛基被置換成羥基的糖類衍生物的總稱,屬於碳水化合物的一種。我國相關國家標準中尚未規定糖醇的能量係數。

鑒於目前糖醇在部分類別食品中使用較多,為科學計算能量,建議赤蘚糖醇能量係數為0 kJ/g,其他糖醇的能量係數為10 kJ/g。

三.關於蛋白質及其含量
蛋白質是一種含氮有機化合物, 以氨基酸為基本單位組成。
食品中蛋白質含量可通過「總氮量」乘以「蛋白質折算係數」計算(公式和折算係數如下),還可通過食品中各氨基酸含量的總和來確定。

蛋白質(g/100g)=總氮量(g/100g)×蛋白質折算係數

不同食品中蛋白質折算係數見下表。對於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蛋白質來源的加工食品,統一使用折算係數6.25。

蛋白質折算係數

四. 關於脂肪及其含量。
脂肪的含量可通過測定粗脂肪(crude fat)或總脂肪(total fat)獲得,在營養標籤上兩者均可標示為「脂肪」。

粗脂肪是食品中一大類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乙醚或石油醚)的化合物的總稱,除了甘油三酯外,還包括磷脂、固醇、色素等,可通過索氏抽提法或羅高氏法等方法測定。

總脂肪是通過測定食品中單個脂肪酸含量並折算脂肪酸甘油三酯總和獲得的脂肪含量。

五. 關於碳水化合物及其含量
碳水化合物是指糖(單糖和雙糖)、寡糖和多糖的總稱,是提供能量的重要營養素。
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量可按減法或加法計算獲得。

減法是以食品總質量為100,減去蛋白質、脂肪、水分、灰分和膳食纖維的質量,稱為「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或以食品總質量為100,減去蛋白質、脂肪、水分、灰分的質量,稱為「總碳水化合物」。在標籤上,上述兩者均以「碳水化合物」標示。

加法是以澱粉和糖的總和為「碳水化合物」。

六. 關於食品中的鈉
食品中的鈉指食品中以各種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鈉的總和,食鹽是膳食中鈉的主要來源。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健康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但膳食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居民鹽平均攝入量遠高於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水平。

過量攝入食鹽可引起高血壓等許多健康問題,因此倡導低鹽飲食。

七. 關於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油脂加工中產生的含1個或1個以上非共軛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的總和,不包括天然反式脂肪酸。

在食品配料中含有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脂時,應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配料中含有以氫化油和(或)部分氫化油為主要原料的產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植脂末和代可可脂等,也應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但是若上述產品中未使用氫化油的,可由企業自行選擇是否標示反式脂肪酸含量。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反式脂肪酸不要求強制標示,企業可以自願選擇是否標示。若企業對反式脂肪酸進行聲稱,則需要強制標示出其含量,並且必須符合標準中的聲稱要求。

八. 如何理解配料表中含有氫化和/或部分氫化油,但營養成分表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為「0」的情況

當配料中氫化油和/或部分氫化油所佔比例很小,或者植物油氫化比較完全,產生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很低時,終產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低於「0」界限值,此時反式脂肪酸應標示為「0」。

…………………………………分割線……………………………………
營養成分表有什麼用,前提得看懂營養成分表,把之前回答看營養成分表的答案貼過來啦。

營養成分表可以作為我們的營養指南針。現在人們的健康狀況存在兩個極端,營養過剩和營養不良,特別是脂肪、鈉(食鹽)、膽固醇、能量攝入偏高。

一些慢性病人群尤其要注意攝入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免盲目使用加重病情。以前許多食品沒有標籤,不便掌握,人們對食品的營養成分也不了解,強制推行營養標籤解決了這個問題。

營養成分表是標有食品營養成分名稱和含量的表格,表格中可以標示的營養成分包括能量、營養素、水分和膳食纖維等。

對預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進行管理可以規範生產企業的質量控制、方便消費者選擇適合自己的食品。

對此,世界各國都制定了相關法律。我國的法律依據則是從 2013 年 1 月 1 日開始嚴格執行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以下簡稱《通則》)。《通則》要求預包裝食品的所有原料必須以含量從多到少的順序標明在配料表中。

防腐劑、香精、甜味劑、硝酸鹽、色素等都需要標註,有氫化植物油時,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也必須標註。參照《通則》,營養成分表主要包含五個項目和兩個數值。

五個項目 :四大核心營養素 + 能量
核心營養素是食品中存在的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且具有重要公共衛生意義的營養素。攝入缺乏會影響生長發育和健康,攝入過量則可導致肥胖和慢性病發生。

美國規定 15 種、澳大利亞規定6 種、我國則規定為 4 種,分別是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衛生部將適時對核心營養素的數量和內容進行補充完善。除這四項以外,還需要標出數值的就是能量,標示的能量主要由計演算法獲得,即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產能營養素的含量與各自相應的能量係數的乘積並進行相加。

兩個數值 :各項目的含量 + 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NRV:nutrision reference value)
營養成分表須標出上述五項的含量,在閱讀時應注意其含量的單位,有時是每 100 克,有時是每包,有時是每 100 毫升,等等。

NRV 主要依據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每日推薦攝入量(RNI)或適宜攝入量(AI)制定,大致表示當攝入 8400k J 能量時宜攝入的營養素含量。%NRV 通常指的是單位食品中所含能量或營養素的量佔到成人「每日推薦攝入量」的百分比。

比如說某品牌速食麵註明每 100 克中鈉的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為 120%,這就意味著,這一包 121 克的速食麵落肚,這一天吃的鹽就已經超標了。

弄清人群和0值對消費者來說,營養成分表的作用有兩方面,一是知道食物中各成分的含量,科學飲食 ;二是比較不同食物的成分,明智選擇。

另外,在使用營養成分表指導膳食時還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首先,不同身體條件和健康訴求的人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求不同,因此不一定要遵循 RNI 的標準,最好的辦法是諮詢專業的營養師,制定適合自己的每日飲食攝入標準,比如表 2 中所列的人群。

其次,0 值不等於沒有。

下面以某品牌餅乾的營養成分表為例作講解:

「每 100 克含量」一項標註的是該食品中能量和營養素的絕對含量。
即每 100 克該種餅乾提供能量 2031 千焦(k J)、蛋白質 8.0 克、脂肪 21.6 克、碳水化合物 62.9 克和鈉 518 毫克。

有些產品營養成分的絕對含量不是以 100 克計算的,而是以「每袋」、「每罐」、「每粒」或「每 15 克」計算的,要注意這一點。

「營養素參考值%(NRV%)」一項標註的是該食品中能量和營養素的相對含量,即它們達到「營養素參考值(NRV)」的百分比。營養素參考值(NRV)是專門用於食品營養標籤的一套數據,大致可以理解為人每天能量和營養素的合理攝入量。

根據規定,能量的 NRV 是 8400k J,蛋白質的 NRV 是 60 克,脂肪的 NRV≤60 克,碳水化合物的 NRV 是 300 克,鈉的 NRV 是 2000 毫克。

該餅乾每 100 克提供能量 2031k J,它達到能量 NRV(8400k J)的 24%(2031÷8400×100%=24%),其他營養素的相對含量(NRV%)也用同樣的方法計算。

能量與蛋白質比對 衡量出食品的營養價值 營養成分表中的數據傳達著關鍵的營養信息。

以上述餅乾產品營養成分表為例,首先看能量,100 克該種餅乾含有能量 2031 千焦(k J),它達到了能量參考值的 24%,大約是 1/4。能量達到1/4 是什麼概念呢?

一般來說,一頓飯的能量也不過占能量參考值的 1/3 而已。可見,該餅乾是高能量食品,孕婦不可過多食用。

其次看蛋白質,100 克該餅乾含有蛋白質 8.0 克,達到蛋白質參考值的 13%,大約是 1/8。也就是說,吃 100 克該餅乾,可以獲得較多的能量和較少的蛋白質,兩者相差甚多,所以該餅乾營養價值較低。

某種包裝食品的營養價值是高還是低?通常用該食品蛋白質的 NRV%除以能量的 NRV%,如果大於或等於 1,則是高蛋白食品,營養價值較高;如果小於 1,則認為它的蛋白質不多,營養價值越低。

該餅乾的計算值為 0.54,是典型的高能量低蛋白食品,營養價值偏低,不可多食。

第三看脂肪,100 克該餅乾含有脂肪 21.6 克,達到脂肪參考值的 36%,即超過每日脂肪合理攝入量的 1/3,可見該餅乾的脂肪含量是相當高的,而且這些脂肪基本上都是人為添加進來的。

因為小麥粉中天然的脂肪含量是非常低的,每 100 克小麥粉中的天然脂肪僅為 1 克左右。而該餅乾中的脂肪含量高達 21.6 克。

該餅乾添加的脂肪為氫化植物油,含有反式脂肪酸。 第四看碳水化合物,100 克該餅乾含有碳水化合物 62.9 克,達到碳水化合物參考值的 21%。這一數值與大多數主食類(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相仿,說明該餅乾應作為主食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從該餅乾的配料表可以發現,除小麥粉之外,還添加了白砂糖、麥芽糖漿等糖類,可能會影響餐後血糖。

最後看鈉,100 克該餅乾含有鈉 518 毫克,相當於 1.3 克食鹽(食鹽中鈉含量約為 40%)。100克餅乾鈉含量達到鈉參考值的 26%,超過每日鈉合理攝入量的 1/4,也超過該餅乾能量的 NRV%(24%),屬於高鈉食品。

據《通則》規定,一些食品被「豁免」執行強制標示營養標籤。

這類食品包括生鮮、現制現售的營養素含量波動大的食品;包裝總表面積≤100 平方厘米或最大表面積≤20 平方厘米的,包裝太小的食品;飲料酒類、包裝飲用水、每日食用量≤10 克或 10 毫升的食用量小、對機體營養素攝入貢獻較小的食品等。

企業生產的預包裝速凍面米製品和冷凍調理食品不屬於豁免範圍,如速凍餃子、包子、湯圓、蝦丸等。

每日食用量≤10 克或 10 毫升的預包裝食品,是指食用量少、對機體營養素的攝入貢獻較小,或單一成分調味品的食品。具體包括味精、醋等調味品;食糖、澱粉糖、花粉、餐桌甜味料、調味糖漿等甜味料;花椒、大料、辣椒、五香粉等香辛料;茶葉、膠基糖果、咖啡豆等可食用比例較小的食品等。

但是對單項營養素含量較高、營養素日攝入量影響較大的食品,如腐乳類、醬腌菜(鹹菜)、醬油、醬類(黃醬、肉醬、辣醬、豆瓣醬等)及複合調味料等,《通則》規定,應當標示營養標籤。

覺得有道理的話,點個贊順便關注一下唄~@~

參考文獻
[1] 讀懂營養成分表_張葉[J].
[2] 買吃的先研究一下營養成分表_謝小芳[J].
[3] 楊月欣. 營養成分表要求和規範_楊月欣[C]//中國營養學會


目前中國營養素標籤其實並不合理完善,有以下幾個不足和容易陷入營養誤區的點。首先說明如何看懂營養標籤?

營養標籤它最直接的用途就是:

1. 幫助了解這款產品的基本產能營養價值。(維生素,礦物質還是無法了解的)

2. 估算自己一天進食是否平衡(還有沒有多餘額度吃下某樣東西),尤其是鈉有無超標。

3. 幫助人們直觀地選擇更健康的食品。

--------------------------------------------------誤區誤區分你一割線-------------------------------------------------------


但是港真,這個表格如果參考不當,其實會走入一些誤區。以下就來講講其中三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太長不看星人可以只看下面黑體字就好啦,白白~)

1. 中國的營養成分表不需要標註糖(單雙糖),僅僅標註總碳水化合物。

2. 格式並不統一,有的商家僅僅標註標準規格營養素,有的商家會僅標註「每份」(自定義)的營養素含量。

3. NRV的計算缺乏必要註解和適用人群說明。

首先這份表格式樣是標準的,它來自於《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這一份2011年推出的國家標準。它的標準格式是:

上表來源於《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

這基本是全世界有要求標註食品營養成分表格里最精簡的表格了,當然也基本涵蓋了廣大吃貨需要了解食品最基本的需求,就是三大供能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糖水化合物),還有一個有上限的鈉。

這份國家標準說明中,還列舉出來其他國家和地區對食品營養標籤的要求:

上表來源於《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

上表來源於《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

可見大多數國家和地區要求都是至少涵蓋了中國這幾樣,而很多國家同時會把「飽和脂肪」和「糖」(sugar)也要求加進去。這裡要附註一下的是,這份國標通則里,對於澳洲的營養標籤闡述有一點錯誤,因為澳洲也是強制要求註明飽和脂肪含量的,而不僅僅是脂肪含量。(請見澳新食品安全法Food Standards Code1.2.8)。


1. 不需要標註糖(sugar)


這個最大弊端就是吃貨們不知道這當中有多少添加糖(或者是自然存在的簡單糖),這尤其不利於糖前和糖尿病人控制飲食。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膳食建議:每天攝入的自由糖(free sugar)—也就是單糖,雙糖類不超過總攝入能量(2000kcal一天)的10%也就是大約50g自由糖。[1] 所以要想健康飲食,其實控制和關注單雙糖攝入量是很有必要的,而最簡單的食品營養表格卻滿足不了這個需求。

所以中國這份表格第一個問題就在於如果不標註糖(sugar)的含量的情況下,很多消費者可能會根據總碳水化合物來判斷糖的含量(當然有這個意識的其實都已經是營養學小神龍級別的了),而更多對食品營養不甚了解的吃貨們,由於沒有標註糖份含量,很容易導致他們直接不知道這份食品當中有多少糖分。舉個小李子:



這是國內某品牌乳飲料的營養表格(圖片來源於網路)


它就用了國標里最標準和簡潔的營養成分表格,我們可以看到它標註的100ml中的碳水化合物是7克(3%NRV),但是我們其實並不知道這當中有多少是添加糖有多少是其他種類的糖水化合物,而根據成分表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含有「碳水化合物」的成分還有不少。所以一罐下肚後,我們並不知道自己喝了多少添加糖。


對於液態飲料,其實我們可以知道的是添加糖通常佔總碳水化合物相當大的比例,所以還算簡單一點。但是對於以下固體尤其是烘焙類產品來說,如果不表明「糖」的量那就是非常容易傻傻分不清楚了:


以上圖片來自網路,為台灣一烘焙類食品營養標籤,其要求和中國大陸類似,它多加上了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兩項,其中熱量用大卡(kcal)來表示(1kcal約等於4.18kj)。其中「公克」就是克。

由於是固體,而且是芋頭蛋糕,所以總碳水化合物有一部分比例肯定來自於芋頭和麵粉。而剩下的就是砂糖,可是我們無從知道這款蛋糕究竟加了多少糖,僅僅知道它總碳水佔23.3%。這對於健康的吃貨其實沒什麼大不了,閉著眼往嘴裡塞也不會有問題啊。可是對於需要控糖的人群來說,是非常不方便的。

2. 格式不統一 (每份和每100g或ml均可)

造成理解混亂,甚至有商家渾水摸魚打擦邊球忽悠觀眾。


由於國標里僅僅要求了需要標註這「1+4」的營養素NRV,但是沒有說規格必須100g或者是自定義規格。於是很多食品廠商有了很多自由發揮的餘地,也給了消費者比較混亂的理解。

比如在大部分只標明100g或100ml的食品上,有的吃貨一看它能量僅僅佔個位數的NRV就嘩啦啦爽歪歪地一瓶下肚,殊不知這一瓶有600ml,所以你實際上鯨吞了6倍於標識的NRV的量下去。


又或者,如上圖某食品選擇只標出它自定義「每份」(一枚)的營養權重,所以你可以看到其實它是25克食品的營養含量而已,並非標準的100g。這樣對於粗心的吃貨又是個難題了,因為25克顯然只有一丟丟,而吃貨一旦打開一包(可能是餅乾)的零食後,求有多少概率僅僅吃一份?

所以由於國標沒有強制性的「每份」的規範,有不少生產高熱量,高糖高鹽相對不健康食品的商家在營養表上下灰功夫,用自定義(而不科學)的「份」來代替100g標準量。這容易誤導部分粗心消費者。但是反過來,如果上圖這款食品,不是標註每份而是僅僅標註100g的營養成分,那麼好(duo)奇(yi)的吃貨又會問:那我咋知道我吃多少塊是100g啊!還不是沒鬼用!

辣么好的做法應當怎樣呢?簡單呀,就是既要求標註100克或毫升又要標註每「份」的營養素不就解決了么(澳洲就是這樣要求的)。


上圖為某食品的營養素表格,它符合澳新食品法對營養素表格的要求。不僅列出了每100克或毫升的營養比例,也列出了「每份」(自定義)的營養素含量,而且給出了糖和飽和脂肪的含量。這樣表格雖然更加複雜,但是對於求知慾強的吃貨,還是更加清晰有幫助的,不是咩?

3. 不知道NRV的百分比怎麼來的。(沒有要求註明NRV參考值)

很多吃瓜群眾其實完全不知道這個百分比是根據什麼算出來的,然後完全依賴那個百分比,說30%就是覺得大概佔一天總量的三分之一這麼簡單。

而其實,由於每個人性別,身高,體重,生理病理情況都有所差異,對於比較平均而健康的人來說,粗略用NRV確實很方便,但是對於一些身體情況方差很大的人群(比如特別瘦小的女生,長期卧床的病人,高血壓患者,運動員等等)這個NRV的誤差就相當大,用作參考反而容易造成錯誤估計。

這個NRV的演算法是:



(以上表格來源於衛生部通知印發《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全文)《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


就數據而言,這個表格制定還是非常科學的,是通過大數據取平均值然後用以估算大部分人群的營養和熱量需求制定的。

所以對於大部分健康人都是適用的,反之而言,對於任何偏離「正常人」的人群或者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比如對身材要求極其苛刻的運動員和模特),這個數據則非常不適用。同理,對於任何病理情況特殊的人,也不應當過度依賴NRV,而應該直接使用表格里的「絕對值」。比如高血壓或者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是絕對不能使用鈉的NRV參考量來衡量食品是否合適自己,因為正常人鈉攝入推薦上限是2000mg,而對於需要嚴格控制血壓防止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美國AHA機構則建議把鈉攝入量進一步減少至每天1500mg(比正常人打了個7.5折)[2]。所以此時這類人群就千萬不能看著食品標籤上鈉的NRV照單全收了而應當在心中默默打折。

那麼大概多低才叫低鈉食品呢?澳洲營養協會給出的建議是:不高於120mg/100g的固體食品通常可以認為是低鈉食品。[3]


關於熱量也是一樣:

同理對於很多想減肥又瘦小的軟妹紙而言,其實這個數據更加接近成年男性的能量需求而離你的目標相差甚遠,因為對於低體力活動的瘦小女生來說,有可能每天1400kcal的熱量就足夠保持體重了,辣么這個NRV的百分比就應該去除以0.7才適用。


一定有吃貨會嚼著餅乾說:活著幹嗎那麼累,偶爾吃吃開心就好。

確實如此,搞這麼累並不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不過如果不想老了總跑醫院總戴著老花鏡看降壓降脂藥品說明書這種更加枯燥的東西,也不想像現在很多中年大叔大媽被朋友圈的養生降壓降脂除通風神葯廣告文章忽悠得錢包空空,年輕的時候還是受累多漲點「食商」比較好,畢竟受益的是自己不是咩。

最後表明其實食品營養表格是個非常大的話題,還有很多讀者會有疑問比如這些熱量值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有機酸和一些醇類(不屬於三大產能營養素)的物質又是怎麼算?諸如這些問題還得日後慢慢開題來說呀,或者要不要寫篇review paper來聊聊,嗯哼。

參考資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 sugars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2015).

[2]How much sodium should I eat per day?

[3] Salt and Hypertension


-------------------------------------------------不硬不軟分割線宣傳一則-------------------------------------------------------

本文版權屬於「食商」公眾號原創。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個人純科普公眾號--"食商「,關乎吃貨的智商。

不只是食品科學汪,也不只是營養獅,是食品+營養複合科研豬。


澳大利亞的熱量標註比國內嚴格多了。
我唯一一次進中式包店想買個早餐,就看到這個圖,這還是熱量相對低的。瞬間放棄。
一年後,我體重下降了20斤

這麵包小的很,一口氣吃4-5個毫無壓力啊。就算胃口小,也至少2個吧。加上500ml牛奶的熱量,早餐就將3000kJ了。


關於食品營養標籤的相關規定,可參考2007年國家衛生部組織制定的《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及2013年開始實施《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下列簡稱《通則》。

《通則》中相關術語:

營養標籤

  預包裝食品標籤上向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信息和特性的說明,包括營養成分表、營養聲稱和營養成分功能聲稱。營養標籤是預包裝食品標籤的一部分。

營養成分表

  標有食品營養成分名稱、含量和占營養素參考值(NRV)百分比的規範性表格。

營養素參考值(NRV)

  專用於食品營養標籤,用於比較食品營養成分含量的參考值。

  簡單理解就是,營養素參考值(NRV)<營養成分表<營養標籤<預包裝食品標籤,前者是後者的一部分。

NRV總和等於100%?

  針對有些朋友所認為的NRV總和是否等於100%,可以這樣來驗證:

  相關換算:4.184kJ(焦耳)=1kcal(千卡,俗稱大卡),1克蛋白質=4大卡

  已知:每100毫升牛奶能量300焦耳,含蛋白質3.4克

  換算後:每100毫升牛奶能量300/4.184=71.7大卡,其中3.4克蛋白質含能量3.4*4=13.6大卡

  結果:蛋白質佔總能量的13.6/71.7*100%=19%≠6%,其它營養素演算法類似

  所以,營養成分表上的NRV並不表示某種營養素佔總能量的百分比,總和不一定要等於100%。

營養素參考值(NRV)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理解,NRV,也就是「營養素參考值」,表示一份食物所含的某種營養成分,提供了人體一天需求的百分比,比如上述100毫升牛奶的蛋白質NRV%為6%,說明它提供了你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質的6%,注意這是100毫升的量,實際上你可能喝了1瓶250毫升的牛奶,則它提供了你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質的15%。這裡的參考值是建立在一天需要2000大卡的總能量、需要60克蛋白質的標準上的。

如何計算營養素參考值(NRV)?

  NRV % =X/NRV*100%

  X——食品中某營養素的含量;

  NRV——該營養素的營養素參考值。

  其中,X可通過原料計算或產品檢測獲得

  NRV的具體數值如下:

  NRV % 結果保留整數

  上述營養成分表可以這樣計算:

  100毫升含能量300KJ,NRV%:300/8400*100%=4%

  100毫升含蛋白質3.4克,NRV%:3.4/60*100%=6%

  100毫升含脂肪4.2克,NRV%:4.2/60*100%=7%

  100毫升含碳水化合物5.0克,NRV%:5.0/300*100%=2%

  計算結果與上述表格一樣。

看營養素參考值(NRV)有什麼用?

1.幫助選購食品

  通過比較相似產品的NRV,可以挑選更符合要求的產品。比如下面相同的一種產品,每100毫升產品,前者能提供你一天所需鈣的15%,後者僅能提供12%,可能你會選擇鈣含量更好的前者。對於相同的食品,如果包裝大小不相同,比如一個是100毫升,另一個是10毫升,應換算成相同單位後再做比較;

2.靈活調整食物攝取量

  通過看NRV,可以知道自己攝取的營養素佔一天所需的百分比,以便靈活調整食物攝取量。比如你每天喝了一瓶上述左邊的牛奶(250毫升),你將獲得一天所需鈣的15%*2.5=37.5%,那麼你可以大致估算一天還需要吃多少富含鈣的食物,如芝麻醬等;

  特別注意,這裡的營養素參考值所用鈣的NRV值為800毫克,800毫克鈣是18-49歲的普通成人每天的推薦攝入量,有些人群可能有更高的需求,如50歲以上的人,每天鈣的推薦攝入量是1000毫克。

  同樣道理,對於需要減肥、增肌、血糖血脂偏高之類的人,可以通過關注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等的NRV來調整自己的飲食。由於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不能照搬營養成分表上的NRV,需根據自己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活動強度等,來靈活應用。

  儘管食品包裝上的營養素參考值並不引人注目,但只要我們平時多留心關注營養細節,形成良好的習慣,相信會收穫更多的健康。


這就像商品的包裝,提示著你:圖案僅供參考。其餘的價值也不大,鑒於國內的的生產產商,有著惡跡斑斑的歷史,也就沒有多大希望,這百分比的真實性有多大。如上所述,僅供參考而已。


謝謝邀請~
看了上面大神們的回答,我頓時相形見絀~
但是!!我有我特別的技巧!
看食品配料表!你瞬間就能明白你在吃什麼!
食品配料表,都是將主材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按照什麼東西含量最多,什麼東西含量最少逐一排列。
比如說,你買了某品牌的涼茶,一看配料表:水、白砂糖、夏枯草、金銀花、甘草……
親,不是黑啊!你分明喝了水加白砂糖啊!!分分鐘胖胖胖啊,哪還什麼下火啊!
再比如說,看似健康的粗糧餅乾!
粗糧餅乾配料表:小麥粉、白砂糖、食用植物油、起酥油、疏鬆劑……
親,你說你吃了啥?!

好了,不說了,自己抹淚去了~
以上就是我的,特別的技巧!


喝可樂前看一下,咦,熱量才和果汁差不多?

喝得更舒心了。


之前一段時間拚命地健身,練就隱約八塊腹肌,那個時候買任何袋裝食物,都會研究半天包裝袋後面的營養素參考。
「這款的碳水化合物比那款多啊!」
「這款的脂肪含量比那款多了3毫克啊!」
…………
那段時間讓我養成了對袋裝食物諸如此類對比、糾結的習慣……

看了這問題,總結成幾句話……
那就是,對於那些有身體方面有某些要求(健身、疾病)的人群來說,包裝袋後面營養素參考是非常有用的(雖然某些項真正數值普通人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它可以提醒消費者,這款東西對於你的身體來說能不能吃,適不適合吃,宜不宜多吃。


「啊!吃飯時間到了,買牛排咯!」


正面是忽悠的廣告印刷背面是國家要求的安事實陳述


定義:營養素參考值(NRV)是食品營養標籤上比較食品營養成分含量多少的參考標準,是消費者選擇食品時的一種營養參照尺度。
標準:中國營養協會NRV(營養素參考值)日推薦攝入量標準。
說明:部分人對於健康知識可以說是一竅不通,簡單說一下NRV中所有維生素缺乏各自都會帶來什麼危害。1mg=1000μg

維生素A(每日需求量800μg):暗適應能力下降、夜盲、結膜乾燥及乾眼病,出現畢脫氏斑角膜軟化穿孔而致失明。頭髮枯乾、皮膚粗糙、毛囊角化,記憶力減退、心情煩躁及失眠。

維生素D(5μg):少兒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癥狀包括骨頭和關節疼痛,肌肉萎縮,失眠,緊張以及痢疾腹瀉。

維生素E(14mg):男性睾丸萎縮不產生精子,女性胚胎與胎盤萎縮引起流產,阻礙腦垂體調節卵巢分泌雌激素等誘發更年期綜合症、卵巢早衰。

維生素K(80μg):成人不正常凝血,導致牙齦出血、流鼻血、尿血、胃出血及瘀血等癥狀。

維生素B1(1.4mg):熱能代謝不完全,會產生丙酮酸等酸性物質,進而損傷大腦、神經、心臟等器官,由此出現的一系列癥狀,總稱為「腳氣病」。消化道癥狀:嘔吐、厭食、便秘或腹瀉。神經系統癥狀:煩躁,某些神經反射減退或消失,甚至嗜睡、呆視、眼險下垂、驚厥。循環系統癥狀:心律加快、全身浮腫,直至發生心力衰竭。

維生素B2(1.4mg):口腔、唇、皮膚、生殖器的炎症和機能障礙。

維生素B6(1.4mg):食欲不振、食物利用率低、失重、嘔吐、下痢等毛病。嚴重缺乏會有粉刺、貧血、關節炎、小孩痙攣、憂鬱、頭痛、掉發、易發炎、學習障礙、衰弱等。

維生素B12(2.4μg):惡性貧血;月經不調;眼睛及皮膚髮黃,皮膚出現局部紅腫並伴隨蛻皮;噁心,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唇、舌及牙齦發白,牙齦出血;頭痛,記憶力減退,痴呆;可能引起人的精神憂鬱;引起有核巨紅細胞性貧血;脊髓變形,神經和周圍神經退化;舌、口腔、消化道的粘膜發炎;增加患心臟病的危險。

維生素C(100mg):壞血病。臨床上典型的表現為牙齦腫脹、出血,皮膚淤點、淤斑,以及全身廣泛出血為特徵。

維生素B3/煙酸(14mg):糙皮病。其典型癥狀是對稱性皮炎、腹泄及痴呆。發病初期有體重減輕、無力、口腔及舌部燒灼感、消化不良、腹痛、腹泄、失眠、頭痛、健忘、煩躁等。

維生素B9/葉酸(400μg):皮膚癥狀:典型癥狀常見在肢體暴露部位,如手背、腕、前臂、面部、頸部、足背、踝部出現對稱性皮炎。消化系統癥狀:主要有口角炎、舌炎、腹瀉等,腹瀉是本病的典型癥狀,早期多患便秘,其後由於消化腺體的萎縮及腸炎的發生常有腹瀉,次數不等。神經系統癥狀:初期很少出現,至皮膚和消化系統癥狀明顯時出現。輕症患者可有全身乏力、煩躁、抑鬱、健忘及失眠等。重症則有狂躁、幻聽、神志不清、木僵、甚至痴呆。
總結:上學上那麼多年學很多用不上的知識,而最該學的沒有學到,也是悲哀。


減肥是看一眼那麼高的卡路里就把手裡的零食放下了


告訴你,老子貴是有原因的。


就像是在刪除軟體時候彈出「你確定要刪除嗎」的提示,對於希望控制飲食的人至少也是一種提醒,看一眼的時候潛意識裡就會讓自己冷靜幾秒鐘,問自己「真的要吃嗎」,有時候就剋制住了


熱量和鈉這兩個很有用啊。
高血壓就少吃鈉含量高的。以前我最愛的話梅。現在一看營養表就嚇死了!
熱量更不用說了。自從開始減肥,進超市哪個痛苦啊。從頭走到尾看不見找不到一樣能吃的東西。。。。


供喝完後又暫時沒地方扔的時候看看。。。


不知是否明確規定表格第二項"每N質量/份"有限制,但是如我所見個別商家利用此項玩文字遊戲。比如,一根600克的腌制腸有些良心商家會按600g/份進行標註(一般該分量會在一日內食用完畢),但其中鈉的數據會讓購買者謹慎選擇;所以大多廠商為了避免此問題將標註的每份質量減少,比如還是跟上面完全一樣的腸,但表格會有一行小字"每100g/份"來換算此份中的含鈉量,如此數據堪稱買買買(也許拿腸來舉例不貼合實際)。懶癌患者這麼多,全被百分比號前的數字迷住了,卻忘記了應該按自己每日可能會攝入該食品的多少來參考該表。


推薦閱讀:

保質期 2 年的食品真的能保持 2 年可食用嗎?

TAG:食品 | 食品安全 | 營養學 | 食品營養 | 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