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谷歌,人類的希望!」?
警告: 以下文字包含部分康德主義立場, 功利主義者注意。
康德道德論的一個基礎是道德原則不被功利計算瓦解。 道德價值原則綁定。 比如, 定義強姦為惡時, 你不能說因為我智商高, 肌肉發達, 強姦導致你懷孕比你和蠢笨且智商一般的人結婚生子結果更優, 從而說強姦是為你好。 這裡, 強姦為惡/自由意志 是個原則, 不因功利計算而扭曲。
---------------------------------------------
為什麼有人說「谷歌,人類的希望!」?
這個問題問的是命題穀人希的原因,也就是命題穀人希是否有對應的行為或人群感情基礎。
希望, 意思是一個對象看上去可能變得更好。 如果一個公司看上去一條心走到黑, 從出生就擺明了視用戶意志為無物, 坑蒙拐騙,在用戶背後捅刀子,把用戶往死里艹, 而且越艹越興奮, 越艹越驕傲, 這叫絕望。
人類/人 的定義:
取全體, 全人類的希望算人希, 一個國家的話算國希
取多數, 用戶的希望算人希, 政府的希望算政希
取內外雙重角度, 消費者和僱員雙方的希望算人希, 僱員地獄算血汗工廠, 半黑店
去理解命題古人希,可以從谷歌自身的品質著手。 問題」為什麼有人說「涉及到"有人"的perception,更應該從背景和環境著手, 畢竟受眾的全部感官經驗中並不是只有谷歌一家的印象。 穀人希的詞源前樓 @Kris.Wang 等已經敘述。對於環境與背景,可以參照與谷歌同行的那些全球公司的作為,也可以參照純粹任意行業的一般公司的作為,這些公司的作為到底如何,生活在裡面的人天天浸泡其中,有的人已經麻木, 習慣成自然,有的人嗅覺依然敏感, 以下將谷歌與非谷歌的作為列舉出來, 看客不妨讀讀,自己來answer
支持依據:
骨哥的早期哲學信條之一是 「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 (你 可以 通過不作惡的方式賺錢)
- 谷歌是PRC第一個在搜索結果有政治影響時, 向用戶說明的公司. 是最早一批搞審查透明度報告的公司.
- 谷歌在早期是「反抗政府」 爭取用戶利益的代表------------當雅虎賣shitao,微軟賣 @安替, Opera閹割Opera Mini,skype搞出竊聽定製 tom skype 。。。。。。。 谷歌卻在家鄉美國和政府據理力爭(以自己有限的能力挑戰政府胡作非為的《國家安全信函》)
- 面臨政治困境時谷歌寧願兩敗俱傷, 也不狼狽為奸搞「雙贏」
- 谷歌一度是美國最佳僱主
- 在PRC互聯網的早期, 各個網站拚命的通過彈窗, 傳染流氓軟體,泄露用戶信息等方法強姦用戶時, 只有谷歌默默的把廣告放在注意力的副區-------搜索結果的右側
- 谷歌軟體產品如谷歌輸入法在產品質量最高的同時還是行為最乾淨的軟體(不私自彈窗廣告, 不私自下載安裝其他軟體, 刪除用戶軟體)
- 谷歌並不將自己局限於一個國家, 一種語言, 反而谷歌的意願是「組織全球信息, 使其變得可用」, 服務於全人類。 在搜索產品上, 體現為谷歌在早期便已支持多種語言, Google maps 數據覆蓋全球。
- 行業技術上谷歌做出了廣泛而重要的支持。 Yahoo Mail 和 微軟 msn 郵箱還在用醜陋的大號橫幅廣告時, 谷歌的Gmail 使用了更不突兀的文字廣告; 當mapquest等地圖服務網站還在使用難用的原始技術時, 谷歌的Google Maps引入XMLHTTP, 使地圖/網頁變得可以拖拽, 並在Mozilla Firefox 的配合下再次啟動了web技術的進步進程; 伺服器方面谷歌在開發部署了GFS, bigtable, mapreduce後順便將其概念通過論文公開, 並由此奠基了後來的 hadoop 和「大數據」; 用戶端軟體上谷歌招募虛擬機專家 Lars Bak開發Google Chrome, 然後將其技術開源成Chromium 項目, 從此360瀏覽器, xx瀏覽器等加殼瀏覽器產品大爆發
- 谷歌一直致力於改善互聯網基礎設施------- 收購美國的光纖暗纖,在全球做p2p cache, 開發 SPDY 協議以改善HTTP,在ie6長期停滯時資助mozilla為互聯網獻上卓越的瀏覽器(Firefox), 並計劃用氣球WiFi 來拓展網路覆蓋
- 谷歌是唯一一個堅持超高道德底線(不論對用戶還是僱員), 同時在商業和技術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公司
不論從相對標準還是絕對標準,谷歌是人類歷史上少數敢於談"不作惡", 並曾一時做到的公司。 (谷歌對廣告侵犯性, 用戶隱私保護, 用戶知情權, 用戶主權等符合用戶意志的用戶利益的尊重超越所有公司)
根據 Bioshock對康德哲學的通俗演繹, 選擇權/意志 定義並區分人和奴隸。 (a man chooses,a slave obeys)
所以有人說 --------- 「谷歌, 人類的希望」。
參考:
- 【周鴻解讀系列之三】周鴻與3721:流氓軟體之父的誕生(圖)-搜狐滾動 『
- 流氓軟體激辯:比比誰更流氓?『
- 流氓軟體成過街老鼠 [IT·遊戲頻道 南方網] 』
- 這些手機APP惡意「吸費」,速卸載!(名單) 『
- 從PC到手機 流氓軟體耍出新境界 』
- 聯想官方發布Superfish卸載工具並向用戶致歉 『
- 從暴風影音發家史為您解析5·19電信DNS大規模癱瘓事件 』
- 如何評價 PPTV,愛奇藝等視頻網站起訴 ADsafe?』
- 搜狗輸入法可導致大量用戶敏感信息泄露 『
- 搜狗輸入法和百度輸入法被曝泄露用戶隱私『
- 外媒:中國三大瀏覽器搜集用戶隱私BAT一個沒跑_IT新聞 』
- 360上傳證券期貨用戶名密碼_騰訊網觸屏版『
- 360 衛士為什麼開始彈出新聞?如何評價?』
- 如何評價360衛士於安卓手機靜默安裝雷電os? 』
- 谷歌宣布停止信任沃通和 StartCom『
- Mozilla 將封殺沃通和 StartSSL 一年內新簽發的所有證書』
- 奇虎360 為國家安全保駕護航『
- 360獲批參與共建「大數據分析與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乘客購機票 信息被泄露 東航和去哪兒網被告上法庭『
- 南方周末 - 攜程被曝泄漏用戶信用卡信息』
- 史上最大卡信息泄露事件:美國家得寶5600萬信用卡信息被盜『
- 快遞實名制待完善:超七成網民信息被泄露
- amp;quot;裸條amp;amp;amp;amp;amp;amp;quot;10G泄露再調查 大二女生不堪壓力離家出走
- 美國買家給差評遭中國商家郵件轟炸:給了一星寫了八百字評價
- 「微信」「陌陌」成為民警辦案服務好幫手--新聞中心
- 湖北一男子入室搶劫 警方藉助QQ定位抓獲嫌犯 』
- 車主被開罰單 朋友圈上辱罵交警被拘『 』
- 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公布微信內部「潛規則」 - 搜狐教育』 『
- 蘇享茂親友:懷疑團伙盤踞世紀佳緣作案 呼籲提供線索 "
- 馬云:阿里大數據助力政法幹警 全面提升預防機制-新華網浙江 』
- 天貓魔盒直接刪除用戶第三方軟體是因為Yun OS存在後門嗎? - Android
- 如何看待優酷會員密碼總被盜用的問題? - 科技 - 知乎『 『
- 中國的良心 - 【人人分享-人人網】』
- 微軟:審查中國MSN Spaces內容符合全球法律_綜合新聞_綜合新聞_科技_騰訊網『 『
- 安替:選擇在邊緣說事_深度報道_新聞_騰訊網 』
- 中國博客被MSN「揪出來」了-月光博客
- 雅虎就師濤一案道歉
- Cisco Leak: 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x27;Great Firewall;#x27; of China Was a Chance to Sell More Routers
- Global Online Freedom Act Passes Committee in Wake of Congressional Investigation of Yahoo, Chris Smith,
- Google Challenges Secretive National Security Letter in Court』 』
- 2013年美國最佳僱主 Google再次居首
- 谷歌被評為美國薪酬福利待遇最好公司 (2014) 』
- 傳谷歌Mozilla續簽耗資10億 『
- 谷歌退出中國大陸事件 『 『
- 山東一男子稱手機amp;amp;amp;amp;quot;瘋amp;amp;amp;amp;quot;了 兩秒一條簡訊轟炸
-------------------------------
update:
AlphaGO 強推了李世石(李2連敗), 用的是自己的演算法, 自己的基礎設施(TensorFlow, TPU), 古人唏
--------------------------------
update 2:
谷歌說pr也好, 說吹水也好, 吹的出口, 吹的出來, 有底料, 新聞小說黨認, 股市投機者認
谷歌搞 tremendous news 戰柯潔, 順便吹水deepmind 搞癌症診斷,
AlphaGo之父的新任務:通過機器學習縮短放療準備時間 『
診斷乳腺癌,谷歌AI系統準確度超專業學者
馬雲大教主又在幹什麼?
馬雲宣布:正式殺入醫療行業,再也不用排隊了_科技頻道_鳳凰網 』
馬雲李彥宏隔空對戰人工智慧,馬化騰這樣點評_網易科技
搞了半天, 不但不能開闢新的診斷道路, 連合併聯網病歷都做不到, 搞個和醫療主體業務無關的看錢包收錢
谷歌能做出開闢人類未來的噱頭, 其他公司做不出啊
商業公司都是逐利的,但是google比其他公司略微顯得更有節操一些,這很難能可貴。
事實上這個詞有時候是諷刺谷歌的人在使用。不過我願意在正面來讚賞谷歌。
因為在已經成為全球最好的搜索引擎的同時,谷歌還在發展著整合信息、人工智慧、虛擬實境、拓展網路空間甚至進入生命科學的領域。而且在此同時,谷歌還有道德——雖然我相信有人會用「谷歌難道沒想賺錢」來否認公司(及組織)之間實際存在的巨大道德差。
當我看到谷歌在奇思妙想著WIFI氣球、谷歌眼鏡,令人類進入彩虹盡頭的時候,還有人堅信谷歌其實想搞TG時,我便想說一個莊子講過的故事:
從前有一種鳥,吃竹果,飲甘泉,住梧桐,從南海飛北極,高高翱翔,此刻有一隻正在吃爛老鼠的貓頭鷹抬頭看到了它,以為要來搶自己的食,大叫一聲「嚇!」
你們不能奢求一家企業能在盈利的目標之外做出更多的利他行為。
但是我希望你們能意識到的一點就是外部性。當google做的事情有利於你們時,你們就不會說這是家沒用的公司了。至少在我看來,google的外部性是趨於正的而且很大。所以對於google你們爭論它的善惡我一點興趣都沒有。只要我知道其外部性是很合理的時候,它就給文明帶來了希望。這一點是無論那一家企業都難以企及的,別把apple那家以利潤率為目標的企業拿來對比。
我對谷歌所有的好感,全都是拜百度所賜。
谷歌始終代表互聯網先進科技生產力的發展要求:Google Driverless CarGoogle眼鏡
始終代表互聯網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Google藝術計劃 、Google學術搜索 、谷歌新政策:給同性戀員工漲工資(圖)_新浪教育
始終代表互聯網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Google光纖 、Google文件 、免費電話繼續,Google宣布2013年通過Gmail從美國和加拿大打電話仍然免費
+++++++++++++++++++++++++++
我多句嘴:關於谷歌停止在中國大陸提供搜索服務的事件,請允許我全文轉載一篇文章:
來源:誰的互聯網? ? Life Journal
倘若你還以為現實世界是黑白分明,那麼你定是從未踏足社會的孩童。儘管我確實常常可以聽見許多來自成人卻連此常識都沒有的言論——參見梁文道《常識》。
倘若你以為今天的互聯網還是一片自由的疆域,那麼你亦與純真的孩童無異。
上月的Google「退出」中國事件,我以為,是最好的說明。每一方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但是當你認真聽他們說的時候就會發現,他們所談論的似乎根本不是同一件事。
其實每個人都在說謊。
Everybody is lying。
Google方面
自始自終,Google對外的表態只有兩次:
1月13日,Google在官方博客上發表文章題為《A new approach to China》的文章。文章要點有三
- Google發現自己以及一批公司遭受到來自中國的特殊攻擊,此攻擊主要是竊取世界範圍內的人權人士的Gmail郵件信息
- Google認為該攻擊與中國政府的互聯網審查有關,故決定暫停谷歌中國,並與中國政府協商能否在中國法律框架內架設無信息過濾的搜索引擎。
- Google的決定直接由美國總部作出,Google中國無人知情。
1月15日,Google CEO Eric Schmidt接受了NEWSWEEK的記者Fareed Zakaria的獨家採訪。在該採訪中,Schmidt只談及中國的互聯網審查。
我不知道各位看到這兩次表態是如何聯想的。但從我個人的角度看來,這兩次表態是很奇怪的。前者是說Google遭受了可能來自中國政府的竊密,後者卻閉口不談遭竊,只談Google如何不贊同中國的互聯網審查。而且我無論如何都沒看出來被竊密與停止谷歌中國表面上有任何的關係。
中國主流媒體方面
如果你細看那段時間的國內主流媒體。會發現,他們很奇怪的用了一個高大醒目的陳述句——
Google退出中國
很奇怪不是么?Google的官方聲明中,明明僅有幾個短語提到,「包括關閉中國業務的可能」
並且國內報道的全文邏輯基本為:
Google不贊同中國政府的互聯網審查政策----&>Google堅持「不作惡」的原則----&>Google極有可能要退出中國
如果要用英語來形容上述內容的話,我只能想到一個詞,absurd——荒謬的。
Google被中國政府攻擊,人權人士的Gmail郵件被竊密的內容呢?Google 官方博客的內容被斷章取義了。Google的兩次表態均沒有提到其自身的原則問題,又是誰基於什麼樣的心思把Google堅持「不作惡」的原則給添油加醋的放到了新聞里呢?
於是,Google原本很沒有邏輯的兩次聲明,在中國主流媒體的曲意解讀下,似乎成了一篇通俗流暢的微型小說。
神秘人士方面
顯然,互聯網活躍人士紛紛對國內主流媒體忽略「Google遭受中國政府攻擊」的態度不會滿意。於是,一些所謂的內部消息,開始在twitter之類的地方流行起來。
我只概括說下其中的一種說法:
Google突然發現有大量人權人士的郵件資料經過谷歌中國內部被竊取----&>Google總部判斷谷歌中國內部有中國政府的間諜----&>間諜竊取了Gmail大量的源代碼等設計加密的信息----&>中國政府依靠取得的資料已經長期監視了人權人士的Gmail----&>Google總部認為源代碼的泄漏已經威脅到其公司安全,由於不知道間諜是誰,只能緊急停止谷歌中國的整體運作(以及所有谷歌中國人員對Google源代碼的訪問許可權)----&>對內排查谷歌中國的人員,對外編造搪塞。
這個說法基本否定了上面兩方面的說法,並且給出了邏輯上基本過得去的解釋。但是這段文字傳播範圍極小,且沒有其他任何的佐證。
中國政府方面
1月14日,中國政府外交部發言人姜瑜舉行例行記者會,期間,關於Google的問題:
- 她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有對Google的攻擊一事,僅表示中國法律禁止黑客行為。
- 她表示中國政府的互聯網審查是合理且國際通行的。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方面對Google的聲明根本未予置評,只是保持一貫的機械性回應,至於有沒有攻擊,「大概有,大概沒有吧,」。
「至於Google是否真的撤出中國,我不是那麼在意。」
國內左傾站點方面
在這類站點上,報道又有所不同,基本分為兩類:
第一種說法:
Google在華投資慘敗----&>Google根本不是因為「不作惡」原則----&>Google是資本主義的Google----&>Google考慮退出中國
基本上,以上的每一條論述都找不到依據。是的,就連「投資慘敗」這個出發點都是虛構的。
而有趣的是,在最後一點論述上倒是比主流媒體更積極,直接變成了「Google要走了」。
是誰要Google走?
第二種說法:
希拉里宴請大批美國科技公司----&>密謀針對中國政府發起一輪XX----&>最終目的是指責非難中國政府
上述邏輯非常簡單易懂,然而,在「希拉里宴請大批美國科技公司」的原始報道上,人家僅僅是說——
希望各公司能夠互相合作,以保障互聯網自由為目標。
關於密謀發動XXX的這樣的消息,我倒是完全沒有在國外站點上找到一絲蹤跡。
順便,這麼幼稚的政治邏輯和這麼豐富的想像力——寫這個的估計又是中國大學生。
美國政府方面
希拉里在1月21日如期舉行了演講——如1月7日的宴請上表示的那樣——
在Google事件上,她:
- 要求中國政府儘快調查此次與Google相關的網路襲擊
- 繼續指責互聯網審查政策是不符合國際準則的,有礙社會發展的
- 將話題轉移到中國的人權問題上
基本如此。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沒有指責中國政府發動黑客襲擊,也沒有提到Google撤出中國的策略。
貌似,美國政府也沒說要Google撤出中國。
民眾輿論方面
幾乎所有的論壇,所有Google相關的話題都是:
Google不滿中國政府的互聯網審查策略,考慮退出中國。
看到這裡,你還記得么?Google受到攻擊了?
是誰在引導輿論?
事情沒那麼簡單/Things are not that simple
以下只分析,不斷論。
Google退出中國的原因是因為遭到了來自中國政府的攻擊,人權人士的郵箱等內容確實泄漏。
但是如果正如小道消息說的那樣,源代碼被竊取,那麼Google可能會把這個事情透露出來么?
不會,甚至連被攻擊這件事情本身,如果被大量宣傳,對Google的公司信譽和口碑都會是巨大的打擊。
所以,媒體集中對Google CEO對中國互聯網審查制度的不贊同態度進行報道,實際上是對Google有利的。因此,Google遭到攻擊的事實被忽略,於Google而言是有利的。
所以Google在兩次表態後就沉默了。
所有主流媒體的報道,都對Google有利。而小道消息,消失就好。
但是美國政府可能放過這次機會么?一個難得的天然的非難中國政府的互聯網審查政策的好機會。無論是國家發起的黑客攻擊,還是互聯網審查政策,這兩者都是中國政府理虧。
如果這件事情吵得越大,鬧得越凶,中國政府就會遭受更多的批評,美國政府就更加可以得勢不饒人的在其它問題上給中國政府施壓。
美國政府必然是大肆宣傳此事。
主流媒體的報道、小道消息、只要是比較接近真相的報道,都對美國政府有利。
對於中國本地媒體而言,Google在中國的搜索業務市場份額是無可置疑的。一旦Google退出,這塊出讓的大蛋糕,誰能分到更多呢?
所以對於這些主流媒體而言,為「Google退出中國」造勢,終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他們自己。
哪怕Google其實不想退出中國。
Google被攻擊的事情只會影響他們的生存,必須淡化消去,而Google可能退出中國的猜測,必須在報道中無限放大,直到生米煮成熟飯。
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是極為不利的。
- 有確實的證據證明是他乾的。
- 互聯網審查政策在內在外都飽受詬病。
如果「Google被中國政府攻擊而選擇退出」的新聞大量報道,那是絕對不行的。
所以政府需要轉移民眾注意力,讓民眾忽視自己攻擊Google竊取郵件的事實,轉而去關注互聯網審查政策——至少,這個還有的解釋。
因此對中國政府而言,像左傾論壇上那些針對美國政府的陰謀論似的言論是最好的煙霧彈,值得大力宣傳。而主流媒體的報道,也可以加以利用。
其實到最後,事情的真相併不重要。Google是否退出中國也不重要。在這個事件的過程中,利益就已經悄悄的分配完畢。
其實哪有什麼誰對誰錯。
有的只是無數的幕後推手。
你的「自由的」言論只是被他們操縱著,去實現了他們的利益。
互聯網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而是他們的。
另附:Google 的十大信條
在 Google 成立沒幾年的時候,我們首次寫下這「十大信條」。此後,我們時常重新審視這份清單,看看它是否依然適用。我們希望始終貫徹這些信條,而您也可以監督我們做到這一點。
以用戶為中心,其他一切水到渠成。
創建伊始,Google 就以儘可能提供最佳的用戶體驗為中心任務。不管是設計新的互聯網瀏覽器,還是採用新的首頁外觀,我們都非常謹慎,確保它們最終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而不是達到我們自己的內部目標或底線。我們的首頁界面簡單明了,網頁載入十分迅速。我們從不對外出售搜索結果中的展示位置。對於廣告,我們不僅清楚地將它們標記出來,而且廣告內容也與搜索結果相關,從而確保不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在開發新的工具和應用時,我們秉承這樣一種理念:設計出來的產品應該非常出色,用戶無需再去考慮其他設計。
專心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搜索是 Google 的事業。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研究隊伍之一,可以心無旁騖地攻克搜索問題,我們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也知道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我們會對難題持之以恆地反覆研究,因此,我們能夠解決複雜的問題,即使我們的搜索服務已經在為數百萬用戶提供快捷、流暢的信息搜索體驗,我們仍能不斷對其進行改進。我們在不斷地改善搜索服務,這也有助於我們將掌握到的知識技術應用於 Gmail 和 Google 地圖等新產品。我們希望將強大的搜索功能應用於未曾探索過的領域,並幫助用戶更多地獲取和使用生活中不斷增加的信息。
越快越好。
我們知道您的時間非常寶貴,因此,在遇到問題時,您一定希望能通過網路迅速找到解決方案,而這正是我們的目標。我們希望用戶在首頁上花費的時間越短越好,這樣的理念可能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不斷精簡網頁並提高服務環境的效率,一次次地打破自己創造的速度紀錄,現在的平均搜索結果響應時間僅為幾分之一秒。我們推出的每款新產品都非常注重速度,無論是移動應用程序還是「Google Chrome 瀏覽器」(一種旨在跟上現代網路速度的高速瀏覽器)都是如此。而且,我們始終致力於提高所有產品的運行速度。
網路也講民主。
Google 搜索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數百萬在網站上發布鏈接的用戶;他們幫助我們確定哪些網站提供了有價值的內容。在評估每個網頁的重要性時,我們採用了 200 多個指標以及各種技術,其中包含我們的專利演算法 PageRank?,它可以分析出哪些網站被網路中的其他網頁「票選」為最佳信息來源。隨著網路規模的擴大,這一評估方法也會越來越完善,因為每個新網站在提供信息的同時,也是另一張待統計的選票。我們還使用同樣的思路,積極地進行開放源代碼軟體的開發,並在許多編程人員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推出各種創新產品。
信息需求無處不在。
現在,人們越來越多地使用移動設備,因為他們希望隨時隨地獲得所需的信息。我們不斷開創新的移動服務技術,推出新的移動服務解決方案,幫助全球用戶在自己的手機上執行各種各樣的任務,比如查看電子郵件和日曆活動以及觀看視頻,更別說在手機上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使用 Google 搜索功能了。此外,我們希望通過 Android 在全球範圍內激起更強的移動服務創新意識。Android 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移動平台,它將開放性這一塑造互聯網不可缺少的因素帶入了移動世界。Android 不僅能使客戶受益,讓他們擁有更多選擇餘地和更富創意的移動體驗,也為運營商、製造商和開發人員創造了營收機會。
賺錢不必作惡。
作為一家公司,Google 的收入來源分以下兩種:一是向其他公司提供搜索技術,另一個則是向廣告客戶提供在 Google 和其他網站上投放廣告的服務。在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廣告客戶使用 AdWords 推廣他們的產品;無數發布商通過 AdSense 計劃投放與自己網站內容相關的廣告。為了確保最終能夠服務所有用戶(無論他們是否屬於廣告客戶),我們制定了一系列有關我們的廣告計劃和做法的指導原則:
除非廣告內容與搜索結果頁的內容是相關的,否則,我們不允許在搜索結果頁上顯示廣告。我們堅信,只有廣告與您要查找的內容相關時,它提供的信息才能為您所用。因此,您可能會發現,某些搜索結果中完全不包含任何廣告。
我們相信,無需採用花哨的廣告也能取得應有的效果。所以,我們拒絕彈出式廣告,因為這會妨礙用戶閱讀所請求的內容。我們還發現,如果文字廣告表現出極高的受眾相關性,那麼,點擊率會遠遠高於隨機顯示的廣告。任何廣告客戶(無論規模大小)都可以從這種針對性極強的廣告媒介中受益。
在 Google 上投放的廣告總是明確地標記為「贊助商鏈接」,因此,這些廣告不會破壞搜索結果的完整性。我們絕對不會通過操縱排名將我們的合作夥伴放在搜索結果中排名靠前的位置,也沒有任何人可以購買到更高的 PageRank。我們的用戶信任 Google 的客觀公正性,Google 也不會因為任何短期利益而去破壞這種信任。
信息無極限。
一旦 Google 索引中的互聯網 HTML 網頁數量超過其他任何搜索服務,我們的工程師就會將精力轉到那些以前不太容易獲得的信息上。為此,我們有時只需將新的資料庫集成到搜索中即可(例如添加電話號碼和地址查詢以及商家目錄),但有時還需要付出更多富於創造性的努力(例如增加更多的搜索功能,包括新聞存檔搜索、專利搜索、學術期刊搜索以及對數十億圖片和數百萬圖書的搜索)。我們的研究人員會繼續研究如何將世界上所有的信息提供給有需要的人們。
信息需求無國界。
我們的公司是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成立的,但我們的目標是幫助全世界使用各種語言的人獲取信息。為此,我們在 60 多個國家/地區設立辦事處,維護 180 多個互聯網域名,並且向生活在美國境外的用戶提供超過半數的搜索結果。我們提供 130 多種語言的 Google 搜索界面,能讓用戶搜索以他們自己的語言撰寫的內容;對於 Google 的其他應用和產品,我們也計劃推出儘可能多的語言版本和可使用的形式。有了我們的翻譯工具,哪怕是在地球的另一端用您完全不懂的語言所撰寫的內容,您也可以找到。在這些工具和志願譯者的幫助下,我們大大增加了向用戶提供的服務種類,提高了服務質量,同時涵蓋了世界上最偏遠地區的用戶。
認真不在著裝。
我們的創始人秉承著「工作賦予挑戰,挑戰帶來快樂」的理念創立了 Google。我們相信,正確的企業文化更容易創造出絕妙的、富有創意的產品,而這並不僅僅意味著裝一些熔岩燈和橡膠球就可以了。我們重視團隊成績,並以促成公司全面成功的個人成就為榮。我們對活力四射、熱情洋溢的員工們寄予厚望,他們背景不同,卻為工作、娛樂和生活賦予了非凡的創意。我們的工作氛圍非常輕鬆,但就是在排隊等咖啡的過程中、小組會議上或健身房中,新的想法不斷湧現,並以令人目眩的速度在彼此之間交流、經過測試,然後投入實際應用,這些新想法往往會催生出在全世界範圍內廣泛使用的新項目。
追求無止境。
我們始終將自己在某方面的優勢視為繼續發展的起點,而不是終點。我們為自己設定目前還不能達到的目標,因為我們知道,通過不斷地向這些目標努力,我們可以做得比預期更好。Google 的目標就是通過創新和反覆探索得到合理的結果,並以異乎尋常的方式對這些結果加以改進。例如,我們的一位工程師發現,用拼寫正確的字詞進行搜索時會得到很好的效果,於是他就開始思考搜索應當如何處理錯別字。正是這種思考促使他創建了一種直觀且更加實用的拼寫檢查工具。
即使您不太清楚自己要查找的確切內容,在網路上尋找答案也不是您的問題,而是要由我們來解決的問題。我們會儘力預測全球用戶尚未明朗的需求走勢,並開發各種可能會成為日後新標準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這些需求。以我們發布 Gmail 時的情況為例,與當時的其他電子郵件服務相比,Gmail 擁有的容量存儲空間最大。但現在看來,提供如此大的存儲空間似乎是理所應當的,這是因為我們如今對電子郵件的存儲有了新的標準。這些都是我們所追求的改變,我們會一直探索能夠標新立異的新領域。歸根結底,我們所做的一切正是來源於永不滿足於現狀的態度。
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事說那麼多
我可以放心的把隱私交給谷歌,雖然他並不存在。谷歌腦殘粉來答一個,上面這麼多說谷歌做婊子還要立牌坊的,"谷歌,人類的希望",這句話如果不反諷,我想指的不是不作惡,而是谷歌對科技的理解,對未來的憧憬。因為不作惡僅僅是一個良心企業,別人向zf妥協,谷歌不,所以谷歌是人類的希望。其他奶農都加三聚氰胺,我不加,是不是我也可以拔高到人類的希望啊?非死不可和推特被牆是不是也能算良心企業啊?所以我覺得這句話更多的是側重科技方面的。
大多數骨粉很大程度上有個誤區,微軟賣光碟,賺我們錢,蘋果賣設備賺我們錢,他們其實沒去想谷歌的盈利模式,覺得谷歌提供的搜索引擎,安卓系統,Gmail都是免費又好用的,這才是良心啊,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影響了大家判斷,所以對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全是zf責任。 谷歌其實在搜索引擎方面算是壟斷的,他的主營業務也是這個,在這塊業務不受衝擊的情況下,他樂意花上大價錢去搞一些自己覺得能夠改變未來的創新舉動,比如無人汽車等等新名詞,這和谷歌創始人的背景和性格有關。但是蘋果微軟在一些技術上的創新就被人忽略了。
前陣子在kindle上看了一本有關谷歌和蘋果之戰的書,作者是美國一個從事科技雜誌十幾年的記者,有幾段我印象很深,一個是關於谷歌公司辦公環境,有超市,有公用的洗衣機,就和大學裡一模一樣。 還有就是iPhone發布會前一個月,iPhone機器還沒完全調試好,喬布斯要求花大力氣對那天的演示屏幕做改進,以確保他點擊工程機的時候,投射的屏幕不會出現他的手指。安卓系統的發布會上,谷歌的兩個創始人是剛打完球一身臭汗,踩著滑板鞋進來的。書上說安卓項目負責人都不知道怎麼和他的老闆說,他們差點搞砸這個發布會。所以喬布斯是個商人,佩奇,布林只是有錢的技術宅。。。
安卓本來就是佩奇覺得這玩意挺有意思的,然後把開發團隊買下來了,當初都沒想過和蘋果抗衡,當時谷歌和蘋果還是盟友,共同對抗微軟的盟友。谷歌給我的感覺就是一群妄想改變世界的技術宅。改變人類社會的只有的生產力,而不是某種政治制度。企業文化是重要原因。以下摘自Google官網,http://www.google.com/about/company/philosophy/
Ten things we know to be true
We first wrote these 「10 things」 when Google was just a few years old. From time to time we revisit this list to see if it still holds true. We hope it does—and you can hold us to that.
Focus on the user and all else will follow.
Since the beginning, we』ve focused on providing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Whether we』re designing a new Internet browser or a new tweak to the look of the homepage, we take great care to ensure that they will ultimately serve you, rather than our own internal goal or bottom line. Our homepage interface is clear and simple, and pages load instantly. Placement in search results is never sold to anyone, and advertising is not only clearly marked as such, it offers relevant content and is not distracting. And when we build new tools and applications, we believe they should work so well you don』t have to consider how they might have been designed differently.
It』s best to do one thing really, really well.
We do search. With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search groups focused exclusively on solving search problems, we know what we do well, and how we could do it better. Through continued iteration on difficult problems, we』ve been able to solve complex issues and provide continuous improvements to a service that already makes finding information a fast and seamless experience for millions of people. Our dedication to improving search helps us apply what we』ve learned to new products, like Gmail and Google Maps. Our hope is to bring the power of search to previously unexplored areas, and to help people access and use even more of the ever-expanding information in their lives.
Fast is better than slow.
We know your time is valuable, so when you』re seeking an answer on the web you want it right away–and we aim to please. We may be the only people in the world who can say our goal is to have people leave our websit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By shaving excess bits and bytes from our pages and increasing the efficiency of our serving environment, we』ve broken our own speed records many times over, so that the average response time on a search result is a fraction of a second. We keep speed in mind with each new product we release, whether it』s a mobile application or Google Chrome, a browser designed to be fast enough for the modern web. And we continue to work on making it all go even faster.
Democracy on the web works.
Google search works because it relies on the millions of individuals posting links on websites to help determine which other sites offer content of value. We assess the importance of every web page using more than 200 signals and a variety of techniques, including our patented PageRank? algorithm, which analyzes which sites have been 「voted」 to be the best sources of information by other pages across the web. As the web gets bigger, this approach actually improves, as each new site is another point of information and another vote to be counted. In the same vein, we are active in open source software development, where innovation takes place through the collective effort of many programmers.
You don』t need to be at your desk to need an answer.
The world is increasingly mobile: people want access to information wherever they are, whenever they need it. We』re pioneering new technologies and offering new solutions for mobile services that help people all over the globe to do any number of tasks on their phone, from checking email and calendar events to watching videos, not to mention the several different ways to access Google search on a phone. In addition, we』re hoping to fuel greater innovation for mobile users everywhere with Android, a free, open source mobile platform. Android brings the openness that shaped the Internet to the mobile world. Not only does Android benefit consumers, who have more choice and innovative new mobile experiences, but it opens up revenue opportunities for carriers, manufacturers and developers.
You can make money without doing evil.
Google is a business. The revenue we generate is derived from offering search technology to companies and from the sale of advertising displayed on our site and on other sites across the web.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advertisers worldwide use AdWords to promote their products;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publishers take advantage of our AdSense program to deliver ads relevant to their site content. To ensure that we』re ultimately serving all our users (whether they are advertisers or not), we have a set of guiding principles for our advertising programs and practices:
We don』t allow ads to be displayed on our results pages unless they are relevant where they are shown. And we firmly believe that ads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if, and only if, they are relevant to what you wish to find–so it』s possible that certain searches won』t lead to any ads at all.
We believe that advertising can be effective without being flashy. We don』t accept pop–up advertising, which interferes with your ability to see the content you』ve requested. We』ve found that text ad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person reading them draw much higher clickthrough rates than ads appearing randomly. Any advertiser, whether small or larg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is highly targeted medium.
Advertising on Google is always clearly identified as a 「Sponsored Link,」 so it does not compromise the integrity of our search results. We never manipulate rankings to put our partners higher in our search results and no one can buy better PageRank. Our users trust our objectivity and no short-term gain could ever justify breaching that trust.
There』s always more information out there.
Once we』d indexed more of the HTML pages on the Internet than any other search service, our engineers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that was not as readily accessible. Sometimes it was just a matter of integrating new databases into search, such as adding a phone number and address lookup and a business directory. Other efforts required a bit more creativity, like adding the ability to search news archives, patents, academic journals, billions of images and millions of books. And our researchers continue looking into ways to bring all the world』s information to people seeking answers.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crosses all borders.
Our company was founded in California, but our mission is to facilitate access to information for the entire world, and in every language. To that end, we have offices in more than 60 countries, maintain more than 180 Internet domains, and serve more than half of our results to people living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We offer Google』s search interface in more than 130 languages, offer people the ability to restrict results to content written in their own language, and aim to provide the rest of our applications and products in as many languages and accessible formats as possible. Using our translation tools, people can discover content writte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in languages they don』t speak. With these tools and the help of volunteer translators, we have been able to greatly improve both the varie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s we can offer in even the most far–flung corners of the globe.
You can be serious without a suit.
Our founders built Google around the idea that work should be challenging, and the challenge should be fun. We believe that great, creative things are more likely to happen with the right company culture–and that doesn』t just mean lava lamps and rubber balls. There is an emphasis on team achievements and pride in individual accomplishments that contribute to our overall success. We put great stock in our employees–energetic, passionate people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with creative approaches to work, play and life. Our atmosphere may be casual, but as new ideas emerge in a café line, at a team meeting or at the gym, they are traded, tested and put into practice with dizzying speed–and they may be the launch pad for a new project destined for worldwide use.
Great just isn』t good enough.
We see being great at something as a starting point, not an endpoint. We set ourselves goals we know we can』t reach yet, because we know that by stretching to meet them we can get further than we expected. Through innovation and iteration, we aim to take things that work well and improve upon them in unexpected ways. For example, when one of our engineers saw that search worked well for properly spelled words, he wondered about how it handled typos. That led him to create an intuitive and more helpful spell checker.
Even if you don』t know exactly what you』re looking for, finding an answer on the web is our problem, not yours. We try to anticipate needs not yet articulated by our global audience, and meet them with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set new standards. When we launched Gmail, it had more storage space than any email service available. In retrospect offering that seems obvious–but that』s because now we have new standards for email storage. Those are the kinds of changes we seek to make, and we』re always looking for new places where we can make a difference. Ultimately, our constant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way things are become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everything we do.
技術改變世界,在IT界掌握著頂尖技術的公司自然被寄予厚望
那句話是反諷。
我們的晚餐,可不是來自屠夫、釀酒商和麵包師的仁慈,而是來自他們對自己利益的關注。我們不求助於他們的博愛,而是求助於他們的自利心;我們談論的絕不是我們自己的需要,而是他們的好處。——亞當·斯密
現在大部分商人(資本家)的套路是:我要騙錢,隨便做個垃圾,吹起來,騙投資。
谷歌的套路是,我草這個有意思,做個產品出來,嗯,還不錯。
我最早看到類似的句式是「美利堅,人類的希望」。主要見於網友調侃關於美國科技的新聞的評論,順便有點哀嘆中國實力不行的意思。
後來「XXXX 人類的希望」,就成為一種句式,凡是看到新奇的科技,就會有評論這麼來一下。這種評論的出現往往本身就暗含著「我是來調侃的」的意思。但是你要說真有人這麼想?那真未必。
當然,「古人希」的出鏡率還是挺高的,畢竟谷歌的確花了不少錢在一些看著很「未來」的事情上。
另外這種口號一般都要喊起來順口才能流行,「美人希」、「古人希」都是很順口的口號。相反「蘋人希」或者「微人希」讀起來就有點拗口,流行不起來。
最後我反對一下@羅四維,我自己平時在網上就是半個谷黑,但是感覺很少有人用這個來做諷刺。一般諷刺谷歌都是直接評論「不作惡」以及「廣告公司」這樣的字眼。當年會說這句話的人是真的都在讚美這家工程師血統的公司,如今說這句話的是個有九個是在嘲諷,——
我也曾由衷的說過「谷歌,人類的希望」,完全是出於一種讚歎,作為普通的it從業者為存在谷歌這樣一家公司而與有榮焉。穀人希啊……
ta已經逐漸成了毒瘤。賣假藥,操縱輿論,偷竊隱私信息。抄襲,惡意打壓,惡意收購,坑害上下游……。不知不覺間我開始拒絕使用谷歌的產品和類庫中間件,瀏覽器也重新換到了那隻漂亮的紅皮狐狸。
曾經因為微軟對自由軟體運動的惡意而看不慣微軟,但是現在卻覺得微軟有一點比谷歌好,那就是堂堂正正,敢愛敢恨。
至於是不是出自cnbeta不是很確定.
但確實最初cb每次遇到美國的nasa以及科技的文章,下面的評論總會有:美利堅!人類的希望!
後來簡化了就直接說美人希了.
同理穀人希就是谷歌,人類的希望的意思。
手機碼字。。。邏輯有點亂。
首先正名一個觀點。成年人對這些事務的判斷應該是。這對人類是有好處的,這對人類文明是有益的,不壞的就好。,而不是上來就說誰是救世主,或是那裡就是天堂。
後一種叫做naive.
回歸正題,谷歌是一個很另類的公司,不單單是他的各種理念,而是因為他是一個不愁吃穿的玩票者。谷歌的收入主要是靠他的廣告業務。搜索引擎也只是他的核心技術。谷歌公司的絕大多數收入只來源於一小部分技術員工,那剩下如此多的人在幹嘛?玩票。
如同過去的科學家多是一群富二代,不愁吃穿就搗鼓各種東西,發明創造或是各種理論科學。而谷歌的豐富的產品線也是如此。如同其他人答的,谷歌涉及的領域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簡直多不勝數,安卓,谷歌直接的收入有多少?可能還沒有微軟收專利費多。那谷歌開這麼多的戰線是為什麼。
答案,1,尋找公司的未來,公司的首要目標自然是盈利是生存,那麼就需要不斷尋找未來盈利的增長點,作為互聯網的前沿就要發掘一切自己能做好的領域,這給我們帶來的是便利的網路服務(雖然不包括大陸),和不斷開創的未來。
2.是做些有趣的事,谷歌是上市公司,但谷歌是二重股權結構,也就是說通過一些方法使得公司牢牢的控制在Larry page,布林等創始人手中,那這就不可避免的體現出創始人的意志,比如對生命科學的探索。
由此可見,作為一家公司,谷歌對人類的貢獻非常大,他擁有世上頂尖的it等行業的人才,賺著大量的錢但與此同時也做著許多有意義的事。
所以谷歌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一家高科技行業,站著就把錢掙了,同時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公司。
另外我想糾正一點,廣告這個東西,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說到廣告不要老想到什麼電視直銷和騙人的東西,廣告是什麼?廣告其實是市場里流動著的信息,他是資源配置的重要推手。因為廣告你知曉了你所需要的東西,廠家賣出了產品,而廣告商賺得收益(虛假廣告是監管機構需要處理的),而現在廣告這種形式又催生出更多的產業,他讓許多免費的服務得以實現。
~~~~~~~~~~~
我想說的是,不要總當別人應該是聖人,於是有些瑕疵就去完全否定對方。。。。"看,谷歌不是不做惡嘛,居然還好美國政府如何如何,一看就不是好鳥。"
每次看到這種言論就讓人很煩,全是一種幼稚病。
@行走 的答案轉了2003年谷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接受採訪時的一個回答。 @行走 只引用了施密特說的話中的一部分,就是說谷歌「不作惡」原則是「有史以來最愚蠢的規則」那部分。我想在這裡補充完這個採訪說的全部。我覺得施密特作為當時的CEO這段對谷歌「不作惡」理念的評價,對回答怎麼看待【谷歌,人類的希望】這個問題蠻有幫助的。
施密特:"這個理念是拉里和謝爾蓋當時發明的。
當時的意思是,我們不知道什麼是惡的,但是如果我們給自己規定了不作惡,僱員們就可以說『我覺得這是邪惡的』。
我到谷歌的時候,覺得這個理念是有史以來最愚蠢的規則,因為又沒有哪本書能規定什麼是『惡』,可能除了聖經吧。
後來,有一次我在一個會議裡頭,我們一起討論一個廣告產品。一個工程師對著桌子揮拳,說:『這是邪惡的』。我們整個對話停住了,所有人都激動起來了,我們最後就沒有做這個項目。
這個理念確實成功了(It did work)。"谷歌在稜鏡中幫著美國政府監視美國公民
但是它寧可退出中國也不願意哪怕僅僅是接受中國政府的審查
換言之,為什麼總有人說美利堅是人類的希望?是不是美利堅就沒有黑暗呢?當然不是,美利堅一樣很黑暗,但是一對比就發現,美利堅很光明,所以它是人類的希望。建國近300年,依舊強勁,活力不減,大家都感覺日子有奔頭。Google同理。因為有美利堅,才會有Google,因為有Google,才會有美利堅。到底算不算人類的希望呢?起碼比某些國家、某些公司有希望。
打個比方,每個月上班之後扣除生活必須攢下來5000塊,有的人拿這些錢去打遊戲、去買奢侈品,有的人用來存銀行買股票,有的人用來對自己投資、追求更高的夢想
而谷歌,是這樣一種人:他每個月能攢下500萬,卻依然用來對自己投資、追求更高的夢想
就算最後沒有成功,這也足夠令人尊敬了
我是腦殘谷粉,請摺疊我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