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大佬進軍教育培訓行業沒戲嗎?為什麼?


兩周前我們媒體舉辦的一次小型沙龍研討會上,正值前一段時間新浪網陳彤和凡客誠品的陳年成為學而思的獨立董事,因此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這些互聯網大佬都進入教育培訓行業,是否會對行業進行新一輪的大洗牌;中國教育培訓公司市值除了新東方大都在10億美金以下,無論規模和實力都較弱,整個市場是個螞蟻雄兵的市場,教育培訓市場是價值1萬億的市場,所有這些互聯網巨頭在遊戲市場淘金成功後,值得大佬們關注和淘金的下一個最重要的領域就是教育,只是現在還不知道如何下手。

近期互聯網大佬們都在大談開放戰略,前一段是時間騰訊開放的大會,未來要為合作夥伴創造200億的收入,不知道教育領域能分多少羹。

與會的教育公司的老總經過討論我簡單總結如下:(參加我們本次會議的機構大多數其實嚴格意義上而言是教育考試培訓公司,而不是教育培訓公司)

教育培訓公司要好好向互聯網公司學習,過去發展速度太慢了

因為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基本上都是靠免費獲得用戶,靠廣告和增值服務獲得收益,很多上市時候還是虧損的,這條路好像在教育領域不大行的通;

搞互聯網的人與搞教育的人,基本上還沒有太大的交集,複合型人才不足是關鍵;

教育產品是相對複雜的服務,對師資和課程研發、整個服務過程相對複雜,有比較高的門檻,互聯網大佬難以越過這個門檻

現在教育培訓主要還是靠面授,網路教育整體規模佔比本身不大

谷歌在這個領域下手已經動作了好幾年了,谷歌整合旗下:gmail、google groups、google文檔、youtube、日曆等產品,主要是在美國做推廣和實驗,直接與學校合作,直接給老師和學生的帳號,所有產品就可以實現一般網路教育機構所需的各種功能:課程視頻點播、BBS討論、作業提交、協同完成作業和討論、師生之間互動溝通等,所有這一切都是免費的,我所了解的教育培訓公司自己獨立實現基本功能,投入至少幾百萬甚至幾千萬。

本質上講,互聯網大佬手中有用戶,如果能夠針對用戶需求開發網路教育服務,其實門檻已經非常低了,所需要的邊際成本不高:視頻、微博、BBS、教學平台管理、免費email,這些都是互聯網的標配產品;大佬最鬱悶的就是所有這些都是免費,只能靠廣告來獲得收入;如果能夠整合這些服務,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教育培訓服務,就能夠獲得收入未來一定會發生。

當然,教育培訓的核心是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教學和討論,互聯網大佬提供的所有服務都是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但我認為這個領域大佬還是有機會而且是大機會。因為用戶在他們手中,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出現普及,讓更多的人進入了互聯網的領域;滿足用戶需求是做這件事情的根本,用戶在娛樂和購物之後,基於互聯網的學習服務必然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市場,當然這件事情還只是剛剛開始。

關於互聯網 大佬進軍網路教育的事宜,前一段時間跟一個大佬的一位經理聊天,他們是很想進入,但是涉及部門太多,跨度太大,所以操作較難實現,不過確實他們 是有所動作的,關鍵是大老闆目前還沒關注到,所以先不動,看看再說.


大家說的很踴躍,我也湊湊熱鬧,談談我的看法。先回答提問,互聯網大佬進軍教育行業是否有戲?我的回答,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是有戲的。其理由如下:

1、中國的互聯網發展迅速,10年前還在普及期,現在已經進入了高度的細分領域拓展期。有很多10年前我們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已經是司空見慣。比如:電子商務。十年前多少人認為靠譜過,現在呢?有幾個人還沒在網上購過物?互聯網並不簡單的是一種媒介,我個人認為格式一種方式的改變。所以我以一個既做過教學,又做過教育市場開拓的人的身份大膽預測,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一定會湧現出今天我們都不看好的教育互聯網產品出來。

2、互聯網大佬已經紛紛上市,從企業產品的角度分析,他們一定會有自己的明星產品、金牛產品、問號產品、瘦狗產品。隨著市場對上市公司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大佬們一定會聚焦於一些專註領域的應用。我們都知道房地產、醫藥、教育都是巨大的市場,而前兩個很難涉足,但是教育是比較容易涉足的。有人會說,騰訊做好他的有戲就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涉足教育領域?我想對於騰訊來說一定不會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他們也會積極的開拓新的領域。

3、前面兩點是比較虛的。我最上面說了,網站大佬做教育產品有戲,但是必須條件成熟。那條件是什麼呢?現階段,互聯網大佬肯定不會將教育作為重點,這不是我的危言聳聽,而是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往往都不擅長創新。很多產品現在還是以跟風為主,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大局進軍教育互聯網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市場上如果有了比較成熟的基於互聯網教育產品,他們為了自身增長的考慮一定會加大投入的,這方面中國的速度比外國快很多,從團購網的例子就可見一斑。

4、很多人覺得互聯網和教育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二者沒有必然聯繫。這點我不太贊同,如果是大佬們加入沒有必要親自動手,併購相應的機構就可以了,這並不是問題,也不許要用二者做任何對比。就好比你拿噹噹和新華書店比,大家的玩法都不同,比起來也沒什麼結論的。我認為問題的關鍵還是上面那條,他們介入的時機是什麼?他們介入的方式是什麼?當然,他們介入的理由很簡單,那就是他們看到有大把的鈔票可以撈的時候。

所以,我認為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是有可能的。至於現在,我認為時機肯定不成熟。除非某大佬有獨到眼光,而且願意做第一個勇士去吃螃蟹。否則,他們更多的會去關注,而不會大力的投入的。


上面的回答都太長。我給個乾貨。

沒戲。原因很簡單,互聯網教育是教育本身。
其他領域互聯網都是做個信息平台的概念,比如安居客不賣房,幫你找房,去哪兒不做航空,幫你買機票。而互聯網教育壓根就是個教育公司啊,有沒有。就連李甬這樣牛人創業。也要找幾百個大學生來幫他做考試的真題,為了控制質量。

教育本身就是要求效果。學鋼琴是為了學會,考高考是為了提分,註冊會計師是為了拿證。否則的話,沒戲。所以考試領域的人,積累了這麼多年,獨特的教育方法,押題,優秀的講解,高質量的練習題,複習的節奏等。都塑造了一個優秀的教育過程。而且缺一不可。

中華會計網校醜陋吧!難用吧!可他就是中國最好的在線註冊會計師的課程。對顧客來說,這就夠了。我可以忍受你的各種不好用。
騰訊的人做不到這個,他們關注的是課程是不是容易被搜到,展示是否清晰大氣,購買課程的流程是否順暢,配色是否清楚。但這些都是互聯網教育比較不重要的部分。

靠譜的方法是騰訊把滬江、簡單學習、猿題庫等獨立優秀互聯網項目收購或戰略入股,給它們帶流量,就像騰訊做電商那樣


個人認為培訓只是網路教育的一個點。而且不是起點。不要一提起互聯網教育就局限在教育培訓上。只有根據學員的特點進行的合適的培訓才是區別傳統教育的關鍵點。沒有經過評測分析的教育培訓,比如新東方在線等在線教育培訓只是為傳統教育的服務產品,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教育。

網路教育一定要避開傳統教育老師為主的模式,把核心放到學生上來,要敢於擺脫傳統教育的束縛,敢於創新。應該包括測評(學員技能水平+思維方式+學習能力+德育體美等)——培訓(推薦到相應的培訓和學校和老師)——考試(證明結果,緩衝和中國教育狀況的矛盾)——認證(價值體現),而這一條鏈,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

評測。以數據為基礎。教育不夠開放透明,獲取數據較為困難。這些數據具有真實性,隱私性,成長性和不可錯誤性,因而非常寶貴。數據就是用戶。可以這麼說,誰掌握了這些數據,誰就擁有了真正的客戶和主動權,如同現在在激烈爭奪移動互聯網終端是一樣的概念,絕非是百度、騰訊、微博等的用戶可比擬的,普通網名用戶離教育用戶較遠,之間轉化很困難,網路教育客戶和用戶可以是統一的也可以不是,平衡並把握好家長和學生和學校和老師的關係是一個困難點,不在此論述,這和普通的互聯網用戶不一樣。通過對數據資源(學生數據+家長數據+學校數據+教師數據)的採集,進而處理,分析、評測,利用(培訓+指導+考試+認證),將會有很大發展空間。但是這些數據的採集渠道,極其困難,通過教育機構和第三方傳統教育產品的合作採集是不錯的方式。我知道目前有公司在這方面很努力,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只是很低調罷了。

培訓。擁有用戶和數據之後,這可以是一個平台,開放平台。得到評測的結果,根據分析報告和學習建議,找到合適的學校和老師或者培訓機構,進行學習提高。這個過程,是一個重要的過程,相應的網路教育產品應用,將會在這個點上開花,足夠支撐起一個開放平台,承載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教育應用,滿足不同需求不同特性的學員。

考試。結果導向,也是為了緩衝這種教育模式和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和落後的教育制度之間的矛盾。

認證。盈利點之一。考核點。價值點體現。

總之這條鏈子上到處是油水,看你能不能不撈到。


一。淘寶教育培訓之前的發展概況。
首先,淘寶涉及教育培訓電商,本不是現在才發生的事。淘寶在前年就有獨立的後台類目,本地化生活服務-教育培訓,在今年3月份,教育培訓提升為後台的一級類目。所以無論是淘寶還是天貓,賣家均可以發布課程在這個類目,進行線上的課程交易。
其次,去年上半年開始,教育培訓是作為本地生活的一個重要行業開始運營的,所以在去年,才有正保、學大、滬江、新東方在線、環球網校等一線知名機構入駐淘寶教育。可以理解為之前是自然成長,去年開始是我們有專人負責這個行業運營,開始用一些營銷手段來提升這個行業在淘寶的交易表現。
再次,去年開始,教育培訓不少機構都有開始跟著我們的行業運營,參與雙十一,雙十二以及日常的聚划算生活團的運營,應該講去年整體的提升非常快。所以趨勢上來了,今年來看交易額達到10億以上是沒有任何懸念的。

二。為什麼會有「淘寶同學」
首先,「淘寶同學」的想法,完全是基於在日常運營中發現的問題而產生的。因為淘寶雖然有巨大的流量,但是用戶對於教育培訓課程的搜索習慣沒有養成,所以除了營銷活動之外,日常的課程交易並沒有爆發,而且通過搜索,也不會很好的找到培訓課程的商品。所以需要有自己的一個垂直市場來沉澱流量,建立用戶習慣,知道淘寶上原來有課程可以購買,原來可以在線學習部分知識。只有教育行業自己的市場產生自有的流量,那麼教育培訓行業在淘寶才更有生命力。
第二,「淘寶同學」的定位,不僅是一個教育頻道,真正的定位是「知識興趣交易分享平台」,所以除了我們所謂的嚴肅教育或者基礎教育,也有知識興趣類的培訓。為什麼這麼定位,是因為我們了解淘寶的用戶,了解淘寶用戶喜歡的東西,所以我們會用知識興趣類的課程作為營銷熱點,先把淘寶每天的8000萬的流量里更多的轉化流量進這個平台,做「拉客」的事,進來後,再讓用戶去感受,原來除了一些興趣培訓,也有中小學課程,有職業教育課程,有專業英語課程,等等。所以用戶習慣建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我們的用意的。
第三,關於在線教育和直播。首先我們並不是只做在線教育平台,或者只做直播。對於我們來說,直播可以理解為是一個產品工具,是讓機構以及淘寶行業賣家能夠用這個工具更好的將信息或者價值傳遞給用戶。真實的場景是,我如果是機構,我可以做在線直播的短時間的公開課,然後積累用戶後,可以轉化為常規課的交易,或者轉化到線下成為線下繳費的用戶。所以直播不只是為了直播,而是直播後面的東西。所以直播工具我們目前功能還比較簡單,但不排除後面會有第三方直播工具接入,或者淘寶自己有相關團隊做出更成熟的直播工具。
第四,關於平台以及專業度的疑惑。「淘寶同學」是躺下來做平台,是為機構或者教育行業服務商平台商提供一個在線教學和招生的經營場所。而真正的內容提供方或者說課程商品的提供方,都是機構或者在淘寶開店的賣家。所以我們首先是做好內容的審核,基本上機構的課程會是主力,而個人老師的課程,我們更會嚴格審核。其次我們是做好產品工具,讓機構或個人能夠真正用我們的產品或者工具,實現更好的營銷效率。再次我們做好「拉客」,為教育培訓行業在大淘寶內部拓寬更多的營銷或者交易渠道。所以我們只是平台,是為了更好的服務於入駐淘寶教育的機構和個人。

三。未來有可能的發展軌跡
首先,淘寶同學的起名用意,本身就是有機會發展成基於教學的SNS社區的,學生和老師,老師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之間能夠在線產生更多交流互動。如知識問答,課堂教學互動,甚至是老師和老師之間可以自由組織更好的課程。可以形成平台自組織的能力,推動行業發展。
其次,平台流量積累後,可以進行更多的產品或者應用的開發,如體驗更好的在線授課工具、視頻課程的在線直接交易並學習,評測、題庫等等應用的接入。提供更多的導購工具,提升用戶體驗,讓機構進駐後發揮更大的效率。
再次,關於會不會革機構的命?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不用討論的問題。因為教學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完整並系統化的教學管理,課程研發等過程;個人老師並不具備系統化的能力,所以個人老師的直接授課是不會在短期撬動這個行業,並革機構的命的。當然再過三五年,情況是怎樣?我不去猜測,由社會的發展自己去抉擇,由用戶自行去做選擇。

最後關於,互聯網的人能否做好教育這個命題。我是這麼看的,首先,我們不是做內容,所以內容的是否專業主要在於機構和個人老師,平台最大的職責是為買賣雙方建立更好的體驗以及產品流程。其次,互聯網、電商是趨勢,在教育培訓這個行業目前到底時間點是否到了,也並不關鍵,關鍵是我們有沒有用互聯網的理念或者產品去優化這個行業,哪怕是試錯,我們有沒有這個勇氣踏出去?而不是還沒有做就開始糾結我們是否真的懂教育。最後,我一直認為教育行業是一個陽光產業,是一個關乎社會文化的偉大的行業,我們為什麼執著於要做「淘寶同學」,是因為真心想為這個行業做些事情,真心希望真正好的培訓課程,好的教學理念,有價值的知識能夠更多更快的傳遞給用戶。這個行業需要大家勇於改變!


謝邀。 @熊飛的回答,can"t agree more.

發現簽名檔上赫然寫著:深度看過在線教育領域。
腦子裡第一蹦出來的是,這哥們靠譜,過去聊聊,看能不能挖過來。
想多了。
=========
做教育5、6年,在線教育,我也深度看過。結論是兩條:
1.在線教育機會太好了,而且功德無量。
2.除非發生巨大技術突破,否則在線教育(唯一)的機會,是精品內容。
眼下來談平台、整合、打通、O2O…………騙子總是太多,傻子經常不夠用。
=========
內容,還必須是「精品」內容。
內容的可替代性越弱越好:新東方的危機大半來自移動化,小半來自競爭者。
品牌的作用也體現在這裡:品牌就是不可替代性。
也就是 @熊飛所說的「效果」。教育公司的生意能不能一直做下去,取決於你的內容好不好,以及,你能不能持續地生產好的內容。
一旦平台放開,還要保證內容精品,就難了。
教育公司,教研始終是命脈。找人來做內容,再跟他分成?很快質量就下去了。開過培訓機構的人應該能理解:單幹的老師,你控制不了質量。所以核心仍舊是自己的教研,然後把教研成果輸出給老師上課——想法兒把講課的難度降下來,把老師的成本降下來。
所以互聯網在教育行業的內容生產上,作用有限。臟活累活,想討巧?轉行吧。
=========
內容生產還要可持續
高考中考國考這些事是看得到頭的,過了就過了,留不住用戶。寶寶樹類似。所以我覺得猿題庫挺好,但很難bigger than bigger。
可持續的內容生產,不僅基數要大,產出也要簡單、可流水線化。
做視頻?半小時一節課?可行。但不能包打天下,教育行業里也要細分。
滬江不錯,但這個模式下攤子鋪得有點大,這要說效果怎麼樣,見仁見智了。
學而思是靠譜的。奧數這件事被學而思一針扎到底了。可網校沒有亮點。PM們應該比較少教育行業背景——真的了解用戶需求嗎?——可這樣網校還能賺錢。
利益相關,內容的部分,點到為止。
=========
互聯網的作用體現在哪裡?
1.大平台是有用的。給大家導流就行了。YY的玩法不靠譜,如果微信願意導流,或者小米願意買內容,渠道可以放大內容的價值,就是可以往1後面加零了。
2.互聯網可以降低成本。老師的成本、招生的成本。或者說,是放大你的價值。但是降低老師成本,就是簡簡單單把北京四中老師的課錄下來播給付費用戶看嗎?
3.互聯網可以反過來推動教學方式的改變,推動內容表現方式、老師授課方式、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這才是在線教育真正的價值。
教過書的人都知道,你一趟60分鐘的課,對你來說是60分鐘的付出,對學生來說,大概是多少時間的收穫?是60分鐘嗎?打散了重新呈現,個性化學習、依興趣探索、大數據推薦……這些東西都可以大大改善受教者的體驗。猿題庫只開了個頭。滬江還沒玩起來呢。
這才是這個行業里踏踏實實的優化。做了,不論成敗,都是功德無量。
=========
商業模式。收費就行了。
免費只是體驗,精品內容應該付費。支付寶和微信建立了這麼好的支付生態,移動端的支付幾乎沒有障礙。願意免費的內容,大抵不夠「精品」。
而且大家的付費轉化率都做得那麼高。還有遊戲的機制可以借鑒。
內容好,教學有效果,沒理由收不到錢。
=========
少年行轉型以來半年多,我深度看了教育行業互聯網化。看到的是泡沫和糾結。
也許每個相對成熟的傳統行業,在面臨變革的時代,都是這樣的光景:
業內的寡頭遇到危機,想轉型卻尾大不掉;
有先驅試錯,被淹沒;
大量投機者們紛紛湧入,資本開始瘋狂;
第一頭豬飛上了天,風大起來,更多豬飛起來了;
媒體在關注在鼓吹在造勢
虎視眈眈的行業外大佬開始介入,卻發現無處發力;
大家都迷茫了,誰都走不出下一步。

這是個最壞的時代。
而走到今天,我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楚,轉型之路上,最好的時代即將到來。
=========
利益相關。這個問題下,看到好多行業里的人。
少年行線下業務,致力於青少年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
我們做研發和原創,在第一線和孩子們成天相處。至今四年。
我們相信,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謀定後動,到了準備起航的時候。
歡迎所有有志於在線教育、希望踏實做點事創造價值的人,歡迎私信。
=========


呵呵,簡單回答,就三個字,真沒戲。
說多一些,教育培訓行業的水有多深,不是所謂的互聯網大佬所能理解的。真做了,你會發現,策略看起來再對頭,執行起來都舉步艱難。
首先,教育培訓行業最終要落地,已經形成的壁壘不會被打破。
然後,這種壁壘不是由技術造成的,也不是由資金造成的,而是傳統教育培訓行業本身結成的非常強大的結構。
最後,教育培訓行業的需求其實非常複雜。而且這不是靠在互聯網其他方面的成功能夠抵消的。

舉個實在的例子。
淘米是從騰訊走出來的,但是他們只能進入青少年社區市場,而無法進入培訓教育市場;
新浪做了多少年的親子教育,但是也只能作為教育培訓行業的廣告投放處,無法形成強有力的破冰集群;
chinaren從學生社區入手,6to23從學生論壇入手,Chinaren被收購,6to23還有幾個人記得?


話說有個房地產大佬,承建了無數大學城項目,突然有天覺得辦個大學其實是個簡單的事。辦大學不就是蓋房子么。如其幫別人蓋大學,還不如蓋個我自己的大學。先圍一個比任何大學都大的院子,然後蓋了一堆房子。搬一堆書進去,就成了圖書館;搬一堆椅子進去,就成了教室;搬一堆床進去,就成了宿舍。資質是外掛的,老師是外聘的,學生也是校門外忽悠來的,只有數錢是關著門的……每年學生報到,錢都數不過來,每天機器都要數壞無數台。

互聯網大佬看見這麼來錢,眼由紅變綠,又由綠變紅。仔細一琢磨,發現門道了。大學有什麼,大學再大,有我互聯網大么。你大學所有的東西,我大互聯網都不在話下。於是第二天,路人猛然發現,大學前一條街的各種門店一夜全被收購了,而且牌子都全換了。賣教材的小書店改名為環球教育在線,全改賣電子課本了。賣模擬題真題的教輔店,改成了百萬啼哭網。租碟的音像店,不租抗日神劇了,改賣老師上課錄像了,名字更牛掰,叫千萬莫哭雲課堂,還帶英文洋名MOOC。連每天發傳單找家教的招生點,都有了牛掰的廣告:一對一我是唯一,二對二沒有更二。賣文具書包的文具店,推出了電子書包,廣告是:一包在手,終生無球。賣字典工具書的改賣各種詞霸語霸句霸,廣告更霸氣:有本事,你來查呀!

這回輪到房地產大佬驚掉了下巴:一夜之間,不費一磚一瓦,就在我校門口建起了一所看不見的大學。果真兩個黃鸝鳴翠柳,一夜大學出牆來!

以上內容全部虛構,名稱如有雷同,切莫對號入座。


至少不會在所有領域搶走實體教育的飯碗。
就我這個領域就是如此,對於托福來講,06年的改革已經使得大部分的投機取巧無計可施,沒有一個至少1個月到2個月的陪伴式的教學和監督,無法有實質提高,實質提高我指的是學生到我這裡來,我一般是會提20-30分,甚至某次達到3個月提了51分,一共才120分。這個是在線教育以及培訓機構的年輕助教模式完全無法達到的,因為學生最大的問題除了學習方法,更多是行為模式,比如我有個學生,她已經N年沒正經學習過了,她目前每天會去圖書館自習,到點會給我發照片證明她去打卡了,而且我甚至會糾正學生不尊重他人,不回復簡訊,不會為人處世的各種問題,這是許多家長願意把學生脫產帶來給我帶的原因,這是在線教育完全無法達到的:對於普遍的K12教育中無法解決的拖延症和懶癌晚期患者無計可施。
對於家長而言,70後的確已經接受了某些科技,但是對於教育來講,他們還是相對傳統,堅信熟人推薦,而不是網路。你覺得這些互聯網大佬會讓自己小孩上網課?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面,我覺得在線教育無法普遍開花,畢竟在我前僱主,某本地知名大學院長看來,國家壟斷使得你根本搶不到K12學生資源。
另外,在大部分學生都缺乏自覺性的情況下,在線教育只能做短期,做廉價,做部分。


都琢磨學生的思路是錯誤的,因為有教育部、教委、教育局,所有的資源和許可都是這些事業單位在掌控。
為什麼沒有人關注教師呢,全國有千萬以上的各類教師。
本人一直在思考如何服務教師,而不是服務學生(插不了手)。


我覺得,樓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應分解(或補充)為如下兩個問題:
一、互聯網大佬,要不要進軍,教育培訓?
二、互聯網大佬,能否干好,教育培訓?

關於問題一:
侯瑞琦說:現在教育培訓主要還是靠面授,網路教育整體規模佔比本身不大。
這是個客觀事實。
新東方,作為中國教育培訓行業鄰頭羊,其主要業務靠線下。學而思等等均是如此。
只有正保做的CPA培訓倒是基本靠線上教育。
這個問題的根源是什麼的?我認為這是用戶的特點決定的。
中小學生的空間分布(白天集中在學校)、時間分布(放學後家長還沒到家)、自制力(電腦約等於遊戲機)…這些特點都決定了這一塊的主流形態不可能靠線上,而只能靠線下,而且必然是學校周邊辦教輔。
而職場人士恰恰相反:上班地點是分散的,時間靠業餘,上下班時間點正是交通擁堵時間,成年人有較強的自制力,寬頻已普及…這些就決定了線上教育對於成人市場具有壓倒性優勢,網路效應得到充分發揮,利潤率遠遠高於地面實體培訓。
因此,針對成年人的在線教育市場,互聯網公司是可能切入的。比如原來主要做遊戲相關業務的YY就已經開始切入在線教育了。
在線英語市場,也有人在做。新東方若不加緊轉型做線上,GRE等成人英語這一塊5年後就可能沒它什麼事兒了。
至於互聯網大佬,樓主指的是騰訊、百度、阿里這個級別的嗎?如果是指他們,這個問題目前還不存在,因為網路教育還真的不是他們考慮的核心競爭點,這個業務對他們並不具有多大的戰略意義。若僅是出於財務報表方面的考慮,他們更願意參股而不是自己干。
講到這裡,問題二其實您應該有答案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互聯網公司能否干好網路教育,我們且看李學凌的YY(http://www.yy.com/)。


我們拓詞,就是一次嘗試,目前看來路子還是比較正確的,大佬們可以投資我們這樣的團隊和項目,哈哈。
目前的嘗試還是都在做教育資源和流程的電子化,這條路是比較難走通的,有必要了解教育,然後跳出教育,解構教育,用互聯網的視角重新評估和思考,這個方面絕對有很多突破點。


互聯網大佬們進軍教育培訓行業有優勢也有劣勢
優勢是深諳互聯網產品服務模式,擁有優秀的互聯網人才,擁有強大的用戶基礎以及可以改變用戶行為習慣的能力。
劣勢是不懂教育培訓行業,摸不準進入的時機與策略,對互聯網教育培訓或者說在線學習的商業模式理解有限。
個人感覺,突破方向大致是做平台,做渠道,整合才是關鍵


教育培訓行業尤其是線上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在981億元,2014年達1338億元,年增長速度超過30%,預計2015年數值可達1745億元。巨大利好下,資本瘋狂投資,行業亂象與困境也由此產生。

首先,在線教育市場同質化現象嚴重。許多企業的免費視頻內容大都靠複製,沒有原創,更沒有優質內容。
其次,盲目投資的廠商並沒有準確了解行業特徵與用戶特點。作為教育與網路結合的行業,許多互聯網企業不深入了解教育行業,許多教育機構也忽略了網路發展特點,
最後,盈利困難。以分成與廣告的盈利模式太過單一,由於市場競爭激烈,在線教育平台往往以免費作為噱頭,這培養了用戶在線教育不願花錢的習慣,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盲目的投資,靠免費爭奪用戶規模是一種目光短淺的作為。未來在線教育要想在「死亡地圖」的絕境中逢生需要由以下努力。
其一,發力精品優質內容,培養長期穩定用戶,視頻內容從免費向收費階段過渡。
其二,加強師生互動。4G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得線上直播互動變得暢通,互動直播等課程將成為發展新趨勢。
其三,加大優秀教師資源。線下教育中,好的教師是教育成功的關鍵因素,這點在線上教育上同樣有效。
其四,線上線下教育同時展開。線上教育可作為學生課外補充與鞏固學習的方式;線下教育則能準確了解學生學習狀態與效果,因此不容忽視。


簡單來說,不可能

其實現在的消費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功能性消費和體驗式消費

互聯網產品基本上屬於體驗式消費

這些互聯網大佬們也習慣於體驗式消費的開發


但是目前來說,教育,特別是K12教育

應該是屬於功能性消費

也就是說,大家來教育並不是為了體驗好

而是能拿到什麼證書,或者考上一個學校

比如衡水一中,毛坦廠中學管理很變態

因此用戶體驗不會好到那裡去

但是升學率高,

因此不愁招不到人

而一些一對一機構

學生體驗好,但是提分不高

常常在招生上多動腦子


體驗式產品的開發以產品經理為中心

功能性產品的開發應該以技術專家為中心

兩者開發的模式不太一樣

因此互聯網大佬很難開發出成功的教育產品


我覺得有戲!
很簡單,互聯網大佬基本上都已經擁有了龐大的客戶資源,就沖這一點,就有戲,無論是做整合平台還是研發課程,最終能展示給客戶才是最重要的,比如現在的百度教育,實質就是平台,整合大量的培訓學校,展示給客戶看,讓客戶自己選,點一下收個錢。
再假設,騰訊涉足教育行業,在線QQ和微信那麼大的平台,展示一門課程,不管自己的還是別人的,想想就利潤豐厚。


互聯網大佬,以下簡稱大佬。
大佬們的在線教育夢總是和草根不同的,現在的大佬們起家的時候都不是以教育培訓為營生,現在的主營業務也不是教育,更不是在線教育。

現在大佬們眼裡只有股東,金錢,如何將公司做的更成功,這也使他們從精神上忽略了教育這個看似豐滿但骨感十足的行業。他們眼中的在線教育至多也不過是一個增加公司營收,或者跟上時代步伐的戰略決策。當他有日進萬金的時候怎麼能看得上這個目前沒有成熟商業模式的行當。

大佬們的軍隊也是養尊處優,經過少至7,8批員工的加入,團隊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團隊,現在說去某某大佬公司都蹦著高工資去的。

我以前也認為大公司更有資源,更能成功,現在看來,擁有信念,在飢餓邊緣行軍團隊才更有戰鬥力。

說了這麼多,談談在線教育,在線教育給傳統教育帶來的衝擊即講師可出來單幹,講師不必再尋找機構作為營銷包裝方,在這之前,講師與機構和睦相處,講師需要機構的資金、營銷運作,招攬生源,機構需要講師來增加收入。現在變了,通過網路,在線教育能讓單個講師繞過機構直面生源,這是一個結構性的改變,改變了機構、講師與學員之間的關係。現在講師不必依賴機構而獨立存活,甚至比在機構中生活的更好,據我了解新東方的教師收入是學員學費的20%,如果教師自己出來干,那麼至少能夠收學員學費的80%,據我了解很多老師正是在這方面的壓迫下走上在線教育的道路。

說了這麼多,我想說明的是在線教育的意義是改善利益分配,能者多勞,那些傳授知識的人應該獲得等量的回報,這跟大佬們有什麼聯繫?大佬們不會想這些,不會想講師會怎樣,最多跟各種大型機構有良好的關係,因為他們才是利益共同體。

因此,從根本利益上來講,大佬們不會革新,只會跟隨潮流,他們沒有推翻舊的利益格局的動力。

機會就是這樣降臨到那些創業者身上的。

有很多創業公司開始做在線教育方面,但都有一個共通的短視點:做平台。幾十家都做平台,沒資源沒資金必敗。
另有一些創業公司做垂直領域,這是有希望的,因為他們有機動力。

說到底,在線教育應該如何革新呢?
在於發動草根的力量,在於釋放社會資源,操著地方口音的某個草根卻能夠擁有眾多學員粉絲的夢想不再遙遠,網路讓所有教育回歸本質,教的好能理解就是NB,學員認可才是真的認可,什麼品牌、專家都應該是教學質量的附屬品。如果人人可創建在線教育站點進行知識的傳授,那該多好啊。

現在似乎有這樣做的創業者了,據我了解,這批創業者三五成群,都在討論著一個產品「EduSoho」


有戲。
1.互聯網大佬佔據先天的技術和運營優勢,唯一缺少的是和教育行業的融合。比如:怎麼把線下轉化到線上還不影響其互動。
2.從近期的公開課效應來看,免費是個長期趨勢,一對一的模式在線上更容易實施,也更容易降低成本。可以關注一下優酷的那個線上課堂的雛形。
3.教育的目的是先教做人,後教做事。目前做人方面的教育國內是洗腦式失真的,那麼做事的教育就剩下技能培訓和考試培訓兩塊了。如果電子商務一樣,綜合類的機會不多,垂直類的還是很多的,需要精耕細作。互聯網大佬如果有這個耐心的話當然是有機會的。


教育產品很難做,和是不是互聯網大佬沒有本質關係。


之前專欄文章中提到過:

雖然用戶習慣的確在不斷向互聯網遷移,但互聯網產品重視的實時性、互動性、可用性並非教育的全部。傳統的線下教育場景中,一個班的人數超過20個以後,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就變得很少了。由此看出,在線教育學習效果不好,並不是因為缺乏和老師的互動,而是其他原因。在線教育需要的是一種更加高效,互動感更強的互動方式,而移動端遠遠不夠。與此同時,單一依賴移動端來獲取用戶將面臨高成本、不精準、易流失等很大弊端。

與平台競爭結果晦暗不明相比,反而小班模式興起則是必然。當前的小班制教育基本停留在傳統面授的做法,在互聯網的信息獲取、快速傳播、重視模式等優勢面前,有著大量可以改造提升的空間。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小班教育模式,相信會更多擴展到各個不同的學科領域並取得顯著的成績。

補充說明:純外行,不負責任評論。


推薦閱讀:

TAG:中國互聯網 | 在線教育 | 教育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