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豆瓣推出的「金羊毛」計劃?

金羊毛計劃 - 豆瓣音樂人

「金羊毛計劃」是國內第一個以直接、透明方式為音樂人的作品在線播放付費的項目。 音樂人的作品每播放一次都將獲得收入,而用戶無需為此付費。
這將是一次從無到有的跨步,目前已全面開放公測。


業務方向是正確的
合作姿態是積極的
未來發展是飄渺的
具體價格是扯蛋的


有些激動,也很敬佩,有這麼一家公司正在做這樣一件事,在國內音樂人很難通過創作與發行作品的方式獲取自己應得的收益這樣一個環境下,從對整個行業促進的角度去考慮一個問題,通過互聯網的方式,來解決傳統行業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才是互聯網的真正價值所在。
我覺得金羊毛的產品經理一定是一個很懂心理學的人,實際上用戶並不是不願意支付費用,而是需要一種更加簡單快捷的方式,現在用戶每一次點擊歌曲,豆瓣會支付給歌手相應的錢數,而不是用戶再去經歷繁瑣的網銀支付寶的流程來付上幾塊錢,這樣每次點擊用戶是會產生愉悅感的,每個歌手點擊量又實時顯示,這樣用戶會產生很強的粘性。

  • 關於行業引導和尊重

首先我想對那些吐槽付費標準過低的人說幾句,首先,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金羊毛現在關注的是處於比較弱勢的國內獨立音樂人,不是陳奕迅等有各種收入獲取渠道的一線歌手,因為用戶的消費習慣和歌迷分散這些獨立音樂人在經濟上是比較困窘的。其次,你們有沒有仔細想想歌手獲得的這些收入是從哪裡來的?實際上用戶不需要支付額外費用,是豆瓣將在線播放所帶來的廣告凈收益與音樂人進行分成,而且是確保了音樂人比豆瓣獲得更多的收入。最後,我認為豆瓣通過點擊次數1000次/元支付給音樂人的方式,是一種象徵性的付費,是對用戶使用習慣的一個引導,用戶通過點擊帶來的廣告流量給音樂人帶來收入的增加,是對獨立音樂人的一種鼓勵,它在時刻提醒著中國的消費者,歌手的勞動和付出是值得尊重的,是對一種積極健康的行業模式的培育。

  • 關於商業模式

豆瓣金羊毛解決了獨立音樂人想走向商業化過程中的很多煩瑣的環節,能讓音樂人把更多的精力專註於音樂的創作和演唱上。還有你們不要把現在互聯網的盈利模式想的這麼單一好不好,通過點擊播放次數付費肯定只是金羊毛的第一次嘗試,在用戶養成付費習慣並形成規模流量之後,音樂人的周邊產品,演出活動售票甚至在線演唱會等等都可以加入進來。


個人理解:
1、非常好的想法,國內的音樂圈其實非常小,通過傳播會有更多的音樂人來豆瓣安營紮寨。
2、音樂人會在推廣上更多的傾向豆瓣,讓大家去豆瓣收聽,畢竟蚊子肉也是肉。
3、用錢來尊重音樂,理應這樣,豆瓣只是先邁開了步伐。
4、預計蝦米、qq音樂、網易雲音樂等會有類似產品出現。


說實話,瞎折騰。

類似的有百度經驗的回享計劃,http://jingyan.baidu.com/user/income,一年內某文章每千次有效點擊,作者有3元現金收入。另有全勤獎:每月發表20篇原創付費,獎勵15元;每月發表50篇原創付費,獎勵50元。
隨便點開一篇文章,右上角顯示百度經驗的「昨日最高收入」,一般是50-60元,換句話說,單月最高收入也就一千五百元,一般人估計能月入二三十元。


我想說除了豆瓣音樂人之外,蝦米、網易雲音樂對於音樂人難道沒有按播放量提成嗎?難道只有下載提成或者某種形式的固定版權費嗎?我可能覺得也未必。蝦米、網易雲之類跟音樂人簽訂的合同形式不太清楚,但我想,很可能會包括按播放量提成這種形式。
包括之前鬧得幾乎撕破臉的李志,這次入駐蝦米音樂人,沒有一份大合同恐怕拿不下來吧?這數額恐怕也不是豆瓣金羊毛千次一塊能比的。

=========================================================
好吧,我其實想說至少豆瓣這次金羊毛的宣傳意義遠大於「給音樂人回報」實質。可以看看之前蝦米滿是盜版,如今版權一家一家談妥,已經有很多授權入駐的音樂人了。這背後如果沒有「給音樂人回報」恐怕也很難做成。目前國內的版權意識已經有所復甦,豆瓣這次趁勢而為,挺聰明的。


之前是數字音樂把唱片業殺掉了,現在隨著網路越來越便捷,相信也越來越少人會下載歌曲到本地,這樣的話,通過付費下載的這一部分收入也就日益減少,減少的這部分收入理應是由在線播放補回來的,豆瓣這個開端還是很有前瞻性的。

只是1000次1元的價格……我默默上蝦米查看了熱門歌手裡面的陳奕迅,所有歌曲的播放次數之和接近2億次,就是20萬,逃跑計划算獨立音樂人裡面非常成功的,有四千萬次,能換四萬塊,再分給幾個樂隊成員……哦,對了,這還是出道至今的所有播放次數。至於其他獨立音樂人,人民藝術家二手玫瑰也只能拿到3000塊,再冷門一點的,差不多能換幾次盒飯吧。


很贊的想法。
世界屬於敢於嘗鮮的人,音樂人也是。
個人這樣覺得:金羊毛計劃對於音樂人來說是個門檻,簽了以後會有更多曝光的機會,這個簽的行為其實對新生代音樂人有很大好處。
音樂人的收入從來都不是因為賣了多少首歌。音樂人的收入從來都是因為賣了多少首歌。


看了一下,發現:1,加入金羊毛計劃的音樂人目前只有4個,也並沒有告知近期還會有哪些音樂人加入,嗯,少了點期待的意思。沒有感興趣的音樂人(可能是我的涉獵面不夠),基於此,不太可能去播放歌曲。2. 點進去已加入計劃的音樂人主站頁面,沒有關於金羊毛計劃的介紹,比如告知用戶播放該音樂人的歌曲將為ta帶來收入,缺少引導。如果我從其他路徑進入該音樂人頁,對金羊毛計劃基本無任何感知。3. 1元/千次的收入略低,不知音樂人自己怎麼看?基本上1首歌在音樂平台上累計播放量超100萬就能算作熱歌了,按100萬次播放量算,音樂人從一首歌獲取的收入為1000元,很低啊有沒有。4. 推測豆瓣是通過廣告分成的模式在與音樂人合作,其實這也不是什麼新的概念,廣告收入已普遍是音樂平台的收入模式之一,只不過傳統意義上,這個收入是音樂平台拿到,再作為版權費支付給唱片公司,現在變成直接與音樂人分成。其他音樂平台,例如蝦米和百度音樂人,是收藏或下載付費模式,這錢用戶出,給用戶的感覺顯然沒有金羊毛計劃貼心。豆瓣一向喜歡玩兒概念,並且能把概念玩兒的格調很高。
總的來說,概念是不錯,但概念落地到產品,還沒通。只能說是個概念雛形。我其實挺希望豆瓣能把多年積攢的牛逼獨立音樂人都搞進來,讓他們在豆瓣平台真正地爽起來(賺錢)。李志前段時間入駐了蝦米,逼哥的歌之前是在各大音樂平台都不放的。所以豆瓣快躁起來,不然早年在你這裡沉澱的歌迷都跑別地去了。網易音樂人也在崛起,宋冬野的雛兒勞鵲巡演的線下支撐就是網易雲音樂在做,首站在杭州,豆瓣你們不zao急嗎!


才推出就談看法比較早,只是一些個人感受。

金羊毛計劃應該是會吸引獨立音樂人的平台,而且對於那些音樂類型小眾的更有利。對於大眾或者流行程度更高的音樂人,qq、百度等等音樂軟體的用戶群更主流。也更適合那樣的出版與推介。

姑且不說價格這些問題,我想這個平台是小眾類型音樂的園地。那些不走尋常路的音樂人,比如古典音樂人都會容易在這個平台上找到知音,也更容易做與眾不同的音樂。如果能撐下去,當然是音樂多樣性的福音。

豆瓣用戶群對金羊毛的反饋很可能是好的。社交化弱的平台,自然用戶欣賞方式的獨立性更高,更有自我特色。不過這個也要看音樂愛好用戶的選擇,如果他們本身偏好的平台並非豆瓣而是蝦米,就不一定了,對此,豆瓣人應該會有自己的數據分析和推論。


是個有情懷的項目

最後就怕被惡意的IP重複點擊玩壞了

中國有節操的項目 最後都是這個結果


我倒是想聽聽有沒有好的不知名音樂人的作品。


如果這樣的話,豆瓣fm會不會人為的增加他們的播放次數,影響收聽質量。如果把他們單列出來推薦,效果會怎樣呢?一般強推的,感覺效果都不會太好呢?


默默的點開自己的豆瓣小站主頁算了下所有歌曲的播放次數,我竟然可以有1.148元的收入耶


啥計劃呀,本質還是給豆瓣增加流量用的。。。做音樂的就是太單純了


我不是音樂人,作為一個普通人,我想說(僅針對價格):全國13億人每人聽一遍才收入130萬?廣告錢沒這麼少吧……


推薦閱讀:

TAG:音樂人 | 豆瓣音樂人 | 獨立音樂 | 版權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