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雲圖》?
如果沒有那件事情發生,我們人生就會……
沿著原來的軌道一成不變地發展下去吧。
然後生命總是會在某個出其不意的地方轉個彎出了軌,脫離自己原本的方向,進入另一個奇妙的平行世界。而這個平行世界,才是自己最原本的路。無論在哪裡遇到什麼人經歷怎樣的事情,終究會走上的路。這是每位故事主角輪迴的宿命,宿命元素的出現,又成為我們每個人命運真正的導火索。
可惜現實中的我們,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雲圖》站在了神的角度,給觀眾展示了「世間萬物,六道輪迴。」建立在巨大時間跨度上的六個故事,相互獨立,又從各個方面水乳相融,不可分割。有人說,《雲圖》的野心太大,無論從主題、內容,還是形式,都有一統江湖之勢。然而正是這樣的大膽,這樣的嘗試,造就了這樣一部雄渾瑰麗的作品。
1.故事的輪迴
《亞當的航行日記》、《來自希德海姆莊園的信》、《半衰期——路易莎的第一個迷》、《卡文迪許的苦難經歷》、《星美451的記錄儀》、《思路剎路口及以後》,影片並沒有對原著的故事進行特別的改編,只是將原本123456654321相對更加規整的多線頭結構,打亂重排,構造出細碎的齊頭並進的故事形式。
這裡每個故事單獨出來都是獨立閉合的,從生至死。放在一起,六個故事又構成一個輪迴,從人類文明的初始回歸到人類文明的初始。「Past,Present,Future——Everything is Connected」(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皆有關聯)。生命的意義,在浩瀚的雲圖之中是無限渺小的;而人類正如點滴之水,在局限的之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匯聚成波瀾壯闊的汪洋。
《亞當的航行日記》1850年
起初:美國律師亞當?尤因認為白人對黑人的奴役「自然法則」是合理的;
導火索:生病被醫生陷害,被黑人所救;
結果:投身於廢奴運動中。
亞當從離家出走到僥倖生還,完成了思想的升華。他所講「沒有一滴滴的水,哪來的海洋呢?」成為整部戲的引子,也是影片主題根基。同時,註定了影片的基調在於,為完成一片恢宏,必經歷無窮的犧牲。
《來自希德海姆莊園的信》1931年
起初:弗羅比舍被世人所厭棄,唯與西科史密斯是一對真正的愛人,卻被世人成為死基佬;
導火索:不小心讀到尤因的半本航海日記,創作出了《雲圖六重奏》;
結果:流落小街館,飲彈自盡。
弗羅比舍自始至終都是孤單的,被家庭捨棄前的凈身出戶到最終獨自於破敗的小旅館飲彈自盡。然而他又是最不孤獨的,他擁有最純潔的愛情,最富足的精神世界。根據半本航海日記,創作出貫穿影片始終的《雲圖六重奏》。這部分內容是整部影片中最具感情的篇章,對於不反感男同的人來講,也是最為動人凄美的。
《半衰期——路易莎的第一個迷》1973年
起初:路易莎?雷只是個寫八卦的記者;
導火索:遇見老年的魯弗斯?西科史密斯,讀到他與弗羅比舍的通信;
結果:牽扯到能源大亨的謀殺案,最終寫出《半衰期》。
雷的父親是個優秀的記者,雷同樣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記者。在與惡勢力做鬥爭的過程中,她時刻以父親來激勵自己,如何行動,如何抉擇,如何揚善除惡。這部分是唯一與上個故事緊密相連的,西科史密斯活著引發故事。而這裡核能源的引入,為最終地球毀滅又埋下伏筆。當然,觀眾認為此處是伏筆的原因在於對當下最兇猛能源核能的不信任感。
《卡文迪許的苦難經歷》21世紀初
起初:卡文迪許是名屌絲書商;
導火索:受到生命威脅,讀到了雷的書;
結果:以索爾仁尼琴自詡,寫出了一本嚴重美化自己的自傳,表現自己與養老院體制的鬥爭過程,後來這本書被拍成電影。
卡文迪許從自由到重獲自由的過程中,雞血地和初戀生活在一起,得到了幸福。《飛越瘋人院》的橋段雖不新穎卻生動,正如卡文迪許這個二流的書商,經歷了二流的人生,寫出了二流的故事,卻影響了未來世界的發展。人生其實大多數時候靠得不是實力,而是機緣巧合。不是付出努力一定會成功,但如何去做,還是需要自己做決定。有時候你是什麼樣的人,也是改變不了的。
《星美451的記錄儀》2144年
起初:克隆人星美只是無思考能力的服務員;
導火索:克隆人幼娜帶她看了《卡文迪什》這部電影很小的片段;
結果:她覺醒了,成為反抗克隆人的軍隊領袖。再後來被用對待克隆人同樣的方式,處死了。
克隆人的一生,從被製造出來,到吃死克隆人的蛋白質,再到死去,是一個死循環的過程。星美的生,走向了原本就註定的死亡。對星美進行最終會晤的那個人,彷彿也是克隆人。星美那句,你不是信了,非常具有說服力。人一生的意義,可以無窮小,也可以無窮大。反抗奴役之後的死亡,總是看起來更加光芒萬丈一些。這部分重點在於技術,實際的劇情特別是情感,並不值得推敲。(這部分情感表達可能受大陸版啪啪啪鏡頭被閹割掉影響。)
《思路剎路口及以後》後末日時代
起初:原始民信仰女神星美;
導火索:遇到先知,發現星美的真相;
結果:和先知們離開地球。
後末日時代為整部影片畫上句號,也為整個地球史畫上句號。然而,春去秋來又一春,在遙遠的可以仰望地球的星球上,人類重生。最初的最初,一切都是美好的,共產主義的,慢慢的,才會有慾望,會有競爭,會有不平等,會有統治、反抗、戰爭、死亡,自求滅亡。
2.元素的輪迴
元素的輪迴有角色的輪迴和彗星的輪迴兩部分。
角色的輪迴,14個人演65個角色,在每個故事中都能夠看到似曾相識的臉,讓觀眾不得不體驗到輪迴的感覺。而在角色的性格上,休?格蘭特從未擺脫惡人形象,更讓人噗笑。命運的輪盤從未為他洗禮,現在回想,每個故事的最後都隱隱地有著格蘭特「我還會回來的……」的餘音。
彗星的輪迴,個人也比較傾向於,不是特別必要的存在,也是很強硬地要求觀眾意識到輪迴的概念。大概導演也很擔心觀眾不夠聰明,會意識不到。事實上,的確胎記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目光。
亞當尤因胎記在胸部、弗羅比舍的在後腰部(小說中在脖子與肩胛骨交界處)、路易莎雷的在肩膀、卡文迪什在小腿、星美的在脖子上、老扎里克的腦袋上(小說里扎里克沒有胎記,是在女先知身上,肩胛骨下方)。每個時代的弄潮兒身上都有著一顆流星的胎記。從精神層面考慮,這些有流星胎記的人,都是有逆骨的人。
3.精神的輪迴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影片說到底,是通過多線頭故事的極致表達對普世價值觀的傳達。其中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一個崩潰的社會是會對生存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帶來巨大的災害,所以會有反抗,內容集中體現在第三四五六個故事上。路易莎如果不反抗,便會無辜死於石油大亨之手;卡文迪許不反抗,怎會永遠困於「監獄」;星美如果不反抗,只有死路一條;原始民與先知如果不反抗,便會隨著地球一切滅亡。掠奪、奴役未必會直接引起被奴役者的反抗,而當被奴役者感覺到生存的危機,便願拚死一搏。
第二個普世價值是發展權則。一個不斷發展的、擁有蓬勃生機的社會,是可以給每一個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人帶來希望,帶來憧憬,帶來幸福和前行動力的社會。但這樣的社會從未也永遠不可能存在。人類的貪婪永無止境,剝削與壓迫永不會停止。奴隸社會是、歧視社會是、資本主義社會是、克隆人社會是,未來社會同樣是,沒有哪個社會是人類能夠得償所願的。
但是人們還是會無限制地追求公平與自由,希望社會主流文化和社會行為規則能夠達成一致,能夠使得社會公民有幸福可以追求,不再存在弱勢群體。影片中有這樣一句台詞,「自由一詞其實被濫用了,只有真正受到限制的人才真正明白自由的意義。」儘管影片最終採用了一個相對完美的解決,甩開這糟糕的一切,換個地方重新開始。但是,作為社會的一個微小單元,我們常常體會到的,只是無力感。與其戰鬥,不如放任自流。即使戰鬥,結局不過是重複上一個時代的悲哀,徒勞往返。筆者認為《雲圖》的成功多半是來自原著小說。《Cloud Atlas》是大衛.米切爾的第三部小說。這本書由六段故事構成,從1840年一位美國人從悉尼旅行到舊金山的日記、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居住在比利時的年輕作曲家、1975年捲入加利福尼亞災難的年輕記者、當今倫敦出版回憶錄的黑道、未來韓國發生的故事與一個老人敘 述當時在夏威夷的青春自語為終結。
當被問及為何如此醉心於小說結構的嘗試時,大衛·米切爾的回答是:情節、人物、主題、結構作為構成小說的四要素,其中表現情節和人物的各種手法已經被前人挖掘殆盡,主題需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是個人所能決定的;留給新作家的,就只有在結構上創新了。
《雲圖》初次觀看給人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它的敘事結構,而這一切正是來源於原著小說。在不同的時空里來回穿梭的同時,卻又在敘述一個完整連貫的故事。這一點是電影史上至今的一個創新,之前是沒有人做到的。因此也可以看出《雲圖》的野心。它會變成一部在電影史上令人銘記的電影。
縱觀整個電影,快三個小時。都在講一個前世今生的輪迴問題。這個本身是不屬於科學發展觀的,但看起來卻又是那麼令人神往。每個人物來回穿梭在各個不同的時空里。不斷超越自己的極限,追求自己覺得正確的事情。最後都會得到完美的結尾。有人說它的主題是超越自我極限,有人則說它是自由。其實影片的主題正如原著者大衛所說的:主題需順應時代的發展。也許許多年後會有人不斷的對這部電影做出新的解釋。正在好的作品同時也會伴隨著很大的爭議,《雲圖》就是這樣的。
從演員陣容來說,湯姆·漢克斯 / 哈莉·貝瑞 / 雨果·維文 / 蘇珊·薩蘭登 / 裴斗娜 / 周迅 / 休·格蘭特 / 本·衛肖 / 吉姆·布勞德本特 / 凱斯·大衛 / 詹姆斯·達西 / 吉姆·斯特吉斯。隨便一個都是叫得上名字的明星。這樣的跨國際陣容,也依然可以看出《雲圖》企圖在世界範圍內引發的效應。
其次是音樂,也是本片的亮點之一。每個時空中的背景音樂都搭配的完美無缺,時空轉換中,你幾乎聽不到音樂的停頓或者明顯的節點。一切過度的都十分自然。要知道做到這一點是有多難。
從製作上來講,未來的一段,也體現了較高的3D製作水平。應該不輸給一般的商業大片。但其中它有有它想表達的意思和內涵。很多喜歡這部電影的人會說,真心說看過一遍之後,還想再看一遍。宏大的氣勢和世界觀,真的會讓你身臨其近,多想再次體會神奇。
最後一切的一切,都如影片中的一句話,沒有水滴,何來海洋。影片的每一個部分都是一顆水滴,最後匯成了《雲圖》這汪洋的大海。只有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都用心去做,彙集而成的大海才會永遠匯入人們的心底。
在觀影的過程中,我的腦海忽然浮現起一句話:
there is 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這六個故事的節奏是一致的。
還記得影片中的《雲圖六重奏》嗎,重奏,即每個聲部均由一人演奏的多聲部器樂曲及其演奏形式。六個時代,六個聲部,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其主人公都是從各自平凡的生活中走入「歧途」,面對一個強大而無法逃脫必須直面的敵人,在與命運的鬥爭中被打磨,最終慨然迎來各自的結局。這六個故事歸根結底沒有什麼不同,任何一個懂得「跟從真心」的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故事,任何一個人對命運的起伏感都不會陌生。
任何一個故事就是所有故事,只是情節不同。我最喜歡星美的那個版本,尤其是在知道她從一開始就知道註定要失敗,卻仍然選擇去做的時候。人的力量的微小,正如影片中所說,只是浩瀚汪洋中的點滴。
歷史更像一條河流,因為河流與歷史一樣擁有走向。在每一個衝破屏障的瞬間,人類都要為衝破舊枷鎖付出代價,有時候制度本身並不會變,只是一場換血讓一個曾經走向僵化的社會重新煥發活力,而有時候,雖然只是少數時刻,重大的革命發生,它可能使得整個河流的改道。在那一時刻到來之前,所有為之努力的人們都不能肯定未來究竟是什麼,不能肯定自己的努力究竟會在多久之後才能看見成效。而一切如同茨威格所說:在人類在命運降臨的偉大瞬間,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順從、勤勉、謹慎,都無濟於事,它始終只要求天才人物,並且將他造成不朽的形象。命運鄙視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門外。命運——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願意用熱烈的雙臂把勇敢者高高舉起,送上英雄們的天堂。
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敗局不可逆轉,卻仍然選擇抗爭,不屈服,使得星美與反聯盟多了一層悲愴的英雄色彩,而因為被黑奴拯救而決心投入黑人解放運動的那對紳士夫婦同樣如此。然而挫折只能讓他們的命運看起來更加動人。他們不是摘下果實的人,而是播種者,總有一天真相會破土而出,開花結果,後人會接過前人的理念就像接過一道旗幟,人類會憑藉自身的掙扎,離幸福更近一步。這是我在整部影片中感受最深的一點。
我們的生命不僅僅是我們自己的,從子宮到墳墓,我們與其他人緊緊相連,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
我的個人看法是,《雲圖》的核心是人類文明進步中對於原有體制和既定框架的對抗,反叛,突破和進步,也或許可以說是「先驅者」的故事。
下面貼一篇我過去看過電影后寫的文:
——————————————————————————————————————————
人們把一塊小石頭放在先驅者足跡的盡頭(現在那已是一條大道),石頭上刻著先驅者的名字,一個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戰的人的名字,他把人們引向了新的自由。
石上還寫明,它是由前來感恩朝禮的後代所建。
這樣的事情發生在過去,也發生在現在,不過將來(我們希望)這樣的事不再發生了。
——亨德里克·房龍《寬容》序言
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聖經·舊約·傳道書》
《雲圖》這部近日上映的電影最近成為了一個小熱點話題。米切爾的原名小說在情節架構上面採用了從宏觀時空中抽取的的六個故事來闡述主題,這一點也成為了這本小說最鮮明的特色之一。而改編電影在劇本上面無疑也最大程度上尊重了這一點,雖然在時空切換上沒有原著作品按照1-2-3-4-5-6-5-4-3-2-1那麼整齊,而是採取了以蒙太奇分部分逐漸推進的手法,但是並不影響這個片子講的六個故事,以及串聯起來作者想要說明的話。
網上看了一些影評,有人說這個講的是輪迴,有人說是反奴役和追求自由,有人更是把每個演員所飾演的角色分別拿出來剖析,但是我個人感覺還是有失偏頗或者沒有看到有人選取影片主旨來切入談一談的。那麼《雲圖》這部將近三個小時的鴻篇巨製的電影,到底想說什麼。
因為這部電影是選取了六個時空片段來分頭敘述,所以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很難把握頭緒。而到了一半之後,隨著情節逐漸鋪展開,附帶著一些導演或者編劇借用片中角色之口說出的有點睛之筆的台詞,主旨也漸漸地水落石出。在我試圖將六個時空片段的人和事不斷對比以尋找某種共同意義上的聯繫時,最先想到的是亨德里克·房龍的《寬容》這本書,其中的序言,每個人在高中語文課本中都是讀到過的。我那時就覺得,小說作者米切爾,或者說該電影的編劇,又或者是卓沃斯基姐弟,和房龍先生在這本書裡面想要講的是同樣一個話題,那就是人類文明進步中對於原有體制和既定框架的對抗,反叛,突破和進步,也或許可以說是先驅者的故事。
先驅者並不一定要多麼偉大,並不是只有牛頓哥倫布才算先驅者,這部影片選取六個人類歷史中的微觀時空片段,也表示了每一個人在對既有體制結構做出反抗和突破時,就是先驅者,他們之中有的對歷史影響巨大,如第五個故事中的星美成為了後一個紀元中和耶穌一般的神靈;有的則淹沒在歷史中默默無聞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影響,如一二個故事中的律師和同性戀者音樂家。但是他們無一例外都對既有的落後體製做出了代表文明前進方向的反抗和突破,歷史和文明的進步也就是由這些或大或小的先驅者們推動。所以先驅者的故事,才是把這六個故事串起來的一條真正線索,至於其中暗暗昭示的生命輪迴的關係,更側重於說明了這樣人與體制的對抗在文明前進中無處不在,正如聖經舊約中說的,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相比於科技進步的迅速,人性的變遷是異常緩慢的,如果假定時間的無限,經過複雜條件的無限次推演,必然會一次又一次出現相同或相似的事情,而結局的走向也必然會大同小異,這就是古人認為讀史得以鑒今的道理所在,史書是劇本,現實是舞台,書中的無數幕戲劇,將會一次又一次重複演出。世界上會有手持長劍的哈姆雷特,拿手槍的哈姆雷特,用更高科技的諸如激光武器的哈姆雷特,但是他們命運只有一個,就是哈姆雷特的命運。
具體回到影片本身,電影選取的六個時間點為1849年,1936年,1973年,2012年,2144年,大陷落後的第106個冬天。每一個時空中,都有一個人類體制中頑疾的或者是社會中現存的一個固有模式,而這個模式從文明演進來看,又是必然會被突破的,但是作為歷史長河中的個人又十分渺小,以個人命運做賭注,即使日後成神,也不免今世不得成功或走上殉道之路,但是固有體制被突破又必須由一個個先驅者像西西弗斯推巨石一樣去努力,才有突破可能,這就是先驅者的殉道命運。
先驅者們的道路是自己選擇的,他們大多數不必如此,選擇此路之後,他們也將為此付出代價。敗,或者死,如若足夠幸運,才可生。
1849年中,固有體製為奴隸制,美國律師簽訂販奴協議,幫助黑奴又為其所救,最終徹底放棄了奴隸貿易,並投入到早期廢奴運動中。作為早期美國廢奴者的一員,奴隸制度雖然在1861年為林肯所廢除,但種族歧視的意識要從人們心中徹底消亡,當然是他此生不可能看到的事情。他放棄了成為富有奴隸主或者生活優裕的商人度過一生的可能性,而是投入了這樣一種畢生不可能看到全勝成果的事業中,敗。
1936年中,固有體製為社會對同性戀的歧視與迫害,年輕同志作曲家受到老作曲家以公開同志身份的要挾,以便為他創作作品,最終沒有屈服於要挾之下,而選擇憤而離去對抗老作曲家的要挾,避開自己的同性愛人不見,最後自己的身份不幸被揭穿,而他選擇了在完成雲圖六重奏之後飲彈自盡,死。
1973年中,固有體製為石油公司以利潤為重防止新能源(核能)的推廣使用,公司派出殺手清楚追查此事的女記者。這一段故事讓我想起了愛迪生的公司為了壟斷直流電的巨額利潤,寧可讓人類使用每隔一段距離就建立一個電站以加強電流的愚蠢做法,不惜使用各種手段甚至製造醜聞和事故也要抹黑特斯拉的交流電推廣。人類個體在利益驅使下,常常會阻礙文明進步,這也是一個真理。第三個故事和第四個故事帶有較強的喜劇元素,也為了平衡電影的節奏,女記者生還,石油公司醜聞被媒體揭露,人類科技應用進步的一個阻礙被消除,最終皆大歡喜,生。
2012年中,固有體製為社會對老齡化人口的極端處理手段,社會將老年人關進所謂的養老院,採取的手段卻是強硬和冷漠的,老出版商在誤入養老院後,帶領著一眾老人逃了出來,以他們的個人對體制的對抗來看是成功的,但是放大到整個社會,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人們的思想也沒有因此受到影響,作為戲劇因素最強的一個故事,老出版商的體制反抗是成功的。這一故事中還隱藏了一個老出版商年輕時和戀人的偷情故事,而在結尾,他們又走到了一起,這一對抗家長強權的愛情也有了善終。所以老出版商是一個喜劇先驅者,也是最個人化的,對社會影響最小的先驅者,生。
2144年中,固有體製為克隆人被奴役的另一種奴隸制,一種建立在基因工程上的奴役。有人說這一部分反映的是未來的反烏托邦社會,但是其實從整體來看,雖然有反抗組織的存在,但是政治意義上的反烏托邦傾向並不十分明顯,主要是生物和倫理意義上,人類社會對克隆人的「反烏托邦」式的管理手段。而反抗組織(是否為克隆人不得而知)只是反對人類社會對克隆人的毫無人性的奴役的一個組織,電影也藉助了對克隆人奴役這一話題,表達了追求自由反對奴役的這個人類政治運動史中的永恆話題。故事中的克隆人星美在得知自己同類的悲慘命運之後,和反抗組織一起進行了對聯邦政府的反抗運動,向外星殖民地廣播揭露了聯邦政府奴役克隆人的真相,最終隨著力量微弱的反抗組織的必然失敗,最終被捕,受審訊,被處死。然而從最後一個故事中來看,她和反抗組織的所作所為,對後世追求自由的人們產生了巨大影響,或許成為了後世革命活動的一個象徵,被世代記錄下來傳誦,最終成為了「大陷落」之後世代人們口中和耶穌一樣的神靈,但影響後世的成功並不能代替個人悲劇命運,死。
「大陷落」之後的第106個冬天這一年中,固有體製為宗教對人們心靈的蒙蔽,這一部分的故事主旨其實可以套用在任何時代,例如發生在中世紀,主旨是一樣的,但是為了保持故事敘述的連貫性,當然要放在這個後現代的時代。在這個科技發展趨於極致而物極必反造成的類原始社會中,山谷中的族長在對地球文明倖存繼承者的態度上,體現出了這一故事的線索。起先,他和族人一樣,對於星美神的宗教意義是深信不疑的,他相信巫師的預言,相信雨果維文扮演的魔鬼(實為宗教對人心的桎梏而造成的對真理的成見和懷疑,在真相面前的固步自封),最後一步步克服心中宗教的桎梏,接受了被視為神靈的星美生前悲哀的命運,而不是作為神靈的完美無缺,沒有聽信魔鬼的話放棄女先知,最後在耳邊響起巫師語言的時候仍然沒有聽信而選擇了殺死入侵者,這標誌著他完全從宗教的禁錮中走了出來,心靈得到了完全的解放,成為一個突破心靈中固有體制的例子,最終被人類文明倖存者所接納,移民外星,生。
六個故事,或宏觀或微觀,都展現了人們對固有體制的突破和先驅者或悲或喜的個人命運,從個人角度看,他們有的幸福有的不幸,但是從文明發展角度看,他們在先驅者這一角色中無疑都是成功的。《雲圖》也正是通過六個故事中不同先驅者的人生,從六個側面展現出了人類文明前進的一幅大圖景,他們或喜如摩西帶領族人走出埃及功成身就,或悲如普羅米修斯被蒼鷹啄食悲慘殉道,但是正如天上雲圖,異中有同,同中有異,變幻莫測之中又有冥冥中的聯繫,一代代人的輪迴,正是一代代人的探索,所以這是一個反抗與探索的故事。
關於電影的這一主旨,有兩部分台詞已經闡述得十分透徹,第一部分是在第二個故事中的同性戀者音樂家給他的愛人寫的信中:Understand now, that boundaries between noise and sound are conventions. All boundaries are conventions, waiting to be transcended. One may transcend any convention, if only one can first conceive of doing so. (我現在懂得了,噪音和聲音的之間的界限僅僅是人們心中所謂的習慣。所有的界限都是以待跨越的習慣而已。一個人只要願意就可以跨越任何界限。)
這一段台詞出現時,畫面切換到音樂家同性愛人的夢中,他們兩人一起擊碎大量瓷器,留下一地碎片,就是他們打破成見,跨越界限的一個象徵。
第二部分發生在電影末尾,第一個故事中的美國律師回國之後決定投身廢奴,他的老丈人說:There』s a natural order to this world, and those who try to upend it do not fare well. This movement will never survive. If you join them, you and your entire family will be shunned. At best, you exist as pariah, to be spat on and beaten. At worst, lynched or crucified. And for what? For what? No matter what you do, it will never amount to anything more than a single drop in a limitless ocean.(這個世界有自己的秩序,倒行逆施的人沒有好下場,這個運動註定失敗,你加入他們,整個家族都會被孤立,你最好的下場,是被當做賤民,被襲擊,被唾棄,更糟一點,會被私刑殺害,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又是為了什麼?這又是何苦?無論你如何努力,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而英國律師回應:
What is an ocean but a multitude of drops?(不積小流,何以成江海)。
這一段對話則是點出了先驅者們的悲壯命運,正像中國的那一句「有之,請自嗣同始」。
看完整個影片之後,再回到電影的標題,Cloud Atlas,除了上文聯想到的一點意義之外,我不懂atlas是什麼意思,上網去查,第一個意思是地圖集,除了這一個意思,還有一個隱藏意思,是音譯「阿特拉斯」,即為古希臘神話中的擎天巨神,被懲罰以肩膀扛起蒼天,也引申為有負擔而責任重大的人,所以另一個譯名或許可為《雲間的阿特拉斯》。不知道作者有沒有以希臘神話中擎天神阿特拉斯來暗喻突破人類舊體制的先驅者們。
回過頭去再看《寬容》序言,彷彿能看到在雲霧繚繞的山路上,無數肩負蒼天的大大小小的先驅者們,向未知的黑暗和恐怖挑戰,將人們引向新的自由。隨著越來越多新穎的藝術形式不斷誕生,傳統的藝術形式也各自朝不同的方向的發展,以至於相互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因傳統敘事結構這一聯結文字和影像的紐帶崩塌,現代文學(比如表現主義和意識流作品)要改編成影視作品的難度就比傳統文學名著要大得多。《雲圖》算是一個例子,除了六個不相關的故事的敘述方式問題,小說針對不同時代的故事有意設置了不同的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語言風格,比如航海那段都用19世紀的英文腔調,而克隆人和末日荒島兩段甚至自創了一些未來的辭彙和句式,小說里相當重要的文筆特色要反映到電影里也很難做到的。當然,電影也有它的優勢,比如下面這個畫面,小說怎麼描繪都不如電影的觀感直接。
不過湯姆·提克威和沃卓斯基姐弟都是迎難而上勇於突破的編導,並且改編電影應該被單獨的看做一個作品,而不應與原著小說做過多的聯繫與比較。對於6個故事的處理,原著小說的1-2-3-4-5-6-5-4-3-2-1的結構套用於電影版會顯得生硬刻板且首尾不能相顧,電影版便採用了電影最大的優勢:蒙太奇剪輯,用不同故事中擦肩而過般的相似的情節、畫面甚至人物、道具作為時空之門,在6個故事中來回穿梭,6個故事的主角身上相同的胎記也表達了輪迴的暗示。不得不提的是用人物做蒙太奇,通過神奇的化妝,14個主要演員(陣容豪華到近年罕見)竟然出演了65個角色,其中一些甚至達到了惡趣味的程度,不乏性別反串和跨種族妝容,因而片尾的演員表成了電影最後一波高潮。回想起來,其實這6個故事都挺簡單的,但處於不同時空的它們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大跨度的史詩感,這也是電影版《雲圖》給我最直觀的感受。
上面二位都是休·格蘭特大爺。
6個故事都包含了個體為自由而抗爭的意味。對身為變性藝術工作者的拉娜·沃卓斯基來說,我想自由應該是擁有無上的重要地位的。而小說中並無痕迹的基情也成為電影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也是出自拉娜之手。
我認為好電影有兩種:一種帶我深入人類世界體驗光明與黑暗,一種帶我離開人類世界體驗天馬行空的想像。《雲圖》屬於後者,效果甚佳,沃卓斯基姐弟無疑是第二類影人中的翹楚。非要論及本片的缺點,那就是大跨度的史詩感之下,主題表達並不深刻。這也吸引了我去閱讀小說《雲圖》。至於小說想表達怎樣的情懷,那和電影就沒有多大關係了。
知乎專欄:肥嘟嘟看電影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似乎更多人認為《雲圖》的主題是自由。
關於《雲圖》的影評,使用最多的辭彙: 雲圖 星美 人類 自由============
雲圖 Cloud Atlas, (2012)
1850年,南太平洋,美國公證人亞當·尤因(吉姆·斯特吉斯 Jim Sturgess 飾)在船上被不明寄生蟲病折磨,他用日記記錄下自己所 ...
湯姆·提克威 湯姆·提克威 湯姆·漢克斯 劇情 http://cloudatlas.warnerbros.com 德國 英語 2013-01-31(中國大陸) 134分鐘(中國大陸) ...
關鍵詞: 雲圖 星 美 人類 自由
評分:8.0 /10
三重輪迴
許多人看到電影中眾多演員都在不同時代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就認為這表示影片的主題是生命的輪迴,我不得不說這種視角既不夠全面又不夠深刻。湯姆漢克斯一人分飾6個角色,7個造型:1849的罪惡醫生,1936的卑鄙老闆,1973的純情科學家,2012的流氓作者,2144的電影明星,2321的淳樸原始人。從形象到身份,從性格到命運,截然不同,毫無相似之處。如果輪迴不過如此而已,那這種輪迴毫無意義,因為它像泡沫與流星一樣,短暫,脆弱,善變,並且不可預測。人類期待和相信輪迴,是因為我們相信與期待能在變化中找到不變的永恆的事物。生命的輪迴如果要被賦予意義,那麼就需要超越肉體的表象與形式,成為更加純粹,堅固,強硬與不朽的本質(Substance)的載體。
其實很容易就可以發現,導演在拍攝中,十分刻意的沒有安排同一個演員扮演不同時代的主角,相反,專門讓每個演員在不同時代扮演的角色大相徑庭。上文已經舉過湯姆漢克斯的例子,大家如果觀察,會發現每個演員都是如此。那麼我們難以相信,如此著力的布置會跟主題毫無關係。因此,如果我們承認影片的主題是「輪迴」,那絕不應該僅僅只看到生命輪迴這麼膚淺,就像音樂,仔細分辨多重的和聲與變奏才能接近主題與本質,雲圖的輪迴不止一重,而是三重——三重輪迴,就像三重奏的協奏曲。
三重輪迴——第一重是我們自己的生命本身(Self),生命周而復始,但每一世的命運都截然不同,上一世的英雄,這一世的路人甲,上一世的惡棍,這一世的老好人。前世的命運,與現世的遭遇毫無關係,從這裡開始本片的主題就與佛教的輪迴觀劃清了界限:沒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也沒有今世苦修來世享福,你的生命在此世的所作所為(Experience)不是來世命運的先知與預言。每一世的生命軌跡就像量子,隨機,不可預測,與上一秒無關。
第二重是我們的理念和思想(Ideas and Thoughts),有形之物弱不禁風,無形之物堅不可摧(The Forms are weak, The Formless are strong),擺脫了肉體,才能更方便的超越時間。日記,信件,音樂,傳記,電影,神話傳說和經文,都是文明的載體,他們在肉體腐朽之後被完美的保存下來,向後代傳遞,這比肉體鮮活,完整,美妙,並且更好的保存了我們的靈魂——這些記錄的不是你卑微的生活,而是你精神的核心,生活的精粹,閃光的燈塔與崇高的山峰。就像下一個時代的主角總是會看到上一個時代主角所留下的作品,從上一世主角的命運中獲得啟發與力量。理念與思想會被傳承,供後人欣賞,思索與共鳴。而且他們還能夠被下一世的智慧所接觸,所思索,所理解,所超越如果沒有 理念和思想(Ideas and Thoughts) 的傳遞,生命的輪迴只不是行屍走肉的重複而已,毫無意義。
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下一個世代的主角沒有看到上一個世代主角留下的作品,那麼下一時代的主角的選擇與命運是否會有變化?換而言之,每一世代的主角,六個被印上了彗星胎記標誌的個體,他們都做出了需要絕大勇氣和智慧的行動,完成了被與他同時代的大多數人所恐懼與恥笑的壯舉,他們打破了常規與限制,超越了時代與生命,並因此而改變了世界的軌道和命運的河流,讓下一個世代的文明變得截然不同——他們的行動,是自由意志(Free Will)的結果,還是命中注定(Destiny)?
當我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時,我們的一隻手終於摸到了永恆國度的大門,但這還不夠,因為永恆還被覆蓋於這一層面具之下,我們需要足夠的力量與智慧揭開面紗,才能夠推開大門,獲得真相(The turth)
關於「真相」這個概念,電影做了著重的探討,比較重要的幾處是:1849中牧師,牧師老婆,醫生與尤因坐在一起吃飯時談論文明梯度理論(ladders of civilization),牧師說這是不可動搖的自然法則,人因為出生與種族有先天的優越與低劣之分,優越者是主人而低劣者是奴隸。尤因說問題是:如果神創造了這個世界,那麼哪些事是可以改變的,哪些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2144 星美第一次被捕後,政治局長對她說道「我不害怕面對真象,真相是,這個世界是有天然秩序的,這些秩序必須要被保護」
2321 故事的主線之一就是扎克里與女先知對於」真相「(true-true)的爭論與探討
2144 的最末,檔案員問星美最後一個問題:「知道這個反抗計劃註定失敗,為何還要這麼做?""因為如果我不站出來,真相就會無人知曉。""那如果沒有人相信這個真相呢?""有人已經信了。"
為真相而生,也為真相而死,那麼我們不可不清楚真相是什麼。每個人都在使用「真象」這個詞,但闡述的是完全不同的含義,」存在既是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這是經驗主義哲學的最高峰成就,而被引用作為星美啟示錄的第一句話。而這句話留下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存在的必定是真相,因此真相來自感官的感知,那麼是什麼來決定感知?不必談過多心理學知識,我們也知道我們對於某些東西會視而不見,對另一些東西會無中生有,這更加模糊了真相與幻象的界限。
曾經有一個教徒平靜甚至帶點幽默感的對我說:」如果平時生活中一個人告訴你死人會復活,那他不是騙子就是瘋子。但我對於一個叫耶穌的人曾經死而復生深信不疑,並且覺得你們這些不信的人都有問題。所以,真相不在眼中,而在心中。「心理學也早已證明了皮革馬利翁效應的存在——信念會塑造真象,理想能扭曲現實。因此,我們才理解「你的夢想虛無縹緲,遙不可及,而且很可能害死你,追求它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實踐我們的信念,信念將會有一天成為事實。因此,這才是關於真相的真相:真相即信念(The Truth Is The Believe),
探討到這裡,我們可以回答第二重輪迴中所提出的問題了:主角們的壯舉是自由選擇還是命中注定?我認為,即使不看到前一時代的主角的記錄,他們的行為也不會有所改變,因為他們繼承了彗星的胎記,擁有了同樣巨大的意志與信念。輪迴的意志與信念就像是超強的磁鐵,而理念與思想更像是鐵塊,會被這種意志與信念吸引而來。所以,不是因為他們看了前世主角的行為而行動,而是因為他們自己具有的強大意志,吸引了前世主角的思想來到他們身邊。
生物是一種深具服從性的東西,弱者必須要服從強者,不能命令自己者就要受令於人。凡是存在著犧牲,奴役,愛之關懷的地方,就能找到權力的意志。我們稱之為創造的意志,或者追求的目標,或者更高,更遠,更完美的一切動機,這些都是同一件事,同一個秘密。生命會親口向我說出這個秘密。「注意,我就是那個必須不斷超越自己的東西。「尼采說:」我告訴你們,永恆的善與惡並不存在,他們必須依照本性不斷的超越自己。如果誰要創造善惡,必須要先將價值打碎重建。「尼采比叔本華偉大之處在於,他看到了世界與生命的更深刻真實的本質。儘管兩人都認為生命的起源與目的是意志,但叔本華無非是個哲學界的達爾文主義者,相信生存與繁衍的意志是最高意志,而尼采提出,生命的目的在於超越——will to power, will to truth。」是的,我還有一個任何東西都無法將它傷害,任何巨石都無法將它擊碎的珍藏,那就是我的意志,它默默伴我度過無數的歲月也絲毫未曾改變。你身上依然有我未實現的青春,你就像生命與青春一般滿懷希望的坐在被黃土淹沒的墳墓之上。你是我一切墳墓的破壞者,向你致敬,我的意志,有墳墓的地方,才有復活。「
我心中的雲圖就是愛情
那個瘦瘦小小的ROBERT FROBISHER,他一封封寫著信,交織愛和思念
「Hated leaving you like that. Wasn"t the goodbye I had in mind at
all. But you more than anyone understand the precariousness of my
present predicament.
」
「I know, Sixsmith, you groan and shake your head, but you smile too, which is why I love you.
」
「Thanks for the waistcoat. I needed something of yours to keep me company.
」
「 Watched you for as long as I dared.I don"t believe it was a fluke that I
saw you first.The world"s a shadow theatre, an opera and such things
are writ large in its libretto.
Don"t be too cross at my role.You"re a
brilliant physicist but you couldn"t understand,no matter how much I
explained.」
「There is a another world waiting for us, Sixsmith. A better world. And
I"ll be waiting for you there.Find me beneath the Corsican stars where
we first kissed.
」
原聲的那首Prelude The Atlas March,出自片中他的作曲,綿長,深情
http://music.163.com/#/song?id=25714112How i wish you could enjoy the whole life with me
How i wish you could enjoy the whole life with me
當然也是裴斗娜和張海柱
一開始,餐廳里那個眼神機械又驚慌失措的女孩,卻因為一個把她帶走的陌生人,生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學習去選擇,學習去表達,學慣用心去感受一個人的心跳,呼吸和身體的溫度。而不是靠著一套既定的程序作出反應。
「I believe death is only a door. When it closes, another opens. If I can"t imagine heaven I would imagine that door open.」
最難得的愛情,也許是從中找回原來的自己。
我想《雲圖》在兩個半小時里講述了太多東西。但是它從某個方面,是一部很美的關於愛的電影其實就是一部《人類群星閃耀時》,它基本只回答了一個問題,人類既然如此醜陋,我們以何支持自我?它的回答是:靠這些閃耀的,戰勝了自我的人的精神。
剪輯並不是很牛,但不像很多人認為的,這是一部在剪輯上成就如何如何的片子,我前面說了我的觀點,它是主題先行的片子,剪輯通過故事穿插和高潮,節奏的把握達到了復調式的詠嘆效果,很多人覺得這片子煽情,我覺得不是很準確,我覺得它更傾向於「讚美」和「歌頌」。
當然,主題宏大的片子比較直男屬,而且確實有些一廂情願,但這個片子所承載的屬性,其實是和很多經典科幻電影一脈相承的,關於人類命運的思考,特別是未來。
另外,它和輪迴沒什麼關係,但你能看到,那些人類的精神是如何傳承並影響了後來的繼承者,如何給予他們勇氣和方向,如在黑暗大地上閃耀的星。貼一篇自己寫的博文
新浪微博:西南不熱力江,歡迎關注。
——分割線——
因貪杯而登不上神壇的佳作——《雲圖》影評
《雲圖》是一部貪婪的電影,它試圖通過一部電影來向觀眾傳遞關於輪迴,永恆,愛,信仰,暴力,自由等多個觀點。貪多嚼不爛,導演妄圖表達的東西越多,故事也就越難駕馭,不僅招致了不少非議甚至差評,也讓很多普通觀眾感覺較為晦澀。我想這可能是好的藝術作品與偉大的藝術作品差別,因為不是所有具有複雜線索和龐巨細節的藝術作品都能像《紅樓夢》一樣睥睨天下,傲視神壇。有多大的肚量就喝多少酒,多了不是吐了就是暈了,《雲圖》就在向神壇進軍的過程中貪杯了。
但《雲圖》仍不失為一部難得的佳作,詹姆斯·卡梅隆曾說過,「如果你定一個高得離譜的目標,哪怕失敗了,你的失敗也在任何人的成功之上。」雲圖還算流暢的多線索敘事,恢宏的場面,嫻熟的鏡頭語言任何一點都足夠給人以震撼,這些都暫且不表。筆者在這裡只想借用影片截圖的形式跟大家探討一下,《雲圖》通過巧妙的電影語言想要表達的內容,以及關於這些內容的思考。
首先,《雲圖》有很多向經典電影致敬的地方,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成熟運用那些約定俗成的意象與意境。
用《星美451的記錄儀》來前後照應《蒂莫西卡文迪許的苦難經歷》,最能讓人聯想到的莫過於《飛越瘋人院》。「我絕不會向暴力犯罪屈服」這句台詞也是影片所反映的主旨之一:反抗暴力追求自由。自由是永恆的,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下,人人生而自由。《亞當尤因的太平洋日記》中的黑奴,
《星美451的記錄儀》中的幼娜939
《蒂莫西卡文迪許的苦難經歷》中的蒂莫西卡文迪許
都在通過各自的方式為自由而戰。「生命誠可貴,愛情價跟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說不清楚是自由在引導人民,還是人民在追求自由。
————————————————分割線————————————————
本片所幻想的那個未來城市套用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意境來自《銀翼殺手》。
(《雲圖》)
(《銀翼殺手》)
高層建築越多,越容易形成陰影。這些陰影所滋生的則是是黑暗與貧窮,以及克隆人帶來的倫理道德問題。
————————————————分割線————————————————
還記得墨菲斯手中紅色與藍色的兩粒藥丸嗎?人不可能同時踏進兩條河流,你如何選擇。(個個人覺得張海柱片子的造型太像NEO)
另類的躲子彈與原版相比多了幾分浪漫。
有沒有讓你聯想到機器人軍團大戰機械章魚
我想這是屬於沃卓斯基姐弟自己的輪迴。
————————————————分割線————————————————
關於向影史上經典的人物形象致敬。
個人認為影史上最經典的BT護士來自《危情十日》。(雨果·維文太適合演反派了,"V"除外)
(《雲圖》)
(《危情十日》)
還有向永遠的小丑致敬(《黑暗騎士》中的小丑已經成為恐怖主義的代名詞)
(《雲圖》)
(《黑暗騎士》)
還有已成為符號化的切·格瓦拉,沒有天生的革命者,只有大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叛國者,只有懷著對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的反抗者。
————————————————分割線————————————————
其次,個人認為屬於《雲圖》的原創經典也不少
這句話被很多影迷所傳誦
碟雨交響曲,打破的不只是盤子,還有世俗對真愛的束縛。
————————————————分割線————————————————
接下來,淺談下《雲圖》引發我的一些思考。
恐怖?驚訝?有沒有設想過,走在大街上,迎面走來的是你自己。到底誰是克隆體,誰是母體。假想一下,如果把整個宇宙想像成一個大的二進位矩陣,意識作為經驗的累積是0和1的多種排列組合,而你和你所謂的分身只不過是一串字元。於是乎,當萬物都變成數字時,也就真正回歸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純樸理論了。我不僅在此笨(ˇ?ˇ) 想~世界的本質或許是二分的,一分為物質的「道」,一分為意識的「道」。
————————————————分割線————————————————
克隆人也會思考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哪兒去?」在通向死亡的道路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停下來仰望星空,思考人生與所處的世界。哪怕是克隆人,但思想不會被簡單的克隆,靈魂隨時都等待著被喚醒。或許是外界的誘惑,或許是他人用生命換來的時間,或許只是11月5日國會大廈的坍塌。在通向死亡的道路上,總有那麼一些人停下來仰望星空,思考人生與所處的世界。哪怕是克隆人,但思想不會被簡單的克隆,內心深處隨時都等待著被喚醒。或許是外界的誘惑,或許是他人用生命換來的時間,或許只是11月5日國會大廈的坍塌。
————————————————分割線————————————————
「真相只有一個」但往往伴隨著死亡,柯南童鞋告訴我們。革命不是請客吃飯,流血必不可少。但悲哀的是有時候鮮血與生命換來的真相教會人民的不是追求真善美,而是面對暴力是的沉默與不作為。
————————————————分割線————————————————
個人覺得本片用同一個演員飾演多個角色的用意,也是「彗星」胎記反覆出現的綱領——輪迴。未來是不可知的,這個輪迴是廣義的輪迴,就好比不確定性原理一樣,與佛教狹義的「因果循環,善惡有報」輪迴不同,它所宣揚的理論可能從概率學上來說更真實一點,而宗教意義上的輪迴往往承載了太多的說教和主觀因素。
假設輪迴是真實存在的,那我們也就有理由相信真愛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死亡有且只能是這個時空所局限的分離,但真愛卻早已跨越了時空,成為永恆。所以「愛你一萬年」並非不可能,這一點雲天明和程心可以作證。所以「前世五百次的回眸只為今生的一次插肩」並非空話,這一點許仙和白娘子可以作證。所以「誰在前世約了你」註定會是來生最妙的接頭暗號,這一點下輩子的你我可以作證。
就暫且先胡謅到這兒吧,笨筆已經不允許我再毫無邏輯的往下掰下去了。兩個字:好看。
拆分開來都是挺有趣的故事,合在一起變成了不知所云的東西
原諒我智商低呵呵呵
我認為這齣電影的最重點是反抗精神與熱愛自由,其次才是愛情的永恆或者人間的真善美。任何一部題材好的電影都會涉及真善美這個主題,但這在雲圖中不是主旋律。一個白人出於好心,在那個封建色彩濃厚的時代救出一個黑人,而黑人同時懂得感恩,又救回了白人,這是善良。後來白人投向反黑奴,別忘記,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意味著眾叛親離,也意味著做一隻出頭鳥,這是十分勇敢的行為。鋼琴家不顧聲名狼藉和同性戀,更是具有反傳統的感覺。還記得那一幕他們摔古董吧,真的很棒,這是一個帶有濃厚象徵意味的行為,就像火藥陰謀案或V炸毀議會大廈一般壯美。而儘管是看上去無厘頭的老人院出逃,我覺得印象反而最深刻。幾個花甲之年本該安於現狀的老人,卻因為倔強和勇敢逃出來,我覺得這是對我們現代人的一個警醒,連老人都如此敢於渴望,年輕一代怎麼可能畏首畏尾?後來帶有科幻色彩的克隆人,是最讓人心酸的。因為它讓我聯想到以後的世界,我們的未來是否真的變得如此殘酷?我最記得星美後來的堅決,只要有一個人相信真相,她的死就值得!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段故事。最後的大毀滅故事有點看不懂,但後來恍然大悟,這可謂畫龍點睛: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隻魔鬼,阻礙我們前行,只有衝破內心的藩籬,才能到達另一個世界。儘管愛情在每一個故事都有一條線索,但真的,作為一個女生,我關注的只是電影更高層次的自由。愛情永恆固然凄美,但我們缺的,是一份熱血,一份頑固的正義感。我覺得,在這個時代,主題能達到如此高度,實在是難。其實電影要傳播的,我認為,不僅僅是我們日新月異光速前進的世界,而是一些永恆不變的正能量,驅使人在俗世中仍能保持內心的堅韌,在黑暗中仍能看到光亮。作為一個學生,我太會深奧的電影學理論,我能讀懂的,就是和V字仇殺隊一脈相承的——反抗
雲圖六重奏很不錯,尤其是end title。再有裴斗娜的那段話語很是值得回味,在欣賞end title 時想想那段話,可以想到比影片所想表達的很深遠,廣闊的地方。
後勁十足。
沒看過書。
昨晚去電影院看了,先在這兒簡單說說我的第一感:
看之前,也沒了解這個片兒,就是臨時想起來看電影,臨時卡到那個點兒,坐在座位上,等到影片一點點推進時,發現裡面N張熟悉面孔,尤其是周迅出來時,心裡驚了下- -!
小妮子不錯啊,居然和阿甘大叔竄到一片幕布里去了。
韓國那個妞兒我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只記得演過不少韓國電影和電視劇,挺名一角兒,印象最深的是她演過《怪物》貌似。看完出來後,在電影院展廳里還留意看了下宣傳海報:一個人的六次輪迴。海報上的人物都是外國大仙,唯一的亞洲臉是周迅,其實大可不必,因為看完後,不是獃子都看得出來,韓國妞的戲份要比周妮子的戲份重太多,而且貫穿始終,在裡面是一個情節非常完整的角色,而且似乎代表了「星美」神的肉身載體。
影片在我看來,雖然故事散碎,可能有些人看的還雲里霧裡,甚至有些人拿「雲圖」和「一代宗師」相提並論。我認為這兩個電影除了有「碎片」式的表達方式之外,似乎也沒什麼可比性。
《雲圖》從這個字面意思來看,「雲」有著是變化莫測的流動性,「圖」是一個區域性概念,諸如「地圖」種種,甚至可以上升到一個人的靈魂疆域。而且影片里的「雲圖」是說作曲家創作出的音樂旋律,所以它應該是指一種偉大的精神信仰,我感覺有一種美國特色的自由主義在裡面。
有一句被重複幾遍的台詞讓我印象深刻:我絕不會向暴力犯罪屈服。
當時聽到後,感覺靈魂都在顫抖。。。。。
幾個小故事也是圍繞自由在說:韓國妞即使清楚註定失敗還要捍衛「自由意志」。包括被莫名其妙關進「養老院」的老頭兒和一群老夥伴們「越獄」的故事......(原諒我,我實在記不住裡面每個人的名字,本來想在網上搜搜影片人物名,又擔心受其他影評干擾,說出來的不是自己的話。)
既然談到輪迴,不由得使我想起李安的《少年派》,不知道大家發現沒,近些年的大片都開始融進「禪」,最近,《人物周刊》做了一期有關「宗薩欽哲仁波切」的專訪,也就是說,佛學再次於當代傳媒的回歸總能說明一點什麼。對於禪宗內心一直是非常敬畏的,佛法的偉大就在於其包容,世間萬象,融匯其中。所以生活中我們碰到的任何事物,都暗含「禪機」。佛法也一直在強調「順應自然」,這個順應不是說順從,它是讓你接受,佛學致力於斷除人的苦厄,也認為苦厄的根源就是人們與生活中萬象在做對,所以說你不能鑽牛角尖,人生的一扇窗關了,勢必還會為你打開一扇門。生活需要的是技巧,而不是蠻力。禪讓你先放下,然後再拾起。可喜的是,我們的輿論導向也越來越善於向人們傳達這一溫柔的力量。
《雲圖》是我偏好的影片,有很多元素都是我的摯愛,無論是演員,還是故事情節,以及所要宣揚的普世價值。
其實克隆人被送往「極樂世界」的流水線作業在以往的很多科幻片里就有體現,但是不得不說這種場面即使出現一萬次,也依然對人類的情感造成不小的衝擊,尤其是韓國妞喃喃道:原來我們喝的「速補」就是我們的同類。。。。。。
再看報頭上,也一直在宣傳消除歧視,雲圖裡有描寫到黑人奴隸被打的場面,當時那個黑人被綁在柱子上被鞭打的時候,有那麼一瞬,他沉沉垂下去的頭抬了起來,緊閉的雙眼痛苦的睜開,他的黑皮膚襯得眼白特別明顯,更加渲染了一種無以名狀的微妙情愫,眼神相觸,怎能不為之而動容!文明也終究是在那不堪的蠻荒醜陋中,自省凈化以至於提升進步的螺旋式攀升中提煉出來的。
裡面的角色我最最喜歡的竟然是Ben Whishaw 飾演的萌物小受!總覺得他可愛至極,好吧,我是一個主張消除歧視的堅定追隨者,包括對於同性戀的歧視,所以我認為他特別讓我感動,更加特別讓我心疼,Ben Whishaw 的小眼神兒好無辜,好想把他抱回家555555.......不得不承認,這傢伙演技超棒!而且他把愛詮釋的最最精準。與SB老頭並坐一起,SB老頭的自私無恥在他的純凈中被凸顯的更加醜陋,他是有多單純可愛呢,恰是在老頭無恥的說著這段旋律是他倆一起創作的時候,他居然忘情的用手開始摩挲那張老皮老臉!好吧,如果Ben Whishaw 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是個性情小伙,真的會是那個我不介意你有一張掉光牙齒的嘴巴,且深深吻你牙床的奇葩!所以我是有多愛他呢,就是無比愛!此乃人間尤物啊!以至於後來他用但凡曠世藝術家的自殺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的時候,我眼淚就像斷弦的珠子一滴滴的滾落。尼瑪!這是真正的藝術家,真正的詩人好嗎!他的靈魂純潔到一塵不染5555555.....
至於老頭對他惡言羞辱,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他的!
By the way .......我有了買原著看看的慾望。
貼舊文,從敘事、媒介、故事主旨和卡司四個方面談談。
一、敘事:六階魔方還原記
電影《雲圖》在敘事上的野心是巨大的——當然這源自原著小說的精巧構思。將跨越千年情節上無硬性關聯的6個故事穿插一起講述而不凌亂,在小說而言雖然困難但不是不可能,章節、段落的分割、插敘等敘事技巧能為其助力。但作為另一種藝術形式,電影是一次性集中消費品(重複觀影除外),觀眾交給電影只有這180分鐘,讓6個故事的信息流同時進入觀眾併產生心理投射,並融入各個故事的情緒,這考驗的不只是導演把控能力,更有觀眾的信息分辨歸類能力。因此,這部電影的前期是非常悶的:觀眾必須在6個故事裡切換自己的觀影期待、觀影情緒,一口鹽一口糖一口醋一口酒一口醬一口茶,最後六味雜陳。
這種通過敘事方式取得電影獨特價值的做法本身非常冒險,這相當於交給觀眾一個六階魔方,哪怕有現成的還原教程,對於討厭繁複的人也是災難,許多看過原著的讀者不看好電影改編效果,以及電影在口碑上的兩極分化就是明證。但是,這樣的冒險如果成功,就會取得電影美學獨特的價值,以及在影史上獨有位置——《記憶碎片》就這麼做且做到了。
不得不說,《雲圖》的敘事冒險是成功的,主創抓住了串聯6個故事中的兩條線。第一是身體胎記,它分別在高富帥亞當的胸口、作曲家羅伯特的臀部、記者路易斯的頸部、出版商卡文迪什的腿上、複製人星美的胸口和河穀人的後腦勺;第二則是閱讀媒介,順著真實時間往下,亞當的航海日記被羅伯特閱讀,羅伯特的書信來到了路易莎手中,路易莎的故事被弟弟寫成小說並交給卡文迪什出版,卡文迪什把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被星美觀看,星美留下的影像資料被先知人和河穀人閱讀。觀眾一方面可以通過胎記的重複出現、不同時代媒介的體現,躲開信息流轟炸,捋出線條,同時隨著閱讀媒介的進階和更迭,順流而下,最後找到迷宮的出口。
二、媒介:人類自己的歷史
麥克盧漢說過,任何媒介都將因其成為新的尺度,而對人與社會產生影響。在《雲圖》里,我們在紛雜錯亂情節排列之中,能夠承擔起時間意義的最明顯標誌物不是胎記,而是信息傳導的媒介:它們分別是19世紀航海時代航行日誌,20世紀前期的私人書信、20世紀70年年代的紀實小說,21世紀的電影,22世紀未來的視頻文獻。此外,晚年zachry在外星球給子孫們的口頭講述,則是對以上六個故事的歸總。
與故事情節在作品中隨意組接不同,媒介的出現是嚴格契合時代特徵與故事場景的:就像電影是不可能出現在19世紀成為信息傳導的媒介,因為直到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才把《工廠大門》等襁褓里的電影作品帶給人類;同時,在太平洋上航行、身患重病的亞當遺留下來航海日誌,比寫下一部小說更為合理可信。符合實際的道具安排避免讓觀眾產生間離。
在努力讓媒介成為串聯故事繩索的同時,大衛?米切爾展示了其以一部小說觸摸人類文明史、展現對文明擔憂的野心:人類展示自我、傳承文明的效果中呈現了倒V字型的轉變:從最初的筆耕到視頻影像,最終因為文明自我顛覆而歸結於口述。
麥克盧漢說過,所有媒介都是人類肢體的延伸,如音樂是耳朵的延伸,書信、影像是眼睛的延伸,延伸則意味著肢體的解放和退化。從《雲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人類文明的發展逐漸解放了四肢、五官,最終也實現了從肢體到大腦的退化,到2144年時,星美為代表的複製人已經徹底工具化、去思想化,因而面臨最大程度的奴役。以至於末日之後,文明以自我毀滅的形式保留了僅有的先知人,大部分種群分化為愚昧(河穀人)和野蠻(食人族),因過分的功能退化,人類最終出現文明返祖。從這個角度而言,媒介代表的科技及更高層次的物質文明,並沒有因其跨越發展而帶給人最終的解放:雖然它們不同程度解放了人類的功能器官,但也因最終失控導致了覆滅。當河穀人問先知人,先人沒落的真相是什麼?僅存的先知人的回答是,貪婪。從日記—書信—小說——電影—視頻的這條線里,人類離安逸、自我放縱越來越近,而距離自身真正的解放則漸行漸遠。
而在另外一條線索,6個故事在胎記之下的的精神塔圖:反抗壓迫,尋找自由,為我們找到了尋找真正解放的最終答案。它是隨著胎記不斷傳承的主旨核心。這股精神以超越形式的傳導,無論媒介是熱是冷,時代是好是壞,主角是男是女,年齡是老是幼,無論是在航海時代、電子時代、複製人時代還是後末日時代,這份跨越千年、一脈相承、永不消逝的主觀努力,是精神的成長和覺醒,奴隸的自我拯救到反抗奴役,跨越千年的努力——反抗奴役,反抗壓迫,生命不息、鬥爭不止,為此寧可忍受被毒死(海員亞當)、身敗名裂(音樂家羅伯特)、被追殺(路易莎)、被追捕(卡文迪許)、肉體毀滅(星美451)、被滅種族(河穀人)。這是不同時代的人反抗的歷史,這是人類精神成長的歷史,這也是人類得以存在、引以為傲的歷史。星美451在就義時的自白凸顯了最終意義:「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和其他人緊緊相連。無論前世還是今生,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
三、主旨:我們是自由的子民
那麼,同樣的主旨,需要用6個故事來講述嗎?這是在聚蚊成雷重複論證嗎?不是。反抗壓迫、追尋自由這個反烏托邦主題,其實並不像《1984》那樣陰森壓抑、《竊聽風暴》那麼道德自覺,《v字仇殺隊》那樣暢快淋漓。它以不同形態、不同面貌出現在不同時代,展現的則是自由的不同側面。
第一個故事,亞當解救了黑奴,因而有幸躲過庸醫迫害,完成航行,並最終放棄自己原有事業,投身於廢奴運動。亞當和黑奴都因反抗而獲得了自由——生命的自由。
第二個故事,羅伯特擺脫了老作曲家的控制,獲得創造自己作品、和自己愛人相遇的機會。注意,那個剽竊他作品的老頭是鄙視他的性取向並以此要挾的。羅伯特的反抗雖然歸於自殺,但是他的內心獲得了自由——去愛的自由。
第三個故事,記者路易莎繼承父志追求真相,反對核陰謀差點喪命,但最終通過自己的武器戰勝邪惡取得勝利,他讓自己和別人都獲得了自由——獲取真相的自由。
第四個故事,出版商卡文迪什被兄長出賣喪失人身自由進入恐怖老人院,最終完成出逃,獲得自由——最基本的人身自由。
第五個故事是星美451這個複製人,自我犧牲揭露克隆人陰謀,號召克隆人反抗——獲得思想的自由。
第六個故事在後文明時代,河穀人與先知人為了各自的種族合作打敗食人族,獲得的是民族延續、發展的自由。
自由是什麼?我們很難找到標準答案。羅斯福的界定是,表達自由、信仰自由、免於匱乏的自由和免於恐懼的自由。如果按照羅斯福的界定,將6個故事分類,我們發現:自由去愛、獲得真相,這是表達自由;獲得思想,這是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生命自由,這是免於恐懼的自由;獲得延續和發展,則是免於匱乏的自由。如果說《七宗罪》是從宗教角度反思人類「不應該有的7個惡習」,《雲圖》則是告訴你,這6種形態的自由變體,我們同樣無一可缺。自由是什麼,沒有人能給出答案,但電影想要傳達的是,這就是自由,並且傳達了六次。
電影說,「恐懼、信仰、愛。這些都決定著我們的人生走向」,在跨越千年的反抗中,不變的則是對奴役的恐懼、對自由的信仰,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愛。
四、卡司:電影的多一種嘗試
作為電影的《雲圖》如何具備與小說不一樣的魅力?電影用結束時的演員表告訴了我們答案:這可能是史上最獨特的演員表,幾乎每個主要演員都承擔了3個以上角色,湯姆漢克斯、哈利貝瑞等主演更是被安排了6個角色——每個故事裡都有出演。
如果把這樣的運用當作好萊塢化妝術的一次大展示,未免小看了這部電影。作為電影主創,他們並沒有這麼設置的必要。但是,面對一個試圖超越時間的故事原型,電影主創則要通過這種形式上的創新,進一步將電影融入作品的精神內核:一方面因為演員的重複使用,更加加劇了影片對於觀眾的複雜程度(分辨演員也是接受電影的重要步驟),六個故事講在一起,因為相同的主旨所以成為一個故事;六個故事的演員高度重合,暗合了電影的主旨歸一:當曲終人散燈光亮起時,我們可以試圖去分辨誰是漢克斯誰是貝瑞,但是這樣做通常是徒勞的,主創特地通過化妝和重複出演,抹去明星的自身特質,而讓電影角色回歸角色;同時,因了故事超越時代的本質,演員與故事一起成為全客觀的載體、成為歸於大一統的營銷群集、意象群集,而真正凸顯這部偉大作品的精神旨歸:從第一個故事講到第六個故事,其實是相同的人講同一個故事。
可以說,作為電影主創,這樣的卡司設計是在原著基礎上的再創作,是屬於電影本身獨有的發揮,是電影《雲圖》自身屬於這種藝術形態獨有的神來之筆,是屬於偉大的第七藝術的獨舞。好久沒看到讓我看不下去的電影了,《雲圖》做到了。你們分析的再神乎其神也掩蓋不了它的「不好看」和「難以理解」。
摺疊了我吧。
到最後結尾時,有種身在入海口,被來自四面八方到洶湧河流沖入大海的感覺。
深夜二刷雲圖
怕吵到室友躲到走廊里哭
對於這個宇宙來說
我們的存在真的 太渺小了
我們的悲歡 此時此刻的心情
為了活著而做出的各種努力
終究會被淹沒在浩渺的星河中
但對於愛人來說
這又何嘗不是全部意義
輪迴也並不能再重逢
惟願能長久地記住你的眼睛
多謝生命中出現的形形色色 林林總總
讓我們或多或少 留下一點點痕迹
在有人指著這顆淡藍色星球時
能發出一絲微弱的光
天馬行空
推薦閱讀:
※印度電影的審查流程是怎樣的?
※如何評價六小齡童與派拉蒙合作的《敢問路在何方》西遊電影項目啟動?
※英美情景喜劇的編劇是如何在劇本對白中製造笑點的?
※《復仇者聯盟 2 》的預告片能看出第二部的哪些細節?
※《銀河護衛隊》和《復仇者聯盟》之間的劇情聯繫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