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T 機頂盒和改良的 DVB-C 機頂盒誰能更好的佔領未來電視市場?

怎麼看阿里這次向山寨 DVB-C 市場的轉移策略?互聯網電視需要的是 OTT 互聯網盒子引導地直接乾脆的革命,還是 DVB-C 引導的漸進式滲透?
阿里盒子棋局:整合山寨廠 或攜手有線運營商

阿里正一邊通過免費贈送互聯網盒子的方式整合市場上山寨的盒子企業,一邊通過有線機頂盒而全面包抄機頂盒市場。阿里雲OS智能電視部門在深圳正組建一家「盒子」公司,欲通過機頂盒業務加速切入大屏入口。目前這家公司開始招兵買馬,擁有從研發、生產到銷售的100人隊伍。這家公司將除了運營此前阿里推出的互聯網電視(OTT)機頂盒 「天貓魔盒」外,下一步計劃推出DVB-C(有線電視)機頂盒,與全國各地有線運營商合作。


謝葯

首先,對於問題里的改良的dvb機頂盒是個什麼概念?猜測一下,應該是dvb+ott的hybrid模式(假如不是這種模式,而是某種類似於dvb全國網的方式,那這就是一個純得不能再純的偽命題了)。如果是這樣,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純ott的盒子和dvb加ott的盒子哪個才是未來?

把ott那部分先放在一邊,關於dvb,在中國,當下以及未來若干年之內,是個區域性問題。中國沒有一張能夠覆蓋全國的有線電視網。固然國網公司名義上成立了,固然有中移動入股的言之鑿鑿的流言,但是在收編各地的有線電視網路方面還在遠方的地平線之外。各省的省網公司業務乾的不行,但是把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能力還是有的,更不用說下面地市一級的公司。股份,資產,所有權,運營權,上級部門,這一屁股爛賬,我看不出來中國有誰有這個能力把他們都擦乾淨。
因此,回到阿里的這個行動上來說,他們進入dvb的盒子市場,的確是邁了好大一步。但是他們能改變盒子生產企業在有線電視產業鏈中的下游地位么?我看不太可能。長期以來,盒子產業是按照定單生產的方式,iptv和dtv都是,對於區域性運營商的定製化需求,光是epg和ca,他們就得忙得上火,更不用說對應的內容播放平台。總而言之,在中國dvb就是定製的代名詞。這是跟ott的全網統一完全背離的。能不能把這兩個東西放在一個盒子,並且作到一個成功的產品?也許阿里可以,有錢有人,但是至少在起步階段得一個省一個省,一個市一個市的去磕去磨,銷售和服務團隊的壓力會非常的大。這幾年,在這個行業里看樹桿拉旗,最後死得無聲無息的國內外企業也不在少數了。

因此,這個問題到現在已經成為了ott服務和區域性dvb服務的模式,哪個更有長久的發展前景?我覺得可以分成視頻業務和增值業務兩個角度去看。增值業務的主要吸引點是大內容量和大用戶量,對於區域性運營商,這是兩個很難跨過去的門檻。當然一些本地化的增值服務也有吸引點,不過對熟悉互聯網行業的人來說,從大往小做細比從小往大做廣要容易得多。在這點上ott要比dvb在未來更有期待。對於視頻業務來說,又可以分成點播(包括回看)和直播,ott運營商在點播方面擁有的內容資源比區域性有線運營商要大太多,而且ott點播的服務質量比起有線來說,相差的也不是那麼遠。而直播現在是dvb服務的最後一個亮點,台多,質量可靠。台多的事情雖然在理論上有錢可以解決,但是直播質量這個事情,在互聯網上流媒體處理大並發時的QoS沒有一個革命性的變化之前,雙方還是不在一個數量級上。畢竟看直播的觀眾對服務質量的要求要遠遠高於看點播時卡那麼一小下。

到這裡似乎dvb+ott的模式是個更好的解決辦法。但是對於一個產品來說,兩種分裂的形態必然會導致產品研發周期的不確定和用戶使用行為的不一致。阿里能不能做得好?不知道


沒想到這篇迴文選進了日報,去看了下風評很差,大多說我裝逼賣弄或偏題,我能理解。
我先為此文糟糕的「用戶體驗」說聲抱歉。
解釋一下,我寫的時候一氣呵成,因為是用手機寫的,到後面有點累,所以文末草草收了尾沒有很好地切題,也沒有再重新校訂編輯一下,此為有點偏題的原因。
其次,行文技術分析確實過多,寫的時候也沒有太顧及非專業讀者的感受,導致術語堆砌,不好消化。不過知乎很多問題和答案專業性都很強,不知道大家看不懂的時候是如何評論的?
自我檢視行文字裡行間似乎沒有賣弄的跡象,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群嘲的效果。

-----------------以下原文----------------

行業從業人員,說幾句。

新聞描述有誤,有線數字電視不是dvb-t,而是dvb-c。
看了以上所有回答,發現都是支持純ott笑到最後的,我不贊同。

目前廣電各大有線運營商在終端這塊普遍在做的動作是dvb+ott,即利用智能終端(android定製系統,阿里雲os就是)對ott的承載能力(主要是對hls、hds、mss、mpeg-dash協議的支持),增加dvb業務的支持能力,如通過cable傳輸的廣播電視業務,以前通過中間件承載的vod業務、增值業務(api集成和瀏覽器定製)等。對ott的支持沒什麼好說的,各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必然趨勢。說一下為什麼要做dvb業務承載。

有線運營商在智能終端上仍要平移增值業務的原因在於很多增值業務對地方有線運營商是盈利的,可帶來穩定持續的高arpu值,如某些遊戲,電視購物等。但這塊對不使用有線運營商增值業務的用戶來說沒有意義。

vod集成一是因為有線運營商提供的vod業務實際上質量很高,只是數量堪憂,但可通過引入cp解決,第二個重要原因是出於利舊,要保護原始投資,媒資庫的建設、平台的建設、cdn的建設,甚至為了上vod才去做的雙向網改造都是巨大的投入(對於有線運營商來說)。

現在說最重要的一點,為什麼dvb業務中還要包括通過cable傳輸的廣播電視業務。這是由於cable對於廣電有線運營商來說是最後的絕對優質資產,包括兩點原因:一、奇高無比的入戶率;二、超高帶寬。第一點是各大運營商都很羨慕的優勢,由於早年需要黨政宣傳的原因,cable幾乎覆蓋所有城鎮所有家庭,有過相關工程經驗的人都知道,最後幾米的入戶工程是最麻煩,成本也最高的,因此有線運營商的這個優勢可謂得天獨厚。
第二點,大家可能都覺得有線數字電視可用頻點有限,帶寬又取決於頻點調製,所以帶寬有限。實際上目前在普及中的docsis3.0中採用qam256調製採用16頻點捆綁(下行)可使上/下行帶寬達到160m/800m(共享),這和fttb相當,而新發布的docsis3.1通過更高的調製方式和更多的頻段捆綁可使上/下行帶寬達到1G/10G,與ftth相當,但是想想ftth的建設和入戶成本吧,這時候就發現第一點優勢為何那麼重要了。
回到開始,為什麼廣播電視業務甚至vod業務那麼重要?因為在提供相同質量體驗的情況下,cable平均帶寬成本最低,在帶寬接近的情況下,hfc網路用戶體驗最佳(QoS、QeS控制最佳),且不容忽視的一點是,ott採用的是一種漸進式下載播放技術,這意味著對於直播節目,用戶收看到的不是實時內容(請先忽視對於大家一視同仁的廣電內部審查。。),也就是說,有線運營商以外的運營商,在採用ott技術提供直播服務時,只能無限趨近於廣電有線運營商的直播業務服務質量,無法超越。

總結一下,我認為dvb+ott是完美形態,原因是ott帶來的是高開放性,而dvb的支持帶來的是入戶率極高和帶寬極高的有線同軸電纜,即使做純ott的盒子,我覺得還是要做dvb的兼容,主要就是要利用這根同軸線,利用它來做寬頻總比去做ftth要強吧?

懶得寫了,有疑問下面評論再討論吧。。


1)新聞寫的有問題,DVB-T是歐洲的地面數字電視標準,我國的地面電視用的是DTMB標準,我國的有線電視用的是DVB-C標準。阿里做的到底是DTMB的盒子還是有線的盒子?

2)姑且認為是記者把DVB-C筆誤成了DVB-T。這種DVB-C+OTT的盒子,在有線電視領域早就有多家機頂盒廠商在推。其主要好處是可以直接繼承現有的有線用戶,兼容目前的有線業務,同時可以利用有線的雙向網。上面這些優點主要是站在有線運營商的角度來看的。從用戶角度來說,這種融合型的盒子,可以利用原有的DVB-C系統,看到一些本地台的直播節目。因為OTT的節目供應方一般是全國運營,沒有地方台資源。另一個好處是DVB-C的帶寬很充裕,可以無障礙的提供一些高清的直播頻道。純OTT的機頂盒,往往受到家庭寬頻的限制,在清晰度方面沒法實現真正的高清(1080P)。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DVB+OTT比純OTT機頂盒在理論上具備一定的優勢,但實際中卻又存在這樣幾個問題:
a. DVB+OTT的機頂盒,多半還是以廣電為主體來定製和推廣,用戶沒得選,最終的品質和體驗很難比得上百花齊放的OTT盒子;
b. DVB+OTT的機頂盒,成本比純OTT機頂盒高出近百元(DVB解調器+CA卡),這筆費用誰來承擔是個問題;
c. 與各地有線合作是個美好的前景,問題是各省的有線網路公司各懷私心,合作模式很難做到統一,而各地不同的定製要求會進一步推高成本。

3)總結,DVB終將被OTT取代(我做了幾年DVB,最後也不得不很沉痛的承認這一點:DVB很快會萎縮到一個很小的市場規模),OTT的問題是暫時的,隨著光纖入戶的發展都會得到解決。現階段對用戶來說選擇一個聯通或者電信贈送的IPTV+OTT機頂盒也許更為合理,長遠來看我相信OTT將一統天下。用戶說我看的內容我做主,內容製作者說我拍的內容我做主,這就是互聯網的精神和力量。


排名第二的王靜波,是曾經在歡網呆過的王靜波么?


第一次回答問題略有不足,請見諒。
作為有線行業內的人來說可能DVB式的漸進改革可能性更大些。
一,目前已整合完成的省級網路公司都已經開始開發DVB+OTT 。但是以有線自身的水平來說互聯網一流標準相去甚遠。並且推廣價格將是第一難題。
二,電信系OTT盒子的發展取決於其光纖入戶速度,並且其畫面質量、直播延遲、缺失地方台將是其短板 。
三,阿里能力不比廣電總局強,阿里甚至不會在一個省和有線系合作成功。有線運營商視如小米盒子、天貓魔盒等為代表的OTT盒子為頭號敵人,各地有線運營商寧願自行研發也不會和阿里合作。
四,目前的電視受眾,不能一下接受OTT盒子,還是習慣於傳統模式。試問你每天都看電視或是開電視嗎?目前每天看電視的人大部分不能一下接收OTT的方式

基於以上,目前已有兩億用戶的有線運營商的DVB+OTT的方式更可能一些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對題目中提及的「改良的 DVB-C 機頂盒」考慮了很久,也感慨了很久。從廣電網路公司的角度來看,如何改良性能低下、功能單一、並且重資產的DVB-C的機頂盒,是一個困擾了無數廣電網路公司領導很多很多年的問題。無數廣電從業者前赴後繼,都力圖去給這個問題一個答案。細數一下從2010年以來,廣電網路公司做過的「改良」DVBC機頂盒的案例,按照時間順序:1、數據廣播+瀏覽器案例,以茁壯、影立馳為代表的公司,試圖給機頂盒安裝一款瀏覽器,然後借用瀏覽器的頁面性能,提升機頂盒的功能和可用性。2、機頂盒中間件案例:以數碼視訊、茁壯為代表,想借用一個在操作系統之上的統一中間件(jvm+html),統一應用的開發介面、豐富頁面、豐富功能;3、DVB+OTT機頂盒的案例,以數碼視訊、賽科為代表,力圖想借用安卓系統(或者阿里系統)的開放性,擴充DVB機頂盒的應用生態。4、流化服務+瘦終端的服務,試圖將所有大型應用、遊戲等安裝在伺服器端,然後流化下發到瘦終端解碼。5、DVB家庭網關案例:以數碼視訊、恆雲世紀為代表的,以DVB終端,作為家庭視頻業務、智能家居業務、數據業務接入中心,覆蓋家庭內家電、智能終端設備的。

樓主的題目,實際上應該想問的是OTT網路機頂盒和廣電DVB+OTT機頂盒的市場前景。實際上,這兩種終端形態,不在一個市場層面,談何誰能佔領誰。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DVB業務在衰退,最直接的原因是IPTV的步步逼近。而DVB和IPTV兩種終端形態因為其封閉性和不靈活的業務更新機制,也逐漸被互聯網OTT機頂盒逼上梁山。有這麼幾個問題,是需要考慮的:

1、DVB+OTT機頂盒的前景,是否是明晰的?

就目前來看,廣電網路公司,缺乏的不是應用生態,不是接入了安卓應用就可以認為自己可以做到OTT。廣電網路缺乏的是「OTT運營」,技術層面的改良並沒有帶來直接的可觀收入,反而只是變成了新一輪的業務嘗試。

DVB+OTT盒子是好的,但運營層面需要一個大的革新才可以發揮出DVB+OTT的真正價值。就目前來看,這一點上,廣電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2、總局對OTT機頂盒的限制,會達到什麼程度?

181號文件一聲號角,催生了牌照商+OTT的生態模式。OTT機頂盒,應該是這兩年,受政策管理最嚴格的一種智能家電設備了。16年、17年,OTT盒子都有千萬級的市場表現,但也發生了天貓魔盒被全面下架的案例。OTT盒子的品牌經過了一輪篩選,剩下的品牌,都有著極為健全的業務模式。市場還在,政策也在,就如達摩克利斯之劍,不知何時斬下。

就目前來看,OTT機頂盒頭上懸著的,不只有政策,還有智能電視機新業態的強勢發展。2018年,可能是OTT盒子,最難過的一年了。

3、DVB-C是否會衍生出其他的改良形態?

DVB-C盒子一直在改良,家庭網關是個不錯的想法,但似乎也受制於成本壓力,成了網路公司重資產的一道坎。

總而言之,就目前來看,OTT盒子和廣電DVBC盒子,誰都有未來,誰都似乎沒有未來。OTT盒子面臨著外因的挑戰,而DVBC盒子的敵人,可能首先是自己。


OTT裡面的智能電視+盒子,會搶佔未來世界裡【新家、新電視、客廳里的第二台電視】,現在會有多少家搬了新家,買了新電視,還會想到必備設備裡面有裝有線電視?現在的必備是裝WIFI吧。如果來看,DVB-C 機頂盒輸。

DVB-C 機頂盒盤踞的是,已經【十年內安裝了有線的家庭】,這對於未來市場而言是存留用戶,他們數量巨大,更新迭代慢,是【困囿於習慣的被迫之舉】,如此看來,DVB-C 機頂盒用戶量大,但潛力不在。

【阿里雲OS智能電視部門在深圳正組建一家「盒子」公司】,對於阿里拿錢在一個行業殺出血路這件事情,太正常了。阿里必然會布局,但是布局後對於整個市場的改變,不會太大。因為潛力用戶和留存用戶的數量地盤,是可見並且可控。所以整個局勢,也是可控,不會給人驚喜也不會讓你驚慌失措。


很好奇阿里的有線機頂盒用的是自己的阿里雲OS,還是廣電總局要求的TVOS?


呃 個人覺得大家都忽略了地面數字電視這玩意兒,在我看來,未來幾年的電視應該是DVB-T(地面數字電視)與ott相結合的。DVB-T承載高清直播等廣播下行業務,ott承載點播互動業務。根據工信部《關於普及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實施意見》,2015年起銷售的電視機必須帶有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模塊,以目前的頻率使用狀況,在大城市做到4-6個模擬頻道帶寬傳輸數位元組目是沒什麼壓力的。也就是說能傳輸30多套標清加2、3套高清節目。有了這個再加上ott 我想不出有線電視網還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1.會不會難度很大?不可能完成?
我認為難度不會很大,因為阿里不會自己做硬體。
阿里主要是推動他的阿里雲OS,形式可能是在省級有線運營商那裡付費補貼硬體甚至承諾後期收益分成,來預裝它那套OS及其應用遊戲商城和購物。自己不開發硬體,而是為有線運營商的ott+dvb盒子適配雲os。
只是適配難度會低很多,因為現在盒子的硬體方案相對單一,且沒攝像頭沒屏幕沒觸摸屏且幾乎不用考慮功耗優化,結構簡單更容易適配。手機上的miui都可以適配這麼多型號,現在樂視在適配ott盒子,小米盒子魔盒都適配了,阿里雲os的適配對阿里這種軟體實力還是可以辦到的。而且現在阿里os的單純ott盒子少說得有十幾個了。
2.為啥dvb+ott比單純ott有優勢?
優勢1.dvb+ott有dvb直播加成,甚至是高清直播。ott直播的清晰度和流暢度不可兼得,延時較大。
優勢2.渠道優勢,廣電用戶群巨大,要推廣dvb+ott易如反掌。而ott盒子有互聯網和寬頻運營商的iptv,兩者半斤八兩。
優勢3.價格補貼。如果阿里進行價格補貼,dvb+ott不比ott和dvb盒子貴,而能兼兩者功能於一身,豈不是優勢?
優勢4.系統優勢。現在ott廠軟體實力參差不齊,小米樂視還不錯,其他廠就差了。而阿里雲os加成的dvb+ott,系統反而是優勢。
總結下,將來單純dvb盒子和dvb+ott+阿里雲os,價格在阿里的補貼下接近或相同,有阿里雲os加成,ott系統體驗也不差,到時候廣大用戶還是會 更願意用dvb+ott的,
3.廣電會支持嗎?
弊:擔心的主要是到時候ott用的多了,用戶會不會直接停了有線電視?推廣ott+dvb不是加速了你廣電的滅亡?這的確是現實性的擔心。但是ott真的強到了用戶願意停了有線的時候,廣電真的還有救嗎?
利:現在ott是大勢所在,靠單純dvb打天下,早晚要有被替代的那一天,這時候不改進,到時真的晚了。順應趨勢,靠目前有的優勢打敗既有純ott盒子,並且順勢推廣寬頻接入業務,優勢捆綁弱勢,才是長遠之道。何況如果和阿里合作,有利益分成的話,也是改變單純靠收視費的危險情況的有益嘗試。


我家的安卓機頂盒有dvb+泰捷視頻,足夠我用了


我認為有線跟OTT會各自發揮優勢,有線的直播體驗是丟不掉的,除了技術傳輸上的品質外,皇阿瑪的廣電再內容管控上是一道緊箍咒的同時也是一條安全線,畢竟是聽話的好孩子嗎。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雖然年輕人不怎麼看電視了,但是不怎麼看不代表不看,很多OTT盒子打著不用交有線費的名頭去賣的,看不了直播的盒子用戶是不會買單的。OTT點播現在也慢慢流行開來,互動這塊並不是亮點,電視互動至今都是個偽命題,微博 微信的搖一搖並不成功,但是OTT的便捷性+電視大屏的看片體驗會一直高速發展,優勢明顯。中國不像米國,五大傳媒集團壟斷了內容產出,電視網,電視台,甚至網路視頻都是他們壟斷的,在中國要看有線的適應能力跟政策的力度,都開放的話,運營商都能幹死有線,iptv就是個例子,更別說互聯網公司擅長的OTT。再說說OTT的直播,雖然有一大堆盜版電視直播應用,侵權不說,即便3568有線本身都有限制,更別說OTT應用了。綜合看來有線看自身革命,體制的原因導致拿著互聯網公司具備的實力跟財力卻幹不了或者干不好互聯網+的活,OTT力量什麼都好,但是頭頂皇阿瑪的緊箍咒破不了,用戶對兩者的需求目前算是打個平手,所以機會均等,再看一年半。


這明顯是黑阿里的嘛,人阿里集團推出天貓魔盒為了搶奪電視的互聯網入口,搶佔電視購物的先機,阿里肯定不會做有線機頂盒,這是屬於阿里和騰訊的競爭,我們普通人是不懂的!


廣電的同軸網路慢慢會被光纖替換。目前國內已有公司在推動10G單向光纖入戶了,在這個基礎上,DVB部分也會逐漸IP化。


我用的泰信盒子就是可以裝任意app也可以插廣電卡看有線電視。


作為廣電行業從業人士,同時也是數碼愛好者,用過小米、樂視的OTT盒子,也用過電信的IPTV。我覺的 @王靜波和 @Chico的回答是比較好的。我補充一些:
首先假設阿里做改進式DVB-C的盒子是指DVB+OTT的盒子,再有如下看法。
一,從體驗上來看,DVB+OTT的體驗是最好的。因為他集成了DVB機頂盒傳統的直播優勢和OTT機頂盒的近乎無限的互聯網內容。
二,OTT盒子的發展有一個繞不過去的坎是內容監管,目前廣電是採用發放牌照來進行控制。在政策層面OTT盒子只有去牌照商申請串號才能生產合規的機頂盒。
三,廣電依然保留了一部分國家宣傳的職能,在地方上仍然要受到各級宣傳部的領導,所以對直播的可管可控要求非常高,這是OTT無法滿足的,而且從目前來看,這個是不會放開的。
四,互聯網+是大勢所趨,網上的大理的點播和遊戲內容也是電視屏所迫切需要的,既能滿足用戶需求,也能提高廣電用戶的APRU值。所以廣電對DVB+OTT並不抗拒,部分廣電已經開始在做試運營。
五,各地廣電採用的CA、EPG、中間件等都是定製化的,且在前端對用戶機頂盒做了各種控制,屬於定製產品,無法在全國通用。這是OTT盒子的優勢所在,可以市場化。
六,OTT盒子在內容及遊戲等增值服務上有巨大的優勢,通過各種APP的安裝可以讓盒子智能起來,成為家庭娛樂中心,這是阿里要達到的。

用機頂盒佔領用戶的客廳,成為用戶家庭的娛樂中心,是阿里這類互聯網公司的夢想。但在目前國內的環境下,純OTT盒子無法承擔這個重任。DVB+OTT機頂盒目前來看是唯一有希望完成的。

個人見解,僅供參考。


做廣電的人都應該知道,廣電行業最核心的就是安全!!啥時候ott直播能保證絕對安全了,那dvb就可以退出舞台了。
古老的同軸網路,就是廣電最核心的價值!也是政府最需要的!


未來的客體裡面不一定會有電視。


OTT 和 改良的DVBC機頂盒 誰能更好的佔領市場?能改良到什麼程度呢,太難說了,所以這問題不好回答。
不如討論下目前DVBC機頂盒有多少機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良,我個人感覺空間很小。DVBC機頂盒一直都是廣電系統的封閉產物,所有的業內參與者全部都是陪著廣電玩,阿里能改變這種局面的機會還是不大。原因是廣電系統的主事者更在意的是穩定而不是賺多少錢,互聯網不知道多讓人害怕。廣電送個盒子,上面裝個輪子,送盒子的人是不是要出事呢?各地廣電各自為政的勢力割據是另一原因了。廣電總局對互聯網電視的政策實際上最終約束到的是各地廣電部門,實際上傷害到的是各地廣電的生意,OTT盒子/各家電視機廠商的智能電視,隨便下個應用就突破了,但是通過有線電視網路下發的DVBC盒子要做的卻是怎麼樣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封閉和開放的pk。

DVBC盒子最有價值的部分,我不知道別人怎麼說,作為用戶,我只能認為是直播,要知道OTT盒子上常見的應用多半都內置了一個叫做直播的玩意,儘管那玩意用起來因為網速的緣故體驗太差。而OTT盒子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那些可以隨意安裝的應用了,因而其內容極度豐富。

如果DVBC 和 OTT部分可以合體成為改良的DVBC,那麼我要投一票給他,否則OTT完爆DVBC。


DVB+OTT,單純從技術上來看,確實是一種不錯的妥協模式。DVB管直播符合政策,OTT管點播內容豐富。如果放開來讓所有的盒子廠商做,絕對很快DVB+OTT會成為盒子的標配。

技術上來說,@王靜波說的CA和EPG其實早在幾年前都不是難題了,佔國內80%以上CA市場的永新世博和數碼視訊早就有了全國通用的解決方案;EPG各地的區別其實並不大,而且都OTT了,EPG幹嘛一定要在DVB這棵樹上弔死;節目搜索勉強算一個需要定製的東西,不過只要有市場,一個一個適配並不是難事,何況都OTT了,在雲上P2P的搜索啊。

但是,實際的情況是各地的廣電運營商並不甘心只做直播,只收20來塊錢的月費
這決定了這裡的DVB絕對不僅僅包含直播內容,OTT也絕對不是你在各種盒子上看到的OTT。否則傻子都能算出來,這個東西的每個月應該收的錢是多少。

實際的情況是,這裡的DVB一般來說,指的是各地廣電運營商推出的完整的高清雙向機頂盒(DVB+基於Cable的VOD+一大堆「增值」業務),做過的人都知道這裡面有多少坑,用過的人都知道這裡面有多少內容,不多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而這裡的OTT,則一般來說是當地廣電運營商不知道從哪裡找來的OTT內容,當然這個如果阿里助力,各地運營商也願意,肯定會提升不少。

於是,你DVB+OTT變成了高清雙向機頂盒+xx盒子,然後收費嘛,xx盒子的內容就算免費好了,寬頻就算不綁定讓你用電信/聯通的好了,(誰還能想到更良心的方案?)這樣的套餐一個月該收多少錢呢?

然後,為什麼不幹脆買高清雙向機頂盒套餐,送小米盒子呢?


推薦閱讀:

TAG:電視 | 智能電視 | 機頂盒 | 天貓魔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