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和日本的簡約風有何區別?

每次看日本的設計和北歐的設計總感覺相似,小的說某些物件,尤其是木製傢具,大到家裝。
不知道有沒有工業設計類的能給個解釋,在概念上 日本和北歐所謂的簡約是一個意思么?其相通和不同之處是什麼?
=====
依然是提問者,感覺幾位高票同學時候依然沒法能解惑。希望大家繼續交流想法。
曾在北歐的冬季呆過,丹麥瑞典的印象最好;可惜日本沒去過。回來之後也喜歡鑽ikea。muji反而去的少。簡單講些自己感受到的,開拓大家思路。

稍微有點小的思路也許能再吸引答者們做更多的解釋。北歐的文化和日本的文化起源是完全不同的,雖然到了現代但是應該還會包含著原本的東西方本質上的衝突?不知道設計中是否還會有體現。比如我在挪威奧斯陸,坐火車到所能及最遠的山上,和夫婦一起在一個餐廳里聊天時,談到吊燈,那是很誇張的如樹枝如皇冠型的,是幾個鹿角做成的。還有鹿皮在牆上。也是一種簡約。日本沒有這種張揚的風格感覺。

另外,ikea的色彩明顯比muji多。拿某人點評muji 的話說,那些太素太純,有種禁慾感。北歐的色彩會豐富,但估計為了防止冬日人過於抑鬱。


Muji廣為人知的設計情懷,是其品牌的一種營銷策略。統一的品牌精神和悠久的品牌故事更能培養顧客的忠誠度,並且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從一家公司的宣傳體系倒推日本的設計理念不是不可以,只是感覺不那麼直接,有點虛,比如說禪意,什麼是禪意?設計師用這種模糊的說法去推銷方案是可以,但是怎麼告訴工匠/CAD軟體說,「這個倒角,給我處理得有禪意一些」……

IKEA看上去是北歐設計的頭牌,其實是源於北歐而已經全球化的產物,必須綜合成本,量產化,以及全球消費者需要的角度考慮設計,相較之下高貴冷艷的北歐風情BoConcept在傢具方面似乎更具有代表性……

不妨以muji和北歐風情作為兩者的代表,探討其設計的差別……

「存在即是有理由的」,對於差異的存在,從發源地中追根溯源,最具有代表性和說服力:
北歐自然資源豐富,地廣人稀,人種較高大,氣候條件較為惡劣——北歐人總體上生活比較單調
日本自然資源稀缺,人口密集,人種較矮小,氣候舒適四季明顯——擁有豐富的娛樂、生活方式

這些紛紛對應著設計中對材質偏好,空間的利用方式,產品體量還有產品情趣的不同。

日式簡約設計中最喜歡用的是木材和織物,而北歐人在大量使用木材的同時也絲毫不介意用不鏽鋼搭配皮具和玻璃,甚至原生態的動物皮毛和頭部做裝飾,因為對於北歐人來說這都是相對易得或者常見的材料。

日式簡約中極其注重收納和隱藏不必要的東西,北歐設計則更注重展示因而相比日式更具個性,因為兩地的人均住宅面積有巨大的差距。活動空間的大小的差異,通過Muji和北歐風情的宣傳圖冊上的樣板照就能看出來。

產品的體量方面,日本人總是傾向於把東西越做越小,相比之下北歐設計就顯得「粗獷」,注意,不是「粗糙」,細節上的高度保留使得遠看粗獷,近看仍然精緻。體量的差異來自於兩地人的體格差異,姚明的衣服讓小四穿,終究是不合身的……

北歐的設計在顏色上比日式的豐富許多倍。北歐人在極晝極夜的摧殘之下,大部分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再不來點color see see,估計都活不下去了……而Muji顯然是「受夠了」日本大眾的活色生香,為了返璞歸真,顏色搭配選擇上傾向於自然和諧,極力避免高純度的顏色,盡量保留材料的本色……


以一個非常業餘淺顯的角度來談談我眼中的北歐與日式簡約家居,估且粗暴理解為Ikea與muji
這只是我自己的個人見解,才學疏淺,請專業人士海涵^_^

【先講大道理】
首先,什麼是北歐風格大家應該都知道的。簡約乾淨明快,家居界也充斥著斯堪的納維亞、斯德哥爾摩、丹麥瑞典等標籤。ikea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但是什麼是日式傢具?於是很多人想到了大片的原木色,簡單溫暖的家庭氛圍。而muji嚴謹的原木色調讓很多人稱為「日式」家居
(但事實上,muji也不是純日式家居。)它也有北歐和中式濃郁的影子,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日本人向來很擅長這種事情。


在實際裝修中,家居風格的界限往往很模糊。但北歐風格和日系還是有很多區別。

------------

北歐家居和日系家居最直觀的區別就是色彩。

北歐:

日系:

我們可以看到,同樣是性冷淡,大多數北歐是色彩豐富的、飽和度相對較高的、張揚的。

日式是色彩嚴謹的,更柔和的,剋制的,安靜的。

當然北歐也有黑白灰這種低飽和度風格:

但你仍然能感覺到色彩對比的強烈性,很快抓到視覺中心。這種視覺衝擊與講究和諧統一的日系原木色系氛圍完全不同。

進階:
另外,同樣是「大白牆」,很多日系家居的「大白牆」和北歐的也有難以察覺的區別。日系的「大白牆」往往被調過了,加入了一點點微妙的暖色,呈現出偏暖的高級灰。但看起來依然是乾淨的白牆。

MUJI 家居:你能看出牆面顏色與吊頂上面板的顏色的對比,有一個色彩傾向的區別。嗯,就是大家所說的「米白」

而北歐的白牆很多都是原本的白色漆直接上去,即使調色也是往灰里調。所以很容易給人一種偏冷的感覺。

-------------------
在材質上,北歐家居更多元化。

北歐家居在硬裝和軟裝上材質的選擇上都更加活潑自由。木質、鐵藝、亞克力、不鏽鋼、玻璃、棉布、石材、撿來的樹枝……他們重視多元的視覺體驗

而日系家居在材質上依然很克制,木質、棉、塑料、陶瓷…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他們偏向使用的舒適度。

分享一個粗獷的北歐餐廳,帶著工廠的味道,吊燈用水泥做的也沒誰了,但確實很有感覺。

北歐的一個小房間:照片自由地粘在牆上,歪歪扭扭的木梯撐起兩個舊舊的燈

而日系顯然沒那麼「亂來」,舒適宜人的關鍵就是來自選材的嚴謹。大部分還是以木質和純棉為主,舒適的手感和視覺體驗營造出安定的家居氛圍

很多日式家居的木質大部分是實木的,並且運用了我們老祖宗擅長的榫卯工藝,非常紮實和精細。一般來說水曲柳出現的頻率比較高。

這幾張圖片讓人一眼就覺得「哇你家是日式的啊!」 很具備代表性。

甚至是小件家電,也有同樣的元素

總的來說,因為高度統一,注重收納的關係,日系家居顯得更整潔。

---------------------
植物、地毯等軟裝的搭配也有不同之處。


不同之處還體現在一些細微的地方。北歐風格的家居喜歡的植物總是擁有好看的大葉片,比如很多客廳都會立著「棒棒糖」造型的琴葉榕、散開帶來一絲東南亞氣息的天堂鳥或龜背竹、易於保存和凹造型的尤加利葉等。

大顆大顆的植物帶來的自然氣息

隨意插上的龜背竹

大棒棒糖琴葉榕,盆不大葉大,不佔地效果好,常出沒於沙發後面

而日系家居在植物選擇上更加細膩。注重東方禪意的日本設計師在搭配植物時會表現出「空」「虛無」「彷彿看見氣的流動」。這是一種優雅的東方哲學,表現在日本的插花藝術和軟裝搭配上。大部分日系家居的植物是小株的,很少見到那麼肆意妄為的大葉片。

與茶具擺在一起加倍優雅的日系瓶栽

溫柔的小盆栽

然後在地毯上,北歐人和日本人由於生活習性不同也有不同的偏好。 北歐家居的地毯常出現於:濃烈的色彩、不規則的外形、幾何、條紋、各種材質…

而日系家居對於大面積出現的東西總是傾向於使用比較保守的色調、非常舒適的材質。常出現大塊大塊的素色地毯。

這種地毯在日系家居中很少出現,在北歐風格里很常見。

而日系地毯存在感比較低

日系地毯往往搭配了和室椅和坐墊、蒲團
北歐家居只偏重於沙發,這也是氣候、生活習慣的不同。我估計也跟層高有關係---北歐的房子層高比較高,很少吊頂,大窗戶採光。

-------

然而說了這麼多區別,日常生活中,北歐和日系常常混搭在一起。近年來北歐和日系各大品牌的設計也有互相借鑒,實用主義與美學集體升級。
MUJI更是打破了風格界限的同時保留了日本生活哲學的樸實。關於MUJI的設計可以看看原研哉大神的書,個人認為我們口中的「極簡主義」其實是學會對空白的尊重。

最後放一張日系與北歐的混搭吧~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收益!^_^


謝邀。
很好的問題,也是我一直探索的方面。很久沒在知乎回答問題了,豆叔又開始叨逼叨了。

現在我們能接觸到的明顯的「北歐風格」,是自 20 世紀 50 年代產生的北歐現代風格。受到 20 世紀 30 年代的功能主義或現代主義的影響,北歐現代風格通過傢具和建築以及工業產品,帶動了這股風潮。MUJI 類似的簡潔風格是受到這股風潮的影響,但和北歐現代風格還是有很大區別,更帶有東方的禪意,顯得純凈,讓人冥想。

北歐現代風格的起源:
20世紀30年代,北歐湧現了功能主義或現代主義思潮,在建築、傢具、工藝品方面開始崛起,1939年紐約博覽會上,芬蘭展館向世人展示了北歐的自然形象、文化傳統、烏托邦思想、對手工藝品的感觸等要素,整個北歐國家在普通層面上的居住環境的意識也開始萌生。

進入20 世紀 50 年代,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出於軍事目的而開發的新材料、新技術,在戰後為傢具及建築領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膠合板、不鏽鋼管、塑料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材料。米蘭傢具展、北美巡迴展為北歐的文化輸出提供了契機,1960 年美國第一次電視直播總統競選時,美國副總統尼克松和參議院肯尼迪坐在 Hans J .Wegner 的「The Round Chair」[1]椅子上進行直播,Verner Panton 以整塊塑料一次成型的「Panton Chair」至今讓人讚歎。曾經是落後國家的北歐各國不僅列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也成為領頭羊,這是北歐各國的黃金時代。

70 年代出現的是有危機導致了北歐經濟出現停滯,設計、建築領域也是去了優勢。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瑞典的宜家家居(IKEA)取得了讓人意外的發展,1973 年首次打入北歐圈以外的瑞士市場,1985 年進入美國,以大規模生產、研發新材料工藝、平板包裝以降低成本平價銷售,傢具已不再是代代相傳,而是消除浪費和更自由地使用。90 年代後隨著信息的通暢以及北歐設計師不斷在國際獲獎,北歐現代設計更一步被英語圈為中心的地區所追捧。

引自 2012 年 7 月我為一設計品牌寫的文案局部。

北歐現代風格的基礎還是有著強烈民族氣息的,更像是一種改良,更具包容性。有傳統的演變,也有十足摩登感的出現。沒有明顯的符號化特徵,給人的是一種感覺。

具有代表性的北歐傢具:
Panton chair
設計年代:1959-1960 年
設計師:Verner Panton
產品規格:H838 × W482 × D578mm


CH24 Y CHAIR

設計年代:1950s

設計師:HANS J WEGNR
產品規格:W550 X D510 X H750mm,,SH450mm

[1]
The Round Chair
設計年代:1950s

設計師:HANS J WEGNR
產品規格:W630 X D520 X H760mm, SH450mm


還有我個人很喜歡的北歐傢具品牌 BoConcept(北歐風情)

再說日本/MUJI
日本戰後的工業發展迅猛,但有過迷茫,好在日本是一個包容性比較強的民族。懂得吸收,更懂得本土化的改良。今天日本的簡潔風格,受到當年北歐現代風格的影響很大。日本也是一個從抄,到改良,再到創新的過程。

日本重視物與人,人與自然的「溝通」。日本的簡潔設計往往給人的感覺是自然純樸,在解決基礎功能後,讓她更加真實,不會做刻意的修飾。也因為國土資源以及戰爭的原因,在設計時的出發點更趨於回歸原點(如我很喜歡的原研哉)。一件商品有良好的功能,儘可能的減少浪費,更加環保且性能優良耐用,當然還有最根本的控制成本。這之間是需要權衡的,設計本身就是妥協,有了大量思考後,一步步的減法下來就決定了她的面貌。

簡潔可以是直角直線,比如 MUJI 大多數產品的線條一樣 [3],也可以是不加刻意修飾的純樸樣子 [4]。

[3]

[3]

[4]

[4]

幾句話是無法理清北歐與日本的區別,基本上喜歡此種感覺的人能切身體會其中的微妙不同,但又說不清楚。就如我一樣,經常把北歐傢具、MUJI 傢具以及宜家的傢具搭配到一塊,毫無違和感。日本給人的是意境,讓人想融入其中;北歐更有親切感,即使深淺色搭配也陽光明媚;宜家則中庸平和,沒有違和感。能做到讓你說不出的喜歡,是最大的成功。


隨手找了一張圖,你很難說清它是什麼風格。有北歐纖細現代的設計,又有日本帶給你的意境,如果說這是宜家斯德哥爾摩系列新款,你也不會有意見。

嗯,扯得有點多。加上簽名「未完待續」……

更多問題請圍觀:
豆叔碎碎念 - 知乎專欄
自己回答的整理(設計類) - 收藏夾
自己回答的整理(室內設計裝修) - 收藏夾


看到這個提問感覺有點興趣,拜讀了幾篇點贊較高的答案,回答都比較有意思。

下面我還是從不同的角度談幾點自己的看法吧。

其實我一直認為設計風格的形成是人類對抗自然來保證自己生存的方式,所有文明的演進都是為了生存。正如題主所說,北歐文化和日本文化是完全不同的,這些因素相對應也會反應到設計中,這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關係。

一種設計風格的形成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我們現在看到的北歐風和日本現代風,可能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設計背後其實是有價值觀和生活方式極大的差異。造成這些差異的原因是由於氣候地理條件、政治人文環境、民族文化性格的不同而造成的。


先說說氣候地理條件的差異。

前段時間由於某明星的去世,抑鬱症突然被大眾所關注。

其實北歐就是抑鬱症的高發地。

由於北歐靠近北極,每年有九個月的時間是黑暗寒冷的冬季,加上當地極夜現象,天天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換你你也得抑鬱,據說瑞典目前有1/4的人口患有抑鬱症或有抑鬱症傾向。在這種條件下,北歐的室內往往都設計得乾淨而簡潔,室內的色彩也都鮮艷明快,這樣就能創造更多明亮的空間。

另外北歐五國地處偏遠,交通不便,長期以來形成自給自足的經濟模式。這使得高超的手工藝和以強調功能主義的設計理念得以完整的保留。在北歐的家居設計中,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所代表的愉快舒適的生活通過天然材料充分體現出來。

這些材料所帶來的溫暖氛圍,其實是對極端氣候的一種自然反應。北歐氣候寒冷,導致了人們必須通過設計創造與自然作鬥爭的各種工具來適應環境

設計批評家賽格斯塔德稱北歐設計為「冬季設計」。


自然教會了北歐人去注意自然中永恆的美,包括自然的造型和色彩。因此在北歐的現代設計中經常可以看到植物和野生動物的裝飾形態。

自然還教會了北歐人珍惜自然資源,有限的資源使得北歐人學會了儘可能有效地利用有限地材料進行設計,充分發揮材料地特性。

因此「簡約主義」便很自然地成為北歐設計的特點之一。

(1970年,由塔皮奧·威卡拉為德國羅森薩陶瓷公司設計的「POLLO」)


日本是位於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太平洋島國,處於 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邊界處,地震頻繁,為了避免在發生地震時室內附帶的裝飾物不會掉落下來會砸到人群,從而導致了日本的建築和室內的裝飾物都最簡化。在二戰之後,日本生存環境嚴重破壞,經濟產業的垮塌,加上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因此日本在設計時需要儘可能的減少浪費,希望用最少的材料而達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這樣各種因素的造成,也就形成了如今的日式簡約風。


談到政治人文環境方面,其實設計的發展和演變和當時的政治、經濟、科技等背景也是密切相關的。

1930年在斯德哥爾摩舉辦的博覽會將包豪斯的現代功能主義作品真正式引入瑞典,隨即傳播到了北歐各國。並被逐漸改造和吸收,變得更加有「人情味」,形成了北歐特有的風格。

北歐強調「民主設計」。宜家對此的解釋是「以大多數人能夠接收的價格,提供美觀且實用的傢具」。

二戰後,北歐國家先後建立起社會民主政權,並將功能主義作為能夠實現其對民眾所承諾的適用美學原則進行推廣。不僅如此,政府還定製了一系列大規模的設計政策,同時建立起設計政策。使得功能主義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瑞典為例,1932年瑞典民主黨領袖帕爾·阿爾賓·漢森上台,著名的「福利國家」模式便始於這位首相當政之時。

加上北歐人大多數是信路德宗教的,即基督新教,是極度強調平等的,堅持「平信徒皆為祭司」,即每個基督徒在教會中均具有平等的地位和權利,都可以擔任神職,故不應有任何特權。

由於社會政策強調以及宗教信仰都強調「平等」觀念,北歐設計中的民主意識便不足為奇了。

北歐設計師把更多的把精力聚焦到設計美學和功能使用上,北歐人追求精神上的充實而遠勝於物質層面的充實。他們認為設計首先應該滿足使用者的情感需要,所以北歐的設計便成了貼近並豐富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並非僅僅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要真正創造實用藝術,

必需將產品的實用性與藝術造型結合起來。


再說說日本,日本是一個追求民主與公平的的國家,這也體現在設計中注重以人為本。

另外日本由於工業生產實力強大,使得房子都是標準的工業化,質量穩定但是都是統一構建的。因此日本的設計風格也是不追求張揚的個性和自我的表現的。

日本一直奉行「拿來主義」,善於向強國借鑒和學習的,當時唐朝是世界級的大國,無論是文化還是科技、統治制度等都是世界領先的,而日本是一個海外小國剛開化,統治者尋求更好的文化科技經濟制度皇權思想來鞏固自己統治,就派遣留學生來我國學習,因此日式風格追本溯源其實是源於我們唐宋時期的建築。

在當時唐宋建築室內多以木材為主,從門到雕窗以及傢具都將木材運用的如火純青,加上日本樹木資源豐富,所以在日本設計中木材被大量運用。另外由於日本與北歐所處的地理環境的差異造成樹種是不一樣的,北歐處於寒帶以針葉林的植被為主,如:雲杉,樺木,白蠟木。而日本有一半的區域處於溫帶,像樟子松比較多一些。因此不同於北歐的粗獷感,日式風裡的木材紋理大多很細膩。

在唐宋時期我們都是席地而坐,日本也將此文化帶入國內,以至於如今在日式簡約風格中織物的運用十分廣泛,日式風格中織物比較平整以及細膩,帶有禪意。

直接放圖。

另外有文獻上也提過,在二戰之後,日本進入了一段迅猛的工業發展階段後,在此期間吸收不少國外文化,其中就包括北歐風的熏陶,這可能就是今天的日本簡約風與北歐風有些相似的原因。


最後談談民族文化性格。

與其說北歐風是一種設計風格,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態度,它源於北歐人的生活習慣。

馴龍高手也許有人看過,裡面主角就是維京人,也就是北歐海盜。他們性格粗獷,不拘小節,英勇好鬥,甚至敢於和龍搏鬥。

真不愧是戰鬥中的民族。


因此北歐設計和他們的性格一樣,是很自然隨性甚至是有一點粗獷的味道。北歐人看重材料本身的天然肌理和質感,他們喜歡使用原始紋理甚至是帶有結疤的木地板,鋪上獸皮的躺椅,在牆上掛個鹿頭,甚至隨便撿個樹枝就可以當裝飾了。

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日本人有著很強烈的危機感,對於日本人來說 「技術立國」才是正道。日本人對所處的行業要求高度專業化,崇尚小而精,講究分工細緻,做事講究條例和規整。

這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生存面積狹小且壓抑。

日本東西向的山坡較多,大部分人群集中居住在太平洋海和日本海的兩邊,導致人均密度大。所以他們需要把很多東西的尺度縮小,並且需要把東西進行收納。因此在日本家裝設計中會有很強大的收納功能,比如大量的柜子。

日本民族性格十分的內斂,他們不像北歐人那麼隨性,做事情都很認真甚至是有些刻板,這一點在設計風格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日本設計的色彩搭配都是灰色調的,不會用很艷麗的色彩。

日本在設計中,注重物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溝通,日本的簡潔設計往往給人的感覺是自然的,注重其真實性,保持最自然的狀態並不會對其做過多的修飾。

日本簡約更注重的是意境。更像將人置於其中,純樸、清雅、具有濃厚的東方情調。

注重功能設計,追求簡約的美學。也是追求塑造一種舒適放鬆的家庭氛圍。

關於日本的禪文化,講一點。

由於深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日本人對禪宗十分信仰,處於對傳統的保留,如今在設計日式簡約風格中會帶有禪意,使得空間中總能讓人靜靜地思考。

總的來說,日式的簡潔體現在功能上面就是超強的收納,體現在美學上就是去裝飾的簡約,體現在生活上就是斷舍離愛的整理。

日式風格對於生活要求一絲不苟。

總而言之,表面風格的不同的背後其實是有很深的地理文化淵源的。

一口氣寫了這麼多,感覺身體被掏空。

還是希望能幫到大家。


日本和北歐的風格,確實在意識上有共通的地方。因為二戰後,所謂的現代性和極簡主義的影響是遍及全球的。

它們之間也一直有溝通。Japonisme 在 Art nouveau 時期,就對歐洲審美造成很大影響了。Swiss School 對工業設計界的影響,也不可能不感染到日本設計師。事實上,市面上已經有所謂 Scandinavian Japanese Style 的產品了。

真要說有什麼不同,北歐的設計從根本上就是為了平民而產生的,是「民主的」。而日本的不完全是。

北歐的簡約風,是所謂的 doing more with less。一切都是為了功能性。
對日本的簡約風來說,這個 「doing more 」 要打上引號。「doing」,有時候是功能上的,有時候是精神層面的。也就是何奈答案里提到的「禪」。如筱原一男所說,日本文化是深深受象徵意義影響的。


忘了在哪裡看到的
北歐的是簡
日本的是空

以上
============================
這是我覺得應該做一點解釋的東西 感謝劉威同學的提問

好吧……看來這個問題可以衍生出很多子問題。
是這樣的,「空」的概念包括一種類似宗教的思想,你可以想成佛教里的」頓悟派「。其中味道需要你來自行體會,他為你提供一個最基礎的器材。當時的例子用的是刀,刀把就是簡單直筒,配的文字大概意思是,所有的廚師都用這種刀,而這一種刀能變化出千千萬萬種用刀的方法。
這就是所謂的「空」,無中生有,包羅萬象。

而北歐的「簡」,不是簡單,而是「精簡」,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大的事情,類似於佛教里的」苦修派「,讓用最簡單,最舒服的姿勢去用刀,砍刀有砍刀,切刀有切刀,片刀有片刀,切肉,切魚,切雞鴨,用的刀都不一樣,但共同點是:只要你選擇了正確的刀,你會用最少的力氣去完成你完成的事情。這就是」簡「,你會用最少的力氣,去做最多的事情。

說到這兩種風格,我們必然要討論文化,而這兩個例子就很能說明問題。

以日本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強調的是」修身「,或者說,注重自省,我們都用同樣的刀把,同樣的刀鋒,我能保證我的刀把堅韌,刀刃鋒利,剩下的事情,就看每個用刀人如何去做了,如同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切東西切不好,不是刀的問題,是人的問題,沒有刀合不合手的問題,只有你會不會用刀的問題。

讓我們再反過來看看北歐的例子。
也是用刀,以北歐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強調的是」格物「,只要選擇對的東西,就能把事情做好。而人的作用類似於一個系統的大腦,負責選擇的功能,所有的物件都屬於從屬,「一切以人為本」。這種思想應該最早起源於文藝復興,而這種思潮就一直沒有停過,在此基礎上所建立的設計理念,自然是功能越專一越好。 東西切不好,是刀的問題,刀把沒有迎合人的手型,刀刃需要根據不同的材質做出修改。而你的錯誤不是不會用刀,而是沒有選擇正確需要用的刀具。

其實,如果我們再繼續下去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談的,但我覺得可以另開一體,討論下兩種不同的設計思想。
兩鍾思想沒有高下之分,其內涵之豐富不是我們這些外行能一句兩句說好的。 北歐這種思想和其歷史淵源是有原因的,而日本的設計思想很多淵源都來自於文化傳統。
所以我才說,又得好幾大千字來討論這個問題了。
希望能解釋一點你的疑惑,兩方面不是沒有內涵,而是內涵太豐富了,說不完。


現在家裝最主流的兩個風格就是北歐簡約風日式簡約風了,這兩種風格都是清爽乾淨而通透,很多人可能分不清這兩種風格的區別,導致最後裝出來四不像了,因為這兩種風格都會運用原木色、黑白灰色,有時候裝著裝著就跑偏了……那麼小編就先講講兩者的區別。

--------------------------------------------------

用色差異

首先是北歐簡約,如下圖所示是非常典型的北歐簡約風格,房間通透,大量運用黑白灰色和原木色。

包含白色元素的物品:掛畫、柜子

包含黑、灰色元素的物品:沙發、地毯、抱枕、掛畫、簍子、花盆、燈具

包含原木色的物品:地板、茶几

那麼再看一下日式簡約的典型,無印良品之家的木之屋官方樣圖,這樣兩個典型對比,一下就看出差別來了,這個木之屋除了同樣通透以外,還大量大量大量的使用了原木色

包含原木色元素的物品:門框、地板、樓梯、茶几、椅子、柜子

包含白色元素的物品:柜子門、樓梯扶手

包含黑灰原色的物品:沙發(深色也算吧)、地毯

結論1:通過這兩個典型裝修可以看出來,北歐簡約是會大量運用黑白灰元素,日式簡約是會大量運用原木色的。

------------------------------------------------

元素搭配

前兩個圖已經算非常非常非常典型的北歐簡約和日式簡約風了,但樣板房畢竟是樣板房,現實中很少有裝修的這樣個性鮮明的。

連無印良品官網的縱之家也沒有那麼大量運用原木色,縱之家客廳如下圖所示,對比一下前邊的歐式簡約,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日式簡約已經開始和北歐簡約靠近了,原木色減少、白色元素增加,灰黑顏色增加,還有了淡藍、灰藍色作為點綴色。

再看一個日式簡約的例子,這個就更不明顯了,沒有原木色的地板,只有冷木色的地板,大量運用白色,卻是日式簡約,這是為什麼呢?

同樣的,如下圖的北歐簡約,在少量運用黑白灰的同時大量運用了原木色,那麼這個為什麼又是北歐簡約呢?

所以,在這兩種風格的裝修中,有哪些鮮明的元素可以確定其風格呢?先上結論

結論2:歐式簡約有工業風金屬元素、狩獵元素、向陽元素,而日式簡約主要體現的是寧靜和禪意。

再回到上邊這三張圖片,在這三個裝修里,有三個物品很有特色,一個是椅子和落地燈,一個是地毯,還有一個是花瓶。從這個三個元素分析就很容易看出差別:

(1)北歐風的椅子有黑色金屬線條,落地燈是銀白色金屬支架,不經意間透露著點點的重金屬風,圖1日式風的椅子是全實木加深色軟木墊,落地燈的豎直支架是實木,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

(2)北歐風地面的(仿)毛皮地毯是狩獵民族的標誌,也是北歐人民過往的一個縮影,圖1日式風地面的地毯是絨毛布藝的,也是暖暖的;

(3)北歐風的花瓶,是透明玻璃瓶裝著豐盈的白色滿天星,給人陽光燦爛的感覺,圖2日式風中的花瓶卻是看似快凋零的枯枝敗葉,但卻有這一種禪意。北歐簡約喜歡陽光明媚的感覺,就像戶外婚禮上的那些花藝,美輪美奐又積極向上,日式則講究一種深沉的意境,所以北歐風的綠植也經常是高大的,葉子也是寬大的,而日式除了這種敗落之美還有細竹子,小雛菊等植物。


我再貼兩張圖,你應該就能明白什麼是北歐元素什麼是禪意。下邊兩張圖裡分別有鹿角和壁爐用的柴木,日式榻榻米和麻布捲簾。


最後,再看一個反例,我感覺這個主人應該是要裝出北歐簡約風,因為沒有出現原木傢具,但同時主人使用了棉麻的日式窗帘,並且用藤編籃裝枯敗的花枝,如果換成純白的透明窗帘和寬葉大綠植應該會更好些。

------------------------------------------------

變化

在實際裝修中,如果在北歐風中嚴格遵守使用黑白灰搭配少量原木色以及北歐風三大元素進去,基本上裝修出來的屋子都不會難看,日式風則是儘可能多的使用原木傢具以及禪意元素,同樣也能裝修的差不離。

比如這樣的日式簡約:

又比如這樣的歐式簡約:

但是自己裝修的時候,可能還希望家裡不要這麼單調,能多一些亮眼的顏色,但對於日式風格,我真心覺得變化不多,不然就四不像了,而北歐風格卻可以千變萬化,推薦選用

舉個栗子,在日式簡約中,我覺得最多最多就是加大白色的使用面積,甚至加入不鏽鋼金屬,但不能是黑色銅色的重金屬,綠植也可以使用高大寬葉綠植,這樣能增加現代感和明亮度,減弱暖黃色和溫馨感。如下所示,即無印良品之家的窗之家。

再舉個栗子,在北歐簡約中,我們可以以黑色作為主色調

以灰色作為主色調,加入黑胡桃木

甚至加入黃色元素來凸顯風格,點亮整個房間的色彩

也可以加入黃銅、黃皮具等,凸顯復古感

這部分我就不給泥萌推薦了,很個性化的創意還得靠自己豐衣足食,有一個原則就是:顏色搭配一定不能太多,一定不能太多,一定不能太多,要同一個色系,推薦你們去這個網站上學習學習,還有一個壓箱底的配色網站,seeds這個網站我真真是超愛超愛,一般人我不告訴呢,哼哼……

總之,北歐簡約風沒那麼多局限了,很容易裝出風格裝出色彩喲~希望以上能對大家的裝修有所幫助喲~

------------------------------------------------

本回答來源於@什麼值得買http://SMZDM.COM|生活家 無言的禁錮

原文鏈接:北歐日式裝修風格介紹 amp;amp;amp; 居家好物推薦_什麼值得買

想知道更多專業購物攻略,請關注微信:什麼值得買研究所(smzdm_zhenzhidao)


差別很大啊。

北歐的簡約是以功能主義為核心。
日本的簡約是以「禪」為核心。

具體來說:

北歐的簡約,是希望人們把精力從裝飾上移開,聚焦於物件本身。

日本的簡約,則是希望人們連物件本身都「忘掉」,只著眼於日常生活。


北歐的設計和日本的設計都可以歸結為「簡約」,許多朋友把造型簡潔、配色素雅的設計統稱為「簡約風格」。但是兩者之間卻有著各自鮮明的風格特徵。從家居風格中體現出的不同也正是北歐和日本兩地之間人文的差異,北歐人重「樂活」而日本人重「意境」。說到這兩種風格不得不提各自的代表品牌及配色特點,代表品牌的起源樓上講得非常專業,今天就主要講講配色。

北歐設計經典代表品牌宜家。宜家IKEA,來自瑞典,是傳承了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的一個代表。任何一個空間,總有一個視覺中心,而這個中心的主導者就是色彩。北歐風格簡潔、直接、功能化且貼近自然,和日本設計不同的是同樣是崇尚自然,北歐在色彩上更加活潑、明亮,給人乾淨明朗之感。所以在宜家除了白色和原木色,我們還常常能看到各種鮮亮的色彩。除了用鮮艷的純色作為點綴,北歐風格多使用中性色進行柔和過渡,即使用黑白灰營造強烈效果,也總有穩定空間的元素打破它的視覺膨脹感,比如用素色傢具或中性色軟裝來壓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欣賞家居中的簡單樸素之美,乾淨清晰的北歐風格設計也因此倍受青睞。宅豆色彩課堂用色塊簡潔明了的詮釋了北歐風格的配色特點。



一張表讀懂北歐風格色彩搭配



一張表讀懂北歐風格的軟裝組合



專業軟裝設計圖--客廳(沙發區域)


設計圖由宅豆網搭配工具製作 宅豆網 - 自築最美家,宅豆隨你搭


專業軟裝設計圖—客廳(電視背景牆)


設計圖由宅豆網搭配工具製作 宅豆網 - 自築最美家,宅豆隨你搭

專業軟裝設計圖—餐廳


設計圖由宅豆網搭配工具製作 宅豆網 - 自築最美家,宅豆隨你搭

日本設計經典代表品牌MUJI。MUJI的設計理念源自於日本的和式風格。一般採用清晰的線條,給人淡雅、簡潔,有較強的幾何立體感。日式風格以淡雅節制、深邃禪意為境界,注重與大自然的融合。在色彩上並不講究斑斕美麗,通常以素雅為主,選擇一些淡雅自然的顏色,柔和沉穩,沒有多餘的色彩。淺色系的色調運用得比較多,多使用米色+白色的色彩搭配,配色簡潔卻是最讓我們人體舒適的顏色。看看專業軟裝設計師理解的日本設計。



充滿了禪意的日式空間不會像中式那麼繁複。要做出有禪意氣質的空間,留白的色彩構成是不可或缺的。正所謂留白,說的就是我們中國畫里留白的構圖所製造出來的境味兒。同時搭配上不飾雕琢的原木材質,還有粗陶工藝品,古樸典雅的空間氣質頓時便赫然紙上了。



一張表讀懂日式風格色彩搭配



一張表讀懂日式極簡空間的家軟裝組合



專業軟裝設計圖——客廳



設計圖由宅豆網搭配工具製作 宅豆網 - 自築最美家,宅豆隨你搭


相同點:
1,簡約都是建立在實用性之上
2,簡約均不是簡單處理,而是將複雜工藝與純粹的功能集聚與簡約的造型之上。
3,都重視對材質本來特色的表現,喜好裸露的材質紋理。對木材有特別的喜好。

不同點:
1,北歐簡約始於對傳統工藝的繼承;日本的簡約始於信仰上的追求
—————————————————————————————————————
看到這個題目,剛好和正在做的課題有聯繫。總結一下腦補的東西。

先貼圖


大概大家都能區別這兩個設計屬於哪個地區。

北歐,具體的說應該是斯堪的納維亞(丹麥、芬蘭,挪威,瑞典,冰島)
設計風格關鍵字為:工藝,傳統,人情味,形式追隨功能

1, 由於對傳統工藝重視,北歐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工業設計結合起來。將傳統工藝中的簡單樸實,優質實用的特點發揚光大。
2,在工業革命之前,由於北歐惡劣的環境,促使人們對優質生活的嚮往。設計往往強調功能也注重設計的人情味,注重以細緻的工藝、簡潔的形式美感為使用者提供舒適的使用體驗。
3,由於民主之風盛行,設計往往為了大批量生產。簡潔樸實的造型適合大批量生產。

日本設計風格關鍵字:雙重性,文化,科技

1,雙重性:
1)東西方文化並存
2)華貴與單純、儉樸並存
3)傳統與現代並存
2,資源緊缺,人口眾多,形成實用性社會
3,傳統文化對日本設計風格的影響很大。
1)傳統的神道信仰——對於自然、祖宗的尊敬語崇拜,形成對於自然風格的高度喜愛,並且形成了乾淨、整潔的民族習慣和民族文化特徵。
2)佛教禪宗的信仰——形成日本人儉樸、單純、自然的文化
4,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國家,善於吸取各國文化精華。日本現代設計風格在50年代起步,在傳統風格當中,吸取了國際功能主義——強調實用性、折中主義——功能與形式的結合,形成了簡約實用,具有文化韻味的設計風格。


提起北歐和日式簡約風,不由得想起宜家和無印良品。

這兩個品牌都有簡約風格的影子,比如流暢的線條、素凈的用色,因為它們都是「極簡主義」的繼承和發展,但又不能簡單歸結為「極簡主義」:
一方面是極簡主義不等於簡約風格;
另一方面是即使同為簡約,他們追求的側重也不同。

我們之所以容易混淆某種風格,是因為許多時候我們描述某樣商品的外形,我們談的不是設計,而是對於這個商品一種模糊的感覺。因為知識的局限,你不能夠用準確的設計語言給它下一個定義,只能通過有限的辭彙去描述。

所以,區分北歐(宜家)和日本(MUJI)
你需要先明確什麼是「極簡主義」。


「極簡主義風格(minimal)」來自於二十世紀中期的一場減少主義運動,它推崇簡潔的幾何構成所傳達出的美感,反對一切嘩眾取寵的裝飾。卻因為太過於強調「減少」,以至達到與裝飾主義風格相對的另一種極端的形式主義。


下面舉個例子——

左邊追求的是去掉一切裝飾,但是這種「過猶不及」的追求極致導致缺乏個性化,觀眾往往被表面的抽象表現主義吸引,卻忽視了事物本身應具有的美感和意義。右邊是深澤直人的設計,追求簡約的同時,融入事物本身的思考,又不乏美感與個性。


所以——

北歐和日式的簡約風格,

是從「極簡主義」上發展和繼承,並表現出各自特色。


北歐(宜家)


相對
「極簡主義」的乏味而言,來自瑞典的家居品牌宜家代表的北歐風格,宣揚人文關懷、恰當運用流暢線條避免呆板的幾何形式,既注重功能和生產工藝對產品要求又不忽視形式對人們生活和心理產生的影響。


節制、有度又不失情趣,體現了北歐文化對愛與和平的追求。這無疑給人們帶來了盼望已久的慰藉,被稱為充滿人情味的有機主義設計即斯堪的納維亞設計。



正如宜家官網宣傳的一樣:

對宜家而言,優秀的設計應該是美觀、實用、優質、可持續和低價的完美結合,我們稱之為「民主設計」。

「民主設計」與「極簡主義」不同在於,它重新審視了人的需求。


所以,北歐簡約多了一些「人情味」。


日本(MUJI)


MUJI 的設計源自日本和式風格,具有一絲禪意的味道。像MUJI官網描述的一樣:

"從極致合理的生產工序中誕生的商品非常簡潔,但就風格而言卻並非極簡主義。就如「空容器」一樣。正因為其單純、空白,所以那裡才誕生了能夠容納所有人思想的終極的自由性。

你看,MUJI自己也說了,它並非極簡主義。

相比「極簡主義」,MUJI也做減法,去除一些不必要的修飾。

但它所追求的的設計風格是自然、樸實,探索事物的本源並加以利用。

這讓人們能夠找到對設計理性的審美,不過分強調裝飾,卻在順應自然的樣子中找到最佳的呈現方式。


就像MUJI省略掉紙漿的漂白工序,紙張會帶淡米色,然後用於包裝材料或標籤。結果打造了非常純正而新鮮的商品群,與過於突出外表的一般商品相比,無印良品的商品群震驚了日本乃至全世界,取得了巨大的認同感。



都是對「極簡主義」的一種繼承和發展,在設計思考的過程中難免有一些相通的地方——


例如,崇尚自然帶來的美感,於是多使用自然材質,體現產品對人和環境的友好;以人為本,功能簡單好用;體現材質本身色彩和質感,設計不浮誇……


所以,我們看到的兩個品牌設計多少會有些相似的地方,但是它們也有一些不同,這不同恰恰是北歐和日本簡約風格的根本區別——


北歐在「極簡主義」基礎上,增添了「人情味」,所以設計更多變和活潑一些;

日本在同樣做減法的同時,追求事物本源的禪意與美的發現,更安靜柔和一些。


幾點鄙見。
1)以IKEA為代表的北歐設計從來就沒有標榜「簡約」,「簡約」不過是設計現代化的一個副產品。

從IKEA的創始人Kamprad寫下的設計理念里,你看到的是functional(功能性),everyday(日常生活),affordable(買得起),democratic(民主化,是的,IKEA對於瑞典社會的民主化有推進)。IKEA最成功的地方是實現了傳統的瑞典手工藝到大規模生產之間的轉化,功能性和藝術感的並存。

In 1976, Kamprad, the founder of IKEA wrote a manifesto entitled: A Furniture Dealer』s Testament: 『To create a better everyday life for the many…by offering a wide range of well designed, functional home furnishing products at prices so low that as many people as possible will be able to afford them』. (Torekull 1999) [1]
In the same place he wrote: 『A well-known Swedish industrialist politician has said that IKEA has meant more for the process of democratisation than many political measures put together.』[1]

2)以Muji為代表的日本設計怎麼說呢?兩個關鍵字:簡單(kanketsu),環保。

At the heart of Muji design is the Japanese concept of "Kanketsu", the concept of simplicity.[2]
"restrict the use of substances that ma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people or the environment" [2]
"reduce waste by standardising modules, facilitating disassembly and by reducing packaging"[2]

而這和日本的靈魂——禪的精神——是分不開的。禪=寡慾=寡物慾。

這種文化(禪)提倡節約、簡樸、謙遜、不鋪張浪費,雖物資匱乏但心靈充裕。外界認為禪宗近乎苛刻,但實際上禪宗並不把極度節約和唯心主義作為終極目的,而是當作清心寡欲的手段,最終是開悟。[3]

原研哉認為,日本的極簡主義其實不是西方意義上的極簡或簡約,而是來自日本民族的虛空概念。據他的理解,日本人從原始社會最常用的工具——容器出發,逐漸演變、發展了以虛空為中心的審美(虛空也和宗教相聯繫)。[4]

3) 至於題主所觀察的到的設計上的相似,我只能說那是那是二十世紀各種現代設計思潮對各個國家傳統設計理念作用下的產物。各種思潮都在試圖回答一個問題:如何在設計中運用新的工業原料(玻璃、塑料和金屬)和技術?無論是北歐還是日本,其傳統設計中都偏愛自然材料,尤其是木材。新的工業原料和技術給了設計更大的表達空間,但什麼才是應該推崇的現代設計呢?

在各種設計思潮此起彼伏了很多年之後,考夫曼[5]在50年代提出了關於現代設計的十一條:

1、現代設計應滿足現代生活的實際需要;
2、現代設計應體現時代精神
3、現代設計應從不斷發展的純美術與純科學中吸取營養
4、現代高計應靈活運用新材料、新技術 ,並使其得到發展
5、現代設計應通過運用適當的材料和技術手段,不斷豐富產品的造型、肌理、色彩等效果;
6、現代設計應明確表達對象的意圖,絕不能模稜兩可
7、現代設計應體現使用材料所具備的區別於它種材料的特性及美感
8、現代設計須明確表達產品的製作方法,不能使用表面可行,實際卻不能批量生產的欺騙行為
9、現代設計在實用、材料、工藝的表現手法上,應給人以視覺上的整體感
10、現代設計應給人以單純潔凈的美感,避免繁瑣的處理
11、現代設計在追求豪華情調的同時,必須顧及消費者節制的欲求及價格問題、環保問題。[6]

參考這十二條,無論是深受歐洲功能主義和現代主義影響的北歐還是文化兼容性很高東西並包的日本在」傳統「的"現代化過程"中都越來越貼近這十二條(尤其是7,材料本身的美感)。不同國家設計上的相似很大程度上是傳統文化審美情趣和現代化工業化相融的產物。


那麼,大家就都一樣了嗎?大家貼了那麼多凳子,我也貼一個:1956年,柳宗理設計的「蝴蝶」凳(上圖)。

雖然設計越來越強調功能性,在形式上與傳統沒有直接聯繫,但設計的基本思維還是或多或少受到傳統美學觀念[7]的影響。這裡設計師將功能主義和傳統手工藝兩方面的影響融於這隻模壓成型的膠合板凳之中。這種形式使人聯想到傳統日本建築的優美形態,對木紋的強調也反映了日本傳統對自然材料的偏愛。

如果說形式上的「簡約」是出於功能主義的「理性」,那麼一個好的設計則需要多一點來自「傳統」的「感性」。


喜多俊之提出了在設計的形式功能的兩個維度之上應該有另一個維度:靈魂(給設計以靈魂 (豆瓣))。有沒有瞬間有種東方的玄妙感?但他自己的椅子是長這樣的。什麼?你看不出它是把日本設計師的椅子?
好吧,我們可以這麼理解:美的靈魂總是相似的

——————————————————————
[1] http://faculty.quinnipiac.edu/charm/CHARM%20proceedings/CHARM%20article%20archive%20pdf%20format/Volume%2013%202007/107-115_edwards.pdf
[2] Muji
[3] &<安藤忠雄的建築觀:日本極簡主義精神&>
[4] 日本設計師的極簡主義設計,是否和日本民族的高密度生活狀態有直接聯繫?
[5](當時考夫曼負責Moma的藝術收藏,從那時開始moma就收了很多北歐的設計作品為永久收藏)
[6]&<美國麥德華、考夫曼.瓊尼提出的現代設計十二條注意事項&>
[7] 最原始的美學觀念來自人與自然的關係:北歐常年冰雪覆蓋,森林資源豐富,他們對於木材這種自然材質有深厚的感情。氣候因素使他們長時間處於室內環境,寒冷的氣候使得他們對於家居的審美也趨於明朗、柔和、親切。日本作為島國,資源有限,生存空間狹小,這使得他們對器物的審美趨於精細小巧化,比如插花茶道食器等,而且注重資源的節約、多功能及對細節的關注等。


一個簡約得明快,一個簡約得深沉。


這兩個地區的風格的區別,不僅僅是視覺上的:質感,色調,造型的區別,而且這些點也都比較類似。
我覺得兩者最明顯的區別是情緒上的。

北歐的像是個好脾氣的白白凈凈的陽光少年,喜歡做家務,同時也愛熱戶外活動。但又都不過度熱衷。心情鬱悶了就打掃一下房間。心情好了就做雜果沙拉吃。

日本的設計不僅僅是表現上的簡潔,並且有著發自裡面的自戀與憂傷。
像個不懂得如何與外界接觸的少年。有些病弱,不養寵物但是偶爾會去喂街角的流浪貓。燒水的銅壺是祖輩在一塊銅板上一下一下敲出來的。

可以在北歐風格的家居裡面,擺放好多兒童用品玩具,擺一座非洲的木雕,感覺都不會突兀。
而在日本風格的家居里,就只能擺放一些沙盤,盆栽。你在裡面擺一堆樂高試試看。


這種毫無營養的回答實在不配贊,匿了。


北歐的風格源於自然和手工作傳統,簡潔是他們對自然和手工作傳統理解的表達,而不是他們刻意去追求的風格,另外,北歐設計是很注重理性的,所以造型會比較簡潔,甚至加工生產的流程都要去追求簡單;日本的相對比較內省,他們的簡潔更像是修道士的修行,他們會用複雜的手段去塑造一個簡潔的造型,簡潔是他們在造型上想去追求的一種狀態。設計要考慮的東西很多,IKEA和MUJI都會在成本上考慮很多,簡潔也是節省成本的一種手段。


我對設計啊風格啊這些高大上的東西不太懂,以我很不成熟的理解
日式簡約:沉穩復古
北歐簡約:單調現代

我知道會被噴,但我還是要說,我很不喜歡muji的風格。這種所謂的「小清新」風格讓我有一種被拒於千里之外的感覺,很沒有親近感。這是表面上的原因,嗯,真正的原因是muji吹很招人煩。

不匿,樂折。


本來就是憑直覺比較草率的一個回答,因評論中有人給的指摘,我覺得有必要修改一下:
個人淺見,二者區別的根源還是要看一下分別所處的地域環境。
我對北歐的了解僅來自於從電影和劇集里,感覺那裡的冬天很難熬,夏天短暫,陽光稀少,地廣人稀,資源豐富。人們工作生活雖然多有不便,但毫無憂患感,那裡的人天性比較樂觀或者說沒心沒肺,一年裡常有大把的悠閑時間享受生活或者說無所事事。
所以北歐風的簡約,是為讓使用者省力、省心,工具的使用並不需要動腦,也不需要什麼感受,用的爽比什麼都重要,但是對材料資源的使用並不節省,甚至一定程度上是比較浪費的。
想像畫面:一條北歐鬼佬頂風冒雪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踹一腳把門關嚴,然後拉開雙開門冰箱拎出一瓶啤酒,把身體摔進真皮沙發里,用凍得像胡蘿蔔一樣僵硬的手指按下按鍵寬大的電視遙控器,一邊喝啤酒看球賽,一邊在厚地毯上蹭腳。

日本則是海洋性氣候,我看那裡的姑娘們冬天也穿著短裙,春天更是櫻花爛漫,總之四季分明,大多時候環境上的感受是清爽宜人的吧。但資源嚴重匱乏,外加沉重的生活壓力還有地震海嘯頻髮帶給人隨時會死掉的感覺太操蛋。那裡的人平時拘謹內向,但是大多深藏著細膩的內心。
因此日式的簡潔,更多是對最少材料的最大限度利用,以及通過設計來撫慰人心,通過使用時的儀式感來強調你時刻都鄭重的對待自己的生活和生命。
想像畫面:一小日本兒拉開門進屋,轉身輕輕關好門,再搭上鎖,然後把脫下的鞋端正擺好,這才走去從小冰箱里拿出一罐兒啤酒,「噗」一下拉開拉環,灌上一大口,然後一定要發出「嘁——」的一聲。


我想這一點需要從歐洲現代設計的開頭說起,20世紀之處荷蘭風格派最有名的當然屬於紅藍椅,我想學習過工業設計史的同學都應該知道這把椅子,是傢具設計師里特維爾德受《風格》雜誌影響而設計的。里特
維爾德的紅藍椅對包豪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紅藍椅於1917-1918年設計,當時沒有著色,著色的版本直到1923年才第一次展現與世人。


這款紅藍椅具有激進的純幾何形態和難以想像的形式。在形式上,是畫家蒙德里安作品《紅黃藍相間》的立體化翻譯。該畫家以利用處於不均衡格子中的色彩關係達到視覺平衡而著稱。

一戰之後由建築設計大師格羅皮烏斯創立德國包豪斯的誕生開始,現代設計就已經走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不過說下面之前不得不說他的老師貝倫斯對於現代設計不僅僅是最早的現代設計的先驅藝術家,也培養了三個學生,這個三個學生是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耶,三個學生佔據了四分之三的建築設計地平線,大神背後的大神。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這些觀點對於現代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長建築設計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少即是多。所以這可以看做現在很多設計師所經常提到的簡約而不簡單的一個相對很早的觀點。


我們從包豪斯教學成果可以看出當時現代設計的一種蛻變的過程,很多的設計開始走向產品功能化,從而誕生了很多即使是現在看來也十分新穎的設計。例如巴塞羅那椅,瓦西里椅這些非常有名的設計,當然巴塞羅那椅是屬於密斯凡德羅的作品,但是畢竟他曾是包豪斯的校長所以我自然可以認為這就是受到包豪斯影響的作品。


而同時期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的崛起讓設計有了更多的人情味。我們可以發現在較早的歐洲的現代設計當中雖然簡約,但是灰冷硬,雖然強調了功能,但是往往透出很強烈的冷格調,這也產生了後來的所謂的高科技風格,就是要走那種冷調的風格。但是斯堪的納維亞設計不同,什麼是斯堪的納維亞風格,二十世紀之處,地處北歐的國家在設計領域中崛起,並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影響十分廣泛的斯堪的納維亞風格。簡稱「納維亞」風格。最值得 一題的是丹麥跟瑞典,特別是瑞典,我們現在很多對於北歐的設計的觀念大都是來自於瑞典設計的印象,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宜家。因為北歐地處靠近北極圈範圍,所以寒冷是必然的,如果人們使用的產品也是灰冷僵硬的或者使用一些不鏽鋼這種材質的在心理上也更讓人感到寒冷,所以北歐的設計特別是傢具的設計就有了很多的創新,例如芬蘭設計大師阿爾瓦阿爾托的扶手椅,就是採用了膠合板這種當時十分新穎的設計材料,原木的材質讓傢具更加的有溫暖的親近感,所以我們及時是現在也能發現歐洲的現代設計特別是50-80年代的一些傢具設計大師更多的喜歡採用原木色。這種親近自然的想法讓北歐的設計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讓一些本事落後的國家一下躋身歐洲強國,這個時候就能夠說道日本的設計就有一些是借鑒了北歐的這種設計思潮。而設計大師漢斯魏格納更是在椅子方面的設計登峰造極,我想他的Y椅中國椅系列可以說在哎設計圈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這種椅子的設計起源卻是借鑒了中國的明式傢具,當然我們不得不佩服中國的古代文人。
但是我們知道,這樣一來歐洲雖然在普遍的思想上形成了簡約的概念,但是又各有各的不同之處,所以同時期的歐洲產生了很多種不同的現代設計作品,而讓日本效仿最多的則就是北歐斯堪的納維亞風格。親近自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親和力。
日本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在日本的建築園林文字等等各個文化方面都有很多的中國印記,所以日本的道法自然,禪意的概念是很濃重的。這點是很多人都有共識點的。當然,日本對於本土的文化的融合的執著的努力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對於東方文化的理解是經過幾代設計師的努力才有今天比較完整的現代美學體系。


我們可以看到現今非常著名的一些平面設計師以及工業設計師例如柳宗理原研哉柴田文江深澤直人黑澤明再有之前的田中一光,都有很強的聯繫性,所以在風格上的接近是很能夠理解的。有機會我們覺得可以去看看原研哉的設計中的設計和白,還有田中一光的書籍,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明白他們之前也是過分的去模仿,注意是過分。很多人提到MUJI,田中一光是原研哉之前的設計領頭人,其實MUJI剛剛開始的時候是想在戰後的日本提供大家一種廉價的生活用品,在經過試水營業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後的MUJI慢慢的走到今天。我們如果自己看到日本這些具有聯繫性設計大師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日本的產品設計很少會有尖銳的線條,更多的是一種圓潤的弧線,而這種弧線就給人更多的親和力,讓人不會有尖銳的抵觸心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特質。而斯堪的納維亞風格則不會有這麼一個非常重要的普遍的做法。

所以其實對於世界設計範圍內來說,現今的日本設計已經被歸類為西方設計,近年來韓國的設計在走下坡,抄日本抄歐美,沒有日本那麼系統的一種設計體系。

所以其實對於世界設計範圍內來說,現今的日本設計已經被歸類為西方設計,近年來韓國的設計在走下坡,抄日本抄歐美,沒有日本那麼系統的一種設計體系。
而日本的設計師對於日本文字的設計師走在了中國設計的前面,中國的字體設計其實還是一個比較low的階段,專門做字體的設計師並不是特別多,這也跟現今並不完善的知識產權有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平面作品中日本的字體設計也有著很厲害的表現。
不管現在日本的設計中提到多少的環保理念,材質的簡單化,其實這些並不是日本的一家之言,所以光從材質上來區分日本的設計跟北歐的設計並不妥當,就算現在中國也有很多設計也有很多的好的材質理念。在建築方面的一些細膩的手法跟產品方面有著很多共同之處,例如我們都很了解的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水之教堂等等,我們很容易發現,日本的設計師真正區別於北歐設計的一種重要特徵是大形態與北歐相同,但是細節之處對於圓潤,自然,以及對稱性是非常強調的。我們很少看到日本一些代表的設計有著非常強烈的不對稱美,或者非常強烈的材質對比。
但是北歐的設計並不這樣,北歐雖然是北歐,但是畢竟人家還是歐洲,歐洲的之間的流通性的頻繁在設計師的設計上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北歐的設計很多的時候喜歡採用相對比較挺的線條來表達設計,日本就相對柔一些。日本的設計在材質和色彩上都不太強調強烈對比,不會出現很多的撞色設計,而這在歐美都是很爽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所謂的素雅就得到很好的表現。
而禪意的表現我更多的認為是日本設計對於中國藝術中很強調的中軸線對稱一種體現,以及對於中國傳到日本的一些圖形化的更為圓潤規整的處理方式。重要的一點,大形態上拜託尖銳。

但其實這些在我們早先的中國古代美術中其實那都不叫事!

但其實這些在我們早先的中國古代美術中其實那都不叫事!
說道這裡我覺得我說下去其實也很難一言以蔽之,但是我覺得再最後還是要說說中國的設計,其實我們現在思考一下,上世紀中國在搞革命,文化上的革命是神馬,大家都知道新文化運動,搞這些運動的人新舊之學都是融會貫通,非常了不起,但是我們後人再回頭來看,那時候過多的否定古代的東西,新學的興起,完全否定舊學,導致的是我們後人對舊學的徹底斷絕,所以我們現在對於古代的藝術文化典籍,真的是接觸到的越來越少,甚至接觸不到,這種副作用我想當年那些大師也不曾料到吧。所以其實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但是我們只是沒有去發現
當然了,中國的設計想要崛起也需要走模仿到創新再到自我成型的大道,試想當今的設計大國,德國美國不也是從抄襲起家,這種抄襲讓當年的大英帝國非常不齒,日本也是這樣,我們中國也會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成為真正的東方設計。雖然現在的所謂的中式設計是那樣的不協調,但是我想經過我們自己的努力,總有形成自己新的設計美學的形成。希望各位同仁共通努力!


首先基於伍建鵬同學的觀點 ,我也來補充下我的想法。
日本和北歐在設計「神」上的截然不同,我認為和兩個地區的環境因素也很有關係。
北歐普遍極寒,外加到「極夜」影響,一年內會有幾十天到長達數月的黑夜,這種不適宜外出的環境造成了北歐人和家人窩一起的傳統,「家」就成為了所有社交活動的核心,於是有了發達的家居和手工製品業。
什麼樣的「家」才能在常年被冰雪覆蓋的匱乏環境里多一些溫馨,多一絲趣味?就地取材,木料、毛皮、石材什麼都可以,保留它們天然的模樣,再披上飽和的色彩,北歐的設計哲學我想就是這樣來的。

日本,
自古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同時也是佛教國家(現在受西化影響,天主教也佔了很大一部分)所以,日本的設計是源自於宮廷的工藝美術的。二戰之後,資源問題變得比之前任何一個時期更嚴峻,面對民眾對基礎商品的大量需求,便宜、易於製造同時又能撫慰人們心靈的產品設計成為主流。


去年哥本哈根設計博物館舉辦的「Learning From Japan」展覽,展示了丹麥和日本設計在這百來年間的發展歷程。根據策展人Mirjam Gelfer-J?rgensen的說法,這兩個國家的人民都很喜愛大自然,在設計上同樣採用自然界的動植物作為設計靈感。

丹麥向日本的學習過程,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19世紀中期)主要停留在圖案繪畫和工藝的層面上。比如這個時期的椅子設計會用上日本特有的織物來做椅面,在陶瓷上也會描繪具有日本繪畫風格的圖案。


Thorvald Bindesb?ll 創作的椅子,椅面的材質和顏色都採用日本的織物來呈現。看起來跟我們今天理解的北歐挺不搭邊的,哈哈。▼


第二個階段要到1950年代,這個時期丹麥已經從形態上的模仿轉向更深的內在層面,從日本的禪宗文化和侘寂美學上得到啟發,以木材作為主要材料,將日本與丹麥的木作工藝去做結合。湧現出許多帶有丹麥獨特美學的產品。

Poul Kjaerholm以摺紙為靈感創作的Folding Stool▼


有趣的是,丹麥雖然學習了日本,卻不止於臨摹,而是將兩者的文化疊加融合,產生了自己獨特的美學,並輸送到全世界,甚至反哺了日本設計。


日本本土北歐品牌CHLOROS,已經很難分辨到底是日式還是北歐▼


北歐家居與日本的不同點

我們今天看有些北歐與日本的傢具,似乎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運用到家居中,還是一眼就能分辨出來的。我在之前的回答如何把家裝修成日式風格? - 草三冉CSR 的回答中有提到過日本人的生活習慣與家居風格的關係。接下來就跟大家來聊聊北歐家居中,那些與日本風格不同的地方。

1.華麗的色彩與印花


北歐人對艷麗的色彩和圖案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愛,從日常穿著的衣服、包包,到燈具、椅子、牆紙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蹤影。大部分北歐家居都是白色牆壁+少量華麗色彩的搭配模式。你肯定會說:「部長,我看到日本風格的搭配也是這樣啊,不要忽悠人好嘛?」好!其實北歐家居的主色調會偏冷色,這樣搭配飽和度高的顏色可以特別突出清爽的感覺。而日本人最講究的是整體的調和,對比跳躍的顏色,他們反而會選擇橄欖綠、棕黃色這種相對「渾濁」的顏色,牆壁也會採用暖白色,這一點我認為跟日本人追求曖昧、溫馨、圓潤的美感有關。

雖然都採用了色彩+原木+白牆+極簡手法,但日式風格偏暖色調(溫馨)而北歐偏冷(清爽)▼

2.豐富的材質運用與雕塑感的造型


北歐與日本一樣崇尚原木質感,不同的是北歐更擅長利用板材、毛皮、金屬等材料結合他們獨特的工藝,創造出許多經典的家居用品,如果你的家要做成北歐風格當然少不了這些經典傢具。從14年開始,許多商家開始選擇購買傢具大師作品使用權去復刻這些老的大牌傢具,其中不乏經典的北歐傢具。我們今天能夠輕鬆地買到這些北歐傢具也多虧了他們的福。不過從傢具未來的發展來看,還是希望市場能多多推出新的原創傢具作品。

北歐家居中經典的Pony Chair和Teddy-Bear-chair▼

3.多變的家居裝飾


由於北歐的冬季漫長,白天又很短暫,所以北歐人很喜歡在家裡進行社交活動。他們會在家中布置許多溫馨的裝飾品,準備好柴火、蠟燭、香薰和茶點,在晚上和朋友一起圍著壁爐談天說地。也許是因為漫長的冬季讓他們不得不長時間呆在室內,裝點家中的每一處空間成為他們樂此不疲的活動。這一點連追求可愛溫馨氛圍的日本人都比不上他們呢,哈哈。

北歐民眾很熱衷用蠟燭香薰等去裝飾家中的角落,營造浪漫的家居氛圍▼


北歐風格的設計核心源自於北歐民間最豐富、活潑的創造力。他們曾一度去學習日本以及其他國家的藝術形式,但如果北歐只滿足於追求形式,只會成為第二個日本,所幸的是,北歐最後在自己身上找回了最原始的生命力。


北歐設計從日常的印花色彩中找到了自己的獨特美學▼


好的藝術與設計如果有秘密的話,就是回來做自己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一定有一個特色是別人所沒有的。無論是貧窮或富有,只要是親切、自然、不做作的東西就是美的。


最後,更多前沿家居內容分享,請關注公眾號:草三冉CSR,相信你絕對會有收穫!


推薦閱讀:

中國影迷懷念曾參加過侵華戰爭的小津安二郎先生是否欠妥?
如何評價電影《永遠的 0》?
日本動漫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一種文化入侵?我們應當警惕么?

TAG:日本 | 設計 | 北歐 | 斯堪的納維亞風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