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繪畫里的節奏感?
看了教材上說的,但還是不明白。。。什麼輪廓、色彩、線條,這些東西如何可以形成節奏感?
我又來啦·· 樓上的高票講的很多都是傳統繪畫,這邊我特別想講講關於速寫或者說是線稿方面的節奏感。
註:以下都是我自己常年的經驗,總結的不一定對,但是可能對畫畫的同學有一定的幫助。
節奏感首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就好像你看一部電影,首先他最基本也是要有開始,高潮,結尾這三個部分組成的。如果節奏掌握不好的話,會讓人看著感覺特別不流暢或者說是特別平淡。
畫畫也是如此。
01.畫畫裡面的高潮,可以說是你整個畫面的視覺中心點。是最重要的東西,說白話,就是你要塑造給觀眾第一眼就能注意到東西。
下面這三幅是群像或者說是場景里,不同塑造視覺中心點的畫面
上面這幅中構圖,利用中心的相對留白,背景的相對緊密,把視覺中心點立刻突出出來了。
上面這幅中構圖,利用中心的相對留白,背景的相對緊密,把視覺中心點立刻突出出來了。
這幅和第一幅正好相反,利用背景的相對留白,中心人物大量塗黑,立刻把觀眾的焦點聚焦在這個黑褲子少年上,第二個是那個黑白條人物,三個是背景(層級關係)
這幅和第一幅正好相反,利用背景的相對留白,中心人物大量塗黑,立刻把觀眾的焦點聚焦在這個黑褲子少年上,第二個是那個黑白條人物,三個是背景(層級關係)
這幅其實作者利用了這個帳篷的透視延伸,就是說整幅畫裡面有一個隱藏的中心點,而主要人物正好相對站在這中點上。
這幅其實作者利用了這個帳篷的透視延伸,就是說整幅畫裡面有一個隱藏的中心點,而主要人物正好相對站在這中點上。
群像畫的節奏感,可以說一級重要的東西,視中心。 你可以利用疏密關係(01 02)這裡不管是塗黑,留白,還是用調子灰度,
一定要你的主視角和其他層級關係有一個整體完全的不一樣
一定要你的主視角和其他層級關係有一個整體完全的不一樣
一定要你的主視角和其他層級關係有一個整體完全的不一樣(說三遍)
注意不要陷入細節,在大關係上一開始就要有明確的分開。
第二種就是利用透視,你可以利用建築,利用人物本身的透視關係,
將你的主要想塑造的人物放在畫面的集中消失點
將你的主要想塑造的人物放在畫面的集中消失點
將你的主要想塑造的人物放在畫面的集中消失點(說三遍)
當然你要是把上面這兩點結合在一起,你的畫可能不僅節奏感好,而且視覺衝擊力也會相對加強。
上面這幅圖採用了前景和遠景用了不一樣的灰度區分,最前面的草採用了純線的方式,和中間灰度的人物又一次做了區別。
上面這幅圖採用了前景和遠景用了不一樣的灰度區分,最前面的草採用了純線的方式,和中間灰度的人物又一次做了區別。 所以是 白,灰 (灰色為視覺中心點),黑三個層次,其次所有的主角視線和畫面延伸消失點都在遠處的建築物上,所以給畫面一種無線延伸的感覺,而並不是一個單調的平面。
關於這個建議可以多去看看魚眼鏡頭,也就是畫面本身是一張紙是一個平面,但是你生生把它想成一個球體,當成曲面去畫。
繼續補上
02.單張畫面里的節奏感
單張其實比群像類的更容易塑造節奏感(因為刻畫的東西少,把控起來相對容易)。
相對來說每個畫手的線感,線條運用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怎麼用線,可以大致分為這四種,1純線(可以說白描) 2相對的灰調子 3幾乎接近素描稿,裡面有很多的明暗光影的處理 4大面積塗黑,暗部幾乎高度歸類為黑色,亮部幾乎高度歸類為白色。
上面這四幅圖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詮釋。
上面這四幅圖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詮釋。
01.純線 如果你用線的話,你要利用線的疏密來塑造節奏感,比如關節,轉折的地方,可以緊密起來,其他地方乾脆放掉。頭髮你可以用密畫法,根根分明,也可以完全放掉,只勾外輪廓。
02.相對灰調子 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方式,快速,又可以分出層次,你可以在陰影,或者用灰度簡單表現出衣服的質感,比如褲子是暗色,衣服是淺色,那就是直接速圖。
03.素描 素描應該所有裡面的最難得,因為是考驗基本功最多的,你平時的毛病可能直接就在畫面里暴露出來,但是素描稿可能要注意一點就是光影。 取一個最重要的點著重塑造,畫的最細,光影對比度可能最細膩,其他地方相對放掉。 你畫面的節奏可能馬上就會凸顯了。
04.大面積塗黑 這種的視衝擊可能最大,但是一定要高度概括,黑色的地方開始一定是明暗交界線,暗部一定要高度統一,不能東一塊,西一塊,可能看起來會很亂不整體。見下圖。
看褲子的刻畫,幾乎就是明暗交界線一分為二。
下面這種黑色是用來表現質感的,加上簡單的暗部小調子就可以了。
03 留白 其實上面很多圖已經有留白了,如果你細心的話是一定可以看出來
留白其實還蠻重要的,主要是為了畫面透氣,也有可能給畫面做出一個強烈的對比。
最後 其實畫畫的節奏感其實就是疏密,虛實,明暗的一個結合, 你結合的好,節奏感就好,和看了一個好的電影,高潮令人暢快,開始結尾也不是那麼搶鏡,反而和高潮部分互相襯托,互相呼應。 畫面所有的部分都是為了整體服務的。
說的最簡單其實就一句,全都畫的很細緻等於沒有,全都很潦草也等於沒有,細緻和潦草的結合才能相對塑造出一個比較平衡的畫面,也就是節奏。
最後一個線稿的韻律感也是很重要的東西,如果你知道什麼是韻律感,那你就能知道 希勒的畫為什麼那麼美了。
再放幾張我自己的畫(不要臉)
-------------------
更新於2107 0804
被評論吐槽了我的弓箭透視,我的確是連蒙帶猜畫的,因為我不知道真正的複合弓是什麼樣子,工業造型我理解起來確實有點吃力
最近又畫了一幅比較完整的畫,
草稿更能體現節奏感,清稿是為了上色方便,由色彩來帶節奏,所以把有些素描關係直接去掉了,你們可以感受一下。
問題太大了,挑著了解的地方說一點個人理解。
節奏是構成音樂的三要素之一。在音樂中,節奏感表現在節拍的強弱感,速度及拍感的穩定統一還有合乎邏輯的非均衡節奏。
而在繪畫中,節奏有著相同重要性的地位,與音樂不同,是通過視覺感知並且具有一定抽象性的意向。畫的節奏一定上體現了畫家抒發情緒的審美傾向。
1)形
形作為一幅畫的基壘,形有有著太重要的作用。
有史前盧浮宮之稱的法國拉斯科洞窟崖壁畫初步體現了線條的意識。
有史前盧浮宮之稱的法國拉斯科洞窟崖壁畫初步體現了線條的意識。
威廉·賀加斯在《美的分析》一書中這樣寫道:直線只是在長度有所不同,因而最少裝飾性。直線與曲線結合,成為複合的線條,比單純的曲線更多樣,因而也更有裝飾性。波紋線,就是由於由兩種對立的曲線組成,變化更多,所以更有裝飾性,更為悅目,賀加斯稱之為「美的線條」。
蛇形線,由於能同時以不同的方式起伏和迂迴,會以令人愉快的方式使人的注意力隨著它的連續變化而移動,所以被稱為「優雅的線條」。
尼古拉·費欣 速寫
尼古拉·費欣 速寫
形的節奏可以表現在每一根線條上面,線條的穿插呼應,強弱虛實,方圓曲直,疏密聚散都是構成的因素,簡而言之,一般剛剛學畫的人不太可能能夠畫出既表現了結構又能夠看上去舒服的線條,這時候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你的每一條線並不真正在結構點上面,而光線的了解不足也時你不能將線條的邏輯把握清楚。
節奏感更是一種捕捉畫面中點、線、面中韻律、趣味的直覺。
2)明暗
當對象表面被光照射將會形成黑、白、灰不同的面,通過對這些明暗變化的刻畫,可以表現出物體的基本特徵。這些特徵不止表現在物體的形體,還有情感等方面。
最初畫畫時,你可能總會聽到老師說,灰了。事實證明,剛接觸畫畫(甚至是畫了很久)的人一般畫面中只會存在兩個色域,即白和灰,大家不敢去刻畫暗面總感覺似乎就一下子就怕畫重了,其實還真的差得遠。因為將時間浪費在灰色部位的描寫而放棄掉黑色部位現在想起來太蠢了。
魯本斯 素描
魯本斯 素描
這幅畫雖然只有少量暗部面積,但依靠強烈的對比,依然表現出極強的分量感。就像剛學畫時我的老師教過我,一張畫你開始畫的那一刻,要保證你在任何時候停下來它都能保證一個清晰的黑白灰界面,即不管什麼時候停筆他都要是個完整的畫面,這樣一般就不會出現黑白灰不分明的問題。
而均衡整個畫面中的黑白灰關係則是塑造節奏感的方法,就像音樂一樣,一曲過後你能很清晰的聽到拍子強弱,各種樂器的配合,而畫也是這樣。
光影的明暗虛實與角度變化可以體現物體的體積感與空間視覺形象。
光影與陰影的關係通過設計,可以根據畫面需要來變化這些明暗色塊。
弗朗西斯科·德·蘇巴蘭《聖·方濟各的沉思》1639
倫勃朗《浪子歸來》1669
倫勃朗《浪子歸來》1669
光影不僅僅是簡單的陽光照射,陰影也不僅僅是簡單的黑暗無光,矚目的陽光下,畫室滿室的白熾燈下,瑩瑩的星光下,小酒館微微的燭光下...不同的光線表達著不同的情緒,畫家通過對光線的把握也一定向的把握了整體畫面的情緒與韻律。
3)構圖
西班牙畫家 路易斯·里卡多·費雷羅
西班牙畫家 路易斯·里卡多·費雷羅
丟勒《自畫像》1500
丟勒《自畫像》1500
自畫像有67×49厘米,肖像的姿勢不偏不倚地呈三角形正面展現,構圖為半身像形式,每一部分都細緻地描繪,以鑽研物體在一定空間的光感現象,力求形象具概括性,條理性,連被畫者的內心世界也都是平衡的。由於他的探索過於偏執,這裡也暴露出形象的惶惑感。
《三體2》中曾描寫過一幅庄顏的畫,大劉作為一個典型理工思維的人,但在他的審美中將構圖中的留白定義成一種美的極致。
這時太陽已經西斜,周圍的雪坡處於陰影中,純凈的雪呈現一種淡藍色,似乎在發著微弱的熒光,而遠方如刀鋒般陡峭的雪峰仍處於陽光中,把燦爛的銀光撒向四方,這光芒完全像雪自己發出的,彷彿照亮這世界的從來就不是太陽,而只是這座雪峰。
「好了,現在畫里都是空白了。」羅輯伸開雙手轉了一圈說。
庄顏欣喜地看著這潔白的世界:「羅老師,我真的畫過一幅這樣的畫!遠看就是一張白紙,畫幅上幾乎全是空白,近看會發現左下角有幾枝細小的蘆葦,右上角有一隻幾乎要消失的飛鳥,空白的中央,有兩個小得不能再小的人兒...這是我最得意的作品。」
把握畫面中的合理比例,大面積留白可以很美。同樣,畫將面飽滿的溢出來也同樣是另外一種美得方式。比例是重點。
4)色
因為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色彩並不顯示他們本來的樣子。----萊昂納多·達·芬奇
色彩結構與搭配可謂是畫之靈魂,
曾和朋友爭論過:在一個糟糕設計或是一副畫中,只能改變一個元素的話,最重要,最能夠扭轉這幅畫的關鍵點是什麼。我認為是色彩。
我試著想像一些這樣的作品出來,然後打亂它的元素,一個一個的換著去看,或是想像一堆亂七八糟的設計,再想辦法去改變,果然,改變色彩是最好的方法。
人是視覺動物,對色彩的直覺選擇是天生的。色彩是最簡單直觀的視覺表現。
但是色彩的運用也是有規矩的,記得劉禹錫說過 在此為美兮,在彼為蚩。顏色的所處不同位置與顏色不同的變化也是把握畫面中的節奏的重要方面。
節奏即是呼吸,即是畫的心跳和脈搏。
在我認為這些都是畫面節奏的重要組成部分。
才疏學淺,瞎說一氣,不對的地方謝謝指正。
... ...
謝邀。2月27日更新重要內容,利用節奏感解釋世界未知之謎。
給我5分鐘,不僅解釋節奏感,還附送(幫你打通抽象和具象的)福利。世界之謎在最後。
好多答覆都把節奏感這個東西神秘化了。其實這個內容是基礎的知識點。
@安李 的答覆是有道理的。但個人覺得還可以拓寬一點來談。
因為在出差,不方便編輯內容,所以不詳細答覆。這裡只談幾點。
1、節奏感主要體現在構圖上。
關於這個問題,可參看《構圖基本原理》(印象里是這個書名)。
這本書里對畫面的節奏及韻律的問題作了比較詳細的講解。
可以找一本《平面構成》看看,可以有初步的理解。
所以,如果只是在具象的畫作里來談節奏感,對於沒有美術基礎的朋友其實是理解不方便的。
簡易的做了兩張圖,湊合著看。
圖一:簡單的節奏整齊劃一。優點是容易體現出嚴肅、莊重、力量感……這些感受;缺點是容易顯單調。
圖一:簡單的節奏整齊劃一。優點是容易體現出嚴肅、莊重、力量感……這些感受;缺點是容易顯單調。
這種案例有很多,比如故宮的門釘,閱兵式的場景。都是單純的節奏給人帶來的感受。
故宮城門釘。
故宮城門釘。
節奏的變化方法和規律是什麼呢?藝術家是運用什麼方法讓畫面變得更生動豐富的呢?圖二:這個圖講解了節奏的變化方式。可以看到,隨著間距、高低、大小這些元素的加入,畫面逐漸變得豐富起來。
圖二:這個圖講解了節奏的變化方式。可以看到,隨著間距、高低、大小這些元素的加入,畫面逐漸變得豐富起來。
由此也形成了韻律。
這些元素的增加可以打破畫面的單調感,使畫面生動活潑;但缺點是一旦控制得不好就顯得混亂。
案例:
齊白石作品。看,每個櫻桃的位置都很講究,疏密關係非常好看。並且還要注意櫻桃的把兒,作為線條出現在畫面里,同樣在節奏上非常講究,顯示出了韻律美。
齊白石作品。看,每個櫻桃的位置都很講究,疏密關係非常好看。並且還要注意櫻桃的把兒,作為線條出現在畫面里,同樣在節奏上非常講究,顯示出了韻律美。
案例:很多朋友說看不懂抽象畫。
很多朋友說看不懂抽象畫。
大家看看這張,冷抽象的代表作。
在被歸納為水平和垂直兩個維度之後,畫面卻絲毫沒有單調簡單的感覺。怎麼做到的呢?
大家把紅色塊、黃色塊和藍色塊分類來看,會發現它們的安排是有講究的,它們按照疏密關係進行了安排,大小和位置都很講究。
正是因為這些處理,畫面不但不單調,反而非常活潑。
這張畫的名字叫《百老匯爵士樂》。你看,大師是這樣來表現他的感受的。是不是很有意思?
這種寫實的畫面里藏著什麼樣的抽象的秘密呢?韻律感如何體現的?
這種寫實的畫面里藏著什麼樣的抽象的秘密呢?韻律感如何體現的?
大家把眼睛眯起來,會發現每個面部都是一個亮色塊(這就是在具象繪畫中提取抽象元素)。然後,把這些亮色塊和我畫的圖二結合起來看一下,會發現什麼?
是不是發現大師在這些色塊的疏密關係上做了精心的安排?
不僅是臉部,大師還對白襯衣的位置和亮度做了很漂亮的安排。
這就是先懂抽象再看具象。
這裡的一個重要提示就是:一張好的寫實風格的繪畫如果僅僅是"畫得像",這還只是停留在審美的初級階段。它必須還要對抽象的因素做出歸納和處理,才是一張"藝術作品"。
當然,畫面的節奏和韻律感還有很多方面。
我只簡單談了兩個方面。
繪畫的基本元素是:點、線、面。
當然,還有色調和肌理這些其他元素。
——————說好了解答未知之謎的————————
上圖
右邊這貨跳起來是要做咩?
顯然,無人能解釋,這是世界未知之謎。
朋友圈裡很多人也在問這個問題,但沒人能解釋。
不怕,幸虧這個世界上有美術!
學了美術就能解釋這些奇怪現象。
我來了!!!!
你看左圖,如果他不在畫面里,整個畫面將顯得失衡。
所以他來了!!!!
所以他來了!!!!
所以他來了!!!!
右圖!
畫面立刻變得平衡!!!!
撥開迷霧之後,現在明白了?
答案是:
他是個藝術家!
其實將畫面中各個元素(明度,色相,純度,大小,虛實等)進行合理分配,突出重點,產生呼應,增強趣味
其實小朋友畫畫也知道用某種方法來使畫面生動。比如畫一個大蘋果,在旁邊就畫個小櫻桃。或者畫一個紅蘋果,在旁邊加一個青蘋果。雖然很簡單,但這就是節奏感最基礎的體現形式。
大小,虛實,明暗,色相,都可以產生對比,在畫面中不同位置進行合理安排,區分主次,呈現出的律動和主次,就是節奏感。
===================================================
半夜看到這個題,本來打算去玩輻射4的,答題慾望一下就來了。。。
我再補充一下吧
剛畫的,很簡陋,主要是表達一個意思。
圖1 就像兩個複製品一樣,沒有任何變化,非常死板。
圖2. 將一個果子變化顏色,形成色相對比
圖3 加入零碎的小玩意,使畫面產生大小對比
圖4 進行空間上的位移,近大遠小產生空間對比
圖5 空氣透視造成背景模糊,產生一定的虛實對比
圖6 加入玻璃杯(我知道很醜哈哈),產生材質對比
這下我們再和圖1進行對比,將畫面元素安排之後明顯更有主次,也更有趣味性。
這是塞尚畫的靜物,其實看似凌亂,其中還是有很多安排的。
比如果子的顏色和大小對比,啤酒瓶產生的材質和明暗對比,還有從上到下冷色的牆面到暖色的桌面,再到冷色的桌布,這樣的安排就會產生更強的節奏感,因為一幅畫你會先看整體,然後看細節,這種節奏感的安排才會導致你視線的跳躍,畫才耐看,才吸引人。
所以有的時候你看到一幅好的作品,你想多看幾眼,其實是有很深層次的原因的,你可能不太知道為什麼這幅畫好看,其實就是因為這幅畫有對比,有安排,有呼應,產生了節奏感。
如果我們把果子的大小和色相對比全部取消
我們就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絲毫沒有生氣,我們在看的時候,也不會有視線的跳躍,這樣的畫就少了一些節奏感。看起來就很死板。
其實除此之外,各種繪畫方法還有各自的特徵,比如有些油畫在細緻刻畫的部分會堆砌的很厚很厚,或者水彩在乾濕度上也有產生對比。設計也是一樣,很多海報雜亂無章,非常不入眼,這也是因為節奏感把握不好,沒有主次,沒有呼應,導致視覺沒有集中點,因此也就變得平庸了。
深夜答題,發表一點自己淺顯的心得和看法,不一定完全正確,歡迎批評指正。看到很多答主都以西畫為例,而且羅列了一大堆理論+_+
我看到題目最直觀的想法,就是把中國古人畫的各種
水 給大家展示普及一下
至於從中能否看到節奏感,見仁見智唄^_^
~~~~~~~~~~~~~~~~~~~~~~~~~~~~~~~~~
宋人多作波紋(魚鱗紋、網巾水等),有沄沄之態。
△ 宋人《江村圖》
△ 宋人《江村圖》▽ 局 部 放 大
△ 宋·楊士賢《赤壁圖》
▽ 局 部 放 大
~~~~~~~~~~~~~~~~~~~~~~~~~~~~~~~~~~~~~~
元明之人在宋人的基礎上,加以發揮,各具風格 ↓ ↓
△ 元·王蒙《具區林屋圖》局部
▽ 局 部 放 大
△ 明·陳洪綬《黃河巨津》
▽ 局 部 放 大
△ 明·陳洪綬《溪石圖冊頁》
▽ 局 部 放 大
~~~~~~~~~~~~~~~~~~~~~~~~~~~~~~~~~~~~~~~~~~~~~
再看看近代大師之作,也是各種風流!
△ 陸儼少《魚龍回夜水》
▽ 局 部 放 大
~~~~~~~~~~~~~~~~~~~~~~~~~~~~~~~~~~~~~~~~~
聽說國畫系的學生都會以水法起手,可以鍛煉臂力、腕力、氣息,能直接感應到中國畫的用筆和節奏,好處多多哇~~
「網巾水」是中國畫里最基礎的水法,也是變化起來最精彩的。畫論有云:
「其法貴腕力長而勻,筆勢軟而活。」
如果大家也想體會一波中國畫的節奏,不如動筆從水開始畫起來吧!^_^
熟悉我答題的同志們一定知道,我一般習慣放一張鎮樓圖。^_^
YES, 大名鼎鼎的馬遠《水圖》是也!
這個問題很大,但是我覺得題主的真正意思是「為什麼畫面中有節奏感會美?」
這個可以牽扯到很多美術上的最基礎也是最複雜的問題,即構成。
@李安@綠皮 我覺得他們都說的對,我來分享下我的觀點。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為什麼上面的會比下面的舒服自然呢?答案就是你所說的節奏。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為什麼上面的會比下面的舒服自然呢?答案就是你所說的節奏。上面的是有疏密關係的分布長短長長短短長短短長這樣,這就是一種節奏,由此可以類比出超級賽亞人的頭髮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了。
有大有小有長有短,這種暗合著某種規律,但是又不全然是一成不變的節奏感會讓我們感覺很舒服。
這只是節奏在畫面中一種小小的用法。如果你學過素描,老師在說構圖的時候一定說過畫面要有主次吧,如果是一個罈子3個蘋果讓你畫,罈子和一個蘋果放在一起,另兩個蘋果稍微錯落一下應該是最經常用的構圖,這是為什麼呢?
前人的辦法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這種構圖雖然不夠新穎,但是它穩定,就是因為這種「節奏感」。即是疏密疏 。
讓我們看看大師的畫面構圖吧
塞尚的一幅畫,為了排除色彩構成的干擾我去掉了顏色(顏色也是有節奏感的先不提),我們只看構圖 疏密疏密密疏密疏 是不是和上面的長短長短之類的很像呢?
再來看看倫勃朗的人物肖像畫我用白筆大略的標示出縱向上的這幅畫有疏密(起伏程度)關係的地方,不知道你感覺出來了沒有,人體為什麼是美的?因為人體的節奏感很美。
我用白筆大略的標示出縱向上的這幅畫有疏密(起伏程度)關係的地方,不知道你感覺出來了沒有,人體為什麼是美的?因為人體的節奏感很美。
節奏的運用在設計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節奏能讓設計十分精彩,我不知道你玩不玩WOW,如果你玩且細心的話,你會發現WOW裡面的地精ORC的路障都很有意思,其中要麼有根斷的要麼會有根突出來,這就是為了打破沉悶的節奏做出來的改動。
其實你仔細去看好的設計好的畫就都會發現這種「這種暗合著某種規律,但是又不全然是一成不變的讓我們感覺很舒服的節奏感」 無處不在。
以上所說基本是造型上的節奏感,其他色彩的冷暖啊,光影交織等等等等請自行推敲。其實道理都是一樣的。
大致說這麼多吧,想到什麼再補充
引用大一設計課程的內容:
主要有線性、重複、交替、流動與階段(層級)。
望有所幫助。
Rhythm
Rhythm is the repetition or alternation of elements, often with defined intervals between them. Rhythm can create a sense of movement, and can establish pattern and texture. The presence of rhythm creates predictability and order in a composition.
Rhythm depends largely upon the elements of pattern and movement to achieve its effects. Rhythm in visual composition is very similar to the concept of rhythm in music. The difference is that the beat is sensed by the eyes rather than the ears. It leads the viewer/listener through a composition moving easily from one detail to the next.
Rhythm can be created in several of ways.
Linear Rhythm
Linear rhythm refers to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of the individual line. Accomplished artists have a recognisable manner of putting down the lines of their drawings that i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characteristic gesture used to make those lines, which, if observed, can be seen to have a rhythm of its own. Linear rhythm is not as dependent on pattern, but is more dependent on timed movement of the viewer"s eye.Repetitive Rhythm
Repetitive rhythm involves the use of patterning to achieve timed movement and a visual "beat". This repetition may be a clear repetition of elements in a composition, or it may be a more subtle kind of repetition that can be observed in the underlying structure of the image.Alternation
Alternation is a specific instance of patterning in which a sequence of repeating motifs are presented in turn; (short/long; fat/thin; round/square; dark/light)Flowing Rhythm
Rhythm has been us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art". Cave artists effectively employed rhythm in its various forms to create a. steady "beat" that pulls the viewer"s eye through the artwork". In the example above the cave artists utilised a flowing rhythm to pull the observer"s eye through the work in a flowing manner.
Progressive Rhythm or Gradation
Progressive rhythm employs a series of motifs patterned to relate to one another through a regular progression of steps. This may be a graduation of shape or colour. Some shape graduations may in fact create a sequence of events, not unlike a series of images in a comic strip.
自:Sign in
節奏感在繪畫里往往存在於構圖和顏色關係當中,我們可以根據賞析部分繪畫去體會節奏感在繪畫中的實際應用。
一.存在於構圖中的節奏感
超現實主義女畫家弗里達·卡洛的繪畫作品《兩個弗里達》繪製於1939年,通過對稱的構圖畫出了兩個不同狀態的自己的自畫像。對稱構圖在繪畫里具有平衡穩定的特點,但也會使得畫面相對於沉悶,呆板。
倪瓚的構圖屬於三段式構圖,格調天真筆法疏簡,以小窺大的方式不落俗套。這幅構圖將景物放置在畫面的某一角,屬於不對稱式構圖。不對稱的構圖給觀者以想像的空間,寄情于山水趣味,正如倪瓚自己講的「仆之所謂畫者,不過逸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耳」。
使用不對稱式構圖的還有德國版畫家,雕塑家珂勒惠支。她的作品涉獵生命的諸多主題,如死亡、戰爭以及母愛和生命中的希望與光明。
喬琪亞·奧基弗美國女畫家,她的作品出現的一般是是花朵、骨骸、風景的局部,將這些局部無限放大,使用緊湊的構圖形式,以局部填滿畫面,重點刻畫細節,讓人印象深刻。
《千里江山圖》是王希孟十八歲時的作品,繼承了隋唐時期青綠山水的表現手法,使用了穩定的三角式構圖,呈現出壯闊雄偉的景色。三角式構圖穩定,均衡也是繪畫中比較常用的構圖手法之一。
二.存在於顏色中的節奏感
蒙德里安在繪畫時依賴於自己的視覺平衡感,在不斷試驗中移動線條位置,調整色彩區塊比例。他並沒有像以往的繪畫去描繪世界的動蕩與變化而是去描繪秩序。乍看之下無聊呆板,但由於線條與色彩比例大小的不同與變化,描繪出不同的韻律與節奏感。
約瑟夫·艾伯斯的繪畫里運用理性的幾何方塊表現一種有系統,有秩序的構成形式,但在顏色方面卻出現了感性的表現方式,冷色與暖色之間的對比和融合在平面空間上用聚散的方式推移空間感。
以上簡述,同時,我們同樣可以通過以上作品中的線條以及空間排布、留白等處感受到,藝術作品之中的節奏感。
倘若通過以上文字和大家的回答,仍然無法感受,有一條建議可以幫你感受到這種韻律,便是自己動筆臨摹,你畫畫你就知道了。
望有用,歡迎交流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http://weixin.qq.com/r/BkRfRzjE_2WErXwk9xE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看圖就明白了。
由大到小的圓球,構成了運動軌跡,這種軌跡就是節奏感的一種體現。
若干個有規律的、整齊的圓球排成一行,這也是節奏感的一種體現。
所以說,製造節奏感的要點,就是合理運用點、線、面,進行排列和組合。
不同的排列和組合會產生不同的節奏:
緊張的節奏:舒緩的節奏:
點和面的分布疏密產生的不同效果:
而色彩的節奏感,就要由冷暖關係、虛實關係上入手。
遵循前冷後暖/前暖後冷的規律。遵循純度和明度變化的規律:
=================
大概就是這些。
我覺得前面那幾個答案有點扯遠了。規律圖形不是繪畫。所謂節奏感就是變化,以及作者控制變化的規律,或者我們也可以稱為習慣。節奏感存在於宇宙萬物之中。因為一切物質表現為波粒兩向性。而無論是波性還是粒子性,都是有運動規律的節奏律動。在繪畫上,作者的情緒變化,思維活動,以及對色彩的運用和技能的駕馭,構成了畫面獨特的節湊感。這種規律如果被發現,就像作者的標籤一樣,可以被輕易識別。它區別於繪畫風格的地方在於,節奏感很可能出現視覺上的不一致性,畫風往往有一致性。
不經過專業學習你這輩子不會理解這件事的,說多少也不如實踐最有感受
其他回答都講的很清楚,我想補充一點。
節奏感的形成就是氣韻的體現
借用五代 荊浩 的《筆法記》里提到的六個要點:「一曰氣,二曰韻,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筆,六曰墨。
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把握根本實質,取要點,表達到位)
韻者,隱跡立形,備儀不俗。(自然,融入,不要刻意)
思者,刪拔大要,凝想形物。(立意,構思,投入,提煉)
景者,制度時因,搜妙創真。(形神要兼備,突出重點,立意核心)
筆者,雖依法則,運轉變通,不質不形,如飛如動(靈活運用筆法,你用筆,不是筆用你,筆隨心動,融匯變通,心技合一)
墨者,高低暈淡,品物淺深,文采自然,似非因筆。(不要沉迷於體現你的顏色線條構圖什麼的技術能力,自然而然的去表現你想表達的內容,別顧此失彼)
這六點都可以包含到「節奏感」里,節奏感的形成也是這六點的體現
不過我認為節奏感的體現,最為直觀的當屬「氣韻」
往宏觀上說,萬物的規律,生死,節奏,律動都是氣韻的體現,生命元氣的化生不已,以及天,地,人的圓融渾然也都是氣韻的體現。具體到繪畫,同樣如此。
清代唐岱《繪事發微》里也講到:「氣韻由筆墨而生,或取圓渾而雄壯者,或取順快而流暢者。用筆不痴不弱是得筆之氣也。用墨要濃淡相宜,乾濕得當,不滯不枯,使石上蒼潤之氣欲吐,是得墨之氣也。不知此法,淡雅則枯澀,老健則重濁,細巧則怯弱矣,此皆不得氣韻之病也。他認為,」「氣」和「韻」的表現是不太相同的,氣,主要指的是力和勢的潑戳,韻呢,就是情(人,事,物)和味(感,意,想)的揮灑。
希望可以幫到你。
我覺得節奏絕不僅僅是構圖排布。
至少在音樂中,節奏不僅僅是用來排布段落的,而是音樂一切要素的靈魂。
如果把一首歌比作一幅畫,那麼旋律是線條,和聲是輪廓,編配是色彩。
但即使旋律和聲編配都非常精彩,節奏死板的歌曲也會讓人厭倦。
同樣,節奏也是繪畫的靈魂,是線條的參差虛實,是輪廓的輕重疏密,是色彩的明亮灰暗。
繪畫中的節奏,就是畫家掌控紙筆顏料時的肢體語言和思維方式。
當我們欣賞一副節奏靈動美妙的化作時,畫家創作時的輕重緩急甚至停頓思考,都彷彿回放一樣清晰可辨。
以上是來自八流編曲愛好者和九流美術愛好者的回答。說起節奏我們跟容易聯想到韻律,所謂的節奏或許從音樂的角度切入解釋更容易明白一些,比如你聽一首歌曲,有主歌副歌,高亢奔放和低吟婉轉,有高低音、真假音、輕重緩急音色旋轉變化。如果你說音樂也聽不明白,那可以試試音樂軟體中聲波可視功能,例如下圖:
這兩張圖肯定不陌生吧?當你用眼睛觀看一幅繪畫作品時,試著想想耳朵的功能,畫面上從主題、顏色、線條、尺寸、人物或動物的姿態、神情等等去「聽」,哪些是舒緩淡雅的,哪些是嚴肅的,哪些是狂放濃郁的,那些是曼妙輕盈的,那些是粗笨的。當你意識到這些,就基本認識什麼稱為節奏感了。
我們通過幾張藝術作品來具體分析一下:
《紅葉》劉振忠——資料來自「藝網--藝網-原創藝術品電商購物平台」
從顏色、筆觸肌理上可以明顯感受到畫面的奔放,重重的黑色壓住畫面的陣腳,就像低沉的重音,但不能太多,否則畫面的節奏就變了,試想黑色的線再多出來幾條,便會變得平均,疏密缺少變化,就像音樂鼓點,如果一個頻率同樣力道「嗒嗒嗒嗒嗒嗒」豈不像伐木一樣,只有變化起來「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就像畫面里的點、線、面,大小輕重緩急動起來,畫面才會活躍起來,如果平均,就像白紙塗成黑紙,也就沒有了意義。
Emphasize reality (3)黃昌劍——資料來自「藝網--藝網-原創藝術品電商購物平台」
我們再來看這幅作品,整個物像聚集在畫面中心附近,將它看做一個整體來看,物像本身和背景的畫布就是一個大的對比,這就是一個節奏變化;紅綠兩種顏色在對角上呈現,冷暖互補色又是一個節奏變化;黑色的球體與右側灰白色的兩圓一方達到一種對比平衡,再一重節奏變化;如果將其再拆分開來看,三個小的圓形(一黑二白)和剛才歸於灰白一類的單個方形又是一種對比平衡;畫面上細細的鋒利的線和其它大面積的平面對比變化有一衝節奏變化······當我們用節奏的眼光去看的話,會發現不勝羅列的各種節奏變化,最終還要歸攏在整體的統一節奏里了,以一種對比為主,這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節奏變化,這是基調,就像音樂一樣,一首歌曲始終在一個調調里,如E大調D大調一樣,幾節拍,是搖滾的還是民謠的,這也是最不可忽略的節奏感。
《風景08.5》朱進——資料來自「藝網--藝網-原創藝術品電商購物平台」
看上幅作品,如果我們和最初的聲波圖片對比,會發現有相似之處,更直觀的利於理解節奏感。我們試想,如果將遠處的黑顏色遮擋上,你會發現整個畫面沒有了生氣,就像音樂沒有重音高音,會很平淡。如果將左側大面積的中間色去掉,只剩黑白變化,就會顯得很割裂,畫面協調不起來。諸如種種,我們應當學會分析,將作品整體——局部——細節——整體循環去看,把畫面組合因素分為諸多大小項整合分開混合去觀察,按照節奏的變化逐項分析,多去想多去看,慢慢的就會熟稔於心。
任何一幅完整的繪畫作品或藝術品,當你用這種意識拆分開了去看時它們都是存在的,正是這些隱含的框架支撐起來畫面,並且注意不同的節奏自然就會有不同的情感流露,我們學著概括,提取,整合元素,逐步就能對所謂的節奏感有個比較透徹的了解。
希望能幫到你。
手繪一條直線,再用尺子畫一條直線。
對比一下就明白手繪的那個就是有節奏,就好像樂譜一樣上下跳動,這麼一看節奏不就出來了?而好的手繪可以非常直,但同時非常有節奏,這就是高級的節奏,你表面看不出來,但裡面有微妙的抖動。對比音樂,這就叫天籟,乍一聽沒什麼,再一聽不得了,而且聽不膩。從這個角度來說,尺子畫的也有節奏,只是那個節奏蒼白一些。
截圖自Le Corbusier, an analysis of form
抖動誰都會,但沒有多年功力和胸中丘壑你抖得出這麼漂亮的線條么。
先從線條說起是因為線條的維度低。但真實世界的維度是無限高,無限細的。繪畫的層次也可以從這裡窺見:多維和分維。
前面是在小於2的維度內談節奏。
擴展到大於等於2的維度,就要說疏密,(中國畫為什麼偏向於那麼多留白?)再加上明暗就進入第三個維度,加上色彩就有第四個維度。
說到節奏,除了讓人想到音樂,也會想到舞蹈,其實你可以把書畫看作舞蹈動作的記錄呀。你筆下的抖動不就是記錄了你剛才的肢體動作嗎?所以懸臂練書法是很有好處的。你把手腕按在桌上,你的字只是記錄了你一隻手的節奏,而你把手腕抬起來,用肘擱在桌上,你的字就記錄了手和前臂的動作,如果你把肘也抬起來,力從腳起,由腿及腰及肩及臂及指,你的字就記錄了全身的節奏。如果你能投入進去一些感情,那這種節奏就更動人了。它就像是你在動情的時候說的話,為了打動被人,你說的越好,越是讓人動情深處。
你可以嘗試去隨便聽一首歌,然後用心去揣摩這首歌的情緒、情感、氛圍、甚至是一種生理反應等等這些你能感受到的或者還沒有感受到的感覺,然後你會發現,這首歌突然就豐富起來了,動聽起來了。
一首歌越是能讓人很容易的感受到這些感覺,那麼,這首歌必然在你聽第一遍的時候就會讓你覺得好聽。
畫也一樣,當一張畫能很輕易的讓被人去揣摩出它的線條、色彩、冷暖、構圖、情節的中的美,那麼這張畫一定很受歡迎,讓人喜愛。
其實我是在胡扯,忍不住粘一個 講平面和網頁設計里的 節奏感....
http://www.zcool.com.cn/article/ZMTM4OTQ0.html#jtss-tsina
感覺好多相通~
繪畫中的節奏包含許多方面。
繪畫中的節奏包含許多方面。從用筆來說,在中國畫中有「陰陽相生」、「虛實相生」之論法。它是一對矛盾,有虛則實存,有實則虛生,這樣才能達到「生動自然」。節奏產生於作畫者用筆的揮毫頓挫,
怪石的線條是頓挫的,柳枝的線條是飄逸的,這就形成了視覺上的效果差別,從而產生出一種節奏感。生活中類似的比如
筆直且大透視角度的暖色裝飾物顯得跳躍扎眼,冷色(冷暖色節奏後面說)的梯田蜿蜒盤繞似緩慢爬行的蛇,兩張動態對比很強,形成強烈節奏感,雖不是繪畫卻是畫面,同理。
以上兩張速寫光感強烈,用筆豪放,整體的大筆觸給觀者一種激情,
彷彿能感受到作畫時的那種胳膊揮舞狀態。但粗中有細,
在塑造鼻子眼睛等細節五官時用了細膩的素描調子,粗細結合,也產生了節奏感。
下面再來兩張類似效果的,
對沒錯···第二張是徐克導演的手繪,話說不比漫畫家手繪差了XD,第一張是天野喜孝的插畫,兩者構圖角度都很類似,但細看卻是均有動中取靜,粗中有細~再說素描,每根線都是不能畫死了的。老師常說的要有虛實,不能一根線從頭到尾一樣粗、一樣重,這樣畫出來才會讓整張畫有內容,舉個栗子~
第一張示例沒敢找太清楚的,那畫面太美不敢看。如上說,第一張的就是線條沒變化,造成畫面跟鐵一樣的死板,第二張無論從整體到局部都有著輕重緩急,會給人感覺很輕鬆,畫面透氣,形成節奏美感。
節奏一詞本來是用在音樂上的,指音符的緩急輕重,鬆弛有張,用在素描上就是畫面的黑白灰的對比程度或者線條的輕重疏密的對比等等。
下面說冷暖色;
圖是我自己做配色練習時弄的,這張題目是辨識度,直觀感受就是第一個映入眼帘的是LOGO,其次是眼片(穿鞋帶的地方),再其次是鞋頭和後上圍、然後是橄欖綠的腳面和鞋幫。這同樣也形成了一種節奏,是通過不同顏色的明度來體現,想讓你看哪你就下意識的看哪。
素描中用黑白灰的不同面積體塊也是節奏差別。
再來兩張~
這兩張當時題目是前進色和後退色,
暖色調的顏色屬於前進色。膨脹色可以使物體的視覺效果變大,而收縮色可以使物體的視覺效果變小。顏色的另外一種效果。
有的顏色看起來向上凸出,而有的顏色看起來向下凹陷,其中顯得凸出的顏色被稱為前進色,而顯得凹陷的顏色被稱為後退色。
前進色包括紅色、橙色和黃色等暖色,主要為高彩度的顏色;而後退色則包括藍色和藍紫色等冷色,主要為低彩度的顏色。——百度百科
所以有色繪畫中畫家們就常以冷暖色來形成畫面的節奏韻律,冷暖是要結合才能形成好看的節奏,圖就不貼了,比如陽光下的人臉,受光面是暖色的,暗部的反光一般都是用紫色、藍色等冷色來表現,既符合生活實際,也能豐富畫面,展現好看的冷暖對比色差。
就醬,應該差不多了~圖來自網路,找我我就刪 Σ(  ̄д ̄;) !!
總的來說就是虛實關係吧 物體與物體之間有虛實 物體本身的虛實 投影的虛實 各個物體投影的虛實 表現虛實就要看黑白灰或者是冷暖深淺色調的運用了
什麼是繪畫里的節奏感?
簡單點說:
節奏,先要有變化。
如:
構圖布局,有左右高低之變;
筆墨細節與布置,有鬆緊、繁簡、虛實之變;
光生明暗,有色階之變;
造型,有大小、方圓、正奇之變;
色彩,有色相、明度、純度之變;
再以常見的元素,線條為例:
不同線條間,有長短、曲直、疏密、粗細、濃淡、枯潤之變;
單根線條,也有粗細、輕重、急緩之變…
補充的解析圖(以素描為例):
位置高低、線條長短的變化
單根線條的輕重變化
線條之間的粗細變化,規則與不規則的變化
輪廓線的虛實變化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畫面主體與周邊的繁簡、鬆緊、虛實變化。
各種元素及其變化,不一定要都有,
理順了,統一了,就是好節奏。
這裡「變化」強調的,是避免絕對的均衡及單一;
「統一」強調的,是避免盲目求變,講究相對均衡。
如黃金分割、井字構圖、書法結構等,是幾個最常見的、基礎性的相對均衡。
超過兩個元素的組合,就有變化;
能感知到的變化,就是節奏。
怎麼把握好節奏?
變化中求統一,和而不同。
(此答案適用於有一定藝術基礎,或有天賦的小夥伴…)
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