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現象對中國的影響如何?
近期何時發生過該現象
謝邀~逼格太高,不忍直視。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兩個很重要的氣候異常現象,主要原因是大氣受海溫異常的強迫產生的。上面的圖都很直觀的表示了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年,海溫異常分布的特徵。厄爾尼諾的時候,中東太平洋溫度偏高,其中東太平洋甚至會偏高2℃以上。拉尼娜的時候,在中太平洋溫度的異常偏低。
當厄爾尼諾年時,海溫的異常不僅僅會影響到它範圍內的地區,比如熱帶地區-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秘魯、智力、厄瓜多等;同時會根據天氣的遙相關對較遠的地區產生影響。好吧,這時你會問我,啥是遙相關呢,看下圖:
這是500hPa高度氣壓場的異常分布,可以看到,A-B-C分別是正-負-正。而A剛好是位於中東太平洋,就是厄爾尼諾顯著的地方,前面已經提到了,海洋會強迫大氣發生環流調整,說明這三個地方的變化有同步性,即當A升高(降低),B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這就是遙相關。簡單點說,厄爾尼諾發生,會對全球的氣候都產生異常的影響。如下圖,下圖是丁一匯院士高等天氣學系列講座中的圖,在1997年厄爾尼諾年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除海南,廣東等地的夏季是偏旱的(summer drought),尤其印證了厄爾尼諾對全球的天氣和氣候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這是500hPa高度氣壓場的異常分布,可以看到,A-B-C分別是正-負-正。而A剛好是位於中東太平洋,就是厄爾尼諾顯著的地方,前面已經提到了,海洋會強迫大氣發生環流調整,說明這三個地方的變化有同步性,即當A升高(降低),B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這就是遙相關。簡單點說,厄爾尼諾發生,會對全球的氣候都產生異常的影響。如下圖,下圖是丁一匯院士高等天氣學系列講座中的圖,在1997年厄爾尼諾年時,我國大部分地區除海南,廣東等地的夏季是偏旱的(summer drought),尤其印證了厄爾尼諾對全球的天氣和氣候都有很重要的影響。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年對中國降水的影響非常明顯,見下圖。這個圖應該是用表徵厄爾尼諾指數與降水來做的回歸,可以看到厄爾尼諾對中國區域降水的貢獻,厄爾尼諾年除東北部分地區和南方多雨外,其餘地方都少雨。但厄爾尼諾的次年,有時影響會更為明顯。你還記得98年長江大洪水吧,97年是個厄爾尼諾年,98年就算次年。好像影響中國區域最顯著的要數這一年了。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年對中國降水的影響非常明顯,見下圖。這個圖應該是用表徵厄爾尼諾指數與降水來做的回歸,可以看到厄爾尼諾對中國區域降水的貢獻,厄爾尼諾年除東北部分地區和南方多雨外,其餘地方都少雨。但厄爾尼諾的次年,有時影響會更為明顯。你還記得98年長江大洪水吧,97年是個厄爾尼諾年,98年就算次年。好像影響中國區域最顯著的要數這一年了。國家氣候中心每個月多會有ENSO的公告,感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裡面會具體從各個方面分析未來ENSO的演變動態,最新的公告顯示,接下來幾個月會發生厄爾尼諾。如果真的是厄爾尼諾的話,那麼以後日子裡的降水很有可能會偏少。
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系統監測?診斷?預測?評估
樓上幾位大神對ENSO系統的解釋已經很到位,根據對去年考試壓軸大題的一點回憶,我來對厄爾尼諾對中國的影響做個通俗概括吧:
1.導致我國沿海颱風減少
2.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運動軌跡南移且減弱
3.不規則影響我國東部地區汛期降水量
4.導致東北地區夏季氣溫偏低,影響糧食產量與質量
5導致華北地區全年(水文年)降水減少
樓上答案好多圖……我就補充一下關於何時發生ENSO……
以下網址是美國NOAA的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中心計算的ENSO指數: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樓上已經敘述,EN Nino和La Nina統稱ENSO。簡單理解就是太平洋特定區域的海溫偏高或者偏低。
通常ENSO在夏秋季節就開始發展了,在冬季達到鼎盛。而因為ENSO現象是5-7年周期,那麼當一次El Nino/La Nina現象開始之後,就可能會持續1-2年。
請看剛才我給的網址。
(我隨意翻譯的)這個指數的意思是:在Ni?o 3.4 區 (5oN-5oS, 120o-170oW),按照連續三個月的距平大於+-0.5度為判斷標準,紅色是正距平(海溫 高),藍色是負距平(海溫低。)
表的橫坐標是月份,如DJF是12、1、2月的平均,取首字母,以此類推。縱坐標是年份。
要找發生ENSO的年份,請主要從冬季,即表的右邊看。
最近的ENSO事件是藍色的La Nina。從2010年冬季開始,持續到2012年春季結束。
你問的La Nina事件,最近一次是2009年秋冬至2010年春季。
再多嘮叨一句:ENSO發生對中國不同地區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本次強諾至少沒給2015年中國農業添堵。
」國家氣象中心對外發布2015年度(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全國農業氣象年報,指出今年全國大部分農區作物主要生長季光、溫、水匹配良好,農業氣象災害影響總體偏輕,氣象條件較常年偏好,總體利於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
據國家統計局公告,2015年全國糧食總產比2014年增加2.4%,實現「十二連增」;2015年全國糧食單產比2014年增加1.8%。
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趙秀蘭告訴記者,今年氣象條件總體有利於農業生產,最重要
一點在於水、熱條件匹配好於2014年。2015年,全國農區大部氣溫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高;全國大部分農區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僅新疆東部、江淮東部、
華南西北部較常年同期偏多2成至5成;大部分農區日照時數接近常年同期或略偏少。
「今年,南方地區階段性低溫、雨雪霜凍、陰雨寡照及暴雨洪澇造成部分作物受災,北方部分地區階段性夏伏旱、高溫,秋季後期陰雨寡照,對玉米、棉花等作物生長以及設施農業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從整體來看,農業氣象災害影響總體偏輕。」趙秀蘭說。
具體來看,2014/2015年冬季,北方冬麥區墒情明顯好於去年同期,西南冬麥區大部土壤墒情為近
5年最好。春季,全國大部農區光熱充足,墒情適宜,但南方階段性低溫陰雨寡照天氣、雲南西北部乾旱分別影響了早稻育秧和旱地作物生長發育。夏季,全國大部
農區氣象條件利於夏收夏種、秋收作物旺盛生長和產量形成,但北方部分地區階段性夏伏旱和高溫、南方頻繁強降水及階段性陰雨寡照導致部分地區農田受災。秋季
氣象條件總體利於秋收作物灌漿成熟和收曬、冬小麥和油菜播種出苗與冬前生長。秋季後半段,南方出現歷史罕見連陰雨寡照情況,日照時數達1961年以來同期
最少值,部分地區強降水頻繁,秋收秋種受到顯著影響。
一、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特點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本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從2014年5月開始,已持續21個月。與前兩次(1997/1998年、1982/1983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相比,本次厄爾尼諾事件有三個特點:一是持續時間最長,二是累積強度和峰值強度位列歷史第二強,三是峰值出現時間晚(表1,圖1)。
1.持續時間為最長。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已持續21個月,為1951年以來歷次厄爾尼諾事件中最長。前期發展慢,後期(自2015年4月開始)迅速發展加強。
2.強度達歷史第二強。至2015年12月,海溫距平累積值23.0℃,超過了1982/1983年(20.4℃),略低於1997/1998年(23.5℃)。截至目前,厄爾尼諾峰值強度(月海溫距平最大值)已達2.4℃,超過1982/1983年(2.2℃),僅次於1997/1998年(2.5℃)。
3.峰值出現時間晚。厄爾尼諾事件通常會在當年冬季達到最強,次年上半年結束。此次厄爾尼諾並未在當年(2014年)冬季達到峰值,而是在2015年春季發展加強,11-12月達到峰值。
表1 3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特徵量對比
起止年月長度(月) ----海溫距平峰值(℃) ----峰值月份----海溫強度
1982.5-1983.8 16月 ----2.2 ----1982.12和1983.1 -----超強
1997.4-1998.5 14月 ---- 2.5---- 1997.12-----超強
2014.5—(2016.1)21月---2.4 ----2015.11-12 ----超強
二、本次厄爾尼諾事件造成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1.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受此次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全球2015年平均氣溫高於2007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一年,也造成各地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非洲的南非、衣索比亞等國已出現嚴重乾旱,糧食嚴重減產;夏季,菲律賓、澳大利亞遭受乾旱襲擊,印度和巴基斯坦遭遇極端高溫天氣。12月下旬,美國聖誕節前後出現了異常的暖冬狀況,中西部連降暴雨,中南部遭受龍捲風、暴雨侵襲;南美洲多國遭受強風暴雨發生嚴重水災;巴西中北部遭遇炎熱乾旱;英格蘭北部暴雨和洪水泛濫;日本大範圍出現「暖冬」天氣;北極溫度較以往偏高30℃,一度升破0℃。1月下旬前期,美國遭遇暴雪襲擊,日本、韓國等東亞多國也遭遇強寒潮天氣。
2.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
2015年入秋以來,南方降水偏多,部分地區發生汛情;入冬以來,我國北方氣溫偏高,冷空氣活動少、強度偏弱,導致我國中東部地區霧霾持續時間長、範圍廣;1月21-25日我國遭遇大範圍強寒潮雨雪冰凍天氣。從目前來看,此次厄爾尼諾事件與1997/1998年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對我國天氣氣候造成的影響較為相似。
三、預計厄爾尼諾事件後續影響將更加嚴重
我國汛期發生流域性洪澇、局部乾旱、低溫冷害、強颱風等災害的可能性大。預計汛期(6-8月),超強厄爾尼諾事件進入衰減期對我國氣候的影響將更為顯著,南方洪澇災害可能較重。長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偏多,出現洪澇災害的可能性較大;西北地區東部至華北西部降水偏少,可能出現氣象乾旱;東北中部和南部降水偏多,初夏可能出現階段性低溫冷害。颱風編號和登陸個數可能較常年偏少,但強度偏強。
既然題目針對是厄爾尼諾現象對中國的影響,我想很多答案應該可以被摺疊了(哈哈好賤)
正經說,厄爾尼諾作為一種異常的自然現象必然是對自然環境有最直接的影響,厄爾尼諾的影響一般表現在次年,中國降水帶從南向北移動,直到東北地區,厄爾尼諾導致降水在南方地區停滯不前,我國會出現「南澇北旱」狀況。(也並非必然情況,98年的大洪水不僅是長江中下游出現大洪澇,東北的嫩江、松花江也出現了罕見的洪水。)由97-98年厄爾尼諾帶給我國的自然環境的影響可見一斑:初期,華北、西北和東北出現罕見的持續高溫,南方接著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部分地區出現罕見的「春冬汛」,接著98年長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同時,我國容易在厄爾尼諾年度出現暖冬,東北容易出現冷夏,登陸我國的颱風也會減少。
厄爾尼諾現象如何造成我國今夏的洪澇?洪澇是多方作用的結果,並非單一靠降水就形成,今夏這波強降雨來臨之前,長江流域特別是中下游各湖泊蓄水量已接近飽和,上游及中游的持續性降雨更給中下游地區帶來較大壓力。汛期前的防洪防汛工作的不足直接造成中游部分城市(還不是鄉村)的癱瘓。
圖為7月6號的武漢上空航拍圖,可以看到武漢遭遇史上最強周降雨襲擊,全城百餘處被淹,交通癱瘓,火車站變成「孤島」(via文匯報),總理緊急從湖南嶽陽趕往武漢,試問如此大的一個城市排水系統防汛工作是如何在進行的?七月初就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後期還會有持續性的降雨,如何保障居民正常生活?
圖為7月6號的武漢上空航拍圖,可以看到武漢遭遇史上最強周降雨襲擊,全城百餘處被淹,交通癱瘓,火車站變成「孤島」(via文匯報),總理緊急從湖南嶽陽趕往武漢,試問如此大的一個城市排水系統防汛工作是如何在進行的?七月初就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後期還會有持續性的降雨,如何保障居民正常生活?
說回正題。我國夏季降雨的形成是由於冷暖氣團的相遇,正常年份下,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影響,由北向南的冷氣團遇到南方而來的濕潤的西南季風的影響,在我國由南向北形成持續性降雨。因為兩股氣團勢均力敵因此南方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雨季,又被稱作梅雨。而發生在東太平洋沿岸的所謂「厄爾尼諾現象」又是怎麼翻山越嶺影響到我國?由於大氣環流異常,中東太平洋海水變暖以後,導致大氣產生對流上升,在高空形成自東向西的氣流,在西太平洋產生下沉的氣流,使得副熱帶高氣壓帶效果增強,冷空氣南下,原本正常年份西南季風與冷空氣相遇形成我國南方夏季的持續性降雨,但是厄爾尼諾把太平洋上的暖濕氣流帶到大陸,使得由南而上的暖氣流更強,因此造成更大程度的降雨,形成我國今夏的洪澇。
術業有專攻,由於不是研究氣象或者地理,從經濟的角度,天氣可能影響到股市,厄爾尼諾自然也可能給中國經濟帶來影響。因為厄爾尼諾主要的影響地還是東太平洋沿岸,其他地方屬於波及產生的間接影響,對於我國影響的領域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畜牧業、交通運輸業等。
首先因旱澇災害會影響到最重要的大宗商品——農產品。去年的中國遭遇了「豐產不豐收」,今年減少了播種面積,糧食因自然環境的惡化會減產,導致糧食價格的上漲。同時,厄爾尼諾可能影響到其他大宗商品的價格,比如黃金,1998年值世紀性厄爾尼諾發生,黃金價格大幅上漲,在厄爾尼諾次年下降,個人認為由於農產品或其他作物受損農民虧損可能會拋售黃金,增加手中持有貨幣。其他諸如銅、鎳等有色金屬,智利、印尼菲律賓等地之前受嚴重影響是因為他們是產銅產鎳大國,依賴水電,我國部分有色金屬產地,如因厄爾尼諾影響也主要是在開採方面。
厄爾尼諾帶來的極端天氣,也會影響到中國的物價通脹水平。有分析觀察歷次厄爾尼諾發生年份我國CPI食品分項的表現,發現厄爾尼諾持續期間,CPI食品分項都會出現顯著上行。根據酷伯金融智庫的引用,今年2月份通脹突然條升到2.3%,創2014年6月以來新高,極端天氣是最重要的因素。其中,鮮菜價格上漲30.6%,影響CPI上漲約0.86個百分點;畜肉類價格上漲15.1%,影響CPI上漲約0.65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25.4%,影響CPI上漲約0.59個百分點);水產品價格上漲3.5%,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另外,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放大,自然災害發生必然會加重我國的經濟負擔,對宏觀調控形成挑戰,央行貨幣政策是否會因今年洪澇釋放一定的流動性也是在考慮的範圍之中。進一步,若極端天氣影響全球,美聯儲加息影響我國的市場利率,對國內的金融市場和資產價格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以上,同時需要說明的是,無論農產品還是其他商品,對於價格的變動,氣候因素不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影響的根本還是供給。參考教科書和最近看的文獻,我也再做點補充,如有不對還請告知。
厄爾尼諾是西語聖嬰的意思,所以多發生在聖誕節前後的冬季。一般說的較多的是指傳統的厄爾尼諾,它和大氣緯向環流中的南方濤動(SOUTH OSCILLATION)合成為ENSO。
1.對降水:理論上當厄爾尼諾發生時當年容易出現2類雨型(黃淮流域多雨,黃河以北長江以南少雨),次年多1類(黃河以北多雨,江淮少雨,梅雨偏弱且易有伏旱,江南至華南為次雨帶)和3類(江南多雨,南北兩頭少雨)雨型;而反厄爾尼諾即拉尼娜當年多1類雨型,次年多3類。當然這只是統計的大致結果,年與年之間是有差異的。
2.對西太平洋颱風:因為厄爾尼諾發生時西太平洋海溫偏低,不利於颱風在暖的海表面溫度下形成的條件,所以一般颱風會減少。
3.對東亞冬季風:通過大氣響應過程,厄爾尼諾當年冬季風偏弱,因此不利於寒潮發生,所以容易出現暖冬。
當然,以上情況對於不同年份都有不同表徵,我國南北跨度也大,應該要分區域討論。
註:以上指的厄爾尼諾都是傳統的主要增暖區在赤道太平洋東部的現象,以NINO3區或NINO1+2區的海溫等表示。近年有研究表明赤道中太平洋也有增暖情況,學者一般稱為中部型厄爾尼諾、厄爾尼諾MODOKI、日界線厄爾尼諾等。這種新型的厄爾尼諾以10年以上的年代際周期為主,對我國的氣候影響還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有興趣的可自行查閱相關文獻。
據說今年可能是較強的厄爾尼諾年,這還有待進一步證實。
杭州今年的秋冬雨水多的讓人髮指!
會出現北旱南澇的現象,北方可能會出現極端高溫天氣
河北很少見啊!厄爾尼諾!
好了,今年已經發洪水了。到底是如何導致長江流域洪水的呢?
以上的討論很詳細,也很精彩。我有個問題,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對我國的影響如何討論其滯後效應呢?
棉花漲價
2016年快五一了,深圳還有點小冷
厄爾諾尼現象對我國的影響已經通過持續降雨呈現出來。冬天出現暖冬。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