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騙過我們的名人典故都有什麼?
小時候都被哪些經典故事騙過,比如:愛迪生的那句名言……天才balabala……結果還有一個後綴……看完整句也真是醉了有木有……
————————分割線————————
昨天提了這個問題,沒想到僅僅一天關注和回答的知友增加的這麼快。首先,非常感謝各位知友的顛覆性回答;其次,感謝知友指明了問題的不當之處,也就是關於愛迪生名言的問題;第三,由於題主實在才疏學淺,一些爭議之處無力辯駁,還望知友抱著負責的態度,有理有據神回復;最後,還望關注的知友抱著獨立思考的態度審視問題,不人云亦云,長見識也好,圖一樂也罷,總之最重要的是開心~再次感謝大家!
愛因斯坦數學不好,只考1分。
結果人家是在德國念的書啊!!!!!!
德國的1分是最出色啊!!!!!!!!
我卻拿它當勵志故事好多年啊!!!!!!
還拿它當作文素材寫進了作文啊!!!!
還不止一次兩次啊!!!!!!!!!
用得得心應手啊!!!!!!!!!!
-------------------分割線怎麼弄---------------------
-------------------分割線怎麼弄---------------------我勒個乖乖,上日報了!謝謝各位的抬愛
在好多好多年前,有部港台電視劇《西遊記》
裡面的豬八戒因侵犯嫦娥姐姐而被罰歷經千世情劫。
豬八戒的口頭禪:
自古多情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恰好那個電視劇我看過,
恰好我的同學們也看過,
恰好有次語文考試考這個,
最要命的是語文老師沒看過。
填空題:自古多情空餘恨,______________。
然後,我們全班都寫錯了-_-||
語文老師都驚呆了⊙▽⊙
=============增加===============
我什麼時候教你們這個了!!!
全班都夢遊了嗎!!!
到底是怎麼回事!!!
課代表站起來。
是什麼原因!!!
弱弱的說:
因為,我們看的電視。。。
其實這兩句是兩首詩裡面的。
出自清代詩人魏子安的《花月痕·第十五回詩》
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語自白居易《長恨歌》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比薩妖塔伽利略,落櫻神斧華盛頓,畫蛋煞筆達芬奇,聚光魔鏡愛迪生。
那些年騙過最多人的典故,基本都出自課文。所以錢鍾書說,不識字的被識字的騙,識字的被印刷品騙。像什麼牛頓的蘋果、瓦特的水壺、朱德的扁擔、愛因斯坦的板凳…… 可以說是我們接觸的第一批虛構類文學作品。現在回憶起這些童話,感覺比列寧的梅毒、拿破崙的痔瘡、丘吉爾的黑狗、希特勒的睾丸…… 更加逼真。
當然,我們也不是沒騙過老師。像作文里引用的魯迅名言,雷鋒好事,哪條不是唬得語文老師一愣一愣的?所以說中小學語文,爾虞我詐,大家都是逢場作戲,認真你就輸了。
下面我講幾段相對冷門的,集中在對聯領域,我不說你可能至今還蒙在鼓裡。原文叫《如何杜撰一段精彩的歷史傳奇》,摘自我的讀書筆記《貳聯話》。
◎ 早衰兒童石達開
歷史上最有名的理髮店門聯,莫過於這一副——
磨厲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
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
幾乎所有的對聯書刊都會告訴你,作者是翼王石達開,寫於金田起義前夕,此聯極大鼓舞了太平天國的三軍士氣,體現了農民起義家志在天下的革命情懷。更有甚者,稱石達開家境貧寒,從小以理髮為生…… 讀罷彷彿看了一集《藝術人生》,眼淚都快要掉下來。
關於此聯,我所見的最早記載來自《楹聯續話》,作者梁章鉅(清)是這麼說的:
相傳有一剃髮店,乞聯於狂士者,大書云:磨厲以須,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夫手段如何。數日間,客皆裹足不前,其店頓閉。
那麼問題來了:金田起義是在1850年末,當時梁章鉅都已經死了…… 於是我們只好假設,這個「狂士」是年紀更小的石達開。經考證,石達開生於1831年,而《楹聯續話》刊刻於1843年,所以此聯流傳之時,石達開最多12歲。以一個小學生的年齡,居然自稱老夫,翼王也是相當的早衰。
◎ 喪權辱國李鴻章
況周頤(清)在《眉廬叢話》中講了一個故事:
甲午戰敗,李鴻章前往馬關割地賠款。宴席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惡意挑釁,出了個上聯:「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 諷刺清廷無能。李鴻章猝無以應,憤愧而已。直到第二天,有個平時不被看重的浙江隨員終於對出來:「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總算為大清挽回一絲顏面。
此聯在李伯元(清)《南亭聯話》及吳恭亨(清)《對聯話》中都有收錄:
內無相,外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
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
一時流傳甚廣,據說那位浙江隨員還因此官運亨通。李鴻章則國格盡喪,人人得而唾之。
現在讓我們翻開焦竑(明)所著《玉堂叢語》:
弘治中,虜使語館伴,有一偶語,無能對者,因舉曰:朝無相,邊無將,氣數相將。李公西涯聞之,即口占令應之曰:天難度,地難量,乾坤度量。
弘治者,明孝宗年號也,比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早了四百年。這裡的「李公西涯」指的是大明神童李東陽,安在他頭上的故事不比李鴻章少,所以這副對聯究竟是何人所作,尚難定論。按照目前的主流觀點,我們只好假設出句的日本鬼子,以及對句的浙江英雄,身邊都恰好帶了一本《玉堂叢語》……
◎ 日了鬼了蒲松齡
相信各位看官在小時候,都被灌輸過 「有志者,事竟成」,以及「皇天不負苦心人」這樣的箴言。前一個是東漢耿弇的典故,後一個是大唐鑒真的典故,但將這兩句話安利為座右銘的,卻是一副名聯: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這確實是一副對仗精工、用典雅切的勵志佳作,尤其在後半段還加上了項羽破秦和勾踐吞吳的傳說,相當於連干四碗心靈雞湯。老師們慷慨激昂地告訴你:此乃鬼才蒲松齡之手筆!甚至不乏這樣的小故事:蒲松齡自小貧寒(這措辭好像在哪見過?),屢試不中,於是在鎮紙上寫下此聯,每天激勵自己,破釜沉舟,卧薪嘗膽,終於在72歲考中貢生……
喂,人家蒲氏是淄川世家好不好?人家小松齡18歲參加高考,就縣府道三試第一好不好?人家異史氏的主要精力,都獻給了《聊齋志異》好不好?
據吳恭亨(清)《對聯話》記載,此聯為抗清名將金正希所作:
金又有題書室聯云:……,精氣四射,咄咄逼人。後日之起兵與清軍戰,此聯即其張本。
據鄧文賓(清)《醒睡錄》記載,此聯為前明孝廉胡寄垣所作:
初入學,試下等,憤甚,即登樓讀書,不下梯者三年。自題聯:……,後數年遂中。
圈內比較傾向於鄧文賓的說法。
不料某當代聯家突然在1994年宣布,此聯是他的作品!並稱自己在「拈斷數莖須」之後,方成正果。這尼瑪才是真正的卧薪嘗膽,真正的破釜沉舟啊!蒲松齡如泉下有知,當破棺誌異。
◎ 兩岸使者文佩璋
說起當代聯家,故事未免太多了!可惜佛曰不可說,能成名的或多或少都有點背景。須到二十年後,待主角撒手歸天,必可匯作一部《狗血錄》。
首先告訴大家一個秘密:負責楹聯事務的領導們,大多不會寫聯。想想也正常,足協的大領導,還是打乒乓球的呢!可是問題在於,領導們到地方上考察工作,需要四處題聯啊!根據頭銜不同,一副聯墨的價格在幾千到數十萬元不等。還好領導們都練過書法,有的還相當不錯,所以只需攜帶一名貼身槍手足矣。
話說回來,本節主角文佩璋先生還算是會寫的。文先生是大企業家,世界漢詩協會副會長,華夏國粹文化研究院院士,據傳跟馬英九還有往來,各種頭銜,不一而足。他比較有名的楹聯,是在1999年哀輓曹有貴:
何處覓忠魂,遙知玉宇瓊樓,群仙拍手添今雨;
此間懷故友,久立葦汀柳岸,獨我傷心聽暮潮。
圈內曾熱議此聯,認為前兩分句乏善可陳,但上下結句都很給力,對仗用典皆有可觀。只不過又是雨又是潮的,搞得曹先生跟淹死的一樣。
若干年後,我在台灣發行的《中國輓聯》(1961年版)中讀到殘破的一聯:
輕舟飄一葉,盪八百里洞庭波闊,逸興遄飛,早知黃鶴樓頭,群仙拍手添今雨;
掛劍冷三峰,記四十年酒國風流,豪情如昨,最是烏龍塔頂,獨我傷心感暮潮。 (按,挽溺亡者)
於是我開始相信,文先生跟馬英九可能真的有往來。
◎ 近視丑逼紀曉嵐
人們對於紀曉嵐的印象,首先是鐵齒銅牙,英俊瀟洒,其次得有個土肥圓的和珅作為背景板。儘管歷史上真實的紀曉嵐是個口吃(「河間宗伯奼,口吃善著書」),顏值低下(「貌寢短視」),人丑只能多讀書;而和珅號稱「滿清第一美男子」,身長九尺,爹是軍區副司令(福建副都統),標準的高富帥兼官二代。
紀大煙袋的典故實在太多了,試問劉羅鍋不出,誰與爭鋒?我可以一口氣背誦數十個奇聯妙對,主角都是紀曉嵐,但能坐實的寥寥無幾。民間有了好故事,必須安在紀曉嵐頭上才能傳播,這就是大V的力量。其中有個謎聯非常經典:
黑不是,白不是,紅黃更不是,和狐狸貓狗彷彿,既非家畜,又非野獸;
詩也有,詞也有,論語上也有,對東西南北模糊,雖是短品,卻是妙文。
上聯是個「猜」字,下聯是個「謎」字。
故事發生在乾隆年間的某個元宵,永遠長不大的乾隆爺非得跟大臣們玩燈謎,其他人等(如和珅之流)一定是不行的,必須由紀大才子隨口吟出此聯,眾人屢猜不中,最後揭曉謎底,原來正是「猜謎」二字!妙哉妙哉,龍顏大悅,乾隆爺當場賞賜美妾兩名。
然而真實的版本是:此聯作者是個當代書生,名叫白啟寰,來自安徽。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便杜撰出這麼個故事,發表在報紙上,流傳甚廣。後來漸漸沒人相信他才是原作者,白啟寰只好刊出一封公開信,聲明版權。結果呢?大家依然指指點點:你看這個文抄公,居然連紀曉嵐的名作都想霸佔!
◎ 古墓麗影蘇小妹
作為蘇軾和蘇轍的妹妹,蘇小妹名叫蘇軫(一看就是古人起的),最早見於南宋《東坡問答錄》:「東坡之妹,少游之妻也。」 馮夢龍(明)在《醒世恆言》中記載了「蘇小妹三難新郎」的故事。相傳在洞房之夜,蘇小妹出了個上聯:「閉門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久久對不出來。當時不知道躲在哪裡偷窺的蘇東坡心急如焚,撿起一塊石頭,砸進窗外的荷花缸。秦少游聽到「撲通」一聲,恍然大悟:「投石沖開水底天。」 蘇小妹十分滿意,這才跟他圓了房。
李玉(清)在《眉山秀》里也將蘇小妹描繪得十分蛋疼。當然大多數典故還是源於民間傳說,比如佛印調戲蘇小妹: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豈料蘇小妹才思敏捷,脫口而出:二僧同榻,顛倒四個光頭。說實話,聯是不錯,但這場景真不敢細想……
一女孤眠,縱橫三隻毛眼;
二僧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上下聯結合起來,這就是傳說中的一段忘年異地三角黃昏同性戀啊!要是蘇小妹不點明 「顛倒四個光頭」,誰能想像和尚也玩 69?
不幸的是,儘管蘇小妹在民間的名氣比她哥還大,但蘇大學士在各種場合卻從未提及這位「妹妹」。據三蘇祠的記載,即使蘇小妹曾經出現過,也在蘇軾兄弟很小的時候就夭亡了。
綜上所述,中國有個很不好的傳統,就是文史不分家。《史記》既可以是「史家之絕唱」,也可以是「無韻之離騷」。所以《三國志·管輅傳》看上去好像玄幻小說,而《扁鵲倉公列傳》則是「讀來頗似搜神記」。不過話說回來,世事原本不就是這樣嗎?正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你不本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去思考,人云亦云,永遠呼吸的都是二手空氣。
沒準兒我在這個答案里也騙了你,但你還是不知道。
我小時候的勵志雞湯居然是詩人用諷刺口吻寫的...
初中課本里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最有名的一句如下: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我一直以為這首詩是鼓勵大家堅持自我、不隨波逐流。但是... 詩人是在說人們回顧一生的時候總會把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歸結於過去做一兩個選擇,但其實那些選擇其實根本沒那麼重要,對現在的情況並不起決定性作用。而且當時面臨的幾條路可能之前都有人走過,是我們自己回顧往事的時候騙自己說我們當時做了一個多麼獨特、多麼與眾不同的選擇。所以,上面引用的那段詩歌是諷刺...
這首詩的前面幾節都在強調兩條路如何如何相似("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然後直到「多少年後的某一天某一處」(「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我」才感嘆自己當時選了人跡更少的路,才感嘆這條路如何如何決定了我一生的走向。其實這兩條路是一樣的,「我」之所以多年後會這麼說只是因為想用一些簡單的因果關係來解釋自己的人生髮展(make sense of my life)。
弗羅斯特在他給朋友的信中說很多人都會被這首詩騙,果然我就從小被騙到大...
相關解讀請看:On "The Road Not Taken",Orange Is the New Black on Road Less Traveled: Show gets Robert Frost poem "The Road Not Taken" right.。
其他一些假典故:
拿破崙並不矮,其實他有1米69,在當時完全是正常水平。誤會他個子矮是因為資料上他的身高(5尺2寸)被直接當做英尺英寸,那樣算他只有1米52。而其實應該按照法國當時的計量單位來換算,即1米69。
傳說瑪麗·安托瓦內特(路易十六的妻子)聽說農民沒麵包吃、正挨餓的時候說:「讓他們吃蛋糕吧。」 由此法國宮廷對百姓疾苦的冷漠深入人心,"Let them eat cake / Qu"ils mangent de la brioche"也成為西方經典名言,常被引用。殊不知這其實是盧梭自傳中的一句話,講的是「某位偉大的公主」曾經這麼說,並沒有指出具體是誰,而該書寫成的時候瑪麗·安托瓦內特才九歲。盧梭有可能自己編了這句話,也可能神奇地聽說了中國古代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典故然後嫁接到法國。
「我不同意你說的,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通常被認為是伏爾泰名言。但其實這句話來自S. G. Tallentyre的The Friends of
Voltaire,該書作者用這句話來描述伏爾泰對另一位法國哲學家Helvétius的支持態度。因為這句話是第一人稱寫的,所以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是伏爾泰所言。
參考:http://www.ngv.vic.gov.au/napoleon/facts-and-figures/did-you-know,Marie Antoinette,http://www.voltaire.ox.ac.uk/www_vf/about_voltaire/didnt_say.pdf。
*原本還有一段關於哥倫布,不過好像只有美國人誤認為哥倫布證明了地球是圓的,知乎讀者都沒有這個錯誤印象... 不好意思,那我就把這段話刪掉了。如果想看我原來寫的內容,歡迎點擊Busting a myth about Columbus and a flat Earth。最近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小學生的教材看到了這麼一則故事:
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了,記得我少時讀書的時候也看過,還深深記住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而且當時我學的教輔,明說這則故事出自《後漢書》,還非常誤導性地在文末加了一句:「後來陳蕃舉兵作亂,果然失敗」。
導致我和很多同學,很長一段時間,都天真地以為,陳蕃就只是一個小事都做不好、果然造反未成的小人物、失敗者而已。
後來我翻閱《後漢書》,才發現原文是這樣的:
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也。祖河東太守。蕃年十年,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父友同郡薛勤來候之,謂蕃曰:「孺子何不灑埽以待賓客?」蕃曰:「大丈夫處世,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後漢書·卷六十六 ·陳王列傳第五十六》
薛勤只有「甚奇之」,並沒有吐槽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世說新語》開篇第一句話就是:「陳仲舉(陳蕃)言為士則,行為世范」,《滕王閣序》因此有「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名句。
事實上,陳蕃是東漢名臣,在大多數史書的評價里,他為政清廉,禮賢下士,犯顏直諫,一生對抗專權的外戚與弄事的宦官,剛正不阿,最終為誅滅宦官舉事,事泄遇害。
那麼,「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句話,又出自哪裡呢?
清代文學家劉蓉著有《習慣說》,是這麼寫的:
蓉少時,讀書養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窪,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來室中,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後蓉復履,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後安之。
噫!習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窪適也,及其久,則窪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於是後人以訛傳訛,就將這句話,安在了更為出名的陳蕃身上。
我認為,我們一定要有自己的辨識能力,「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可能是為了說明:成大事者不能好高騖遠,要從小事做起。但「掃一屋」與「掃天下」之間,我覺得並沒有必然的邏輯聯繫。
都說以史為鑒,有時候解讀歷史,常會衍生出誤人的雞湯,對待歷史人物尤其要慎重,不能隨便扣帽子,而三兩言語就以成敗蓋棺論定,好像一個人最後一步走錯,之前每一步都錯了。
以前師長常把韓信能忍胯下之辱與他的成功聯繫在一起,但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何嘗沒有「大丈夫寧折不屈」呢?有「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又何嘗沒有「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呢?
天下的道理,很多時候要因時制宜,並不是顛撲不破的。
最怕的是,為了闡述一個道理,常常帶有傾向性地,去描述,甚至扭曲、編造一件事,使其更符合自己的佐證。那樣,跟現在流行的公眾號雞湯,又有什麼區別呢?
-----------------------------
我是馬賽克先生,曾在體制內外遊走,闖蕩南北,創業數次,甘苦並嘗,目前靠一支筆行走江湖。初來乍到,可在微信公眾號搜索 sirmosaic ,我將在那裡持續發布一些諸如闢謠、刷新三觀的文章,感謝你們的關注。
當然是柏拉圖說:男女生下來被神分開,所以註定要尋找命中的另一半。
這話不是柏拉圖說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想法,甚至這是他不屑的想法。這段話只是出自於他的一份酒會會議記錄《會飲篇》,大家紛紛討論愛是神馬,參會人員有愛少年的,有被少年愛的,然後,都是男的?(? ???ω??? ?)?
這話斷章取義自一位與會人士喜劇家阿里斯多潘讚美同性之愛的段落罷了,他的言論的篇幅,更多的是以他對愛情理解的局限性,烘托出最後蘇格拉底的結論的高大上。大意是:
當陰陽人終於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獲得全整後,兩者僅僅是洩慾。生命與愛欲因繁殖而得以延續。但這種延續,只是在情慾滿足後在一次以生命的形式進行簡單的重複(白眼哦)。所以~男孩紙和男孩紙滴愛才是真感情~(最後蘇格拉底對此言論表示了╮(╯_╰)╭),
亮點在粗體字和下劃線:
阿里斯多潘說,
首先,我必須解釋一下人的真正本性以及人的
變化,因為最初的人和我們現在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們要知道,人本來分成三種,也就是說,那個時候的人除了像我們現在這樣有男女這兩種性別之外,還有第三種
性別,既是男性又是女性。這第三種性別的人現在已經絕跡,但他們的名稱仍保留至今。「陰陽人」這個詞現在只用來表示輕蔑,但過去確實有一種不男不女,
或半男半女的人。其次,先生們,最初的人是球形的,有著圓圓的背和兩側,有四條胳膊和四條腿,有兩張一模一樣的臉孔,圓圓的脖子上頂著一
個圓圓的頭,兩張臉分別朝著前後不同的方向,還有四個耳朵,一對生殖器,其他身體各組成部分的數目也都加倍。他們直著身子行走,就像我們現在一樣,但可以
任意向前或向後行走,等到要快跑的時候,他們就象車輪一樣向前翻滾。如果把手也算在內,他們實際上有八條腿,可想而知,他們能滾得非常快。我
可以說,第三種性別的人是這樣產生的。男人是太陽生的,女人是大地生的,陰陽人是具有兩種性別特徵的月亮生的。為什麼陰陽人的形體和行走都是圓形的呢,這
是從他們的父母月亮那裡繼承來的。先生們,他們的體力、精力、品性也是這樣,所以他們實際上想要飛上天庭,造諸神的反,就像荷馬史詩中的厄菲亞爾特和俄圖
斯。於是宙斯和眾神會商對付人的辦法。他們茫然不知所措,因為他們不想用從前對付巨人的辦法,用霹靂把他們全都打死,如果這樣的話就沒有人會對諸神進行獻祭和崇拜了,但他們又不能容忍人類的蠻橫無禮。宙斯絞盡腦汁,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
宙
斯說,我有一個辦法可以削弱人類,既能消除動亂而又不至於把人全都毀滅。我提議把他們全都劈成兩半,這是一石二鳥的妙計,一方面他們每個人就只有原來一半
那麼強大,另一方面他們的數目加倍,伺奉我們的人也就加倍了。宙斯還說,讓他們以後就用兩條腿直著走路,如果以後再發現他們搗亂,我就把他們再劈成兩半,
讓他們用一條腿跳著走路。宙斯說到做到,把人全都劈成了兩半,就像你我切青果做果脯和用頭髮切雞蛋一樣。切完以後,他吩咐阿波羅把人的臉
孔轉過來,讓他能用切開一半的脖子低下頭來看到切開的這面身子,使他們感到恐懼,不再搗亂,然後再讓阿波羅把他們的傷口都治好。阿波羅遵命把人的臉孔轉了
過來,又把切開的皮膚從兩邊拉到中間,拉到現在人的肚皮的地方,就好像用繩子紮上口袋,最後打了個結,我們現在把留下的這個小口子叫作肚臍。至於留下來的那些皺紋,阿波羅像鞋匠把皮子放在鞋模上打平一樣全把它們給抹平了,只在肚臍周圍留下一些皺紋,用來提醒我們人類很久以前受的苦。這些事
都做完以後,那些被劈成兩半的人都非常想念自己的另一半,他們奔跑著來到一起,互相用胳膊摟著對方的脖子,不肯分開。他們什麼都不想吃,也什麼都不想做,
因為他們不願離開自己的另一半。時間一長,他們開始死於飢餓和虛脫。如果這一半死了,那一半還活著,活著的那一半就到處尋找配偶,碰上了就去摟抱,不管碰
上的是半個女人還是半個男人,按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是一個女人或一個男人。人類就這樣逐漸滅亡。幸運的是,宙斯起了憐憫心。他想了一個新
辦法,把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使人可以通過男女交媾來繁殖,而從前人的生殖器都在後面,生殖不是靠男女交媾,而是像蚱蜢一樣把卵下到土裡。於是,宙斯就像
我說的這樣去做了,把人的生殖器移到前面,讓人們相互抱著交媾。他的主意是,如果抱著結合的是一男一女,那麼就會懷孕生子,延續人類;如果抱著結合的是兩
個男人,也可以使他的情慾得到滿足,好讓他把精力轉向人生的日常工作。先生們,你們瞧,人與人彼此相愛的歷史可以追溯得多麼遠啊,這種愛不斷地使我們的情
欲復甦,尋求與他人合為一體,由此成為溝通人與人之間鴻溝的橋樑。因此,先生們,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半個人,就像兒童們留作信物的半個硬
幣,也像一分為二的比目魚。我們每個人都一直在尋求與自己相合的那一半。男人作為切開的陰陽人的一半,當然就會受到女人的吸引,這些人多數是姦夫;而作為切開的陰陽人的一半的女人也一樣,也會追求男人,這些人多數是淫婦。凡是由原始女人切開而來的女人對男人則沒有多大興趣,只眷戀和自己同性的女人,這
就是所謂女同性戀者。凡是由原始男人切開而來的男人 是男人的追隨者,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和男人交朋友,藉此表現出男子氣來,他們喜歡睡在一起,乃至於互相擁
抱。這種人是國家最有希望的少年,因為他們最富有男子氣質。引導他們追求這種快樂的並不
是縱慾,而是勇敢、堅強、男子氣概,他們歡迎並在情人身上看到了這些美德。以後的事情可以證明這一點,只有這樣的少年長大以後才能在公共生活中成為男子漢
大丈夫。他們自己到了壯年以後,他們所愛的也是少年男子,對娶妻生子則沒有什麼興趣。他們肯結婚的確只是因為習俗的要求,而他們內心則寧可不結婚,只願和
自己所愛的男子長相廝守。先生們,這樣的男子有一種多情的氣質,愛慕男童,依戀同性。因此,當愛戀男童的人,或有這種愛情的人,幸運地碰
上了他的另一半,他們雙方怎麼不會陶醉在愛慕、友誼、愛情之中呢?對他們來說,那怕是因為片刻分離而看不到對方都是無法忍受的。儘管很難說他們想從對方那
里得到什麼好處,但這樣的結合推動著他們終生生活在一起,在他們的友誼中,那些純粹的性快樂實在無法與他們從相互陪伴中獲得的巨大快樂相比。他們的靈魂實
際上都在尋求某種別的東西,這種東西他們叫不出名字來,只能用隱晦的話語和預言式的謎語道出。
所以,不要再發這雞湯了。
當然,藍孩紙和藍孩紙還是可以引用的。。。?(? ???ω??? ?)?捂臉跑開
愛迪生做了一萬多次實驗,終於發明了電燈!
……
讀了研才想明白了,以愛迪生當時的年齡,職務和地位,親手做一萬多次實驗是幾乎不可能的。實情應該是底下養了一群研究生實操,愛迪生提供場地,給錢給儀器,掛了個通訊……
—————————————————————————
更新:
經提醒,以愛迪生的人品,應該是掛了個通訊和一作……
—————————————————————————
再更:
感謝評論區各位的批評和建議!
很多人指出愛迪生做了一千次實驗而不是一萬次,是改良了電燈而不是發明了電燈……呃,那可能大家的小學語文或者作文書版本不一樣~( ?° ?? ?°)?其實,我這裡想表達的愛迪生,是指一些不嚴肅的讀物以及公眾印象中的愛迪生的刻板形象,多少有點失實和誇大的成分,望見諒……
還有,評論區中,愛迪生黨和特斯拉黨,百度黨和谷歌黨,要在人民廣場約架,我對此表示很抱歉。稍微解釋一下,愛迪生在中國人民心中,本來一個人畜無害的形象,這些年來被突然反轉,變成了一個萬惡資本家,形象之急轉直下,一如經歷魏則西事件後的百度;而特斯拉,原本默默無聞,近年被反轉成一個受壓迫的鬱郁不得志的大科學家形象,再加上電動車的加持,儼然一個掌握核心科技的怪geek,而谷歌以阿法狗戰勝人類後,科技領頭羊的形象愈加突出,兩者亦有類似之處。
所以,以百度比愛迪生,以谷歌比特斯拉,純粹瞎扯,沒有別的意思。
此回答有點跑題,主旨在於盤點下那些被斷章取義的典故或者名言之類的,語法搜了下還真的搜到了類似問題
有哪些被後人曲解的古文或古詩詞? - 文學
於兄 @於文博 說是複製豆子大神的,抱歉精力有限實在沒有時間去挨個翻閱,可以的話幫忙找到到底是哪個答案里說的的就更好啦~
嗯,然後很多人舉例有錯誤的,這實在怪備胎柳最近在忙其它的事,也未經考證就複製粘貼了,嗯,把有很大爭議的刪了,留著的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你非要說這句話這麼理解我也沒辦法,反正作者都掛了,死無對證了不是~
原來名言都有下半句的
1、父母在,不遠遊。下半句是 「遊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遊,必須要告知去處。不是平常我們所說的不能離開父母。
2、「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後面還有一句:「硜硜然小人哉」。
意思就是:固執的庸士就是這樣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義。
「硜(keng)硜然」形容淺薄而固執。因此孟子同學直接就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只要合乎道義。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出自《莊子.養生主》一直被許多人用於鼓舞學習者珍惜時間、努力學習,
在這之後還有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意思大概就是說,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學什麼沒完沒了的知識,你真是個二逼傻逼腦殘呀!
4、「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話現在人們普遍理解作為兒女,要為家族續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錯了。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種之說,但孟子說過有五不孝),以不守後代之責為大。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婚了,這就是無後,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古有以帝王為父母一說,三舜的父親對他很暴力,即使這樣他還是很孝順。所以君子們都認為一樣)。和生孩子續香火沒一毛錢關係
。5、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關鍵是後面一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6、遙聞深巷犬吠聲,便有婦人驚覺欠伸,搖其夫語猥褻事。夫囈語,初不甚應,婦搖之不止,則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既而兒醒,大啼。
7、《周易?乾卦》:群龍無首,吉。
呵呵,這與現在所用的完全相反了。
群龍無首,六爻皆動,並非是如某些人所說:指事物處在新生的初級階段,可見連綿不絕的龍身,預示著事物處於蓬勃向上發展的急速發展階段,並且此時龍首還未見,表示事物的最終發展方向還沒有顯現出來,此時怎麼做都是合理的,如果龍首已現,則發展脈絡已清晰,再不按已形成的規則進行就不好了。而是另有其意。龍,陽物也,乃至剛至陽之物,代表了積極、正義、堅強不屈。「群龍」無首,一群「龍」在一起各盡所能,團結互助,忠心不二,積極發展,何須「首」的出現?故曰「吉」!8、「人是生而自由的」,下一句是:「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再下一句是:「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
10、三思而後行,其實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的意思是想兩遍就趕緊去做,想來想去的還不行動你墨跡你妹啊!
11、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12、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14、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原意是:江湖的水都幹了,魚兒都困在地面上,很親切的用口水互相滋潤,顯的仁慈義氣,這倒不如江湖水滿時,大家優遊自在,不相照顧的好。
對我們的啟發是:對於人,對於感情或許也是如此吧。相濡以沫,有時是為了生存的必要或是無奈。「相濡以沫」,或許令人感動;而「相忘於江湖」則是一種境界,或許更需要坦蕩、淡泊的心境吧。能夠忘記,能夠放棄,也是一種幸福。
比爾蓋茨退學創立微軟,成為全球首富。
長大了才知道,蓋茨生於律師之家,家境富庶,爹媽看他太聰明,普通學校根本不適合他,就送他去西雅圖著名的私立中學。蓋茨正是在這所中學接觸到計算機,並且在中學階段就積累了近萬小時的編程經驗。要知道,那可是在計算機剛剛出現不久的年代,這樣的經驗放眼全球也沒幾個人有。
其實別說那個年代了,就說計算機唾手可得的現在好了,有多少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能靜下心來練習編程一萬個小時?所以蓋茨的成功=極高的天賦+極度的專註和勤奮+優越的環境+純粹的運氣。在那個個人電腦開始普及的年代,哈佛對他根本沒有意義,留在哈佛讀完四年完全是在浪費蓋茨的時間。
---------------------------------------------------關於「10000小時」的補充--------------------------------------------------------
有朋友對「近萬小時」存疑,覺得這不可能,我從《異類》這本書里摘了一些內容回答下:
1、蓋茨七年級時轉到私立學校,八年級時開始學習編程,到中學畢業時總共練習編程約5年;
2、當時,華盛頓大學(該大學也在西雅圖)的人組建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出租電腦使用時間給當地的公司,而該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的兒子剛好是蓋茨的學長,於是蓋茨獲得了一個寶貴的機會:幫當地的公司測試軟體,以此來換取使用電腦的時間,蓋茨下課後坐車到該公司做事,直到很晚才回家;
3、後來該公司倒閉,蓋茨很快又獲得了一個機會,幫另一家公司寫軟體,換取上機時間,蓋茨和他的小夥伴花了7個月在這個項目上,一共編程1575小時,換算下來約8小時/天,7天/周;
4、後來有一家叫Bonneville發電站(我看的是英文版,原文是Bonneville Power Station)的機構需要人來幫忙寫程序,又找到了蓋茨,以前蓋茨是翹課出去編程,這次乾脆直接說服老師們讓他不用去上課,專心寫程序,在Bonneville發電站蓋茨花了整整一個春天的時間;
5、蓋茨還曾打聽到華盛頓大學有計算機,但只有在半夜3點到6點之間他能用,於是他就半夜起床,坐車(有時會步行)去華盛頓大學練編程,所以後來蓋茨成功後對華盛頓大學非常慷慨。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什麼???皮匠三個???天吶!!!既生亮何生三個臭皮匠啊!!!
「皮匠」實際是「裨將」的諧音,「裨將」在古代是「副將」,這句俗語原意是指三個副 將的智慧合起來能頂一個諸葛亮。後來,在流傳過程中,人們竟把「裨將」說成了「皮匠」。有一個叫野田聖子的日本女孩,在酒店打工做服務員的時候,領班為服務員演示工作的態度:刷完馬桶之後,喝了一口馬桶里的水。聖子被這種嚴謹的態度感動,不斷努力,成了內閣里最年輕的閣員。
這是個多麼勵志的故事。
後來才知道,野田聖子的家族是絕對的名門望族,祖父野田卯一獲得過一等旭日勳章。這個勳章什麼地位呢?看看有誰得到過就知道了:北白川宮九能親王、伊藤博文、大久保利通、東鄉平八郎、兒玉源太郎、東條英機、松下幸之助......
光一個勳章也許不能說明權勢,一般的官本位國人看其履歷也只覺得牛,而不是牛爆了,野田卯一最高也就是內閣某大臣某長官。但是仔細研究履歷你會發現一個官員在不同的崗位上,都有手下後來成為了首相,這說明什麼?搞不好這麼多首相見到這老頭都要喊聲「師匠」。
當然野田聖子自己才能也是很突出的,但是這個才能裡面,喝馬桶水絕對不是其後來成功的主要因素。
學而優則仕,上一句是仕而優則學。
我見過的誤用最多的句子。必然是紙上談兵!!!!
可憐的趙括,他那時候還沒有紙呢。
百度的說法:
紙上談兵的雛形大約出現在唐宋,正式作為成語最早是在清代,但都是指書生用兵,跟趙括一點關係都沒有。連《東周列國志》也沒有這個說法。
關於所謂趙括紙上談兵的最早記載,應該是《上下五千年》第40節「紙上談兵的趙括」,這是評價趙括為紙上談兵,評價是否正確不提,但這顯然不能認為這個成語源自趙括。
至於該觀點的發明,大概就是《現代漢語詞典》的功勞了,這本書是明確把該成語的出處定義在長平之戰的,依據說不定就是《上下五千年》。
富蘭克林的風箏實驗。
記得小學課本里,就有一篇課文,名叫《天火之謎》,介紹了富蘭克林為了揭開閃電的秘密,不顧個人安危,在雷雨中用拴著鑰匙的風箏進行實驗的故事。以此來表現其為了科學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其實,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
富蘭克林早就預料到了實驗的危險性,所以特地請了個膽大的小伙幫自己進行實驗,結果那個小伙被電殘了!富蘭克林因解開了閃電的秘密而聞名!
真是腹黑!
————————————————————————————————
回答一下評論區的疑問。
這個實驗的構想的確是富蘭克林於1747年首先提出,但他並沒有付諸行動。
第一次進行實驗的人是一個法國青年狄維施(1754年),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對電的應用。他在看了富蘭克林的構想後,大獲啟發,加上富蘭克林在與他的通信中對他進行極力「慫恿」,便二話不說付諸實踐。大家有興趣可以查閱相關實驗資料。
我的原本表述是不太正確的,富蘭克林不是「雇」人做實驗,而是「慫恿」他人做這個實驗,向大家致歉。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
關於哈佛大學圖書館牆上的訓言,流傳甚廣,還因此成了中英對照翻譯的經典教材,還配了一張燈火通明的所謂哈佛大學凌晨4點半的學習情景的圖片。
因此有人專門就此事在哈佛大學圖書館的網站上詢問了管理員,管理員是這樣回復的,As the university librarian, I can attest that no such writings exist on any of the walls at Harvard"s 73 libraries.(大意是作為圖書管理員,我可以證明哈佛大學73個圖書館的牆上沒有這些訓言。)
以下是哈佛大學圖書館網站的問答鏈接
Ask a Librarian: I"ve heard there is a list of proverbs/mottos/aphorisms/reprimands on the wall of a Harvard Library. Where can I see them?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十五句話,值得你銘記終生:
1,一人結紮,全家光榮。
2,一人超生,全村結紮。
3,該流不流,扒房牽牛。
4,少生優生,幸福一生。
5,強姦犯法,不如嫖娼。
6,光纜無銅,偷盜無用。
7,放火燒山,牢底坐穿。
8,寧添一座墳,不增一口人。
9,說好普通話,知音遍華夏。
10,司機一滴酒,親人兩行淚。
11,單反窮三代,DOTA毀一生。
12,哈佛是個好學校。
13,嚴厲打擊纏訪、鬧訪;非法上訪,一次訓誡,兩次拘留,三次勞教。
14,大力弘揚波士頓精神病:紅襪牛逼,揚基傻逼!
15,胡老師英語會傳播艾滋病。
(16,哈佛圖書館上嚴禁亂寫亂畫!)
撒切爾夫人的十句話,也就是喬布斯臨終前的遺言,這些話最早是杜月笙給莫言說的,並且最終被刻在了哈佛圖書館的牆上。所以正如白岩松說的一樣: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並不是只有艾薇爾能看出誰是真正的婊子。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下一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