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為什麼富裕?

他們的經濟模式大概是什麼?在那麼高福利的情況下,是靠什麼支撐經濟的?


地廣人稀物產豐饒,其實並不是北歐富裕的主要原因。

我們來看看北歐國家的出口商品構成:

瑞典前十大類別出口商品:機械、汽車、電信設備、鋼鐵、紙製品、藥品、石油、木製品、塑料、光學器材。

芬蘭:電信設備、紙製品、機械、鋼鐵、汽車零部件、石油、木製品、塑料、光學設備、船舶。

丹麥:機械、石油、電器設備、藥品、肉製品、光學設備、傢具、塑料、魚類、汽車零部件。

挪威:石油、魚類、機械、鋁製品、電器設備、化工品、鎳製品、光學設備、鋼鐵製品、鋼鐵。

冰島:鋁製品、魚類、飼料、鋼鐵、食用油、肉製品、機械、藥品、光學設備、石油。

很明顯,除了挪威和冰島,其他三國都是以工業製成品出口為主導的經濟體,如果被人說是祖上積德,靠物產豐饒發達,北歐人一定會感到淡淡的憂傷。


其實在維京海盜時期,公元8-11世紀,北歐還是窮的叮噹響的野蠻人,如果你能理解索馬利亞為什麼那麼多海盜,匈奴鮮卑為什麼千年以來一直以劫掠為生,你就能理解北歐人有多窮了。不是實在活不下去了,誰願意冒著生命危險做強盜啊?

北歐人命運的轉折點,發生在漢撒同盟時期,公元13-15世紀,整個波羅的海發展為一個自由經濟的商貿網路,卑爾根、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這些北歐城市因為和德國的漢堡、呂貝克等商貿業中心隔海相望,逐漸就發展起來了。商人們把當地的土特產買下來,轉手出口到英國法國,賺取了大票的財富,北歐人終於也可以安定下來過小日子,不用天天提著腦袋做個汪洋大盜了,真好。要說,有個德國鄰居也真不賴。

你看,隨著德國人在19世紀末轟轟烈烈的工業化進程,北歐小夥伴們自然也是商機無限啊。
1847年,嘉士伯公司成立,目前是世界第五大啤酒公司。
1865年,諾基亞創立,開始生產木漿造紙,1868年生產橡膠皮靴,1902年生產電纜,1960年進入電信業,1982年生產出北歐第一台手機,1996年開始成為全球手機第一品牌,直到2011年讓出手機第一品牌的位置。

1876年,愛立信公司成立,主要業務是維修電報機。1878年開始生產電話機,1980年代開拓移動通信業務,2001年分拆手機業務,目前是全球通信設備領導者。

1898年,維斯塔斯公司成立,早期從事鐵匠業務,1928年生產鋼鐵門窗,1945年生產廚具用品,1950年生產拖拉機,1968年生產液壓起重機,1979年生產風力發電機,1987年開始專註於風力發電業務,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風電公司。

1901年 ,Lux公司成立,生產煤油燈,1910年 Elektromekaniska公司成立,生產吸塵器,1919年兩公司合併成為伊萊克斯公司,以後通過不斷的收購兼并,成為歐洲第一大的白色家電公司。

1904年,馬士基公司成立,目前是全球第一大遠洋航運公司。

1923年,諾和諾德公司成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糖尿病(胰島素)製藥公司。

1924年,沃爾沃創立,1979年轎車業務和重型汽車業務分拆,轎車業務2010年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而沃爾沃重汽目前是僅次於賓士汽車的世界上第二大重型汽車集團。

1943年,宜家家居創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傢具公司。

1972年,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成立,1973年在北海開採石油,1987年開始大規模的天然氣田開發,目前是世界第三大原油出口商。

很顯然,北歐人的工業化起步於1850年代,從食品業、造紙業、製鞋業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開始起步。英國工業革命從荷蘭、法國、德國,經過一百多年的傳播,終於到達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北歐地區。

不過這時候的北歐,諾基亞造鞋子,愛立信修電報機,伊萊克斯搞煤油燈,實在沒什麼技術含量,就跟李書福說四個輪子加兩個沙發可以湊成一個吉利車差不多,估計要被早就生產出火車的法國佬笑暈過去。

北歐人的逆襲,發生在一戰與二戰之間。

當西歐大哥們打的你死我活,傾家蕩產的時候,北歐人幸運的竟然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天啊,這實在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啊。如果你還記得美國人在二戰期間發的戰爭財,你就知道北歐小兄弟有多麼的幸福了。

在這個時期,北歐的家電、汽車、藥品、重型機械開始大量出口到歐洲,尤其在二戰之後,百廢待興,德國法國的機器和生產線破破爛爛的,哪裡能夠跟北歐的新貴們抗衡啊!

到了1980年代,隨著北海油田的大開發,愛立信和諾基亞進入移動通信產業,宜家傢具、HNM、ONLY這些時尚品牌的風靡,財源滾滾而來,北歐真的是富到流油了。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時也命也。

起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恰巧兩次世界大戰又把競爭對手打殘廢了,此謂天時;

離德國那麼近,和德國的重工業產業鏈基本融為一體,可以說是德國的精華版,此謂地利;

專心致志發展經濟,不打內戰,不搞閉關鎖國,不學蘇聯的計劃經濟和大清洗,此謂人和。

天時地利人和俱備,想不富都難。


這個問題要回答其實很麻煩,詳細探討要花很多時間,我簡單說說

1、富裕的標準是什麼?

經濟指標很多,我選一個比較容易的,購買力平價後的人均GDP。除了挪威有石油排在前三以外,其他北歐國家在前列但是還不如新加坡、澳門、美國、香港。就是說從人均財富上來看,北歐除了挪威只是比較富裕。還不如我們熟悉的香港、新加坡、澳門。(後面圖表)

但是為什麼大家感覺他們富裕呢?大家看看下面的圖就清楚了。
人家北歐基尼係數是綠色的,大家均貧富,香港可是紅色啊,除了非洲原始國家,就是香港貧富差距大了。比大陸更嚴重。

所以香港人苦逼,北歐人幸福,不是人均財富香港比北歐少,而是分的不平均。

2、富裕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上面有人說人均自然資源,這個東西看怎麼說,自然資源好不假,但是自然資源到GDP,到創造出來財富還有很長的距離。

金礦放在腳下還得有人挖啊!,石油、地熱、森林都是比金礦更難開發的資源。所以資源只是第一步,關鍵看後面的,這也是非洲國家資源不少,但是不富裕的原因。

開發資源,首先你得有個有控制力的政府,沒控制力的政府,沒治安,死活都難說,誰敢來投資?其次,得有基礎設施,金礦你得有路運出來啊!開採機器你得有電啊!利用地熱發電煉鋁,你得造電解鋁的工廠啊。

而建造基礎設施,一個是錢,也就是資本,一個是人,也就是勞動力的組織能力,一個是技術,挖掘機比人用鐵鍬效率高。一個是時間,100年建的比50年多,比20年打一次仗,炸掉。然後重新建造建的多。

北歐在歐洲,靠近工業革命發源地英國,技術有新的,比亞非拉強太多了。錢,人家祖上是當海盜的,海盜還干貿易,能沒錢?

組織能力,有兩種,一種是蘇俄和毛時代的辦法,德國希特勒也用,精神原子彈,我窮物質上給不了太多。均貧富大家都窮,然後精神鼓勵。

北歐人家富裕,我給你福利給你保障,我們看看瑞典的社會保障制度。最早的一部社會保障法是1891年制定的「自願健康保險計劃」(Voluntary Health Insurance Schemes),其後,有關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相繼出台,如,1901年頒布強制執行的工傷保險條例,1913年出台養老保險法,1931年實施疾病補貼等等。1932年社會民主黨上台執政以後,大力推動社會福利建設,各種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措施日臻完善,瑞典成為其公民「從搖籃到墳墓」一生都有保障的福利國家。

從搖籃到墳墓都管了,大家好好乾活就是了。高福利的另外一個表述是高稅率,富人繳納極高的稅賦。

有資本,有勞動力,有資源,有技術,北歐國家很早就開始了工業化。工業化意味著更高的效率,資源開發的效率,財富製造的效率,所以人家就富裕了。

英國、法國、德國富裕了以後世界爭霸,打一戰打二戰,把好好的歐洲打的稀巴爛,讓美國撿了大便宜。北歐雖然二戰有一些損失,但是相對不大。恢復也容易,等於比其他歐洲國家多了幾十年工業化建設的時間,財富是積累的,到現在日子過的好一點也是正常的。

其實從人均購買力平價GDP看,也沒太富裕。但是人家高稅收,高福利,高保障的政策,讓國民的幸福感增強,感覺富裕。有點類似,崔永元前兩天說月薪80元的時候最像富翁,因為有安全感。

排名國家或地區Intl. $年份1盧森堡88,2862012—澳門86,34120122卡達82,10620123挪威65,64020124新加坡60,80020125瑞士53,28120126汶萊52,48220127美國51,7492012—香港51,10320128科威特44,98820119澳大利亞44,598201210愛爾蘭43,683201211奧地利43,661201212荷蘭43,105201213瑞典43,021201214加拿大42,533201215丹麥42,173201216阿聯酋41,397201217德國41,245201218比利時39,751201219芬蘭38,271201220冰島37,636201221英國37,456201222法國36,104201223日本35,1782012—歐盟33,609201224義大利33,134201225紐西蘭32,219201226西班牙32,043201227以色列31,869201228沙烏地阿拉伯31,214201229巴哈馬31,116201230韓國30,801201231塞普勒斯30,768201232赤道幾內亞29,742201233馬爾他29,030201234斯洛維尼亞27,474201235塞席爾26,729201236捷克26,698201237特立尼達和多巴哥26,550201238巴貝多26,488201239阿曼25,806201140葡萄牙25,389201241希臘25,331201242斯洛伐克25,175201243巴林24,590201244立陶宛24,374201245愛沙尼亞23,631201246俄羅斯23,501201247智利22,363201248波蘭22,162201249匈牙利21,959201250拉脫維亞21,905201251克羅埃西亞20,964201252安地卡及巴布達19,640201253帛琉18,722201254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8,384201255土耳其18,348201256利比亞17,534200957羅馬尼亞17,004201258馬來西亞16,919201259墨西哥16,734201260巴拿馬16,346201261波札那16,105201262保加利亞16,044201263烏拉圭15,776201264加彭15,765201265白俄羅斯15,327201266模里西斯14,902201267黎巴嫩14,373201268黑山14,358201269哈薩克13,667201270委內瑞拉13,267201271哥斯大黎加12,733201272多米尼克12,4262012


@俞越 的答案實在有些片面,在一個地方生活時間足夠長,才能看到和感受更多當地的問題,在義大利生活久了,見到了義大利人之間人情世故的一面,北歐其實也有這樣的情況存在。

其他幾國我沒有研究過,只說說我生活過的丹麥。

丹麥國土面積較小,原材料和資源匱乏,丹麥經濟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同其他國家的貿易,並連續多年保持外貿總體順差(主要來源於服務貿易順差)。

丹麥的幾大經濟支柱產業分別是:農業、漁業、醫藥業、航運業、節能環保業

其中我了解比較多的丹麥的馬士基集團,以航運業起家,產業覆蓋開採石油、天然氣等……我之所以了解,是和導師聊天的時候,說起典型義大利式家族企業,他提到了這個家族企業。

作為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航運公司,可能許多人都不知道,瑞典宜家的所有物流都是由馬士基來承辦的,不僅是戰略意義上的夥伴,而是宜家對物流服務商要求苛刻:對方必須在透明度、成本、物流能力、效率、質量控制等方面滿足其條件;甚至還必須有「環保意識」————選擇不污染環境的設備、機器、物流工具和燃料等……

可以說,在我玩大航海時代之後,聽過馬士基家族的一些故事,會覺得他們真是現實中玩大航海時代的人啊!祖上北歐海盜出身,打打殺殺之餘搞搞貿易,後來建立了航運公司。有趣的是,到了21世紀馬士基公司頻頻遇到索馬利亞海盜的劫持,勒索……祖上有知真是要氣的活過來啊!

……扯遠了。

另外丹麥人比較自豪的是高科技產業,包括醫藥和機械製造,在丹麥都是非常優秀的專業學科。

農業所佔的比例也非常可觀,我當時所在的小鎮,鎮長就是殺豬的,屠宰場大佬,高科技殺豬專業戶,超級有錢~~!我早起送報紙,假期也送過農場的地區,真是騎車累死啊……一家和另一家隔的好遠……騎10幾分鐘才到下一家……

丹麥農業機械化水平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高,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居世界前列,農畜產品除滿足本國市場外,2/3供出口。丹麥是歐洲國家乳製品、肉類及蛋類的重要供應國,乳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麥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牧草種子生產國和出口國、最大的原貂皮生產國和出口國,豬肉出口名列世界前茅。

其他的了解非常少,也不知道從何說起,希望對題主有些許幫助。

補充一些就業上的問題,在丹麥就業率非常高,長期的工作一般是按照給北歐人、給歐盟國家人、給其他英語國家人和給其他國家人這樣的順序來的。當然如果你在本地讀到研究生和博士生這種,就業也是挺容易的呢。

只要會當地語言,隨隨便便打份工養活自己完全沒問題,服裝門店的導購店員,(其實當地不主動給你導購,只是禮貌回答你一些問詢)月薪差不多是2萬多克朗,大概3000歐左右吧~

另外我們在去一家服裝公司做課題的時候,曾見過一個這樣的人。他大概15歲入公司做保潔工作,後來對編程設計感興趣,因為這個公司是做一體剪裁,就是電腦編程好了,機器就織出來,沒有銜接,是整個一體的。他就一邊做保潔一邊參與公司的內部培訓,慢慢當上了設計師,我去工廠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總監級別的中層了。我覺得這種機會在競爭殘酷的亞洲地區,可能比較少見,所以印象挺深的。


1、地廣人稀負擔輕
一般來說,北歐包括瑞典、芬蘭、挪威、丹麥和冰島五個國家。
這五個國家人口僅有2500萬人。人口數量僅比上海2,380.43萬(2012年)和台灣2336.1147萬人(2013年10月)多不到200萬人。但是其國土面積卻在130萬平方公里左右。
原則上地廣人稀的國家不會太窮,因為人少負擔就少。

2、資源豐富家底厚
雖然北歐緯度較高,氣候寒冷,但是北歐擁有大量的森林、鐵礦、水力、石油、地熱和漁業資源。例如北歐國家的森林覆蓋率基本上都在50%以上。
由於冰川侵蝕,北歐國家海岸線支離破碎,河流水量豐富落差大,從而產生了豐富的水電資源。
而北歐國家的能源多數來自於水電和核電,這些都是高效清潔能源。
北海漁場是世界著名的漁場,北海油田也是世界著名的產油區,產量大且質量好。
總之北歐資源總量豐富,加之人口較少,人均資源佔有量都非常高。

3、不打仗不折騰

北歐四國(冰島1944年從丹麥獨立)在一戰期間宣布中立,一戰期間並未受到戰亂影響。
二戰期間冰島太遠而瑞典中立基本未捲入戰事。丹麥在戰爭初期迅速被德國佔領,而挪威和芬蘭分別被德國和蘇聯入侵,損失較大。但總的較打得天昏地暗的西歐和南歐和中歐來說損失較小。
一直到冷戰時期,執行「武裝中立」的瑞典兩邊分別是受蘇聯支配的芬蘭和加入北約的挪威、冰島和丹麥形成了著名的「北歐平衡」,北歐近百年了沒有受到太大的戰爭創傷和損失。

北歐五國基本上都擁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發展時期,也並沒有各種主義的「折騰」,從而產生了嘉士伯(1847)、諾基亞(1865年)、愛立信(1876)、ABB(1883)、馬士基(1904)、伊萊克斯(1919)、沃爾沃(1921)、利樂(1929)、樂高(1934)、薩博(1937)、宜家(1943)這些「長壽」而且在各自領域擁有強大優勢的企業和品牌,從而產生和積累了巨大的價值和財富。

當然北歐富裕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公民受教育程度、科學技術水平、政府效率和廉潔程度等等。

但是個人以為,北歐地廣人稀負擔輕、資源豐富家底厚、又沒打仗來回折騰,百姓安居樂業,這就是北歐國家富裕的主要原因。

+++++++++
補充說明:這些原因只是相對來說的,例如相對絕對人口數量眾多的亞洲國家,北歐國家人口少負擔輕;例如受戰亂影響小也是相對於一戰二戰打成一團的歐洲其他國家來說的。有知友提出非洲部分窮困國家同樣地廣人稀,可是這些國家原本就不是一個起跑線的好吧。。。。


擁有這些優勢不一定就能同樣成功,但是對於當前的北歐國家富裕的現狀,這些原因是成立的。


12年去過丹麥3個月,最低工資標準是160克朗每小時,大概是200RMB每小時,每小時嗷!!!哥本哈根機場的地板都是實木的···
怎麼說?從我的專業出發,丹麥的養豬等農業生產全球效率第一,怎麼做到的?體系和管理的精細化、專業化。舉個栗子嗷,丹麥的一個小豬場,想要滅鼠,OK,網上點個滑鼠預約一下,約定時間立馬就有專業公司的人員幫你全部搞定。一個產業,裡面是無數個精密合作、各有所長的互相驅動的齒輪,這是他們一百多年積累和不斷完善的體系,怎麼能效率不高?
另外,從歷史角度說,丹麥這個國家也確實很幸運,二戰中被德國佔領後,德國人就說,好,你們丹麥人就負責給我們戰士提供豬肉吧!得嘞,您打您的仗吧,咱們丹麥人接著搞生產。這是事實,丹麥在二戰當中一直是德國的一個後勤基地,也就是說經濟體系基本上沒有被戰爭破壞。

至於丹麥人···我所認識的還挺好···不過大街上的,確實都相對冷淡一點,不像美國佬那麼話嘮·····但是,專業化!!!


我也很好奇。
我記得我的一個老師來芬蘭交換學習後有感慨地說:如果把一個國家的發展情況比作這個國家的人民在共同拉一輛車的速度快慢的話,中國雖然人很多,車也很大,可是人們往不同的地方使勁,導致車走的很慢;而芬蘭,雖然人少車小,但是人們都在往一個地方使勁,於是車走的很快。我由此聯想到,如果在一個國家裡,人們都認真的各司其職的話,可能真的能為這個國家節省許多資源,實現收益最大化。[ 有點雞湯么?]
關於物價,別的國家的情況我不清楚, 單說芬蘭,物價和南歐相比雖然高,但是和當地人均工資水平比較,我認為還是可接受的。加上他們的福利保障很好很完善,掙的錢都可以很放心的花掉。


在芬蘭住過三年,簡單的說就是:人少資源多。有個朋友在學森林市場學,大概就是給你一塊森林,怎麼砍樹怎麼種樹可以保證高效可持續的收入。毫不誇張地說,芬蘭這麼大的國土面積,才500萬人口(也就國內一個中等城市規模),只靠賣木頭,都可以養活全國的人。而挪威更是擁有非常巨大的海底油田(去過斯塔萬格的石油博物館Norwegian Petroleum Museum,記憶里博物館有提到目前挪威在開採的油田只佔了其擁有的海底油田的10~20%左右)。

所以人少資源多這才是根本。北歐靠這個起家以後,再發展科技教育高利潤的行業,就造成了目前這樣的形勢。

p.s. 你說丹麥?我從來不認為丹麥是北歐國家~~以前只是覺得地理上不算北歐,自從看了這次冬奧會獎牌榜後,覺得文化上也不能算了哈哈哈~~(說笑說笑)


不很簡單的事兒么,從哪兒冒出一堆似是而非的答案。是德國美國不折騰,還是香港日本資源豐富,還是非洲叔叔們地小人多啦?

富裕是相對概念。放到當今局勢,國家就像當年炒股,趕上第一波的,即所謂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抱了更有效的生產技術體系大腿的,就沒有太差的。然後隨著時間推移,裡面太懶的太二逼的如希臘義大利之流就落後了,裡面勤勞節儉如北歐四國德國以色列這類的就相對領先了,英國法國之流的就混中游。

第二波是當初選錯股票的,選了計劃經濟體系這隻垃圾股,先暴漲了之後一路下跌直至退市,當初選這支股的只好割肉清倉換股,割的早的富親戚關係好的就好一些如波蘭捷克,割的不早不晚的但是超級勤勞節儉的如中國,都不賴;一直不清倉的如北朝就跌大坑裡了。

第三波是進場太晚的,雖然也模仿第一波股民,選對股票,但畢竟是高位吃進,獲利十分有限,就像巴西泰國之流。

第四波是奇葩國,人家雖然也進場炒股,但經常有機會就出去踢踢球喝喝小酒,把閑暇看得很重要的,窮的如印度,富的如牙買加,不知名的如一堆蛋大的島嶼小國。

第五波是最慘的,雖然也想進場炒股,但是背後拖著的窮歷史太多,天天大部分精力都要處理打架拌嘴發燒生病啥的,比如還在玩部落對砍的非洲窮叔叔們。

還有根本不入場的,就靠撿金子為生,還真撿到了,人家還能娶一堆老婆。是那些國家就不提了,羨慕嫉妒恨。

背後的優質股,就是最近100年發展起來的現代化科學生產、經濟組織體系,效率之高完全碾壓過去的歷史積累和其他場外因素。有沒有買入、有沒有入場,才是現在根本性的因素。

最後,樓主提這個問題,是想聽有在北歐生活過或研究過的人,講些乾貨吧,為啥各個答案都往邏輯分析和意識形態這些虛頭虛腦的地方扯還高票?大學不是都開學了嘛,怎麼知乎還這樣......我的答案也是扯淡的,求摺疊,求摺疊。


在瑞典學習了兩年,說下我這不專業的回答。北歐國家基本沒有經歷過戰爭,瑞典上一次打仗也是幾百年前。
瑞典的幾個大的品牌公司也是在各自的領域領先,但是我覺得巨大的財富和智慧藏在那一些些微小企業當中(最新的最賺錢的遊戲之一,candy crush就是瑞典一小公司開發的)。從大學開始,就很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創業,也提供相應的服務,不管是學校還是社會。
製造業還是很發達,並不是說設備先進之類,而是更關注整個生產流程開發,項目管理, 強調可持續性發展。除了能源優勢,更多還是這種軟性的資產和上百年積累下的一套思路。


可以參考托福閱讀TPO18,第一篇閱讀。

While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such as England and Germany, began to industrialize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of Denmark, Norway, and Sweden developed later. All
four of these countries lagged considerably behind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However, they industrialized
rapid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century, especially in the last two or three decades. In view of their later start and
their lack of coal—undoubtedly the main reason they were not among the early industrializers—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s of their success.

All had small popula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enmark and Norway had fewer than 1
million people, while Sweden and the Netherlands had fewer than 2.5 million inhabitants. All exhibited moderate
growth rates in the course of the century (Denmark the highest and Sweden the lowest), but all more than doubled
in population by 1900. Density varied greatly. The Netherlands had one of the highest population densities in
Europe, whereas Norway and Sweden had the lowest Denmark was in between but closer to the Netherlands.

Considering human capital as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population, however, all four countries were advantaged by
the large percentages of their populations who could read and write. In both 1850 and 1914, the Scandinavian
countries had the highest literacy rates in Europe, or in the world, and the Netherlands was well above the
European average. This fact was of enormous value in helping the national economies find their niches in the
evolving curre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Locatio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all four countries. All had immediate access to the sea, and this had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a significant international resource, fish, as well as for cheap transport, merchant
marines, and the shipbuilding industry. Each took advantage of these opportunities in its own way. The people of
the Netherlands, with a long tradition of fisheries and mercantile shipping, had difficulty in developing good
harbors suitable for steamships: eventually they did so at Rotterdam and Amsterdam, with exceptional results for
transit trade with Germany and central Europe and for the processing of overseas foodstuffs and raw materials
(sugar, tobacco, chocolate, grain, and eventually oil). Denmark also had an admirable commercial history,
particularly with respect to traffic through the Sound (the strait separating Denmark and Sweden). In 1857, in
return for a payment of 63 million kronor from other commercial nations, Denmark abolished the Sound toll dues
the fees it had collected since 1497 for the use of the Sound. This, along with other policy shifts toward free trad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raffic through the Sound and in the port of Copenhagen.

The political institutions of the four countries posed no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industrialization or economic
growt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passed relatively peacefully for these countries, with progressive democratization
taking place in all of them. They were reasonably well governed, without notable corruption or grandiose state
projects, although in all of them the government gave some aid to railways, and in Sweden the state built the main
lines.
As small countries dependent on foreign markets, they followed a liberal trade policy in the main, though a
protectionist movement developed in Sweden. In Denmark and Sweden agricultural reforms took place gradually
from the late eighteenth century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the nineteenth, resulting in a new class of peasant
landowners with a definite market orientation.


已經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留學了一年多了,因為不是經濟學專業的,不懂那些高深的原理,也太懶了沒有去查各種數據,就說說我的一些感受吧。

1. 社會信任度高。赫爾辛基的地鐵,電車,市內輕軌都不用檢票(偶爾有查票),大部分超市裡面的水果蔬菜是顧客自己稱重量貼標籤,有的超市甚至有自助結賬出口。所以芬蘭不需要一大堆的檢票員,服務員之類的職業(感覺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職業並沒有創造價值)。信任度高的另一大結果就是政府的社會管理成本低,加上芬蘭全球頂尖的清廉指數,芬蘭政府能把更多的錢用在別的地方

2. 教育水平高。在現代社會,對於個人來說知識不一定能改變命運,但是對一個國家來說,國民的知識水平高了經濟一定差不了。芬蘭的中小學教育水平全球知名,人均大學的數量也居世界前列。在赫爾辛基,我接觸的芬蘭人里除了小孩和一些老人,幾乎人人都會說英語,一些專業性職業比如中小學教師,醫生之類的都是碩士以上學歷,公交,地鐵上常常有拿著本書在閱讀的乘客。

3. 社會福利好。芬蘭政府對於公民的福利是從出生到墳墓的,當居民不用為看病,上學,養老而煩惱的時候消費自然就會上去的,這就帶來了稅收以及財富流動。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居民生活有保障了就能更加自由的選擇事業,所以大學裡高齡的碩士不少見(我所在的課題組兩個30多歲的碩士,還都是有孩子的),學生或員工輟學去創業或者搞藝術搞設計的也不少。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每個人都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也許這也是芬蘭的設計和藝術實力強的原因吧。

4. 物價低,貧富差距小。要說北歐富裕其實也得說從哪個方面來看,如果比首富的資產的話,芬蘭首富才35億美元的身價,排到全世界400多名了。但是赫爾辛基市的最低收入標準是1300歐元(超過1萬RMB), 也就是說只要有正式的工作,哪怕是掃地,端盤子一個月都不止這些收入,秒殺北上廣的部分白領了。但是芬蘭的物價卻不算高。扣除房租200歐元,我一個月的花費不到500歐元,也就是說小兩口只要有一個人工作,兩個人的生活就有保障了。再說房價,芬蘭的總體房價我沒查,但是我有看過一些赫爾辛基的房產中介的廣告,市區房價也就3000到4000歐元一平(而且很多還是帶庭院的小別墅)。赫大的年輕講師或者博士後一個月就有3000+歐元。相比之下北京有多少年輕講師一個月能賺3萬RMB以上的?

暫時就想到這些。這幾條也許是富裕的結果,也許是互為因果,相輔相成吧。

.??


對於北歐富裕的原因,一般存在這樣一個誤解,認為是出於人口稀少而自然資源豐富。有大把石油和礦藏,而且人少的國家,中東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並不少,而地狹人多資源缺乏的國家,如同日本和韓國,也很富裕。
北歐富裕的原因和日韓富裕的原因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資本主義和自由市場,經過幾十年長時間的積累,產生了發達的工業和科技。


我的不能算是回答,只能算是一個想法。那就是,越晚進入農業化時代的文明/族群進入現代之後越發達。漁獵文明的生產方式,無論打獵還是打漁都比較講求團體協作和外向衝動,這種基因在進入農業化時代的小農生產後逐漸喪失,而經歷農業時代時間越短保留這種基因的可能也就越大。到了工業化和貿易全球化時代,流程化的工業生產和貿易成了主流,這種生產方式正好和漁獵文明的基因高度契合,經歷了漫長農業時代的文明則發生了排異反應。所以我們才看到,在歐洲更早農業化的南歐和幾乎沒有農業化過的北歐,以及在東亞中國和日韓的反差。另外還要注意的一點是,無論北歐還是日韓都有個強大農業文明的近鄰(羅馬/中國),後者在農業時代的文化要素輸出(拉丁字母基督教/漢字儒教)使得前者既在工業時代來臨時有必要的文化儲備。


因為目前生活在義大利,聖誕剛從芬蘭回來,對比南北歐的差別,有些許體會,在此不吐不快。

北歐國家只有挪威的經濟是基於石油的,而挪威的人均GDP更是高得令人髮指,幾乎10萬美元,瑞典5萬5美元,芬蘭算是北歐的屌絲國家,人均4萬6美元,赫爾辛基人均6萬(1.3倍)。你說人家物價貴,其實赫爾辛基的物價不過比義大利南部稍貴,可能跟義大利北部差不多,而義大利最富裕的米蘭地區(北部)也不過5萬美元,義大利南部甚至不及中國的富裕地區,例如坎帕尼亞大區才1萬8美元,而無錫在2012年已經達到這個數值,考慮到購買力,中國很多地方已經超過義大利南部。赫爾辛基平均工資3千多歐每月,而義大利南部不到1千(還不算那20%的失業人口)。

說回芬蘭,芬蘭人工作高效。機場的行李提取,在15分鐘之內(從走出機艙算起!)全部結束,而回程在羅馬提取行李花了1個小時!赫爾辛基機場布局極端緊湊,到達大廳與出發大廳是混用的,卻有條不紊;一個60萬人口的赫爾辛基的機場,2013年旅客吞吐量達到1500萬(Helsinki Airport),而浦東機場是4700萬。赫爾辛基地鐵10分鐘一趟,準點到達。赫爾辛基街頭很難找到垃圾箱,但是基本見不到紙屑。從赫爾辛基寄到中國的明信片,只需要2周就可以到達,而從義大利寄出需要1個多月。赫爾辛基的晚上(雖然聖誕期間下午3點就天黑了)非常祥和安靜,完全沒有犯罪的跡象,警察都沒見到過。芬蘭人自己都自豪地稱自己的社會是高度運行良好的社會。

北歐社會普遍存在一種叫「詹代法則」的集體主義情結,具有這種民族性格的人組成的社會必然是高度互相配合的,雖然這種社會中也很難產生怪才。然而對於北歐這些人口小國來說,不需要引領世界潮流,只需要跟上世界最新潮,然後進行些許改進,便可以活得很好,而這,他們可以做得非常優秀。北歐國家歷史傳統並不深重,沒有義大利這樣的沉重的天主教傳統羈絆,因此他們可以非常迅速地吸收人類文明最先進的成果並將其運用於自身。走在赫爾辛基的新公寓樓旁邊,感覺跟中國沒什麼兩樣。北歐國家也深知跟上世界最新技術潮流對自身的重要性,因此在研發上的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例如瑞典、芬蘭的RD投入分別佔GDP的3.3%與3.1%,位列世界第四與第五,在美國的2.7%之前(我朝目前是2%,還在增長,義大利已經落到1.1%的地步)。

相比富裕的北歐,南歐,尤其是最南端的那部分,基本已經淪落到第三世界的水平。缺乏有作為的政府,義大利與希臘的政府的無能與腐敗舉世聞名,希臘在透明國際的排行榜上更是位於我朝之後,而作為一個擁有成熟公民社會的發達國家義大利與我朝半斤八兩,著實讓人震驚。
細看:義大利是一個個人利益至上的社會,對於整個社會的責任感相對比較缺乏,你可以看到很多紙屑的街道,但是每個人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布置得別有情調,每個人打扮得整整齊齊,很有品位。義大利是個傳統羈絆深重的天主教社會,大家對於按照舊有的風俗生活感到舒適,不想改變,也抗拒改變;大學的網站很多還不如中國大學,而大學的無紙化辦公都基本還停留在概念階段,更不要說學生信息系統什麼的。義大利是個熟人社會,熟人社會意味著人情味濃,但是也意味著裙帶關係重;在義大利,幾乎任何事情都可以找人走關係,只要找對人,這一點感覺比中國還要嚴重!想想貝禿都可以連任幾屆總理,還有什麼不可能呢?!義大利的這些特點,也是與北歐不同的地方,或許也是其為什麼落後,而北歐為什麼運轉良好,為什麼富裕的原因吧。對了!還有一點,義大利能說流利英語的人真少,大學生跟教授的英語水平甚至都不及中國,而要知道英語對於義大利人要有多簡單啊!很多辭彙都是看到就知道意思,因為大量英語辭彙都是起源於拉丁語!當然英語說得好的人也有,而他們就是說得非常好的那種了,所以是兩極分化。相比起來,芬蘭似乎是個人就能講英語,連司機都多少會些英語。

----------------------------------------------------------------俺是華麗麗的分隔線--------------------------------
似乎對意呆利吐槽有點過多了。貌似大家的注意力都轉移了。這樣不科學啊!大家要關注北歐啊北歐!意呆利南部經濟確實不咋樣,不過人家生活很愜意呀。推薦一部很歡樂的意呆利電影《Benvenuti al Sud》(歡迎來南方),順帶也可以了解一下意呆利的比中國還要激烈的南北之爭。意呆利北部目前還是工業乃至經濟重鎮,曾經輝煌的G7創始國的風韻還是有留存的。雖說曾經跟大眾齊驅並駕的菲亞特已經沒落,但還是完爆我朝各種土著車企啊!我朝也就吉利汽車算是剛能進入歐洲市場啊!米蘭人均5萬美元的GDP也是數倍於我朝最發達地區啊!不要僅僅局限在對比別人啊!要在對比別人的過程中吸取教訓啊!

另外,這個系列回答里的 君臨 的分析過程機理的文章很贊啊,大家多多看看。


富裕,跟讀書好,道理一樣

利用資源的效率高,既包括自然資源,更包括人力資源


就是自由市場經濟,沒別的訣竅。


歐洲打了兩場世界大戰,瑞典都沒打。有錢人都把財富挪到瑞典這個中立國避風險了,然後打完之後戰後重建又買了瑞典很多木材鋼材之類的。。。能不富么。。。


我在芬蘭工作生活兩年半了。就我的觀察和讀的資料,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北歐物產豐饒嗎?

至少芬蘭不是。芬蘭沒有煤,沒有石油,沒有天然氣。

有樹林,有湖泊。

這裡冷,所以連樹都長得慢。

要論自然資源的豐富,和氣候條件的優越,我們中國真的是很贊的。拿自然資源中的植物,食物資源來說,我們吃的很多東西,芬蘭人連見都沒見過。

另外,芬蘭被蘇聯侵略過。打仗死了很多人。芬蘭是被侵略的一方,但是,反而要給蘇聯戰爭賠款,蘇聯是同盟國。並且芬蘭是二戰後唯一把戰爭賠款付清的國家。(某高票答案說北歐沒有受戰爭影響,"當西歐大哥們打的你死我活,傾家蕩產的時候,北歐人幸運的竟然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 這話不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與蘇聯進行了兩次戰爭:1939年到1940年的冬季戰爭,以及1941年到1944年的繼續戰爭。繼續戰爭之後緊接著是對抗納粹德國的拉普蘭戰爭(1944年-1945年)。"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A%AC%E5%85%B0%E5%8E%86%E5%8F%B2 另外,挪威也被納粹佔領過。)

好了。自然資源貧乏,氣候條件惡劣,還損失過大量的人力和資源,這樣的地方,為什麼還發達?

1. 不做無用功。在國內,馬路一會兒掀開做個這,一會兒做個那。看著挺忙碌。但是有時鋪的路磚沒多久就鬆動,出問題。

在芬蘭,人家做什麼,就一次做好。做好之後,可以用幾十年。

芬蘭的很多設計也很好。讓你用起來順手,好用,事半功倍。

2. 珍惜。不會成天拆了蓋,蓋了拆。

我住的公寓房子,有50年以上歷史了。市中心的房子基本都比較老。但是房子狀況都很好。因為人家每年要做什麼維護,每幾十年要換整個樓的水管,包括下水管道。很多東西,本來造得時候就造的認真,接下來的維護,也做得認真。東西耐用,好用。

對自然,他們也珍惜。

3. 教育。國民有了一定的素質,才能夠做高技術的工作。國民有了一定的素質,才不容易上當受騙,才不容易跟風。

4. 體育和健康
芬蘭很多人的運動習慣非常好。這裡的自然也很乾凈,食物質量高。除了自己作,抽煙喝酒。一般人都比較健康。健康非常重要。有健康,工作者才能投入地工作,工作才做得好。另外,健康的人群,也節省了政府的醫療開支。

5. 誠信
在這裡,你可以相信對方說的話。租房,你可以相信網路上房東貼的信息。你可以相信政府。
這節省了你很多心力和時間,不用去猜,不用和騙子周旋。

6. 盡本分
這裡的人,在工作上也盡本分。做什麼的,就做好什麼。盡本分,這非常重要。
另一個高票答案提到的,可以作為一個例子。"芬蘭人工作高效。機場的行李提取,在15分鐘之內(從走出機艙算起!)全部結束,而回程在羅馬提取行李花了1個小時!赫爾辛基機場布局極端緊湊,到達大廳與出發大廳是混用的,卻有條不紊"

7. 財富的累積
我去參觀過幾個農場。有個農場,他們家族的十幾代都是在經營同一個農場。有的農場,已經有200年以上歷史。代代相傳。每一代人的勞動果實,可以累積下來。
而不是被燒啊,被割資本主義的尾巴啊。

8. 通過稅收進行財富再分配,通過公平提供教育資源讓窮人的孩子不被忽視

有網友問,芬蘭如何面對貧富差距的問題。我覺得稅收是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個人所得收稅的比例是遞進的,高收入者高稅收。有的高收入工作,一半的收入要交稅。芬蘭的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博士教育不需要學費,都是靠稅收。學前教育,託兒所,收費很低,政府付大頭,家庭付小頭。對富裕人家,收多一些,對貧窮人家,收少一些。各個地區的學校,託兒所,提供的教育和照顧,水平不會有太大差距。大家一般是就近入學。芬蘭人希望孩子們不論家庭貧富,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從在託兒所玩的時候,都是平等的,能夠享受同樣的資源。

芬蘭也有它的問題。我覺得主要是現代社會太liberal的問題。不過這個可以在另外的話題下面說。

一個地方,要想好,那就是,用好自己已經有的資源和才能,好好乾,不把精力耗在無用功上面。另外,就是社會成員的勞動果實,會被好好的尊重和維護,比較少被糟蹋。

///////////////////////////////////////////////////////////////////////////
有網友在評論區討論,是因為富裕了所以才誠信,還是誠信了所以才富裕。我覺得,這個問題,有點兒雞生蛋,蛋生雞的感覺。我們中國人,可能受一句老話,倉廩實,知禮節,受這句話的影響比較深。不過,富裕到什麼程度,才叫倉廩實呢?滿足了溫飽之後,應該可以不需要偷不需要搶了。我想我們在討論的,是已經滿足溫飽了之後的情況。

如果一個社會,有健全的法律,能夠保護勤勞工作的人,這樣勤勞的人就可以勤勞致富,他們製造的產品,提供的服務,也讓社會其他人能夠享受。同時,健全的法律,也確保那些欺騙人的人受到懲罰。這樣一來,社會裡搞歪門邪道的人少了,干正事的人多了,事情才能幹好。

另外,幹事的人有技術有創意,事情才能幹好。 一個社會要想有高質量的勞動人口,那就得靠教育。人家國家窮的時候,也沒窮教育。現在富了,也還是看重教育。現在,芬蘭的中學老師,小學老師,都是需要有碩士學位的。沒有碩士學位,只能做教師助理。

芬蘭人認為,教育是一種大家都應該享有的資源。所以在芬蘭,小學中學大學碩士博士教育全部免費。不僅對芬蘭人,對外國人也是這樣。我在這裡碰到很多中國碩士博士,還有從別國來的學生。我們聊到芬蘭這種為外國為世界培養人才的精神,覺得很佩服,很不可思議。因為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還有很多地方都把給外國人的教育當成商業,當成生意來做了。
不過因為經濟不好,從2017年開始,歐盟地區以外的碩士生,需要交學費。但是,一半的學生能夠得到全額獎學金,等於還是不需要交學費。鼓勵大家申請。

更多關於在芬蘭University of Jyvaskyla 于韋斯屈萊大學讀碩士的信息。這些碩士項目都是用英文授課的。University of Jyvaskyla 于韋斯屈萊大學的世界排名在400上下。

Master』s Degree Programmes in English at JYU

芬蘭于韋斯屈萊大學碩士項目介紹

11月15日開始申請,截止時間為1月10日!關於信息系統方向的碩士 MSc(Econ)Information Systems 可以在這裡找到更多信息

Master"s Degree Programm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Master of Science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2 yrs)

另外,博士教育,對外國人也還是不收學費。而且常常是有薪水的。薪水可以是1500歐元甚至更高。等於別人花錢讓你學本事。我覺得,這很值得感恩。

芬蘭的教育和培訓體系 - 這就是芬蘭 免費高質的教育為人人 - 這就是芬蘭

怎麼說呢,有時確實佩服人家的境界。

///////////////////////////////////////////////////////////////////////////

但是,我也為芬蘭的未來感到憂慮。

我問過幾個40歲左右的人,他們對現在的年輕人也會有憂慮。

芬蘭人是比較吃苦耐勞的。但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因為國家比較富裕了,生活條件比較好了,相對安逸一些。

另外,我感到,在這個社會,人雖然都挺好的,但是有時候人和人之間距離很遠。每個人都默認自己管好自己的生活。但在有的時候,人是很需要和別人互動,互相幫助的。如果你開口求助,他們肯定會幫。但有時候,有些非常有需要的人,反而不一定懂得開口求助。比如那些有酗酒問題的。但這可能也不僅僅是芬蘭的問題。我覺得人活著,真的是有各種各樣的難處。

///////////////////////////////////////////////////////////////////////////

關於芬蘭,我的實地體驗和拍的照片。

北歐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城市規劃該怎麼應對下大雨的時候,避免積水,內澇?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大家見過什麼普通人家還在使用的老房子?世界各地的都可以。歡迎附上照片。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芬蘭農業怎麼樣?算是自給自足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歐洲發達國家在清潔能源的利用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 知乎用戶的回答 - 知乎知乎專欄


石油資源是說不通的。

油價下跌中, 沙特, 俄羅斯都受到劇烈衝擊, 委內瑞拉直接崩潰掉。
委內瑞拉, prc人民公社, 烏克蘭饑荒從反面說明了自由市場基本原則的重要性--- 產權侵犯, 價格干預的巨大破壞力-----------查韋斯治理下的委內瑞拉對國內農產品等各種商品設立指定價格, 結果供求的市場均衡回歸到行政均衡, 各種國內產能直接崩潰, 由於油價還是國際市場定價, 有外國需求, 油價高時還能依賴出口支持國內, 國際油價迅速下跌時, 石油出口迅速減少, 委內瑞拉還把外國石油公司在委的資產國有化, 結果導致外國更加不敢給委貸款, 由於供給崩潰, 委內瑞拉財政收入不足以應對支出,委開始直接開動央行印鈔機, 大量貨幣湧入市場, 通脹高企, 委居民的收入迅速被通脹稅稀釋,本已貧窮的委人民進一步陷入更深的貨幣混亂。

一個國家, 任你資源世界第一(委石油多過沙特),在錯誤的制度下依然會國家破產。 反而,制度正常的國家在世界經濟寒冬中依然可以維持相對溫和的失業率和治安。

北歐雖然個人所得稅高, 社保體系鋪的極 開, 但是仔細考察, 北歐極低腐敗, 最低工資搞的少, 壟斷少,貿易障礙少,整體看可能經濟自由度比社保系統鋪的沒那麼開的美國更自由市場

從福利經濟學和比較優勢我們知道一個經濟體自由度越高它的生產力,utility就越高。而生產力就是富裕的根本。

所以北歐的富裕源泉是

  • 自由市場
  • 保護產權
  • 和平
  • 鄰近歐洲大市場

參考:
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ex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
Indicators of Product Market Regulation Homepage


南京漂亮媽媽43歲南大畢業生尹郁青芬蘭遇害,看了她的博客真是難受
我知道,這是個案,不具有普遍意義,說明不了什麼。但是這是我認識的人,我和他們夫妻倆曾經是同事,我去過他們家做客,見過他們家的小孩。我沒辦法接受關於芬蘭文明高素質治安好,生活幸福的說法,這些只在統計上有意義,對於我這個朋友它毫無意義。


推薦閱讀:

TAG:經濟 | 北歐 | 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