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號碼為什麼必須得有歸屬地,進而有漫遊這種業務存在?
我相信如果取消漫遊的話,用戶的忠誠度會更高,即在換一個地方生活的時候就不會換號。運營商沒有這樣做,是基於利用漫遊來盈利的考慮,還是技術上的問題?
忽然發現又收到不少贊同,為了避免一些誤解,我一句話寫在前面——從技術上講,廣域移動通信系統必然存在所謂歸屬地和漫遊的概念,並非是為了收費而杜撰出來的;但是,從市場講,價格不(需要)反應成本,運營商不必須收漫遊費,這個答案__只是說為什麼會有__。
利益相關:移動通信專業畢業,中國移動前員工,已然「移」情別戀,再無更多瓜葛,所以只談技術,和屁股坐在哪關係不大了。
補充一些移動通信方面的知識, @沈萬馬 提到HLR是軟體概念,這基本是對的,不過軟體也是跑在機器上的,而且對HLR對硬體要求一般都很高。至於應急通信車和空口容量的問題,因為頻帶寬度、頻點數量的硬限制,網路優化到了一定程度後,增加容量就只能通過加密基站來達到,包括臨時的應急通信車,但基站子系統的容量跟用戶歸屬哪裡沒有關係。
本次更新時間為2015年4月4日,原文時間為2014年8月5日。
-----&>8-----以下是正文-----&>8-----
市場問題固然存在,但是這不是歸屬地和漫遊問題存在的本質原因。
漫遊當然是管理問題,但是也是關於管理的技術問題,移動核心網路控制平面的三大功能之一是移動性管理(MM),漫遊本身只是移動性中的一個問題,而非全部。
移動性是蜂窩網路帶給電信網路的一個新問題,傳統的固定網路每個終端固定接入一個電話局,使用的電話號碼就是帶有固定的國家-區域-局端的前綴的號碼,如果用戶搬家到了不同的地方,接入不同的電話局,自然號碼就發生了改變,這點各位想必是明白的。當然,如今有移機保號業務,大致類似於你的電話先打到原來的位置,然後再幫你轉到你新的位置,也當然,這是個服務是要收費的。
與固定網路不同,移動網路的終端天然地具有移動性,甚至可以一邊打電話一邊跨省,自然地,移動網路要有一套技術手段(切換/重選/位置更新/漫遊)來解決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強一致系統,每個用戶都由一個「資料庫」最終管理,一般稱為HLR(歸屬位置寄存器),其他人需要通過這個資料庫來找到終端還是否存在(您撥打的用戶已關機),狀態如何(是否欠費、是否漫遊、是否呼轉等等),實際位置在哪,然後在幫助對方去那裡找你(您撥打的用戶正在通話中,您撥打的用戶無法接通/不在服務區)。
上面是說——歸屬地的存在,是由移動性引入的,必然是存在的。
接下來看號碼的歸屬地問題,題主問的問題不是說歸屬地本身,而是問號碼為什麼有歸屬地,能不能我換一個地方就把歸屬地換一下呢?這個是部分可以的——
通常我們對號碼或地址做路由,是通過前綴來找的,比如某個地方是北京市海淀區AA大廈BB層,那麼快遞收件之後,不用看後面的內容,首先知道往北京送的都裝上這車,是吧,號碼也是如此,通過號碼分析,首先就知道大致應該送給哪個運營商,所以,一個號碼一定有一個它作為一串數字的歸屬地,否則無法找到的。當然,一個運營商能有多少號碼範圍,比如誰有188,誰有144這個就是純管理問題了。
如今可以有部分的攜號碼轉運營商,這個是成熟電信市場為了促進市場競爭,強制要求運營商們實現的,在一定範圍內的歸屬地轉移。這裡,一方面轉移是有範圍限制的,你至少不能跨國攜號碼轉網路,而且有時還是限制單向轉網的;另一方面,這裡要求有附加設備(或功能模塊)來實現類似固網的移機保號的功能,並不是絕對無成本的,這個成本的引入同樣試用於國內的不同省的運營商。我只是說成本是存在的,但是運營商作為一個市場實體,可以把成本轉嫁到其他地方去,不一定非要收錢的。
上面是說——號碼的歸屬地仍然是存在的,這是號碼路由的需求。
接下來說為什麼收漫遊費,或者說為什麼鼓勵用戶使用本地網路。其他運營商的用戶使用本運營商網路的時候,他們就是漫遊用戶,漫遊用戶相對於歸屬地,一般都面臨著更高的收費(漫遊費),或者同樣收費更少的服務(缺少本地套餐等),排除掉一個很大很大的KPI因素,技術上,這還是因為——用戶的話費交給本地運營商,也就是說,本地網路是靠本地用戶的繳費運作的,而外來的用戶則不給本地運營商交錢,他們的錢需要向用戶的歸屬地運營商去要。對於你的歸屬網路而言,如果你交10塊錢給它,用本地網路,它的成本是1塊錢,那麼它賺9塊錢;而你用漫遊網路,漫遊網路的成本是1塊錢,你的歸屬地為了路由請求,花了1分錢的成本,漫遊運營商為了有錢賺,向你的歸屬運營商要5塊錢,你的歸屬運營商只賺4.99塊錢,你的漫遊地運營商只賺4塊錢,他們都「虧」了,是吧,還是服務本地用戶更賺,是吧。
所以——從技術和管理上說,漫遊和歸屬地是存在的,但是,運營商作為一個商業實體,為了提高用戶粘性,降低用戶離網率,在合適的時機應該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充分給予用戶優惠,不是有成本的地方就一定要收錢的,10086的推送簡訊也是有成本的,不久沒收錢么。
順便說,隨著微信等互聯網服務的普及,恐怕號碼對人的意義已經沒有原來那麼大了,運營商應該珍惜啊準備來個長篇回答了,看完現有的全部回答,我很疑惑,究竟是大家都堵上了耳朵和眼睛不去了解現在的資費,還是說知乎上的各位都太低端了,但低端的用戶不怎麼旅行根本不會漫遊啊。
先說收費的原理和歷史吧。
史前的五級匯接網啥的就不說了。
古老的收費方式是這樣的:在本地撥打本地號碼以及接聽,收本地通話費,本地撥打外地號碼,收本地通話費+長途通話費,外地接聽,除了同城特例只收漫遊通話費,其他都是收漫遊通話費+長途通話費,外地撥打外地當地收漫遊通話費,外地撥打其他地區,收漫遊通話費+長途費。
這麼收費是有它的邏輯,或者說技術原因的。
AB都是北京移動用戶,B去了上海,A在北京給B撥電話,這個是長途呼叫了,長途費找誰收呢?找A肯定不行,他也不知道B是不是在北京啊,只能找B,所以漫遊接聽時收的是漫遊通話費+長途通話費。
如果這個時候上海移動的用戶C給B打電話,雖然B是北京的號碼,但B和C都在一個網路內,C目前在的交換機發現B也在上海之後會直接去連,所以這個通話就不算長途,叫「同城特例」,計費時C這個通話算本地不算長途。
如果這個時候上海電信的用戶D給B打電話,不是一個網路,上海電信不知道B在上海啊,所以會把這個通話接到北京移動去,北京移動再連到上海的用戶B。所以不管B在哪裡,D給他打電話都會算長途。
這一套東西聽起來很複雜,很粗暴,但其實這離現在並不遠。
中古時代,手機用戶暴漲,出現了預付費,移動和聯通給每月付月租費或者其他什麼費的全球通、世界風用戶把本地通話費從0.6降到了0.4,但沒有固定費的預付費用戶還是0.6,這是最早的區分收費。
然後就進入近代了。
2008年,政府發了一個文件 兩部門通知降低行動電話國內漫遊通話費上限標準 ,說
簡化漫遊資費結構,合併國內漫遊通話費和漫遊狀態下的國內長途通話費;不區分後付費和預付費用戶;國內漫遊通話費上限標準實行主被叫差別定價。
行動電話國內漫遊通話費,主叫上限標準降為每分鐘0.6元,被叫上限標準降為每分鐘0.4元。佔用國內長途電路不再另行加收國內長途通話費。
2009年,政府又發了一個文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簡化行動電話撥打長途電話資費的通知 ,說
行動電話在本地撥打長途電話時,將現行同時收取的本地通話費和長途通話費兩項收費,合併為「長途通話費」一項資費。
行動電話在國內漫遊狀態下撥打國際及台港澳電話時,只收取國際及台港澳長途通話費,不再同時加收國內漫遊主叫通話費。
這兩個文件對收費模式的變化是很大的。這個中間,還靜悄悄發生了一件事,就是陸續出現了單向收費,儘管只是本地被叫免費,但仍是很大的變化。這一次算是市場自發完成的,政府沒好意思說啥,但做了個小總結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然後進入現代,中國進入3G時代,各家陸續推出全國接聽免費,主叫通話不分本地漫遊不分本地長途的套餐,這類套餐門檻不斷降低,單價也不斷降低。
再說收費的現狀
就以北京為例,我平時在北京,北京在全國的價格一直是比較貴的。
各種套餐都是不同的組合,因為還有數據簡訊什麼的,套餐內價格不大好比較,就說超出套餐外的通話吧。移動現在的4G套餐和以前的全球通套餐,起步價58,套餐外國內語音撥打0.19每分鐘。聯通的4G自由組合套餐,起步價只要10元,超出套餐國內語音撥打0.2每分鐘,如果在裡面選擇了語音包,起步價變為56,超出套餐國內語音撥打0.15每分鐘,原來的3G ABC計劃,46時套餐外每分鐘0.25,66時是0.2,從96開始套餐外每分鐘0.15。沒用過電信的號,似乎更複雜的樣子,但價格不高於這兩家。
上邊這些都是沒有漫遊費國內長途費的,或者說,本地和漫遊,本地和長途一個價格。
有漫遊費的資費,或者說本地和漫遊價格不一樣的,說一個單價還算是實惠的,沃3G預付費,每月最低消費20,本地撥打本地0.1,接聽免費,撥長途或者漫遊狀態下撥打接聽都是0.25。比這個門檻再低的資費,一般單價會更差。
上面說的,都是名義價格,考慮各種促銷,門檻和單價實際都更低。
從非技術原因,和外邊的世界比一下
很明顯,這裡面有玄機。用好聽的話說,多樣化的資費滿足了不同消費需求的客戶,或者說,為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優惠,用不好聽的話說,就是從不同消費習慣的客戶身上都刮下盡量多的錢,就是為不同的客戶設置不同的高單價或者總價。這合理嗎?這壟斷嗎?我也無法判斷,但我可以說,再合理,再競爭,再有利於消費者,商家都是要賺錢的,好處不可能全讓消費者佔全了,沒有一個行業例外。如果說資費更有利於消費者,可能香港算一個地方,可是如果說資費更不利於消費者,那基本上在世界地圖上隨便點個國家都是。
在發達的自由世界,市場經濟的世界,國際主流的資費策略有幾個,一個是高門檻的大套餐,我才不管你需要多少,反正至少要交這麼多錢,還有一個是高單價的預付費,沒有門檻了,但逼著你打電話稍多就要換大套餐,另外就是給旅行者準備的資費,高低各有不同,但設置一些不方便的地方,爭取不干擾本地用戶的資費體系。這是我之前的一個回答,比較了美國的一個資費。為什麼美國通信公司可以做到全國免費打,而我國漫遊長途這麼貴?
在不怎麼發達的世界,就說說賴比瑞亞吧,如果不是最近埃博拉病毒爆發,可能大家都沒聽過這個國家。Cellcom Liberia 這家提供的預付費服務,每分鐘至少USD0.15,後付費服務,套餐起價USD80。
上邊說的都是國內漫遊,現在國外很多已經對國際漫遊都不另外收費了,但這是有條件的,就是必須都在同一家公司運營的網路內。中國離這一步還很遙遠。現在在境外,移動聯通在香港有公司,電信在澳門有公司(從聯通買的),但似乎三家都是只對港澳用戶提供港澳和大陸統一資費的套餐,而沒有對大陸用戶提供。移動在巴基斯坦有公司,但巴基斯坦實在不算旅行目的地。移動入股了泰國true,希望未來會有舉措。
未來展望
最近幾年,尤其是去年中國移動利潤下降之後,通信業內都說過頂了,衰落了,這個那個的,行業外幸災樂禍的也很多,但這事兒對消費者不見得是好事。行業不增長了,意味著利潤不增長,意味著競爭往往變得平緩,意味著資費下降空間變小,下降速度變慢,甚至資費回升。那些登頂早的國家已經這樣了。
儘管近幾年資費體系已經簡化,但中國的資費體系仍可能是全球最複雜的(一個套餐只要有用戶,運營商就不能取消),未來肯定會繼續簡化,但簡化不到國外的水平,估計總體資費水平仍會繼續下降,但近期不會像今年上半年這種大降。降到一定程度後,有些現在大家習慣了免費的東西也會和國際接軌。
具體到漫遊費,或者說本地漫遊區分價格,仍會長期存在。在網上,現在能搜到的最便宜的資費說不定是廣西電信天翼8分卡,有的省份有有的沒有
一、天翼8分卡簡介
天翼8分卡是廣西電信推出的移動業務預付費產品,0月租!發簡訊每條僅8分錢!打電話每分鐘僅8分錢,比固話還便宜!網廳辦理還可免預存話費任選靚號!
二、資費詳細說明:
1、0月租,須開通來電顯示,每月功能費5元。
2、本地撥打國內電話0.08元/分鐘,廣西區內被叫免費,發送國內簡訊0.08元/條,國內不含港澳台。
3、手機上網計費方式為按流量,包含所有方式上網產生的流量(包括3G、CDMA1X,且不區分WAP、BREW/KJAVA和CARD;WIFI業務不開放),按0.003元/10KB(單位建議改為/KB)計費,不足1分錢按1分錢計費,月消費1000元封頂;月限20GB流量;超出後當月停止服務,下月自動開通。
4、月承諾消費15元,承諾消費可抵扣除國際及港澳台漫遊費、國際及港澳台通話費、聲訊信息及電子錢包等代收費、無線寬頻套餐月基本費等之外的所有費用。當月承諾消費在次月初計算並對消費不足部分進行補扣。
5、可選擇辦理「限時漫遊優惠包」,月基本費2元(僅在1月、2月、12月收費),每年1月、2月、12月國內漫遊主叫0.15元/分鐘,國內漫遊被叫免費(國內不含港澳台)。訂購方式:發送「XSMY」到10001訂購,發送「QXXSMY」到10001退訂。
我知道還有更優惠的,但不會出現在網上。這些資費讓那些每月只有10元甚至更低的,不怎麼旅行的用戶也能比較隨意的打電話,這樣的用戶數量不少,這種資費輕易不會消失。但那些長市漫合一的套餐能否也降到這個水平呢?從原理就不行,那樣中國聯通會變成ST聯通,會引爆很多事情的。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流量將在資費中占越來越大的比例,流量的漫遊可能是下一個話題
對部分回答的看法
贊同@pansz 所說,而且他說的不像我這麼啰嗦。
贊同 @孫麟 說的部分觀點,但有些是和事實相反的。
為什麼行政劃分的改變可以決定漫遊資費的變化?新成立一個地級市,往往就會新成立一個地市公司,於是順理成章的產生新的漫遊資費(這其實是通過一系列的網路和計費系統改造工程實現的)。
這種事情從未發生,好久沒有成立地級市了,南寧拆出崇左,焦作拆出濟源什麼的,兩個城市之間都從來沒有產生過漫遊資費。相反的例子有很多,比如長湘株合併區號完全取消漫遊費,瀋陽撫順鐵嶺合併區號完全取消漫遊費,今年本溪又加了進來。
@沈萬馬 提到了帶寬限制,從技術上分析是不存在這個限制的,這從來都是商業模式的限制。
@劉晨 等提到了「真正的漫遊」,這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漫遊收費是一個商業概念。收取和不收取都是商業行為。此外,MNC號碼不是一張網路一個,比如移動2/3/4G都用00(還有02是EPLMN),聯通都用01,電信不大清楚。
Qi Wang等很多人說美國如何不收漫遊費。美國也不是歷史上就這樣的,大概06、07年附近,我忘了verizon還是tmobile最開始推出全美漫遊不另收費的套餐的,後來逐步普及。如果中國普及美式收費,我是歡迎的,但我媽媽那樣的用戶會抓狂,她除了家鄉和北京基本不去別的地方,每月接打大概300~400分鐘,還用一點流量,最重要的是,每個月話費都不到30,人民幣。
@王川 等很多人說根本原因是壟斷廠商的差別定價。這倆事兒有關係嗎?這都哪根哪啊。哪個行業沒有差別定價?廣州坐個地鐵還有16次後6折,超市買瓶水還問我有沒有會員卡。
7其一,有無歸屬地不是是否收漫遊費的條件。
交易總是有利於雙方的,交易的價格只取決於各自的議價能力,當年雙向收費就是。雙向收費有任何技術理由么?但是運營商就敢收,因為強大的市場需求,總有人願意付費。因此即使你論證了技術上漫遊完全是沒必要的,也不能達到取消漫遊費的目的。
其二,題下有些通信背景的答主在長篇大論漫遊技術只是運營商的陰謀。或者純粹出於適應行政管理而產生的技術。我持反對態度。
既然你們做過通信,應該知道移動蜂窩系統不是針對中國的運營商設計的,數字通信HLR(歸屬位置寄存器)這東西也不是用來黑錢的,他有其系統設計上的必要性。通過它,將用戶切割成了處理的數量單元,使得硬體的性能能夠與之匹配。
因此,是否漫遊收費,取決於市場買賣雙方博弈。和這項技術無關。即便漫遊不收費,實際上還是有這項技術在背後使用。
一切問題都源於人自身,而不是技術。
號碼歸屬地和國內漫遊問題,是因為我國參照政府機構建立各級運營商而造成的。
所謂漫遊,廣義上是指用戶由非簽約網路運營商提供服務,俠義上是指用戶資料在不同接入點之間漂移。這裡所討論的漫遊應該是指廣義上的,而且特指國內漫遊。它之所以成為一個問題在這裡討論,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用戶主觀上認為國內漫遊的存在不合理,北京移動和廣東移動同屬於中國移動,同樣用移動的網路,憑啥換個地方打電話就得給你多交錢?上面有些回答糾結於俠義上的漫遊,那其實是移動通信網路的技術實現細節,與漫遊資費沒有直接關係。
所謂歸屬地,不是每個號碼天生的屬於哪個地市,上面有幾篇似乎認為這是個技術標準,實際上不是的,這是生造出來的詞。每個歸屬地其實是一個移動通信運營商,區別於網路運營商,是在移動通信網路上,運營移動通信服務。運營商從管理機構獲得號碼資源,作為移動通信服務的服務地址提供給用戶。這個分配過程本來與行政區劃沒有自然聯繫,是在中國的實際操作中簡化成這個樣子,按照行政區劃設立包含移動通信運營商與網路運營商於一體的區域壟斷性運營商,於是派生出歸屬地這個詞。
運營商的網路建設和績效考核是按照這種行政劃分來執行。在這種層級體制下,各地運營商的行為是考核導向的,不是服務導向的,哪個地市的營銷收入高、用戶量大,那個地市的一把手就更容易陞官。所以大家都會努力限制自己發展出來的用戶流動到別的公司,也會限制自己的用戶給別的地區用戶打電話,限制別的公司用戶使用自己的網路。跨地市打電話曾經屬於使用對方網路設施,也是要結算的,撥出方要向接收方交錢,那時候每個地市公司都有自己完全獨立的計費系統。現在網路建設和計費系統早已集中到省公司了,可還在搞省間結算,所以前兩年還有跨省漫遊費和長途電話費。
試想你如果是廣東移動老總,每年投資上百億建設廣東省網路,四處拉關係只為多建兩個基站,好不容易建好了能容納上億用戶的龐大網路,結果你的一億用戶里有一半屬於外省流動人口,用的是他家鄉的手機號碼,如果他們統統不交漫遊費和長途電話費,如果集團公司不向這些漫遊至廣東的用戶所屬省份公司索要省間結算費用並且轉交給你,那你憑啥投入那麼多錢建網路?又拿什麼運營這麼龐大的網路?今年投資明年就虧倒閉,升官發財絕對輪不著你(以上數字純屬虛構)。
所以實質上歸屬地和漫遊費是由各運營商獨立建設網路造成的,相當於中國有三大運營商集團,每個集團里有近三十個省級運營商,彼此獨立,靠集團公司協調結算。這種模式不僅造成大量基礎設施重複建設,比如同一地點三大運營商要建三遍鐵塔和基站,連主幹網也要建三份,否則別人不租給你出口帶寬!而且用戶選擇了運營商也就選擇了網路和歸屬地,喪失了選擇權,大幅降低移動性,於國於民都不利。
如果非要說是技術造成的,那我簡單提兩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行政劃分的改變可以決定漫遊資費的變化?新成立一個地級市,往往就會新成立一個地市公司,於是順理成章的產生新的漫遊資費(這其實是通過一系列的網路和計費系統改造工程實現的)。
第二,Email的用戶不一定存在一個資料庫里,這些資料庫也不一定在同一個城市,那Email是不是應該收漫遊費?不同服務商的Email之間為什麼不搞網間結算?
Email與移動通信雖然在技術實現複雜度上差別好幾個數量級,但是本質區別在於網路基礎設施的運營。
如果移動運營商靠租賃網路運營商的通信網路提供移動通信服務,共存於同一網路的電話號碼之間的通話,因為不存在佔用其他網路公司基礎設施的問題,不可能發生「網間結算」,因此就不可能被收取漫遊費和長途電話費。未來很可能出現全國範圍的國家網路公司,各運營商租用網路線路賣資費套餐,比拼服務質量,那樣才既符合國家利益也符合用戶利益,比如現在的虛擬運營商就有這樣的特徵。
可以想見未來5到10年左右,手機號碼歸屬地類App終將退出市場。
有人提到了銥星計劃。如果它成功了,摩托羅拉將成為集網路運營商、服務運營商、網路設備提供商、終端設備提供商於一體的超級大怪物,除了銷售渠道以外沒有別人什麼事。我其實很想說,幸好它失敗了!中國運營商已經證明了壟斷網路帶來的惡果,如果連同上下游設備一起壟斷,恐怕我們現在的手機還是只能打電話發簡訊,而且貴得要死!
啰哩啰嗦一晚上,也不知道說清楚了沒有,也許是因為看到這個話題屬於曾經為之奮鬥了全部青春的移動通信行業而激動不已。總之這一切終將成為過去,改變正在發生。更新:實際上,用戶關注的是漫遊費而非漫遊本身,題主所說的取消漫遊實際上說的也是取消漫遊費。所以這個答案只說為什麼漫遊費會存在,不說為什麼會存在漫遊。對用戶來說,如果漫遊狀態的費用無區別,用戶根本不需要關心漫遊的概念,對用戶來說漫遊就不存在了。至於移動通信技術上的漫遊跟手機業務的漫遊並不是一個概念,無線通信技術上的漫遊始終存在。
漫遊費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地方保護。這不是個技術問題,而是個管理問題。漫遊費的存在是為了給你在異地使用號碼造成不便,從而形成對本地運營商的保護。避免外地號碼衝擊本地市場。
比方說,假如我是 A 市電信負責人,我在 A 市運營了一個套餐,通話費用全國最低,簡訊費用全國最低,流量費用直接廉價不限流量包月全國漫遊,什麼2G3G4G全部都給你開通了。
假設這個套餐存在,並且漫遊狀態下費用不變,鑒於有了淘寶這個神奇的平台,以及互聯網這個高速傳播信息的渠道,那麼在不遠的將來,全國大多數人都會用我 A 市的號碼了。
如果沒有漫遊費,同一運營商的全國資費必須絕對完全統一,否則高資費地區的號根本賣不出去,而運營商的本地打折行為根本無法進行,本地低資費將很快輻射全國佔領市場,一個小的營銷行為都會波及全國,這樣後果。。。
真正全國無漫遊費的套餐,這個可以有,但這個套餐的資費必須比其他套餐的資費高,而且價格必須全國統一。否則會影響正常的營銷活動。瀉藥!
首先本人有過三年的運營商漫遊部門的工作經驗,對漫遊業務算是比較了解了。
回答之前看了得分比較高的幾個答案,比較贊同@wangxu的回答,專業性很強很多人不太好理解;@pansz的答案,是一個全新的角度,但漫遊的產生不是資費問題,舉個例子之前的全球通是全國統一價,不收漫遊費的。
下面回答問題。
手機號碼為什麼有歸屬地?
這是一個管理問題,和公司的組織架構有很大的關係,眾所周知,中國移動由31個省公司組成,各個省公司的財務是相對獨立的,各省投資建設本省的網路,經營自己的客戶,支配自己的收入,各地市也是一樣,有相對獨立的經營權,一個地市能賣出多少號,這些號貢獻的arpu值(每用戶收入),都是他們的kpi,所以只有有了地市的概念,這些kpi才能被測量,各地市才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充分去發掘本地的市場。事實上,中國移動早期的這種管理方式(充分放權給省市),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佔據了將近70%的市場。
為什麼會有漫遊業務的存在?
@wang xu已經說的很專業了,我再從業務角度解釋一下。
區分兩個概念:漫遊業務和漫遊費。
有很多人質疑為什麼要有漫遊,要取消漫遊,其實漫遊業務是客觀存在的。你山西的號,到了北京,用的人家北京分公司的網路資源,這就是漫遊業務的發生。佔用人家資源,當然要付費,北京分公司就會向你收漫遊費,但你是山西的號,你的話費要交給山西,所以實際流程是,你先把漫遊費交給山西公司,山西公司再結算給北京公司。
所以漫遊業務是客觀存在的,問題是運營商應不應該向用戶收取漫遊費用?
這個問題爭論了很久,我把我的觀點擺出來:國際漫遊,收取漫遊費是合理的,因為本著誰投資誰收費的原則,被訪運營商有權利對所提供的服務收費。現在的問題是,大部分國家真的tmd太貴了!雖然中國移動和將近200個國家開通了1/2/3元區,但總體上還是偏貴。省際漫遊,應該取消漫遊費用。運營主體都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只是省公司不同,漫遊對運營主體是沒成本的,你在山西打電話和在北京打電話在信令轉接上沒有任何區別,因此不存在漫遊成本,所以收取雙向的漫遊費用很不合理。但鑒於省際漫遊對各個省公司是一塊兒不忍割捨的大蛋糕,想取消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好消息是各大運營商的漫遊費用已經在降了。
看來大家對國內手機漫遊一說真心深惡痛絕!
有些人以為國外會先進點,其實天下烏鴉一般黑。以歐洲D國為例,在全過範圍內跑,沒問題,絕對不會發生出了這個州(類似中國的省)打電話就得多交錢的事,但是,如果你往國外踏一步,呵呵,立刻接到提示簡訊:您已經在XX國,現在處於漫遊狀態,打當地國2歐元一分鐘,簡訊0.1歐一條,balabala..總之,他們的國際漫遊是必須有的,而且很貴!
但,沒有國內漫遊,大家就能隨意打電話了嗎?錯,大錯,因為歐洲普遍流行同網通話不要錢、跨網電話賣你身的經營方略。之前用過一家英國公司Lacy的電話卡,0月租,同網通話0收費,充值一次可激活6個月,看著很爽是吧,其實背後的坑:該卡不提供網路,如果你想上網,掏銀子;該卡給別人家的卡打電話,掏銀子,而且都是狠命的掏啊。往往10歐元就打不了幾個電話,更別提煲電話粥了……
反觀國內,三大運營商在全國不同地區業務發展狀態多少不一,也實實在在的存在親朋好友間的跨網狀況,實際上三大網路之間的通話價格也還算合理。但是,除去整天飛來飛去的商務漫遊人士不言,貌似更大多數的手機用戶80%時間(純依據自身估算)都是在一個城市裡生活吧,這時,免漫遊的功能反而要比免跨網的功能更加雞肋,尤其對於收入偏低的大多數人群。
最後,再提出下運營商針對不同客戶的營銷方案是不同,對不移動的老年人使用0月租+親情號碼,針對學生提出寒暑假定向漫遊, 針對那些飛來飛去的商務人士的需求,難道你沒聽說過全球通嗎?竊以為大家對「漫遊」談虎色變主要是因為平時在一個地區生活習慣了,偶爾出門一次的時候看著電話費飆啊飆,頓時覺得血壓升高。相比高大上的全球通,或許採用平時本地通話+出差時臨時開通當月全國/某地漫遊的業務更合理,如何能夠當月開、當月關,價格也低廉的話,那就完美無瑕了!聽說前段時間北京電信開始推出0月租、網內通話0收費的服務了,也許大家的福音就要到了……
中國移動每個省有一個獨立法人,所以理論上中國有30多個叫xx移動的運營商,而不是一個。
再說說技術上的問題吧。
技術上來說,一個手機號碼並不歸屬於一個地市,而是歸屬一個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HLR就是個賬本,不負責辦事。手機一旦開機,就是在各個MSC之間漫遊,不存在歸屬地。即使你在浦東辦卡,在浦東打電話,技術上也是把你的號碼信息從浦東的HLR漫遊到浦東的MSC上的VLR開始為你服務。所以,手機永遠是在漫遊(visit),即使是在歸屬地。當然這是技術上說的漫遊,一般來說是對用戶透明的。例證:手機上都有漫遊指示開關, 一般來說是一個三角形,如果你從上海跑到江蘇,這個三角形不會出現。但是你跑去了韓國,就能看到這個提醒:你在漫遊(roaming)了,省著點打電話。
另一個漫遊的意思是業務上的漫遊(roaming),跨運營商漫遊,這時候也就是會出現小三角的那種漫遊。跨運營商未必一定要出國,在同一個國家內,如果A運營商的用戶到了某個地區,只有B運營商的信號,這時候如果AB簽署了漫遊協議那麼也是可以通話的,這才叫漫遊。
中國的漫遊其實是比較流氓的一種業務行為,就是變著法子賺錢而已。而且還把漫遊這個概念給教壞了。國際漫遊才叫漫遊,國內漫遊那叫亂收費。
技術上來說,每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碼,中國是460, 每個運營商有一個或多個運營商編碼,有多個一般是一張網路一個,比如GSM,CDMA,UMTS,LTE各一個,比如中電信就是46003(CDMA)或者46016(FDD-LTE,記得不是很準確)。 所以如果一個46003的號碼漫遊到了不是46003的某個網路,比如31012(美國某運營商),就會出現三角符號,這才叫真正的漫遊。至於在國內,不論哪個省市的電信3G網路都是46003,所以那不叫漫遊(roaming)
用銥星,不漫遊,真正的「全球通」,就是資費貴些
@pansz 這個說的比較對,我也來闡述一下我的觀點:
1.問主以及絕大多數消費者其實一點也不關心技術,他就想少交錢。所以 @Wang Xu和其他部分答案說了一堆的技術原理人家不關心也不想聽。
從邏輯上講,其實就是消費者想要一個只收成本甚至全免費國家補貼的運營商。
當然問主其實沒有問這個問題,我們也不來回答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太大了,要去問國資委。
——————————————————————————————————————————
2.我們來看問題:
手機號碼為什麼必須得有歸屬地,進而有漫遊這種業務存在?
我相信如果取消漫遊的話,用戶的忠誠度會更高,即在換一個地方生活的時候就不會換號。運營商沒有這樣做,是基於利用漫遊來盈利的考慮,還是技術上的問題?
所以他不想要漫遊這個業務。他認為能給運營商的回報是「忠誠」,這樣子換地方不換號是對運營商的好處。這個邏輯確實是自洽的。
1.首先:前面很多人說過了,有全國資費統一的套餐,能滿足這一要求。但代價就是單價資費會比較高(原因也非常簡單,運營商計算了全國漫遊這個概念可能的機會成本,自然單價會上升)
2.部分人提到了本地化的低價套餐,我也懷疑問主問的就是這個為什麼不能帶到外省去。前面很多人從技術上說了,有hlr,vlr,包括本地化營銷的套餐要去別的省的支撐系統做開發,這些都是難點。但更關鍵的問題還是各分公司獨立結算的問題,在現有盈利水平下,如果要支持問主的這個換地不換號,就要付出成本(這個成本不單是前面很多人說的技術上的交互和信令成本,也包括各地市本地營銷成本、套餐成本)
比方說合約機銷售;比方存多少返多少;有人又說了,反正全國一盤棋,都是移動總公司管,有什麼區別。這個區別就大了。我花錢送合約機拉來的客戶,結果合約不到期被別的省拉走了,我的營銷成本全打了水漂;年底KPI難看的很。除非集團公司不考核這些。但如果真不考核這些,集團公司又怎麼掌控分公司的工作成果的好壞呢(KPI被吐糟很多次了,但自然也是有其道理的)
3.當然有人會說,我合約到期了,我要換省份,是不是就沒有2的問題了呢?明顯也還是存在的。首先,號碼分配是分區域分配的,你要帶著北京號碼去上海。這中間涉及的技術成本問題我們不談(要將所有此類預期會上億的跨地區攜號用戶在全國各地HLR做單獨記錄),管理成本就會額外增加:上述的這些攜號轉省用戶全部要通知到全國各省甚至各地市的局向做路由記錄。這個工作量,包括同步、匯總、查詢方面,對於各類支撐系統和信令系統都是巨大的麻煩。
4.我們其實推出了解決方案,就是1中的高價套餐。但可能價格不滿足問主的要求。這個也沒辦法,誰叫移動公司想賺錢呢,大家一起來罵吧。
反對那個為運營商解釋一大堆的。。。
淘寶可不可以也這樣? 你出差用淘寶買東西,得收漫遊費。QQ,微信也可以考慮,不買Q幣不讓您異地聊天?別說,後者還涉及到伺服器切換問題。
說千道萬,其實還是壟斷。
收很高的漫遊費恐怕就是一種設計出來的商業營利模式。就聯通來說,每個省的公司比如北京聯通、河南聯通都是高度獨立的,上面最高答案也說了,一旦一方營銷力度較大,防止影響別省業務,大家也應該有過經歷,去外省營業廳沒辦法辦理本省歸屬地手機卡的業務,比如轉套餐之類的,同樣,假如你因為信用問題被北京聯通拉入黑名單,並不會影響你去河南聯通辦理業務………(不過人家法務部可能會一直給你打電話)。
其實現在聯通已經慢慢開始資費統一了,3G套餐還有一體化套餐網上專屬套餐等等全國資費統一,我是從10年開始使用3G套餐,全國無漫遊,在任何地方資費無差別,所以歸屬地感覺只是個擺設了,只不過去外地撥打10010客服的時候前面加個你歸屬地區號才能打到你當地的客服。根本原因是壟斷廠商的差別定價。簡單說,就是區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榨取最大化的壟斷利潤。漫遊業務的早期消費者,都是跨地域的高端消費人群,以漫遊費的名義,最大化榨取利潤。
大家搜索一下差別定價就知道了,有案例,一看就明白。
高票答案對技術上的分析十分細緻到位。漫遊本來目的是不同國家不同運營商之間的業務,存在天然壁壘。但在中國,漫遊居然被運營商包裝為內部概念,作為壟斷收費的名目。
從成本上看,漫遊幾乎沒有任何額外的成本。通訊行業還有一個和漫遊類似的名目,即所謂的長途通話費。長途通話費存在的原因,是早期的通訊系統採用銅纜作為傳輸介質,容量有限,所以收取長途通話費。但隨著光纖通訊和程式控制交換技術的成熟,一條光纖上可承載的容量遠超通話需求,長途通話的邊際成本幾乎為0。但運營商依然心安理得的收取長途通話費。 有點不同的是,移動通訊是建立在成熟的數字通訊和光纖通訊技術之上的,GSM及以後的移動通訊技術,從誕生之日起,漫遊就基本是零成本的。
做個有趣的類比,QQ從誕生之日,就是全球免漫遊費的,一個破手機漫遊,真的有臉扯漫遊成本?
========================漫遊從技術上說,就是兩個資料庫伺服器VLR,HLR,記錄當前的位置。手機定時或根據需要報告位置,報告位置僅需要和伺服器交換10條左右的消息,對於現代伺服器的性能和光纖網路的帶寬而言,沒有任何壓力。
以HLR為例,一套HLR設備的容量基本都在千萬用戶級別以上,就幾個柜子而已,平攤到每個用戶身上,還有什麼成本?以下取自華為網站,GU HLR9820產品在機櫃滿配置的情況下,5個機櫃即可支持1億動態/2億靜態用戶,並具備支持更大容量的能力。 1億用戶什麼概念?10套設備足以滿足最大的運營商的需求。
美國就沒有國內漫遊費一說的。。。基本上打電話每個月也是固定資費
人生活在日本,在日本打電話真沒有漫遊不漫遊,長途短途之分。反正一個價。 回國通話話還罷了,無法忍受流量還分地方。
是由系統原理限制的。GSM蜂窩網路有歸屬地,漫遊等概念。
移動通訊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提供可靠的語音通訊。在固定電話時代這個問題相對簡單,主叫撥號,交換機根據被叫號碼把線路switch過去,建立起1對1的語音鏈路。這個鏈路的建立只需要知道被叫號碼就足夠了。
而在移動通訊的世界裡,被叫是處於移動狀態的,沒法直接switch過去。我沒記錯的話GSM語音呼叫的大致流程是這樣的,主叫撥號,網路根據被叫號把呼叫請求發送到被叫歸屬地網路,被叫歸屬地查詢被叫註冊到哪個基站,然後建立通道實現語音通話。
如果是被叫漫遊的其他網路,在手機註冊上漫遊地的網路同時,漫遊地的網路會給歸屬地發一個通知,讓歸屬地網路知道你的xxxx在我這裡。如果有呼叫xxxx的請求到達歸屬地網路,則請求會被轉到漫遊地的網路,漫遊地查詢設備註冊到那個基站,然後建立連接。
大概這麼個過程,如有錯漏請專業人士補充更正。原諒我其中名詞表述不夠專業,畢竟只是知道皮毛。
所以歸屬地和漫遊都是當初設計蜂窩移動系統時候就設計進去的了,目的是為了解決移動通訊的各種問題,而不是為了盈利或者給消費者找麻煩。
以上用戶沒有忠誠度用戶一樣賺錢。取消漫遊需要投入附加成本,不管這個成本是多少,並不會帶來額外收益。因為用戶一直在那裡。這就是壟斷的好處。
換我是運營商我也不幹。我天天蹂躪你你也得乖乖交錢,我幹嘛要對你好……
應該是msc容量有限的問題吧,一個msc只能容這麼多,垮msc收取管理費這個還好吧不算特別不合理,雖然移動通信自費還是很貴,但是多用多出這個道理還是行得通的,畢竟漫遊佔用了雙倍的資源。
有些答案從市場、地方保護的角度給了解釋。
我猜測一個歷史淵源吧。
在通信運營早期,管道是運營商自己投入的基建,話路都是E1(銅線),這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進行「移動」(也就是所謂的漫遊)通話的時候,你的話路需要匯接局甚至關口局迂迴到你所歸屬的運營商,再到你所在的位置。所以涉及到不同地域間的結算和網間結算,漫遊費是合理的
當下運營商的部分網路部分換成IP的了,話路迂迴的情況大大減少,但是由於網規的東西都還在,很多通話的場景其實還是涉及前面說的地域間的結算和網間結算的。當然肯定存在先進的運營商,換了IP,重新作了網規,但到嘴的肉,誰也不想吐,能晚吐點兒,就多賺點 。
沒有調查過就沒有發言權,想多賺點兒的比例有多少,我不知道。。。但大部分運營商的匯接話單、網間話單,應該還會持續不短的時間吧,也就是大家漫遊費應該還要繼續先貼一個wiki鏈接,解釋一下什麼叫漫遊(roaming)Roaming
漫遊的實際含義是"跨運營商服務",對於中國大陸理論上只有三個運營商的情況,我們要承認的現實是,三大運營商實際上是若干個服務範圍為一級行政區(省,直轄市,自治區)的子公司連鎖運營商組成的,這些子公司是獨立核算獨立經營獨立收費,只是大家共用一張通信牌照使用相同的PLMN,並且有同一個控股的爹公司而已.所以漫遊費的存在實際上是省公司獨立經營的一種妥協.而省內漫遊(這個很少見了)則是因為當年郵電部企業是以地級市為單位結算的,反正你們用戶也習慣地級市之間收長途費了,你們不反對我們就收點吧(當然對於郵電部企業的分家出來的兩家來說,在省公司之下各個地級乃至縣級分公司最初也是獨立核算的,也算是獨立的加盟運營商,只是現在基本都已經被省公司收購完成了,苦逼的廣電到現在還沒能收購起來,這第四運營商好難產——這是題外話).
跨省漫遊費會不會消失?將來肯定會,比如京津冀一體化大不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個子公司合併成一個好了.省內漫遊費會不會消失?你們不知道很多省只有省會和經濟發達市的冤大頭們需要交省內漫遊費,其他地級市的手機都是省內一口價么?
另外因為三大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關係,大陸三個主運營商之間不存在"漫遊"的服務關係(嗯,你聯通手機號沒信號的時候不能接入移動的網路打電話,給錢也不行,都是G網也不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