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為什麼在 2012 如此火爆?
據《新財富》的報道,2012年,A股市場總體融資規模增加了30%,主要源自債券發行的爆發性增長,據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統計,剔除中期票據和短期融資券以及金融債外的股權、債券總融資額為1.38萬億元,其中,股權融資額為3300多億元,債券融資額高達1.05萬億元。2012年,IPO、公開增發、配股和可轉債融資額基本都下滑60%左右,定向增發融資額上升約18%,企業債則上升了130%,公司債更翻倍。
首先說一下,題主問題中「A股市場總體融資規模增加了30%,主要源自債券發行的爆發性增長」有錯誤。A股市場是股權融資,債券是債權融資,「A股融資規模增加30%源自債券發行增長」實在令人費解,我想應該是題主打錯了吧。
2012年債市火爆的原因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
1、2012年IPO暫停。迫使企業尋找新的融資渠道,債券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另外券商因為ipo暫停,股市冷淡的情況下需要尋求新的利潤點,這也就極大的刺激了券商團隊力推企業債、公司債。銀行間債券產品的承銷商----銀行,為了滿足想貸款貸不到款的客戶融資需求也積極推動這些企業發行中票或者短融等產品。綜合這些因素,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發債來滿足融資需求。
2、2012年債市火爆中,最火熱的當屬城投債的發行,相較2011年同比增長148%,發行量占銀行間市場當年發行總量的比例達11%,占信用類債券發行總量比例達34%!所以說,2012年城鎮化過程中巨大的地方政府融資需求加速了城投債的擴張,進而帶動了整個債市的擴張和火爆。
看債券市場應該看銀行間市場,這在中國債市佔大頭。銀行間債券市場2008年以來一直就很火熱,2012年並沒有比前幾年更火爆。
如果說交易所債市這個邊緣一點的市場,2012年確實有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證監會2012年大幅簡化了公司債的審核流程、縮短了審核時間,因此上市公司發行公司債的積極性有提高,發債總額增加了。由於2012年之前交易所債市規模很小,所以增速顯得特別高,但交易所債市的規模只能算個小朋友,增長100%或者200%對債券市場整體影響不太大。
銀行間債市和交易所債市的糾葛很有意思,可以參看一財的報道:中國債券市場十年大革命。
一般來說, 企業融資包括幾種渠道: IPO, 發行公司債, 銀行或其他機構貸款, 信託等.
2012年證監會非正式停止IPO, 而信託對於非房地產企業來說利息還是不算低的, 民企從銀行貸款一向都不容易, 因此, 只剩下債券了.
這幾年證監會一直在鼓勵企業發債, 門檻和要求也沒有以前那麼高了, 發債的好處是融資成本比較低, 而且資質比起IPO來說也放寬很多.
這是原因之一吧, 因為這幾年已經不直接從事債券相關工作了, 所以太具體的也說不了太多, 希望有所幫助.2012年債券市場大爆發的原因很多啦,當然這個所謂大爆發既有供給層面的,也有需求層面的。
從供給層來看,2012年宏觀經濟是一路下行的,一直到了三季度才企穩,四季度才回升。後來經濟太弱了,寶寶看不過去了,開始預調微調,反覆強調把穩增長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於是降息、降准,鼓勵直接融資,但是經濟不好,股市必須不行了,新股發不出來,就靠債權類的東西了,2012年融資平台大規模發城投債融資,四季度信託發行高峰,這些很多都跑到基建和房地產上面去了,所以2012年經濟疲軟,政策調整觸發了債券供給大爆發。
從需求來看,你債券的供給這麼多,當然需求必須要跟上啦,那麼需求從哪裡來的呢?首先,央行上半年基本就是一路的松貨幣,釋放了很多基礎貨幣,錢多了,當然就要買東西啦。另外股市又不好,錢除了通過銀行來放貸款放掉,剩下的很多都投向到債券裡面了。現在理財產品、債券基金這些發了很多,錢也通過這些理財工具變相轉移到債券上面了。
總結來看,2012年上半年,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下,債券市場供需兩旺(只有一個旺都不行啦),造就了2012年市場的大發展。但是到了2012年下半年,貨幣政策調調有點變化,債券市場一度跌了不少,然後橫盤整理,沒有上半年那麼火爆啦。股市不給力,大資金都去做債了,本來做債的都是大資金。
各種投資渠道的悲觀預期
說明企業從銀行貸款難度變大了,只能通過發債來獲得資本。
推薦閱讀:
※什麼是資產證券化?資產證券化的過程是怎麼樣的?
※人民幣的購買力是不是一直在降低?歷史有沒有相反的情況?
※普通人不適合買股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