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蘇相機為什麼那麼貴?
看網報哈蘇H5D-60價格在27 萬左右,其他型號也都遠遠超過普通單反的價格。拍出來的照片好在哪裡?普通單反,配置好的鏡頭,能媲美嗎?是哪些方面與普通單反的不同體現了它的價格?
本題下面的回答大多是2013年的事兒了,但是現在時代變了。索尼馬上要出自己的中畫幅相機,預計售價在3-5萬人民幣之間(其實價格就相當於等比例放大全畫幅的CMOS,這麼看,簡直業界良心)
這不是空穴來風,因為哈蘇最新的中畫幅機型已經用上了來自索尼的感測器(這是機身的核心技術)
索尼大法好,烏拉第一 要認清 是數碼後背貴 而不是哈蘇相機貴(相對而言) 機身對於中畫幅來講就是個光學取景具有機械結構的曝光盒子,有的連快門結構都沒有(鏡間快門)幾乎是最不重要的設備了。
第二 千萬別覺得中畫幅系統貴就有多NB 為啥貴? 除了是歐洲製造 人力成本 以及什麼16bit 之外 鄙人愚見就是因為市場小 產量低 產品更新換代慢. 君不見2000年以前 柯達的全畫幅數碼單反就沒低於10000美元的 佳能1d 尼康d1 一出 立馬打的柯達滿地找牙 ,亂拳打死老師傅
火大,非有人要和我糾結名詞解釋,我根本沒用中文學過這些東西好嘛?!
公差[gōng chā]實際參數值的允許變動量。參數,既包括機械加工中的幾何參數,也包括物理、化學、電學等學科的參數。所以說公差是一個使用範圍很廣的概念。對於機械製造來說,制定公差的目的就是為了確定產品的幾何參數,使其變動量在一定的範圍之內,以便達到互換或配合的要求。
幾何參數的公差有尺寸公差、形狀公差、位置公差等。
①尺寸公差。指允許尺寸的變動量,等於最大極限尺寸與最小極限尺寸代數差的絕對值。
②形狀公差。指單一實際要素的形狀所允許的變動全量,包括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線輪廓度和面輪廓度6個項目。
③位置公差。指關聯實際要素的位置對基準所允許的變動全量,它限制零件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點、線、面之間的相互位置關係,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同軸度、對稱度、位置度、圓跳動和全跳動8個項目。公差表示了零件的製造精度要求,反映了其加工難易程度。(
(百度百科,最討厭引用不註明的了)
會抄這些,對公差的理解就不膚淺了么?搞笑阿。我給外行舉幾個栗子都有人糾結我舉的不專業,那我就不專業了,告訴你們公司的成本價也是很不專業的行為。
剩下的你們誰愛答誰答好了。
其實H6D系列倒也相對來說不貴,畢竟比同樣使用索尼5000萬和一億像素CMOS的飛思XF要便宜一萬多美元呢……當然跟賓得還是不能比的,但賓得那套中畫幅缺陷不少……
而X1D就更便宜了,和645z一個價。前面一個答案說的很清楚,我來通俗解釋下:
1.哈蘇多為中畫幅,那麼,相對於cmos小很多的全畫幅單反來說,熱噪等直接影響成像質量的問題就需要特別的處理單元來進行控制,同時考慮中畫幅的體積,增加的解決方案都會使製造成本升的飛起。
2.中畫幅相機普遍比全畫幅貴一個檔,比如賓得著名的645D,大概是4-8萬的樣子。比全畫幅旗艦D4貴個萬把塊錢。這樣就很好類比,那麼全畫幅相機和半畫幅相比又貴了一個檔,也是萬把塊錢大概。畫幅的增大帶來的價格增長是一回事。全畫幅一些不明顯的成像影響因素在中畫幅變得明顯,那麼為了控制這些因素,相對於半畫幅到全畫幅來說,考慮的更多,價格放大倍數增加一些。
3.最後是極為扯淡的因素就是哈蘇不做消費級相機,而且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胳膊很壯先生的玉照就這牌子相機拍的,這是赤裸裸的廣告。這樣就沒必要為了價格控制成本,一些你根本感覺不到的地方執行嚴格的工藝成本。價格也就變得在中畫幅相機里也貴的飛起。這點太搞笑,因為萊卡做了款垃圾的全畫幅單反,賣的巨貴,實際上性能外觀都好笑的飛起,屬於土豪沒事兒娛樂使用的。這種古典名企只能在自己的領域玩兒玩兒,進入消費級市場就會被慘虐。不過高端市場比如認血統,所以佳能尼康也進不去。進去了也沒多少油水賺。
4.一句話總結就是,如果和同畫幅的相機對比哈蘇也沒貴太多,不同畫幅之間的對比基本是碾壓,沒有比較意義。
拍出來的照片好在哪裡取決於攝影師水平。
普通單反配置任何好鏡頭都無法碾壓他的畫質。
最關鍵的一個地方,感測器面積決定了他對於其他普通單反的差距,根本無法彌補。
這類都是生產力工具,多為商業用途,一般在市中心的巨幅廣告都是用這類中畫幅+後背拍的,一般單反夠不到那個解析度。能賺錢的工具再貴都有人買,相應的再看看電影攝影機,電影鏡頭,電影製作的相關套件,不說硬體,就說一個標準的Avid剪輯軟體,商用版的價格都是2W-3W,上百萬的電影攝影機就不說了。
貴主要是因為兩點:
一,是生產成本高;
中畫幅成像原件面積更大,性能要求更高,良品率低,自然出廠價也更高。高昂的成本,笨重的機身,受限制的機身性能(最近兩年中畫幅才開始使用CMOS成像原件,之前用的都是CCD結構,相比CMOS有很多不足,比如即時取景,對焦性能等等)。其實與普通消費者對相機的需求是背道而馳的,所以開發使用中畫幅相機的廠商在電子化時代很少,而產量的稀少進一步限制了價格的下降空間。假使在未來幾年內中畫幅成像元件能放入到單反大小的機身內,肯定會對中畫幅的普及和降低單價起到很大作用(大法正在努力)。
同樣地,鏡頭也是同理,由於中畫幅成像圈大,鏡頭為了能包覆整個成像圈,體積也得等比放大,這就造成了體積上的「大」和「重」。而為了餵飽中畫幅成像的高質量,鏡頭在鏡片用料和光學設計上也得更複雜,更精良。同時鏡頭產量與機身一樣有限,價格自然高高在上了。
二,是品牌溢價;
其實樓上有一些答主已經提到了數碼中畫幅界的良心——賓得645D和645Z,這兩台機器價格可不比佳能尼康的頂級全畫幅機身貴多少(6~8萬),憑什麼哈蘇能賣更貴?
第一是因為賓得使用的是稍小一點的中畫幅規格(是的,中畫幅是對於大於全畫幅,小於大畫幅成像圈的數個規格的統稱),以至於其成像質量其實不如哈蘇規格。第二就是因為哈蘇之於中畫幅,就好比徠卡之於全畫幅一樣。它本身的定位就是更高端,更專業,更有「情懷」的奢侈品。精良的造工,可靠的設計,不折衷的畫質,哪個都是要大價錢來支撐的。哈蘇3900萬數碼後背與數碼單反中的頂級產品尼康D2X的樣張對比
哈蘇3900萬數碼後背與數碼單反中的頂級產品尼康D2X的樣張對比放大圖片到100%,對同一地方進行了截圖。下面兩圖可點擊放大查看原圖,那樣有利於我們更好的看到它們之間的區別。
尼康D2X
哈蘇
原帖Godzilla vs. Bambi....39MP Hassy and D2X...(examples): Nikon FX SLR (DF, D1-D4, D600-D800) Talk Forum: Digital Photography Review
還需要說明什麼嗎?
一台膠片單反便宜的才幾百塊,為啥那些數碼單反要幾千上萬的?貴就貴在那塊CMOS上了。越大的CMOS就越貴。
哈蘇H5D-60的CMOS比全畫幅的還要大一倍,於是它就貴了,就是這樣。中畫幅機身,包括哈蘇其實沒那麼貴的,不算後背也就和全畫幅頂級的差不多價格(1DX 5萬多左右),903swc也才2萬多,3萬以內可以買到成色版本很好的了。
903SWC+P45+
903SWC+P45+
貴的是數碼後背,膠片後背最貴不超過1500。最便宜的數碼後背二手的也要四五個5D3。數碼後背本來就是商業用途,買來是用來賺錢的,相對而言就不是那麼昂貴(國內重土豪除外)。
蘇哈原來是沒有現在這麼貴的,在被石利洛收購之後價格漲了好多。
成本高 市場太小
現在的孩子們真的是不知道沒有計算機[手機]的時代,人類是怎麼生活的。簡單來說一下吧。
1. 在沒有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時代,光學鏡頭的設計和製造都是非常複雜的。想想全世界也沒有幾家干這個活兒的企業(海鷗鳳凰什麼的低端產品就不討論了)。能夠在這個超級複雜的技術領域裡面設計製造出一個覆蓋24x36mm 影象圈(別比划了,就是一張135膠片那麼大,如果你真的看過的話),同時涵蓋從廣角到長焦全部焦段的鏡頭系統是一件非常非常牛逼的事情。相信我,真的非常牛逼,(所以如果你的身邊有人拿著古老的萊卡相機裝逼,那是有原因的),牛逼到日本鬼子都做不出來的程度。即便後來他們完成了技術突破,那也是集中了全國的技術力量(日本的相機公司基本上是合作關係,相互之間技術共享的),好了,說了這麼多其實我真正想說的是第二點。。。
2. 所以呢,能夠設計並製造出一個覆蓋60x70mm 影象圈(別比划了,兩個半135膠片那麼大),同時涵蓋從廣角到長焦全部焦段的鏡頭系統那是一件牛逼到無以倫比的事情。能夠有本事干這件事的,並且還能活到今天的企業,一個手就數得過來了。把影象圈做大幾乎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如果你曾經買過五千塊錢以上的單反鏡頭的話,你在挑選的時候一定考慮過所謂的鏡頭畸變,邊緣銳度,還有暗角什麼的。。。有些銷售人員也會跟你講,某些便宜一些的鏡頭,你在不用全開光圈的情況下,縮小几檔光圈,和那些昂貴的鏡頭其實沒有多大差別。。同樣的道理,一個24x36mm影象圈(所謂135系統)的鏡頭,你把光圈開到 1.0 (實際上全世界也沒有幾隻能做到這點的鏡頭) ,那也不過就相當於一個中畫幅鏡頭的·中·心·區·域。就是這麼大的區別!
3. 好吧,不扯那麼多了,肯定好多人看出來了,哈蘇自己是不賣鏡頭的。哈蘇那麼破盒子並不存在上面說的那些個複雜性。是的。那個破盒子真的是不值那麼多錢的,而且一直就不值。但是所有買哈蘇的人都不會只買一個破盒子加一個80mm鏡頭就完了。哈蘇是用來幹活的。所有買哈蘇的人都會去買一堆的上面提到的那些牛逼到極點(僅從設計和製造的複雜性來講)的鏡頭系統,還有一大堆的其他輔助設備(不是在騙你,很多職業攝影師的一個燈就比你手裡的全套135系統還要貴了),這還不包括每次拍攝時候租場地,請模特的費用。還有養團隊的費用等等等等。
4. 說到這裡應該都明白了吧,其實哈蘇一點兒也不貴。這個問題是個偽命題。其實是我朝收入太低……而電子產品的價格全世界都是差不多的。
以瑞典人的收入來說,日本產的相機就是白菜價,電腦,手機等等也是。我們Nation的學長們都是用Leica的:
哈蘇在斯德哥爾摩的夥伴經銷商Goecker AB的報價(含稅):
H5D-60售價273800,單位是瑞典克朗(SEK),對人民幣的匯率一般在0.9-1之間,所以總價比在我朝便宜一點,但也沒便宜到哪裡去。
同一家店日本產的相機:
但是瑞典人的平均收入是這樣的(稅前月薪):
算了一下,在倉庫搬磚的大叔,腦洞大開要買哈蘇的話,積蓄一年也買得起H5D-40了。
如果是在Kista工作的高級碼農的話,稅前月薪5到6萬,一個季度就搞得定。
以我一個連無敵兔都敗不起願意被吐槽都沒資格的愛好者來看,中畫幅相機拍出來的照片好在還原。「還原」這個詞的真正含義要你親自拍過一些片子才能深刻體會,就是「還事物原來的面貌」。更準確地說就是,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人類肉眼看到的畫面,包括色彩、明暗、細節和身臨其境的主觀感受。如果以公主墳為原點FX大概可以把DX甩到六里橋,中畫幅能把它甩到長辛店。這要比較才能看出來。普通單反無論配什麼鏡頭拍出來的照片要麼比原景更漂亮,要麼更難看。
影棚剛好有一台,哈哈,說下淺見吧。
高端大氣上檔次!!!!
上面的對後背和感光原件等說的很清楚了, 其它相機不能與之媲美,單是操作哈蘇用起來就比其它單反要簡單的多。
補充下
哈蘇後背摘下來是可以放到4×5大畫幅上面用的。
哈蘇是有它自己的文化的,且得到了歷史的見證,從二戰到月球等,當一個品牌有自己的文化時價值自然而然就不同凡響。
俗話說一份價錢一分貨,哈蘇質量好品質硬,相機穩定,成像品質高。
一般的顯示器一般都是有色差的,放到松下監視器上再看,連蘋果的都是渣渣,完美的畫質,精準的曝光,畫面細膩通透,正點。
雞還分個三六九等,相機也是,哈蘇技術強悍,活好,摸起來舒服。 因為專業所以卓越啊!!!數據啥的我就不說了
商業攝影師要拿單反拍攝 交不了活 就這麼簡單
尤其是對產品的材質表現上(包括服裝)還有人物等細節表現就更不用說了
早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傳播介質 印刷 135相機拍攝出來的畫面最大輸出指標有些是達不到有些廣告畫面要求的印刷標準
膠片先不說 單說數碼
像素高低並不是評判畫質表現的唯一標準
本人N年前曾做過一個有意思的對比 人物拍攝
當時驚現古董數碼後背我也是好奇看看到它到底和單反有多大差別
當時是5D2和哈蘇的503CW掛的是飛思十幾年前產品H20 一個兩千多萬數碼單反相機一個不到兩千萬的數碼後背 一個當代產品一個十年前的產品
畫面還是哈蘇各項表現佔優 注意這裡用的是表現不是數字指標
本人是以達到攝影要求為目的的測試 不是純發燒測數字指標 那個東西對我沒用 只要能達到我使用目的就是合適的 就是好用的
夏利裝上法拉利的發動機他還是夏利(沒有鄙視國產品牌的意思)
哈蘇是他的機身 鏡頭組和數碼後背一整套系統在發揮作用
還有哈蘇等其他120系列相機是幾十年來幾代攝影人的不間斷使用 廠商不斷改進及各種極端測試各種苛刻要求等進化出來的產物
數碼後背P系列的到後來哈蘇H系列的就不說了
135 和120本來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沒法比
所以價格也是差一個量級
就像120和4X5 8X10畫質沒法比是一個道理
題外話 120系統早期也是拍攝人物為主 只是數字時代來臨加上後期修圖 拍攝產品也就用了
座機才是正經拍攝產品用的相機 只是現在看來工作效率比較低 幾乎無人使用
本人以使用哈蘇快十個年頭的感受 最喜歡503CW那款
後背還是喜歡飛思P系列 還是有情節吧
作為消費類產品而言,很貴;但作為生產力工具而言,很便宜!
1. 感測器尺寸大(感測器是相機里比較貴的一個東西了),而且是CCD(現在相機基本都是CMOS),還要做這麼大,良品率就低,這個成本肯定是消費者承擔的。
2. 這是哈蘇。
3. 買這些東西的人都是拿來賺錢的,有錢賺100萬他們也會買,像你看到的蘋果廣告就是H5D+施奈德移軸拍的。
首先它是中畫幅機型,就代表著它比普通單反有著更高的解析度和像素,表現力可想而知。和徠卡等同作為相機里的奢侈品,與尼康佳能這些不同的是,它並非流水線加工製作,所以做工和質量也是遠超普通單反。徠卡哈蘇尼康佳能或者手機拍攝都是不同的追求,好照片跟器材關係不大,只是好器材帶來更多便利,便利也不一定是好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