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有哪些有趣的冷知識?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設定。

整個取經途中,猴子共向天庭求助12次,天庭主動幫忙1次。向觀世音求助7次,觀世音主動幫忙1次。向西天求助3次,西天主動幫忙1次。

我假設觀音住在海上,佛祖住在山上,但天庭是沒跑的。然後猴子每次上天扯淡、找人、撒潑、救兵集合、一起下界等這些事情都辦完,怎麼也要幾個小時。而且很多次猴子都是反覆上天,找天上不同的衙門。

天庭:整個取經歷經14年,天庭過了14天。這猴子基本每天都得來一趟,有時候一天還得好幾趟,每次來都折騰半天。這半個月,天庭啥也沒幹,停業了……。

豬八戒和沙僧:很多次豬八戒和沙僧在妖怪洞口或者施主家裡等猴子搬救兵,一等就是好幾個月。

唐僧:然後唐僧就在妖怪洞里等了好幾個月。九九八十一難,平均每年七八難,每次短則關幾天長則幾個月,整個取經行程,唐僧相當於判了個十年有期徒刑。

ps:
補充優秀評論:王母還是愛女兒的,牛郎一年見一次織女,織女每天見牛郎~

鏈接:西遊記中,孫悟空一共向天庭求助多少次?向如來觀音求助了多少次? - 居士說的回答


比冷知識更冷的是唐長老的性格。

有一回遇到劫匪,號稱從來不打誑語的唐長老也騙起人來:「我徒弟隨後就到,有銀子拿給你。」

當悟空趕來打死劫匪時,唐長老立刻撮土為香,禱告上蒼:「他姓孫,我姓陳,冤有頭,債有主,切莫告我取經僧人。」

然後還神奇的補了一刀:「好漢告狀,只告行者,也不幹八戒、沙僧之事。」


弼馬溫=避馬瘟。

古人認為猴子有防止馬瘟、保持馬匹健康的作用,大戶人家的馬廄里都會放一隻猴子。而孫悟空,就是被玉皇大帝放進馬廄的那隻猴子。。這樣侮辱大聖,不造反才怪。

「死馬當作活馬醫」這個俗語,大家都聽過吧?就個故事就來自《搜神記》中晉代郭璞抓猴子來治馬病故事。古籍中對猴子的這一功能頗多記載,《馬經》說「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意思是母猴子的月經和在馬料上讓馬吃,可以讓馬不生病。這可能是猴子能治馬瘟,保護馬的健康這一習俗的最早源頭。

農書《齊民要術》上說「常系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也。」藥典《本草綱目》也說「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西遊記》創作的時代,皇家的馬政機關御馬監就在馬圈中圈養猴子。明代執掌馬政的太僕寺卿李日華在筆記中說「御馬監有小猴十隻。」

除了古籍,各地方言中對這一習俗也有很多遺存。如北方方言中將猴子稱之為「大馬猴」,粵語中也稱猴子為「馬留」。

當然,培養能騎馬的猴子這種高科技(腦殘)事也只有皇帝和富豪家才搞得起。還是上面太僕寺李大人日記的記載。馬猴每天要吃「白米一斗,紅棗二斤八兩。」要知道那個時代的普通百姓是做不到天天吃白米的,更別提紅棗那麼奢侈的副食了。

所以,老百姓不是每家每戶都弄得起的。於是乎,平原地區搞不到猴子的百姓就會在栓馬石一類的馬具上雕刻上猴子騎馬的造像,祈求馬匹健康。後來又有人把這種猴子騎馬的造型赴會成「馬上瘋猴」=「馬上封猴」的吉祥諧音哏。大約是因為猴子塑造「瘋」這個形態對於後世蹩腳的畫師來說太難,他們就創造性地猴子頭上畫幾隻小蜜蜂,「馬上瘋猴」又演變成了「馬上蜂猴」。

有人問了,「古代窮人連飯都吃不起,為什麼還要養馬?」這裡插播一條小知識。中原漢人王朝為了跟北方游牧民族抗衡,大多推行馬政,強行要求老百姓替國家餵養馬匹,戰時徵用。不是你養不養得起的問題,而是朝廷的馬給你養,不養就抓你。明代中後期馬政嚴苛,導致很多養馬戶不堪重負,群聚揭竿而起,史稱「響馬」。


圖為瀋陽張帥府馬廄的馬上封侯磚雕。

在深受唐宋文化影響的日本,也有部分神社把猿猴當成守護馬匹的「廄神」供奉。下圖就是神社中猴子牽馬的神像。總感覺這個形象才是合格的弼馬溫吧?日本戰國時代,給織田信長牽馬的豐臣秀吉外號「猿」,或許也有這個哏的意味在裡面。

「弼馬溫」看起來只是個作者隨手杜撰的假官名,實際上是十分巧妙考究、極具文化內涵的。

以上。


ps 我可沒說孫悟空是母猴啊。評論區娘化孫悟空說它是馬猴燒酒的都給我出て行け!!不要因為人家穿虎皮裙就說人家是母猴啊喂。

我猜測可能最早「母猴辟馬瘟病」的記載到了明清演變成了「猴辟馬瘟」的民俗,已經不分公母了。也有人說「母猴」是古語「沐猴」的訛傳,就是沐猴而冠的那個沐猴,亦不可考。

在明清的實際應用馬猴的記載中並未見明確使用「母猴」的記錄,吳承恩以及其他創作者可能未必想到猴的公母問題吧。或者是說專門為了羞辱孫悟空才讓他去做母猴的工作,類似於諸葛亮給司馬懿送繡衣?

至於天上的天馬為什麼也要用猴子來避馬瘟嘛。我想既然天上的神仙都要面臨天人五衰,天馬肯定也有天馬五衰吧?(笑

……………………………………………………

新弄了一個公眾號,如果你喜歡我的寫的東西,就關注一下吧?


拖了這麼久的四海龍王篇,就寫在這兒吧。


四海龍王的故事,要從一條西遊記中最著名的BUG開始講起。


西遊記里,很多人都有別稱名號。比如太上老君,他的官方稱呼是「道德天尊」,僅在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五行山下定心猿》中,玉帝召開安天大會的時候用過一次;再比如托塔李天王的二兒子木吒,拜觀世音菩薩為師,法名惠岸。至於妖怪中大力王就是牛魔王,雲程萬里鵬又叫大鵬金翅雕,那就更多了。


然而這麼多繁複的名字,全篇一百回都沒有出過什麼差錯,只有一處地方,出現了名號混亂的情況。就是著名的西遊未解之謎:「西海龍王到底叫什麼」。


在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類盡除名》里,四海龍王第一次全體出場:


龍王道:「舍弟乃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順,西海龍王敖閏是也。」

在這個地方,清清楚楚地寫著,北海龍王叫做敖順,西海龍王叫做敖閏。


可是再往後,就漸漸開始亂了起來。


四海龍王是西遊記中龍套角色的代表。八十一難中處處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黑水河小黿龍請來過西海摩昂太子,車遲國三道中的羊力大仙請來過北海龍王收冷龍,打紅孩兒時喊來滅火,過鳳仙郡時喚來降雨,收留過九頭蟲,擒拿過犀牛3p……啊不,三辟。上鏡率相當的高。


在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觀音奉旨上長安》中,小白龍出場,他自稱道:


「我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縱火燒了殿上明珠,我父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把我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誅。望菩薩搭救搭救。」


此時仍是西海龍王敖閏。


可是到了四十一回《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開始,西海龍王就變成了敖順,北海龍王就變成了敖閏。仍是出自於東海龍王敖廣之口:


行者問:「令弟何在?」

龍王道:「南海龍王敖欽,北海龍王敖閏,西海龍王敖順。」


北海和西海龍王竟然互相調換了個兒。

再往後,第四十三回《黑河妖孽擒僧去,西洋龍子捉黿回》里,全篇的西海龍王都是敖順。其中摩昂太子是他的大兒子,小黿龍是他的外甥。


而有趣的是,在這麼整整一集西海龍宮的家事里,小白龍身為西海龍宮三太子,一句話都沒說,甚至親大哥來了,都沒有見一見。而唐僧四人彷彿都忘記了他的身份一樣。整集里沒有小白龍的一絲戲份,他就好像只是一匹普通的白馬似得。


為什麼?


很簡單,因為現在的西海龍王是敖順,而小白龍是昔日敖閏的三兒子。


正是因為這一點,我才寧願相信,不是因為作者的筆誤,導致敖閏敖順混用,這麼寫,其實是有深意在的。


再往後看,第四十五回《三清觀大聖留名,車遲國猴王顯法》里。猴王連續兩回找了龍王前來,第一回是跟虎力大仙斗雨的時候,招了四海龍王。這時候四海龍王沒有寫明各自分管的海域,但是在悟空和他們寒暄完之後,特意加了一句話:


行者又謝了敖順道:「前日虧令郎縛怪,搭救師父。」


可見這時候敖順仍是上兩回的那個西海龍王。但是到了下一回中,悟空和羊力大仙比試下油鍋的時候,敖順的身份就變了:


急縱身跳在空中,念聲「唵」字咒語,把那北海龍王喚來:「我把你這個帶角的蚯蚓,有鱗的泥鰍!你怎麼助道士冷龍護住鍋底,教他顯聖贏我!」

唬得那龍王喏喏連聲道:「敖順不敢相助。

吶,這才過了一集不到,你換個馬甲就變成北海龍王上來了?


第七十七回《群魔欺本性,一體拜真如》中,悟空念個法咒,喚了北海龍王前來,此時來的北海龍王自稱道:


「北海小龍敖順叩頭。」


是不是以為到這就結束了?


並沒有。


第九十二回,《三僧大戰青龍山,四星挾捉犀牛怪》里。三隻犀牛逃到了西海去,這時候等在那兒的,居然還是敖順父子。


「老龍王敖順聞言,即喚太子摩昂。」


網上有不少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帖子。大家似乎默認的就是西遊全篇中,西海和北海龍王對換了三次。除了刊印錯誤之外,絕大多數的是用「龍王輪流值四海」的理由解釋。我覺得是很牽強的。因為西遊中包括整個中國傳統神話體系里,從來沒有過什麼龍王四海輪流值班的說法。


而之所以無法解釋,是因為很多人的默認前提似乎弄錯了。


真的是西海和北海龍王輪流掉換嗎?

不。


無論西海還是北海,唐僧一行人見到的,永遠只有一個龍王,就是「敖順」。他時而是北海,時而是西海。所以大家都會下意識地認為,敖順是西海龍王時,剩下的敖閏就是北海龍王;當敖閏是北海龍王時,剩下的敖順就是西海龍王。


可是,全文中從來沒有專門提到敖閏究竟是哪一海。只有在四海龍王同時出現時,會給他分配一海。


甚至敖閏從來都沒有單獨出場過。


當我發現這個細節的時候,一個有些古怪的念頭閃了過去:


這個小白龍的父親,龍王敖閏——真的存在嗎?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明確,西遊記究竟是一部什麼小說。


作為四大名著中最難解讀,埋線最深,也最為光怪陸離的一本,一千個讀者眼中,真的有一千本西遊記。有些認為這是神話故事,有些認為這是道門丹書,有些人認為這是宗教宣揚,而我和很多人一樣,認為這是一本諷刺小說。


不僅諷刺,而且諷刺的很徹底。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黑的漂亮」。甚至不僅黑的漂亮,它還直接痛快地開了地圖炮——逮到誰黑誰。


塑造了一個黑社會老大形象的如來,擅長吹逼,會賣人情,又貪財,再通過各種和尚的狡詐貪心,勾心鬥角,把佛教黑了個遍;

(關於西遊記中的如來形象,也很好玩,如果寫完這篇之後再有空繼續的話,我跟大家聊聊這個光頭,他是如何強行通過吹逼把自己在讀者心中塑造成了三界六道最強者形象的。何況金庸都被迫把尹志平改成甄志丙了,阿難伽葉兩個尊者被西遊記黑了幾百年他們找誰說理去?)


它又通過佛教的各種厲害,把道教黑了個遍;


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及取經路上種種黑幕,把朝廷和官場黑了個遍;


關鍵是最後那個結局,又把個人英雄主義和殉道者黑了個遍。


那麼就在這麼一本徹頭徹尾的諷刺小說中,四海龍王是以一個什麼樣的身份出現的呢?或者說,作者塑造這麼一批形象,是為了諷刺什麼呢?


——小吏。


西遊記中的龍王們,不折不扣就是古代朝廷小吏的形象。


它們人員眾多,種類繁雜,除了四海龍王之外,還有江河淮濟乃至湖裡井中,都有龍王;


它們地位低下,隨隨便便什麼人都可以對他們呼來喝去,他們的日常就是卑躬屈膝,低眉順眼;


這兩個特點,就是明面上龍王們的特徵,也是絕大多數讀者們對龍王的印象。可是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兩個特點,也是官場小吏們大多所具備的。

一是結交綠林好漢,江湖豪傑;


二是心思狡獪,心胸狹隘,見風使舵;不算什麼大奸大惡,但也絕不是什麼好人。


恰好這兩點,跟西遊記里的龍王們也是一模一樣。


不信嗎?


我們來看。

首先是妖界的關係網。


我們不難發現,在取經路上的妖怪中,有不少妖怪都和龍王有些或明或暗的關係。


小黿龍就是涇河龍王的兒子,就不說了;


靈感大王金魚精自述,曾聽東海龍王說過孫悟空的事迹;「當年在東洋海內,曾聞得老龍王說他的名譽。」


烏雞國的青獅怪,「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


牛魔王與悟空打到一半,被碧波潭的萬聖龍王請去了吃酒;


而萬聖老龍王的女婿,正是九頭蟲;


什麼,你說萬聖龍王不算龍王,是野龍?可是九頭蟲被楊戩和悟空聯手打敗之後,往北海逃去了,成為了西遊記里唯一一個下落不明生死不知的妖怪,你猜他逃往北海,是不是投奔龍王去了?


有人說不一定,沒證據啊。那我們來看一條很有趣的小支線。


師徒四人快到天誅的時候,在金平府遇到了三隻犀牛精,它們被打敗之後逃往西海,結果被敖順賣了,著摩昂太子捉拿了住。老龍王是這麼說的:


「快點水兵,想是犀牛精闢寒、辟暑、辟塵兒三個惹了孫行者。今既至海,快快拔刀相助。」


要知道三隻犀牛精被星宿們捉拿,按理說應該往荒野無人的地方逃才對,他們卻一頭栽進了西海,可見是與西海龍王有舊的,不然天庭抓你,你往龍宮裡躲,三隻犀牛又不傻,這不是自己撞槍口上嗎?唯一沒料到的就是敖順老龍王翻臉不認人,只能嘆世風日下,龍心不古了。


扯遠了,繼續回來看,這三隻犀牛精的名字,分別叫做辟寒,辟暑,辟塵。這個名字是有些古怪的,因為按照古人起名字的習慣,三兄弟一定要對應才對,比如水滸傳里的小二,小五,小七;如果這三隻犀牛精叫做辟日,辟月,辟星的話,倒是恰恰好。可偏偏辟寒和辟暑相對應,多了一個辟塵出來,這個塵字和寒暑絲毫不搭,像是多出來的一個。


這個多出來的名字是不合邏輯的。


我們不妨懷疑一下,假如不是三兄弟多了一個,而是四兄弟少了一個呢?既然寒暑相對應,那麼少的那個老四,他的名字就需要找一個和塵字對應的——塵為土,那與之相對的,自然就是水了。


辟水……有沒有覺得這個名字似乎在哪聽到過似得?


第六十回,《牛魔王罷戰赴華筵,孫行者二掉芭蕉扇》里,這麼寫道:


他才卸了盔甲,穿一領鴉青剪絨襖子,走出門,跨上辟水金睛獸,著小的們看守門庭,半雲半霧,一直向西北方而去。


對,牛魔王的坐騎,就叫做辟水金睛獸……


而恰好,辟水金睛獸的原型,似乎正是一頭犀牛。


辟寒,辟暑,辟塵,辟水。


強迫症讀者終於舒了一口氣。


不僅如此,牛魔王前往萬聖老龍王的宮裡赴宴,萬聖老龍王的女婿就是九頭蟲,九頭蟲受傷之後逃往北海下落不明,三隻犀牛精受傷之後逃往西海不料被賣,西海和北海龍王似乎恰好都是敖順,更巧的是三隻犀牛精可能還有個弟弟給牛魔王當坐騎……


好了,一條「牛魔王—九頭蟲—萬聖龍王—犀牛精—敖順」的暗線,就這麼串出來了。


龍王們在妖界的關係,足可見絕不一般。


同樣類比四大名著,我們可以看到,在古代社會裡,越是這樣的底層小吏,越和那些殺人放火的綠林黑道們勾結甚深。什麼山東黑三郎啊,托塔晁保正啊,中山靖王之後劉縣尉啊……同樣的道理,龍王作為天庭的底層公務人員,和妖界有一些不清不楚的關係,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情。


要知道在西遊記的世界裡,所有動物都是低人一等的,不管你是什麼先天異獸,還是上古遺種,差一點的淪落成妖,好一點的當做仙人坐騎,最厲害的就是孔雀,運氣好吞吃了如來,不僅自己成了佛母菩薩,還把弟弟大鵬給沾了光。


可是唯獨只有龍族,是有資格和仙人們平起平坐的。雖然官位低,到哪都是被差遣使喚的命,但是本質上確實是對等的關係,只是職務上有上下級之分。


你看那青牛,九頭獅子,金毛吼……論修為哪個不是在龍王之上?但遇到了主人,還是得乖乖地現出原形被騎。如果做一個不恰當的比方的話,所有妖類都相當於官府的奴僕,哪怕你厲害到當上了宰相府的總管,出來威風八面橫著走,本質上還是個下人。可是龍王就不一樣了,雖然只是個九品芝麻官,可是縣令好歹也是有編製的啊。


作為天庭里唯一的非人,龍王和妖類本族關係密切,是毋庸置疑的。

那麼第二點來了,龍王們陰險狡詐,見風使舵,是真的嗎?


真的。


西遊記中,有一個很有趣的東西,叫做金色鯉魚。


它一共出現過三次,在三個不同的地方。


第一次出現,是西遊記第八章後的附錄,據傳是後人補作的《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復仇報本》一集。裡面陳光蕊放生了一條金色鯉魚,乃是洪江口龍王所化。


第二次就是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里,漁翁張稍每天打一尾金色鯉魚,送給袁守誠作為卦金,來保證拋網撈魚,百下百著。


這兩次的金色鯉魚,都是作為祥瑞出現的。但是第三次出現的時候,就有意思了。


第十一回《還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蕭瑀正空門》里,唐王往地府里走了一圈,就要還陽的時候,忽然出現了這麼一段。


馬行如箭,早到了渭水河邊,只見那水面上有一對金色鯉魚在河裡翻波跳斗。唐王見了心喜,兜馬貪看不舍,太尉道:「陛下,趲動些,趁早趕時辰進城去也。」那唐王只管貪看,不肯前行,被太尉撮著腳,高呼道:「還不走,等甚!」撲的一聲,望那渭河推下馬去,卻就脫了陰司,徑回陽世。


要知道渭河乃是陰河,金色鯉魚這種祥瑞之物,怎麼會在其中,又恰好在唐王到了的時候翻波跳斗?那唐王又是何等人物,怎麼會差點因為貪看金鯉戲水,險些誤了還陽的時辰?


唐王會入陰曹地府,其實本身就是「一條金色鯉魚引發的血案」。張稍說漏了嘴,讓涇河龍王知道了袁守誠的事情,乃至於違反天條,被玉帝處刑。唐太宗答應了涇河保他一命,卻沒能做到,最後被鬼龍纏身,虛弱而死。


整件事情其實就是涇河龍王膽大妄為引起。


一則因為人家神算無差,就去私自找人麻煩,沒有稟報天庭;


二則眼看賭輸,居然耍賴,擅用職權更改雨量;


三則膽大妄為,竟敢抗旨;


四則欺軟怕硬,孤魂野鬼不敢上天庭鬧事,不敢找魏徵麻煩,偏偏騷擾肉體凡胎的李世民;唐太宗從不欠他什麼,答應幫他已是天大人情,何況真的幫了,夢中斬龍一事,殊非他能料到。可他竟以此為由,糾纏太宗至死。當真無賴之極。


那兩條金色鯉魚是什麼?


西遊記中絕少閑筆,這看似突兀的唐太宗貪看金色鯉魚,險些誤了還陽時辰的小細節,其實埋著暗示。前文早就說了,龍王可以變化成為金色鯉魚,而涇河之死,正是從一條金色鯉魚開始的。那渭河之中戲水,想要留住唐太宗不讓他還陽而去的,正是涇河龍王的鬼魂啊。


龍王之睚眥必報,不可理喻,從此處可見一斑。

再來看四海龍王。


先說一個我個人覺得特別賤賤的小細節。


悟空那時修鍊得道,但是苦無兵器,於是空著手上門索要。放在古代江湖裡,也就是個「久聞莊主俠義之名,而今缺了盤纏,特來拜會」的無賴漢。


可龍王是什麼反應?


他真的就給了。


給了一件又一件,連鎮宮之寶方天畫戟都拿出來了,悟空還是不趁手。最後拿了定海神針,舞動起來,把龍王給嚇怕了,央求悟空走人。悟空得理不饒人,還要一副披掛,你猜龍王怎麼說?


龍王道:「煩上仙再轉一海,或者有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再轉一海不就是你的弟弟們嗎……

很多人覺得龍王很慫,就是因為被孫悟空索要了兵器披掛,欺負得慘了,結果後來還是被大聖呼來喝去,任意驅使。可是他們真的就這麼乖順嗎?


第四十一回《心猿遭火敗,木母被魔擒》中,孫悟空遭遇了取經路上唯一一次戰敗身亡。不是別的,就是死在四海龍王手裡。


那龍王道:「大聖差了,若要求取雨水,不該來問我。」

行者道:「你是四海龍王,主司雨澤,不來問你,卻去問誰?」

龍王道:「我雖司雨,不敢擅專,須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幾尺幾寸,甚麼時辰起住,還要三官舉筆,太乙移文,會令了雷公電母,風伯雲童俗語云,龍無雲而不行哩。」

行者道:「我也不用著風雲雷電,只是要些雨水滅火。」

龍王道:「大聖不用風雲雷電,但我一人也不能助力,著舍弟們同助大聖一功如何?」


小時候看,信以為真了,沒有放在心上。長大之後,工作了,進了體制里當了薪水小偷,回頭再看,忍不住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這哪裡是不敢擅專,活脫脫地就是拿出官場文章那一套來應付孫猴子呢。


孫曉的《英雄志》里,華山頂上楊肅觀拿出官場上的推諉一套來應付卓凌昭,與這可謂如出一轍:

卓凌昭狂怒攻心,森然道:「你說我行事粗疏,那照你之見,卻該如何!」


楊肅觀微微一笑,道:「武林盟主的權柄何其重大,豈能三言兩語定斷?依在下之見,須得先擬定一本『武林盟主權掌建制律典』,分通則、執掌、任免、刑賞等四章,草擬條文之後,再由諸派耆宿一一審閱。待各門各派一致同意,咱們便能召集天下群雄,將之定案了。」

楊肅觀為官多年,平日公文往返,盡在推諉卸責,若要拿官場那套對付卓凌昭,那真是殺雞用了牛刀了。

眾賓客聽得繁文縟節,無不毛骨悚然,一人問道:「此事須得多久?」

楊肅觀微笑道:「草擬條文,在下可以代勞,所需約莫一年。條文訂定之後,公文往返各派之間,又須一年。待八派掌門每人各以一年細細眉批,尚須八年。料來十年之後,便能召開大會了。只是各派掌門若有意見不合,尚須召集調解,那時間就抓不定了。」

眾人聽說十年後方能再開大會,無不臉上變色,柳門中人卻哈哈大笑,紛紛鼓起掌來。

但孫悟空眼見不是個服規矩的主,龍王拖延不得,乾脆順著他去了。


後面的故事就有意思了。


四海龍王跟著悟空去對付紅孩兒,書里是這麼寫的:


原來龍王私雨,只好潑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潑得?好一似火上澆油,越潑越灼。


龍王諸掌四海之水,就是再愚笨,如何會不知道凡水滅不得真火?縱觀西遊全書,無論是車遲國顯身下雨,收復冷龍,還是獅駝嶺護佑唐僧安全,或者是朱紫國降下無根水,龍王清楚地知道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有任務都完成的很出色,唯有這第一次,不僅沒有幫了孫悟空,反而把他害死了:


這大聖一身煙火,炮燥難禁,徑投於澗水內救火。怎知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氣攻心,三魂出舍,可憐氣塞胸堂喉舌冷,魂飛魄散喪殘生!


好一個冷水一逼,火氣攻心……


再往後看:


慌得那四海龍王在半空里,收了雨澤,高聲大叫:「天蓬元帥!捲簾將軍!休在林中藏隱,且尋你師兄出來!」八戒與沙僧聽得呼他聖號,急忙解了馬、挑著擔奔出林來,也不顧泥濘,順澗邊找尋,只見那上溜頭,翻波滾浪,急流中淌下一個人來。沙僧見了,連衣跳下水中,抱上岸來,卻是孫大聖身軀。噫!你看他踡跼四肢伸不得,渾身上下冷如冰。沙和尚滿眼垂淚道:「師兄!可惜了你,億萬年不老長生客,如今化作個中途短命人!」


後來就是豬八戒見多識廣,把孫悟空給救得三魂還體,悠悠醒轉了。


至於這個地方四海龍王慌得在半空中收了雨澤,高聲大叫……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看笑了。


誰說當年孫悟空大鬧龍宮,把四海龍王治得服服帖帖,唯命是從?


五百年後重逢的第一面,四海龍王就把這仇給報了。


對待孫悟空尚且如此,那些平素交好的妖怪們就更不用提了。


車遲國的三力大仙,虎力呼風喚雨多年,羊力養著一條冷龍,豈能跟龍王不認識?可是龍王到了,二話不說,把鍋一甩,說是什麼他們練得五雷法,然後該拆場子拆場子,該收冷龍收冷龍,三力橫屍面前,也絲毫沒有任何情面可言;


犀牛精的下場上文就已經說過了。


龍王行事的作風,由此可見一斑。平素里自然交好,但是真的大事臨頭了,誰還認識你是誰?

那麼我們回來。


既然作者是以朝廷小吏的形象塑造出了四海龍王,讓他們結交妖魔,見風使舵,狡獪狹隘。如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的話,敖閏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存在呢?


首先得看兩個細節。


第一個疑點,就是在四海龍王之中,敖閏是排行最末的一個。即使是在他作為西海龍王的時候,在敖廣介紹三個弟弟的時候,也是最後一個出場的。古人講究尊卑之別,介紹家人的時候,一定是按照長幼順序來的。可是按照東西南北的順序,為什麼作為老四的敖閏,確擔當了第二位的西海龍王呢?


第二個疑點,在此致謝天涯論壇的無性大象,在他論述妖界七大聖的帖子里,提到了一個我沒注意過的很有趣的細節。我們從名字來看,廣、欽、順,都是很好的字眼。唯獨這個閏字,與其它三個不同。在大象的帖子里,他說閏的意思是多餘的,比如閏月,閏年等等,其實這是有些小瑕疵的,因為閏在說文解字中真正的意思,是指「偏、副、偽」,比如「區別正閏」,意思就是區分真偽。


從這個角度來看,所謂的「敖閏」,是不是暗示他是一個假冒的呢?


為什麼四海龍王之中,需要有一個假冒的?


這就涉及了古代官場,尤其是軍隊裡面一個著名的陋習:吃空餉。明明只有一千人的軍隊,我上報兩千人,那麼多出的一千個人的餉銀,就落入了長官的口袋裡。


四海龍王之中多出一個假冒的,也無非如此。


所以敖閏從來都沒有單獨出現過,只會跟著四海龍王一起的時候冒出來;所以無論孫悟空去西海還是北海,見到的都是敖順龍王。因為敖閏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只是被變化出來的假貨罷了。


四海龍王結交妖界,收留群魔,這些都是實打實的金銀,他們如果不想些法子,哪來的這麼多錢用來揮霍?


至於為什麼是敖順同時扮演西海和北海龍王,原因也很簡單。東海敖廣是老大,要見人的門面,自然不方便;南海敖欽的地盤上,供著一位大神——你以為在南海觀世音的眼皮底下搞名堂,不要冒風險嗎?所以最合適的人,自然就是北海龍王敖順了。


那麼現在,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


西海真的從一開始,就沒有龍王嗎?敖閏這個名字,是敖家三兄弟編出來的嗎?


我想不是的。

有一個很有趣的猜想,沒有什麼證據。接下來,就和我之前帖子里鐵扇公主和牛魔王的身份揭示一樣,我要開始胡說八道了。

在整部西遊記里,除了四海龍王之外,只有一個人承認敖閏的存在。他聲稱自己是敖閏的兒子,因為放火燒了殿上明珠,被父王告到了天庭,要被處死。


這個人,叫做小白龍。


小白龍不願意見摩昂,不願意見小黿龍,不願意和西海龍宮裡的一切再打交道。他明明而已化作龍形,卻從來一言不發,渡河的時候還需要老烏龜出來相助。


為什麼?


因為他從來就不是什麼敖閏的兒子,他就是敖閏。


其實西遊記里有一處暗示過,小白龍絕不是普通的龍。


第六十九回,《心主夜間修藥物,君王筵上論妖魔》里,孫悟空向白龍馬討馬尿,結果逼得他開口講話了:


「師兄,你豈不知?我本是西海飛龍,因為犯了天條,觀音菩薩救了我,將我鋸了角,退了鱗,變作馬,馱師父往西天取經,將功折罪。我若過水撒尿,水中游魚食了成龍;過山撒尿,山中草頭得味,變作靈芝,仙僮採去長壽。我怎肯在此塵俗之處輕拋卻也?」


馬尿讓魚吃了,就能變化成龍,這真的是一個區區西海三太子就能做到的嗎?


恐怕只有龍王才有這個本事吧。


所以四海龍王來來往往,他卻從來沒有現身相見,四海龍王也都心照不宣地裝作不認識他。他化身白龍馬,潛入取經的隊伍里,只不過是一場拚死一搏的苦肉計罷了。


西遊記中,從始至終都沒有寫過小白龍叫什麼。也許曾經的西海龍王不叫做敖閏,也許他當年還有過另一個名字,但是這些都不重要了。此生此世,他就是那匹白龍馬,就是西海的三太子。

我離開西海的時候,兄長敖廣沉默不語,靜靜地看著我。他有他的苦衷,我自然知道。吾輩龍族,看似稱王稱聖,但在仙家眼中,不過是下界妖仙,可供驅使罷了。蟠桃會上要吃龍肝,盔甲穿戴要抽龍筋,我們若不自救,難道真要坐等滅族不成?


平天大聖,九頭妖蟲,靈感大王,辟家三兄弟……他們都是妖界鼎鼎大名的人物,兄長卻時常邀請他們到家中赴宴,推杯換盞,大酣而歸。妖界都盛傳,說龍族敖家慷慨仗義,是當世孟嘗,可我知道,大哥他們不過是想給自己找一條退路罷了。


天庭和西天明爭暗鬥,已經一觸即發。十殿閻羅已經投靠了地藏王菩薩,如來先勝了一籌,這幾日那大鵬金翅雕總是在海上徘徊,他日日以龍族為食。如來將他放出來,難不成還存著什麼善心了?


大哥想依靠著妖界眾聖之力,在西天和天庭的夾縫中生存。可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天威難測,如果明天佛道和解,那麼下一秒,我四海龍族就是被獻出的頭一個犧牲品。只有投誠,才有真正的活路可走。


我放棄了龍王的身份,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忤逆叛亂的三太子,等在觀音前往東土的路上。我原以為自己瞞過了她,可是當她摘取了我的頷下明珠的時候,我才知道,她早就看穿了我的身份。


我明白了,西天,是接受龍族的投誠的。


我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風霜雪雨,日夜兼程,把自己當做一匹卑微的白馬,馱著那個凡人,走遍了十萬八千里。


大哥他們時常前來,孫猴子對他們殊無禮貌,呼來喝去。我忍了。但是當在火雲洞前,他們設計害死孫悟空的時候,我真的慌了手腳,我害怕他們為了替我出氣,為了一時難忍,壞了取經的大事。


還好,還好,大哥畢竟識得大體。


從哪之後,孫猴子死了一次,往事舊賬,就算一筆勾銷。我眼睜睜地看著大哥他們一點點地毀了自己多年精心布下的關係網,那些妖界眾聖們,紛紛在金箍棒底下化作飛灰。車遲國,鳳仙郡,金平府……獅駝嶺上,當我看到如來終於把大鵬給收回去的時候,我知道,我所有的辛苦,畢竟沒有白費。


終於,我到了天竺。


當我被推進化龍池的那一刻起,我知道,自己的使命終於完成了。


「八部天龍廣力菩薩」,他們這麼稱呼我。我日日在靈山殿前的白玉柱上,遙望著西洋大海。偶爾海風吹來的時候,我會想起那個很久不曾用過的的名字,想起西海龍宮的龍子龍孫,想起那些年暢遊四海的無拘無束。


可我從來不曾悔過。

--------------------------------------------

上一篇西遊結局被人特地當靶子艾特

這一篇四海龍王又被特地寫文怒懟

這讓我產生了自己難道混成大v了的錯覺

都說了我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非得打著西遊愛好者的名字玩黨同伐異那套……大家本來都是開腦洞,能自圓其說博大家一笑就好。

還是那句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西遊記。你說了不算,我說了也不算,但是你不能不讓別人說吧。那不成了六小齡童老師了嘛 Orz

所以那個艾特了都懶得回╮(╯▽╰)╭

但是有一個髒水我必須澄清。

關於什麼這篇文章是抄襲的,真的很尷尬……

因為你們所謂的抄襲的無性大象的七大聖全傳,我真的在原文中已經感謝過他在龍王問題上對我的啟發了……如果他本人來要求我刪除關於犀牛精和敖閏名字的這兩個梗,我二話不說致歉刪除。並感謝他那篇巨作對我的啟蒙。

但是除了這倆致謝梗……我抄什麼了 Orz

金色鯉魚是涇河龍王的猜測

出場的永遠是敖順而不是所謂的西北對調

紅孩兒一戰悟空慘死

龍王讓悟空轉一海看看

包括胡說八道小白龍就是西海龍王

……

全文主脈絡都是我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

邏輯也是一條條順出來的

結果被人指著標出來致謝的梗不放說是抄襲

好吧

這兒有個猩猩抄襲七龍珠

要不你們去告一下?

哦等等…………七龍珠好像惡搞了西遊記……

要不你們順便再告下七龍珠???


西遊記中,孫大聖的戰力時常劇烈波動,如同一個謎。但除了孫大聖外,別的角色前後實力都基本固定(如果他們有機會多次出場的話),似乎無一例外。

其實不然,通覽西遊記全書,可以發現一位獨特的戰神——他不是主要角色,卻頻頻搶鏡露臉;故事中他數度征伐,每次出戰都比上一次有穩定的提高。沒錯,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小可愛李哪吒。

我說哪吒是小可愛你別笑啊,西遊記里的哪吒確實就是個清秀英健的小男孩形象。書中共有兩處對哪吒外表的描寫。第一處是孫大聖初見哪吒。

總角才遮囟,披毛未苫肩。
神奇多敏悟,骨秀更清妍。
誠為天上麒麟子,果是煙霞彩鳳仙。
龍種自然非俗相,妙齡端不類凡塵。
身帶六般神器械,飛騰變化廣無邊。
今受玉皇金口詔,敕封海會號三壇。

三太子俊秀自不待言,總角是未成年人的髮髻,而且散下來的頭髮都不能蓋住肩,可見哪吒確實年紀不大(至少看起來如此)。

第二處是哪吒對陣太上老君的青牛。

魔王綽槍在手,走到門外觀看。那小童男,生得相貌清奇,十分精壯。真箇是:
玉面嬌容如滿月,朱唇方口露銀牙。
眼光掣電睛珠暴,額闊凝霞髮髻髽。
綉帶舞風飛彩焰,錦袍映日放金花。
環絛灼灼攀心鏡,寶甲輝輝襯戰靴。
身小聲洪多壯麗,三天護教惡哪吒。

唉~五百年過去了,哪吒還是個小童男,可能因為天上只過了五百日,所以沒長大也正常。畢竟是在打架,小可愛也要做做狠樣子的,嗯。


扯遠了,今天我們討論實力,外表神馬的都不重要。歡迎回來~~

西遊記全書哪吒登場大約8、9次,其中作為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角色共5次。我們就通過這5次重要出場來看一看哪吒如何逐漸提高自己的作戰水平。

劇情一:哪吒討伐齊天大聖。
(西遊記第四回)

哪吒道:「這妖猴能有多大神通,就敢稱此名號!不要怕,吃吾一劍!」悟空道:「我只站下不動,任你砍幾劍罷。」那哪吒憤怒,大喝一聲,叫:「變!」即變做三頭六臂,惡狠狠手持著六般兵器,乃是斬妖劍、砍妖刀、縛妖索、降妖杵、繡球兒、火輪兒,丫丫叉叉,撲面來打。悟空見了心驚道:「這小哥倒也會弄些手段!莫無禮,看我神通!」好大聖,喝聲:「變!」也變做三頭六臂,把金箍棒幌一幌,也變作三條,六隻手拿著三條棒架住。

大聖也是不吃眼前虧的,不是剛說讓人家隨便砍幾劍嗎,接著就反悔了?^o^~可見來者雖小,大聖還是把對方視為正經敵手認真操作的。

這場斗,真箇是地動山搖,好殺也:
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那一個蒙差來下界,這一個欺心鬧鬥牛。斬妖寶劍鋒芒快,砍妖刀狠鬼神愁;縛妖索子如飛蟒,降妖大杵似狼頭;火輪掣電烘烘艷,往往來來滾繡球。大聖三條如意棒,前遮後擋運機謀。苦爭數合無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把那六件兵器多教變,百千萬億照頭丟。猴王不懼呵呵笑,鐵棒翻騰自運籌。以一化千千化萬,滿空亂舞賽飛虯。唬得各洞妖王都閉戶,遍山鬼怪盡藏頭。神兵怒氣雲慘慘,金箍鐵棒響颼颼。那壁廂,天丁吶喊人人怕;這壁廂,猴怪搖旗個個憂。發狠兩家齊斗勇,不知那個剛強那個柔。

三太子與悟空各騁神威,鬥了個三十回合。那太子六般兵,變做千千萬萬;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亂之時,他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著棒,演著哪吒。他的真身卻一縱,趕至哪吒腦後,著左膊上一棒打來。哪吒正使法間,聽得棒頭風響,急躲閃時,不能措手,被他著了一下,負痛逃走,收了法,把六件兵器,依舊歸身,敗陣而回。

這是哪吒的第一戰,此陣中哪吒使用的武藝與法器可謂同齊天大聖不相上下,他輸在:1)變化不如孫大聖多,大聖有猴毛分身,哪吒會不會分身不知道但至少這次沒用出來;2)戰術不如大聖靈活,大聖出招有奇正、半虛實,哪吒卻只知道按部就班地遙控兵器正面攻擊;3)當然啦,哪吒還不如大聖手疾眼快,未能及時發現大聖的分身和奇襲。

總結:此時的哪吒硬實力與大聖差距其實不大,但在戰爭智慧等軟實力方面遠為遜色,這可能與他戰鬥經驗不足有關。另外需要注意,哪吒雖然攻勢兇猛以至於逼得大聖不按套路出牌,但他僅同大聖較量了三十回合便落敗,可見他也不是耐力持久型的戰士,畢竟還在長身體……

劇情二:哪吒巧助大聖「裝天」。
(西遊記第三十三回)

過金銀二道童那關時,悟空欲將猴毛變的假葫蘆換精細鬼、伶俐蟲的紫金葫蘆和玉凈瓶,謊稱他的假葫蘆能裝天。二小妖要求眼見為實,悟空遂遣日游神向玉帝求告借天來裝半個時辰。

那日游神徑至南天門裡靈霄殿下,啟奏玉帝,備言前事,玉帝道:「這潑猴頭,出言無狀。前者觀音來說,放了他保護唐僧,朕這裡又差五方揭諦、四值功曹,輪流護持,如今又借天裝,天可裝乎?」
才說裝不得,那班中閃出哪吒三太子,奏道:「萬歲,天也裝得。」
玉帝道:「天怎樣裝?」
哪吒道:「自混沌初分,以輕清為天,重濁為地。天是一團清氣而扶托瑤天宮闕,以理論之,其實難裝。但只孫行者保唐僧西去取經,誠所謂泰山之福緣,海深之善慶,今日當助他成功。」
玉帝道:「卿有何助?」
哪吒道:「請降旨意,往北天門問真武借皂雕旗在南天門上一展,把那日月星辰閉了。對面不見人,捉白不見黑,哄那怪道,只說裝了天,以助行者成功。」
玉帝聞言:「依卿所奏。」

真不怪某些腐女強拉哪吒猴哥配CP——你說都五百多天沒見了,猴哥的事兒哪吒還那麼上心,又是幫忙在領導面前說好話又是出主意藉資源,玉皇大帝想不到的辦法都讓他給想出來了,這交情,怎麼看也不一般嘛!

那太子奉旨,前來北天門,見真武備言前事。那祖師隨將旗付太子。早有游神急降大聖耳邊道:「哪吒太子來助功了。」行者仰面觀之,只見祥雲繚繞,果是有神,卻回頭對小妖道:「裝天罷。」小妖道:「要裝就裝,只管阿綿花屎怎的?」行者道:「我方才運神念咒來。」那小妖都睜著眼,看他怎麼樣裝天。這行者將一個假葫蘆兒拋將上去。你想,這是一根毫毛變的,能有多重?被那山頂上風吹去,飄飄蕩蕩,足有半個時辰,方才落下。只見那南天門上,哪吒太子把皂旗撥喇喇展開,把日月星辰俱遮閉了,真是乾坤墨染就,宇宙靛裝成。二小妖大驚道:「才說話時,只好向午,卻怎麼就黃昏了?」行者道:「天既裝了,不辨時候,怎不黃昏!」「如何又這等樣黑?」行者道:「日月星辰都裝在裡面,外卻無光,怎麼不黑!」小妖道:「師父,你在那廂說話哩?」行者道:「我在你面前不是?」小妖伸手摸著道:「只見說話,更不見面目。師父,此間是什麼去處?」行者又哄他道:「不要動腳,此間乃是渤海岸上,若塌了腳,落下去啊,七八日還不得到底哩!」小妖大驚道:「罷,罷,罷!放了天罷。我們曉得是這樣裝了。若弄一會子,落下海去,不得歸家!」

雖然哪吒此次出場沒動武,但我認為依然可以從中看出他能力的提高:長了一歲半,小腦瓜開竅了,遇事懂智取。這一點對他日後的實力提升有著重要意義,大力牛魔王就深有體會。

劇情三:哪吒不敵青牛精。
(西遊記第五十一回)

這太子使斬妖劍,劈手相迎。他兩個搭上手,卻才賭鬥,那大聖急轉山坡,叫:「雷公何在?快早去,著妖魔下個雷?,助太子降伏來也!」

嗯,大聖還是不放心,生怕哪吒吃虧,剛跟妖怪開打就火急火燎地喊雷公去幫忙。只可惜這屆雷公不行啊……

鄧張二公,即踏雲光,正欲下手,只見那太子使出法來,將身一變,變作三頭六臂,手持六般兵器,望妖魔砍來,那魔王也變作三頭六臂,三柄長槍抵住。這太子又弄出降妖法力,將六般兵器拋將起去。是那六般兵器?卻是砍妖劍、斬妖刀、縛妖索、降魔杵、繡球、火輪兒,大叫一聲:「變!」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千變萬,都是一般兵器,如驟雨冰雹,紛紛密密,望妖魔打將去。那魔王公然不懼,一隻手取出那白森森的圈子來,望空拋起,叫聲:「著!」唿喇的一下,把六般兵器套將下來,慌得那哪吒太子赤手逃生,魔王得勝而回。

這一仗哪吒輸得很無助,同與大聖打的那場鏖戰相比,簡直能用速敗來形容。究其原因,除了老君的金剛琢實在太逆天之外,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哪吒此戰的節奏明顯較快。在發現三頭六臂不能壓制敵人之後,哪吒沒有像戰大聖那次一樣試圖用武藝擊敗對方,而是立即施展更高階的法術。其實,這種打法很有可能是吸取了敗給大聖的教訓——盡量避開自己耐力不持久的弱點,集中能量迅速給敵人致命一擊。然而不幸的是此舉逼得魔王拿出套路,啊不對,拿出圈套,反使自己丟了兵器。只能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神仙也料不到那妖怪手裡有太清的至寶呀!

所以此戰哪吒雖敗,但敗給太清並不丟人。相反哪吒逐漸從實戰中積累經驗,懂得了反思與改進戰術,亦不失為一種進步。

劇情四:哪吒降服牛魔王。
(西遊記第六十一回)

經過大聖和青牛精兩次挫折的磨礪之後,哪吒同學終於在法降大力牛魔王一役中實現了對戰鬥藝術的融會貫通。當然啦,收服牛魔王絕非三太子一人之力,但若無三太子的神通,牛魔王縱使賭鬥落敗,也不至於被擒。

哪吒參戰前的戰況大致如下:悟空、八戒領著金頭揭諦、六甲六丁、一十八位護教伽藍以及土地陰兵圍攻老牛,老牛力不敵眾敗陣而逃,卻被四大金剛率佛兵堵住了東南西北的去路。於是老牛隻得駕雲欲往天上逃,不料正遇托塔天王並哪吒太子點本部神兵罩住天空。老牛背水一戰,變作一頭八百丈高的大白牛(本象),左衝右突,包括孫大聖在內現場無人能擒。

行者道:「這廝神通不小!又變作這等身軀,卻怎奈何?」
太子笑道:「大聖勿疑,你看我擒他。」
這太子即喝一聲:「變!」變得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斬妖劍望頸項上一揮,不覺得把個牛頭斬下。天王收刀,卻才與行者相見。那牛王腔子里又鑽出一個頭來,口吐黑氣,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 又鑽出一個頭來。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搖頭擺尾。才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象,騰挪不動,無計逃生,只叫:「莫傷我命!情願歸順佛家也!」哪吒見說,將縛妖索子解下,跨在他那頸項上,一把拿住鼻頭,將索穿在鼻孔里,用手牽來。

此時的哪吒不再是那個只會用蠻力的小夥子,而是一名能夠隨機應變,因敵制宜的合格戰神。大聖都感到棘手的強敵,被他一個鬼點子就給靈巧地搞定了~~老牛掉了十幾次腦袋,也是不容易,最後依然逃不過被牽牛鼻子的命運,努力了卻沒有回報,熏疼1S,嗯。

劇情五:

(晚些時候來更……)


1 . 吳承恩歷史沒學好,小說里關於時間有很多自相矛盾與歷史錯誤。

第一回中描寫到石猴進入水簾洞的時候,看到當中有一石碣,石碣上用楷書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這十個大字。 按照第十三回中描寫孫悟空是在王莽篡漢(公元8年)那一年壓在五行山下,而他去消除生死薄的時候已經活了三百四十二歲,之後又在天宮當了一百多年的齊天大聖,故而發現水簾洞之時當在戰國之前;而楷書是在漢末才出現的。 其次,貞觀十三年魏徵夢斬涇河龍王之前,大殿之上有殷開山(唐僧外公),但是殷開山根本就沒有活到貞觀年間。另外,歷經十四年取得真經回到大唐,應當是貞觀二十七年,可是唐太宗只有貞觀二十三年,所以小說在太宗游幽境的時候為他添了10年陽壽。

2 . 孫悟空是送快遞的始祖。

第二回中,悟空學會了筋斗雲之後,諸位師兄弟都拿他開玩笑,說他找了個鐵飯碗,從此不愁吃。

大眾聽說,一個個嘻嘻笑道:「悟空造化!若會這個法兒,與人家當鋪兵,送文書,遞報單,不管那裡都尋了飯吃!」

之後蟠桃宴上悟空騙赤腳大仙說,玉帝知道他跑得快,特地讓他來通知諸位。

3 . 孫悟空應當叫做孫小四。

孫悟空戰鬥力雖強,但是他身材瘦小只有四尺左右。悟空回到花果山教訓混世魔王的時候,魔王曾說到悟空身高不滿四尺,而明代的市尺大約是32cm,也就是說悟空身高在1.3m左右,如孩子一般

魔王見了,笑道:"你身不滿四尺,年不過三旬,手內又無兵器,怎麼大膽猖狂,要尋我見甚麼上下?"

之後在唐僧騙他戴上金箍的時候,那配套的衣服說是自己小時候穿的,而悟空穿上說這衣服就像是量體裁衣一樣的合適。
所以,師徒一行人齊全了之後,八戒挑著擔,沙僧牽著馬(偶爾也挑擔子),而悟空什麼都不幹,就在前面走是有原因的,因為悟空太矮。

4 . 火眼金睛是被煙給熏壞了的紅眼病,附帶的識妖能力,但是識妖能力比較低。

原著描寫悟空躲在八卦中的巽位,因此被煙給熏壞了眼睛,稱為火眼金睛。但是他雖然能識得妖怪但是卻看不出原形,所以每次遇到妖怪之後還要四處奔走打聽妖怪的來歷。而且悟空識別的方法就是看雲,頭頂有祥雲就是仙,頭頂有妖氣便是妖怪。但是他也經常出錯,比如牛魔王變成八戒騙走他芭蕉扇的時候就沒有識破;太上老君的青牛悟空也看不出來。

5 . 玉帝的地位高於如來。

孫悟空從八卦爐中出來大鬧天宮的時候,玉帝派人去西方請如來過來。如來降服猴子之後,準備回西方之時,玉帝前來:

佛祖聞言,回首瞻仰。須臾,果見八景鸞輿,九光寶蓋;聲奏玄歌妙樂,詠哦無量神章;散寶花,噴真香,直至佛前謝曰:「多蒙大法收殄妖邪,望如來少停一日,請諸仙做一會筵奉謝。」如來不敢違悖,即合掌謝道:「老僧承大天尊宣命來此,有何法力?還是天尊與眾神洪福。敢勞致謝?」

由描述中的「瞻仰」、「不敢違悖」、「老僧」、「宣命」、「大天尊」可見如來的地位當時低於玉帝的,宣指的是皇帝的命令,如果如來地位高於或者平於玉帝,怎麼會聽宣而來?要想二郎神可是都「聽調不聽宣」。

6 . 沙僧之前吃了九個取經人,可能是玄奘的前九世。

沙僧被貶在流沙河處,受飛劍之苦,餓極了就抓過往行人吃掉。觀音點化他之時,他說道他已經吃了九個取經人,其他人的骨頭扔進河裡就沉下去了,唯有這九個取經人的骨頭不沉。而玄奘恰是金蟬子十世,而且在渡過流沙河之後,沙僧的那九個骷髏做成的項鏈便化成黑煙消失了。

7 . 八戒到底是天蓬元帥,是一個戰術大師。

在流沙河內大戰沙僧的時候,八戒佯裝不敵敗退下來,引誘沙僧出水。這時卻被悟空一棒子嚇跑,八戒就大罵該死的弼馬溫。

8 . 龍在西遊記里地位較低。

按照「蠃鱗毛羽昆」五蟲之分,龍當是水族鱗介之長,但龍王在西遊記里也只是司雨的小神而已,涇河龍王僅僅是略微違反天條便死於斬龍台;觀音的坐騎金毛吼與如來的舅爺金翅大鵬鳥更是吃龍。可見,龍在西遊記體系里地位是比較低的。

9 . 八戒的釘耙才是神兵。

悟空的金箍棒是老君冶煉的神鐵,根本沒有打造就被大禹借走當測量工具了;沙僧的禪杖是月里梭羅派吳剛砍的一枝月桂,然後由魯班製造的,純木工活;而八戒的九齒釘耙全名為上寶沁金耙,乃太上老君用神冰鐵親自錘鍊,借五方謁諦、六丁六甲之力鍛造而成,實乃道家至寶。因此,黃獅精盜走三人武器之後,開的是「釘耙宴」。

10 . 悟空水下本領不行,必須捏避水訣才行。

悟空多次提到自己水下本領比不上八戒,自己下水的時候就沒辦法用金箍棒打鬥,只因為他和其他人入水方式不同,他要麼是手裡捏個避水訣,這樣就不能用棒子;要麼就是變成魚蝦,同樣不能用棒子。

11 . 悟空的初吻是被強吻的。

在第八十一回,悟空變作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和尚,夜裡金鼻白老鼠精變成一個美人前來勾引他。一把摟住他,親了個嘴,可憐悟空一千多年守身如玉,初吻竟在毫無心理準備下被人強佔了。

女子道:「別人都自在睡覺,你還念經怎麼?」行者道:「許下的,如何不念?」女子摟住,與他親個嘴道:「我與你到後面耍耍去。」行者故意的扭過頭去道:「你有些不曉事!」女子道:「你會相面?」行者道:「也曉得些兒。」

關於如何證明此處為初吻,在第二十三回四聖試禪心中,玄奘欲另悟空入贅此間,行者說道:「我從小不曉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這裡吧。」可見悟空雖未猴王,之前並未行過男女之事。

12 . 悟空喜歡賣弄炫耀,而且這個習慣一直改不了。

當日悟空在靈台方寸山求道,學成七十二變化之術,師兄弟想看他變化,於是他就在人前賣弄,變成一個松樹。菩提老祖看見之後就教訓他休要在人前賣弄,並因此趕他回家。

假如你見別人有,不要求他?別人見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禍,卻要傳他;若不傳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

後來到了觀音禪院,悟空又拿玄奘的錦斕袈裟與老和尚鬥富顯擺,結果引得老和尚為謀財害命火燒觀音院。

13 . 菩提祖師傳給悟空的七十二變是躲避三災之用。

悟空學道三年之後有小成,祖師說此道乃非常之道,奪天地造化,侵日月玄機,為鬼神不容,要受三災之劫,過得去才可長生不老,三災乃天雷、陰火和贔風,五百年一劫。悟空因求躲避三災之法,祖師有天罡數三十六變化與地煞數七十二變化,悟空貪多就選了七十二變化。

14 . 金角大王是炒作營銷的棋子,唐僧肉的藥用價值就是他傳播開的。

之前的妖怪里只有屍魔白骨夫人聽說過唐僧肉的藥用價值;而碗子山波月洞的奎木狼等卻不知。可見唐僧肉能長生不老的傳言並沒有在妖界廣為流傳。真正使得唐僧肉名揚海內的是平頂山蓮花洞工作室,金角大王說 「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 隨後按照自己知道的唐僧等人的樣子,依樣製造了他師徒一行的通緝令,派小的們去巡山。按理說,只需要盤查過往的僧人,拿住了一起抓來即可,沒必要發布通緝令。這樣大張旗鼓的做法,只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就是為了把「唐僧肉」這個大新聞散布出去,炒作唐僧肉。

15 . 烏巢禪師喜歡劇透,預見了整個西遊歷程。

第十九回,玄奘收服八戒後,師徒一行路過烏斯藏浮屠山,八戒說此地有他一個故人烏巢禪師,禪師有一些道行,曾經勸八戒與他修行。然後一行人拜會烏巢禪師,禪師直接便認出玄奘來,但是卻不認識悟空。隨後傳了玄奘一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然後留下一首詩,預言了他師徒一行人的西遊歷程會遇到的各種妖魔以及不遠處的沙僧。之後悟空因烏巢禪師罵了自己,欲打之,結果蓮花生萬朵,祥霧護千層,悟空不得。

16 . 八戒為性愛大師。

第二十三回,四聖試禪心中,八戒欲入贅莫賈氏家。莫賈氏有三女,發愁講誰許配給八戒之時,八戒卻說不如將三人一同許配給自己。並說「我幼年之間,學得個敖戰之法,管情一個個服侍得他歡喜。」由此可見,八戒不單善於此道,還能力出眾。

17 . 東方朔成仙了,被悟空調侃偷桃子的事情。

第二十六回,悟空四處求醫活人蔘果樹的法子的時候,跑到東華帝君那裡,結果遇到了東方朔。猴子嘲諷東方朔偷王母桃子的事情,東方朔則拿猴子偷老君金丹反譏。關於東方朔偷桃子是有個典故的:武帝壽辰,殿前一黑鳥從天而降,武帝不知其名。東方朔答:「此為西王母的坐騎『青鸞』,王母即將前來為帝祝壽。」果然,頃刻間,西王母攜七枚仙桃飄然而至。西王母除自留兩枚仙桃外,餘五枚獻與武帝。帝食後欲留核種植。西王母言:「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原地薄,種之不生。」又指東方朔道:「他曾三次偷食我的仙桃。」此後便有東方偷桃之典故。

18 . 西遊一行人明有五人,暗中卻有六十三人護衛。

第三十七回,烏雞國王夜訪玄奘的時候說到,「我這一點冤魂,怎敢上你的門來?山門前有那護法諸天、六丁六甲、五方謁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緊隨鞍馬。」這護法諸天是二十四位天神,加上六丁六甲、五方謁諦、四值功曹、十八位護教伽藍,共計是六十三人。所以

19 . 八戒的釘耙可以犁地但卻不能挖掘,挖掘功能全靠嘴巴。

八戒是豬,所以在挖掘東西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用嘴來拱。烏雞國御花園內,八戒用釘耙築倒井蓋上的芭蕉之後,就放下了釘耙,換用嘴巴去拱土挖掘,拱了三四尺深見到一個石板(井蓋),然後繼續用嘴把石板(井蓋)拱開。由此可見,八戒的釘耙雖然有犁地的功能,但是卻沒有挖掘的功能。

20 . 文殊菩薩的坐騎青獅治國有方,烏雞國異常富庶。

西遊記里,文殊菩薩的青獅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在烏雞國扮作終南山的全真道士淹殺國王取而代之;一次是在獅駝嶺與普賢菩薩的白象和金翅大鵬鳥結拜形成吃肉團伙。在烏雞國的那頭青獅奉如來之命,為文殊菩薩報仇,水淹老國王三年,代為治理國家,三年間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使得烏雞國異常富庶。當日烏雞國太子聽說玄奘是東土大唐前去西天取經之時,甚至說大唐是貧窮之地,此間雖有太子孤陋寡聞盲目自大之嫌疑,不過仍然可以看出烏雞國國力確實強盛。此處也有諷刺唐太宗李世民弒兄代為的成分。

21 . 紅孩兒實際年齡超過三百歲。

影視劇中的紅孩兒都是小孩扮演,他本人的形象也是兒童,號聖嬰大王,很多人誤以為他很年幼,其實紅孩兒年齡超過三百歲。當日眾神曾說,紅孩兒是牛魔王與羅剎女的孩子,在火焰山修行了三百年,練成三昧真火,因此紅孩兒的實際年齡應當是超過了三百年,但是不超過五百年。因為五百年前悟空與牛魔王等人結拜,而鐵扇公主見到孫悟空並不認識,可見鐵扇公主當時並未嫁與牛魔王,所以紅孩兒年齡上限就是五百歲,下限是三百歲。

22 . 鐵扇公主是一個得道女仙,牛魔王是入贅玉面公主家。

悟空前去找牛魔王的時候遇到玉面公主(玉面狐狸),因說是芭蕉洞派來找牛魔王的而惹惱玉面公主。玉面公主誣陷鐵扇公主與男人有染,牛魔王不信,就說道鐵扇公主自幼修持,是一個得道的女仙(地仙),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的。玉面公主便說自己因為父母雙亡,聽江湖傳聞牛魔王是一個好漢,所以才招他入贅,護身養命,並且每年都給鐵扇公主家送珠翠金銀綾羅綢緞作為回報。

23 . 牛魔王是唯一一個有坐騎的妖魔。

西遊記里有各式妖魔,其中不少是坐騎,但是唯有一個非但不是坐騎反而有坐騎,那就是大力牛魔王。牛魔王的坐騎是避水金睛獸,這個坐騎顧名思義就是可以避開水,乘騎之後不用捏避水訣便可入水。此獸雖然沒有其他法力,但是卻有使人之能,因此悟空欲乘騎還需要變成牛魔王的樣子。

24 . 孫悟空的變化有漏洞,變人只能變頭臉,變不了身子。

孫悟空雖然有七十二般變化,但是變成飛禽鳥獸花瓶昆蟲之類,可以把身子一同滾進去,但是變成人物的話,卻只能變得頭臉,變不了身子。一身的黃毛,兩條紅股,一根尾巴是藏不住的。因此在蓮花洞悟空變作金角銀角大王乾娘九尾狐狸的時候,紅股會一眼被八戒看穿;在獅駝嶺變成小鑽風的時候,會被三大王認出。

25 . 西遊路上小妖最多的地方是獅駝嶺。

西遊路上小妖最多的地方是獅駝嶺,南嶺五千,北嶺五千,東路口一萬,西路口一萬,巡哨的四五千,把門的一萬,燒火的無數,打柴的無數,共計四萬七八千。而且都是有名字帶牌兒有編製的。各部門之間並不串聯,各司其職,家法甚嚴。

26 . 八戒在耳朵眼兒里藏了私房錢。

八戒被獅駝嶺白象精抓回去之後,悟空假裝陰曹鉤司人去嚇唬八戒。八戒說自己大師兄和閻王交情好,請求寬限一天,這時候悟空就向八戒索賄。八戒說自己辛辛苦苦零碎攢了五錢的銀子,因為不好收拾,就在城裡找了鐵匠把他們融在一起,結果被鐵匠偷了四分,只剩下四錢六分,藏在了左邊耳朵眼兒。然後被悟空收去充公了。

27 . 唐僧肉的正確吃法,以及豬八戒的常規吃法。

最早要吃唐僧肉的是寅將軍,吃法低級,為吞食。剖腹剜心,剁碎其屍,首級心肝獻客,四肢自食,骨肉分與各妖。其次是黃風怪,他提出了新的吃法,或蒸或煮,或煎或炒,先綁在定風柱上三五天,一方面孫悟空等人消停了,圖個清靜的就餐環境;其次餓一下唐僧,讓他身子排空乾淨一些。然後進一步發展是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他們選擇蒸著吃,並使得這種吃法在妖界流行起來,以至於日後的紅孩兒、小雷音寺的黃眉大王、盤絲洞蜘蛛精以及獅駝嶺三兄弟都選擇這種吃法。最後那些更講究的犀牛精避寒避暑避塵三大王,他們要細切細銼,配著酥合著香油煎著吃。
而豬八戒的吃法就比較常規了,除了和唐僧一起順道吃,更多地則是選擇在水池裡洗凈了,浸退了毛,破了肚,用鹽腌了晒乾,天陰下酒。可見妖怪對唐僧的吃法還是較為講究些。

28 . 凈壇使者與金身羅漢都是菩薩。

八戒因為挑擔有功,被封為凈壇使者;沙僧因為牽馬有功,被封為金身羅漢;小白龍因為馱唐僧有功,被封為八部天龍馬。而凈壇使者、金身羅漢都是菩薩,全名分別是南無凈壇使者菩薩、南無八寶金身羅漢菩薩以及南無八部天龍廣力菩薩。所以,最終得成正果,唐僧為旃檀功德佛,悟空因為曾經在真假美猴王得到如來的封官許願為斗戰勝佛,其餘皆為菩薩。


.

看《西遊記》的時候一直在想,天生這幫神仙在顯聖濟世、救苦救難,會不會搞點娛樂活動,於是把整本《西遊記》翻了一遍,專門看天上神仙下班之後都幹什麼。

總的來說,神仙的業餘生活,很無聊,很無聊。

天上沒有八項規定,神仙們的主要娛樂活動,就是吃吃喝喝。

有同事之間的小規模宴請:

不覺的半月有餘,一朝閑暇,眾監官都安排酒席,一則與他(孫悟空)接風,一則與他賀喜。

——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更多的是大規模的公款吃喝,而且這幫神仙真的是……為了吃喝巧立名目啊

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炁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聖、九曜真君、左輔右弼、天王哪吒,玄虛一應靈通,對對旌旗,雙雙幡 蓋,都捧著明珠異寶,壽果奇花,向佛前拜獻曰:「感如來無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設宴呼喚,我等皆來陳謝。請如來將此會立一名,如何?」如來領眾神之 托曰:「今欲立名,可作個安天大會。」各仙老異口同聲,俱道:「好個安天大會!」言訖,各坐座位,走斝傳觴,簪花鼓瑟,果好會也。

——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聖 五行山下定心猿》

佛祖居於靈山大雷音寶剎之間,一日,喚聚諸佛、阿羅、揭諦、菩薩、金剛、比丘僧、尼等眾曰:「自伏乖猿安天之後,我處不知年月,料凡間有半千年矣。今值孟秋望日,我有一寶盆,盆中具設百樣奇花,千般異果等物,與汝等享此盂蘭盆會,如何?」概眾一個個合掌,禮佛三匝領會。如來卻將寶盆中花果品物,著阿儺捧定,著迦葉布散。大眾感激,各獻詩伸謝。

——第八回《我佛造經傳極樂 觀音奉旨上長安》

那(鎮元子)大仙十分歡喜,急令取金擊子來,把果子敲下十個,請菩薩與三老復回寶殿,一則謝勞,二來做個人蔘果會

——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更不用說王母娘娘的年度固定大趴體——蟠桃會。比較要命的是,貌似每次總要出點狀況。

孫悟空是因為蟠桃會被貶下天庭的

請的是西天佛老菩薩、聖僧羅漢,南方南極觀音,東方崇恩聖帝,十洲三島仙翁,北方北極玄靈,中央黃極黃角大仙,這個是五方五老。還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眾,中八洞玉皇九壘,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宮各殿大小尊神,俱一齊赴蟠桃嘉會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豬八戒是因為蟠桃會被貶下天庭的

只因王母會蟠桃,開宴瑤池邀眾客。(豬八戒)那時酒醉意昏沉,東倒西歪亂撒潑。逞雄撞入廣寒宮,風流仙子來相接。見他容貌挾人魂,舊日凡心難得滅。全無上下失尊卑,扯住嫦娥要陪歇。再三再四不依從,東躲西藏心不悅。色膽如天叫似雷,險些震倒天關闕。

——第十九回《雲棧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經》

沙和尚還是因為蟠桃會被貶下天庭的

只因王母降蟠桃,設宴瑤池邀眾將。(沙和尚)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個個魂飛喪。玉皇即便怒生嗔,卻令掌朝左輔相:卸冠脫甲摘官銜,將身推在殺場上。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孫悟空同志還利用職務之便,將這股文山會海的奢靡之風從天上帶到地上:

大聖即出洞門,又翻一筋斗,使個隱身法,徑至蟠桃會上。進瑤池宮闕,只見那幾個造酒、盤糟、運水、燒火的,還鼾睡未醒。他將大的從左右脅下挾了兩個,兩手提了兩個,即撥轉雲頭回來,會眾猴在於洞中,就做個仙酒會,各飲了幾杯,快樂不題。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除此之外,孫悟空的娛樂生活就及其枯燥,基本上是每日閑逛,四處串門

(孫悟空)閑時節會友游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群神,俱只以兄弟相待,彼此稱呼。今日東遊,明日西盪,雲去雲來,行蹤不定。

——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偶爾和天庭保安搞點賭博活動:

行者復進去,來到那童兒睡的房門外。他腰裡有帶的瞌睡蟲兒,原來在東天門與增長天王猜枚耍子贏的。

——第二十五回《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

當然不只是潑猴兒這麼沒溜兒,連觀音菩薩和太上老君都沒事打賭玩兒:

(觀音)菩薩道:「當年太上老君曾與我賭勝:他把我的楊柳枝拔了去,放在煉丹爐里,炙得焦干,送來還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晝夜,復得青枝綠葉,與舊相同。」

——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觀音菩薩一個人的時候,唯一的愛好就是看花:

菩薩正與捧珠龍女在寶蓮池畔扶欄看花,聞報,即轉雲岩,開門喚入。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凈》

我今早扶欄看花,卻不見這廝出拜,掐指巡紋,算著他在此成精,害你師父,故此未及梳妝,運神功,織個竹籃兒擒他

——第四十九回《三藏有災沉水宅 觀音救難現魚籃》

其他有點出息的神仙,就是下棋

那行者看不盡仙景,徑入蓬萊。正然走處,見白雲洞外,松陰之下,有三個老兒圍棋:觀局者是壽星,對局者是福星、祿星。行者上前叫道:「老弟們,作揖了。」那三星見了,拂退棋枰,回禮道:「大聖何來?」行者道:「特來尋你們耍子。」

——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那大聖至瀛洲,只見那丹崖珠樹之下,有幾個皓髮皤髯之輩,童顏鶴鬢之仙,在那裡著棋飲酒,談笑謳歌。

——第二十六回《孫悟空三島求方 觀世音甘泉活樹》

沒了。至於興風布雨、煉丹修道、懲惡揚善、降妖捉怪、講經說法、普度眾生,都是職責所在,連思凡下界都是受指使的,基本上都屬於工作範疇。

所以,真的,好無聊啊。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回復「書單」,給你看我的精選書單,回復「讀書」,給你看我的讀書方法論。


《西遊記》里的部分語句暴露了吳承恩的法律素養和……他的懶。

我們先看看《西遊記》第25回「鎮元仙趕捉取經僧 孫行者大鬧五庄觀」的部分段落:

清風罵道:「我把你這個害饞勞、偷嘴的禿賊!你偷吃了我的仙果,已該一個擅食田園瓜果之罪【1,卻又把我的仙樹推倒,壞了我五庄觀里仙根【2,你還要說嘴哩!若能彀到得西方參佛面,只除是轉背搖車再托生!」三藏聞言,丟下飯碗,把個石頭放在心上。

單獨分析這一段,我們能看出什麼?

按著文本中【1】聯繫前文師徒偷吃人蔘果的情節,真的如清風說的構成犯罪嗎?這個罪不是大明民科瞎編的吧?有點奇葩,查遍當代的《刑法》,倒是沒有這勞什子「擅食田園瓜果罪」,然而我們要意識到,行為要聯繫時代背景,回歸到作品的寫作年代——沒錯,我泱泱大明。聯繫到吳承恩干過一任縣丞,主抓轄地司法,老吳一定對明代法律制度極熟,不用說他肯定懂明朝的刑法《大明律》。

那麼我們翻開《大明律》,到底有沒有這個奇葩的罪呢?

哈哈,還真的有!

按《大明律·田宅》:擅食田園瓜果,凡於他人田園,擅食瓜果之類,坐贓論……


按此罪參照坐贓罪,以財物價值論罪,則判斷人蔘果每個價值連城,肯定不止數百貫……按《大明律》此程度可判師徒有期徒刑三年,並杖100。

再看看【2】里加粗的行為,結合清風說「若能彀到得西方參佛面,只除是轉背搖車再托生」,貌似光看【1】也不算罪大惡極,但算上【2】算不算非常嚴重呢?從文面上看吳承恩借清風之口表達唐僧師徒上述行為非常惡劣。那麼老吳意思也是如此,他說的對不對?

不宜輕妄下結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讓我們再次翻開《大明律》看看。

按《大明律·田宅》:凡棄毀人器物,及毀伐樹木……計贓,准竊盜論,免刺……


此罪參照竊盜罪論處,也是按照被毀壞財物的價值衡量刑罰,由於人蔘果樹價值實在是沒法計算,則犯罪主客觀統一衡量……按《大明律》唐僧師徒【2】的行為至少要判流放三千里,並杖100。那麼綜合二罪該如何論處?明朝對即時發生數犯罪行為,不實行數罪併罰,而是從一重處斷,按【1】【2】罪相比,【2】罪為重。則唐僧師徒應被判處流放三千里,並杖100(這種處罰僅次於死刑,類似於今天的無期徒刑),那麼老吳借清風之口說唐僧師徒行為惡劣、影響極壞也是很穩的。

老吳不愧是干過一任主抓司法的「基層法官」,懂法用法,業務能力很突出啊,《西遊記》25回的描寫證明其不愧為老司機。

然而老吳寫西遊記也是很懶的,寫24,25回時編故事都懶得多翻《大明律》,何也?因為上述偷吃人蔘果和砸樹行為所觸犯的刑律條款在《大明律》里緊緊挨著。這種懶就類似我寫段子時隨便翻到《刑法》某一頁,用236和237條順手編了個有趣的故事。

參考文獻:
1.《西遊記》吳承恩,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
2.《大明律釋義》卷二,影印版;
3.《讀律瑣言》明·雷夢麟,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唐律疏議》岳純之點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筆者註:

1.關於《西遊記》之中用的為什麼不是唐代的法律。以本文為例,這個【1】的「吃瓜罪」,按《唐律疏議卷廿七·雜律》對該罪這樣說:「諸於官私田園,輒食瓜果之類,坐贓論……」,《大明律》則是「擅食田園瓜果,凡於他人田園,擅食瓜果之類……」。《西遊記》里原文就是《大明律》之「擅食田園瓜果」而非《唐律》之「輒食瓜果」,讀者自辨,於細微處可見《西遊記》之細節。類例繁多,不再贅舉。

2.關於《西遊記》作者究竟為誰,評論區既然帶節奏,那大家做個選擇題吧,你覺得《西遊記》的作者是( ):
A.吳承恩,
B.丘處機,
C.龍騎士,
D.李春芳,
E.以上都不對。


一部作品之所以成為名著,從來都源於其對社會現實的藝術反映與辛辣諷刺,乃至超越時間、歷史與人性本身的界限從而關懷人類存在的意義。比之那些不顧歷史現實而強加於文本,甚至無法邏輯自洽的「聰明見解」,我相信百回合《西遊記》有著更為深刻的存在價值。雖然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某種觀點如果明顯的與事實存在較大的出入,那我們只能把這種觀點稱之為謬誤。

《西遊記》的諸多故事並不是由一人一時完成的,而是類似於《浮士德》,經歷了數百年的發展嬗變,經由無數知名不知名的文人墨客與民間藝人的心血最終積澱而成。因而這個問題下各個答案列出的諸多「有趣」細節,大多是在西遊記這一故事不斷演進完善的過程中留下的些許痕迹,而非某一作者刻意為之,更談不上什麼微言大義、伏筆線索。

另,關於部分質問,在此統一作答。

1. 證道說在清朝就很普遍
有清一代考據學興盛,除去證道一說,同時存在的還有三教合一說、勸學說、心學說等。這些見解在明朝就有,各有依據各有擁躉。五四後,胡適與魯迅先生的遊戲說較為主流。

2.你如何說它不是宣揚道教的丹經/不是丹道書
西遊和道教關係的某些說法,《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一書有較為詳盡的分析, @阿福 的答案中有相關內容。

3.如何解釋《西遊記》中西遊記中出現了XX、YY、ZZ等宗教相關的名詞
西遊記起源於民間傳說,沾染上各種宗教成分也無可厚非。
事實上,中國小說起源於志怪故事,至唐朝時開始蓬勃發展。唐傳奇與變文都是唐代通俗文學形式,對後世小說影響深遠。如宋代平話形式與內涵都深受變文的影響。西遊記的故事情節也是隨著中國古代小說發展而逐步發展成熟的,這一過程中必然沾染宗教色彩,留下各類孑遺是理所當然的。結合道教的形成與發展歷程,就更能夠理解西遊記中勢必會出現的相關事件/名詞。而僅僅以這些作為支撐,論證西遊記是否是一部宣傳道教的小說,勢必變成穿鑿附會。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回教學者願意,我相信他們也能考證出西遊記與回教的若干聯繫。他們能夠找到明朝皇室是穆斯林的證據,足以證明其「考據」功力是不容小覷的

所以胡適先生說:
「這幾百年來讀《西遊記》的人都太聰明了,都不肯領略那極淺極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想透過紙背去尋那『微言大義』,遂把一部《西遊記》罩上了儒釋道三教的袍子。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西遊記》有了幾百年逐漸演化的歷史;指出這部書起於民間的傳說和神話,並無『微言大義』,可說。」


———————————————我是原答案分割線———————————————————


發現只要是西遊記相關問題必有人言輒稱吳閑雲,吳閑雲的論述雖然新穎,但有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想的太多。包括今天在日報上看到西遊記是一部徹徹底底道家丹經云云,也是想的太多的典型。還說什麼「老輩的讀書人那裡應該算是常識,是定論。」敢問您內老輩讀書人都是些什麼人。別的不說,五四以前老輩讀書人做的是什麼學問?把一本小說做成一門生意的事情市井中常見(評書戲曲),當堂而皇之的當成一門學問的不多吧!這種答案完全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事實上,西遊記中確實有很多bug,包括時間軸等,要理解這些bug,首先要知道西遊記成書的全過程。

我國明清之際,通俗文學空前發展,有所謂四大奇書或者四大名著之說。這五本著作誕生的過程各不相同,我就以《紅樓夢》與《西遊記》做比較。

《紅樓夢》至少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而完成,因此說它草蛇灰線,伏脈千里也是有跡可循的。這是所謂一人一時之作品。
但《西遊記》成書卻有完全不同的經歷:

第一階段,真人真事傳說階段
唐僧取經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唐太宗貞觀三年(629年),僧人玄奘為求佛經真義,不顧禁令,偷越國境,去天竺取經,歷時十七年,行程5萬餘公里,途經數十國,備受艱難困苦,取得大小乘佛教經律論657部。後來,其弟子辯機根據其口述西行見聞,整理成《大唐西域記》,記敘了取經途中的艱難困苦和異域風情。後門徒慧立、彥琮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為了神化玄奘,在描繪他突破艱險,一意西行的同時,還穿插了一些神話傳說,如獅子王劫女產子,西女國生男不舉,迦濕羅國「滅壞佛法」等。它們雖還遊離於取經故事之外,卻啟發後來作者創作出更多的有關取經的神話。

第二階段,宋代話本講述階段
現存敦煌榆林窟的玄奘取經壁畫,約作於北宋時期,畫中已出現有持棒的猴行者。南宋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開始把各種神話與取經故事串聯起來,形式近乎寺院的「俗講」。書中也出現了猴行者的形象。他原是「花果山紫雲洞八萬四千銅頭鐵額獼猴王」,化身為白衣秀士,自動來護三藏西行。他神通廣大、足智多謀,一路殺白虎精、伏九馗龍、降深沙神,使取經事業得以「功德圓滿」。自此,取經故事的主角開始變為猴王。猴王的形象來源有多種說法,主要有魯迅的「國產說」(《吳越春秋》《搜神記》《補江總白猿傳》都有白猿修道成精的故事。而《古岳瀆經》中的淮渦水怪無支祁,他的「神變奮迅」和叛逆特色同取經傳說中的猴王尤為相近。詳見《中國小說史略》)和胡適的「進口說」(即認為孫悟空形象是由印度史詩《羅摩衍那》里的猴子國大將哈奴曼衍化而來的,詳見《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此階段的《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已經出現了蟠桃變幻、虎精破腹、深沙神、鬼子母國、女人國等故事情節。

第三階段,金元搬演階段
金北麴院本劇目中有《唐三藏》,宋元南戲有《陳光蕊江流和尚》,元雜劇劇目《唐三藏西天取經》,皆不傳。現今可以看到完整劇目的是明初楊景賢《西遊記雜劇》。按《錄鬼簿》載:吳昌齡有《西天取經》,題目正名為「老回回東樓叫佛,唐三藏西天取經」;又有《鬼子母揭缽記》,相當於楊本《西遊記》雜劇第三卷「鬼母皈依」。天一閣鈔本《錄鬼簿續集》載:「楊景賢,名暹,後改名訥,號汝齋。」名下有《西遊記》劇目。此時已形成敷演唐僧出世的「江流兒」故事開場的故事結構。

第四階段,元明小說描述階段
取經故事在元代已經定型。根據現有文史資料,元時磁州窯取經枕上已經出現師徒四人取經的形象。《永樂大典》一三一三九卷「送」韻「夢」條,引有一千二百餘字的「夢斬涇河龍」,標題作《西遊記》,內容和世德堂本《西遊記》第九回「袁守誠妙算無私曲,老龍王拙計犯天條」基本相同。此外,古代朝鮮的漢、朝語對照讀本《朴通事諺解》也載有取經故事的梗概。其中更複述了「車遲國斗聖」的故事,和《西遊記》第四十六回「外道弄強欺正法,心猿顯聖滅諸邪」相似。其中一條注云:
法師往西天時,初到師陀國界,遇猛虎毒蛇之害,次遇黑熊精、黃風怪、地涌夫人、蜘蛛精、獅子怪、多目怪、紅孩子兒怪,幾死僅免。又過棘釣洞、火炎山、薄屎洞、女人國及諸惡山險水,怪害患苦不知其幾。
並且提及住在花果山水簾洞鐵板橋下號「齊天大聖」的老猴精,它偷得仙園蟠桃、老君丹花,又竊王母仙衣來設慶仙衣會。李天王奉命「引領天兵十萬及諸神將」,「與大聖相戰失利」。終賴二郎神捕獲,被觀音押入石縫,「飢食鐵丸,渴飲銅汁」。唐僧取經,路過此山,將他放出,「收為徒弟,賜法名悟空,改號孫行者」。注中還提到另兩名護法弟子:一個是從《取經詩話》中的深沙神演變而成的沙和尚;一個是《取經詩話》中不曾提到的黑豬精朱八戒。但是他們的神通都不及孫悟空。
因此我們可以斷定,最遲在明初,取經故事的主要情節都已全部出現。

第五階段,百回合《西遊記》小說的正式形成。
據考證,百回合《西遊記》作者應該是出生於正德年間,小說完成應在嘉靖年間。考慮到此時明王朝的政治現實(道君修玄,吏治崩壞)。《西遊記》中種種故事(比如車遲國皇帝推崇道教,迷信成仙,搞出了虎力大師這些邪門道士,最後被孫猴子一頓收拾)的影射就不言而喻了。
而《西遊記》的主題,胡適和魯迅二位先生都有一致的結論——遊戲說。胡適在其《西遊記考證》中,曾指出:「《西遊記》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的一個絕大神話小說。正因為《西遊記》里種種神話,都帶著一點詼諧意味,能使人開口一笑,這一笑把那神仙『人化過了』」。魯迅當時也同意這一論斷,他說:「這種詼諧的裡面含有一種尖刻的玩世主義,《西遊記》的文學價值正在這裡。」

綜上,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西遊記是一部徹徹底底道家丹經云云是純粹的扯淡。

2.西遊記前後矛盾之處並非寓意深刻的伏筆,而是故事由民間起源發展最終被整理成書這一過程中留下的痕迹。從傳統文學敘事來說,在考據訓詁學空前發展的清代以前,是否有發展出這類通過前後矛盾來表達某種深層次含義的技巧也是值得懷疑的(此處是個人一點不成熟的見解,如有異見,歡迎指教)。因此把這些矛盾當作精要,實在是無中生有的典範。

3.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現實巨著,其偉大之處不在乎有沒有抖機靈甩包袱去描寫什麼太上老君與鐵扇公主有沒有私情,紅孩兒是不是神仙私生子;更不在乎它到底有沒有宣揚某一宗教的教義。它的偉大在於其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現實,更將中晚明資本主義萌芽時期世俗文化蓬勃發展,玩世主義大行其道的社會生態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文學名著從來都是對社會現實的藝術反映與辛辣諷刺。


----------------------------------------------------------------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 @李天飛大話西遊 先生的關於 「解讀西遊記」 的一篇文章(注意,《西遊記》不必多讀 Sina Visitor System),感同身受,以饗諸君。


天宮與部分神話傳說的科學猜想


(本文摘自新浪三國論壇 作者:陸遜fox )

大鬧天宮,天宮是什麼?


* 猜想1:老君曾說:「天上一日,地下一年」,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原理,(1日/1年)^2=1-(天宮運動速度/光速)^2,天宮有可能是個運動速度與光速相當接近(0.999996*C)的剛性建築物。


* 猜想2:「地球是圓的」這個真理性結論,一直未被神仙們發現,可見天宮的所處的海拔高度不會很高。


* 猜想3:天宮往往處於雲霧繚繞之中,雲霧也正是神仙們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我們知道,大氣對流層的厚度在赤道地區約為16公里,在兩極約為8公里,大氣中的水氣幾乎都集中在這裡,是展示風雲雨雪的大舞台。結合猜想2,可知天宮處於大氣對流層內。


* 猜想4:悟空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而地球赤道周長約為八萬里,莫非吳承恩當時已經知道地球是圓的以及其周長?這顯然不可能。十萬八千里實際上應該是「十千(等於一萬)里與八千里之間」,也就是約五千公里。長江的長度為六千三百公里,除去彎曲因素,悟空一個筋斗能從源頭飛到三角洲,才是比較符合原著的。


* 猜想5:悟空從三星洞(菩提法師處)回到花果山的時間,按原著的說法是「那裡消一個時辰」,可推斷悟空完成一個筋斗所花的時間也需要大約半個時辰60分鐘(一天12個時辰),即他的飛行速度為:一萬里/60分鐘=1.5公里/秒。而火箭從地面起飛,速度要達到10公里每秒左右。可見悟空也不能擺脫地球引力的影響,脫離大氣層,進而發現「地球是圓的」。這也進一步證實了猜想2、3、4。


* 猜想6:悟空的飛行速度僅為1.5公里/秒,比每秒30萬公里的光速要慢很多,而很多神仙都能「化一道金光而去」,為什麼悟空的筋斗運動與佛手的伸展和大鵬的飛翔還能並稱第一呢?實際上筋斗值得誇耀之處是其移動距離而不是速度。我們知道,光的損耗在大氣中是非常大的,而且是指數增長關係。在輕霧條件下傳輸一公里後,光的能量只剩下百萬分之一,也就是說,在雲霧中企圖施展化光飛行術飛行一公里的神仙,必須保證其在僅有百萬分之一法力的情況下,仍能召喚回那些彌散的能量才行,要求是非常高的。若飛行兩公里,則其法力僅剩一萬億分之一,相信沒有哪位神仙能再恢復真身了。即使是在光纖中用最佳波段飛行,由於傳輸損耗也達0.2dB/km,飛了一萬里後,能量只剩下約1/2^333,所有神仙的法力都加起來也遠遠不夠用。


* 猜想7:王母娘娘設宴,並不考慮時差問題,可見天上地下所有仙府魔宮的時鐘是一致的。


* 猜想8:由猜想1,天宮運動速度接近光速,而由猜想6,神仙們的運動速度還是僅限於低速情形的,這就產生了矛盾。解釋有二:一是天宮的運動速度是在很小範圍內的振動或轉動;二是天宮和所有仙府魔宮都是由另一種形態的物質構成,在這種物質形態下,時鐘走速僅為平常的1/365。肉眼觀察不到該種物質形態,但在某種意識場的作用下,它可以轉化為平常的物質形態,這樣凡人也可目睹神仙尊容。大爆炸理論已經揭示了存在一個反宇宙,神仙們完全有可能存在於未知的新宇宙中。


* 猜想9:凡人如何能成仙?根據猜想8,要麼能進入接近光速的狀態,要麼能掌握一種特殊的意識場。這世界有沒有超光速的東西呢?目前物質的群速度還是達不到光速的,但使相速度超越光速卻不成問題。有樣很普通的能超越光速的相,那就是意識。意識很容易回到過去,也可進入未來,但要它的速度恰好達到.999996*C,與仙界產生諧振,是很不容易的,所以人與仙魔的界限非常分明。


* 猜想10:老君將悟空放入八卦爐中煉丹,花了49天。按「天上一日,地下一年」的規則,從人類看來,悟空在八卦爐里呆的時間便有49年之久,這便非常不符合道理了。需知老君不僅用八卦爐煉了無數仙丹,還煉了不少兵器和法寶。人類自有文明以來不過5千年,從神仙的角度看,那就是5000天,如果老君每件重要寶貝都得煉上49天,那他也煉不出幾樣東西來。關於這點的解釋是:八卦爐里的時鐘與凡間是一樣的。這樣,老君煉悟空,按天宮時鐘算花了49天/365=3小時13分,加上準備和收尾工作,正好是半個工作日。這點還說明了為什麼悟空從爐里跳出後,天宮仍亂糟糟的,一點對付悟空的辦法也沒有,以及人們也沒傳說悟空被煉了49年。


* 猜想11:蟠桃園的桃子,多有九千年一熟的,少也要三千年一熟,與猜想10一樣,蟠桃園園地的時鐘,也必然與凡間相同。可見天宮是個非常有趣的地方,神仙們正是利用了仙凡兩界的時間差,製造出了很多人間無法製備的特別是有長時間要求的好東西。


* 猜想12:女媧、上帝、宙斯三分天下,卻互不來往。可見對這些神仙來說,存在一個不可穿越的天界,這個天界對凡人來說是觀察不到的,而且可以隨便通過。悟空遇五指而退,也證實了這點。根據猜想8,該天界對構成仙魔界的物質形態有巨大的排斥力,或者對仙魔界的時鐘具有擾亂甚至靜止作用,使三處的仙魔們無法越界,只能通過凡間進行有限的交流。


* 猜想13:根據以上部分猜想,神仙們的日常生活範圍不僅未能越出大氣層,就是在地球上都受到了限制。那麼所謂的月宮、嫦娥、太陽神等,不過神仙們表達對宇宙認識的一種手段,名稱都是自定的,與凡間類似。


* 猜想14:老君所在的三十三層天之上的兜率宮所處海拔有多高呢?根據猜想2,兜率宮也不可能超越大氣層。實際上,老君的煉丹方法和現在不少製備納米材料的方法很相像,爐里有很高的溫度,還有至少8個不同的溫區。一般來說,製備納米材料都在低真空以下進行,可見兜率宮的高度應該超出了大氣中間層,進入了電離層,這就是所謂的「三十三層天之上」吧。若出了大氣層,估計神仙們也無法長期生存,無法正常活動,稱「天外天」了。如果八卦爐里有火龍,老君還有可能在原子甚至在夸克層次上控制物質的結構,那構成仙丹或法寶的材料就不僅是納米級材料了,可惜原著里沒有提到這點,無法下結論。


* 猜想15:趙公明的金蛟剪、陸壓的飛刀,都是有活性的生命,其瞬間爆發出來的威力似乎比悟空還強。這些應該是經過特殊生物技術改造出來的法寶。老君把悟空扔進爐里,也有把悟空改造成生物型法寶的嫌疑,否則他逐卦煉丹,悟空便在劫難逃,日後悟空在陰陽瓶里的表現證明了這點。


* 猜想16:悟空號稱「斗戰勝佛」、「齊天大聖」,在牛頓力學範疇內,他應該是最強大的神仙了。二郎神能與他打平手,論法力可能還強些,但抗打力不如悟空,所以只能稱「小聖」。如來佛和不少神仙都可以輕鬆制服悟空,那是因為他們在電學、光學甚至相對論領域具備比悟空更強的實力。像鴻鈞老祖製造的給三位道祖服用的紅丸,其科學原理就更加深奧,製造工藝大概需要達到能控制原子里更小的活性世界或小宇宙。


https://www.cchere.com/article/413179


【部分內容轉載自百度貼吧,答主排版並補充】
==========部分知友提到這些東西中有一些科學錯誤,抱歉之前轉載某些部分內容時沒有細看,貽笑大方了,現在改正一些部分。也第一次得到這麼多贊,再多寫一點吧================


㈠ 黑洞製造器
孫悟空的棒子可大可小,但質量不變,這樣的話,如果金箍棒無限變小,密度就會無限變大,最後變成奇點。此時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那不就是黑洞嗎?

原生黑洞(Primordial black hole又稱太初黑洞或者是強黑洞)是科學家們提出的一種假說中的黑洞。他們認為在宇宙大爆炸時,其異乎尋常的力量把一些物質擠壓得非常緊密,形成了「原生黑洞」。這種是並不是由恆星坍塌而形成的另類黑洞。理論上,原生黑洞比起普通黑洞可以更小,甚至小到肉眼無法辨別的大小。例如存在體積只有原子大小,質量卻相當於一座山的原生黑洞。

金箍棒變小弄出來的這種黑洞大概就是太初黑洞了,體積很小但質量極大。這麼危險的神器居然還是腦波控制+語音控制的,孫悟空可以隨意調節體積大小……
有知友質疑金箍棒縮小後質量會不會改變,我認為質量沒有改變。孫悟空挑了N多兵器不趁手最後選擇了定海神針。平時孫悟空拿著金箍棒的時候金箍棒明顯是晾衣桿大小的,如果那東西一縮小質量就變小(且不論質量怎麼隨意改變的),那孫悟空直接找根鐵棍不就完了何苦挑選N多「趁手兵器」。

還有一種製造黑洞的神器,就是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蘆。這貨原著里的設定是「可以吸收日月」,也就是能把太陽變到一個葫蘆那麼大,那恆星直接坍縮成黑洞妥妥的。當然此神器內部應該也是一個黑洞,在天庭文明的未知黑科技的語音控制(我叫你一聲你敢答應嗎)下,葫蘆可以隨時打開並用巨大的引力吞噬對方。但同時葫蘆本身也壓縮到了視界,為保證葫蘆本身不受損傷,葫蘆內部應該是一個高維空間(好叼的黑科技)。
現有科學無法解答黑洞視界內部會有什麼東西,但吳承恩給出的答案為進入紫金葫蘆「一時三刻化為膿水」。答主認為紫金葫蘆內部黑洞視界以內有反物質,可以和正物質發生湮滅。

㈡ 天宮的時間流逝速率如何達到?
對地面觀察者,天宮的時間流逝速度明顯減慢了

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那麼有一種可能的原因為:

按照狹義相對論而言,物體運動時質量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時,空間和時間也會隨著物體運動速度的變化而變化,即會發生尺縮效應和鐘慢效應。

天宮相對於地面觀察者,以接近光速在運動。該情況下,必須要求孫悟空也接近光速活動,否則就沒法上天宮。根據

天上的速度相對於地球的速度是

天上的速度相對於地球的速度是31536000 s= frac{86400 s}{sqrt{1-(frac{v}{c} )^{2} }} =frac{86400 s}{sqrt{1-(frac{v}{3 	imes 10^8 m/s} )^{2} }}
但有個問題,如果天宮是已直線運動的話,孫悟空一旦從天宮返回,天宮就相距更遠,下一次孫悟空要想追上天宮,必然需要更長時間,時間遲早會超過唐僧的壽命; 而且猴子的速度我們已取了每秒54000公里,如果天宮做直線運動,孫悟空將無法追上,顯然是個矛盾; 所以天宮必須沿著某個軌道做圓周運動。但天宮以如此高速做圓周運動,所需向心力相當驚人,可以推論,天宮在某個大質量天體附近,其巨大的引力提供了天宮圓周運動的向心力。
而另一種原因是在廣義相對論中:

如果等效原理成立,則可得到引力會影響時間流易的結論。射入引力勢阱中的光會發生藍移,而相反從勢阱中射出的光會發生紅移;歸納而言這兩種現象被稱作引力紅移。更一般地講,當有一個大質量物體存在時,對於同一個過程在距離大質量物體更近時會比遠離這個物體時進行得更慢,這種現象叫做引力時間膨脹。

根據愛因斯坦場方程(EFE):


大質量天體的引力會減緩時間流逝。
因此,我們推論,天宮獨特的時間流逝速率,來自天宮這個太空城在大質量天體附近做的圓周運動,一方面以高速運動產生狹義相對論效應;另一方面大質量天體的引力也減緩了時間流逝,最終導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㈢ 孫悟空的筋斗雲
書中筋斗雲快慢不一,但「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見於原文,按常人參照,一個筋斗用時1s。假設孫悟空同志僅僅進行機械運動,沒有進行任何跨越時空或維度的運動(比如利用翹曲空間)。那麼,計ar{v} =frac{s}{t}=108000里/s=54000km/s=5.4	imes 10^{7} m/s

假設一,孫悟空不帶金箍棒,僅已自身體重撞擊對手
如果孫悟空是獼猴,一般體重4-12公斤,既然是猴王,當然應該大一點,就取重12kg吧,那麼,在筋斗雲狀態下,孫悟空具有動能E_{k}= frac{1}{2} mv^{2} =frac{1}{2} 	imes 12	imes (5.4	imes 10^{7} )^{2} =1.7496	imes 10^{16}  J。已知每公斤ТNT可產能420萬J,那麼此時的猴子包含的動能相當於4165714 噸ТNT,差不多是一顆普通氫彈(我國第一枚氫彈當量330萬噸)

假設二,孫悟空帶著金箍棒撞人
金箍棒重13500斤,明代一斤596克,加上猴子自重,共同質量為8058公斤, 筋斗雲狀態下,孫悟空動能為E_{k}^{,相當於2797276951噸ТNT,是歷史上最大氫彈「大伊萬」(5000萬噸當量)的55.94553902 倍。
猴子架筋斗雲撞擊人體,或在妖怪腹中架筋斗雲時,並非所有動能全部轉化為熱,但即使僅1/100轉化,在假設一中也相當於一顆普通原子彈。猴子可以撞擊對手,或從妖怪腹中架筋斗雲穿出後,在遠處欣賞:首先,天地間出現強烈閃光,爆心1km內一切可燃物將被該閃光點燃,如果帶有護目鏡,可見火球升起,光艷奪目,日月失色;隨之衝擊波伴雷鳴而至,一路摧枯拉朽,距爆心半徑800米處,衝擊波的運動速度仍超過200m/s(僅3萬噸當量的威力,不及猴子動能1/100),但值得慶幸的是,該能量釋多以可見光和電磁脈衝形式釋放,並不導致長期放射性沾染,僅會導致大量電子設備失靈(電磁脈衝)——不受《核不擴散……》限制。猴子從不使用此方式終結對手,是否是因此方法威力太過強大?傷及無辜? 假設二中足以相當於一個大當量氫彈!!!——————效果加倍!!

當然孫悟空也可以通過翹曲空間進行運動,那樣就不需要極大的路程和動能。但是能隨時隨地隨意創造一個翹曲空間,需要的能量可想而知。至於效果,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

(四)孫悟空是否會自我毀滅?又為何不用筋斗雲送唐僧取經?
完全不用擔心所謂的「猴子會被撞擊毀滅」————猴子打筋斗雲時,平均速度為 ar{v}= 5.4	imes 10^{7} m/s ,必然包含了加速和減速過程, 相當於x=frac{1}{2} ar{a} t^{2} =frac{1}{2} 	imes ar{a} 	imes 1=5.4	imes 10^{7}  m ,可得到加速度 ar{a} = 10.8 	imes 10^{7}  m/s^{2} ,約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的1102萬倍。而已知訓練有素的宇航員,其身體強度頂多能承受瞬間9個重力加速度,與孫悟空所承受的1102萬個重力加速度不可同日而語,所以孫悟空的身體強度至少為人類的30萬倍該強度的身體,也保證了孫悟空在八卦爐加速器中,被大量接近光速的高能粒子轟擊而未受嚴重損傷。
所以孫悟空始終拒絕用筋斗雲托唐僧過河,只是一再推說「托凡人重於泰山」 其實並非凡人太重,而是孫悟空筋斗雲的加速度可以把人類撕裂,扯爛成碳、氫、氧、氮等原子...


(五)八卦爐的效果
八卦爐實際上是一個加速器,可以製造能量物質——後來人類稱為「金丹」 。

「放在八卦爐中……煉出我的丹來,他身自為灰燼矣。」

因此太上老君教授試圖依靠八卦爐加速器,產生高能粒子流擊碎猴子,並且回收能量,原理與之前的「雷打火燒」並無差異,但粒子速度可接近光速,強度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孫悟空「聽得爐頭聲響」

可以判斷出,爐內物質密度與普通大氣接近,肯定並非真空(真空不能傳播聲音)。八卦爐加速器竟然可以加速接近大氣密度的粒子,而人類加速器中都是高度真空的——因此八卦爐中高能粒子的衝擊力,絕對不亞於孫悟空撞擊時的核爆。
但孫悟空在偷吃金丹後的能量超過太上老君教授的估計,他在身體周圍形成了一個磁場,方向與粒子流垂直,以頭腳為磁極。根據左手定則,大部分帶電粒子被偏轉

「在巽宮位下……有風則無火」。

不過在磁極處,仍會有部分粒子泄露,所以仍然對猴子造成一定傷害

「只是風攪煙來……弄做個老害病眼」

(該過程也見於地球上,地球磁場偏轉了大部分太陽風粒子,但在南北磁極處,粒子泄露進入高層大氣,產生極光)。
高速粒子在撞擊猴子身體時,其動能就會有部分被轉移到猴子身上,反而繼續供給猴子能量,結果我們看到了,猴子跳出八卦爐就發狂了——

「蹬倒八卦爐……被他一個個都放倒……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

而且書中也描寫了猴子受高能粒子轟擊的痕迹

「圓陀陀,光灼灼……光明一顆摩尼珠……」

——這是物體長期受到高能量粒子轟擊後,出現激發光和放射性的現象,類似於鐳等元素能發出熒光,但孫悟空受轟擊時間長,密度高,發光強度很大了。
如果高能粒子流被加速到光速90%(氣體分子無序方向速度一般是數千公里每秒,可以忽略了),再假設粒子都有質子組成(用電子就打擊太小,對猴子傷害有限),那麼分子平均動能為E=frac{1}{2}mv^2=frac{1}{2}  	imes 1.6726231	imes 10^{-27} 	imes (2.7 	imes 10^{8} )=6.18736737152 	imes 10^{-11} =frac{3}{2} 	imes kT,k為波爾茲曼係數=1.38	imes 10^{-23}  J/K。那麼,T=2.989066363 	imes {10}^{12}K,但該計算只考慮了有序方向的運動,所以實際的分子平均動能應該比這個大,因此只能判斷:八卦爐高能加速器中,如果以質子為媒介,溫度不低於2.989066363 	imes {10}^{12} K,太陽內部溫度一般估計為1.5	imes 10^{7} 開爾文,故八卦爐中溫度不低於太陽內部的199271倍。
2006年,美國科學家曾創造過20億開爾文的人工最高溫,僅相當於八卦爐中0.066912% 儘管當今人類加速器也能將少數粒子加速到光速99%,但高速粒子實際上非常有限,加速器內為高度真空,小於{10}^{-10}個大氣壓,所以人類加速器中總能量即內能極少,不能形成傷害,分子平均動能與實際感知溫度不相符,如在大氣層的熱層,根據分子平均動能計算,溫度可以達到1000開,但實際上,即使陽光直射,水銀溫度計不會超過37度 。
書中有記錄,猴子在爐中能聽到聲音——「只聽得爐頭聲響」,如此,說明八卦爐加速器內部物質密度與空氣相近,肯定非真空(天庭的科技力量太強大了),所以根據分子平均動能計算的溫度與人類感知是一致的,能量比當今人類加速器強多了,在粒子平均動能相等的條件下,八卦爐中熱量將超過人類加速器的100億倍!!

後來八卦爐被猴子打到火焰山上讓火焰山燒了500多年,說明火焰山附近有很豐富的鈾礦,高能粒子撞擊火焰山導致它發生核反應,並持續了500多年。

(六)金箍棒打人的效果
如果被金箍棒打擊者是普通人, 可以計算:因明朝一斤相當於現在的596.8克,故金箍棒重8056.8kg。根據棒球運動員水平,最快揮棒速度約150km/h=41.667m/s。猴子是神仙,應該比這個快,但沒參照,暫且使用這個數值。那麼E_{k}=frac{1}{2} mv^2 =frac{1}{2} 	imes 8056.8kg 	imes {(41.667 m/s)}^{2}=6.993861 	imes 10^6 J。水的比熱容為c=4.2 	imes 10^3 J/(kg·℃),則有mDelta t= frac{Q}{c} =frac{E}{c} =1665.205214392286kg·℃, 即如果孫悟空揮棒能量可以將1665.205214392286kg的水升高一攝氏度。考慮到人體大部分由水組成,一般認為人的比熱等於水的比熱,猴子一棒可以將166.5kg的人體升高10℃,如果因人體組織傳熱慢,導致挨打的局部溫度升高過快,有可能挨打局部小於16.65kg的組織會升溫超100℃,直接氣化。
考慮到人體局部燒傷很常見,實際傳熱是相當慢的,完全有可能在人體全面升溫前,局部組織就被燒焦並且碳化,並且被打者散發出大量蒸汽,部分氣體直接漲破皮膚逸出………猴子打人時,金箍棒動量p=mv=8056.8 	imes 41.667=335702.6856 Ncdot m/s,如果金箍棒作用於人體時間為0.001s,那麼人體受力將為F=frac{I}{t} =frac{p}{t} =frac{335702.6856}{0.001} =3.357026856 	imes 10^8 N, 如果是金箍棒大小為「有丈二長短,碗口粗細」,如果「碗口」直徑為5cm(這麼大,猴子的手好拿嗎?),按嘉靖年間1尺=32cm,人體受打擊面積應該小於1920{cm}^2。 如果就按最大值1920cm^2 = 0.192 m^2計算,被打擊者承受壓強p=frac{F}{s} =frac{3.357026856 	imes {10}^8}{0.192} =1.748451488 	imes 10^9 Pa,相當於17311.40087atm,超過火車對鐵軌壓強,因為計算時面積取了最大,所以實際的壓強應該更高。如果猴子揮動金箍棒的動量全作用於被打擊者身上,被打擊者將直接被切成兩半。如果挨打人腰部厚度為40厘米,則切割時間約為1/100秒,如此短暫的時間,挨打者肯定能保持清醒的意識。 當然,在實際情況中,孫悟空揮動金箍棒的能量會同時體現為產熱和機械破壞,被打擊者很可能同時高溫碳化並被切成兩半,其斷面為受高溫燒灼最嚴重部位,但因組織固化,出血反而不會很嚴重。
比較痛苦的情況是:在人體受到金箍棒打擊時,首先發現身體被切成兩段,但尚未出血,約1秒鐘後才感到身體斷面傳遞而來的劇烈疼痛,如果金箍棒打在腰部,傷者可以看到自己殘留的下肢受到脊髓神經控制,正在劇烈抽搐掙扎; 而上半身表現如同腰斬,但因為出血較腰斬少,存活時間會長於腰斬,當然痛苦加倍;因相關臟器受到嚴重破壞,大量出血,但因身體斷面被燒灼封閉,傷者上半身會一邊瘋狂爬行,一邊從口中噴出鮮血,金箍棒動能帶來的高溫,將體液汽化膨脹,碎裂的肝、腸、脾臟、肌肉、碎骨……將伴隨血紅色煙霧衝破皮膚逸出,現場可見大量破碎皮膚、肌肉組織的,屍身上能見到大量破洞,高溫導致脂肪組織融化,地上可以有大量油狀物,散發著燒烤攤子的氣味,說不定應為打擊時的高溫,某些油脂還會燃燒…………因為金箍棒打擊時間非常短,切割完整個人體約0.01秒,所以這一切發生時,挨打者還未失去意識,可以眼看著上述的「奇觀」發生!!! 數秒之後,機體失血,大腦缺氧,視線逐漸模糊、失去意識……
相對好受的情況是:金箍棒打擊下,能量主要表現為劇烈震蕩,當場導致心跳驟停,腦幹破裂出血,當場玩完……

(七)天庭和西天的科技水平究竟有多變態?
首先說說西天,西天科學院似乎比較重視大尺度結構研究,屢屢出現對空間和時間操縱自如的情況:

如來的手掌
凈瓶拋下海去……共借了一海水在裡面
蓮花瓣兒……果然先見輕小,到上面比海船還大三分
……

而天庭科學院也操縱時空結構,如太上老君教授的紫金葫蘆、乾坤袖,而且也修改了時間流逝速率,但天庭貌似更多的精力放在微觀尺度的研究了,並且似乎已經將宏觀與微觀尺度統一起來——說明在史前時代,天庭科學院已經完成了大統一場理論的構建,顯然八卦爐加速器功不可沒

考慮到孫悟空具有極高能量(能扛起兩座大山也是蠻拼的),物理打擊基本無效,所以無論是佛還是神仙,對付猴子時,都不約而同地使用時間空間結構改變的方法,也僅僅是困住猴子,並不硬拼力量速度呢——如來的手掌上就使用了一個小範圍的超空間,使孫悟空直線前進,卻又回到原點————這正是黎曼幾何學和廣義相對論描述的彎曲空間,從一點直線前進,最終會回到原點,只不過史前文明科技水平太高,把這個小宇宙縮小了..

不知是限於財力,或者技術,西天科學院沒有合適的高能加速器,猴子和大鵬都擁有極高速度,稍作改造安排,兩人就是活生生的高能加速器了,一下子彌補了西天科學院在微觀尺度上的研究短板——難怪如來在捉悟空和大鵬的時候如此積極,全書中親自出動僅此兩次,並且對二者都給予了相當高的待遇。

(八)應@yiming Pang 要求,計算繡花針金箍棒對猴子耳朵的壓強
金箍棒重13500斤,取明代一斤596克,則金箍棒質量為8046kg。

紅色包裝的pony12號針,長22.7mm(2.27cm),直徑0.26mm,非常細。

現代繡花針為這種尺寸,孫悟空時代繡花針多大沒有資料,暫時以這個為依據。
根據壓強公式p= frac{F}{S} ,若金箍棒恰好豎直放在耳朵中,底面完全接觸猴子的耳朵,那麼
p=frac{F}{S}=frac{mg}{pi r^2}  =frac{8046 kg 	imes 9.8 m/s^2}{ pi 	imes (0.00013m)^2}= 1.4 	imes 10^{12} Pa,相當於1386萬個大氣壓...
若金箍棒平放在耳朵中,那麼接觸面積應當小於0.00026 m	imes0.0227m = 5.9 	imes {10}^{-6} m^2
依舊取最大值計算,那麼p=frac{F}{S} =frac{8046kg 	imes 9.8 m/s^2}{5.9 	imes 10^{-6}m^2} =1.336454237 	imes 10^{10} Pa,相當於13萬個大氣壓。當然實際壓強比這個數值大。
猴子的耳朵抗壓能力太刁。。。


看了一圈也就只有票數最高的答主是好好看了原著的,補充幾個:
1、孫悟空精通傳統經典。
三十一回孫悟空勸百花羞:「你正是個不孝之人。蓋父兮生我,母兮鞠我。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故孝者,百行之原,萬善之本。卻怎麼將身陪伴妖精,更不思念父母?非得不孝之罪如何?」引自《詩經》。
2、唐僧感嘆自己取經動機。
四十八回靈感大王凍住通天河,有人踏冰經商,唐僧感嘆:「世間事惟名利最重。似他為利的,捨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為名,與他能差幾何!」
3、文盲妖怪笑點。
七十一回孫悟空自稱是「朱紫國請來的外公」,賽太歲問金聖宮娘娘你們朝中將帥「可有個姓外的」,金聖宮娘娘答我只管內務,不知道朝政。
賽太歲:
「這來者稱為外公,我想著百家姓上,更無個姓外的。娘娘賦性聰明,出身高貴,居皇宮之中,必多覽書籍。記得那本書上有此姓也?」
娘娘道:「止千字文上有句外受傅訓,想必就是此矣。」妖王喜道:「定是,定是!」
按,「外受傅訓,入奉母儀」,前半句意思是在外要聽從師長的教誨。
4、孫悟空教豬八戒處世哲學。
八十二回
行者道:「你自幼在山中吃人,你曉得有兩樣木么?」八戒道:「不知,是什麼木?」行者道:「一樣是楊木,一樣是檀木。楊木性格甚軟,巧匠取來,或雕聖象,或刻如來,裝金立粉,嵌玉裝花,萬人燒香禮拜,受了多少無量之福。那檀木性格剛硬,油房裡取了去,做柞撒,使鐵箍箍了頭,又使鐵鎚往下打,只因剛強,所以受此苦楚。」
5、豬八戒的性生活
在高小姐之前,豬八戒有個前妻叫做「卵二姐」,招豬八戒倒插門一年之後死了。聯繫到豬八戒說他幼年曾學過鏖戰之法,個人懷疑卵二姐的死法……
而且,豬八戒見了孫悟空變的高小姐,一上去就摟著親嘴。估計這三年里他也不是沒有性生活的……
另外,再補充一個。
這幾年網上一直流傳一個帖子,列出詳細的天罡地煞術。
天罡三十六法:斡旋造化、顛倒陰陽、移星換斗、回天返日、呼風喚雨、震山撼地、駕霧騰雲、劃江成陸、縱地金光、翻江攪海、指地成鋼、五行大遁、六甲奇門、逆知未來、鞭山移石、起死回生、飛身托跡、九息服氣、導出元陽、降龍伏虎、補天浴日、推山填海、指石成金、正立無影、胎化易形、大小如意、花開頃刻、游神御氣、隔垣洞見、迴風返火、掌握五雷、潛淵縮地、飛沙走石、挾山超海、撒豆成兵、釘頭七箭。
地煞七十二術:幽通、驅神、擔山、禁水、借風、布霧、祈晴、禱雨、坐火、入水、掩日、御風、煮石、吐焰、吞刀、壺天、神行、履水、杖解、分身、隱形、續頭、定身、斬妖、請仙、追魂、攝魂、招雲、取月、搬運、嫁夢、支離、寄杖、斷流、禳災、解厄、指化、屍解、移景、招徠、跡雲、聚獸、調禽、氣禁、大力、透石、生光、障服、導引、服食、開避、躍岩、萌頭、登抄、喝水、卧雪、暴日、弄丸、符水、醫藥、知時、識地、辟穀、魘禱
有人說這個出處是《三遂平妖傳》,《三遂平妖傳》有「七十二變」,但沒有具體內容。實際上這個變化的出處是《歷代神仙演義》,而《歷代神仙演義》成書比《西遊記》晚得多。
《三遂平妖傳》最早是羅貫中作的,有二十回,後來被馮夢龍改編成四十回。這部小說里「地煞七十二變」在羅貫中的版本里沒有出現過,也就是馮夢龍編進去的。馮夢龍和吳承恩誰先誰後,一百度就知道了。
而且即使是馮夢龍編的本子里,也沒有一百零八變的具體名稱,只是籠統說七十二變可以:
上可梯雲,下能縮地。手指處,山開壁裂;氣呵時,石走沙飛。匿形換貌,盡叫當麵糊塗;攝鬼招魂,任意虛空役使。豆人草馬,戰陣下添來八面威風。紙虎帶蛇,患難時弄出一樁靈怪。風雲雷雨隨時用,水火刀槍不敢傷。開山仙姥神通大,混世魔王法術高。
在馮夢龍增補的《三遂平妖傳》中,道家一百零八變傳自九天玄女,九天玄女傳給白猿(對,就是金庸《越女劍》裡面那個白猿),白猿再把它們寫在石壁上,其中七十二變被一個「蛋子和尚」(你沒看錯,原因是該和尚為卵生)抄下來,給「聖姑姑」翻譯出來,然後修鍊了。原文說的很清楚,這裡的七十二變,「在佛家謂之金剛禪邪法,在仙家謂之幻術」,只是幻術水平。小說里蛋子和尚剛學會的時候,叫來一個天將,法術成功,蛋子和尚緊張得面紅耳赤,不知道讓神將幹什麼,只好讓他挪挪樹。對比一下,孫悟空滅天將跟滅菜一樣,所以這裡的七十二變跟孫悟空的七十二變根本不是一個層次。同樣的道理,只看內容就知道,《歷代神仙演義》里「地煞七十二術」也跟孫悟空的七十二變不是一個層次。
因此,《西遊記》原文里「七十二變」其實是修道人躲避三災之法,有一般天罡數三十六,地煞數七十二,只是數目而已,跟這裡的天罡三十六法地煞七十二變可以說沒有絲毫關係。


大家寫的好多,我來添條比較冷門的。

小雷音寺大戰黃梅怪那回,孫猴子被黃眉怪的布袋子整慘了。那個布袋子跟太上老君的金剛鐲有的一拼,誰來都能收入袋中,好不厲害。後來彌勒佛來解釋,這是他後天的袋子,俗名喚作「人種袋」。大家想想這人種袋是指什麼器官?再來看看黃眉怪的兵器,一條「軟短狼牙棒」。這奇怪的兵器又像什麼?

好么,看看黃眉怪是個什麼形象,背後背了個人種袋,手上拿了條軟短狼牙棒。

黃眉怪:我怎麼覺得我像個傻吊。。。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西遊記》可以隨意地「道教化」,那麼怎樣來對待曾經出現過的陳士斌的佛教化、張書紳的儒教化,以及一個時期里庸俗社會學統治下的「革命化」?《西遊記》作為一部偉大的古典名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典,果真能容得來自各方面的「化」——恣意無忌的化解、閹割嗎?


-----------------------------------------------------------------------------------------------------------
更新
原答案的閱讀體驗令人髮指,因此我將這篇文章做了一個閱讀提綱,使知友們可以大概的知道這篇長文的意思。想深入了解的知友可閱讀圖片。

感謝 @王嵬夫 閱讀了那麼難讀得下去的圖片。

這篇文章:《&<西遊記&>八十一難與&<還原篇&>未必侔合——對李安綱&<西遊記&>文化研究的一點批評》

收錄:竺洪波論著《四百年&<西遊記&>學術史》


-------------------------------------------------正文分界線-------------------------------------------

《&<西遊記&>八十一難與&<還原篇&>未必侔合——對李安綱&<西遊記&>文化研究的一點批評》


一、
李安綱的「新見」

1. 李安綱的「新見」

(1) 《西遊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自覺載體,其精髓是古代生命科學;

(2)道教經典《性命圭旨》是《西遊記》的文化原型;

(3)石泰《還原篇》是唐僧所歷八十一難的原型;

(4)淮安儒生吳承恩不是《西遊記》的作者。


二、
李安綱在細節上的謬誤

1.
謬誤

(1) 對「魏徵」的解讀

魏徵的「徵」字在1953年以後始有簡化字「征」,李安綱卻分析成:魏徵(徵)二字,謂委身為鬼去征伐。

(2)對「陳光蕊」、「殷開山」的解讀

李安綱用內丹道的理論解釋「陳光蕊」、 「殷開山」(詳見圖片),然陳光蕊故事是「淮海一帶的民間傳說」,它的出現與《西遊記》沒有聯繫,其作者也不是道教中人,並無道教思想。

2.
總結

李安綱為了將《西遊記》納入道家思想的軌道,不惜削足適履,對作品進行隨意解釋和附會。


三、
從版本學角度對李安綱「新見」的批評

1.
其他學者的批評

李安綱先生還來不及對《西遊記》複雜的版本問題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便貿然作出論斷……其結果經不起版本的實際檢驗,差錯迭出。

2.
本文作者的批評

(1)總論

《西遊記》是有複雜的版本系統,這說明《西遊記》是一部世代累積型小說,作品中三教九流內容駁雜,實際上很難找出一部特定的書來作為《西遊記》的文化原型。(李安綱認為道教經典《性命圭旨》是《西遊記》的文化原型;)

(2) 分論

(i)《西遊記》與《還原篇》結構分析:鄭振鐸認為《西遊記》的結構為「蚯蚓結構」,《西遊記》中故事的順序並無嚴謹的邏輯順序。《還原篇》是完備的煉丹理論,各章節必須循序漸進;

(ii)李安綱所據世本(人文本)之誤:世本(人文本)是按清本排列,李安綱以世本(人文本)為依據,
不能以此研究最初的《西遊記》;

(iii) 許多取經故事早於《還原篇》:如「太宗入冥」等故事早於《還原篇》,並無道教內丹思想。李安綱卻能解讀出道教內丹思想,這隻能是他的附會。


四、
從《還原篇》考察李安綱「新見」

1.
李安綱觀點

《西遊記》八十一難是依照《還原篇》的八十一章絕句亦步亦趨地演繹而來的……《西遊記》的結構模式,是丹道學上的規律。

2.
兩點質疑

(1)有八十一之數的道教著作有多種,佛教也有八十一之數,不能因有八十一之數而將《還原篇》和《西遊記》掛鉤『』

(2) 自相矛盾之處:

李安綱觀點一:作者為精通道教思想之人;

李安綱觀點二:《西遊記》以《還原篇》為原型;

若觀點一正確,則觀點二錯誤。因為精通道教思想之人按常理應選經典的著作(如《悟真道》)來作《西遊記》,而不是《還原篇》。

若觀點二正確,則觀點一錯誤。因為以《還原篇》為《西遊記》原型,不可謂作者為精通道教思想之人。


五、
從內丹道的發展考察李安綱「新見」

1.
發展概況

內丹道由鍾離權、呂洞賓開創,後分南北兩派:

南派:張伯端、石泰……

北派:王喆……尹志平

元朝,北派(全真教)獨尊,南派自稱北派。北派輕視南派。

2.
李安綱自相矛盾之處

李安綱觀點一:《西遊記》與《性命圭旨》是同一個作者,按《性命圭旨》「系丘祖門下史(尹)真人弟子所為」,則《西遊記》作者也當為尹志平或尹志平弟子。

李安綱觀點二:《西遊記》以《還原篇》為原型;

若觀點一正確,則觀點二錯誤。則應以北派(尹志平屬於北派)的經典為《西遊記》的原型,而不是以《還原篇》(其為南派經典)為原型。

若觀點二正確,則觀點一錯誤。《西遊記》以《還原篇》為原型,則作者不應為北派道士,即不是尹志平或尹志平弟子。


六、
李安綱「新見」理論前提的錯誤

1.
理論前提

(1)《西遊記》是一部文化寶典,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

(2)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道教思想,特別是其中的丹術思想;

(3)《性命圭旨》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頂峰,它是《西遊記》的文化原型。

2.
對理論前提的批評

(1)第一點完全正確;

(2)第二點錯誤。中國傳統文化中處於主導地位的是儒家思想(詳見圖片);

(3)第三點錯誤。道家經典許多都勝於《性命圭旨》(如《道德經》《南華真經》)。更不遑論除道家外的其他經典亦有勝於《性命圭旨》的著作(如儒家經典等)。

3.
李安綱「新見」的實質及弊病

(1) 李安綱的文化研究實質是一種宗教闡釋

(2)李安綱用許多道教典籍來充塞《西遊記》,導致其理論龐雜、散亂,邏輯紊亂、多變。


七、
李安綱「新見」流於輕率和隨意

1.
輕率和隨意:對「陳光蕊」、「石卵」的解讀

2.
嚴重的缺陷:將作品道教化,使其為己所用,將文本原意納入自己預設的軌道。


八、
總結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西遊記》可以隨意地「道教化」,那麼怎樣來對待曾經出現過的陳士斌的佛教化、張書紳的儒教化,以及一個時期里庸俗社會學統治下的「革命化」?《西遊記》作為一部偉大的古典名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寶典,果真能容得來自各方面的「化」——恣意無忌的化解、閹割嗎?


悟空在五行山下被壓了五百年,漫長的歲月里,悟空一定有些無奈孤寂,又有些無聊,那麼悟空在被鎮壓地日常生活里如何消遣呢?

知識點1:悟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會唱歌。何以知之?有歌為證:夜深人靜的石猴是想家的石猴,想家的石猴很甜蜜,家鄉月就撫摸我的頭。

歌手:閻維文 曲名:《想家的時候》

除了想家,五百年里只能吃鐵丸,飲銅汁,悟空也一定會有些想念美食,那麼悟空最喜歡的是什麼水果呢?
知識點2:悟空最喜歡榴槤。何以知之?有歌為證: 有石猴,有石猴, 寧願選擇榴槤不放手,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

歌手:王菲 曲名:《紅豆》

未完待續。。。。。。


先說裡面的景點吧:
7個蜘蛛精那一集時在四川九寨溝拍攝的
。孫悟空被壓的五指山和金角銀角大王那一集是雲南石林。
寶象國是大理古城。
人蔘果那一集是四川都江堰和青城山。
烏雞國是揚州個園。
女兒國開頭大街是嘉興烏鎮,內景是蘇州園林,外景女王與唐僧遊園是杭州西湖。
弼馬溫天河牧馬是拍攝於內蒙古錫林格勒大草原上並調的軍馬。
玉兔精是雲南瑞麗和泰國王宮。
火焰山是新疆吐魯番和桂林山水。
紅孩兒是長白山森林。
玉華州是廈門華南植物園和廣東肇慶七星岩。
白骨精那集是湖南張家界風光
對於花果山,石猴出世海是北戴河,瀑布是貴州黃果樹瀑布,山是廬山,遠景是張家界,水簾洞是湖南冷水江波月洞,——果真悟空和白骨精住得近啊
悟空出海拜師學藝是福建東山島,
石猴出世跑的那片椰子林是海南文昌椰林……
九頭蟲(掃塔辨奇冤)那一集開頭是山西大同雲崗石窟!唐僧掃塔是在山西洪洞廣勝寺的琉璃塔拍,感謝Song提供
另外在紹興蘭亭(朱紫國國王答謝懸絲診脈之恩在亭子里向師徒四人敬酒)
,紹興禹王殿(唐皇宮殿),
河北清西陵(唐王送玄裝西行),
貴州花江(流沙河),
寧波天童山(黑熊精偷袈裟那一集),
安徽九華山(小雷音寺黃眉怪),
舟山群島,煙台,青島(四探無底洞),
鎮江(嬰兒時期唐僧被放在盆中沿江漂走),
福建武夷山(收復小白龍,觀音送悟空緊箍咒)……

貴州黃果樹瀑布(片尾曲中那個瀑布)經指正,是黃果樹瀑布感謝 @徐阿九 和 @Sejuani Tsu
錫林郭勒大草原(片頭曲快結束時師徒四人走的枯黃色的大草原)
長白山森林(片頭曲中師徒四人走的那個樹林,紅孩兒那集也在這裡取景),
福建東山島(片尾曲中師徒四人在沙灘上行走的畫面取景地)

大戰紅孩兒那集是在長春動植物公園,六小齡童接受採訪時候說過的 @自認為是個小可愛 提供

從82年到88年近7年的拍攝,投資600萬(放到現在基本6個億了),近40個多個風景區的實景拍攝,

配角龍套都是電視台的中流砥柱或是專業戲麴院的台柱,那都幾乎集中了當時全中國的精啊,為了拍出真實感,在長白山森林拍紅孩兒那一集時,是真在六小齡童身上點火啊,他後來回憶說火真燒到眉毛了 差點被真燒死了,……

在新疆吐魯番拍火焰山時那個大土壇就是真實歷史上唐朝玄奘取經經過並在那講經的地方,楊潔導演特地在那裡取景並融入劇中以紀念!

關於公費旅遊的,我覺得這句話非常到位。所有這麼想的人,都是不明白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的。又想片子賣的好,還想投的少?這種片子一年出一部就很了不起了。

1986年,劇組在拍攝到《大戰紅孩兒》這一集時,因央視不再提供資金,《西遊記》險遭腰斬,多虧李鴻昌(國家一級演員)先生從中鐵十一局拉來了300萬元的資金,才使得這部經典劇集得以拍完25集,說他是央視版《西遊記》的救星亦不為過。感謝知友阿楠提供
李鴻昌先生1982年進入央視《西遊記》劇組擔任劇務副主任和製片副主任,還扮演蜈蚣精、接引佛祖等角色。

在補充一個,高老莊 在山東濰坊 十笏園。感謝 土糟提供
《禍起觀音院》就是偷袈裟的,是在福建連江青芝山。黑風山的取景地確實距離觀音院不遠,位於福州連江縣青芝山,又名百洞山,石洞很多,蜿蜒崎嶇…缺乏特技表現手段的劇組在拍攝大聖斗熊羆時,還對此地貌特徵巧加利用,這一點筆者後面還會提到…(來自網路)感謝rongwind YU提供

小時候只知道看孫悟空打怪,現在終於理解了裡面的種種精華,演技的高超,配樂的精準,舞蹈演奏透露出濃濃的中國風,還有中國大千江山秀麗風景的實景拍攝……
女兒國子母河坐船是紹興東湖 感謝知友筆歪提供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的背景是吐魯番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門口的火焰山...感謝知友Bacon Huang提供

火焰山,除了新疆拍的那部分實景,還有一部分是在北京拍的。土地介紹火焰山的形成:爐磚掉凡間,那個背景山脈其實是北京地鐵施工挖出來渣土。感謝知友殭屍洗頭用開水提供

猴子在菩提那裡學藝,然後在師兄弟面前變樹顯擺是在峨眉山伏虎寺,感謝知友趙哲提供

開頭唐僧出門遇到老虎那段,還是哪段在寶雞銀洞峽拍的 感謝知友王超提供

------------------很多人持質疑態度,對這個請辯證的看

師父的錦襕袈裟還真是件寶物哎!鎮江金山寺的鎮寺之寶,當年唐朝鑒真東渡的遺物,上面鑲的可是真金和寶石!方丈收存流傳後世,後來借給劇組拍攝使用!


《西遊記》的作者,並不是吳承恩。


《西遊記》的作者是不是吳承恩?上世紀二十年代,胡適與魯迅從清代學者中論證出《西遊記》作者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但是,從目前所能見到的各種《西遊記》版本,都沒有一部是署名吳承恩所作的。

胡適與魯迅主張吳承恩為《西遊記》作者的根據是明代天啟年間《淮安府志》,該志記有吳承恩作《西遊記》,但未說明此為何類圖書。清代咸豐重刻《淮安府志》刪去這一條。


迄今為止我們所發現的不同版本《西遊記》,明代的也好,清代的也好,要麼署朱鼎臣編輯,要麼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要麼署丘處機撰,要麼乾脆不署作者姓名,偏偏沒有一本註明「吳承恩」三字。使吳承恩成為《西遊記》 近乎不可動搖的作者,要歸因於胡適、魯迅兩位大學者的努力。


  民國後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尤其是1980年以後,有關《西遊記》作者的研究漸成熱點。仍不斷有學者對吳承恩的作者身份表示質疑。理由是:今存吳承恩詩文及其友人文字中從未提及撰寫《西遊記》一事;二是《淮安府志》所載吳承恩著《西遊記》一事並未說明是演義、稗官,而通常情況下演義、稗官是不錄入地方志的;三是在清朝藏書家黃虞稷所著《千頃堂書目》中吳承恩所著《西遊記》被列入輿地類(即地理類)。因此,有人重新提出《西遊記》是邱處機所著,或是其弟子、傳人所著。也有極少數學者立論:《西遊記》是明朝的「青詞宰相」李春芳所著。但是由於論據稀少、牽強,絕大多數學者都不贊同此說。另外一方面,證明吳承恩就是《西遊記》作者的論據似乎更多起來,而且更有說服力。

主要有:

一,吳承恩的個人情況與《西遊記》創作者的特徵完全吻合。

二,對各種質疑給出了較為合理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解釋。

三,也是最有說服力的,是關於《西遊記》各文本中方言的研究。1980年以後這方面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幾乎無可辯駁地證明了吳承恩就是《西遊記》的作者。

  1983年末,章培恆先生在《百回本〈西遊記〉是否吳承恩所作》中指出,從《西遊記》問世直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三百餘年裡,各種刊本或署朱鼎臣編輯,或只署華陽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處機撰,沒有一本承認吳承恩的著作權。胡適1921年的《西遊記序》也說此作「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後來魯迅先生力主吳承恩說,胡適得到魯迅抄給他的材料,便在《〈西遊記〉考證》中也持此主張。然而細觀他們的考證,所依據的間接材料有二條,直接材料僅一條。

間接材料1:

  吳玉搢(1698-1773)《山陽志遺》卷四:天啟舊《志》(指天啟《淮安府志》)列先生(指吳承恩)為近代文苑之首,雲「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考《西遊記》舊稱為證道書,謂其合於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系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謂出先生手。天啟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為之通俗演義。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手無疑。

吳玉搢距《西遊記》問世已近二百年,判斷的依據又唯有明天啟《淮安府志》,他的發言權其實和我們差不多。

間接材料2:

  阮葵生(1727-1789)《茶餘客話》卷二十一:按舊《志》,稱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著雜記數種。惜未注雜記書名,惟《淮賢文目》載射陽撰《西遊記》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里巷細人樂道之,而前此未之有聞也。……按明郡志謂出自射陽手,射陽去修志未遠,豈能以世俗通行之元人小說攘列己名?或長春初有此記,射陽因而演義,極誕幻詭變之觀耳;亦如《左氏》之有《列國志》,《三國》之有《演義》。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上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婦孺皆解,而他方人讀之不盡然,是則出淮人之手無疑。

這裡判斷的唯一依據仍是天啟《淮安府志》,據魯迅先生分析,阮葵生實際上是據吳玉《山陽志遺》卷四寫成。吳、阮兩人都提到書中淮上方言,但都是在先肯定吳承恩之作就是小說《西遊記》之後的旁證,但學術界對小說中的方言問題一直有較大爭論,清初黃太鴻《西遊記證道書跋》就已稱:「篇中多金陵方言」。清代稱吳承恩為作者的還有丁宴《石亭記事續編》、焦循《劇說》等,但他們或據《淮安府志》,或依《茶餘客話》,這意味著將著作權判給吳承恩的依據其實只有一條。

直接材料:

天啟《淮安府志》卷十九《藝文志》一《淮賢文目》有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四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章培恆先生根據這條材料,從正反兩方面進行了論證。

正面:

《淮安府志》沒有說明吳承恩《西遊記》的卷數或回數,也沒說明該篇的性質。歷史上常有兩種著作同名的現象,如清初沈謙與唐孫華就各有一部《東江集鈔》,明代與清代都有一部小說名為《如意君傳》。約比吳承恩大二十歲的安國也寫過《西遊記》,不過那是遊記之作。因此,並不能據此斷定吳承恩的《西遊記》就是百回本《西遊記》。

反面:

清初著名藏書家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地理類有如下著錄:

唐鶴征《南遊記》三卷吳承恩《西遊記》沈明臣《四明山游籍》一卷

其時距萬曆二十年(1592)《西遊記》首刻刊行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已是大家熟知之書,可是黃虞稷卻將吳承恩的《西遊記》明確歸入地理類,足見該書只是一般意義上的遊記,就像與吳承恩同時代的人寫過《東遊記》、《南遊記》之類的遊記一樣。專家們認為,關於《西遊記》作者歷來有種種不同說法,大都否認為吳承恩所作。


劃重點:綜上所述,《西遊記》的作者並不是吳承恩,《淮安府志》中吳承恩的《西遊記》是一部地理類的遊記,屬於同名異書。但《西遊記》作者究竟為何人?還需要進一步的論證。


-

補充在前面的話:
唉……實在想不到,我寫了那麼多微反應類的高質量答案,從未上過日報,反倒是這拾前人牙慧的解讀《西遊記》的答案上了日報。看大家在此各抒己見,感覺頗有些不好意思,我這篇其實寫的超簡單,自覺並不能令讀者信服,充其量也就起了個獵奇的作用,本人《西遊記》的版本看得不多,《匯評證道西遊記》是看過的(似乎只有電子版),《李安綱批評西遊記》也是看過的,以儒解,以道解,以佛解,以陰謀解(吳閑雲),都是看過的,《中國小說史略》也是看過的,比較下來,個人以為還是以道解最為靠譜,而且文本內證據極多,待我整理整理過幾天答在《西遊記》里有哪些不易發現卻很打動人的小細節?這題里,以答各位反對我的知友的疑問,不過雙休日娛樂為主,所以需要點時間,大概要到下周才能寫完,有興趣的知友不妨先關注著,絕不太監!

————原文的分割線—————

最近有關《西遊記》的話題有點火,關注了一下,完全沒有靠譜的答案。其實關於《西遊記》的真意,我個人也只是懂個一丁點的皮毛,就大言不慚的談一下,希望能起個拋磚引玉的效果。

其實以下說的這些,在老輩的讀書人那裡應該算是常識,是定論,並不是什麼冷知識。

在五四之前,《西遊記》的作者並不是吳承恩,而被傳為全真丘處機所作。在中國,很多文學作品的作者大都是一筆爛帳,雖說《西遊記》是吳承恩所作,其證據並不牢靠,但要是說是丘處機寫的,那就真的是胡言亂語了。可這說法並不是沒有原因的,《西遊記》自然首先來自於民間創作的整理,在其後又經過許多作者的加工,逐漸向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版本靠攏,但最後定本的那個作者,卻必定是個儒釋道三修的道學大家。

我們如今讀到的《西遊記》,是一本徹徹底底的道家丹經,談的是金丹大道的修鍊之法,而其中種種荒謬不合常理之處,正是解《西遊》的關節所在。


《西遊記》的回目,詩文里有大量的道家名詞,字裡行間五行之說隨處可見,譬如孫悟空是心猿,白龍是意馬,八戒是木母,一部取經史講的是人體內修鍊金丹大道的整個過程(這裡不好理解的話,也可以把它想成是練內功就好了),所以孫悟空和豬八戒為什麼總要鬧矛盾呢?因為悟空是心,八戒是腎,他們是性和命,金和木,水與火,悟空是求道的一顆赤誠之心,八戒是難以擺脫的肉慾,而唐僧是肉身,所以他總是拉偏架。

所以唐僧再怎麼沒用,再怎麼肉眼凡胎,都是師父,因為他是肉身,是「唐三藏」,藏那三個?悟空(心),八戒(腎),沙僧(脾)。

講到這裡忍不住要嘲諷一下,有一本吳閑雲所作的《煮酒論西遊》很火,此書以陰謀論解密《西遊記》,格調之低令人髮指,其流毒頗廣,不得已要拎出來做個反面典型,鞭撻一下。

吳閑雲所有推論都發自於書中的一個紀年,貞觀十三年,歲在己已,書里唐僧的生父陳光蕊中狀元,成親,遇害,便在這一年。而偏偏唐僧十八年後,報得父仇,奉旨取經的日子又是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也就是說從父親遇害到唐僧長大成人這十八年,都憑空消失了,所以吳閑雲認定這一切都是如來的陰謀,因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只有如此才能解釋為何此處發生了時空扭曲。

我不知道吳閑雲在寫他的書的時候,有沒有去翻過前人的資料,如果沒有那可算是典型的——想得太多,而書讀的太少。如果有,那古人早已解釋的明明白白,還要發此疑問,那就是存心在搏人眼球了。

紀年上的重複,並不是因為作者歷史沒學好 @點檢形骸,要知道《西遊記》所談的其實是丹法,所謂貞觀,乃是「正觀」的意思,這裡是正觀內視十三年,便有一陽生,為什麼是一陽生呢?因為地支十二為一周天,所以十三是一陽生。那又為什麼是己已年呢?因為己土已火,而火生土,土生金,所以己已代表陽金生出。 @孔鯉

那為什麼會重複呢,因為陳光蕊其實就是唐僧,唐僧就是陳光蕊,而陳光蕊(陳為耳東,東為木)最初的這次證道(狀元)是假的,所以才會被劉洪(劉字拆開為卯金刀)所殺(金刀克卯木),何以見得呢,因為開科取士,派屬州郡都是丞相魏徵下的令,而魏徵實為「偽證」也。

所以不得已,還要循環一次,因為陳光蕊是偽證,而唐僧才是真證。而且必要是在貞觀十三年,因為是真金顯露之時。

另外唐僧取經之日是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所謂望是十五月圓之日,那麼望前三日就是十三日了,可見陽氣之足

其實解《西遊記》解的好的有很多,古有劉一明(悟元子)解的《西遊原旨》,陳士斌(悟一子)解的《西遊真詮》,今人李安綱作的《李安綱批評西遊記》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推薦給大家。

--------分割線---------

另一個問題里《西遊記》里有哪些不易發現卻很打動人的小細節?, @陸也好的答案好萌,看得人心酸,不得已花點篇幅解釋一下。

唐僧是肉身,悟空是心,而取經路上的妖魔鬼怪,強盜野獸全是修鍊時的心魔。唐僧不怪悟空打死老虎(其實那虎打了三次,從寅將軍開始都是老虎作祟),是因為證道先要伏虎降龍,所以伏了虎之後,便收了白龍馬。

而悟空打死了六個強盜,唐僧大發脾氣,將其趕走,也是有原因的。還記得那章的回目么:

叫做: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這六賊叫什麼名字?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

這哪裡是六個強盜,這所謂六賊乃是:眼,耳,鼻,舌,身,意。他們代表著肉體未脫的慾念,悟空(心)掃除了肉慾,唐僧(肉身)當然不爽,所以才要掙扎,要趕走他。

可是心神一散,便不能得道,所以悟空不能走,要拴心,所以才有「緊箍咒」,那「緊箍咒」的本名叫什麼呢?叫做「定心真言」

老母道:「他那廂去了?」三藏道:「我聽得呼的一聲,他回東去了。」老母道:「東邊不遠,就是我家,想必往我家去了。我那裡還有一篇咒兒,喚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緊箍兒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記心頭,再莫泄漏一人知道。我去趕上他,叫他還來跟你,你卻將此衣帽與他穿戴。他若不服你使喚,你就默念此咒,他再不敢行兇,也再不敢去了。」三藏聞言,低頭拜謝。

至於為什麼先要騙他穿衣戴帽,因為悟空是先天元神,若要證道卻要先學人言,行人禮。

所以你有件事覺得沒錯,唐僧確實是個凡胎,而悟空卻是天生的慧根,所以悟空解得《心經》,而唐僧只會傻念。說到《心經》,這裡又有一個暗喻,《心經》在書里有過好多個名字,一開始並不寫成《心經》,而叫《多心經》,直到你說的悟空學會偷懶的那一回,才叫做《心經》。

為什麼呢?因為唐僧不多心了,為什麼能不多心了呢?因為之前悟空又被趕走了一回,為什麼被趕走呢?因為三打了白骨精,而這一回目叫做:

屍魔三戲唐三藏 聖僧恨逐美猴王。

白骨精是屍魔,而且還三戲,為什麼?因為他是三屍啊!所謂三屍,也是人的貪慾,它惡人進道,喜人退志,所以打殺三屍是修道時的關鍵處,也正是如此,悟空(心)打殺了三屍,唐僧(肉身)才會難以承受。

而隨著心猿的再次歸位,肉身已過了這個重要關節,所以《多心經》不念了,改念《心經》了,於是這一回開頭寫道:

話說唐僧復得了孫行者,師徒們一心同體,共詣西方。

一心同體啊!就是徹底升級專職,踏入一個新的境界了嘛。故接下來就要「三花聚頂」,悟空逼八戒巡山,就是要逼鉛(八戒)與金(金角大王),銀(銀角大王),在頭頂(平頂山)聚合,以成丹基。

這裡真的不是悟空在偷懶懈怠啦。

-


孫悟空的六次「潛伏」

【前幾天回答了一個西遊記細節的問題,蒙受很多人點贊,從沒受過這等榮譽。更感動的是,看到很多人喜歡西遊記、交流西遊記,讓我也深受啟迪。貼一篇去年寫的日誌,供大家一笑。】

偉大革命導師列寧教導我們說:「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


孫悟空作為多次受到毛主席題詩表揚的革命造反紅小將,自然對這一指示心領神會。於是我們看到,在西天取經的漫漫革命征途上,孫悟空多次創造性地深入實踐列寧同志的指示。他不僅多次喬裝變化潛入妖魔洞中去攪局,而且還更為深入地鑽到別人的肚子裡面去搞破壞。如果說西天取經是一場革命,那麼爭取革命勝利的手段可以是豐富多彩的。做一個或許不大恰當的比喻:


站在洞外高聲叫罵,這是正面戰場,光明正大膽氣十足但是效果不是很明顯;上天入地搬救兵,刨根問底找主子,這是統戰工作,效果雖然明顯但是總不能淋漓酣暢快意恩仇;變幻莫測深入山寨洞府,或者乾脆是進入到妖怪的五臟六腑中,這是地下潛伏,風險大、名頭差、見效快,但並非長久之計。這三種手段,就數「潛伏」的故事性強,有看頭。


  作為一個成了精的猴子,孫悟空心眼多,人脈廣,各種軟硬手段多得很,但貌似唯有鑽到別人肚子裡面去這個損招,用了一次又一次,樂此不疲。我粗略想了一想,能記起來的有六次,現將受害人和作案地點按時間順序,開列如下:


  第一次:黑熊怪,黑風山黑風洞

  第二次:鐵扇公主,翠雲山芭蕉洞

  第三次:黃眉童兒,小西天附近瓜田

  第四次:紅鱗蟒蛇,七絕山駝羅庄野外

  第五次:青獅大王,獅駝嶺獅駝洞

  第六次:金鼻白毛老鼠精,陷空山無底洞


首先,做一個文本分析


  孫悟空第一次嘗試「潛伏」到別人肚子里是在黑風山,苦主是黑熊怪。論功夫黑熊怪並不是孫悟空的對手,猴子脾氣上來完全可以一棒子把他的山洞給搗了。但是由於這黑廝偷走了袈裟,猴子才投鼠忌器。在變成金池長老妄圖誆騙袈裟未果之後,孫悟空福至心靈開創了這樣一個不走尋常路的降妖模式。這次「潛伏」是很成功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有觀音菩薩在外面配合。裡應外合才能成功,這是潛伏工作要見效的一個根本法門。後面幾次的潛伏也驗證了這一基本經驗。


  第二次,孫悟空潛伏到了鐵扇公主的肚子里。這一次潛伏的效果就差很多了。自己倒是成功地潛入了鐵扇公主內部,但是由於沒有人在外面接應,所以交易的風險大大增加。折騰了半天換來一把假扇子,非但沒有滅了火,反而燎了自己不少的猴毛。孫悟空應該吸取教訓,這是經驗主義的典型表現,盲目照搬過去的成功經驗而不考慮新的敵情,往往是要栽跟頭的。


  第三次是在小西天,孫悟空在這裡遇到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彌勒佛的後天袋子,若不是這個袋子法力廣大,孫悟空對付個黃眉怪還是有把握的。按理來說這次降妖本應該很簡單,妖怪的主人彌勒佛已經來了,只消說一句「孽畜還不現出原形」就完了,但是偏要脫褲子放屁,這或許就是由於後天袋子法力太大的緣故吧。而且孫悟空這次潛到妖怪肚子里,還是彌勒佛給出的主意,手把手地給孫悟空交代操作的細節,讓他在一地的生西瓜中變成一個熟西瓜。這也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孫悟空的「潛伏」理論,在後面陷空山無底洞的時候,孫悟空就活學活用了。這次「潛伏」也是成功的,原因還是有彌勒佛在外幫襯。


  第四次其實不值一提,紅鱗大蟒這個妖怪是在是太LOW了,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不用說孫悟空了,八戒沙僧分分鐘都能弄死它。甭看出場的時候氣勢洶洶,氣氛渲染得無比恐怖,其實這紅鱗大蟒除了眼睛比一般人大其他什麼都不行。這妖怪不僅無名無姓無背景,甚至還沒有修鍊到能說人話的地步,這麼低的段位不知道好好修鍊長本事,偏偏出來得瑟嚇唬小老百姓,實在令人可笑。孫悟空要不是犯著打妖怪的癮,這種東西都不值得出手的。更可笑的是這不知死活的大蟒蛇還敢一口吞了孫悟空,真是初生的妖怪不怕猴啊。孫悟空這種刺兒頭人見了都得躲著走,你還敢往肚子裡面咽。這都不算潛伏了,孫悟空進入蛇肚子裡面以後,一會搭橋,一會造船,玩得挺嗨,和在外面看熱鬧的豬八戒還一唱一和地尋開心。這次說是降妖,其實對於猴子來說,連正經的演習都不算。雖然這一次「潛伏」絲毫無壓力,但是也有一點創新:那就是妖怪主動吞下孫悟空,而不是孫悟空想方設法潛進去。這一點創新,在第五次「潛伏」中又體現出來了。


  第五次是最精彩的一次。獅駝山的妖怪隊伍規模龐大,三位頭領又都擁有赫赫背景,這絕對算是西天路上前三個指頭能數得著的勁敵。青獅大王現出原形吞下了孫悟空之後,竟然開始了一段插科打諢的「文斗」,隔著肚皮開始了里外對掐,這一段煞是精彩!如同小兒女鬥嘴一般,趣味盎然:青獅大王說我不吃飯餓死你丫的,孫猴子就說在肚子裡面煮雜碎吃,為了防止別人不相信,他還特意強調自己隨身帶著摺疊鍋——真是高科技的玩意!老三大鵬鳥到底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會子了還有閑心逗悶子,先是問孫悟空在哪裡支鍋,又問孫悟空從哪兒走煙,孫悟空回答他三叉骨上支鍋,腦門上捅個窟窿走煙。這一段有如對口的相聲一般,佩服作者的想像。然後青獅大王喝藥酒,把孫悟空灌醉了,在肚子里撒酒瘋,嘴硬的青獅大王這才服了軟。這一次「潛伏」同樣沒有里外配合的,還是孫悟空一個人單幹。但是猴子學精了,臨出來之前居然在心肝上栓了根繩子!但是由於孫悟空還是過於單純地相信了他們的假話,所以這一次的「潛伏」還是失敗的。


  最後一次是在陷空山無底洞,鑽進了美女老鼠精的肚子里。孫悟空想繼續效法當年在鐵扇公主那裡的套路,趁妖怪喝茶的時候潛入肚子中。偏偏被妖怪識破,用指尖挑了出去。這才一計不成又生二計,用了在小西天從彌勒佛那裡學來的套路。變成了一個熟透的紅桃子。這也是小說家的筆法,若不經這一番波瀾,和前面的就是重複了。這一次潛伏也有里外配合的人,就是唐僧,但是唐僧本身不足以在外面制服妖怪,所以孫悟空這次潛伏還是失敗的。難怪豬八戒埋怨他,在肚子里折騰死她算了,何必再出來給自己添麻煩!


  總結一下:孫悟空這六次在妖怪肚子里的「潛伏」,失敗的多,成功的少,除了紅鱗大蟒這個妖怪水平太次被徹底收拾了以外,其他幾次「潛伏」都不是直接促成降妖成功的原因。按照一般的思路,既然進去了,那還不是由著咱們折騰?隨便在肚子里取上一兩個零件,還不足以降服妖怪?還用得著給他們費口舌、講條件?但是孫悟空幾乎都沒這麼做。我胡亂揣測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1是顧及名聲,堂堂齊天大聖不想用這樣的低級手段;2是顧及後台,或許鑽到肚子裡面之後孫悟空就能解讀該人的背景,故而只有紅鱗大蟒被從內部整死;3是其他原因。


 圍繞「其他原因」,再做一個形而上的分析。


  仔細看一看這六個被孫悟空「潛伏」過的人吧:黑熊怪、鐵扇公主、黃眉童兒、紅鱗蟒蛇、青獅大王、金鼻白毛老鼠精,是不是有一種五彩繽紛的感覺?除了鐵扇公主的色彩不夠鮮明外,其他五個人正好湊成了「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這五種顏色在中國文化中所對應和代表的含義,那就太豐富了。


  「五色」和「五行」、「五臟」都是一一嚴格對應的。既然孫悟空是鑽到了人體之內,我們就從「五臟」的角度來做一個對應。黑色代表腎,黃色代表脾,紅色代表心,青色代表肝,白色代表肺,這樣「心肝脾肺腎」五臟就全了。這樣對應之後,可以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被孫悟空「潛伏」過的六個人,只有紅鱗大蟒死了,其他的都沒事?很簡單,孫悟空本身就是「心猿」,心在五臟六腑中是「君主」,一國不能有二君,一個身體也不能有兩個心,所以代表「心」的紅色,在遇到孫悟空這個「心猿」之後是必須要被排除的,而其他的臟腑則一個也不能少。


  「五臟」對應完了,那麼與之息息相關的「六腑」呢?這就要說到剛才色彩不明麗的鐵扇公主了。「六腑」是「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在中醫理論中,「膽、胃、大腸、小腸、膀胱」這哥兒五個,分別和「肝、脾、肺、心、腎」這五臟有一種「相表裡」的關係。只剩下一個「三焦」,就和鐵扇公主對應上了。孫悟空去折騰鐵扇公主,說到底是為了一把能滅火的「芭蕉扇」,而芭蕉扇的形狀則是人的舌頭——這是我從別人書上看來的。中醫上說,舌頭的不同部位分別對應著上焦、中焦和下焦,且舌頭是主清涼去火的。孫悟空為了這把芭蕉扇,也來來回回折騰了三次,《西遊記》在回目中也不厭其煩地醒目地點出:一調芭蕉扇、二調芭蕉扇、三調芭蕉扇:這或許就是調理三焦,清涼去火的養生含義吧!


  《西遊記》中處處有這樣的道家修鍊術語和相關的隱性暗示,如果這樣來理解的話,孫悟空的這六次「潛伏」,或許就是自己對自己身體內部五臟六腑的一種觀照和意守。


  如果跳出繁瑣的中醫理論,把所謂的「五臟六腑」拋開,簡化成陰陽二象,那麼孫悟空的這六次「潛伏」正好可以算作一卦。做一個簡單的處理,按照被「潛伏」對象的性別來劃分陰陽。其他人的性別都好說,唯有一個「紅鱗大蟒」由於尚無人形不知道男女。但是大家所公認的是它陰氣很重,央視版西遊記中也把它處理成為一個女性的形象。而且,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蛇精貌似多以女性的形象出現。故而,在排這一卦的時候,將其按照女性來處理。


  這樣按照男性為陽爻,女性為陰爻,按照時間順序排列,可得如下一卦:


  6白毛老鼠——女——陰爻

  5青獅大王——男——陽爻

  4紅鱗大蟒——女——陰爻

  3黃眉童子——男——陽爻

  2鐵扇公主——女——陰爻

  1黑 熊 怪——男——陽爻

  這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卦,六十四卦中的第六十三卦,既濟卦!先不去看古奧的卦辭,單看這個圖像就覺得很和諧,第一、第三、第五的單數位是陽爻,第二、第四、第六的偶數位是陰爻,陰陽各處其位,得中得正,六十四卦中沒有比它更完美的了!卦的名字也好,叫做「既濟」,「已經渡過河流」的意思,代表著成功。雖然陰陽的搭配很完美,但是這一卦並不是大吉大利的。易經講究的是一個生生不息、源源不斷,有矛盾才有發展的動力,最完美得體的時候永遠不會作為終點。所以,這陰陽搭配最完美的「既濟卦」,也不可能是六十四卦的最後一卦。實際上,第六十四卦是和「既濟」完全相反的,陰陽爻完全錯位,叫做「未濟」。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未濟」卦,也並不是大凶大險的。因為「未濟」要比「既濟」,擁有著無限的可能和機會,擁有著運動和變化的可能性,把他放在最後一卦,才符合易理。


  孫悟空的六次「潛伏」,構成了「既濟」卦。這一卦本身是極好的,所以孫悟空每次鑽進別人肚子里都能當時見效,但是長遠來看,並不算完美。從「既濟」卦這個特點來看,或許能夠解答本文中的那個問題:為什麼孫悟空的「潛伏」效果大多並不良好。所以,孫悟空的六次「潛伏」只是一種手段,一種調理陰陽、觀照內在的修行手段,不能促成更不能代表最終的正果。把視角放大到整個取經的大故事中來看,也是一樣的。如果說取到真經是「既濟」的話,那麼這遠不是重點,更不是終點,因為取經之後的弘法度人還是「未濟」呢,這個道路要比西天取經還要漫長得多哩!


  噫!孫悟空這個潑猴,或許是從石頭裡蹦出來之後,打小沒爹沒媽的緣故吧,所以特別渴望母親懷抱的溫暖。於是,在取經途中有事沒事就往別人的肚子裡面鑽,這勉強算是一個「心理學」角度的解釋吧!相傳,佛祖釋迦牟尼「八相成道」,其中的一相就是「住胎」。《西遊記》中也記錄了如來佛被孔雀吞到肚子里的傳說,佛祖不僅不怪罪反而封孔雀為佛母,這樣的邏輯雖然實難理解,但也算以德報怨的慈悲為懷了。這樣,孫悟空的六次「潛伏」就又有了一個「宗教學」上的解釋:為了成佛,所以要補上「住胎」這一課,也是向佛祖致敬!哈哈哈……


  呼,終於把這幾日心裡所琢磨的寫出來了。一切的靈感源自於過年吃餃子,除夕晚上吃了個熱餃子,含在嘴裡滾燙,一著急就直接咽了下去,感覺到這個囫圇餃子從嗓子眼一路燒到肚子里去,彷彿吞了一塊熱碳。這讓我想起了西遊記中的孫悟空,於是有了以上的文字。


  看官一笑。


《西遊記》做為受眾最廣的四大名著之一,她的格局實際上是非常大的,四大名著里除去《紅樓夢》以外,餘下三本都是建立在某個真實的歷史階段上,《三國演義》是三國時期,《水滸傳》是宋代的事,而《西遊記》呢?你問任何一個人他可能都會說「當然是唐朝唄!」這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沒錯的,可是如果真要仔細研究起來,《西遊記》其實是有獨屬於自己的世界觀的,《西遊記》里的那個唐朝,跟我們現實中在歷史課上所學到的那個唐朝實際上根本就是兩碼事,簡而言之來說,《西遊記》是屬於另一個與我們相類似的平行世界的故事。

而這其實從全書一開頭就已經說的很清楚了,《西遊記》第一章,除去開卷詩,第一句話就是【蓋聞天地之數,有十二萬九千六百歲為一元。】之後是對所謂的「一元」進行的詳細的解釋,什麼「一元」又分為十二會,對應十二干支,每會該一萬八百歲,每會中又都會發生些什麼等等,洋洋洒洒用了好大的篇幅介紹。

那麼,這所謂的「一元」究竟是指什麼呢?其實,這個概念根本不是西遊記作者原創的,而是照抄自於宋代邵康節的「元會運世」說。這種說法的大意是:一元,實際上就是古代人認為的世界從開始到消滅的一個周期,一元會數盡,天地結束,大混沌以後,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子會再開天,丑會再闢地,寅會再生人,又開創新紀元。所以,《西遊記》作者從一開始就給讀者挑明了,俺這書里的世界跟現實中的世界根本就不一樣,每隔不到十三萬年就要毀滅一次的,你用現實中的歷史來套這書里的情節,根本就是拿衣服好么!

在這段宏觀的世界觀描述之後,作者又開始設定書中具體的世界,所謂【感盤古開闢,三皇治世,五帝定倫,世界之間,遂分為四大部洲】一句話,真實歷史和平行世界從此分道揚鑣。眾所周知,在五帝時代的末期,堯將王位禪讓給了大禹,之後,大禹稱王,正式建立了夏王朝,之後就是商、周、春秋戰國、秦等等這一路下來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朝代。

可是,在《西遊記》中,在五帝定倫以後,夏王朝卻並沒有出現,而是被分成了四大部洲!謂之: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可想我中華泱泱五千年,啥時候分成過這什麼四大部洲啊!這足以證明作者所寫的根本就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事,而是一個自五帝時代以後就和我們的所處的時空分割開來的另一個世界。而這個世界最大的特點就是,像神、仙、妖、魔這些本應該最遲在商周之際的封神之戰中就該徹底消聲匿跡了的種族始終存在著,並且人類已經對此習以為常了,就連處於邊鄙之地的山民有天突然發現天上不知什麼時候掉下座山來,山下還壓著只猴子,整整五百年,都沒一個人想到要去報官的……

而這之後的歷史就更加混亂了,孫悟空的老家花果山在傲來國,我們所處的歷史中從來沒出現過這麼一個國家,而師徒四人取經時路過的諸如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西梁女國、祭賽國、朱紫國、獅駝國、比丘國等等一大串國家,更是沒一個是屬於我們的歷史的,可見在書中的大唐建立之前的一段歷史一定是非常混亂的,否則不會出現這麼多亂七八糟的國家。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疑問,我們歷史上的西域也是有很多小國家的呀,與書中所描述的小國家有什麼不同嗎?是的!真的有很大的不同,我們歷史中西域的哪些國家大多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無論從語言還是制度方面,都和當時的唐帝國迥然不同,可是在《西遊記》中出現的那些國家,卻除了名字不同以外,和華夏之地沒任何區別。

師徒四人行程十萬八千里,經過那麼多個國家,從來沒用過翻譯,而出身傲來國的孫悟空與唐國的唐僧之間交流也沒有任何困難,可見當時世界之內的語言是通用的。而當師徒四人經過滅法國,卻陰差陽錯被群強盜劫出城外時,滅法國內是調動了【都報與巡城總兵、東城兵馬司。那總兵、兵馬,事當干己,即點人馬弓兵,出城趕賊。】去追捕的,而實際上,無論是總兵,還是兵馬司,都是在我們的歷史線上明代才有的官職,可在書中不僅唐代就有了,而且還是出現在了一個西域國家,這隻能說明在書中的歷史線上,明代是早於唐代的,而且這個朝代的影響力一定還特別巨大,所以直到這個朝代都被唐所取代了那些西域小國卻還是沿用著明代的制度。

而且,不僅是明代,實際上我們歷史線上的宋代也早於書中的唐代之前就出現了,比如在鳳仙郡求雨那節,孫悟空覺得郡侯的姓氏上官很奇怪,然後八戒笑道百家姓中有上官歐陽——而百家姓是宋代才有的。

種種跡象都表明,書中所說的「大唐」出現的時間是相當晚的,在他建立的時候,漢文明已經徹底征服了西域,所以無論哪個國家的制度、語言還是建築風格都已和大唐無異,所以師徒四人這一路才不會遇上任何交流上的困難,也不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而這種文化的影響最遠甚至達到了已經是天竺國腹地的金平府——因為在那個地方,人們是過元宵節的……

可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個空前絕後的大一統帝國最後還是崩潰了,中原地區崛起了新的唐帝國,而西域則分裂成了數個大小不一的城邦,而大唐與西域之間的通路,則被數不清的妖魔鬼怪所佔據了,於是無論大唐有多強盛,也再難向西域挺進一步。而唐三藏之所以要去取經的最重要的目的,即超度地府那些數不清的無主冤魂,那些冤魂的來源,恐怕正是自之前的那個大一統帝國崩潰起至唐帝國建立之初所慘死的那些人。這恐怕會是一個天文數字,除了去靈山取回大乘真經以外,想要超度他們根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可惜的是,因為作者的隱晦用筆,所以關於那個崩潰的帝國曾經究竟是什麼樣的,又曾經歷了怎樣的一番繁盛與毀滅,我們就真的是毫無所知了。只能寄希望能有巨筆如椽的作者根據我上面探隱出來的這些線索,再加上自己的不斷探究,能夠在不遠的將來,為我們重現出那箇舊帝國的輝煌與榮耀吧。


推薦閱讀:

宋朝是因為經濟過度發達而間接導致滅亡的嗎?
為什麼秦末漢初的歷史故事不如三國故事流傳得廣?
古代打仗的陣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古人的作息時間是怎樣的?
解放後,民國時期的名廚都有何命運?解放前的名牌酒樓又有何結局?

TAG:歷史 | 西遊記 | 冷知識 | 歷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