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到底好不好?

前陣子和老媽討論核電站的建設是好還是不好,我覺得核電雖然先進且高效,但有潛在危險,還不容易處理,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核電技術還不夠成熟以大規模民用。但是想問題不能不知甚解,所以向各位朋友問幾個問題,希望大家踴躍回答。 ~~~~~~~~~背景~~~~~~~
1、全世界一共有多少座核電站?(包括已經廢棄的和現在正在使用的)
2、歷史上一共在核電安全方面出現過幾次事故?煩勞請列舉,謝謝。
3、核電的技術一共分幾代?大陸大部分是幾代技術?是否掌握最新的技術?
4、核電站的建設是招標還是政府統一?會不會有天價動車部件或豆腐渣工程的類似情況?
5、最後一個問題,核電能給納稅人帶來什麼好處?

6、我是核電支持者,我也知道核電站在運行時產生的污染微乎其微。但我想問一下從核原料礦藏到可以用於發電的高濃度放射性金屬這一過程中,會有多少污染,包括重金屬離子和放射性金屬以及此過程中涉及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等等。

~~~~~~~~~我想說~~~~~~ 其實我覺得就算核電能降低成本,得好處的永遠不是我們。


我說火力發電,你們提北京和東北霧霾。
我說水力發電,你們提三峽,提南方各種暴雨和乾旱。
我說核電發電,你們提福島。
我說中國人均發電量不到冰島的十分之一,美國的四分之一(數據來源:List of countries by electricity consumption),你們又該罵政府了。

你們跟「用愛發電」的台灣人有什麼區別?

每個人都抱著「你憑啥證明是絕對安全的」,「就算是安全的,萬一發生事故了呢」,「一旦發生事故,毀滅的將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和家庭」這種心態在這裡矯情,那你們回去耕地放牛好了,現代社會不適合你們。

工程師們就算證明了一個項目99.99%是安全的,小清新們也死咬那0.01%不放,從而對整個項目進行100%的否定。其實這些人跟崔永元是一樣一樣的。

利益相關:李腩黑。實名反對樓下李腩答案。


1、全世界一共有多少座核電站?(包括已經廢棄的和現在正在使用的)

先看運行的商運機組。


除了切諾貝利核電站被廢棄之外,還有哪些不清楚(還有研究堆沒列出)。核電站不運行之後不是廢棄,而是退役!經濟性比較強的核電站在70年代之後才出現,設計運行時間一般在40年,可根據機組性能情況評估是否可延期退役,退役也會經歷一段時間,然後放射性監測等等。


2、歷史上一共在核電安全方面出現過幾次事故?煩勞請列舉,謝謝。

這個無法統計。

先糾正一下很多人都有的錯誤認識,以為只要核電站只要一發生事故就不得了,大量放射性泄露!

核電站事故一般分7級。0-4級,你就該幹嘛幹嘛,不關你事,除非你拿個炸彈往核電站裡面跑,武警叔叔會把你抓起來的。5-6,新聞持續跟蹤,按照政府建議走。7級,時時留意新聞,周邊10公里範圍找政府領碘片吃,其他稍遠距離的等政府通知,別瞎著急。

以後要是哪個核電站發生事故,

以後要是哪個核電站發生事故,根據事故等級採取行動,別人三迴路取排水管破裂關你啥事!

3、核電的技術一共分幾代?大陸大部分是幾代技術?是否掌握最新的技術?(根據令哈哈 提示修改)

大陸運行機組大多屬於二代改良型的,比如大亞灣;部門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美國引進)、EPR(法國引進)和華龍一號(借鑒AP1000和EPR國內創新的),比如山東海陽和浙江三門的AP1000。新開工建設的原則上僅限三代。

中核與中廣核合作推出的具備華龍一號,已核准的防城港二期採用的就是這個。AP1000沒有完全國產化,但是國家電投也準備出口自己的CAP1000、CAP1400(山東榮成準備建首堆)技術了,原型是美國的AP1000。


4、核電站的建設是招標還是政府統一?會不會有天價動車部件或豆腐渣工程的類似情況?

國內擁有全程核電建設資質的單位就三個:中廣核、國家電投、中核。

大概是這樣的。


你以為核電站是你家釀豆腐啊!!!核島一個螺絲壞了都是很要緊的事好嗎,清潔阿姨都需要培訓上崗,每個月還要考核的好嗎!!!核電工作人員都被那些質量要求、規定等等弄死了好嗎。

核電站設備採購費用在前期總投資中佔比很大!AP1000一個主泵3億人民幣(不準確的數字)哦,因為要從美國進口,我們造不了啊(三門二期、海陽二期的#1還是進口,#2就考慮國產了),哈哈哈哈!!壓力容器一體化上封頭的螺絲孔壞了,修一下,直徑從155MM擴到157MM,試修一下,100萬美元(這個是真的,某核電),修好之後,100萬美元哦!!!

5、最後一個問題,核電能給納稅人帶來什麼好處?

以500萬千瓦的核電站為例。項目總投資超過700億元(人民幣),建設期將為地方增加稅收近10億元,可創造直接就業崗位10000個,服務崗位3000多個,機組建成投產後每年將為地方增加稅收近32億元,可創造800個營運崗位和600個服務崗位。項目建設過程中投資建設的道路、碼頭、水庫等將直接大幅度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帶動電網輸送通道建設,拉動建築材料市場,進而拉動新的大型基礎設施投資。核電產業鏈條較長,投資大、技術含量高、涉及產業多,對很多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明顯,有利於培育支柱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不扯那些沒用的了,最直接的就是電價會低,霧霾會少。核電的標杆電價是0.43元,國家規定的,無論你建核電站花了多少錢,你只要是核電站發出來的電,就是這個價賣給電網,虧本的話自己去哭吧。什麼!!!不想發電,不行,發滿60年才能退役!!!比方說我們廣東地區的很多火電廠的上網電價是0.50元,賣給用戶就是0.60元了。(廣東電價這個高,真的拼不過長三角的,京津唐的就更不用說了)

=========================================================================

呵呵!

網速快了也跟我沒什麼好處,反正我也不玩網遊,不看1080P;法制建設也跟我沒有什麼好處,反正我也從來不涉及跟法律有關係的事情;火車快了也跟我沒有關係,反正我家高鐵又不到;空氣變好了也跟我沒有關係,反正我也從來不出門……


我就第三個問題回答一下吧。
按國家的戰略來二代加堆型,三代堆,四代核能技術,聚變堆。
目前國家層面的布局是保持現有二代、二代加堆型,包括M310,CPR、坎度堆等等安全運營。根據政策新上核電項目必須是三代核電技術,這是從國家層面考慮,從理論上來說三代技術在安全性能上面有所提高,但是從實際的角度來說不盡然。首先有一些關鍵的技術存在問題,你比如AP1000主泵問題,EPR工期也是一拖再拖,同時我們還要考慮操作員對於新電廠的熟悉程度。其實電廠相對來說是比較抵制三代技術的,我們知道在PSA分析裡面,人因問題實際上比機器問題要大得多,而且不好分析的多。比如說切爾諾貝利事故就是典型的人因事故,三里島也可以認為人因佔了很大比例。談一談四代堆,讀研最後一年從事四代堆其中一種堆型的熱工相關設計。
說說四代堆,首先提一下,四代堆有一個國際化的組織叫GIF,我這裡說的不詳細的可以去官網找有關信息。四代堆技術是上世紀末期提出來的概念,全球核大國都有自己的概念,大家各玩各的,後來IAEA看著不行,召集一堆專家開會討論若干次,得出六種堆型作為GIF官方承認的四代核能技術,注意是核能技術不是核電技術,提法不同因為四代不是全部發電用,有的屬於功能堆型。六種堆大概是氣冷堆,鈉冷堆,鉛冷堆,熔鹽堆,超高溫堆、超臨界水堆。超高溫堆冷卻劑出口溫度達到900度甚至1000度,可以用來制氫化工環保;鉛冷堆(LFR)可以用來焚燒乏燃料等等,熔鹽堆(MSR)(上海應物所開展釷基熔鹽堆)的研發主要是基於我國釷資源非常豐富,同時其他熔鹽堆也是一種快中子反應堆,能譜高,可以有效焚燒乏燃料甚至乏燃料發電,安全性能也不錯。鈉冷快堆(SFR),主要是中核401院承擔,徐銤院士很值得尊敬,讓我國鈉冷快堆已經有了實驗堆,目前正在申請項目做工程示範堆;氣冷堆(GFR)可以實現鈈的增值和少數錒系元素的燃燒,國內清華大學核研院負責設計研發,華能施工建造工程示範堆。超臨界水堆(SCWR)是四代技術裡面唯一採用水作為主冷卻劑的堆型,簡單說來是這樣:水的熱工臨界點是374℃,22.1MPa,SCWR讓水工作在熱工臨界點之上,保持單相狀態。這樣對於傳熱,冷卻都有幫助,畢竟大多數安全風險是在熱工環節。鉛冷快堆,實際上也是乏燃料堆,採用加速器驅動中子打靶提高堆燃燒能譜從而達到燃料的閉式循環,目前中科院相關所在做。
不要忽視聚變堆,研究生前兩年從事聚變研究,比較了解。啥是聚變能,比如氫彈,比如太陽,這都是聚變能。我們知道氫彈(聚變)相對原子彈(裂變)威力大很多,但是核武器能量是極短時間內指數級爆發的,像洪水,一瀉千里。我們要和平利用就是讓洪水變成小溪。裂變採用的是慢化劑或者加速器讓核反應處於臨界狀態;而聚變目前是有兩種方案,第一種是激光約束核聚變(九院于敏院士提出的概念),第二種是磁約束核聚變。前者用于軍工,目前也有民用提法,但是不如後者來的普遍。目前全球普遍接受磁約束核聚變是聚變反應堆商用的可行途徑。簡單說是這樣:將氘氚加熱到8000萬度以上,使其成為等離子體態,由於溫度極高沒有容器可以盛放,於是採用4T以上強磁場將其約束至真空中的懸浮狀,接著點火放電。不要國內研究所也不斷拿到ITER問我難點,因為很難。比如,盛放等離子體的腔室溫度接近太陽核心溫度,而為了得到4T強磁場,腔體外需要包裹線圈通強電流,幾萬安培甚至數十萬安培,導線發熱怎麼辦?OK超導技術,出現,但是超導要求絕對零點附近,什麼,高溫超導技術?圖樣,高溫超導也是10K左右,K啊,開爾文啊,不是攝氏度啊!這只是一些顯而易見的很好通俗化的技術難點,不好通俗的,比如等離子體位型控制,等離子體診斷,forget it!雖然難,但是這是人類能源的終極解決方案,而且我們國家目前技術發展不錯,有三個聚變裝置(托卡馬克,老毛子起的名字就是不好聽),中科院等離子所EAST,中核集團585院的HL,華科的J-TEXT。中國自21世紀初加入國際熱核聚變組織ITER,對外輸送人才,國內研究單位也不斷拿到ITER工程包,發展勢頭不錯。和核武器、航母、航空發動機一樣,聚變堆這樣的頂尖技術是國之重器,標誌著我兔從理論到工程技術的全面領先。國家的崛起不僅僅是華強北隔夜山寨IWATCH(當然也很有水平),也不僅僅是某寶上市多少億(沒有貶低的意思),我們要有自己的航母,要有自己的核航母,要有航空發動機,也要有自己的聚變反應堆,摘取能源皇冠上的最絢麗的寶石。
其他問題談了也不見得專業,見諒

----------------------------------------------------------------------------------------------------------------------------------------------------------------------------------------------------------------------------------------------------------------------------------------
應評論區建議編輯一下有些專業術語和縮寫:
GIF:(Generation IV International Forum, GIF)第四代核能系統國際論壇
CPR:全稱一般為CPR1000,是中國廣核集團推出的中國改進型百萬千瓦級(1000 MW)壓水堆核電技術方案,屬於「二代加」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
EPR::歐洲先進壓水堆,是法國阿海法集團和德國西門子聯合設計開發的新一代改進型壓水堆核電技術,其前身為法國法瑪通公司的 M310核電技術。由於M310是二代核電技術,所以EPR被稱為三代核電技術。
PSA:Probabilistic Safety Assessment,概率安全評價,這是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叫法,美國核管會對其稱呼為概率風險評價,Probabilistic Risk Assessment(PRA)


不請自來。
利益相關:核電從業者。大學也是核專業。
我是中核下面核電站的屌絲。知乎也許有先義憤填膺再奮起人肉的網友,報上家門不用你費心了。
我當然希望說好話有好處拿。我不負責公關,不負責招聘,不負責宣傳,老老實實幹了三年的現場運行,和施工調試都打過交道。你們聞之色變的核反應堆,我和它朝夕相處快一年(我是在核島崗位工作的),核燃料當然見過。好好活著到現在。
核電待遇真的很一般。枯燥勞累。脫單很難。請給我一個特意給核電說好話辯護的理由。我只說我看到的。我只回答我知道答案的問題。

2.核電安全出過的事故里,文祥茂已經對核事故的分類做了很好的解釋。 簡單的說,0到4級屬於核電站自己消化的小事件,不必跟外面講,講了也可以,但是你們會不斷地放大後果啊放大後果啊放大後果啊
5級以上就是新聞會播出來的。我姑且主觀地認為你說的核事故是危害特別嚴重、死人特別多的那個級別。那答案簡單了,就福島核事故、切爾諾貝利、三里島。這三個事故也是核電界永遠經典的反面教材。這三大基本都是5級以上的事故。
前兩年所謂的大亞灣核電站核泄漏事件是這樣的:某根燃料元件也表面有裂縫,屬於4級以下的事件,結果被知悉的香港媒體一頓炒作渲染,最後變成了恐慌……蛤蛤罵香港媒體圖樣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核電站對信息的公布管理是非常嚴格的。

3.首先開篇將你的問題答完:一共分三代。核電站運營全壽期長達數十年,技術革新屬於小步快跑的形式,代數雖少,但代際的技術跨越包含無數技術積累。所以世界核電站主流是二代和二代加(你理解成2.0版和2.5版就行),有少量一代,沒有在運行的三代。所以我國也是一代二代二代加。目前三代技術仍處於技術概念狀態,我國倒是吃了螃蟹,要做首批實用三代電站,大躍進的遺毒還在啊。
國內核電技術,用個不太恰當的說法是:目前「萬國牌」,未來爭統一。國內目前的核電集團因為發展核電技術初期犯了搖擺不定、重複建設的毛病,造成擁有的機組型號不一。
比如: 中核:vver(田灣),美國西屋(秦山一期),m310改(秦山二期,福清),加拿大candu(秦山三期)。
廣核:m310(大亞灣),m310改(台山,寧德,紅沿河)…… 以上都是二代或二代加技術。
三代技術兩大核電巨頭也在撕逼,中核堅持ap1000,廣核是epr,後面加入分核電蛋糕的中電投選ap1000,國家核電推cap1000。核電技術不統一是件壞事,因為技術不通用就無法分享運行經驗,而分享運行經驗可以不用再走出事的老路。可是這一統江湖誰說了算?爭奪話語權而耽誤大事早就讓業內老專家痛心疾首了。

4.核電站的建設問題文祥茂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後面有網友吐槽工程中有層層轉包,把招標轉給熟人朋友的事,我不否認。
吐槽需要負責任嗎?不需要。
建設需要負責任嗎?需要。
蓋小廠房小倉庫確實是有轉包啊。可是你敢把用核級水泥建造的核反應堆廠房轉包么?!
一次性橡膠手套的生意轉標給熟人朋友是有啊,可是你敢把最核心的要求五十年無故障的主泵轉標么?!
有所為有所不為,聽說過么?
我不認為這是合理合法的,可這就是這個複雜社會的一部分。合理的不合法,合法的不合理,有些渾濁不清需要自己去拿捏的事情太多了。

5.核電對納稅人有什麼好處,文祥茂也說過了,空氣改善算不算?增加就業算不算?是不是發電的效益沒有直接打進納稅人的銀行賬戶就不算?
我知道聖母們會問我有沒有考慮被核電站征地還要忍受輻射恐懼的當地居民的感受,請你們問灣灣。 其他問題我不說了,因為我沒經歷過,不夠理解,沒有數據和權威背書。

我特別想說的是,入行八年,和朋友親戚解釋過核電,也參加過公眾微信號的眾籌問答,我感激遇到的理解和支持,也在某些質疑的聲音中,看到了「嚴以律人,寬以律己」這種特別惡劣的人性。


某32歲的國企男問:「他媽的狗日的核電能帶來什麼?」
你讓我怎麼回答?我只能回答:「比如像您這樣的人。」

某大學傳媒學院的女生問:「你們怎麼保證核電就一定絕對安全呢?」
我當時非常沒有風度非常直男癌地回答:「你怎麼保證你的男朋友就一定陪你走到最後呢?」
我這話已經是人身攻擊了,在此我道歉。但我並不認為這種提問是友好的。

走上社會就知道,一切人和事的複雜之處,就在於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如何把握大概率,去交往合適的人,去做成一件事,才是關鍵。對任何人和事的判斷,都要加上清晰的限定條件和具體背景,才有意義。沒有條件和背景,一切判斷和打標籤開地圖炮有啥區別? 對熟悉的事物諸多寬容,對新事物苛刻,人性的通病。

核電安全嗎?在嚴格監管、合理選址、技術進步,以及改善待遇的前提下,是安全的。
核電危險嗎?在管理混亂、大幹快上、技術激進、待遇不佳的情況下,極其危險。

還有我很討厭鑽牛角尖走極端的思維方式。「核電這麼好蓋你家去啊!」「核電要是安全怎麼不蓋到北上廣!」
都說了23790遍了,人和事的複雜註定需要具體分析和權衡取捨,核電選址一開始就明確:有水源、地震記錄少、盡量沿海地區、周邊交通方便。萬一出事便於疏散,從頭到尾都有考慮,保守程度遠超常人想像。

我喜歡台灣的文藝小清新,嚮往過田園牧歌的生活。也想過「不用賺太多錢,不用想太多,在城市裡擁有一間小房子,和心愛的人住在一起,每天下班、做飯、聽歌、看電影,歲月靜好,時光不老」的生活。

但那畢竟不是真實的人生。


反對下面某些所謂的核電員工,還是核心工作人員的回答。所有核電員工都會接受連續轟炸式的培訓,會連元素半衰期都不知道?區分事故的級別就來個小事故中等事故大事故就完事了?而且什麼保密都是扯淡的,還說排點什麼放射性氣體外界都不知道,核能行業每年都會發布事故報告,事故分級,事故原因,事故處理,事故後果都會公布。也不知道從哪來這麼多專業的核電黑(╯‵□′)╯︵┻━┻

*?゜??*:.?..?.:*?"(*?▽?*)"?*:.?. .?.:*?゜??*
謝邀!關於問題4,我可能更有發言權。首先自我介紹,本科核工程,目前從事核電站核島堆芯主設備安裝,沒錯,苦逼的核建人╮(╯▽╰)╭。
問題1.2.3上面已經有人回答的很好了,我補充一點,目前核電技術分為四代而不是三代。我國商用核電都是二代以上機組,並且是全球唯一一個在建四代堆型的國家,也就是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另外快中子堆的商業化我們國家也是走在最前沿的。
關於問題4,考過一建的都知道,國有大型項目必須進行招標,因為接觸不到這個層面,所以不確定具體招標方式,估計是邀請招標,因為核電建設需要資質,而有資質的一個巴掌也就數過來了。
是不是豆腐渣,我覺得你們關注的應該是核島廠房和燃料廠房這些涉核的東西。土建就不多說了,偷工減料是不可能的,主要是標準高低問題,我放張圖大家感受感受



與其說是土建,不如說是鋼建,這樣的鋼牆,核島和燃料廠房各有兩層。民用建築里最結實的,沒有之一。撞紐約雙子星那飛機來了也不怕!
是否豆腐渣主要是看設備安裝。個人認為主要看三點,施工人員素質,組織管理落實,行業意識氛圍。
首先說施工人員素質,就設備安裝來說,目前國內只有四家有資質進行核島安裝,中核二三公司,中核五公司,廣東火電,浙江火電。其中中核二三公司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其他不是挖牆腳的就是徒子徒孫。
核島設備安裝是需要有專業化施工隊伍的,什麼是專業化施工隊伍?就是隨便拉個農民工來,他根本就幹不了。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去培養專業的人才,通俗來說就是必須把人養著,不是空殼公司來活了現招人。就拿大國工匠來說吧,像未曉鵬那樣的,只要在二三公司干滿十年的工人,都具有他那樣的素質。而二三公司是從二機部時代走出來的革命隊伍,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有一大批。而且是半軍工性質的企業,技術素質自不用說。拿我們主設備隊來說,施工人員構成方面,40歲以下員工全部大專以上學歷,什麼?你說40歲以上,全部高級技師,不用懷疑。那幫老油條都是從大亞灣,秦山一期走出來的,有的甚至參與過初期404和二線核工程。
你們會說兵工廠的人素質也過硬,但還不是豆腐渣工程遍地,這就要說一下組織管理落實了。
核電建設的組織管理的落實是最嚴格的。我沒有參與過民用建築工程,但我知道一般的建築工程,監理都是很水的,企業內部質檢更是形同虛設。但核電建設工程的組織管理制度落實的相當到位,監理和企業內部質檢被賦予了相當大的權利,因為責任重大,處罰落實到位,所以都是盡職盡責,事必躬親,不存在放水的可能,因為後續還有層層把控,被查出來後果很嚴重,所以再熱的天,衣服濕透了他們也得在現場盯著。
不光質量控制嚴格,施工班班組自身也推行6S精細化管理,而且並沒有流於形式,因為處罰嚴重,獎勵豐厚。
再來說說行業意識,整個行業已經把質量提高到了一個在建設工程領域前所未有的高度,核電還引入了質量保證體系,也是嚴格到沒有朋友。舉個例子,福清核電1-4號機組每個機組的反應堆堆頂設備上都有1227顆螺栓,你問我怎麼知道的?一顆一顆數數出來的(///▽///),當年浙江高強螺栓搞了個大新聞,合格證造假,導致所有核電同批次的高強螺栓全部更換,商運的停堆大修也要換,灌漿了把水泥鑿了也要換。結局是,損失幾十億,浙江高強直接破產,老闆蹲監獄。那段時間沒幹別的,一堆人把所有在建核電安裝的所有螺栓都數了一遍,我們公司很多人每天數螺栓數到晚上十點,持續了一個月。就為了把那批次的不合格螺栓找出來換了。
你們只會覺得工作量大,難道你們沒有疑問,這上億顆螺栓為什麼都能被找出來是哪個批次的嗎?因為每個螺栓都有記錄啊!特別是我們主設備,每顆螺栓都編了號記錄了安裝位置,擰緊力矩多少,用哪個扳手擰的,誰擰的,QC,監理是誰見證的,我們都有記錄!不光螺栓,每道焊縫,都能夠找焊接它的焊工,焊條型號,焊接電流大小,焊條保養記錄。
核電建設每一個細小的施工工序都具有可追溯性,每一道工序都能完整還原當初的情況。從製造,加工,運輸,安裝,調試,運行,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是!
大家經常在新聞里看到造飛機造導彈的廠房,鞋套,白大褂,認為這才是高質量的基礎,你知道我看到了什麼嗎?沒穿連體服,差評!接觸設備沒帶手套,差評!是的,核電關鍵設備安裝的施工環境要求是最嚴格的。
我們的核電不光能扛大飛機撞擊,我們還能保證大飛機一樣的質量!

你坐飛機的時候每次都會擔心飛機質量有問題嗎?如果不會,那你就不應該懷疑中國的核電質量。如果會,那我只能奉勸你,去大興安嶺過原始人生活吧!


一篇名為《核電將毀滅中國》的文章在朋友圈流傳,該文作者闡釋了兩個核心觀點:第一,任何所謂的核電站安全設計都經受不住人為事故和自然災害的襲擊,一旦出現事故後果均十分嚴重。第二,雖然核電發電成本低,但核電站退役、核廢料處理至今難以徹底解決,後患無窮。因此,作者認為應該停止一切核電建設活動。

許多核電專業人士撰文反駁該文作者的觀點,角度各異。今天能豆君推薦給大家的這一篇,是迄今為止最單刀直入、語言簡單易懂的核電廢料處理、核電站退役方面的釋疑文章。大家若有其它關於核電站安全的問題,歡迎在文末留言,能豆君會邀請本文作者與大家深度互動。

第一次看到這個文章,是來自於一位金融投資圈內工作的朋友推薦。他說讓我談談看法,所以有了以下的內容。「核電將毀滅中國」,以下簡稱「原文」。我不想去探討作者的目的,因為當你用陰謀論去揭批另一種陰謀論時,本身就已經落了下乘。我只是一個核能、核廢物領域的研究學者,我覺得有必要在這個我熟悉的領域,用我的專業知識來對原文做些粗淺的分析、順便說說體會。但我盡量避免用專業辭彙,因為我希望原文的讀者也都可以讀懂本文(因此會有概念、數據和表述的不嚴謹之處,請同行見諒)。

首先,我覺得原文的選題很好,題目是核電,其實是用「核廢物」作為選題內容。作為一個反核為中心思想的文章,選擇核廢物為題,真是切中了核電要害。目前,核電所受的攻擊一般針對三處:安全性、經濟性,以及核廢物。諸如核電站爆炸、核電污染周圍環境等等,主要針對核電的安全性;說核電設備複雜、退役昂貴等等,主要針對經濟性。但以我的所知,這種攻擊大多留於膚淺。要證明核電的安全性、經濟性太簡單的,只是由於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所以此處省略若干字。唯獨核電廢物問題,確實是不可迴避的問題,反核的人士只有選擇這個話題,才能真的讓專家們皺一下眉頭。為什麼呢?第一,因為核廢物問題複雜;第二,核廢物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第三,熟悉核廢物問題的專家不多。——所以,我說這個文章選題好。既有利於原文揭批核電的「陰謀」,也可以讓大家關注核廢物,最終讓公眾在越辯越明的過程中充分的認識事實、逐步去接近真象。

核廢物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放射性。放射性來自於廢物中含有的一些成分,這些成分就是那些具有放射性的原子(或原子核)。由於這些原子的結構不穩定,會隨著時間自發衰變,衰變過程放出放射性,也放出一些熱量。也請注意:這些放射性的原子會隨著衰變而逐步變少,衰變越快,減少的也越快。原子或原子核的衰變是它自身規律決定的,與外界的溫度、壓力等無關、也和原子自身所在的分子形態、所處的物理、化學的狀態無關。所以說,特定原子核的衰變(基本)是無法改變的。——這也是原文作者提到的放射性遺留幾十萬年、放射性放熱的科學依據,從這點上講,原文作者說的沒有大錯。

那麼,要減少廢物的放射性,基本就只有兩個方法。第一是消耗時間,讓核廢物裡面放射性原子核自己衰變。所有放射性原子都有個重要的物理量:半衰期,可能是幾秒、也可能是幾十萬年。對特定一堆同种放射性原子而言,每過一個半衰期,放射性就減少一半、它的放熱也就減少一半。原文作者說的放射性遺留幾十萬年,是針對特定的那些長半衰期(長壽命)放射性原子來說的,絕不可以把遺留幾十萬年套用到所有放射性原子身上。——這點,原文作者是沒有告訴讀者的。

有趣的是,放射性的強弱(活度A)也是和原子核的半衰期(T1/2)密切相關的。具體來說就是A=N*(ln2/T1/2),其中的N是指放射性原子/原子核的數量。這說明什麼呢?放射性強的壽命短、放射性「衰減」快;壽命長的放射性弱、放射性禍害沒有那麼大。——這一點,作者也沒有告訴大家,籠統的把放射性強和延續時間長混為一談,這就不對了。舉個栗子,剛剛從核電站卸出的燃料(乏燃料)的放射性很強。放射性的主要貢獻來自於短半衰期的原子,他們的衰減非常快。停止核反應1天,放射性減少到不足1/10,;3天再減少到1/10;1年再減少10倍;10年再減少10倍……當然以後的減少會越來越慢,因為放射性強的衰變快,早期都死光了,後面的壽命長,衰減就慢了。

那麼放射性半衰期長的那些原子怎麼處理呢?——我們先看看它們有多少,從質量上去估算,大約相當於乏燃料重量的1/100。這1/100主要是鈈(Pu,它自己就大約1/100)和其它一些長壽命放射性原子(其它這些加起來大約1/1000)。這1/100是不包括乏燃料中鈾的,因為鈾(絕大部分)本來就是地球上存在的,都是咱們從地表土壤、岩石中提取出來利用的。那麼乏燃料有多少呢?每個百萬千瓦機組每年大約20-25噸。這個數字太抽象,借用美國人的一個形象比喻「美國利用核電至今所有產生的乏燃料如果首尾相接、並排放置的密集擺放,用一個美式足球場地堆積6.4m高就足夠了」。

而美國有104個反應堆,平均每個堆大約運行了三十多年了。即使我國現在在建和運行的50個左右機組都馬上開足了運行,要積累美國這麼多的乏燃料,也要到2060年以後了。這也是核電的一個優勢所在,廢物量非常的少。乏燃料總量少,其中只有1/100是長壽命廢物,還主要是鈈。如果把乏燃料中1/100的鈈回收利用(這就是乏燃料後處理啊!),不作為核廢物處置,那麼長壽命放射性廢物的總量大約相當於乏燃料的1/1000。你說,所謂要管理20萬年的放射性物質有多少?當然,實際上不會有這麼少,因為要完全分離的技術難度和成本都很高。對長壽命的放射性原子核的處理就要用到第二種減少放射性的辦法,就是所謂的「嬗變」。簡單說就是用中子去打那些放射性原子核,人工誘導它變成短半衰期或者穩定的原子核,讓它更快衰變甚至即刻達到無放射性。我的心目中,這個方法是解決核廢物問題的「終極之道」,其價值不亞於核聚變。不過,目前同樣處於研究階段,也期待大家多多關注!

接下來,自然就談到了原文中一個重要的問題「用壽命100年的混凝土,能保證核廢物20萬年存放的安全嗎?」——這個問題的信息量太大了!容我理清思路:

第一,正面回答這個問題,答案是No!誰說Yes誰在胡說八道。

第二,原文作者給大家看了個混凝土建築,說那是存放核廢物的場所。可是放射性廢物只是被一些混凝土包裹著嗎?賣月餅的都知道要包裝7、8層,處理核廢物的人當然清楚怎麼才能把放射性廢物與人類和環境最大限度的隔離。業內有個「縱深防禦」的設計思想,就是哪怕有一層(比如混凝土建築物)防禦失效時,後面還會有一長串防禦措施等著生效呢。比如處置設施裡面會有岩石、粘土,還有回填材料,還有十幾、幾十厘米厚的抗腐蝕金屬容器,還有廢物裝載容器,還有廢物自己的包殼或特殊形態(玻璃體)保護等等。——牢靠的很!幾乎是目前能想到的最穩妥可靠的方法。多說幾句,科學家們仍然在不斷改進核廢物的處置方法。但我覺得,他們最大的難題不是讓處置方案更加穩妥可靠,而是如何去證明它們不會出問題。證實容易,證偽難,我們嘲笑杞人憂天,但是你能證明「天不會塌下來」嗎?

第三,即使是混凝土建築物,就真的像原文作者想像的那麼不堪嗎?也不盡然。埃及的金字塔,矗立在那裡有三、四千年了,建築物依然保持完整(埃及近代並沒有仿製品出現)。我覺得,4000年前的科技造出來的建築能存在4000年。咱們是不是該有點信心,現在的科技所建造的建築也能存在4000年——當然,溫濕度、氣候和人類活動影響必須考慮,這就是選址問題,也是核能領域已經高度重視的問題。還要考慮工程質量的問題,這個並不在今天的討論之內。

第四,廢物的管理難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的體積。之前說了,如果核廢物管理方面能夠落實「廢物最小化」原則,真正的需要長期與人類、環境隔離的廢物量(含有長半衰期的放射性原子的廢物)是可以非常少的。這方面的工作,現在有好多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在做,比如乏燃料後處理就可以把乏燃料中95%左右質量的成分提取出來再利用,比如對長壽命放射性原子的分離,又可以把長壽命廢物總量從5%進一步減少到0.1%左右。即使不考慮把這些長壽命放射性原子嬗變掉,需要長期管理的放射性廢物也已經大大減少。如此小規模的放射性廢物,咱們簡單的不負責任的說,就把它們廢物集中起來,包個瓷實,找個偏遠無人地區,參照希特勒地下堡壘標準建設,派軍隊把守起來就妥妥的了。

接下來,再談談廢物儲存過程的放熱問題。前面說過,這也是原子衰變過程必然出現的問題,不可避免。但廢物含有的放射性原子數量是隨著衰變在減少的,所以放熱也是隨著時間推移在減少的。所以放射性廢物的處置,並不是簡單的深埋地下就可以的(當然這不是為了預防作者所說的氫氣爆炸,水分解成氫氣要1000多度,這個溫度前早就作為氣體揮發走了),而是有非常科學、系統的管理方法。恰巧,我今年寫了一篇關於地質處置廢物特性研究的文章,其中談到了美國的尤卡山廢物處置。他們要在乏燃料卸料後存放50年以上,才會放到處置庫裡面去。而且處置庫是進行強制通風的,從放入廢物開始通風,到廢物庫裝滿以後還要再通風50年。那以後乏燃料自己放出的熱量就小了很多,足夠保障安全了。當然各個國家的廢物最終處置方案不同,美國尤卡山只是一個方案,我舉這個例子也只是為了說明,放射性廢物處置過程的放熱已經被充分考慮到,並且會控制在安全範圍之內。對了,大家還記得小時候學到的地球的結構嗎?據說(我其實一直懷疑)地球中心有一片熱得不得了的區域(地核),那地方每時每刻都進行著劇烈的核反應,有幾千度的高溫。但地球並沒有被崩飛,而且地球表面生活的人類還在上網,並愉快的討論著核廢物問題……

再說說歷史上的幾次著名的核事故,三哩島、切爾諾貝利和福島事故。

很多人都認為它們是說明核電不安全的三個典型實例,我同意。這三次核事故在不同的時間、空間上向我們揭示了核能不安全的一面。但是,這三次事故究竟反映了核能是多麼的不安全呢?1979年的三哩島核事故,堆芯發生了融化,但是並未造成一人因核事故死傷;2011年3月的福島核事故,也發生了堆芯融化,但是也未造成一人因核事故死傷。考慮到海嘯死亡和失蹤18000多人,對核事故的報道和渲染則完全不成比例。

當時宣傳過「福島五十死士」,就是那些在事故後堅守核電站的人。當時新聞報道說,他們都將在未來幾周後死亡,全世界人民還惋惜和致敬了一陣。但其實他們中第一例死亡發生在2013年7月,死因是食道癌(一種據說要發展5-10年才會死亡,並且和輻射關係很小的癌症),而且這是至今唯一死亡的「死士」;1986年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造成了嚴重的人員傷亡。那麼真正因輻射而致死的有多少人呢?我們不從專業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網站上去查找,省得他王婆賣瓜。我們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網站,請參閱這篇2005年(事故後大約20年,該發現的癥狀差不多都出現了,之後的死亡與事故相關性就不好證明了)的文章《切爾諾貝利:真實的事故範圍》WHO | Chernobyl: the true scale of the accident(其實這個調查也是IAEA和WHO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開展的)。其中對事故死亡人數的估算是4000人左右(A total of up to 4000 people could eventually die of radiation exposure from the Chernobyl nuclear power plant (NPP) accident nearly 20 years ago)。各位也可以閱讀切爾諾貝利核事故25周年,其中有一些中文的比較通俗易懂的分析說明。單就發電過程而言,各種能源生產單位電力所對應的人員傷亡數字進行對比,核電應該是非常低的(是否最低,有待確認)。如果考慮發電環節之外的能源供應環節,由於核電的燃料需求少,所以單位電力生產所對應的供應環節的傷亡人數也(幾乎)是最低的,想想那些煤礦礦難、油井井噴或失火、天然氣爆炸、水庫溺水事故吧。人類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歷史上,所發生的全部三次嚴重的核事故而死的人加起來大約4000人。這核電,得有多麼不安全呢?

最後,我想說說核設施的退役問題。

用於回應原文中「美國解決不了核電站退役的問題,德國、法國也不能例外。所有的核電站都不能例外」的說法。這個論述有問題,事實上,美國、法國等都進行過核電站的退役,以下圖片來自百度百科「核設施退役」詞條,已展示了美國揚基核電站退役前、中、後的圖片,對於更多退役技術、法規、案例等等,就不啰嗦了。我只想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核設施可以退役而不進行退役呢?

第一,核衰變性質決定了放射性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減弱。那麼只要放射性不擴散、不危害人類,對能夠良好管控的核設施延遲退役很可能是有益的;第二,退役確實需要短期內投入較大成本,而金錢是有時間價值的;第三,退役是一件很複雜、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會極大的使退役過程簡化。比如核探測技術、機器人技術、遠程測控通信技術、新材料和新裝備研發等等都會隨著時間而不斷進步,它們都會使核退役工程受益。——概括來說,時間可以使放射性減小、使成本降低、使退役變簡單,時間是完全站在人類一邊。因此人們選擇對一些核設施暫時不退役,是基於安全、成本、技術和收益的綜合選擇,而並非是走投無路。當然,那些已經對人類、環境等構成了威脅的老舊核設施除外。而且我個人主張,有能力退役的設施就趕快退役,別給後代添麻煩、也別給當代添「話把兒」。

【劉學剛,清華大學教師,主要從事核燃料循環、核化學化工方面的教學、研究和相關工程管理工作】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無所不能的立場和觀點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無所不能,微信號caixinenergy」


你問我核電好不好,我無可奉告。你問我支不支持核電,當然支持。
==================================作死的分割線==========================
1、全世界一共有多少座核電站?(包括已經廢棄的和現在正在使用的)
截至2014-06-19,絕對最新數據!!!!雖然這個數據差個幾個月變化不大。。。。。
435(正在使用)+149(永久關停)+2(長期關停)=586
數據來源:PRIS - Home
PRIS是Power Reactor Information System的縮寫。這是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支持的一個網站,有很多統計數據。比如在核電站數量統計中,有按地區,按國家,按堆型等幾種。以下回答中的數據及截圖如無特別說明都來自該網站。
吐槽一句。。。。一般都是統計正在使用的嘛,你問廢棄的有神碼居心。。。
目前正在運營的有435座,按國家列表如下。

這幅圖下面國際原子能機構特意加了一行小字如下圖

這幅圖下面國際原子能機構特意加了一行小字如下圖

大家自己感受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用心良苦呵呵呵。。

大家自己感受下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用心良苦呵呵呵。。
廢棄的這個吧不好說,因為看最開始那個公式就知道了,這幫人的分類沒有這麼粗線條,並沒有廢棄這一類。以前還會用退役這個說法,但現在我看他分類里也沒有了。只有長期關停(Long Term Shutdown,LTS)和永久關停(Permanent Shutdown)。永久關停就差不多是廢棄了,長期關停不一樣,還可能歇幾天繼續開。。。
永久關停的按國家列表

長期關停的有兩個,一個位於西班牙(此處為西班牙世界盃出局默哀18秒37),一個位於日本(此處為日本小組出線希望渺茫竊喜。。。額自行。。自行掌控時間長短。。)

長期關停的有兩個,一個位於西班牙(此處為西班牙世界盃出局默哀18秒37),一個位於日本(此處為日本小組出線希望渺茫竊喜。。。額自行。。自行掌控時間長短。。)
按照堆型啊分類的圖我就不截了。。。。有興趣自己去瞅嘛,親測沒牆。
2、歷史上一共在核電安全方面出現過幾次事故?煩勞請列舉,謝謝。
卧槽哥斯大黎加進球了!!!!
此處數據來自《衛報》,真是業界良心啊。但是畢竟是媒體統計,準確性么。。大家自己掂量掂量。。。。。
網址: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s: listed, visualised and ranked since 1952,不過親測有牆。。我來截幾個圖吧。。。不過他這個數據是2011年3月18日發布的,就是311日本福島核事故之後一個禮拜。當時日本政府剛剛將福島核事故等級調到5級。但是後來,國際原子能機構最終將該事故定性為7級,也就是最高級。所以我會對原始數據表格里福島核事故等級進行修改,特此說明。
首先衛報給了張核事故地圖。。。

好多,好怕,地球不能住了哦,土豪誰幫我買張船票 T T

好多,好怕,地球不能住了哦,土豪誰幫我買張船票 T T
然後是事故列表。

其中沒有標記等級的估計是沒找到。。。我也懶得查了(好睏啊還好有球賽提神 。。。。。。)

其中沒有標記等級的估計是沒找到。。。我也懶得查了(好睏啊還好有球賽提神 。。。。。。)
裡面具體每個等級各是神馬意思,度娘和谷歌都會找到。。
這裡說明下,核事故 不等於 放射性泄露。。。 更不等於變異。。。。更更不等於哥斯拉。。。。
很嚴重的核事故比如堆芯熔毀(應該是最嚴重的事故了我沒記錯的話)也不一定造成放射性泄露。比如美國三哩島(Three Mile Island)核事故,堆芯都燒成一鍋粥了。。。但是愣是沒有大規模放射性物質泄露。因為壓力容器啊安全殼啊比較扛,把一鍋粥都包在鍋里了。所以說美帝人民多奇志。。。所以說三哩島事故知名度不是很高。。所以說核事故不等於放射性泄露。
但是戰鬥種族俄羅斯就沒有這麼幸運了,不過也是他們沒有參透不作死就不會死的道理。結果他們一作死,整個歐洲都吃了不少計量。之所以說核事故不等於變異,就是因為之前看過一群牛叉哄哄的人拍了部核事故之後的切爾諾貝利的紀錄片,一片動物樂園啊有木有,沒有發現傳說中的大老鼠啊,大蚯蚓啊之類的。。主角是一隻喵媽媽,帶著一幫倒霉喵孩子。。當然,紀錄片里也提到還是發現了一些變異的,多集中在菌類好像,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至於核事故和哥斯拉的關係。。。我腦洞小,你們不要騙我。
3、核電的技術一共分幾代?大陸大部分是幾代技術?是否掌握最新的技術?
這個技術分代這件事其實不是很嚴謹。因為這個東西貌似沒有硬性的標準。四代堆是美帝能源局2000年開發新堆時提出的概念,那有四代堆不能沒有三代堆啊,所以他們又提出了三代堆的概念。二代堆是法國人2003年開會時提出的概念。有了二三四,那其他的就是一代堆了。。。但是還有二代加,三代加,這種奇葩的分類。。。相當於A+,B+之類的吧
綜上,原來世上本沒有代,建的堆多了也就有了代。這幫人估計是為了顯得高大上一些,或者是比較閑,就給之前建設的堆分了個類,謂之曰 「代」。。。
一共分幾代不好說,因為隨著技術發展誰也不知道會造出第幾代。。。目前有概念的大致四代吧。
大陸主力應該是二代或者二代加。。
目前能夠商用的最新的也就是三代的吧,比如美帝的AP1000,歐洲的EPR。中國目前在建世界上第一座AP1000,在浙江三門。
是否掌握最新的技術呢。。。如果把四代作為最新的技術的話,那麼四代里的高溫氣冷堆清華一直在搞,然後山東榮成的石島灣在建這種堆的示範堆。釷基熔鹽堆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在搞,也說要建示範堆來著。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當然建堆是不是等於掌握最新技術。。自己感受下。。。
英格蘭再見(此處為傑隊默哀2分18秒)
4、核電站的建設是招標還是政府統一?會不會有天價動車部件或豆腐渣工程的類似情況?
這個招標還是統一不清楚啊。。。
不過核電建設不是隨意就搞的啊。。不是拉幾個民工就能上的啊。要有核電建設的資質。目前有這個建設資質查了下有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這個是從中核集團分出去的好像。中廣核應該也有自己的建設公司。。其他的就不是很清楚了,但有資質的應該不多。。
至於後面半個。。呵呵,我要是知道的話,現在要麼在喝茶,要麼在中紀委上班。。
5、最後一個問題,核電能給納稅人帶來什麼好處?
這。。。。。既然你只問有什麼好處,那我就不提壞處了。。。
納稅人少吸點霧霾
納稅人少交點電費
納稅人說不定哪天能見到真的哥斯拉
(當然這些好處是核電真正能佔據電力一片天下時候才能慢慢體現的吧。。。就目前在運營的這幾個堆的話,呵呵。。)


飛機從概率上來說,是最安全的交通方式,
不過只要墜機,存活率很低。

基於這一點,
如果一個人情感上害怕坐飛機,可以理解;
但他卻因此而反對別人坐飛機,是個傻逼。


其實好多決策不是選最好的,而是倒著選最不差的。
水電現在已經很難發展了,全中國的大小河流基本都沒逃過,現在已經在西藏開發雅江,怒江一直在爭論,但是開工恐怕是沒問題。至此,中國幾大水系已經無一倖免都已經建好了N級水電站,50年以後中國各大內河怕是要完全失去需要迴流繁殖的魚種。
火電,本來是新方向,這霧霾一鬧怕是非常難。
風力太陽能潮汐能都一樣,做了很多試點但是難進網,難收益。
核電是剩下唯一選擇了,而現在的核能發電技術需要大量的水,最好是用海水,所以實際上就連這個在很多人看做不好的發電方式,也不是可以大規模開建的;而且我國可用作核燃料的礦產也不是很豐富,說不定也只能作為一個補充。
而我國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本土能利用的能源相比其他大國來說是比較缺乏的,所以核電不是好不好的問題;而是不用核電,我們恐怕只能用愛來發電了。


在廢核的國家讀書,但卻是核電堅定的支持者。

首先,根據世界核能協會2012年8月的數據,全世界31個國家有435座工作反應堆。

接著是基礎知識科普:

核電站是利用核裂變或核聚變反應所釋放的能量產生電能的熱力發電廠。由於控制核聚變的技術障礙,目前商業運轉中的核能發電站都是利用核裂變反應而發電

核電站屬於高效率的能源建設,對於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排放幾乎是零。核電站建設成本高昂,技術需求高,養護成本亦高,因此各國大多向富有經驗之廠商購置全套設備。在控制良好且周邊緊急應對系統完善的情況下,核電站其實是相當安全的設施。

除去核電的泄漏的可能性,核電最大的問題其實在於核廢料

核廢料分成兩種。

低階核廢料(工具服、器具等)經過短暫半衰期的時間後,比其他石化燃料發電廠所帶來的環境破壞少;高階核廢料(已反應燃料棒)則具有長達數萬年至數百萬年不等的半衰期以及極高毒性,處理高階核廢料的過程繁複且高危險,連帶造成核電站除役成本極高,因此各國都會將除役成本併入電價考量,收取除役基金。歐美各國多深埋地底(例如廢棄礦坑)作為最終儲存場,但仍積極尋找其他可行的最終處置方法。

世界上出現過三次大的核泄漏,分別是: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在前蘇聯治下烏克蘭境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核子反應堆事故。該事故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第七級事件的特大事故。

三哩島核泄漏事故,是1979年發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薩斯奎哈納河三哩島核電站的一次部分堆芯熔毀事故。這是美國核電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事故。

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是因為2011年在日本宮城縣東方外海發生的規模矩震級9.0級地震、與緊接引起的海嘯,在福島第一核電站造成的一系列設備損毀、堆芯熔毀、輻射釋放等災害事件。

中國的核電技術大都直接向國外購買。因為國外的廠商有著更成熟的設備管理經驗。

舉例來說早期的大亞灣和嶺澳核電站都是阿爾斯通提供的技術支持。

我國的核電態度極其明確,大力發展

中國的核電策略
目前,除了加大對當做保障能源的化石能源的開發外,中國政府仍然將核電站的建設視為解決未來能源和環境問題的主要途徑。

2014年4月20日舉行的中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上,中國國務院總理表示要開工一批包括東部沿海新核電站在內的「重大項目」。目前,中國核電機組已運行數量達到17台, 在建29台,未來將覆蓋中國東部大部份省級區域,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表示,到2020年,中國在役和在建核電裝機規模將達8800萬千瓦,「核能企業要為改善中國能源結構、應對氣候變化和大氣污染防治作出更大貢獻」

對納稅人的好處就是核電相對更低的價格。但是由於我國特殊的電力制度,普通群眾獲益相當有限。


看評論,正能量滿滿呀


我覺得最後一句是要點。此外:

1,幾座核電站?——總數不記得了,大概五六百台,美國最多,110左右,法國有七八十,日本有五六十,韓國也五六十。中國目前運行的有大亞灣的兩台,嶺澳的四台;秦山的五六台,田灣的兩台還是四台,大概就這個數。中國在建的項目有寧德的4台,紅沿河的4台,台山的4台,陽江的6台,其他還有一些正在籌備的項目,大概這個數。

2,事故?——大事故就切爾諾貝利,還有一個社會影響大的美國三里島事故,還有就日本的了,這個級別的就這三個事故。這個級別以下的,一般都沒有大的社會影響,說來估計也沒人感興趣了。

3,核電技術分為幾代?——三代,中國用的是法國改進的「二代+」。但以後的項目不會再用二代+了,也不會再往這個方向研究。後面機組的方嚮應該是三代的AP1000。貌似不少國家都再研究四代了,也有很多其他先進的堆型,但還沒有實用。

3,最新技術?——三代的美國西屋公司的AP1000跟歐洲的EPR。不過核電要的是簡單可靠,我們用的還是90年代的技術,西方的可能用的是2000年的技術。沒有人敢承擔用新技術的後果。這個不是貶低嘲諷,真的就是如此,讓你干,你自己也不敢。當然了,再先進的也不過是企業和官方鼓吹而已。核電本質的輻射危險就在那裡,不管你是幾代的技術。

3,關於核電的客觀數據?——建議去官網看看。
中廣核:http://www.cgnpc.com.cn/n2881959/n3065995/n3071191/index.html ,
中核:http://www.cnnc.com.cn/tabid/283/InfoID/52591/frtid/474/Default.aspx ,
國核電:http://www.snptc.com.cn/templates/list1/index.aspx?nodeid=65 。
這是中國核電三巨頭關於核電方面的科普。

3,技術?——這是每一個工程人之殤。我也知道核心技術跟國外有差距,這個差距不是國產跟西方的差距。每一個工程人,都要承擔起消除這個差距的義務。不能一說就是「他們國產的」,而應是,「我自己生產的」。

4,核電建設。——招標的情況不知,貌似目前國內有資質承建核電站的,只有中核一家。造價的話,可以說還是很負責任的,不會在設備上吝嗇錢。但是,核電站是一個非常大的系統,某個設備可靠性再高,也還是受制於木桶理論,一個小環節出問題,也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後果。

5,給納稅人的好處?——核電電價長期來看比較低,天真一點,可以這樣認為,電價低了,企業成本就低一些,這樣到消費者終端的價格也會低一點。當然,這個是非常微不足道的。

6,核電的安全與危險——請看此帖: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74275

——總結觀點:核電,就是一個投資,風險自負。但也要認識到,如同其他任何事情都有風險一般,核電本身並不作惡。


——以下是個人的一些感觸,既然說上了,就想多說幾句:
1,建設核電,造福人類。要反思這句話的。要知道,整個用電系統中,民用電只是一小部分,企業用電才是大頭,其中不乏國企,所以你知道的。當然,企業用電最後還是轉回市民頭上,這個繼續討論的話,就無窮無盡了。

2,不僅是核電,很多打著造福人類,造福百姓(官方用市民,或者公民這樣的辭彙的話,我會更喜歡)的幌子的,各位看官三思之後,必能頓悟。

3,干核電是有利益的,也是有風險的。從電的角度來說,發展核電理所當然順理成章,而且確實能養活一大批人。當然,大頭還是在投資人那裡。還是那句話,核電就是一個投資,收益不低,但是風險自負。

4,其他或許後續補充,也歡迎各位專家補充。獻醜了。


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就納悶了,上海邊上不到40公里。
寧波邊上不到40公里。杭州邊上不到50公里,深圳邊上不到35公里,香港邊上不到35公里都有核電站。近的跑個馬拉松都不夠!
這些城市哪些經濟不好?
尤其是上海邊上那個還是最大的。
建我家我願意,給錢就行——PS我家就在秦山核電站邊上25公里左右。


如圖……用愛發電,精神防霾。

好吧,正經點,關於5個問題,一樓文祥茂已經詳細解答了。我想從另一個角度談談核安全。
如果問大家水和火哪個更危險,下意識里肯定會是火。確實,水那麼溫柔,上善若水,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恐懼;反觀火呢,飛蛾撲火自取滅亡,理智的人不會玩火自焚的。可是仔細想想死於水和火的,哪個多一點?答案應該是水吧,溺水的經常見諸報端,身邊也不乏例子。為什麼呢?正是因為都覺得火危險,所以小心翼翼,反而安全。核電沒有萬無一失,從業者也怕,真出了事最受傷的是他們啊!但他們的怕不是恐懼,而是敬畏!只有時刻敬畏核安全,才能保證安全!
還是水和火, 所有的動物都懼怕火,原始人肯定也怕,但正是某個膽大的學會了用火,人才進化成人,如今關小學自然課都要講燃燒三要素;而關於水,平靜的水面下實際上是暗流涌動,流體的紊流等到現在都沒研究清楚,溺死的不少都是會水的。所以危險源於未知,恐懼源於無知(沒有歧視的意思),普通人不了解覺得核電危險也就可以理解,但請給核電一個機會。


@周鑫為啥老是你邀請我回答?前一段時間項目進度到期了,一大堆事情忙的前腳碰後腳,天天加班到半夜,話都不想說,今天剛剛結束就看見你拉我回答了~真巧~
好吧言歸正傳,前一段時間翻找資料,在故紙堆里找到了以前國際原子能機構(就是伊拉克戰爭前把伊拉克翻了個底朝天的組織,以下簡稱IAEA)給我們上課時候的資料,拿出來看一下:


先上結論,第一張圖是一個正常人在野外風餐露宿一年受到的照射劑量總表,如果你是個老待在屋子裡的死肥宅你的劑量總值比上表的總量高得多,如果你吸煙,那這張表沒什麼意義,因為你每年接受的放射性總量比這個高几個數量級,這張表描述的總量和煙民每年受到的放射總量大約是可樂瓶和游泳池的關係。
圖是IAEA的老先生給的,老先生找朋友翻譯的中文,估計他自己用了個自以為美觀其實丑到爆的字體,大家將就看一下。
自然本底輻射是最大的一塊,佔80%,比如環境里的C14會對人體造成輻射,醫療輻射佔20%,比如現在醫生看腫瘤喜歡用顯影劑,能把血管照的很清楚,這裡面我記得(不一定是)鈷60,做完顯影的病人自帶放射性滿街走,搭公交坐地鐵輻射別人,直到十來天以後幾個半衰期過去。以前大家放核彈佔了人工輻射源的一部分,所以知乎上告訴你核彈放射性物質衰減快的80%是瞎蒙,20%(我猜的)指的是中子彈。切爾諾貝利佔0.1%不到,對於核電站來說,這個值很恐怖的。核燃料循環這一部分主要指乏燃料提取釷,鈈~值是預估的,因為到目前為止沒人做這個。


圖二是各國爭相放核彈時普通人受到的照射劑量~65年的時候趕得上核電廠工作的員工了。
福島對環境劑量的貢獻比切爾諾貝利小几個數量級一會兒上圖。
切爾諾貝利事故無疑是放射性後果最高的事故。這也就是內陸核電站需要貼別謹慎建設的原因。


這張圖是廠內的情況,死亡的人數到目前為止是28人(烈士啊!致敬)不過大家不太關心這一塊,主要看一下公眾影響


IAEA在事故後檢測了所有從反應堆里跑出來的核素,幾十年以後他們認為,放射性核素主要影響人體的是碘131和銫137,其他佔比很小。所以福島事故後,日本人主要監測這兩種核素,同時也檢測了其他的核素。IAEA將流行病學報告(就是正常年分當地甲癌發病率)與事故後發病率比較得出的結論最大值是6000人左右。


其他建康影響應該指除甲狀腺癌以外的病例。


豎放一張圖,切爾諾貝利事故後,IAEA根據釋放放射性核素的總值估算了居民受到的劑量(黑色柱體),由於不相信蘇聯的數據,IAEA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了採樣,講課的那位先生年輕的時候還干過這活,結果他們測量的數值遠低於估計值,後來證明,人受到的劑量與食物有關,與環境劑量弱相關。


圖上可以看到veprin村的污染是最重的,但人均劑量最低,這因為他們喜歡吃罐裝食品,而dalela(印的不清楚,待我找找有沒有PPT)村分明污染不嚴重,居民受到的照射劑量卻很高,這因為他們老是在附近的森林裡采蘑菇吃。
這條經驗被應用於福島核事故,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禁止進口福島附近六縣食品的政策。
事故後幾十年間IAEA開了無數的會,結果是這樣的


前面的數據主要來源於這兩個報告,另外提一句,德國總理默克爾還主持過96年的評估會議


報告寫的什麼我還沒看過,是不是因為這些事情導致德國棄核也不能下結論,不過據我了解的信息,福島不過是德國棄核最後一鎚子,他們早就開始建設不靠譜的新能源發電了。另外我覺得Angela Merkel比Angela baby 年輕的時候強多了。
再說福島,先上結論


IAEA的數據表示放射性泄露的量大約是切爾諾貝利的1/20。陸地受影響面積比較小(不知道為啥隱隱有點失望),主要泄露的部分隨洋流去了太平洋東海岸。IAEA建議把受污染的地表土深埋,這個地方我記得不清楚,他們好像認為植物根部根本無法吸收銫137來著,不過日本人表示還是挖一層再說,於是我們就看到了一大堆垃圾袋。
福島電站設備和管理上的問題提的很多了,就不贅述了,反正搞的我們現在跟驚弓之鳥似的。不過驚著總比懈怠強。另外,最靠近震中的核電站不是福島,應該是女川,女川也是海嘯最大的地方。


女川電站跟大亞灣基本上是一個時期的,(1980s)採用的是沸水堆,海嘯的時候海水也把廠房淹了,廠區內還著了火,後來也沒出事。大亞灣用的壓水堆技術安全性上好於沸水堆,這個我覺得可以從側面證明一下我國核電站的安全性。
最後提幾點,我認為因為我國食品工業里頻繁出現安全事故而推知核電站也不安全是很荒謬的。按這個邏輯,每年我國被法院槍斃的人數全球第一是不是可以推知每一個司機都應該被槍斃?
銫137的半衰期是30年,碘131半衰期十幾天,這些都構成令人恐慌的因素,不過人類面臨的問題比這個大的多,比如黃海和渤海近海鉛含量大約超標100多倍,鉛可以通過生物富集在人體內積累,毒害器官組織,影響幼兒的智商。而鉛在海水裡面即無法有效提取又沒有半衰期,這個問題也基本解決不了。(廣東沿海也好不到哪裡去,鎘含量超標嚴重,所以我現在基本不下海玩)
當然,這麼答的結果是很明確的,看了和自己想像有差別的答案後一般人的正常反應是「這貨不是壞就是蠢」然後發現這個貨好像不蠢的時候就會覺得「洗地」「利益共同體」然後發現這個貨好像對現在的企業管理也不滿意時就會把問題引向玄學「萬一……」「你怎麼能保證……」「你怎麼知道……」核板塊下問題這麼多,質疑蓋莫能右。

因為沒人願意承認自己的觀念可能是有偏差的

要說給出建議,那就是:戒煙吧,為了孩子。


反對李楠的答案,他答案里大致分為兩點,1.你們答題的說核電好的,這麼牛逼,人家福島核電站論證的科學家不知道比你們高到哪裡去了,最後還不是考慮不周出問題了,2.核電的建設應該得到公平完善,大家都滿意。
對於第一點,專家考慮的當然周到,核電站從選址,建設,到運營各種規章制度都是防微杜漸,考慮到了最壞的情況的,對於可能出現的情況都有相應的措施應對,核電站出問題不可能是建設、規章制度、管理章程,應急措施,核電站要出問題最大的可能和最不確定的因素是進行操作的人。可以去查資料所有核事故造成嚴重後果的都是操作不當,沒有嚴格按照流程來,福島也是,在備用發電機被毀之前是有時間處理的,但是沒重視也好,決策不及時也好,還是東電有自己的小算盤,耽誤了這時間就算之前設計的再好,神仙也救不了。
吐槽一下,專家說的抵禦千年一遇的海嘯這問題,這還真不是要求防波堤能在那杵個一千年的意思,
對於第二點,核電建設過程中應該消除公眾對核電的恐懼,多進行科普,讓民眾了解核電,敬畏核電而不是懼怕核電,
取得當地居民的許可這點就無力吐槽了,當地是什麼概念?方圓十米?二十里?本市?還是所在省份的居民都要同意?民眾可不會考慮在這建核電,能解決當地多少人就業,能給附近省份提高多少電量,促進我國GDP漲幾個點的哦,有不少民眾考慮的是我家媳婦懷孕了,怎麼能讓隔壁樓那小子把Wi-Fi關了,
相對於傳統能源,核能還是最清潔,效率最高,最安全的,別扯太陽能,造太陽能面板時造成的污染還不如燒火電呢,更別說它那轉化率,風能應用範圍太小,總不能把工業城市搬風區去吧,


1、截止2013年5月全球約運行著450座核反應堆,美國104座,法國58座,日本55座,俄羅斯32座,韓國20座,英國19座,德國17,中國14座,其中法國核電佔全國電力生產比重達75%;在建的、規劃中的、擬建的核電站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印度、俄國、美國、烏克蘭等國,其中中國在建機組佔全球在建機組容量的40%以上。

2、重大核安全事故至今發生3次: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美國三里島核事故、日本福島核事故。這三次核事故轟動全球,尤其是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島核事故造成大量人員死亡和環境危害,直接誘發了反對核電的新一輪浪潮,致使核電發展嚴重受挫。切爾諾貝利和三里島事故均為人為原因,日本核事故為海嘯地震超過設計標準及核事故應急措施不足所致(工程師不作為)。

3、核電在運行反應堆已二代為主,全球新建反應堆多採用美國西屋公司AP1000、法國EPR1000及中廣核和中核聯合設計的華龍一號。我國運行及在建核反應堆多參照法國二代核電技術經自主改進型二代加,但從2012開始新審批開建均為第三代核電技術,以往國家是押注AP1000,但三門核電受限於主泵等因素進展緩慢,投資成本巨大,國家開始轉向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

4、核電建造一般為議標。核電站分為核島和常規島,核島市場基本由中核建下屬公司中核二三公司及中核五公司壟斷,常規島市場由山東電建、天津電建、廣東火電等壟斷。核電造價高昂,國家核安全局監管嚴厲,核電市場相對透明,安裝單位自身能力過硬,建造標準均採用法國RCCM或美國ASME,建造質量相對可靠。迄今為止國內最佳核反應堆非廣東大亞灣核電莫屬,因為設備多為進口及法國總承包監督建造,後續核電由於設備國產化及國內總包,建造質量相對下降,但絕不至於存在豆腐渣工程。

5、依現在的大氣污染及政府、民眾對環境的覺悟,核電比重會逐步提升,火電比重則逐步下降,中國強有力的政府機器不會像日本、德國反對而停止發展核電,更不會像彎彎用愛發電;

6、從遠景看,核電發電成本逐漸降低,有助於穩定電力市場價格,抑制通貨膨脹。


問題一,這裡有詳細介紹,包括在哪些國家的什麼地方有電站?哪些在建設中?哪些在運行?哪些已經廢棄?都有明確的介紹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uclear_reactors
對於國內

問題二,

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英語:International Nuclear Event Scale, INES)是根據核電站事故對安全的影響作為分類,使傳媒和公眾更易了解。INES由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核能機構(NEA)設計,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察。

分級表旨在成為對數的分級,類似於用於描述地震的相對大小的矩震級。每增加一級代表事故比前一級的事故更嚴重約10倍。相比其中事件強度可以定量評估的地震,人為災難的嚴重程度的水平,如核事故,更多的是受制於解釋。因為解釋的難度,在事件發生後很久之後,事故的INES等級才被指定。因此,分級表用來幫助災區援助部署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以上源自維基百科:

(以上源自維基百科:國際核事件分級表)

問題三:下面是一個較多人接受的分代示意圖

我國目前以進入運營商用堆型主要有:重水堆(就兩個,秦山三期)、壓水堆(除了那兩個其他的)。這些都屬於二代加技術,你可以認為是在第二代基礎上增加了更強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我國目前以進入運營商用堆型主要有:重水堆(就兩個,秦山三期)、壓水堆(除了那兩個其他的)。這些都屬於二代加技術,你可以認為是在第二代基礎上增加了更強的安全性與可靠性。
新建核電站原則上採用第三代以上的技術(主要是AP1000,以及我們國產化後的CAP1400。據說福清最新建的電站決定採用中核廣核聯合研發的「華龍一號」機組)。AP1000這項三代技術全球首座電站在浙江三門,還未商業運營。
關於「華龍一號」的補充:

中國證券報:請介紹一下華龍一號目前的進展情況。

  賀禹:中廣核和中核共同研發完成的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於2014年正式通過國家審批,計劃今年內啟動示範工程建設。目前國家已經選擇了兩個廠址,一是廣西的防城港,另一個是福建的福清。由於在核電領域,將產品銷往國外要求首先必須在國內有示範廠址或示範堆在建。因此示範堆開始建設以後,我們將具備走出去的條件。

  通過防城港華龍一號的建設,我們希望開工後可以將華龍一號反應堆銷往英國。目前我們與英國、法國正進行談判,並已簽署意向書,年內有望簽署相關協議。接下來我們會將華龍一號帶出國門。目前我們已成為羅馬尼亞首個新建核電項目的選定投資者,雙方正在加快推進具體合作的談判協商。此外,中國核電企業在阿根廷、土耳其、南非等國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如果我國的核電技術、核電製造、核電建設能踏出國門,這將說明我國的核電技術、製造、管理等方面都將進入新階段,實現李克強總理在報告中提出的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跨越。

  目前國際上三代核電技術競爭激烈。全球核電發展最快、核電使用最多的美國和歐洲地區,核電建設自上世紀80年代後基本處於斷檔。而我國核電建設從80年代至今未曾間斷,從而儲備了大批人才。我國在30年建設間積累大量經驗,這是非常珍貴的。

  此外,我國有非常大的價格優勢。在發展起來後我們將形成批量化生產能力。同時,我國核電在方方面面的成本都較低。與全球主流的三代核電技術相比,華龍一號技術的安全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經濟性則有明顯競爭力,與當前國際訂單最多的俄羅斯核電技術產品相比也有競爭力。

源自(走進新國企·創新之核華龍一號)

在石島灣與北京建有實驗用的高溫氣冷堆,這個屬於第四代核電技術。
最近熔鹽堆與快堆在國內的研究也很熱。某種程度可以說我們在緊跟國際步伐!

問題四,採購招標過程我不太了解。
國內的相關公司關係是這樣的。


所有的技術標準以及驗收過程都是及其苛刻的。

10月3日,在清華大學核研院高溫氣冷堆工程實驗室,高溫堆示範工程一迴路重要設備控制棒驅動機構順利完成1:1熱態工程驗證試驗。該試驗歷時4個多月,控制棒累積行程超過100千米,相當於在實際反應堆中運行80年,驗證了控制棒驅動機構的設計可行性及在反應堆條件下長期運行的可靠性。這是高溫氣冷堆核電站重大專項取得的又一重要技術成果。
源自(高溫堆示範工程式控制制棒驅動機構1:1工程驗證試驗完成)

三門電站採用AP1000技術,原定2014發電,進入商業運營。但是,由於生產出的主泵遲遲沒有達到設計要求,三門到現在都沒有發電。(這TM都是錢啊!一年不發電要賠多少錢?要額外花多少錢?你可以算算)所以,核電對設備的標準、製造等等要求都是極為苛刻的!
另外,湖南桃花江、江西彭澤、湖北咸寧在福島核事故之後都停滯了,這個也是要花很多錢的。
江西彭澤核電30億投資閑置 核電重啟呼聲再起
同時,也說明我國對核電也是保持很謹慎的態度的。

問題五:你用的「納稅人」這個詞我覺得太low,我覺得應該改為「全人類」!
第一,核電是一種清潔能源。它可以給你清潔的空氣、藍天白雲。
第二,在幾個清潔能源選項里(風能、太陽能等等),核電是唯一一個可大規模可靠提供電能的選項。
第三,沒想好……
如果非要說給「納稅人」帶來的好處,可以舉下面這個例子:
同樣一個1000MW的電廠,同樣產生一年40億的收入以及相應的納稅額。核電需要400人,火電需要1000人。這樣核電不僅帶來了一個更高收入的群體,而且還給其他產業帶來了600人的勞動力,支持了其他產業。同時,核電也拉動了上下游產業如汽輪機、壓力容器加工等等的高附加值產品。
如此等等……用個時髦的話,這就是「產業升級」啊!
除此之外,核電在環保等方面產生了很多附加增益,這麼目前還沒辦法衡量。(未完)


你問核電好不好?
好得不得了。

你問支不支持核電?
我支持。

你問核電建我家旁邊我同意不?
我一百萬個不願意!

上面的回答適用於老外。
只是國內許多傻逼公知就是喜歡挑逗大家情緒,叫春似的神煩。
核電乾淨安全代表未來,這個沒什麼好否定的。
但還是那句話,建自己家旁邊,全地球的人都不樂意。

所以……
千萬別民主,民主了就沒電了,抽籤吧,抽到誰建誰家旁邊。


恰好是某核電的員工,來八一八核電那些事兒,有多少核電站、有幾次事故百度一下就好了,這裡不多說。
我國大陸現在的核電處於二代加階段,現役的有二代和二代加,在建的二代加居多,三代的很少(三代在建的遇到了大問題我會亂說。。。),核電第四代的話,現在還在試驗階段,大陸有小型的試驗堆,目前在建。
說起核電建設,還是很讓人放心的,該省的地方會省,不該省的地方誰都不敢省,畢竟出了事兒誰都負不起那個責任,關鍵設備得靠老外,國產設備修了一次又一次,換了一個又一個,反正不是關鍵設備,算下來還是省錢的~國產化任重道遠,但是一直在進步。
核電運營過程是相當安全的,因為從業者真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有的東西都是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的,絕對沒有冒進之舉。在實際工作中,犯點小錯就要重罰,並暴露出來,公開透明,使得整個核電成為一大家,互相提醒,避免錯誤,這點大眾還是可以放心的。
核電作為清潔能源,對現在的中國來說還是有重大意義的,國家與社會層面不說,它不會像煤炭那樣造成嚴重的污染,空氣質量提高是最實在的體驗。
本來有好多事兒想八,可是,不是從業者真的體會不到其中的笑點與淚點。
為什麼有淚點?因為工資真不高,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工資真的不高。


推薦閱讀:

生孩子對女性健康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相對於人體的複雜程度來說,人類 2013 年的醫學水平是否有些原始?
歷史上有哪些很厲害的騙局?

TAG:能源 | 核電站 | 社會 |